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04-09 08:16: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信企业信息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同质竞争和技术替代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运营模式下的电信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增长乏力,固定电话发展一路下滑。因此,如何顺应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破解固网业务经营的难题,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是每个固网运营商必须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司的要求,××分公司积极应对挑战,全方位实行转型,保持业务收入持续增长。首先业务转型。以“我的e家”、“商务领航”品牌统领,在传统电话、小灵通、宽带的基础上,加入itv、ict、号码百事通、增值业务等新元素,提供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第二,网络转型。全面实施“光进铜退”、“光纤扫楼”工程,实现光纤到楼宇到村组,村村通宽带,为××市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先进可靠的网络基础。第三,组织架构转型。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开展渠道建设,建成政企客户、家庭客户、个人客户等三个营销渠道,成立ict、号百、vip保障中心,重新理顺工作流程,企业的管理模式与转型相适应,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分公司在转型发展中稳中求进,在苏北、苏中地区一直保持领先位置,行业组网项目建设在扬州全区率先并走在全省前列,名列全省县级(市)前十位。
在新一轮的电信业重组改革中,中国电信成功收购cdma网络,推出中国电信移动业务的天翼品牌,标志着我们进入全业务经营的时代。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打造全新移动通信业务的同时,将移动业务充分融入到“我的e家”、“商务领航”品牌以及互联网业务中,开展全业务融合经营,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服务,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二、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强势推进信息化建设。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加快推进信息化将是今后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这对××电信分公司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进下,××分公司深入执行相关要求和部署,加大投入力度,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强势推进信息化建设。
1、立足实际,准点切入,增强信息化承载平台建设。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秉承政府主导,政策激励,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的原则,我们把着力点放在了开发推广信息化应用上,以应用增强各行业的竞争力,助力电子政务建设,服务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专门针对行业应用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内容涉及政府、教育、交通、金融、房地产、物流、旅游等多个行业。使用的技术从单一的信息、话音类到复杂的视频、数据等多媒体融合产品。其中力推的“商务领航”品牌将众多it软、硬件产品、电信的基础通信业务和增值业务相融合,为商业客户搭建了一个专业的、安全可靠的、高效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目前,××电信已经成功地为我市20多个行业提供了针对性强的信息化解决方案。20*年7月实现了××市“电子政务”和“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在309个行政村的全覆盖,为打造阳光政府奠定网络基础,满足了政务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年垫资投入500多万元,将社会面监控系统延伸至全市13个乡镇,共建监控探头数量达到283个,城区还将新建136个网点,近期实施52个,整个系统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并与上级公安机关实现联网,为科技强警,打造平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教育系统,××电信分公司与全市10所中小学校联系,通过“家校通”创建校园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有效提升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的信息化水平,目前,×ד家校通”用户已到达9800户。在卫生系统,实现全市城乡卫生系统组网、医保联网,加强了卫生系统监管。与此同时,我们与工商局联合,创新开发“放心通”项目,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得到了省、市工商部门的认可。
2、整合资源,多方共建,全力推进信息化融合进程。
坚持政府主导,动员、统筹、整合社会力量,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划,按照整合资源、多方共建、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合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5月19日,××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13个乡镇分管负责人,30多名企业家代表在××市沿江经济开发区召开“信息化助推××工业经济发展”专题讲座暨全市信息化工作推进会议。会议现场,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吴冬生与中国电信××分公司签订《××开发区信息化推进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内容涉及开发区基础设施及民生环境等方面,力求通过信息化发展加快沿江综合招商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开发区企业提供“一揽子”、“一站式”的综合信息服务解决方案和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支撑,汇聚区镇中小企业,形成区镇工业经济网络平台。与此同时,市信息办、科技局与××电信紧密联合,顺利开通“××商网”,成为××市继广播、电视、报纸之后的“第四媒体”。这些都标志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正在进入新的阶段。
3、宣传普及、应用推广,促进群众信息化素质提升。
在宣传普及方面,××分公司联合相关政府部门,组织了相应的技能培训,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普及活动。由××市电信分公司、市新农办、文化旅游局、团市委、体育局等五家单位联合,成功举办了首届农民互联网技能大赛,为农民互联网技能竞相持续展示提供了平台,有效提升了群众信息化素质。
在应用推广方面,通过信息化示范村、镇的建设,示范户的选择培育,通过正向引导和全方位的服务,带动周边村、镇、农户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推进信息化在农村市场的应用,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已建成信息化示范镇10个,信息化示范村55个,实现了村村通宽带,建成13个乡镇网站,68个村级网页,乡情网渗透率达到40.69%,oa办公开通率、平安乡镇覆盖率均达到100%。下一步还要加大建设力度,力争提前实现信息化先进市的创建目标。
三、以人为本,提升质态,追求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组织学习,开展活动,结合企业转型,拟定20条思考题下发,使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来,并通过学习交流提升自身素质,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了顺应社会经济调整要求,以信息化破解固网发展难题的共识。与此同时,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抓手,开展多方面的培训,并广泛开展“提高自身素质,适应企业转型”为主题的争创活动,鼓励员工立足本岗位,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磨练、不断创新,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来提高员工素质,挖掘员工潜能,激发员工活力,提升企业质态。
篇2
在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行业中第一次出现了项目管理这一概念,其中,美国著名的阿波罗登月项目和曼哈顿计划就是在那时出现的,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一直到20世纪末,在全球的经济体系中,信息时代和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了其进一步发展的支柱产业,而项目管理工作的本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现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体系了,同时其更是一门学科,甚至是一种职业,因此,市场上就出现了职业项目经理人和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而为了更好的促进和推广项目管理的发展,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也成为了专门的学会和协会,现阶段,企业项目的主要发展趋势为专业化、全球化和多元化。
