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局旅游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3-30 17:2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局旅游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在推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大旅游格局的形成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规范和提升,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以休闲旅游市场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农林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开发农业农村资源,积极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特征的农家乐特色村(点),做精做大做强"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
(二)总体目标: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主题,以功能多样化、投资多元化、发展产业化为重点,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为目标,着眼于农民得利、农村受益,通过政策规划引导、业主自主经营,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到2015年,发展市级以上不同类型的农家乐村(点)50家以上,新增投资额2亿元以上,从业人员2000人,一次餐饮容量1万人,床位2000个,年接待人数2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
(三)基本原则:坚持农民主体原则。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农家乐开发建设,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市场运作、多渠道投入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开发机制;注重引进工商业主投资农家乐开发建设,着力提升农家乐开发经营水平。坚持有序发展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农家乐休闲旅游行业发展规律,强化规划导向作用,加强行业内部管理,确保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布局合理、经营规范、有序发展。
二、加强规划引导和项目控制
(四)根据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村建设规划、生态市建设规划,结合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环境和谐"的原则,年内编制完成市域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充分考虑不同层次消费需求、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和业主经营能力,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龙头带动"的原则,2009-2012年,在城郊结合部、中心镇、旅游和环境相对优越区域,培育农家乐龙头10家。其中*、*、*、*、*、*、*、*镇各1家,横店镇郊区2家。提升现有农家乐经营服务水平,培育特色农家乐20家,着力建设山水风光型、劳动体验型、运动休闲型、休闲垂钓型、水果采摘型、珍禽观赏型、景点依托型、度假休闲型、乡村文化型等不同类型与功能的农家乐,避免农家乐建设的类同化。
(五)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坚持资源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注重名胜古迹、古树名木、森林资源等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严格控制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内农家乐的发展,现在已建的不再扩大。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六)资金扶持。市财政在效益农业项目资金中安排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资金,用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规划编制、农家乐道路水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农家乐经营村(点)等级评定和星级经营户评定、农家乐对外宣传促销等方面的扶持奖励,具体办法由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研究确定;与农家乐建设相配套的农业、林业、水产建设项目的补助由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市有关部门参与,统一组织验收,一个口子拨付资金。
(七)金融支持。开展"农家乐"经营户信用等级评定。各金融机构要根据农家乐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解决"农家乐"发展过程中的小额贷款需求。农家乐经营户拥有的固定资产或受让林权、并取得合法林权证的,允许办理资产或林权抵押贷款手续。
(八)土地政策。经批准建设的农家乐特色村(点),其新增的永久性建筑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并优先安排项目用地指标;其不破坏耕作层或易于复耕的临时配套设施用地,经村级组织、镇(乡)政府、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国土局审核同意后,可作为设施农用地办理用地手续(涉及林地的,需经林业部门审核同意),不纳入农用地转用范围,不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取得并已确认为经营性的集体建设用地,可采取出让、转让等多种方式有偿使用和流转,用于农家乐项目用地。
(九)设施配套。市有关部门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农业产业化经营、村庄整治绿化、清水河道工程、生态建设、交通工程、农民饮用水工程和水域整治工程等项目时,对列入规划或取得等级认定的农家乐实行倾斜,解决好农家乐的交通、绿化、用水安全、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问题。
四、搞好服务和管理
(十)项目申报。农家乐开发建设实行项目申报管理制度。新建农家乐应符合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申报项目时需提供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规划图纸。项目建设方案应包括生活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特色文化和名木古树、名胜古迹、森林资源保护等内容。需占用林地和土地的,报相关职能部门审批;涉及土地流转的,应同时提供土地承包合同。
(十一)证照办理。农家乐经营业主应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办理相关证照,取得合法的经营资格。农家乐休闲旅游村建立服务中心的,可由中心统一申报办理。市税收、卫生、环保、工商、消防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当提供快捷、优质的审批服务;除法律规定外,不得设置其它审批条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农家乐日常经营活动的业务指导、服务和日常监管,坚决杜绝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对规范经营、信誉良好的经营业主免予年检。
(十二)等级评定。鼓励农家乐经营业主、农家乐服务中心按照省、金华、*级农家乐特色村(点)评定标准及省农家乐经营户旅游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办法,自愿申报农家乐等级评定和星级质量等级评定;对获得农家乐等级评定和星级质量等级评定的农家乐业主或农家乐服务中心,将根据东政办〔2009〕20号文件的规定给予奖励。对规模较大、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农家乐特色点,经审定后可享受农业龙头企业待遇。农家乐特色村(点)的等级评定和农家乐经营户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实行动态管理。
(十三)人员培训。市农办要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统一纳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并享受相关政策。市旅游局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家乐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相关旅游知识、服务规范的培训,不断提高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水平。市人劳社保部门要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中开展技术等级鉴定,对考试合格人员颁发相应技术等级证书。
(十四)宣传促销。市农办和旅游部门要充分利用时令节气、民俗特产和文化特色挖掘农家乐内涵,加强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宣传,通过交易会、促销会、说明会、恳谈会、推介会等方式以及网站等媒体,进行形象设计包装,展示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风采,扩大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影响,提高知名度。经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审定并依法登记的农家乐经营户、农家乐服务中心,由市农办、旅游局提供统一的促销和旅游市场信息服务。农家乐发展的重点镇、村和发育较成熟的特色点,列入市旅游局的优秀旅游线路向外地旅行社推荐,统一营销,扩大市场份额。
五、强化组织领导
篇2
(一)解放思想推进发展观念转变。按照市委部署,紧密结合实际,扎实开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提出在解放思想中推动*旅游科学发展,实现旅游发展观的“五个转变”。一是从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变。随着旅游市场的变化,“游山玩水”型的传统旅游产品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旅游消费的新需求,旅游发展模式发生了转变,更多倾向于娱乐性、体验性的创意和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的现代旅游应运而生。*旅游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跳出传统旅游,立足现代旅游,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产品。二是从重景区建设向重城市目的地建设转变。旅游是城市的功能之一,通过旅游的发展,可以集聚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旅游发展要跳出“旅游就是建设景区”的误区,立足旅游目的地建设,确立“城市就是旅游,旅游就是城市”的发展新理念,把城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以旅游的发展带动城市功能的提升。三是从单体发展向区域联合转变。旅游已走上联合之路,在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实践推进中,必须跳出单体发展,树立全局意识。尽管*周边的黄山、九华山、庐山对*旅游产生屏蔽效应,但可以依托资源、交通和区位优势,把*旅游放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大格局中来思考,策划若干条跨区协作的旅游线路,形成“两小时经济圈”的城市聚群。四是从硬件提升向整体环境营造转变。在提高人均消费、延长游客逗留时间等方面不断创新,在完善团队接待的同时,重点构筑为散客服务的旅游配套体系,实现*散客旅游者的真正无障碍。同时加快服务标准的制订、旅游管理体制的创新、旅游人才素质的提高以及旅游信息网络与渠道、应急机制等软件建设。五是从单纯发展旅游经济向追求全面发展转变。摒弃就旅游谈旅游、就历史文化谈旅游的思路,不以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增长作为主要目标,而是追求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通过发展旅游,提高城市知名度、树立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人文素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使旅游成为*的城市名片、引擎产业、幸福产业、社会凝聚剂和文化升华剂。
(二)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有新进展。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项目编制、跟踪服务、资金筹措、品牌创建等多个方面。上半年全市旅游系统主要围绕建立项目库、服务重点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招商引资、景区创A等项工作,推进全市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一是建立动态项目库。认真指导各县(市)区旅游局整理旅游建设项目,对项目进行了更新调整,建立了市、县两级项目库,并建立了省“861”行动计划旅游服务业项目库。同时,积极参与旅游重点项目的审批及规划评审工作,引导开发建设重点,突出各地旅游资源特色,打造旅游精品,增强旅游景区的指向性。二是跟踪服务重点项目。对市领导联系的“三山两水”、大龙山景区、独秀园建设月月有统计、有汇报,对红色旅游、天柱山综合开发、花亭湖综合开发、孔雀园及*、*等10个大型重点在建项目季季有跟踪、有总结。对全市性重大项目及时跟进、主动介入,全面推进全市旅游重点工程建设。三是筹措旅游发展资金。精心指导各县(市)区申报*年省旅游发展资金及国家旅游发展基金,同时做好市区旅游项目的编制、指导、衔接工作,与财政部门一起做好项目的前期调研,确保上报项目符合国家、省财政及旅游发展政策,并积极跟踪落实。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全市旅游招商项目更新、统计等基础性工作,积极联络跟摧旅游招商项目,热情服务。组织参加了省委、省政府在黄山举办的*年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旅游文化产业园项目在会上签约,总投资达3.5亿元。5月28日桐城中控国际休闲度假基地8.8亿项目签约。五是开展争创A级景区工作。为完善旅游景区接待服务功能,提升景区品位、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积极部署争创A级景区工作。今年我市参创景区共9个,目前都在全力推进。其中,天柱山争创5A级旅游区完成初检,等待国家旅游局批准公布。*争创3A,太湖龙缘园及海会寺争创2A工作已全面启动。
