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创新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18 11:27: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理创新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理创新教育

篇1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民主氛围;开放思维

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科学探究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适应当今知识经济的需要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用创新的教育思想寻求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物理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自然科学,与实际联系紧密,更应在教学中体现创新教育,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课堂环境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一、在民主氛围中凸显学生主体作用

列宁说过:“没有感情的人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学生在心情舒畅时,就会焕发对学习的热情,诱发求知的欲望,激起创造的灵感;反之,心境忧郁寡欢,智力活动便会减弱,对课堂信息的接受自然就会迟钝。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民主和谐的氛围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教师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主导者,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主体,毫无疑问应扩大学生参与的程度、深度与广度,建构主体参与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基础的学生,给予分层指导,加强效果反馈与激励评价,全面提高学习质量。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只有创建学生主体,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把知识建构在学生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才可能完成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让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老师这个大朋友的位置,这样便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一种轻松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赞赏和鼓励。

二、在辩论声中激活学生智慧火花

课堂中的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拉近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畅所欲言,使那些不善于言谈的学生也敢于提问,课堂自然有了活力。在物理创新教学中,引入辩论机制,是要求学生围绕一个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辩论,在思辨中寻找问题解决的各种方案。巴甫洛夫认为:“争论是思维的最好媒触”。辩论最易激活和调动人的聪明才智,最能触发灵感产生绝妙的解决问题方法。学生在辩论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多向辐射,富于挑战,竭力展示自己创新和雄辩才华。我们要精心设置具有培养创新思维功能、针对性和目标性强的辩论话题,供学生争辩,激活其创新火花,引发其发散思维,使之充分自由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光的本性”这部分内容是教与学的难点。学生课后议论:“一会儿认为光是粒子,一会儿认为光是波,一会儿又认为光是粒子……光到底是什么?真难理解。”其实,这部分内容如果集中连贯起来看,是一个“物理理论模型”不断创新演化的过程,是物理学家们创新思维的生动体现,是培养学生物理创新思维一个极好素材。教学中,本人就以学生议论时提出的“光到底是什么?”为话题,分别以“光是波”和“光是粒子”为正反方辩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双方学生人人动手,周密谋划,查阅资料、准备论据、撰写辩词。辩论中,学生情绪饱满,思路清淅,思维缜密,逻辑性强,语言准确,论据确凿,睿智的火花频频碰撞,模糊的疑团不断澄清,“灯越拨越亮,理越辩越明”,最后达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共识。通过辩论教学,学生用自己智慧攻克了自己学习的难题,真正找到了自己是学习主体的感觉,体验了物理学家是如何构建新理论的创新过程。

三、在启发鼓励中开放学生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把握启发契机,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启发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运用直观启发法,加强示范效应,引入学生抢答,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运用设疑启发法,将设计的疑难问题发掘深化,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运用比较启发法,抓住可比知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运用情景启发法,抓住关键环节,不断转变问题的情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运用类推启发法,借助于已知的熟悉对象达到对未知生疏对象的某种理解和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通过上述种种灵活多样的启发方法,强化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重力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地球表面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再如,学习摩擦力时,让学生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设想和规划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对那些别出心裁的思路,与众不同的观点,别具一格的见解,应充分肯定他们的想象力,由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想象力。教学之道,贵在引导,重在启发。只有教师启发得当,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和运用知识于实践,才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物理教师必须适应时展,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育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时刻注意体现物理思想、概念规律在认识上的创新和应用上的创新,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顿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乔际平,刘甲岷,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46.