二、发电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建设中的问题
1.工作的隐蔽性问题通常情况下,发电企业的信息系统项目都是由专业人员的智力劳动完成的,特别是像软件开发的工作,无论是工作“质”的方面,还是工作“量”的方面,要想对其评估和考核都是很困难的。在执行实体项目时,当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以将问题解决,而在建设信息化项目时,仅仅靠人工成本的投入是无法有效的解决所遇到的那些隐蔽性的问题。信息更新的快速性问题在我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发电企业所建立的信息系统的更新速度也应与之相适应。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发电企业所建立的信息系统的信息更新速度是较慢的,有的发电企业没有专人来负责这一工作,有的发电企业即使有专人负责,相应的人员也不够认真和负责这项工作。所以,企业在前期设计信息系统时就应认真的进行规划,应从战略上去看待企业的信息化项目,确保其具备足够的连续性,并尽可能的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2.需求的模糊性问题我国的发电企业之所以要建立一个与企业发展情况相适应的信息系统项目,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满足电厂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需求,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用户对于自身的需求还是不够直接的,具体所需要的内容也不够明确,针对这一情况,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者就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进一步的引导和挖掘用户,这样所建设出的发电企业的信息系统才能够真正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与用户结合的紧密性问题发电企业所建立的信息化管理项目是来源于下属的电厂的,同时其也是会终止与下属的电厂,在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也要始终服务于电厂。可见,用户对于所建立的信息系统的满意程度实际上也就代表了用户的参与程度,衡量一个项目建设质量高低的重要参数就是满意度,因此,发电企业在设计和规划信息化管理项目时,其也应将用户的因素考虑进去,与用户的特点和需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所建立的信息系统才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否则项目就可能是失败的。
三、电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遵循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作为发电企业建设整个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始终遵循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应采用智能化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系统以及最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同时在建设信息化系统时,既要采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同时也要很好的体现出发电企业管理体系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在企业的各项管理技术中应尽可能的采取最先进的技术。
2.坚持“以我为主,外协配合”的原则要想进一步的提升发电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外的很多发电企业已经相继的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从发电企业的角度来说,其应充分的考虑自身的企业特性和实际情况,对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进行适度的创新和继承,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并且能与发电企业自身特点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因此,发电企业还必须严格的遵循“以我为主,外协配合”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信息化人员的特点和优势,在向企业员工传达信息思想时应尽可能的采取通俗易懂的技术手段,所建立的信息系统应成为企业需求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桥梁,真正的开发出与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并且具有较高先进性和创新性的信息系统。
3.应始终遵循统一规划的原则从全球各个国家的范围来看,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在建设信息化项目时,其想要建立的理想信息系统都是一个能够覆盖整个企业部门和业务的统一信息平台,这样企业才能够更加合理的开发和整合内部的各类资源,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也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对于发电企业来说,其在建设信息化管理项目时应始终遵循统一规划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以及统一实施。
四、结语
篇3
后勤管理工作是电力企业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保障,且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是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工作科学化开展的重要手段,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概述了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现有问题,并探讨了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的有效措施,以期提高电力企业后勤管理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创新
近年来,电力企业改革不断深入,企业更加注重内部管理的实效性。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后勤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工作内容庞杂,要想冲破固有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必须深刻意识到现有问题,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创新,进而形成科学、有效、一体化的后勤管理新模式。
一、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概述
(一)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意义
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目标是运用相应的管理手段及原则,保证各部门协调配合,员工努力工作,企业处于协调统一运转的状态。在电力企业中后勤管理工作能够实现资源整合,并通过合理的协调措施在员工之间形成了有效的沟通平台。并且在此基础上为企业提供合理的内部管理,梳理各部门及整体工作流程,从而提升了企业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后勤管理是电力企业的基础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力企业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加,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深刻领会到了后勤管理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协调相关工作的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管理理念创新意识不够,电力企业改革进程加快,对企业发展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后勤管理理念创新意识不强,一味地推崇传统管理作风,管理工作内容落后;
2.后勤管理工作中缺乏监督机制,后勤管理工作庞杂琐碎,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疏导与监督,但是现有大部分企业并未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后勤管理工作出现松散的状态;
3.相关服务水平不达标,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电力企业在后勤管理中增加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但是各种配套环节运行不利,从而导致服务水平下降。
二、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
