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发展范文

时间:2023-04-11 05:2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安全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安全发展

篇1

【关键词】精益安全;企业发展

企业在追求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从整个生产线的人、机、料、法、环等各个环节都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以企业安全化生产为主要管理手段,从而将企业与安全相关的目标、制度、承诺、责任以及文化保障等体系进一步完善,规范员工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行为,并强化对企业生产中的危险环节的预警和监控管理,如此才能将企业的安全管理更精益化、规范化、标准化。所以,就具体企业生产中的安全管理如何将其精益化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全管理目标和指标,安全法规体系建设,安全制度体系建设,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安全文化建设,运行与控制体系和应急与救援体系建设

一、安全目标管理是精益化安全管理的精髓

企业在分析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生产条件的基础必须要建立有安全目标管理模式,并且根据企业的整体市场目标来确定安全生产所需要达到的标准和目标,并且在过程中使用相对应的安全管理方案和技术工艺来实现这个目标和指标过程。

企业所需的安全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项目:第一,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从必须总体上都围绕着企业的安全生产为首要目标,将每个部分层层分解,使得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各自的安全目标和指标;第二,生产责任明确,必须要按照指定的安全目标和安全指标落实到生产中的技术和管理方案上;第三,奖罚分明,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以此来激励员工的生产热情,并督促以更严谨的态度投入到生产过程中。要实现以上的要求就必须要以安全管理决策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目标和第一生产前提,将生产环节分解开来,以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落实管理措施,真正做到目标和指标的定量化、保证措施具体化,从而保证安全指标和目标相对应的方案能够落到实处并不断的完善,实现企业安生管理的精益化及持续改进机制。

二、安全生产制度与标准建设是精益化安全管理的依据

企业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大力建设,也企业能否顺利展开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根本和依据,是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的行为标准,也是企业落实精益化安全管理生产的重要依据。

1、企业必须及时识别适用的安全法规和标准,通过宣贯和教育培训,使员工知法懂标准,明确自己工作所要达到的规范要求,从而自觉地遵章守纪。

2、及时根据法规要求修订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主要管理制度应包括:危险源辩识与风险控制、隐患排查与事故责任追究、安全与职业健康的教育培训、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三同时”管理、危险作业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以此规范企业的安全管理程序,确保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各负其责。

3、不断完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时明确岗位存在的风险,以及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方法、日常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置方法,细化各项作业的程序和规范、标准。通过推行标准化作业,完善精益安全作业管理,杜绝违章行为。

三、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是精益化安全管理的基础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体系是实现精益化安全管理的基础,而安全责任体系的核心是完善安全承诺和安全考核制度。因此,企业首先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年度安全目标和指标逐级分解并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在全员范围内承诺各自的安全义务与责任,做到责任无盲区、管理无死角;其次,应建立健全安全标准、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评价模型,按照“以岗位安全绩效考核为重点,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为主线,以杜绝岗位安全责任事故为目标”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办法,通过全程式的安全考核评价,激励或约束全员日常的安全生产行为。同时,结合开展安全风险抵押金及联保责任、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安全标准化动态考评、重大责任事项一票否决等履职问责等措施,促使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位员工,使各项安全管理更加精益、更加规范。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建立全面具体的安全责任制度体系是企业实施精益化安全管理模式的一个基础环节,而整个安全责任体系的核心便是全面完善安全承诺及安全考核的制度。所以,企业首先需要先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将整个管理环节的安全目标和指标逐步分层次的分派下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以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找到最终负责人,从而做到每个生产环节责任无盲区、管理无死角;其次,还要对安全体系建立完全的标准,以及工作业绩、态度、能力等评价模型的建立,按照杜绝岗位安全责任事故为目标的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考核方式,并对生产全部环节进行考核评价的方式,以激励员工保持日常的安全生产行为。与此同时,还要展开联保责任、安全管理责任追究、重大责任事项一票否决等履职问责的措施,从而使得每一个生产环节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上,使得生产安全管理更科学化、规范化、精益化。

四、安全文化建设是精益化安全管理的保障

大力弘扬先进的安全文化,把安全文化融人到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之中。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其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规范全员的日常安全生产行为,这是实现精益化安全管理的基本保障。

安全文化保障体系的核心是创建安全文化氛围、规范安全行为和态度。通过日常不问断的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的精益安全管理思想,用安全氛围影响安全态度,用安全态度指导安全行为,使领导层“诚信履职”、管理层“诚信做事”、执行层“诚信作业”,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精益安全管理依赖于较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要求员工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是“我要安全”,还要做到“我会安全”。

五、运行与控制体系建设是精益化安全管理的根本

精益化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危险源管控,而加强各岗位的危险辨识与控制是实现“零事故”的根本。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重运行与控制体系建设(如开展一日安全员活动、隐患提案活动、安全专念、低频次作业管控、KYT、指名作业、现场5s及管理板目视化等活动),强化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对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等不安全状态的控制,以及对相关方的控制、对危险点与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篇2

关键词:企业安全;安全管理体系;创建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036

1 前言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创建,能够实现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的零死亡、零超限、零突水、零着火目标,进而实现煤炭企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煤炭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创建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因此,文章针对企业安全发展中安全管理体系应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义

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安全即是零事故”该种观念是不准确的,安全并不是绝对的,想要实现百分百的安全是不现实的,因为任何人造系统、人类活动都不可能保证绝对的安全,而是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来避免或者消除安全事故,安全管理体系的创建在于加强安全监管,尽最大努力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其二,“不发生事故即是安全”这种理念也是错误的,一个企业不发生安全事故,并不代表不存在安全隐患,不代表未来不会发生安全事故,安全管理体系的创建,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处理;其三,安全是可控的,即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通过创建安全管理体系,并遵循安全管理规律,能够准确、快速的识别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将安全隐患消除,或者降低至可承受或者可接受范围。

