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企业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03-29 16:3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企业信息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装企业信息化

篇1

通过应用服装企业电子化管理与电子商务系统,服装企业既可以实现内部业务运作的电子化(e-management),实现管理创新和业务优化,从而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可以与供应商、加盟商等合作伙伴建立电子商务(e-commerce)系统,实现电子贸易、电子交易,改善整个供应链并建立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一、电子商务环境给服装企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能否在社会、经济及技术环境发生变化时仍然处于不败之地!如今,全球的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面临一个新的技术和企业管理革命性变化,聪明的企业家一定不会不注意到这个事实:电子商务时代已经来临!

"电子商务"是一种建立于广泛应用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之上新的商务运作模式,也是一种新的市场竞争手段和有力的"武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悄悄地涉足市场竞争和企业管理领域。"电子商务"通过国际互联网提供的连接着全世界的计算机网络,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各种信息和信息交流服务。它从最基本的电子邮件到静态主页,直到动态数据和完全的商务应用系统,为企业和每个个人提供了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信息服务。

当您准备争取某城市的一个重要客户成为您的加盟商时,可能还在为打电话找不到客户联系人,发传真也无法及时送到出差在外的客户决策者而着急的时候,您的对手可能早已通过电子邮件将有关产品信息与客户作了多次交流,客户又可能多次访问了您的对手的主页看到了产品款式图形和面料情况,甚至已通过这个主页签定了加盟协议。而这一切可能是您还在希望能与客户再次见面之时已成为定局,您的对手可能来自中国南方某个不知名的小镇,根本没有与客户见过面。

由于没有及时装备"电子商务",而被市场无情地抛弃就要成为事实。企业或者及时装备电子商务,或者在不远的将来没有商务可做,这是企业面临的极其现实的挑战。

同时,以internet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正在改变公司和部门的内部结构。internet通过降低通信成本来影响公司的纵向组织结构。公司为了提高效率,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而采取新的结构重组。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可以轻松的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跨地区分支机构之间的协同工作和信息沟通。

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厂商与最终顾客之间的供应链,同时改变了传统市场的结构,减少了交易成本。电子商务使竞争从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电子商务不仅给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消费与开拓销售市场的机会,而且也提供了更加密切的信息交流场所,从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市场的能力。电子商务促进了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提供新型服务的能力。电子商务使企业可以迅速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和购买习惯,同时可以将消费者的需求及时反映到决策层,从而促进了企业针对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研究与开发话动。

对于企业来说,电子商务最显著作用在于改变了交易成本。使小公司与大公司在较为公平的基础上开展竞争;电子商务改变了以往的市场准入条件,使中小厂商从原先主要被大厂商占有或几乎垄断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利润。电子商务便于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竞争,这对于个小厂商来说尤其有利。

电子商务为公司或企业提供了一种可以全面展示其产品和服务的品种和数量的虚拟空间,起到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商业信誉的作用。

二、企业全面发展和全面的企业管理

企业成功的标志是其全面的、持续性的发展和提高。

一个企业不会因为仅仅在某些方面或某个时刻做出某项突出表现,就以为大功告成了。这是因为企业是一个有机整体,也就是说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如果某一时期销售工作突出,销售量大增,但此刻销售的产品由于生产管理不善而隐藏了许多质量问题,那么,一段时间后,售后服务部也许会不得不消耗更多精力和费用去弥补产品质量缺陷,从而大幅削减前期利润,或者被要求退货而前功尽弃。

任何一个希望长期发展的企业,必须注意企业全面发展和全面的企业管理的关系。事实上,企业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都强烈地意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而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必由之路就是建设完善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在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下,许多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都是由信息系统来支持的,因此,对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的验证也就转化为对执行这些制度的信息系统的验证。随着社会化生产和服务的日趋细化,各行各业的管理细度也逐渐增强。不同行业的管理特色也要求相应的信息系统能够高度专业化。

一个涉及企业管理各个方面并能帮助企业管理取得实效的专业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广大服装企业客户一直翘首以待的。

三、市场是企业最后决胜的关键

企业竞争,市场为先。面向市场的服装企业首先关心的是市场,并深深地体会到市场是企业最后决胜的关键。其实,这里的市场不仅仅是指市场销售成绩。

面向市场,一些企业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分销网络。一些分销单位是企业拥有产权和管理权的,如直营专卖店、专柜,而另一些分销单位却是商或加盟商。这些分销网络往往又是多层次的,比如商又发展了下级经销商或开了连锁店。

企业通过广泛的分销网络扩大了销售量,但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及时了解和控制各层次的销售情况和库存量?又如何预算和控制各个销售点的愈来愈大费用?怎样把握商、经销商的退换货比例?等等。

企业的高层和管理部门希望尽可能地及时掌握这些关键的业务数据,以便时时控制跨地区分布的诸多分销机构。关键业务信息的反馈便是这样大型分销网络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合理分布跨区域的分销机构,加强各级、各层次分销机构的管理,准确预算和控制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也是庞大企业网络的主要管理问题。

除此之外,来源于市场前沿的各类信息,特别是竞争对手的信息、新产品信息、流行趋势的把握等,也是转向客户(市场)驱动企业行为的必要条件。

四、良好的客户关系保障企业长期发展

客户满意=企业利润!

现在,客户已经成为企业重要资源。通过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使企业利润不断增长已经成为新的管理需求。客户关系管理被描述为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使客户、竞争、品牌三要素协调运作并实现整体优化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它的目标是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增加顾客品牌忠诚度、不断挖掘新的销售服务机会,使企业最终实现销售收入、利润以及股东价值的持续增长。

通过对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的管理,使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顾客需求、并向顾客提供最优价值的产品以及服务,并使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获取最大的利润。

客户可以:

及时获取产品或服务的最新信息;

明确地向供应商传递自己的需求。

销售人员或者合作伙伴可以:

在第一时间获得客户的需求信息;

有效地追踪和记录客户信息;

及时准确地获得产品或服务的最新知识;

有效地发掘客户潜在需求;

向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客户关系管理,企业不仅可以从直接客户获得收益,同时由于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使供应商可以从客户的客户获得间接收益。使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中的渗透能力得到加强,企业因而可以象一株扎根与肥沃土壤中的大树,根深叶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五、有效的生产计划和管理带来有效的成本控制

企业在努力扩大销售的同时,也期望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以取得最大利润。成本控制一向是企业所关注的。有效地实现成本控制,必须首先实现准确的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和控制必须建立在有效的生产和经营计划和管理之上。如果不能有效地实现准确计划,一切将会失控。

六、 动态企业决策需要动态的信息系统

一个成功的企业或公司的组织必须是动态的,因为它面临着一个更加动态的市场和技术环境。一些企业需要扩张来满足市场需求,另一些企业需要划分出一部分来尝试新的市场,同时关闭一些没有利润的业务。多数企业正在尝试将他们的核心业务重组(re-engineering),而另一些企业却因为经济原因调整区域性业务组合。

这些企业组织的改变自然产生了对管理信息系统作相应改变的需求。所以,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如同企业自身一样富有动态性和弹性。当业务和部门增长或缩减的时候,软件系统也必须同步增长或缩减。当一个企业实行区域性或结构性重新组合的时候,软件系统也必须满足相应的要求。当业务过程出现重组的时候,信息系统必须立即接受,所以软件系统必须有足够的灵活性来给予新的功能并重新设置,而不需要很长的再开发周期。

要能够灵活地增长或缩减,或重新分布,或重新配置,信息系统必须有很好的结构性设计来满足这样的要求。

七、客户?企业?供应商及合作伙伴已形成紧密价值链

目前的大多数传统的企业管理系统都不约而同地注重了企业内部管理的改革和理论变迁,而没有考虑到整个市场"价值链"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尤其是电子商务应用的革命性变化。事实上,大多数企业愈来愈认识到他们的利益其实是与客户和供应商及合作伙伴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了不可分开的价值链。

在企业提供的各种不同类型产品和服务背后是它的企业管理规范,而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企业自身的"价值观"。企业通过提品和服务与社会交换,从而实现了其自身价值。在实现与社会交换的众多环节,包括:企业内外部的各项业务和事务交流,帮助企业能顺利实现价值的"价值链"贯穿始终。随着电子商务时代来临,客户和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包括不一定有商务买卖关系的伙伴),更加深入地渗透到企业"价值链"中,企业的许多决策和决定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参与。"价值链"的作用将愈来愈明显。也就是说,在整个"客户?企业?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价值链上,企业必须考虑很多来自于外部,至少是客户和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信息或因素,因为这些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企业的行为和最终成效。