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后勤管理日常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应的创新手段完善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例如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内容建设方面,应包含如下具体内容:首先设备资产方面,这部分内容较为庞杂,其主要包括各部门的办公设备和通讯设备,具体管理过程中可实行一室一档的方式进行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将每个科室的设备运行及维修信息全部呈现在管理平台上,并保证呈现的直观化与清晰化,方便工作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办公事务方面,其主要包括会议准备、餐饮服务、预算和清洁事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信息化管理能够将具体内容进行合理分化,并在时间节点上做好充分地衔接,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最后安全保障方面,其主要内容包括相关车辆、安保人员及具体安保计划的管理,在信息化管理中将相关信息进行具体分析,确保资源利用与安全效力的最大化。
(二)健全后勤管理信息化监督体系
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实施后,多采取细化管理的措施,整个管理工作呈现各细化部分的有机配合,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但是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如果出现其中某一环节的失效,必经影响整个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需要加强监督工作的力度。例如实行后勤管理监督责任制,成立监督小组,对后勤管理的细则进行实时监督,项目进展过程中定时开展例会,主要负责人对管理项目进度与落实情况进行汇报,并要求每一项工作完成后要上交述职报告。同时,建立责任制原则,每项工作开展前确定主要负责人,以此提高监督效力。
(三)加强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宣传与推广
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宣传与推广有利于加强电力企业领导及员工对信息化的重视,为推动其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因此电力企业在进行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时要注重宣传与推广工作的实施。例如电力企业建立内部网络交流平台,将后勤管理工作的总体计划及信息化特色通过内部平台进行宣传,并设置意见反馈栏目,鼓励员工建言献策。同时利用内部发行刊物,面向公司员工尤其是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征稿,稿件内容以员工对信息化管理创新的体悟,以此起到宣传与推广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既符合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又顺应了信息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时代潮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创新性。在后勤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中,电力企业要注重完善整个管理系统内容,并配合健全的监督体系和有效的宣传与推广工作,以此提升工作的整体效力。
作者:李子游 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张碧龙.探究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创新[J].科技风,2015,(10):276-276.
篇4
1.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的定义是利用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构建完整的网络商务经营与信息管理,从而达到商业活动的利益最大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企业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电子商务还使企业在商业运作过程中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要目的是使企业开辟出新的竞争优势,营造良好的企业竞争氛围。狭义的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基于因特网上的交易,而广义的电子商务则是指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价值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成为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
2.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从企业的背景上看,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改善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产生的问题,并通过整合,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利用计算机实现产品制造的自动化控制,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控,这是企业信息化的中级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企业通过信息化实现电子商务,这是企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3.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是当前企业发展讨论最热门的话题,其两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信息化从某种意义上将是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而企业若想在实施电子商务过程中发展壮大就必须进行企业信息化,因此,电子商务对企业信息化深入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在信息化和网络化飞速发展的社会,电子商务以其独特的信息优势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和力量之源。因此,企业信息化的程度,是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程度的关键,其制约着企业内部潜力的发挥。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必须融合在一起,企业电子商务通过信息化将商业活动与产业链、供应链、客户关系链有效的统筹,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二、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发展的因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市场变化的因素企业若想在竞争过程中让电子商务成为经济增长点的内在驱动力,就必须考虑市场变化这一主要因素。在目前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正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而对生产者的企业来讲,商业的供应链就需要有更集成度高的供应链,使企业在运作中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企业的经营管理因素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因为往来业务的发展。企业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还在内部经营管理上通过信息化的渠道加快内部经营管理的步伐。当今,网络商务和信息集成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交流更加畅通和协调。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正在为企业提升服务质量。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产品的市场价格趋于透明,因此,为了使企业开发的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和较低廉的服务费用,企业正着力发展电子商务,其中的历史数据库信息已成为企业的一项资产。
3.政策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政策性导向强的经济主体。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高的追求与国家政策相匹配,电子商务此时也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性的导向。随着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传递的报告和信息增强,报告中披露的信息可以使企业提高市场调研力度,节约人力资源成本。从以上几个影响因素来看,企业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的步伐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内部实施信息化并在集约化程度上大力推广和使用电子商务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是关系到企业发展壮大、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出现的问题
