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4 03:55: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发展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发展报告

篇1

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州委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州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生态立州,建设优良生态环境,推进农牧业、工业和旅游业跨越发展,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州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好、较快发展,扎实推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把惠民富民作为工作的重之中重,着力改善城乡群众生活,圆满完成了州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20*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个丰收、一个提前、两个第一、三个突破”和三大动力拉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即:农业喜获丰收和畜牧业实现连续第25年丰收;提前一年完成新型合作医疗覆盖13县的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出口增长幅度位居全省第一;经济总量突破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000万美元。

一、三次产业持续发展

20*年实现生产总值105.1亿元,较上年增长13.7%,比计划高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5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4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2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8.7:42.9:38.4。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在突出发展特色农业的推动下,种植业产销两旺,小春连续第四年丰收,粮食总产量达17.61万吨,完成目标任务的116.8%。畜牧业获得连续第25年丰收,各类牲畜总增103.37万头(匹、只),年末存栏达393.74万头(匹、只),牧畜总增率、出栏率分别为28%、33.3%;肉类总产量达8.69万吨,增长6.2%。

工业强州扎实推进。着力能源开发项目建设力度,做大水电工业,当年在建水电装机198万千瓦,当年新增电力装机22.8万千瓦。做强高载能工业,提升龙头骨干工业企业运行质量,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主要工业品除磷肥外,发电量、电石、水泥、铝合金、电解铝、黄金、乳制品等都呈增长态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2亿元,同比增长22%。

第三产业持续发展。积极实施旅游二次创业,旅游业强劲增长。带动我州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全年旅游接待8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20%。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5.4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1.1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2%和17.5%。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公共服务管理等其他服务业发展加快。

二、三大需求强劲

投资平稳增长。在面临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着力项目建设管理和协调服务,全州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6亿,增长15.4%,比计划高3.9个百分点。投资依然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4亿元,同比增长8.8%。

消费驱动增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加,购买力不断增强,商品购销呈现活跃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亿元,增长19.3%,比计划高2.3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居全省第一位。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实现进出口贸易总值2062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1618万美元,较上年增长1.7倍。

三、经济运行质量提高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24.1%,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24.6%;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4.8亿元,同比增长28.4%。

工业效益明显提升。立足工业结构调整,突出抓好运行调控,强化电力协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实现利税总额15.3亿元,同比增长16.4%;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17.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63.9,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

金融运行正常。金融工作灵活贯彻货币政策,认真搞好金融服务和监管,金融助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2.8亿元,比年初增长17.2%,贷款余额85.2亿元,比年初增长19.3%。

四、惠民行动全面推进,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十大惠民行动”扎实有效。扶贫解困解决了10300人绝对人口温饱、易地育人19152人、更换粮食600万公斤,将大骨节病患者纳入农村低保和医疗救助,启动大骨节病科技攻关;促进新增就业4873人,再就业1532人;最低生活保障城市低保3.38万人次、农村低保9.2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36万人;教育资助免除14.3万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补助7.5万名寄宿制学生生活费;医疗保障完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农牧民62.4万人、参合率达92%;交通建设完成通乡油路264公里,通村公路1410公里;解决饮水安全8.34万人;完成工程培训、就业培训、扶贫培训、科技培训35万人次;完成安居工程547户、解困工程5467户、沼气池7800口、“一灶一炉”温暖工程3550套。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6元,增长23.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406元,增加320元,增长15.3%,比计划高5.5个百分点。

五、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保障体制改革,义务教育政策全面落实。“两基”攻坚和“十年行动计划”进展顺利,完成了壤塘、阿坝、红原三县整县普九和“两基”目标。积极推进卫生改革,抓紧各项卫生项目建设,完成改扩建和新建乡镇卫生院17所、6464平方米,恢复和新建村卫生室219个。提前一年完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全州13县任务。建立了大骨节病信息管理数据库。科技、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全年计划生育率达97.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广播覆盖率为78%,电视覆盖率为93.9%。

2008年1至8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8年是极不平凡、极为特殊、面临诸多困难的一年,年初,围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认真贯彻落实州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加快推进富民强州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方案》要求,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一季度经济健康运行,实现生产总值21.*亿元,增长14%,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实现“开门红”目标。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使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800亿元,经济发展出现了自1995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上半年,实现GDP34.13亿元,下降20%,同比回落32.8个百分点。

震前工业较快增长,震后工业遭受重创。1至4月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00户,实现增加值8.04亿元,同比增长20.3%。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9.3个百分点。地震发生后至8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户,只有39户开工,开工率不足40%,实现工业增加值9.4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1.4%。

旅游业受到严重影响。阿坝县“3·16”烧暴力犯罪事件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旅游业带来严重影响,使旅游经济在年初开局良好的局势下,3月底以来呈现下滑。1至8月,全州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45.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18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下降74.5%和72.98%。

震前农业生产形势看好,震后农业遭受严重影响。一季度,全州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牲畜总增为27.49万头(匹、只),总增率7.1%,保持了正常年景水平。

震灾造成损毁耕地23万余亩(其中,耕地灭失2.08万亩)。粮食生产因灾减产,小春粮食总产量0.83万吨,下降26.9%。畜牧业损失惨重,死亡大牲畜16万头、生猪27万头。

震前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震后发展动力减弱。1至4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27.76亿元,同比增长32.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个8.7百分点。1至8月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69亿元,同比下降18.7%;1至4月,消费品零售市场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9亿元,同比增长19.6%,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4.1个百分点。震灾后,市场消费乏力,截止8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2亿元,同比下降20.7%;出口、引资受挫。1至5月出口总额402万美元,增长4.9%。受地震影响,招商引资下降,合同利用外资120.7万美元;引进国内省外资金13.4亿元,下降29.6%。6月以来无进出口实绩。

财政减收、金融运行基本平稳。1至4月,全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8亿元,同比增长37.6%。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15.7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17亿元,同比增长11.4%。4月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1.22亿元,同比增长18.3%,各项贷款余额88.79亿元,同比增长13.8%。

1至8月,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亿元,较上年减少1.6亿元,下降30.1%;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0.3亿元,较上年增加10.7亿元,增长54.5%。金融机构运行基本平稳,8月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0.58亿元,较年初增长24.6%;各项贷款余额90.31亿元,较年初增长10.7%。

精心实施民生工程。继续以努力推进各项民生工程为抓手,不断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改善民生,全力建设和谐社会。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易地育人进展顺利,建设学校33所,购置课桌凳1.96万套、学生用床0.8万架、学生卧具1.23万套。1.9万名易地育人学生全部入学,按照每生每月100元的标准发放了生活补助;更换粮食供应到位,向病区6.4万人供应口粮160万公斤;建成78处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6万人饮水安全;对符合入住条件并自愿入住的Ⅲ度患者100%实行了集中供养,Ⅰ度、Ⅱ度患者纳入农村低保,将全部患者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举行了四川省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启动仪式,启动了8个县、13个安置点易地搬迁年度任务;启动整村推进的全部项目,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和劳务扶贫等工程顺利实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就业促进行动进展顺利,城镇新增就业3022人,下岗失业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986人,帮助“4050”等救助对象实现再就业286人。8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低于4.5%的控制目标。到8月底,城镇参加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5.65万人11.78万人;3.5万人纳入城市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对象9.2万人,人均月补助35元。

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力促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义务教育经费得到保障。全部免除14.2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为7.6万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医疗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支出1.8亿元,增长17.6%。自愿参合人数达65.18万人,参合率达94.05%。城乡医疗救助政策进一步完善,救助城市贫困对象、农村贫困对象9万余人;科学技术支出1410万元,增长39.5%。

着力推进生态和水利建设。1至8月,完成人工造林7253公顷,完成新封山育林38267公顷。全面完成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任务。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97处,其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78处,水利灌溉工程19处;新增蓄引提水能力30.79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27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5.7余万人。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要求,围绕州委“一个实现、两个确保、四个突破性发展”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目标,我们将大力抓好城乡群众住房恢复重建、大力改善群众生活、大力促进社会事业全面振兴、大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快经济跨越发展、大力实施城镇重建、大力实施生态恢复、大力重建防灾减灾体系。

结合1至8月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及震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实现72.7亿元,下降38%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0亿元,下降15%左右;第二产业增加值21.5亿元,下降58%左右;其中工业增加值预计12.5亿元,下降63%左右,建筑业增加值9.0亿元,下降46%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31.2亿元,下降2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亿元,下降30%左右。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实现19亿元,下降24%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亿元,下降56.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406元,与上年持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691元,增长9%。

2008年四季度主要任务及工作措施

当前,我州已全面启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及州委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抓住重建机遇,克服困难,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加快经济发展。要完成上述目标,抓好今年四季度工作十分重要。在进一步修订完善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基础上,要抓好先期启动建设一批关系民生、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有带动性的项目,为全面实施灾后重建奠定坚实基础。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抓好城乡群众住房恢复重建

坚持“就地、就近、分散安置”的基本方针,围绕让群众安居、安定、安全、安稳、安心、的目标,把农村房屋维修加固和重建摆在灾后重建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把尽快实现居者有其屋,作为灾后重建的首要任务。搞好政府引导和服务,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组织群众自力更生、互帮互助,在年底前完成农房维修加固任务。科学规划、合理选址,扎实抓好农房重建、房屋基础等前期工作,切实抓好建材备料,为明年开春后大规模修建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大建材市场的监管力度,依法查处强买强卖、假冒伪劣、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确保全州灾后农房重建在明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抓紧制定城镇住房恢复重建方案,大力推进安居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鼓励受灾居民原址重建住房,促进住房市场发展,满足受灾城镇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