关注于企业价值链的改善将会有助于企业实现动态经营目标。比如:创新的客户服务和管理策略专注于优化产品和恰当的服务;准时交货和优异质量使所有客户满意;与供应商、特定合作伙伴或服务提供者建立战略联盟可以减少供销链中可能发生拖延和浪费的环节。

八、团队精神和工作组协作

而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正如一个有机整体,在参与市场竞争和最终取得利润整个过程中需要具有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

业务运作过程中的协作涉及到许多工作流程的批转。事实上,企业希望将每个业务细节都规范在一定的流转次序中,从而做到准确的跟踪和回溯。正如iso标准所要求的,每个业务步骤都要有明确的过程记录。

工作组和工作流的概念正是建立在这样的管理需求基础上。所有产生业务数据的同时,连同每个产生数据的工作流程,例如:申请和批复等业务细节都被有效地记录下来,并被保存以便随时提供回溯。同时,主动的工作提醒使工作组的协作更加准时、和谐。

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内外部的运作方式将会大为改观。由于internet大大缩小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企业内部部门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模式将有很大变化。在内部工作和业务流程的控制方面,企业将会主动地大量采用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交流。无论该项业务涉及的员工或经理是否在同一物理位置或网络上,业务的处理将会同样顺利进行。例如,传统管理系统模式下,一个财务或采购单据的审批,如果审批人/经理出差在外,单据的执行或入帐只有等待他回来或远程登录到系统。然而,有了电子商务模式,即使出差异地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web访问方式同样审批这个单据,而不用延误业务。协同工作是企业电子商务最明显的特征。

九、商业智能和准确决策是企业的祈望

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及时掌握相关的业务信息或数据。这就要求准确的信息在准确的时间能够传达到准确的使用者或称之为对象面前。信息系统所能提供的是各项业务信息,将可能是数据报表或图表表现形式。

而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信息传达的形式也可能是多样的。传统的报表方式将逐渐被在线查询方式或信息站点方式所取代,其中也包括远程或移动方式下随机获取方式。同时主动获取或被动送达信息都将有可能交叉出现或贯穿于业务处理每个阶段。

大多数信息系统只能提供业务操作级的,而乏力于总结和提炼出提供给企业高层用于管理决策的信息。往往在需要决策信息时,由程序员根据要求从信息系统中导出大量数据,再临时编写各种不同类型的报表。但由于报表编制的过程耗费了太长时间,经常是报表还没有做好,决策已经形成。

一个有效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具有智能的,也就是说具备一定分析和提炼综合分析能力,能提供准确的、及时的可供决策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系统内部(当前数据和历史数据)以及很多外部信息(如:合作伙伴的数据、信息服务提供的资料、互联网上的信息等等)及时地整理和综合分析,快速反应地总结业务运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或客户的趋向,从而作出正确、及时的决策。

所谓智能化数据分析就是指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对大量数据信息的分析结果做出判断,对于超出正常值范围的异常状况(包括好坏两方面)给出解释说明,并分析异常情况将会产生的影响,给出建议的应对措施。

企业部门特别是企业高层所关心的是数据和分析图表说明了哪些问题。企业往往要从这些数据分析中获得正确、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

十、服装企业电子化管理与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如下几条产品线:

采购管理系统

生产管理系统

库存管理系统

分销管理系统

零售管理系统

客户关系管理

财务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

商业智能与决策分析系统

十一、锐步服装企业电子化管理与电子商务系统将以asp方式应用

asp应用模式是目前市场上倍受推崇的电子商务方案。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利用internet的方便通路,使的用户能够快速、低投入地实施管理系统,其应用面可以是很广泛的。

篇2

数字不能完全说明一个人的能力,但是周宏钧在把这些数字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助力时,遵守一条原则:把力气用在关键点上。

梳理系统关键点

磨刀不误砍柴工。从关键点入手,往往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周宏钧深知这一点。服装行业具有产品特殊性,如行业特有的众多的款式、版型、规格、颜色组合,导致物料数据量远远超过其他一些行业,甚至可能达到海量。对于实施零售解决方案的企业来说,数据量的压力会更大。报喜鸟具有近千家分支机构,随着全部门店的业务系统推广,其零售物料数据记录已达数亿,单张数据表已经达到几个GB的数据级别。此外,BOM的数据量也非常大,维护工作复杂。数据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速度和性能,进而影响到硬件投资,增加企业的IT投入。对于这些“硬骨头”,周宏钧不敢有丝毫怠慢。

同时,服装行业具有强季节性,具有时尚行业的特点,其流行变化趋势可以称作神速,这对信息系统提出了挑战。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整个供应链的响应能力和反应速度至关重要,决胜终端是很多服装企业的重要策略。所以对于服装企业信息化来说,关键点之一是建立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系统,这个“重中之重”,耗费了周宏钧几年的心血。

此外,服装信息智能系统也是服装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一,如全国性的服装智能补货系统是服装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周宏钧说:“货品流通速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在这个方面如何做得更完善,一直是我要思考的内容。”

信息化“曲线救国”

民营企业老板普遍关心投入产出比,他们想的是“投一元钱,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生出10元、甚至100元”,因此在民营企业中,信息化少有“万千宠爱在一身”的待遇。那么,在企业的信息化环境与IT系统要求相去甚远的情况下,CIO该如何推进信息化?

对此,周宏钧有着自己的技巧。最初,他根本没有考虑购买套装软件,而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定制开发局部系统。他希望通过“润物细无声”的信息化进程,让企业上上下下通过亲身接触、使用信息系统,切实体会到信息化的好处,自发地增强对信息化的认可度。周宏钧说:“这样,随着企业本身业务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到定制开发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时,再切换到成熟的大型套装软件上,就水到渠成了,不会再遇到阻力了。”

虽然周宏钧采取的“曲线救国”策略在有的人眼里难免有“浪费、折腾”之嫌,但如果不这样做,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与系统要求存在着巨大落差的情况下,直接引进套装管理软件,最终浪费会更大。我们知道,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与IT系统存在着巨大落差的情况下,如果企业强行整体推进信息化,只能落得个两败俱伤的局面。

在周宏钧的带领下,报喜鸟的信息化走过了独特的发展阶段。刚开始的时候,报喜鸟信息人员完全立足自己的开发能力,独立开发以进销存等为代表的业务系统,这是信息化发展的探索阶段。随后,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规模和管理规范化程度要求信息化解决方案有一个质的提升,于是,周宏钧牵头考察,准备引进商业化系统。由于行业解决方案的相对缺乏和报喜鸟在行业所处领先地位导致信息化产品和企业管理需求的差距,最终报喜鸟选择了合作开发的路子。这是信息化工作的巩固提升阶段。目前,报喜鸟信息化处在第三阶段,即以全面整合、提升公司管控水平和满足终端快速反应需要的集成信息系统构建阶段,此阶段的标志是2007年1月公司SAP系统的顺利上线。周宏钧说:“报喜鸟的这一阶段的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要,是建立在全面IT规划的蓝图指引下,有步骤地推进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应用。过程当中更多的是企业管理变革、业务创新和流程优化。”

对未来信息化的建设,周宏钧认为,公司信息化应用已经经历了“跑马圈地”的阶段,信息化应用已经初具规模,很多应用都是实现了3个以上版本的升级换代,信息化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而SAP的上线,使得企业管理标准化、精细化、管控一体化都成为可能。因此,SAP优化提升、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是公司信息化的一个新方向。具体包括:现有SAP系统的深度应用,如匹配不断出现的新业务模式;现有SAP流程的优化,内部管理控制能力的强化节点控制;智能技术在行业热点问题的应用等。此外,围绕企业战略、随需而动,通过信息系统体系化地固化管理和业务创新也是方向之一。如今,报喜鸟的信息化队伍已经具备了独立实施SAP部分模块的能力,并且在一些项目上小试牛刀,这也是他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第三个方向是以客户为中心,构建体系化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公司服务支持能力,如呼叫中心应用、CRM系统等。

周宏钧说:“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信息化的跟进速度一点也不能含糊。”

CIO职业发展四段论

总结十年的信息化历程,周宏钧用四个阶段做了CIO成长模板的概括:

第一,技术学习阶段。此阶段是企业信息化阶段重点,进行如基础架构搭建、业务平台搭建、信息系统构建等工作。个人需要不断学习技术,如系统分析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技术等。

第二,管理提升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学习管理知识。管理是一门技能,在行而不在知,多年的职能管理从实践上保证了个人管理提升,为自己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学习企业流程管理、创新管理、变革管理、财务管理等领域的技能非常重要。

