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范文
时间:2023-03-14 10:4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时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同捉是个名副其实的“网民”。他,什么事都要用电脑去做。老师让写的作文或日记,他总是先写到电脑上,然后再打印出来。任何作业都是如此。
周末,同桌从来不出来和同学们一起玩,大家可想而知他在家做什么?当然是上网啦!
我问同桌:“为什么许多日常用字你都不记得了?我也没听说你有健忘症啊?”
“呵呵,记得那么多字有什么用呢?在电脑上,只需一敲键盘,什么字都出来了。再说了,现在都是信息时代了,什么事情都是离不开电脑的。再看看你的字,写那么工整干吗?还很浪费时间,我们只需在电脑上选择字体。想写多漂亮的字,就能写多漂亮的字。”
中国汉字竟落得这步田地,真是恐怖啊!
一个国家的文字象征着整个国家,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流传至今的文字,我们要让它流传下去。所以,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保护它!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教育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
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轰轰烈烈地改变着世界的一切,使几百年、几千年来逐渐形成的教育制度受到严重的挑战。面对史无前例的信息技术革命,传统教育制度的深刻变革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一、信息时代教育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将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许多中间过程。人们开始是将计算机看作一种独特的对象,和物理、化学一样,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然后是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再后是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于以书本、粉笔和黑板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媒体为基础的课程;最后是要求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一演进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与教育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信息教育:广义地说信息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狭义地讲,信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活动。“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有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手段),有效地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基本能力。信息教育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运用、信息伦理等。
信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习信息的传播者,而学习者只能被动地作为信宿接受学习信息。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习者可以利用信息工具(手段)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使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所以有利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一)普及高水平、连续性的基础教育
因为人们主要从事信息知识工作,这种工作的知识密集度高,要求人们具有较渊博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普及高水平、连续性的基础教育。
1.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为此,在积极配备、充实信息技术教育所需设备及配套软件的同时,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逐步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方面,不仅包括信息技术本身,更应注重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以改变信息技术培训与应用相分离的状况,消除信息技术难以深入课堂、深入学科的现象。
2.在中小学开设信息理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
“中小学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计算机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实现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工程应切实重视在中小学教师与学生中普及信息意识、信息基 础理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目前,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提高公民素质,培养信息人才,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香港都纷纷将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科学列为幼儿园、小学、中学的主要课程。我国也明文规定:从2001年起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
3.充分鼓励中小学学生参加本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转贴于
中小学学生不应仅仅只享受信息化的环境,还应在学校教师的组织下参加学校信息化建设,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意识、集体精神、信息理论、信息技术、活动技能等。
(1)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网网页的制作,特别是校园网上软件资料中心的开发与利用,既可培养学生的信息开发能力,又丰富了校园网上的资源。
(2)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广播与电视节目的采集、编导、录制、播出、评价、反馈与改进过程。
(3)组织学生开展信息化讨论、策划信息化宣传、撰写信息化文章,既可普及信息理论,又可锻炼学生的能力。
4.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应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相结合
开展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而且能使之成为学生未来学习的有效工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育信息化。
(二)举办短学制、多形式、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科技教育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加速人才培养,因此要缩短学制。由于人们的工作性质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如面授、函授、电大等,来适应人们的需求。现代教育教学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信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学系统,为教与学增加了新的维度和方向,形成了多通道、全方位、整体化的教学信息加工传输模式,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信息社会知识密集型生产中科技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的特点,因此,需要培养知识广博,能适应新兴科技和工业发展的人才,使之能从事综合性技术生产和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
(三)开展广泛的信息素质教育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学不胜学的情况,教育必须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自己管理学习,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提高全民族创新能力,促进科研工作服务,逐步建立一个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新模式的特征是: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在培养内容上,主要侧重在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培养方法上,要采取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方式,能适应各种学科并能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
(四)必须实施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信息时代知识的爆炸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应用型人才,如书架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素质全面,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强,智能型、创造型人才在时代的激烈竞争中愈来愈表现出充分的活力,这也就对信息时代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要求“信息化、多媒化、多元化”的三化教育;也是“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三高教育。它能帮助人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收获,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多的教育和学习效果。在信息社会中,只具有专门的技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信息社会变化速度快,对信息社会的适应性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人才水平的高低。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可以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信息社会,要求人必须具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和存储、处理的能力,具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交互的能力。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是终身教育,信息教育在人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到在职教育都离不开它,只有通过系统、完整的信息教育,社会成员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五)教育本身要信息技术化