二、全面启动社会事业恢复重建

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全面启动教育恢复重建。启动汶川县、茂县、理县、松潘县、黑水县、小金县、九寨沟县、金川县、马尔康县等9县及各县辖区内246所州属学校和教育事业单位的重建前期工作。12月底完成重建学校的规划、选址、地勘、设计、招投标工作。

公共卫生灾后重建以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完善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服务体系。先期启动重建汶川、理县、茂县、松潘、小金、黑水等县人民医院和计生服务站建设。同时,启动一批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建设。9月底全面完成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过渡场所建设,12月底前完成卫生机构维修加固、人员培训、设施配置,基本恢复医疗急救、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功能,全面恢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帐和传染病直报系统。全面实施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尽快恢复计划生育服务功能。

建设州广播电视数字前端、省至州广播电视传输干线。启动建设汶川县、茂县、理县、松潘县、黑水县、小金县广播电视台业务用房重建,启动建设有关县发射台、有线电视前端设施、乡镇广播站业务用房。启动建设有关县农民健身体育工程。

启动恢复和建设各县劳动保障办公场所、综合服务设施设备、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劳动保障信息网络系统工程。

三、加快基础设施恢复重建

交通通信方面,要立足构建航空、铁路、公路并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围绕“畅出口、强骨架、重安全、上等级”的思路加快恢复交通设施。加快四川红原机场和九黄机场扩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四川红原机场开工建设;积极配合做好成都至兰州铁路阿坝州段年内开工的各项工作。加快都江堰至映秀高速公路恢复重建,尽快动工建设汶马路,积极推进映秀至汶川、茂县至北川、映秀至小金日隆、九寨沟县界至平武至江油、九寨沟双河至绵阳界、茂县至绵竹、九寨沟双河至青龙桥干线公路建设和垭口山、牟尼沟隧道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进度,搞好重灾县乡村公路恢复重建。落实道路抢通保通方案,提高道路通达能力。加快通讯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和重灾区覆盖率。

输电网络方面,先期恢复关系人民生产生活的供电线路,确保人民生产生活用电;针对工业企业恢复生产情况,恢复工业集中点的供电设施,保障工业恢复电力供给;重点启动茂县至德阳500千伏输变电走廊、色尔古500千伏变电站等建设。恢复红叶电站至永兴输电线路、九寨双河至沙溪坝输变电线路。

同时,搞好土地整治和复垦,抓紧修复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切实保护好耕地。加快修复农田灌溉、人畜饮水、农村沼气等农村基础设施。抓好商贸、文化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四、加快城镇体系建设规划,启动城乡重建

按照以人为本、传承文化、注重质量、强化功能、彰显特色的原则,科学调整城镇功能空间布局,尽快完成城镇体系建设规划,启动城乡恢复重建。按照“一中心、两走廊、四片区”的总体构想,加快汶川县城、映秀、漩口、水磨、卧龙等城镇规划,全力建设新汶川,将汶川建设成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典范。加快茂县、理县、黑水、小金、松潘等县城恢复重建的详规工作;启动城镇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带动力强的小城镇。

五、着力产业恢复、重振阿坝经济

着力调整工业主导产业。积极推进水磨工业园区调整,结合汶川、茂县、理县工业集中区规划,合理布局工业生产力。以阿坝铝厂20万吨电解铝项目恢复重建为重点,建设以电解铝、锂盐、磁材、水泥为重点的高载能新型环保工业园。加快规划茂县、理县新型循环工业集中区,促进汶川水磨园区原有部分企业北移易地迁建。对岷江河流域、杂谷脑河流域、黑水河流域受损的水电企业进行清理排查,支持符合条件的逐步恢复生产。重点恢复重建受损的映秀湾、福堂、太平驿,桑坪、姜射坝、理县、甘堡、红叶、吉鱼、天龙湖、金龙潭等水电站;优化生产力布局,调整结构促产业上当升级。加大力度争取国家核准阿坝铝厂11万吨电解铝恢复,力争于12月投产,开展阿坝铝厂9万吨电解铝项目前期工作。帮助四川治权紫坪水泥公司等建材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加快四川立业电子铝箔项目建设步伐,着手组建阿坝地方电网公司,争取特许经营220KV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为今后工业发展提高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着力恢复旅游先导产业。把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恢复发展。尽快打通主要通道,提高旅游可进入性。加快重要旅游景区、景点的恢复重建,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以九寨沟、黄龙重要景区的开放带动全州旅游业逐步升温,尽快启动四姑娘山、大草原等景区旅游市场,搞好“十一”黄金周接待。调整市场营销策略,恢复市场信心,搞好冬季旅游促销,拓展客源市场,力争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5亿元。

着力恢复农业基础产业。搞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抓紧灾毁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复垦。搞好动植物疫病防控,认真做好大春作物收获、晚秋作物栽培和明年小春生产准备工作,突出抓好特色农畜产品销售,加大圈棚恢复重建、加大牲畜出栏、加快畜禽补栏、发展禽兔养殖,努力做到大灾之年农牧业少减产,农牧民少减收。

六、做好对口援建工作

加强与对口援建省市的衔接协商,尽快确定对口援建的计划安排,积极开展援建项目的规划对接。先期启动实施一批援建项目,积极争取援建省市在支教、支医、就业培训、城乡规划、产业转移及共建等方面的智力支持。

七、加强财税金融工作

更加注重科学理财,积极搞好税源调查分析,注重培植涵养税源,落实灾后重建税收优惠政策,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艰苦奋斗、厉行节约,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改进金融服务,积极探索银政、银企合作新模式。引导异地信贷资金投入灾后重建。鼓励企业短期债券融资。优化信贷结构,切实支持经济发展。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力度,支持惠民行动和灾后城乡群众房屋建设。

八、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努力完成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年度任务,提前安排明年计划。年内完成农村户用沼气3000口,实施“一灶一炉”温暖工程11000套。全面完成就业促进、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等民生工程的年度任务。落实好灾区群众保暖、防寒的措施,确保安全过冬。落实后期救助政策,抓好从临时救助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冬春救助等政策的衔接,重点安置好“三无三孤”人员的生活。继续通过对口支援、劳务输出、定向招工、以工代赈、创造公益性岗位等多种途径,扩大就业,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就业。

九、切实抓好安全生产

篇2

一、发展目标

1、完成“青罐”公路(曹家坪至矮垭子)5.74公里通乡水泥路工程。

2、实施油房沟至柳花坪村道公路硬化6.2公里。

3、新修二龙沟村四组村道公路3.8公里。

4、新发展富硒茶叶1500亩。

5、新建油房沟村、干溪沟村生猪养殖小区2个,发展养猪10头以上的养殖户21户。

6、抓好油房沟村、干溪沟村省级新农村建设,完成608至柳坝子新街硬化8(来源:文秘站 )00米;整治608休闲广场平方米;新建油房沟村党员活动阵地,占地96平方米,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各项配套措施。

7、新建窝窝店年加工大市茶叶10万斤生产线加工厂一个,占地610平方米;完善提高方欣食业5000吨高香绿茶生产线。

8、引资万元,新建“碧水豪庭”商驻小区占地3900平方米。

9、新建“五一”劳动广场和方欣茶叶广场。

10、配合市委、市政府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使之有明显的形象进度。

二、民生目标

1、解决二龙沟村罗家坝组90户300余人用水难问题。

2、发挥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作用,制定好场镇、村庄建设规划,切实改善人居环境,维修改造农村危房80户。

3、在油房沟村、干溪沟村新建民房150户,改造民房200户。

4、新修赵家沟、枣坝河、干溪沟便民桥5座。

5、在油房沟村新建沼气池30口。

6、抓好文化站、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办公室等综合楼建设。

7、抓好各村(社区)便民服务全程代办点(站)建设。

8、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完成“家电下乡”任务。

9、切实做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300人,加大新农合基金收缴力度,确保完成90%以上,完成已征地农民参保工作。

篇3

2006年,是××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迎来百年难遇的重大战略机遇的关键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为实现××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我们必须分析机遇并抢抓机遇,认清挑战并直击挑战,研究对策并实施对策,以团结奋进的雄心,加快发展的决心,全力打造活力××、魅力××、和谐××、美好××。

一、××县发展的机遇与优势

当今世界,一方面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形势逼人;另一方面,和平崛起、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环境友好、构建和谐、全面小康等理念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催人奋进;这给××县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是科学发展观正释放出巨大能量,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变革,传统发展正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蜕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这将为××这个生态大县、资源大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二是全省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宜宾召开,××县分会场共确立了32个必建项目,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在内预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将对××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拉动作用。届时,将有国家和省、市各级各部门领导,国内外宾馆、饭店、旅行社老总,海内外各大报社记者在内的近2000名参会人员在××石海参观考察,将大幅度提升石海乃至××的知名度,对我县旅游业发展将迎来百年难遇的战略机遇。三是成渝经济区纳入国家重点区域布局,只要××县能够有机地融入长江经济带,融入成渝经济区,我们与周边城市的区域分工和合作将更加紧密。四是中城——共乐作为宜宾市“十一五”规划城市发展的次区域中心,××将成为宜宾、泸州连接黔东南和滇东北地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具有更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优势。五是随着全世界不可再生能源减少所造成的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这为我县由矿产资源规模开采向利益最大化的深度加工转变带来了机遇。六是省、市领导的关怀、××在外工作人士的支持以及全县44万苗汉各族同胞强烈改变家乡面貌的殷切希望,进一步增添了我们的信心和勇气。

