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31 09:5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发展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发展计划

篇1

*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明显加快、结构明显优化、实力明显增强的良好态势,实现了“*”规划的良好开局,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

主要特点: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规模跃上新台阶。预计*年实现生产总值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二是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三次产业构成由2005年的16.3:52.8:30.9调整为14.1:54.4:31.5,一、二、三产业预计分别实现增加值19.2亿元、74亿元和42.8亿元,分别增长5.9%、25.1%和23.6%。三是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91亿元,增长23.3%,规模以上工业利税预计完成16.6亿元,增长30.5%。四是投资、消费与出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20亿元,增长23%,引进1000万元以上市外项目104项,实际到位资金62.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完成2145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完成45亿元,增长16.6%,出口创汇预计完成8000万美元,增长51.3%。五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963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5435元,增长10%。

二、*年形势展望、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与发展原则

(一)形势展望

从国家宏观层面看,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成为*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及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等会议,均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年国家的宏观调控取向为:稳政策、推改革;降能耗、调结构;重民生、促和谐。一是继续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二是继续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切实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一个门槛”,坚决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三是加强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三农”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进行节能环保设施的建设。四是悄然转变发展理念,国家最近的一系列会议都确定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在“快”前,表明国家的发展理念更加强调科学发展,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发展思路

立足国家的宏观调控取向和发展形势,根据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初步确定全区*年总的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为目标,继续大力实施“5321”工程,坚持走好“工业立区、招商强区、调整活区、科教兴区”的路子,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全力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的现代化新长清,确保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发展目标

在分析各种因素和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生产总值166亿元,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92.8亿元,增长25.4%;第三产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23.8%;

地方财政收入3.58亿元,增长2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增长25%;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7亿元,增长17.1%;

出口创汇9100万美元,增长13.8%;

实际利用外资4200万美元,增长95.8%。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提升。

三次产业构成12.2:55.9:31.9;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

工业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提升4.5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效益明显改善。

地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6%,提升0.02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2亿元,增长30.1%;

规模以上工业利税21.7亿元,增长30.7%;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5%。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90元,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5980元,增长1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以内。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氧化硫(SO2)排放量降低2%;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降低2%;

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0%;

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4.3%,提升2个百分点;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5.2平方米,增加0.1平方米。

(四)发展原则

一是好中求快,坚持科学发展,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提升工业集群经济的规模和质量。围绕城乡消费,特别是适应大学科技园、*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

二是坚持发展重点区域。在继续做大做强“五大片区”的同时,积极启动104国道沿线区域和经十西路及其延长线区域“两个经济发展新亮点”的开发,为全区发展拓展新的载体。

三是坚持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解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教育、住房饮水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高度重视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

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后劲相统一,注重节能降耗、自主创新、环境保护和土地集约利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严控耗能高、有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及产能过剩产业。

五是坚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统筹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稳妥推进深化各项改革,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筑体制机制保障。

三、*年主要计划指标安排说明

为了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年计划指标的设置,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反映经济结构、质量效益、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指标。在安排*年主要计划指标时,主要坚持了四项指导原则:一是与国家的宏观政策取向一致。二是与统计、经贸、农业、财政、建委等区直有关部门相衔接。三是与区历史发展水平、区“*”规划、市计划及全市10个县(市)区计划相衔接。四是考虑*年的增值因素。

1、生产总值

*年计划安排166亿元,增长22%。

一是顺应我区经济加快发展的趋势。第一,“十五”以来,全区步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2003年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呈加速增长态势,2004年为14.3%,2005年为15.7%,*年预计为21.7%,*年计划安排22%,符合2003年以来的经济发展趋势。第二,与2003年7月区委工作会所提的奋斗目标相衔接,当时区委提出,到*年全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60亿元,*年计划安排166亿元,与区委2003年所提的奋斗目标相吻合。

二是考虑拉动因素。投资、消费与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年仍将处于稳定增长期。计划初步安排,*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1%,出口创汇增长13.8%,均将对经济发展形成有效支撑和强劲拉动。

三是考虑生产总值的内部构成。

三次产业的构成将由*年的14.1:54.4:31.5调整为*年的12.2:55.9:31.9,结构进一步优化。

(1)农业增加值。*年计划安排20.2亿元,增长5.2%。据与有关部门衔接,虽然*年秋冬干旱严重,但*年种植业增加值预计仍可增加6300万元,林业增加值可增加600万元,畜牧业增加值可增加3000万元。粮食产量可保持在30万吨左右,肉、蛋、奶、菜、果产量可分别增长6.7%、1%、20%、4.5%和10%左右。

(2)第二产业增加值。*年计划安排92.8亿元,增长25.4%。重要的增长因素有两项。第一,随着*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济柴、联想沃德、省建机、天诺、龙浩酿造、奥图科技、高强标准件、泰丰疫苗、双玉味精等一批大型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在*年形成新的效益,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新增40多家,新增增加值12亿元。第二,现有工业企业将产生新的效益。全区现有16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可保持10%左右的自然增长,可新增增加值5亿元左右。综上两项,可新增增加值17亿元。

(3)第三产业增加值。*年计划安排53亿元,增长23.8%。第一、从第三产业内部构成看:交通运输及邮电通讯业可新增增加值3.1亿元,贸易餐饮业可新增增加值3亿元,房地产业可新增增加值1亿元。第二,我区第三产业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即:大学科技园入住师生达到13.5万人,预计*年还将进一步增加,再加上*经济开发区新增的外来人员,使我区进一步扩大了第三产业发展所必须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因素;随着我区旅游景点的开发、商贸娱乐设施的完善、房地产业的发展及城乡交通环境的改善,具备了发展第三产业所需的硬件条件;明珠新世纪购物广场部分开业,三联银河家电、车厢峪综合开发、长青苑建设、龙泉居建设以及宾馆改造、大学科技园商业街二期、教师公寓和国际翰林酒店等一批三产项目将在*年开工建设,部分建成投产、投入运营,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劲拉动。

2、地方财政收入

*年计划安排3.58亿元,增长23%。

一是考虑指标之间的协调。地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效益情况的重要标尺,在全市10个县(市)区*年计划安排中,我区的这一比例为2.16%,虽比*年有所抬升,但仍处落后位置。

二是考虑财政支出的需要。撤县设区以来,特别是随着大学科技园和*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我区诸多城建公益设施急需建设与配套;按照国家要求,地方财政对“三农”、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需逐年增加;随着国家公务员法的实施,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需稳步增长。综上诸多财政刚性支出的不断增加,需要地方财政收入保持一个较高的增幅。

三是考虑我区地方财源建设情况。近几年来,我区通过大力实施“5321”工程,引进、实施和建成了一批大项目,重汽、山水、佳宝、鲁能等相继建成投产,大学科技园已迅速形成规模,济柴、联想沃德、龙浩酿造、高强标准件、省建机、双玉味精等一批工业项目也将在*年发挥效益,总之,全区已形成一大批新的财税增长点。据预测,*年可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多家,可新增工业利税5.1亿元,其中工业税收可新增2.5亿元,可有力支撑税收的稳定增长。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年计划安排150亿元,增长25%。

一是考虑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发展的趋势。国家为抑制投资过快增长,虽然提出要严把两个闸门(土地闸门、信贷闸门),严控一个门槛(市场准入门槛),但我区的投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均属“保”的项目,所以我区*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不会构成影响。

二是考虑项目支撑因素。初步调查,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年可完成投资115.6亿元(工业项目投资40.53亿元,农业项目2.4亿元,其他项目72.67亿元)。其中:大学科技园项目35.4亿元(区内全部投资约41.8亿元),*经济开发区项目33.33亿元,其他区域项目46.87亿元。另外,其他小规模投资可完成30多亿元。

4、出口创汇

*年计划安排9100万美元,增长13.8%。

一是考虑骨干企业的支撑。山水、晶恒、邦和工贸、精工发品等企业生产形势稳定,对全区的出口已形成稳定有效支撑,上述4家企业实现的出口创汇额占全区出口创汇总额的80%以上,预计*年仍能保持8%左右的稳定增长。

二是有新的出口增长点。联想沃德项目已建成并部分投产,且已实现出口创汇,*年随着该项目的正常生产,出口规模将迅速扩大,对我区出口创汇将形成很大支撑和带动。

5、实际利用外资

*年计划安排4200万美元,增长95.8%。

一是主要考虑了*年利用外资项目的支撑因素。初步调查,韩国新新集团秸杆发电项目、*阿布扎比宾馆改造项目、志友变压器增资项目和美国食品加工项目等利用外资项目均有望在*年实施,预计可到位外资4000万美元。