与信息社会相适应,教育本身也要信息技术化,这包括教育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就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把学校的教学环境建设成为一种充满信息,而且方便教育者和学习者获取信息的环境。教育现代化就要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体系。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必经之路。
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过程信息化,要切实重视运用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与成果并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三、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一)促进教育改革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愈来愈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彻底变革,这种变革的当务之急是改革教育的结构、内容和方式。首先要破除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1.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现代教育观、现代教学观、现代学生观、现代教材观、现代学校观以及现代人才观。传统教学,过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学的功能只有一个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而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能力,还要培养品德。只有建立起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才能实现全面的教育改革。
2.改革教育目标和内容
21世纪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新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其总的趋势是:教材的难度增加,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知识内在的联系,要按照高难度、高速度和理论化原则重新编写教材,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学科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少而精,着重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基本原理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制定教学大纲要着眼于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现成知识的传授和一般技术的培训,教育内容还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革教育形式和方法
信息化教育不再仅限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是传统教育、个别化教育、远程教育等相结合,多种办学形式并存,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并存,多种功能的教育相融合,重在个别化教育和创新性自主学习,使受教育者具有极大的自由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信息时代的教育不仅要抓基础教育,而且要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还要改革高等教育结构,发展远距离教育、成人教育以及继续教育,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于一体。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逐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改实验,把这些单一、落后的手段改变成多样化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要使其更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信息时代的特征。
4.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过程结构形式。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对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媒体的作用以及教学过程进行变革,从而构建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多媒体技术将广泛应用,教师不仅可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而且可非常方便地从软件数据库中选择并提取相关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各种媒体信息,加以组合安排,供辅助课堂或学生自学使用。这样,多媒体技术就成为人们进行有效学习的得力工具。
1.多媒体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1)个别化主动式学习:多媒体鼓励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验、任务需求和学习风格来使用信息,选择自己的认知环境。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这种自主的个别化学习方式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技术保证,作为用户、学校和学习者个人,只要拥有多媒体终端机,就可以从公用网络的资源数据库中,非常方便地获取所需的各种学习资源,使个别化的学习方式从而得以真正确立。
(2)结构化发现式学习:多媒体营造出了由学生控制的发现式环境,这种发现式环境允许学生在特定的内容领域进行探索和检验假设,他主要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发展学生高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学会组织、解释和运用材料,信息技术的这些运用将有助于学习者获取信息社会所需的问题解决技能。
2.多媒体技术使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更加方便有效
当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急剧加快,人们不能不置身于不断的学习之中,继续教育已成为时代的需求。这种继续教育不仅有助于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更重要的还在于满足技术更新、技术进步所要求的职业素质教育。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不可能完全通过办校、办班来解决(尽管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大量的却要依靠在职自学或远距离教育来补充和提高。而后一种途径,又正好可发挥信息技术与信息高速公路的优势,使学习者不仅可通过多媒体终端机,不断补充与更新自己的知识,而且还可通过电信大学和模拟训练,来获取某方面的系统知识,强化与提高某种技能,从而使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更加方便和有效。
(三)网络教学日益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络在我国日益普及,人们在尝试网络通信的同时,也想到把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出现了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有:①开放性;②协作性;③交互性;④共享性;⑤实时性;⑥个别化。
由于网络教学的上述特点,因此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1.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网络是信息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2.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
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掌握新资料、汲取新知识,利用新教材,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内容滞后于时展的矛盾。
3.提高教学质量
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教学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多种媒体信息,学校不需要再用大量经费和人力建设管理自己的媒体资料库,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这样,每个人不管贫富、贵贱都有机会享受“名师”的指导,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当面”请教,都可以借阅世界上著名图书馆藏书,甚至拷贝下来,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最新的信息和资料。
4.有效实施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
