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范文

时间:2023-04-06 07:2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驱动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驱动发展

篇1

我非常荣幸在此代表匈牙利的国家和人民来参加此次在深圳召开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我想借此机会感谢高交会邀请我来参加这次的论坛,我也非常荣幸参加这次盛大的活动。

过去3年,匈牙利也派出了一些代表来参加往年的展览,我们有7家匈牙利的公司在这里设立过自己的展台。匈牙利是一个不大的国家,它是欧洲的中心地带,但是它的人口比深圳市的还少。虽然人口少,但在历史上却诞生了许多位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比如说我们的一些电子科学家,并且还有其他一些不同的发明:像直升机的飞行原理,还有福特T型汽车建造技术等等都是来自匈牙利的科学家与发明者,他们也证明了如果没有创新的话,对一个国家来说也就没有创新和发展

我们再来说一下深圳的发展。深圳从1979年以来已经成为了市场经济实践的一个试验田,很好地诠释了市场经济的理念,同时也成为了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

深圳作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是举世闻名,深圳现在被认为是全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这个城市催生了很多中国和匈牙利两国的合资企业,并促进了两国的经贸合作。我们也知道现在非常清晰的一个趋势就是如果没有竞争力,没有一些以绩效和结果为导向的研发活动,经济的增长就很难实现,正基于对这一点的认识,欧盟将全力支持欧洲各国的科技研发。

匈牙利是欧盟的门户,亚洲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这个门户进入一个5亿人口的广袤市场。我们参加高交会并且注意增强与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联系,是因为这可以锻造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能够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带来共赢的机会。中国和匈牙利两国最早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是65年前,我们不断地签订双边的贸易协议,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商业合作,更好地促进双方的发展和研发。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已经意识到了匈牙利也充满了市场的机遇, 我们欢迎有更多新公司加入,能够更好的去享有双方的发展未来。

在几个星期之前中国银行在我们的首都布达佩斯开设了中欧、东欧的办公室以及金融中心,中国银行与匈牙利的办公室――我们非常著名的一家国有银行,已经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到现在我们支持了跟中国公司的一个合作项目,里面涉及到了7000万欧元的一个信贷,我们也跟华为公司有一个大型的ICT通信网络技术的合作项目。

篇2

“一本两翼”领飞企业发展

公司高度重视战略引领,坚持专业化发展,围绕实现企业跨越发展,强化技术推动与需求牵引的结合,提出了坚持“以防除冰、航空传感器为本,非航空传感器和环保水处理装备两翼齐飞”的企业发展战略,并成为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共识,有效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公司航空产品从20余种发展到四大类技术400余项产品,为国内现役歼击机、强击机、教练机、运输机、轰炸机、直升机等各系列飞机及导弹、火箭、载人航天工程配套,实现了由跟踪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从任务型向任务能力型的转变。经过发展,公司在防除冰系统、弹射座椅程控、大气数据测量、光纤传感器等专业技术领域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航空机电系统专业技术。其中,结冰探测分系统、尾翼防除冰分系统和直升机旋翼防除冰系统的按期完成交付,奠定了公司成为国内防除冰系统一级供应商的基础。

与此同时,按照“打造专业能力,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产业规模”的要求,把握好技术突破和商业成功的统筹,基础支撑和跨越发展的协调,按全价值链规划公司产业发展,做到军民结合、航空与非航空结合。在技术取得突破的情况下,高度重视规模化发展,在民品战线大胆探索建立全新的体制机制,积极寻找发展商机,利用武汉市1+8城市圈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发挥公司位于武汉东湖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中国光谷”的地域优势,抓紧规划,有效吸纳社会可利用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发展模式,快速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公司融入区域经济的重要平台。

在发展非航空传感器方面,公司通过大力开发军民两用技术,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组建高技术传感器技术公司,从少量尽快形成批量,实行军民品技术结合、共享,加速技术融合,以低成本规模化迅速形成产业。

为发展民品环保产业,公司转变商业模式,运用自身的技术工艺积累,以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构筑全价值链竞争优势的原则,追求专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价值最大化,努力从卖产品设备转向卖解决方案,从会做什么转变为能卖什么。对传统电镀废水处理项目,在强化用户导向的同时,突出抓好前端设计、生产线集成和后端的营销服务,从而实现工程项目价值和品牌价值的共同提升。武仪公司的环保水处理技术与装备已经进入核电站循环水处理领域,同时企业技改、产业园建设、舰船压载水等拉动着大量的环保水处理产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突出“一线两面”,电站水处理领域强化“两电一水”,通过延伸、拓展传统产业链,实现价值集成和增值。

公司大力开发民用产品和军民两用产品,目前已拥有18个系列百余种的民用产品。

专业化发展提升系统能力

武仪公司始终坚持把“把握技术前瞻、跟踪技术前沿”作为新技术研发的方向,以防除冰技术为重点,从理论分析、系统设计技术、软件开发及仿真试验、基础设施条件建设、试验技术等几个方面入手,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防冰系统产品研制、生产及试验基地;以结冰风洞和结冰气候室为载体,培养和吸纳高水平人才,开展相关领域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构建航空防冰重点实验室。历经20多年,攻克了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与中航工业直升机所共同合作,在2014年2月完成某型直升机地面旋翼冰雾喷洒试验验证。这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法国之后,第四个掌握旋翼防除冰技术的国家。

结冰是威胁飞行安全的杀手,在7000米高度以下,当飞机穿越含水量较大的低空云层时,往往会因为低温大湿度导致机体一些部位结冰。曾经有不少飞机事故都是因结冰而起。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对飞行器结冰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凭着对市场的高度敏锐,1992年,在签订某型机攻角传感器成品研制协议时,对传感器气动敏感组件“风标”提出了防除冰的具体要求。从此,武仪便走上了防除冰系统专业的研发之路。1996年,结合引进许可证产品,武仪开展了结冰探测与防冰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完成了国内第一个电磁谐振式结冰信号器的国产化研制,并在国内几个型号的飞机中得到应用。到90年代末,公司逐渐由单个结冰传感器向结冰探测和防除冰系统研制生产发展,自主开发了系列结冰信号器,相当于国际同代水平,应用于多个型号和机型上。

“十一五”期间,武仪公司紧跟国际防除冰技术趋势,立足国内新技术发展需求,成立了防除冰研究所,以用户需求为牵引,联合主机单位开展了大量固定翼和直升机旋翼防除冰技术预先研究,以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防除冰系统,实现飞机集中自动化除冰。

