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建议范文
时间:2023-04-11 08:09: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业发展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休闲业旅游业旅游体系战略上海
知识经济时代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人们也将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进程,文化之间的融合、渗透也会在越来越多的方面体现出来。休闲作为一个新的社会文化现象正快速地向我们走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和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的出台,使得休闲和旅游业的整合成为理论上、实践上以及政策研究上更为关注的视点。
本文以上海为例对城市休闲旅游业进行研究,以期为上海都市旅游发展与和谐城市政策制订提供依据。
一、休闲业和旅游业的关系
1、休闲业发展趋势
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因此,休闲的意义不仅在于恢复体力,更重要的在于精神的调整与升华。
休闲业在上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期,为休闲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据预测,发达国家2015年将进入“休闲时代”。研究者认为,休闲业是围绕人的休闲生活和为满足休闲需要而形成的产业体系,是以旅游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娱乐业、商业和交通业为主的产业群或产业链,是一种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21世纪休闲业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休闲业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80%~85%。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5000美元将是城市休闲化的临界点。2007年上海人均GDP已超过7000美元,休闲产业也已经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
2、休闲业和旅游业的关系
现代休闲业基本围绕满足人们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展开,因此对环境的破坏小。早在50年前西方国家就试图通过发展休闲业诸如俱乐部、文化馆、剧院、博物馆、艺术馆、体育馆、休闲度假村、主题公园、游乐园等来缓解旅游业带来的压力。休闲业和旅游业的整合,可以丰富旅游的内涵,扩大旅游业经营范围,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多方面消遣享乐的需要。因此,休闲业和旅游业的是一种互相包容的关系,旅游要为休闲创造良好的条件,休闲为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二、上海休闲旅游业的现状
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休闲业在上海的发展历史较长,休闲产品大致有以下一些类别:观光、度假、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消遣、资讯、科教、工艺等。其中的商业休闲发展尤为迅速,如各色酒吧、咖啡馆、茶室、浴场、高尔夫、会所、度假村,F1运动、室内滑雪、攀岩、击剑、跆拳道、射击、购物、餐饮、健身、美容场所等层出不穷,休闲文化日趋多元。但是上海休闲业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产业规模、产品结构、产业规划、人才素质、管理制度、市场条件和投资模式等都有待提高和完善。上海旅游业目前的供给能力、配套水平、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已与国际接轨,可以为上海休闲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休闲业和旅游业的整合,打造上海的休闲旅游业,可以极大地提高上海都市旅游的竞争力,以满足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需求。
通过与休闲业的互动整合和与现代服务业的嫁接融合把旅游业的外延扩大到休闲产业,上海旅游业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因此,必须确立“促进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的“旅游体系战略”,以休闲产品结构创新为重点再造旅游功能,通过旅游业和休闲业的整合、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嫁接融合,使每一个服务产业链条产生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上海旅游业向高阶段过渡,以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现代服务业乃至上海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因此需要充分利用休闲资源、旅行社客源、旅游中介、在线交易平台,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实现一条龙服务,逐步完善城市休闲功能和大旅游功能,完善市民日常休闲的城市休闲旅游体系、周末休闲的环城市游憩带、节假日休闲的观光度假产品体系、商务休闲的会议、展览、节事、奖励旅游产品体系。同时,加强对长三角旅游的统领,协调和整合,打造大上海全球旅游城市区。
三、上海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对策
1、明确休闲业和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健全管理机构和组织
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把休闲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点产业进行培育,明确和巩固旅游业作为休闲业主导产业的地位,建立和完善休闲旅游业的统计体系,准确衡量休闲旅游业的经济贡献,并为制定休闲产业标准和发展计划提供完整的数据资料。具体有以下3点:
第一,明确休闲业行业管理组织。当前,最为可行的做法是强化上海旅游委的协调功能和领导权威,将与休闲密切相连的行业部门组织起来,打破条块和部门分割,建立有效的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各行业、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协作,以形成综合的休闲旅游产业调控能力。
第二,成立“休闲旅游协会”和“休闲旅游学会”等研究机构,营造全社会发展休闲产业、发展大旅游的氛围。
第三,把休闲旅游发展作为优先产业放在规划中。政府尽快出台《关于加强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条例、法规,制定休闲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各项政策措施,加快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保障休闲旅游业的有序经营和规范运作。
2、全方位开放市场,加快培育休闲旅游市场主体
上海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目前旅游业市场化进程和市场开放程度在中国经济大格局中并非处于领先地位,在生产要素的流动、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以及公平竞争等方面,旅游业还存在许多体制问题和程序。围绕着开办旅游企业的问题,形成了部门之间、企业之间、公私之间等多种利益关系,部分封闭的市场和约束性的竞争关系,是制约上海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阻碍。因此需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支持,围绕休闲产业链,以旅游业为主导,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的一体化。具体有以下4点:
第一,引导和支持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和全球性的旅游企业参与上海旅游企业的改组、改造和重组,催生一批休闲旅游品牌,培育休闲旅游产业体系,促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休闲旅游企业集团。
第二,在资源整合、发展政策、环境优化等方面给予扶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培育出跻身世界旅游业前100名的休闲旅游企业,推动休闲旅游企业集团进入世界五百强。
第三,发挥现有的锦江、春秋等旅游集团公司的管理、品牌、资本、技术和人才优势,实现全国性、区域性乃至国际性的网络化规模经营;进一步培育旅行社行业批发、的分工体系,实现市场组织网络化和旅游业管理覆盖面的突破;促进休闲旅游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扶持中小休闲企业向经营专业化、市场专门化、服务细微化方向发展,建立与大型旅游集团的网络服务协作关系。
第四,学习借鉴国内外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发展自己,建立起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本、项目、人力资源、技术装备等市场,明确、便捷的准入、退出机制和平台。
3、创新旅游目的地体系和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1)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体系
以提高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为重点,着力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档次,集中力量打造上海国际旅游城市和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继续发挥都市观光产品的优势,加快度假产品、商务会展产品和专项产品的开发,科学规划,积极倡导个性化和分散化休闲,打造综合性的休闲旅游度假城和公司活动乐园,以及在线休闲产品交易平台。
其一,通过休闲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功能的融合和衍生,映像化、戏剧化、活化的尝试和体验,打造上海源专项旅游区,黄浦江一苏州河、延安路一世纪大道两大休闲旅游产业带。
其二,时间上全年分散,允许人们可以自主决定何时休假,鼓励游客到上海郊区去体验乡村生活,培育观光与生态休闲旅游产品、养生休闲旅游产品、郊野运动休闲旅游产品、郊野实景剧、野营地、特色餐饮、农家乐、休闲房地产等,实施城乡一体化休闲旅游。
其三,重视发展城市的休闲度假带,建设四大远郊休闲旅游区,包括:嘉定宝山汽车主题休闲旅游区(F1赛场、汽车城、宝钢);金山奉贤海洋主题休闲旅游区(金山沙滩、枫泾古镇、金山农民画村、奉贤海湾旅游区、上海石化);青浦松江崇明乡野度假主题休闲旅游区(佘山、东方绿舟、淀山湖、朱家角、崇明东平森林公园、崇明农家乐、瀛东渔家乐、新农村建设);浦东南汇欢乐体验主题休闲旅游区(野生动物园、南汇桃花村、南汇农家乐、上海鲜花港)。
(2)培养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完善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以“产品-市场”一体化策略为导向,进行休闲旅游产品的补充和更新换代。
其一是引导消费时尚,创造独特的休闲体验,积极挖掘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积淀,努力开发体验型休闲旅游新产品(如专项旅游、网络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滨水休闲旅游、时尚运动、休闲社区、分时度假、住宅度假、非职业技能培训的修学旅游、创意旅游、信息港体验旅游),优化休闲产品结构。
