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测范文
时间:2023-04-08 08:2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土保持监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the hazards and effective are analyzed, and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the cit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ffective application.
Key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technology;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the cit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X85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土保持部门通过科学有效的监测,得到各项准确数据,有利于合理有效措施的制定,进而确保水土保持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但是,我国的城市水土保持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大对水土保持监测的研究与应用。
一、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危害
1、水土流失的现状我国作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且加上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使得水土流失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中。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超过我国土总面积的1/3,将近有360万km2,其中有170万km2是由于水力侵造成的。根据土壤流失严重有关方面统计,我国每年有50亿吨的流失土壤总量,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而每年有大约有16亿吨泥沙进入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因此,我国的水土流失总体表现为: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给我国的水土治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不仅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大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受到影响, 洪涝灾害加剧发展。由于大量的泥沙淤积,使得水利设施的调蓄功能降低,同时,天然河道的泄洪能力也随之降低,进而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其次,土地退化现象严重,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水土流失会使土层变薄,造成严重土地砂砾化、石化,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进而土地农业利用价值降低,与此同时,大量的水土流失还造成了植被的减少,降低了地面覆盖率和土壤持水力,当遇到干旱时,农业产量就会下降,甚至无收,人畜饮水也出现困难。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1.水土保持监测有利于确立水土保持决策
我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成因复杂、危害严重,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还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因此,当前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时、准确、全面、了解我国水土流失程度、水土流失地区分布及其产生的后果危害,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掌握生态环境状况等等,可以说,这些都深切关系到我国民族的生存发展。因此,必须利用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加强合理、科学的监测,做出正确的决策判断。所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水土保持监测有利于水土保持走向现代化水平
当前,虽然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的应用,使得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监测预报作为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仍旧存在一定的实践性问题,比如:监测设施设备、监测网络建设、监测手段及其监测成果,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监测网络体系。例如:发达国家美国通过大量长期的试验观测,制订出水土流失通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和完善了相应的信息系统和空间数据库,对水土流失的面积、分布、程度进行准确的定位、定量,及时反映了水土动态变化,实现了水土保持的针对性、科学性,起到了良好的防治治理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我国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的应用,有效利用监测预报,提高水土保持治理现代化水平,同时,这也是我国面临的巨大任务,为此,我们必须从基础入手,做好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使之更好为我国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从根本上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的技术水平及其社会影响力。
三、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在城市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的应用一种非常有效的水土保持手段,因此,我们要提高监测手段,提升水土保持监测的现代化水平。目前,国家已经加大了对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的投入,加快开发水土保持监测建设项目,实现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现代化水平。例如:GIS、GPS、RS等技术的应用和开展,进一步推进了水土保持监测的研究运用,将传统的常规监测技术与现代化高科技进行有机结合,建立数据信息系统和空间数据库,实现了监测、传输、处理、的一体化,全面及时反映水土保持动态状况,促进水土保持监测跳跃式发展,实现水土保持技术和水平的现代化。
首先,遥感技术的应用
一般来讲,影像购置、遥感影像处理软件运用、影像的采取、纠正及调色等,这些遥感监测的技术的具体流程,另外,还包括了外业调查,土地、植被信息获取、科学影像的形成、实地解译标志、矢量图层, DEM数据运用、结合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准确的坡度信息,构建坡度矢量图层,最终达到动态监测所需要的结果。
其次, GPS 技术的应用
GPS 定位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主要特点就是精度高、功能全、速度快、保密性好、抗干扰性和目标性强。在项目开发建设中,GPS 技术促进了生态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理想的监测效果的充分发挥。
然后,红外测距仪的应用
所谓红外测距仪,就是能够对所在点到目标物进行一定的数据测量,比如角度、水平距、斜距等参数值。另外,还可以进行面积测量和体积测量,面积测量就对准各测点后,可以得到准确合理的面积值。而体积测量则是通过测量点坐标,进行数据处理,最终获得体积值。
总结: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建设和国民的生活水平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入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投入,运用和依赖新型监测技术,准确分析各项有关数据,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方案和对策,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作用,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完成,为我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红娟.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11,234(56):72-74.
篇2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监测;问题;策略
Abstract: do well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to protect the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maintain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aliz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and in the light of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face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how to strengthen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and maintain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Problem;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在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监测工作的开展及发展推动了水土流失治理理论的突破和水土保持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笔者在总结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经验,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何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措施。
1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及问题分析
1.1 水土流失面广量大、监测任务重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治理难,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的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占国土面积的37.1%,年均流失土壤约50亿t。水土流失几乎遍布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每年因水土流失损失掉的耕地达6.7万多h㎡,有些地方已经到了无土可流、无地可耕的境地。水土流失直接导致水土资源的破坏、降低人口承载力、恶化生态环境、引发生态危机,进而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处理发展经济和防止水土流失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有待研究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1.2对水土保持监测要求高