以系统集成为依托,为某型飞机先后主持完成了固定翼飞机的结冰探测和除冰两个分系统产品的研制。该结冰探测分系统首次引入结冰速率探测和融冰效果监测理念,实现了闭环监控。防除冰系统攻克了加热垫加工工艺,解决了加热丝既要加热又要绝缘的难题;其控制配电部分采用双余度设计,为除冰任务配备了双保险。2012年12月该结冰探测和除冰两个分系统完成机上通电试验,先后通过了系统地面联试,自然环境、机械环境、可靠性强化试验和软件三方测评,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为飞机顺利首飞提供了保障,实现了公司产品在多个机型上配套由部件向系统级产品的突破,推动了国内防除冰技术的发展。

直升机旋翼防除冰是世界性难题。2005年,武仪公司开始着手进行某型直升机旋翼防除冰系统的研制。与固定翼防除冰系统不同,直升机旋翼进行除冰控制的时候,需将电源输送到高速旋转的桨叶上,攻克集流环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了研制团队的首要任务,经过无数次攻关,最终通过1500小时的不间断试验,验证了该集流环的核心部件电刷、导电环材料的稳定性,以及两者组合结构的可靠性。除此之外,公司还增设了除冰控制模式设计,对加热时间进行了智能控制,避免了过度加热导致零组件受损的问题。

打造一流防除冰实验基地

防除冰技术是一项实验性很强的技术,需要大型地面试验设施和大量基础数据作为支撑。公司开展结冰探测技术、除冰防冰以及结冰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必须对结冰环境、结冰环境下的飞行特点以及产品、系统的结冰除冰进行大量的试验。

1992年,主机对某型机攻角传感器提出防除冰技术要求时,国内当时并没有冰风洞,此类大气数据传感器的部分防除冰试验需要到俄罗斯进行外协,而每次试验费高达300万元。为此,1993年公司提出了自主筹建国内首座通用型航空仪表冰风洞的项目建议。历经6年自主摸索创新,1999年国内首座仪表冰风洞,也是亚洲第一座亚音速仪表冰风洞――YBF-02在武仪竣工并通过验收。自建成以来,该冰风洞完成了攻角传感器、空速管、大气总温传感器、结冰信号器等几类机载气动传感器,机翼、旋翼、发动机导叶等相关飞机部件及模型的结冰、除冰和防冰试验,以及结冰机理研究等基础试验,积累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和相关的试验经验。

随后,2012年12月,国内第一座(BQS-01)结冰气候室及武仪第二座冰风洞――YBF-04仪表冰风洞改造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加上即将建成的国防科技“十二五”重大试验设施――YBF-05冰风洞,国内一流的防冰系统产品研制、生产及实验基地呼之欲出,并于去年被湖北省科技厅命名为“防除冰技术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航空防除冰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使得小型气候室全尺寸低风速试验与冰风洞的高速试验相互配合,实现对系统产品的除冰性能进行全方位考核,使防冰系统的研究性试验和系统性能试验更加完整,结果更加真实可信,为公司型号关键技术攻关、防除冰技术系列化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支撑。

篇3

――星眼管窥

青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是由青岛市原三大能源企业――青岛泰能燃气集团、青岛热电集团、青岛开源集团合并组建成立的市直国有独资大型能源供应服务企业。集团拥有职工6000余名,主营燃气、供热、发电有关的投资、建设、管理、服务及新能源的推广应用等业务。集团秉持“责任、诚信、共赢”的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敢于担当、勇于挑战、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全面提升山东省服务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泰能”在市场投资运营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升级打造全国驰名商标“暖到家”为集团服务品牌,开通了“暖到家”热线96556,推出“互联网+能源服务”,整合、优化、提升服务功能。

以品牌建设为引领

集团建立了以“青岛能源”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和品牌体系,树立起“责任、诚信、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和“敢于担当、勇于挑战、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按照“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内化于心”的原则开展企业文化的宣贯工作,印制并发放集团《企业文化手册》和《企业VI手册》,展示集团品牌和文化理念的设计成果,全面推进企业文化视觉识别形象的统一、更新工作,实现了企业文化宣贯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

以《青岛能源》双月刊为抓手,做好集团内部企业文化建设。自2014年10月创刊以来,《青岛能源》双月刊共出版9期,期间内容不断丰富,体系不断完善,成为展示集团发展成果、促进相互学习、反映职工精神风貌、宣传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的平台。

以新闻媒体报道为抓手,积极做好集团文化、形象展示,打造“青岛能源”“泰能”“暖到家”等品牌,提升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以品牌建设践行企业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人为本,以文育人

创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提升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落实“四大行动”,开展优良家风、企业精神培育和志愿服务活动,重点推进诚信企业建设和“厚道鲁商”创建、倡树行动。开展“中国梦”系列主题活动,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立足本职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创新型人才;利用“互联网+”创新学习方式,积极开展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等宣传教育。在广大职工中积极开展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开设“以德兴企”专版,下设“创先争优、企业细胞、员工风采、能源青春”等栏目,对职业道德建设的好方法、好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对各行各业的好榜样进行选树、学习,使职业道德建设“看的见、摸得着”,成为了交流传播、有生命力的活文化;集团每年度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交流最新理论研讨成果,精选了优秀职工理论研究成果汇编成册,为加强新常态下企业党的建设、群团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建设“书香企业”,锻造职工队伍科学文化技术素质。以创新、创业、创客为主要内容的“三创”活动,大力弘扬“创新”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积极开展职工培训,增强理论研讨水平,各级工会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提升职工素质,开展创效活动。以“职工书屋”建设为抓手,在全集团开展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员工建设和争创活动,所属9家企业先后荣获青岛市“书香企业”荣誉称号,集团所有基层班组全部建立了班前或班后学习制度。

重视榜样的力量,推动员工成长、成才。集团高度重视先模人物的培养、选树、学习工作,按照“发现一批、培养一批、总结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致力于先模人物的梯队建设,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及先进人物。积极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劳模的传帮带作用,在广大职工中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

以职工喜闻乐见为原则

坚持建家就是建企业的指导思想,全面实现“把建家活动与促进企业生产目标发展相结合,与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相结合,与支持、参与企业和谐发展建设相结合,与教育、提高职工素质相结合,与突出维护职能为职工办实事相结合”的5个结合,使集团各级工会建家活动落到实处。与时俱进丰富“职工之家”内涵,制定“建家”“建站”“建屋”标准,推进“职工小家”“职工服务站”“职工书屋”“职工驿站”建设。