开展网络远距离教育,是信息时代最为有效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远距离教育将具有双向传输的交互性能。学习者不仅在课堂看或听远距离传输来的教学内容,而且也可在家里看到课堂的景象,听到教师的讲授,或者看或听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一门课程的声像材料,并能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由于是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多媒体教育网络,所有这些都可以在瞬间完成,所需要的教师、专家、资料和信息,都是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世界上的每一个公民,不管其家庭出身、地位、财富如何,都可以享受到这种最高质量的教育,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教育。
5.教学科研更加富于成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信息技术也使得教学科研更加富于成效。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检索更加方便。教师坐在家里就可向国内外查询与收集到所需要的研究资料,不必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推广和交流成果效率更高。不仅可广泛而迅速地推广与交流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而且能科学地对研究项目进行辅助设计与模拟,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计算与整理,准确地研究结果进行判断和分析,从而使研究周期大为缩短,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大大增强。
篇3
关键词:信息设计;信息图形设计;设计教学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人类迎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何更加快捷、更加有效、更加有趣地传递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对于信息交流的重要诉求。信息图形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设计门类,能够将繁冗的数据、文字通过图形设计的手段,更加高效、清晰地传递给受众,故而越加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视觉传达设计在信息时代中的一个重要体现。
信息图形设计即Infographic Design,infographic这个词就是由information(信息)和graphic(图形)组成的,直截了当的诠释了信息图形设计的定义:以数据、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图形可视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设计活动,它是信息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跨界产物。
作为新兴的设计门类,伴随着社会对于信息图形设计的需求量增大,越来越多的院校视觉传达专业开设了信息图形设计的课程,其中大多以传统的平面设计入手。但作为一个交叉性的设计学科,它具备着多方面的综合性设计要素,无论是前期数据信息的整合,还是后期的视觉图形表现,它都是与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有所区别。所以如何对这么跨界性的学科进行教学,是摆在众多信息图形设计课程专业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命题。
1 信息图形设计的过程及特点
信息图形设计与其他视觉传达设计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它的设计流程中。信息图形设计的设计流程一般为
第一,确定选题;第二,搜集信息;第三,确定逻辑框架;第四,整合信息;第五,探索形式;第六,设计图形;第七,最终整合。
从信息图形设计的设计流程上可以看出,信息图形设计中信息的搜集整合占了重要的部分,并且随着它的逻辑框架贯穿于整个设计的过程中。这也是信息图形设计以数据信息为主要设计目的和内容的体现。所以通过这样的设计过程,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方向,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图形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是信息图形设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信息图形设计的跨学科性、交叉性决定了信息图形设计的教学方向的必然趋向是综合性,正如荷兰著名信息设计师杰林德・舒勒所说:“信息设计师应该有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能力,并且需要有严谨的研究、编辑能力以及准确的形象表达能力”。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信息图形设计的设计目的就是将复杂烦乱的数据信息运用设计手段进行更加合理、更加有效、更加迅捷的传递。如何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如何建立描述逻辑就是信息图形设计中的较为关键的要素。所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信息图形设计教学方向的第一要素。
人们往往用“说故事”来代指生动地描述事物,如果把信息比喻成故事的话,那么信息图形设计就是用图形语言去描绘故事,说故事的人需要考虑用什么样的语句把故事更加清晰准确地说给听故事的人,信息图形设计中也是如此。设计者需要把繁杂的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并选择最适合的逻辑关系来将信息串联并表述出来,这个逻辑关系的选择和设计是以信息本身内容和受众的信息接收方式为准则的。
常见的信息描述逻辑关系根据信息内容可分为时序性、空间关系性、推倒性、系统组织性、关联性等。例如时序性逻辑以时间信息为基础,描述事物在时间迁移中的变化;空间关系性逻辑是将事物在空间中的关系作为描述的依据。《伦敦地铁图》就是典型的以空间关系为逻辑的信息图。伦敦地铁图最早由哈里・贝克于1933年设计,这是人们首次通过设计抽象化绘制出的地图,此图将复杂的地理信息进行了整合,只保留下与地铁信息相关的路线、站点信息,更加易于理解。它被证明是世上最易识别的和最有影响力的交通地图,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大城市的交通导视系统中。
对于设计类学生来说,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是比较需要花时间去做的,也是相对较为困难的,需要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继而选择一个最适合进行信息描述的逻辑形式,再依据确定的逻辑框架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整合,最后筛选出需要的信息。
准确的信息描述逻辑有助于学生更加有效地、准确地进行信息设计,同时也可帮助受众更加快捷地接受信息内容,以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
3 培养图形创作能力
图形的存在具有其独特的传播信息的价值,图形传递相比文字传递更加直接有力,可以将信息直接通过视觉这一人类80%信息量的获得渠道来传递。图形对于文字来说也是更易于识别和记忆的信息载体,它不受地域和时间的影响,没有语言障碍的客观因素限制,所以较于文字更加易于传播和流通。同时,图形的形象生动,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教育功能,可以使繁杂的信息更加直观的有趣地表达出来,便于受众去接受和理解,提高人们获得信息的效率。
在信息图形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更大程度开发我们的图形表达能力,掌握图形创意的方法。通过进行图形、版式、字体、色彩等多种基础训练,学习培养运用视觉设计手段对信息进行描述的能力。
例如,信息图《动物活多久》,在这个作品中,设计者运用剪影的图形表现方法描绘动物,简洁的图形却能够对动物种类进行明确的指向,同时应用不同的颜色对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了分类,比如哺乳类动物是红色,两栖类动物是蓝色等,并通过曲线表现时间的长短。整幅作品通过简单的图形语言轻松有趣地描述了动物寿命的信息,生动轻松的同时,信息的传递非常的直观和明确。
4 培养发散性的信息思维能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阅读信息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所以单一信息内容已不能满足人们知识结构的变化,人们希望通过简单的信息点获得更多的信息量,以满足对信息的渴望。比如一个新闻事件,越来越多的读者已不满足于只是知道这一单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过程,他们希望能够更多的了解事件背后的信息,希望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等各方面。所以作为信息设计师,需要运用网状式的发散性思维,通过一个点发展到一条线,进而扩展到一个面,能够做到从更高的高度、更全面的视角去整合和搜集这些信息,这对于学生来说,就需要有对信息更加全面和充分的认识掌握的能力。
5 培养多纬度的设计表现能力
信息传播载体的多样性,促使了信息图形设计丰富的表现形式。信息图形设计已不再拘泥于二维的传统表现手段,空间展示、立体装置、动态影像以及交互设计等各种形式都可以更加充分地进行信息图形的呈现。所以在信息图形设计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多纬度的设计表现能力。《包豪斯的大师历程》是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的学生作品,整个作品以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设计大师们的人生轨迹和作品作为主线,将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运用动态交互技术,呈现了包豪斯的设计大师们的历程、作品等信息。《Nathalie Miebach的数据雕塑》是由美国艺术家Nathalie Miebach创作,她把这些深奥的气象数据转为色彩缤纷的立体雕塑,将原本只存在于气象图上的暴风、强风、飓风,转化为实体的艺术。
6 结语
信息图形设计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学科,它通过图形设计方式,将复杂繁冗的数据、信息变得更加清晰、更加易于理解,并且更加生动有趣。随着信息时代的设计需求,信息图形设计的重要性越发突出。信息图形设计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需要学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图形创作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多纬度的设计表现能力,这对于信息图形设计的教学是一个很高的要求,需要更加广泛的跨界性思维帮助学科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孙皓琼.图形对话――什么是信息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肖勇,张尤亮.信息图形设计[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1.