据目前有关统计数据分析,因水土流失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GDP总量的3.5%左右,带来的生态环境损失更是难以估算。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中央明确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利益补偿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加大的凸显期。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重要举措。水土保持监测作为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基础性工作。新形势下加强水土保持监测越来越重要。
1.3坚持水土保持监测的协调与发展
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主要包括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和监测预报等 4项任务,其中预防监督、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整体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近几年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和预防监督、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相比,与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还不相适应。因此,水土保持监测也面临着全面协调发展的问题。当前我国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网络不完善,覆盖程度低;二是监测设施设备差,观测手段和方法落后,自动化程度低;三是没有形成完善的监测预报系统,不能及时预测预报水土流失事件和水土流失灾害;四是监测机构的性质与监测工作的性质不相符,大部分监测机构属于自收自支或差额事业单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监测网络运行维护等经费来源没有正常渠道,监测人员工作极不稳定,制约了监测预报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策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强化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责任,这就要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创监测工作新局面。
2.1落实新水土保持法,改善民生的生活水平
目前,《水土保持法》修订版已于 2011年3月1日正式实施,新法对水土保持监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别突出了对民生的关注,强调指出宏观调控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民生。水土保持为民生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监测作为水土保持的基础,必须着力增强水土保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1)建立水土保持政绩考核制度。新水土保持法明确指出要将水土保持工作完成情况与政府工作考核和评价直接挂钩,而与政府政绩考核和绩效评价等密切相关的指标如水土保持工作完成情况、水土流失面积的变化、水土流失防治效果。重大水土流失事件、预防监督情况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等,都需要通过监测来获取。因此,我们应该按照通用性和广泛性、重要性和简便性、客观性和主动性等原则,建立水土保持考核指标体系,并尽快开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试点,力争经过几年努力,在全国推广应用,为民生水利服务。
篇3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重要性;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X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库塘淤积、洪旱交错、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给人民的生命、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1.1 水土保持监测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基础
目前,中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作为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的监测预报,在监测网络建设、监测设施设备、监测手段以及监测成果用于实践等方面还不够成熟。例如美国在长期、大量的试验观测基础上,总结出了水土流失通用模型,欧洲一些国家建立的空间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可以定位、定量地反映水土流失的面积、分布、程度及其动态变化,有效地提高了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科学性、针对性及其防治效果。因此,全面提高水土保持治理与监测预报的现代化水平,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所以我们必须从基础抓起,从现在抓起,让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保护,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1.2 水土保持监测是确立水土保持决策的基本依据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成因复杂、面广量大、危害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极大。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全国水土流失程度和生态环境状况,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至关重要。如何准确掌握水土流失的地区分布以及产生的危害和严重后果,是涉及到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所有这些,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才能掌握,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做好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极其重要。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监测重要性认识不足,消极应付监测工作
因为开发建设的方式方法不健全,监测的方式也有问题,加之水土管理单位与民众的接触的并不充分,使得开发单位对于监测之重视程度并没有全面理解,甚至觉得有没有无所谓,因此工作进行一直比较缓慢。
2.2 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标准制度尚不健全
水土流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尤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成因更是千差万别。水利部虽然颁行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但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仍需不断作出探索, 如何规范监测的内容、方法、技术路径等问题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细化和健全,以形成全国统一的监测标准质量体系。
2.3 水土保持监测的手段落后,现代化水平不高
目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还是以地面定点观测监测、巡查监测、调查监测等传统的、常规的监测方法为主,利用的设备仪器也是自计雨量计、马表、测绳、水准仪、角规等较为普通的工具,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3、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改进措施
3.1 统筹各水土保持监测类型科学协调发展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总体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不同监测类型间相互嵌套,相互依存; 因此,不同监测类型的任务和性质都不可能是单纯的。生产性监测不仅要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而且是研究性监测和实验性监测的支撑和基础。如坡面小区观测,既属常规性监测,又可为水土流失规律研究、设施设备实验提供平台和基础信息。另外,当前研究和实验性监测需优先解决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理论困惑和实践难题,就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和功利性。预警预报性监测在我国基础仍极为薄弱,当前应开展对潜在危害大、影响范围广、关注度高的水土流失危害的预警性监测,并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积累,为后期建立模型,开展预报性监测奠定基础。只有正视发展现状,准确定位,才能在实践中科学处理水土保持监测中不同专业、学科、系统和监测类型之间的关系,把握优先发展方向,重点突破与着眼长远发展相结合,统筹水土保持监测科学协调发展。
3.2 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理论和实验研究
应围绕水土保持监测理论和实验研究的重点、难点,或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开展理论和实验研究,包括土壤侵蚀机制研究、流域水沙过程及其机制研究、监测空间尺度特征与尺度效应研究、监测信息尺度转换研究、监测设施设备智能化与集成研究、土壤侵蚀模型与评价研究等。应加强监测生产实践部门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与配合,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发挥科研院校在人才、设备、学科专业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形成合力,集中攻关,重点突破,夯实水土保持监测发展的基础。
3.3 科学规划并扎实开展生产性监测
通过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一、二期工程建设,我国各级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已初步完成监测站网建设和设备配套,这些为系统开展生产性监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应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扎实开展生产性监测。一是要科学制订水土保持监测规划,明确中长期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加强规划指导。二是要从满足不同监测尺度、不同侵蚀类型全覆盖以及保证监测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的要求出发,合理布局,增强监测站点代表性,完善并优化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三是要明晰监测内容与指标,优化监测技术与方法,生产性监测指标应做到简单明了、内涵清晰、方法成熟可行; 对于部分承担研究或实验任务的监测站点,可增加相应的研究实验内容。四是要确保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经费。五是要开展长期、持续、定位监测,积累长序列、全面、综合的监测信息和资料,反过来促进研究性监测和实验性监测科学发展,并为开展预警预报性监测奠定基础。近期,应开展国家水土保持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组织实施好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以大工程建设,带动监测事业大发展。
3.4 增强水土保持监测的决策和服务支撑能力