(三)旅游产业延伸拓展了新领域。为提升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协调互动发展,上半年我市旅游系统在旅游产业链条延伸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贯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方针,落实国家局及省局关于推动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的工作部署,认真开展“525”创建工作。目前,各地正积极行动,第一批创建单位已上报,桐城市争创全省旅游经济强县,潜山县茶庄村及宜秀区的余湾村争创旅游村,大观区山口乡永青生态园争创星级农家乐。二是扶持骨干旅游商品企业。组织全市10家骨干旅游定点生产企业召开座谈会,就加强旅游商品管理、出台发展旅游商品政策、加大旅游资金扶持力度等问题进行讨论。省局对我市发展旅游商品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为加大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我们积极衔接,超前谋划,组织旅游企业参加了*市第六届银企对接,使多家旅游企业和银行有了贷款协议。并积极帮助旅游定点企业申报省旅游发展资金,扶优扶强,不断促进*旅游商品的发展。三是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加快发展红色旅游。有序推进独秀园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岳西县红色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独立二师旧址、王步文故居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组织岳西、潜山、宿松等7县(市)区政府和相关人员参加红色旅游培训。
(四)旅游市场开发形成新热潮。围绕提升品牌、拓展市场、招惹眼球开展旅游市场开发工作,在周边省市掀起“*热”、在*形成“旅游热”的良好氛围。一是开展活动营造旅游氛围。与市电视台共同举办“家庭总动员”迎奥运家庭户外竞技活动。该活动在我市新开发的*景区举办,通过电视媒体的集中报道,大大提升了该景点的知名度,提升了景点市场开发的进程。5月初,针对天柱山机场航线开通广州直飞航线及开发中转联程产品的契机,开发*航空旅游市场,与天柱山机场联合举办航线推介会,并在*旅游网宣传推广航班信息。二是加强媒体宣传。深化与*电视台的战略合作,精心打造旅游类专题栏目《今天我导游》,共制作播出20期;启动了《*晚报》旅游专刊的出版发行;接待《今日民航》、《新华航空》、台湾中华电视公司《大陆寻奇》等媒体的采风组稿、拍摄工作;协助市政协编制出版《*民俗》系列丛书;在“中安在线”网站、《*宣传》杂志上开辟了*旅游专栏、专版;安排市领导、局领导接受了省内外电视及平面媒体的旅游专题采访。三是利用会展活动推介*旅游。上半年,抓住一切重大活动及会议的契机,推介*旅游资源。在5月中旬举办的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上,肖超英市长亲自做旅游专题推介;徐舒媛副局长还利用参加*(南京)商会成立大会的契机推介*旅游资源。此外,我们参加了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西安国际旅游采购联谊会、郑州国内旅游交易会、华中旅游博览会、长三角旅游交易会、北方旅游交易会等旅游会展活动,利用会展平台,搭建宣传展位,展示旅游形象。四是开展旅游协作促进互利双赢。积极与周边城市开展旅游协作,实现资源共享、线路共推、客源互动。应合肥市旅游局邀请,我局组织部分旅行社参加了该市举办的“百万皖人游省城”活动,省城众多的历史文化景点,加上新开发的丰乐生态园、三河古镇、老母鸡家园等,为我市旅游者提供了游览新去处。休假制度的调整及我市不断提升的旅游消费水平吸引了周边九江市旅游局的兴趣,上半年该局两次组织旅游企业来我市宣传促销,我局也组织城区旅行社赴该市进行采线考察。此外我们还接待了青岛国旅、江西龙虎山泰康旅行社来宜开展的外联促销事宜。五是创新旅游宣传品制作。针对我市长期没有旅游标识的现状,我们委托上海专业旅游标识设计公司及本地设计专家策划设计*旅游标识,标识经评审通过后,将正式成为*旅游的代表性记号,将有力地提升*旅游形象。为了全面反映*旅游概貌,我局与国美广告公司联合策划了《徜徉*》旅游手册,手册将于下半年发行。与省第四测绘院共同策划的*导游图已经完成印刷出版工作。此外我们还与国联科技公司一道共同发行“宜城”旅游年卡。
篇3
一、提高认识,明确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区十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紧紧抓住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的重大机遇,以全区“1235”发展战略为总纲,围绕建设“**最美丽城市”的工作要求,以乡村旅游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突破口,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旅游镇村建设和特色农业资源开发为重点,坚持科学规划,加强分类指导,创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示范带动,逐步构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二)工作目标
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挖掘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三农”历史文化,在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原真性的前提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等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培育一批独具区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重点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和优秀乡村旅游示范点,全面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加强引导,示范带动。抢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休闲旅游纳入全区正在实施的“三大战略、五项工作重点”的历史机遇,以规划标准引导,以项目建设带动,以典型示范引领,以宣传促销造势,努力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不脱离农民、不脱离乡土、不脱离当地资源条件、不脱离旅游消费水平,狠抓重点、突出特色、扶持龙头、创造品牌,指导乡村旅游朝着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3.市场导向,逐步推进。根据客源市场需求,重点开发建设有强大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精品,在保证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的基础上,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以人为本,持续发展。建立以游客为中心的安全、周到的服务体系,使游客愉快、满足和享受。在产品建设中强调环保性、持续性和安全性。
5.“农”字当头,服务“三农”。加强协调、信息、促销和培训等服务,拓宽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领域,逐步建立面向农村和农民的旅游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
二、加强领导,明确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职责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全区乡村旅游工作的领导,特成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统筹推进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和促销活动,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
**
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旅游局,办公室主任由**兼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明确责任
各相关部门要制订相应工作方案,既要分工负责,又要相互支持配合,形成合力。以镇、街为单位,各相关部门配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好旅游企业、科研机构、新闻媒体、农村基层组织、旅游消费者以及社会公众的积极性,营造社会各界支持、关心和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区政府办公室:要切实做好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各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区旅游局:要切实担负起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和日常管理职责,抓好乡村旅游项目的规划指导、线路组织、宣传促销、管理服务和人员培训。
区发改委:要把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乡村旅游发展项目库,做好项目审核和投资计划安排,组织协调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区国土房管局:要积极支持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用地,搞好土地流转。
区建委:要负责做好乡村旅游有关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开发管理工作。
区规划局:要负责做好乡村旅游景区规划编制的指导和审批工作。
区交通局:要按照乡村旅游环线建设的需要,积极推进与环线建设相关的旅游交通项目的计划安排和建设工作。特别是要加强环线公路网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公路通达、通畅工程,提高公路等级和质量,重点推进**镇**村至**镇**村公路、**镇至国道212线路段、**
区水务局:要根据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水土保持、环境治理,统筹解决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农业灌溉和人饮工程问题。
区农业局、区农办:要结合农业产业化建设,负责做好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与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努力促进“三农”建设。特别是要大力实施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培育特色产业,把高质、优效、高产的产业融入乡村旅游之中,集中人力、物力、科技大力发展以“赏农家景、观农家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事、采农家果、玩农家乐、体验农家风情”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形式。
区文广新局:要积极做好乡村旅游特色文化的挖掘、开发指导和文物保护协调工作。特别是要大力开展地域文化综合研究,挖掘地方戏曲、民族歌舞、民间传说、民俗民风等,包括巴濮部落及后裔的生活方式、婚丧习俗、节庆活动、音乐舞蹈、等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文化因素,注重特色文化建设,科学编制文物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区林业局:要抓住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周期延长的机遇和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打造“森林城市”、“最美丽的城市”的机遇,根据乡村旅游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生态林工程,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相关镇街:一是要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制订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二是要按照旅游“六要素”配套的要求,坚持“一镇一品”的原则,编制本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准确定位,理清思路;三是要依托场镇、景区、独特的农业资源以及国道省道交通干线优势,面向市场,打造精品;四是要按照设施配套,设备齐全,环境优美,景观独特,服务到位的要求,充分挖掘民俗民风、田园风光、历史文化特色,注入文化灵魂,切实搞好乡村旅游开发。
三、突出重点,努力推进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
(一)编制规划
根据《鲜花盛开的村庄—**区乡村旅游总体策划》要求,立足资源优势,由区旅游局牵头,相关镇街人民政府配合,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确保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规范有序。
(二)20**—2009年工作重点