篇2

为了实现构建物理实验创新教育体系,在对我校物理实验创新特点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物理实验创新教育的原始动机有了初步的认识,新鲜事物的尝试、满足感、重视收获、表现才干、奖励刺激,这五种因素是创新最基本的原动力,希望能进一步在学习因素的关联度上有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大数据;物理实验;创新教育

1概述

从东北地区现实发展看,东北地区近几年受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面临着资源型城市主导的产业随资源衰竭而衰退。2015年在东北调研时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要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持续发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物理实验创新教育,是培养服务于东北区域经济人才的重要教育模式,具有深刻的应用价值。通过大数据分析物理实验课程创新教育,对于教育者而言,有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及时调整。监测学生学习动态,是为了能让高等教育研究者有效定型学生的进行物理实验创新内在动力和外在表征。

2基于大数据视角物理实验

创新教育的学习分析现在公认的学习分析定义为:利用松散藕合的数据收集工具和分析技术,研究分析学习者学习参与、学习表现和学习过程的相关数据,进而对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实时修正[1]。通过物理实验创新教育大数据的分析,围绕与物理实验创新教育的主体———大学生学习信息相关的数据,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数据模型来解释这此数据,根据解释的结果来探究实验者的学习过程和情景,发现学习规律或者根据数据阐释学习者的学习表现,为其提供相应的反馈从而促进更加有效的学习。物理实验创新教育的大数据采集主要分成5个方面:物理实验创新动机、实验者的知识结构、物理实验创新项目、物理实验创新成果、物理实验创新应用。在物理实验创新动机的测量采用Amabile,Hill,Hennessey和Tighe编制的学习动机量表精心设计调查问题[2],对大一到大四部分同学的座谈,设计了10个问题(见表1)。通过测量指标的度量采用Likert5级尺度度量法,它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总加量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该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5、4、3、2、1,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的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她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在物理实验中心网站上调查以及在平时发放纸质问卷的方法共收集问卷763份,其中部分问卷答题不全,作为无效问卷剔除,收到有效问卷752份。从样本构成来看,男生占65.29%,女生占34.75%;从年级来看一年级占43.06%,二年级占35.47%,三年级占11.65%,四年级占9.91%。实验者的知识结构上,设计了三个层次问题:其一,物理实验的原理知识;其二,案例性知识;其三,将物理学原理应用于案例性知识。通过调查76.20%的学生认为能达到第一层次,13.43%的学生认为能达到第二层次,10.37%的学生认为能达到第三层次。在物理实验创新项目上,我们设计了复选项,把物理学科中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量子物理,和电子学、计算机科学、机械科学等学科。在问卷调查中,居于前三的选择是电磁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占43.22%,光学+电磁学+电子学占28.06%,力学+电磁学+机械科学占13.70%。物理实验创新成果上,体现形式主要分成三类:其一,以论文、设计方案、专利说明书等文献形式体现;其二,以改进实验仪器、设计制成原理级产品形式体现;其三,以商业化工业制成品体现。根据调查结果,以文献形式体现的占28.32%,以实验级产品体现的占65.43%,以商业产品体现的占6.25%。物理实验创新应用上,体现形式主要分成三类:其一,主要体现在实验项目操作方式有所不同,实验精度有所提高;其二,体现在形成创意小发明、初试样品;其三,体现在在企业技术革新中部分技术改造。根据调查结果,以实验项目形式体现的占48.80%,以创意小发明体现的占30.85%,以企业技术改造体现的占20.35%。