二是从指标性质看,实际利用外资有其特殊性,本身就不是一个长期稳定增长的指标,这一指标的完成情况有很大的客观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是一个零起点指标。

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年计划安排52.7亿元,增长17.1%。

一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启动内需的优惠政策,可进一步激活消费。据预测,*年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可新增零售额6.5亿元,国有经济和其他经济可新增零售额1.2亿元。

二是随着大学科技园和*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我区扩大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因素,特别是大学科技园13.5万师生的入住,必将对全区的消费产生强劲的拉动。

三是我区的消费吸引力明显增强。第一,大学商业街、明珠新世纪购物广场及一批旅游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消费的硬件设施进一步改善;第二,我区日益融入*市区及“*都市经济圈”,104国道和220国道的地理位置更加优越,不仅能吸引和形成较大的过路消费,而且还能吸引省城的高档消费。

7、城乡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计划安排10590元,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计划安排5980元,增长10%。

一是考虑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均保持快速发展,可以体现“让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一执政理念。生产总值的增长与居民收入的增长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年计划安排生产总值增长22%,可以带动城乡居民收入保持10%左右的增长。

二是考虑国家的政策因素和我区的就业环境。第一,*年下半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企业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伤残人员抚恤标准、实施全国统一的公务员工资制度等政策;第二,国家对“三农”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的扶持。第三,我区的就业环境进一步改善。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大学科技园、经济开发区的逐步完善,为我区的城乡居民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城乡居民务工、择业的空间明显扩展,工资性收入将明显提高。

四、*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与措施

(一)坚持好中求快,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一是依托重点园区、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发展产业集群。着重培植机械装备制造、建筑建材、电子信息、食品药品加工等产业集群。二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突出特色与品牌,继续培植发展奶、畜、林、果、菜、种、菌和花卉特色产业,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适应消费趋势,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扩大消费需求。重点围绕“五大片区”建设、流动人口增加及“*都市经济圈”日趋形成所带来的消费商机,创新形式,积极发展商贸餐饮、旅游交通、房地产、信息咨询、金融中介等服务业。四是全力实施大建筑业战略,打造建筑强区。横向拓宽产业领域,纵向拉长产业链条,加速产业融合,尽快形成大建筑业格局。五是统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全面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族、宗教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大对社会事业项目的投入。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全面安置好社会低收入群体及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继续改善居住、卫生、交通、饮水条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大力开展节能降耗,突出做好耗能大户的节能工作,推动建筑节能。大力推广车用乙醇汽油,加大对北大沙河、南大沙河等区内主要河道的综合治理。

(二)搞好投资、消费与出口,增强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1、有保有压,确保投资持续增长。一是优化投资结构。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城乡基础设施、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严控耗能高、有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及产能过剩项目。二是确保进度,实施好一批大项目。初步调查,*年全区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有108项,总投资达389.6亿元,*年计划投资115.6亿元。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要制定措施,加强协调调度和督促检查,确保建设进度,争取尽快建成投产。

2、立足资源和优势,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加快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快商贸服务设施的建设,积极培育特色商业街和特色商业区,尽快形成老城、新城和大学科技园三大商贸中心;充分利用人流、物流、资金流迅速汇聚的契机,作好“活商”文章。二是适应城市规模扩张、人口急剧增加的需要,搞好长青苑、雅居苑、龙泉居、汇富北区等大型商居组团的开发,规范有序发展房地产业。三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着力打造灵岩寺、五峰山、莲台山、大峰山等旅游亮点,发展大旅游产业。

3、调整优化出口结构,扩大出口规模。在巩固传统出口产品的基础上,积极扩大汽车配件、轻工、化工等优势产品出口。进一步壮大山水、鲁能、晶恒等出口创汇骨干企业,特别是大力培植联想沃德等新的出口创汇增长点,促其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

(三)招商引资与启动区内民间资本并举,多渠道聚集发展资金

一是继续强化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再引进一批大项目,为经济的持续发展积蓄后劲。围绕产业集群培植、园区建设、闲置资产利用、旅游资源开发、农业龙头企业培植等,突出专业招商,努力引进一批“大、高、外”项目。

二是放宽领域、放活机制,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点围绕配套和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壮大压力容器、散热器、铸管、建筑安装等传统优势民营产业。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四)统筹城乡,打造“山水长清、泉城新区”,在重点区域建设上实现突破

一是进一步做大做强“五大片区”。*经济开发区,突出招商引资,重点搞好工业项目建设,争取再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尽快打造成为*省中西部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学科技园,重点围绕入住师生,从教学和生活等方面,全力搞好服务,继续搞好院校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桥涵、医疗、水电气管网等基础设施。政务商住区,继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加快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汽摩商城片区开发步伐,推进西南外环、宾馆改造等项目的实施,继续搞好道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搞好城市公园建设。五峰山旅游度假区和农高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快发展步伐。

二是加快104国道沿线区域和经十西路及延长线区域“两个经济发展新亮点”的规划建设。104国道沿线区域,重点发挥大学科技园的龙头带动作用,规划、建设一批学研产一体化的科技研发基地、成果孵化基地和新型、高科技产业基地,重点实施好总部基地、研发中心和创业园项目。经十西路及延长线区域,重点发挥*经济开发区的产业龙头带动作用和政务商住区良好的基础设施承载作用,承接发展机械装备制造及相关产业,按照“园中园”发展模式,积极充实发展壮大南园。

(五)立足自主创新,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建设创新型城区。全面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着重推进科技创新,重点实施“33456”科技工程,即: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兽药疫苗研发基地、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孵化基地三个产业基地,树立佳宝乳业、济柴动力、联想沃德三个国家级知名品牌,突出现代农业、机械制造业信息化、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四个重点,建设佳宝、济柴、捷迈、水龙王、联想沃德五个省级研发中心,壮大节能环保、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小麦玉米良种、乳制品六大产业。

五、充分发挥区发改委的职能作用,谋划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

区发改委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部门,*年总的工作思路是:围绕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积极出思路、管项目、搞调研、引资金,重点做好计划编制、经济运行监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招商引资和经济调研等工作,全面开创发展和改革工作的新局面。突出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好全区*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搞好计划运行监测。编制和实施好*年计划,对于“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的现代化新长清”、全面实施“*”规划、确保全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区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委在对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全区发展形势进行全面分析、认真预测的基础上,已编制完成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现提交大会审议。同时,围绕*年计划的实施,我委将继续加大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测力度,及时与统计、农业、经贸、财贸、建委、外经贸等部门衔接,共同督促计划目标的完成进度,确保全面完成*年计划。

二是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科学分析形势的能力,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出思路。我区同全国一样,现在的经济形势要比过去复杂得多:从微观基础看,经济主体、利益关系和所有制结构日趋多元化;从发展阶段看,“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从经济运行的体制环境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与尚不完善交织在一起。所有这些,都增加了形势分析的复杂性。我委将围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和落实,结合我区的实际,就“两个经济新亮点”区域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问题,积极深入到基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做到:不仅看数字,更注重了解实情;不仅看总量,更注重分析结构;不仅看现象,更注重揭示原因;不仅看现状,更注重把握趋势;不仅看局部,更注重看全局。全力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

三是全面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国家为坚决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提出要严把两个闸门(土地闸门、信贷闸门)、严控一个门槛(市场准入门槛)。为确保全区投资能够长期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态势,我委将进一步研究国家的宏观政策,切实做到有保有压,通过项目审批环节,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城乡基础设施以及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严控耗能高、有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及产能过剩项目,积极有效的搞好项目的申报、审批和建设项目的跟踪、监测工作。同时,我委将进一步强化项目策划、论证和储备工作,进行重大项目的筛选和储备,努力形成一批关系全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

篇2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宏观经济政策,围绕主题主线,突出“四个牢牢把握”、“四个着力”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各类园区聚集发展、城市乡村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在建设幸福、实现跨越发展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要结合我市实际,创造性地落实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进字当先,好中求快、快字当头”,突出主题主线不放松,锁定争先进位不动摇,始终保持跨越发展、加快赶超的强劲势头。工作中,要牢牢把握跨越发展这个根本任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牢牢把握转型升级这个重中之重,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牢牢把握城乡统筹这个关键抓手,加速推进城乡建设;牢牢把握改革开放这个根本动力,切实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二、主要预期目标

