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3-03-24 23:5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生产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生产发展规划

篇1

继续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和“责任落实年”活动,推动工作创新,强化安全监管和企业责任两个主体,加大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监督管理力度,求真务实,扎实提升安全生产统筹安排综合协调能力、创新工作能力、依法监管监察能力、应急处置突发事故能力;进一步促进基层基础、宣传教育、监督检查、事故查处、队伍建设等工作向纵深发展,全面提升街道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水平,促进街道各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状况继续向好的方向转化,各项指标继续下降,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继续推动街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提高。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强化“一岗双责”落实,确保目标完成

强化两个主体责任,坚持和完善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细化控制指标,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责任目标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认真贯彻《新罗区安全生产预警制度》和《新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长效管理机制的通知》及《市安办关于认真开展全市安全生产集中检查日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继续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安全生产述职报告制度”和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保证“一岗双责”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工作的落实,继续加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开拓进取,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每季度召开一次防范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的工作会议,由办事处主任或者主任委托分管领导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社区主任参加,分析、布置、督促、检查辖区内防范特大、重大安全事故的工作;严格落实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宣传、贯彻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的安全责任;每季度对辖区内工贸企业、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消防等方面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场所和设备、设施,进行严格管理和重点检查;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监督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对各类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进行查处,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的责令其立即排除。减少一般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确保街道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以“打非治违”为有效手段,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加强事故防范

结合本辖区实际,根据《关于组织开展全街道安全生产隐患“清剿”专项行动的通知》,在重大节日和每季度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类隐患,并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建立和完善事故隐患台帐,落实整改措施。把隐患治理和“打非治违”作为今年全街道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在去年专项行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强化隐患排查治理,认真贯彻落实《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全面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立重大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按照隐患整治工作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的要求,突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隐患和严厉打击“三违”活动,采取有力措施,实现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促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

采取有效措施,深化专项整治

继续抓好十一项安全专项整治(道路交通、煤矿、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及烟花爆竹、公共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建筑及燃气安全、学校安全、工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无证经营、社区居委会所属企业安全)把道路交通、煤矿、公共聚集场所和城中村(棚屋区)消防安全等行业作为整治工作重点,督促有关部门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完善整治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深入开展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全年大检查不少于4次。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素质

围绕2013年宣传主题,根据《新罗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全面推进街道安全文化建设,继续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全员培训计划,积极举办和组织企业参加区级举办的各种从业人员培训班,同时深入矿山一线开展岗前培训和三级教育,确保上岗工人受训率达100%,确实提高企业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特别是加强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执证上岗,从而做到岗位标准化。继续以各种有效的宣传载体如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活动;扎实开展第十三个“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安康杯”竞赛活动,在辖区倡导树立安全诚信意识和安全道德观念,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

继续强化监督执法,严肃查处事故责任

加强监督检查,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监管,对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查处,依法处罚到位。严格事故责任追究,认真开展事故分析,举一反三,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一是依法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严格遵守职权法定的原则。二是依法查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日常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力度,查处各类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对拒不执行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多次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性质严重的要依法加重处罚,对发生的责任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依纪严肃查处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严肃追究有关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并落实各项整改措施。三是进一步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同时做到执法与服务并重,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监管执法效能。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继续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夯实安全基础工作,继续抓好基层安全监管网络延伸工作,继续加强完善社区安全协管员工作制度,完善委托执法工作,组织执法人员培训。指导督促企业强化安全基础,建立健全完善各种制度,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推进“安全企业”“安全社区”建设和全面推进工贸企业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建设。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防范和处置事故能力

健全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工作体系,严格事故报送、事故公布、隐患举报等制度,及时掌握安全生产的动态情况;重大问题及时、如实上报,妥善处理,提高事故处置效率。同时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建设,进一步细化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增强系统性和针对性,加强演练,提高救援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落实预案责任和防范措施。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能力

篇2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各县(区)政府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改变乡镇安全工作监管薄弱的现状,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各市州,县(区)要逐步健全安全生产执法队伍,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察员”的要求,建立健全监管机构,调整充实人员,不断完善“三级机构,四级网络”建设。

二、建立乡(镇)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机构编制及职能

1、机构建制、人员编制

人员编制在现有乡镇编制内调整调配,凡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乡镇设立配备3—5人,5000人以下的乡镇配备1—3人。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隶属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安监站站长由乡(镇)分管领导兼任或配备专职人员担任。业务受县(区)安监局指导,负责监督管理乡(镇)辖区内安全生产工作。

2、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的主要职责

(一)承担乡(镇)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国家和省、市、(区)安全生产方面的综合性法律法规的宣传、实施;组织乡(镇)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参加本辖区事故调查处理和办理结案工作;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负责贯彻落实县(区)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议定的事项。

(二)综合监督管理本乡(镇)安全生产工作。

(三)依法行使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指导、协调和监督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土产工作,制定本乡(镇)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定期分析和预测本乡(镇)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协调和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四)负责公布、上报全乡(镇)安全生产信息和生产安全伤亡事故调查统计工作。

(五)组织全乡(镇)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

(六)依法监督检查职责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情况;监督检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依法查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七)受县(区)安监局委托依法查处各类事故和重大隐患、违法行为的处罚。

(八)承办县(区)安监局安排的相关工作任务。

篇3

通过分析煤矿机电设备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评价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优势,并提出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机电设备管理优化措施。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模式;机电设备;优化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煤矿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机电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是保证生产发展的重要指标,是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管理模式作为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手段,将其运用到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管理中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能够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1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煤矿企业发展过程中,机电设备的管理和保养工作对其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其生产的正常发展有重要意义。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管理者的不重视,操作人员安全意识疏忽和对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意识不强等的原因,使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机电设备未定时检修

煤矿业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维修对生产的正常发展和企业订单起重要作用。如果煤矿企业对安全意识的认识不够深刻,未形成精细化管理标准,对机电设备的启动程序不了解,未对机器管理形成统一规范,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对其的检查和维修。在只更换受损零部件的长期影响下,机电设备容易出现故障现象,不仅影响机器的使用期限,还会影响生产效率,甚至出现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现象,造成安全事故,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1.2日常保养工作不到位