二、××县发展的困难和差距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2005年,全县gdp实现17.6亿元,列全市第9位;人均4512元,列全市第6位。二是财源支柱不大。几乎没有上千万元税费的工业支撑性项目。电力公司税收500余万元,烟草公司800余万元,锦巍集团140余万元,丝绸公司130余万元,上1000万元的只有华福煤矿、并且主要是煤炭经营。三是城市建设滞后。功能不全面,布局不合理,美化、绿化、亮化不足,文化底蕴缺乏,也没突出僰苗文化内涵。四是旅游要素不配套。吃、住、行、游、购、娱还跟不上,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还不突出。五是发展环境不优。重建设、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现象严重。六是经过矿业秩序整顿,有效规范了干部行为,也有少部分同志因此背上了思想包袱,不敢果断决策。

三、××县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面对现实,机遇与挑战并存;展望未来,希望和困难同在。只要敢于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只要敢于迎接挑战,我们就会催生新的希望。因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只能直面挑战,抢抓机遇,团结奋进,加快发展。

(一)直面挑战。就是要在挑战面前不害怕、不退缩,要开动脑筋,创新思维,攻坚破难,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推动经济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当前,××面临的挑战很多,只要我们精诚团结,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进一步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性,就一定能攻坚破难。特别是今年,全省旅发大会××县分会场有32个项目将要完成,这些项目,有的伤筋动骨、有的缺钱少米,困难很多、任务很重,假如我们的干部都不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积极想办法、添措施,要顺利完成今年旅发大会的重任就是一句空话。

(二)抢抓机遇。就是在机遇面前要立足一个“抢”字,表明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树立一种果断的工作作风。机遇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抢”就是要早认识、早研究、早准备、早行动,快速反应,抢占先机。就全省旅发大会在宜宾市召开而言,机遇对几个旅游资源县都是均等的,目前长宁、江安、翠屏区早就憋足劲头飞奔快跑,特别是长宁更是势头迅猛。我们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形势逼人,时不我待。任何犹豫、徘徊、观望、等待的消极态度和行为,都会使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坐失良机,留下无穷遗憾!我们只有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项目建设,才不至于落伍于竞争的跑道。

篇4

一、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

全县预计(下同)完成生产总值7.85亿元,增长10%;人均GDP达3900元,净增800元,实现了“一年有新进展”的总体要求。

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产业化初见成效。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打造、产业化发展、政策服务支撑,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以“六村”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亿元,增长5.4%。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62万吨,增加1220吨。肉类总产量达到3.31万吨,增长6.9%。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建成马铃薯高产基地10000亩、苦荞基地2020亩、青花椒基地1000亩、奶花芸豆基地1.5万亩、脐橙基地566亩、杏李基地500亩、蜡虫基地1000亩、蔬菜基地1000亩、核桃基地5000亩、花椒基地5000亩;实施了*山羊圈养乡长示范工程,“三棵树”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马铃薯种植规模达到9.6万亩,凯宏、普惠两家马铃薯生产加工企业建成投产,马铃薯商品率提高到38%,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全年共输出劳务人员2.65万人,创收1.27亿元,有效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积极争取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项目,全面启动了九口乡申报省以工代赈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项目。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工业强县战略步入正轨。积极规划建设拉木阿觉工业集中区,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柳洪电站竣工投产发电,坪头电站建设进展顺利;凯元磷化工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凯宏、普惠两家马铃薯加工企业和大桥彩瓦厂等企业相继建成投产;特种纤维公司、建材公司产销两旺;坚持县级领导联系工业企业工作制度,工业要素保障良好。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66亿元,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484万元,增长75.6%。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城乡市场繁荣活跃。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生产业和现代流通、特色餐饮等民生业发展加快。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1亿元,增长12.1%。狠抓消费市场稳定工作,及时兑现政策性补贴,平抑市场物价,实施“菜篮子”工程,确保市场供给。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亿元,增长17.3%。

财政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金融运行平稳。完成财政总收入3567万元,同比增长31.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10万元,增长17.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5875万元,增长27.6%。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182万元,增长37.5%;各项贷款余额21233万元,增长11.3%。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项目促动、投资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68亿元,增长16.2%。“交通先行”加快推进,积极实施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工程,全年共完成通村公路建设252.37公里,完成通乡油路建设3.6公里。电力建设步伐加快,通过“招、拍、挂”出让了17座小水电开发权。通讯条件进一步改善,实施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工程解决了85个村的通讯困难问题。完成了县烟草公司综合楼、气象局综合楼、畜牧局办公楼及103个村级活动室的建设,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完成了县电信公司至教师进修校梯步路的改扩建和市政公共厕所配套建设,完成了汇超花园沿河景观大道建设工程。县政府周转楼和县电力公司综合楼正在建设中。

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积极开展企业节能减排行动,认真实施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治理水土流失12.93平方公里。完成5.76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以及社会造林、人工造林等成片造林任务。94520公顷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护林防火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连续28年无森林火灾。

土地管理制度得到落实。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守土地“闸门”,严格执行国家禁止、限制供地目录,依法查处土地违法违纪行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进一步巩固。新增耕地129.5亩,确保了全县耕地占补平衡。圆满完成“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任务。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责任,坚持依法管理,稳定了人口计生工作机构和队伍,强化人口计生宣传教育,突出抓好薄弱环节,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加大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力度,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达8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三、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强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取消行政许可事项24项;18项行政许可项目进入“中心”。政府机构改革,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以及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粮食流通等改革取得新进展。

资源开发机制初步建立。全面推行以资源入股为核心的资源开发新模式,构建共赢开发机制。坚持市场配置资源,构建共享开发机制。重新编报了我县矿产资源规划建设,选择上报6个矿权出让方案。推进资源“本地化”加工战略,4户入县开发资源的企业在*注册公司、投资建厂,既提供了稳定的税源,又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

招商引资取得实效,民营经济发展迅速。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完善目标考核管理和激励机制,注重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效,全年招商引资3.4112亿元。进一步加强对民营经济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1亿元,增长14.3%,对GDP的贡献率为45.3%。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认真实施“科教兴美”战略。切实加强科技的宣传、推广和运用力度,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科技公关,16个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得到巩固,建立了2个*岩鹰鸡孵化鸡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真实施“两基”攻坚工作和《十年行动计划》,积极改善办学条件,顺利完成了大桥、洪溪两所初级中学的建设任务和树窝、洒库、柳洪、俄普四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改扩建工程;“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兑现经费293万元,受惠学生达5万多人次;县财政拨出专款50万元,用于1000名新增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全县寄宿制学生达到7500人;2.58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全县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95.6%和94.97%。民族寄宿制教育快速发展,高中教育稳步推进,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招聘教师78名充实教师队伍,为全县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县共有15.8万名农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5.8%。完善了公共医疗救治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成效,二号病防治连续七年实现零报告。

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体育事业全面推进。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认真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到*年全县已建成省级文明单位4个、州级文明单位31个、县级文明单位33个。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努力打造彝族文化品牌,成功举办**彝族年民风民俗展演活动。组织参加了“中国首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积极参加第五届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暨第二届民族文化艺术节,共获得11个奖项。文献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实施电影“2131”工程,进一步提高了广播电视覆盖面。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较好成绩。全县第二轮修志工作全面启动。圆满完成第七届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全民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显著增强,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提高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驻军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完成了国防动员工作潜力调查、军事训练、征兵、民兵组织整顿、民兵预备役登记、成立少年军校、《军事志》续修、维护社会稳定和抢险救灾等任务。人事、编制、统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物价、农机、气象、外事侨务、语言文字、毕摩文化、信息化建设、无线电管理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五、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惠民行动”全面实施。坚持“五个优先”,把改善民生、富民惠民作为政府工作的核心价值取向,大力实施“10+5”惠民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着力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住房难”等迫切问题。年初确定的“惠民行动”全面完成。高度关注物价上涨,认真落实副食品生产政策,兑现能繁母猪补贴292.105万元,确保人民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68元,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80元,增长18.7%。

扶贫济困深入推进。坚持“统筹型、捆绑式”扶贫开发模式,狠抓“三房”改造、新村扶贫、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等重点扶贫工程。改造“三房”3506户,易地扶贫搬迁120户,修建吊桥7座,完成5个村的安全饮水,解决3个村的用电,完成5个村的村道公路建设。投资115万元,完成苦荞米项目和脱毒马铃薯项目。建成沼气池1100口,解决了1.2万人的贫困问题。1.28万人农村群众饮水条件得到改善。切实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全年下拨救灾款129万元,发放衣物6.5万件,确保了受灾群众“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有水喝”;同时开展了向灾区群众“献爱心”活动,切实解决了灾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新增就业3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368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到5623人,城镇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11151人纳入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对象全部实现财政供养。