(一)地区生产总值2230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收入112亿元,增长1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80亿元,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0亿元,增长16%以上;进出口总额30亿美元,增长12%以上,利用外资持续增长;金融机构贷款增加额200亿元以上,直接融资突破100亿元。

(二)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

(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50元,均增长1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四)万元GDP能耗降低3.7%,全社会用电量增幅控制在12%以内,主要污染物COD、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确保完成省下达任务。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坚持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着力保增长。

坚持投资拉动。我市正处于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增长阶段,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投资拉动,以大投入、促大发展,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8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以上。

狠抓重大项目。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尤其要谋划、储备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特大项目;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全省和国家规划(计划)盘子,获得更多上级支持;加大项目服务力度,精心筛选确定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强化政策扶持、强化资源保障,确保投资500亿元以上,真正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发展。

强化多元融资。健全金融体系、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争取新增银行类金融机构10家以上,金融机构贷款增加额超200亿,年底不良贷款率下降4.8个百分点;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力争境内外上市(挂牌)30家以上,直接融资过百亿;强力招商引资,各县市区都要确保引进5个投资10亿元以上、10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另外,要推进全民创业,激活民间资本;科学谋划项目,力争国家资金;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推进资源整合、存量盘活等。

破解土地制约。推进“两区同建”、促进增减挂钩、加大土地整治、提高利用效率,土地挖潜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开发区,优先保证产业项目建设需要。全面启动中心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今年完成12家企业的搬迁改造。加快产业园区内村庄搬迁步伐,争取年底前全部完成。

(二)坚持以现代产业为突破口,着力提效益。

聚焦现代产业。“10+3”现代产业体系已初步成型,下一步重点是壮大和提升。要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细化产业链,全面壮大“产业树”;引导企业向产业链高端进军,向高附加值环节进军,提升产业质量效益;优势环节做大做强,短板环节补齐填平,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聚焦骨干企业。围绕“10+3”主导产业,精心筛选100家骨干龙头企业,政策优先倾斜、要素优先供给、服务优先保障、难题优先解决,努力做优特色、做强配套,打造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旗舰”企业。

聚焦园区建设。从体制上理顺、财力上支持、人力上保障,促进要素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群、企业向园区集中。市经济开发区要着力打造区域产业发展制高点,力争尽快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各县市的省级开发区、高新区要着眼争先进位,把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支撑区域跨越发展的隆起带、增长极。

聚焦产业集群。县市区要在“10+3”主框架下,进一步突出特色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围绕主导产业抓骨干企业、上重大项目、搞招商引资,引导中小企业依托主导产业、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丰厚度,培育上下游产品衔接、大中小企业配套,拥有核心竞争力、拥有行业话语权的特色产业集群。

(三)坚持以“两区同建”为突破口,着力促统筹。

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一是拉框架,实施大路网工程,建成城区外环快速路,建设外环快速通道(德滨、德商、济乐、青银),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抓好东部新区“三纵五横”、生态片区“三纵一横”主路网建设;

二是强功能,按照“九通一平两化”标准,把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一次性建设到位,重点建设高铁新区及东北城“四供两排”,提高产业承载力;

三是提品位,抓好“三河六岸”实验性、示范性区段建设,开工建设7个示范性、标准化大社区,启动太阳塔、太阳湖、太阳岛策划、规划、设计、建设,打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太阳城景观,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力争2013年创建成功。

县域经济赶超跨越。按照“小县大城”的思路,县城与开发区协调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以示范镇和重点镇建设为龙头,着力培育一批工业强镇、商贸大镇和旅游名镇;坚持分类指导,开展比学赶超,促进县域经济整体提升。

“两区同建”加速推进。以实现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生产方式集约化、生存环境自然化为目标,以实施土地整治挖潜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两区同建”进程。2012年,启动农村社区108个,建成规模产业园区300个,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900公里,解决4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四)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着力转方式。

强化自主创新。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培育1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新增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0个以上;确保“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通过验收,专利申请和授权增幅达到10%以上;强化柔性引才理念,新引进产业领军人才150人以上;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节能减排。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推动资源综合利用,确保万元GDP能耗下降3.7%左右。完善防治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力争境内五条主要河流全部稳定实现五类水质、县市城区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递增5%以上、实现县县都有一处人工湿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上水平。

(五)坚持以“六大体系”为突破口,着力惠民生。

就业保障体系。大力扶持就业容量大、适合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突出抓好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群体、退役军人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力争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净增4.2万人,医疗保险扩面净增5.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完善社会公共救助,为弱势群体编织“安全网”。

就学保障体系。加快学院扩校升级进程,加快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建设,为“10+3”培养更多实用人才。大力实施校舍改造工程,年底实现农村初中和中心小学楼房化。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和招聘教师1500名。加强校车安全和校园治安工作。

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范围,把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全面落实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医保报销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办人民满意的卫生事业。

篇3

(一)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据初步统计,全省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或超过年度计划。

(二)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特点

1.综合经济实力有新的提高。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提早一年实现了本届政府提出的目标。

经济运行的协调性明显增强。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的全省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1.7%、11.6%、12.1%和12.5%,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这是我省经济自2003年进入两位数增长以来,季度同比增速保持较快较平稳的一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8.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1.5亿元,增长21.9%。

我省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好转,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2.产业结构调整迈出较大步伐。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全省工业增加值217.55亿元,增长2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6%。

旅游业步入转型升级轨道。

房地产迈上平稳发展阶段。

3.新农村建设起步较好。国债、财政、银行等资金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万人。新建(硬化)农村公路2769公里。实现行政村全部通电话。文明生态村增加到6523个,占自然村总数的28.1%。

4.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6年37个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5亿元,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投资进度是近几年来较好的一年。

5.筹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加大。“三集中”扶贫机制成效显著,全省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县和6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97个整村推进扶贫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6.重点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组建海南路桥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完成海南高速股权分置,改制关闭省属企业192家、安置职工1.23万人、改制面4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试点,西培农场并场队退场改革试点取得成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开始启动。深化水价、电价和油价改革,建立运输价格和油价联动机制,率先在全国实现经营服务业用电与工业用电同价。

7.生态省建设有新的进步。加强了电力、水泥“大代小”技改工程建设,对制糖、橡胶加工等传统工业采取了工艺更新和集中治污等措施,工业污染物排放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8.社会事业得到加强。集中部分财力用于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

9.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8.51万人。全省参加基本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保险人数达到347.1万人次。城镇低保对象达到16.5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比全国规划时间提前两年实现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目前参合农民已达421.6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86.03%。全省农村居民8.59万户、15.3万人享受低保。

二、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按照充分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海南的要求,综合平衡、留有余地、积极进取的原则,建议2007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11%。

第一产业预期增长6%。进一步实施农产品加工行动计划、罗非鱼行动计划、农村沼气生态富民工程、畜产品出口基地计划、浆纸林一体化工程和花卉产业工程等,将带动农业较快发展。第二产业增加值预期增长19%,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预期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0%。2007年将开工建设的东环铁路、大广坝二期、华能西部电厂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乐东气田、金海造纸、大甲醇、福耀玻璃(一期)工程等一批大工业项目,神州半岛、清水湾、石梅湾(一期)、海棠湾、博鳌二期、新世界美丽沙等一批旅游房地产项目,为我省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健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3%。外贸出口预期增长15%。天然气、机电产品、肉鱼制品、聚脂切片、钢铁、化肥、木制品等重点地产品出口比例逐渐加大,为外贸出口保持稳定较快增长打下了好的基础。预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上涨2.5%以内。

三、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扩大以有效投资为重点的三大需求,增强经济自主增长能力

一是引导投资稳定增长。预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8亿元、增长10%左右。

二是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服务。继续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初步安排,2007年省重点建设项目60个,总投资规模130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8.5亿元,其中竣工项目8个,续建项目16个,新开工项目25个,预备项目11个。

三是改善投资管理。执行好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把好新上项目的市场准入关。

四是积极扩大消费和出口需求。

(二)坚持“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方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推进功能经济区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启动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具体规划好全省五大功能经济区,海口和三亚两大城市,16个县城及所有建制镇,主要工业、旅游和农业经济开发区,直至到城市社区和农村村庄,明确其范围、功能定位、环境容量、发展方向和政策。