全面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创新“书屋”建设模式,通过与驻地图书馆的共建联动,获得了免费的图书配备和更新渠道,不断充实阅览内容,让职工有读书之处,有好书可读;完善职工阅览室,阅览橱、阅览角等的建设,为喜好读书的职工提供了阅读场所和便利条件,增强“职工书屋”的作用性,引导职工读好书、好读书。

集团根据职工的爱好需求,首先成立了摄影协会,制定协会章程、首次招募会员70余人,选举出执委会,负责日常管理、活动组织等工作,每年举办书画摄影展;在摄影协会成功建立的基础上,筹备成立发扬能源文化、陶冶职工情操的集团职工艺术协会,增强职工“能源一家亲”的归属感或荣誉感,创造激情干事、精神面貌昂扬的职工队伍。

以“能源大家园”为主题

举办“能源在我心中,文化与我同行”首届企业文化演讲比赛,23名选手通过身边的事讲述身边的人,集中展现了发生在职工身边践行企业文化的感人事迹,既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又展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检验了企业文化宣贯情况。

开展“能源文化・我们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宣讲活动,宣讲队伍20余人先后到莱西、平度、胶州等单位送文化进基层,将企业文化理念和文化建设成果以演讲和小品等形式展示给一线职工,实现了企业文化从“册子”到“内心”再到“生活”,最终回归“内心”,为企业文化转变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举办“能源一家亲,军民心连心”迎新春联欢会,通过职工自编自导节目,弘扬了企业文化,展示了能源文化大家园主题,表达了职工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能源集团的无限热爱,使能源文化深入人心。

篇4

市场调研公司Strategies Unlimited的报告显示,在手机等便携式产品的推动下,2006年高亮度LED的市场规模已达42亿美元。据预计,201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82亿美元,其中增长最快的应用领域是指示/显示及照明。中国台湾地区聚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立昌具体解释说:“LED显示屏市场将会保持17%-24%的年增长率,尤其在中国,在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的推动下,传统的交通指示屏、广告屏等都将逐渐被LED显示屏所取代。同时,应用在建筑及户外的LED装饰照明也会越来越广泛。此外,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笔记本电脑、汽车导航系统、DVD等产品使用LED作为7寸LCD屏的背光系统。”

另一个正在蓄势待发的LED应用市场是汽车电子,美国国家半导体亚太区电源管理产品应用工程师程文涛指出:“LED的反应时间比钨丝灯泡大约快250ms,其无须预热、可以即时启动的优点对于汽车应用来说非常重要。”今年春天,首辆采用LED作车头灯的汽车Lexus LS 600h已经面世。在几年之后,LED在车头灯、前向灯、仪表板背光、转向灯等应用领域将会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虽然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但目前,LED在均匀度、发光效率、老化、成本等方面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展。今后,LED还需要在以上方面有所改进。

不同应用情况下的3种驱动方法

对于LED的驱动电路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输出恒定而平均的电流。据美国国家半导体的程文涛介绍,针对不同的应用,主要存在3种不同的驱动方法。

当电源系统的输入电压低于需要驱动的整串LED的正向电压总和时,需要采用升压LED的驱动方法,这种情况下的典型应用是便携式产品中LCD显示器的背光系统。采用电感升压转换器的LED驱动器芯片LM2735可提供3A开关电流和24V的输出电压,并设有内部补偿。而在普通照明应用中,电源系统的输入电压通常高于整串LED的正向电压总和时,这时便需要采用降压LED的驱动方法。LM3402是体积小而转换效率极高的单芯片降压开关稳流器,其内置高端N-MOS开关,可以驱动高达500mA的电流,而反馈电压只有200mV,并能够进行快速的PWM调光。如果输入电压范围与LED电压范围互相重叠,驱动电路中的稳流器就必须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调低或提升输出电压,可升可降电路、SEPIC电路、Cuk电路及反激电路都可以实现这一功能,在电池供电的系统中,这种驱动方法较为常见。

为了帮助设计师加快设计过程,美国国家半导体也提供了多款采用高亮度LED的参考设计。此外,公司特别推出了LED在线设计工具WEBENCH,工程师只要输入系统规格,就能找到合适的器件。该工具可快速地创建设计,包括所有必要的无源元件,并计算出重要的参数值,利用各种仿真测试对设计进行验证。

针对显示和照明应用的独特技术

在指示/显示、照明和背光系统等LED应用领域中,LED驱动芯片供应商聚积科技也拥有许多独特的技术,包括零电流全屏错误检测技术、能在保持LED亮度的情况下提高刷新率的16位Scarmbled.PWM技术、迟滞(Hysteretic)PFM以及同步信号处理等技术。

在LED显示应用中,传统的LED驱动技术在进行LED短路或开路的错误检测时,必须点亮LED,且检错同时,LED显示屏会瞬间产生闪烁。聚积科技具有错误检测和电流调整功能的芯片MBI5039具有信息中错误检测功能,能够同时检测LED的开路与短路错误,并进行实时的错误回报。该芯片同时采用了零电流全屏LED错误检测技术,不管LED处于点亮状态还是关闭状态,都能利用极短的时间内用瞬间小电流对LED进行检测,避免闪烁现象。此外,MBI5039还能够自动调整LED短路检测截止电压以适用于不同的LED。

目前,LED建筑及户外的装饰照明应用越来越广泛。聚积科技的杨立昌表示:“在这种应用中,LED在设计上必须考虑距离及数据的传输与处理速度。”MBl6010芯片基于公司独特的同步信号处理技术,数据传输功能得以加强,在2米传输线范围内时钟频率可达5MHz。

为了提升LED的寿命与效率,聚积科技特别针对LED照明应用推出恒流模式的DC/DC转换器MBl6650采用了创新的迟滞PFM技术,除了能避开对音频的干扰外,且在大电流的状态下,切换频率快;而在小电流时,切换频率慢,使得MBl6650在轻载与重载的系统转换效率分别高达85%和90%,大幅提升了LED照明系统的效率,以达到省电的效果。

杨立昌介绍说:“除了提供先进的芯片以外,我们也经常帮助客户开展新的设计项目,提供给他们实际应用中的参考设计,帮助他们进行PCB设计等。在LED照明应用方面,我们会提供一款软件供客户轻松实现他们的系统。在LED显示应用方面,通过点对点校正技术,我们能够帮助客户达到LED色彩及亮度的一致性。”