3 企业安全发展中安全管理体系的创建

3.1 支撑体系的创建

安全支撑体系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企业在创建支撑体系时,应该做好安全文化的公正、公平性建设和安全文化的持续改进性建设,根据人本理论、系统理论、预防理论,在实践中对理论进行优化、再实践和再优化,进一步提高所有人员的安全素质,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和问责机制,再依法创建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持续改进安全制度等,对于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上级及集团公司安全制度要认真贯彻执行。

3.2 保障体系

3.2.1 安全技术

通过不断的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制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激励机制,尤其是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同时还应该推进智能化、自动化技术装备的应用。

3.2.2 安全投入

企业安全管理需要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安全培训和安全设备的采购。

3.2.3 安全环境

安全环境包括文明生产和安全质量标准化。文明生产要制定标准要有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月度考核。质量标准化要明确质量标准,各(矿)厂必须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做到各专业达标。

3.2.4 安全监督

安全监督包括专业监督体系和群众监督体系,专业监督通常采用分级管理、越级监控的方式,群众监督通常采用相互监督、相互保障的方式,能够快速、准确的判别所有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的措施进行处理。

3.3 防控体系的创建

3.3.1 事故防范

事故防范包括风险预控和应急救援两个方面。由于安全隐患或者事故是可预防、预测的,通过加强预防和预测,能够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3.2 隐患排查

通过岗位排查、班组排查、科区排查、职能部门排查、系统隐患排查、矿(厂)排查、上级部门排查等模式进行地毯式、定点式、针对式、交叉式检查,能够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并进行一一排除,建档闭合管理。

3.3.3 三违整治

通过加强培训、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和视频案例教育,能够有效的预防“三违”现象,同时加强现场管理、内业管理、监督管理和原则管理,能够彻底的整治“三违”。

3.4 操作体系的创建

3.4.1 现场操作

由于煤炭企业的操作环境非常复杂,这就要求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班前礼仪、入井确认、过程确认、现场监督。

3.4.2 自主管理

在进行自主管理时应该做好全员参与,全员自主管理、自主负责,实现全员受益和企业的全面、安全发展。自主管理要做到职工自律、班组自管、科区自治、矿井(厂)自控。

3.5 目标体系的创建

安全目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煤炭企业在创建安全目标体系时,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责任目标、合规目标、报告目标、经营目标以及战略目标,并严格按照上述目标进行执行,进而实现零死亡、零超限、零突水、零着火的安全目标。

参考文献

篇3

【文章摘要】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当了解安全发展文化的特点和功能,更好地开展企业安全发展文化建设,从而促进企业的安全发展,维护企业的安全生产力、市场竞争力和持久生命力。

【关键词】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特点;功能

1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的内涵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在创造和应用社会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产生的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发展价值观的总和。企业安全发展文化的基础是安全,关键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的生产安全、员工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发展安全,是企业安全发展文化最基本的诉求。

2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的特点

2.1 人本性

以人为本,是企业安全发展文化的核心,人的自由和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最高追求目标。人是企业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生命价值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企业安全发展文化主张保护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以合理的安全发展观念为基础,辅以严格的安全发展制度来约束,以及完善的生产技术和设施为物质保障,提高员工的安全发展文化素养,从根本上实现以人为本。

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价值得以体现,有助于发挥员工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将对安全发展文化的理解运用在日常生产生活当中,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高安全生产技能,维护企业的安全运转和正常运行,不仅是对自己生命安全的负责,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企业安全发展文化的人本性特点。

2.2 社会性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的出发点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此也具有社会性。一方面,企业员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长期进行着实践劳动和生活,与企业的安全发展文化时刻发生着联系,企业安全发展文化作用于企业自身和全体员工,以意识和理念的形式影响着企业和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念,使他们对于安全发展文化的认识通过实践的方式体现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另一方面,企业在对外的经营和宣传活动中,通过优秀的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理念将企业安全发展文化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无形中在社会上营造了企业安全发展的和谐氛围。

2.3 目的性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即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不受伤害,维护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使企业具有稳定发展的活力和生命力。随着企业安全发展文化在我国的发展,企业对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要求不再局限于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或是单纯注重保护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而是进一步将安全发展的理念注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指导企业安全生产实践,使企业能够在很长时间内安全、稳定的运行,从更广层面上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

2.4 预防性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强调的是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经验,通过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来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发展。在科学的安全发展文化的理论指导下,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的技术投入,制定各类生产安全规章制度,对员工开展安全生产技能培训,目的都是最大程度的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这也体现出企业安全发展文化具有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性。

3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的功能

3.1 导向功能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反映了企业整体的安全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集中体现了企业发展的最终理想和目标,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活动和全体员工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导向作用。从企业决策管理层的角度来说,企业的安全发展战略能够保障企业生产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使企业决策以安全发展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从而使企业的生产力和生命力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从全体员工的角度来说,企业的安全发展文化能够从整体层面上使企业员工认识、理解和接受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和态度。

3.2 规范功能

通过塑造企业的安全发展文化氛围和制定硬性的规章制度,企业安全发展文化对企业的全体员工具有规范和约束的作用。一方面是依靠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在企业和职工当中发挥行为规范的作用;另一方,通过创造和谐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倡导共同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目标,对员工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在无形中提高企业整体的安全发展水平。

3.3 凝聚功能

好的企业安全发展文化具备科学的价值观和明确的目标,在被企业成员认可和接收之后,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群体意识,使每个员工团结起来,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企业的安全发展文化一旦形成并被长久的贯彻下去,能够因为强大的凝聚力使企业的新鲜血液更快更好的融入企业,从而令企业的发展更具稳定性。

3.4 激励功能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不仅是给企业提供和谐的安全生产氛围,更重要的是通过安全发展的理念灌输,激发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员工在安全发展价值观的引导下,能够产生责任意识和强烈的使命感,把自己看做企业的一份子,为了企业的兴衰荣辱去努力和付出。与此同时,企业员工在主人翁精神的作用下,会自觉遵守安全生产制度,使企业生产活动进入安全高效的良性循环。

3.5 辐射功能

在企业安全发展文化的影响下,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对于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观念的认同,会使员工之间的工作目标、行为方式有所趋同,大家相互影响和促进,形成良好的生产生活氛围,提高企业整体的安全生产能力。同时,企业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优秀的企业安全发展文化能够使企业具备稳定的发展能力、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