二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三是推进“五网”工程建设。

交通网铁路:确保东环铁路开工建设。运营西环铁路。港口:加快琼北中心枢纽港和金牌港规划与建设。公路:加快推进海口绕城公路、三亚绕城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空港:续建凤凰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做好博鳌机场前期工作。

水网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计划一季度开工建设。做好大隆水库收尾工作,确保上半年竣工。电网督促南方电网尽快兑现承诺,加快实施联网工程建设。支持农垦剩余41个农场电网改造。争取开工建设华能西部电厂,加快推进核电站前期工作。信息网支持自然村及偏远农垦连队通电话、互联网进村入户、村村通广播电视等工程建设。气网做好液化天然气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加快乐东气田开发,规划环岛气网管线建设。

(四)用更大的力量推进改革创新和对内对外开放,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推进体制创新。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指导,建立体制改革协同推进机制,组织协调好各项专项经济体制改革。

二是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五)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促进和谐海南建设

一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加大对社会事业设施的投入力度。

二是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有关职能部门大力协同做好就业、收入、住房、看病、上学、社保、安全、物价等民生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落实好解决民生问题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篇4

200*年7月15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分别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以及200*年财政决算和200*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市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

会议指出,在当前经济工作当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应当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一是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认识不足。面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形势,如何趋利避害、转化不利因素、减少负面影响,缺乏必要的、积极的前瞻性研究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二是经济增长后劲趋弱。①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增幅比一季度回落*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48.5个百分点。②外贸出口形势仍较为严峻。今年以来,我市受禽肉封关的影响,造成出口受阻,创汇下降,至今周边国家还未对我市外贸的冻品开关。出口产品缺少高创汇、高附加值、高退税率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支撑。出口市场主要局限于日韩等地,制约性较大。③企业资金不足。一方面,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企业融资困难;另一方面,资产负债率和两金占用持续升高,资金风险压力加大。三是软环境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个别部门重罚款收费轻服务管理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行政执法过程中还存有不规范、不文明、吃拿卡要等行为;“三乱”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个别地方社会治安秩序不理想,存在欺生排外、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现象。四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小富即满,小进即安,富而思进的敬业进取精神不强;有的企业追求眼前利益,对人才认识不足,临时工、技工用的多,大中专毕业生用的少;有的民营企业任人唯亲,产权封闭,没有走出家族化的桎梏;人才市场发育滞后,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和有技术、有能力的专业科技人员难招、难留;留守农村的劳动力多数是妇女、老人和少数中青年,素质偏低,特别是农村科技推广网络不健全,给农业“三化”战略实施带来困难。

会议要求,市政府要抓住机遇,强化措施,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入调研,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走势。面对宏观调控形势,谁能扬长避短,防范、化解不利因素,掌握主动权,谁就会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大潮中实现大跨越。要积极组织力量,针对当前市场变化,不断开拓信息渠道,对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趋向、宏观经济发展、外部企业动态、生产资料市场等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超前分析,科学论证,及时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宏观调控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稳定性和科学性。

第二,全面推进结构调整,努力构筑布局合理、活力强劲的经济框架。一是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工业“立市、强市”战略,以园区建设为依托,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大范围、大跨度实施资产重组和产业整合,努力培育优势产业群和核心企业群。二是积极发展融合型经济。借助半岛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加快推进我市与半岛经济的融合发展,促进我市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三是以推进农业“三化”为着力点,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紧紧抓住当前国家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扶持大企业,培育小企业,快上新企业,有计划地建设一批标准化的农业出口创汇生产基地,全面增强龙头辐射能力,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四是高度重视第三产业发展。通过制定扶持政策、科学规划布局、加大建设投入、完善市场管理等方法,加快三产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第三,努力扩大招商引资,积极创新开放局面。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统领经济工作全局的牛鼻子,围绕招商引资任务分配,逐级落实责任,形成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招商引资大格局。要将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第一线,充分发挥企业招商引资的客户优势、资本优势、人才优势。要继续加大外贸工作力度,大力培植新的出口增长点,千方百计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保持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要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形成一批产品结构好、创汇能力强的企业群体。

第四,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保障。一要切实解决好行政管理和执法服务过程中政令不畅的问题。市政府要认真落实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及时修订完善各项措施,并将监督、实施责任落实到相应部门和人员,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切实保持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率。二要切实解决好资金短缺的问题。在继续抓好政策性融资的同时,努力拓宽融资渠道。要鼓励和吸引社会投资的广泛参与,激活民间资本。争取各类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增强区域资金实力。加快企业股改和上市融资,做好得利斯、新郎

、化工的上市准备工作,为成功上市奠定基础。三要切实解决好工业用地不足的问题。要强化土地利用效益,依法收回闲置土地,调整已批未用土地,分轻重缓急,优先满足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符合我市实际的项目和骨干企业建设用地的需要。

篇5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重要之年。一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持续创新、提升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克服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我县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问题,积极调整思路,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圆满完成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一)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36.3亿元,增长14%。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30.1亿元、76.3亿元、29.9亿元,三次产业比为22.2:55.9:2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1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4亿元,实现利润1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31.7%;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51元,同比分别增长11.2%、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亿元,同比增长13.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

(二)投资势头强劲,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再上台阶。引进省外资金36亿元,新开工项目72个、总投资142亿元。重点在建项目113个、完成投资103亿元,其中8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5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82%;55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6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23%,其中谷夫食品年产40万吨谷物食品饮料、中鹤品鲜年产20万吨速冻调理食品、贝迪塑业年产8万吨塑钢等项目竣工投产,年处理100万吨小麦深加工、聆海家居年产6万吨整体家居等项目主厂房建成、正在安装设备,新大陆绿色农产品物流园、御生堂年产1万吨中成药、捷恩家年产6万吨烘焙食品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对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新谋划项目170个、总投资622亿元,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持续提升。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78%,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2家,达到105家,工业用电量3.74亿度、增长7.2%。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县产业集聚区,建成面积8.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96家,总投资130亿元,新开工工业项目31个、总投资66亿元,被评为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全省最具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是全省连续5年获得省政府表彰的3个产业集聚区之一。针对原生物医药主导产业发展较慢、规模较小的情况,历经半年时间,多次与上级部门申请对接,成功将生物医药产业调整为家居用品制造产业,形成食品加工和家居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县粮深加工园区,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8家,总投资35亿元,中鹤集团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优秀民营企业,逐步形成粮食就地转化和后续精深加工基地。农业优势地位得到巩固。粮食高产创建面积34.3万亩,在粮食高产创建的带动下,实现夏粮生产的十一连增,全县小麦平均亩产523.2公斤,总产54万吨;玉米平均亩产597.3公斤,总产49万吨;全年粮食总产量103万吨。12万亩示范区小麦、玉米平均亩产分别达到633.7公斤、768公斤,继续保持全国同面积单产纪录,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市级67家。畜牧业整体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创建标准化示范场31个,新增规模场户22个,实现畜牧业产值28.87亿元,畜牧加工业产值13.5亿元,分别增加5%、5.3%。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全国新增500亿公斤粮食田间工程建设等项目,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4万亩,新发展节水面积6.3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3.2万亩,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红旗渠精神杯”十九连冠。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落户我县。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新造林62500亩,农田林网建设31200亩,分别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18%和103%。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第五届民俗文化节,展示了县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了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文化旅游业发展,客流量稳步增长,接待游客12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0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18.3%。《县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得到省旅游局批复,正式将我县纳入省旅游发展规划。大运河县段申遗顺利通过专家评估。启动总投资50亿元的古城保护开发项目,古城墙、县衙、西城门、角楼、古运河橡胶坝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东大街、浮丘山广场、城隍庙广场、怀禹路改造等工程建成使用。《县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获省发改委批复,商贸物流业发展加快,新增物流企业1家、达到11家;新开业商贸城3家、酒店2家、宾馆3家。宏基商贸城和浙江商贸城相继投用,城市活力进一步彰显,现代商贸、餐饮服务和物流业取得长足发展。