美国国家半导体协助客户设计高能源转换效率系统

系统设计工程师在设计系统时面临着产品功能、性能、效率、尺寸等各因素之间的取合平衡问题。对于那些更加注重能源转换效率的工程师来说,为了让他们可以容易挑选到最具能源效益的芯片,美国国家半导体将其一系列能够提高能源转换效率的高性能电源管理及模拟信号路径产品都归入PowerWise这个品牌之下。

美国国家半导体高速放大器设计经理AlanBuchholz表示:“能源转换效率的问题正在日益受到关注。对于系统设计工程师来说,能源转换效率有其特别定义,那就是功耗越低、散热越少、越能延长便携式系统电池寿命,效率必然越高。”因此,PowerWise系列产品都具有极高的性能/功率比,而且可以与其它PowerWise芯片及自适应电压调节(AVS)技术配合使用,因此可为系统设计提供一个能源转换效率极高的解决方案。

篇5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适应深刻变化的宏观大势要求。报告之所以如此突出创新驱动的重要性,是因为国内外形势变化对我国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国际上看,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化,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创新型国家建设已进入攻坚时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但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经不可持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十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非常及时,十分重要。我们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县(市、区)域经济是重点之一。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根据统计资料,全国2800多个县(市、区、旗)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2%,人口超过70%,GDP超过50%。目前,支撑县域经济的工业主体很大比重上仍然是传统工业。要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显得至关重要。以东台市为例,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发展,东台经济总量、人均水平都已经迈上了一个新水平,在苏北率先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全面小康,2012年在全国百强的位置跨入到第55位。东台的发展可以说是全省,乃至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现在要实现经济永续发展,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根本途径是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是经济结构转型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以东台市为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经达到556家,在苏北处于前列,但是企业群体规模大、单体规模小,行业结构不优,高新技术企业偏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强。近两年来,该市以实施转型升级“222”工程为抓手,以政策激励为导向,突出企业自主地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就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等部门的协同创新,加快培育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知名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为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篇6

【关键词】实体经济 创新驱动

中图分类号: D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新时期我国面临的一个宏大而深刻的历史背景,就是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速度明显加快,新科技革命的巨大能量正在不断蓄积。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交汇融合,交织影响,国际创新要素流动空前活跃,重组不断加快,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深刻地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密切地关系着民生改善和群众福祉。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成为当代世界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实体经济, 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总结经验教训,美欧国家正在重新建起自己放弃多年的制造业,主要发达国家都在重新审视发展实体经济的意义。“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基础和重要支撑”再成共识。当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只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才能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控制物价涨势,增加社会就业,提高生活水平。而发展实体经济,我们决不能再走老路,而是要走依靠创新驱动的新路。创新驱动下的实体经济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经济,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是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发展创新驱动下的实体经济,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传统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主要标志就在于以人力资本为主的新型资源的重要性明显上升。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实践表明,投资于劳动力能够激发更多的发明创造,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和拥有高素质人才。人才高度决定产业高度,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可能发展高端产业。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把抓人力资本提升作为重中之重,舍得在人才培养上花精力、花财力。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和持续创新能力的领军型战略企业家。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建立政府扶持,社会力量主导的职工技能培训体系。推行股权、期权激励,突破阻碍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制度瓶颈,推进院校所科研体制改革,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重科研人员的氛围,以人才立国。

着力培养创新型产业。当今世界正在孕育新的产业革命,其核心是网络信息技术与可再生能源技术融合推进产业突破。欧美国家近年来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不是简单地提高制造业比重,而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重整工业产业链,打造新的高端制造业。新的产业革命是一次系统性变革,必将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必将改变工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同时孕育着巨大的商机。我国的实体经济长期面临发展方式粗放、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我国要想提高综合国力,提高竞争力,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加强自主创新,跟上新的产业革命步伐,从主要依靠量的扩张向主要依靠质的提升转变,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无论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要以创新为核心,向各个产业高地攀登。没有创新支撑,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最终只能被固话和锁定在低端环节。我国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一要大力扶持新兴产业。要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二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推动传统产业降低资源消耗,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三要努力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以创新驱动,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四要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农业。五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提升交通、电信、信息、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融合。

着力培养创新型企业。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创新型经济下,企业主体的动力和活力尤其重要。那些掌握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拥有良好创新管理和文化、技术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型企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体。创新型企业尤其是创新型领军企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美国的苹果、波音、微软、英特尔,日本的丰田、索尼、松下,德国的大众、西门子,韩国的三星、现代等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本国乃至全球的技术创新。要培养新型企业,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政府要为创新型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从整体上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税制改革,降低创新型企业税费负担,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二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四放”:放权,减少行政审批,减少企业前置审批;放宽,放宽民营企业投资领域;放平,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放行,降低物流成本、宽带信息成本、通关成本。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能力也要提高。一是要有自己独立的品牌,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二是要有先进的商业模式。三是要有高水品的管理。四是要有自己培养的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要】电线电缆被喻为国民经济的“血管”和“神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近年来,中国电线电缆产业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产品品种满足率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0%,总规模已名列世界首位,但诸多问题依然存在,不容小视。近两年,电线电缆制造业发展趋缓,增幅不大,需求下降,线缆企业产能相对过剩,价格走低,企业间竞争加剧,加上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等因素,致使许多线缆企业步入发展瓶颈甚至举步维艰。当前形势下,作为国内线缆行业的领军企业——远东电缆的CEO,笔者明确指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并围绕技术创新进行详细论述,为全国线缆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了经验和智慧。

【关键词】创新;技术创新

电线电缆被形象地喻为国民经济的“血管”和“神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近年来,中国电线电缆处于高速发展状态。新增企业数量不断攀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在大量技术引进以及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已经形成巨大的生产能力,产品品种满足率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0%。虽然我国电线电缆产业总规模已名列世界首位,但也必须注意到,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不高、低价位竞争、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尤其近两年,随着全球电线电缆市场日趋成熟,电线电缆制造业发展趋缓,增幅不大,需求下降,线缆企业产能相对过剩,价格走低,企业间竞争加剧;加上铜、铝、塑料等主要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等因素,致使许多线缆企业步入发展瓶颈甚至举步维艰。而外资电线电缆企业的涌入,更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电线电缆行业的市场竞争。

