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

时间:2023-03-30 00:0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信息化模式

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SaaS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039-02

导言

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信息化所带来的成效已经得到中小企业的认可。34.6%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企业的物流配送成本,37.1%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库存资金占用率,46.9%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提高了企业商品流通效率,62.5%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人工成本。49.5%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决策成本。高达68.1%的中小企业享受到了信息反馈多带来的市场机会。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整体状况不容乐观。据国家发改委的2008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研究年度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信息化率还不到10%,整体信息化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仅9%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展电子商务。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相比之下,美国有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已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商务活动,企业已有近70%的业务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问题

从几年前开始,中小企业信息化便已经开始展开,各中小企业寄希望于通过实施信息化来改变企业的命运,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率和效益不高。这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显示:中国有74%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而发达国家通常在2%~3%之间。资金不足成为阻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2.中小企业缺乏专门技术人才。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比较复杂,需要专门人才。中小企业内很难找到一批既懂信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业务需求和技术支持之间的沟通困难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3.现有的软件缺乏针对性。信息化系统在企业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其能够和企业相匹配。目前,中国多数信息软件都是通用化的软件,缺乏针对性,这导致软件无法实现与企业的完美契合。

4.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长期持续推进的动态过程。企业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根据企业的发展逐步发展的过程。有些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可以一步到位,认为购买了各种软硬件就实现了信息化,这种想法严重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

5.对企业信息化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中小企业不能系统地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把信息化建设仅仅理解为实现计算机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往往成为“烂尾工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成功率不高的原因大多与传统的信息化模式有关。传统的信息化模式使得中小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同时在系统安装后需要企业自身来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和运行。当系统需要升级或出现问题时,无法第一时间得到回馈,需要与系统提供商进行沟通,然后才能进行。

二、SaaS模式的优势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软件服务化),指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企业采用SaaS服务模式在效果上与企业自建信息系统基本没有区别,但节省了大量资金。SaaS模式切合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灵活、投入低、快速变化等特点,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的新途径。

采用基于SaaS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服务的收费方式风险小。SaaS使企业无须购买软件的全部功能,只需购买自身需要的功能,同时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可以随时增减所需模块,即企业的付出都能够带来相应的效益。同时由于企业不再和某一种系统绑定,企业只需将必要的数据等转移到新的SaaS服务提供商处,就可以实现平台的转变,企业转变平台的成本极低。

2.快速适应企业发展变化。传统的软件模式如果需要对企业新出现的业务快速提供系统支持,需要请软件提供商或业务系统开发商重新开发相应的功能模块,很难快速跟上业务需求的变化。SaaS系统架构是遵循可配置、可扩展、可定制等特性的开放架构,用户在SaaS服务平台上可以根据企业当时的业务需求从服务提供商那里订购相应的软件服务来重新配置系统;也可以根据个性化的需要,定制个性化的功能。

3.信息化所需成本较低。在传统模式中,信息化预算主要用于三大领域:软件、硬件和专业服务。三者预算加在一起是中小企业无法独立承担的。而在采用SaaS模式的企业中,SaaS服务提供商在其公司内部的中央服务器上存储重要的应用和相关数据,并拥有专业的支持人员来维护软硬件。企业只需通过向SaaS服务提供商按月交纳使用费的形式支付软件费用,降低了企业的信息化支出。

4.让中小企业更专注核心业务。传统的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需要企业自身进行日常的维护。随着应用SaaS模式,信息系统被封装在服务商处,企业只是通过一些接口来进行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企业与信息系统的分离。企业无须了解系统是什么样的,以及是如何运行和维护的。这样企业将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中,无须关心信息系统。

5.技术优势及高水平用户体验。(1)SaaS服务提供商是专业的软件服务公司,拥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在软件开发中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进行软件的升级,提高软件的健壮性,加强软件的安全性。(2)改善用户体验,让用户及时分享先进技术的成果;通过更新硬件或优化系统等手段,提高系统性能和系统稳定性,让用户感受到系统的可靠性。(3)采用先进的体系架构,使得系统具备可配置性、可扩展性、可定制性。使用户可以在SaaS服务平台上根据自己的需求增加额外的工具、功能、数据模型和用户界面,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三、如何应用SaaS模式

由于SaaS模式并不是一个万灵模式,在获得其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如如何与企业原有各子系统实现有效集成,如何确保存在服务器端数据的安全等问题。所以企业在准备应用SaaS模式时,应该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企业信息化的战略规划。首先,中小企业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同并接受SaaS服务模式,根据企业的特点和现状、业务流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等制订出企业的长期计划。其次,必须认真分析梳理企业的业务流程,并进行适当的改进与优化,找出适合用SaaS的业务。最后,在具体实施SaaS模式信息化时,可分阶段进行,层层推进以保证企业SaaS模式的信息化稳妥、顺利地进行,最终建立比较完善的系统网络,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2.选择合适的服务提供商,保证企业信息化成功实施。中小企业应根据SaaS服务提供商的资质、本地化现场服务的支持程度、客户服务水平、SaaS从业人员的资质、价格、声望、实施应用的能力、成功案例等进行筛选,考察SaaS服务提供商能否提供本企业所需的应用系统,能否提供强大快速的网络通信能力以及能否保证其服务数据的安全性。

虽然技术是任何SaaS重要的因素。SaaS不一定需要“科技含量最好”的技术,而需要的技术必须成熟可靠,具备可控制的成本,提供个性化的业务单元模块定制及其工作流定义方式,并提供相应灵活的数据分析模型,保证中小企业实现良好的业务连续性。

3.注重信息化带来的管理变革。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就意味着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理念的创新,它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管理方式、工作方式等进行合理的整合,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进行相应的业务流程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管理方式的变革等。

4. 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采用SaaS模式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只能够降低风险,不能完全规避风险。在整个信息化过程中仍然充斥着来自企业内外部的风险。因此,在SaaS模式应用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结语

诚然,SaaS以其便捷的服务和低廉的成本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风潮,但对于管理模式的变革而言,中国的许多企业对其还是存在一些顾虑。首先,可能会因服务停用而导致生产力下降,甚至销售额蒙受损失。Web服务的性能也是一个问题,对C/S模式的应用软件的速度存在质疑。还有一些诸如潜在的隐性成本,比如导入数据、服务与其他内部应用软件的集成等方面的问题。

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重要力量的中小企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先进的IT技术为其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其中正日益兴起的SaaS服务,它的诸多优势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便捷的条件,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变革带来了新的思路。然而仍处在信息化管理初级阶段的中国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更深入地思考企业的现状与未来,正确、合理地选择SaaS的不同服务,从而享有信息化带来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马立林,李红.基于SaaS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

[2]韦群锋.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的SaaS应用研究[J].商业研究,2009,(3).

[3]郑柯. SaaS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捷径[J].程序员,2008,(8).