首先,要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提高效能。管理制度包括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办法、监测站点建设标准、日常观测制度、监测设施设备准入与认证制度、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管理制度、监测成果整编汇编制度、成果上报与制度等。其次,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目前,我国已制定或颁布了与水土保持监测相关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共有23 项,其中国标13 项,行标10 项,这些为规范水土保持监测实践行为创造了条件。近期应细化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与方法,围绕重要技术环节、技术领域和关键仪器设备,逐一制订技术标准,以统一、规范和指导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行为。第三,要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成果的应用与开发研究,增强水土保持监测的决策和服务支撑能力,扩大社会影响。
3.5 加强水土保持监测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
首先要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队伍和人才建设,要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或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充实水土保持监测生产一线部门,改善基层站点人才队伍状况; 其次,要加大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定期轮训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 第三要加强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水土保持监测学科建设,完善专业设置和学生培养机制,要增设与水土保持监测相关的专业课程,加大学生实习力度,着重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要加大水土保持监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着眼世界,找准差距,加快自身发展与进步。
结束语
防治水土流失我们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原则,配合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合理组合优化配置的原则。水土保持监测就是为其合理组合优化配置探索系统科学与环境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是做好整体规划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郭索彦,李智广,赵辉.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制度体系建设现状与任务[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1(06)
篇4
【关键词】遥感技术;水土保持;监测;应用
遥感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在环境监测、评估以及环境灾害的分析,以及在地理信息系统协助下的分析预测等领域有着更加可观的前景。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及水土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 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
遥感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优点如下:(1)遥感技术可以大范围的获取数据资料,呈现宏观景象。遥感技术所采用的卫星,其在轨高度可达910km左右;即使是航摄飞机,其飞行高度也可以达到10km。高度的优势可以使遥感技术覆盖面积广,大范围的获取数据资料。例如,一张普通的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多达3万多km2;(2)遥感技术具有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的特点。卫星在围绕地球运转时能及时获取所经区域的各种的最新资料,以更新原有的旧资料,或者根据新旧资料的对比来进行动态的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所无法比拟的;(3)获取信息受到很少的限制条件。地球上很多地方的自然条件是极其恶劣的,人类是难以直接到达的。而采用遥感技术则可以避免地面条件限制,能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4)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的内部信息。
2.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应用的策略
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土壤侵蚀监测和水土保持治理监测。土壤侵蚀监测核心内容即监测土壤侵蚀类型、范围、程度、强度等信息,水土保持治理监测则监测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内容及治理措施对于减缓、抑制流失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即水土保持成效监测,如治理前后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环境因子、社会经济因子等的变化,通过定量指标来监测这些变化。由于水土保持监测的复杂性,实际执行难度较大,准确性有待提高。随着遥感技术及遥感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2.1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壤侵蚀监测
土壤侵蚀遥感监测不同于其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主要表现在:(1)影像的时相对土壤侵蚀信息获取影响比较大。地球上的植被具备明显的物候变化,也就是说不同季节会有明显不同的植被覆盖度,而植被覆盖度又是判别土壤侵蚀强度最重要指标之一。在土壤侵蚀调查中,影像时相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2)土壤侵蚀强度在遥感影像上无法直接进行判读,得不到直观的信息。(3)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工作复杂多样,分类时,不仅要兼顾遥感和非遥感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而且即使对遥感信息源来说,也需要对其反映的直接信息再作进一步分析。
2.2遥感技术应用于水土流失监测
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时空变化的动态过程,它的监测与评估需要根据不同的目的而采用不同的尺度。不同的卫星遥感影像其特点也有所区别,如气象卫星影像具有监测范围大、时间分辨率高和数据处理费用低廉等优点,而其缺点是时间分辨率低,像元所反映的信息具有较大的地域混合。因此,气象卫星遥感技术适用于大范围,植被盖度、地表、坡度等组成物质比较均一的地方;资源卫星具有多时相特段、性多波,高空间分辨率等优点,有效地获取精确的地表信息,为水土流失信息的提取以及模型的分析提供数据保障。但它也具有对一个地区重复观测周期长,在关键时期有可能得不到所需的资料等缺点。为了满足水土流失监测在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方面的要求,通常需要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组合来提高了水土流失监测的数据源精度。
2.3 遥感技术应用于水资源污染监测
遥感技术能应用于水资源污染监测是因为污染水的光谱效应。水中溶解或悬浮的污染物,其组成与浓度也不同,这样水体反射能量的变化在遥感图像上也表现出纹理、结构、灰度、色调的微细差别。水的反射包含着水的镜面与表面反射、水体及水底地形反射等不同的类型,具有高度复杂性。当遥感技术应用于水资源污染监测时,对海洋与内陆水质监测也有区别。如遥感技术监测海洋石油污染的效果就比较好,可以发挥实时、同步和大范围连续监测的特点。遥感技术监测内陆水质时,由于内陆水体本身的光谱特征复杂多变,并且大气散射影响严重辐射信息,遥感监测所能得到的水质参数种类较少,所以内陆水质监测中虽然遥感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还应仔细分析,区别对待。内陆水质遥感监测的主要对象为各类湖泊富营养化的监测与江、河污染监测(包括排污口、污染带);主要环境遥感指标有可溶性有机物、浮游植物、悬浮物、总氮、总磷等。目前对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监测主要靠测定叶绿素含量,遥感技术已经能达到监测规定的要求;而可溶性有机物、悬浮物、总氮、总磷等的遥感监测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4遥感信息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中的应用
在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阶段,通过遥感影像得到生产建设项目所在地的植被覆盖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等,结合水土保持分区图、土壤侵蚀强度图、水文气象数据和其它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对该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预测的准确性,辅助判断方案中的水土保持措施的是否满足相关规定要求,能否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从而判断上报的水土保持方案是否合理,为生产建设项目的审批决策提供依据。
结束语
随着GPS和RS技术的发展,在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时,可将GIS作为信息平台,综合利用GPS、RS以及各种常规的地观测数据的地面接收技术监测方式,从而对水土保持实施监测。 总体来说,遥感技术依靠及时快速的提供信息和真实客观、形象的优点,可对水资源污染进行良好、有效地监测为及时采取防护、疏导措施和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是水资源污染监测中非常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 刘鹏. 云南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水土保持. 2011(02)
[2] 孙厚才,袁普金.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现状及发展方向[J]. 中国水土保持. 2010(01)
[3] 陈三雄,牛志鹏. 新要求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水土保持. 2010(02)
[4] 陈世梅. 关于水土保持监测基本方法的思考[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7)
[5] 乔群博,苏佳凯. 遥感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4)
[6] 刘莉,杨彪. 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的应用与展望[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5)
[7] 吴迪,王铁牛,袁利. 3S技术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J]. 治淮. 2009(11)
篇5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监测