篇4
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大量应用,使人类社会的战争行为更加复杂多样,战争的概念更加宽泛。
1.战争的发动和实施者增多
工业时代的战争,是指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军队与另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军队进行的武力较量,但在未来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普及,信息资源共享,秘密将更难以严守,武器制造技术将更容易扩散。此外,计算机病毒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控制,并成为信息战的重要手段。所以,未来的信息社会中,国家并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和实施者,战争不一定在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进行,恐怖组织、贩毒集团、工商集团、民族部落、宗教组织、犯罪团伙等团体都可能成为战争的发动者和实施者。
2.战争也包括非暴力行为
传统的战争理论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政治的工具,是对暴力手段的运用,是“流血的政治”。战争之所以成为战争,并且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关键就在于它依靠着暴力这一主要手段,具有其他政治手段所不具备的暴力特征。因此,战争始终不能离开暴力而存在。但是,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战争未必是一种暴力行为,流血与不流血的战争将同时存在。在不流血的战争中,交战双方将不再是立即投信入大批军队和飞机、大炮,而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对敌指挥控制系统实施攻击,使对方陷入一场信息灾难之中,在不流血的情况下战争就有可能决出了胜负。
3.战争与和平的界限模糊
工业化战争通常是以飞机开始轰炸、火炮开始袭击作为战争开始的标志,以军队投降、军事设施和工业基础遭到摧毁,无法再进行火力对抗为战争结束的标志。而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战争将是以信息攻击开始,以信息系统,以及支持信息系统的信息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和被控制,无法再进行信息对抗为战争结束的标志。但是,信息攻击有可能在战争开始前的“和平”时期即已开始,其开始时间难以精确计算,甚至根本没有明显的特征,只不过是在攻击强度上有着区别。而且,支配战争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是一套巨大、复杂的信息系统,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商业网络和基础设施支持的。单纯军事信息系统的毁坏,不能代表信息化战争已经结束。所以,战争与和平之间将没有明显的界限。
二.战争目的有限化
21世纪后,世界性大战爆发的可能性减小,局部战争将成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战争目的将更加有限。
1.战争胜负价值观改变,不追求“终极目标”
工业时代,战争通常以敌人是否被消灭和占领多少土地为胜负价值标准,消灭的敌人越多,取得胜利就越大;占领敌国的领土越多,取得的胜利就越彻底。在这种胜利观的支配下,战争不是空间越打越大,就是时间久拖不决。而在信息时代,战争发动者为减少人员伤亡,追求的目标与以前有了很大不同,不再追求完全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剥夺敌国的生存权力,或完全占领对方国土,使其成为自己的殖民地,迫使敌方彻底投降等“终极目标”,而是有限度地作出让步,开出让对方可以接受的条件,追求最小的“代价利益化”,即:自己付出的代价与所取得的利益之比最小。
2.战场高度透明,战争进程的可控性明显提高
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战场上的士兵除装备轻武器之外,还装备有由数字通信装备、单兵战场信息综合处理机和全球定位系统组成的电脑系统。前线的传感器、太空的卫星将不停地把各种情报传输给指挥机构的计算机系统。这些情报信息的图像画面完全可以实时地出现在战争决策者的显示屏上,从而能更多地了解敌我双方的位置、态势,以及集结、运动等情况,因而能够立即对敌我双方发生的各种情况做出反应,部队能够立即按照指挥者的意图采取行动,使作战进程几乎与决策同步进行,战争进程的可控性明显提高。
3.信息时代战争目的的有限性
不同以往信息时代战争目的的有限性与工业时代战争目的的有限性不同。不仅在有限的程度上有区别,而且本质上也有区别。在工业时代的战争中,尤其是局部战争中,虽然战争目的也具有有限性的特征,但是,这主要是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战争实施者没有能力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或受外部条件限制而不能进行更大规模的战争。而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战争目的的有限性则主要是战争发动者为了某种目的主观上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控制的结果。
三.战争手段信息化
在工业时代,进行战争的手段主要是飞机、舰艇、坦克、火炮、导弹等硬杀伤武器装备,虽然它们也含有电子信息技术的成分,但其含量并不高。而信息时代的战争手段,则在此基础上发生了质的飞跃,战争手段不再仅仅是钢铁庞然大物,而是精巧的智能化武器和设备。工业时代所进行的机械化战争,强调的是火力的运用,需要的是钢铁,而信息时代进行的战争,则十分注重于打击对方的信息设施,强调的是信息的控制,需要的是硅片。
1.作战平台的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
未来战争将是一场信息的较量,要求武器平台的信息化程度大大增强,以适应战争的需要。信息化作战平台不仅装备有多种信息传感设备,以便探测敌方目标,为实施精确的火力打击提供目标信息,而且还有足够的计算机系统及联网能力,能为各种作战行动及时而有效地提供辅助信息。信息化作战平台除了能充分地利用已方和敌方的信息外,还有侦信息战期
察、干扰、欺骗的功能,有不使敌方利用已方信息的能力。
2.智能型精确制导弹药将普遍应用
目前,国外大量装备的精确制导弹药大都属于第三代,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反坦克导弹需要人员在近距内操纵才能命中目标;空空导弹采用的是半主动雷达制导,需要机载雷达连续跟踪照射。而未来的精确制导弹药将实现智能化,即:武器系统具有自主能力,能自动完成对目标的探测、分析、攻击和评估。从发射制导体制来看,将采用惯性+雷达主动末制导技术,具有“发射后不管”、自主识别和遂行多目标攻击任务的能力。
3.电子计算机成为重要的软杀伤武器
电子计算机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机理,它是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战争、争夺制信息权的主要工具。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只需敲击计算机键盘就可能达到攻击对方军事枢纽、破坏经济命脉等多种目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这种战争工具更具威力。利用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将真人图像进行剪接,可以很容易地实施欺骗。比如:“制造”一场“真实”的新闻会、首脑会议,甚至一次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决定性作战,以产生任何所需要的效果,使敌方在视听方面产生错觉,其结果会“超过1000辆坦克的威力”。因此,电子计算机是未来战争中最重要的软杀伤武器。
四.战争空间扩大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兵力、兵器作战的空间性能,大大提高了对敌人的持续打击能力、快速的信息处理与分发能力,使战场空间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在信息化战争中,战场空间形态进一步发展,交战的纵深更大、领域更多、立体性更强,交战将在全方位进行,没有明确的战线。
1.远战能力提高,战场呈现大纵深信息化
战争中,由于兵力、兵器远距离作战能力空前提高,使战场平面范围扩大,作战向远近交叉的大纵深发展。一是作战侦察距离增大。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全纵深、全面积的侦察与监视;二是武器装备的射程和航程增大。洲际导弹的射程可以打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战略轰炸机经过空中加油后可以实现环球飞行;三是兵力机动能力提高。能够实现“全球到达”。因此,各国军队将广泛采用大纵深、远距离作战,战场的纵深将会进一步扩大,使前方与后方的界限进一步模糊。
篇5
我们可以归纳以下两种基本情况:
第一,从交换关系看,个人信息权利边界的“度”在什么地方?
交换关系,涉及的是权利本身,即权利与权利的关系。它分为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权利本身的边界;二是权利与权利交换的边界,也就是权利比较的尺度。
武佳在《谁在觊觎我的手机?》中提到的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安全,主要涉及第一个层次的问题。个人信息被非商业利用的情况,是非比较清楚,不是这里讨论的要点。作为商业问题大量存在的,是个人信息被商业性利用。比如电话号码泄露,导致用户收到大量垃圾信息之类。
人们的第一直觉,往往是绝不容忍个人信息被商用。但深思熟虑后发现,问题还有另一面: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们可能是有利的。如果把个人信息权利的边界定为“绝不可进行商业利用”,可能导致另一面受损。有的人愿意用披露个人信息换取好处(比如通过填写调查表而换取礼品);商家因了解了一个人信息而提高了对这个人的服务水平(比如了解到顾客有心脏病史而劝阻他从事某项运动)……这些机会都会丧失。
所以真正的问题就转化为:什么样的个人信息,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商用?直截了当地说,我认为个人的同意,是个人信息权利的边界。如果不经过个人的同意,就允许或不允许对个人信息进行商用,这才是实质性地违背基本权利。
崔婷婷谈及的人肉搜索问题,涉及的是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在基本权利界定上,更进了一步,涉及到隐私权与知情权的矛盾。
个人信息只要个人不同意,就不可商用吗?未必。狗仔队追明星,提高了刊登绯闻的小报的发行量,这就属于个人不同意情况下的个人信息商用。这种情况可以合法存在,主要是基于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平衡。公众对公众人物有知情权,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因此就不象一般人那样绝对。人肉搜索中,一般人也可能被搜索,但前提是这个人已处于公众事件的中心,公众的知情权因此开始合理地上升。
所以真正的问题就转化为:什么是公众的,这个度在哪里?什么是绝对私人的,不管是不是公众人物、公众事件都不可触的的度在哪里?