六、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加大。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工作,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认真解决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妥善处理柳洪电站建设征地补偿、县城新区移民安置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及时化解和消除不稳定因素,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86件(批),办结81件(批),办结率95%。“五五普法”全面展开,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切实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着力整治突出的社会问题,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狠抓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得到加强。

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和监管力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了监管严密、权责明确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有效地防止了各类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连续3年在全州考核中获得一等奖,成功摘掉“安全生产重点监控县”帽子,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七、政府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采纳和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办理质量不断提高。在县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县政府共收到人民代表批评、建议和意见56件,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办理领导小组,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对这些批评、建议和意见进行了层层分解和办理。目前,已办理解决了“两基”验收遗留资金等21件;正在解决的有架设输电线路、解决照明用电等18件;因条件不成熟年内无法解决、列入今后工作逐步解决的有关于减免社会抚养费等17件。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的程序,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不断简化行政审批手续,行政管理工作按照规范、快捷、便民、廉洁的要求健康运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得到全面落实,切实纠正行业和部门的不正之风。认真开展“干部作风整治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政府部门工作作风进一步改善。

篇5

[内容提要]《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实施以来的20年,正是辽宁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的20年。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民族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尝试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建议,为《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的修改建言献策。

[关键词]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

一、 辽宁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1998年以前,辽宁省共建立民族乡镇134个,此后经过合乡并镇等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到2012年底共计有68个民族乡。从建乡时间看,最早的建立于1958年(铁岭市清河区聂家满族乡、兴城市红崖子满族乡),最晚的建立于2007年(凤城市大堡蒙古族乡),还有两个分别建立于1962年和1965年,其余的都建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分布数量看,全省14个市除鞍山、营口、盘锦外,其他11个市均有分布。从类别区分看,满族乡50个,蒙古族乡11个,朝鲜族乡2个,蒙古族满族乡5个。从区划和耕地面积看,民族乡的行政区划总面积为9 83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64%,最大的282平方公里(辽阳县吉洞屿满族乡),最小的40平方公里(兴城市刘台子满族乡);民族乡实有耕地面积为20.82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09%,人均占有耕地0.17公顷,是全省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1.8倍。从总人口看,民族乡的总人口为120.9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8.2%,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72.6万人,占民族乡总人口的60%。从少数民族干部的配备使用情况看,全省68个民族乡的乡长都是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从财政状况看,2011年民族乡财政总收入为10.4亿元,财政支出为9.9亿元。从人均纯收入看,2011年民族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 025元,比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

1 272元,比2010年人均增加792元。

二、 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为扶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实施以来的20年,正是辽宁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的20年。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高度重视散杂居地区的民族工作。2001年,辽宁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辽宁省合乡并镇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辽委发〔2001〕25号),其中规定:“民族乡与一般乡合并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基本达到建立民族乡要求的,仍冠以民族乡名称;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达不到建立民族乡要求的,一般不保留民族乡名称,但可以继续享受有关优惠政策,配备相应的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达不到建立民族乡要求,但由于政治原因和历史渊源等特殊情况,认为确有必要保留民族乡名称的,仍可保留。按宪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不再保留‘民族镇’字样,保留的镇原属于民族镇的,继续享受民族乡待遇。”

2004年,辽宁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辽宁省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共28条,从立法宗旨、总则、政治权利、经济发展权利、协调民族关系、文化教育和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这部地方性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辽宁省散居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有了法律保障,对促进民族事务工作部门依法行政、保障全省散居少数民族各项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散居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条例》规定:“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民族乡发展资金,重点用于扶持贫困或边远地区民族乡的发展”;还规定:“民族乡财政收入的超收部分和财政支出的节余部分,应当全部留给民族乡使用。”

从2004年起,辽宁省民委协调省财政设立了民族乡发展专项资金(每个民族乡每年5万元),当年即下拨了385万元,至今已累计下拨3 000余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民族乡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沈阳市从2006年起,将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由每人每年1.5元增加到3元,总额达350多万元,重点支持民族乡发展。大连市从2003年底开始建立低收入民族乡镇对口帮扶政策,全市8个民族乡镇和8个市直部门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共落实帮扶项目51个,到位帮扶资金5 792万元。2011年,大连市为11个民族乡(镇、街道)发放地区补助费300万元,连续5年以20%的速度递增;市有关部门为6个较贫困民族村专项扶持资金360万元。铁岭市有关部门与民族乡开展了手拉手对口帮扶活动。葫芦岛市依托位于兴城的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兴办了少数民族培训基地。兴城市领导在海滨满族乡现场办公,在协调解决5 000多万元蔬菜大棚贷款的基础上,投资98.75万元解决了蔬菜大棚的配套通电问题。

通过辽宁省各地干部群众多年的不懈努力,民族乡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普遍提高,14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超过了全省的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教育、文化、卫生水平有所提高,农民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三、 辽宁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仍在当地处于落后的位置,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缩小这种差距,势必影响城乡建设一体化进程。

一是人均纯收入水平偏低。2011年,68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比辽宁省同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 297元低了1 272元,其中54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占民族乡总数的79%。兴城市三道沟满族乡、兴城市碱厂满族乡和兴城市药王庙满族乡,2011年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 152元、2 551元和2 560元,低于或刚刚超过2011年全省低收入人口的2 300元标准。葫芦岛市22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与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较,已经由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200-300元的差距,拉大到目前的1 300-1 400元,而且有进一步拉大距离的趋势。沈阳市5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为8 891.4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 575.33元低了2 683元,有2个民族乡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低于所在县的平均水平,最低的康平县柳树屯蒙古族乡为7 438元,比全市的农民人均收入低了4 137.33元。铁岭市11个民族乡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低了2 007元。

二是地域反差比较明显。民族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所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不但民族乡的所属市、县处于靠后位次,全省不同地域的民族乡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2008年,沈阳市8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比葫芦市22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高出1.86倍;2011年,大连市4个民族乡人均纯收入比朝阳市6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高出1.83倍。大连市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民族乡,比兴城市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民族乡高出近6.5倍。仅就沈阳市的范围来说,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民族乡,与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民族乡也相差1.38倍。康平县的4个民族乡均排在沈阳市民族乡的后4位。铁岭市民族乡占全市乡镇总数的12.4%,经济总量却不到10%。

三是乡级财政比较困难。由于国家着眼富民的税收减免政策,民族乡的财政收入明显减少,全省75个民族乡2008年的财政支出总额,高出财政收入总额520万元。康平县西关蒙古族满族乡和西丰县明德满族乡2008年的负债额分别达2 800万元和800万元,建昌县二道湾蒙古族乡2008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2万元,除了用于40多名乡机关行政事业人员人头办公经费外,连买取暖煤都很困难,2009年资金缺口达50万元。

四是发展特色支柱产业缺乏后续资金。一些民族乡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但是由于缺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能力,难以形成带动四方的龙头支柱产业集群。兴城市某满族乡年产大根萝卜干条11 000吨,但因缺乏深加工能力,只能卖初级产品。南方一个客商主动来洽谈建一个加工厂,他们出设备、出技术、管营销,要求当地负责投资约500万元建厂房等,建成后每吨不但多盈利600元,还能解决50多人的就业问题,但该乡无力筹资。该乡还曾经因为白菜几分钱一斤,又没有深加工能力,白白扔在大地里。兴城市另一满族乡投资150万元栽植的3万多株大扁杏已经到了收获期,因缺乏深加工能力,只能按每斤1.2元卖原杏,还因无力再投资200万元解决引水浇灌工程而靠天收成。

五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民族乡大多数地处偏远,许多道路坎坷不平,招商引资比较困难。建昌县二道湾蒙古族乡中学平均每班57名学生,校舍面积不足,建筑质量标准与标准化校园差距很大。该乡政府办公用房不足500平方米,办公条件十分拥挤,没有会议室,开会只好借用学校的教室。乡文化站、科技教育和计划生育站的空间狭小,更无力筹资建设文化广场。懂技术会管理、能够在生产一线直接指导和帮助农牧业发展的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四、 对《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的修改意见

现行的《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于1993年9月15日施行,对于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乡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时过近20年,《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修改:

一是对民族乡的干部配备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使用问题,已经不适应现行的公务员制度。建议修改为:辖有民族乡的市县在招录国家公务员时,要留出名额或按一定比例招录少数民族考生,安排到民族乡工作。

二是对合乡并镇、撤乡建镇、民族乡变街道后的政策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省内许多乡镇都陆续变为街道办事处,农民变为居民(市民),虽然城镇化并没有改变原乡镇少数民族人口构成和农民、农村的实质,但是对原民族乡的扶持政策却取消了,比如户籍少数民族学生中考加5分的照顾政策(沈阳市),少数民族群众对此反响很大。建议在修改《民族乡工作条例》中,对这一情况予以适当考虑:对于民族乡虽撤、并、变街道,但当地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仍高于30%或接近30%的地区,建议应沿用原民族乡优惠待遇,或在《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中对此予以明确。

三是税收扶贫问题。由于全国已取消了农业税,因此在《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中对民族乡税收管理的规定应作较大调整。建议修改为:在安排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时,民族乡应高于其他同类别的乡镇,扶贫项目应优先安排到民族乡。

四是金融信贷问题。《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第九条规定,在借贷方面,要对民族乡给予照顾。但目前金融部门是“借富不借穷”,且贫困民族乡、村和贫困户想贷款,无人敢担保。民族乡发展最急需的就是资金。建议在《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中可修改为:金融部门每年要设立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向困难的民族乡放贷。

