小学创新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21 00:4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创新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创新教育

篇1

关键词:小学;创新教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65-01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担负着这一历史任务的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因此,在小学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本文想对小学创新教育的认识和实施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我们应对小学的创新教育有正确的认识

近几年来, 人们对于中小学创新教育的认识虽然不尽相同, 对创新教育作了不同的阐释,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应该说这一认识揭示了创新教育的本质。大家都认为中小学生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等的创新。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是一种特殊的创造―创造他个体世界中前所未有的东西。正如心理学家米德所说“一个20世纪的儿童自己发现,在直角三角形里,勾股边的平方和等于弦边的平方, 那么他也就完成了跟毕达哥拉斯一样的创造性欣慰, 尽管这个发现的结果对于文化传统来说等于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不直接显示出社会意义上的创新价值, 其目的是通过这类创新性活动让其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创新大都表现为综合的一种创新素质, 其主要包括创新知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二、我们应给小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 要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首先要解决儿童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五个方面,唯有这样,儿童才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其双手才能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才能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拓展感性的视野,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掘内在的创造力;才能有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提高实践的能力。可见自由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解放思想,解放学生、创设适应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高度自由的学习环境。还学生以自由,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

环境塑造人,环境影响人。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充分思维的必要条件, 是学生创新的前提。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创设情景, 设计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有思维空间的问题上;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让学生尽可能地自己操作,自己探讨推导,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要让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 全身心地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中,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第三,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的时间。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的时间,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行探究和培养创新精神的保证。教师要避免提出问题后学生无思维时间马上回答的现象; 克服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安全受教师控制、学生主动获取、形成、发现知识过程的学习时间被忽视的倾向; 改变学生缺乏自我选择学习的机会、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的状态;还要修改教学时间的机械平均分配,既缺乏灵活性又不利于教学内容安排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连续与完整的刻板程序。

三、我们应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 又是学生的发展过程, 主动参与便是学生创造性成长的开始。主动参与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认知、情感与行为各方面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部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要注意以下两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当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自觉地心情愉快地去主动参与,并不觉得所从事的活动是一种负担,甚至会为攻克某一难关而废寝忘食。可见,兴趣是一个人主动参与某种活动的动力机制。教学中, 我们刻意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欲望,从而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2)让学生体验成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然而,学生的这些倾向或心理素质, 最初只具有潜在的而非真实的动机性质, 还没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的意识。

四、我们应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2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精神

现阶段,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培养的问题。而学生基本上都是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成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与新课改中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完全不符。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必须一改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素质教育上,以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创新。在此,我谈谈关于小学体育创新教育的新思考。

一、小学体育创新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一)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客观需要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其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运用创新教育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掌握一定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运动技能锻炼身体,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进而帮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的性格和文明健康的人格。从这两方面来看,创新教育的实施有助于推动体育教育最终目标的实现,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是实施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并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示范、讲解、分组练习、点评四个教学步骤。这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不仅束缚了体育教师的创新思维,而且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而创新教育的实施,会促使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启发诱导法、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彻底转变这一教学现状,成为落实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是增强体育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

创新教育不仅注重体育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求。创新教育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并将体育教学内容向体育活动、体育方法、体育动机和体育经验方面转移,在引导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学生真正明白体育教学是对自身有益处的。由此可见,创新教育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强化体育教学效果。

二、小学体育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构建一种以尊重、民主、平等、理解为主导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也为实施创新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体育教师必须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到教学中来,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创新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并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增强能力和发展创造力的目的。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能力意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应按照学生的性格、能力、年龄、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通过组织讨论、游戏、座谈等多种教学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保持活泼进取、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态度。对活动形式、方法新颖、创新意识强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个别有困难或缺乏新意的游戏活动进行点拨、启发和帮助。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实践、多总结,从而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三)创新教学活动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在课程设计上多设置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如趣味游戏、体育竞赛等,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参与中获得乐趣,当学生对学习体育产生兴趣后,教学效果自然会有所增强。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添加新的元素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模仿“蛙跳”和“兔跳”的动作进行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掌握运动技能。又如在教学花样跳绳时,教师先从组织学生练习已掌握的跳绳方法入手,而后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创新跳绳方法,教师从旁给予指导,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创新教学评价

教师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是体育教育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学评价不仅包含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关注,更包含对学生多方面潜能和能力的关注,教师通过评价能了解学生在身心发展中的需求,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所以,教师应创新教学评价模式,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进步的适当评价;既要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评价;既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肯定性评价,又要兼顾否定性评价的适用性。构建新型的教学评价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和改进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在小学体育创新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关键性因素。所以,教师应当不断充实自己、延伸自己、发展自己,依靠强烈的创新意识改革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宏.小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J].科教文汇,2008,(20).