机电设备在使用或放置过程中,容易造成堵塞、运行不灵活现象,部分企业在使用机电设备过程中不注重对其进行定期日常养护工作,未能对机器进行及时检测和维修,对重点部位进行清理和,导致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后期维修花费更多成本,给企业带来更大损失。

1.3购进及使用不衔接

机电设备纳入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长远规划能够促进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是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购入机电设备前,对现有机电设备及使用情况应有详细了解,但目前煤矿企业在机电设备购进和使用阶段不能很好衔接,造成机器管理混乱现象。当前煤矿企业对自身机电设备的购入和使用情况未能形成详细规划,存在库存积压现象,机电设备未能有效发挥其作用,使得企业资源被占用,不利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影响企业发展。

2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优势

精细化管理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管理手段,其实施情况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精细化管理强调减少资源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对管理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是细化管理,对企业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方式。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其使用效率,促进其安全、高效地运行,能够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明确分工和职责,提高管理流程规范性,提高管理效率。第二,精细化管理对机电设备运行的各个阶段进行明确规定,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其安全意识,促进其行为规范性,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生产正常运行。第三,精细化管理强调全面管理,规范机电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减少故障的发生,降低维修成本,保证高效、稳定的运行方式。第四,对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进行量化,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问题并有效解决,排查安全隐患,提高管理效率。

3机电设备管理基于精细化管理模式优化探究

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做好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从以下几方面对机电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提出建议。

3.1严格机电设备购进管理

严格把握机电设备的购进管理工作,对原有机电设备进行详细了解,确保机电设备的购进能够满足生产需求,同时不占用存储空间和流动资金,保证物尽其用。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生产现场环境,如地域、矿区和煤矿的层次等,全面了解现场环境,采购适应生产发展的机电设备。在购入机电设备过程中,尽量满足其通用性的功能,一方面利于零部件的及时更换,另一方面利于操作人员尽快熟悉机电设备的使用。另外,选择设备供应商时,对其资质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机电设备安全性和质量可靠性,及在售后服务的保障性,选择性价比高,适合企业生产发展要求的设备;同时,在验收时进行仔细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合格性,保证其实用性。

3.2建立健全机电管理制度

强化和规范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对使用和维护保养工作进行规范,提高现场管理质量和管理的科学性,促进机电设备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现场进行规范化管理。针对现场操作的环境情况,对采矿机电设备的各个工作种类进行详细规定,提高规范操作的安全性,实行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对机电设备操作的各个工序情况进行系统管理,记录机器使用情况和维修信息,对零部件更换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了解机电设备使用情况,掌握其运行状况和实时动态。第二,明确机电设备使用和维修职责,相关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将制度落到实处,实行奖惩制度,对机电设备管理不善的,进行绩效惩罚,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确保维修保养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3.3做好实时安全监控管理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在社会中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煤矿企业由于安全事故而影响企业的发展现象屡见不鲜,做好实时安全监控管理工作,对企业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首先安全生产是第一要义。在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检测和维修保养,在生产发展过程中,绘制机电设备性能曲线图,参考性能曲线图设置合理的运行参数,观测其运行情况。在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还需要对其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其正常运行。供电的稳定性是确保安全使用的必要条件,在生产发展过程中要对供电设备进行耐压试验和预防性试验,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3.4强化机电设备质量管理

对机电设备进行质量管理时,其机电和运输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程序,较高的矿井机电、运输质量标准化程度,对整个矿井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起到重要的作用。做好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将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统一的安全意识,尤其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意识,使其真正认识到没有质量标准化工作,就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效益,企业就不可能获得长远发展。同时,企业还可以组织一系列的竞赛活动,促进操作、维修人员的责任心的提高,降低机电和运输的事故率。实现机电设备的质量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坚持到底,将其作为企业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并且要不断学习和总结先进经验,改进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消灭安全隐患,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矿井的安全生产。

4结语

精细化管理模式对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管理优化产生重要影响,其能够明确分工和职责,提高员工积极性,形成统一安全意识,在管理过程中减少机电故障的发生,提高安全生产效率,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进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严格机电设备的购进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做好安全监控工作,提高运行安全性,强化其质量管理,提高管理和生产效率,提高企业效益。

作者:李玮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山西正华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赵若云.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方面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6):148.

篇4

一、开发和使用计算机技术对于我国煤炭行业的重要意义

1、煤炭行业生产经营特点需要积极开展计算机技术建设

煤炭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它具有不可再生性,煤炭在其生产经营上与其它行业相比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集传统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于一体。因此,煤炭行业面临的形式比较严峻,不得不实施计算机技术建设。煤炭产品的销售与其他产品相比也有很大区别,具体表现为容易污染,不容易长期储存,然而又不在危险物资范畴内,煤炭资源分布情况对产地产生限制作用,它属于大宗散装货物,其运输比较麻烦,需要专船或专列,交通运输严重的影响煤炭的发展。因当前计算机技术在我国还处于起成长阶段,其在煤炭行业里发展水平还非常落后,煤矿很久以来的粗放经营,加之煤炭行业受市场竞争的冲击和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以及煤炭生产加工过程受多种客观因素如:煤尘、顶板、水、火、瓦斯等的限制,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式非常严峻[2]。因安全生产在我国的基础非常薄弱,其形势相当严峻,事故发生率、伤亡总量一直难以降低。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和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在同行中煤炭行业的产品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企业首要的竞争战略不可能是产品领先战略,而是成本领先战略。材料直接消耗问题在原煤产品本身并不存在,然而生产原煤的大量辅助生产材料在其生产时不断消耗,消耗的辅助生产材料成本费用数额较大,大约占四分之一的原煤产品成本;煤田地质条件及其特殊,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可控制因素时常出现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另外随机性的材料消耗和不准确的生产计划,都使得成本的不可控性极大提高。由此急切渴望出现有效控制成本的措施。煤炭产业生产过程比较复杂,独特复杂性是井下作业环境的特点,加上管理难度大、涉及面广等这些特点,要求生产技术具有特殊专业要求,煤矿生产工程具有较高的协作性,配套的工程生产存在较多的环节。我国煤炭开采技术装备相比于国际先进国家,在总体水平上讲还非常落后,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生产技术装备的现状是多层次结构并存,主要有手工作业、部分机械化作业,还有机械化作业[3]。