(四)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加快。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统筹推进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县城乡总体规划》、《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通过省专家评审。在此基础上先后编制《县空间发展规划》、《县卫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4项规划,为城市科学建设提供了依据。卫河路北段、霄河路南段等5条道路通车,初步形成“5纵6横”城市路网。城区绿地率19.5%,人均占有绿地3.2平方米。铺设天然气管网1.2公里,完成民用入户1108户、商业用户11户。州公园一期投用,文化艺术中心、教育园区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黎阳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目前县城面积拉大到20平方公里,人口16万,城镇化率35.7%,提高2.4个百分点。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投资环境更加优化,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全县16个在建社区,累计完成投资33亿元,开工建设住宅楼542栋,入住群众1100户。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总量小、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竞争力较弱的基本县情尚未根本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人民群众对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很大,公共服务设施有待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着力解决。

二、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更是我县转型升级、加速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抓住省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和市打造两个构建升级版的机遇,以改革创新求突破、务实重干促提升为总基调,以建设活力、文化、生态、幸福县为总目标,充分发扬敢于创新、敢于争先、敢于攻坚、敢于担当的“四敢”精神,务实重干,奋勇争先,力争在全市新一轮转型升级、提升发展中走在前面,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建议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

三、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项目建设拉动、开放招商带动、载体平台支撑,创新完善推进机制,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全面提升项目质量、服务水平和建设成效。抓好开放招商,提升招商实效。更加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化招商,分地区、分行业制定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引进方案,力争取得新突破。围绕主导产业,瞄准国内百强企业和上市公司,下大力气引进一批行业龙头、知名品牌和高科技含量、高成长型项目。在推进工业招商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服务业、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领域的招商,拓宽招商领域。重点抓好联合利华食品工业园、滑热电联产、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园、城区集中供热等40个在谈项目,争取项目早日签约落地。年内确保落地亿元以上项目40个,引进省外资金41亿元以上,境外资金7400万美元以上。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推行县领导分包和联审联批,构建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全面提升项目质量、服务水平和建设成效,力争全年新开工项目50个,竣工投产项目30个,确保总投资427.1亿元的51个市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服务好闽台工业园休闲食品、兴鹤食品调味剂、聆海整体家居二期等17个签约项目,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对古城保护开发、鹤快速通道、六和至真工业园、御生堂工业园等在建项目,倒排工期,明确节点,督促进度,力争早日投产见效,确保全年完成投资100亿元,继续保持项目建设在全市的先进位次。积极谋划项目,争取上级资金。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围绕我县主导产业,谋划储备一批战略支撑项目,确保全年新谋划超10亿元项目20个以上。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交通公路、保障性住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结构调整、文化旅游发展等拟争取上级资金项目库,尤其是总投资15亿元的中鹤新城城市棚户区住房改造等对县域经济支撑力强、带动力大的好项目,明确专人,盯死看牢,确保全年争取上级资金8亿元以上。

(二)着力调整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做强工业、做亮农业、做优服务业,推动产业层次由低端向高端、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由粗放外延向绿色低碳转变,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着力做强工业。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功能,进一步提高产业园区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工业整体实力,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县产业集聚区,确保年内落地超亿元项目1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60亿元,税收收入完成2亿元。围绕主导产业,依托谷夫食品、中鹤品鲜、捷恩家食品等优势企业,大力发展高中档面制品和速冻调理、快餐休闲食品。重点推进总投资8亿元的捷恩家食品年产6万吨烘焙食品、总投资5亿元的超汇食品年产20万吨烤肠、总投资5亿元的利华厨乐年产12万吨休闲食品等项目建设进度。发展壮大特色食品产业集群,打造全国知名的食品加工基地。依托聆海集团、贝迪塑业、万华生态板等企业,加快发展高端家居用品制造业。重点推进总投资22亿元的聆海家居年产190万套整体家居、总投资3亿元的贝迪塑业年产4万吨节能塑钢型材、总投资2.9亿元的万华生态板业年产14.4万立方米环保秸秆板等家居项目。建成全国重要的家居用品制造基地。粮深加工园区,争取总投资3.3亿元的中鹤铁路专用线项目上半年开工,总投资9亿元的年100万吨小麦深加工项目年内竣工,争取年内落地超亿元项目3个。着力做亮农业。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继续巩固农业优势地位。抓好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加快推进土地整理、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新增千亿斤粮食等工程,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再夺“红旗渠精神杯”,继续引领全国高产创建水平;统筹安排涉农资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新建高标准粮田13.4万亩,全面建成30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都市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等新型业态发展,重点抓好谊发牧业、百联花卉苗木等9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带,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档次、增效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集群。重点扶持壮大中鹤、益民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抓好龙头企业培育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中力量培育优质农畜产品良种和集种养、加工、流通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提升集群规模和发展档次。新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以上,家庭农场5家以上。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健全农业信息网络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大田物联系统,设施农业智能物联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以农业信息化提升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重点支持新大陆绿色农产品物流港项目建设,搭建绿色农产品物联网平台,建立农产品二维码追溯体系,建成省首个食品安全溯源物联网集成管理系统,全面提升我县农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做优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推进特色商业区和新型物流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文化旅游品位。全面启动浮丘山4A景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全力提升景区环境和服务品位。加大游览环境整治,完善旅游基础和服务功能设施,拉大浮丘山景区旅游沿线。依托第六届民俗文化节,对庙会活动进一步策划包装,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做好“浮丘山寿庆文化周”、“七夕节”、“重阳节”、“八月古庙会”等节庆活动,吸引周边游客,增加旅游收入。加强与国旅集团等省内外知名旅行社联系,统筹推进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全面提升文化旅游影响力。积极推动总投资54亿元的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品位。强力推进古城保护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50亿元的古城保护开发项目,完成西城门和县衙复建、城墙维修、县前街改造和东大街历史街区保护等工程,启动南城门、北城门、庙前片区改造、西城门广场整治等工程,大力发展民俗体验游、古城观光游、运河泛舟游,打造全国重要的古城?民俗文化游目的地。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重点抓好特色商业区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30亿元的中原综合建材城、总投资10亿元的新大陆物流港、总投资1.6亿元的麦多购物广场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休闲娱乐、住宿餐饮、批发购物、农产品物流等产业。用信息化嫁接提升传统商业,鼓励支持现代金融、养生保健、康复养老等新兴业态发展,逐步形成门类齐全、优质高效、有机连接的服务业体系。

(三)着力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城镇化,走“产城融合、城乡互动、生态宜居”的路子,科学有序、稳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县新城建设。以县卫水湾片区整体开发为重点,依托鹤快速通道,向西发展,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扩宽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推进市政道路建设,开工建设州大道西段、黎阳路西段、科技路北段、金城路西段、淇河路等11条城市道路。加快城中村改造和老城区单位外迁,启动4个城中村改造,逐步将老城区、产业集聚区内的人口向新城区转移,力争年内县城建成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积极谋划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加快推进文化艺术中心、南水北调水厂一期等项目,力争年内建成投用,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打造生态宜居新城。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城乡交通体系,建设县至鹤壁新区快速通道,确保年底前竣工通车,实现与新区的高效连通。加快推进永定线改建、大海线升级改造等干线公路项目,确保永定线改建、南线东延、东上线改建等项目竣工通车。加强农村公路升级改造,投资2380万元,改造农村公路30公里,努力构建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稳妥推进小城镇建设。以王庄镇为重点,依托中鹤新城,在健全规划体系的基础上,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的新型城镇,树立城乡一体化样板。继续加快推进16个在建新型社区建设,争取早日达到入住条件,确保全年竣工住宅楼203栋,完善已建成社区配套设施,引导群众2300户搬迁入住。推动城乡一体发展。调整完善城乡总体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健全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清除户籍、就学、就业、社会保障、土地权益等方面障碍。扎实做好美丽乡村试点工作,依托新丰社区,高标准实施总投资2900万元的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完善服务设施,提升居住品位,打造生态宜居新城镇。加强村级公共事业建设,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美化。