其二是实施多元化战略,采取“中档为主,兼顾低高档”的模式,既满足大众需求,又满足高端消费者的个性化休闲旅游需求。同时,提高休闲旅游业服务质量,推广品牌意识,以品牌化经营为导向,注重休闲旅游企业整体形象塑造,形成上海鲜明的休闲旅游特色,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其三是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推动休闲旅游产业升级,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现代旅游业的突飞猛进得益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新型材料、计算机、通信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旅游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已在旅游开发、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服务以及旅游教育培训等方面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网络销售、网络预订、虚拟旅行、卫星旅游等概念已经被旅游界所采纳。尽管上海旅游业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从总体上说还处于一种高速度低质量的发展模式,高新技术介入旅游产业的程度相当低,对旅游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的推动作用不强。因此,要增加休闲旅游科技投入,积极探索网络技术运用,打造休闲旅游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引导、创造新的旅游需求和休闲消费方式,淘汰落后过时的旅游产品,推动休闲旅游产业结构向高层次发展。
4、创造休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
培育高度的休闲文明,制定完善的休闲条例法规,以法治的建设推动休闲文明的进步,引导上海市民积极进行休闲旅游消费。同时,把开发休闲旅游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完善城市休闲旅游业的内容和功能,维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具体有以下5点:
第一,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增强城市的美誉度、好客度、亲和力,让游客真正体验到“亲切感、舒适感、交全感、文明感”,培育良好的休闲旅游业人文环境。
第二,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人手,树立“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的社会价值观念导向,建立合理的休假和工作制度,加强基础设施、休闲设施以及相关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使休闲合理化、日常化、便利化。
第三,合理分配休闲旅游资源,缩小休闲旅游消费的差距,打造良好的休闲旅游服务环境,将社区居民潜在的消费需求充分转化为现实行为。
篇2
1.翁郎溪的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
1.1旅游资源
所谓的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2]翁郎溪的旅游资源既有自然资源也有人文资源,有很强的美学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1.1.1自然旅游资源
生态环境优美。翁郎溪是一个山间小盆地,海拔700多米,这里山不是很高,阴雨天山腰会罩着一层乳白色的水雾,林木葱茏,主要以竹子和红松为主,风吹竹林沙沙作响,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这里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很高;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山区赋予了这里气候独有的特点,夏天,凉风习习,凉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冬天受季风和小区域地形气候影响有下雪和结冰的气候现象,在南方地区十分独特。这里有一片小有名气的高山天然草场――老山草场,山上草长没膝,劲风飒爽,风光优美,五月的时候山上漫山的杜绝花开放会让老山草场变成一片花的海洋。离这里三个小时车程的岩鹰洞,集险、瀑、幽、秀、奇、诡于一体,将军岩、牛鼻子、水帘洞、一线天、白吊水瀑布等众多景点令人叹为观止。
1.1.2人文旅游资源
村寨的历史起于明代,历史悠久,人文氛围厚重,村民基本上都是瑶族,尽管他们在日常衣着和言语上与当地的汉族差异不大,但是他们保留了很多的瑶族传统文化和习俗,当地村民是少数民族村寨活态文化资源的载体,盘王节、达努节、“三月三”等等节日极具民族特色;翁郎溪瑶族的“挂袋子”“祭杨公”“放河灯”“对歌”“劝酒歌”等等习俗新奇独特。村内的很多吊脚楼都建在巨大光滑的石头上,被称为“岩石上的村寨”,很有特色。上世纪80年代在当时的村支书兰华新的带领下,村中修电站、改水改厕、修路,一改以前“黑房子,破被子,床前摆着马桶子,太阳底下晒虱子,冷天解衣烤肚子”的面貌,人人家里窗明几净,进屋脱鞋,门前种花。这段光荣历史给这个小山村带来了莫大的荣誉,自1985年以来,连续十年被国务院、省、地、县甚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各种荣誉称号。但是现在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和吊脚楼的老化,翁郎溪的卫生环境远不如前,如果开发旅游业,翁郎溪重拾卫生的传统也是一项重要的人文资源。
1.2区位优势
1.2.1交通条件
在政府的支持和村民自己集资下,翁郎溪有完整的村际公路与外部相连,交通比较方便;这里距离龙船塘瑶族乡40多分钟的车程,距离洪江市2个多小时的车程;距离S222省道42.9公里,与G60沪昆高速、G65包茂高速和209国道分别相距41,8公里、77.3公里和57.1公里,与怀化火车站和芷江机场分别相距87.2公里和92.2公里,如图一所示翁郎溪到达这些交通节点历时都在两个小时以内,交通可进入性强。
1.2.2旅游区位
翁郎溪村位于龙船塘瑶族乡的中东部,村中91.9%人口是瑶族。它附近500千米以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图二所示,它处于张家界、梵净山、凤凰、德夯风景区、衡山、?山、桂林和黔东南侗寨瑶寨群的辐射范围之内,旅游资源密集度很高。这些景区知名度很大,很多景区在旺季都超负荷运转,太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的舒适度大大降低,大景点的旅游的节奏很快,自主比程度较低,因此翁郎溪可以采用差异化的战略,利用自身未被开发、慢节奏的乡野生活以及自主性的户外探险体验游来吸引附近的游客前来体验。此外就旅游客源而言,这里靠近怀化、邵阳、新晃、芷江、通道、遂宁、吉首城市群,附近的潜在客源丰富。
2.翁郎溪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2.1基础设施落后
2.1.1接待设施落后
旅游业开发中对景点的接待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直接反应接待能力的一个硬性指标就是接待设施的好坏。翁郎溪在改革开放之后,像中国的其他农村一样,随着年轻人的外出打工、农村熟人社会的瓦解,市场经济下个人自利性的强化,不断的衰落。以前因文明卫生而享誉全国的村寨,现在也出现了脏乱差的景象。村中没有商店、旅馆、饭店、垃圾回收点和停车场等设施,来这里游玩的户外爱好者往往住在村民家里或者搭建帐篷,对于旅游开发而言,不是长久之计。要发展这里的旅游业,需要完善基础设施,提高自身的接待能力,能够解决游客最起码的“吃、住、用、行”。
2.1.2交通通行力差
虽然这里有了村际公路,但是村路十分狭窄,而且盘山而建,大型客车很难进入;在暑期,旅游旺季时南方多雨,山路多滑坡泥石流,直接影响交通的通行能力。区域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交通来实现,现代社会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对于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资金流和信息流往往也需要通过物流和人流为载体来发生作用。所以交通通行能力的不足对于旅游业的发展限制很大。翁郎溪村寨发展旅游业面临的最关键障碍就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滞后。
2.2人力资源流失
像翁郎溪这样的瑶族村寨,除了旖旎的自然风光能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外,瑶族文化传统和习俗也是该村旅游业起步、发展、实现可持续必不可少的因子。直接反应瑶族文化的物质资源十分有限,比如瑶寨吊脚楼,石板路等,瑶族文化最大的载体却是瑶寨的村民,他们的衣食住用行、习俗、禁忌等等都是瑶族文化的一部分。然而市场经济下客观上需要人口流动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年轻人在权衡利弊后往往选择外出打工。调研期间,在翁郎溪几乎看不到年轻人,连读书的儿童都在外边读书,人力资源的流失使得瑶族文化这样的旅游因子的旅游价值下降。此外,因为人口外流,村里也缺乏人力来完善基础设施,缺乏购买力,也影响村内商业的发展。
2.3非物质遗产感知弱化
民族村寨是一个由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的组织严密的资源系统,其中,民居建筑、生产生活器物等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中最易明白、最易捉摸的一方面,也是最先被注意的。[3]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很容易被感知,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却不容易被感知。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瑰宝的民族文化,在翁郎溪瑶族身上逐渐消失,村中现有的村民基本上都说汉话,穿普通衣服,会说瑶语的寥寥无几。更不要说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受到大城市文化耳濡目染的影响下,更不会坚守瑶族文化。翁郎溪村民对瑶族非物质文化感知出现整体弱化的趋势,这样不利于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
3.对翁郎溪旅游业开发的建议
3.1树立先进的发展理念
3.1.1文化生态村模式
所谓的文化生态村模式是指弘扬村社文化、保育生态环境,整合各类资源,由当地居民自觉参与,自主经营、管理,以达到可持续发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为目的的一种乡村发展模式。[4]它实际上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基础上的原生态民族村寨直接发展旅游业的模式。既能满足游客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和少数民族文化,又能促进村寨经济发展,强化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体而言文化生态村的模式是对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四个因子的辩证考量,村寨、生态、文化和经济,四者相辅相成,互相起作用,对任何一方面的忽视可能使得村寨旅游发展不可持续。生态环境是村寨和文化甚至于旅游经济的基础,文化是民族村寨旅游业的核心,村寨是旅游业发展的载体,经济是发展目标。经济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生态的保护,村寨的保持和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3.1.2社区自主发展模式