2、开发和使用计算机技术使煤炭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

(1)利于煤炭企业决策者决策企业的决策者只有全面分析和综合各方面信息,才能实施决策,通过计算机技术,使信息传递速度明显加快,信息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决策者对外部的市场信息、煤炭开采现场的信息可以随时获得,并通过计算机分析、归纳、决策众多信息。运用计算机技术为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措施,为煤炭企业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提供了方便条件,从而使决策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得以有效降低。

(2)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顺利进行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极大提高了信息收集、信息传递、处理分析速度,避免了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错误,时效性得以增强,利于从本质上对各类事故产生的规律、原因加以认识,使人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有预见性地监控、组织、协调各生产环节和各部门的运作状况,并作好井下危险的预案、预警、预报等,保证安全平稳运行生产。

(3)提高煤炭行业的管理效能通过网络促进了各个方面的沟通,也为越级交流和横向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减少了辅助人员,有机的结合各职能部门,管理组织机构转变为扁平型,管理效能得到切实提高。物质技术基础是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必须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设备,通过计算机技术,促使现代化设备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使其效能最大限度的发挥[4]。

(4)煤炭行业的成本有效减少Internet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得各类市场信息不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超越国界、企业和个人,进一步拓宽了经济活动范围,极大提高了市场透明度,煤炭行业面对的的产品信息及市场更为广阔,压缩了市场与企业的时空,贸易往来更加自由,交易成本大大减少;企业应用自建网站,电子化销售和采购,企业的经济效率得以极大提高,生产成本持续下降;信息化建设使物料的周转时间得以缩短,利用优化管理使企业利润大幅度提高。

(5)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计算机技术使各部门之间(如:生产管理、采购、销售、仓库等)的库存信息和业务信息实现同步共享,很好的对动态供销经营中的各部门进行串联,供货非常及时,售后反映良好,极大提高了服务水平。

(6)加强人力资源和企业的整体素质企业在实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其人才优势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形成的。首先,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为知识型人才搭建一个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其次,企业信息化要求需要高素质的、懂得信息技术的人才。这就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向企业员工提出了要求,要求每个员工的文化素质必须提高,不要因为自身素质跟不上新技术而被淘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员工积极学习,努力进取,使他们面临着重新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压力,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计算机技术充分应用,使企业监督管理成本得以极大减少,也使员工的培训成本有所下降,而且企业的整体素质水平客观上也得以提高。

二、积极构建煤矿安全信息系统

总体上服务器和工作站是系统功能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所有数据管理与专业计算由服务器端来完成,并以统一的门户方式把所有功能表现给工作站端;工作站端与系统的交互则以界面形式完成,主要包括计算显示结果、录入图形、输入输出报表数据以及把数据从监控主机上传输到服务器上等。分析其主要功能:首先,上传数据文件功能,主要上传得内容包括与系统图相关的巷道数据、各矿各类通风系统图等信息;其次,实时显示安全监测监控参数,结合上传的通风系统图相,对矿井主要巷道的安全参数如:温度、风速等进行显示,对矿井监测系统中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瓦斯等的浓度状况实时动态显示,显示主要风门的开关状态及井下通风机的运行状态和主要通风机的位置,显示井下主要测风站的风量及测风站位置;再次,局级系统管理员对管理用户进行管理的功能,主要就是完成用户密码更改、用户添加及删除等功能,不同级别的用户进行系统登录时凭借的是不同的身份,实施相应级别的操作;最后,共享网络化信息,根据公司生产发展情况系统能够进行修改完善,其数据库格式及图形可以与office、CAD制图软件等办公软件、通用绘图软件相互转换、调用[6]。基于Web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采用的是全矿区分布式,通过实时数据模型的建立,对全矿区“一通三防”进行专项治理,利用智能手机实施在线监测,通过预警信息实施网上报警,从而实现全程、全时段的安全监管。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的大面积普及,使煤矿安全信息化水平得以全面加强,大力提高了煤矿安全监管力度。通过应用网络视频设备,对当前的安全监测系统加以有效集成,构建一套视频监控系统,形成联动,把“分散监控,集中管理”落到实处。

三、煤矿安全生产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缺乏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正确认识,缺少足够的资金投入到计算机技术应用上,缺乏针对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实施的、完善的评估和考核体系,政策、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

2、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保障。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措施和信息化基础装备、设施都非常落后,涵盖范围和信息规模都不大。适用于煤矿井下的产业化水平和信息系统、电子信息产品和信息技术的研发还相当落后。尤其是部分小型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和煤尘监控方面依然缺乏。

3、轻管理、重投入,轻软件、重硬件,轻整体、重局部等问题普遍存在于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有的煤矿投入上百万,搭建网络系统,配置了很多个人计算机,然而没有什么应用系统在网络上运行,很多电脑变成职工上网聊天、娱乐的工具,使工作受到。一些应用系统在有的煤矿也搭建了,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开发验收后的有些软件很长时间没人使用;还有的也用了,应有的效果却没有收到。很多煤矿对矿井的信息化建设没有进行规划,项目建设具有较大的的随意性,所以常常导致项目应用效果不佳或重复投资。

4、目前与煤矿行业需求和特点相适合的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和软硬件还很缺乏,相对来讲研发的煤矿行业服务保障系统和安全生产软硬件比较滞后,研发力量薄弱,无法满足技术升级和的需要和煤矿安全生产的需求。

5、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目标不明确,缺乏统一的建设与发展规划,信息化安全生产管理业务流程非常不规范,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和安全生产的复合型人才极其缺乏。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专家技术支撑作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家管理和使用坚持统一领导,就便使用的原则。

第二章权利与义务

第三条 专家享有的权利

(一)参与全市安全生产发展规划、政策措施、规章标准的研究、制订,相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重大事项的调研、论证工作;

(二)参与全市安全生产检查,隐患排查及整改验收,重大危险源和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现状评估、应急预案编制等技术性支持工作;

