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产品范文

时间:2023-03-14 12:0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特色农产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特色农产品

篇1

常州XX村:江南鱼米乡 螃蟹膏黄鲜

大家好,我是XX村(职务)XXX,今天我给大家推介的产品是XX村的特色农产品--长荡湖大闸蟹。

你瞧,这就是长荡湖大闸蟹,体大膘肥,青壳白肚,金爪黄毛,充满了活力。俗语说“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就是指农历九月宜食雌蟹,蟹黄多;农历十月宜食雄蟹,膏满肉肥。现在初冬时节,大闸蟹肉质收紧,口感细腻更加富于弹性,正是吃蟹的好时候。坐在家中的餐桌上,品尝肉质鲜嫩的大闸蟹,精敲细剥,其味无穷。如果再喝上两口黄酒,驱寒暖身,那真是美食健康两不误。

作为长荡湖大闸蟹的产地,我们村养殖大闸蟹可是专业的。全村大闸蟹养殖面积共有3300余亩,100%通过无公害水产的养殖基础认证。同时,区农林局水产技术指导站在我村建立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也是对我村良好生态环境的认可。只有拥有好的土壤与水源,才能培育出品质优良的大闸蟹。迄今为止,XX村有包括XX水产专业合作社等10家合作社,旗下子品牌“万叶”、“江大菊”、“金洮”等具有较大影响力,其中“万叶”牌大闸蟹荣获2015年江苏国际水产品暨休闲渔业展销会“金奖”。凭借着多年来对大闸蟹养殖的专注与坚持,XX村收获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诸多荣誉。

XX村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儒林镇,紧靠长荡湖大道,距离城区仅15分钟车程。喜欢绿色农产品的朋友,欢迎你们到村里选购长荡湖大闸蟹品尝,一定让你满意而归!

篇2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营销特色经营

我国加入WTO,就意味着我国农业将同国际市场和国际自由贸易体制逐步接轨,这就要求农业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一体化经营。目前,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不长,参与经营的农产品品种不多,进入的市场领域不宽,经验相对不足,在从事对外贸易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挑战,这些主要挑战表现在:①食品安全的挑战。我国用以出口的农产品,难以满足发达国家的品质标准;②缺乏国际营销经验的挑战。对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的了解和知识还相当缺乏,更缺乏精通国际市场的营销人才;③产品层次差距的挑战。由于我国参与国际营销的农产品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主,产品结构层次低,附加含量不高;④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入世以来,我国出口产品遭国外贸易壁垒重重围困。尤其是农产品,更成为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牺牲品。

为应对上述挑战,农产品营销者应加强对农产品营销组合策略的研究和运用。其中突出特色经营是农产品国际营销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求得发展的正确途径。所谓特色经营就是农产品国际营销企业在市场营销差异化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在经营的产品、品牌;提供的价格、服务;采取的分销、促销措施等方面扬长避短,在与国际农产品竞争中将整体劣势变为局部优势,赢得市场发展空间。它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它有利于企业走出目标市场定位的误区,促进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形成在世界市场上独特的经营品牌和风格。农产品特色经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产品特色

产品特色是指向国际市场提供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差异产品,以适应不同国家或地区市场的特殊需求,并获得相应区域的市场优势。产品特色经营的优点是: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赢得国际消费者的喜爱;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增加产品销售量,也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产品国际形象。

集中精力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是农产品特色经营的基础。①结合资源条件,发展精细农业。我国地域辽阔,物种丰富,各地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独特的经济作物,因此,在参与市场竞争中,一定要围绕资源做文章,充分发挥各地的特色优势,切实把农业办精、办特、办活。要站在国际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高度,去寻求各地的最大比较优势,去定位农产品的最佳发展品种,切实把资源优势变为市场优势;②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特色种养业。我国的优势农产品目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花卉和畜产品等,这些农产品在出口方面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特别是畜产品出口占农产品出口总量的40%,具有明显的优势。要突出重点,培育具有明显出口竞争优势的名优茶、瘦肉型猪、蔬菜、花卉、畜禽、淡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的特色种养业;③开发同一产品的不同用途,满足差异化的需求。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如玉米、小麦等),各具优势。针对各种用途而生产的农产品,经合理调配拥有广阔的市场。比如不同品种的柑桔,有专门用来榨果汁的,有专门供应水果市场的;不同的玉米品种,有的只能作饲料,有的则可以提取生物保健品。合理开发同一产品的不同用途,既可以相对分流一般品种,缓解品种单一的压力,又可以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的差异化需求。

2品牌特色

品牌特色就是农产品经营者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建立具有较高知名度、具有个性特征的品牌。突出民族品牌的经营,是农产品国际营销者正确的选择。民族特色品牌的经营有助于促进产品销售,树立产品形象;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品牌消费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培育顾客的忠诚度;有利于带动新产品的销售,扩大产品组合。

农产品品牌特色的实施方式:①改善和提高农产品品质,是建立品牌特色的基础。要坚持以优良的品种、优秀的品质去拓展市场,争创农产品的质量品牌;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要大力发展具有品牌效应、规模效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种养业的提高。要优先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特别是外向型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③注重科技进步,发展绿色农业。要加快形成与农业产业链相适应的农业科技链。加强对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流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促进农业产业层次的提升和知名品牌群的形成。要大力推行农产品全程的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积极按国际惯例开展产品认证和质量管理认证。按照安全、优质、环保和高效的要求,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④加大开放力度,拓展农业发展空间。要注意外引资源,积极与外商合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农产品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可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农民走出国门,到国外兴办种养业基地和初级加工项目,拓展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3价格特色

价格是国际市场营销中十分敏感而又难以控制的因素,它直接关系着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影响着市场需求和产品利润的多少,涉及到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面的利益。农产品国际营销中,主要应注意差别定价策略的运用,形成自己的价格特色。

首先要对产品分级分等,实行产品差别定价。我国许多农产品缺乏细分,形成好坏一个价,不利于产品价值的实现,对同类产品实行分级分等,按照不同等级分别定价,能使消费者产生货真价实、按质论价的感觉,比较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扩大产品的销量。在对产品分级分等时,除考虑产品的内在品质,即提供给消费者的基本效用外,还应考虑产品的包装、装饰、附加服务等给消费者带来的延伸效用因素。国际农产品经销商应注重产品延伸效用的创造,为购买者提供比同类产品更多的购买利益,而从产品高位定价中获取更高的附加收益。

其次要进行国际市场细分,实行区域差别定价。农产品国际营销者应对全球市场进行细分,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因素,实行区域差别定价。例如,西欧的消费者由于购买力高,消费心理特点是喜新厌旧、追求时髦,他们对食品饮料的心理消费可以概括为营养化和方便化。在食品和饮料中,要求消费品种类多、有营养、能开胃、健脾、强身,又不会使人发胖,同时要求食用方便、节省时间。所以,高热量产品和普通蔬菜的消费比重下降,而新鲜水果、肉、蛋、水产品、奶制品、植物油等产品则相对上升,方便食品、小包装产品和饮料、具有异国风味的菜肴和调味品颇受欢迎。根据这些特点,销往西欧的农产品就应采用高品质配以高价格的策略,相反,销往南亚、东欧等地的产品则只能采取适当的低价策略。