3物理实验创新教育的数据挖掘

通过物理实验创新教育的大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模型构建等方法掘的技术和方法,对教育大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数据建模,发现大学生物理实验学习效果与内容结构、教学资源和教授方法等变量的相关关系。整合学习者知识、动机、元认知和态度等详细信息进行学习者模型的构建,预测物理实验创新教育未来发展趋势。探索和改进包含最佳知识点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领域模型。研究各种多媒。(表2)体与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教学支持的有效性。通过构建包含学习者模型、领域模型和多媒体与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模型,促进物理实验在创新教育发展点上发展成一种最优的教学模式。通过Ochiia相似性系数法对物理实验创新的收集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将共词矩阵转换为相关矩阵在相关矩阵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相异矩阵[2],并采用多维度尺度分析法进行分析,形成物理实验创新教育知识构建体系,从而对物理实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提供良好的决策指导。共词矩阵是一个相关关系矩阵,其对角线上的数据表示为某关键词出现的频次。Ochiia相似性系数法的具体计算公式为:Ochiia系数=Cpq/(Cp*Cq)1/2其中Cp和Cq分别代表关键词p和q出现的频次Cpq表示两者共同出现的频次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表3所示的。相似矩阵中的数字也称为相似系数其大小表明相应的两个特征问题之间距离耦合程度。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新鲜事物的尝试、满足感、重视收获、表现才干、奖励刺激,这五种因素之间耦合程度较高。体现出新时代的物理实验创新教育应侧重的角度。学生特点重视自身才华的展现、强烈的好奇心、收获的愉悦感、成就的满足感,奖励的刺激感,从此五点构建物理实验创新教育体系,是适应当今教育特点的。

4结论

综上,在对我校物理实验创新特点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物理实验创新教育的原始动机有了初步的认识,新鲜事物的尝试、满足感、重视收获、表现才干、奖励刺激,这五种因素是创新最基本的原动力。以上研究仅是对我校物理实验创新的研究探索,希望能进一步在学习因素的关联度上有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徐鹏、王以宁、刘艳华等.大数据视角分析学习变革[J].远程教育杂志,2013,6.

[2]胡水星.大数据及其关键技术的教育应用实证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5,5.

篇3

关键词:物理;创新教育;兴趣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85-02

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教育。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队才素质的优劣体现在其创新能力上,在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育的提出,一方面是时展的需要,另一目素质教育决定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传授知识使广大师生继承人类文明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根本目的,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教育最高标准。那么,应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

本来,物理课有实验、有科学家的故事、有科学家优秀的思想方法都可以挖掘和利用,即使习题课讲解,除了用物理方法的自然美感和逻辑思维的力量震动学生外,也可用幽默风趣来调节气氛并用来突出物理本质。例如,我在讲述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后,在磁场中画了一根棒,使之匀速地垂直切割磁感线,问学生“棒体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多大?”学生脱口而出:"E=BLV",我说“感应电动势为零!”学生感到愕然。我说:“这是一根木棒啊!”这样,学生又很快就会联想到产生感应电动势所应具备的物理本质;又如,我在讲述参照物时,讲了“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歌词,再要求学生寻找参照物。学生顿感有趣,他们不仅从学习中体会到了自然界的和谐完美和奥秘无穷.而且心中更有一种征服自然、探究自然的欲望。

1.创新意识来自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创造性思维更是发端于大胆质疑,经常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养成敢想、敢问的习惯。这样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就会增强。例如,要求学生看引言时要注意本节课的讨论议题是什么;要求学生阅读概念、定义、规律后再把书合起来默记一遍,看看丢掉了什么或错了什么,然后再着重记忆,并且将不理解的地方用笔圈起来,注上问号;看插图时,对现象要看准,能指出现象的本质及其原因,若感到有困难,则在相应位置注上问号,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又找出了自己学习的疑难问题。

又如:在学习功的公式时,学生常对公式W=Fs·cosθ中余弦值发生记忆误差,我就让学生弄清功的两个要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书中的推导是将力分解以适应两要素的条件,有的学生就提出能否将位移分解呢?这样,公式的本质就被学生掌握了,当然再也不必为余弦问题而纠缠不清了。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采取各种措施努力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1消除创新神秘感,树立创新志向:提到创新,学生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不可能有创新。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历史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物理学家是如何创新理论、提出新方案,取得新成果的。从而消除创新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创新动机,树立创新志向,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和培养。

2.2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新欲:教学中的每一个策略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动机,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新欲,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和创新。