(三)参与生产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事故调查及事故性质认定、原因分析等技术支撑工作;

(四)参与全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及咨询指导工作;

(五)参与对公民、法人从事安全生产工作能力的评价、认定以及相关从业执业资格、资质类管理审查;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考评、达标的技术性审查工作;

(六)参与安全生产监管科技项目(信息化建设)立项建议、论证、评审和鉴定验收工作;

(七)参与安全生产许可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和安全条件的技术性审查;

(八)参与其他与安全生产工作有关的任务;

(十)依法获取相关报酬。

第四条 专家承担的义务

(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专家管理规定;

(二)服从专家工作指令性安排,参加相关会议和活动。接到委派处置发生突发事件的专家,如无特殊原因应快速赶赴指定地点,参与事故调查或应急救援工作;

(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客观、公正开展工作,并对自身的专家行为负责;

(四)遵守廉政纪律和工作纪律,不借机为本人、他人或单位谋取利益,不从事与专家工作无关的活动;

(五)遵守国家保密制度,保守服务对象的隐私、商业和技术秘密;

(六)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市应急管理局报告。

第三章专家产生与聘任

第六条安全生产专家条件

(一)能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品德好;

(二)有担负专家的愿望,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原则,处事公正,作风正派;

(三)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技术标准,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四)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在相关专业领域连续工作5年(含5年)以上,有丰富实践经验;

(五)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特殊专业的资深专家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身体健康,能够胜任专家工作;

(六)无违法违纪记录。

第七条 专家聘任程序

(一)单位或个人向市应急管理局申请,填写《XX市安全生产专家登记表》;

(二)由市应急管理局对所提交的专家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确定拟聘任专家名单;

(三)通过市应急管理局网站向社会公布聘任专家名单。

第八条 专家聘任期为3年。聘期满前三个月,愿意继续从事专家工作的,按照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办理续聘手续。

第四章专家管理与使用

第九条 XX市安全生产专家工作由市应急管理局统一领导。

第十条 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专家日常管理工作。局应急指挥中心做好专家管理制度修订、专家队伍建设、专家库维护等工作。

第十一条 专家使用程序

(一)市应急管理局职能科室、下设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直接从专家库中随机抽调专家,并与专家本人联系确认。突发事件或应急救援等紧急情况,可直接指定调度专家。

(二)专家在接到委派单位电话或书面通知后,应立即进行回复,按规定时限抵达指定地点开展工作,不能如期参加,应及时向委派单位说明。

(三)专家库内专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时,委派单位经请示局领导同意后可委派专家库之外的专业人员执行委派任务。

(四)其他单位需要使用安全生产专家,可通过专家专家库选用,使用期间的管理和相关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五)委派单位应及时做好专家工作记录,并给予确认备案。

第十二条专家执行委派任务实行回避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专家本人主动申明回避

(一)专家及其近亲属或专家所在单位与工作事项存在利害关系的;

(二)专家与工作事项主要关系人存在近亲属关系的。

第十三条 专家的解聘

(一)专家因身体状况、工作变动等原因,不再适合从事专家工作的,应主动提出申请,经市安应急局同意后解聘。

(二)专家无正当理由一年内累计三次不参加专家管理机构组织的正常活动或不服从市应急管理局委派,视为自动解聘。

(三)专家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擅自以专家名义从事不正当活动,经市应急管理局研究予以解聘。

第五章专家费用与保障

第十四条 专家工作经费列入市应急管理局年度经费预算,专款专用。专家工作经费主要用于专家参与技术咨询服务所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专家咨询费和专家培训费、会议费以及其他应当由专家工作经费列支的费用。

第十五条 专家工作经费实行预算管理。局职能科室、下设机构每年11月份向局办公室申报下一年度专家工作经费预算,局办公室按要求汇总并经局长办公会议审定后报请市财政局列入下年度预算。

第十六条 专家不得收取被服务对象相关费用,交通费、住宿费、咨询费由市应急管理局(或用人单位)按照以下规定办理报销手续。

(一)交通费、住宿费参照《XX市市级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市委办发〔XXXX〕XX号)、《XX市财政局关于调整市级党政机关差旅住宿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XX财发〔XXXX〕XX号)、《XX市财政局关于XX市市级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解释的通知》(XX财行〔XXXX〕XX号)等相关规定和标准报销。

(二)专家咨询费视委派任务确定,原则上每人每天按500元(半天300元)标准执行,专家如执行特殊任务(应急救援、高风险现场勘察等)或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其咨询费可根据实际上浮计付,但最高不超过1000元。

第十七条市应急管理局(或用人单位)和专家服务对象应为专家执行工作任务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安全防护装备和其他安全保障,支持和配合专家开展工作。

第六章附则

篇6

在拉法基各在华企业提供的文字材料中,记者经常会看到这样两句话:“拉法基以更安全、更舒适、更美观为宗旨。”、“人才和安全是拉法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拉法基对安全和健康的考量,也给记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甚至给记者一种小题大做、有些夸张的印象。比如说,在上海拉法基小野田石膏建材有限公司,在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都有专职的安全经理,这个安全经理的职权有时甚至大过生产经理,一旦他发现某个局部存在某种安全隐患,他可以下令停止生产。再比如说,所有的拉法基企业,如果出现哪怕是员工划破手指这样的安全事故,都必须在24小时内上报到法国总部备案,并向全球的拉法基企业通报。

拉法基集团公司北京代表处的安全经理李树帅先生向记者介绍说,拉法基的安全方针是:“任何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所有在现场工作的员工都有权获得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必须为实现这一环境负责。”

拉法基对员工进行业绩考核时,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是并重的。在所有的拉法基企业里,员工进入公司之前,都要接受安全培训,如封闭空间作业培训、登高作业培训、消防培训等等。在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和上海拉法基小野田石膏建材有限公司,记者得知,他们的员工在交接班时,第一件事就是交待安全问题,总结上一班次的安全状况,查找安全隐患并加以排除。据说,他们是数年如一日毫无例外。