**镇
1.凭借**航电枢纽、**老街和陶行知纪念馆等特色旅游资源禀赋,依托计划实施的**高科技农业生态旅游开发园区建设,编制乡村旅游开发实施规划,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力争将**片区打造成为我区融“古镇休闲、大坝观光、素质教育体验、生态农业”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区。
2.依托滨水资源优势,打造1家鱼美食餐馆。
3.开发1—2种乡村旅游商品。
**镇
1.完成**龙潭村至**镇江北村公路建设。
2.依托丰富桃李资源和自然风光,策划包装1至2个乡村旅游项目,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将**打造成为我区赏花、采果、农事体验的新型旅游社区。
3.改造现有农业合作社和农村房舍,打造5到10家农家乐。
4.完善主会场及区内道路、标识等基础配套设施,积极筹备2009年桃李赏花、采果节。
5.开发1—2种乡村旅游商品。
6.完成保合街道至关口盐三路公路硬化。
**镇
1.依托**场镇及新农村建设,围绕锅盖山和龙家湾石林等旅游资源,策划旅游招商项目,积极对外招商。
2.开发1-2家农家乐。
3.深入挖掘白橙糖资源,将其打造成为**的特色乡村旅游商品。
4.在**村建300亩荷塘。
**
**街道
1.结合**及半岛开发,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2.按照“近郊依城、城乡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辖区,特别是整合思居片区乡村旅游资源,优化环境,提升素质,实现产业升级。
3.依托**城景区及思居片区乡村旅游资源,策划包装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大力招商引资,努力打造以“花卉苗木”和“滨水”资源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
4.创建1—2家星级农家乐。
篇4
(一)抓解放思路,力求三个创新
一是围绕中心,创新发展理念。围绕“农村改革和发展”这一中心,寻求做大做强“城乡互助游”的理念。二是抓住重点,创新增长方式。*年,我们将在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游客人均花费,努力提升服务品质、服务内涵和服务满意度上下功夫。三是突出特色,创新发展模式。改变过去圈地式、铺摊子、粗放型的老模式,逐步转为内涵发展、精品发展,实现需求链——产业链——服务链——消费链环环相扣的新模式。
(二)抓产品开发,壮大发展规模
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推动现代农庄建设。二是加快景区的培育壮大。*年,我们将继续为*纪念馆和*景区这些项目的申报立项、开发建设、规范管理服好务,争取达到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4A级标准,实现创建目标。三是精心打造工业旅游。请专家和学者做好工业旅游总体规划;发动县内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工业旅游,开发工业旅游专线游。
(三)抓品质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突出“金牌农庄”创建。*年我们将抓住全县“现代农庄”建设的大好时机,继续推进“金牌农家乐”的创建,提升“农家乐”的服务品质。二是助推景(区)点、宾馆酒店提质升星。*年,我们将继续推进威尼斯大酒店升五星、紫鑫大酒店升四星工作。三是加强旅游系统员工培训。同时,督促各旅游单位进一步调整用工观念,建立优秀员工终身制和梯次型用人模式。四是开展全县旅游技能大比武。营造我县旅游行业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达到提升旅游企业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抓市场营销,打造县域品牌
一是继续突出联合营销。我们将以乡村旅游营销集团为龙头,谋划好联合营销,实现资源共享。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到外地亮相我县旅游资源和产品。二是发挥好媒体、网络宣传作用。三是落实导游词的成书与发行。*年上半年,出版《*县导游词》一书,为全面展示我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宣传*县旅游业取得的新成就,系统介绍*县丰富的旅游资源,规范导游用语,丰富旅游讲解内容。
篇5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旅游的需求也就越来越旺盛,从而带动了我国旅游业大发展。基于旅游业的大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性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如2011年我国国内旅游总收入已达到19305.39亿元,比1994年增加了17.86倍,而我国城镇与乡村的人均纯收入增加了5.24倍4.71倍。研究旅游业的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关系,有利于厘清旅游业发展的脉络,实现旅游业更大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过程中旅游业所起的作用,为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旅游业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的关系已经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郭丽君(2007)、黄金红(2008)通过实证的方法,得出了居民在旅游方面的支出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居民收入又是旅游支出的主要来源,所以,居民收入间接的影响着我国旅游收入的增加。王占祥(2008)的研究虽得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旅游收入显著正相关的结论,但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居民收入的变化,说明居民收入水平也与国内旅游收入正相关。刘军荣等(2011)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人均国民收入、通胀率和CPI波动与四川境内旅游收入波动具有很高的相关性,他们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曾茜(2011)定量研究贵州省城镇居民收入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得出贵州省国内旅游支出与城镇居民收入之间呈正的线性相关的结论。随着对于两者关系研究的深入,研究的重点逐渐放在个人可支配收入对于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上。付春晓(2004)基于消费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认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影响着国内居民出游状况,进而影响着国内旅游收入的提高。孙根年和薛佳(2009)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旅游为我国居民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刺激了对旅游的需求,进而影响着我国国内旅游收入的提高以及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周海燕(2010)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论表明,在促进旅游人数增长上和提高旅游总收入上,增加农村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要比增加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效果显著。汤路昀(2012)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我国旅游业收入影响因素,得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旅游人数(百万人/次)是影响国内旅游业收入最显著因素的结论。综合分析上述关于旅游业的发展与居民收入关系的研究,发现虽然大部分学者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得出了两者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是存在着未将居民收入细化为城镇收入与农村收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解释力。基于此,本文建立旅游业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关系模型,研究城镇收入与农村收入对于与旅游业发展的影响,通过误差修正的方法,以反映两者之间的短期与长期关系,最后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旅游业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实现对两者关系的定量研究。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西方消费理论从确定性消费理论走向不确定性消费理论。除了霍尔的随机游走假说,无论是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还是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等,几乎所有消费理论都强调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但是人均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又受物价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为了方便统计分析和实际应用,特提出如下2个假设:假设1:不考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居民国内旅游客流量是人口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函数。仿照Cobb-Douglas函数将其计为TQ(t)=KP(t)αE(t)β,其中,K、α、β为待求参数。假设2:居民国内旅游出游率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函数。仿照周一星对城市化率与人均GDP关系的统计,设出游率函数为TR(t)=a+blnE(t),其中,a、b为待求参数。
三、数据说明、模型设定及实证估计
(一)数据的选取及说明
本文所用数据是根据中国统计局网站上的原数据加工处理而得。原数据是1994-2011年的,共18个。旅游收入选取的是国内旅游业总收入(TR)、城镇居民收入(CR)与农村居民收入(RR),都是统计局公布的原数据。因为考虑到价格因素的影响,在建立模型前,通过CPI综合指数、城镇CPI以及农村CPI分别将其价格因素影响剔除。CPI指数是由统计局网站环比数据加工而得。具体处理过程是将1994年的价格指数设为期年指数,即1994年价格指数为100%,其他年份的指数在这个假定前提下,根据环比指数计算得出。为了能够直观的观察三者之间的关系,系采用折线图的方式将处理后的数据在下面呈现(如图1)。从图1可以发现,TR、CR与RR均呈上涨的趋势。总体来看CR与RR上涨较为平稳,但是CR上涨的速度明显高于RR。而TR上涨的波动相对较大,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94-2003这十年TR增长较为平稳,且增长速度基本与CR持平(由于图中二者几乎平行),2004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但是,2004-2007年增速比前十年更快了。2008年又出现了不很明显的下滑,但是,2008-2011增速更快,超过了CR的增速。
(二)模型设定
在变量选取的过程中,笔者确定了国内旅游收入(模型中用TR表示)、城镇居民收入(模型中用CR表示)及农村居民收入(模型中用RR表示)。笔者尽管与很多学者研究过的一样,认为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对旅游收入有影响,但是,在没有通过相关的检验之前还不能确定他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了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两个可能对旅游收入影响的因素,可以确定三种基本一致最佳线性无偏的模型形式。即:TR=C1+a*CR(1);TR=C2+b*RR(2);TR=C3+a*CR+b*RR(3);
(三)相关检验
在确定模型之前,有必要对序列的平稳性、相关性等进行相关的检验。这样避免在模型选取及运用上出现严重的偏差。1、单位根检验为了避免模型伪回归问题,单位根检验能够保证我们所选取的数据序列的平稳性,在下面的检验中(如表1所示),笔者采用修正的迪基-富勒检验法,选取滞后长度最大为3的施瓦茨信息准则作为单位根平稳性的条件(在下文中的单位根检验,不经说明的情况,检验方法及准则相同)。2、相关性检验在建立模型之前,需要进行相关性检验,以确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本文模型建立的基础为变量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如果相关性很弱则模型的建立几乎毫无意义,所以相关性检验是很重要的(如表2所示)。在表2中,TR与CR不仅当期的相关性很高(0.9587),而且前期的收入与未来可能性收入对其影响也比较大;RR与TR的相关性也是相当的高。3、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除了上述城镇居民收入与旅游收入、农村居民收入与旅游收入及二者联合对旅游收入的直观影响外,本文更需要深入了解它们是如何影响旅游收入变化的。协整模型可以表述为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关系;误差修正模型是根据长期关系而做出的短期模型,也就是说,在长期关系的条件下,短期出现的偏差是如何进行调整的,使得短期均衡更趋向于长期均衡(如表3所示)。虽然3个模型的系数看起来都是显著不为0,且拟合优度也都很高(可决系数都在90%以上),但是并不一定说明它们是协整的。因此,需要进一步检验个模型的残差序列是否平稳,如果平稳,则认为该模型已能满足协整条件。根据模型协整条件,各残差序列分别表示为ECM1、ECM2及ECM3(如表4所示)。残差序列单位根检验表明,ECM1序列是在10%显著性水平下平稳,ECM2序列在5%显著性水平下平稳,ECM3序列在1%显著性水平下平稳。如果将标准定在10%的话,可以认为3个模型均为协整,即它们之间的长期关系是稳定的。这样可以根据3个协整模型建立短期的波动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在误差修正模型中(如表5所示),需要引入新的变量,这里分别用D(TR)、D(CR)及D(RR)表示TR、CR及RR的一阶差分;以ECM1(-1)、ECM2(-1)及ECM3(-1)表示残差序列的一阶滞后序列(如表5所示)。根据上文的协整模型,本文构建了误差修正模型。在方程(4)中,系数a在1%的水平上显著,系数b在5%水平上显著,模型整体估计良好。在方程(5)中,系数a同样在1%的水平上显著,但系数b只在10%水平上显著。方程(6)中,系数a在10%的水平上显著,系数b在1%水平上显著,系数c在5%水平上显著。同时,三个方程的ECM项系数均为负值,表明这些误差修正模型可以解释和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协整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模型(1)表明,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城镇居民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则旅游总收入增加0.835个单位。模型(2)表明,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一个单位,旅游总收入增加3.15个单位。模型(3)表明,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一个单位,旅游收入增加5.8个单位,而城镇居民收入增加一个单位,旅游收入增加-0.72个单位。从上述3个模型的结果来看,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对旅游收入的增长影响远比城镇居民收入增加要大的多。在联合模型中,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反而会导致旅游总收入的减少。