(1)创设客观的教学情境,主要以实验为主的直观教学情境。

(2)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教师要研究学生“最近发展区”,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结点,确定学生最佳发展高度,从而促进新知识迅速同化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2.3鼓励“之一求弄”,诱发创新动机:在教学中首先要转变观念,淡化教师权威和书本权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创见,标新立异;保护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克服学生中存在的维书、维上、迷信、盲从的人云亦云的习气,鼓励学生对书本、对老师大胆提问、质疑。其次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的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针对一个问题不管学生问得是否正确,都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同时要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3.训练创新思维,掌握创性学习方法

引导逆向思维,掌握从反向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逆向思维是有意从常规思维的反向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由于它善于与常规思维唱反调,所以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有意设置障碍,引导学生从相反立场、角度、侧面去思考问题,当思维遇到障碍时,要及时引导学生迅速转向、执果索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自主是创新的条件

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活动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要把课堂上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这种富有弹性的方法,远比一个僵硬的“恩赐”好得多,它能在各种表象错综复杂而实质相同的情况中获得迁移,从而促进自主学习,创设一种能施展创新思维的氛围。

篇4

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大势所趋,也是教育所需。创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凭借上几节创新课和组织几次活动,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更谈不上创新人格的形成。因此,更大限度地拓展创新教育空间是教育者必须面对的课题。本人作为学校科技辅导员,也作为物理教师,有优势和条件将创新教育更广泛地融入学生教育的主阵地——文化课堂。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我在物理教学中适时地开展“再次发现”探索式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创新学习、创新思维,以达到提升和锤炼学生创新品格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物理概念比热容时,课本上有个实验是把100g水和100g煤油分别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因为煤油的比热容小,因此煤油的温度升得比水快,从而得到一个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是不相同的。学完这个实验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替代这个实验?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法。比如,不用酒精灯,用热得快来加热;再比如,用热水加热等方法。然后我提出用热水加热这一容易操作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同学们将两只大试管,装入同质量、同温度的煤油和水后,同时放入装有热水的杯子中,过一段时间量取两种液体的温度。令人奇怪的是,实验结果与教科书上的完全相反,不是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而是水上升得快,而且水上升的温度是煤油的2倍。同学们考虑可能实验操作失误,重新论证后重做实验,结果仍然没有改变。同学们讨论后无法解答就请求我帮助。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信息:课本上的实验主要靠对流加热,而你们的实验主要靠传导加热,对流和传导这两种方式我们没有学习过,你们可以从网上查阅一下资料,分析原因。几天后,同学们找到了原因,因为水传导热量的能力接近煤油的4倍,而水的比热恰好是煤油比热的2倍,于是,水升高的温度正好是煤油升高的2倍。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证据、逻辑和科学见解提出疑问的习惯,促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思维,并付诸于实践,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在实验的挫折中也锤炼了学生的创新意志。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再次发现”以往知识的参与式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和品格得到了锤炼,创新意识有了提高,创新精神得到了升华。通过这种实践,真正让创新教育走向常态化,让文化课堂实现知识提高和创新培养的双赢。

(作者单位 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里辛二中)

篇5

在不少交叉学科中,物理实验的构思、方法和技术与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结合已取得丰硕的成果。此外,物理实验还是众多高技术发展的源泉,原子能、半导体、激光、超导和空间技术等最新成果,都是与物理实验密切相关的。所以物理实验是理工科院校的基础实践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最基础和最有效的窗口。