4渠道特色

渠道特色是指选择与自身经营条件相适应的销售渠道。选择有丰富国际营销经验的经销商与之联合经销,或委托国际中间商委托其分销,可以弥补农产品经营者国际营销经验的不足,快速开拓国际市场。

由于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间不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低,经营者缺乏国际营销经验,要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可取的办法是与国际农产品经营企业开展联合分销。外联国际市场,内联国内生产基地。当前,跨国公司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一种动力,跨国公司都在努力寻找合作伙伴。例如,设立在上海的沃尔玛、家乐福等,就通过采购、联销等手段,把我国大批农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在联合分销中,还可以通过联销伙伴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改造和提高我国的农产品品质,像安徽种子公司与美国岱子棉公司、孟山都公司共同组建生产、加工销售棉种的合资公司,引进的美国保铃棉、抗虫棉种,就是运用转基因生产工程技术培育而成的高科技产品。

利用经纪人和商,也是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有效途径。国际农产品经纪人和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产品经纪人。经纪人的主要作用是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协助他们进行谈判,买卖达成后向雇佣方收取费用;②销售商。销售商是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为委托人销售某些特定产品或全部产品的商,对价格、条款及其他交易条件可全权处理;③佣金商。在西方大多数佣金商从事农产品的代销业务,还执行替委托人发现潜在买主、获得最好价格、分等、再打包、送货、给委托人和购买者以商业信用、提供市场信息等职能;④拍卖行。可通过拍卖行经营的商品主要是蔬菜、水果、茶叶、烟草和羊毛等农副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质量、规格不够标准,不易分等。

5促销特色

促销是企业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占领市场的“金钥匙”。农产品经营者在促销手段的运用上要避免雷同和缺乏特色,要采用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的促销方式,使促销活动成为强有力的竞争武器。

传统的国际营销促销方式有人员推销、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在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营销中,促销策略的重点应放在国际公共关系和广告宣传上。在国际公共关系方面,应利用中国加入WTO,中国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的大好时机,充分利用WTO规则提供的有利条件,积极寻求与主要农产品进口国的贸易协定的签订,为农产品长期稳定地进入国际市场铺平道路。在广告宣传上,要突出宣传中国产品的特点,同时可配合宣传中国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由于我国农产品主要以农户经营为主,很难独立进行促销宣传,这就需要政府扶持和农户间的组织,政府可以官方或半官方的方式发起,由农产品经销商组团,向各国的政府官员、工商界和消费者宣传中国的改革开放,宣传中国的产品及营销政策,扩大影响。

参考文献

1胡正明,张喜民.国际市场营销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2刘惠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农业发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篇3

一、沂蒙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中面临的问题

(一)生产单位规模小,品牌营销不经济。沂蒙地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065公顷,而特色农产品又多产于山地、山丘地区,造成农户的生产规模非常小,可以说这是一种超小规模的“微型农业”。沂蒙地区的特色农产品由于生产规模过小,导致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单位成本过高,造成规模上的不经济;同时,由于农户为市场提供的农产品过于分散,议价能力不高,只能被动接受农产品的价格,造成特色农产品的利润不高,农民收入普遍较低。这种情况之下,单个农户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去主动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进而进行特色农产品的品牌营销。

(二)农民品牌营销观念淡薄。沂蒙地区农业人口中大专以上教育水平的仅有0.36%。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9年,目前农户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价值观念未能跟上市场全球化的脚步。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向高层次、高质量、高安全性、多样化发展,需求偏好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要成功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离不开现代农业知识、市场营销学知识和先进的品牌构建理念。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要做好品牌设计、品牌认知、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维护等各方面的工作。日益流行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也对营销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沂蒙地区农民的品牌营销观念相对淡薄,难以达到这方面的要求。

(三)生产分散程度高,品牌维护难度大。创建一个有较高市场认可度的特色农产品品牌难,而要维护好它的形象就更难。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生产已经实现了标准化,其农产品从内在品质到外观形象,从生产分级到包装加工都是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的,从而使农产品提高了质量,提升了档次,创出了品牌。而沂蒙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从种苗选取,到田间管理,再到收获存储等各个环节都带有粗放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再加上土壤成分、气候波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得农产品的品质波动很大,极不稳定,产品在品质上往往良莠不齐,千差万别。显然,这种内在品质和外观形象的经常变动对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创建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四)农民在市场上是弱势群体,保护品牌的能力差。由于目前特色农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的流通渠道复杂,而且随着物流技术和水平的提高,特色农产品正在逐步克服地域和季节的限制,销售到离产地越来越远的地方。沂蒙特色农产品多是农户个体生产,由于农户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在市场竞争中自我保护的能力有限。近年来,老区农民面对现代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表现出很多困惑和无奈,农户个体注册的农产品商标,即使能够创出品牌,也难免被侵权盗用。而假冒者由于是搭乘顺风车,没有付出任何成本,因而比品牌拥有者更有竞争优势。农产品生产者众多,又具有很大的同质性,所以农户面临的这种风险无法规避,农户个体根本无法很好地保护好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二、证明商标的注册和使用在创建区域共有品牌中的重要作用

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由农业协会组织或农业合作社注册证明商标,创建区域共有品牌,打造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连接纽带,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思路。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其以外的单位或个人使用在其商品或服务上,用以证明该商品或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证明商标只能由某个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申请注册,而由注册人以外的其他人使用。证明商标的注册和使用在沂蒙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中的积极作用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分散品牌建设成本,提高品牌营销效益。证明商标可以被符合条件的成千上万的农户共享共用,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品牌建设、品牌宣传和品牌维护的成本费用,达到了经济学上所讲的规模经济,同时证明商标的注册人把大量的农户连接在一起,如果由证明商标的控制者代表广大证明商标的使用者进行品牌营销工作,就有能力进行符合现代市场竞争要求的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品牌推广、法律维权等一家一户想做而又做不到的事情,使他们摆脱小生产无法面对大市场的尴尬处境。证明商标的使用避免了同一产品注册多个商标,减少了品牌营销的费用,集中了优势和营销力量,壮大了农产品品牌的声势和规模,提高了品牌营销的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保护品牌声誉,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制止不正当竞争。一旦发现商标被假冒,可以由证明商标持有组织争取法律救济,保护农产品品牌的市场信誉不受侵害。另外,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农民为了自己的利益,各自抢注特色农产品商标,造成同一种特色农产品具有多个不同商标、多个商标持有人的混乱局面,损坏沂蒙特色农产品的形象。证明商标的注册和使用可以有效统一同一地区的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形象,从而避免混乱,形成合力。比如,日照绿茶在申请证明商标以前,茶农和加工商一味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纷纷抢注商标,先后产生了70多个茶叶商标,不但没有形成地方的特色产品,而且还扰乱了茶叶市场,让消费者觉得无所适从,后来通过证明商标的注册和使用才统一了品牌形象。