篇6

一是立足组织优势创建载体,在参与经济社会建设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几年来,__妇联系统从自身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地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创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工作载体和服务方式。比如,经济开发区妇联、__妇联、__镇妇联结合全民创业工作,把干部产业示范服务基地、党员服务区作为重要载体进行培育,由村(社区)主任牵头借此向发展主体提供政策、项目、技术、信息等要素服务,使之成为了带领民众干、做给基层看的示范基地;__乡、__桥镇妇联积极履行岗位职责,紧紧依靠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联系面广、联系的人才荟萃等优势,把“春蕾计划”打造成服务经济建设的平台,使__在多层次、大空间、广领域获得了关注与支持;县妇联围绕柑橘、烟叶、种植等产业集群扩张和农村妇女脱贫致富心愿,开展了“巾帼创业明星”、“双学双比种养大户”等一系列活动,不仅启动了一大批妇女创业项目,还引领了广大城乡妇女从事经济促进增收,更为企业下移生产车间、兴办“乡村工厂”、“炕头车间”找到了方向与落点;其它各乡镇妇联组织也都立足自身优势,在服务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创造了特色鲜明的工作载体,这些载体在满足广大民众求发展、盼致富的热切期望上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立足时代变化拓宽视野,在丰富妇女工作内涵上进行了有益探索。首先尝试了利用现代媒体管理经济社会生活。比如,依托“民情在线”网络平台,把造妇女姐妹亲情港湾,把妇联组织所应承担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放在政务版块上、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推行网络问政,借助网络视频为群众答疑解惑,畅通了群众诉求及反馈渠道;其次是把触角直接延伸到了经济领域。近几年,__各级妇联把目光聚焦在了经济主战场,把功夫下在了产业开发、项目建设上,把各类生产要素送到了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到了协助基层研究发展思路、帮助民众寻求致富门路,跳出了就学习抓学习、就业务抓业务的思维惯式。

三是立足锻炼提高队伍素质,在推动妇女干部成才成长上创造了条件。通过专题培训、办班辅导、巡回宣讲等形式,推进了思想解放,拓宽了工作视野,妇女干部的思想知识底蕴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通过聘请技术骨干、邀请专家讲座指导,刷新思维,启迪心智,妇女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行动更加自觉;通过走出去实地考察、借鉴经验,激发了妇女干部干事创业、成就事业的拼搏斗志;通过建立妇女干部联企包项、扶村帮户机制,提升了妇女干部谋划工作、驾驭经济、服务发展的能力。几年来,县妇联被市妇联评为先进单位;各级妇联组织均得到不同层次的奖励。同时,连续两届的县妇联主席被提拔为副处级领导。

从__的实践探索来看,当前,妇女工作中单兵作战的方式方法、按部就班的工作节奏,已无法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传统的妇女工作内涵与外延面临着严重挑战,特别是近期省妇联开展的“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调研学习活动以来,对妇联组织的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妇女工作如何更直接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更好地体现党委、政策决策意图、如何更优质高效地发挥作用,这是摆在每一个妇女工作者面前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结合这次调研,在认真总结几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新时期妇女工作做了一点思考。

思考之一,妇女工作只有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切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才能有位有为。几年来,__各级妇联组织始终围绕加快富民强县、建设和谐社会这一大局,牢牢抓住县委“三突出、三加强”这个重心,主动把部门业务放在中心工作中去思谋与把握,找到了切入经济建设的对接点和突破口。各级妇联组织牢牢抓住民营兴业、全民创业机遇,把近5万妇女群体发动、组织起来,投身到产业创收;借助产业开发,发动万余名妇女发展养殖,年增加收入5000万元以上,这些实践探索无不在证明,妇联组织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到经济主战场上去找位置、演角色,妇女工作才能最大化地彰显优势、地位与威信。从__的实践经验看,做好今后的妇女工作,需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把部门业务放在发展大局中去思考与定位。谋划思路、部署任务要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出发,跳出就业务抓业务的局限,善于把部门资源、市场要素和妇女诉求有机融合,立足中心工作寻求定位、施展才智。二是设计活动要把推动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决策、抓工作、促落实都应该体现出民生改善及妇女主体需求上,真正做到经济建设运行到哪里,妇女活动就跟进到哪里。三是要提高女干部队伍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各级妇女工作者都要学习经济知识,关注经济形势,研究经济工作,探求经济规律,不断储备做好经济工作的能量

篇7

一、“十一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评价

“十一五”以来,我县紧紧围绕“三个”建设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政府效能不断提升,各项指标总体完成情况良好,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正逐步迈向宽裕的小康社会。

(一)“十一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gdp从的19.36亿元发展到的31.59亿元,年均增长17.9%(按现价计算),人均gdp由5574元增加到8975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农业产值由的3.76亿元发展到的5.7亿元,工业总产值由的10.92亿元提高到的21.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9%、26.1%(按现价)。财政总收入由的1.81亿元提高到的2.1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的1.26亿元提高到的1.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9%、21.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由的25.27亿元提高到的42.06亿元,比期初增16.79亿元,年均增长18.5%。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十五”期末,三次产业结构为13.5:38.5:48,调整为11.9:36.9:51.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继续稳步发展。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17万亩/年以上,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5.6万吨/年左右,茶叶、山地蔬菜、食草动物、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工业规模不断扩大。橡胶塑料制品业、汽摩配、装饰材料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县工业企业个数已达24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较增加12家,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县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总量增幅加快,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旅游发展步伐加快,氡泉旅游景区、廊桥文化园等重点景区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旅游主业化进程加快。

发展空间有效拓展。随着新的58省道、新城开发等项目建成或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市政功能不断健全,县域发展空间得到了有效拓展。一是58省道产业发展平台初步形成。我县积极构筑产业发展平台取得明显成效,《县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颁布实施,提出了构筑“一轴一核三区”的产业发展架构,为我县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彭月产业基地雏形已基本形成,目前已引进企业31家,其中落地29家,建成投产13家。二是城镇化进化加快。县城核心地位不断提高,建城区面积达到了5.2平方公里,特别是新城开发后,直接新增城市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左右,为我县人口聚集、做大城区拓展了广阔空间。同时,52省道、58省道及其连接线的建成为沿线的司前、雅阳、三魁、泗溪等乡镇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十一五”以来,我县以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发挥政府在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加大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力度,采取了“项目建设年”、领导包项目制等项目推进措施,项目建设取得了有效突破。“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安排的66个重大建设项目中,4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占71.2%,新58省道改建工程、彭月产业基地、城关引供水工程、城关污水处理工程、新城大道、新城大道等一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龙丽温(泰)高速公路、温州()抽水蓄能电站、交溪流域水资源开发、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前期不断深化,新58省道至彭溪公路、黄桥至文成铜铃山公路、52省道至龟湖公路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前期的推进,为今后尤其是“十二五”的项目建设预留了较大的可操作余地。

社会民生明显改善。我们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完善扶贫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民生的安全和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3198元,比提高329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的2966元提高到的4461元,年均增长16.3%。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城乡居民吃、穿、用、住、行等各方面消费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消费结构更加合理。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实施“千百工程”、“康庄工程”、“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教育四项工程”等工程,建成了一大基础设施项目,农村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 卫生、教科文、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社会民生事业财政性支出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生态建设全面推进。为切实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我县绿色生态资源,我县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通过抓整治、抓产业、积极构筑生态屏障、生态产业、生态家园“三位一体”的生态建设模式,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国家级生态县金名片。积极推进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站工程、乡镇垃圾中转站、镇级污水处理厂工程等项目建设,生态项目建设有效推进,生态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招商选资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民间资本有效激活,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审批环节和办事程序进一步简化和优化。政府职能不断转变,执政能力明显增强。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全面实施目标考核责任制,行政效率不断提高。“凡进必考”的人事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办公资源的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人事、财务、资源管理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农村综合改革,教育收费、土地征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等配套改革不断推进。

(二)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发展的主要经验与启示

“十一五”以来,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启示一:坚持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经济建设是其它一切事业的基础。对于相对落后的来说,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与迫切。“十一五”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创造性地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提出了建设“生态、小康、和谐”的宏伟目标,并深入组织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是我县发展最快、效益最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在新的发展阶段,要继续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研究制定适合我县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以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造福于全县人民。

启示二:坚持把抢抓机遇作为第一方略,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发展是可以抓住若干次机遇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不可多得,稍纵即逝。“十一五”以来,尤其是新的58省道建成以来,以及今年以来国家“保增长”政策的实施,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适时出台了《县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领导包项目制等一系列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为我县加快发展赢得先机。几年来,我县坚持把抢抓机遇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积极上项目、争投入,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加快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用足用活国家相关政策,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迈出新步伐,在社会事业发展上开创新局面,尽快使经济社会走向全面发展。

启示三: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第一要素,是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力。

我们始终把人作为生产力中最关键、最核心、最活跃的因素,积极改善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坚持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全力为全县人民谋福祉,让全县人民从改革和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潜力。我们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把满足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努力,热点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和缓解。新的发展阶段,要始终继续坚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经济建设的成果,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二、关于“十二五”规划前期需要高度关注与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