现在网民基本权利面临的最初级的问题,不是个人信息是不是泄露了,而是,第一,还没有形成“个人同意”这条规则,第二,没有形成公认的“公众性绝对隐私”划界的共识。简单说,就是该对规则负责的人睡觉去了。
如果让一场游戏变得秩序大乱,最好的办法是什么?肯定是取消游戏规则。我们现在正好“找到了”这种办法,所以不乱才怪。
第二,从权力关系看,个人信息权利与商业信息权力的不对称关系的“度”在什么地方?
权力关系,比交换关系又进了一步,它不是指涉权利本身(及权利间交换),而是涉及权利与权力的交换。按彼德・布劳的理论,权力是可以带来剩余的权利。因此权利与权力的交换,是不对称交换。权力等于权利加权利剩余。权利剩余指没有义务对应的权利(只享受权利,不尽义务)。
侯大银、刘佳谈及的个人虚拟财产的安全、马荟谈及的操作系统安全、孙泠谈及的网络病毒及安全厂商作为,就属于权利与权力不对称交换的情况。
在个人虚拟财产的情况下,个人与商家处于权利与权力不对称的状态下。在软件的情况下,个人与微软同样处于权利与权力不对称的状态下。包括个人与安全厂商,也处在同样的不对称状态下。
就拿软件的霸王条款来说,微软一开始就要求消费者尽购买正版的义务,但权利却不对称,其免责条款声明使用软件出了任何问题概不负责。好比喝粥要钱,但喝拉了肚子概不负责。如果仅此也就罢了,时不时来个黑屏,就好比喝着喝着粥,忽然把凳子撤了,给人来个大马趴。消费者能有安全感吗?
表面看起来,厂家拥有无限的权力,可以无视网民的权利。实际不是这样。权利与权力的不对称也是相对的,也有一个度的问题。个中的原理在于,我们可以把权力高于权利的部分,即权利剩余,理解为利息。这种“利息”,可能是信誉,也可能是品牌,也可能是其它无形的财富。如果商家向网民索取正常的回报,却不能向网民提供预期的服务,久而久之,商家的利息就会越来越少,直到赔了本钱。
如果喝粥又拉肚子,又摔大马趴,喝粥的人会怎么选择呢?如果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不喝粥会饿死,喝粥的人会继续选择拉肚子,摔大马趴。但如果旁边又开了一个粥店,喝粥不拉肚子,不摔大马趴,那这些人一定选择“适彼乐土”。现在,Linux的粥店已经开张,谷歌的粥店即将开张,再让网民摔大马趴,可真得考虑后果。
篇6
1.医院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信息产生价值的关键在于共享。导致信息不能够共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组织内部的管理体制问题。如果部门之间缺乏流畅的沟通机制,不能很好实现一体化,就会使得信息无法在部门之间顺畅地流动。而目前许多医院恰恰存在这种现象。虽然各个科室都同处于一个医院内部,但是各个科室之间界限分明,存在明显的缝隙,在工作中无法实现连接。这直接表现在医院各个科室的资料各自存档管理,没有统一的管理网络和管理模式,存在档案材料缺失、混乱,或形成不规范材料的现象,无法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大大影响了医院档案的开发利用。要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使医院档案部门更好地服务于各个部门,就必须要求消除各个科室之间的界限,改变科室与科室之间独占信息的局面。
2.信息化的建设意识较为薄弱
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早已深入人心,影响非常深远,这就导致了很多医院领导层满足于现状,并不重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另外,档案管理人员也缺乏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未能提出相关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对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在医院人才培养中,只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培养,并没有把档案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纳入计划和要求。档案工作队伍存在着专业知识老化、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少高层次的档案专业人才等问题。许多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停留在传统的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缺乏创新和活力,这些情况已严重阻碍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4.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安全隐患
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和外界畅通的联系,是档案信息资源实现共享的前提,是医院管理工作与病人获得良好服务的需要。因此,工作人员和病人都能自由的使用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查询,并进行相关信息的获取。这样一来,档案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可能会受到电脑黑客与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从而导致档案信息甚至系统被破坏。
二、解决档案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1.改革管理体制
信息产生价值的关键在于共享。导致信息不能够共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组织内部的管理体制问题。如果部门之间缺乏流畅的沟通机制,不能很好实现一体化,就会使得信息无法在部门之间顺畅地流动。而目前许多医院恰恰存在这种现象。虽然各个科室都同处于一个医院内部,但是各个科室之间相对独立,界限分明,存在明显的缝隙,在工作中无法实现连接。这给档案信息的收集与编研造成障碍。因此,必须淡化科室的概念,消除医院科室之间的界限,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强横向联系,从封闭式、分散型走向开放式,形成网络化、一体化,实现“无缝隙”管理。这样才有利于医院各个部门的信息能及时汇集到档案管理部门。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信息化设备。根据实际条件,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为档案管理工作配备较先进的技术设备,促使档案管理逐步从传统的手工、经验管理向现代化的科学管理迈进。
2.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与服务的意识
医院作为社会公众服务性行业,面向社会公众信息资源,实现社会公众个性化需求,通过良好周到的档案服务,使档案管理由传统落后的人工管理转变为信息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档案业务服务理念,全面积极提高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服务性,构建科学合理的档案服务体系,树立以医院为整体的档案服务意识,做到与时俱进,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科学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要求。
3.重视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和防护
篇7
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认为:
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不仅是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应用推广,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而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这里特别强调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多年来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建构主义理论本身是在九十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可以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也就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当然建构主义并非十全十美,突出建构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因为它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