(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模型(4)表明,单个城镇居民收入的调整力度为-0.08,说明城镇居民收入在短期内对旅游收入增长的波动调整力度很小;但是短期的增长对旅游收入增长的影响显著不为0,城镇居民收入短期增长一个单位,旅游收入增长1.16个单位。模型(5)表明,单个农村居民收入的调整力度为-0.54,说明农村居民收入在短期内对旅游收入增长的波动调整力度比较大;农村居民收入短期增长一个单位,旅游收入增长3.15个单位。模型(6)表明,城镇居民收入短期的增长与农村居民收入短期的增长对旅游收入短期增长的波动具有相当敏感的调整力度,当旅游收入增长偏离长期均衡一个单位时,它们将对旅游收入的波动以0.86的力度将其向长期均衡移动。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通过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从一个较深角度解释了我国国内旅游收入的增长,但是,从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似乎不太合乎常理。在众多的研究中,旅游总收入应该是城镇居民收入对其影响较大。因为大家通常会认为有时间、有资本旅游的人更应该是城镇居民才对,所以要更进一步的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来证明这一观点(见表6)。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发现TR的真正原因确实应该是城镇居民收入,而不是农村居民收入,但是,协整模型及误差修正模型均表明与格兰杰检验结果相悖,为此,笔者形成一个假想,即是否城镇居民收入通过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进而影响旅游收入的增长。因此,本假设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城镇居民收入是如何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如表7所示)。残差序列的单位根检验(如表8)表明,模型(7)是协整模型。这一模型更加证明笔者的假想是正确的,城镇居民收入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是持续的稳定的,城镇居民收入才是旅游总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
五、结论及建议
篇6
[关键词] 侗族 旅游业 对策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侗族聚居地以其独特的民族民俗风情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往参观、游览,各侗族聚居地围绕侗族民俗旅游资源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但在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旅游产品单一、雷同,缺乏地域特色;景区风貌与环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旅游促销与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下影响了侗族聚居地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探讨侗族聚居地旅游业开发现状及发展策略。
一、侗族聚居地旅游业发展现状
1.旅游资源丰富
侗族聚居地旅游资源丰富。侗族的民间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到过侗乡的学者、专家、中外游客无不对侗族的村屯、寨门、鼓楼、民居、凉亭、井亭、风雨桥等留下深刻的印象。侗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有民歌、歌舞、戏剧、曲艺、器乐等。民歌分单声唱和多声唱两大类。多声唱的歌俗称大歌,是侗族独有的多声部清唱民歌,大歌中的蝉歌曾由贵州省代表队带去参加过法国巴黎民歌艺术节并获得金奖,近几年侗族大歌参加国内外各文艺节目演出都获得了极大的轰动效应。
侗族民间节日和活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主要有斗牛节、斗鸟节、花炮节、尝新节、赶坡会、抬官人等(见表),侗族聚居地有“百节之乡”的美称。
侗族的饮食还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侗族饮食有四项最出名,即吃酸、吃生、吃糯饭和吃油茶。俗话说“侗不离酸”,侗族的酸制品种类繁多,醇香可口,最富特色的有酸鱼、酸鸭肉、酸鹅肉、酸猪肉和酸菜及其他素菜酸制品。此外,侗族有吃“合拢饭”和“百家宴”的习俗。
侗族民族工艺品做工精细,技艺高超,深受海内外宾朋青睐。主要有:乐器类:芦笙、侗笛、侗族琵琶、侗族牛腿琴等;模型类:风雨桥模型、鼓楼模型、吊脚民居木楼模型等;服饰类:侗族男装、女装、银头饰、银项圈、银项链、银手镯等;器具类:竹篮、竹篓、藤篮、藤篓等;用品类:竹茶叶筒、竹凉鞋、绣花鞋、民族锦袋等;刺绣类:头巾、手巾、肚兜等;装饰类:蜡染、彩球、布制牛角、竹面具、吉祥花等;雕刻类:竹刻面具、根雕、木雕、角雕、石雕等;印花、剪纸、奇石等其他民间工艺品和古董用具以及各类民俗书籍和资料。
总的来说,侗族聚居地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精湛的民族建筑、民族节庆、生活、婚恋、饮食等习俗独具特色,是理想的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圣地。
2.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侗族是一个聚族而居的山地民族,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侗族聚居地普遍远离中心地区,大多属贫困山区,交通不是非常便利,旅游住宿等硬件设施不足,加上各聚居地由于财政比较困难,用于旅游方面的投资资金少,从而导致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以广西三江县为例,“九五”、“十五”期间,三江县投入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资金占同期全县固定资产投入不到1%,旅游投资资金匮乏。
3.旅游业有良好发展势头
侗族聚居地虽然离中心地区较远,但其独特的民族民俗和自然山水风光备受国内外游客关注。以广西三江县为例,截至2007年10月底,旅游总人数31.6万人次,同比增长26.9%;其中海外游客3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社会总收入4700万元,同比增长27%;国际旅游创汇收入210万美元,同比增长28.3%。下图为广西三江县2000年~2006年旅游收入分析图。
从图中可知,2000年~2006年以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实现旅游总收入18080多万元,年均增长10.6%。2003年由于处于非典时期,旅游收入比2002年略有下降,但2004年后又迅速增长,旅游收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侗族聚居地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线路、景区开发缺乏统一规划,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侗族聚居地对旅游线路和景区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整体规模,各侗族聚居地在设计民族民俗内容时重复、特色不鲜明,有雷同之感,且旅游线路设计不贴合实际,满足不了游客多方的需要和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以广西三江县为例,三江旅游从1987年到现在的30年里,旅游主要项目一直是以程阳桥民族风情游、丹洲古城采风、独峒生态侗寨游等旅游产品为主,旅游产品结构单一、重复,缺乏创新,各景点的旅游内容大同小异,都是一些民族风情歌舞表演,并且表演形式陈旧、固定,游客参与性不强。
2.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侗族聚居地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以广西三江县为例,目前三江县没有航空,仅有一列铁路客车在三江停靠,进出三江县主要是公路交通,而进出三江的公路等级较低,通行能力差,有的通往景区的公路到下雨天泥泞不堪,非常难走,使景区吸引力下降,桂林的许多旅行社都不愿意做桂林――三江的旅游路线,主要原因就是交通设施的不便。此外三江县旅游住宿条件也比较落后,高档次、高规格的酒店少,三星级酒店目前仅有一家。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导致三江县旅游市场整体竞争力不强,游客人均停留天数短、回头率低、人均消费水平不高。
3.旅游产品促销、销售手段落后
侗族聚居地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产业意识、市场意识、特色意识和服务意识相对较差,在旅游促销、销售上缺乏主动性,大多停留在被动等待各种旅游客商和新闻媒体上门进行宣传报道的情况,没有真正有效运用“走出去,引进来”的灵活形式开展有效宣传和销售。以广西三江县为例,还主要是通过旅游宣传制品来进行促销,目前市场上沿用的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制作的《三江旅游》宣传手册和光碟,这些宣传资料印刷和图像质量都较差,对游客难以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旅游销售还处于单纯的“等、靠”阶段,现代化的网络营销平台还没有建立。
4.旅游人才短缺,服务化程度低
侗族聚居地由于地处贫困山区,生活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对旅游人才缺乏吸引力,从而导致旅游业人才匮乏。就目前三江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而言,8位管理人员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一个都没有,均为大专学历,且均为非科班出身。旅游从业人员基本上以初中、中专及高中学历为主,高层次的人才相对缺乏,导游素质较低,出现了旅游接待不够规范,服务质量不稳定的现象,无证经营、恶性竞争、零团费的事时有发生。导游队伍中,很少人具有导游资格证书,特别是懂英语的导游更少,使很多到三江县来旅游的外国游客因缺乏专业的导游,无法与当地群众沟通,只能缩短旅游日程,提前返回。另外在侗族聚居地高素质的景区景点规划人才、酒店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服务人员也相对偏少。
5.景区风貌与环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由于旅游业缺乏长期的整体规划及旅游业投资长期缺乏,使得侗族聚居地一些景区不能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如:三江丹洲怀远古城,这座古城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九年,是三江县城旧址,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古镇现在尚存北门古城墙以及闽粤会馆、丹洲书院等历史文化古迹及古民居,浓郁的“古城韵味”和大片郁郁葱葱的柚子园构成的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农庄。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加上人为的破坏,古城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本的旅游价值;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三江独峒岜团风雨桥,没有完善的保护措施以及当地群众文物保护意识低下,受损严重……,旅游环境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其旅游价值,制约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发展对策
1.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区域旅游联盟
区域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后,广西北部湾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热点,我们要借助广西在西南出海大通道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架中的枢纽作用和区位优势,与广东、云南、贵州等西南省市加强区域合作,联合开发和打造“黔东南――广西三江――龙胜――桂林――阳朔――梧州――广东广州”旅游线、“重庆――四川――贵州――广西”西南出海大通道旅游线、“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珠江流域山水人文旅游线3条特色跨省旅游线路和“侗族风情游”旅游品牌,共同塑造侗族旅游产品形象。各侗族聚居地在区域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