关注一:要客观分析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发展方式尚未实现有效转变。经济结构不尽合理,我们目前的经济结构为“三、二、一”模式,这是一种理想的经济结构,但对于来说,这是一种畸形的结构,我们没有经过工业化的发展阶段,没有工业的发展是难以支撑我们长远发展的。经济结构不协调状态下的增长,会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效增长。工业基础薄弱,层次较低,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力较弱。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我县服务业仍以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商贸业为主,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中介、科技、休闲旅游等现代化服务业发展不充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严重缺乏。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不理想,导致今后我县节能减排压力加大。

二是投资增长尚未实现有效突破。一是缺乏重大建设项目支撑下的投资下滑问题。前几年,我县投资在基础设施大项目带动下较快增长,但是近两年由于大项目的缺乏、以及政策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影响,保持投资稳步增长问题突出。二是尽管在政策推动下,民生、工业等方面投资增长较快,体现了投资领域的新增长点效应,但土地供应跟不上,以及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增加等,企业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影响了项目的投资决策和建设进度。三是重大前期项目审批时间长、难度大,如交溪流域小水电开发等重大项目,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缓慢。同时,一批项目前期推进与开工准备相对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县年度投资计划实施。

三是公共产品尚未实现全面改善。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改革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与问题。尤其是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凸显出来,一方面是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短缺。我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机制、结构、筹融资渠道等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性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完善和创新机制,改善公共产品的不合理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有效性、开拓公共产品供给 渠道,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生产生活需求,是我县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继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四是收入增长尚未实现有效支撑。虽然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总的来说,全县财政收入结构、收支平衡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而刚性需求和上项目需要地方配套的资金增多,收支平衡的压力大。全球性经济衰退的持续,高速增长将难以维持,这对我县的产业发展影响将是深远的,再加上由于经济总量偏小,特别是交溪流域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周期长难度大,很难在短期内产生效益,预示着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县财政收入的依靠自身经济的发展而增长的难度将越来越大。近年来,虽然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但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增收的渠道仍比较缺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等。

关注二:要充分认识今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宏观环境分析

全球金融危机分析。当前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最初源于下半年美国爆发的住房次级贷款危机,已经从初期的国际金融危机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目前,从西方发展经济体所的经济数据看,多数经济研究机构认为全球经济已经触底或正处于触底的边缘。现在距离“十一五”时期结束还有一年半的时间,乐观估计在“十一五”末全球经济危机及对于我国的影响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也不排除进入“十二五”后全球经济危机的阴霾仍然尚未完全消散,这些可能性情景分析都应在“十二五”规划制定时给予充分的预计和应对之策。

国内政策取向分析。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步加深和中国经济结构内部自身调整的双重影响下,国内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出口受阻、内需不足等等。针对国内外经济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对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中央出台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一揽子计划,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社会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加快对一些重大领域的改革,力求缓解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可以说,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将比过去一个阶段要多。

(2)发展机遇分析

机遇一: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机遇。一是资源环境的价值及比较优势日益显现。随着区位条件的改善,低丘缓坡、生态旅游、文化资源、植被资源、矿产资源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其比较优势日益显现。尤其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吸引着外部的眼球和资金。二是发达地区传统产业的转移。从浙江看,“十二五”时期,将紧紧抓住“转型发展”这条主线,我省及温州平原区域发展的环境支撑越来越难,传统产业的区域扩散成为常态,这将给纳入温州两小时交通圈的带来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等。

机遇二:加快发展的意愿十分强烈。一是上级政府继续关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将继续高度关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通过“山海协作、对口帮扶”等行政手段和交通建设、生态补偿等市场化方法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二是自身要求加快发展的愿望强烈。穷者思变,随着人经济的快速成长,我们已经认识到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有多大,同时也随着人在外创业的成功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与责任。同时,“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进行重大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农村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区域管理体制等多项改革举措预计将得到实质性的启动和推进。作为欠发达的利用改革所引发的力量,将推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等。

关注三:要认真分析今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重点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一,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我们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强调加快经济发展,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要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看待国内生产总值,防止任何片面性和绝对化。要把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势必会造成大的起落,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真正体现了发展的硬道理。

第二,转型发展与特色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作为温州乃至全省的生态屏障和欠发达地区,与全省同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路途中,却面临不同的障碍,跨越这些障碍须处理好发展的内源与外力、城市与农村的关系,走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转型升级之路。经济要实现平稳转型,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关键是要用足自身的优势,坚持特色竞争、错位发展,并不断创造出新的优势,创造出自身的特色来。

第三,分散发展与集聚发展。人口、生产力空间布局的分散和不合理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因素,发展布局分散造成的产业、人口、城乡等结构不合理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制约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症结。因此,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推进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加快集聚发展。要通过抓好人口集聚平台建设,促进异地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建设,推进人口集聚;要通过抓好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推进生态农业高效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和旅游景区等建设,加快发展产业集群。

第四,扩大内需与民生改善。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激化了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消费结构失衡被进一步放大,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发展滞后等问题日益成为了制约消费增加的主要因素。有强烈消费愿望的多数群体尤其是数量庞大的城乡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不足。这就需要通过采取促进就业和收入增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提高教育、卫生、保障性住房水平等措施,减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使我国经济社会在新的需求结构、需求增长中持续快速发展。

三、关于“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思路、主要任务、主要措施的探讨

(一)“十二五”发展思路的探讨

目前,我国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而我县人均gdp处于1000-3000美元阶段,仍处于工业中期阶段和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稳固基础的关键阶段,结合“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宏观发展环境和省管县等改革措施的推进以及“十一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十二五”时期,我县具有以下四个阶段特征:

一是经济增长进入加速发展期。经验证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后,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生态资源优势日益突现,我县已初步呈现新一轮快速增长态势,良好的政策预期有利于我县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机遇期。

二是产业结构进入优化提升期。国内外经验证明工业快速发展是工业化中期阶段的重要特征和主导动力。与省市1000美元阶段的产业特征相比,我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增长贡献率偏低,结合1000美元阶段产业结构演变特征,工业经济仍是我县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成份。但作为生态县和面对稀缺土地资源,按照一般性工业扩张不符合县情要求,注重工业生态性,选择特色成长性生态工业项目,建立稳定支撑性工业项目基地仍是要重点培育和支持的主要方向。正确处理培育生态型工业与优化生态产业结构关系,把握产业重点与方向,发挥优势与规避约束是重点与着力点。

三是城镇化进程加速期。随着新的58省道建成,我县的城镇发展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农村人口、资本、信息等各种要素不断向新58省道等交通便捷的地方集聚,城镇的自身功能将不断提升、完善,与此同时,城镇又把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经营理念、价值取向向周边广大农村地区扩散和辐射,进而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四是消费结构进入稳步升级期。人均1000美元阶段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向富裕迈进,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由衣食为主的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对休闲旅游、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需求增加,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将对经 济社会发展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十二五”,我县处于加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以促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生态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并进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建设生态屏障的双重任务以促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发达省份中的欠发达县,发展阶段与发达地区有明显差异,面临着既要“补课”,又要“赶趟”的双重挑战,优势条件与困难矛盾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缩小我县与发达地区差距,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亟待解决的课题。

综上一:我们认为“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思路应为:

紧紧抓住交通区位条件改善,沿海地区辐射扩散效应显现的历史机遇,以壮大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衔接长三角与海西区、融入温州产业带、构建浙南闽北经济圈重点纽带节点为导向,强化观念创新、体制创新,优化发展环境,挖掘发展潜力,拓展发展空间,大力招商选资,深度开发与保护自然资源,依托生态优势走差异化发展路子,促进由传统的山区经济向以休闲旅游业、生态工业、特色现代农业为主体的现代经济的跨越式转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建设成为长三角与海西区重要的陆上衔接点,温州经济圈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内独特的综合性山地休闲旅游目的地;具有竞争优势的山区生态农业区;形成与县域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工业结构、城镇与产业布局体系。

综上二:我们认为“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战略应为:

一是空间拓展战略。着力于突破发展空间制约,全面实施《县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推进非均衡发展,优化县域空间开发格局,按照梯度非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扩展“一轴一核三区”空间开发格局,重点推进新城区、彭月产业基地、泗溪廊桥文化园、氡泉生态休闲度假区、大安生态科技创业园等区块的开发建设。

二是产业提升战略。立足生态优势和特色资源,紧紧围绕“一产做特、二产做大、三产做强”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积极培育产业发展的内源动力,形成以高效农业为基础、生态工业为重点、绿色服务业为主业的“生态为本、三业并举”产业体系,更高层次谋划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崛起。

三是投资推动战略。要充分把握宏观政策导向,积极谋划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促进投资较快增长。以改变改革投融资体制,拓宽渠道,引导财政、社会、民营等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公共社会事业、支柱产业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区域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是开放带动战略。要在新的形势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开明的姿态,开放的胸怀,彻底打开山门,紧紧抓住并用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引进要素资源,挖掘发展潜力,提升发展水平,同时要积极构筑发展平台,实现从“人经济”到“经济”的转化。

五是和谐构建战略。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为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困难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加快构建配置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十二五”主要发展任务的探讨

第一,在产业发展方面:要着眼于生态立县战略,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方针,走“集约、特色、循环”的发展道路,实施“一产做特、二产做大、三产做强”的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把建设成为宜人居、宜置业、宜休闲的“生态、小康、和谐”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第一产业:目标是立足生态优势,做特做精第一产业