近年来,一些山丘区经济林发展很快,荒山、荒坡开发强度很大,但有由于有乱砍滥伐等现象,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一些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为了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在建设过程中不重视水土保持或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破坏地貌植被,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据“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万平方公里,部分开发建设项目尤其是农林开发项目急功近利,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一些群众在经济林抚育管理时,把林下的灌草与枯枝落叶统统清除干净,使土壤,造成的水土流失超过了一般荒草地。一些山区的果业开发除少量早期开发的比较规范外,不少新开垦的坡地不仅远远超过了严禁开垦的25度,造成过度开采。因此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以及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1.1水土保持监测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作为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的监测预报,在监测网络建设、监测设施设备、监测手段、以及监测成果用于实践等方面还不够成熟。例如美国在长期、大量的试验观测基础上,总结出了水土流失通用模型,欧洲一些国家建立的空间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可以定位、定量地反映水土流失的面积、分布、程度及其动态变化,有效地提高了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科学性、针对性及其防治效果。因此,全面提高水土保持治理与监测预报的现代化水平,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所以我们必须从基础抓起,从现在抓起,让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保护,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1.2水土保持监测是确立水土保持决策的基本依据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成因复杂、面广量大、危害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极大。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全国水土流失程度和生态环境状况,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至关重要。如何准确掌握水土流失的地区分布以及产生的危害和严重后果,是涉及到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所有这些,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才能掌握,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做好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极其重要。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2.1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监测重要性认识不足,消极应付监测工作
由于缺少有效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管理手段,加上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对水土保持监测重要性宣传不够,导致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对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视为可有可无,从而影响水土保持工作的进行。
2.2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标准制度尚不健全
水土流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尤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成因更是千差万别。水利部虽然颁行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但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仍需不断作出探索,如何规范监测的内容、方法、技术路径等问题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细化和健全,以形成全国统一的监测标准质量体系。
2.3水土保持监测的手段落后,现代化水平不高
目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还是以地面定点观测监测、巡查监测、调查监测等传统的、常规的监测方法为主,利用的设备仪器也是自计雨量计、马表、测绳、水准仪、角规等较为普通的工具,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3.如何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要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必须坚持创新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管理,制定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支持力量的建设。
3.1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加强他们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对水土保持监测单位监测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监测技能。水土保持监测单位不仅要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用于验收的监测报告,而且要为水土保持监测管理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监测数据;不仅要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技术服务,而且要为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不仅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而且要有熟练的监测技术。
提高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监测的自觉性,宣传是每一项工作的先导,也是监督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特别要重点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中关于水土保持监测的条款规定,使建设单位明白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是法律规定的一项义务。从而使建设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由消极、被动、敷衍的态度变为积极、主动、负责的自觉行动。
3.2完善技术标准制度
制定和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提高管理水平。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不仅要对各项防治目标做出监测评价,还要真实、准确地反映其在建设、运行过程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乃至带来的危害。因此,要加紧制定和完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标准,实现监测技术的规范化。
3.3提高监测手段,实现水土保持监测的现代化
篇6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认识;指标体系;监测方法;管理办法;信息交流
近年来,随着水土保持监测机构、监测制度的逐渐完善,我国已陆续开展了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但多是大型的交通和管道工程,中小型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开展得还不多。这些监测项目的开展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总的来说,我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尚未形成统一的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方法和技术相对单一,可操作性较低,监测结果的定量化、准确度还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因此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提高对水土保持监测的认识
目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在全国范围内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社会对其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普遍不足。主要表现为:一些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对水土保持监测这部分内容轻描淡写,消极应付,从而导致实施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一些建设单位并未将水土保持监测作为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一项措施来贯彻实施,只注重水保方案中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的实施,往往在工程后期为应付验收才草草地开展了水土保持监测。而实际上,诸多生产建设项目在施工前期造成的水土流失更严重,在后期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只能对保留的水土保持措施及后期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监测,对于前期、中期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无法补测,说不清楚。
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性,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管理,把水土保持监测作为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一项措施来贯彻实施。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在水保方案审查、审批时,要对项目建设及方案编制等单位大力宣传监测的重要性,要求方案评审专家对水土保持监测这部分内容严格把关,水土保持监测部分必须达到初步设计深度,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水保方案的批复中,须明确提出对土保持监测要求。在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时,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作为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项目竣工验收时,应把水土保持监测报告作为验收的一个重要条件,否则不予验收。
2 构建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
目前,水土保持监测部门尚无一套较为完整的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测结果的统一性和可对比性。因此,研究构建一套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对全面掌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和科学评价水土保持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构建监测指标体系时,应根据生产建设项目类型区别制定,规定哪一类生产建设项目需监测那些指标,哪些指标是必须监测的,哪些指标是可选择性地监测。构建监测指标体系时,不是监测指标越多越好,应该筛选监测那些敏感的、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准确反映事实情况的监测指标。筛选时,应考虑到监测指标的获取和处理应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分析性。构建后的监测指标体系应能够全面、科学、准确反映生产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水土流失危害以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与防治效益发挥情况。