篇2

1财务管控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中的综合作用

1.1资金合理使用的有效管理渠道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综合多元化的发展,因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各个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经营项目、集团公司等方面的综合运行中,不同的财务核算体系中,会呈现出不同的运行模式,就需要结合相关的财务手段,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要有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的财务数据模式,这样,通过信息化建设的综合管理,尤其是在使用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可以从宏观角度进行财务资金使用方面的调控、调配等,并将每一份资金都用到最精准的位置上。

1.2财务成本控制的有效管理模式

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实施信息化的综合运用,在具体的管理中,针对项目实行有效的财务控制方式,突出在项目资源的综合运用,尤其是在科学、合理地制定综合管理项目,形成项目资源供应的计划成本控制,在综合性的资产评估过程中,形成企业资产的有效核算管理。同时,对企业在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以及各个财务的盘点分析中,全面分清楚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并能定期地对企业的资产储量、分布结构以及综合效益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管理,制定出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措施,促进闲置资金的综合利用,有利于全面盘活资金的综合使用。

2企业信息化环境中财务管控的现状

2.1资金管理还不够严格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由于建设资金投资相对较大、周期较长,资金结存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因此,就会造成资金建设等方面的混乱性,在整个资金的使用上难以综合控制和把握,尤其是在财务综合情况的管理中,会缺少严格的管理约束机制,加之综合管理的监管力度不严,就会造成资产的相对浪费,以及国有资产的流失。尤其是在资金管理相对混乱、随意性相对较大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腐败现象,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综合性。

2.2制度化运用不够完善

在企业信息财务管理中,由于历史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原有的旧制度不能与现代化的建设需要相吻合,新出台的制度在执行上缺少相应的力度,也就不能全面的实施到位。同时,在企业内部的综合管理中,也可能出现财权分割、资金账外循环等情况,就会导致企业在综合运行中出现分散状态、私设小金库等现象,在财务部门的综合管理中不能实现有效的掌控,也就不能全面地为领导者提供企业综合运转的综合记录,不能形成制度化管理的综合模式。

3企业信息化环境中财务管控的全新模式设计与运行

3.1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流程系统

通过对企业财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与综合管理,对企业业务流程形成综合性的控制,其中,主要是通过建立阳光可操作的处理模式,在具体业务流程与综合设计中,构建规范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财务管理与控制在技术、制度运行中的无缝对接。譬如,在企业资金管理的系统操作中,可以实行系统化的管理方式,通过建立网上申请、审批、监督等系统业务流程,形成在资金流向、使用说明等方面实时控制管理,对于出现的疑问以及各种相关问题,形成系统预警与报警模式,能有效的实现资金的集中及时处理。在综合预警以及报警系统中,可以采取红黄橙等警示灯的方式进行及时的监控预警,并对每一个交易形成扫描式的诊断,进行及时的反馈跟踪,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各类交易风险,形成综合管理效能的提升。

3.2信息收集系统的有效搭建模式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综合性质,在基础信息系统的管控中,形成综合信息的集中处理,有效地减少财务运作中的工作量和快速反应管理的相关难度,有效地控制整个综合管理平台。因此,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考虑基础信息与生产系统信息中的财务数据的收集管理,尤其是突出在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方面的内容,形成数据报表、财务监控、数据收集分析等各个系统功能的实现,在每一个财务信息化架构的建设中,根据管理的综合需要,及时对系统进行相应的更新或者替换等,在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基础信息收集平台、生产系统管理平台等多方面,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并结合不同层级的财务信息管理需求,做好财务系统设计的数据库集中处理模式,从而有效地优化企业的综合处理能力。

3.3信息化管控模式的综合设计

在财务管控模式的设计中,可以采用横向设计与纵向设计的方式,在横向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企业在组织架构中形成的管理模式,根据企业信息系统在不同领域的管理依存关系,形成综合性与系统性管理的原则,并设计不同管理系统的沟通机制,在财务管控模式的纵向设计中,可以根据企业经营业务范围的流程方式,注重审批流程等,并按照财务管控模式中的制衡性原则,形成信息设计的传递与控制机制,这样,能形成多方面的有效控制。在综合管理过程中,主要在会计核算、全面预算、应收应付与合同管理、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等动态化的评价机制,并且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财务报告、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动态监督,更好地实现整个财务控制综合管理。

3.4构建企业专项资金管理模式

对企业的资金管理实行“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方式,设计专项管理,每天及时存入所在地的通行费收入专户,银行方面的结算都由统一结算中心来实施。事前明确责任,事后落实责任的一系列行为规范。管理者对管理目标的有效管理,除用必要的利益激励机制把收益化暗为明以外,还要落实责任压力,施以相应的产权约束,强化监督机制。强化收支预算管理的硬约束,严格“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管理及“专款专用”、“专户存储”管理的方式。财务预算的有效完成是一个全员参与实践的过程,光靠财务部门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财务部门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位置应该主动协调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不能继续以往很多财务部门“视权而骄”的态度。财务部门应该对每一阶段的预算目标全面的把握,在与预算目标不符时,及时向领导阶层报告。

4结论

篇3

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企业资源计划(ERP),它以供应链管理(SCM)为重点,以财务成本控制为目标,通过精心设计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把从原材料开始到产品服务整个过程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思想是:

1.以业务流程重组(BPR)为先导。传统商务环境下,企业多按职能部门进行具体业务的运作与考核。按专业职能分别执行任务,各自处理信息,阻隔了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也降低了具体业务在企业内部的运行效率。ERP要求企业将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决策等不同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整合,依物流、资金流设计具体业务流程,及时汇总整理每天的营运资料,实时跟踪生产过程,处理生产中的动态信息,从而实现JIT管理和全面质量控制,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因此,实施ERP首先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2.以供应链管理(SCM)为重点。ERP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供应链跨越了部门与企业,形成了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SCM从整个市场竞争与社会需求出发,实现了社会资源的重组与业务的重组,大大改善了社会经济活动中物流与信息流运转的效率和有效性,减少了浪费,避免了延误。

3.以客户关系管理(CRM)为中心。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关注的焦点逐渐由关注产品转移到关注客户上来,尤其是在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前台领域。CRM能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资源,并将这些资源集中应用于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身上。其目标是通过缩短销售周期和降低销售成本,通过寻求扩展业务所需的新市场和新渠道,并通过改进客户价值、客户满意度、盈利能力以及客户的忠诚度等方面来改善企业的管理。

4.全面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ERP旨在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模式的调整以及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它支持敏捷化企业的组织形式(动态联盟)、企业管理方式(以团队为核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方式)和工作方式(并行工作和协同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用户、供应商及其他商贸活动涉及的职能机构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和优化。

二、企业信息化的一般模式

企业信息化无固定模式,一个典型企业的信息化方案应包括前台的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以及后台以ERP为核心的集成系统。

1.前台:建立电子商务应用平台。

(1)建立基础电子商务平台。基础电子商务平台包括企业的主页、企业产品的广告宣传、企业形象的宣传、企业服务内容的介绍等。

(2)建立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一是卖方解决方案:生产供应商提供基于销售的门户站点,众多的买方可以到卖方的网站上进行采购。二是买方解决方案:采购商建立自己的采购站点,为众多的供应商提供网上供货的机会。三是第三方交易平台模式:在网上以中介形式将供应商和采购商联系起来,通过向客户提供会员服务收取月租费或按交易记录收取交易费。