现有研究中,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之一,是政府的权力和企业的资本结合对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强势剥夺,而作为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的主体,村寨村民不仅仅承担着村寨文化载体和服务提供者的功能,而且还要承担因为开发后造成的物价上涨,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扩大的负面影响。处于弱势地位的民族村寨村民在利益分配不公和利益表达机制不畅通的情况下往往采取非理性的抗争方式,造成旅游业的停滞,官民或民资矛盾激化,基层的不稳定。而那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民族村寨往往采取的是社区自主的方式。社区原住民群体基于自愿精神,在民主的方式下参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的选择和决策,在选择旅游发展道路和进行相关实践方面有充分自主性,这就是旅游业发展中的社区自主。对于村寨村民而言,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动力往往来源于经济利益的刺激“如果没有潜在回报的激励,行为主体将会发现花费过多的努力和创造力是不值得的”[5]。通过民族村寨的社区自主实践,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享、参与表达和民主监督机制是将来翁郎溪旅游业发展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3.2多方融资发展基础设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翁郎溪要想发展旅游业,完善基础设施必不可少,这就需要资金的支持。具体资金来源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政府的财政支持。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服务人民是政府的义务。翁郎溪可以利用自身少数民族村寨和武陵山贫困集中连片区的条件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政策优惠,争取财政支持,政府在翁郎溪村旅游业发展中应该起服务和监督的作用,不宜过度参与;第二,向企业融资,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旅游潜力,通过产权转让和承包的方式招商引资,吸引企业投资,但也要明确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不放弃村寨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第三,向村民集资,通过集资来改善基础设施,并通过营业后的利润分红的方式给予村民报酬。
3.3增强地区文化自信心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依托的是村寨居民鲜活的生产生活技能、容貌、价值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当地居民的民风民俗等等。[6]而这一切都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翁郎溪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的经验,通过引导居民穿瑶衣、学瑶话、重拾瑶族习俗,隆重庆贺瑶族节日,不断强化村民对于瑶族文化的认识,一旦旅游业发展起来,因为对于民族文化的重拾和推行带来的现实好处会强化村民文化自信心,消除文化自卑感,这又会进一步的促进村寨瑶族文化的强化,旅游特色更加突出。
篇3
【关键词】旅游;酒店业;发展建议
一、重庆市旅酒店业发展现状
(1)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直辖以来,重庆旅游业由弱变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建设山水都市旅游精品、提升“六大精品景区”品质等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了重庆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旅游经济主要指标年均增幅超过20%,增幅在全国名列前茅。随着重庆对外开放的深入,国民收入的提高,“重庆非去不可”旅游宣传的深入人心,旅游规模持续扩大,旅游综合效益明显提高。(2)重庆酒店业发展现状。第一,高端星级酒店业发展迅速。重庆星级酒店占重庆酒店总数的30%左右。预计到2012年底,全市已评星、已开业待评星和竣工的五星级及五星级标准的旅游酒店将达57家。
表1 全国星级酒店分布
数据来源:2011年全国星级酒店统计公报。
第二,经济型酒店成长势头强劲。重庆经济型酒店约占重庆酒店总数的70%。这类酒店规模大小不一,配套设施相对简陋,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销售观念较传统。第三,酒店业发展呈多元化趋势。在全市星级酒店中,五星、四星高星级旅游酒店占24%,三星中星级旅游酒店占46%,其他低星级酒店占30%,结构合理能基本满足不同层次客人的消费需求。除常规的商务型旅游酒店外,度假型、温泉型、会展型、和产权式旅游星级酒店发展较快,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重庆市酒店业存在问题
(1)旅游业系统工程认识不足。旅游业从来就不是单一的产业,旅游业作为区域和城市的窗口行业,其产生、发展、成熟将直接影响到其他产业的发展。要将旅游业内部系统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系统建设,而不是分离开来建设。(2)酒店行业竞争激烈和无序。由于大批家庭旅馆的出现和单体私营经济型酒店进入市场,旅游管理部门和商业管理部门在此领域管理职责不清,行业缺乏自律和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长期无序竞争,扰乱了酒店业市场健康发展。(3)专项产业规划叠合度不高。一是缺乏旅游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等中长期规划的上位规划叠合;二是缺乏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商贸、物流、会展等同级同位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叠合;三是缺乏旅游业下位旅游规划的制定和规范。
三、对策建议
(1)跳出酒店做酒店,跳出旅游做旅游。一是推动从行业管理到综合管理的转变。着力加强酒店管理部门、旅游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协同力度,完善酒店和旅游业的宏观调控体系。二是推动从监管为主向服务为主的转变。推进酒店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监管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化,加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2)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环境安全投入。一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交通设施。加强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设施水平,完善设施功能。二是优化城市经济环境,促进商贸繁荣。重点完善吸引和鼓励交易的优惠政策及优良的内外贸易服务体系,以形成持续广阔的经济吸引空间,构建公平文明的商业规范,促进商贸活动的繁荣,为酒店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强化旅游和酒店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健全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积极打造集旅游安全法规、旅游安全预警、旅游安全控制、旅游应急救援、旅游保险“五位一体”的安全保障机制。(3)改善酒店结构,提升酒店整体形象。一是加快培育酒店龙头企业集群。规划建设一批五星级酒店和一批有品位、有特色的酒店,在现有基础上做强具有市场增长潜力的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际酒店管理品牌。二是重点引导发展经济商务酒店。结合未来国情、市情的发展,适度发展高端、重点引导发展中端、培育壮大经济商务酒店业的思路,制定重庆市酒店业发展专项规划。三是健全酒店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建议政府设立高端旅游管理人才引进机制;强化旅游人才培养的“政产学研用”培养模式;建立行业内人才培养引进自律和他律的公平发展模式。
参 考 文 献
[1]燕琼琼.我国酒店业发展建议[J].商业环境.2009(5)
篇4
[关健词]和政县;旅游资源;产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K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6-0065-02
一、和政县旅游资源现状
和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史称金剑、宁河,位于甘肃省临夏州南部,辖5镇8乡122个行政村,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县城平均海拔2200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5.7%,植被覆盖率85%。
和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和政是连接藏区和中原的纽带,地处兰州―拉卜楞―九寨沟旅游黄金热线上,县城距兰州市90公里,距临夏市25公里,康临高速公路连通东西,和合公路贯穿南北。
和政县内青山绿水,高山平湖,自古就有“陇上绿色明珠”之美誉,近年又荣获“古动物化石之乡”、“中国花儿传承基地”等称号。和政县内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独特的山水风貌、民俗风情和众多的文化遗址。“须弥翠色”、“雪山映月”等“宁河八景”久负盛名,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松鸣岩、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省级风景名胜区太子山享誉陇原,国之瑰宝――古动物化石占据六项世界之最,艺苑奇葩――松鸣岩“花儿”作为“花儿”的一部分列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和政县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和政县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旅游活县”战略,精心培育旅游文化,全力打造旅游支柱产业。
在旅游规划方面,先后出台《和政县旅游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委托福建华侨大学旅游科学研究所、上海远见旅游设计有限公司、成都聚合旅游咨询公司分别编制了《和政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县旅游发展战略策划》、《松鸣岩大旅游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详细规划》,国际建筑大师矶崎新及中建上海院完成“古动物化石世界之窗”项目方案设计和工程初步设计,北京水晶石设计公司完成古动物化石地质公园桦林保护馆的初步概念设计。