第三,概念思维(战略、业务)形成阶段。此阶段主要围绕企业级别系统构建展开。

第四,探索阶段。此阶段主要围绕个人职业发展平台展开。前面几个阶段已经积累和沉淀了不少内容,明确下一个职业发展目标是每一个CIO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链接:周宏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五点建议

第一,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和信息化的关系。信息化是有条件的,不能包治百病。特别是企业高层领导对于信息化这把利刃要有清醒的认识。脱离这个大前提,就找不到信息化的本质。

第二,正确处理好企业运作的关键点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聚焦的问题,牢记贪多必失的道理,把力气用在关键点上。

第三,要正确认识企业的行业特性。企业业务类型、发展阶段、组织结构、管理基础、人员素质等也会影响到行业信息化的效果。服装企业信息化面临着超大数量数据和实时联动业务链的问题。

第四,健全的IT治理是传统企业信息化的一大利器。行业信息化其实也可以“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以达到好的效果。此外,IT体系的构建需要一个有高度的IT战略及支撑体系。IT队伍是传统服装企业信息化的中流砥柱。

篇3

回顾近两年纺织服装行业信息化进程,其中不乏一些典型案例,虽然有些只是昙花一现,但仍为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留下了诸多思考。下面我们就从PPG以及ITAT模式说开去,探寻纺织服装行业信息化价值的实现。

PPG模式留下的疑问?

成立于2005年10月的批批吉是中国垂直电子商务网站的一个神话。这家没有任何实体店、厂房和流水线,员工总数不到500人――其中还包括200多位呼叫中心工作人员的新企业,只有三个用来存贮成品的仓库。

就是这样一家利用网络、电话和目录进行直销的新企业,在短短两年内直逼国内传统服装界的老品牌。

没有工厂和店铺,因此PPG也被称为“轻公司”,相对于美特斯・邦威的“虚拟经营”,PPG模式显然虚拟的更为彻底。

良好的市场表现,不仅使得TDF、JAFCO Asia两家风险投资公司在2006年对其进行第一次投资之后,又进行了第二次追加投资,更是吸引了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首次对其进行大量投资。其男装直销模式的一度火爆,不仅使得国内多家模仿者相继投入到网络直销的阵营,比如当当网、VANCL等,一批新成立的网上衬衫销售公司如“BBS”、“51衬衫”等也纷纷投身到这一热潮中来。

与此同时,一些传统衬衫企业也参与到淘金行列。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报喜鸟集团在原有基础上建立的BONO网络直销品牌。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规模的快速扩张所带来的管理水平的下降,使得上游企业控制不力、产品质量控制不严、售后服务差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此前市场传言,因为拖欠广告公司债务的诉讼纠纷,PPG旗下两个商标“PPG”和“YES!”已被法院查封,有关PPG资金链出问题的话题已是满城风雨。

业务模式不成熟致祸?

PPG模式之所以在短期内获得成功,在于其充分迎合了国内已经颇为成熟的网络消费者的需求,使得电子商务这一早期被证明只能成为宣传平台的技术真正成为了服装企业的销售渠道和商务平台。

随着国内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技术再一次在服装销售领域展现出了勃勃生机。这可能是PPG模式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

那么,为什么PPG模式又会如此昙花一现呢?

除了之前提到的PPG规模迅速扩张下引起的管理水平下降外,其本身业务模式的不成熟才是根本原因。

网络直销模式带来的价格优惠和新鲜感,最初的确赢得了很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然而随着最初的兴奋消逝后,消费者的需求随之提升――他们渴望实体店购物带来的感受体验。

然而PPG们在最初的成功之后,并没有借助技术创新来满足消费者这一日益增长的新的需求,所以其模式注定将是昙花一现。

服装直销模式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那么,服装直销模式的出路又在哪里呢?无疑是借助技术创新以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新的需求,也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建立起新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服装直销模式较为成熟的欧美国家,同类企业的直销模式正是以数字技术为龙头的,凭借其过硬的服装定制软件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而不是仅仅凭借渠道营销这一可简单复制的环节。

早在2004年,美国服装行业协会就嗅到了服装销售产业IT化的气息,仅仅在纽约,就有20余家软件公司接到了来自不同服装品牌针对网络定制要求而发出的软件设计定单。

当时,美国服装行业协会想要下属数百家成员公司在互联网上向全世界的用户制作最新款式的服装,提供最出色的服务。美国服装业已决心启动全球性的个性化服务。

顾客进入“电子裁缝”试衣亭,选择满意后,按要求向网络银行支付定金。所有的测量数据经公司的内部网传至总部,再将订货单分送至就近的子公司或协作生产据点,后者通常拥有CAD/CAM,一般在15天内就可送货上门。

无独有偶,领先亚洲服装业的日本,服装IT化的进程也是以数字技术为依托。日本东芝公司早在2006年就已研制出了电脑试衣系统,能够在屏幕上显示顾客的三维影像、模拟顾客的肢体动作,顾客还可以通过电脑虚拟试穿中意的服饰。

所以,PPG模式要想持续获得成功,必须不断深化数字技术的应用,满足网络用户个性化的定制需求,才能真正建立起竞争壁垒,也才能把产品从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男士衬衫扩展到所有的服装品类。

ITAT模式带来的思考

同PPG模式一样,ITAT模式的出现对传统服装零售领域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店面从2004年成立之初的8家,到2008年计划开出的2000家。销售额从2004年的546万元到2007年的40亿左右,一切似乎只能用爆炸式增长来形容,短短4年的迅猛崛起成为了近两年中国服装行业突围破局的一面旗帜。

ITAT商业模式以“铁三角”著称。“铁三角”模式出现在服装生产商有大量存货需要找到一个出货路径,同时部分商业地产资源又处于闲置状态的情况下。

ITAT将服装生产商、商业地产的闲置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减少中间环节令货品成本降低,实现品牌服装平价化。

ITAT通过零进场费、零销售费、快速结款吸引服装生产商。进驻商场,ITAT并不像传统租赁一样预付租金,而是将销售额与商场分成,根据当月商品销售额按提成来支付场地租金吸引房地产商。同时,ITAT实行零货款战略,并不先付货款,而同样是将销售额与供应商分成。

这种独特的商业模式展现出了强大的吸引力,其良好的发展潜力更是先后吸引到了1.2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更进一步支撑了其快速拓展。

然而,与此同时,其产品销售能力的不足、商业地段选择的不当等等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以致其原定于2008年香港上市的计划迟迟难以实现,前途未卜。

信息化技术支撑下的迅速扩张

无论ITAT最终的命运是什么,都不影响我们对其进行思考。很多人在评价其成功原因时,都提到了其有效资源整合而创造的新商业模式。

的确,ITAT成功的第一要素无疑是其创造性地整合了急待出货的服装生产商和急待寻租的商业地产商。但是除此之外,我们不得不提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其快速扩张所带来的支撑作用。

从服装供货商方面来看,ITAT在全球寻求合作共赢的商业伙伴,其合作品牌涉及来自法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韩国、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上百个品牌,这直接加剧了其服装销售以及运营管理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支撑其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基础正是可以迅速复制的IT技术。

ITAT通过高效的ERP系统,根据自己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进行快速的供货补给,同时,ITAT的ERP系统对其千余家供应商提供信息系统查询帐户,供应商可以监控终端库存的变化,随时查到产品在ITAT全国所有门店的销售时间、价格,并且可细化到款式、码数、颜色等,这使得其供应商可根据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及时安排货品的补充或调拨,从而提高了效率。

同时,在高效的信息交换体系下,ITAT真正实现了全面的信息化管理。通过ERP-POS系统,ITAT各门店的销售状况真实、细致地展现在了商业地产商和服装供应商面前,其完全透明的经营策略对合作者全面开放其信息化系统。

或许ITAT建立强大信息共享平台的初衷是为了实现信息透明下的利益公平分配,但是基于信息共享平台的运营管理方式客观上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可以想见,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许我们还会发现与ITAT模式类似或者更优于它的新商业模式。

信息化建设问题初探

服装产品具有短生命周期、SKU(库存保存单位)众多、消费者偏好难以把握等众多特点,这一切使得服装产品运营管理的焦点成为了供应与需求(销售)的平衡。既需要避免因缺货带来的损失,又要避免库存积压带来的成本上升,然而这两个问题正是国内服装品牌商面临的最头痛的问题。

服装产品的需求很难预测,往往采购提前期越长需求预测的误差就越大。所以从实践来看,应对供需平衡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上文提到的电子商务方式,即通过引导消费者订购从而实现“零库存”运作;二是利用快速响应不断缩短采购提前期,通过短期预测和补货来尽量降低预测误差所带来的损失,而这正是“ZARA模式”所采用的方式。然而,无论是哪种方式,强大的信息平台都是其有效实现的基础。

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逐渐把信息平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不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以全力打造适合自已的信息化平台。

他们试图依靠优势信息平台来降低生产成本、缩短反应周期或者是加强对终端的控制能力。然而从最近一家咨询公司对国内纺织服装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调研结果来看,国内纺织服装企业信息化建设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与国外企业信息化投入一般至少要达到销售额2%以上的水平相比,66.67% 的国内被调查纺织服装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低于2%;在企业信息化的制约因素方面,58%的企业认为“缺乏技术积累,技术风险大,技术创新成本高”,可见,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信息水平提高的关键要素;而55%的企业设置了CIO职位,直接向总经理负责,这也从一个方面例证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但是信息技术人员流动性的偏高,限制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化。

信息化建设路径求解

与上述问题相比,更为棘手的是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大量投入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价值。原因何在呢?