重点发展方向是:(1)发展绿色餐桌农业。发展以“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品牌农业”为特征的高效绿色生态农业,形成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农业产业体系,重点培育高山蔬(野)菜、畜禽养殖、茶叶、经济林果、中草药等特色产业。(2)推广立体循环农业。围绕特色产业,探索多种类型的“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大力推广立体循环农业模式,构建多种农业生产活动之间有效衔接、物质与能量得以有效循环与动态平衡利用的、科学合理的生态农业体系。(3)拓展生态休闲农业。认真做好生态休闲农业文章,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观光农园、特色农庄、休闲林场、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菜园等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品牌。(4)加强农业产业化机制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程度,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体系。

第二产业:目标是围绕总量扩张,做大做实第二产业

重点发展导向是:(1)提升发展传统生态型工业。要根据生态县建设要求和竹木制品市场需求,引导竹木制品加工业由消耗型向节约型、粗加工型向精加工型转变。要深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切实解决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影响安全生产等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矿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鼓励企业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加快推进交溪流域水电开发步伐,力争早日动工兴建,使丰富的水电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2)积极承接周边产业转移。要立足沿线特色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认真组织实施《县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编制各功能区块实施规划,并加以实施;积极主动承接周边沿海等发达地区的清洁型生产项目和产业的梯度转移,重点引进与本地原有产业密切关联、与周边市县优势产业集群紧密联系的企业,特别是注重科技含量与就业拓展相结合的产业项目,努力形成竞争力强、带动更多关联产业发展的新型产业集群,打造生态循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是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以及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工业基地管理,尤其是要推动我县建筑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第三产业:目标是挖掘资源优势,做强做优第三产业

重点发展导向是:(1)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产业。按照“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旅游”的要求,全面实施“旅游兴县”发展战略,依托我县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旅游主业化进程,实现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转变的目标。(2)积极培育实力型服务业。突出住宅保障和宜居度假两条主线做好文章。关键是围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主题,迎合都市人上山趋势,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构建自然乡村居所。积极引导发展购物中心、特色购物街、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商业模式。(3)稳步推进功能保障型服务业。一是打造金融服务平台。关键是加大对农业、中小企业、旅游业、助学和增加就业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积极构建信息服务业体系。积极发展增值和互联网业务,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实现各种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大力培育中介服务业。重点是培育和规范中介服务市场。

第二,在项目建设方面:项目是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落实工作的有效抓手,是优化资源配置、扩张集散效应的平台,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载体。我县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区域,如果没有项目建设支持,“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也就很难得以落实。项目建设上,要突出向上争取、招商引资、启动民资三个重点,分阶段、分步骤筛选确定并积极争取实施一批好项目、大项目,着力培育和建成一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

一是要想方设法谋划一批重大建设项目。项目储备是做好项目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全县上下要把项目储备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1)要确保投入。尽管县政府财政十分困难,也要安排一定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以保证前期工作开展。(2)要吃透政策。从中央到省、市,从经济建设到社会事业,都有大量的政策出台,大量的资金配套,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各方面政策,及时发现新的政策机遇。(3)要积极争取。各部门、各单位要在研究、吃透本部门政策的基础上,把眼睛盯在上面、把项目带到上面、把双手伸向上面,主动与上级多联系、多沟通、多汇报,准确把握上级的政策信息,及时以项目对接上级发展政策,促进更多的项目落实。

二是要千方百计建设一批重大项目。(1)要力破要素制约难题。一要解决“环境不够优”的问题。充分利用扩权强县、省管县等行政体制改革契机,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优化发展环境。二要解决“地从哪里来”的问题。坚持“向上争增量”、“向内盘存量”和“向己提 质量”,切实解决好项目用地问题。三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继续完善向外招、政府投、市场融、借地生、民间注的多元化筹资之路。(2)要努力形成项目推进合力。按照“一个项目、一个县级领导挂帅、一个工作专班、一个项目推进方案”的要求,确保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大提速、在建项目超进度、招商引资大突破、协调服务超常规,努力实现梯度推进、良性循环的项目建设机制。(3)要围绕重点谋划项目。重点围绕交溪流域水电资源开发、生态休闲、新农村建设、交通网络与电力设施完善以及58省道沿线产业布局等方面谋划建设一批重点项目。

第三,在社会民生方面: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任务。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要按照“1/3左右人口外出创业、1/3左右人口集聚县城、1/3左右人口集中中心村镇”的思路,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科学引导山区人口再分布。深入实施“小县大城、小乡大镇”战略,大力发展罗阳中心城区和功能拓展延伸区,合理布局确定中心集镇、村,积极发展小城镇,科学引导人口集聚,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强道路、停车、防洪、供水、排污、环卫等公共设施建设,特别要着力改善县城人居环境,提高市政功能。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加大对失地农民、下山移民、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欠发达乡镇贫困农民的素质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山区群众向中心城市、重点城镇、中心村三个层次梯度转移,建设移民社区,加快异地脱贫步伐。

二要努力推动民生改善。一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二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农村新增劳动力的岗前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千方百计促进就业。三是推进大社保体系建设,包括社会救助、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等制度。积极推进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和慈善事业。四是做好民生实事项目,重点推进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狠抓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交通“站、点、线”建设,道路、环保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农村安全饮用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等几项任务。五是推进“平安”建设。重点抓好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深化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化基层创安活动;做好矛盾排查化解,深化工作。

第四,在改革创新方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构建充满活动、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十二五”期间改革工作方向:着力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着力推进以民主为取向的政治体制改革,着力推进以民生为取向的社会体制改革,着力推进以人本为取向的文化体制改革。并重点抓好几下方面的改革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经济平衡较快增长的体制改革。深化旅游发展体制改革,大力实施“旅游主业化”战略,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引导民间资本加大投入,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改革和推进优化经济环境的体制改革。

二是稳妥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推进承包土地流转机制改革,推进工业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低丘缓坡科学开发利用,深化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

三是着力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开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等,加快金融组织创新,创新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

四是积极推进其他领域改革。主要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是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扩权强县、强镇扩权改革工作;推进社会保障体制等改革。

(三)“十二五”主要措施的探讨

总的来看,“十二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形势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因此,对于未来的发展环境的趋势变化,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把握。

总体思路上要强化“三种意识”

一是判断发展形势要有危机意识。要在对长远发展持乐观态度的同时,一定要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把困难尽可能想得多一些,把形势尽可能估计得严峻一些,把各方面的工作尽可能做得更扎实一些。

二是把握发展机遇要有主动意识。要积极分析环境变化的趋势,主动为企业“解困、扶持、服务”,与企业共克时艰,认真研究转“危”为“机”的举措,做到“三个坚持”,既坚持保持经稳定的信心不可改变,坚持推动结构调整的决心不可改变,坚持科学发展的方向不可改变,努力做到“活中求变”。

三是解决发展问题要有全局意识。要把握好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和推动结构调整优化的关系,把握好拉动当前经济平稳增长和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关系,把握好保持经济平衡增长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关系,既要有宏观全局的视角,又要有局部重点的考虑,既要有解决当前问题的切实手段,也要有解决长远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素质性矛盾的具体举措。

第二、编制过程中要突出“五个重点”

一是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各部门要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

二是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是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 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篇8

首先是了解我们志愿村的大概情况.我们先是与村支书的一次聊天,了解到这满村上下房前屋后,见缝插针栽的可不是一般的树,那可是咱老百姓的一片不大不小的摇钱树埃原来早在前几年村委一班人就商量着要为老百姓栽一些经济效益高的果树,于是他们买来了几千株柿子树苗。现在,村里共有5000多棵现在挂果的柿子树,平均一棵柿子树一年就可创利200多元呢!

这些果树有村里统一采摘,统一销售,售后的收入根据各家住房周围的树木比例分配到各家各户,仅此一项就给老百姓增收不少。说到这些周支书的眼睛里漾出了阵阵喜悦,说到这田间的农作物,他更是激动不已,喜的合不拢嘴了。前年,村委一班人出马,给村民们联系了为南韩一家公司育种的活计。现在全村的育种田已经达到100多亩,而农民的收入更是因此而上了一个新台阶。

村领导管理有方,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上,其他的方面也是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先说这个村里的治安,村委一班人早就制定了一套村规民约,凡是有违反者,都要照章处罚。村民们都觉得邻里乡亲吵吵闹闹,丢人不说还要受处罚,还得耽误精力,实在不合算。所以,这个村现在可以说是安宁无事,听村里一位老大爷说,村里这几年没有发生过一件刑事案件,民事纠纷也很少,就连乡亲们之间小吵小闹也很少听说。村里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毫不含糊,就说村里这十几条平坦的大街吧,周支书说,以前村里是一片片的坑洼地,一到下雨天啊,这街上就成了大水塘。19年开始,村里决定在全村修十几条主要街道,以方便村民。以后无论多大的雨都能保证排水畅通了。村里还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投资三十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和小学。小学校长介绍说,全村学龄期孩子没有一个辍学或退学的。

篇9

51%欧洲社交网络用户跟随一个品牌。特别是在媒体,时尚,食品和零售连锁店四个领域。该InSites咨询调查显示,人们在使用产品后成为粉丝。他们的经历比广告宣传更有价值。人们期待商家给予额外的促销活动和信息。58%粉丝期待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促销活动。57%粉丝希望收到社交活动的邀请。58%粉丝都期待能看到更多的产品信息。