在旅游开发方面,以松鸣岩、博物馆为重点,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松鸣岩旅游基础设施,开发牌坊门、松鸣塔、浴佛湖等景点,完成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星级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新建松鸣岩度假村、太子山宾馆、花溪夏宫、天桥休闲乐园等宾馆饭店,使松鸣岩旅游服务功能基本完善,2005年松鸣岩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投资4500多万元,建成占地65亩,建筑面积8085平方米的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一、二号馆,馆藏化石3万多件,分3纲8目150多个数种,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2009年8月国土资源部将和政地区批准为国家级地质公园。至此,和政县初步形成了以博物馆、古动物化石博览苑和桦林保护馆、古动物化石世界之窗为主体的古动物化石旅游产业发展体系。进一步改善了铁沟、寺沟、柳梅滩、三岔沟、南阳山等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形成以县城博物馆为轴心,和康路、二新路、和铁路、蒿临路等通景区主干道为扇轴,松鸣岩、铁沟、寺沟、柳梅滩、三岔沟、南阳山等太子山系各景区为扇面的“五彩扇形”旅游发展格局。
在旅游宣传方面,多次制作和政旅游和古动物化石专题片在中央、省州县各级电视台播出,在《新旅游报》、《凤凰生活》、《中国县域经济报》、《鑫报》等报刊、杂志登载和政旅游专版和新闻,在兰州市、兰临高速公路及周边地区树立大型宣传牌,多次在兰州、临夏及县内召开各种形式的旅游新闻会及旅游推介会,旅游信息和优惠政策,与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印制《松鸣岩花儿集》、《和政旅游指南》、《和政旅游地图》等图书资料,制作旅游展板、DVD光盘,每年组团参加兰洽会、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西安旅游交易会等大型节会,广泛宣传和政旅游资源。2001~2009年先后四次召开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加的 “和政古动物化石国际研讨会”, 2006年和政古动物化石赴上海科技馆展出。每年举办原生态松鸣岩四月八“花儿”会、寺沟“花儿”会、湫池沟“花儿”会、半草岭“花儿”会及和政秧歌汇演,还举办了旅游文化艺术节、临夏州花儿大奖赛,特别是2005、2006、2011年在松鸣岩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西部民歌歌手邀请赛,全面宣传促销和政文化旅游资源,树立旅游品牌,开拓客源市场。
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切实加大了对生态的保护力度,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严禁在旅游景区内采沙、采石、伐木、放牧、狩猎,严防破坏植被,排放污染物。每年春秋两季植树造林,实施太子山天然林保护工程。挂牌保护名木古树,开通电瓶车,禁止机动车辆进入主景区,减少空气污染。坚持建设和保护并重,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开发之路,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循环发展。
三、和政县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和政县已基本形成松鸣岩、古动物化石、“花儿”三大旅游品牌,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并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旅游资源潜力开发不深,旅游产品单一,对外形象不突出等问题。
(一)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少,旅游服务功能不齐全,还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除松鸣岩、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旅游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外,其他景区目前只修建了主干道,景区内基础设施缺乏。现有的宾馆饭店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接待能力有限。
(二)形象定位不够准确
目前还没有确定全县统一的宣传口号和旅游形象定位,在对外宣传上形象不突出,促销力度弱,客源市场小,对外知名度不高。
(三)旅游人才匮乏
旅游队伍建设滞后,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旅游管理人员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尤其是宾馆饭店服务人员缺少培训,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差。
(四)旅游商品体系不健全
旅游娱乐项目少,旅游商品体系不健全,游客逗留时间较短,消费额低,旅游经济效益不高。
四、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
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研究政策投资导向,积极争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建设松鸣岩、太子山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主要景区引进旅游娱乐项目,建设高标准的宾馆饭店等接待设施,亮化、美化、净化和政县城,树立旅游城市新形象。在古动物化石博览苑三馆一中心设立“和政县旅游集散中心”,使其成为全县乃至全州的旅游集散中心。在松鸣镇建设“松鸣岩大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集中为松鸣岩、桦林保护馆、大峡等附近景区游客服务,提升景区综合服务功能。
(二)全力开发古动物化石资源,将古动物化石品牌打造为和政县的旅游名片
抢抓国务院、甘肃省支持古动物化石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申报古动物化石开发项目,早日建成古动物化石世界之窗、桦林保护馆、国家地质公园,做大做强化石文章,做活做足化石产业,将古动物化石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树立古动物化石品牌,全力将古动物化石打造成和政县的旅游名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让古动物化石成为和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桥梁纽带。
(三)深度挖掘旅游文化潜力,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灵魂
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为主,结合和政秧歌、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艺术,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设高档次的花儿剧场。邀请著名导演,精心策划,创作“古动物的伊甸园新花儿的狂欢节”为主题的大型文艺节目,在花儿剧场定期演出,成为和政县的文化形象。
篇5
一、工作目标
2012年,我区以建设“市城郊休闲旅游度假中心”为目标,加强规划引导,强化措施落实,加大旅游产业融合、旅游项目建设、旅游设施配套、旅游宣传促销、旅游管理服务工作力度,争取全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增长15%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实施产业融合战略,多方聚集旅游发展要素
1、推进无花果采摘游,带动乡村休闲游。深入挖掘无花果文化内涵、医药保健价值和“无花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品牌价值,进一步扩大无花果文化旅游月活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精心打造“无花果之乡”;加快推进“一带八园十五个基地”建设,加强与旅行社合作,大力发展无花果采摘游,使无花果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农业旅游品牌之一;带动草莓、樱桃、有机蔬菜等采摘游农家乐旅游项目,将分散的旅游产品串珠成链,捆绑营销,争取皇冠办事处列入省旅游强镇,泊于镇瑞亿山海田园列入省农业旅游示范点。
2、升级《神游华夏》演艺,推进文化旅游。投资3000万元,整体包装《神游华夏》演艺,推出《龙的传人》新篇章,新增《草原雄鹰》蒙古马术表演,促进旅游与文化相融合,打造夜间旅游亮点。
3、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发展工业旅游。扶持引导清华紫光、安然纳米、健人科技等国家级、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企业开发旅游商品,通过展示生产环境、生产流程等途径扩大商品销量;大力开发具有地域性、纪念性、艺术性和礼品性旅游商品,重点推广无花果干果产品、钓鱼竿、海产品等旅游地产品,形成品牌化、系列化、规模化的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网络,提高旅游商品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争取将好海蓝色食品有限公司列入省工业旅游示范点。
4、着力推广韩国特色,打造韩国风情游。充分发挥我区韩国人聚集优势,借助中韩建交20周年的契机,加大韩国风情街、韩乐坊、时代广场韩国馆、韩国美食街的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大力发展韩国美食、韩国服装、韩国风情、韩国文化等特色旅游,把我区打造成为市韩国特色旅游购物首选地。
5、培育绿色餐饮品牌,打造欢乐美食游。成立餐饮业协会,在全区星级酒店、特色社会餐馆、商场美食城开展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的“裸烹”和倡导使用现榨花生油等绿色健康美食活动,推出“经区十大美食”,重点推广无花果系列美食和正宗韩国料理,着力打造经区特色餐饮品牌。
(二)实施项目支撑战略,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
1、推进4A级景区华夏城综合景区建设。完成总投资2.4亿元的华夏城黄金小镇、东方文化区始祖庙、人防科普体验馆等景区工程,打造休闲旅游新亮点。
2、推进3A级景区老虎山生态园综合建设。加快建设投资2000万元的老虎山婚庆文化主题公园、忠孝文化主题公园等项目,不断完善景区道路、防护栏、景区导示牌等基础设施。
3、推进旅游购物项目建设。重点推进韩国风情街、韩乐坊、海港城等商贸旅游大项目建设,九龙城休闲购物广场、万象城步行街、好天地妇女儿童精品商场、韩国风情街等项目,争取年内开业运营。
4、推进九龙湾休闲度假区建设。做好九龙湾区域规划,完成九龙湾岸线整治,加快推进五星级酒店建设,打造高品位休闲度假和现代商务中心。同时,结合海上公园、九龙河、海峰河改造,规划建设海上休闲运动区和九龙湾游艇俱乐部,加快推进海上乐园、海上拓展、体育竞技、观光游艇等设施,进一步拓展九龙湾的旅游功能。
(三)实施设施提升战略,努力改善旅游基础条件
1、实施旅游道路畅通工程。按照游客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景点成串、景区成片的要求,加大道路交通建设,形成直达景区的快速通道。
2、完善采摘园基础设施配套。各镇、街道办事处要指导各采摘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旅游厕所、停车场、通讯设施、旅游标识系统、游客服务中心以及资源环境保护、旅游信息网络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和水平。
3、加快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按照建设“数字化旅游”的要求,积极参与省、市旅游信息平台建设,开通12301服务热线,成立经区旅游公共服务中心,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持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1、旅游推介。参加台湾“两岸乡村旅游百分百”活动,在台北设立经区旅游窗口;以中韩建交20周年和丽水世博会为契机,赴韩国旅游推介;赴俄罗斯雅库茨克、伊尔库茨克等城市参加“2012中国俄罗斯旅游年”巡回促销。参加市旅游局大篷车巡回促销活动,推广我区旅游产品;组织旅游企业到省内重点客源城市巡回促销,重点做好与烟台、青岛等周边城市旅行社对接工作;组织区内涉旅企业参加国内三大旅游交易会;举办第四届无花果文化旅游月活动、首届经区韩货节等节庆活动。