(三)有利于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统一化和品质的标准化,提高农产品的品牌声誉。证明商标注册以后,由具有监督鉴定能力的组织所控制,只有符合规定条件和品质要求的生产者和其所生产的农产品才能够使用证明商标,这就解决了沂蒙特色农产品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所带来的品质多变的问题,有了证明商标以后,由注册人建立统一的生产和加工标准,指导农户统一种植管理,统一收获分类,生产出品质稳定的特色农产品,然后再统一包装,统一市场策划,以共同的品牌进行销售,将能够极大地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和市场形象,从而为沂蒙特色农产品的品牌营销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开拓海外市场。沂蒙地区目前的物流条件日益改善,业已成为北方重要的物流中心之一,又有靠近日照岚山港的地理区位优势,沂蒙特色农产品具有开拓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但是如果没有强势品牌做支撑,这些产品即使出口到国外,也只能在农贸市场上按照简单的营销模式低价出售,或者作为一种初级产品被国外经销商贴上人家的商标进行销售。证明商标代表和证明了产品的某些重要品质特征,提供了一般商标无法表示的质量保证,因此产品更加容易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具有巨大的品牌优势。在全球对绿色环保呼声日益高涨、绿色贸易壁垒盛行的国际贸易趋势下,能够证明产品是绿色产品的证明商标同时也是有效打破绿色贸易壁垒、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手段。

三、利用证明商标创建沂蒙特色农产品共有品牌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应将沂蒙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布局和品牌创建结合起来。实施农产品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形成优势产区,是发达国家增强农业竞争力,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的重要经验,如美国的乳畜带、法国的酿酒葡萄产区等。将特色农产品布局在一些能够发挥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优势的地区,进行集中生产,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品质,也便于统一生产标准,控制产品质量。沂蒙地区生态资源丰富,地理和生态条件多样,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这是推进沂蒙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关键,应将优势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同具有地理标志性质的证明商标的注册使用结合起来,从而做大做强一批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带和产业区。

篇4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物流;特点;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特色农产品物流水平基本还处于原始阶段,物流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当前,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矛盾已从生产领域转向了流通领域;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正在成为解决大市场与小生产矛盾的重要举措。由于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全年性之间的对立,造成了特色农产品供给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靠的就是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现代特色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农产品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还能降低特色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附加值,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一、特色农产品物流的定义

特色农产品物流是指特色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实体和信息流动,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产品流动过程,它包括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储藏、配送、装卸、信息等环节,并将各个环节做到有效整合,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的过程。

二、黄冈特色农产品物流产业及其特点

一般情况下,具有以下特点的农产品都可以称之为特色农产品:一是具有一定的品质特色,具体说来就是产品品质独特,功能特殊,有一定认知度;二是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具体说来就是产业可延伸性强,经济开发价值高;三是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具体来讲就是目标市场相对明确,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或具有潜在的市场需求。如黄冈麻城的福白菊、罗田的板栗、红安的花生等,都是具有湖北黄冈特色的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物流由于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因而也表现出自身独特的特征,具体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特色农产品物流周期性、季节性的特征明显。特色农产品物流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表现为:在农产品成熟时,出现短时、较大的物流量;而季节过后,物流量迅速减小,呈现较大的周期性和波动性。(2)特色农产品物流具有点多、面广性。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者基本是分散的农户,没有成规模;如目前,湖北省黄冈市的特色农产品主要以鲜货鲜销和干货销售形式为主,生产经营者大都在大别山区和湖区的农户,特色农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各地的市区,在分散的产销之间要满足消费者在不同时空上的要求,使得农产品物流面临着时间、空间、数量和质量的巨大挑战。特色农产品不仅有食用的特色农产品,还有大量用于轻工、纺织和化工等方面的工业所用原料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的流向,不光在黄冈市本地,很多都是销往省内、国内,还有部分进入了国际市场。(3)特色农产品物流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由于特色农产品所具有鲜活、易腐等生化特性,所以要求特色农产品的各个物流环节,要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为使特色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得到保证,在特色农产品储运过程中,需采取防潮、低温、冷藏、烘干、防虫害等一系列流通加工的技术处理措施。特色农产品物流要求有配套的硬件设施,有专门的物流技术人员;其中硬件设施主要包括特色农产品的冷藏库库、恒温库,输送分拣的专用设备、专用农产品码头、专用恒温车、冷藏车运输工具、装卸设备等等。专业的物流技术人员,可以保证特色农产品在各个环节衔接非常好,从而保证特色农产品的产品质量。

三、发展黄冈特色农产品物流业的意义

黄冈特色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已影响了黄冈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特色农产品物流业必将对农民生活、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都会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1)有利于提高黄冈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研究特色农产品物流将会进一步促进黄冈市特色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在原有的特色农产品稀缺性和差异性基础上降低流通损耗和交易成本,使黄冈市特色农产品在产业链环节形成竞争优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提高黄冈市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高黄冈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份额。(2)有利于提高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特色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得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向前延伸,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新的空间;特色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将促进龙头企业在新的工业园区落户,成为新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还将会打破城乡分割状态,把工农商贸连为一体,加快城镇资金、高素质人才和先进物流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血液和活力,促进和加快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步伐。(3)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在近几年明显减缓,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突出问题。黄冈市不但是湖北省粮棉油主要产区,黄冈市的家禽、食用菌、蜂产品、魔芋、茶叶、中药材、牛奶、板栗、蚕茧等特色农产品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大多数特色农产品长时间“养在深闺人未识”,如果能够把这些特色特色农产品,通过现代物流手段带到市场,展现特色农产品的独有特征,就能够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发挥其应有效用。发展特色农产品物流业,利用现代物流手段,采用统一采购、集中配送,连锁经营,提高流通加工和包装等的标准化程度,既有利于将特色农产品及时送往城市,满足市场需求,扩大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又有利于农业生产资料(化肥、农药、生产机具等)等工业品下乡,降低经营成本,带动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产业链上相应的储藏、运输、生产、加工、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另外,借助现代物流业,不仅可以将本地农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也可以将国内外农业先进技术引入本地区,从而更好地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一切必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4)有利于解决日益突出的特色农产品消费安全问题。传统农产品营销体制下,经营者小规模购销、分散运输,生产流通环节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发展特色农产品的物流业,主要是通过构建大型的农产品物流的龙头企业,通过政府扶持和企业自身的拼搏形成企业的品牌号召力,由若干龙头企业分工协作承建的农产品流通体系,采取封闭型流通通道,以确保产品从生产、收购、运输、库存、加工、配送诸环节的产品安全质量,这就从经营体制上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流通通道,为居民食品的安全消费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综上所述,黄冈市特色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具有直接现实意义;同时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对黄冈市农业的带动效应和示范效应,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三农问题”的缓和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贵州省;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

一、贵州省特色农产品发展概述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是云贵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形复杂、险峻,其中以高原、山地为主,丘陵和盆地次之。特殊的地质条件导致贵州省境内缺乏规模化种植粮食作物的优势,但正是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丰富的物种资源,成就了发展特色农业的先决条件。很多特色农产品如富硒米、香猪、刺梨、蓝莓、中药材、茶叶等都成为贵州非常有代表性的农产品。长期以来,由于当地农产品生产规模较小、较分散,特色农产品投入产出不稳定,农民、政府和企业对特色农产品不够重视,导致缺乏规范的市场化运作,产品价格低,没有培育具备较强影响力的品牌,市场竞争力弱。极大地制约了当地对这些特色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研究发展的重视热情,直接影响农民的劳动收入。