2.后台:建立以ERP为核心的集成系统。真正信息化的企业,内外所有的工作都应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上完成。这些内容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计算机集成制造(CIM)、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C)、办公自动化(OA)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三、会计信息化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比较

为了跟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相区别,我们把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称为会计信息化系统。会计信息化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相比,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其意义不亚于从手工会计系统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飞跃。为了更好地理解企业信息化对现行会计电算化模式带来的影响,先对两类系统的基本特征作一对比。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特征。

(1)财会部门边界范围内的独立信息系统

(2)基于局域网的信息系统

(3)模拟人工业务内容和流程的系统

(4)事后核算型系统

(5)与业务处理分割的系统

(6)与管理控制分割的系统

(7)无法实现与企业内其他系统的数据共享

2.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基本特征。

(1)企业边界范围内的非独立信息系统

(2)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系统

(3)业务流程重组以后的系统

(4)实时数据处理的系统

(5)与业务协同处理的系统

(6)实时管理控制的系统

(7)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的系统

四、企业信息化对现行会计电算化模式的影响

1.对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影响。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数据的输入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在很多情况下被电子数据所代替,如电子商务产生的交易凭证、商场收款机采集的销售凭证、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自动记录的生产数据等等。二是原始凭证的输入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在财会部门,而在产生数据的业务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以及办公自动化环境中。三是大多数记账凭证将由会计电算化系统自动产生。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改变将对传统会计岗位的设置、数据处理流程、会计数据资料的生成与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2.对会计数据处理内容的影响。传统会计数据的处理围绕会计要素展开,会计信息主要是价值信息,最后形成若干通用会计报表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会计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资本价值和最佳收益,信息使用者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数据就可决定决策模式。这种会计方法的特点是,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所有不同信息使用者都是统一的、事先确定的、综合性的、单一计量的。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库信息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共享,它存放的是企业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事项的数据,而不是按会计要素进行货币计量并分类、归并和综合化的数据。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使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综合系统地位得到加强,由原来的以提供日常核算资料为主,发展到对企业的各类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另外,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也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空范围,远程处理、实时监控成为可能。

3.对数据处理流程的影响。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处理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数据处理流程的起点由财会部门的凭证输入点扩展至企业的业务源头,进入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与否。二是日常的会计数据处理和信息输出均由计算机网络系统自动进行,除非出现计算机安全问题,计算机内部数据处理一般是不会出差错的。也就是说,只要保证输入的正确性,一般也就保证了处理和输出的正确性。因此,在计算机内部没有必要模仿手工处理流程进行账账核对和试算平衡处理,数据处理流程可直接根据实际的数据流来设计。

4.对会计数据生成与管理的影响。企业信息化以后,会计数据的生成与管理将会发生很大变化。一是由于集成系统处理总是以最基本的交易事项为处理单元的,因此记账凭证的数量将会十几倍地增加,再打印记账凭证将会付出较高代价。二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或不存在,或分散在企业的业务源头,再强调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书面匹配,将会人为增加冗余的业务流程和处理工作量。三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的查询、使用以及财务报表的越来越趋向于网上在线的形式,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基于书面资料的会计数据生成与管理办法应过渡到基于电子数据的会计数据生成和管理办法。

篇4

关键词:企业 信息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精髓是信息集成。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活动全球化趋势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把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进行开发、积累和使用,因此,各类企业实际上已经成为对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最重要的地方。

一、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施行状况

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在积极的进行信息化改造,建造信息化共享平台,一方面增强竞争的透明度,另一方面针对高科技时代的发展要求,实施信息化管理战略,利用网络资源的强大优势与数据库信息的存储能力,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建筑施工企业受企业规模和规范化管理等条件的约束,信息化开展程度参差不齐,致使施工企业面向市场化所呈现的信息不够完善,科学化管理工作尚待改进。一些大型的施工企业,已经建成或在筹建自己的网站,并不断的丰富网站内的资源,一方面形成一个向浏览者展示企业实力的平台,给咨询者以初步的企业印象,另一方面,通过网站建设可以对企业的各项作业实施辅助管理,简化工作程序。除了建立自己的网站形成对外宣传与工作辅助的功能以外,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引进,同样可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管理系统、设计计算综合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将企业的信息详实的记录下来,免除了传统手工资料采集、处理、存放的不变,形成了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信息基础平台。此外,目前很对针对工程项目而开发的各种专业软件的使用,也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预算准确性。

此外,一些成本意识管理不强的施工企业,在造价信息化管理方面的重视不够,事后的数据分析没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举步维艰,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都是信息化手段应用不到位而产生的。与国外强大的信息管理相比,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进程尚属于起步阶段,需要向国外大型同行业企业借鉴信息化管理敬仰,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持续竞争优势。

二、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以基础数据的采集、整理为主,此外包含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环节控制数据,例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以及材料管理等。除了业务层面的数据以外,还包括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等内容。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其中牵涉到企业的科学管理反馈与施工信息分析。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高、规模大、施工复杂,建筑施工企业协同作业的模式,加强了施工的整体实力水平,提高了综合施工效率,不仅将企业间的施工工作进行了整合,同时也将企业的项目管理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为施工企业实现多方协同作业提供了信息共享基础,加大企业间优势互补的组合,将协调工期、监督质量、统筹成本等工作通过企业间的信息化互通来实现,为项目业主提供更加优质的施工工作,使建筑项目更具有可行性。

完善施工企业的信息数据资源,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数据依据,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源之一,通过有效的分析和综合利用,可以辅助企业管理并提供战略决策参考。建筑施工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执行情况系统的记录下来,一方面作为项目承建能力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今后承接类似项目招投标阶段重要的参照依据,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水平。通过智能分析软件的应用,有效的指导企业业务运作,引导员工学习,掌握项目管理动态情况,成为新时期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不可替代的优势之一。

三、信息化项目优化措施

(一)项目管理组织结构优化

在一个企业组织内,责任权利要想能够明晰、执行顺利,良好的企业组织结构是不可缺少的。优化的重点是项目部角色、项目经理的归属、项目管理办公室(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PMO)的角色等方面。其具体的优化结构如下:

1.提升项目部管理角色的地位,要让其成为公司核心部门,彻底打破原来要把其转变为公司项目的整体组织、实施、控制、评价的主导角色。

2.项目经理归属项目部,强化项目经理的管理职能,明确其权利和责任是对项目进行组织、控制并对项目结果负全责。

3.提升项目经理的资源控制权,项目经理可以在结合业务特点及企业人力资源约束的基础上提出资源需求,并与资源部门经理沟通确定。

(二)项目流程优化

项目管理中最有现实意义的过程不是执行、控制而是策划过程,因为其相比而言代价小成果大,项目顺利执行全依赖于一个好的策划过程。

项目流程优化最重要的环节是优化流程中的项目需要与项目设计环节,针对用户的需要进行开发和设计是项目成败的关键。信息化项目是一次性的过程,需求分析和项目设计过程是项目管理中的最关键过程,准确的需要分析相对与项目执行、项目控制付出的成本最小,产生的效益最大,好的项目设计是项目顺利执行、控制有效、客户满意的基石。