(四)着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环境质量。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牢守生态和环保底线,持续抓好生态建设、循环低碳发展,提升环境整治层次。切实抓好生态建设。加快建设林业生态体系,重点抓好干线公路、城区主干道、产业集聚区、“两山”、农田防护林网等重点区域实施的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内河治理工程,持续搞好非煤矿山绿化和生态开发,让县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切实抓好循环低碳发展。落实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和审查制度,把好新上项目节能环保关。以鹤壁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为契机,抓好秀田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得邦利达废旧木材综合利用、万华板业年产144万张环保生态板材等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提升工业固废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完善循环型城市这一薄弱环节。依托环燕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废旧轮胎年产3万吨高附加值橡胶板、给力软管有限公司年翻新10万套工程轮胎、大成橡塑年利用废旧轮胎生产5万吨高强力再生胶等项目,打造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基地。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年内确保总投资5亿元的火龙岗风力发电项目竣工发电,总投资2亿元的中鹤20兆瓦太阳能发电项目开工建设,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县”。切实抓好环境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完善饮用水水源地定期监测制度,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推进空气、水源、农业面源等污染防治,抓好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大力开展生态创建工作,优化环境容量,提高环境质量。同时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五)着力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将改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方面,继续开展“改作风、转职能、优环境”活动,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切实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优化行政审批程序。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医药卫生方面,探索推进城镇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新农合的衔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以善堂、新镇、小河、王庄4个乡镇为试点,探索按病种付费办法,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构建合力分级诊疗模式,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统筹推进农村、土地管理、金融、科技、教育等改革。强化要素保障机制。资金方面,加快村镇银行组建步伐,完善银企合作长效机制,分专题、分区域开展融资活动,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争取全年新增融资规模达到10亿元以上。土地方面,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深入开展人地挂钩试点,促进城乡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人才方面,加强各类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主动深入服务企业,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源服务。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扎实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强企业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应用技术交流与合作,深化中鹤集团与西安交大、兴鹤集团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校企合作,力争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篇6

(一)坚持科学规划。实施“扩张镇驻地建设中心,发展临城综合经济和程东工业经济两大区域,搞好市区东外环路及延伸线、省道海线、市路柴线三条道路两侧规划开发,发展机械加工、房地产开发、农副产品加工、种养特色农业和山林开发及旅游五大产业,重视发展临城物流产业、繁荣城乡商贸业”的经济发展思路,不断调整优化一产,做大做强二产,积极发展三产,用重点项目建设拉动重点区域发展,用重点区域发展完善发展框架,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挥临城优势。按照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积极进行拆迁清偿和旧村改造,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房地产开发特色产业,先后规划建设了坊苑社区、金运小区、紫景花园、东苑社区、福来美景、文汇花园小区等居民住宅区,开发面积达到70多万平方米,已有8000多户、22000多名居民入住,加快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三)注重工业立镇。积极实施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带动战略,临城综合经济发展区域、程东工业发展区域与镇驻地建设遥相呼应,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现拥有各类工商企业350余家,初步形成了机械加工、电子产品、仪器仪表、有机玻璃、档案装具、塑料制品、纸制品及印刷、木器加工、皮革和草艺品、建材化工等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工业生产体系,同时注重临城商贸物流业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四)稳固农业产业。因地制宜规划开发,2万亩水果、1.7万亩经济林、1.5万亩大姜、1万亩植种、5千亩瓜菜基地和12处养殖小区等“六大高效农业特色产业生产基地”不断巩固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由”牌大姜、“天赐宝”牌苹果等农产品名誉中外,以肉食鸡为主的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是“省级牧业强镇”。特别是积极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天赐宝物产有限公司、利食品有限公司、六和饲料集团分公司、太丰种业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起到巨大的龙头带动作用,形成了“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镇“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大、十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攻坚突破、积极作为”的工作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压奋进,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总揽全局,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深化企业改革,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注重科技进步,提高开放层次,立足本镇实际,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经济运行质量,全面实施“科教兴镇,农业稳镇,工业立镇,商贸活镇,改革开放强镇”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坚持原则

1.坚持突出发展主题。不断强化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挖掘国民经济增长潜力,以发达地区和周边镇区为榜样和对手,在影响全市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上求得突破。

2.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推进各项改革,增强企业生机和活力。在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方面大做文章,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外向度,促进其尽快与国际经济接轨。

3.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效益为中心,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在加强基础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培植主导产业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4.坚持实施“科教兴程”战略。把眼光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到人才资源的培养上,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切实把经济发展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5.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围绕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环境污染控制、生活质量改善等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问题实施一批重点项目。

6.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扬民主,反腐倡廉,打击犯罪,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巩固社会安定。

(三)目标展望

要以打造城东新区为目标,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全力打造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社会和谐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新。

1.经济更加繁荣。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搞好科学规划,建立以大企业为引领、产业相对聚集的专业化特色园区,推进品牌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争取到2016年,镇级财政收入比翻一番达到1.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12.8%(可比),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亿元、11亿元和10亿元,年均增长14.2%、12.9%和13.4%,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到16:44:40,全镇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2.群众更加富裕。以城带乡、以企带民致富效果明显提高,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土地资源优势得到更好发挥,农业增收、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更多家庭拥有自己的产业,家庭存款明显增加,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在全面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部分村庄向富裕阶段迈进。到2016年,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90%的家庭拥有汽车或摩托车。

3.城乡更加文明。夯实文化根基,讲究明礼诚信,叫响“诚信”品牌。倡树文明新风,广大群众在家庭中尊老爱幼、善待亲人,在岗上敬业爱岗、尽职尽责,在社会上团结互助、遵纪守法,全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4.社会更加和谐。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治安循序有较大改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村环境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创新社会管理,民主化、制度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社会矛盾和违法犯罪案件减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三、镇重点企业情况

1.东一粉末冶金制造有限公司。该项目位于市镇蒋家村东、海路以南,项目投资人蒋志亮先生,在大庆市有大庆市德汇汽车配件经销有限公司和大庆市中德汽车经贸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在车辆及车辆配件、纺机配件经营方面拥有广阔的销售市场及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建立车辆配件生产基地,筹资在市镇新建“东一粉末冶金制造有限公司”。项目投资人根据国内车辆、纺机配件市场的需求及原企业已拥有的销售渠道,在市镇蒋家村村东征用土地76亩,投资9600万元,新建厂房3.37万平方米,设计四个车间,主要生产车辆、纺机零配件,年产量3000吨,全部供给原有客户。项目风险小,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项目总投资1.2亿元,资金全部由投资人蒋志亮筹集。现该项目已完成投入1300万元,完成了项目立项、环评、土地等各项审批手续和开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拟于2008年3月正式开工,2009年12月建成投产;其中2008年投入3000万元,完成厂房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装备生产车间两个,再于5300万元,按规划完成生产性、生活性等各项建设任务,项目全部竣工。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年产车辆、纺机零配件3000吨,预计年销售收入6250万元,年利税1600万元。

2.省福利泡花碱有限公司。该项目由福利泡花碱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村南、海路北侧。项目占地136亩,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共建设安装4条生产流水线,年生产固体泡花碱20万吨。2010年完成销售收入2.6亿元,2011年销售收入预计超过3亿元,产品产量达到22万吨左右。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增强规模,福利泡花碱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投资扩建,占地40亩,总投资4600万元,新建12000平方米标准厂房一座,新上固体泡花碱生产线一条。于2011年1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11年12月完成车间建设和设备安装。项目投产后年可增加固体泡花碱产量10万吨,增加销售收入1亿元,实现利税320万元。

3.利食品有限公司。利食品有限公司,位于镇政府驻地村南,是中日合资企业。该项目始建于2000年,注册资金50万美元,占地10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现有员工80人,资产总额950万元。公司主要生产辣椒粉,产品全部销往日本。2011年,年产辣椒粉650吨,实现销售收入2400万元、利税201万元,创汇379万美元。2010年,该公司提供土地,引进日本美水株式会社,独资兴建“美水()净水器设备有限公司”项目,于2010年3月启动一期工程建设,2011年6月开始营业。这是日本美水株式会社在中国设立的首家净水器设备生产厂,其产品经卫生部质量认证,目前已先后在上海和设立区域总(2011年9月在市大华商场北、北路928号设立总)。该项目主要生产多种型号的高档净水器,具有非常广泛的市场前景。

篇7

关键词:信息化社会;会计发展;新趋势

所谓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源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变革的技术手段和基础性工程。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中,笔者分析了信息化社会下会计发展的新趋势,换言之,就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新发展。

一、信息化社会会计的发展现状

会计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和内部管理,国家宏观决策、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以及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等各个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会计工作应当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会计工作与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会计工作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信息化社会会计的发展特点

信息化社会中会计工作在互联网环境下展开,与传统社会相比,信息化社会中会计工作得益于网络环境的全方位信息支持,能够提供更全面、更及时的数据信息,表现出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1 会计管理实时动态化

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工作可以在线开展,各种会计信息实时生成,将以往静态的财务管理方式转变为动态的信息管理。信息化网络可以实现会计工作的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以及网上支付、催帐、报税等多种功能,使得财务管理进入网络信息时代。