新型的教学结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主体型”的教学结构,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
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这种理论也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注意的是,对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不管是多媒体还是计算机网络),都不能把他们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教具,而应当更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4.要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因为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既然落不到实处,创新人才的培养自然也就落空。但是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只有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或者找到的资源不够理想)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并不是要每个教师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开发课件。这一点在实践中存在不少的误区。
在整合中要始终注意充分发挥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的优势,科学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资源的利用和建设同样重要,科学的利用数字化的资源,为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支持。
5.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能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教学模式很多,而且因学科而异。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最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索。这两种教学模式就是“研究性”学习模式(也叫“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也叫“合作式”学习模式)。
6.注重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信息时代的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在学习的资源、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评价等方面。而熟悉并适应了传统教育的学生从传统的学习者角色转变为信息时代的学习者,还需要培养并养成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如自主探索、资源搜集、利用、归纳、分析,协作交流等。
教育技术专家李克东认为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充分发挥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的优势
2、科学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音像教材如CDVCDDVD、多媒体教学软件如CD-ROM、网上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可以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3、注重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A、学会利用信息资源进行专题归纳探究的学习
B、学会面对资源进行自主发现、问题探索性的学习。
C、学会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协商合作、讨论式的学习。
D、学会利用信息工具进行重构知识,创新实践和问题解决学习。
参考《教学设计》网络课程研发计划李克东
有的学者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或其它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它承认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具有如下的基本要求。
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学科任务包含其中),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2、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篇8
真有趣,这份榜单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简单的民意测验。2009年,《第一财经周刊》向1028个公司人询问了167个和品牌相关的问题,旨在通过公司人的视角,找到那些有持久影响力的品牌。在2016年,调查人数达到了3190人,列举在调查问卷上的品牌将近3000个。
八年来,金字招牌榜单见证了大品牌的沉浮,以及新品牌的崛起,同时它自身也成为中国消费领域变迁的长期观察者和记录者。
无论技术的更新,还是新渠道的冲击,你都能从这八年的榜单更迭中找到踪迹。2011年的主题是“创新者赢”,2013年则确定为“脆弱的大品牌”,当年最引人注目的品牌莫过于小米,它在互联网这个新渠道里找到了散落其中的消费者。而2015年的主题既是之前的延续,也是今年主题的前奏:“消失的大众”―消费领域的分化催生了诸多的细分市场,传统的大众品牌优势不再,新品牌随时崛起。
但今年的评选结果表明,新品牌并没有建立起持久的品牌影响力,很多去年位居高位的新品牌今年跌幅明显,而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一个名牌能在宝座上安稳就坐。在不少行业的调研结果中,“我不用”这类答案的占比甚至位居前列,消费者对品牌的喜好度明显下 降。
这是个可怕的信号,公司视为命脉的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不见了。人们的选择越来越随意,规律难寻。真正的威胁已不在于互联网渠道本身,而是新技术赋予消费者空前的话语权,相应地,品牌对商业潮流的主导权也被削弱了。
这的确源于信息的爆炸式增长。1969年被定义为信息时代的元年,此后,随着计算设备的普及,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逐渐影响了商业社会的诸多环节。每一秒,我们触手可及的信息日益增多。2015年年初的一项统计表明,每秒钟,Google要处理3.4万次搜索请求,而中国人会制造16.6667万条微信。
信息的泛滥威胁到人们原有的消费理念和心态。有“零售业的福尔摩斯”之称的帕科・昂德希尔在他的《顾客为什么购买》中指出:“缺乏信息过滤会导致信息泛滥而无法选择,并没有可靠的方法来帮助他们识别哪些有价值,哪些没有,哪些可信,而哪些缺失信誉。”但另一方面,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宣称的“后信息时代”也来临了:在信息时代之后,互联网及个人电脑将赋予个人以最大权 力。
篇9
甲:咱俩可好久不见了啊
乙:是啊咱俩得有2个小时没见了
甲:这么长时间你怎么也不给我打个电话
乙:嚯---这时间也叫长,干脆当连体婴得了
给你打了,你手机欠费
甲:那你呼我啊
乙:哦那好,这么大坨,头一回呼,这可过瘾了
甲:(被打的转一圈)我去,我是让你传呼我
乙:那你说明白啊,真是的,现在你还有这玩意啊
甲:那是,留着以后当古董呢.
还记的咱俩当初刚有传呼的时候吗
乙:记得,那时候你比我先买的吧,当时叫BB机
甲:对啊当时花好几百买了个数字BB机,心痛啊.
乙:心痛你还买
甲:不就为了时髦吗,那时候大街上嘀嘀嘀一响所有人都拿出BB机,那真是满城尽带BB机啊.