(三)项目质量管理设计

全责意识和项目管理的环境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可以先提高项目经理的全责意识,促进这一循环的形成。

与质量管理注重过程不同,项目管理侧重结果,强调执行力。因此一定要明确企业现阶段的中心管理是项目管理,要确立项目管理的主要地位,使质量管理服务于项目管理的管理。

四、ERP项目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应建立一套科学的实施办法和程序来保证项目的成功。ERP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应总结国内外众多ERP项目的实施经验和教训,它涉及面广,投入大,实施周期长,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①原型测试。通过培训后,了解想要解决哪些问题,结合自己的需求,了解了ERP系统能干些什么,进行适应性实验,来验证系统对目标问题解决的程度。原型测试的数据可以是模拟的,不必采用企业实际数据,决定有哪些用户化的工作,有多少二次开发的工作量。②教育与培训。ERP在管理上所反应出的思想和理论比实际运作中的要先进,作为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精良生产、准时制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等工作,必须要求企业各级管理层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对ERP项目涉及的人员分不同层次做软件具体功能的培训。③专项机构。为了顺利实施ERP系统,领导小组、项目小组和职能小组是在企业内部应成立完善的三级组织机构。

五、结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的进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快速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曾佑新编著.企业信息化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7-07-01.

[2]叶茂林,孙志恒著.企业信息化管理及应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07-01.

[3]马永涛著.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与方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05-01.

篇5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小微企业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力量,并且在其各自所属经济领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以来,创业已经成为了主流趋势,而创业初期的企业绝大多数以小微企业为主,为了提升小微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信息化建设是小微企业的首要选择,由于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迫使大多数小微企业考虑成本因素望而却步。如果能够建立协同机制,使得小微企业在低成本条件下,实现供应链上的协同,无疑是小微创业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1]。

一、小微创业企业的供应链协同行为

(一)小微创业企业的现状和特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渐深入,市场需求和容量不断增加和扩大;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主创业,使得小微创业企业的数量逐年递增。根据国家工商总局2014年3月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月,小微企业的数量达到1169.8万户,占到企业总数的76.57%。

小微创业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贡献了巨额的财税收入,在活跃市场经济、促进市场竞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的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目前,小微创业企业面临一系列问题,各种资源缺乏,专业人才匮乏,管理落后,缺少政府政策的扶持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小微企业应当积极进行转型升级寻求出路,另一方面应当借助现金的管理思维和协同创新思维,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平台,挖掘企业潜力[2]。

(二)小微创业企业的供应链协同行为模式

供应链包含制造商、供应商、运输商、仓储商、零售商,甚至包含最终顾客本身等角色。供应链管理是将供应链链条上所有角色有效的组织在一起,进行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和销售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最主要的目的是使整个供应链系统达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具体包含了五个基本内容: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等。供应链是非静态的,链条上的每个环节在活动过程中均会产生产品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同时,这些流动逐级传递会影响每个环节。为了保证这些流可控,对供应链上的环节起到积极作用,应对供应链进行合理的管理,否则供应链失控,就会产生牛鞭效应,影响逐级递增,对每个环节造成冲击。

供应链协同行为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小企业主的沟通成本、管理成本和经济成本,协同行为实现的主要工具是信息化手段。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采集与传输、多媒体和数据库等技术搭建一个平台,实现各业务之间的信息和数据及时共享,达到最大化满足企业管理需求的目的。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使得供应链上每个环节产生的信息,迅速的传给需要的人,便于对供应链的良性循环及时做出反应,保证企业顺利开展业务[3]。

小微创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符合自身的业务特点,以资源为基础,由免费的、简单的、可获得性强的硬件设备和管理流程一同搭建而成,这样建设有利于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效率。

二、小微创业企业协同行为的实现

(一)协同计划行为

计划,是供应链管理最具策略性和相对宏观的一部分。好的计划通过管控供应链,使其能够高效、低成本地位企业目标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小微创业企业供应链管理计划的特点主要为:临时性、业务导向性和短期性。由于小微创业企业存在业务形式简单、种类单一、业务量稳定程度有限等状况,导致企业主忽视计划对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作用,供应链的状态较脆弱。因此,通过计划协同行为,使得供应链中所有角色能够获得统一的目标,战略协同,企业利润最大化。通过信息传递技术将企业上下游集成一起,实现战略集约化。建立一种协同计划行为模型,基于协商的前提,主要有:当经销商接到一个客户的定单,即时通过信息化平台传送给制造商,制造商根据下游订单制定物料需求计划,同时与其上游的原料供应商联系,提供计划,实现供应链上的最优化库存和成本核算,然后再由制造商制定生产计划等,整个过程包括订单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等一系列计划行为的协同模式。

(二)协同管理行为

协同管理行为主要包含:协同采购管理行为、协同生产管理行为、协同销售管理行为、协同订单处理行为以及协同售后管理行为等。

1.协同采购管理行为

在协同采购管理行为中,企业需要在众多的供应商中做出选择,为企业提供和自身业务有关的货品和服务,与供应商合作并建立一套适应双方关系的定价、配送和财务流程,利用这套流程优化并管控供应链管理水平,企业应与供应商充分沟通并合作,使得供货和提供服务均与各自业务契合,最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当前,由于小微创业企业对供应商管控以及与供应商合作水平较低下,且频繁更换供应商,造成小微创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并不利于和供货商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小微创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是稳定性较低和明显的价格导向性。分别表现在频繁更换供货商以及更换供货商的主要因素是价格。小微企业主较少花时间和精力与供货商沟通优化采购流程的事宜如提货、核实订单、货物流转等。和大企业相比常处于被动地位,因此通过借助协同采购管理行为实现规模效应,要求供应商提供额外服务或优惠。在此过程中具体可包括:协同订货、协同发货、协同运输、协同仓储、协同换退货等行为。

2.协同生产管理行为

在整个供应链上,制造与服务活动内容最多,包括:安排生产、测试、打包、提品或服务、送货准备等。它是企业获取资源后,进行转化并使得资源价值得以改变或提升的过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微企业提供制造与服务更加具体化和个性化,往往针对大中企业无法或不愿涉及的领域,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另外,小微企业也会涉及市场规模较大且生产或服务较成熟的领域,通过降低产品或服务的提供成本,缩减利润空间,充当低价竞争者的角色,模仿甚至侵害市场中其他参与者的利益。这从另一方面体现出我国在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上的不足。因此小微创业企业应该设计出生产协同行为模式,即生产设备协同、生产人员协同、主生产计划协同、生产过程管理协同、测试协同、打包协同、服务协同等行为,通过特定的平台实现成本的集中化战略,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节约成本。