2、广告投放。借助市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参与市捆绑营销的旅游形象广告投放,进一步扩大经区旅游的知晓度和影响力,打响经区“滨海休闲旅游购物”品牌。
(五)实施质量兴旅战略,努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以标准化管理为手段,以旅游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为契机,努力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全区推行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通过业务培训、组织参观、举办技能比武、厨艺展示、评选服务明星等多种形式,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规范经营行为,逐步推行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和技能鉴定制度,建立人才引进和培训的长效机制。
篇6
第二条凡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际、国内旅行社,市内星级旅游饭店和市内有正式门票收入的景区(点)(下同),招徕、接待市域外游客进入我市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开展会议会展等旅游活动(单项代办订房、车船票等服务除外),符合规定要求的,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对旅行社组织游客进入*旅游进行奖励,按下列标准执行,且不重复计奖:
(一)对“*一日游”项目,全年接待游客人数满3000人(含本数)的,奖励2000元;3000—5000人(含本数)的,奖励5000元;5000人以上的,奖励10000元。学生团减半计算。
(二)对“*二日以上游(含本数)”项目,凭景区(点)门票、市内旅游饭店住宿发票等相关资料计奖,全年接待游客人数满3000人(含本数)的,奖励10000元;3000人以上10000人以下的,每增加1人奖励5元;10000人(含本数)以上的,奖励50000元。
(三)一次性招徕、接待游客500—1000人(含本数)的大团,奖励4000元;1000人以上的大团,奖励5000元。学生团减半计算。
第四条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扶持旅游产业发展上档次。对评定为三星级旅游饭店的,一次性奖励20000元;评定为四星级旅游饭店的,一次性奖励50000元;评定为五星级旅游饭店的,一次性奖励80000元。
对评定为AA国家等级景区(点)的,一次性奖励10000元;评定为AAA国家等级景区(点)的,一次性奖励50000元;评定为AAAA以上国家等级景区(点)和国家工业、农业旅游示范点的,一次性奖励80000元。
评定为三星级“农家乐”的,一次性奖励10000元;评定为四星级“农家乐”的,一次性奖励20000元;评定为五星级“农家乐”的,一次性奖励30000元。
第七条各旅行社、星级旅游饭店和景区(点)应将《*市旅行社地接团队情况月报表》及时逐月报市旅游局予以备案,由市旅游局进行核实;年度考评时再根据各申报记奖单位出具的原始团单、凭证和有关酒店、景点的发票,由市旅游局组织进行认定,并将结果进行公示,接受举报监督。
第八条各申报记奖单位应当制作和保存组织接待旅游团队进入*旅游的各项有关业务档案,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3年。
第九条申请奖励,应当遵循下列程序:
(一)凡符合申报记奖规定的单位,向市旅游局提出书面申请;
(二)经市旅游局、市财政局核对确认经公示无异议并报分管副市长审批后予以兑奖。
第十条每年对招徕、接待组织游客进入*旅游的情况进行专项统计和排名评比,成绩显著的,给予通报表彰。
第十一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的单位,由市旅游局调查核实后,撤销其当年奖励,直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弄虚作假的,经查实后,依法依规处理。
第十二条奖励经费在旅游专项经费中核拨。
第十三条本办法核算年度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篇7
关键词 国际旅游岛 体育旅游 体育旅游产品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ZHANG Tiancong
(Sanya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Sanya, Hai'nan 572022)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of hainan, sports tourism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to attract and retain the high-end tourists.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points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ing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tourist island of Hainan; sports tourism; sports tourism products
1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必要性
随着世界旅游发展和休闲时代的到来,体育旅游已逐渐成为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种时尚。游客通过旅游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既达到健身锻炼的目的,又实现了返璞归真的体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开始改变生活方式,注重健康养生。尤其近年来, “花钱买药健身不如花钱旅游健身”已成为人们认同的消费模式。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的资源独特多样,可以开发和衍生出海上运动、沙滩排球、潜水、高尔夫球、热带雨林探险、环岛自行车赛等体育旅游产品。目前,海南以体育健身、娱乐、竞赛表演、技术培训、体育用品、体育彩票为主体的体育业已初现雏形,并对推进海南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想达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化旅游程度,须在旅游中打出体育与健康牌,提升体育旅游的品质和国际化程度。因此,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必然要求。
2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而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可行性
(1)体育冬训产业初具规模。从2003年冬开始,海南冬训足球基地成为国内第二个足球冬训基地,国内十几支职业球队都会在海南进行为期20多天的集训。同时,构建中国海南体育冬训大本营已初见成效,共接纳16支甲A甲B足球队、十多个省市区帆船、沙滩排球、游泳、篮球、田径、举重等项目以及国外足球队共数千名运动员来到海南冬训。
(2)高尔夫产业日渐兴盛。高尔夫是海南发展潜力巨大的体育休闲产业。2005年在三亚首度成功举办了欧巡赛——TCL高尔夫精英赛,此项比赛连续三年在三亚举办。此外,海南每年还都举办亚巡赛、中巡赛、“海南航空杯2006高尔夫常青配对邀请赛”等正式赛事,以及各种各样的业余赛事。蒙哥马利等诸多世界名将带来了明星效应,扩大了海南高尔夫的影响,并吸引了国内外高尔夫球爱好者和游客来海南的高尔夫球场,提高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品牌效应。
(3)海上体育运动项目发展迅速。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在政策上更加灵活,拥有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同时连续三届三亚国际游艇展的成功举办,将有效扩大三亚乃至海南海洋旅游业、游艇产业的知名度,因此,以海上游艇经济为主导特色的旅游项目在海南拥有较好的投资环境和较大的市场空间及发展前景。
(4)品牌赛事经营凸显成效。到目前为止,海南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几种品牌赛事。其中著名的如,①始于2006年的环岛自行车赛,赛事定位为“亚洲顶级、国际一流、每年一届”的品牌赛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4届,吸引了众多国际自行车高手前来参与;②1997年为迎接首次举办的“香港——三亚”国际帆船赛,已成功举办9届赛事;③把铁人三项赛引进海南。2008年4月20日在海口市西海岸开赛的“2008中国铁人三项赛”,是海南迄今为止举办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比赛。世界铁联每年在世界范围内举行20站比赛,这次就是其中的一站比赛,也是在中国举行的惟一一站比赛。来自世界38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其中包括多位世界顶尖铁人。除上述赛事外,海南还成功举办了全国男子柔道锦标赛、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全国跆拳道精英赛、第四残疾人运动会、2007全国速度轮滑场地公开赛等。
与此同时,海南还加强了对体育休闲场馆的建设。省高级体校新建成的万人运动场,已全部完工。正在建设中的海南省体育中心主体育场、体育馆、游泳跳水馆,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南侧,东临南渡江,西接美舍河,一期规划用地297117平方米。将成为一个有热带滨海特色的省级体育中心和集“时代性、标志性、地方性”为一体的建筑群。
3 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意义
(1)发展体育旅游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种类,弥补传统旅游的不足。传统的观光旅游中游者更多的只是来观光旅游景点,但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心境的放松也非常重要,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越来越看重休闲与健身的结合,并在旅游中注入体育与健康的成分。
(2)发展体育旅游有助于改变客源结构。体育旅游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广泛流行,体育旅游游客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旅游经济增长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南国际旅游建设中大量入境游客将是旅游业取得更好效益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只有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努力提升体育旅游的品质,才能更好地提升海南旅游的国际化,发展海南经济。
(3)提高当地旅游知名度,体育旅游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体育旅游中通过举办大型赛事不仅可以吸引游客,而且还会极大提升举办地的知名度。数据显示,2000年悉尼奥运会使澳大利亚的旅游形象品牌效益超前10年,对澳大利亚的入境旅游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发展体育旅游有助于海南经济发展。从世界范围看,在当地的经济增长中,体育旅游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资料显示:2000年悉尼奥运会在16天时间里吸引大约150万游客,给澳大利亚带来至少37亿美元的收入。由此可见,体育旅游为各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收入。随着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并开发与挖掘海南的旅游市场,体育旅游产业将有望成为海南旅游业中的支柱产业。