在拉法基有两件事让记者感到有些诧异。其一,拉法基的安全制度并不仅限于拉法基员工,还涉及合同方和第三方。也就是说,只要在拉法基的企业里,在拉法基的工作现场,所有人的安全和健康都同等重要,都遵循同样的安全标准。有一个例子是,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的员工班车在马路上撞了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公司也视作安全事故照章办理,向法国总部作了汇报。其二,一般的安全事故和险兆发生后,公司并不是采用罚款的办法。因为“拉法基的文化不是处罚的文化”,他们认为安全问题说到底还是管理的问题,处罚不是合适的手段,更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应该鼓励员工主动汇报事故和险兆,不隐瞒,发现其他员工有安全问题时自觉纠正。

这样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模式,使安全意识在拉法基所有员工的心目中成为与生产同等重要的东西,甚至比生产还重要。基于此,整个2003年,拉法基在中国的4家水泥制造企业中,总共只发生了两起“损失工时事故”和一起交通事故。

拉法基只是法国在华企业中的一家,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又只是拉法基企业的两个侧面。但就是这两个侧面,既体现了法国企业在中国的优良表现,同时也给中国企业许多有益的借鉴。中国已经逐渐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国家的发展规划中,以人为本的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环保和安全,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突发奇想拯救威尼斯

最近,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地质学家吉瑟坡・伽姆勃拉里教授提出了一个出入意料的设想:使用类似钻探石油所用的向地下注水的方法来拯救水城威尼斯。大家都知道,意大利水上名城威尼斯一直受到海水水平面不断上涨的困扰,在亚德利亚海上风浪大的时候,海水就会灌进威尼斯著名的马尔库斯市场,而且人们还担心,长此以往,威尼斯整个城市会被海水淹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威尼斯市政府开始了“莫斯工程”(Mose),计划投资30亿欧元(相当38亿美元),在海水进口处建立78个、高度为20米的水闸,拦截海水。工程预计在2011年完工。但是,科学家已经指出,由于海水侵蚀而引起的水闸的锈损,另外由于希区地下水过量开采而引起的威尼斯地面的下降,过了100年后,这些水闸将全部或部分失去作用,威尼斯照样处于海水的威胁之下。

吉瑟坡・伽姆勃拉里先生宣称,他建议将海水注入到威尼斯地面下处于两个不透水的岩石层或泥土层之间的沙土中,他预计在10年内,威尼斯地面将因此提高30厘米。30厘米看起来不多,但已经足够保证“莫斯工程”不失去其功能了,由此也就延长了那些泄水闸的工作寿命。德国《世界报》报道说,目前威尼斯市政府正在研究吉瑟坡・伽姆勃拉里先生这一方案的可行性,他们特别关心的是,向地下注入海水能否保证威尼斯地面均匀增高。一旦注水,威尼斯地面就会发生不同的突起,将要损坏建筑物的地基。虽然比萨斜塔是旅游热点,威尼斯市政当局可不愿意他们那里也出现新的斜塔。(青水)

群众安全比企业效益更重要

已造成243人死亡川东北气矿事故留给我们的一个惨痛教训是,高危险企业的开办,行业的发展,必须以保护好企业及其所在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前提,绝不能人的生命为代价换取生产发展。

川东北气矿事故的一大特点是,死难者绝大多数是当地居民群众。总共243位死难者中,当地居民有241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是这起事故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各地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重大事故多发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这种局面的出现,首要原因是企业经营者重生产、轻安全,拿安全生产规定当应付检查监督的摆设。在这种思想意识支配下,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付出的成本被省掉了,企业管理者对职工、企业对所在地的居民群众应做的安全防护宣传工作被忽略了。统计显示,1990年以来,煤矿工人在井下私自拆卸矿灯引发的重特大事故就有20多起。川东北气事故正是与起钻过程中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有关人员违章卸掉钻柱上的回压阀等违规操作有直接关系。

篇7

[关键词]森林资源;调查;工作;要点

中图分类号:P61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365-01

0.引言

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和公益性工作,是及时掌握森林资源动态,正确制定林业措施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国林业生产发展迅速,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都有了大幅变化,现有的档案数据已不能准确反映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因此,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十分必要。本文就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1.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目标

全面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综合评价森林资源现状特征与森林经营管理绩效,提出对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利用现有行政区域界限,现场对县、镇、村、社界进行核实或者调绘;完成森林资源小班区划,明确林地权属关系;查清四旁资源、散生资源、下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包括用材乔木树种、经济林木等。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就是摸清森林资源家底,为科学经营和管理森林、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森林分类经营区划提供基础资源数据,其调查成果是建立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的基础,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科学森林经营的重要依据。

2.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要点

2.1 提高思想认识

森林资源调查目的是查清、查实森林资源的本底,掌握人为和自然因素引起的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规律。其成果是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制定和落实林业生产建设规划计划、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等的客观依据,是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培育和建立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充分认识森林资源调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真履行《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赋予的职责和义务,进一步确立依法行政的意识,增强科学经营、依法管理森林资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只有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领导上切实加强,措施上保障有力,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在推进林业快速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今后,应当力争将森林资源调查纳入地方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确保其制度化、规范化。当前,要将其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抓紧部署,加快步伐。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组织协调机构,组织专门力量,明确落实责任,理顺资金渠道,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加快推进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全面完成。凡近十年尚未开展调查的地方和单位,应在两年内完成;已经开展过的地方和单位,要对调查成果的质量和适应性进行验证,凡存在质量等问题、不能全面反映森林资源状况的,应在两年内重新进行调查。

2.2 多渠道筹集资金

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不仅为林业经营单位提供服务,而且也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服务,是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因此,林业主管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多方筹集资金,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向本级政府汇报沟通情况,争取将调查纳入到财政预算。当预算安排资金不足时,结合实际,按照有关规定,用育林基金、森林植被恢复费进行弥补。将按照扶强、扶优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扶持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工作。

2.3 推广新技术

积极应用新技术,是提高调查工作效率和水平的基本途径和有力保障。森林资源调查要利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以切实提高区划和调查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广泛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进一步改善技术手段和技术设备,扩充调查内容,特别是要丰富调查成果。在新技术应用中,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提高新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贡献率。