3.协同物流管理行为

物流管理,这是所有贸易及生产型企业所特有供应链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有仓库网络的建立、货物派送到顾客、确认收货并完成支付等方面的活动。该项活?邮瞧笠低瓿梢滴窳鞒滩⒒竦美?润的主要节点,也是主要接触客户最多的活动,影响着客户对企业的印象,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另外,物流管理一系列活动实施是否到位影响着产品的损耗程度、产品的最终呈现甚至产品的寿命。

小微创业企业由于条件限制,组建自己的配送团队较有难度,因此这部分活动常采用外包的形式。采用这种方式完成配送的系列活动,存在一定风险,如:产品损耗以及相关人员操作规范等。但外包不一定服务不好,近年来国内优秀的物流配送企业发展迅猛,服务质量越来越好,与这些物流企业进行良好合作,有利于提升小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内含价值链的优化。此外,小微企业常见的配送方式之一,是企业主亲自送货,但此方式常存在局限,消耗了企业主宝贵时间,影响对企业的有效管控。小微创业企业配送活动方式较为随意,影响配送活动质量,进而影响供应链各环节实现优化的可能性。小微企业可利用协同物流信息系统平台,提高企业配送效率,减少产生额外费用,从而保证企业利润。目前市场有的手机APP软件可以在移动端即实现物流管理的功能,如物流管家婆被称为托运站日常管理的智能秘书,还有好运物流,是合同物流管理云的第1品牌等等,均可以帮助小微创业企业实现协同物流管理。

4.协同销售管理行为

在销售管理中主要包括订单、营销、销售、仓促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等流程,这些流程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销售管理中涉及到流程间数据的信息共享、信息处理以及输入输出等过程,尤其重要的是在小微创业企业的供应链上上游以及小微企业之间的协同销售管理行为。

小微创业企业由于销售规模较小,需要根据供应商的促销行为来确定自己的营销方案和促销行为,同时小微创业企业还有与市场前沿比较接近的特点,所以可以用较少的促销成本来完成销售任务,但由于是创业初期,因此其销售渠道还比较局限,这就需要小微企业之间形成一个销售的战略联盟,协同销售,协同发展。目前许多公司面向小微创业企业开发了流程简单、简单易操作,成本较低的手机APP软件,例如金蝶公司的智慧记进销存手机APP,百草进销存,适合年轻人的销售、财务管理软件,总管家有限公司制作的总管家云CRM、南京朗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智慧外勤移动外勤小数管理系统等等,均可以为小微创业企业提供协同销售管理的信息化低成本运营平台。

(三)协同合作行为

1.供应链融资协同行为

由于小微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制度不够完善,银行在通常情况下很少贷款给小微企业。鉴于此,小微企业应该努力提升信用额度,向银行提供真实可靠的公司资料,便于银行深入了解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第一,供应链融资协同行为有助于产品的流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低端到高端进行转变。协同行为目前包括两种模式,一种是以银行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借助传统客户资源和资金流。另一种是成立小额贷款公司,主要有苏宁易购、阿里巴巴以及中远物流等公司代表,利用物流信息流等优势。小贷公司和银行合作,与上下游企业共建生态圈。

我国银行共推三种供应链融资模式包括:融通仓业务、保税仓业务以及应收账款融资,小微企业可已以企业上下游关系,应收款、存货和预付账款为质押物为小微企业融资[4]。

2.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是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产生的。其主要宗旨是以客户为中心,其目标是缩减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增加收入、寻找扩展业务所需的新的市场和渠道以及提高客户的机制、满意度、盈利性和忠实度。

协同客户关系管理主要通过研究协同链条上的客户价值,分析客户重要程度,建立客户数据库,对客户进行生命周期的分析,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3.供应商关系管理

篇6

【关键词】信息化平台建设 b2b模式 企业

近年来各类型企业都在加大自身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特别在适应当前国际贸易新趋势、新发展的要求下,b2b模式则成为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点。笔者所在公司承担着海外工程建设和金属贸易,从而借助b2b模式将能显著提升企业的目标市场进入能力。具体而言,b2b模式的优势可从企业信息和降低交易成本上来理解。特别对于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来说,借助b2b模式建立起前期与客户的沟通机制,将是决定能够获得外方信任的关键;而它的应用模式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因此,本文在探讨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同时,也是对笔者所在企业经验的一种总结和推广。

从经济学视角来看,信息化平台所具有的专用性将增大企业运营中的沉淀成本。这种看不见的成本支出,将通过影响企业的业务调整来显现出来。因此,这也是笔者所在公司面临的问题。

一、对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定位

针对施工类和贸易类企业特点,以下将从两个方面来对企业信息化平台进行功能定位。

(一)针对施工类企业特点的功能定位。在承担海外工程项目时,必然面临着物资、设备、人员的大量投入。从而,随着工程施工进度的延续,也需要不断的向其投放生产要素。其中,与施工进度形成正相关关系的便是原材料的投放。此时,施工企业方b便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及时向供应商b供货指令。作为部分原材料出自国内的情况下,这种电子商务模式则能建立起高效、无缝的信息传输平台。可见,针对参与国外和国内工程项目施工的企业来说,根据施工进度和环节针对性的采购原材料,则成为了这里的功能定位。

(二)针对贸易类企业特点的功能定位。这里的贸易类企业,主要指代提供金属的资源指向型企业类型。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该类型企业处于供应链的上游,其供应量不仅受到下游企业产能结构的影响,也受到目标市场搜索、谈判等事项的影响。目前,在我国大力优化产能结构和压缩产能水平的当下,必然直接影响到金属交易的数量和稳定性。为此,在适应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特征下,通过b2b模式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将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而增强企业的产品销售能力。

二、定位驱动下的建设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企业信息化平台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构建。

(一)探寻企业目前信息化平台的短板。在本文开篇指出就提到了信息平台构建中的成本控制问题,这一问题须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若要做到有的放矢的完成信息化平台建设,则需要探寻企业目前信息化平台的短板,而短板问题的提炼则依赖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具体而言,重点在于业务部门与信息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从而在生产导向下来发现当前电子商务系统的不足。然而,遵循“核心、”的优化路径,进行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二)针对国际市场环境下的平台建设。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类型企业在发展中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如何凭借自身的比较优势来获得更大的市场优势,则需要将目光从国内市场转移到国际市场中来。

1. 国际工程承包环境下平台的建设。借助现有国际商务门户网站资源,增强企业自己在产品信息、谈判中的实力。如笔者所在公司在承担海外工程项目施工时,便可很好的通过国际b2b模式向国外目标市场的资质信息,这极大的促进了国外客户对我们的识别效率。因此,企业应积极与各大门户网站建立起业务合作联系