3.6 保障功能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的预防性,决定了其具有维护企业安全、健康发展的保障功能。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安全发展文化,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保持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持在正确的发展方向;有助于企业员工学习和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明白保护自身生命安全的必要性,同时掌握安全生产的操作知识;有助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从而保障企业的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安全文化;阶段模型;短板原理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4-0144-02

1 引言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社会对石油行业的健康、安全、环境水平要求日益增高,目前实行的HSE体系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安全技术的发展,也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但由于其自上而下推行的强制方式,并不能保证每个员工自愿参与,因此安全绩效没能进一步发展。安全问题的实质是管理缺陷,而管理缺陷则源自于安全文化的缺失。作为企业灵魂的文化的良好发展不仅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还能保证员工积极参与本职工作,达到人性化管理,实现公司的和谐发展,所以安全文化的建设尤为重要。

2 安全文化的特点

在介绍安全文化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安全氛围这个概念。氛围反映的是我们自身对周围发生事情的感觉,代表一种被期望所检验的经验[1];而文化反映的是员工在这里干什么,代表了不可见的、无法明确言说的、所有员工共享的信仰和憧憬。安全氛围是安全文化的直观体现,在良好的安全氛围中,公司全体员工都把HSE评价作为自身评价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安全文化能使员工有效执行HSE管理系统,而不是过分依赖自上而下的强制控制而机械执行,员工发自内心地把公司的期望当作平常的事情去做。

安全文化首先应是信息文化,这是其基本特点,制定和实施HSE的人首先应系统了解决定整体安全性的人员、技术、组织和环境等因素的现状从而有针对性的改进,而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明白自己在干什么及其后果,这些都需要信息的提供及迅速传达。

安全文化也是一种汇报文化,全体员工和管理者愿意汇报自己的错误和过失,认为任何坏消息都是可告知和接受的,这是提供有效信息的一个来源,意味着人人处在开放、公平、可接受的环境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沟通。

安全文化是一种公平文化,员工处在公平的安全氛围中,汇报任何信息都不会被责备,同时对及时提供有效信息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支持。员工可接受与不可接受行为之间应有明显的区别并被广泛告知,让员工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

安全文化是一种伸缩性文化,从传统的阶级模式转换到现在的专业结构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传播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一种学习文化,无论安全文化处于何种水平,它的发展都需要知识的补充。员工通过自身学习能从HSE管理系统中整理出自身正确的行为模式,在条件发生变化时灵活应对,必要时积极推动关键改革与创新。

安全文化是一种忧患意识文化,由于客观条件如安全文化水平、员工的信任度和信息获取渠道的变化,安全文化也随之变化,员工意识到安全问题有随时发生的可能性,不能过分依赖过去的成功经验。

总体说来,无论处于什么水平,安全文化都依赖于信息的提供、各方的信任和知识的学习,同时各方的信任受到信息汇报和公平的环境的影响,上述影响因子的变化又引起安全文化的改变,提醒人们即使事情朝着最好方向发展也会有隐患,要具备一定的忧患意识。

3 安全文化发展的阶段研究

3.1 安全文化的阶段特征

在制订安全文化决策与措施前,首先应对企业安全文化现状进行识别,判断其处在何种阶段,通过改善最薄弱部分来达到提升整体安全文化水平的目的,图1反映了Westrum提出的安全文化阶梯示意图,表明不同安全文化水平成熟度。

处于最低层次的病态性阶段的安全文化表现为人们很少关心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认为事故由人的失误或设备故障引起,把所有责任归咎给工人,并且事故发生后也没有采取措施阻止事故的再次发生。此阶段主要由政府强制企业实施安全文化,导致了异常病态的文化氛围,认为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而涉及员工对事故负有全部责任。

反应性阶段也称为被动性阶段,此时当事故发生后,企业开始把安全问题提上日程,严肃对待重大安全隐患,被迫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关注安全问题,管理层制定各种方案以减少事故,但更多时候没有按既定方案执行,仍然是事故发生后再度关注安全问题。

计划性阶段,安全问题被HSE管理体系所驱动,基本上安全事务按既定计划进行,管理者和HSE顾问指导工作的进行,并进行大量数据统计和分析,但员工会感觉审核和检查过多。

前摄性阶段也称为主动性阶段,在具体实施前,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包括可能发生事故的物资供应,同时积极应对计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事故发生或隐患报道后管理者会持续行动加强管理体系的效力。

创造性阶段是安全文化水平的顶峰,此时HSE被认为是日常工作的而一部分,不需要刻意提醒,体现在人们的每一项工作中,人们积极学习主动提高,并接受新的思想,整体具有忧患意识。员工相信安全也是一种利润的汇报,不介意审核与检查,并相信上级会乐于听取自己的建议。

3.2 安全文化各阶段的判定

对各阶段安全文化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后,接下来的任务是如何全面而正确地判定企业安全文化发展水平处于哪个阶段。一般说来,提取HSE管理体系中相关安全文化方面最重要的因素进行说明,并加入管理者、监督者、员工三方的典型行为描述,结合起来可衡量HSE体系的执行程度,即安全文化发展水平。

HSE管理体系要素包括领导与责任、方针与战略目标、组织和资源、安全评价和风险管理、策划、监督和实施、审核和管理评审,其相关安全文化方面可以细分为18个要素,包括管理者与员工之间HSE方面的沟通程度、员工的责任心与同事的关心水平、HSE奖励、从管理者角度来看谁应是事故的承担者、安全与利益之间如何平衡、承包商的管理、员工对任职资格和培训的兴趣、HSE部门地位、何时进行安全评价、操作员工的安全技能、计划的步骤与目的、如何进行事故的调查与分析、设备不安全状况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报告情况、事故发生之后的处理及信息反馈机制的运行、每天的安全检查、大家的安全会议的态度、何时进行审核、管理评审的依据和数据统计。本文选取评价安全文化水平最重要的3个方面即执行HSE的奖励、从管理者角度来看谁应是事故的承担者、HSE部门地位在各阶段的具体表现,结合个人典型行为共同判定公司发展水平。