2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高校普遍对物理实验重视不够,尤其疏忽其实践和创新教育功能。物理实验是所有理工科院校都开设的一门实践教学课程,也是最基本与最普遍的实验课程,更是其他所有的实验的基础。所有高校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与要求,大力提倡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放眼社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挖掘各种实践基地。却忽略了自己校内的各种实验场所,更忽略了这些最基础的平台上潜藏着无限的实践教育功能。终其原因在于对物理实验课程不够重视,终究把它放在理论课程的辅助功效上。(2)物理实验课程体系与实验平台的陈旧,达不到实践技能的提升。物理实验在各个理工科院校是资历最老的一门课程,因此所有设备也都基本“老龄化”,一般都只能满足简单的验证与测试。即使学校高度重视后有所投入,新购置的设备也大都是黑匣子一类,一端输入,另一端输出,学生见不到实验的中间过程,导致原本在理论上囫囵吞枣的物理知识在实验中也得不到认证,逐渐失去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与喜好,更谈不上提升实践技能与培养创新思维了[4-5]。(3)物理实验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导致传授实践技能受阻。高校里似乎有一种默认:实验教师似乎都是因为理论上不过硬的才不得已到实验教学一线。这种不置可否的认识导致物理实验的师资队伍严重的不稳定与实践技能的严重缺乏。大家似乎卯足劲头学习和提升理论知识以此证明“默认”的错误,却本末倒置地舍弃了物理实验的根本功效———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中得到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3物理实验对提升大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作用

(1)物理实验的基础性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6。快节奏的生活,让如今的大学生在学习中大都有些浮躁,都喜欢速成或立竿见影的学习功效。而物理实验,既不像物理理论那么枯燥与高深,又没有其他专业或工程实验那么繁杂,部分验证性的内容或许还是中学物理实验的延伸,这让多数学生熟悉又好奇。所以在高校中选择物理实验学习的同学很多,充分表明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与喜好,同时也表明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期待,如果我们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中学的灌输式教育,依然停留在最基础的内容上,失望的不仅是学生本人,估计老师连自己的工作也索然无味了吧。反之,如果我们紧紧抓住学生的“胃口”进行启发式教学,分层次分专业教学,根据不同专业特征对同一个实验内容进行不同的拓展,不仅让学生把物理知识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更丰富了物理实验的内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去探究与摸索,实践技能的提高就在这些细节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实现。(2)物理实验内容的经典与传统性,给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挑战性[7-8。大学生虽有些许浮躁,但又都是富有创造力的新生力量,心中总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也力求在平凡中寻找非凡之处,更期待能够挑战这些经典与传统的知识。就比如电阻的测定,中学都用伏安法,但都知道无论电表外接或内接有系统误差的存在。那么如何在设计方案中不带这些系统误差呢,有没有别的方法测电阻呢?于是电桥的比较法测电阻,电位差计的补偿法测电阻得到引进,一般电阻的测量没问题了。但是特别小的电阻又怎么测———引入双臂电桥;不能直接测量的特殊场所的电阻又如何测量———引入传感器等等。由一个简单的物理量的测量就可以引入各种测量思路与方法的探索,既突破了传统的实验体系的约束,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更让学生在小有成就的自豪感中找到物理实验的乐趣,创新就是这些普通思索火花的碰撞产物。(3)物理实验的严谨与科学性,是锻炼学生实践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练习[9-10]。科学的理论来源于科学的实验,并受到科学实验的检验。物理学的理论,就是通过观察、实验、抽象、假说等研究方法,并通过实验的检验而建立起来的。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观察就是对自然界中发生的某现象,在不改变自然条件的情况下,按照原来的样子加以观察研究。而实验则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借助按规定的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是自然现象以比较纯粹或典型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对其进行反复地观察和测试,探索其内部规律的一种方法。在物理实验的过程要求学生必须实事求是,认真观察与思考实验过程的所有现象,尤其是某些异常现象的出现,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是偶然事件,也不能夸大其词地以此否决实验结果,而应本着科学的态度分析这些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探究这些异常是否具有特殊的价值,或者如何避免一些损伤性异常现象的出现。如此经常地从细微处着手,认真踏实做好物理实验的每个环节,科学素养的养成,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就指日可待了。

4发挥物理实验的实践和创新教育功效的途径

篇6

关键词:高职物理;创新教育;教育现状;教育意义

物理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的必修科目,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及其重要。高职物理中涉及较为广泛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够以实验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物理以其丰富的理论知识、多样化的物理实验和研究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职传统物理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所以高职物理教学需要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方式,在改变的同时需要最大程度的利用创新教学手段,提升高职物理教学效率和质量。