3 规范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监测指标体系确定后,应对各监测指标的监测方法规范化。现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过程中,一个监测指标的监测方法往往存在多种,就一个土壤侵蚀强度就分直接法、间接法,直接法中又有径流小区法、精密水准测量法、标志法等等。这样,在同一个侵蚀环境下,通过不同方法得出的监测结果往往相差很远。即使用同一监测方法进行监测,由于监测设施不统一,监测人员操作过程不统一,也会导致同一生产建设项目的监测结果也相差甚远。因此,在没有对监测方法进行规范化之前得出的监测结果往往缺乏可靠性、可比性,不可靠的监测结果往往比没有监测结果更糟。
因此,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应在积极开展各项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的基础上,及早规范各监测指标的监测方法、手段、频率,建立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和制度,使监测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结束莫衷一是的状况。
4 制定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办法
监测单位属于中介结构,一手托两家,即要向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又受雇于建设单位,在市场竞争下,往往存在“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种思想,致使监测结果往往偏离事实,真假难分,偏离了监测开展的目的和意义。因此,应尽快制定严格的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办法,建立并实施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和制度,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笔者认为应制定并实行监测的报告和备案制度、监测方案(计划)技术论证制、监测过程的监督检查制度、监测数据认证制和监测成果公告制等多种管理制度,以避免部分生产建设项目出现“只报告不监测”或“有报告无质量”的现象发生;此外将监测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对监测持证单位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制定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办法时,应根据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四级机构进行层层任务落实,充分发挥各级监测机构的作用。可以根据监测生产建设项目类型、大小等,让各级监测机构充分参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方案评审、工程验收,以确立水土保持监测的权威性,推进水土保持监理程序化、规范化进程。
5 搭建水土保持监测信息交流平台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成果有两个作用,一者为项目服务,即掌握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时发现水土保持措施实施中存在问题、不足,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措施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建设期和生产期的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最终为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服务;二者为后续生态环境建设服务,即通过监测成果资料的社会共享、全面交流,发挥“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的作用,并通过监测成果的整理、分析,为不同类型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治理模式、技术标准出台及区域层面开发建设规划提供依据,充分发挥已有监测成果的社会效益。第一个作用是直接的,针锋相对、亡羊补牢;第二个作用是延续的,未雨绸缪,更具有后劲,但目前并没有引起社会的注意,更谈不上重视。
要使监测成果发挥其长效性,搭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信息交流平台则是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平台的搭建应以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机构为主导,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站为基础,以共享、交流、探索、创新为宗旨,对离散的监测成果数据和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入库、系统分类,建立基础数据、文献资源、典型案例、水保监测专家、在建项目及监测开展情况等数据库和公开查询系统,并建立各系统之间的连接,加强信息、经验交流,促进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队伍成长。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R].水保[2009]187号.
篇7
关键词:遥感技术;水土保持;监测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43-1
水土保持监测是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水土保持建设宏观决策的依据与根本。而遥感技术作为国土资源监测查和调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具有宏观性、周期性、综合性与实时性的特点,已经成为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有效手段与方法。
1 遥感技术的发展及主要特点
1.1 遥感技术的定义
遥感技术可以认为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可见光、电磁波、红外线结合目标进行探测与识别的一类技术。目前多指从人造卫星或飞机对地面进行观测,同时采用电磁传播和接收手段来收取目标的信息并对其加以分析的一类技术。
1.2 遥感技术的发展历史
遥感技术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发展的对地观测综合技术,早期的遥感技术开始于航空摄影,然后在1909年发展到航空遥感技术阶段;二次世界大战后,利用航空照片进行区域范围土地调查与制图的研究被更广泛更系统的应用;上世纪70年代后,人造卫星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使遥感技术被大量应用于土地利用调查和大范围土地覆盖;上世纪80年代后, 洲际范围内广泛利用气象卫星数据对土地覆盖进行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果。在1981年,国外开始采用AVHRR数据对全球和洲际尺度的植被变化及土地利用进行研究;上世纪90年代后,卫星遥感在全球和区域尺度土地覆盖应用与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效果显著。进入21世纪后,遥感技术在全球和区域土地覆盖土地利用上研究被进一步发展。
1.3 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
遥感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优点如下:(1)遥感技术可以大范围的获取数据资料,呈现宏观景象。遥感技术所采用的卫星,其在轨高度可达910km左右;即使是航摄飞机,其飞行高度也可以达到10km。高度的优势可以使遥感技术覆盖面积广,大范围的获取数据资料。例如,一张普通的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多达3万多km2;(2)遥感技术具有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的特点。卫星在围绕地球运转时能及时获取所经区域的各种的最新资料,以更新原有的旧资料,或者根据新旧资料的对比来进行动态的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所无法比拟的;(3)获取信息受到很少的限制条件。地球上很多地方的自然条件是极其恶劣的,人类是难以直接到达的。而采用遥感技术则可以避免地面条件限制,能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4)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的内部信息。
遥感技术的主要缺点如下:(1)虽然能得到有关地球表面的信息,但内部的信息获取困难;(2)大气的不利影响不能完全根除,这样关于反射和放射物理量不可能全部表现出来;(3)天气条件、卫星轨道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使所希望的图像未必立即得到。
2 遥感技术应用于水土保持监测
2.1 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壤侵蚀监测
土壤侵蚀遥感监测不同于其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主要表现在:(1)影像的时相对土壤侵蚀信息获取影响比较大。地球上的植被具备明显的物候变化,也就是说不同季节会有明显不同的植被覆盖度,而植被覆盖度又是判别土壤侵蚀强度最重要指标之一。在土壤侵蚀调查中,影像时相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2)土壤侵蚀强度在遥感影像上无法直接进行判读,得不到直观的信息。(3)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工作复杂多样,分类时,不仅要兼顾遥感和非遥感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而且即使对遥感信息源来说,也需要对其反映的直接信息再作进一步分析[4]。
2.2 遥感技术应用于水土流失监测
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时空变化的动态过程,它的监测与评估需要根据不同的目的而采用不同的尺度。不同的卫星遥感影像其特点也有所区别,如气象卫星影像具有监测范围大、时间分辨率高和数据处理费用低廉等优点,而其缺点是时间分辨率低,像元所反映的信息具有较大的地域混合。因此,气象卫星遥感技术适用于大范围,植被盖度、地表、坡度等组成物质比较均一的地方;资源卫星具有多时相特段、性多波,高空间分辨率等优点,有效地获取精确的地表信息,为水土流失信息的提取以及模型的分析提供数据保障。但它也具有对一个地区重复观测周期长,在关键时期有可能得不到所需的资料等缺点。为了满足水土流失监测在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方面的要求,通常需要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组合来提高了水土流失监测的数据源精度[6]。
2.3 遥感技术应用于水资源污染监测
遥感技术能应用于水资源污染监测是因为污染水的光谱效应。水中溶解或悬浮的污染物,其组成与浓度也不同,这样水体反射能量的变化在遥感图像上也表现出纹理、结构、灰度、色调的微细差别。水的反射包含着水的镜面与表面反射、水体及水底地形反射等不同的类型,具有高度复杂性。当遥感技术应用于水资源污染监测时,对海洋与内陆水质监测也有区别。如遥感技术监测海洋石油污染的效果就比较好,可以发挥实时、同步和大范围连续监测的特点。遥感技术监测内陆水质时,由于内陆水体本身的光谱特征复杂多变,并且大气散射影响严重辐射信息,遥感监测所能得到的水质参数种类较少,所以内陆水质监测中虽然遥感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还应仔细分析,区别对待。内陆水质遥感监测的主要对象为各类湖泊富营养化的监测与江、河污染监测(包括排污口、污染带);主要环境遥感指标有可溶性有机物、浮游植物、悬浮物、总氮、总磷等。目前对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监测主要靠测定叶绿素含量,遥感技术已经能达到监测规定的要求;而可溶性有机物、悬浮物、总氮、总磷等的遥感监测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总体来说,遥感技术依靠及时快速的提供信息和真实客观、形象的优点,可对水资源污染进行良好、有效地监测为及时采取防护、疏导措施和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是水资源污染监测中非常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 梁伟,杨勤科.遥感在区域水土保持研究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2):160-163.