2.4 强化质量监督

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对林业和生态建设影响重大而又长远,必须坚持质量第一,严格质量管理与监督。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负责统一组织安排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并明确由符合资质规定的专业调查队伍承担具体任务,相关单位配合完成。同时,要加强调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质量教育,严格考核,对调查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在开展森林资源调查中,要认真执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细则和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规范调查质量检查验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对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弄虚作假、伪造材料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肃处理。要规范和坚持成果审批程序,林业主管部门和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把住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审查审批关。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实行森林资源调查外业质量验收合格证制度。对验收不合格的,其调查成果不得予以承认和审批。

2.5 科学经营管理

我们应在森林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及时组织编制森林资源经营方案,依法进行科学经营管理。高度重视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整章建制,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档案,及时、准确、翔实地进行森林资源档案更新,客观、全面地记载森林资源状况及其变化情况。要高度重视,广集资金,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研制开发、分级建设的原则,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等为主要手段,积极加快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共同推进国家、省、地、县相互依托、相互兼容的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与林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重视不够、欠帐太多、投入不足、手段落后,以致许多地方长期存在森林资源家底不清的问题,其对林业的决策、经营管理和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日益凸现。因此,我们每位调查人员都应该认真学习《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细则》,领会贯通技术要点,严肃对待每一个操作程序和调查数据,熟练掌握外业调查操作技术、调查项目内容。调查人员要坚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每天外业调查数据详细核实,做到环环相扣、紧紧相连、不缺不漏,确保调查质量。 [科]

参考文献

[1]刘军.浅谈森林资源调查[J].河北林业科技,2012,01.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充分发挥旅游农业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逐步把旅游

农业培育成集休闲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光、体现农耕文明于一体的农村新兴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丰富城乡居民生活,加速城乡经济社会融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力争实现全市农业旅游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农业直接收入3亿元。当年投资1亿元,新建15个农家乐庄园经济旅游亮点。建设一批集山庄、农庄、渔庄为一体的“农家乐”专业村。

三、主要任务

1、制定旅游农业发展规划。按照合理布局、有序开发、配套完善、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本着高起点、有档次、有特色的要求,主动与市旅游部门合作,编制《市2012-2012旅游农业发展规划

》。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从地域上、主题上、文化上整合景观组群,突出农产品提供、农事活动体验、生态空间享受、农耕文化教育和乡村民俗参与等不同主题,使旅游农业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

2、合理开发旅游农业特色资源。积极引导各地从当地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产业工程、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实际出发,按照三次产业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型、休

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家乐”,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山区、圩区、丘陵的土特产资源、传统饮食和制作工艺,大力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农家

乐”休闲旅游食品,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在一些资源条件较好、市场需求较旺、资金和人才较富足的地区,要优先发展,使之成为本地区旅游农业的主打产品。

3、培育一批特色示范村(基地)。加强与林业、旅游、畜牧水产等部门合作,共同抓好一批旅游农业示范点、示范片、示范村,着力构建富有特色的景点体系、功能齐全的服务体系和严格有序的质量保

证体系。围绕体现农庄特色的“吃、住、行、游、购、娱”,积极指导旅游农业示范村(基地),丰富活动内容,搞好规范服务,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经营水平,推进旅游农业经济蓬勃健康发展。

4、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推进肥西县三河古镇、三岗景区、刘老圩景区,肥东县四顶山旅游度假区和滨湖旅游区,长丰县丰乐生态园、卧龙山农业生态园、三十头观光休闲农业园,瑶海区少荃湖综合

旅游风景区,包河区大圩葡萄园景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大张圩林业湿地工程、蝴蝶泉生态乐园,蜀山区井岗镇现代农业示范园等13个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使之成为旅游农业的新亮点。

5、创建旅游农业品牌。要积极实施“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示范工程,培育一批以农民为主要经营主体,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服务形式的星级“农家乐”休闲旅

游特色村(点)。2012年要着力打造丰乐生态园、肥西老母鸡家园和三岗花木城“三园争艳”品牌,使之成为享誉全国的旅游农业精品。

6、积极发展“农业节庆”。进一步做大做响龙虾节、钓鱼节、葡萄节、草莓节、西瓜节、桃花节、花博会等农业节庆,广泛开展“绿色三岗、花木之乡”、“走进农家过大年”、“丰乐生态杯万人游”

、“春色滨湖大圩”、“柿子红了”等主题活动,推动和促进我市旅游农业加速发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对旅游农业工作领导。委成立旅游农业开发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定对旅游农业规划,提出发展建设和指导工作意见,全面推进以旅游农业为重点的新兴农业开发和发展。

2、创新旅游农业发展机制。加大旅游农业市场化开放力度,通过招商引资,鼓励省内外各类企业、经济实体、社会团体和个体工商户,采取独资、合资、合作、承包、租赁、托管等形式,参与旅游农业

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充分尊重农民合法权益和意愿的基础上,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组建旅游农业开发公司或合作社,投资开发经营旅游农业景区景点。鼓励通过“三荒”开发及土地使用权流

转,积极探索政策范围内有利于旅游农业发展的比较灵活的土地政策。鼓励按照“自愿、联合、规范”的原则组建各种形式的旅游农业协会,遵照行业标准规范服务。

3、规范经营搞好服务。配合相关部门制定完善农业旅游发展规划、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从经营场地、接待设施、安全管理、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特色项目等各个方面,加强对农业旅游经营户经营行

为的规范管理。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重点开展烹饪技术、餐饮住宿服务、接待礼节以及食品卫生控制、安全生产等业务培训。加强农业旅游卫生环境综合整治,搞好村庄周围以及农民庭院的

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作,营造舒美环境。鼓励大的旅游企业、旅行社参与旅游农业,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旅游农业产品和市场宣传促销。实施乡村客运通达工程,

开通农业旅游班车,开辟精品旅游专线。

4、广泛争取政策支持。坚持把乡村旅游开发与农业生产发展相结合,加强与旅游、建设、文化、公安、工商、交通、财政、园林、环保、税务、林业、水利、物价、质监、卫生、市容等相关涉旅部门密