[2]葛晓娟.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2011,(5).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数学课程;创新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学生参与认识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相作用中统一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也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创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充实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当代教师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通过数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注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允许“插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空间,动手和动脑相结合,释放学生时间,拓延学习空间等。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时下流行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和思考性活动及实践性活动),从而获得主动的发现机会。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习惯的时候,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如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大发明家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小学阶段培养尤其重要。

3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21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信息时代,教育在与时俱进的风口浪尖也开始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出色地完成着每一堂数学课。小学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过程平淡无奇。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则必将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可以看到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数学课堂的实践时间已经不短了,虽然对于传统数学来说,确实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尚处在探索、实验和研究阶段,但是,城市里不少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广泛开展了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要借助这一现代化的工具真正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果。

篇4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

随着《中国新声代》《音乐快递》等越来越多的少儿类音乐节目的播出,许多家长逐渐对音乐定位有了新认识,摒弃传统教育带给人们音乐无用武之处的思想,渐渐意识到音乐能够直观的给孩子带来快乐,为让小学生能够在音乐的陪伴下快乐学习成长,小学音乐教学因此变得至关重要,所以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创新是新形势下顺利开展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

一、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

我国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鉴赏艺术能力和审美能力。音乐是一种听觉上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和表演来表达艺术之美。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极性,引导学生更富有想象力,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学生创作的基础。音乐是生活化、思想化、想象化等艺术形式的标志,是人们日常生活交流常用方式,是人们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我国学科教育教学里保留至今的文化遗产。但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理工科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增大,导致音乐渐渐被忽视,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学越来越不被学校及教师重视。然而现阶段我国提出全面改革、文化崛起的新目标,使音乐艺术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里,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创新目标的提出离不开《中国新歌声》《偶像练习生》《创造营》等当下热门音乐选秀节目的播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小学生都有追星的想法,对于TFBOYS的音乐熟知度比某些音乐教师了解的都透彻。因此,对于当下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程度的饱满程度来讲,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创新已是大势所趋、时代要求。开展音乐教育创新,必须对传统音乐教学有所了解并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开展科学与创新。才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必经之路[1]。

二、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没有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学的艺术性,仅仅将小学音乐教育与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简单结合,不仅淡化了音乐的艺术性,而且也没有正确理解到小学音乐课程建立的目的,应试教育观下所盛行使用的教育模式致使小学生只会机械的答题考试而忽视主动思考,导致学生思维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学生被动地在课堂中进行“应答式”训练,不仅导致学生独立精神遭到压制,而且也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音乐教学课堂缺乏音乐氛围;缺乏先进的音乐教学设备;乐教师把音乐课上成了“娱乐”课,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导致小学音乐教育并无实效。

三、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的建议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我国《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创作是艺术甚至是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力,主要体现了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价值。音乐创作因其强烈而鲜明的个性特征而充满了魅力[2]。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旨在对现下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变,激发学生潜意识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在信息科技遍满各处的大环境下,致力于尽力满足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的需求,改进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小学音乐教师要以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为基础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更加多样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应结合低年级学生爱玩的天性进行音乐教学,通过游戏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一定的发展。建议在课堂上设置竞赛,展示学生的才华,也可以通过画画和写作来表达音乐的情感。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丰富课堂的内容,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多举行小组合唱比赛、个人歌曲比赛或者适合课堂的小型音乐游戏,比如击鼓传花(然后演唱自己熟悉的歌曲),听歌识曲(曲库里播放的都是以往学过的歌曲,无论是课本上的还是教师拓展教学的歌曲,都可以进行游戏),这些小游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当作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会让学生在考试中的紧张感减少,让学生发挥得更好。此外,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考试方法。例如,一些学生喜欢表演,老师可以鼓励和创造一个环境,让学生学习音乐。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很大程度上降低小学生对于复杂难解的乐理知识学习兴趣泛泛情况的发生。

(二)大力提高对先进教学设备的投放使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开展创新教育,让学生在音乐中创新,挖掘新的事物,不断开发小学生的潜力,实现小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满足新时期教育教学的要求和目标[3]。在实际课堂中把培养学生对音乐创新创造的教学活动作为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的核心理念,而信息化的音乐教室及音乐课堂先进教学设备的充足情况是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的前提保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质量的视听资源可以加深学生得记忆,更加形象生动。小学院校还可以设立舞蹈练习教室、音乐剧排练室等相关以供学生自由使用的音乐练习教室,例如建立智能音乐教室、置办智能音乐设备、卡座、声带、话筒、DVD、MP3主机等,除此之外,小学音乐教师要正确引导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渴求欲,端正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小学生明确理解音乐里有艺术美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受限制的,是美妙的、流动的,曲终而意味隽永[4]。