近年来,贵州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着重发展贵州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但是由于长期对特色农产品品牌包装、质量保障以及产品营销的忽视,导致了大量投入与发展成效甚微的巨大对比。如何在电子商务时代、大数据时代,将网络营销与特色农产品销售相结合,实现贵州省特色农产品有品牌、打得响、走出去,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贵州省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现状及问题

2013年对于农产品来说,是其网络营销发展尤为繁荣的一年。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在这一年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在2013年底已建成超过3万家,其中专业从事农产品交易的网络平台达总量十分之一。贵州的特色农产品具备一定的产品优势,并且处在积极筹备发展的阶段,政府与民间企业都将发展的重点定位于特色农产品的推广,但贵州特色农产品在省外销售的消费群体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未出现特别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贵州特色农产品在跨区域电子商务销售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贵州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较弱

贵州省出产的烟、酒、茶、中药、特色食品这五张名片和很多鲜有人知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是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先天优势。然而,2014年贵阳市农委在网路销售的调查显示:除了酒类、茶类和调味品较为热销外,仍然有很大一部分贵州电商卖家的经营并不理想。热销的酒类比较被省外买家认可的多为茅台酒,茶叶多为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等,优质品牌数量较少,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贵州特色农产品时,对特色农产品本身不够了解,经常性选择仅有的几个大众品牌。从品牌管理现状来看,贵州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未能系统化、专业化,品牌仍然处于粗放式管理中。首先是由于农户和当地政府缺乏品牌意识,特色农产品缺乏系统专业的品牌文化提炼与品牌文化包装,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的农产品还停留在比较初级和粗糙的阶段,缺乏品牌包装提升商品价值;其次,品牌的定位不够精准,且定位水平较低,特色农产品针对的消费者群体并没有很好划分出来。

(二)基础设施较差,农户文化水平较低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境内地形复杂,多为山地和丘陵。复杂险峻的地势条件导致省内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现状,且特色农产品产区多为深山腹地或是受污染较少、人迹稀少的偏远地区,落后的交通设施使得优质农产品很难通过物流网络不间断地走出大山,走进城市甚至跨省交易;尚未完善的网络通信建设使得农户享受不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生活与便捷的电子交易;农户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除了缺乏产品品牌包装和营销的专业知识和人才外,农户受限于较低的文化水平,对电子商务平台上农产品交易的基础技能也知之甚少,很多农户甚至不会使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农户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同时也会阻碍特色农产品的科学培育、开发以及规模化生产。

(三)缺乏抱团经营意识,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贵州省境内以山地为主的先天条件,为一些珍奇的特色农产品、珍稀中药材、茶叶等创造了生长和培育的先决条件。但同时也是受制于复杂地形,很多核心产区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很难规模化生产和经营,产量未能满足市场需求,一些以次充好商品混迹于市场,对贵州特色农产品的质量保障带来冲击。当地政府、农户和农业企业过去缺乏抱团经营意识,长期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使得产品从生产、包装到销售都缺乏系统的经营管理,产业基础薄弱,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差。

三、贵州省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管理

在电商平台商家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品牌对于一个农产品企业、一个特色农产品类别、一个特色农产品核心产区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品牌代表了产品的形象,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多是基于对产品品牌的认知。良好的品牌形象为产品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保证了消费者长期稳定的产品忠诚度。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品牌营销策略,细分市场,准确把握消费群体,改变以往单一的品牌营销宣传策略和渠道,加大品牌宣传攻势,从互联网、移动终端、开展各类活动的角度采用更加多维的方式加强品牌管理。

(二)完善产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户综合素质

逐步完善产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交通、网络通信建设,从硬件上完成对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物流网络建设,物流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农户的收益、客户的购买体验以及产品信赖程度,针对一些生鲜产品要采取更加快捷的冷链物流服务。多管齐下,提高农户综合素质,不仅要对农户品牌意识进行培养,还要从文化知识、互联网使用技能以及农产品科学培育技能等多个角度对农户进行全方位的培训。

(三)组合营销,提高特色农产品经济价值

在农产品生产、包装、销售的各个环节,由政府牵头,带动民间企业与农户联合经营,可采用合作社等形式,制定产品品质统一标准,从塑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规模化生产,打通销售渠道等方面,利用电子商务跨地区交易的便利功能,提高特色农产品综合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浏. 民族地区农产品品牌发展研究――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

[2] 王天予,宋丽诗,王璐. “淘宝村”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北方经贸. 2015(12).

[3] 徐金星,罗兰,邓隽昕.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分析[J]. 农业经济. 2015.

[4] 刘娟. 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研究――以中药材产业为典型实例[D]. 硕士学位论文. 贵州:贵州财经大学,2014.

[5] 张玮玮,张学彬. 贵州特色农产品跨境电商交易的机遇及及对策研究[J]. 观察.2015(12).

篇6

一、河西走廊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

河西走廊提供了甘肃省2/3以上的商品粮、绝大部分棉花及甜菜、2/5以上的油料和瓜果蔬菜。经过多年发展,河西走廊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对外制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1。2008年杂交玉米制种生产基地达到150万亩,年产种量6亿公斤。占全国用种量的60%左右。河西走廊还建成了15万亩的瓜菜、花卉对外制种基地和5万亩杂交油菜种子基地,年产种量400万公斤。

同时,河西走廊也是我国生产啤酒大麦、啤酒花、酿造葡萄酒原料的最佳区域之一。现已建成10万亩啤酒大麦种子基地。2007年,啤酒大麦种植面积146万亩,总产57万吨,麦芽实际年产量近60万吨,占有国内麦芽市场35%左右的份额。

此外,河西走廊现代农业种植规模也在逐步扩张,出现了辣椒、洋葱等为主的新品种特色农产品。河西走廊的辣椒以及洋葱的产量自2000年以来急剧增加。且品质良好,数量巨大。酒泉地区2007年的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总产量40万吨左右,成为中国洋葱种植最集中、单产和总产最高的地区。

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河西走廊的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增长较快,但由于销售存在问题,当地农民从中得到的收益有限,农民增收仍旧比较缓慢。特色农产品销售不畅的原因很多,其色农产品供求信息的不对称,严重阻碍了河西走廊特色农产品的发展。

二、河西走廊特色农产品供求信息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终端信息组织

农民由于知识能力的限制以及农村信息传递条件的限制,收集信息的成本和难度都比较大,使得特色农产品终端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非常严重,进一步加剧了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风险。河西走廊由于历史性原因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信息传递条件非常落后,专业特色农产品终端信息组织极为缺乏,每年由于缺乏相关信息而给农民造成巨额损失的事例随处可见。譬如,2007年河西走廊大批优质洋葱积压变质,给农户造成巨大损失。