2 数据和信息处理电子化

在网络环境运行下,单位内部业务流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凭证都逐步转变为电子化作业,企事业单位在业务中产生的应收、应付数据的金额,到产生会计的核算金额,自始自终都在中心数据库中读取相关数据,处理相关数据,表现出电子化处理的显著特征。

3 会计工作的重心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会计人员的处理工具和手段。由于大量的会计反映(核算)工作实现了自动化处理,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从事中记账算账、事后报账转向事先预测和规划,事中监督控制,事后分析、决策的管理模式。

4 会计信息处理高效化

传统的会计信息的处理程序必须经过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等一系列过程,最后还要耗时耗力地填制财务报表,流程较为繁琐。而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处理如网上会计审批、在线服务支持、在线调度资金等等均可以在线时间处理。如此,会计信息系统就不再是一个企业的信息孤岛,而处于与各个业务部门随时都连通的状态,并可以兼顾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信息处理方式,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5 会计管理的低成本化

网络经济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边际成本递减原则,即网络用户越多,成本越低。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交换与传输,可以有效降低单位的信息收集成本,节约交易成本,降低审计监督成本以及纳税申报费用。

三、信息化社会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1 增强会计工作的风险防范意识

网络环境下,信息交互和更替的速度飞速增长,随之推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也随之加大,从而促进企业增加风险防范意识,例如筹集风险与防范、投资风险防范、成本管理风险防范、收入利润管理风险防范、避税风险防范等等,企业将各种重要的信息归入会计系统,并明确各中风险,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灵敏度和使用价值,降低会计风险。

2 加强网络会计安全手段

互联网是一个双刃剑,其既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同时也潜藏着网络安全风险。因此,在信息化社会的会计工作中,要不断加强网络会计安全手段。过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防护和反应综合能力,使系统能够抵御各种威胁,有效保护企业资产,提供会计的完整服务。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必须克服“重建设轻安全、重技术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思想。应逐步建立以“检查与管理、保密与防护、检测与防治、测评与服务”为基本架构的安全管理和技术系统。通过管理和技术两种手段,使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此外,还要注重网络会计安全风险研究和防范的人才培养。

篇8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民商法的影响分析概述

( 一)民商法价值影响概述

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并促进了各个领域发展。民商法的出现可以有效的调整社会经济市场,保证市场经济可以稳定的运行下去,同时还能保障经济市场的各项交易活动,维护商人的自身利益。民商法主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开展各项管理工作任务,实现依法治国,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人们的法律意识。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制度对于经济市场也不例外。我国经济市场中各个行业在实际发展期间可以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开展各项交易活动。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民商法的管理范围逐渐扩大,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经济市场交易期间可以通过民商法进行管理,以此来保证商人们对自身利益。这种交易形式的出现意味着经济市场逐渐朝着基础性整体方向发展下去,各项交易活动都可以通过这一形式进行,从而满易用户与商家的需求。在市场环境当中实时的一席合理的信息,这样在也能够让其他人来对其进行信息的共享,而在通过这一形式的有效促使下,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原来主体的自由性质。

( 二)价值体系的重构概述

随着整个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整体的民商法体制体系的应用范围,并且逐渐的延伸到我国众多领域当中,而其主要则是包含了经济、效益、安全、稳定以及平等、自由等等。而在这其中,自由在整个民商法价值体系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业式民商法价值体系当中的主要基础也是根本核心,而自由不仅仅能够很好的展现出我国民商法自身价值的基础性上;还与传统的民商法当中的平等的内涵,从本质的角度上来看是有着非常大的不同的。

此外,在对传统民商法当中的平等其主要就是包扩具有良性的目的以及工具性,所代表各自的价值体系;而在我国现代的民商法当中,重点的追求的目标那就是公平,并且公平也是在整个民商法当中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核心内容;而安全,就是在最大限度上保障我国民商法得以顺利实行的根本前提保障,并且在民商法当中的安全以及工具性的价值体系两者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是需要我国民商法在通过不同方面上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有效的实现的,并且也是作为我国民商法的基础。而效益也就是整个民商法当中最重要的核心基础,并且它在整个民商法价值体系中占据这重要的地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效益以及安全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性,所以一定要注重加强对于调节两者之间统一性的重视度,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效益以及安全两者之间的平衡性。

二、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我国民商法的变化概述

( 一)内涵上的变化概述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各个领域发展迅速,对于民商法也给出了高度的重视。然而,还有一些民商在发展过程中只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忽视了民商法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各项经济交易活动不能顺利进行,这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比如说:一些民商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民商法不重视,再加上传统的民商法管理范围较小,信息结构不完善,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导致民商法的真正价值被埋没,只有等到问题出现时才起到作用,但是,这时再使用民商法已经不能解决所发生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将现有的民商法创新、完善,并根据社会发展的现现状制定出一项全新的民商法律制度,扩大管理范围,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 二)原则上的变化概述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人们法律意识越来越高。而民商法是依法治国理念中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保证各项民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保证民商自身经济效益。民商法的出现还可以有效的对经济市场的交易活动进行合理规范控制。然而,如何规范行民商法运作并将其中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已经成为了我国政府在改革过程中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要想将民商法中真正意义体现出来,就应该加强对其的制约与管理,扩大管理范围,减少商家为了自身经济效益来压榨人民的现象发生。首先是我国民商法当中的安全原则上的变化,根据社会发展现状制定出全新的发展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民商法中的真正安全原则内涵体现出来,保证其中的安全原则也是在整个民商交易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的,也是民商交易得以顺利进行下去的前提保障。

平等原则的变化概述。 在整个平等原则是在我国整体的民商法律当中是非常具有重要性的,而平等原则,其主要指的就是,充分的给予双方交易的主体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平等性的权力,并且它不仅能够很好的促进了平等、公平的市场的建立。而在我国整体的社会经济体系发展的过程时中,双方在进行在民商交易的过程当中,很多都会一些不具有平等性的问题,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行影响了整个经济市场的秩序,严重的使其发生混乱的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我国整体市场交易的平衡、完整性,而平等原则,则主要是倾向于一些相关的媒介、技术、实行等一些平等的方面,尤其是注重于一些重新的加入,对于一些国外的消费者或者是一些国外交易主体上的一定性的权益保护。

总之,在开展民商法管理工作时,应该明确民商法的主要职责,减少不正当管理现象发生。如果民商法在使用过程中真正价值发挥出来,那么我国相干部门应该加强对其的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社会发展现状制定出一项全新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中的价值可以被发挥出来。我国经济市场在发展期间一定要按照国家指定标准开展各项交易活动任务,并为不正当的交易行为承担对应的法律后果,从而保证民商之间的经济需要。

三、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民商法制度的发展概述

应用范围的拓展。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逐渐朝向于全球化的方向来进行发展,这些也都在很多程度上关系到我国的民商法,并对其产生了诸多的影响,使我国的民商法逐渐朝向于全球化的方向来进行发展,并且在基于一些相关的法律条规观念以及一些具有价值观点上也逐渐朝向统一化的方向发展。

而本文首先是对于我国民商法在应用范围上的拓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也在很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民商法体系的完善进度,而民商信息在整个民商活动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也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整个民商各种活动的重要成败关键因素。

所以,在我国相关的民商信息库构造建立的过程中,会员就一定要在最大限度上为相关的信息提供者给予一定性的权力,只有真正做到了这样,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好每个信息者提供者的所对其的劳动成果,而此外,在我国的民商法域名的使用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范围上的实时变化。

虽然,目前国内外在对于商法的具有内容定义上,还没有存在一个准确性较高的回答,并且也只是将其处于一个较为虚拟的地址当中,而广大群众虽然可以很好的利用域名来有效的进行信息之间的联络,但与此同时,别人也是能够访问自身的信息。而在当今这个充满网络的时代当中,人们逐渐的增加对域名的重视度,也慢慢变为了一个具有商业性的符号表现。所以在我国的民商法当中,就一定要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域名进行实时保护,从而在最大限度上维护整个市场竞争当中的安全性。