切配合,协同作战,发挥职能,争取支持。广泛争取上级主管部门、金融保险、社会资金多元投入。建立旅游农业项目库。重点支持一批旅游农业项目实施,促进农业旅游和旅游农业互动发展。

篇9

一、进一步明确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一)深刻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重大意义。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省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事故总量仍然偏高,较大以上事故频发,尤其是今年以来我省发生了5起重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这些事故的发生,其中很重要原因是我省安全生产的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对生产安全认识不充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保障不到位。目前,我省80%以上的高危企业和职业危害企业集中在乡镇(街办),绝大部分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以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在乡镇(街办)和中小企业。绝大部分乡镇(街办)安全监管工作处于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的“三无”状态,无法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全面覆盖、重心下移。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省安全生产的整体状态。因此,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必须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二)明确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目标任务。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纳入“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并作为实施安全生产“三项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做好县(市、区)、乡镇(街道),以及村(居)、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安全生产的领导、监管和落实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大力实施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企业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素质建设等安全生产措施,重点解决涉及安全生产的根本性、普遍性、基础性、长期性的问题,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创造重要基础,为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三)强化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并对本地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承担重要领导责任。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并对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承担重要领导责任。要强化各级安委会的权威和作用,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从2012年起,市(州)、县(市、区)、乡镇(街办)安委会主任由同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政府副职负责人均担任副主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将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之中。

(四)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职能。各级党委纪检、组织、政法、宣传等工作部门要积极支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推进安全发展。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履行综合监管职责,加强对下级政府和同级相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公安、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建设、工商、质监等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加强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违法行为。负有行业管理职能的部门要把安全生产纳入行业管理的内容,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编制、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在人、财、物等方面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保障。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群众监督。

(五)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类企业必须依照《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39号),加强安全生产,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加大安全投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确保企业达到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执行现场带班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严格实施高危企业重要安全生产事项备案及年检制度。矿山、建筑施工、危化品、民爆等高危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1%的比例配备;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其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不得少于2人。2015年底前,高危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中至少有一半以上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或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资格。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配备,按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有关规定执行。

三、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基层监管体系建设

(六)建立健全基层安全监管机构。按照“巩固市(州)、提升县(市、区)、加强乡镇(街办)、延伸村(居)”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安监机构建设。市、县两级要加强安全监管机构、消防安全机构和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建设,并配备必要的编制和人员;乡镇(街办)应确定机构并配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人口规模较大、安全监管任务较重的可适当增配。具体规定由省编办商省安监局制定。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行业管理机构,指导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监督检查,构建综合监管、专业监管与行业监管有机结合的监管体系。

(七)提高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加强对基层安全监管和执法监察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政治素质、业务技能和执法水平。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实行持证上岗,省安监部门要定期统一组织对基层安监人员进行监管业务和执法能力培训,经考试合格的,发给资格证书;未取得资格证书的不得从事安全监管和执法工作。不断改善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的专业结构,新录用人员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支持、鼓励在职人员到高校进修安全监管专业知识和报考注册安全工程师,到2015年底,全省45岁以下的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都应取得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或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八)加强安全监管和执法基础设施及装备建设。到2015年,市、县两级安全监管部门基础设施建设达标率分别不低于80%和70%。全面改善县(市、区)、乡镇(街办)安监部门办公用房条件。2013年底前,市、县两级安监部门执法交通专用工具、现场监督检测、职业危害快速检测、听证取证等装备配备达标率不低于60%,2015年底前,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配备要求。乡镇(街办)安监机构以及开发区(工业园区)安全管理机构要根据经济与地理条件,配备与安监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交通、通讯工具和监管业务装备。力争到2012年底前,安监部门执法人员实行统一着装管理。

四、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九)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产业政策,严格技术和安全质量标准,严把行业安全准入关。强化建设项目安全核准,把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未通过安全评估的不准立项;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要依法取缔。加强化工项目源头审批管理,严格遵循产业发展布局、企业安全准入条件以及危化品安全许可等要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均应严格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对未按规定落实的,必须依法进行查处。在实施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强对基础设施项目、村民建房等建设活动的安全管理。

(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认真落实《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年创建工作计划》,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把班组建设作为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从班组和岗位安全生产标准化抓起,推动专业和企业达标,把企业安全生产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确保在2013年底前,所有规模以上工矿商贸企业和从事客运、危险化学品以及烟花爆竹等重点运输企业全部实现达标。从2012年起,上述领域所有新建、扩建、改建企业全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在企业安全达标基础上,实行分级分类管理。2012年底,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单位基本达到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地方标准,2015年底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全部达标。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安全生产示范企业、示范工地(标段)、示范园区、示范乡镇和安全社区等活动。

(十一)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对化工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建筑、特种设备、民爆器材、交通运输、铁路道口和消防等行业(领域)的重大隐患及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评估分级、督办治理、跟踪监督。定期对尾矿库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定,加大对危库、险库和病库的治理。对城区内安全距离不达标的化工企业,实施搬迁及安全提档升级改造。市、县两级政府要将本级管理的重大隐患在新闻媒体和网站上进行公告,挂牌督办,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对不按规定进行整改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对因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十二)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严格实施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切实抓好煤(矽)尘、热害、高毒物质等职业危害防范治理。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准建设;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十三)推进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程。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将县(市、区)作为网格化管理一级网格,以乡镇(街办)为单元建立二级网格,以行政村(社区)为单元建立三级网格,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逐级编制网格化安全管理图,标明每个网格责任区内的高危企业、危险源(点)、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部位,并逐一明确其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责管理。

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

(十四)构建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挂钩联动机制。市、县(市、区)政府要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估分级结果、重大隐患整改和危险源监控、较大以上事故等信息,定期在新闻媒体上公告,并与企业信用评级、项目核准、用地审批、专项资金扶持、证券融资、银行贷款、品牌创建、评先评优等挂钩,并建立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实行安全生产的联动管理、联合服务、动态监管。

(十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建立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奖励制度。对在安全生产年度目标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的地方政府,由上一级政府颁发一定数额奖金。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在安全生产理论研究及实践创新、重大隐患治理、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及成果应用、事故应急抢险救援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完善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逐级开通12350安全生产举报电话,设立安全生产举报信箱和网址,实施有奖举报。对连续从事安全生产工作4年以上的县(市、区)、乡镇(街办)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且所辖地区和部门完成安全生产年度责任目标的,由上级安委会提名,上级政府予以表彰。