(三)善用实物乐器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在音乐课堂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较长的课堂理论知识教学时间容易使学生注意力转移,学习效率下降,因此,要借助新奇的音乐器材或者音乐游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音乐来源生活,在生活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优美的乐曲[5]。比如,在讲授《动物说话》一课时,首先引领学生进行听三遍原曲,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学唱,对于本课出现的小鸭子、小鸡、青蛙等小动物,教师可以课前去动物保护协会借用这些小动物进行课堂展示,注意对动物全方位保护罩保护,用实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学生悉心听取这些动物发出的声音是否和歌曲里唱的一样,以实物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在《大鼓小鼓》课程里,教师要提前找到大鼓、小鼓原型或者模型,像架子鼓、小腰鼓、小军鼓、响弦鼓等让学生亲自上手敲击,对于感兴趣的同学,在实际音乐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创造力、思维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小学音乐教学能够直击小学生内心隐藏的音乐情感,鼓励他们对音乐进行自由探讨,循循善诱,唤醒他们的音乐创作细胞[6]。教师可以教授给他们几个简单的正确敲击方式、几个音符、然后鼓励学生利用这些小音符去创作自己的鼓曲,利用录音设备进行课堂收音,然后放给同学听,引导学生进行创曲,对于有天赋的同学,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第一时间联系,告知学生家长学生的天赋,建议家长能够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学生天赋挖掘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音乐创新意识。学校和家长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马克思说曾说过,美被人们赋予了很多种定义,美的出现离不开劳动的创造,可以理解为音乐实践创造了音乐美。通过音乐实践,人们将音乐作品从生活中还原为活生生的音乐形象,给人们带来了艺术美[7]。同一首歌的主题,由于受学生认知能力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不尽相同,教师没有用固定的模式来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不能轻易判断学生的意见,而是要捕捉学生对音乐的独特感受,科学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的教学形式上进行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要拥有创新精神。在教学活动中,善于通过一些活动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来表达,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引导学生探索音乐知识,不应局限于教材的文本,根据歌曲的情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音乐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有教师和蔼可亲,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敢于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发展提问能力,说出自己对音乐不同的情感体验,敢于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音乐。

四、加强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教育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制定和实施,符合新时期教育的需求音乐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因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8]。兴趣能够直接激发出小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动力,让学生能够享受音乐,才能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中,配合教师的教学,从而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和目标。想象力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但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在音乐教学中将创新教育融入其中,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现象和思考每一个问题时,都能够张开想象的翅膀,教师要设定有趣的内容和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总之,将创新教育融入音乐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篇5

【关键词】透析;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能力

【Abstract】Languag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teachers must respect students of personality,rights,wishes and choices,love and the curiosity of students,thirst for knowledge.Chipped in the classroom allows students to interrupt,Zhiyiwennan,and dare to consciously encourage students to guess,dare requesting different,dare to innovate.

【Key words】Dialysis; primary language; innovative education; capacity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6-0071-02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这一阵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教学要有创新,教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要有创新。小学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氛围的创设。

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着眼于“开放创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语文的主角,并且帮助他们进入学习语文的角色中。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将自己的心理调适到符合儿童特点,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状态,将激情和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心理压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往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

教师与学生平等、和谐的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里上会更沟通,气氛会更宽松,也就会更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师生共同思考研究的合作中,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进一步得到培养。

二、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例如《穷人》一课,最后一段写桑娜怀着不安的心情,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丈夫,试探丈夫的态度。渔夫表示要把孩子抱回来抚养,并催桑娜快去。这时,桑娜拉开帐子。西蒙的两个孩子怎样?善良的渔夫怎样做?以后又是怎样?这些作者都没有写,故意留下想像的空间。我利用这一能够创造想像的因素,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合理想像“拉开帐子以后”的情景和“孩子在桑娜家生活”的情景。学生各抒已见,纷纷说出了自己设想,既丰富了想象力,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促进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教师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则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主动探索,激活创新思维的作用。 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个学生质疑说:“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并非天衣无缝。”全班不少同学一哄而笑,而这时我用信任的目光鼓励他,在我的鼓励下,那位学生自信地说:“如果用‘火攻’,也就是用带火的箭射向诸葛亮的草船,诸葛亮的计划就会落空了。”我立即带头鼓掌,称他是个能改变历史的伟大人物,同学们立即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如果我不问青红皂白当头一棒,这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创见就会被“砸”灭了。