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是罪魁祸首。企业实施信息化并不是单纯的软件应用,它涉及到对企业管理架构的重组,会触动企业的根本结构。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的是一个整体的企业运作模块,它蕴涵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流程和敏捷的IT技术,将引导企业进入标准化的管理运作模式。

然而,很多企业领导者都认为将管理系统引进过来,进行大笔投入就好了,而并没有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改进原有的业务模式和经营策略。

实际上,信息化的作用是支持业务模式、进而促进业务模式的改进,这才是信息化的最大价值。

所以,企业在实施信息化项目前首先要分析自身的业务特点和管理模式,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业务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软件本身并没有好坏,关键是是否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

其次,信息化建设的断续性也是导致信息化价值无法实现预期的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企业受制于资金、企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信息化建设往往是一阵风,无法做到持续投入。

从国外先进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经验来看,信息化的最大价值在于构筑起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而这种响应能力往往需要企业对诸多环节进行信息化的投入才能真正实现。

例如,以POS和分销系统实现销售信息的快速收集和分析;以CAD/CAM等系统实现快速设计和生产;以SCM系统等完成对上游供应商的管理,从而实现采购提前期的缩短和快速准确配送;以商务智能系统实现信息的智能分析,以支持快速科学决策等。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造成快速响应能力的失效。所以,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性才是保证信息化应用价值实现的基础。

当然,处于不同供应链环节的企业应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业务支持系统。比如,生产企业应首先建设以ERP为核心的生产管理系统;品牌商则应强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和辅助设计系统的建设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化建设投入回报的最大化。

目前来看,很多纺织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依然停留在POS系统以及对不成熟的ERP应用系统的建设上,而很少有企业能真正建设起供应链管理平台。

篇4

1.中国服装企业SPA模式的发展面临的形势

SPA(Specialty store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译为“自有品牌服装专业零售商”,是由美国的GAP发端的非传统模式,之后由日本世界株式会社成功运用并推广,它在日本的品牌代表为优衣库(UNIQLO),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快速反应。

目前中国服装企业SPA模式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品牌的建设与维护和市场的快速反应等方面存在着不足。经济信息化使中国服装企业的发展空间与市场环境发生了深远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服装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服装企业只有有效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才能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加速产品上市时间、提高质量,以及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的目的。因此,以快时尚产品为特征的服装业时代,SPA服装企业需要这样一个信息化的系统来统一制定企划,解决众多供应链繁冗复杂的问题,满足信息化条件下的供需矛盾。

2.PLM基本概念及在服装企业实际应用中所表现出的优势

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是一种企业信息化的商业战略。它实施一整套的业务解决方案,包括从产品的设计到销售都能全程控制和监视,把人、过程、模式和信息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作用于整个企业。由CIMdata的研究数据表明,从2006年整个PLM市场增长了10.4%,达到201亿美元。经过每年平均8.5%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市场份额已超过300亿美元。对于企业来说,PLM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PLM在服装企业的应用更是大势所趋。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1)有效降低产品成本

通过使用PLM信息管理系统,服装企业可以对购进的大量原料进行准确快速的核算。传统的挑选流程,需要工作人员到生产厂家进行选购,现在通过PLM可以直接进行选购及价格比较,有效较低人力物力的成本。PLM从企划生产到供应链间的各个环节实时、准确的产品信息沟通,使得错误的比例大大降低,所有这些都是保证产品能够合格出厂的基础条件,从而降低了成本。同时,合理的供应链管理和透明度同样提高了成本核算流程的效率。

(2)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SPA模式以快时尚优势取胜,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是其核心内容。PLM可以缩短产品的研发、上市和销售周期,并帮助服装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例如它可以帮助企业改进各个环节包括供货商、原料商以及不同地域间的协作等,有效提高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减少沟通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进而缩短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

(3)提高产品质量

PLM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它带来了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创新,这正是许多服装企业初始阶段的基础。通过实施PLM,服装企业可以实现从原材料控制、产品生产全过程控制以及分销、售后等所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这种科学而有效的管理,将有效地提升产品质量。 3.PLM在国内服装企业SPA模式应用缓慢的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消费国,服装业也是我国传统的支柱型产业之一。目前,服装企业面临着原料与人工成本的增加、利润空间的压缩、经营风险的加大等等危机。企业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发展下去,必须寻找一条出路。面对全新的SPA运营模式,一部分的服装企业还是固守原来的经营模式和理念,PLM信息化意识薄弱,国际竞争力更不强。因此,PLM在国内SPA模式服装企业应用缓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服装企业对PLM及其在服装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够,不能正确把握信息形势下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2)由于服装企业属于传统行业范畴,高新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人才缺乏,跨入信息化管理模式难度相对较大

(3)服装企业运营中涉及到设计、生产、物流、销售等都需要进行重组,才能使得每一环节适应PLM的应用,增加了PLM适应的周期。

(4)当前PLM应用程序投入成本较高,且要分批投入大量的资金。

篇5

【关键词】服装行业;服装物流;物流信息化;ERP

一、服装行业的特点以及服装物流的提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服装产品出口大国。服装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消费密切相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迅速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发展中心,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种:

(一)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

服装行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低,服装款式经常变换的特点。而服装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较高的利润和附加值。特别是知名品牌服装,其新产品的毛利润率可达百分之几百。

(二)消费需求个性化,但信息传递慢

当前,服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这既给服装行业带来了较大的机遇,使服装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向服装行业提出了挑战,要求服装行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在服装行业,产品较为单一,业务简单,但任务繁重,每天需要统计的单据量非常大,因此在信息的传递方面速度较慢,造成业务与财务的核算不能同步,难以保持一致。

(三)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经营管理复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追求时尚。因此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卖不出的、过时的产品在价格上将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服装生产企业及时跟踪顾客的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由于每件服装都是以款式、颜色、尺码定义的,使服装的经营管理很复杂。

(四)市场反应能力弱,品牌宣传力度小,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盲目性

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中国服装行业在市场的反应力方面及新产品的设计、创新,流通的速度方面,尤其在品牌的宣传影响力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产品开发对于服装行业是重要的一面,其取决于设计师的优秀设计与对市场销售的分析、预测,但有些服装企业只核算商品的品名和货号,并不管理商品的颜色、款式、规格、版型。这样,产品开发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五)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对原材料管理困难

根据《2005年中国产业发展报告》统计,我国纺织服装业虽然2004年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从长期来看,其效益状况却难以改善。原因之一是我国服装行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企业居多,自主品牌少,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不高,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不够。行业中的生产流程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工序较为复杂,单位价值较低,因此,难以对其原材料进行管理。

(六)国际贸易持续增长

服装行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大户,并且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发达国家商业管理的自动化和仓储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对我国服装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造成了信息技术壁垒,给我国服装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但同时由于这个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服装店的数量在猛增。服装生产企业面临着异常激烈的竞争,它们必须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以达到提高利率的目的。因此,众多服装企业都在需求减少成本的新途径。此时,我们就不能不提到服装物流了。

二、服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服装物流是现代物流学科在纺织服装业的具体应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千千万万服装加工企业里,人们往往重视设计和生产,而作为对服装生产系统提供的、支持的、必不可少的物流系统则没有受到重视。随着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的物流系统。服装物流中常见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市场快速反应机制问题

服装本身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短暂的流行周期,如果企业市场反应速度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很多企业的产品仅仅停留在流通的中间环节,根本没有达成现实的销售,库存和现金流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二)单品管理问题