3.3 安全文化水平的改善

安全文化水平的具体描述可作为建设安全文化的参考依据,一般说来,公司的安全文化水平可能不完全处于一个阶段,而是交叉分布,有些方面处在计划性阶段,有些又处在反应性阶段或是前摄性阶段,那么依据短板原理,公司最薄弱环节将作为重点关注部分,将落后部分加以改善,取得一定成效后对安全文化进行再评价、再改善。

安全文化的改善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管理体系的强制执行逐渐改变员工的安全态度,其切入点较多,有建立相关制度,对违规进行监管和惩处;保证事故事件汇报渠道的畅通及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管理层应更多听取坏消息的汇报,并做出处置;公司应吸收各行各业的优秀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及标准等。在切实实施HSE管理体系后,公司会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这时安全文化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4 结论

事故的本质原因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缺失,而安全文化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在信息的畅通与各方信任增加的条件下阶梯式上升。企业发展安全文化应注重两点,首先按照安全文化水平的描述来判别安全文化各项内容处于那几种发展阶段,正确的认识自身现状比盲目发展安全文化更为重要,其次公司的安全文化水平由最低水平确定,因此应重点发展落后于平均水平的部分,找到正确的切入点来提升整体水平。安全文化建设在初期是以强制性手段自上而下推行,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公司的良好运行必须靠管理层对事故产生因素的理解以及应采取何种方法消除,这是在员工能够执行既定方案后需考虑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张吉广,张伶.安全氛围对企业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1):106-110.

[2]王文靖,徐茜.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及特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2):12.

[3]郭飞.国外安全文化研究20年评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63-68.

[4]宋晓燕.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篇5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离不开网络,企业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网络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所以,分析企业网络安全问题,提高企业网络安全性能非常重要,这关乎企业未来的发展。

二、企业网络安全性急需重视

企业已经越来越依赖网络以及企业内部网络来支持重要的工作流程,内部网络断线所带来的成本也急剧升高。当这一刻显得迫在眉睫时,如何确保核心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就变得非常重要,即使一个企业的虚拟网络或防火墙只是短暂的中断,也都可能会中断非常高额的交易,导致收入流失、客户不满意以及生产力的降低。尽管所有的企业都应该对安全性加以关注,但其中一些更要注意。那些存储有私密信息或专有信息、并依靠这些信息运作的企业尤其需要一套强大而可靠的安全性解决方案。通过一部中央控制台来进行配置和管理的安全性解决方案能够为此类企业提供巨大帮助。这类安全性解决方案使IT管理员们能够轻松地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升级,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商务需求,并帮助企业对用户访问保持有效的控制。例如,IT管理员能够根据最近发现的网络攻击行为迅速调整网络的安全性级别。此外,用户很难在终端系统上屏蔽掉由一台远程服务器控制的网络安全特性。IT管理人员们将非常自信:一旦他们在整个网络中配置了适当的安全性规则,不论是用户还是系统的安全性都将得到保证,并且始终安全。而对于那些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企业来说,基于软件的解决方案(例如个人防火墙以及防病毒扫描程序等)都不够强大,无法满足用户的要求。因为即使一个通过电子邮件传送过来的恶意脚本程序,都能轻松将这些防护措施屏蔽掉,甚至是那些运行在主机上的“友好”应用都可能为避免驱动程序的冲突而无意中关掉这些安全性防护软件。一旦这些软件系统失效,终端系统将非常容易受到攻击。更为可怕的是,网络中的其他部分也将处在攻击威胁之下。

三、网络结构的安全风险分析

根据使用网络的不同方面,以及对系统信息的安全使用将网络安全风险分为如下几类。

1.来自与公网互联的安全威胁

由于中心网络与Internet相连,而Inter-net公网是基于开放性、国际性与自由性的,所以中心内部网络连到INTERNET公网,则内部网受到攻击的可能性将增大。因为,每天黑客都在试图闯入Internet节点,并寻找一些目标试图进行攻击。假如对网络不保持警惕,可能连黑客的闯入无知,甚至会成为黑客入侵其他网络的跳板。假如内部网络的一台机器安全受损,就会同时影响在同一网络上的许多其他系统。透过网络传播,还会影响到与本系统网络有连接的外单位网络;影响所及,还可能涉及法律、金融等安全敏感领域。因此,对有特殊要求的网络系统必须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2.内部网络互联安全威胁

网络安全风险不仅来自外部网,内部网及不信任域同样存在着对内部系统网络的安全威胁,内部网络容易造到来自内部或不信任域用户中一些不怀好意的入侵者攻击。攻击方法比如:

入侵者通过Sniffer等嗅探程序来探测扫描网络及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如IP地址、应用操作系统的类型、开放哪些TCP端口号、系统保存用户名和口令等安全信息的关键文件等,并通过相应攻击程序对内网进行攻击。

入侵者通过网络监听等先进手段获得内部网用户的ID、口令等信息,进而假冒内部合法身份进行非法登录,窃取内部网重要信息。

入侵者通过发送大量PING包对内部网重要服务器进行攻击,使得服务器超负荷工作以至拒绝服务甚至系统瘫痪。

内部不怀好意员工,通过上传一些破坏程序,也可能危机经济信息中心内部网络的安全。

入侵者通过发电子邮件或内部人员自己投放病毒软件,感染某主机,进而通过网络传播,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并可能破坏网络系统。

3.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

所谓系统安全通常是指网络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的安全。目前的操作系统或应用系统无论是Linux还是其它任何商用UNIX操作系统以及其它厂商开发的应用系统,其开发厂商必然有其后门。而且系统本身必定存在安全漏洞。这些”后门”或安全漏洞都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但是从实际应用上,系统的安全程度跟对其进行安全配置及系统的应用面有很大关系,操作系统如果没有采用相应的安全配置,则其是漏洞百出,掌握一般攻击技术的人都可能入侵得手。