1高职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

创新教育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内的教学理念,该理念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提升了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笔者通过对实施创新教育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三点:第一,创新教育是应对现代高职物理教学的必然选择,其原因是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严重限制了高职物理教学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化,以教师为主体,枯燥的理论讲述让学生对课堂印象较差,学生极易失去学习兴趣。但应用创新教育后,多样化的高职物理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活力课堂中有效地掌握理论知识,提升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第二,创新教育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采取创新策略能够在课堂中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简单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化,符合现代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需求。第三,创新教育通过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创新教育过程中的实验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翻转课堂、分层教学法等都能够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物理基础知识,并且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身知识的应用。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所以说创新教育极具实践意义。

2高职物理教学现状

现阶段高职院校物理教学课程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从一年级开设,每学期的课时为60~90。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高中物理教学有以下几种特点:第一,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设置的课程教学目标较为简单,其原因是由于应试教育在我国教育界的影响颇深,众多学生的学习都是为了应付物理考试,部分物理教师也存在该种思想。第二,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化,没有贴合实际加以创新,导致刚开始接触物理学的高职学生难以理解教师课堂所讲的内容,其原因是高职学生物理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还并未得到充分的锻炼。重视知识传递、轻视教学方式,重视思维收敛,轻视思维发散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也开始逐渐地丧失。第三,高职物理教学大纲中的物理知识还尚需完善,根据教学大纲的对比分析,可发现高职物理与中学阶段物理学习重复的内容较多,且知识的连接性不够,所以导致学生难以进行系统化学习。第四,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所以学生的基础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所有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同时,高职物理学习本身就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必须要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是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弱,所以部分学生必然会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遇到阻碍。根据上述高职物理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可见提升高职物理教学质量是新时期的主要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需要通过重视创新教育的方式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3高职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应用

3.1学习环境的创新

环境决定人的意识形态,先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意识的人才,就必须要为其提供创新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比如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让学生深入教学情境之中,以思维发散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想法加以鼓励,并引导性的指出其中需要完善的地方,让学生能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将自己的创意不断的完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展开积极的讨论,并勇于提出自身疑问,教师也需要不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不同开发,勇于阐述自身观点,让学生能够作为课堂主人,充分展现自身的个性。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对其加以鼓励,不断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欲望。

3.2教育方式的创新

高职物理与普通高中物理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教师不能完全意高中物理教学的方式来进行高职物理教学。高职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只需拥有基础理论框架,理解各种物理概念和规律,并熟练应用即可。高职物理教学应当主要集中在知识的讲解和实践之上,以实际操作帮助提升学生的物理基础。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创新教育,培养拥有实践技能的创新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启发式、合作式、讨论式或案例分析等方式来提升课堂教学活力,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拥有独立解决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大胆创新的能力。

3.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基本目标,通过上述所讲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教育方式下,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个人学习特点,并在争论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增加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让学生不再以畏惧的态度面对教师。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创造欲望,不断萌发更多的想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通过将学生分为,基础、良好、优秀三个等级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让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够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主动的参与至物理学习中来,从而不断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拥有创新意识。

4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可谓是无处不在,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提升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适应社会劳动,让学生更加适应未来的工作。教材中所设计的实验、制作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或者教师可根据教学主题制作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沉浸在创造的乐趣之中。实验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再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思维发散,比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验证试验的有效性,或者通过在教师布置的实验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能够让学生自身拥有更好的体验,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是朝夕之间便可获得的能力,而是需要教师长期的引导,学生长期的学习,才能不断地从简单的物理实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来进行创新。