篇9

关键词:经济发展;民商法;发展;价值体系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实施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经济结构和社会性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浪潮之中,民商法的社会地位日益凸显,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我国政府部门也为了迎合经济发展趋势而进一步完善了现有的民商法律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持,如《侵权法》、《合同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民商法只有努力迎合时展的需求才能以从容的姿态和宽容的精神应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难题,为我国未来的社会建设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因此,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民商价值体系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安全与效益原则成为民商法追求的基础价值,尤其安全性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占有突出地位。在传统的民商法体系中,安全性原则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只作为其他体系的派生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全球化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使得经济发展环境和交易环境日益复杂,民商法的经济价值必然会得到充分的重视,也必然会迎来一个经济发展高峰。现代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的发展给商品交易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经济交易形式不再仅仅局限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民商主体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平台或是第三方交易软件进行资金交易,这就给商业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正因如此,民商法中的安全性建设得以凸显,这也给我国政府和立法部门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另外,新时期的民商法价值体系包含自由、平等、公平、安全以及效益等,其中效益与安全是一对矛盾体,如何平衡这两个方面的价值体系是摆在立法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和法制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三、经济社会中民商法的变化

(一)民商法内涵的变化

现代经济发展赋予了民商法新的内涵和意义,更加注重安全性与效益性,这是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的必然选择。传统的民商法体系中安全和效益的地位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且安全原则涉及的范围较小,仅仅局限于支付环节的安全性,相对的信息构成较为简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商法的建设重点开始向安全性与效益性转移,现代法制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首先,互联网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破了传统交易形式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扩宽了民商法的主体范围,使得经济活动更加自由。其次,网络和市场空间更加开放,人民获取信息的范围更加广泛,从而可以从更多的渠道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最后,网络技术大大加快了新闻信息的传输速度,交易双方可以不必再进行当面交易,一切交易活动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无疑大大提升了交易效率。民商法内涵的变化是适应时展的重要体现,拉近了民商法与人民生活的距离,为我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民商法原则的变化

社会经济发展也促进了民商法原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安全原则、平等原则和效益原则三个方面。安全原则的变化赋予了民商法更深层次的内涵,同时安全原则也是一切经济活动必须遵守和保护的原则之一。尤其是现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交易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确立了安全原则在民商法中的主体地位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有序进行,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平等原则也是民商法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民商法中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技术平等、媒介评等和实施平等,主要目的是保护交易双方在权益和义务方面的平等,维护双方的利益不受损害。一直以来,公平和效益问题的统筹兼顾是民商法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适应时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对公平与效益原则的充分诠释,只有不断实现民商法体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促进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四、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发展

(一)拓展了民商法应用范围

一个成熟的民商法律体系都是针对现阶段的经济活动而言的,具有内在的完善性,因此其应用范围相对较窄。但是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给予了民商法新的内涵,促进了民商法在原则上的变化,也促进了民商法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首先,民商法应用范围的扩大体现在信息库专用权的变化上。在现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交易双方信息的收集与开发是促成民事商业活动成功的关键,因此,应该对民商经济交易活动的信息库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团体和个人给与一定的民商事权利,并对其劳动成果进行保护,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信息库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应用范围的局限性就是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其次,民商法中的域名专用权的定义得到进一步明确。域名就是计算机与网络世界连接的虚拟地址,不仅可以方便用户访问自己的账户的信息,且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网络经济的一个标志符号。因此可以这样说,用户得到了域名的使用权也就得到了该域名的专用权,法制建设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民商法中域名使用权的变化趋势并进行相应地整合。

(二)拓展了民商法的调整对象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大提升了网络世界的开放性,使得信息的获取渠道更加宽阔,并为经济交易提供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平台。价值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表现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且信息本身的价值已经成为具有非凡意义的现实主体,这是由信息具有的财产相关性和人格利益相关性决定的。基于信息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巨大作用,应该在立法过程中予以体现,并将信息库专用权、版权控制权等涉及到交易主体双方利益的信息联系纳入到民商法调整范围内,拓展民商法的调整对象,实现民商法的跨越式发展。

(三)民商法将实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民商法作为调整民商事活动中交易双法权利和和义务的一个有机体,其立法和完善应该以当今民商事活动中的发展现状为主要研究主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动都有机的联系起来,促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由于全球的经济活联系日益频繁,各个地方的民事活动更具共同性和普遍性,应该制定统一的立法和执法标准,保证全体的经济活动主体的利益不受损害,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保驾护航。这就极大地促进了民商法的价值体系、执行标准等发展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得到统一,这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态势的必然要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民商法在现代民商经济活动中占有突出地位,应该受到国家立法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民商法的完善和发展任重而道远,应该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探究新时期民商法内涵和原则的变化,加强民商法的建设,为民事经济活动提供更加全面的制度保障,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少华.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变化与发展[J].法制与社会,2012,08:16-17.

[2]于婷婷.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变化与发展[J].才智,2014,33:256.

[3]蒋梅.十后我国民商法的变化与发展[J].法制与社会,2015,12:17-18.

[4]陆航.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变化与发展研究[J].商业文化,2015,15:179-180.

篇10

一、发展社会养老机构是构建和谐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进以"家庭服务保障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供养为补充"为架构的养老模式,社会养老机构供养不仅得到老年人的欢迎,也逐步得到社会的普遍接受和认可。究其原因:

一是传统居家养老压力巨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呈现核心化、小型化的特征,一代户、两代户越来越多,"空巢家庭"、独居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子女难以就近、就便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受到较大的冲击。同时,不少老年人尽管子女在身边,但还是希望能够到社会养老机构安度晚年。从现实情况看,老人到社会养老机构后,有19.7%的家属认为家人关系得到了改善,有13.1%的家属认为亲戚或朋友的关系得到了改善。

二是政府养老机构资源有限。完全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敬老院、老年公寓不仅数量少,而且主要服务对象是城乡孤寡老人,提供的也只是最基本的生活照料服务;同时,由于政府养老机构几乎完全依赖政府投入,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经营缺乏活力,存在投入大、档次低、效益差、影响小等问题,难以满足群众对养老的需求。

三是社会机构养老作用明显。社会养老机构的最大特点是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服务周到、进出自由。虽然社会养老机构的收费和政府的敬老院、老年公寓相比要更高一些,但是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调查显示,老人对社会养老院总体满意程度达到73.5%,除对收费标准的满意度较低外,对养老院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生活环境、房间配套等方面的满意度都在75%以上。

二、我区目前社会养老机构亟待改善

近年来,我区社会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成绩喜人,但从实际运作的情况来看,与群众的愿望和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规模档次有待提升。目前,全区有13家社会养老机构,其中100张床位以上的社会养老机构只有1家,50张床位以上的有7家,能提供一般康复服务的只有4家。

二是专业服务人员有待充实。全区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在册的104名工作人员中,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仅10人、护士15人,平均每家机构拥有的医生、护士仅为2人,其中6家机构既没有医生和护士,而且绝大多数服务人员没有经过养老服务专业培训,服务层次和水平都相对较低,不能满足需求。

三是房屋设施有待改善。从现状来看,多数社会养老机构是利用旧房改建,设施不全、规模不大、住地分散、各自为战。同时,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不能集约利用,各方面服务条件都受限制,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形成"笼养式"的养老机构。

四是经营现状难以维系。我区社会养老机构普遍存在微利经营甚至亏损经营的现象。以真美好老年公寓吉祥园为例,全年收取伙食费、水电费、护理费、床位费等共计收入20.07万元,加上市政府补贴收入1.488万元,共21.558万元。支出部分,房租、管理人员工资、办公管理费用、员工社会保障、水电费、贴补护理员费用等合计31.21万元,全年累计亏损9.652万元。加之《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成本将进一步提高,80%养老院将面临无法保障服务人员各项福利待遇的尴尬局面。截止目前,我区已有3家社会养老机构因经营亏损无法维持或原址拆迁又找不到新的场所等原因而倒闭。

三、对扶持我区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的几点建议

社会养老机构的发展提升,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更需要各级政府的扶持。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要结合的实际,按照构建和谐的要求,注重对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养老方面的政策宣传,凸显社会养老机构在和谐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把扶持发展社会养老机构问题列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统筹安排;要出台相关文件,在经营场所、营业税收等方面为兴办社会养老机构提供更多方便、支持和优惠。

二是进一步加大财力扶持。对全区社会养老机构进行普查,以财政补贴的形式对规模较大、设施较完善、以服务本区拆迁群众和困难群众为主要对象的社会养老机构给予一定的资助,解决目前社会养老机构入不敷出的现状。同时继续实施"关爱老人活动",对入住社会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给予生活补助,让更多生活困难的老年人也可以住进养老机构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