2.精心设计、开发旅游线路和规划景区发展
根据不同游客的需要,精心设计和开发精品旅游线路、自助游旅游线路、主题旅游线路、一两日游旅游线路。
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创旅游品牌。旅游精品线路是一个地方旅游业形象的“窗口”,不仅能强化游客对旅游地的印象,而且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如:三江县应根据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旅游资源条件,首先着力打造以程阳景区为龙头,以县城为中心,程阳景区――马胖鼓楼――孟江侗族生态博物馆――老堡怀远古城遗址――三江口库区峡光――丹洲古城的精品线路和斗江――高基――和平生态游等旅游品牌。
发展主题旅游,创旅游特色。主题旅游已成为越来越多旅游者出行的目标。主题旅游本身就是对景区内涵的浓缩和升华,不仅字里行间凸显景区魅力,容易一下子抓住游客,而且能使同一旅游地针对不同的主题多次组合进入旅游线路,进而增大旅游地的被感知机会,大大提高旅游地的重游率。所谓品牌响亮、特色突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就是主题。如:以程阳永济桥、独峒岜团桥为代表的三江县118座风雨桥和以三江鼓楼为代表的180座鼓楼已经作为一个整体向世界科文卫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可以做好“世界风雨桥文化中心(世界廊桥之都)”文章,以此为主题,突出“廊桥”的意境,突出“廊桥”主题。还有三江号称“百节之乡”,可以通过举办“三月三”花炮节、“四月八”坡会节等民族节庆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以及在景区内通过开展“唱侗戏”、“月也”、“坡会”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内容来吸引国内外游客,让游客亲身体验三江县独具特色的侗族民俗文化。
开发自助旅游和假日旅游,推进休闲旅游。旅游业应紧跟人们的消费观念的改变而不断创新,侗族聚居地应该大力推进自助旅游和1日~2日的休闲旅游,开发周末旅游、假日旅游,发挥其绿色旅游资源的优势。
另外侗族聚居地在开发过程中,要进行整体规划,要考虑不同地域侗族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的侗族聚居地在开发过程中要有侧重点,要体现不同的特色,避免出现旅游项目重复现象,坚持扬长避短,体现“侗族乡土特色”。比如侗族大歌,由于贵州山高路陡,远离中心地区,因而贵州的侗族大歌与湖南、广西的侗族大歌相比较起来,变异较小,更多地保持了它的产生、发展的古朴风格,在开发过程中要更多的挖掘其乡土特色。
3.完善和发展旅游产业群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其关联带动性很强,往往会带动相关的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餐饮业、商业、制造业等多个产业,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最终形成经济发展强势。要发展侗族聚居地旅游业必须要搞好旅游产品的开发及产业群建设,围绕旅游景点,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建设,形成产业群,共促发展。
4.全力打造“侗族风情之都”旅游标志,提升旅游服务档次
(1)进一步打造“侗族风情之都”的品牌形象。以广西三江县为例,侗族民俗风情、自然生态是三江最重要的特色,在宣传过程中,要科学整合旅游、外事、宣传、广播、电视、出版、外贸、经济合作等部门宣传促销资源,密切配合,开辟旅游专题、专栏,出版旅游音像制品和书刊,结合经贸活动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地宣传三江――“侗族风情之都”的旅游形象;集合三江县政府、旅游企业、旅游商和经销商、媒体等方面的旅游宣传力量,统一宣传,谋求最大的营销效果;重点加强程阳桥景区、独峒景区、八江景区、石门冲景区、侗族自然博物馆的宣传促销,着力打造三江旅游节庆文化,使“百节之乡”名副其实,深度挖掘侗民族文化事象,加强侗民族文化的宣传,实施三江侗族民俗旅游品牌营销战略,努力打造旅游品牌。
(2)提升旅游服务档次。如:三江县主要景点、市政、旅游设施等普遍没有设有中英或中英日三种语言版本;英语在景区景点中普及程度还比较低。因此必须提高三江的国际化水平,如景区景点服务员、酒店服务员的英语服务水平,设立英文的路牌标识等。同时加强对旅行社、旅游涉外饭店和景区家庭旅馆的管理,大力推行“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管理模式,努力提高旅游涉外饭店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做好为游客提供详尽的旅游信息和免费订房等服务保障。
5.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坚持走“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将旅游企业全面推向市场,加强宏观管理,进一步提升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知名度。旅游人才是旅游业的最宝贵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后劲,也取决于人才素质的高低。在侗族聚居地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上,应走以自身培养与培训为主,引进为辅的路子,重点培养一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引进一批旅游规划、旅游策划人才。规范导游人员管理,通过对导游人员的培训,提升其素质,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旅游服务与管理的行业人才,为旅游发展打好基础。
6.完善旅游市场法规,加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企业应从维护整体利益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支持侗族聚居地旅游业的发展。政府部门要尽早修改完善旅游法规,熟悉并掌握国际旅游游戏规则,尽快使旅游业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调控机制、运作方式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及时处理旅游投诉事件,保护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从而维护旅游市场正常秩序,努力营造促进侗族聚居地旅游业发展的优良环境。
侗族各聚居地相关部门应对民族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宏观管理和规划,以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资源布局、构成特征、生态环境等进行分析评价,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角度提出战略对策。在侗民族村寨景观资源开发利用上,侧重新的民族村寨景观资源的开发,同时对已开发的民族村寨进行深度和精细开发,对其周围临近景观进行优化组合与配置,以点、线、面等方式的组合形成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在组合中要注意景观构成新颖、搭配合理,并适当增加新的景观,包括与跨地区的民族景观的组合,以产生更好的开发利用效果。总之,在加强侗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过程中,应避免盲目开发、破坏性建设、重复低水平建设的教训,有序开发利用侗族聚居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使侗族聚居地旅游业沿着良性循环的道路发展。
7.加快旅游电子商务的步伐,进行网络营销
逐步完善面向侗族聚居地各旅游部门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和面向旅游企业的行业管理网,以及包含侗族聚居地旅游业的公众信息网、旅游业务处理、信息管理和执法管理的现代化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形成旅游电子政府的基本框架。同时,积极配合和参与国内和所在省(区)级、市级电子商务网与旅游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使整个旅游行业的信息能够通过互联网得到迅速的交流和传递,实现旅游电子商品平台和旅游数据的共享。及时更新旅游宣传内容,利用网络平台把侗族聚居地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侗族建筑风格等向世界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侗族聚居地,了解侗族聚居地,从而到侗族聚居地来旅游。
参考文献:
[1]李肇荣:广西导游[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肖丽娜:三江旅游状况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陕西农业科学,2007(1)
篇7
【关键词】经济增长;旅游业发展;城乡收入差距;海南
引言
随着海南经济增长和旅游业的发展,海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也变得日趋严重。从城乡收入指标来看,差距越来越大:1989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96倍,以后各年差距总体趋势渐渐扩大,到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2.95倍。虽然在接下来的两年,相对数有所减少,但城乡收入差距的绝对数继续增大,按照1978年不变价格,城乡收入差距从1989年的262元增加到2012年的2333元,14年内增长了8.9倍。从城乡消费指标来看,其差距也越来越大: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是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2.2倍,以后各年消费差距几乎稳步加大,到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是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3倍。收入指标和消费指标都是衡量居民福利水平最为重要的指标。从居民储蓄水平来看,1987年城镇居民个人平均储蓄是农村居民个人平均储蓄的14.4倍,到1995年,城镇居民个人平均储蓄是农村居民个人平均储蓄的26倍,到2009年,城镇居民个人平均储蓄是农村居民个人平均储蓄的12.4倍。在1995年之前,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收入太低,农民将增加的收入(相对城市居民而言)更多地用于消费而无力用于储蓄;1995年之后,储蓄差异的相对数逐渐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对未来的预期具有更多的不稳定性。二元经济结构的日趋严重,不仅仅影响社会的公平,也会导致效率的损失,甚至有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解决海南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已经成为摆在政府与经济学者、社会学者面前的日益凸显的重大课题。
1.文献概述
最早将二元结构概念运用于分析人类社会经济现象的是荷兰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J.H.伯克在1953年出版的《二元社会的经济学和经济政策》。1954年刘易斯在他的《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中首次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二元结构的理论模型。该模型由一个弱小的现代部门和一个强大的传统部门组成。由于两部门工资差异,诱使农业剩余劳动力日益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当剩余劳动力消失,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也提高了,与工业达到一致时,经济中的二元结构也就消失了。刘易斯的追随者拉尼斯、费景汉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了改进,但从实质来说,这些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描述的是一种资本主义国家所走过的从农业向工业转化、用传统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我国学者对我国特殊历史条件下二元结构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跳出农业看农业”,用大中城市带动广大的农村 。如林毅夫教授认为,把农民转移到有竞争力的产业就可以解决二元结构问题。中外学者提出的这些解决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各种模型几乎都是描述了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用工业现代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虽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应用于我国实践的过程中,缺陷非常明显。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最为核心的问题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归根结底是收入分配问题。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Simon Kuznets根据经济增长早期阶段的普鲁士(1854-1875年)和处于经济发展后期阶段的美国、英国和德国萨克森地区(1880-1950年)收入差距的统计资料,在他的论文《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平等》中提出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倒U假说”,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稳定,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逐渐缩小”。之后中外不少学者企图验证这一假说或者研究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也有一些学者研究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中间的关系(刘长生,2008-10)、旅游业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赵磊,2011-12)。由于使用的数据不同,条件不同,使用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千差万别。本文想利用一系列模型来分析海南旅游业发展、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为解决海南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2.模型的构建与基本分析