4.应用的安全风险分析

应用系统的安全涉及很多方面。应用系统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应用的安全性也动态。这就需要我们对不同的应用,检测安全漏洞,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降低应用的安全风险。

5.资源共享

网络系统内部办公网络可能存在着:员工有意、无意把硬盘中重要信息目录共享,长期暴露在网络邻居上,可能被外部人员轻易获取或被内部其他员工窃取并传播出去造成泄密,因为缺少必要的访问控制策略。

6.电子邮件系统

企业网络系统连入互联网,电子邮件应用将是应用比较广泛,内外用户间的信息传递,就存在被黑客跟踪或收到一些特洛伊木马、病毒程序等,由于许多用户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对一些来历不明的邮件,没有警惕性,给入侵者提供机会,让黑客掌握了系统的主动权。给系统带来不安全因至素。

四、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1.PKI技术

PKI(PublicKeyInfrastucture)技术是利用公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是电子商务的关键和基础技术,是一种适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事务的密码技术,它能够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和存取控制等安全问题。一个实用的PKI体系应该是安全的、易用的、灵活的和经济的,它必须充分考虑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它是认证机构(CA)、注册机构(RA)、策略管理、密钥(Key)与证书(Certificate)管理、密钥备份与恢复、撤消系统等功能模块的有机结合。

2.防火墙

基于防火墙的网络安全结构主要有三种:双宿主机结构、主机过滤结构和子网过滤结构。双宿主机结构可以提供很高程度的网络控制,它从物理上将内部和外部网络隔开,但该结构在防护资料包从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时很容易失败,无法有效地预防,而该结构中的主机很容易成为网络瓶颈。主机过滤结构较前者安全、易操作,但是一旦堡垒主机瘫痪,整个系统上的信息部一览无余。子网过滤结构是主机过滤结构的变形,只是紧贴内部网络加一层过滤路由器,仍然存在安全问题。

五、企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保障

管理是企业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保证。网络安全系统必须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只有完整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并和安全技术手段结合,网络系统的安全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只有制定合理有效的网络管理制度来约束员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网络平稳正常的运转,例如禁止员工滥用计算机,禁止利用工作时间随意下载软件,随意执行安装操作,禁止使用IM工具聊天等。最终制度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得以具体体现,管理平台使得制度被严格的执行起来。

篇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强化措施、全面推进”的思路,将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不断强化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促使企业逐步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实现企业本质安全。

二、工作目标

巩固发展近年来全县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果,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等相关规定,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和制度规范,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强化激励保障措施,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落实、社会支持、市场推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格局。今后五年内,全县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其中,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机械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非煤矿山:到年底,全县50%的非煤矿山企业要达到五级及以上安全标准化水平;到2012年底,全县80%的非煤矿山企业要达到五级及以上标准;到2013年底,大中型非煤矿山企业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及以上标准,所有非煤矿山企业达到安全标准化五级及以上标准。

(二)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储存、经营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化工、制药生产的企业年要完成方案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通用规范》两个安全生产标准的培训工作。到2012年底,危险化学品储存、经营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化工、制药生产的企业全部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及以上标准。

(三)烟花爆竹:经营企业在2012年上半年完成方案制定和宣贯培训工作,下半年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2013年底前全部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及以上标准。

(四)民用爆破器材储存、使用等企业:在2012年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方案制定,作业指导书编制和标准化培训工作。到2013年底全部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及以上标准。

(五)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及交通运输、电力等行业:在2013年底前,全县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全部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及以上标准;2015年底,所有企业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及以上标准。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健全评定标准体系。结合全县产业结构特点和经济发展实际,鼓励地区行业骨干企业贯彻国家和省市制订的评定标准,积极参与标准化达标创建,逐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法制化,使标准化建设真正成为促进企业强化安全管理、实现安全发展、落实社会责任的支撑保障。结合实际,制定完善覆盖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规范化评定标准体系,引导安全基础较差、一时难以达到最低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的规模以下企业,按照“先规范化、后标准化”的思路,规范和强化企业安全管理,开展规范化创建,逐步改善和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二)制定有序推进措施。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根据全县企业规模小、安全基础弱的特点,对照标准化创建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将标准化达标创建的任务量化、细化分解落实到相关企业。要按照“提质、扩面、增量”的要求,选择重点企业,率先开展标准化创建,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坚持质量与数量并重,由点到面,稳步推进,做到成熟一批、考评一批、公告一批、授牌一批。

(三)加强动态分类管理。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是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长期的任务。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引导企业开展标准化创建,并结合企业班组安全建设、现场安全管理、日常安全检查、安全许可证年检换证等工作,加强对企业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巡检抽查和定期评估,动态掌握企业在标准化实施、保持以及持续改进等方面情况,确保企业标准化创建工作健康、有序推进。要建立企业安全分类监管办法,并将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纳入标准化创建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从监管主体、监管频次、市场准入、优惠扶持、评优推荐等方面,实行分类指导。对已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要重点抓巩固、抓提升,对尚未达标的企业要抓督促、抓整改。

(四)严格标准化考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安全标准化考评相关规定和要求,明确企业标准化评级的申请、受理、考评、审核、核准、公告以及授牌等相关工作程序和制度,保证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质量与公正性,提高标准化工作考核、评审效率。

(五)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组织引导企业开展标准化创建是提升全县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对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有着重要意义。各乡镇、有关部门要积极研究支持企业开展班组安全建设、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的政策措施,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结果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的重要内容,并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分别对企业的贷款审核、参保征收费率及赔偿支付比例、电力增容扩容、竞标资格、用地、采矿权招拍挂、政府采购资格、项目核准、证照年检、评先评优等相关申请给予相应的支持或限制。对于达标企业,要给予公共责任、社会信誉等方面的认可和一定的资金奖励,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企业社会形象挂钩,与企业经济利益挂钩,形成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倒逼机制,加快标准化创建步伐。