4 结论
体育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并已具备一定的市场地位,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旅游品种和旅游体验。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开发与发展,旅游中的体育旅游产业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与发展将起着支撑的作用,并发挥它独特的魅力。因此,要想提升海南国际化旅游的层次和内涵,海南必须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并借鉴国外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先进经验,切合实际的开发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体育旅游项目,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对于建设和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体育旅游产业的高层次与多方位的发展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谭曙辉,刘成,张河清.体育旅游研究的国内外比较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4).
[2] 廉恩勇,刘际友.体育旅游的社会价值[J].现代商业,2008(29).
[3] 曲天敏.试析体育旅游与旅游体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10).
[4] 姜丽.关于世界体育旅游发展趋势的研究[J].消费导刊,2008(4).
[5] 周立华.国内外体育旅游开发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
篇8
本市郊区的农、林、牧、副、渔等农业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环境良好,基础条件比较成熟,发展农业旅游的优势显著。为了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郊区“三个集中”的战略部署,把握筹备20**年世博会的重要机遇,有序地推进本市农业旅游的发展,现提出以为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推进本市旅游的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体现**都市旅游的发展思路,紧扣市郊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部署,与**农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相协调,与全市的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要注重规划引导,把握重点,体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要提倡市场运作,鼓励政府、集体、企业、农户相结合;要严格保护生态,优化环境,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多模式、多层次地发展本市农业旅游。
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借助多方合力,确立结构合理、服务良好、效益明显的农业旅游体系,努力发挥农业旅游在**郊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中的积极作用,营造郊区旅游的良好环境和广大市民及旅游者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争取到20**年全市建成**个功能集聚的现代农业旅游服务基地,培育50处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度假地、“农家乐”等农业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总量达到**万人次。
二、全面构筑农业旅游发展体系
要积极扩大经营规模,拓展开发主体,鼓励农户自主开发“农家乐”等旅游产品,支持农业企业兴办现代农业园区旅游项目,同时倡导政府、企业等多方联手建设集聚型农业旅游基地;要通过增加产品项目和细分市场,最终形成观光团队体验游、自助散客休闲游、城市居民度假游、国内外老人疗养游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旅游产品体系和市场结构;要不断提升农业旅游的档次,到20**年,形成**郊区农业旅游的“一区一特”和“一镇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要把推广“农家乐”作为当前郊区发展农业旅游的主要抓手,通过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形成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要在推广“农家乐”项目的基础上,利用不同区位特点和优势资源,发展“渔家乐”、“林家乐”、“果家乐”、“花家乐”等产品,形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农家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到20**年,本市郊区要形成2万张左右床位的农业旅游接待规模。
要配合郊区实行“三个集中”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骤,依托有利的环境、资源、交通等基础条件开发建设若干富涵江南水乡特征,具备现代服务功能的农业旅游功能集聚区,产生农业旅游的综合效应。
三、努力创新农业旅游经营机制
鼓励农民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兴办农业旅游。本市农户可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等多种形式入股兴办农业旅游,并享有薪金、租金、股金等稳定长期的收益回报。
引导大型旅游企业参与农业旅游的开发和经营,并发挥其骨干作用。通过注入资金、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共享经营网络,体现专业优势,带动本市农业旅游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
扶持成立专业的农业旅游公司,提高农业旅游的组织化程度。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专业农业旅游公司可采用搭建统一的经营平台、实施“公司+农户”、“公司+旅游点”等方式,逐步整合分散的农业旅游点,增加农业旅游的抗风险能力。同时通过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对分离,增强市场经营能力,做大做强农业旅游品牌。
要不断优化农业旅游的经营环境。要改善农业旅游点的交通条件,规划旅游交通线路,统一公共信息图形符号、道路交通指引标志,扶持修建连接道、停车场等基础功能设施。
要把培养培训农业旅游人才的工作纳入全市农业和旅游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享受相关优惠。依托现有的**市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和农业培训机构,建设若干个农业旅游培训基地。
要为农业旅游提供网络化管理的支持和社会化服务的便利。依托**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网和旅游企业销售网络,拓宽农业旅游销售渠道;筹建农业旅游销售中心,构筑网络营销,要把农业旅游的宣传促销纳入全市旅游宣传促销体系。
四、建立健全农业旅游管理体制
完善分级管理以区县为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系,切实发挥农业、旅游的行政管理职能。旅游和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协调,确定农业旅游的经营范围和重点项目,指定专门的机构或个人进行专业指导和管理。畅通投诉渠道,保障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建立农业旅游安全机制。加强对农业旅游景区点的安全防范、食品卫生等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紧密依靠社会公共安全系统,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并加强维修和保养,建立起人防、技防相结合的农业旅游安全体系,确保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安全。
支持建立农业旅游的行业协会组织,发挥行业协会自律、协调服务的作用,促进产品开发、市场拓展、人员培训、行业交流等活动的广泛开展。
加快制订并推广相关标准,提升农业旅游的水准。要配合《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标准的推广实施,抓紧组建“农家乐”星级评定机构,培训评定人员,规范经营行为,把“农家乐”打造成为**农业旅游的精品。
五、支持农业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
要把农业旅游发展纳入全市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要在农业旅游资源普查的基础上编制本市农业旅游专项规划,与全市农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相协调,与全市的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市旅游、农业等部门要指导和支持区、县编制区域农业旅游发展规划。要把发展农业旅游纳入**郊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三个集中”和城市化的支持体系,纳入增加农民收入的实事工程。
篇9
旅游业是低污染、低能耗、拉动型产业,我市旅游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基础和优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旅游强市步伐,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旅游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指导为手段,不断加大培育开发力度,旅游功能日臻完善,旅游环境日益优化,旅游经济蓬勃发展,我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城市”等称号,旅游品牌形象不断被放大,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市正处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城市建设加速提升、统筹发展融合突破的关键时期,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具有巨大包容性、延伸性,是极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重要产业。旅游业是涉及长远的生态提升工程,有利于生态文明,促进环境保护;旅游业是事关当前的产业优化工程,有利于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旅游业是统揽全局的民生改善工程,有利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去年12月1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确立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定位,标志着旅游业进入了国家战略体系。我市旅游产业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发展旅游必有可为,大有可为。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集中精力,协调一致,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市场建设为主线,坚持丰厚文化、绿色生态、区位优势相融合,坚持形象提升与内涵丰富、提质与扩量相统一,坚持统一规划、总体布局、分层开发相协调,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开发建设与持续发展、政策激励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相互动,围绕“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这一总体定位,全力打响泉水游、文化游、生态游三大品牌,将建设成全省著名的旅游集散中心和区域旅游目的地,打造旅游业“现象”。