但买BB机的钱来的可就不容易了,那可是我从嘴里一口一口省出来的
乙:(摸着甲的肚子说)你看你现在这个腐败的肚子,幸亏当时还省了,要不得有七八个月大了
甲:还说我腐败,我刚买没多久想上你那显摆一下,结果你就买了个汉显的,20__多块啊
乙:(领上女甲,指着说)比你那个小巧多了吧(炫耀)
甲:我这叫一个气
乙:我花钱多你眼红什么
甲:不行,就不能让他穷显摆,半夜1点多拿起电话播126
女甲:您好,请问您要呼叫的号码
甲:给我呼二胡八基
女甲:啊
甲:哦是2587
乙:咳,我怎么趟这么个号
女甲:请留言
甲:姿势不对,起来重睡,给我呼100遍(女甲下场)
乙:你可太损了
甲:我连呼了一个星期
乙:这给我折腾的,后来就有移动电话了,传呼也就不用了,这下世界安静了
甲:(女乙上场)这叫大哥大,名副其实又高又大
乙:虽然高大了点,但是拿着特别有派,以前港片里的黑社会大哥都拿着大哥大,大哥大的名字大概就这么来的
甲:是啊,我爸就有一个
乙:你爸是黑社会啊
甲:你爸黑社会,你爸黑社会
乙:哦不是就好,别急啊
甲:我爸那是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
乙:咳,这不一样吗
甲:以前我爸出去打架都是拿把菜刀,有了大哥大,就放下屠刀
乙:立地成佛了
甲:那到不是,拿大哥大打人不算凶器,还很好用,不管怎么砸就是坏不了,上(女乙上去做打乙的动作,下场)
乙:女侠饶命啊……
(等女乙下场),现在的移动电话就小巧的多了
甲:是啊,(女丙上场)我这个用好多年了,是个单显的,现在这种电话,民工都人手一个了
乙:别瞧不起农民,人家个个比咱有钱
甲:就是啊,上次去农村玩,吃农家菜觉得土豆不错
乙:就知道吃
甲:不光吃我还拿,不对是买(做伸手拿的动作)
(对女丙说)这位大姐哪有卖土豆的呀
女丙:俺给你问一下啊(拿出手机)
甲:比我的手机还好啊
女丙:もしもし,土豆哪里去挖
乙:土豆郊区去挖
女丙:一挖一麻袋
乙:一挖一麻袋
甲:そうですね---(女丙下场)
乙:你的手机也太旧了,功能也不多
甲:是啊,就说铃声吧就那几种
乙:(女丁上场)我这款就不同了Nokia10000,铃声多的让人眼花缭乱,你给我打个电话听听我的铃声
甲:(打电话)主人,主人来电话了,主人主人来电话了,主人来电话了------想累死我啊
乙:怎么样不错吧
甲:是真人喊的吧
乙:还支持蓝牙呢
甲:说起蓝牙我想起来了,现在蓝牙耳机挺流行的,可是也不能乱用啊
乙:对啊,你要是双手拿着东西,或者开车用还是很方便的
甲:就是嘛,可有的人就不,没事的时候也戴着,特别是些小姑娘哪人多在哪用,弄的我老是会错意
乙:是你整天自作多情吧,要是我就不置于
甲:好咱就试试,你们俩在火车上坐对面座,她戴个蓝牙耳机,头发长你根本就看不见,她双眼直勾勾的看着你
乙:(与女丁面对面)
甲:看看还没说话呢怎么就有点想献身于民族事业啊
乙:去
甲:开始了啊,
女丁:HI
乙:哦,HI
女丁:知道我几点下车吗
乙:哦大概8点吧
女丁:晚上你一定要送我回家哟
乙:啊好,好的
女丁:神经,我打电话呢
乙:这么说来功能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啊。
甲:对啊,还是短信最实在,给大家发条短信看看
(四女站成一排)
甲:手起迎来如意风,
乙:机运突转喜气生.
篇10
[关键词]信息时代服务职能电子政务零距离服务
Thediscussionofthefunctionmodeonthegovernmentserviceininformationage
ABSTRACT:Withthearrivaloftheinformationage,governmentservicehasbeendeveloptfromthetraditionalmeanstotheinformation-baseddirectionprogressively.Thequantitywhichareadjustedincreaseofthegovernmentservices’resourcesandtheimprovementforthedemandofthesociety,Thegovernmentneedtosetupthethoughtofsevicethatarethecentrewithmassesandonthebasisoftheinformationequipmentprogressively.weshoudfullyusethepluralinformationmethodsandperfecteveryservicefunctionlinksothatwecansetupmodeofthegovernmentservicefunctionininformationage.
KEYWORDS:TheInformationageThefunctionofserviceElectronicgovernment
Thesevicewithnodistance
近年来,在计算机和网络飞速发展和推广的大前提下,信息行业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并逐步向其他行业渗透。这不仅仅加速了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为各行业工作方式的技术革命提供了充分的硬件支持和新的发展空间。目前,为了提高政府行政服务效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公众,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正在积极探索新的政府服务模式,即如何运用信息手段,合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用信息技术构建政府和服务对象之间的桥梁,推动政府服务高效化。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政府服务由目前以管理者为中心的模式逐步实现以被管理者为中心的模式将成为必然。
一、政府服务职能的具体表现。
1、政府服务是社会和公众的需求,这是政府服务的出发点。
政府的各项工作是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这是政府服务职能的中心所在。而作为政府行为的宏观调控、法律法规约束、行政管理等都是为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实施的手段。因此,政府的服务职能就具体表现在必须符合社会和公众的需求。当前,政府各部门之间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各职能部门系统地掌握相关的资料,有提供服务的基础。而获得政府服务的主要途径是被服务对象通过于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申请而获得所需要的服务,因此政府的服务职能是管理的形式体现。而要使政府的服务更加到位、具有效能,则需要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了解到社会和公众需要政府什么、需要政府做什么、需要政府怎样做,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政府服务职能。
2、政府的服务发展方向是“顾客导向型”的服务,这是政府服务的新思路。
“顾客导向型”的政府服务是当前许多发达国家行政管理的先进模式,也是传统的政府管理的改造、变革以及树立政府服务品牌的有效途径。这种模式即把政府部门的服务对象视为“顾客”,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作为政府服务的推动主要因素,引导政府服务的方向,从根本上改善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使政府以崭新的模式,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一服务思路能够有效的实现政府和被服务对象的直接“对话”,从而提高两者之间沟通的“面对面”和精确性,使政府的服务职能进一步做到有的放矢,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的前提下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二、传统的政府服务职能模式。
传统的政府服务模式以手工的服务模式为基本特征。尽管通过法规制定、文件发送存档、窗口公开和服务承诺等方式开展政府服务。有效保证了政府服务的规范性和有序性,实现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但效率和服务存在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手工服务模式导致资料调用比较困难,效率相对低下。