再如:在《赤壁之战》教学过程中,谈到曹操用“铁索连船”这一决策的利弊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弊大于利”,无形在感到“曹操很笨”。这时候站起了几个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认为曹操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原先的分析太片面,提出了“利大于弊”的观点。由此,一场小型的课堂辩论展开了。反方的理由主要有三:(1)铁索连船是根据曹军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不连船,曹军会晕船,永远过不了长江;(2)冬天东南风罕见,火攻机会很小;(3)铁索连船可以增加曹军战斗力。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争辩后,大家终于达成一个“新”的共识:铁索连船有利也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在于曹操能否小心谨慎,注意方向,扬长避短。显然,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求异思维训练,能促使学生跳出通常定式的思维圈子,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四、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实践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学习“完璧归赵”时,我让学生把这个故事改编为课本剧来演,由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剧组,并安排好编剧、导演、演员、剧务等,做到人人参与。表演时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秦宫献壁“这段戏,小演员演得十分逼真,面对秦王绝口不提换城之事,饰蔺相如的学生,手捧玉壁,理直气壮斥责秦王,他的语言、动作将蔺相如的随机应变、勇敢机智、不畏充分表现了出来;而饰演秦王的学生的表演,也生动地再现了秦王理屈词穷、无可奈何地放回蔺相如的尴尬丑态。这一形式,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现实的训练中,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

五、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策略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就要以创新性思维去展开教学,推进教学的全面发展,从课堂环境氛围、知识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对教学进行改进,最终培养学生形成独特的音乐感知,让学生得到良好的音乐启蒙。基于创新教育,本文从策略方法角度,对小学音乐教学做出判断与思考,以期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展开做出启示。

一、实现创新教育需要紧扣新课标精神

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想实现创新教育,就要紧扣新课标精神,以新课标要求为根本发展方向,全面推动创新。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自上世纪90年代展开至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新课改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理念等被引入,取得了教学的全面突破,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需要教师紧扣新课标精神,对教学目标、方向做出判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教师对新课标精神的把握,能够决定一节课的质量,并且能够为音乐教学的理论提供验证,反而进一步充实音乐教学的理论发展,实现教学的全面突破。在当前各学科教学改革中,许多改革流于形式,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很大原因是由于教师本身对新课标精神把握不准,在教学中流于形式,未能考虑到隐藏在形式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所在。因此,将新课标精神摆在创新教育之前,就是要让教师意识到教有定法,要寻找到教学的出发点才能进一步展开教学。

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欣赏与学习的环境。音乐作为艺术门类,尽管具有技术性,但其人文性、艺术性等是不容忽视的,而小学教学中更为侧重的是借助于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音乐启蒙等。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构建课题学习的人文环境,体现在师生关系、学生的关系等,要平等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更要给予所有学生同等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消除内心的害羞等情绪,进入到学习中,并且能够大胆的表达自我,乐于与他人分享。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课堂环境。在学生欣赏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课程内容以图片、舞蹈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以一种声、光、电、影相结合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对世界的感性认识阶段,并且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感,因此,表达越为丰富、直接的内容越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在教学中,教师以丰富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氛围,能够使学生快乐的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去感悟音乐。

三、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例如,在进行儿歌单元的教学中,里面的歌曲会出现许多小动物的形象,教师要求学生分成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将自己习惯的歌曲表演出来。这样的组织形式,其实是小组合作学习与音乐课堂结合的产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切实的参与到音乐中,而不是机械的重复教师教予的知识内容,充分体现着音乐课堂活泼的一面。在教学生简单的乐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清晰的记住不同的符号及其功能,教师精心的将这些内容变成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换气符号,就像在一首歌曲中开了一个呼吸的小口子,一张一合的,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用手做动作展示给学生,并且在每一次唱歌练习中都会再展示一遍,使学生能够快速记住这些符号。在教学中的一点小创意,都会使课堂变得更为精美,使学生能够得到更为深刻的体验。

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音乐一直被视为听觉艺术,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声音传递给学生,然而事实上,音乐的传递也可以有更为丰富的形式,以丰富的形式帮助学生接触音乐、感知音乐,才能使音乐的学习取得突破。事实上,音乐能够突破语言、种类等多种障碍,得到极其广泛的传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音乐传播的不是语言而是情感,也许语言不同、也许行为习惯等不同,但是人们从乐曲的旋律中能够感受到其中强烈的情感。当明确这一点之后,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想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方法与思路便也出来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学生音乐赏析的内容资源,不能局限于课本,而是更深入的去寻找适合的、相似的歌曲,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在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功能,将所学乐曲以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将单纯的由耳朵欣赏的音乐知识转变为可以观看的、更为直接展示的内容,便于小学阶段学生理解,在动画的辅助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有些教师将每段音乐都编成一段舞蹈,让学生跟着音乐起舞,能够在动作学习中进一步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辅助的手段其实还包括简单的小乐器,如手铃、电子琴、三角铁等,将这些小乐器带入课堂,能够丰富课堂,并且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事实上,音乐课堂的创新,根本途径就在于教师与学生形成互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音乐、感知音乐,快乐的学习音乐。作为教师,不仅要牢牢把握新课标精神,进行教学形式等的更新,更要不断增强自身素养,对学生产生影响。