单品管理是对服装企业供应链中货品管理的细化。单品管理思想,就是在整个生产、营销、物流环节中,将每件货品细分到品种、款、色、码、价、面料质地等。通过单品管理,可提高货品周转率,增加货品调拨次数,大大降低滞销品库存,加快畅销品追单反应速度。

(三)多品种、小批量趋势问题

服装市场的发展演化,越来越显示出多品种、小批量趋势,而这种趋势也必将影响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满足服装产品的这种多品种、小批量的发展趋势,需要服装企业、物流公司共同努力,建设共同配送系统,通过设存储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设施来实现。

(四)合理库存问题

现代物流的一个根本理念就是要尽量降低库存,直至零库存。但是,没有库存对于正常运作的服装企业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对服装企业来说,库存控制的目标不是消灭库存,而是如何合理控制库存。合理库存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将库存尽量集中在畅销产品。根据20/80法则,服装产品的销售中,20%的产品贡献了80%的利润,因此服装产品的库存应该首先保证这其中的20%的产品,即为企业带来销售,带来利润的20%的款式,这些产品的库存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库存量。即使是位列20%的服装产品,企业也应当适当控制库存,或者配合销售部门的推广、促销活动安排,及时在不同门店、仓库之间调配,将库存集中到促销活动辐射区。

三、服装物流信息化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每个企业的物流解决方案都各有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它们对于物流系统的要求也不相同,不过解决途径却始终不离一点:物流管理信息化。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围绕着信息化这一点来发展的,但是物流要信息化必须先搭建一个有效的、高速运转的物流系统。

服装企业物流信息化是服装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结合与统一,它贯穿于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正是因为有了物流的信息化,现代物流才有了生命。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些都需要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例如: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销售时点系统(POS)。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是物流信息化的集中体现。ERP在国外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中国的企业界掀起了一股ERP的热潮。ERP系统是今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服装行业ERP系统的应用是发展趋势之一。

(一)服装企业需要ERP

通过对众多的服装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企业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内外环境已发生变化,企业正处于转折期,企业进一步扩大将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司业务信息量大,手工方式难以处理;产品交货期要求要短,而且要及时;客户要求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订单的款式繁多,产品多样化,批量大小不—;面、辅料的种类繁多,仓库管理任务繁重;服装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加入WTO,为国内服装企业提供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但也使企业面临着提高管理水平的挑战。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之一。它可以尽快改变我国服装企业管理粗放、落后的局面,进而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服装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施ERP也是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ERP能够完善企业物流

ERP是全球制造、销售企业推崇的管理标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能成功地控制企业的全盘经营活动,降低经营成本和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分析和重组,同时结合ISO9000系列,规范企业的管理和信息流,达到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同时又能解决企业传统手工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中国的物流市场目前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的状况,有一部分是因为库存系统不够健全,在仓储方面的费用成本也比发达国家高。一般的物流成本在中国会占到整个成本的20%,远高于美国的10%以及日本的12%。服装行业的物流也往往因为物流条件的专业化程度不够而使服装的一部分价值在运输的过程中流失。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服装物流的作用,利用物流信息化解决企业在产品运营中遇到的销售和库存之间的矛盾,使物流系统更高效地运转起来为企业服务,使企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也是物流发展的原则和目标。目前物流业在中国逐步发展,方兴未艾,而服装业面临更重大的发展契机,因此,服装物流将成为下一个促进行业发展和企业赢利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军.关于我国服装行业现代物流发展的几点思考[J].连锁与特许,2003,(10).

[2]董明望,胡志辉.依托物流发展中国服装业[J].交通企业管理,2004,(9).

篇6

    【关键词】服装行业;服装物流;物流信息化;ERP

    一、服装行业的特点以及服装物流的提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服装产品出口大国。服装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消费密切相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迅速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发展中心,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种:

    (一)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

    服装行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低,服装款式经常变换的特点。而服装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较高的利润和附加值。特别是知名品牌服装,其新产品的毛利润率可达百分之几百。

    (二)消费需求个性化,但信息传递慢

    当前,服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这既给服装行业带来了较大的机遇,使服装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向服装行业提出了挑战,要求服装行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在服装行业,产品较为单一,业务简单,但任务繁重,每天需要统计的单据量非常大,因此在信息的传递方面速度较慢,造成业务与财务的核算不能同步,难以保持一致。

    (三)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经营管理复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追求时尚。因此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卖不出的、过时的产品在价格上将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服装生产企业及时跟踪顾客的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由于每件服装都是以款式、颜色、尺码定义的,使服装的经营管理很复杂。

    (四)市场反应能力弱,品牌宣传力度小,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盲目性

    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中国服装行业在市场的反应力方面及新产品的设计、创新,流通的速度方面,尤其在品牌的宣传影响力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产品开发对于服装行业是重要的一面,其取决于设计师的优秀设计与对市场销售的分析、预测,但有些服装企业只核算商品的品名和货号,并不管理商品的颜色、款式、规格、版型。这样,产品开发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五)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对原材料管理困难

    根据《2005年中国产业发展报告》统计,我国纺织服装业虽然2004年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从长期来看,其效益状况却难以改善。原因之一是我国服装行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企业居多,自主品牌少,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不高,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不够。行业中的生产流程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工序较为复杂,单位价值较低,因此,难以对其原材料进行管理。

    (六)国际贸易持续增长

    服装行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大户,并且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发达国家商业管理的自动化和仓储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对我国服装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造成了信息技术壁垒,给我国服装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但同时由于这个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服装店的数量在猛增。服装生产企业面临着异常激烈的竞争,它们必须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以达到提高利率的目的。因此,众多服装企业都在需求减少成本的新途径。此时,我们就不能不提到服装物流了。

    二、服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服装物流是现代物流学科在纺织服装业的具体应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千千万万服装加工企业里,人们往往重视设计和生产,而作为对服装生产系统提供的、支持的、必不可少的物流系统则没有受到重视。随着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的物流系统。服装物流中常见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市场快速反应机制问题

    服装本身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短暂的流行周期,如果企业市场反应速度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很多企业的产品仅仅停留在流通的中间环节,根本没有达成现实的销售,库存和现金流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二)单品管理问题

    单品管理是对服装企业供应链中货品管理的细化。单品管理思想,就是在整个生产、营销、物流环节中,将每件货品细分到品种、款、色、码、价、面料质地等。通过单品管理,可提高货品周转率,增加货品

    调拨次数,大大降低滞销品库存,加快畅销品追单反应速度。 (三)多品种、小批量趋势问题

    服装市场的发展演化,越来越显示出多品种、小批量趋势,而这种趋势也必将影响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满足服装产品的这种多品种、小批量的发展趋势,需要服装企业、物流公司共同努力,建设共同配送系统,通过设存储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设施来实现。

    (四)合理库存问题

    现代物流的一个根本理念就是要尽量降低库存,直至零库存。但是,没有库存对于正常运作的服装企业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对服装企业来说,库存控制的目标不是消灭库存,而是如何合理控制库存。合理库存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将库存尽量集中在畅销产品。根据20/80法则,服装产品的销售中,20%的产品贡献了80%的利润,因此服装产品的库存应该首先保证这其中的20%的产品,即为企业带来销售,带来利润的20%的款式,这些产品的库存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库存量。即使是位列20%的服装产品,企业也应当适当控制库存,或者配合销售部门的推广、促销活动安排,及时在不同门店、仓库之间调配,将库存集中到促销活动辐射区。

    三、服装物流信息化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每个企业的物流解决方案都各有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它们对于物流系统的要求也不相同,不过解决途径却始终不离一点:物流管理信息化。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围绕着信息化这一点来发展的,但是物流要信息化必须先搭建一个有效的、高速运转的物流系统。

    服装企业物流信息化是服装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结合与统一,它贯穿于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正是因为有了物流的信息化,现代物流才有了生命。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些都需要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例如: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销售时点系统(POS)。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是物流信息化的集中体现。ERP在国外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中国的企业界掀起了一股ERP的热潮。ERP系统是今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服装行业ERP系统的应用是发展趋势之一。

    (一)服装企业需要ERP

    通过对众多的服装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企业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内外环境已发生变化,企业正处于转折期,企业进一步扩大将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司业务信息量大,手工方式难以处理;产品交货期要求要短,而且要及时;客户要求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订单的款式繁多,产品多样化,批量大小不—;面、辅料的种类繁多,仓库管理任务繁重;服装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加入WTO,为国内服装企业提供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但也使企业面临着提高管理水平的挑战。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之一。它可以尽快改变我国服装企业管理粗放、落后的局面,进而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服装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施ERP也是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ERP能够完善企业物流