(二)缺乏信息服务平台

现有的农业网站和特色农产品交易平台多侧重于流通环节的信息提供,缺乏面向广义的生产者和最终消费者的信息,使供需之间的信息流通不畅,从而导致整个特色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链是阻断的,上下游的信息不能顺畅地到达对方,给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一方面,由于信息平台的缺乏,使农业生产者不能共享来自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信息: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完善的特色农产品终端市场信息服务平台,使消费者没有一个渠道将他们关于特色农产品的价格、质量等的信息进行反馈,让消费者的需求无法得到体现,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满意度。

(三)缺少专业化组织

目前,尽管河西走廊特色农产品信息渠道众多。但缺乏对信息采集、分析和的专业化的服务组织,导致信息失真。一是当地各信息主体之间缺乏统一和协调,缺乏一个专业化的服务组织来对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导致数据不一致,造成农民决策困难。二是信息的目的性不强,当地农民急需的信息非常缺乏,即便的信息也不能及时有效对接。还有,在信息过程中信息采集思路混乱,信息渠道不畅。

(四)缺乏信息管理机制

一方面,农民受知识能力和农村信息传递条件的限制,信息获取的能力比较差:另一方面,消费者不可能具备所有特色农产品的知识,购买之前必须要进行信息搜寻,有些特色农产品安全质量信息甚至搜寻不到。这使作为特色农产品市场中的两大主要主体――农民和消费者在关键信息的获取上将呈现出高成本。信息搜寻的高成本将影响农民和消费者对信息的搜寻,使其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美国在农业信息管理上,从信息资源采集到都进行立法管理,并不断完善这种体系。我国目前仅对信息需求方与方进行一种宏观的、粗放式的管理,至于甘肃乃至河西走廊地区,信息管理机制就更为落后。

三、完善特色农产品供求信息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

美国在农业信息管理上从信息资源采集到都进行立法管理,并不断完善这种体系。我国目前还没有介入到信息对接领域。仅对信息需求方与方进行一种宏观的、粗放式的管理。我国地方政府应以立法的形式严格规定特色农产品终端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和等管理工作。一是明确管理机构,专门负责组织和协调特色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工作。二是组建信息服务队伍,向消费者传递安全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三是明确信息公开、采集、分析与管理办法,及时将特色农产品市场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

(二)制定信息的标准与规范

对买方信息、卖方信息、服务组织信息、产品信息和交易信息可采用特色农产品的产品分类和特色农产品的信息内容属性相结合的分类标准方案来标准化。具体的分类标准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如果没有国家标准,则参照使用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信息的内容属性分类标准可根据国际通用的商品编码与条码标识体系对产品的来源及属性特征进行定义,通过标准码可以实现对特色农产品的追溯,并与国际市场特色农产品标准对接。对服务信息、政府的监管与指导等不适合标准化的信息,可采取规范化的方式来处理。

河西走廊的特色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均处于全国上等水平,尤其以瓜果以及洋葱为首的特色农产品已经销售全国,部分出口其他亚洲国家。因而应通过国际化的编码,为河西走廊的特色农产品加强自身实力,增强贸易优势。

(三)建设市场信息服务平台

根据信息对接流程,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双向或多向传播渠道的终端市场信息对接平台。平台的网络结构主要分为:信息采集和上传、信息传输、信息储存和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采集的终端设备有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信息的传输充分利用了Internet、电话网、电视网三网合一的优势,最大程度保障信息的高效传输;信息经过储存和分析处理之后形成准确、权威的标准化信息;信息的和利用可以借助信息采集终端下行反馈及邮寄、email、报刊杂志、特色农产品目录等多种方式。在信息化条件下,使信息出现在种植户的身边,通过全国性以及国际化的信息的采集,使信息更快地到达生产者手中。进行合理决策。

篇7

一、活动名称

2012年脐橙节暨特色农产品博览会。

二、活动内容

主要举办五大活动,即:“脐橙王”选拔电视展播活动、脐橙农超对接会、脐橙开园节庆活动、“脐橙王”及农业特色产业“十大状元”评选表彰活动、特色农产品博览会。

三、活动形式

通过展、赛、评、奖、销、招等形式,提高活动的观赏性、趣味性、实效性。

(一)展。展示地方优质农产品、展示农民劳动成果、展示特色农业发展成就。

(二)赛。举办“脐橙王”擂台赛。

(三)评。评选出“脐橙种植状元、脐橙品改状元、脐橙销售状元、茶叶种植状元、蔬菜种植状元、核桃种植状元、板栗种植状元、烟叶种植状元、生猪养殖状元、肉鸡养殖状元”等农业特色产业十大状元。

(四)奖。对评选出来的“脐橙王”以及“十大状元”进行重奖,激发全县广大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五)销。通过电视等媒体的展播宣传以及特色农产品博览会,促进脐橙等特色农产品的快速销售。

(六)招。通过上述系列活动,面向全国招商,引进外地客商到我县投资兴业。

四、主题活动

(一)“脐橙王”选拔电视展播活动。

1、展播时间:月4日-月16日。

2、录制地点

3、参与对象:全县柑农。

4、主持人:

5、活动方法:在全县设立7个分赛区,柑农自愿报名参加所在赛区的“脐橙王”评选,主要从单果重量、着色程度、光滑程度、果形、风味等方面评分,经专家和现场观众打分后进行综合评分,每个分赛区选出前5名柑农携带产品参加全县的“脐橙王”擂台赛,电视台全程录播并在电视台进行展播。

(二)脐橙开园节庆活动。

1、时间:2012年月17日8:30-12:00。

2、地点:故里文化旅游区南门广场。

3、主持人:县政府主要领导。

4、参加对象:省、市、县领导,媒体记者,外地客商,县乡机关干部职工、市民及柑农。

5、活动议程:县领导致辞;脐橙开园仪式;脐橙购销签约仪式;节庆文艺节目表演。

(三)脐橙农超对接会。

1、时间:2012年月17日14:00-17:30。

2、地点:

3、主持人:县政府主要领导。

4、参加对象:县相关领导,县直相关单位及脐橙主产乡镇负责人,媒体记者,外地客商,本县营销企业及打蜡厂负责人,脐橙生产营销状元。

5、会议议程:县领导致辞;县农业局介绍2012年脐橙生产情况以及我县促销服务措施;领导、专家讲话;相关部门负责人承诺;外地客商代表讲话;洽谈签约。

(四)“脐橙王”及“十大状元”评选表彰活动。

1、时间:2012年月17日9:00-12:00。

2、地点:

3、主持人:

4、参加对象:省、市、县领导,媒体记者,外地客商,县乡机关干部职工、市民及柑农。

5、主要内容:“脐橙王”擂台赛;茶艺表演;脐橙新品种展示;吃脐橙比赛及群众趣味互动;表彰“脐橙王”及“十大状元”;全员品尝脐橙。

6、奖项设置:“脐橙王”设置三个奖项,分别是“脐橙王”1名,奖品为1辆农用车和价值2万元的“香山·湖景天成”购房代金券;二等奖2名,奖品为1台担架式喷雾器和价值1万元的“香山·湖景天成”购房代金券;三等奖3名,奖品为1台担架式喷雾器和价值5000元的“香山·湖景天成”购房代金券。