政府的很多管理工作是以大量资料为基础的。在传统的政府服务模式下,由于资料基本上都是通过手工记录并保存的,由于资料份数的限制,资料一般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许多资料也存在着遗失的现象,因而资料的调用相对来说比较困难。特别是一些业务管理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工作是环环相扣的,基础资料的调用贯穿整个过程,而导致在管理的过程中将许多时间耗费在资料调用的环节。由此可见,这种模式的效率是不会很高的。
2、信息交流困难导致政府服务比较被动,服务思难以到位。
传统的职能分工造成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独立,而要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综合交流,往往需要以联系单、介绍信等方式,这无疑增长了服务周期。同时,各职能部门往往只掌握一方面的资料,因而其提供的服务是有限的,甚至可能造成被服务对象为了获得一个完整的服务,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奔走于多个部门之间。这样,就造成了政府的服务比较被动,职能服务的质量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提高,服务也难以到位。
3、政府主体地位导致公众需求必须申请,管制产生腐败。
目前政府主体式的职能服务模式就实际是对被服务对象的管制。管制本身需要大量成本,会带来收入的再分配和效率损失,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督,管制就可能成为产生腐败的沃土三、信息时代的政府服务模式——零距离服务。
信息时代的政府服务模式就是在政府信息化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利用政府的信息资源,让政府服务贴近和更好地满足人民和社会各项事业需求。实现这一模式的主要载体则是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即政府构筑的联合信息中枢与以及面向被服务对象的多种形式的服务终端支持。并且通过这一载体,可以实现政府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互动,从而高效率地提供零距离服务。其具体内容和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信息手段的规模运用,提高服务速度。
信息时代的信息交流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快捷,也就是在目前的政府服务范围内,服务内容的信息发送和接收的时间几乎接近于零。这与政府服务对象的现场申请服务相比要方便得多了。不仅仅如此,政府一旦全面采取先进的网络技术,对各职能部门的局域网进行联网,实现行政资源的共享和权限调用,就可以现实地缩短资料的调用综合和决策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大大缩短服务周期。
2、数据库式的资源管理,提高服务精度。
网络和计算机终端体系形成,各单位之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用相应的软件。对档案文件进行系统整理入库,同时工作资料的入库和更新作为日常工作进行。这样,在工作的过程中,政府经办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随即调用相关资料,保证政府服务的前后一致性和精确性。避免政府服务前后矛盾或者前后脱离的情况发生。
3、多元终端的服务工具,降低服务梯度。
当前,政府一致提倡政务公开、透明,尽量让被服务对象可以查看服务流程,以便监督。但对于多样化的社会群体,政府服务必须保证大家都能使用并容易使用。在实施政府信息化的时候,既要考虑到熟悉、了解信息技术的人,也要考虑到不熟悉、不了解信息技术的人。因此,要实施政府信息化时,可采用的信息技术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政府服务通过互联网、手机、触摸屏、微机、数字电视、电话咨询中心等多种手段都可以实现,这就大大降低了政府职能服务的梯度。
4、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降低会审门槛。
据有关调查显示,公众在同政府打交道时,最理想的方式是不需了解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划分,不需了解某件事应由政府哪个部门负责,而希望同政府打交道能像看电视更换电视频道一样简单。这样,在政府信息化服务过程中,就可以对政府的职能进行重组,将相关业务和资料按公众的需求组合起来进行项目会审。这样,就突破了资料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限制。比方说,创业者想办一个企业,在传统政府职能服务模式下可能需要前后跑10几个部门,盖10几个章,那么现在,业主可以在网上申请,政府有关部门核实后,企业主只要跑行政服务中心一次就可以办齐所有的手续。这一模式将大大地方便服务对象。
四、信息化时代政府服务模式的实施和推广建议。
1、成立政府服务信息化办公室,以大城市牵头推广政府职能服务信息化模式。
要全面实现政府服务模式的信息化,就必须在大的范围内统一数据平台和系统接口,否则,部门之间在进行数据融合的过程中将在数据转换的环节做大量重复的工作。因此,有必要建立政府信息化办公室,负责监督政府服务信息化政策、标准和导则的实施;对各部门的电子化提供支持;在GSI上发展交叉服务;协调各部门的技术;促进共享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等。并且以硬件建设较好的大城市为试点进行具体探索,逐步总结推广经验,尽量少走弯路。
2、打破各职能部门的利益壁垒,充分发挥数据共享、业务透明的优势。
信息时代政府服务最大的难点在于政府的职能转变、业务重构。因为这涉及到各部门、机构的权力与利益的激烈冲突,其中的条块分割问题归根到底是利益的问题,许多部门的领导担心数据共享和业务透明后,自己的权力受到削弱,甚至可能由于业务的重组,自己的部门是否被撤销还是一个疑问。因此,要求在信息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打破各职能部门的利益壁垒,让电子政务系统真正形成一个有效的网络系统权限。具体操作时,各部门可以通过口令和权限在系统中行使相关职能,实现数据的有机融合和运用。
3、进一步加大政府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充分了解公众对政府服务的需求。
目前,政府上网基本上只是提供政府在网上展示自己的窗口,而政府网上服务的实施则要求政府与公众之间实现网络互动,即网上窗口和网上办公室同时存在运作。而政府在提供职能服务的过程要增强行政透明度,通过调研、公众意见会、网上投票等了解公众需求,以此作为政府职能服务的导向。对于一些重大决策,在出台前应广泛征求意见,扩大公众参政的广度和深度。
4、加大政府与服务对象之间渠道建设的投入,保证信息软硬件的支持。
由于公众信息设备的限制,政府电脑服务终端仅仅靠网络、电脑的普及在短期内是难以达到全面的服务的。因此,要实现信息化、大众化的服务,还应加大信息渠道建设的投入。除了家庭和单位电脑终端服务,政府可在公共场所设立政府电脑服务终端和政府咨询中心等。其次,还可以通过咨询热线、手机短信等咨询相关的政府服务业务的办理情况。对于多环节的业务,政府甚至还可以通过主动在一环节结束之后发送短信的形式通报被服务对象,这样就更加方便被服务对象及时了解经办流程和具体情况了。
当然,信息时代政府服务职能的方式变革并不意味着废除传统的服务,内容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政府现有的业务电子化。在目前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信息系统的应用还不是十分广泛的情况下,一味地追求“一站式”办公、无纸化办公是不现实的。传统的职能服务也只能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予以改进的基础上,逐步被信息时代的职能服务模式替代。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政府职能服务是符合政府发展需求的,这也是时代和管理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汪玉楷,2004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十大趋势,信息化建设,2004.1-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