尽管企业信息化的背景下,实施电子商务的前景非常广阔,但是电子商务作为新事物在推广和使用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机遇和挑战。笔者通过剖析,认为当前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法规不完善当前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需要电信市场这一基本环境。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电信市场并非是开放性和有序的,而是在网络资源管理和服务收费方面存在着管理混乱和收费过高的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限制了网络带宽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因此,广大企业经营者在接受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存在着滞后和抵触。比如,很多人不愿意相信虚拟卖家,拒绝进行电子虚拟购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法规的出台往往在出现“钻空子”现象的时候才能被制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急需制定相应的前瞻性的法律法规保障电子商务的有序进行。
2.企业电子货币化进程较慢目前,电子支付在民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但在企业电子商务上就存在着电子货币化进程慢的现象。我国在开发和应用安全有效的电子商务支付系统上几乎就是空白。传统上消费者对信用消费的排斥态度,对“隔山买牛”这种远距离购买行为的不信任,以及国家金融系统对在线远程结算的保守态度,都会促使这一问题表现更加尖锐与突出。
四、结语
篇5
关键字协同商务信息化商业战略信息共享
协同商务是在企业内部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向纵深发展基础上出现的,它是新管理理念和商务手段,协同商务实现的关键是无阻碍沟通和商务过程的协同。协同商务通过电子化,使企业能够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将所有利益相关者、企业部门、不同应用系统的信息整合到统一的渠道,实现跨企业、跨地域、跨时间的联合协同作战,实现业务处理和信息获取与共享的一体化,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获取服务,整合商务流程,缩短执行时间,提高整个商业价值链的整体运作效率。
1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美国GartnerGroup咨询公司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与趋势,作出了三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企业内部信息化应用。主要是以ERP为代表的单个企业内部的应用。ERP是面向交易的管理系统,通过重组企业业务流程,帮助企业实现了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并且加速了财务统计等业务。但是由于受IT技术发展的限制,原本是解决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的ERP系统,难以突破不同企业之间的组织边界,企业之间难以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协同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即使是在跨地区经营的企业内部也往往由于系统运行成本过高而难以建立企业一体化应用。
第二阶段,企业外部信息化应用。由于Internet的问世和普及,电子商务成为了信息技术的主流应用。这一阶段基于Web技术的ERP系统为企业跨越组织边界、跨越地域限制,为企业真正实现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可能。这时的ERP系统主要分两个方向向外扩展:一是基于Internet网络的采购管理,实现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网上采购业务管理,包括网上采购、竞购与拍卖和反拍卖等。二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它定位于成品的整个营销过程的管理,包括市场活动、营销过程与售后服务三大环节管理。
第三阶段,协同商务。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界和IT界已寻求到一种比B2B更好的运作模式——协同商务。协同商务,是指企业利用前沿技术所提供的一整套跨企业合作的能力,得以更有效的管理当今错综复杂的企业生态系统。他帮助企业同其关键的交易伙伴们共享业务流程、决策、作业程序和数据,共同开发全新的产品、市场和服务,提高竞争优势。相对于ERP的着眼于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协同商务则更关注企业内外交易各方的同步作业。
2协同商务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实践证明,核心企业通过协同商务实现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双赢,提高了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降低了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总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降低了库存;减少了不增值的管理成本。而处于供应链中的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的中小型企业,通过协同商务与大企业长期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并借力发展。协同商务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包含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两种。
2.1推动企业内部管理发展
内部协同是指企业内部的协同,包括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不同的业务指标和目标之间的协同和各种资源约束的协同。
在协同商务系统中,人力资源和工作流程模块是强相联的,统一协同调配为企业的运作服务;各职能部门是强相关的,协同工作才能使企业顺畅运转。此时协同商务系统可以从财务、销售、采购、物流、供应链、网上销售等应用系统提取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将企业不同时期开发、分散在不同的软硬件平台上的信息系统整合,提供高度的信息透明度与实时性,然后根据设定的工作流,发送给各有关部门或人员,使管理人员随时了解整个企业的运作,既可以从宏观面观察企业的运营,又可以深入细节了解企业,还能够在协同商务的智能化数据分析帮助下,对企业的业务进行预测分析,给出建议,使企业紧跟、甚至超前于市场的需求变化,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2推动企业间的互利和发展
外部协同是指在行业价值链中,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
企业信息的提供者也是需求者。Internet技术的成熟,使协同商务平台能够将企业内外部各种相对分散、独立的信息及应用无缝地集成到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和直接的数据交换。需求者各取所需,强化了企业间的联系,形成共同发展的生存链。例如:帮助客户服务和市场销售人员更好地查看信息、管理及服务,提高整体客户满意度,从而赢得竞争优势为需求者开设门户,根据其要求设置并提供个性化应用,以不同的级别和权限进入网络,参与到企业整个价值链的运作中。这种完全基于Web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方便随时随地访问系统,整个企业可以跨地域、跨时间地在一起协同工作。使决策者及业务部门实现跨企业的联合作战,促进企业业务,使企业的视野从事务性和技术性的角度提升到了经营模式的高度。
3协同商务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为新兴的管理理念、软件、服务,协同商务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协调多个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多个战略合作伙伴之间,完成协同开发、协同制造直至协同服务。因此,协同商务在企业中实施后将为企业带来了许多变化和影响,企业必须重新审视企业本身、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与内外部环境,以达成最佳优势。成功实施协同商务的关键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1协同商务是一种商业战略
协同商务不仅仅是一套信息系统。大多数企业一直把协同商务仅仅当作一套信息系统,这也是协同商务至今仍然无法获得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在协同商务中的核心企业应该将“实现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谋求更好的合作,用以创造更多的共同利益”列入企业今后的经营战略,并指定高层全程负责协同商务的项目过程。由于协同的主体不仅仅是企业本身,还包括供应商、经销商以及其它合作伙伴,核心企业应该与主要的合作伙伴建立联合项目组,对整个项目的目标、范围和方法进行清晰的定义,取得共识,并共同承担协同商务的实现。把协同商务列入企业的战略,这是协同商务成功的前提。
3.2共同的商业利益是基础
共同的商业利益是企业间合作的基础,要与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实现商务的协同,“共赢”是最根本的保障。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要有充分的价值点来说服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承担协同商务的建设。
对于上游供应商而言,协同商务价值点在于企业能够及时提供原料库的数据信息,甚至让供应商来管理自己的库存,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供应商销售预测的不准确。而企业也可以从供应商那里及时获得原材料的价格变动、技术发展、质量等信息,甚至可以参与供应商的配件设计,更好地符合客户的需求。
对于下游经销商而言,协同商务的价值点在于企业可以及时提供成品的库存乃至生产信息,帮助经销商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而企业则可以从经销商及时获取库存信息、客户需求变化信息等,快速调整自己的生产策略。
3.3信息共享是核心