5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也极为重要,是提升学生创新素质的必要教育模式。教师需要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生在未知世界中创新会遇到很多的挫折,也会面临很多次的失败,但是许多的创新成果都正是失败和挫折而创就的,教师要让学生能够正确的面对失败,让学生能够在面对挫折时找出跨越挫折的方式,如此才能够让学生坚持创新。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进行思考。比如:法拉第因为坚信磁能够产生电,所以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进行实验研究,最终证明了磁能够产生电,即物理学生中的电磁感应原理,正是有先辈们不懈的坚持,才让人们的生活拥有了点,让人们的生活也更加的便利。教师也可以此主题布置课外作业,成立兴趣小组,让学生能够根据教材中相关的内容进行实验,提升学生物理实验能力和积极性。或者以举办物理竞赛,小组比赛、家电维修等活动,拓展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也让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以及创造能力,教师也可通过此类活动挖掘学生有关物理方面的潜能,并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感受创新成功的喜悦之感。

篇7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教育;教育观念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就这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要想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创新教育,表现在具体教学上,就要先从练习做起

练习是激发创新的必要积累。“练”就是反复、多次的实践;“习”从说文上讲,就是鸟儿的一对翅膀,这是本意,会意是:鸟儿反复不停地扇动翅膀。也是有反复、重复之意。再引申一下就是“温故而知新”。可见,练习的重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巩固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同时我们知道,知识又是能力的载体,因此,“练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矛盾的,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技能的形成是伴随在练习过程中的,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准确性的提高,智力活动速度加快,技能水平才随练习而提高。那么,练习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能一次提出过多要求,要遵循先简后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对于复杂的技能可划分为若干简单的局部,在掌握这些局部之后,再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完整的活动中。

二、要想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创新教育,就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培养创新意识

不言而喻,学生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才能产生积极的创新意识,显现自己的创新潜能。事实上,我们在物理课教学中,只要精心设计,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要想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创新教育,就要更新自己的传统教育观念

篇8

根据创造性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立足中学物理教学实际,寓创新教育于物理教学之中,努力培养学生推崇、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思维意识;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培养学生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以及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笔者认为要真正适应创新教育,教师应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为创新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脑力活动,一般是无法有序渐进,不断深化的,当对个人的表彰是以顺从为条件时,创造性强的人偏离常规的思想就会被贬低而受到抑制,甚至埋没创造性人才。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使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的氛围,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谐关系,以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增强创造的勇气和自信心,要善于鼓励那些用不平常方式来观察和思考、理解事物的学生,让其得到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机会,使其加倍地感到自尊、自重、自信,由此充分发展创造力。

二、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1.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参与。

丁肇中讲过:“成为一个杰出科学家最重要的,第一要有对科学的兴趣。”因此,实施课堂教学的创新应使学生自始至终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的手段时,就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物理内在引人入胜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体验,从而引发创新的欲望。

2.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为中心

实施课堂教学的创新还应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是创新教育的重要观点,为了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应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并在课堂教学时间上给予保证。一般来说,一堂课学生独立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百分之五十,对于教学中需要研讨的问题,教师不应以“知识占有者”的身份出现,也不应该硬性将学生的思路纳入自己的思路,而要“设身处地”把自己的思路移至学生思路上,切实地与学生交流思想,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勇于找出新主张、新方法,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3.增加教学手段的科技含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善于把传统媒体与个种现代化教育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引入物理课堂教学,做到巧用媒体,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创设教学情景,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探求新知,鼓励学生勇于进取,大胆创新。

三、深化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

1.运用联想,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

中学物理教学中,一般常用到的联想有接近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在教学中针对具体问题灵活运用联想,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有很大益处。如在研究电压时可以与水压进行类比联想;在讲到电流表的使用时可以与电压表进行对比联想等等。这样经常性地对学生训练,就能使学生的思维畅通、思维活跃,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2.消除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

要实现灵活性,就要使学生克服消极定势,而形成一种良性的正迁移。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到对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因势利导。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摩擦力后,认为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对于概念中的“相对”两字不能很好理解,这时候可以列举问题:当人分别站在加速行使、减速行使的汽车上,人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分别怎样?引导学生从非平衡力的角度分析,从而得到正确答案。在物理教学中不限于老框框、老办法思考问题,充分开展创造思维,以求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灵活性的目的。