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农问题上,而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收入水平低。经济增长和旅游业发展在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是不相同的,就算是在同一群体的成员之间,其利益分配也会不尽相同。由于分配的不同,导致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的速度不一样,从而对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因此,分析经济增长、旅游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2.1 分析方法、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在分析方法方面,利用经典的OLS法和VAR模型。1980年C.A.Sims提出了VAR (Vector Autoregression)模型,由此推动了对经济系统动态分析的广泛应用,是当今世界上的主流模型之一。从模型赖以建立的数据来看,经典回归模型建立在稳定数据变量基础上,对于非稳定变量使用经典回归模型,可能会出现虚假回归等诸多问题。1981年Granger提出协整的思想,以适用于非平稳变量组成的关系式中长期均衡参数估计的技术。如果变量之间有着长期的稳定关系,即它们之间是协整的(cointegration),则是可以使用经典回归模型方法建立回归模型的。因此,可以通过对海南经济增长、旅游业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模型分析,找出他们的内在规律,并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路径,以解决海南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在反映经济增长方面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因此,可以选择海南地区生产总值(海南GDP)作为经济增长指标,用G表示,单位为亿元。旅游收入是综合反映旅游业发展的指标,这一指标最具有代表性,用TI表示,单位为亿元。收入差距可以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绝对数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数表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绝对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单位为元,用IG表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对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用IT表示;两者在反映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上各有利弊。为了消除价格因素对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影响,所有的价值指标都用零售商品价格指数(按1978年价格)进行平减。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对有些指标数据经过价格指数平减后,再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并分别在前面加ln表示。上角标-1~-5分别表示滞后1~5期。指标数据除了2012年来源于海南省统计局官方网站外,其余数据均来源于各年度《海南省统计年鉴》,数据取值范围为1987~2012年。
2.2 海南Kuznets的倒U假说的验证
Kuznets的倒U假说描述的是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当经济发展开始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社会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加深;当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国民人居收入不公平程度逐渐缩小,使得整个Kuznets曲线呈现出倒”U”型的状态。也就是说,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均收入分配状况呈现出由不断恶化到逐渐平等的状态。考虑到海南的情况,我们采用海南GDP来衡量经济规模,用城乡收入差距的绝对数来表示社会分配的不平等,用最小二乘法可得下列方程:
(1)
t=3.4551 25.9996 -7.4501
R2=0.9957,Adjusted R2=0.9954,F=2685.454,T=26,DW=1.8397
这一结果非常好的拟合了Kuznets的倒U假说在海南经济社会的存在。将方程两边对时间求导,并令导数等于0,可得GDP=857亿元。也就是说,当海南地区生产总值大约达到857亿元时,海南的城乡收入差距才会开始减少。2012年海南按1978年不变价格的地区生产总值为493亿元,离开拐点值857元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所以海南社会的城乡差距的绝对数还会继续扩大。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也是一个影响社会经济效率、甚至有可能导致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问题政治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城乡收入差距。由于宏观经济变量通常都是非平稳的,为了进一步研究收入差距、经济总量和旅游收入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对变量进行系列检验。
2.3 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非因果关系检验
由于取了自然对数后,会改变变量的性质,所以,在取了自然对数的关系分析中,各变量的含义就是指该变量的增长率。为了表述方便,在文字表达时,不改变对变量的表述。在建立VAR模型的过程中发现,如果使用城乡收入差距的绝对数,会使得模型单位根至少有一个会大于1,即模型不收敛。为了能够正确建立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政策的时效性,模型选用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对数,即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倍数来表示城乡收入差距。为了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首先需要对时间序列做单位根检验。用(C,T,L)表示检验方程含常数项、趋势项和滞后项情况,C或T为0表示不含截距或时间趋势,L表示滞后期,表示一阶逐期差分,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法对各序列进行检验结果如表l所示。一阶差分lnIT、lnG、lnTI都是平稳序列,即lnIT、lnG、lnTI都是1阶单整序列I(1)。有些自身非平稳的时间序列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上述的二阶单整序列I(1)经过1阶差分,变量是平稳的,也就是说其一阶差分的时间序列的某种线形组合可能是平稳的,因此,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协整关系。如果这两个时间序列存在协整关系,则说明他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下面采用Johansen的极大似然法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表明,lnIT、lnG、lnTI没有协整方程的原假设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被拒绝,而至多1个协整方程的原假设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被接受,结合上文平稳性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变量lnIT、lnG、lnTI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这种长期均衡关系能保证变量的任何短期偏离都会因为协整而回到长期均衡状态上来。
2.4 海南经济增长、旅游业发展与收入差距的VAR模型
基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建立关于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旅游收入的VAR模型。首先需要确定滞后期P。当滞后期为5时,SC最小,AIC也最小,所以确定滞后期为5,建立VAR(5)模型,其中,lnIT方程如下:
lnG、lnTI不是lnIT的granger原因均被拒绝,且lnG、lnTI同时不是lnIT的granger原因也被拒绝,即lnG、lnTI都是lnIT的granger原因,且两者同时也是lnIT的granger原因。
为了验证模型的稳定性,我们对方程做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从检验结果可知,根的模的倒数都小于1,都在单位圆内,所以该模型是稳定的。
为了考查政策时滞问题,可以引入广义冲响应函数。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是Pesaran和Shin在1998年构建的不依赖于VAR模型中变量次序的正交的残差矩阵。图2所描述的是海南收入差距对各内生变量一个标准差冲击的响应函数,滞后期为15。收入差距对自身一个标准差新息冲击的响应在第1期非常微弱,到第2-3期迅速衰减,并达到最低点,然后迅速增长,到第6期达到级高点。一个周期大约为4年,其波幅呈缓慢衰减的趋势。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一个负向标准差新息的冲击的响应,开始时的就迅速衰减到极低点,然后迅速增加,到第4期时达到最大点。一个周期大约也为4年,且其波幅也是呈缓慢衰减的趋势。收入差距对旅游收入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冲击的响应,开始时略有衰减后,便迅速衰减。到第4期达到极低点,然后迅速上升。一个周期大约也为4年,其波幅也是呈缓慢衰减的趋势。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收入差距对各内生变量的响应的周期性都非常强,且基本上都为4年,其波幅都是呈缓慢衰减的趋势。
3.模型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元经济结构的核心问题就是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也就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问题。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海南社会正处于Kuznets的倒U假说中的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分配不断恶化的阶段。收入差距对各内生变量的响应的都非常强烈,且其周期性非常强,其周期基本上都为4年,而且其波幅都是呈缓慢衰减的趋势。因此,城乡收入差距对自身以及经济增长、旅游业发展的冲击从长期说来都不会有明显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表示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是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倍数来衡量的,因此,就城乡收入差距的绝对数而言,会随着经济增长和旅游业发展而不断扩大。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海南旅游业已处于经济增长的核心地位,可是,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以其它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必须有农民的参与,然而,农村居民却没有从经济增长和旅游业发展中得到应有的好处。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收入分配中的调节功能,立足于海南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妥善处理好收入分配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合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旅游业开发与建设中来,让农村居民在经济增长和旅游业发展中切实得到真正的实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才能打造完美的国际旅游岛形象,才能缓解甚至解决海南二元经济结构问题。
参考文献:
[1]Simon Kuznets.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45, No.1.(Mar,1955),pp:1-28.
[2]W.Arthur.Lewis.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J].The Manchester School(May,1954),pp:55-89.
[3]刘长生.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不同省份的个体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M].旅游学刊,2008(12):23-32.
[4]赵磊.旅游发展能否减小城乡收入差距?[M].旅游学刊,2011(12):15-25.