信息共享是协同的主要途径,也是协同商务的核心。但迄今为止,企业信息共享一直都是异常的困难。例如,经销商终端的数据采集就是令很多企业头痛的一件事。出于商业机密等考虑,很多经销商都拒绝提供这一数据。
共同的商业利益是协同的基础,但信任也是影响各方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各方信任的程度是影响信息共享程度的重要因素。对于信任问题的解决,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这取决于核心企业与各个经销商以往的合作以及企业的信誉,需要企业与各方不断地沟通,以及相应的法律保障等措施才能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全胜.电子商务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黄敏学.电子商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6
1.1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性
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的宗旨就是服务,这也是基本的出发点。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电力的生产和运营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基础。一般情况下,电力企业的电力系统安全以及设备等资源都是由后勤管理部门来管理,所以,后勤管理部门要确保各种服务措施做到位,落实到实处,及时快速的解决;二是为电力工程或者电力事业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三是为企业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将每项后勤管理工作做好对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2后勤管理工作的保障性
后勤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电力企业只有在日常的运转中出现问题才能体会到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这些问题的发生是不可预知的、随机性的,认为这些都是琐碎的小事,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视。但是这些小事处理起来往往非常困难,处理不好就会对企业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后勤工作要做到满足企业所有的保障要求是很难做好的,所以需要实行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加以保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才能使电力企业持续平稳发展。
1.3后勤管理工作的复杂多样性
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工作任务处理起来也比较复杂,既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后勤管理工作不仅要解决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物质需求、生活环境等,还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本企业的业务与外企业的业务协作工作。所以,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而且繁琐、系统的工程。
2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创新对策
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随着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管理,所以要对后勤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创新和落实。
2.1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总体规划
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主要的目的就是依据后勤管理工作的这些特点,把工作人员从琐碎的日常工作中分离出来,利用先进的、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后勤管理工作效率。所以对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完善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内容应该包括所有的业务领域,涉及到所有的部门[1]。
2.2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建设
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需要在后勤管理工作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日常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制定完善的信息系统建设内容,主要的信息系统建设内容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设备资产的管理。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对设备、资产的数据管理工作非常复杂,需要实行一室一档的管理模式,管理项目的内容包括通讯设备、办公设备等,同时建立相应的账目信息以及日常维修信息。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可以把设备、资产的使用信息进一步形象化的表现出来,这些有关信息非常方便查找和清点,使设备的应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确保各种设备、资产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二,办公事务的管理。办公事务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议、订餐、清洁、预算等一列相关事宜。采用信息化技术,不仅能够加强对办公事务的管理成效,才能够实现对工作过程的监督,有助于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办公事务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人性化理念的实现,有助于管理力度的加强,对于后勤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三,安全保障的管理。安全保障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单位中的安保人员以及车辆。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安保人员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加强车辆管理效率,对于营造安稳、可靠的企业大环境非常重要。
2.3制定完善的后勤信息化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的后勤信息化管理是一项新的管理手段,所以对这项新技术、新项目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来加以保障和监督。电力企业在推行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模式以后需要制定完善的、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使这种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顺利的实施和落实。后勤管理与人密切相关,所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后勤管理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使员工快速适应新的管理模式,使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这种信息化管理模式当中,进一步发挥创新。
2.4加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和推广
信息化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也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电力企业后勤管理的强化、发展都有积极作用。为了确保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开展,电力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并加强宣传工作与培训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意识与技术水平。例如,电力可以可以建立针对后勤管理的办公平台,通过平台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度和关注度。由于信息化管理模式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要重视对员工技能水平的培训,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员工,确保他们具有足够的业务能力,确保后勤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3结语
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电力企业以后的发展方向。电力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后勤信息化管理需要电力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和后勤管理工作特点,建立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军,杨艳芳,陈静.电力企业后勤信息化工作建设初探[J].华东电力,2011,(14):36-39.