(六)落实责任考核制度。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建立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责任考核制度,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列为乡镇政府和各部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检查、考核,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和保障措施建立实施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目标任务的完成。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责。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惠及企业自身及其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强基固本工程。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将其作为关系企业长远发展和职工安全健康的“生命工程”、“民心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设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工作目标。

(二)明确目标,制定方案。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方案提出的工作目标及要求,结合部门实际和行业特点制定本乡镇、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措施和步骤,建立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广泛发动,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务求实效。请各单位于10月10日前将本乡镇、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报县安委会办公室。

篇7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安全,是一个建筑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如何在建筑企业的发展中有效做好安全方面的管理,如何在管理的过程中让标准化操作深入人心,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何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防范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并持续改进,这是每一个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需要好好考量的问题,也是每个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中需要解决和平衡的问题。因为只有做好了安全管理标准和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提高生产效益。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对于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本文选择以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这一侧面为出发点,从我国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发展背景、安全管理现状及安全管理发展趋势展望等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详细分析和阐述,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我国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发展背景

建筑行业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究其原因,建筑企业多发的伤亡事故在我国生产性建筑企业中居高不下,虽然随着社会各界的关注及国家政策在这方面的大力推行改革,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受限于该行业自身特点,仍然存在许多不规范、不标准化、不统一化的安全问题,这些制度使得我国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上未能够取得持续长久的有效发展。因此,这要求国家从政策颁布实施、国家政府部门监察管理、行业体系建设、建筑企业责任到岗以及员工个人安全意识建立等各个方面展开,打破传统安全管理的桎梏,实现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让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真正能提高一个层次,走向国际,走向未来。

二、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我国建筑企业过去几年中,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总体趋势呈现平稳发展,存在的问题还是十分明显。首先,国家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政策和保障条例执行力度有限,虽然政策对建筑行业规范化操作、员工安全管理方面有很多人性化的明文规定,但具体到各个过程中却在不同程度上打了折扣,因而其政策执行力度,规范化操作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漏洞可想而知了。其次,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受限于资金、人力及物力等,在安全管理方面基本上没有实施统一的、标准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机制的建设,大部分条条框框的安全管理措施也是没有太多建设性意义。从建筑企业员工的角度来说,由于缺乏配套的安全管理措施和设施,规范化操作也就成了纸上谈兵,而在硬性要求下开展的安全管理讲座和培训之类的管理手段也成了走过场和形式的内容,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提高和学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建筑行业员工的安全管理意识淡薄,而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三、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发展趋势展望

基于我国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和国际化、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来看,我国建筑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快速达到大环境的标准,对行业安全管理进行有效升级转型势在必行。首先,在政策执行力度上需要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从而在思想层面上有一个统一的指导,然后有效落实到各个环节和部门中,让安全管理更加法制化、规范化和有效化。其次,建筑企业需要从上至下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管理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机制,树立安全管理、安全发展的大局观,将整个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设施都配套到位。同时,建筑企业内部需要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奖惩制度,严厉打击不规范、有隐患的操作和管理方式,从根源上杜绝这些潜在危险。员工则需要严格自我要求,规范操作。只有通过这样从上而下统一化的安全管理,才能真正意义上将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四、结语

安全管理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从一而终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建筑企业才能在发展中取得持续而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焦扣忠 单位:三峡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天庆.试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4(1).

篇8

因此建筑企业要保持持续发展,就要不断通过持续学习安全生产和持续创新,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环境,进行持续竞争持续发展。

【关键词】改掉陋习、安全生产

Abstract: The confusion and problems faced by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production process, analyze the reason for building enterprise safety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is not in plac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build safe production development ideas.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mainta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 must continu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continuous learning safe production and continuous innovation to enhance the capac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o adapt to the constantly evolving and changing environment, ongoing

we must continu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continuous learning safe production and continuous innovation to enhance the capac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o adapt to the constantly evolving and changing environment, ongoing competition.Key words: reform bad habits, and production safety

一、安全生产,任重道远

一些人顾此失彼,抓质量忘了安全,抓进度不顾安全,不把安全生产当做永恒的主题,认为老生常谈,热于上传下达,讲的多,做得少,只打雷不下雨。责任不到位,检查验收不及时。措施不得力,弄虚作假,应付敷衍上级检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金钱至上,只为了赚钱。于是他们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按国家及行业安全技术规范规程进行施工。虽然侥幸没有出现安全事故,也没有受到严历的处罚。因此,客观上助长了他们对待安全生产问题的麻痹、马虎、漫不经心的侥幸心理,致使产生恶性循环。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及管理上的精力、资金和设施投入不足,措施不力,甚至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而铸成大祸。安全生产人命关天,不顾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该添置配备的安全设施不要,该发放的劳动用品不发。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对我们建筑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来说是责无旁贷,然而有些人表面追求经济利益,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置人民群众的生命、国家财产安全于不顾,违章指挥,冒险蛮干,致使安全生产事故的不断发生一些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制度只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就是不落实在行动上,仅满足于“每逢开会讲一讲,来了文件念一念,出了问题查一查,年终总结挂一挂。

二、安全生产的盲点

他们并非不知道发生安全事故的后果。他们也担心事故的发生,但出于利润的考虑,认为抓安全生产要投入没有利润,没有直接的经济回报,往往不愿在安全生产上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不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安全事故,总感到不怎么抓也没有出什么大事。抱着侥幸的心理对待安全生产问题,忽视安全生产带来的严重后果及长远效益。

在那些清楚自己正在处理危险情况的人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对安全态度是如何经过长期而又艰难的经验建立起来的,绝大多数工作环境都没有那样明显的危险,但是这些工作也有犯下灾难性错误的可能。

美国宾尼法尼亚州的阿什兰有一个叫“先锋坑道”的地下煤矿,被留作历史性的旅游景点。有一被称作“劫掠支柱”的陋习。在储藏有大量煤层的地区,矿工们经常先是爆破,然后清扫出一个空间,留下巨大的煤柱支撑着矿顶。这些煤柱之间保持着规则的间隔,当大部分煤都被清出一个空间时,再由几个人返回这个空间里尽可能从这些煤柱上多铲下些煤来,为了不致于发生生命危险矿工们在里面工作的时候需要相互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络。每个人都需要制度好自己正在工作的时候,另外一个人正在把煤柱削弱到什么程度。如果工作过于独立,那么他们的工作加在一起,就会让矿顶塌陷下来。