篇8
【关键词】轩辕文化;清水;旅游业;发展
党的十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旅游的核心、支撑、命脉,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年来,清水县高举轩辕文化旗帜,不断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基本形成了以温泉康体旅游为重点,花石崖等自然、人文旅游为补充,共促共进的旅游格局,旅游综合收入稳定增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清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一)厚重的人文历史。清水县是轩辕黄帝的故里,秦统一中国的发祥地,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这里世代传承,经久不衰。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秦先祖嬴非、西汉名将赵充国、唐始祖李虎都出生在这块热土之上,并抒写过古代文明辉煌的艰苦创业史。汉光武帝刘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曾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足迹。轩辕谷、古秦亭、宋墓群等珍贵的历史遗存,无不印证着清水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
(二)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县境内已发现的各类文化遗存达86处,馆藏文物9240多件,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余处。沿牛头河两岸分为六大景区30多个景点,有省级森林公园两处。全县旅游布局以“一心·一轴·六区”为总体框架,“一心”指清水县城区的文博旅游区。“一轴”指牛头河风情线,它贯穿清水心脏,连接各主要旅游景区。其他六区分别是小华山休闲观光旅游区、三皇谷省级森林公园、温泉生态旅游景区、花石崖宗教文化及自然风景区、秦非子牧场风情体验区、石洞山探奇旅游区。
(三)独特的温泉优势。清水温泉是中国的十三大名泉之一,温泉水为渭河谷地断裂层上的高热矿泉水,水温达53.5℃,24小时涌水量576吨。泉水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矿物质及锌、锂、锗、硅、硼、锶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益于人体健康。其中被誉为“生命之花”的锌含量居全国之冠。
(四)优越的自然条件。清水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色俱佳,区域内森林覆盖面积3000多亩,森林覆盖率30.9%,供观赏的乔木树种12种,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旅游避暑的胜地。清水温泉距天水市56公里,交通较为便捷,交通区位良好。
二、清水县文化旅游业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清水县旅游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还面临着许多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一是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作为重点景区的三皇谷森林公园、花石崖、非子牧场、石洞山等景区没有上等级的柏油路,现有的道路等级低、路况差,雨天水毁严重,游人难以通达。一些旅游景点处于零散、分离的状态,没有形成一个互相通联、互为补充的整体格局,为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有规模的集聚效应增加了难度。二是景区开发程度较低,文化品位有待提升。一些景区内很有欣赏价值的险景奇观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旅游的观赏价值未能充分显现。轩辕谷、轩口窑、秦非子牧马旧址等历史文化遗存和补天石、花石崖黄木狼洞、庞公庵等神话传说的遗迹,由于没有进行高起点、高品位的开发和建设,没有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信息缺乏旅游载体,造成有史无迹的现状,降低了旅游的品位。三皇谷作为省级森林公园开发程度低,缺乏相关的游玩娱乐项目和配套服务设施,远远不能达到把游客留下来的目的。作为软实力的文化遗产、人文景观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建设的任务还相当大。同时,构建以轩辕文化为先导,以清水精神为灵魂,集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民间文化为一体的系列文化长廊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三是相关配套产业开发滞后,旅游环境氛围不够浓厚。清水作为“天水生态旅游的后花园”,虽然有着区位优势,但由于旅游业的开发起步较晚,缺乏在较深较广层面上的系统宣传与推介,旅游的认知度和知名度还不高,旅游市场不够成熟,产业环境不够完善,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社会大旅游的环境尚未形成,这与我县具有的旅游资源优势极不相称。具有传统历史优势和地域资源优势的大麻产品、各种山野菜、清水土鸡、系列白酒、各种小杂粮食品,以及清水麻鞋、草编、柳编等民间工艺品还没有围绕旅游这篇大文章来开展精深细致的加工、开发和包装。牛头河从源头至中下游全程贯穿县境而过,丰富的水资源还没有得到更有效的开发利用,如何做好山水的文章,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仍需做艰苦的工作。此外,旅游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管理、开发、服务、宣传的水平和营销理念较低,相关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欠缺,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要求。
三、今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措施
面对国家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战略机遇,结合天水市“重振旅游”战略的实施,清水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要以轩辕文化为龙头,以轩辕故里为品牌,以打造精品山水城为重点,突出打造一个品牌—轩辕黄帝故里、华夏文明之源;建设一条长廊—牛头河百公里文化长廊;做强一个小区—温泉旅游景区;实施五大旅游项目——以县城为主的商务旅游,以温泉为主的康体旅游,以农业园区为主的乡村旅游,以三皇谷森林公园为主的观光旅游和以花石崖、小华山为主的生态文化旅游。
1、树强品牌,打造清水旅游新形象。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历史是旅游的脉络,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依托我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要大力弘扬轩辕故里文化,打造“轩辕黄帝故里·华夏文明之源”品牌。按照把“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内外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功能区的目标,要突破关山,东进关中,融入关中,应该首选的就是旅游业的对接和发展,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清水作为三皇文化发祥地的先天优势,做好轩辕故里文化,与天水伏羲文化、宝鸡炎帝文化的融合,连手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炎黄文化品牌。全力打造轩辕故里,建设美丽而有品位的精品山水城。沿牛头河水,向西加快小华山、西城、成吉思汗行宫等旅游设施建设,向东加快清水通往陇县的白沙、秦亭等历史古镇的小城镇建设,使之形成牛头河百里文化长廊,为我县旅游业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奠定文化旅游基础。
2、打通环线,构筑进出畅通的文化旅游新环境。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清水旅游业,要构筑良好的交通道路,创造畅通的旅游环境。清水县与关中相连,但却被关山所隔。要申请立项建设渭河北岸天宝高速公路、天平高速公路,力争打通丝绸古道新的高速公路,在清水形成东西有渭河北岸的天宝高速,南北有天平高速的十字形交通框架,建设3小时经济圈,使清水成为“关中—天水经济旅游区”的主要驿站,为游客西出陇上,东进关中提供便捷条件。
篇9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发展理念的大转变
置身在新世纪的变革时期,解放思想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发展的深度和创新的力度。转变观念的快慢,预示着一个产业能否实现高水平的发展。2007年,天津市旅游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从全局和战略上把握和思考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明确了天津旅游业发展具有的五大特征,即旅游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是保护环境、节能降耗的绿色产业,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富民产业,是宣传天津、提升城市知名度的形象产业,是增进友谊、促进和谐的友好产业。通过对五大特征的总结,天津市旅游局把握了天津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总结出了天津旅游业发展要实现的五个战略转变:
加快新型业态培育,实现旅游业从传统服务
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
加快旅游产品转型,实现旅游产品从单一观
光产品向满足多种需求主题产品的转变;
加快宣传理念更新,实现宣传促销向服务营
销的转变;
增强服务社会意识,实现旅游管理向公共服
务职能的转变;
加快发展重心转换,实现旅游业发展从注重
硬件建设向软硬件建设并重的转变。
面对旅游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天津市旅游局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对天津市18个区县和三个功能区的区位优势、分工布局和资源禀赋情况以及天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工商业大城市和现代港口城市特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理念和思想观点。例如,对今后天津旅游业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大力建设“都市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商务会展旅游”三大支撑体系的战略思维;在旅游工作的摆位上,提出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即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中心,服务于天津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这个大局;在旅游业发展认识上,提出了“要跳出旅游看旅游,跳出天津看天津”,自觉把旅游融入到全国、全市发展的大局中;在提升旅游业文化品位与经济效益上,提出了“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品位的旅游”、“要弘扬天津文化,发展天津旅游”、“旅游是经济产业,又是文明的传承者,发展旅游经济,提升社会文明”等口号;在实现旅游业发展宗旨方面,提出了“一切为了游客”的宗旨理念。这些新理念的不断迭出,显示了天津旅游业人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决心和勇气,赋予了天津旅游业新的生机与活力!