2.国际贸易环境下平台的建设。与国际工程承包环境下平台建设相似,首先仍需要在企业自建信息化网络与门户网站的对接上下功夫。另外,在促进企业有色金属销售的要求下,还应在信息联动上做文章,如,建立即时对话窗口,以及优化企业内部局域网对于客户订单分类处理的功能。这其中,还应加大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三)建立信息化平台使用的评价机制。这里需要指出,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须在应用中得到完善,从而满足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应对。从而,建立信息化平台使用的评价机制便十分必要。对此,企业方应组建信息化平台功能评价小组,小组成员由各部门管理者组成。在开展联席会议时,成员从各自部门的角度来探讨当前信息化平台的优劣,从而为进一步的完善提供路径指向。

三、问题拓展

在最后,笔者将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拓展。

(一)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若要保证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有效运转,便需要设置专门的信息化管理岗位。这样一来,就涉及到对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作为单纯的信息管理方面的人员并不稀缺,缺少的则是既懂信息管理又懂企业生产经营的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的获得,便可以通过在岗培训以及引进的方式来实现。无论培训和引进,都应该聘请企业生产、管理方面的专家给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讲授的目的在于告诉他们:企业需要怎样的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应能解决哪些关键问题等。

(二)企业信息化功能的全面挖掘。企业信息化功能的全面挖掘,依赖于两个环节:1.建设前的方案论证环节;2.建设后的功能自主拓展环节。因此,在建设前各职能部门应建立联动机制,根据现实需要充分提出对信息功能的预想,并通过优化写进方案中;在建设后的使用过程中,则需要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根据生产经营的动态变化,进行适应性的拓展。当然,此时也应时时与开发商进行技术沟通。

四、小结

本文认为,对于那些承担着海外工程建设和金属贸易活动的企业,借助b2b模式将能显著提升企业的目标市场进入能力。应在探寻企业目前信息化平台的短板;增强国际贸易环境下的平台建设,以及建立信息化平台使用的评价机制等三个方面下功夫。所建设信息化平台,将实现降低信息不对称而对企业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赵兰珍.如何构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研究[J].中国商贸,2012,(1).

篇7

引言

建筑业信息化包括企业信息化、行业监管与服务信息化、专项信息技术应用以及信息化标准等,其中企业信息化涵盖勘察设计类企业、施工类企业和工程总承包企业。

对于秦皇岛市的勘察设计类企业,如何实现信息化发展,有待研究。

一、秦皇岛市勘察设计类企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BIM技术鲜有应用。到目前为止,在秦皇岛市,无论是新建工程还是拟建工程,或是在建工程以及已建工程和扩建工程中,在勘察设计领域,几乎没有采用BIM技术的实际工程案例。

2.BIM人才短缺。秦皇岛市勘察设计企业中,能够掌握BIM技术的专业人才奇缺。如何在勘察设计领域内培养出一支熟练掌握BIM技术的专业队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从业人员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不高。从业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对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新形势估计不足。目前,秦皇岛市勘察设计企业大多没有设立独立的信息化部门,影响了信息化发展需要。

二、推进勘察设计类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推进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在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建议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3D打印等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推广BIM技术的应用,推动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发展。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基于BIM上述优点,建议在秦皇岛市的勘察设计企业里,应大力推广BIM技术的应用,以推动信息化的发展。

3.建立勘察设计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智慧型企业。建议在对传统的勘察设计信息资源的获取和表达方式进行探索和改进的基础上,建立动态完善的勘察设计知识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知识的共享,从而为建设智慧型企业奠定基础。

4.开展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建设。通过保障性安居工程示范和政府投资项目、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示范,推广信息化技术在秦皇岛市勘察设计领域的应用。同时,加大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宣传力度,为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营造良好市场氛围。

5.加强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对秦皇岛市勘察设计企业的从业人员,应定期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而为推动该类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篇8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企业管理理念 创新

所谓的“企业信息化”,即企业采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技术,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利用,实现企业生产、运营、决策、管理等工作的有效进行,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提高管理水平,节约成本。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过程,这同企业传统经营、管理、运作、组织等形式大相径庭,因此,只有推进各环节的信息化变革,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方可保障信息时代下企业的稳定有序发展。

一、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管理创新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途径

企业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因此,信息化建设模式下的企业管理与一般企业管理间的区别在于管理流程与管理方式大不一样。信息化建设模式下的企业管理不再盲目模仿现有管理模式,而是逐步创新形成自身独特的管理模式,使企业管理流程更趋规范化。由此可见,为了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先创新管理理念及方法,推动新型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营,改良绩效考评制度。由于我国企业未经历工业化就纷纷步入信息化建设的大潮中,因此,严重缺乏信息化基础及管理流程等规范化标准,盲目进行信息化建设导致企业如无头苍蝇般横飞直撞,对管理思想及组织流程缺乏全面考虑,因此,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并非技术性问题,而是管理方面的问题。

(二)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信息化建设并非孤立存在,它是现代化技术和新型管理模式融合体,和企业运营体制的创新、重组等环节密切相关。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加快企业管理理念及方式的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又推动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因此,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一个整体。若非进行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就难以创新和发展,若不利用创新的管理理念进行引导,企业信息化建设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与方向。

二、信息化建设模式下推动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策略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面临着诸多障碍,下文重点针对如何在信息化建设模式下推动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了分析。

(一)增强信息资源管理意识

如今,不少企业管理工作仅限于内部物资的配置,对于信息及知识配置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必须加强信息资源整体配置的管理。目前,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下,知识、技术与信息就推动企业生存及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资源,方可推动企业不断加快创新步伐,称为同类企业的领跑者。为此,企业必须增强信息资源管理意识,明确知识、技术及信息资源的重视性,充分借鉴国外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设立信息主管一职,并划为企业高层管理,专门负责对企业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并利用信息这一利器,协助企业在未来发展中赢得先机。

(二)树立“人性化”发展理念

不少企业决策人员思维守旧,认为自己可以决定一切,独断专行,多数员工也是唯命是从。企业缺乏决策者固然是不行的,但若员工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领导出谋划策,单凭其一人运作,企业很难稳定、健康的发展下去。因此,企业必须树立“人性化”发展理念,使企业与员工融合为一个整体,员工时刻将企业的发展视为自身的发展,企业能够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各种需求,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才能确保二者互利互赢,共同发展。虽然“人性化”发展理念并非来自于信息时代,但由于信息技术的唯一掌控者是人,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下,要求企业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性,促使他们将所持有的信息与物质充分结合,不断超越自我,改革创新,为企业注入新鲜的活力。

(三)强调知识管理

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的信息称为经济发展中永恒不变的主题。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外界最新资讯,把握市场脉搏,了解同行企业的发展情况,必须随时随地地保持沟通与交流,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技术。有人认为信息是“死”的,也有人强调信息是“活”的,决定信息“死”与“活”的关键在于企业员工的综合知识水平。如果员工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与他人或其他部门进行高效率地沟通与交流,就能够源源不断地创造出各种新型产品与服务,实现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当前的企业无一例外均为信息化企业,在这样一个信息化建设背景下,为了充分满足企业对于信息的需求,就必须加强知识管理。上文已经提到,信息主管的设立表明国外企业对于信息资源十分重视,与此同时,作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信息主管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更是十分重要的知识载体,这是由于他们能够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为企业的正确决策出谋划策,使企业能够有效应对激烈的竞争,因此,企业必须深刻了解知识管理的意义,构建一个扁平化的组织模式,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具有独特的便捷性、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等特点,因而在多个领域中均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企业的战略性发展目标之一。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是一个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整体。为此,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基本出发点,对企业管理理念及模式进行逐步创新,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小梁.管理创新应对市场竞争――信息化是企业变革的重要手段[J].每周电脑报, 2012;11