高性能的设备也有它们自己的安全支柱。维修工作有它的独特性,不可能像其他工作那样电脑化,只能由人类挥动着扳手来就解决问题,维系是系统的软肋,是通向灾难的大门。

得过且过是人们的禀性,维修工作的延迟是我们这个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典型的情况是为了免得引起安全上的问题,每个人都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这样的结果是大家“齐心协力”导致系统的毁灭。只有员工们都成为这样的员工:他们知道如何建立本质上更安全的工地;当事情开始出现差错时,他们可以在很早的时候就觉察到巨大系统中的冲击波,他们将不再把问题的征兆当作令人厌烦的东西。而是把它当作一线光明,通过这一线光明,他们可以伸到机器黑暗的角落,并且最终发现它的秘密。最重要的是:每一位员工都知道从中吸取教训。最重要的是人们将采取行动,防患于未然。

三、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

众所周知,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而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概括讲只有2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存在许多危险因素,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机械和起重伤害,都是对建筑行业职工的严重威胁。

目前工地的建筑工人大部份是来自经济落后的农村。绝大部份农民,他们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差。对工地施工中的基本常识特别是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知之甚少,他们干的是苦活、脏活、累活、危险活,无疑给建筑安全施工埋下了重大的事故隐患。他们没有组织纪律,比较松散,拼设备,拼人力违章操作,冒险蛮千,以获得多收入以至造成伤亡事故悔之晚唉!

我们一定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任的精神树立,遵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观念,各级管理人员为工人的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势头。

篇9

【关键词】石油仓储;环保;可持续发展

我国新修订的环保法首次写入生态保护红线,说明环境问题事关重大,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处在转型期的中国迫在眉睫的问题。当今如何能够做到清洁生产,和自然达到较高的切合度是评价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参考;作为对环境存在较大污染风险的石油仓储企业,要将其可持续问题解决就要认真对待其环境保护问题,这不但是关系公众健康的重大问题,更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问题。

1 石油仓储企业的现状问题

1.1 规划设计不足带来的问题

由于大多数企业因前期规划设计的原因,土地征用范围小,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存在居民区逐渐包围企业库区、输送管道的态势,导致居民投诉问题多、管道占压和第三方破坏多、管道隐患治理难度大和补偿费用投入高等诸多问题,这对企业安全环保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惨痛教训时时刻刻提醒着石油仓储企业关注安全环保的重要性。

1.2 资源供应带来的问题

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较大,供给大部分主要通过远洋运输方式从国外进口,加上不确定气候因素的影响,导致无法满足石油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严重制约行业的发展;同时大多数企业建设库区在海边或近海岛屿上,在码头接卸过程中存在污染海洋环境的风险,如同大连“7・16”中石油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大面积海洋环境污染。

1.3 环境保护带来的压力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各类绿色生产理念萌生和民众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同时环保法的不断完善,这对石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仓储企业带来巨大压力。在中国,石油企业承担着国家税收和公众企业的双重重任,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保生产的研究和其高污染特性的分析以及引进创新科技,对石油企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压力。

1.4 前期建设与新规不符的问题

环保法的不断健全完善,行业设计规范的不断修订更新,给企业发展也带来压力。一是企业前期建设由于运行时间长,加上新规的陆续出台和节能减排形势所趋,其正面临着被淘汰更新的阶段;二是企业改建、扩建项目的发展,势必受环评影响而不得不使原先装置设施跟上新设计规范的要求,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1.5 缺乏有效的安全环保系统

国内信息化水平正处前期发展阶段,在安全环保系统上仍存在较大问题。其一,就是信息管理的落后,信息面和容量不足,影响其对环境的监控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二,国内石油行业安全环保方面信息高度不透明,导致民众的参与度极低,从而导致缺乏民众监督,这会对其信誉产生负面影响,阻碍企业发展。

2 石油仓储企业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1 坚持清洁环保的发展道路

我国的石油工业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在环保发展方面,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先进国家的2~3倍,这对国家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环保生产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就要强化石油行业的清洁生产。

(1)提高安全环保意识

石油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不能够将环境污染作为其成功的代价。石油企业应该将安全环保放在关键位置,尤其作为大型油企,应该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将这种双重的思维向企业内部进行传播,因为强有力的安全环保意识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动力。

(2)加强清洁生产的科研

清洁环保发展首先就是对其手段和科技水平的考量,这需要大量的科研创新工作。石油行业应该投入资金,用于加强对清洁环保方面的研发;需要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从源头消减污染;同时倡导节能减排,能效提升,减少对环境污染,最终促进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对污染问题的治理

现今企业需要首先解决的是目前存在的环境污染难题的治理,需对其进行合理管理和有效解决。一是优化工艺,有效解决资源的利用率问题;二是石油企业应该加强污染治理方面的管理,将污染治理与其薪资、晋升等方面挂钩,强化一岗双责,做到责任到人,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落到实处。

2.2 提高抗风险能力

石油仓储企业发生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是巨大的,同时对企业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做好安全环保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1)科技兴企

石油仓储企业属高危行业,特别要加强对码头接卸和管道输送环节的管理,增加硬件设施投入,例如在码头投用水体溢油监控系统和在输送管线上使用GIS系统,便于及时发现和搜索,使隐患得到有效整治。

(2)加强资源储备能力

石油仓储企业能否正常供油直接影响下游企业生产甚至决定着炼油企业的生死命脉,故需确保能解决石油短缺问题,其中增建陆域油库提高库容是一个解决策略,能有效提高抗风险能力。

(3)加强风险评估

通过对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影响后评价,了解企业薄弱环节和需进一步关注重点,针对管道输送环节为避免遭到第三方破坏或自然灾害引发事故,应完善隐患排查和巡护制度,逐步增加手机GPS巡护定位和无人机巡线措施可有效提高巡查效率;通过分析,加大应急投入,如在库区增建应急池和扩大防火堤有效容积等措施来提高应急能力,降低风险。