[2] 韩育宁.应用新技术推进水土保持监测[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6,(2):25-26.
[3] 李晓华,李铁军.日本水土保持应用遥感技术简介[J].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2,(4):14-16.
篇8
第一条 为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管理,提高监测质量,根据水利部《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和省水利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管理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水土保持监测是实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承担开发建设项目监测的单位应重视新技术新理论的研究,协助生产建设单位做好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工作。
第三条 在我市从事水土保持监测的机构须在市水务局登记入档,从业人员应持水利部颁发的上岗证,人员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
第四条 水土保持监测实行分类管理制度。征占地面积大于50公顷或挖填土石方总量大于50万立方米的建设类项目,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甲级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征占地面积5~50公顷或挖填土石方5~50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委托有乙级以上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征占地面积小于5公顷或挖填方土石方总量小于5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自行安排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监测人员必须持有水土保持监测上岗证。生产类项目以每年的征占地或挖、填土石方为依据,依照上述分类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承担水土保持监测的单位在开展监测工作之前应制定《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合理安排监测频次,确定监测的重点内容和重点部位。《实施方案》应报市水务局备案,录入市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第六条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定点监测和巡视监测相结合,注重量化的内容。有条件的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可结合遥感和远程监控技术进行监测。 第八条 项目监测应充分反映施工过程。对施工前后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建设单位实施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和永久措施的时间、数量、防护效果等,应作详细记录,并拍摄现场照片或录像,报送市水务局并抄送市水土保持监督监测站入档管理。
第九条 逐步推行驻点监测。鼓励监测单位采用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参与建设单位的施工管理。
第十条 承担项目监测的机构应定期向原批准水土保持方案的机关及项目所在地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监测成果。监测资料应加盖建设单位和项目监测承担单位印章。项目建设期间,在每季度的第一个月报送上一季度的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表;监测任务完成后三个月内报送水土保持监测总报告。如发现生产建设单位违规弃渣、擅自变更取土场、弃土弃渣场造成防洪安全隐患、不合理施工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等情况的,应随时报告。
第十一条 逐步建立水土保持监测公告制度。原批准水土保持方案的机关根据监测报告,定期公布项目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篇9
[关键词]公路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 监测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166-02
1 前言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大规模建设,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其大规模建设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大量弃土弃渣的施工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危害引起了公众的足够重视。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对公路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并对施工准备、建设实施和竣工试运行全过程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其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掌握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状况和防治效果,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隐患,协助建设单位优化防治措施,针对主体工程设计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及建议,同时为水土保持验收提供重要依据。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的问题
2.1 开展水土保持监测仍未受重视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事业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起步较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建设大规模增加. 由此带来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影响也日益严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及《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 国家发改委令第19号)的严格规定.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把住了项目立项关、审批率逐渐上升.为防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奠定了基础。然而. 受国家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健全以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验收的力度不够等影响, 水土保持监测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 十五”期间完成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多达3000 多例.截至目前.能够实施水土保持监测的开发建设项目却不足10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拓展空间极大。
2.2 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有待提高
(1)方案中水土保持监测设计可实施性差
目前.水土保持方案中要求的水土保持监测原则、监测指标、监测方法比较繁多, 基本上保证了监测过程的完整性.然而受实践经验的缺失影响,监测设计大多停留在理论水平上。深度较浅,直接影响监测设计的可实施性。
(2)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普适性差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基于试验、调查研究的一种小尺度的微观监测,极大地受制于监测环境。分析比较现阶段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 均趋向于要求理想环境. 却忽视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试验设施设置与传统意义上的水土保持试验存在的差异。因此. 不加分析地片面强调规范, 造成目前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的普遍适应性不理想。
(3)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准确性差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践较少。引起适合各类建设项目而又行之有效的监测技术不成熟。目前,针对开发建设项目中的堆土, 较为适合的方法是实施简易径流场法和侵蚀沟法, 人工测量误差较大, 且多数试验测量场地遭受建设施工、人为干扰强烈, 基本上无法形成尺度相同、标准一致的连续测量试验数据系列,对统计分析土壤侵蚀量和土壤侵蚀强度的精度产生重要影响。