[2]陈绍辉.ERP在中小企业的实施模式探讨[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3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云计算;会计信息化

前言

云计算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逐步发展的,互联网环境下,云计算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云计算环境之下,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在互联网环境之下,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必须结合云计算的基本特点与特殊需求,只有结合云计算的基本特点,才能对云计算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展开分析。云计算为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云计算也为中小企业的改革指明了一定的方向。只有在云计算环境之下,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道路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提升与发展,没有对于云计算的研究与把握实际上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过程是不能够正确和全面认识的。正确认识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于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改革。

一、云计算概述

(一)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基于互联网的一定程度的相关服务的不断增加、使用和交付的固有模式,一般而言,云计算是通过网络来专门提供动态的、容易扩展的且是虚拟化的网络资源。从以上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云计算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产生的,互联网催生了云计算的诞生。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云计算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换言之,只有认识到互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相关性,才能从根本上真实地认识互联网云计算的特点。第二,云计算的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拟化的资源,这种资源由于分布在网络上具有易扩展性以及发散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云计算资源的难以把控性,这是云计算环境下的基本特点。

(二)云计算的关键词技术

云计算的关键词技术是指在网络上巨大的、不可估量的资源之下,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不易被识别,只有通过使用与需要寻找的资源相关的“关键词”,才能够寻找到相关资源。换言之,在云计算环境之下,尽管网络资源异常丰富,但要寻找到相关的数据资源往往依赖其关键词进行寻找,只有在关键词技术的运用之下,才能对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寻找与精确定位。

(三)云计算的特点

根据当前互联网发展的实际状态,云计算的特点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从资源上来说,云计算环境下,网络资源异常丰富,尤其是与中小企业会计相关的网络资源更加异常丰富。丰富的网络资源往往对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寻找具有相关性的资源数据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帮助。第二,从资源的获取与识别上来说,尽管云计算环境下网络数据资源具有异常的丰富性,但在很大程度上对于识别与获取相关资源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第三、资源的可利用度不高,前已述及,云计算环境下网络数据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识别与获取,因为网络数据资源以及与中小企业会计相关的网络资源的丰富度十分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资源的可利用率偏低的情况。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概述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来看,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但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中小企业在现有条件下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系统性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状态。其现状基本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初步建立起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软件运用系统。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小企业运用网络会计软件进行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计软件的发展与逐渐完善是必不可少的,现有条件之下,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软件的运用具有了一定的成功经验。第二,企业领导层逐渐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来看,经历了被企业领导漠视、歧视以及逐渐重视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总路径。任何情况下,只有中小企业领导能够重视其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才能使得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第三,注重会计信息化与网络技术发展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会计信息化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没有对网络技术的重视以及普及,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就不会顺利进行。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其一,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作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主要推动者,会计信息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只有真正地把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上去才能真正提高会计信息建设的步伐与质量。其二,缺乏专业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技术研发部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过程是依托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技术支持,没有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的研发部门的技术支持,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是不可能高质量发展的。其三,从国家层面来说,缺乏一定的政策支持与政策保护。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与技术支持,只有把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与国家的宏观政策的支持结合起来,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支持。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需求

作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在中小企业必然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上形成的。必须认清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需求,才能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目前来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需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解决财务会计信息的发展速度问题。从传统上来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一直在追求会计信息能够在极短地时间内大量处理其会计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就是为了满足其会计信息发展速度的需要。第二,提高中小企业会计决策的能力。会计决策的能力是指,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预算、核查以及结算过程中的一种综合能力,只有认识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会计决策能力一直是伴随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过程,才能认识到中小企业决策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会计信息化的程度。第三,适应互联网经济条件下的需求。互联网经济是指经济实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互联网理念,也就是说,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理念的支持之下,经济的发展更加迅速。正是在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影响之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也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与市场经济的一种必然要求。

三、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问题

云计算环境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种资源存在环境的简称。云计算在一定程度上与网络的使用量、互联网的基本交付模式等相关。一般认为,云计算环境问题是云计算始终面对并始终摆脱不了的问题。只有认清云计算环境下的问题,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云计算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过程的全面认识。在云计算环境之下,会出现很对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某些环境问题不相关的问题,只有认识到云计算环境下其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其对云计算的影响。我们认为,环境复杂性一方面使得云计算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难度增大,需要中小企业投入更多的、更大的人力与物力才能真正完成资源识别与提取,另一方面,对云计算的技术问题也提出了一种挑战,也就是说,云计算环境下,基于环境的复杂性,必须正确认识云计算环境下网络技术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不能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不能真正应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二)安全问题

云计算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的安全问题,主要指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指外部安全问题。主要是说,基于云计算的数据网络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网络,而网络从目前来说并不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资源存放方式,基于网络病毒、网络黑客问题的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都威胁着网络数据资源的安全问题,也就是说,网络安全构成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障碍。二是内部安全问题。会计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的核心机密之一,一个企业不能正确对待与认识会计信息的安全,往往会造成会计信息泄露的安全事故,而会计信息泄露从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失。

(三)技术问题

无论云计算还是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技术发展的完善与提高。现阶段,云计算技术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满足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一方面是因为中小企业的财力有限,不能投入一定的研发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另一方面,通常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人员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够得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解决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问题的关键,实际上只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才能在一定程度促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只有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技术人员才能熟知其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使得技术解决问题更加具有实效性。

四、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

(一)需求分析和策略定位

一般来说,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明确市场经济主体的现实需求,在明确其现实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策略定位。不明确甚至不了解市场经济主体的现实需求的情况下往往不能进行正确的策略定位与策略选择。现阶段,从宏观上来说,中小企业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实需求不能与其技术相匹配,也就是说,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不能正确处理现实需求与技术匹配的问题。从微观上来说,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实需求包括技术需求、人员需求、资金需求等。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策略定位必须结合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现实需求,从上述情况来看,一方面,只有国家加强对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宏观问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需要加强研发技术的力度以及对于其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各方面的支持。二者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实需求与策略定位。

(二)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基本模式

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以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为导向,以对中小企业的相关支持为中心,以网技术发展的程度为基本着眼点,以中小企业的现实需求为存在基础来展开对于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模式的建设。以上几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一体,只有认识到以上几个方面存在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基本模式的探讨,才能更好地进行其基本模式的建设。