篇7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对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是如此,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已经比较重要,这对更好的提供服务和促进企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所以加强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就是着实质性作用。
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及作用分析
1.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
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主要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并将软件系统作为基础平台,从而实现低成本以及高效率的管理过程,最终实现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地位的全面提升以及开放管理的新模式。对于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主要是在大容量以及高速度的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在集中式信息库作用下进行自动化的信息处理和自助服务等。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提升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作用
电力企业当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能够有效将业务流程得以优化,信息化的技术对手工的隔离和作业的分散等缺陷有着弥补,从而实现了各管理功能的关联性,并对信息的共享和工作流程的规范性有了重要保证。并迅速快捷的获得了各统计分析报告,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理解依据。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管理对各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有了大幅提升,对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基本是在时间的消耗上比较严重,所以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就解决了时间的问题,使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再者就是在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将人事决策在准确性方面得到保证,从而对运作的风险有了规避。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在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方面有着保证,避免了由于个人的操作所造成的失误,这对决策就能有据可循。
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及优化策略
1.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
从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来看,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缺乏,以及信息化比较偏重于事务性的处理,缺乏出色的厂商和软件产品。另外就是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认识还没有全面性的体现,对相关的软件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还没有熟练化,并且在普及率方面还不理想。系统功能上存在着缺失以及系统资源的整合率不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尽快进行解决。
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策略
第一,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实施要能从多层面进行,最为基础的就要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进行全面正确的认识,人力资源主要是对电力企业的内部问题解决提供的人力支持,所以不能仅仅局限在非核心过于细化的人事管理上。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要想得到作用的充分发挥,就要能够在信息化管理系统方面体现出前瞻性,要以规划为先统筹兼顾,并要能强调领导在其中的支持以及带头作用的发挥。同时还要能成立领导小组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实施统一化的规划和标准平台等。
第二,要将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用能力进一步强化,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来看,主要就是要能够对相关的从业人员信息素质加以强化,信息素质主要就是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的掌握,在信息管理能力以及管理信息服务能力方面的强化能够推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另外则要能够对从业人员技术上的培训进行加强,通过对相关技巧的掌握更好的在信息化管理上发挥作用。
第三,针对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框架的构建要科学化进行,信息化沟通基础上来实现信息化的人事管理和组织管理、信息化的招聘等一系列管理内容。在这一股从横中的信息化人事管理也包含着诸多内容,其中的薪酬福利以及员工的基础信合和时间管理等工作模块。电力企业的全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支撑平台实现,也要能包含着福利管理以及绩效管理等内容。
第四,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策略还要在数据库的管理方面得以重视,要能进行科学化的分工,从电力企业实际着手并实施修改以及扩充,更要能对信息维护以及更新和数据库的准确性等得到充分重视。对于管理系统的二次开发也要能够重视,对原有系统改进中要能增加实业人员以及分流人员的管理。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训,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在观念上进行及时转变,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进一步的加强自身的素质水平,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8
1.1指导思想建立电力企业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的指导思想是:围绕我国电力企业的具体需求,面向电力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促进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高,提升信息化对电力企业业务发展的服务能力。
1.2总体目标结合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国家宏观调控管理与自愿性相结合的电力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为主体,实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分工明确、协调发展。同时,电力企业应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及应用,建设系统的、先进的、以及适合我国国情和电力企业实际情况的结构合理、能够指导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信息技术标准体系。
1.3建设原则结合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为更好地建立电力企业信息技化术标准体系的顺利进行,在开展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时,提出以下基本原则:
1.3.1系统全面编制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应充分研究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协调统一的一切事物和概念,形成层次恰当、功能配套的体系结构,形成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配套系统。
1.3.2应用实践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应适应和满足市场机制下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必须与资源配置和环境条件相适应,成为发展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措施,使其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
1.3.3可扩展电力企业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应能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机制的变动而调整、发展、更新,应具有预测性和可扩充性,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
1.3.4持续优化电力企业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不仅要满足当前形势下的业务要求,也要考虑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要求,持续开展对技术标准体系的优化更新。