2.3 完善管理体系

企业要实现环保生产,关键在于措施的落实,这就需要强有力的管理体系来推动。

(1)引入新的标准体系

国内石油仓储企业属于跨国性大型物流企业,其管理体系应该与国际石油仓储行业接轨,这是国内企业跟上国际发展的重要一环。应该引入国际先进的环保管理体系,比如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其高标准是国际间合作的通用规则,也是我国石油仓储行业发展的目标所在,这将直接推动安全环保的进展。

(2)完善安全环保管理体系

企业应该主动出击,将新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新的管理办法,将之完善在管理体系中,比如原油中含硫化氢的问题;同时要根据实际发展,调整管理体系,要将环保理念体现在安全环保管理体系中,让员工的环保思维根深蒂固,这才是改善环境的重大进步。

3 结语

石油企业的安全环保不但关系着员工健康和生态文明,同时更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需要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坚持清洁生产,加强安全环保方面的科研创新和科技投入,同时引入高效的环保管理体系,这是石油企业的义务和责任,更是石油仓储企业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1]许凤利.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讨[J].科技风,2013(09).

篇10

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而非一劳永逸;安全工作是一项周到细致的工作,决不允许出现丝毫漏洞;安全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它关系到国家财产、社会生活和个人生命的安全,不允许有丝毫懈怠;安全工作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光靠几个领导的重视和发几个口号性的文件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任何一个小小环节的薄弱或缺失,都可能使苦心经营的整个安全大厦轰然倒塌;安全工作是一项不断产生积累效应的工作,它需要不断强化基础,全过程管理。因此,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长期系统性工程,需要在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要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每走一步,每一个安全环节的构建,都要抓实、抓细、抓出成效,真正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

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必须抓好设备、管理和员工队伍3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康完好的设备是基础

健康完好的设备是安全生产的必备物质条件,是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安全发供电的基本前提。

通过科学有效的投入提高设备可靠性 :科学的投入是指设备投入的目的要明确,即以改善设备目前的不良运行状况,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为根本目的。投入的决策要民主,即充分发挥领导、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3方面的作用,经过科学论证之后再进行决策,决策的过程要遵循合规的决策程序。投入的资金必须要合理,即在保证安全生产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对设备的安全管理有一个长期打算,根据财力、人力、物力分期分批逐步投资。还要考虑到设备的自然更新,即用新设备尤其是科技含量高、发展快的设备替代那些老化的设备。

高质量的检修、维护和运行是保持设备完好的关键 : 检修人员要熟练掌握设备结构,以便定期维护;运行人员要精通把握系统性能,以便正确操作和使用设备,这是保证设备健康完好的极为重要的方面,也是保证人身安全和其他安全的重要方面。

检修要做到大修抓全面,小修抓关键,维护抓及时。大修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一是对设备状况的摸底准备;二是检修工具、材料的准备;三是检修人员的配备和技术资料的准备。大修期间要做到该修必修,修必修好;认真细致规范检修,不随便更改检修工艺标准;全面检查,没有漏项,不存隐患;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严格按照PDCA(策划、实施、检查、总结)循环方法管理大修,认真做好大修后的各种试验和指标评价,对查出的问题制定监督、验证措施,形成闭环管理。

做好小修的核心问题是在对设备状况准确把握的前提下,抓准关键进行检修。在设备的长期运行中,缺陷是难以避免的,关键是消缺要及时,坚决防止缺陷扩大发展成损害设备安全的大缺陷。

二、严格的管理是关键

管理是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合理有序结合的规范,是使过程取得良好效果,达到目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严格、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关键。

创建企业内部安全文化 :习惯性违章是执行制度的顽敌。习惯性违章有其深刻的社会环境根源。在企业里,一些人习惯于散漫,这说明还没有形成严谨的执行制度的企业文化氛围。为什么再散漫的人,一到部队也会变得紧张?是因为部队的气氛就是紧张的,一言一行都是有严格标准要求的。在今后的几年里,要在公司内形成一种文化即“安全文化”,并将其作为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贯,使这种文化在全公司起到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执行制度的意识成为广大员工头脑里的一种理念,一种惯性的思维模式。

贯彻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贯彻实施并不断完善公司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解决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体系。它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改进机制,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员工通过制定预控措施,危险点分析等活动,提高了自我改进的能力。企业的安全管理理念产生了质的飞跃,安全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轨道。

制定和完善执行制度的制度 :也就是考核制度,并通过法定的程序颁布实施。制度一经颁布,要做到令行禁止,保持其严肃性,任何人、任何情况下不得变通、不得超越、不得简化,以培养有严格制度约束的企业安全文化和管理机制。

三、安全素质高的员工队伍是根本

“在各项因素中,人的因素第一”,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事靠人去做,物靠人管理,改革、创新等活动都要靠人去完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企业的安全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人的素质,是保证制度执行、设备健康和长效安全管理机制得以良好运行的核心内容。

培养员工的责任心 : 从大的方面来讲,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的主体,从小的方面来讲,企业是员工赖以生存的家园。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与员工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员工,员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谋生与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从根本上说,要依赖其服务的企业兴旺发达。因此,大家必须要敬业、爱厂、爱岗,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饭碗。在安全工作中,必须要从内心深处,以切肤之痛认识“自保”与“互保”,即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安全的重要性,真正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提高员工的业务技术水平: 在工作中,单纯有好心是不行的,只有好心没有业务能力一样办不成事。要使广大员工经过必要的培训,能够适应并完全具备承担安全工作所需的技术本领和业务能力。在安全制度的学习上,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而应把学习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不断学习,温故而知新。在给员工尽可能多地创造学习机会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员工树立学习的信心和恒心,引导员工除了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还要向他人学习,要坚信“只要用心,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以此来养成广大员工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并使他们将学习知识、增长业务本领当成关系到自身前途和生存发展的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