如何在现今经济形势下乘风破浪,百尺竿头?这成了众多线缆企业不断探讨的话题,各类大型行业论坛也将之定为主题加以深入探究,以求得突破。作为国内线缆行业的领军企业——远东电缆的CEO,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使我明确地认识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企业创新,虽然最通常是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但实际上,创新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等,且各方面彼此关联,需要全盘考虑。篇幅所限,本文将主要围绕“技术创新”进行论述,希望能为全国线缆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一些经验。

技术创新是线缆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一项发展战略,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企业要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拥有知识产权的革命性的技术,获取更高的产品附加值,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技术创新,企业是主体、投入是保证、机制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唯有通过成熟的技术逐步产业化并不断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才能让持续研发的新产品进军市场前沿,才能真正体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远东电缆为例,公司投入巨资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实验设备,并对科研项目累计投入数亿元科研经费,使得公司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研发速度进一步加快,为企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为企业产品抢占国际领先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推动了行业的整体科研水平。此外,远东电缆积极搭建自主创新平台,组建电缆研究所,大力开展自主研发,并建成国内一流的实验室和检测中心,以确保产品从设计到批量生产的整个流程都能达到高标准。远东先后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将高层次人才与公司的实际科研课题相结合,开展科技合作和联合攻关;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吸纳和转化国内外的最新线缆技术,始终保持远东产品和技术的领先优势,以强劲的实力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

坚持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线缆企业须建立并不断升级电子商务平台及模式,整合传统商务和电子商务,以“轻资产、平台化、全球化”为路径,做优做强电线电缆产业。远东电缆在全球首创“一网两平台”模式(即全球电缆行业门户网站“电缆网”,全球首个电缆交易平台“电缆买卖宝”,全球首个电缆材料交易平台“中国电缆材料交易所”),有效促进了电缆全产业链、信息产业、物流产业和金融产业的融合发展、转型发展。通过“电缆网”为业内提供全面、及时、专业的信息资讯,分享资源,促进互动,推动全产业发展;通过“电缆买卖宝”为用户的短段电缆需求、库存电缆调剂、电缆附件配置提供信息、交易、物流、金融等快捷服务,从而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库存滞留和浪费,增强线缆企业之间的商务沟通,并加强与客户之间的诚信交流;通过“中国电缆材料交易所”有效提升现货商品流通,合理配置资源,衔接产需、调剂供求,促进信息产业、物料产业、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人才是技术创新的载体。有了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技术创新才能向前推进,创新的目标和任务才能得以实现。企业创新,须坚持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引进人才方面,不唯学历论,注重人才的实际技能和发展潜力,为企业招徕英才,增强企业活力。充分尊重、鼓励员工的能力和创造力,人尽其才并着重内部培养,充分挖掘内部人力资源的价值,这是维持企业人才队伍稳定的内在动力。同时,注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学习型企业,通过企业内训、外派培训及聘请专家授课等方式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和工作效率。

创新不仅是企业提升效益的重要引擎,而且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实现电线电缆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活力源泉。我们应通过创新加快线缆行业从加工制造向创新创造转变,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从现代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

参考文献

[1]张国元.《企业创新理论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

[2]王绪君.《管理学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篇8

关键词:针织;产品开发;创新

中图分类号:TS186 文献标志码:A

Multidimensional Innovation Upgrades Knitted Products to a Higher Level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knitting indust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knitted products, innovative ideas in time, range and depth dimension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n the paper analyzes product innovation in each dimension from the aspects of idea, content and method and supported with typical knitted product samples. Finally it points out that time, range and depth represent the three different levels and stages of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only by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can China’s knitting industry improve its competitive power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Key words: knitting; product development; innovation

发达的化纤业和纺纱业、完善的产业链和先进的装备是我国针织产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严重、成本压力大、产能过剩、国际竞争力降低等多重问题。新常态下,通过创新驱动自身动力,成为目前国家、行业和企业多个层面的重要课题。

与机织产品相比,针织产品具有延伸性好、柔软悬垂等特点,适合用于内衣和运动休闲类服装等。而成形结构、轴向结构、间隔结构、网眼结构等则是针织物较为独特的结构。圆纬编和横纬编织物生产无需整经,因而流程短,加工和开发都具有高度的灵活性,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横纬编则特别适合成形产品的开发。经编产品生产具有高效性,其服用性能介于机织和纬编之间。针织产品通常被人们认为是次要的、中低档的产品,实际上针织产品从内衣到外衣,从运动休闲装到正装,从服装向家纺和产业用领域不断发展,巨大的潜力还未被释放。因此,本文将从时度、广度和深度这 3 个维度的创新对针织产品的发展进行深入的诠释。

1 时度

时度创新表现为“小批量、多品种”的短平快产品研发模式。时度开发是时尚与科技完美融合的体现,其中以设计为主体、以技术为依托、艺工相结合的小批量多品种的开发方式,保证了产品的丰富性,满足消费者追求个性的需求,结合信息化和互联网化的管理模式,提高运作速度,缩短反馈周期。

把握时尚潮流,了解定位人群的生活方式和物质文化层面的需求。利用当今热点话题,如“互联网+”、智能穿戴、绿色环保、私人定制、快时尚等,在服装面料中赋予时代特征;抓住潮流趋向,配色、图案、质地和功能是服装面料围绕时度轴开发的四大手段,元素主要源于流行时尚,包括各大秀场和主流媒体的流行趋势,名星、名流、名媛的穿着,热播影视或热门电游的人物穿戴等;融入创新成果,融合纺织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加入科技元素,如3D印花等。

以科技为主轴,流行周期呈螺旋式上升重复。科技发展对针织产品开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 3 个方面:随着数字提花技术的完善和电子元器件价格的降低,针织提花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随着数控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结构提花、色彩提花、结构+色彩提花思想的出现,针织产品花纹的形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随着形成花纹的工艺多样化,针织产品对艺术设计的需求增加,从而导致艺工结合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

代表时度开发的典型产品包括近年来流行的蕾丝面料和成形鞋材。近年来,蕾丝作为流行元素在服装面料中的应用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各种蕾丝面料及其服装应用如图 1 所示。经编拉舍尔花边在本轮蕾丝的风靡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得益于经编技术的发展,如经编CAD技术、电子横移和电子贾卡技术的发展使得1.2 ~ 1.5 m高度的定位花型设计与生产成为可能,花型变换更为快捷,生产周期缩短;同时,由于原料的拓展特别是棉纱的使用以及印染、贴合和绣花技术的发展,都为经编蕾丝的开发和流行创造了条件。此外随着纬编在原材料、提花技术和工艺等方面的创新,纬编蕾丝面料应运而生,拓展了蕾丝家族产品。