(二)战略布局。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一轴两带三区”。“一轴”,即泉水文化核心轴,主要区域为南至经十东路,北至济青路的狭长走廊。重点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突出泉水文化相结合的特色,加快文化旅游大项目建设,完善现代城市旅游功能,实现泉水体量与质量大跨越,展示我市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泉水奇观,建设集观光、休闲、美食、商贸、娱乐、购物等于一体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两带”,即休闲度假和乡村旅游两大发展带,主要区域为南部山区度假型综合旅游区和山水资源丰富的生态型乡村景区(点),发挥资源特色和产品优势,着眼服务城市休闲需求,提升会务、娱乐功能,丰富旅游配套设施,打造近郊游高地。
“三区”,即都市农业旅游区、现代工业旅游区和体验旅游区三大块。主要区域为南部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城区近郊农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和三涧溪村、龙山黑陶基地,重点做好各行业、产业间的融合互动,积极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提高旅游参与性、科技性,吸引都市人群,打造旅游新的增长极。
(三)发展目标。到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8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3亿元,进入全省先进发展水平。到年,接待国内游客达到1200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达到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亿元,旅游业直接就业达到1.5万人,间接就业达到3万人,跨入全省旅游发达地区行列。
三、主要任务
(一)高标准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大力实施旅游高端发展计划,聘请省内外知名旅游规划和策划专家,组成旅游专家顾问团,在人才兴旅上实现新突破。结合文化经济强省发展目标、省会经济发展战略等政策机遇,结合我市实际,科学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规划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坚持保护开发并重,坚持国际化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坚持远景蓝图与当前任务相结合,深化“旅游强市”战略,实现旅游业的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和持续发展。
(二)科学整合旅游产业要素。着力挖掘我市特色美食、工艺品、农副产品优势,重点发展泉酒、大葱、龙山黑陶、香米、粗布、小杂粮等国家、省级名优产品和驰名商标,加快建设提升美食街和旅游商品超市,形成聚集效应,丰富旅游链条;着力提高旅游文化内涵,继承创新地域特色文化娱乐项目,策划高水平文艺演出,鼓励文艺演出进景区、进饭店、进餐馆;着力构建旅游大交通格局,发挥毗邻省会区位优势和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优势,建立与旅游发展相适应的交通运输网络,提升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出租车等交通功能。搞好通往景区的道路建设,城市客运服务要逐步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用2年时间,实现所有景区通客车;着力加快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衔接,发展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高标准农家乐,促进都市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效结合,依托农村农业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三)大力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加大对旅游重点项目的扶持,支持旅游企业提高景区规划水平,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要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打破所有制界限,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吸引区域内外资金开发经营旅游项目。包装推介全市旅游业重大招商项目,建立与重要投资商和专业投资促进机构互动合作机制,突出招大引强,重点引进建设投资过亿元的大型主题乐园、综合性度假区和房产旅游项目。加快现有景区改造升级,重点抓好百脉泉景区改造、锦屏山旅游度假区二次开发、圣井危山旅游区完善开放、朱家峪旅游区保护性开发和植物园天怡养生度假园等一批在建改建项目建设,增强旅游吸引力,丰富大旅游框架。
(四)完善现代旅游功能。提高城市旅游形象,建设完善霓虹灯街、购物街、美食街,合理布局旅游公厕,提高绿化造景水平,并在重要公共聚集场所、交通枢纽、城市广场设立城市形象标志;提高旅游经营场所旅游功能,完善邮政、通讯、金融、咨询及订餐订票服务;升级旅游网站,提高网站互动功能,全面展示城市旅游形象,提供全方位旅游咨询投诉服务;在交通主干道和各游览场所增设旅游导向牌、标识牌、游览示意图,提供导览服务。
(五)提高旅游行业素质。进一步提高旅游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加快旅游企事业单位市场化步伐,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发展意识,实现旅游经营效益最大化;积极培育大型旅游集团,鼓励对中小旅游企业实行兼并重组,发展综合性旅游巨头,提高市场冲击力和发展后劲;促进龙头景区向大体量、多业态、高端化发展。力争3年内4A级景区数量达到4家,并积极争创5A级景区,提高旅游核心吸引力;促进旅行社做大做强,引进国内知名旅行社,形成竞争机制,力争在3~5年内,3A级旅行社达到4家,并实现全省五十强、市十强的突破;制定旅游饭店发展计划,加强旅游星级饭店餐馆管理,推行行业标准化建设,支持达到标准的进入星级行列,用2年时间,使星级饭店数量达到10家,其中三星级以上饭店达到6家;提高旅游企业文化内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有上进心的旅游企业家和有责任心的旅游企业,使每个旅游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企业文化和形象标签。
(六)强化旅游宣传促销。着眼大品牌、大市场,开展大宣传、大促销,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区域联盟、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全力建设区域旅游目的地。制定年度宣传促销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宣传促销,增强市场投放时效性;加大旅游合作交流,积极参加国际(内)旅游交易会和区域旅游交易会,每年保证至少两次组团参加大型旅游交易会,展示旅游形象;将城市形象推广和旅游形象推广结合起来,完善宣传手段,扩大覆盖面,依托省级以上广播电视、报刊和知名网站,有计划地宣传旅游整体形象,市级主要新闻媒体要把旅游作为重要宣传内容之一,开设旅游专版或专栏,免费公益性旅游广告,增大宣传报道量;充分发挥旅行社桥梁纽带作用,瞄准城市群等客源市场开展大规模抱团促销,采取奖励政策,激励本地旅行社开展地接业务,邀请省内外旅行社来我市考察旅游产品,吸引外地旅行社输送游客,用3年时间使旅游市场半径扩大至300公里,1~2家景区(酒店)成为常规旅游消费节点,进入全省主流旅游线路;积极开发周边旅游市场,在交通主干线、车站、城市出入口等公共场所,大密度设置旅游大型公益广告,营造氛围,刺激出游意愿,形成固定旅游客源群;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积极开发休闲商务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吸引力和附加值,将节庆、采摘、文体等活动融入旅游经营链条,面向不同游客开发风格迥异的特色旅游产品,提供差异化旅游产品服务,推出“泉水印象”、“文化长廊”、“李清照故里行”、“东进看美景”等一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推出不同组合的景区联票,为旅行商经营提供更大的市场平台;探索旅游一卡通整合和发行模式,体现便民原则,降低出游成本,激活本地旅游市场,促进旅游资源的有序利用,提高旅游企业经营效益。
(七)切实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全面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加大人性化服务,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推行旅游服务标准化,健全旅游标准体系,提高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工作标准,重点保障餐饮、住宿、厕所的卫生质量;重视旅游培训,依托旅游职业学院开展旅游专业素质培训,夯实旅游服务基础;开展旅游细微服务和文明旅游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旅游,打造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旅游服务品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旅游投入。确保旅游规划和宣传促销投入,每年列支专项宣传促销经费,并实现每年递增;景区创建为3A、4A、5A级的,市政府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20万元,创建旅游强乡镇、特色村、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市政府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2万元;旅行社创建为3A级的,市政府一次性奖励3万元;饭店通过改造升级被评定为三星、四星、五星级的,市政府一次性分别奖励3万元、5万元、10万元。被评定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餐馆的,分别奖励2万元、3万元、5万元;对景区门票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该企业5万元,并奖励负责人1万元,对景区门票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该企业10万元,并奖励负责人2万元;对地方税收贡献超过100万元的旅游企业,视情况给予奖励;对向我市每年输送游客5000人以上的外地旅行社,年终一次性奖励1万元,超过10000人,年终一次性奖励3万元;投资建设旅游景区会议会展设施的,在政策上实施倾斜,并视投资额给予奖励;引进国内外和区域性会议会展活动,视引进规模给予奖励。