农业特色产业“十大状元”各奖励1台平板电视和价值2万元的“香山·湖景天成”购房代金券。每项状元下设二、三等奖各1名,分别奖励“香山·湖景天成”购房代金券1万元、5000元。

(五)特色农产品博览会。

1、时间:2012年月17日、18日、19日。

2、地点:

3、主持人:县领导。

4、参加对象:省、市、县领导,媒体记者,外地客商,县乡机关干部职工、市民及柑农。

5、方法:设置30个展位,各乡镇和农业龙头企业及营销大户携带本地特色农产品参展,集宣传、展示、交易、招商于一体。

五、组织机构

2012脐橙节暨特色农产品博览会活动由县人民政府主办,县农业局、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县文化旅游局、月弘扬集团承办。

六、职责分工

县委办、政府办:负责活动的统筹协调工作,负责省市领导邀请迎送及撰写领导讲话稿。

县委宣传部:负责整个活动的宣传报道以及媒体记者邀请迎送工作。

县农业局:负责制定活动方案、客商邀请迎送、现场布置及氛围营造、礼品及宣传品制作、食宿车辆及后勤安排等。

县广电局:负责整个活动的具体策划组织、宣传报道及“脐橙王”选拔电视展播活动。

县文旅局:负责节庆活动的文艺编排表演,提供活动场地。

县经信局:负责组织协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活动。

县财政局:负责节庆活动相关费用的筹集拨付。

县公安局:负责活动现场和来宾住宿宾馆的安全保卫工作,月17日8:00-12:00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南门广场(县影剧院至县农业局之间)周边路段实行交通管制。

县城管局:负责场地审批、城区环境卫生工作,为活动氛围营造提供支持。

县卫生局:负责活动期间各宾馆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月17日上午安排1辆救护车和救护人员驻广场。

团县委、县教育局:负责青年志愿者和观众方阵的协调组织工作。

县电力公司:负责活动期间的电力保障工作,月16日-20日晚平湖大道、长宁大道的亮化工程。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龙头企业、营销大户、柑农、客商积极踊跃参与活动,做好本区域的宣传、参展、经贸洽谈等相关准备工作,月16日前完成本乡镇展区的布置。

篇8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 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市场;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品牌

特色农产品是指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技术等因素而形成的一些具有特殊形态和品质的农产品, 相对一般农产品来讲,特色农产品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优良品质和特殊功效,能够有效增强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具有优势性的农产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色农产品市场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何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如何有效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营销水平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和农业企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 嘉兴地区特色农产品营销现状

1.1 特色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

近年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嘉兴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产品市场的数目从起初的几个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个,农产品的类别从原先的粮油市场、蔬菜市场,发展到现在的粮、蔬、果、禽、花卉等多类别、多元化的市场。在此背景下,嘉兴地区的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交易量也在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的迅速发展,对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2 特色农产品流通方式向现代化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嘉兴地区农产品的流通方式也逐步迈向现代化。第一,超市、大卖场等现代销售业态开始涉足农产品销售领域。产销地接口、点对点配送、农超结合等流通方式不断涌现,对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节省中间成本、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第二,农产品营销中介发展活跃。各种中介组织参与到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成功实现了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的对接,对产销脱节、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带动了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地区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3 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意识不断增强

生产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在政策的支持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真真老老“粽子、“三人行”草莓、 南湖菱、“嘉荷池青”青鱼干、“三建”丝棉被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不断涌现。农产品的品牌竞争力也随之提升。

二、嘉兴地区特色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营销环节过多、时间过长

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一般都要经过生产、批发、仓储及销售这四大环节。环节过多势必会对产品带来影响,首先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会引起农产品的价格提高,还会带来流通成本过高的问题。目前的嘉兴地区大部分的农产品是通过多层中间商进行销售,营销的环节时间过长,结果导致农产品的交易成本提高,还会导致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产生过多损耗,甚至会因为信息不通畅的原因而产生财力和物力浪费的现象。

2.2 农产品营销体系中的参与者缺乏组织和规模

在传统的农产品营销体系中的生产者、中间商及零售商都是比较散乱的, 基本没有统一的组织和规模。具体分析来看,生产者多是小农户,他们的农产品生产基本都是采取的小规模生产,从整个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来看,他们是整个营销体系中最弱的一个参与者,因为农产品生产者的很多权益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所以也影响到了生产者对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和产品的质量;农产品营销体系中的中间商也是组织分散,成分复杂,基本都不成规模,缺乏现代企业的营销策略,很容易使农产品质量和资源配置不均衡;从营销渠道的组织情况来看,主体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虽然也起到了农产品的集散和销售等功能,但是,仍然无法解决当前农产品的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组织程度非常低,功能也还不够完善。

2.3 品牌意识不够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生产企业必须牢牢抓住这个关键点,逐步提高自身品牌的知名度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忠诚度。品牌意识的强弱可以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及其发展潜力。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同时,品牌竞争也日益激烈。品牌的市场作用和经济价值开始彰显和凸现。部分农产品生产企业特别一些个体、小型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客观上和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且发育程度比较低有直接关系;主观上则和当地一些企业竞争意识不够强烈只着眼于本地区市场或者说是长三角市场,没有一个对整个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开拓的一个长期规划。

三、对策 分析

针对上述特色农产品在品质、品牌、流通渠道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概括为下好三步棋即下好“品质棋”、“流通棋”、“推介棋”。

3.1 下好“品质棋”——培育农产品品牌

从统计数据来看,截止上一年度为止,仅嘉兴市秀洲区累计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6个,HACCP认证4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各15个,无公害产品123个,地理标志产品4个,无公害弄产品基地认证78个,荣获浙江省著名商标4件、省名牌农产品5个、嘉兴市著名商标24件、嘉兴市名牌产品17个,“中国青鱼之乡”、“浙江蜜梨之乡”、“浙江省花卉苗木强镇”等美名也在嘉兴落户,对嘉兴地区的农产品品牌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带头模范作用。目前的工作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切实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努力做好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逐步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建立和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对特色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实施“三点一线”的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注重技术革新,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对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稳定农产品产量,保证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对现有问题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着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培育农产品品牌,走出破解农产品“卖难”问题的第一步棋子。

3.2 下好“流通棋”——做好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管理

结合嘉兴地区实际情况,从农民的需求出发培育一批具有嘉兴特色的农产品管理、销售方面的专业流通企业,积极搭建一个广泛、稳定、畅通的销售网络以及特色农产品展示平台。注重农产品流通环节,充分发挥好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点对点配送、网络销售等新型流通方式,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支持和鼓励中介组织的创办,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在此基础上,一要重视物流,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对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调整,解决先前的农产品流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进一步延伸农产品市场的价值链,以提高其附加值。二要重视创新,加快发展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扩大农产品的流通范围。逐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及时收集和相关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政府、生产机构、销售机构、中介机构的各方努力,积极下好“流通棋”,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