2.3 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资金缺乏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费用在相应的水土保持方案独立费用中计列。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后,具有强制实施的效力。但在现阶段.主体工程审查部门仍将水土保持方案列支的包括水土保持监测费用在内的投资作为“软投资”进行大幅度的削减.造成后期工作开展困难。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对策
随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陆续开展.对上述呈现的不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有利于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对策。共同做好监测工作。
3.1 增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监督管理能力
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目前出台的相关规定、实施办法以及行业标准等。由于强制性力度不足以及监督管理滞后,成为开发建设单位重视不足的原因。因此,关于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强制性条文应该在水土保持法中有明确的体现,使监测工作从“有章可依”变为“有法必依”,从而使水土保持监测的资金、设计、实施都能得到保障和落实,增强约束力。另外,根据现有的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验收需要建设单位先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水行政主管部门接受申请后对其进行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水土保持监测作为验收时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在建设期内未开展相关工作,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工作就显得比较被动。因此,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高服务监督意识.变被动为主动.督促和帮助主体工程完成水土保持监测及其验收工作。
3.2 积极探索监测方法.提高监测水平
目前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所采取的监测方法大多受限于规范,或者说还不能很好的与规范有机融合。规范提出的监测方法较多,在某项监测内容监测过程中。哪种方法和技术最适用还没有系统的总结出来 从目前的监测实践看,简易径流小区钉桩法较适用于临时堆土坡面流失量监测,而标准径流场却不容易实现:手持式GPS测量是一种快速、高效、便捷地适用于面积监测的方法;已建、在建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必须重视调查监测的方法。线形管道类建设项目宜采用多点临时监测为主,点状项目宜设置固定监测点为主。只有通过不断的探讨和总结,提出既符合规范要求又能满足监测结果需要的方法,才能应对各种类型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工作,提升水土保持监测的水平。
3.3 细化监测设计.提高可实施性
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内容一定要全面.编制的监测计划一定要围绕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治理度、拦渣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植被恢复系数、林草覆盖率等6项指标来设计和实施。
从目前开展的开发建设项目情况来看,监测的内容与频次需要进行详细的设定。比如,北方土石山区的项目.土壤侵蚀的发生与降雨明显相关,每年中水土流失的易发期一般在6 10月,在该时段内应该加强监测,在每年的其他时间内,监测的频次也可以减少。再比如.植被监测不应固定在每年的8月调查一次,在实践中.除了当年11 12月至翌年2~3月植被栽植活动较少外.开发建设项目的植被措施在土建期内几乎每个月都有很大的变化。因此,该监测内容的监测频次也应当相应的提高。综上所述,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应该根据不同的监测内容设计不同的监测频次,才能更好地充实监测成果,从而分析实施措施的防治效果。
3.4 严格执行试验规范。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尽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工作环境与传统的水土保持试验环境相差很大,但是在测量数据的采集、判读、选择、筛选、统计中,都应该严格遵循水土保持试验规范的要求。既注重数据采集和处理阶段的效率和时效性,又注重信息管理和应用阶段的方便和可知性。尽量减小和避免人为误差的影响,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5 加强监测人员培训.提高监测队伍素质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刚刚起步,监测人员作为整个监测工作的主体。需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取得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岗位证书,实行持证上岗。随着全国范围内监测工作的不断开展,监测技术不断创新。监测经验也将得到不断总结。在这种环境下。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以及增强监测单位之间的研讨,提高监测队伍素质,对更好地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4 公路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和分区
4.1 水土保持监测范围
在公路建设当中,水土保持监测范围是比较广泛的,从理论上讲只要公路建设可能对水土保持造成破坏都在监测范围之内,但在实践中主要是指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区,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环境影响区。其中,项目建设区主要是指公路建设中的征地范围和租地范围,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公路主体工程永久占地,施工过程中的临时用地,土石料开采地、废料渣堆放地、服务区建设用地等等。所谓的直接影响区主要是指除了项目的建设区以外,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破坏的水土保持的区域,当然这种影响和破坏必须是直接的,一般情况下主要是移民安置地。
4.2 水土保持监测分区
由于公路是一项比较复杂建设活动,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水土保持的破坏在不同情况下其程度和特点有着明显的不同,在不同情况下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按照工程建设中不同地面扰动类型可以将水土流失检测范围划分为几个监测区域,按照不同的监测区域实施不同的监测措施。一般来说可以主体工程监测区、土石场监测区、废弃土监测区、管理服务区监测区、临时用地监测区等等。
5 水土保持措施监测的主要内容
5.1 边坡防护措施监测
(1)铺草皮防护坡。铺草皮是最常见的一种边坡防护方法,一般是将培育好的长势茂盛、根系发达的草坪,利用平板铲、起草机铲起以后,运输防护坡坡面以后,在按照既定的铺设计划和规格要求将草坪重新铺设到防护坡坡面,在坡面上最短的时间内形成防护草坪,抑制水土流失的一种边坡防护措施。所使用的草皮主要有普通草皮和地毯式草皮,具体使用那种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当地自然情况作出选择。
(2)植生带护坡。植生带护坡是一种草坪种植护坡技术,也就是利用专门的种植机械,根据特定的草坪种植要求,将草种、肥料、保水剂等按照一定的密度要求将草种种植在专门的可自然降解的无纺布或者其它材料上的草皮种植方法。同时为了保证草种的出种率和美观,还要对其进行机器滚压和针刺符合定位,这样草种生长以后不仅能够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还能起到绿化作用。
(3)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是一种适用于大面积护坡的技术,这种技术是按照植被的种植要求将草种、木纤维、保水剂、黏合剂、肥料、染色剂等种植材料与水混合在一起,利用专门的液压喷播机将混合材料喷洒到边坡坡面,完成护坡植草施工。这种技术应用的相对比较广泛,如路堤、路堑边坡、土石混合边坡等都可以使用。
(4)生态植被袋生物护坡。生态植被袋生物护坡技术是最近几年开始兴起的一种新型植草施工技术,这种技术是在生物技术的基础上将植物种子,利用木浆纸附着在可降解的纤维材料编织袋的内侧后,在编织袋内装进营养土以后,码放在边坡坡面上,浇水养护、成型养护以后,待植被生长以后达到边坡防护的效果。
(5)钢筋混凝土框架内填土植草护坡。钢筋混凝土框架内填土植草护坡适用于条件比较贫瘠的坡面防护,这种技术一般是在坡面上上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或将预制件按照设计铺在坡面上,框架内回填营养土并使其能够固定在框架内,然后在框架内植草形成植被防护。这种技术的防护效果比较好,比较适合雨水较多的南方地区或景观类边坡防护。
5.2 渣土拦护工程监测内容
(1)拦挡坝。在公路施工中拦挡坝的位置一般选择靠近渣源的山沟种,对于山沟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地形狭窄 容积较大、沟内地质平坦、地质条件较好、施工便利、水土保持较好、无耕地或耕地少,这样的山沟不仅利于对方废弃渣土,还能将渣土堆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此外,还要合理规划山沟的集水面积,使渣土堆放不至于危害下游城镇、村庄的安全。因此,拦挡坝应该具备一定的排水设施,这是因为拦挡坝建成以后,如果废弃渣土堆满以后,就会阻断原来的自然排水系统,导致渣库雨季积水过多,一旦冲毁渣体势必会导致山洪爆发,而排水工程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拦挡坝排水工程设计中有两种选择也就是涵洞式和排水渠,具体选择哪一种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涵洞式主要用于排水量较大的拦挡坝,而排水渠适用于排水量不大的渣库。