作者:陈旭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

篇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无论采取何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喜欢音乐、走进音乐、理解音乐。在音乐教育中,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代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音乐教育肩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应积极发挥重要作用,走创新之路。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方向,如何通过音乐课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每个音乐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音教系的学生现就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对音乐创新教育的粗浅认识。

一、确立创新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意识是创新的原动力,心理学讲:“意识是行为的前提与基础。”求异思维能激发人的创造性,而不至于沿着别人的脚印而走一条别人早已走过的老路。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凡事多让学生去想、去做,不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多给学生以鼓励,而不因学生的错误伤害其心灵。培养永久的创新意识观。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可能在几件事、几道题中就得以表现得“淋漓尽致”,必须把它看成是一项永久的工程,每一节课、每一件事,都使孩子有创新的思想,都有与众不同的想法与结论,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应从自身做起端正认识,时刻都应该思考“中华民族如果不培养创新意识。不是永远会在‘发展中国家’这一位置上徘徊吗?”音乐,是幻想世界的载体,是创造力的“乳汁”,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着眼于培养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技能,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想象和创新能力,音乐作品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善于挖掘,巧妙设计,精心构思:才能带领学生去开启智慧的入门。

二、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我们提倡创新,鼓励创新,但如果没有充分的实力做后盾,很多想法只能成为空想,成为空中楼阁。创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主要包括敏锐的观察、流畅的思维、变通的方法、独创的构想等方面。

敏锐的观察是创造能力的前提。没有敏锐的观察,对事物视而不见或粗枝大叶,绝对不会产生任何创造,就连最起码的创新的想法都不会产生。鲁班如果不是因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怎么会把叶齿与伐木联系起来而发明了锯?

流畅的思维是创造能力的保障。没有一个流畅的思维,因思维不连贯会直接影响到创造力。这需要注意:

要有良好的资料贮备,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势必会需要很多这样那样的相关知识。在某一方面的知识点上有疏漏,就必定会影响到思维的连贯性而使思维中断,这样何谈创造?在遇到问题时要尽可能多的找出可能的设想和方案,以便于从中做出选择。

变通的方法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创造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就是因为在思维上只固守一条定式而使方案不可改变,墨守成规致使其失去创造的机会。在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需要教师教给其方法,也就是要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手指,因此,需要在每个问题处理上面循序渐进地给学生一把把开启思维之门的金钥匙。

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孩子们的最大乐趣也在于幻想。以往的音乐教学只限于你教我唱的固定方式,课堂结构显得单调无味,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地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听了《军队进行曲》脑中出现了什么场景,是跑步的镜头,还是游泳的场面;是走路的动作,还是跳舞的身影。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开想象,让人脑皮层形成立体型网络兴奋区,促进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抽象思维,再回过来,创造性地运用到具体的学习环境中,这样可以深化学生的思维层次。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给学生灵活的变通的方法,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充分发掘学生思维中的求异性和发散性,不使学生的思维被人为地套在框子里面。

独创的构想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标。敏锐的观察、流畅的思维、变通的方法都是独创的构想的前提,学生有自己独创的构想才使创造力真正达到了目的,要想到别人想不到的而又是合理的。或者在特定情况下合理的。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一次因家中无人而窗户是开着的致使雨天室内灌满了雨水。老师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广泛地去设想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同学想出使用遥控在不管多远的距离都可以遥控关窗的办法,但有些不切实际。一名同学做出了一个既简便而又合理的设想,使人很受启发:在窗子两端分别安上软弹簧和稍硬一些的纸条,二者力量均等,当下雨时,纸条遇水而强度变小直至断裂,软弹簧拉动窗户使其自动关闭,多么奇妙的想法。又是多么合理的想法!

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具有独创的构想呢?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使学生遇到问题首先就思考我的想法是否具有独创性。教师首先要做到观念的更新,鼓励学生去多想、多问、多研究。有许多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因此需要让学生的大脑充分活跃起来,在活跃之中撞出智慧的火花,可使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实现。比如:一题多解、逆向假设、续写故事、作用迁移、转变视角、无关变有关等方法,在实践教学之中对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具有较大的意义。

三、拓宽学习领域,注意创新习惯的养成

“终身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此良好的习惯就显得特别重要。习惯在人的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很多取得成就的人就和自己有着良好的习惯息息相关。创新并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在课堂上大谈创新,离开课堂就烟消云散,这样的创新教育是机械的,是形式主义的。教师应该把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延伸到各个领域,各个时间段,比如:可以将创新教育延伸到集会、参观、访问、游戏等,甚至可以是某个小的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总之让学生遇到问题时总在想:“我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样。我们的创新教育就达到了目的,学生的行为习惯就会在每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音乐教师只有多为学生创设环境,把音乐学习与创造性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创新音乐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篇8