(二)加强对发展旅游业的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切实把旅游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全市旅游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实施旅游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旅游乡镇要成立专门的旅游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辖区内旅游项目的调度、旅游数据统计、旅游项目招商和制定实施本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其他乡镇和部门要有专人负责旅游工作,部门和乡镇要形成合力,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积极为加快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篇10
1.强化产业规划实施。市旅游局负责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的指导、监督、管理。全市旅游建设项目,需经市旅游局许可或备案后方可实施,促进旅游项目有序建设,切实提高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
2.加大规划编制支持。围绕“一中心、三大核心景区”旅游空间布局,按照系统化、特色化、品牌化的要求,不断编制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和景点开发规划。由政府部门负责编制的规划(可研报告),通过市政府组织会审(审查)后,编制经费由市财政给予全额补助;由非政府投资主体负责编制的规划(可研报告),经市政府组织会审(审查)后,编制经费按3万元/平方公里的标准给予补助,每个规划补助经费最多不超过20万元。
二、鼓励多元投入,提升产业基础
3.鼓励支持非政府性资金投资旅游产业。遵循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鼓励支持非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旅游产业重点项目,重点支持景区(点)的经营权租赁和功能性配套建设项目。
4.推动景区(点)经营权租赁。引导鼓励非政府投资主体租赁景区(点)经营权。租赁景区经营权的,市政府实行“一事一议”。租赁景点经营权的,其开发投资项目实际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内部分、1000万元-2000万元部分、2000万元以上部分,市财政按1%、2%、3%的比例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自租赁经营权之日起,其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以上年度实缴数为基数,对超基数地方留用部分,前三年由市财政给予全额补助、后三年给予减半补助。
5.支持开发建设新景区(点)。鼓励支持非政府性资金投资开发建设新景区(点),其开发投资项目实际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内部分、2000万元-3000万元部分、3000万元以上部分,市财政按1.5%、2.5%、4%的比例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自投入经营之日起,其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地方留用部分,前三年由市财政给予全额补助、后三年减半补助。
6.鼓励投资建设星级饭店。鼓励非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旅游饭店,加快提高旅游接待能力,项目建设补助标准参照执行第五条政策;新建饭店新评定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旅游饭店的,在批文有效期内,其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用部分,由市财政分别按20%、40%、50%的比例给予扶持。
7.加大旅游交通投资支持。促进旅游运输企业车辆更新,增强旅游运输能力,提高运输安全保障。对旅游运输企业购买新旅游车,单车价格在40万元以上、报市旅游局备案、且在我市营运3年以上的,经交通、旅游部门审核认定后,按车价的5%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
8.增强旅游建设项目要素保障。对旅游重点建设项目,确保满足建设用地需求;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根据项目经营性质,其供地方式及供地价格实行“一事一议”。金融机构对重点旅游企业的贷款,要优先给予安排。
三、强化产业配套,提升服务水平
9.促进景区(点)品牌升级。鼓励支持旅游景区(点)品牌创建、提升,不断增强对外影响力。被国家旅游局评定机构新评定为AAA、AAAA、AAAAA级景区(点)称号的,由市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3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
10.提高旅游饭店服务水平。鼓励支持旅游饭店创星,提高接待档次。被新评定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的旅游饭店,由市财政局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30万元和100万元的奖励(升星的按同星级标准给予补足);被评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旅游餐馆,由市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2万元、10万元、30万元的奖励(升星的按同星级标准给予补足,与评钻级酒店不重复奖励)。鼓励四星级及以上饭店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合作,对引进或委托全球300强、国内20强的著名酒店集团进行管理,其委托管理期限在3年以上的星级酒店,由市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40万元奖励。
11.做优做强旅行社。激励市内旅行社做大地接业务,对年组织游客1000人以上的,其超过部分按5元/人的标准,由市财政给予奖励;景区(点)对旅行社的奖励,由景区(点)管理机构自行制定奖励办法。对新获得全省百强旅行社、全国500强旅行社的,由市财政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鼓励在江开设国际旅行社,开展境外游客接待业务,对接待境外游客来江景区(点)旅游的,市财政按10元/人的标准给予奖励;自营业之日起,其所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地方留用部分,由市财政二年内给予全额补助。支持旅行社接受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委托,全程办理经审批获准的公务接待、考察等活动,旅行社开具的发票可作为正式报销凭据。
12.扶持做大旅游特色商品店。支持做大旅游特色商品店,引导游客在江消费。经市旅游局认定挂牌的旅游特色商品店,年销售额首次突破500万元、1000万元以上,经市财政局认定,分别给予一次性5万元、10万元的奖励。
13.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支持和引导“农家乐”旅游景区(点)建设、农业旅游商品开发和农家旅馆、农村特色餐饮等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对年接待旅游团队3000人次、5000人次以上的星级农家乐,经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分别给予一次性1万元、2万元的奖励;被新评定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的,一次性奖励6万元、3万元,被新评定为*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1万元;新获得农家乐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经营户的,分别给予一次性2000元、4000元、8000元的奖励(升星的按同星级标准给予补足);对新获得省特色旅游村称号的,给予一次性3万元的奖励。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公共环境的提升。
四、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实力
14.加强对产业发展的领导。强化旅游产业在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坚持市领导及部门领导挂联旅游产业重大项目制度。完善市旅游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协调解决。建立旅游产业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
15.加大市场营销力度。鼓励、支持景区(点)、旅行企业加强对外营销宣传,组织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积极开拓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对参加由市政府统一组织的大型旅交会(全国旅交会、省旅交会、华东旅交会等),由市财政给予摊位费100%补助,最高不超过1万元;景区(点)、旅行企业自行参加其他旅交会,经市旅游局批准,由市财政给予摊位费5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3000元。支持旅游企业到市外电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制作营销广告,推介*旅游产品、线路,经市旅游局批准,由市财政给予版面广告费30%的一次性补助。
16.鼓励引进专业人才。景区(点)引进旅游高级专业人才,并在企业服务一年以上的,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2万元/人的补助;招聘旅游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服务企业三年以上,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1万元/人的补助。旅行社、星级饭店引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并在企业服务一年以上的,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2万元/人的补助;招聘酒店管理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服务企业三年以上,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1万元/人的补助。
17.开设旅游绿色通道。支持旅游运输公司开通AAAA级景区至*、*等目标市场的旅游班线车,经市交通局、旅游局审核,给予免缴线路费;对来江参与重大旅游活动的旅游车,经市旅游局确认,免收市内收费站通行费;允许旅游车进入市区,公安(交警)部门主动做好引导工作。
18.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9年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资金作为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后视财力情况力争逐年有所增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政府投资旅游项目的建设和贴息,全市旅游整体形象宣传,以及旅游业发展和优惠政策的兑现。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旅游景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