2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内容
2.1标准体系架构根据《电力行业信息标准化体系》(DL/Z398-2010),对信息化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已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构建了电力企业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框架
2.2框架说明
2.2.1基础综合通用标准基础综合通用标准由体系与标准编制通则、术语标准、软件工程基础标准、通用基础标准等三部分构成。体系与标准编制通则主要收录了国家、行业和企业对技术标准体系表及技术标准编制的相关要求和规范;术语标准主要收录了各种常用的信息术语标准,如信息技术词汇、条码术语、计算机应用词汇等;软件工程基础标准收录了软件工程过程标准、软件工程质量标准、软件工程技术、软件工程工具与方法标准、软件测试规范以及软件开发的相关标准等;通用基础标准主要收录公司的信息项目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评价、知识产权保护、信息规划、设计、管控和安全等方面相关的基础标准和规范。
2.2.2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标准主要由信息设备、硬件环境标准和数据通信网络标准三部分构成。信息设备主要收录了服务器、存储、信息网络设备等相关标准;硬件环境标准主要收录了绿色机房环境、灾备设施标准等,如机房内外部环境等相关标准;数据通信网络标准主要收录了信息网络方面的标准,如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工程、网络接口、网络交换传输与接入、网络管理以及下一代互联网标准。
2.2.3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标准由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电网信息模型标准、数据元与元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四部分构成。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主要收录了信息分类与编码通则和各类业务中使用的代码标准;电网信息模型标准主要收录了各种信息模型的标准,如:公共数据模型等;数据元与元数据标准主要收录了数据元与元数据的相关标准;数据中心与数据交换标准主要收录了数据中心与数据交换相关标准。
2.2.4信息应用信息应用标准由支撑服务标准、用户交互标准、信息集成标准、业务应用标准四部分构成。支撑服务标准主要收录了为信息应用提供基础支撑服务的标准,如信息表示和处理、资源定位、数据访问标准、目录服务、消息服务、事务处理、业务访问、流程控制等;用户交互标准主要收录了移动智能设备与终端、对外网站群、内部信息门户、可视化展示相关的标准;服务集成标准主要收录了公司一体化平台和相关应用集成的标准规范,如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等;业务应用标准主要收录了与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相关的建设规范、技术规范。
.2.5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标准由安全基础标准、物理安全标准、网络安全标准、系统安全标准、数据安全标准、安全运行标准七部分组成。安全基础标准主要收录了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基础标准,例如安全的基本术语表示,安全模型,安全框架、可信平台等;物理安全标准主要收录了从物理角度阐述安全的保障标准,包括通信和信息系统实体安全的标准(如设备安全、机房的安全技术要求等);网络安全标准主要收录了网络安全防护优化、内外网安全隔离、互联网出口安全、无线网络安全防护与检测技术、移动安全接入防护等相关标准;系统安全标准主要收录了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应遵守的相关技术标准,如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系统安全和病毒防范等方面的标准与规范;数据安全主要收录了保密安全技术、文档加密与推广完善、数据备份与恢复等相关标准;安全运行标准主要收录了等级保护、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应急与灾备等相关的标准及技术要求。
3总结
篇9
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信息化管理主要就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管理和经营企业在运营中的各个方面,并通过信息化资源的不断开发来提高企业效益的一个过程。其中,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其具有极为复杂的运行机构,因此在企业竞争意识不断增强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加强对电力企业的管理已成为人们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此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有效建设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对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前,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办公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明显趋势。其中,在电力企业日常管理中,通过运用现代信息化的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且还能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这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具有极大的作用。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电力企业管理中信息化的作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一、信息化的物资管理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其维持正常运营的主要保证便是物资,其中电力企业的运营效率与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效率也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企业应加强对物资管理的重视,以通过加强对物资的管理来保证电力企业工作的正常开展。当前,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中,传统的企业分散型管理模式已无法保证电力企业的运行质量,因此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便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电力企业的高度重视,且其已逐渐发挥了信息化技术管理的功能。其中,在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物资管理时,其首先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信息化管理措施,以在充分掌握信息化管理优势的前提下来开展企业的物资管理。例如,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可首先运用信息化技术对电力物资进行集约化的管理,以通过对电力物资进行统一的采购、编辑、分类及管理来提升电力物资的管理效率,且如此统一的运行模式还能大大地减少物资的重复购置及成本的输出,从而利于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主要是以人力资源管理为重要的核心内容,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众多企业的高度重视,尤其对于一些大型的社会企业来说,如何高效地管理人力资源与企业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联系。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大企业的运行作业中,其中对于新时代的高效管理人力资源的方式来说,其主要是应用科学技术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编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其中,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可以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员工个人资料、工作绩效、岗位职责等多项内容的编辑,并可通过应用相关的软件系统来进一步完善人力管理方面的档案。在此基础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档案快速地了解员工的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的调配问题,从而不仅大大地减轻了管理工作的内容,且还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三、信息化的安全隐患管理