针对以上小学音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型教育在音乐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性,并以此作为根据,不断深化小学音乐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改革,使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达到飞跃式的进步。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音乐老师采用的教学理念思想和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创新型的小学音乐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门关于美的艺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音乐乐理知识外,提升音乐艺术的审美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有着积极作用。小学生好奇心较重,特别善于模仿事物,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应用到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将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转化为带动学生学习氛围的示范表演,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才会得到激发。例如,老师在讲授《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时,可以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在生动地范唱这首歌曲时,也让他们感受到歌曲表达的生机勃勃的意境。另外,学生还可以在理解歌曲意境的基础上发挥联想能力,自主拓展想象空间,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密切师生关系

目前的教学模式早已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小学音乐教学问题上,素质教育模式成了教学界的主流方向。所谓的素质教学要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以记忆书本知识和应付考试测验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观念深入贯彻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创新精神,强化他们动手创造的能力。要彻底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用到实践中,老师必须增强教学主动性,多与学生进行课内课外互动。例如,教学《拉钩钩》这首歌时,老师首先鼓励大家根据歌曲的对应节奏,组织全班学生演示拉钩的游戏活动,并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同时培养学生听觉、肢体动作、口头表达等多方位的能力。老师在设计音乐活动类游戏时,应该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参与空间,引导他们展开对音乐艺术审美的讨论,培养创新型思维,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以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突出自己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处于被动从属的位置。

3.结合高级的科学教学手段,让小学音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小学音乐课堂上已经不再局限于音乐书本教材、录音机、电子琴等相对陈旧的教学设备。在电子图书馆资源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渠道发展的情况下,多媒体教学资源逐步走进小学音乐课堂,这些以高科技为主的教学资源设备无疑会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授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其中,将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手段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就是教育创新模式。教师结合图片、音乐音频和视频、电影等多种多媒体手段,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刻板方法,避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遭到禁锢。另外,老师如何正确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虽然多媒体教学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普及,但是音乐课堂上老师只是单纯地播放歌曲给学生们欣赏,这会逐渐背离音乐艺术欣赏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无从谈起。

二、结语

篇9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教育;学生心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托。具体到各个学科,美术教学通过塑造、描摹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掌握技能技巧,体验学习乐趣,激发创新情怀。为此,教师应准确把握与借助学生的求趣、求异、求示、求胜心理,实现创新能力培养。

一、把握学生求趣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论兴趣指向何处,总是伴随着快乐、欣喜和满意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展示教材内容的美,借助生动的语言,巧妙启发,对范例作精辟的分析和形象的讲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1.变枯燥为乐趣对于艺术,技法的掌握与恰当运用是延伸艺术形式和拓展学习者视野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游戏、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与发现,进而完成技能、技巧的训练。如,教学《手的联想》时,首先,学生感知材料,大胆尝试拓印。教师引导学生:“前面有许多漂亮的颜色,大家过来摸一摸,用手蘸一蘸,体会一下感觉。我们一起在纸板上印一印(师生共同操作),看看能印出什么效果(拓印时,一边提醒学生可以用手的不同部位印出不同形状的印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身体力行)。”其次,拓展思维,展开印痕联想。引导学生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之后得出结论:手印画是一种有趣的、新奇的造型表现形式。最后,学生学习手形立体造型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工具,探究手影,丰富手形变化,结合课件,欣赏城市雕塑,教师进行点拨和演示,明确立体插接造型方法。原本抽象、枯燥的课题,经过创设情境,用多媒体营造城市广场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令其深刻体验创造的乐趣和收获,美术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才会有效,学到的知识才能转化成智慧。2.变抽象为具象色彩的冷暖区别对于小学生而言非常抽象。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形象化方式加以处理,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认识冷暖色时,可让他们先摆一摆、挑一挑画笔,观察他们对色彩的喜好。紧接着,出示挂图:一座暖色调冰厅(主色调为红、黄、橙、褐等),一座冷色调冰厅(主色调为青、绿、蓝、紫等)。伴随夏日知了鸣叫的背景音乐,教师娓娓叙述:炎热的夏季,小明与小华刚刚参加完短跑比赛回来,路过并排的两座冰厅。教师指着挂图上的冰厅问:“同学们猜猜看,他们进了哪一家冰厅?”大部分学生说:“进了冷色调的冰厅。”这时教师急忙提问:“为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归纳:你们认可的红、黄、橙等给人温暖的感觉,被称为“暖色”,而青、绿、蓝、紫等有寒冷的感觉,被称为“冷色”,这也就是不同性质的色相造成冷暖的不同色觉。可见,冷暖的色彩现象是相互比较而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色彩的体验升华了。3.变跟学为拆中求学、做中长技、玩中增趣、赏中求进教学方法、手段适时应变,可以使学生在无穷的乐趣中学习、实践。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拆中求学、做中长技、玩中增趣、赏中求进,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于兴趣中激起探索的热情。如,教学三年级《滚动的风轮》一课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同桌两人分别站到课桌的两端吹动刚做好的风轮,和前后桌比一比,谁的风轮转得快,想一想为什么。学生很快会发现风轮越圆,转得越快,于是检查自己的风轮,看看是否需要改进。同时,他们还将发现,风量大小与吹风的位置和风轮的转速也有一定的关系。明朝著名思想家王守仁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从而拓宽了知识面,身心的愉悦所激起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自然“其进自不能已”。