欧洲社会化媒体发展呈马太效应虽然,当社会化媒体概念流行的时候,欧洲各国都相继产生了很多社会化媒体平台和社交网络。但是发展到现在,各国的社会化媒体发展并不顺利。反而Facebook攻城拔地,可以说无人不晓。目前在欧洲Facebook拥有大约2.23亿用户,普及率达62%。Twitter普及率16%。东欧Vkontakte以12%位居第三,Linkedin亿11%紧随其后。东欧和南欧普及率最高,西欧普及率66%稍低一点。根据InSites调查报告,Twitter在欧洲社交网络表现异常。80 %欧洲人都知道Twitter,但只有16%使用它。但是马上使用Twitter的人却不少:28%正计划尽快开始使用它。

我认为这是符合欧洲基本情况的。欧洲各国国家由不同民族,文化,语言组成,情况也比较复杂。欧洲没有像中美俄那样,地域和人口都很大的超级大国。因此,社会化媒体产生后很难像中美国家同行那样快速聚集规模和影响力,同时又受到文化,语言等各种社会生活文化因素的限制,也很难在欧洲其它各国推广。但同时,欧洲又是非常提倡民主开放的地区,英语是通用语言,欧洲和美国拥有比较一致的文化和价值观。这导致Facebook等能够迅速渗透到欧洲并普及起来。而像中国,俄罗斯,巴西由于具体特殊的国情,开放程度不如西方,至少西方国家是这样看待的。因此中俄巴西能够有机会独自产生一些重要的有实力的社会化媒体。如中国的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俄罗Vkontakte,巴西Orkut等等。

比如,在法国,Copains d’Avan(一种朋友聚会和Facebook模式的混合体)曾经是最流行的社交网络。但现在被Facebook所取代,成为法国第三大社交网站。类似情况同样发生在德国,Facebook几乎扼杀了曾经在学生中流行一时的社交网络StudiVZ。如今Facebook在德国拥有超过2200万用户。Hyves曾经是在荷兰和荷兰语为母语的国家流行的一家社交网络。但现在远远落后于Facebook。根据comScore报告,2013年5月Hyves刚刚超过200万独立访问用户,但Facebook已经拥有870万用户。Tuenti是西班牙非常流行的社交网络。有超过1500万注册用户,但现在它仍然落后于Facebook,后者拥有高达1800万台式电脑用户和1300万移动用户。

社会化媒体移动化趋势明显调查显示了移动即时通信应用微信、Vine和Flickr等移动应用的活跃用户数量出现了令人瞠目的爆炸性增长。Facebook上保持活跃的青少年数量已从2013年第一季度的76%降至第三季度的56%。跌幅最大(下降52%)的地区是荷兰,而美国青少年中的活跃用户则下降了16%。欧洲将近三分之二社交媒体用户通过移动设备定期访问。亚太地区稍微落后一点,大约占26%。具体到各国移动化的比例也各不相同。比如超过挪威和冰岛人口一半在过去一个月使用移动设备连接到Facebook。而英国拥有3000万活跃的移动社交用户而一马当先,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各自注册的移动社交用户数量都约为2000万。

欧洲各国社会化媒体和社交商务发展不平衡根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互联网习惯的研究报告,与其它欧洲邻国相比,德国社会化媒体渗透率比较低。只有37%德国互联网用户使用社交网络。而在匈牙利却高达80%。事实上,东欧各国互联网用户更偏好社交网站,如拉脱维亚,波兰,斯洛伐克和塞浦路斯社交网站注册用户比例都很高。

而在英国,社交网络已经发展非常成熟,并广受欢迎。超过半数的英国人使用社交网络。根据eMarketer。虽然英国社会网络网络渗率低于北欧国家,则却是欧盟五国当中普及率最高的。英国虽然不是社交网络增长最快的,但在社交网络,Facebook参与度和渗透率上绝对是领导者。

意大利和俄罗斯人花费在社交媒体的时间最长,时间超过40%,被称为最“社交活跃”的欧洲国家。

在2010年一份类似的报告发现,欧洲人越来越关注在线数据隐私。总体上看,欧盟公民现在担心社交网站上的个人资料是否被滥用。奇怪的是,该委员会还发现,社会化媒体普及率较高的欧洲国家却拥有较低的网络消费者(反之亦然)。这意味着社交网站想要兼容交友和消费两大功能还很困难。社交网络虽然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但是要取得理想的社会化商务效果还值得进一步探究。

欧洲各国社会化媒体基本介绍因此跨境电商在做社会化营销的时候,主要还是以Facebook为主。只有在把某个国家定为目标国家进行精细化运作的时候,把当地的社会化媒体纳入考虑才有必要。

除了facebook,twitter以及google+之外,英国Bebo;德国Lokalisten,VZ Netwerke,XING;法国Viadeo,Skyrock;荷兰Hyves;比利时Netlog;土耳其Yonja和GROU.PS;西班牙Tuenti;意大利Meemi,挪威Nettby和Biip;波兰Nasza Klasa和GoldenLine,等等

德国有几个社交平台同时存在,像Lokalisten, studiVZ和Facebook,但由于Facebook巨大成功,极大地压缩了本土社交平台发展空间。如2005年创立的Lokalisten,2009年十月访问量达4320万,如今每月大约有200万。VZ Netwerke两年前曾经高达4.66亿访问量,如今则只有10%。导致旗下SchülerVZ今年四月倒闭。

另外一个子品牌StudiVZ由于依托facebook而开发,因此大家都称它为另一个facebook。Xing就是LinkedIn德国版。基本用户免费,但是更多功能,如搜索特定人才,就需要每月付5马克。其它功能和LinkedIn一样。75%访问量来自德国

Viadeo是LinkedIn法国版。2004年5月创立于巴黎,如今拥有全世界用户5500万。它可以帮助你建立商圈,招聘和就业。Viadeo还拥有子品牌ApnaCircle和Tianji,而后者是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网络,用户达1700万.而法国Skyrock则融合几个社交网站特色,如博客,浏览图片,阅读更新和找人等。

如今Skyrock拥有2200万用户和2900万博客。正是由于多元化特色,才在facebook和twitter强手竞争中立有一席之地。荷兰Hyves创立于2004年。同样是小国不能产生大社交平台道理,Facebook重创Hyves。曾一度用户达三分之一荷兰人口。2011年5月达530万用户,如今则所剩无几,开始向青少年转型。

如今荷兰依然是facebook,twitter和google+占据统治地位。比利时Netlog创建于2003年,是年轻人经常访问的平台。两年前被Massive Media收归旗下。Massive Media又拥有社交发现平台Twoo和赌博平台Gatcha!还收购荷兰团购网站DayFly.com。Twoo和Netlog合并,是一个交友平台。

篇10

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首先是增强体力、增进健康;其次是为了消遣娱乐和精神情绪的修养、改善;再次就是为了增加社交机会,与朋友同伴交流。也有部分人是为了提高运动能力和延续学生时代形成的体育习惯。

在遇到健康问题的时候,体育人口首先想到参与体育活动,而非体育人口首先想到的事补充营养保健品、改善生活规律、加强营养等非体育手段。

带着看看农村社会体育人口状况,问问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内容及效果。我们对广场进行体育锻炼的群众进行了调查。据调查,体育人口的活动项目主要有长走与跑步、羽毛球、体操、舞蹈、跳绳,体育人口在身心方面的锻炼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其身体和心理的基本状况明显优于非体育人口。如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低于非体育人口7.1个百分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2%肥胖的发生率低于非体育人口1.5个百分点。而有身体疲劳、体力衰退感觉的人,体育人口比非体育人口要少一半。体育人口饮酒、吸烟的比例比非体育人口要低得多。

在参加群众体育活动点的人群中,以年长的人员为主体,女性所占比重较大,男性较小,分析其主要原因,应该是男性普遍工作比较繁重,身心比较疲劳,闲暇时间都是抓紧时间休息,很少有人出来锻炼。活动点的活动时间-----晨晚练为主,其中晨练占80.7%,晚练占47.7%,其中有一部分活动点是晨练与晚练都开展活动的。活动点稳定性较强,常年坚持的占4%。64.0%的体育锻炼者活动点的活动时间不随四季的变化而变化,活动时间最长的季节份。每天活动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占总数的57.8%,在2小时以上的占总数42.2%。

据调查,影响居民参加活动的主观原因,其中缺乏兴趣的占45.2%,认为“没有必要”的占18.2%认为自己“身体较弱,不宜参加体育活动”的占11.4%,学生时代就不喜欢体育活动的占11.0%,认为“体育活动不适合自己的举止行为”占6.9%,担心他人讥笑的占7.3%。对于影响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客观原因,缺少时间的占35.8%,缺少场地设施的占25.5%,精力不足的占20.8%,不懂锻炼方法和场地远、不方便的占8.9%,其他占11.0%。据此可见,时间与场地设施的问题依然是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消费额等有所改善,政府为改善群众健身活动的条件作了大量工作。但是,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场地设施及资金短缺问题依然是困扰群众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

调查表明,人们的体育意识在不断加强,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也大体不一,有20%的人在马路上锻炼,5%在家里,20%在学校,45%在广场,10%则以其他的方式进行锻炼。由此可见,在广场参加活动的人较多,这是由于广场的设施比较齐全而且锻炼的氛围也好,而还有大部分人在学校,马路上进行身体活动,这也是现在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心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