统筹协调,合作发展,打开互促共赢的崭新局面
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是一个联动产业,是诸多部门、诸多产业要素的综合体现。2007年,天津旅游局坚持全面加强与各职能部门和区(县)政府的合作,整合盘活了多种社会资源,开创了旅游工作的崭新局面。比如,与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平区政府合作,举行了红色足迹遍津门系列活动,形成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专线;与市海河办共同策划,推出了金汤桥、音乐喷泉定时开启和天塔水幕电影观光等新项目,引发了轰动效应;与市文化局合作,首次推出了旅游专场演出,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深受游客好评;与市农委合作,共同推动了旅游特色村的建设,与市经委、《今晚报》合作,举行了工业论坛,推出了反映近现代天津工业发展特点的工业旅游专线,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工业企业也得到了宣传广告效应;与市文化局、“两报两台”合作,成功地举办了“津旅杯”导游员、讲解员大赛;与市公安局、安监局等单位合作,举行了世界古典名车“魅力天津之旅”巡游活动;与市海河办、国土与房管局举办了津城新貌游活动;加强了与市体育局、机关局、统计局等部门的合作,形成了互促互利、共同发展的崭新局面。
与此同时,天津旅游局以奥运为契机,积极加快旅游无边界和无障碍进程,推进跨区域旅游同业间合作,进一步拓展了旅游业发展空间。2007年,天津邀请北京、河北等地百家旅行商、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以及出席北京国际旅游展览会的欧亚22个国家的旅行商来津考察;积极推进京津冀、环渤海、东北亚三大区域旅游合作,目前已经与北京、河北、辽宁等地区分别达成了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更加紧密了环渤海16个港口城市的合作;利用中日韩市长联席会加强与三国的区域联动。同时,旅游局还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拓展国际旅游合作。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谋求旅游业发展的新契机
当前,天津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旅游局上下必须增强机遇意识,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宝贵的机遇,努力创造天津旅游业的黄金发展期。为此,旅游局重点把握住旅游业发展的五大机遇方面做文章,以此乘势、借势、造势,谋求发展契机。
这五大机遇一是中央对天津城市发展定位的机遇。中央重新明确了天津的城市定位,即“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为此,旅游局提出扩大旅游产业的辐射力、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提升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把旅游业进一步培育成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天津城市的形象产业的目标。
二是滨海新区纳入了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机遇,这是新时期最大、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旅游局积极研究和促进滨海新区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发展规划的制定,进一步发挥了滨海新区龙头带动和辐射功能,打造出了天津旅游的新亮点。
三是天津今后五年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旅游局适时推出的系列旅游产品和“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旅游品牌,整合开发各类旅游资源,积极引导旅游消费,有利地促进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旅游经济指标不断提高。
四是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机遇。天津作为协办城市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完善和实施天津做大做足奥运旅游的行动计划,叫响“奥运在北京,观光在天津、奥运在北京,吃住来天津”,力争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来津旅游。
五是天津市委、市政府重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机遇,把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分别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这为旅游业大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鼓起了强劲东风。
开拓创新,破解难题,争创率先发展的排头兵
篇10
(一)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地区壁垒,简化审批手续,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旅游局、发展改革委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或单位,下同)
(二)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支持各类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旅游局、国资委、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负责)
(三)积极引进外资旅游企业。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对外商投资旅行社开放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旅游局、商务部负责)
(四)按照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旅游局、中央编办负责)
(五)支持各地开展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旅游局、发展改革委负责)
(六)旅游行政管理及相关部门加快职能转变,把应当由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和机构转移出去。五年内,各级各类旅游行业协会的人员和财务关系要与旅游行政管理等部门脱钩。(旅游局牵头负责)
二、优化旅游消费环境
(一)建立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旅游局负责)
(二)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要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布,所有旅游收费均应按规定向社会公示。全面落实旅游景区对老年人和学生等特殊人群门票优惠政策。(发展改革委负责)
(三)增加旅游目的地与主要客源地间的航线航班、旅游列车,完善旅客列车车票的预售和异地购票办法。(铁道部、民航局负责)
(四)城市公交服务网络要逐步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公路服务区要拓展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旅游局负责)
(五)规范引导自发性旅游活动。(旅游局负责)
(六)博物馆、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服务网点等在旅游旺季适当延长开放和服务时间。(文化部、银监会、邮政局、文物局负责)
(七)各类经营场所的公用厕所对游客开放。(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八)建立健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旅游信息资源共享。(旅游局负责)
(九)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公共媒体要积极开设旅游栏目,加大旅游公益宣传力度。(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央外宣办负责)
三、倡导文明健康的旅游方式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使城乡居民在旅游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引导旅游者自觉按照《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文明出行、文明消费。(中央文明办、旅游局负责)
四、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一)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实施旅游厕所改扩建工程。(发展改革委、旅游局负责)
(二)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规划建设水路客运码头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求。(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负责)
(三)加快推进中西部支线机场建设,完善旅游航线网络。(民航局、发展改革委负责)
(四)确保景区和交通沿线通信顺畅。(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林业局负责)
(五)加强重点城市游客集散中心建设。(旅游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负责)
(六)通过五年努力,全国所有A级景区旅游交通基本畅通,旅游标识系统基本完善,旅游厕所基本达标,景区停车场基本满足需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旅游局负责)
五、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
(一)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旅游局、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负责)
(二)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旅游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商务部负责)
(三)依托国家级文化、自然遗产地,打造有代表性的精品景区。(发展改革委、旅游局、文物局、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林业局、国土资源部、海洋局负责)
(四)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引导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有序推进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旅游局、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等部门负责)
(五)规范发展高尔夫球场、大型主题公园等。(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体育总局、旅游局负责)
(六)继续发展红色旅游。(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旅游局等有关部门负责)
六、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
(一)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旅游局等有关部门负责)
(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医疗健康旅游、邮轮游艇旅游。(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三)把旅游房车、邮轮游艇、景区索道、游乐设施和数字导览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四)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高尔夫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及宾馆饭店专用产品。(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旅游局、商务部、体育总局负责)
(五)大力发展旅游购物,提高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商务部、旅游局负责)
(六)以大型国际展会、重要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为平台,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商务部、文化部、体育总局、旅游局负责)
七、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一)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全面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鼓励专业化旅游管理公司推进品牌连锁,促进旅游服务创新。(旅游局负责)
(二)健全旅游标准体系,抓紧制定并实施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重点保障餐饮、住宿、厕所的卫生质量。(旅游局、国家标准委、商务部、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三)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旅游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负责)
八、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一)加强旅游开发建设中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深挖文化内涵,普及科学知识。(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文化部、旅游局、林业局、文物局、海洋局负责)
(二)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创意水平,突出旅游餐饮文化特色。(商务部、文化部、旅游局负责)
(三)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文化部、旅游局负责)
(四)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体育场馆等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旅游活动。(文化部、文物局、民政部、体育总局、旅游局负责)
(五)集中力量塑造中国国家旅游整体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旅游局、中央外宣办负责)
九、推进节能环保
(一)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旅游局、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商务部负责)
(二)支持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企业。(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环境保护部、能源局、旅游局、商务部负责)
(三)合理确定景区游客容量,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旅游局、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林业局、文物局、海洋局、水利部负责)
十、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一)利用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培育中西部和边疆民族地区特色优势旅游产业。有序推进香格里拉、丝绸之路、长江三峡、青藏铁路沿线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泛珠三角地区、海峡西岸、北部湾地区等区域旅游业发展。(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国家民委、旅游局负责)
(二)促进内地居民赴香港、澳门旅游,加强海峡两岸旅游交流与合作。(旅游局、公安部、港澳办、台办负责)
十一、加强规划和法制建设
(一)制定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局、发展改革委负责)
(二)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铁道部、民航局、海洋局、旅游局负责)
(三)制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设立“中国旅游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旅游局、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四)抓紧旅游综合立法,加快制定旅游市场监管、资源保护、从业规范等专项法规,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法制办、旅游局、发展改革委负责)
十二、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诚信建设
(一)落实地方政府、经营主体、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二)健全旅游监管体系,完善旅游质量监管机构,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三)旅游、工商、公安、商务、卫生、质检、价格等部门加强联合执法,开展打击非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整治“零负团费”、虚假广告、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等欺诈行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旅游局、工商总局、公安部、商务部、卫生部、质检总局、发展改革委负责)
(四)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诚信旅游创建活动,制订旅游从业人员诚信服务准则,建立旅行社、旅游购物店信用等级制度。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行业自律水平。(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十三、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
(一)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提高旅游教育水平。(教育部、旅游局负责)
(二)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旅游局负责)
(三)抓紧改革完善导游等级制度,提高导游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离退休老专家、老教师从事导游工作。(旅游局负责)
(四)实施全国旅游培训计划,加强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文化遗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五年内完成对旅游企业全部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十四、加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一)以旅游交通、旅游设施、旅游餐饮安全为重点,严格安全标准,完善安全设施,加强安全检查,落实安全责任,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旅游局、安全监管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民航局等部门负责)
(二)完善旅游安全提示预警制度。重点旅游地区要建立旅游专业气象、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等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旅游局、气象局、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海洋局负责)
(三)防止重大突发疫情通过旅行途径扩散。(旅游局、卫生部、农业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民航局负责)
(四)推动建立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健全出境游客紧急救助机制,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旅游局、外交部负责)
(五)搞好旅游保险服务,增加保险品种,扩大投保范围,提高理赔效率。(保监会、旅游局负责)
十五、加大政府投入
(一)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级财政加大对旅游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
(二)中央政府投资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重点景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改革委、旅游局负责)
(三)国家旅游发展基金重点用于国家旅游形象宣传、规划编制、人才培训、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财政部、旅游局负责)
(四)安排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外贸发展基金以及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时,对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给予支持。(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五)把旅游促进就业纳入就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培训计划,落实好相关扶持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旅游局负责)
(六)完善“家电下乡”政策,支持从事“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的农民批量购买家电产品和汽车摩托车。(财政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十六、加大金融支持
(一)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融资授信支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可享受中小企业贷款优惠政策。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但暂时经营困难的旅游企业,金融机构要按规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进一步完善旅游企业融资担保等信用增强体系,加大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担保力度。(人民银行、银监会负责)
(二)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金融机构对商业性开发景区可以开办依托景区经营权和门票收入等质押贷款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发展改革委负责)
(三)鼓励消费金融公司在试点过程中积极提供旅游消费信贷服务。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和旅游企业开展合作,探索开发适合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产品,增强银行卡的旅游服务功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负责)
十七、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
(一)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发展改革委、旅游局负责)
(二)允许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旅游局、财政部负责)
(三)旅行社按营业收入缴纳的各种收费,计征基数应扣除各类代收服务费。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旅游企业,缴纳污水处理费后,免征排污费。(发展改革委、旅游局负责)
(四)旅游企业用于宣传促销的费用依法纳入企业经营成本。(税务总局负责)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旅游景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