二、把握学生求异心理,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求异是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各自的才能,引导他们把创新意识表现在纸上;评价时,尽量地在画上找闪光点,加以表扬,使他们有成就感,切不可用成人的眼光判别一张画的优劣,以免扼杀学生作品的个性,使学生的心理蒙上阴影,形成绘画障碍。1.鼓励求异思维,肯定创新精神学生的作品自然体现他们的生活、喜好和审美趣味,无论优劣,教师都应当予以肯定,并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如,教学《基础图案设计》一课时,有的小组设计的图案由现代商标装饰透雕而成,有的小组设计的图案基于流行动漫,有的小组耐心地用漫画技巧,有的小组敢于上色,作品潇洒大气、不拘一格。2.变单一为丰富综合材料与特殊技法的应用为儿童画的创新开拓了一个宽阔的空间,各种材料的不确定性与丰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学习兴趣。如,教学《树上的小鸟》时,首先尝试工具、材料上中西结合:把传统中国画的毛笔、水墨和西画的排笔、油画笔、水彩色、广告色、丙烯色等有机结合;其次尝试在技法上多法糅合:揉搓皱纸法、拓印法、水拓法、拼贴法、豆浆法、冲水、冲色、吹墨等,让学生寓学于玩。在创作时,有的学生用水拓法表现天空或流水,用冲水法表现雨后的树林,用广告色描绘春天嫩绿的树叶,用排笔体现有倒影的池塘,出乎意料的特殊效果常常让学生欢呼雀跃。综合材料、特殊技法的运用所取得的奇特视觉效果,会刺激学生探索更多的材料、技法在绘画表现中的可行性。又如,教学《鱼》一课时,有几位学生画出了“环保的鱼”“疯狂的鱼”“幽默的鱼”“太空鱼”等,教师询问其创意,“疯狂的鱼”的作者说:人们不爱护环境,使许多鱼儿失去了美丽的家园,所以它们疯狂了。而“太空鱼”的作者说:如果有太空人,一定也有太空鱼,太空人也会吃太空鱼的。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仅有助于学习,而且有利于积极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把握学生求示心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显得特别强烈。如果不提供养料,这种需要就会逐步消失,求知的兴趣也会一道熄灭。1.创设适宜环境,轻松展示自我经常展示学生作品,能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因此,可以在教室里布置“小小画家专栏”,在学校的橱窗里设置“美术之窗”,使学生的作品有机会展现出来,激发他们的制作兴趣和欲望。在黑板报设计方面,让学生自编、自画。在儿童节、元旦等节日来临之际,举行少儿书画展,通过多种渠道,使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当他们的作品被同学、教师、家长理解和重视时,他们就会树立自信心。随之,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反馈、自主调整的能力也将得到增强。2.及时评价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活动表现及时评价,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想象和联想,注意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讨论,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保持对创作活动的浓厚兴趣,从而不断刺激和强化学生的创作欲望。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应该摒弃“好”与“不好”和“像”与“不像”的简单、终结评价。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大胆创作,对其立意、结构、用笔、着色等方面的独到之处给予充分肯定。对其不足之处委婉指出,以赏识代替挑剔,以鼓励代替批评,从而激励学生扬长避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大胆的思维投入创作。如,教学《一条金鱼的联想与装饰》一课时,教师请学生小组推荐本组有特色和创新精神的作业送入“金鱼水晶宫”。教师通过营造“金鱼水晶宫”的氛围,采用自评、他评及师评相结合的形式,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互相观摩,取长补短,使展示与讲评成为一个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对学生的构思创意加以肯定,通过讲评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堂小结中,教师对本课进行了拓展延伸。在浩瀚的水族世界里,鱼家族的成员还有很多,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书籍进一步了解鱼类。除了黑白的形式,还可以用色彩表现鱼类,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引导他们更好地表现和美化生活。四、把握学生求胜心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恰当地把竞争引入课堂,不仅能培养学生进入社会所需要的心理素质,也符合学生求胜的心理,更重要的是通过竞争可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信任理解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发现自己的价值,而且要多创设竞争的机会。1.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教学《精美的头饰》一课时,教师可大胆鼓励学生对教师带来的多件头饰范例进行拆解,探究头饰的造型特点、制作方法、材料属性等问题,然后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这样学生会立刻进入兴奋状态,教师将全班分成小组,材料集中堆放,让学生踊跃参与、积极竞争。小组合作,男女互帮,前后照应,教师参与调动场上气氛,激发学生的潜能。做完一件,小组就派一位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学生互评,教师则作点评,特别是对有创意的作品加以表扬,使整节课形成各组你追我赶、永争第一的氛围。课堂上组织小型比赛,有助于激发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动手创作,人人都获得了成功的机会和艺术创造带来的快乐。2.个人的展示,自身的价值现在的学生比较喜欢让教师和同学了解自己、发现自己,乐于展现自己的才华与智慧。教学《瓶子变变变》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把利用废旧酒瓶制作的各种作品进行模拟拍卖,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拍卖师、买家,以不同身份参与活动。在兴奋的演绎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锻炼了胆量与鉴赏水平,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结语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地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教师的任务由过去的传授知识转化为启发引导,教会学生学习与选择信息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楠.新时期小学美术教育教法的探索与革新.学周刊:中旬,2014(29).