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安全隐患的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其时常会发生类似的电力安全事故问题,且这些事故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工作方面,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加强对企业安全隐患的管理是保障电力企业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目前,对于社会电力企业来说,其开展的政策方针也是以综合治理、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标准化安全隐患管理和制度化安全隐患管理的目标。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企业更是大量应用信息化安全隐患管理技术。例如,在电力企业的运行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应用信息化的方法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一定的排查、评估、治理、验收等管理作业,而当完成一系列的工作之后,其还可以形成具有信息化水平的综合报告,这对有效预防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信息化技术除了可以应用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及工作中,其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例如,为了有效地改善电力企业的服务方式,企业可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统一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应用该系统的管理,其不仅可以大大地减少电力企业人力及物力的支出,且还利于提高企业供电的资金收入。其中,通过建立客户信息统一化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及时地了解用户在用电方面存在的故障问题,必要时其可以可以及时地进行故障问题的处理,从而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因故障抢修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还可以缩短企业收取电费的时间,减少对用户工作及生活的干扰。在此前提下,用户对电力企业服务的质量也会给予高度的评价,从而可以大大地提升用户的满意度,这对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篇10
关键词:信息运维;可视化;一体化;智能监控;预警
电力行业信息化已然成为新时代之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式下各大电力公司为了满足信息化的需求,分别构建起属于自己的信息网络与管理系统,但由于规划方案和管理经验的不足,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关联、运行和维护问题。目前,在各网省电力有限公司已有三十多套业务系统建成使用,然而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已有的业务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同时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接入电力系统信息网络的业务系统数量将会不断增加,这就给电力业务系统管理维护埋下隐患,一旦某一业务系统运行出现故障,将会严重影响用户信息的管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帮助各大电力公司迅速搭建起高效统一的信息平台,使其更好地将应用与资源进行整合,国家电网公司于2006年初提出了“SGl86工程”计划。各网省电力有限公司作为SG186工程建设单位,都在积极的寻找解决信息化进程中出现问题的方法,以期保证已建成的业务系统稳定运行,有效的创造效益,建设高效的信息运维可视化平台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电网企业信息运维可视化平台研究必要性
由于电力系统数据日益增多,传统落后的显示方式已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而信息运维可视化平台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必将随着矛盾的日益突出,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1通过可视化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的研究人员可以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将数据有选择、有组织的进行筛选,然后直观的了解到数据的动态过程、相关性以及灵敏度,而这一切都是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不需任何人为因素的参与,大大减轻研究人员的负担,这样就使人们把时间控制在问题的本质上,没必要在现象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同时,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的不断深入,它还可以在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上得到广泛的应用。1.2信息运维可视化平台的建立可以帮助运维监管部门实现对关键资源的7*24小时全天候监控,及时、快速的发现系统故障;通过事件关联分析,并结合深度分析,实现快速定位故障根源、快速预防和恢复,从而提升业务系统运维响应能力,变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式运维。
2电网企业信息运维可视化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
2.1美国PowerWorld公司是一个非常权威的电网可视化全球技术研发机构,它开发的PowerWorldSimulator(可视化计算分析程序)和PowerRetriever(在线可视化调度运行系统)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推广,也是电网可视化领域重中之重的产品。PowerWorldSimulator具有很好的用户体验及优异的交互可视化功能,以面向对象的思维方式对大型电力系统进行可视化分析。而PowerRetriever具有更高端的技术手段,它是前者的在线实时版,不但具有可视化计算分析程序的全部功能,还实现了与EMS系统的数据对接,真正做到电网的无缝在线分析。2.2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在海内外学术界是非常知名的大学,它的电气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理论与方法,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电力系统可视化领域的图形显示效果的研究。2.3AdvancedControlCenter(AC2),即美国PJM公司的先进控制中心,它是一套将资产和资源进行集成的可视化系统,主要的特点包括:a.实现业务的连续作业能力,采用准同步技术,使新系统逐步替代原有旧系统;b.考虑供应商的互操作性,设计思想采用类似于“积木”的方式,将架构模块化;c.提高AC2的安全性,使用数据与应用保护、边界防护等技术手段。2.4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深度融合,构建全景化、一体化调度运行监控中心,实现了公司信息安全的一体化联合防御和应急处置、信息通信资源的统一调度、信息通信系统的实时运行监控等,确保公司信息通信系统安全运行,发挥了信息通信系统调度运行核心枢纽作用,同时它还负责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业务全景化决策展现。2.5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梁峰等人对电网可视化技术进行研究,并对其在智能调度中潮流动画、静态安全分析、无功优化等几方面的应用和接口方案进行了相应论述,对未来智能调度中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2.6安徽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的雷霆等人提出了一个集成式的电网调度可视化整体框架,介绍了包含可视化模型、可视化数据集成、可视化数据接口等技术的可视化数据支撑体系,阐述了包含可视化部件、语音交互、自动绘图等技术的可视化应用支撑平台。结合实际工作,从归一化表述、实时监视、实时观测、实时分析和实时控制等方面对实时调度可视化进行了说明,最后对调度可视化发展趋势做了浅析。
3电网企业信息运维可视化平台研究目标
3.1通过研究信息运维可视化平台,建立电网企业信息运维监控管理规范和流程,实现网络设备参数、业务系统运行状态及容灾备份情况的实时采集,提供满足信息运维中心监控的应用需求,即对电力信息资源数据进行图形展示及信息服务的功能。通过对信息运维可视化平台的搭建,将传统的被动式管理变为主动式运维,改善其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实现无间断作业的简单运维模式,通过主动分析网络和业务趋势,迅速对信息运维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进行发现和定位。3.2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运维监管中心,将网络设备和业务系统集中监控,降低对多种设备及应用系统管理维护的复杂度,最终通过提高IT服务能力、故障响应能力和信息运维质量等,实现信息运维监管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自动化,全面提升电网企业信息运维服务水平。
结束语
传统的运维管理平台都是以事故后被动的“救火式”补救处理为主,缺乏事故前对业务系统运行状态的准确态势分析,具有局部性、单一性的特点,并不能满足电力系统中应用业务系统运行维护的需求,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在电网企业信息网络中研究一个实时有效的信息运维可视化平台,以弥补传统运维管理的不足,实现综合一体化监控,提高运维效率,实现无人值守的智能监控及预警,解决用户无法实时了解信息系统运行状况的难题。因此,电网企业信息运维可视化平台的研究必将大大提升电力公司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的管理水平,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沈国辉,佘东香,孙湃等.电力系统可视化技术研究及应用[J].电网技术,2009(17).
[2]孟强.电力系统可视化技术的研究[J].安徽电力,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