3.3 下好“推介棋”——提升农产品知名度

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本地区农业企业应全面思考如何应对全球化的竞争压力,如何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发展壮大,做到长盛不衰。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提升产品的知名度,生产者企业和销售机构要共同努力,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贯彻落实“以品牌促规模,以品牌拓市场,以品牌求效益”的方针政策,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

首先,要围绕市场,发挥资源优势,确定产品品牌方向。根据市场导向,发展特色农业,加快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品牌认证。不断建立健全品牌管理体系,促进本土产品品牌化。

其次,利用好现有资源借助农业节庆活动推介农产品。例如,王店“赏梅节”、“桑果节”;洪合“蜜梨节”;新塍“美食节”;王江泾“江南网船会”、“青鱼开捕节”;油车港“葡萄节”、“南湖菱节”等丰富多彩的农业农事节庆活动来吸引大批观光游客,为农产品“抛头露面”提升市场知名度,借助活动来宣传、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

再次,科学制定农业品牌发展的战略规划,明确品牌战略目标;积极开展农业品牌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新闻、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扶持和保护工作,正确引导企业和农户对农产品品牌的优化整合,做大做强农业品牌。

参考文献:

[1]张成龙.特色农产品发展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27).

[2]王亮.特色农产品营销的文献综述及启示[N].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1,(3).

[3]唐胜辉. 关于建立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的思考[J].调研世界,2009.

[4]罗雪梅.区域特色农产品的营销创新[J].江苏商论,2012.

[5]张桂华.农产品营销的新方式[J].营销策略,2013.

[6]刘光辉.我国农产品营销现状及营销策略分析[J].科技与产业,2011.

篇9

记者:特色农产品及其优势区选择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规划》共确定了特色蔬菜、特色果品、特色粮油、特色饮料、特色花卉、特色纤维、道地中药材、特色草食畜、特色猪禽蜂、特色水产等10类144个特色农产品。

在特色农产品选择上,主要有三条标准:一是品质特色。产品品质独特,功能特殊,有一定认知度。二是规模优势。产品具有一定的规模,产业可延伸性强,经济开发价值高。三是市场前景。目标市场相对明确,现实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或具有潜在市场需求。

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确定上,主要有三条依据:一是生产条件:原产地或区域具备最适宜的自然生态条件,能生产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特色产品。二是产业基础:有生产传统,技术成熟,相对集中连片,市场半径和市场份额大,具备形成知名品牌、组建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的基础。三是区域分工:特色产品发展符合区域分工,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农业区域格局。

记者:本轮《规划》与上一轮相比有何区别?

答:上一轮规划实施以来,多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少部分地区生产优势有所减弱、有的甚至丧失。本轮规划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和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对上一轮规划品种及优势区域重新进行确认和划定。对新增品种,按生产优势选择重点县,划定优势区域。

从品种上看,上一轮规划确定了10类114种特色农产品,而本轮规划确定了10类144种特色农产品,保留的品种有110个,新增的品种有34个,调减的品种有4个。新增的品种包括:特色蔬菜中的山药,特色果品中的槟榔,特色粮油中的豇豆和木本油料,特色花卉中的园林花卉,特色中药材中的白术、藏药、甘草、黄芩、桔梗、细辛、龙胆草、山茱萸,特色草食畜中的延边牛、渤海黑牛、郏县红牛、复州牛、湘西黄牛、奶水牛、德州驴、关中驴、晋南驴、广灵驴、泌阳驴、福建黄兔、闽西南黑兔、九疑山兔、吉林梅花鹿、东北马鹿和奶山羊,特色猪禽蜂中的滇南小耳猪、互助八眉猪、太湖猪和特色肉鸽。调减的品种包括:特色蔬菜中的百合和松茸、特色果品中的巴旦杏、特色粮油中的扁豆。

篇10

关键词:精准扶贫;营销;农产品

四川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区域表现差异显著,自然资源充沛,四川农业素有精耕细作的传统。近年来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及项目的实施,对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进行研究,旨在实现区域经济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内涵建设。

一、制约精准扶贫的因子

落实到实处,开展精准扶贫各类工作存在各式各样的障碍,甚至造成偏差,我们需要正视此类问题,以实事求是,依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调整的态度开展实际工作。

(一)精准识别难度大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增长,各地狠抓脱贫与精准扶贫的工作,在各类实践项目上给予大力支持。然而,精准扶贫的首要是搞清楚“指向”问题,贫困的对象是谁?贫困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如何进行帮扶管理……?已有的帮扶机制和制度是否需要建设和完善,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为了满足精准识别条件,哪些人被识别进贫困户呢?许许多多的识别或是认定问题需要界定,标准、尺度是否能够得到统一,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形成一套认定及帮扶机制,照章办事,对个别特殊现象进行论证后,也能够有章可依。

(二)人才引入和技术注入是否到位

欠发达地区的通讯信号、互联网信号是否已经覆盖,当地人们是否能够熟练地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操作,是否有专门的培训机制,都是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的方面。如雅安石棉县安顺乡将首批采购的145000株花椒苗集中发放到麂子坪村295户少数民族群众手中,拟帮助当地群众发展生态花椒3000亩,并现场开展苗木储运、定根栽植、肥水管理等技术培训200人次。后期,再次给贫困户发放能繁殖母猪仔,跟进管理,养殖专业人员进行跟踪指导。首先要有产品,才谈得上后期如何卖出去,如何使营销渠道多元化和系统化。若是精准扶贫工作仅仅浮于表面,物资发了就发了,没有后续的技术支持,试问如何达到帮扶的效果呢。

(三)精准专项管理不易

档卡资料的跟踪与完善是实现精准扶贫专项管理的依据,正如施工需要完成施工日志、培育植物需要观察日记一样,档卡资料的记录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显示个体的帮扶情况。事实上,档卡资料的完善或多或少存在偏差,比如一户一个扶贫贴心袋,帮扶责任人确实送到贫困户家里了,并且里面装了帮扶责任人的名片,袋子是需要放到贫困户家里,但是转眼贫困户给自己的孩子上学当书包了,如此一来,遇到相关部门走访,容易出现偏差。毕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档卡资料并不能充分体现出记录的实际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多做论证和尝试,酌情管理。

二、制约地方发展网络营销的因子

“酒香不怕巷子深”放在信息经济时代,营销的传播力量必不可少,需要推动才能深受市场欢迎。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由于区域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植被环境,因此,农业发展方向也各不相同,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的传播渠道是发展互联网营销的前提,制约地方互联网营销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结构因子

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华东和华南地区的GDP较西部地区偏高,四川省一直以来都是人口外出大省,外出劳务人口主要去向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由此,导致很多欠发达地区家庭中,老的老,小的小,无法投身于农业发展和创新,比如雅安市石棉县西充小学,有三个年级,分别是学前班、一年级及二年级,共有33名彝族小学生,其中有不少留守儿童,教职工3名,其中包括1名校长。如此家庭结构,无人投身于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及培育,更谈不上利用互联网拓宽农产品的传播和销售渠道。