廓形面料(图 2)因具有很强的塑形性,是近几年时装界的新宠,成为男女外套、裙装等时装的优选。双面圆机和双针床经编机均可以形成厚度在0.5 ~ 2.5 mm的双面织物,面料立体效果强,可以在 2 层织物之间形成空气层,保证了廓形面料的轻质和优良的热湿舒适性。针织数字提花技术的应用加上多种纱线材料的组合,可在织物表面形成各种凹凸结构或色彩花纹和肌理,使廓形织物更具时尚特征。

2 广度

针织产品需要开阔的创新理念,广度层面的创新基于最终产品的顶层设计与创新,将整个设计、生产和应用进行交叉融合,协同创新。一方面在纺织链上加强原料和染整两端的开发应用力度,关注最新的纺丝与纺纱技术,凸出原料的差别化、组合化、功能化与拓展化;关注最新的染整技术,例如新型的数码印花、立体印花、生态染色技术,以及抗菌、抗静电、阻燃等高附加值的后整理技术。另一方面在产业链上延伸创新理念,向前延伸到装备的创新,向后延伸到制作、应用领域和营销方式的创新,提出“服务+产品”的营销理念,创造引导型消费,即不仅提供面料,还提供基于面料的最终产品,如服装款式设计和搭配等后序服务,为创新产品提供良好的市场拓展渠道。

由于针织线圈串套结构的特征,一般针织产品如丝袜、内衣等服装容易发生脱散勾丝现象,此外贴身穿着的产品,从穿着舒适性角度出发,也希望边缘光滑、无痕。针对以上问题,可分别从原料、装备和工艺角度创新综合研发防脱散针织面料(俗称“任意剪”)。从原料角度,可以考虑低熔点纤维、低熔点皮芯结构纤维和高收缩丝。低熔点纱线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表层熔融,使织物线圈粘联,可以起到良好的防脱散效果。从针织装备角度,采用高机号的针织设备,如E50以上的圆机,线圈小,结构紧密,能有效防止线圈脱散现象的发生。工艺方面,可在织物边缘采用编链组织形成“光边”,可避免由后道裁剪导致的线圈脱散。采用上述方式生产的针织面料具有较好的防脱散性(图 3)。

针织产品的广度创新,还应对产品的应用范围进行拓宽,如医疗领域广泛使用的疝气修补网就是针织产品应用领域拓展的典型。疝气是一种人体常见的外科疾病,早年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在病灶部位进行缝合,而经编疝气修补网(图 4)的出现为患者减少了手术的痛苦和复发的概率。网片主要在高速特里科经编机上编织,虽然组织结构是最常见的经平或经缎组织,但作为人体修补材料,其必须在孔隙率、强度、柔韧性、卫生性等多方面满足临床医学的严格要求。这需要创新人员拓宽医学领域的知识,从纺织专业角度给出更为优化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医疗材料领域的创新。

3 深度

如果说针织产品的时度和广度开发是利用目前现有的技术进行突破创新,那深度方面的开发则是对针织产品进行溯本求源、突破极限的基础性研究,这往往会给原料、织造、装备等多个行业带来促进和提升,甚至会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加强理论探究,时刻关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进展,进行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型研究,缩短理论突破和应用技术进步的周期,生产具有原创性、前瞻性的针织服装面料产品。

负泊松比织物是对织物的结构力学进行深入研究后的突出成果。泊松比定义为垂直受力方向的应变与受力方向的应变之比的负值,普通材料的泊松比一般表现为正值,即材料在拉伸时的垂直受力方向会变窄,但对于负泊松比材料其尺寸变化情况则相反,即具有特殊的“拉胀性”。目前有 2 种设计生产负泊松比织物的方式,分别为采用具有增大效果的纤维纱线和具有增大效果的织物结构。利用负泊松比特殊的尺寸变形性和形状贴合性(图 5),可应用于运动防护服装、医疗绷带、汽车安全带和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针织结构是形成负泊松比织物最具潜力的结构,目前特定设计的经、纬编结构均可达到一定的负泊松比效果,但离产业化应用还有一段较长的路程,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突破。

智能织物是电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技术交叉应用的成果。作为内衣和运动服的主要面料,针织物在智能服装领域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根据不同人体生理性征检测的需求,利用导电纤维编织线圈横列或纵行可实现电子元件的连接,实现针织电路的设计与织造;通过研究针织物形变量与人体生理参数的关系、不同导电材料及针织结构对导电针织物灵敏度、拟合度、稳定性、重复性及拉伸松弛特性的影响,开发敏感元件和传感元件合二为一的舒适可水洗的柔性传感织物(图6),在娱乐、运动、医疗等众多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并将可能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4 结语

时度、广度和深度 3 个维度上的创新实际上也代表着产品开发的 3 个不同层次和阶段。随着我国针织行业进入快速发展后的转型升级时期,产品创新成为企业战略性发展的必然,需要更睿智的思维和定位。目前产品创新在时度上已经有了一定经验和积累,但在广度和深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开拓,从而缩短与国外高科技产品的差距,全面提升我国针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带动整个行业的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英.我国针织服装发展创新的思路[J].纺织导报,2014(9):74-75.

[2] 蒋高明,彭佳佳.面向先进制造的针织装备技术及发展趋势[J].纺织导报,2015(2):43-47.

[3] 万爱兰,缪旭红,丛洪莲,等.纬编技术发展现状及提花产品进展[J].纺织导报,2015(7):35-39.

[4] 缪旭红,李筱一.我国双针床经编技术及产品最新进展[J].纺织导报,2015(7):30-34.