    ERP是全球制造、销售企业推崇的管理标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能成功地控制企业的全盘经营活动,降低经营成本和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分析和重组,同时结合ISO9000系列,规范企业的管理和信息流,达到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同时又能解决企业传统手工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篇7

结合典型企业2006年的做法,分行业对其需求和特点进行分析,疏理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走向,是有必要的。

化纤:走向管控一体化

化纤行业为纺织工业提供工业化原料,其产品对下游各个行业都造成很大影响。化纤行业最关注的问题是保障生产的安全性,以及提高自动化水平、节约能源消耗、减少污水排放等方面,历年来对信息化投入较高。

吉林化纤、新乡白鹭等企业近期建立了全公司的管理系统。随着规模生产能力和效益的提高,化纤生产线向高速、大型化、连续化发展,实现集中分布式控制(DCS)是主要需求。其发展趋势是全厂DCS系统组成控制网络,并与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形成一个管控一体化的综合信息网络。

棉纺织: 综合应用值得关注

棉纺织行业运行状况直接影响上下游产业,主要产品棉纱、棉布产量多年来居世界第一位,管理信息化也一直走在前列。

湛纺集团和北京同灿开发的ERP系统很好地兼顾了行业特点和个性化需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洛阳白马在和佳ERP上线之后,又实施了织机自动监测系统,目前与清华大学合作,准备开展智能生产调度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我国棉纺织企业的装备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从今年的国际纺机展看,新型设备都配置信号采集接口。因此,棉纺织企业建立车间自动监测系统势在必行。MES可以采集生产设备的状态数据,实时监控底层设备的运行状态,为ERP提供生产现场的实时数据,也可以对来自ERP的生产计划信息进行细化、分解,并进行生产调度和物流调配,从而加强计划管理层与底层控制之间的沟通。目前,棉纺织行业这一类综合应用刚刚起步,是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其重要作用将会在“十一五”期间逐步显现。

毛纺织:工艺和质量管理是重点

我国毛纺织行业包括毛纺织企业和毛针织企业,生产规模、行业结构、产品品种质量、技术进步、市场拓展等方面有长足发展。由于产品附加值较高,毛纺织工艺和质量管理一直是信息化重要内容。

山东如意集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面向精梳毛纺织的工艺参数优化和质量监控系统,目的是解决毛纺织产品开发周期长、质量不易控制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今后将继续深入开发,拓展行业应用。同时,由于企业近期的快速发展,山东如意集团形成了包含上下游产业的企业集团,“十一五”期间将继续与西安工程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密切合作,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开展面向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管理、具有纺织业特点的先进制造集成方案等项目。

印染:绿色化是重要指标

印染行业处于整个纺织产业链的中端,产品对于提高纺织品面料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起着关键作用,其清洁生产、绿色纺织品、环境保护等问题都格外引人注目,绿色化是信息化的重要指标。在信息化应用中,印染行业更加注重管控一体化,印染生产过程自动检测和控制技术、印染行业清洁生产的自动化工业平台是需要重点突破和亟待推广的关键技术。杭州开源、山东大学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最近,华纺股份做出了一个全面推进信息化的“数字华纺”总体方案,包括产品设计数字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自动化和营销网络化等内容,并开始了ERP、在线生产检测控制和能源自动监控等系统的实施。在生产设备普遍更新改造之后,华纺股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重点放在提高生产线自动化水平、产品升级换代和企业管理现代化上,为“十一五”印染行业信息化开了个好头。

服装:注重产品设计信息化

服装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区域集中的产业集群现象明显。因此,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在纺织业发达的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地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杭州爱科公司继湖州童装服务平台成功运营之后,今年开始建设更大范围的、面向区域的服装综合服务平台,开发服装行业专业软件,并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支持。

一些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大型服装企业继续深化应用,对内注重车间物流管理,对外注重网络营销。如福建九牧王采用无线局域网和移动终端采集数据,提高了出入库准确率、出库效率和盘点速度,并计划扩大到分支机构和商场专柜。

由于服装产品的季节性和时尚性,产品设计信息化一直是重要领域,CAD等技术尽管经过多年推广,仍然有巨大需求空间。CAD与自动裁床等生产制造设备集成配套,形成CAD/CAM系统,可大大提高效率。三维CAD的量身定做系统和模拟试衣系统可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针织:个性化特征突出

针织行业生产流程长,制造类型差异大,行业特点明显,信息系统实施的难度较高。

近期,北京铜牛、福建凤竹等企业相继实施了ERP系统,有的企业开始了MES的开发,这有助于行业制造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产品设计数字化、市场营销网络化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织企业信息化的行业化需求和企业个性化需求逐步凸现。这种差异性和深入性是行业特点所在,给CAD、ERP、MES等应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用软件系统在逐渐成熟,不断发展完善,实现产品化的同时,应该形成自己的行业特点,丰富产品的行业版本,以便适应需求的深化。

纺机:集成是当务之急

纺机信息化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尤其国家提出的振兴装备制造业战略对信息化发展是一个强有力的推动。经纬股份公司常德纺机厂与北京希门公司合作,成功实施了ERP,并以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为基础,实现了与CAPP、PDM的集成。

纺机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展较早,往往存在多种应用系统,但大部分处于信息孤岛的状况,信息共享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不仅受到体制、认识、应用水平的制约,缺乏技术支撑也是重要原因。未来几年内,解决不同系统的集成问题是当

篇8

关键词:低碳纺织;信息化;碳足迹计算;生命周期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及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出现了温室效应和资源危机等难题,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恶劣,雾霾天气日益加重,沙尘暴频发,水资源日益减少,这充分说明了世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生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脆弱。根据最近几年《纺织工业企业年度综合数据表》[1],不难得出: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方式仍相对粗放、能耗和排放缺乏约束。当前,纺织行业也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如人民币不断升值、世界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等,因此,为了克服困难不断促进纺织行业的发展,应该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为了在经济新常态下促进我国纺织工作的开展,必须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降低环境污染,走资源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倡导和实施低碳制造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才能促进纺织产业的科学发展从而不断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提高竞争力。近年来,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为推动和发展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本文从信息化技术的角度出发,将“低碳制造”的相关理念引入纺织行业企业信息化服务之中,对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理论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以纺织服装行业企业为例,设计和开发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1低碳纺织概述

1.1低碳纺织和纺织低碳

2003年,“低碳经济”的概念由英国人在其能源白皮书中正式提出[2]。澳大利亚、法国、英国、瑞典、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走在世界的前列。低碳经济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手段如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一些高碳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等的消耗,以不断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取得一种双赢的局面,这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不断受到政府及社会的重视。对低碳经济进行研究,发现其基本观念主要有两个:(1)进行低碳化的经济活动,在生产、分配、消费及交换的各个环节做好温室气体尤其是CO2的减排工作,尽量降低其排放浓度,争取达到零排放。(2)将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实现生态化,以确保绿色、可持续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纺织业的很多大品牌企业都开始进行低碳发展模式改革,开始采用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加大低碳产品的研发力度,引领了低碳经济的发展[3]。低碳纺织成了低碳经济发展的热点关注话题,通过Google搜索“纺织低碳”,出现了100多万条信息。但是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当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具体的碳排放评价指标,一吨棉花、一吨纱线,甚至是一件衣服在生产过程中到底产生了多少碳排放,不得而知。不仅在我国就是在国际上也没有形成权威的评价标准。因此低碳指标、低碳纺织和低碳服装一直停留在概念阶段。由于我国纺织业服装的产业链较长,其中涉及的相关环节也较多,因此,在对具体的产品进行评价和量化时,工作较难开展。为提高评价与量化准确度,深化低碳意义,必须深入厂家,进行详细的调查,科学选择评估方法,准确计算碳排放数据。实际上,纺织低碳是对环境问题的包装,以往,纺织业将关注重点放于污染与排放上,而目前,则扩大到气候层面对企业环境进行测评。企业对能源的使用与工艺的更新以及排放等是低碳的最终分析指标,强调的根源即节能减排。这与国家长期倡导的环保及产业优化问题相协调。在国际市场贸易保护战中,针对纺织服装业制定的法律与法规非常多。低碳刚好能够为发达国家构筑壁垒,以碳标签等形式高额征收进口产品关税。现实表明,随着低碳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已产生相应的变化。