(二)经济和文化因子

由于四川省为多民族聚居地,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第二大藏区。除了省内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外,民族区域(包括享受少数民族待遇)贫困县有54个,“四大片区”贫困县(市、区)有88个之多,如宜宾的珙县、达州的宣汉县、乐山的马边县等等。以雅安市石棉县为例,石棉县是雅安市4个享受少数民族待遇的县区之一,该县长期以来,受经济条件、地理环境、思想观念等因素制约,该县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和教育质量,一直是困扰教育发展的难题。由于深层次的地域文化底蕴不同,最终导致省内各地区人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三)人口流动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就是人口外出大省份,尤其是省内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主要去向多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及一线大城市。当然,四川省的劳动力流入也是一大现象,但是外来人口必然不如本地人口对当地资源熟知,对发展本地经济的助力也是有影响的,人口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构成了制约地方发展网络营销的因子。

三、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渠道建设

将欠发达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进行线上、线下两个方面的建设是提高销量的重要渠道,就线上渠道而言,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渠道建设必不可少,将从建设特色农产品门户网站、整合资源进行规模建设、建设特色农产品协会、鼓励本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完善各类支付方式等五个方面探讨其网络营销的渠道建设。

(一)建设特色农产品门户网站

众所周知,都江堰以种植猕猴桃闻名,随着物流、电商的飞速发展,红心猕猴桃更是畅销国内外,在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消费者们往往更多地依据互联网信息作为其消费参考因子,因时制宜,都江堰多家猕猴桃种植商户成立公司,建设公司网站,便于消费者们搜索和了解猕猴桃的系列信息。如都江堰市小平家庭农场,在该门户网站上不仅链接其淘宝店铺,还从猕猴桃苗木、红心猕猴桃、红豆杉苗木及生态跑山鸡构成其主要特色农产品,同时提供原生态农场采摘的服务。都江堰市同昌猕猴桃种植有限责任公司,除了提供以上咨询外,还通过其门户网站为消费者们展示企业文化、都江堰旅游等主题资信,丰富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特色农产品的门户网站建设势在必行,便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了解和认知农户的主要营业项目,促进销售。

(二)整合资源进行规模建设

每年都江堰市猕猴桃采摘节的盛大举办,聚集了各地消费者前来围观,再加上“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巨大旅游吸引力,如此整合优势资源后,都江堰的猕猴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整个市场得到极大的提升。都江堰市猕猴桃采摘节是集产业发展、文化交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猕猴桃盛会。通过红心猕猴桃的采摘体验、都江堰“全城猕恋”、向峨猕猴桃博览体验周、产销对接订货会、商贸合作、技术推广、理论研讨等活动,充分提升都江堰猕猴桃品质的知名度,对外助推和宣传都江堰特色优势产业、现代都市农业、新农村建设成果,进一步促进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以此为借鉴,石棉县著名的旅游景点是安顺场,中国工农在此强渡大渡河成功,由此形成的安顺场渡口、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安顺场古镇、田湾河等形成的红色旅游资源,也是实现石棉县特色农产品创销的重要吸引力,农旅产业融合将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各类农博会或农产品会展博览会的举办,进而举办各类农博会分会场,把分会场设置在消费者较为集中的区域,均是整合各类农产品资源的主要渠道。如2015年11月,第三届四川农业博览会暨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在成都新世纪会展中心举办。雅安石棉县在此展出丰富的石棉本地特色农产品,有黄果柑、老鹰茶、花椒等,无疑会展营销正是提升特色农产品形象和知名度的传播途径。然而展会毕竟是短时间的,展会之后如何实现展会营销的延续效应是商户、企事业单位、推广人员等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并建设的项目。

(三)建设特色农产品协会

都江堰市猕猴桃协会是由都江堰域内从事猕猴桃种植、加工、营销、管理的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与猕猴桃科技推广人员等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自1998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都江堰猕猴桃产品研发、品牌宣传推广、对外合作及交流等相关工作,通过近20年的努力,2007年,“都江堰猕猴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6成都市最受消费者欢迎十大优质农产品品牌”、“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等荣誉。在浙江大学CA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的《中国农业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中,截至2015年,“都江堰猕猴桃”品牌价值14.02亿元。以特色农产品协会为依托,作为地区特色农产品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的主办方,不仅有利于统一管理和经营,更加有利于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实现该特色农产品自身品牌的不断增值。反观雅安市石棉县,拥有黄果柑、枇杷、杨梅、老鹰茶等特色农产品,在网络营销的渠道建设方面目前仍未形成正式、规范的体系,对实现其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和创收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四)鼓励本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回流

近年来,由于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等基本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加快,东西部地区就业人员工资收入差距缩小,四川劳务输出出现人口回流现象。2016年2月,从省统计局的《人口流动对四川城镇化的影响分析》报告中获悉,四川省劳务输出继续呈现人口回流现象,尤其返乡投资兴办企业数量猛增。据统计,2014年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52.47万人,实现就业123.39万人,回乡创业4.56万人;2016年前三季度,四川省外出务工人员回流135.95万人,实现就业121.27万人,回乡创业3.43万人,投资兴办企业12454个,实现产值901.14亿元。外出务工人员回流,不仅增加了劳动力供给,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而且直接提高了城镇化率。四川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已成为潮流,这类人员拥有较多的实战经验和对本土资源的熟知等优势,对发展本地经济具有推进作用,建议各地大力实施“回归工程”,用乡情、友情、亲情感召和引导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近就业。以税收减免、工商免费、财政支持、小额贷款及创业用地优惠等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自主创业。

(五)完善各类支付方式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POS机刷卡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QQ红包支付等已经越来越被消费者和商家们接受并使用,在此基础上,建完和完善各类支付方式显得非常必须。如易联汇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爱e付(iEASYPAY),即在智能手机上安装“趣生财钱包”APP和商家所提供的一半手掌大小的刷卡器即可轻松为消费者提供刷卡服务。目前爱e付已累积40万用户,服务10万家中小企业,领跑公司支付业务向更便捷、更快速、更安全的有益方向稳步发展,所服务的商户数量以每天超过1000家的速度在增长,日处理交易峰值达到3亿元人民币,年累计处理交易规模逾百亿。爱e付和ETC相同的是其设备的提供及安装是免费的,在进行刷卡的同时通过扣除手续费获利,这也为微小型企业的消费支付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资讯。

四、精准扶贫视角下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创新

(一)运行机制的完善和创新

精准扶贫的运作,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运作机制,由政府作为主导,社会参与,适应市场经济运作规律,引进并支持多元化精准扶贫开发主题,实现各类精准扶贫资料的优化组合,提高各地精准扶贫效益。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多元化资金的支持,大力引进和建立多元化资金的投入机制,以精准扶贫资金投入为导向,以扶贫对象自身投入为主体,以引进外来资金、信贷及各类社会投入为补给,共同形成多元化、多渠道投入的精准扶贫机制,完善各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多项渠道精准扶贫机制。

(二)农旅产业相结合

大力发展当地旅游产业,发挥当地优势资源,将各类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将农旅产业化经营作为精准扶贫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收入的提高,旅游经济及其附加产业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群的偏爱,在此大环境中,增强当地特色农产品的营销体制运行,对增强当地经济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精准扶贫对象由面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