(十六)落实基层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的合理待遇。从2012年起,对在矿山井下、危化、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等场所从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安全监管人员,根据工作天数和监管工作记录发放一定数额的补助。积极推行为县(市、区)、乡镇(街办)安监部门的一线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或个人意外伤害保险。

(十七)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绩效工资制度。企业要建立以岗位安全绩效工资为重点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提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工程技术人员的经济待遇,保证其收入水平高于其他同层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十八)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落实安全生产事故“说清楚”制度、安全生产约谈和“一票否决”制度。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一个年度内不得提拔重用。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或较大以上事故突破控制指标的市(州)、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当年不得参加各类先进评比,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一个年度内不得提拔重用。一年内发生1起以上较大事故、“打非治违”工作不力、省安委会挂牌督办重大隐患逾期未整改的,所在县(市、区)政府要向市(州)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的,对其领导班子成员按一定比例扣减效益年薪,主要负责人一个年度内不得参加各类先进评比活动。

六、构建完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十九)建立健全投入保障体系。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地安全生产投入的责任主体,应当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从2012年起,各级财政根据财力情况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用于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及装备建设、宣传教育培训、表彰奖励、应由政府统筹的重大隐患治理、应急演练、联合执法等工作,确保落实市(州)、县(市、区)、乡镇(街办)安全监管工作所必须的经费。

(二十)不断加强法制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制定、修订涉及基层基础安全生产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提高和完善行业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联合执法,形成工作合力。科学制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现场监管执法计划,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在有条件的乡镇实施安全生产委托行政执法,解决乡镇安全监管责权不统一的问题。规范安全生产监察执法行为,落实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二十一)大力拓展宣教保障体系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宣传思想工作总体规划,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纳入“六五”普法范畴,不断提高全社会安全发展意识。大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六进”、“安康杯”知识竞赛等社会宣传活动。2012年底前,县级以上党校、行政学院要在干部培训班开设安全生产知识教学课程;教育部门要将交通、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中毒、防地质灾害等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列入中小学安全教育内容。引导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安全工程专业,加快培养安全管理和安全工程技术人才。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每年要安排专门版面,用于安全生产公益宣传。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三项岗位”从业人员和新聘职工、农民工、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落实相关培训持证上岗规定。

篇10

1、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土地流转的重要力量。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整合机具、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既发挥大型农机具的优势又突破土地、行政区域的制约在农户与农户之间发挥着聚合作用。

2、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提升农机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农机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机手集中起来为农机管理服务构筑了平台搭建了载体。安全生产、农机新技术推广、机手培训、维修服务等更有效、更到位在农机主管部门与农户之间发挥着纽带作用。

3、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农机合作社通过耕地托管形式集中管理、统一经营既能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安心从事二、三产业又能通过规模化种植订单农业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户与市场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几年来,在国家扶持政策、政府大力支持和农机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逐步加快,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由于农机合作社尚属新生事物,起步晚,积累少,缺乏国家和政府财政投入,仍处在生长期还显得十分脆弱。

1、农机合作社专业技术效力发挥不够强。一是目前大部分农民收入不高、积蓄不多,成员间的筹集资金能力大都十分有限,资金比较紧缺,技术力量薄弱。二是合作社在发展初期难以形成有效积累,老旧机械不能及时更新换代,购买大型的科技含量高的新型机械能力不强,需配备的高性能大中型先进适用机具,往往因资金短缺而无法实现,服务范围不广,作业效率不高,服务收益较差。三是大部分合作社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办人没经过专业培训,管理素质较低,凝聚力较差,业务运作不和谐,调度安排不得力,作业服务不协调。致使现有农机合作社的技术服务手段和农机具作业能力不能很好的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

2、部分农机合作社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一是存在着规模较小,机制不健全,管理太松散,覆盖范围不广,服务项目不多,运行不够规范,作业不够统一,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二是有的还是一个雏形农机协作服务组织,虽然办理了专业合作社的设立、登记手术,但没有固定住所和常设办事机构,不利于业务的开展。

3、农机合作社“合作社法人”制度尚待进一步规范。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包括农机合作社在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资格予以了明确,但由于“合作社法人”制度不完善、不到位,一些农机合作社还仍旧沿用“社团法人”或“企业法人”资格,对于法律、政策上的有利空间却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更达不到“用足用活”的程度。

4、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械结构配置不够合理。普遍存在大中型机械多、配套机具少,粮食生产机械多、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机械少的现象,作业项目较少,服务领域狭窄。

三、如何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1、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提升发展的后发力。应着眼长远,把农机专才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点,加大培养力度。一是打造教育培训工程。以现行合作社中的理事长、专业技术人员、农机手等为主要培养对象,同时,选择有长期从事农业意愿、有提高素质积极性、有相应科学文化素质的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和新生劳动力进行预选培养,为未来农机“掌门人”做好人才储备。二是加强农机精神激励。在农村、农机系统广泛开展评比竞赛与表彰活动,定期开展全省示范社评比表彰活动,在购机补贴和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组织开展优秀理事长、优秀专业技术管理人才、优秀农机手等“三优”评选活动,增加社会认同,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三是完善责任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机部门教育培训责任制,切实推动各地落实培训资金,分解培训任务,配置培训设施,加强培训管理,保证培训效果。

2、把经营发展作为关键环节,提升发展的竞争力。农机合作社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经营规模与效益的提升,要以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市场的竞争力。一是装备结构由小农机向大农机转变。要改变一些合作社装备种类偏少、结构单一的落后状况,依靠科技进步,依靠补贴和财政项目扶持,调整优化装备结构,引进先进适用、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二是经营方式由小农业向大农业转变。要组织引导和扶持合作社从生产环节向产后品种加工、品牌营销延伸,从生产与加工向休闲与服务延伸,真正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服务效益由小收入向大收入转变。在政府引导下,加快土地托管、土地流转,推进合作社形成大规模作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