篇9

关键词: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发展;驱动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引言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将创新从思想理念上升时国际发展的战略,这充分体现我党已经摸清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依靠科技创新以驱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决策也是具体实施上面临的问题。在具体实践上,如何准确把握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自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一、科技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

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实际上就是以经济发展为由,通过投资、出口、消费等经济活动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依赖第二产业来带动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协同转变,将以往依赖物质资源与人力制造的方式逐渐转变为依赖科技进步、生产水平提升以及管理理念创新的方式[1]。其中产业结构、投资与消费需求以及驱动要素的转变,是科技创新的关键。

1.产业结构可快速转型升级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与不协调的问题依旧存在,在经济占比上,第三产业的比重依旧偏低,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第三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占据的比重一直没能超过50%。但是对比发达国家,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铺设了一条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经济发展道路,在科技创新的引导下,美国第三产业的比重占到75%,尤其以通讯、信息与网络等产业的增长态势尤其突出,这使得美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调整,通过信息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推动美国GDP的快速增长[2]。正是因为有了科技创新并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才让美国在90年代初保持了1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

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不改变传统以农业位置的第一产业结构,而是不断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创新工业生产模式,尤其是对通讯、信息等隐形产品的生产,使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以计算机技术为例,云计算技术的服务已经成为民众的的基本需求,作为一种持续服务的信息资源,民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使用。借助云计算实现的产业转型升级可以通过三方面来实现:第一是渗透的方式。通过将云计算融入到传统生产或者信息服务领域,能够与信息产业结合形成性的有价值的产业结构;第二是转换的方式。通过加剧高科技产于与传统产业的进展,迫使传统产业发展自己的缺陷,并逐渐融入高科技元素,加快促进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三是渗透与转换联合的方式,通过两者的联合,使传统工业、农业以及服务业进行产业升级优化,使传统产业有更高的科技含量与经济使用价值。因此,产业中创新的活动频率越高,其对创新成果的引进与产业发展速度影响越大,如果产业与高科技有较大的关联,就会在产业内部引发一次革命,加快产业的结构优化。

2.促进投资和消费需求

依据我国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产业市场需求结构往往需要衡量消费、投资与进出口三种关系,在现代也将消费、投资与净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3]。国家统计局统计了2000~2012年消费、投资、净出口需求对我国GDP增长情况,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消费与投资占GDP增长的比重分别为51.8%和50.4%,而净出口需求对GDP增长贡献为-2.2%,这表明我国GDP的发展呈现出“投资比重高、消费比重上升、贸易顺差减缓”的趋势。因此,当前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在于调整消费与投资的比重。必须在消费结构中,可以依赖科技创新来促进消费,如果手机产业,从原先的大哥大到诺基亚,再衍生出3G、4G技术,手机等通讯行业依然成为世界销量第一的产品,这是科技创新改变消费需求的案例。在消费需求的增加下,生产产业的结构必然会发生变化,而投资者看到产业的潜力后,也会相应的增加投资。

3.驱动要素结构的转变

生产要素通常包含两大类的内容:第一大内容是传统的生产资源要素,具体包括自然资源、生产成本与劳动力;而另一大内容是知识性要素,具体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手段以及生产信息等[4]。传统理念认为提高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方法是不断加大生产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资源要素,但是事实上,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要素,产品的增量会逐渐下降,因为资本与劳动力等传统要素的增加,虽然会提升最初的产量,但是产量到达一定程度后,其增幅必然会逐渐下降。要想克服这种投资方式,就需要借助知识性要素的转变,强调知识性要素的地位,通过将知识性要素通入到传统生产要素中,加快两种要素的融合,使产品的生命周期、产量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继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在传统计划经济与计划到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依赖自然资源的消耗与生产力的投入,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与自然环境保护背道而驰,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的消耗与环境的污染加剧。因此,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从集中生产资源向依靠知识性要素转变,或者实现传统生产要素与知识性要素的融合,使新的要素组合形成。具体实施上,可以增加传统生产要素中的科技元素,并通过科技产业的加入,使传统生产行业引入高素质的人才,进而改变要素结构[5]。实现新的要素组合要对各个环节进行创新优化,做到“人尽其才、财尽其用、物尽其用”,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要素的替代,则是将知识性要素将传统生产要素替代,实现资源的转移和变化,比如将信息、网络等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增加,推动科技创新。

二、科技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1.大力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以科技创新来驱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可以着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我国航空航天科技产业为例。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顺利对接,这次完美对接,表明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为太空资源开发探索提供一条创新通道,有利于推动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航空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以尖端装备制造为主,技术含量较高、关联性较强,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据重要地位,有专家推比,航空航天产业项目在未来十年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效益产出比为1:80,技术转移比为1:16,就业带动比为1:12,这显示出以知识性要素为主题的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基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与要素结构三方面的产业发展布局,充分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并且顺应了时展的需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大力推动以创新知识与新技术为主体的尖端装备生产。十二五战略规划中,明确强调未来五年中我国骐达重点发展方向: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这一战略规划充分表明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2.提倡自主创新环节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先机与主动权,是维持区域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手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最根本的手段是充分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积极提倡自主创新,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创新是企业经济增长的关键,企业只有具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继而引导各行业进行创新,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形成。自主创新,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技术创新,也可以作为国家发展的道路,形成中国特色发展模式[6]。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并推动创新能,通过协同创新、集成创新与原始创新推动创新步伐。在加快形成中国特色创新模式中,要求各产业创新发展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遵循科技创新的规律。此外,还要充分借助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整合各种经济资源,最终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3.注重新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经济的发展中,科技创新固然重要,但除此之外,新文化的引入与孕育对经济的发展也有同样的作用,在科技创新中,新文化与科技有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激荡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创新文化能够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又能激励创新文化的发展。进入到21世纪,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而不断推进,区域以及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并且在发展趋势上呈现出一体化的态势,这充分凸显了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7]。比如美国的硅谷,每隔几年,就会出现改变世界经济格局与消费结构的产业,不断诞生与市场行业相差较大的原创产业,比如英特尔公司的创办催生出集成电路产业;苹果公司的创办催生出个人电脑产业;谷歌的创办催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之所以有各种原创产业的出现,是因为硅谷的建设基础在于其独特的创新文化,由此吸引来自美国各地的创新创业者,立志要成为影响世界的企业领导者。

进入到21世纪,我国科技创新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一大笔重点工程与项目频传,如超级计算机、水稻杂交等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这些创新成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这些创新成就都体现了创新文化深厚的底蕴,支撑着各行业的发展。在创新文化的培养上,首先要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将其内化为个人与企业发展的普遍行为;其次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最后要增强对创新文化的自豪感,真正将创新融入我们的血脉中。

4.全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方式就是摒弃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逐渐实现以创新驱动为主的经济增长道路。为此,要打破传统军民分割的模式,通过国防创新模式、技术创新与区域创新体系,实现军民协和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的实施上,可以不断培育一大批鹇孕滦瞬业,抢占市场,通过自主创新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将国防高科技成果应用到装备生产行业中,使其能够更好的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在高科技成果融入社会经济体系后,还要将于国防建设相关的产业分布到中小企业中,使企业获得军备生产任务,这样既能推动重点产业的调整,又能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转变。

三、结语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与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我们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将科技创新驱动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就能克服各种困难,逐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谢碧玲.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驱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关于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14(04):22.