(2)渣挡堤。渣挡堤主要涉及在离渣源不远的河岸滩地或者渣体坡脚的位置,对场地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地基条件好、具有一定的挡水防洪功能。主要用于一些弃渣量较小,堆放不会对下游城镇防洪及饮用水安全造成影响的施工区域。为了防止雨水冲刷导致渣体破坏周围环境,渣挡堤周围也要设计排水沟,同时种植草木固定水土,防止水土、渣土流失。
5.3 植被恢复监测内容
在公路施工中植被恢复工程是水土保持工程的核心,对于植被恢复工程的监测可以分为中央隔离带区、两侧绿化带区、立交绿化区、管护服务绿化区和土石厂恢复区。对于这些区域的检测主要监测内容有植被恢复工程的数量、实际绿化面积、植被覆盖率、植被恢复系数等,还要对照当地生态环境对植被恢复工程的整体效果进行综合评定。具体的监测方法可以采取标准地法抽样调查,也就是在所有植被恢复工程用地当中选择多块标准地进行观测,通过观测详细记录标准地当中植被的种类、分布、面积、群落的情况,根据实际观测结果计算标准地植被的郁蔽度、覆盖度等指标。在计算林木郁蔽度上可以采用树冠投影法,在计算覆盖度上可以采用样线法,对于植被恢复工程的监测应该在春秋两季进行,观测和计算结果详细记录在案,作为植被恢复工程整体评价的主要依据。
篇10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监测
近年来,一些山丘区经济林发展很快,荒山、荒坡开发强度很大,但有由于有乱砍滥伐等现象,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一些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为了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在建设过程中不重视水土保持或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破坏地貌植被,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据“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万平方公里,部分开发建设项目尤其是农林开发项目急功近利,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一些群众在经济林抚育管理时,把林下的灌草与枯枝落叶统统清除干净,使土壤,造成的水土流失超过了一般荒草地。一些山区的果业开发除少量早期开发的比较规范外,不少新开垦的坡地不仅远远超过了严禁开垦的25度,造成过度开采。因此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以及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一)水土保持监测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作为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的监测预报,在监测网络建设、监测设施设备、监测手段、以及监测成果用于实践等方面还不够成熟。例如美国在长期、大量的试验观测基础上,总结出了水土流失通用模型,欧洲一些国家建立的空间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可以定位、定量地反映水土流失的面积、分布、程度及其动态变化,有效地提高了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科学性、针对性及其防治效果。因此,全面提高水土保持治理与监测预报的现代化水平,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所以我们必须从基础抓起,从现在抓起,让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保护,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二)水土保持监测是确立水土保持决策的基本依据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成因复杂、面广量大、危害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极大。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全国水土流失程度和生态环境状况,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至关重要。如何准确掌握水土流失的地区分布以及产生的危害和严重后果,是涉及到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所有这些,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才能掌握,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做好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极其重要。
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监测重要性认识不足,消极应付监测工作
由于缺少有效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管理手段,加上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对水土保持监测重要性宣传不够,导致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对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视为可有可无,从而影响水土保持工作的进行。
2、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标准制度尚不健全,
水土流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尤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成因更是千差万别。水利部虽然颁行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但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仍需不断作出探索,如何规范监测的内容、方法、技术路径等问题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细化和健全,以形成全国统一的监测标准质量体系。
3、水土保持监测的手段落后,现代化水平不高
目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还是以地面定点观测监测、巡查监测、调查监测等传统的、常规的监测方法为主,利用的设备仪器也是自计雨量计、马表、测绳、水准仪、角规等较为普通的工具,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三、如何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要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必须坚持创新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管理,制定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支持力量的建设。
1、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加强他们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对水土保持监测单位监测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监测技能。水土保持监测单位不仅要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用于验收的监测报告,而且要为水土保持监测管理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监测数据;不仅要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技术服务,而且要为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不仅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而且要有熟练的监测技术。
提高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监测的自觉性,宣传是每一项工作的先导,也是监督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特别要重点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中关于水土保持监测的条款规定,使建设单位明白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是法律规定的一项义务。从而使建设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由消极、被动、敷衍的态度变为积极、主动、负责的自觉行动。
2、完善技术标准制度
制定和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提高管理水平。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不仅要对各项防治目标做出监测评价,还要真实、准确地反映其在建设、运行过程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乃至带来的危害。因此,要加紧制定和完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标准,实现监测技术的规范化。
3、提高监测手段,实现水土保持监测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