篇10

关键词:创新教育;小学语文;学生

创新是什么?它是指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而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上述新事物的教育,也就是创新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属于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而创新教育核心是创新教学。创新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型教学。同时创新教学他有自己区别以其它教学的特点。

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念认识创新教育理念

首先,教师应该在实践创新教育之时,要先明确自己的创新教育观念,创新的教育观念主要是指确定正确的“人才观”和“学生观”。现在我们思考一下,在教育中究竟是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是满足社会需求呢?在我们面对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所迫切提出新要求,显然,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人士,如何冲破传统教育中的崇尚经验和崇尚的旧教育观念,教师就先要加强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要认识到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不仅对学生个人长远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提高民族教育的创新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

(1)创设学习氛围

古人智者韩愈在《师说》里讲“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里说的是能者为师。往往很多教师就把自己位置至于过高,当作是教育活动的主宰者,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师生关系就演变成了命令和服从关系,无形中就扼杀了学生应有的特点和个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学生学习的民主、轻松、愉悦氛围是极为重要的。曾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被激发,才会知道去探索、去创造。教师也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关注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无论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回答的问题都应给予一定的正面答复和评价,即使学生互动中出现错误,也先要肯定其积极正确的一面,然后再帮学生分析错误之处,给予纠正。在努力创建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之时,更要对学生的新想法、新思维营造出敢想、敢问、敢说的和谐氛围,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2)鼓励“质疑”激发想象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切的创造都是从疑问开始的。这让我明白创新是来自于“质疑”,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在这质疑的过程便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和潜在的动力。学生若提出的问题是正确的,那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表扬,如若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耐心指导加以纠正,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大部分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上产生质疑时,教师便可利用学生这种好奇心和敢于质疑的心理,组织学生组队讨论,并让学生讲解他们的质疑和讨论结果,让学生在质疑中敢于想象,大胆的说、大胆的问,在质疑中巩固和深化知识,养成独立创新的的思考习惯。

(3)在教学中挖掘创造性素材,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它对创造力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维,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的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语文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1]语文在教学上虽然是要求学生同一,例如拼音、识字、阅读、作文等都是有一些统一的教学要求,但是从另一方面使得大部分学生市区独立思考的思维。其实,这就要求教师在统一的教学模式下也鼓励学生求异思维,达到培养出学生的创造、个性、自学的能力。在我们看来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词句,去概括课文的表达思想和中心等等,都不必要求着学生要一致的答案,鼓励多种答案的并存,教学中运用“同中求异”的教学方式,是能激发而是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多元化的思维是鼓励学生在针对同一个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方式,各抒己见。

三、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优化教学方式,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是教师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更需要教师教学方式的优化。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如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都要是要求教师们教学实践经验所获取的,而作为我是执教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便开始引进多种形式教学,培养学生个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例如,很多小学生比较害怕写作文,而作文教学便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作文的训练也应该是广泛的。因此,我大胆的让学生都写一写,用一些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观察身边事物,要求不多的让学生写出自己的额亲身感受;我会组织某一次小活动,尝试让学生写自己的发言稿、倡议书,在课上利用多媒体放一些有趣的广告,让学生自己想象,去尝试写一下广告词等等,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积极兴趣,巩固了学习的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创新教育的实践主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教育活动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的学习态度,为学生今后的更高层次的独创水平的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2]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的情境,又要增强教育观念,树立人人都能创新的意识,把自主探索问题的权利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语文创新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