[2]孙福兵.创意经济驱动区域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以浙江嘉兴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4(05):24-28.

[3]于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宜宾创新驱动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4(11):1-4.

[4]董昕.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OL].区域经济评论,2016(06).

[5]黄润斌.区域经济发展驱动与高新区发展战略转型探析――以南宁高新区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5(01):115-118.

篇10

[关键词]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088

进入经济新常态,辽阳经济陷入低水平发展瓶颈。为搭乘新一轮老工业基地发展热潮,步入良性发展进程,本文对辽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战略的制定进行深入思考。

1辽阳战略性新兴产业种类与特征

基于辽阳工业经济传统优势,发展较为成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一是精细化工。依托芳烃、烯烃等基础化工原料,开发资源节约型、绿色环保型、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精细化工产品,如涂料、颜料、新型催化剂和日用化工产品等。二是新材料。主要分为有机金属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两大类。产品有新型铝合金材料、特种铝型材以及高性能纤维、工程塑料、符合材料等。三是先进装备制造业。包括以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为主的汽车配套产业,水力/风力发电机组核心部件和汽车内饰,交通设备、造纸机械及大型施工机械等。四是节能环保。包括节能技术和设备,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等。五是电子信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材料和电子信息服务两部分。产品有新型漆包线、集成电路和应用软件等。

辽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而成,且发展阶段不同。新能源与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先进装备制造业具有一定发展基础。最强的是新材料产业中的先进结构材料,节能环保产业中的精细化工业。新材料行业已经发展起一批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行业领军企业,如辽阳石化、忠旺铝材等。辽阳新风集团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中也具有一定知名度。另外一些企业如辽阳奥克、辽阳科隆等,通过IPO等融资渠道实现阶跃式发展,在相关领域中逐渐被认可与熟知。然而无论是横向对比还是从经济目标出发,辽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仍不尽如人意。亟须以创新为驱动力,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选择的理论基础

第一,由市场主导的内生式发展路径。根据竞争优势理论,某些产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种竞争优势可能来自企业原始积累,也可能是在长期市场竞争中逐渐凝聚起来的对生产要素的垄断或对市场份额的独占。当市场需求变化时,新兴产业可根据供需关系主动调整产能、加大产品差异性、提升产品质量、研发新产品,并进行规模化生产。内生性发展路径的实质在于新兴产业完全依照市场供求规律,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实现产业成长和发展。

第二,政府培育下的外推式发展路径。是指在政府政策扶持下,优先获取必需的生产要素和市场份额,在进行研发创新和规模化生产后,再由政府制定相关扶持政策,进行指向性的成果转化和产品销售,从而巩固其市场竞争优势。该路径的产业选择主观性、外部力量干预外生性与政策保护依赖性强。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c发展速度较快,前瞻性与确定性程度较高,而产业素质与市场自发式相比略低,自主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

第三,市场选择与政府扶持共同作用的路径。在现实中,几乎没有新兴产业只依靠市场或政府主导,而是根据产业特征选择偏重市场或偏重政府主导的混合型发展模式。混合型发展模式充分融合了市场自发模式的自主性,以及政府主导模式的辅,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3辽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一,要抓领军企业。领军企业在规模、资金、技术、人才资源和品牌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产业链横、纵向联系较多。领军企业通过放大自身优势可带动上、下游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如忠旺铝材致力于成为全球综合性高端铝产品研发制造并已取得佳绩,但集成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应主导促成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强强联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

第二,要抓产品。辽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种类不全,全系列产品更少。除先进结构材料外,其他产业产能不具备规模化优势且国际竞争力弱。政府主导在此发挥更大作用。应制定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开发政策,通过设立科技重大专项,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给予新兴产业优惠的财政与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为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挤出资金。对先进金属材料、精细化工等基础较好的产品,应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应尽快研究出台政府采购目录,对企业自主研发重大技术产品优先采购。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规程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为其提品供给机会,间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三,要抓研发。通过政府补贴以及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首先提高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在各级政府年终考核指标中增加“本年度本级财

政科技与技术研发支出占总财政支出份额”权重,鼓励政府将财政资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丰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研融资渠道,鼓励风投基金渗透研发各阶段、各环节。贯彻共享经济理念,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公共服务平台获取共享资源。着力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转化和产业化为重点的科技创新中心。鼓励新兴产业行业协会每年举办行业年会,分享创新成果,加速成果转化速度。适当提高研发人员福利待遇,平衡外部边际收益与研发人员收入比例,激发研发热情。

第四,要抓高端人才。辽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高端人才十分短缺。应针对产业发展定位,在高校培养计划中增加实践课程比例。如在化学工艺专业下设置“精细化工”课程,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下设置“高端智能化装备制造”课程,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中进行针对性学习,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型人才。应制定市属院校专业调整方案,并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经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学科建设倾斜。应改进原有人才引进政策与措施,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靶向性人才。对于本区域尚未建立或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新兴产业,政府应打破地域与国籍限制,积极引进外籍专业人才,以人才引入交换技术输入,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种类多样性与稳定性。

第五,要抓园区。因地制宜建设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辽阳实施产业优化调整的当务之急。具体而言,辽阳县具有矿产资源优势,应丰富矿产产品和铜产品种类,延长产品加工链条;去除粗钢产能,加大特钢生产能力;进一步培育新型装备制造业的、汽车配套产业等产业集群。灯塔市具有轻工业和日化工业优势,应进一步搭建共享分销平台,发展壮大铝合金、日化、皮装裘皮等产品深加工园区。宏伟区是著名国家级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拥有辽阳石化、奥克、忠旺等领军企业。应着力打造具有显著工业特色的“聚酯及特种聚脂企业群、聚酰胺及制品企业群、化工新材料企业群、精细化工企业群”四个企业群。太子河区应继续推进装备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业的纵深发展,逐步融入沈阳中部城市产业集群。文圣区要加快发展矿产建材业和铝深加工业两大产业。

参考文献:

[1]张银银,黄彬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3):107-112

[2]单丽娟,李大庆,李庆满东北振兴背景下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6(2):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