(三)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网络设计方案

目前来看,对于中小企业在云计算环境下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必须明确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设计方案,真正解决网络资源的识别与获取是其关键。目前对于云计算环境下网络资源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关键字技术,缺少相关技术的研发。实际上,云计算环境下快速获取网络数据资源的技术可以模仿百度搜索引擎、谷歌搜索、360搜索等来建立相关的搜索引擎来使其网络设计方案更加具有实际意义与价值。

(四)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机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机制不同于传统上的会计信息化过程。所以一方面需要建立并健全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促进与鼓励机制,另一方面,也要明确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建设的监督与监管机制,二者不可分割。另外,必须明确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机制是建立在对网络资源充分运用的基础上的,这是对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补充。

五、结语

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要以云计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核心,明确二者与会计信息化的必然联系与关系。并且必须认识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在明确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对于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建立与健全。

[参考文献]

[1]吕橙,易艳红.云计算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SWOT分析[J].商业会计,2013(7):103-104

[2]曹艳玲.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6(18):131-132

篇10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under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analyzes the impact of curr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internal control, propose that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d internal control evaluation system are two integral elements in internal control mode, as well as analyzes the COSO 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 and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internal control specification, internal control framework or legal norms that widely used or studied at home and abroad, finally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methods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under ERP environment and the design key points ledger management system internal control.

关键词: 内部控制;信息化;模式

Key words: internal control;information;mode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167-02

0 引言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运营和提高运营效率的产物,它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一个很重要的管理工具。有关部门也对此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提出了一些要求:“企业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

1 信息化背景下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

1.1 信息环境下内部控制的概念 伴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得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系统进一步开始向深层次发展,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内部控制方式已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强化内控管理,制定信息化系统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信息化系统的科学管理水平,是在当代背景下建立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然要求。其中在实现内控信息化的进程中最常见的是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的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的调度、合理的配置和管控,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在这个流程中,每一个模块都执行严格的自动控制。

1.2 COSO关于内部控制 关于内部控制,COSO委员会于2004年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下称ERM框架)被普遍认可和采纳。该框架尽管是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但它涵盖了内部控制,它并没有对内部控制进行重新的定义,并在原有基础上提出了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构成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八要素。

1.3 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3.1 内部控制的范围发生了改变 会计信息化系统通常涵盖计划、财务、销售、采购、人力资源、仓储、生产等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模块,但由于信息化的实施,会计部门的构成也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换成会计人员和系统操作人员两部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人是关键因素,因为所有的财务活动都需要人的参与。特别是当前我国部分会计业务处理还没有完全规范化,会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这就要求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能进行信息鉴别,以便确定其是否按照《企业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进。

1.3.2 内部控制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要高度关注互联网条件下的财务数据失窃、财务软件以及信息管理系统本身存在的缺陷、现代通信设备中数据记忆与远程传输等外部环境给财务信息安全带来的挑战。由于信息化条件下拥有相应权限的职工可以在信息系统中实现无痕修改,因此,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对这种风险予以关注。

1.3.3 内部控制的环境发生了改变 在信息化背景下,财务部门不仅可以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完成各种复杂的其他业务活动,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完成时间大大缩短了,同时经营信息在信息化环境下高度共享,就使企业的决策者可以随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并做出准确决策。

1.3.4 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发生了改变 在传统的手工记账会计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主要在人员之间的相互牵制上,而实施信息化后,内部控制的关键点转为对人、计算机、网络等信息设备和环境的控制。

2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机制

2.1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机制的界定 信息化背景下内部控制机制是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内部控制的标准形态,它从构成上应该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内部控制系统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这两个要素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通常大多数企业在考虑内部控制时,主要关注的是内部控制系统自身的建设情况,经常忽略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问题。若只注重内部控制系统自身的完善,很难使其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整体的角度,才能够使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2.2 信息化环境下可以参考的主要规范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再加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自此可以认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建成。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可以参考这些规范,并借鉴国内外内部控制框架及最佳实践经验,构建一套全面的、系统化、标准化、可审计、可持续改进的IT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系统。

3 ERP环境下的内部控制

下面我们具体说一下如何在ERP系统下实现有效内控。

3.1 ERP环境下设置内部控制系统的具体方法 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仍然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基本要素构成,虽然整体的框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其中的每个要素都表现出了新的特征和新的内容,导致了一些新问题的出现。所以,在该系统下,企业应该重新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控制体系,具体方法如下。

3.1.1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在内部控制中十分重要,对于每一项可能导致欺诈或者舞弊的经济业务,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由几个部门共同承担,都不能由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负责到底。同样在ERP环境下,企业应该建立ERP岗位制度,具体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设置。

3.1.2 ERP操作授权制度 禁止非相关人员操作ERP软件,并且规定相关操作人员对ERP软件的操作权限。加强密码管理,防止未经审核的各种原始凭证输入系统。健全上机操作日志,由上机操作人员记录操作时间、操作内容等。

3.1.3 计算机维护制度 为了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ERP数据的安全保密,应该对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维护制度,并对机房和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洁和保养,对于那些重要的数据最好建立备份。

3.1.4 ERP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健康的运行,应该做好ERP档案管理工作。具体应做到建立完善的ERP档案管理制度;做好数据档案的定期备份工作;对操作痕迹记录档案也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保管。

3.2 内部控制在总账管理系统的设计 完善的总账模块的内控设计是整个ERP系统内控良好执行的基础。本文用一流程图先来简单描述ERP环境下总账管理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关系,如图2所示。

总账管理系统的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数据输入环节的内部控制、数据处理环节的内部控制和数据输出环节的内部控制。当然相应的内部控制风险也发生在这三个数据处理环节,所以内部控制的设计也是基于这三个环节。

3.2.1 内部控制在数据输入环节的设计 所有经手工填制的原始凭证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并经会计主管部门相关人员审核签章。其他子系统转入的凭证也都要严格的按照规范,防止录入非法凭证。另外,企业应该设置授权批准制度,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接触操作系统,具有操作权限的人要严格遵守操作密码制度和操作日志记录制度等。

3.2.2 内部控制在数据处理环节的设计 为防止资产负债表左右不相等,系统应该在记账时自动检查记账凭证是否平衡,如果有借贷不平的凭证,不能记账。其次系统应该设置自动检查功能,当系统存在未记账凭证时,系统不能进行月末结账。另外,企业应该严格限制数据的修改权限。

3.2.3 内部控制在数据输出环节的设计 对于向上级部门、上级领导等报送的财务报表和资料要由会计部门相关人员核准签章;同时报表要登记在案,防止会计信息的无控外流;对于输出的会计的档案,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进行保管,对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盘、光盘等由专人负责,并备份。

4 结语

总的来说,在全面到来的信息化大潮下,基于信息技术平台作为实现手段的企业有效内部控制呈现出了全新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入钻研内控制度与信息技术的最佳结合点,从实际出发,结合国情找准入口,才能使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管理,才能使企业的管理顺应时展的潮流。我们必须要群策群力,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挖掘信息技术的潜在机能,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最终促使企业完成现代化管理的转型,继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周南.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