1.2低碳纺织体系结构

纺织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均涉及低碳纺织技术,包括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成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和回收处理等环节,资源消耗与碳排放为其主要内容,同时对技术、经济等予以兼顾,追求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与优化[4]。低碳纺织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低碳纺织包括一个实现目标、一个过程控制和3项内容[5],而为此实施提供支撑技术的则是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低碳纺织的目标是在纺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通过利用低碳技术和低碳管理进行碳排放控制,以及对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控制,要求在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成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和回收处理等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和温室气体(以CO2为主)的排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优化率和减少环境污染。而3项内容指的是利用系统工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涉及的各个环节中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包括低碳资源、低碳产品、低碳生产、水资源以及废弃物。其中,低碳资源又包括了低碳原料和低碳能源。典型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及其各类投入产出如图2所示。低碳纺织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信息量极为庞大,涉及数据大量而丰富,类型庞杂,数据获取难,分析更难。因此,企业要有效实施低碳纺织模式,就离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系统,而信息技术系统的架构及其运作方式最为关键。本文将以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系统作为支撑技术,从系统集成的角度出发,综合集成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从事各项活动的人员、技术、管理、物料流、能源流和信息流,从而有效地实施低碳纺织模式。

2低碳纺织产品开发

2.1低碳纺织的发展措施

2.1.1产品层面的措施在产品层面上,低碳纺织的发展措施为:(1)主要采用天然纤维材料,并适度地混用化学纤维材料。(2)服装生产的优化,服装企业应紧跟新技术变革趋势,不断创新生产工艺,研发新型面料、染色剂、加工工序等,以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低碳管控。(3)推行简易产品的绿色包装。2.1.2渠道策略产品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转化需要通过销售渠道完成,产品周转次数越多,由此所带来的碳排量随之增大,因此,要实现流动环节上的低碳管控就需要完善销售渠道,减少产品周转频率。2.1.3价格策略纺织品企业应优化产品定价,销售环节中应该强化产品自身价值及呈现给消费者的效用价值,弱化对价格的敏感性,而且,鉴于低碳消费中消费者存在趋大众、随趋势的心理因素影响,这势必驱动其内在消费动机,企业可加以引导,刺激先期消费者,以此实现低碳纺织品消费市场的拓展和延伸。2.1.4促销策略低碳纺织产品的促销策略主要有:(1)普及低碳消费理念。(2)强调利益点。(3)开展多样化的促销活动。通过组织以多元化的产品促销活动,逐渐向消费者渗透低碳产品的优势,从而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

2.2产品碳足迹计算

“碳足迹”,或译“碳足印”,盖指每个人、家庭或每家公司日常释放的温室气体数量(以CO2的影响为单位),用以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6-7]。它是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内直接和间接碳排放数量的一种方法。碳足迹理论一经提出,就备受关注,并得到广泛的研究应用。因此,它也成为供各组织和个体评价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贡献的一种方式。在面向低碳的纺织产品设计时,应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对产品碳足迹进行估算和预测,综合考虑经济目标和减排目标,选择平衡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的设计方案。为了评价产品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13年了ISO14067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简称ISO碳足迹标准)。中国纺织工业开展纺织产品碳足迹的核算和评价,可以参照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理论,重点进行工业阶段的碳足迹即工业碳足迹的研究[8]。该标准旨在为产品碳足迹的量化、通报和核查制定更确切的要求,提供清晰和具有一致性的叙述方式,是一项有关碳足迹的评估、监测、报告和核查的国际通行标准。参考该标准,本文将纺织产品碳足迹计算分为4个步骤。2.2.1绘制纺织产品生命周期过程图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图为产品碳足迹的数据收集和计算提供了基础,它列出了纺织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料、活动、过程和产出。首先我们需要把产品的功能单位分解个各个组成部分,然后确定这些组成部分所涉及的活动,如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成品生产、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等,并通过过程图表达功能单位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纺织产品过程图的绘制,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数据,是一个反复更新、不断完善的过程,直到所有的输入都被追踪到可归因于该产品的碳足迹国际标准排放为止。纺织产品过程图的绘制过程,需要与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所涉及的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和管理者进行沟通,协调完成。2.2.2碳足迹核算边界定义核算边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产品碳足迹计算的范围。纺织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包括时间、空间边界两种。时间边界指的是被核算产品生命周期起始点间的时间跨度,空间边界指的是被核算产品时间边界内所包含的全部物质投入和产出。一旦发生边界变化,就会造成核算结果波动现象,核算边界一致性是核算结果具有可比性的条件。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时间边界起始点分别为人造纤维生产、动植物培育与废旧产品回收处理。空间边界是要求计算与碳足迹核算相关的物料投入清单,包括生产设备、建筑、人工费用等。一般情况下,人类活动导致的碳排放以及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交通碳排放可排除在边界之外。通过估算值和即时获取的数据,决定一个碳排放源是否可能是实质性排放,并为进一步的数据收集确定优先序。2.2.3收集纺织产品生命周期数据在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各环节所涉及的材料用量、活动和排放因子等,都属于纺织产品生命周期数据收集的范畴。为了减少碳足迹计算和评估的偏差和不确定性,所收集的全部数据都要遵守数据质量的规定,并且还要选择高质量的、能够获得的数据。排放因子和活动水平数据是计算纺织产品碳足迹的关键数据。活动水平数据是指在纺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中所涉及的全部的废弃物、使用的能源和材料。排放因子指的是消耗单位质量物质产生的温室气体量,主要用于体现某种物质温室气体排放特征。通过初级活动水平数据或次级数据可得到这两类数据。所谓“初级活动水平数据”,指的是那些能够从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直接得到的数据。而从产品生命周期所包括的过程中直接测量以外的来源获得的数据,通常就归为“次级数据”。次级数据的来源相对较多,包括对同类过程或材料的平均或通用测量数据,以及部分核查属实且与规范相一致的数据,也可以是经同行评审的出版物的次级数据,以及其他合格出处数据,还可以是相关经验研究、数据库、参考文献、专家意见等。2.2.4计算纺织产品碳足迹纺织产品碳足迹可以看作是纺织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中各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之总和。而各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该阶段所有活动的材料、能源和废物涉及的活动水平数据乘以其排放因子。因此,从全生命周期的观点出发,基于纺织产品典型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可以构建如式(1)所示的纺织产品碳足迹的量化模型。

2.3低碳纺织产品方案决策模型

纤维生产工艺、纺织工艺、织造工艺、织造工艺、印染工艺等不同决定了纺织品组成材料的不同,与产品结构、成品生产工艺、包装方式、销售策略、回收工艺等不同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产品方案。通常,不同的低碳纺织产品方案有着不同优缺点。在对低碳纺织产品进行开发时,产品方案的选择决策实际上是一个多目标的优化过程,除了需要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还应该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等各种因素。基于绿色设计评价与优化的指导思想,可以建立低碳纺织产品开发方案决策的0-1目标规划模型,使之在满足特定约束条件基础上,尽可能实现各种预期目标。

3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框架模型如图3所示。基于该框架模式,不难看出,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主要包括4层:应用层、生命周期过程控制层、信息系统运作层以及数据层。最底层为数据层,主要由低碳标准库、低碳材料库、低碳知识库、低碳纺织产品方案库、纺织产品生产过程数据库等组成。数据层所包含数据库中的知识和数据需要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需要他们通过信息化服务系统不断完善和更新,以保证这些知识和数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低碳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控制层,主要实施的是整个纺织产品生命周期活动过程中涉及的包装运输、纺纱织造、印染、销售使用、纤维生产、回收处理等碳排放数据管理。低碳纺织企业信息系统运作层是以纺织品生命周期过程控制层为基础的,是纺织企业实施和实现低碳生产的核心层。低碳纺织企业信息系统运作层主要包括4大模块,它们分别为低碳纺织知识服务系统、纺织产品碳足迹计算和评价系统、纺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以及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单元系统。前三者共同为企业的低碳纺织战略的运作提供保障,而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单元系统则可以支持将企业的低碳纺织战略有机而系统地集成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从而更为有效地执行和实现低碳纺织。

3.1低碳纺织知识服务系统

低碳纺织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企业要实施必然需要与之相关知识。现实表明,实施低碳纺织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大的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为之提供支持。因此,在当今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信息通信技术高度发达和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提出并构建了基于Web2.0技术的知识协同管理服务模式,主要包括知识共建、知识有序化和认知导航3种功能。