四、重视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日常教学中,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学生亲身的实践活动。教师如仅通过实验来验证现有的结论或按教材所给的实验步骤进行演示实验,很多学生则采取旁观的态度,单看不思,导致其思维停顿,缺乏探索性,这也谈不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所以,我们必须要改进一些实验的常规性教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将演示实验与学生操作实验有机结合进行,加深印象。同时要变学生实验为设计实验,这是教师对实验设计只进行一般性的原则指导,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实验操作,给学生创造独立操作的环境。对学生实验中的错误、实验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多角度进行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答案,让学生在“做”中逐步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锻炼技能和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形成学习物理的比较稳定的动机、情感,在“做”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9

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物理实验教学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下面谈谈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一、观察是创新的前提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谈不上创新的,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知道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结论。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要进行任何创造和超越的第一步,我们所注重的不仅是观察到的结果,更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观察电解硫酸铜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跟电源负极相连的碳棒上颜色变化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跟电源正极相连的碳棒周围的情况,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留待学生自己结合化学知识得到结论,而不是只让学生看一遍碳棒颜色的变化就完了,这样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二、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创新培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中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上。在实验教学中,除了利用好课本中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外,还可以在课后,用实验室所配的器材,或用自制的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日常生活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小刀做压强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医药瓶做物体浮沉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易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运用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等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充分利用课外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在教材中有许多小实验,我们应充分加以应用。要求学生设计一些小实验,验证课堂学习的物理规律或者应用物理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学习完电路知识后,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外实验,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寝室的电路,进门时开灯,然后到书桌边使用台灯,同时第一个灯熄灭,达到节约用电更加方便的目的,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讨论,主动实践。有的采用局部短路法,有的采用双触开关,有的采用单刀双掷双控,都能很好地满足设计要求。学生体会到了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可以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和改造,找到了创新的动机和源泉。

四、重视方法的总结,动手动脑

科学的实验步骤包括收集大量资料,证据;总结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应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这完全符合唯物主义方法论中关于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辩证原则。

在学生做了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做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比如在做完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应该总结实验时所采用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的实验中是最常用的,是应该掌握的。这样在“研究电流跟电阻、电压的关系”时,稍加引导,学生就可以根据提供的器材和要求,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自己设计实验,从而完成实验。这不仅是对前面知识的应用,而且是对物理方法的使用。

五、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

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估,为制定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的话,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如: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师生共同总结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篇10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含量越来越高,而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能够使学习者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了解前人是怎样解决具体问题的,从而模拟前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现有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拓展视野,孕育创新。因此,创新教育不应只是一个时髦而响亮的口号,而应落在工作的实处。

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质变过程。我们下面就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来探索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创新不是凭空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总结,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来得到前人没有得到的结果结论,或者是用前人的正确结论创建新的领域。如果把创新等同于建造空中楼阁,那是对创新的一个歪曲。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说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的,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1、观察是创新的前提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谈不到创新的。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要进行任何创造和超越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实验。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2、实验,在学习中创新。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序言中教学中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 使学生感到新奇,通过这段教学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知道什么是实验。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那么在这里学习的就不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根本的方法——实验。

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应该:了解实验目的,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大师所做的物理实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索知识。

3、重视方法的总结,动手动脑

科学方法提出这样几个步骤:收集大量资料,证据;总结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应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当学生做了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做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比如在做完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应该总结实验时所采用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的实验中是最常用的,是应该掌握的。这样在学完密度知识后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可以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提出设计方案,也可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这不仅对前面知识的应用,也是一种对物理方法的使用。

运用现有的知识内容推论后面的学习内容是一种物理研究的思路,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物理方法之一。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有新的突破。在做固体融化的实验过程中(直接加热),开始的实验结论和课本上总是不一致,学生甚至考虑了课本的大胆想法。这就是运用来探讨新知识新方法,在探讨中学生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新意识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的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