3.2低碳纺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实现对低碳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输入和输出数据进行管理。从广泛意义上讲,低碳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包含作物种植(动物养殖)、天然(人工)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成品生产、包装运输、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因此参与该生命周期过程的所有企业都应是该系统的用户,这些输入和输出数据的管理有必要让他们来共同完成。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输入数据包括原料、辅料、电、水、燃料、设备、人员、厂房等,输出数据包括产品、半成品、废水、废物、废气等日常产出情况。3.3低碳纺织产品碳足迹评价系统生命周期法是产品碳足迹计算评价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于纺织产品,具体地讲,就是以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作为参照评估计算纺织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碳排放总量。产品碳足迹计算评估结果是低碳生产的重要参照,它是实现纺织企业低碳生产的核心,评估过程中需要利用多种工具和方法。(1)纺织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目前,国际上评价产品碳足迹的计算和方案有很多,其中较为权威的就有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13年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ISO14067,以及CarbonTrust的产品碳足迹评价系列规范(PAS2050系列规范)。(2)建立低碳纺织的标准、原材料、输入、输出、能源使用和化学品信息等数据库。这些数据既可以是在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直接测量获得的初级活动水平数据,也可以是经同行评审的出版物中的次级数据,以及从其他可靠来源获得的数据。(3)选择合适的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确定合适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完成从输入、输出数据到潜在影响全球变暖的碳排放数据的转化。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主要有生命周期法、投入产出法、混合分析法等。(4)专业的碳足迹计算软件。基于低碳纺织产品碳足迹理论,结合企业自身的产品特征,开发相关软件进行纺织产品碳足迹的计算和评价,如绘制纺织产品生命周期的碳热图。这可以使过程变得便捷,从而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

4结语

本文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所面临的日益严苛的“低碳”壁垒问题,结合低碳制造技术、信息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等先进技术,对“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和开发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我国纺织与低碳制造研究还远未成熟,与国外的研究体系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为我国“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研究朝智慧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来利,杜冲,吴雄英.纺织产品碳足迹研究进展[J].纺织学报,2013(6):114-118.

[2]杨光勇,计国君.构建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低碳足迹供应链[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5-74.

[3]高秀丽,卢洁琼,朱进忠,等.棉织物综合能耗与碳足迹计算分析[J].上海纺织科技,2016(10):63-54.

[4]方精云,朱江玲,王少鹏,等.全球变暖、碳排放及不确定性[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10):1385-1395.

[5]刘飞,曹华军,张华.绿色制造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王珏.服装绿色设计理论及评价体系的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5.

[7]王来力,杜冲,吴雄英.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碳排放分析[J].纺织导报,2011(10):19-22.

篇9

目前中国服企信息化呈现四高现象:

1、信息化程度比较高。大部分企业在所有的核心和非核心业务上,都上了信息化系统,主要的有财务、分销、生产、HR、OA等软件。

2、信息化的认同度高。现在已经无需去普及信息化的意义,所有企业都对信息化有了很高的关注度和重视度。

3、信息化覆盖率高。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覆盖到了终端店铺,对于商/加盟商有明确的信息化要求。

4、信息化依赖度高。没有软件的支持,很多企业的日常业务都无法开展。

这些现象是不是表明服饰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建设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信息化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呢?

事实恰恰相反。

什么造成了300万的金额的数据差异?

浙江某家企业在一季度总结会议上,讨论销售数据的时候,从两个途径拿出了两种数据:从财务系统中,得出1季度的销售业绩是1.67亿,从分销系统中得出的数据是1.7亿。两个数据看上去很接近,差了大概300万的金额。

会上,传统的强势部门财务部门发话,其他的数据不用看,财务的数据为准。整个会议也确实如财务所说的,没有讨论2种数据差异的原因,直接以1.67亿这个数据为标准展开。没有部门或者其他人对于这个提出疑问,这已经成为了他们企业的一个常态!

好一个常态!我们来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如果分销系统统计上来的数字是错误的,那么这个企业上分销软件的意义何在?根据我们的了解,这家企业对于分销软件的统计数据是信任的,这个差距是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的差异导致的。因为分销软件和财务软件没有很好的进行整合,互相之间的数据是孤立的!

这就是我们的企业现在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上了很多软件系统,这些系统来源于不同的供应商,软件本身的架构和技术完全不同,供应商的实力也完全不同,软件系统基本上是部门级别的而非企业级别的应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从数据到流程割裂严重。

接口还是整合?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我们听到了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接口。在软件之间做接口,成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常用的手段。做接口是一个办法,不是一个解决方案。目前,服装企业,特别是大型的服装企业,当前信息化面临的首要的任务和挑战就是――整合。

整合涉及到数据和流程两个层面。在这里我们不就具体整合的细节进行详细的展开,在整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规范和标准。一方面,用规范和标准来约束整合的过程,另一方面,整合的最终目的也是规范和标准,我们需要整合出来标准的数据,规范的流程。

在整合的同时,应该结合企业的战略进行IT战略规划,不要为了整合而整合,我们需要假设5年以后企业与今天有什么不同?在做什么?我们是些什么样的人在做这些事?用了什么工具和方法?――不是站在现在看未来,而是站在未来看现在。

当然,整合一定需要信息化的工具。要实现整合,需要一个软件平台,这个软件平台至少需要具备这样的一些特质:高度可配置、总线技术、门户技术和工作流引擎。整合不是目的,整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数据分析,为了让数据“说话”。经过了整合,我们才有基础进行更加重要的进一步提高:数据分析,甚至是商务智能(BI)。

篇10

我们需要一个整体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

在论坛中,婷美集团副总裁戴赛鹰先生告诉我们,服装生产本身的复杂性,再加上婷美在营销模式上不断创新,使目前业务数据量不断庞大,从产品生产到分销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要把如此复杂的一个系统管理好,唯一的出路只有做信息化的整体建构,通过信息化项目的整合给婷美的管理带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需用一个整体的信息化应用的解决方案,真正让婷美集团的管理上水平。

从品牌商的角度构建信息化

婷美集团审计部总监杨波先生谈道,婷美需要的信息化软件是要能够满足品牌商的要求,而不是生产商的要求,这个视角的差异对软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因为婷美集团除了服装(塑身,保暖、文胸,休闲服饰),还有消防器材、汽车用品。因此,不可能每个行业公司买一个行业的软件,这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很难支撑这样的软件费用的,同时数据的整合也会非常困难。因此,必须选择一个能够满足跨行业需求的软件,以支持这个跨行业,跨地区的业务单元支持,并在这个基础之上,实现数据的整合。

此外,还要考虑执行力,因为一个大型软件并不是像买一个游戏软件自己学习一下就可以了,一定需要由一个软件公司提供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实施支持,需要实施顾问根据软件情况进行修改,进行匹配,这正是婷美选择金蝶的原因。

婷美的信息化实现了什么目标?

金蝶集团婷美项目负责人夏佰秋女士说,目前是第一个阶段就是婷美的总部,康美婷公司、天华公司以及婷美43家北京门店,8家上海门店运用EA实现应收应付,采购销售,分销,库存,生产管理、零售管理以及BOS运行平台等,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婷美下一步的信息化规划,一块是非服饰的消防器材,汽车用品上ERP,一块仍然是服装的延续,婷美有关于分销商的一些渠道库存希望通过婷美的平台,把分销商装入进去,渠道库存能掌握的话,对企业生存是非常有价值的。

金蝶集团的优势在哪?

金蝶服装行业事业部总经理程顺祥先生谈道,金蝶最强大的就是整个财务业务,包括协同的一体化管理,能够对打通营销环节和财务管理环节,让财务能够融入到整个企业经营过程中,能够对这个过程进行监控。

金蝶BOS平台,可以让用户通过简单配置,配置出客户的需求,比如想增加一个模块或者什么功能,只要打开BOS平台,可以自己定义这些东西,不需要请开发人员进行代码的开发,这一块对企业的扩展性,对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空间。

如果把金蝶给服装企业带来的变化做一归纳,这就是:

1 实现有效的计划管理及预测;

2 实现采购作业管理及流程的管控;

3 优化库存结构,减少库存浪费,降低库存资金,提高周转速度,订单的交货准确率。

未来的竞争将是信息化的竞争

金蝶软件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王德强先生说,服装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由价值链的低端转向高端的设计和品牌发展。未来的竞争是整个产业链的竞争,是信息化的竞争。

现在不管是品牌运营商,制造商还是分销商,彼此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以婷美为例,他们的营销模式不断创新,不断变化,市场供应管理已从单体企业竞争转变成了产业链的竞争,从下游、中游到上游,一直到分销商。

信息技术的使用促使企业竞争手段产生革命性变化,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及整个供应链管理,在信息系统帮助下才能高效协同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