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发展战略范文
时间:2023-03-31 12:5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发展战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实施科教兴院发展战略,创建广西医疗优质品牌医院
(一)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提高医疗质量、推进医院快速发展的根本。医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出台《人才引进及培养的有关规定》,设立人才培养基金,立足现有人才的培养,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一批高级医疗人才。近10年,医院用于培养、引进人才投入资金3500万元,高级职称人员由2000年的185人增到477人,博士硕士人员由22人增到465人,博士硕士科主任人员由3人增到85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一大批专家成为国家、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及医疗中心的学科带头人、国家人社部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自治区级专业学会和协会的主任委员以及医院主要学科的带头人,医院成功地成为广西适宜卫生技术研发推广人才小高地。
(二)加强学科建设和积极引进新技术
发展重点学科,扶持重点项目,积极引进新技术,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医院实行了《重点学科及重点项目奖励办法》,鼓励技术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学科发展。如今,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腹腔镜下微创手术,腰椎间盘和关节内镜介入下微创手术,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脑血管病及肿瘤等的血管介入诊疗,消化道、泌尿道和鼻咽等自然腔道疾病的内镜诊治,胃肠动力检测及功能性胃肠病治疗,睡眠呼吸障碍疾病诊疗,肿瘤放射治疗,复杂眼病诊治和弱视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鼻咽癌早诊早治,耳外神经显微技术,口腔畸牙矫正技术,糖尿病足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等一大批急危重病抢救技术,在广西拥有显著优势,达国内先进水平。先后承担国家、省厅级科研项目532项,荣获国家、省部和厅级科技奖146项。成功打造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13个院级重点学科,广西冠心病研究中心、广西微创手术中心、广西血液净化治疗中心等22个省级医疗和质控中心先后在该院挂牌成立,标志着医院多学科的诊疗技术处在广西领先水平。2000年以来,开展了填补院内、广西空白乃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疗法236项,实现了“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以人带科、以科带院”的发展战略目标。
(三)建立有效的医疗质量长效管理机制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工作。为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医院重点加强医疗质量环节管理和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坚持实行三级医疗质量管理责任制,把医疗质量管理纳入对科主任责任的目标管理,与其责、权、利挂钩。尤其是2008年开始,医院实行质控医生工作制度,每天负责全院住院病人的病历检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在护理质量管理方面: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各项护理工作制度。二是成立了护理质量监控组。三是从控制护理缺陷入手,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四)加强科研学术水平建设
自1998年设立科研成果奖、新技术、科技拔尖人才奖等七项奖励措施以来,科研教学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仅“十一五”期间,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立项402项,获自治区和卫生厅科研成果奖共79项;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已培养硕士73人;先后成为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培训基地、卫生部首批四级妇科内镜培训基地、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广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西全科医学教育临床技能培训基地,每年为基层医院培养骨干1000多人。
二、实施“以人为本”管理战略,创建广西优质服务品牌医院
(一)抓好员工爱岗敬业教育
通过专题报告会、演讲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服务理念与服务技巧的培训。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通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层干部实行部分竞聘上岗,职工实行全员聘任制。当年,全院高职低聘14人,缓聘23人,转岗34人,提前离岗休养和清退临时工130多人。此后,每两年全员重新考核聘用上岗。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克服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形成了人心思进、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
(二)深入开展创建“服务品牌医院”活动
2001―2003年,医院参加了中华医学会组织的“明明白白看病、医疗优质高效、绿色医疗环境”三个主题的百姓放心医院创建活动。2004―2006年,又组织开展创建“优质服务品牌医院”竞赛活动。特别是自2006年以来,医院先后积极参加卫生部组织的“医疗质量万里行”、“平安医院”、“优质医院”和“三好一满意”活动。通过活动,强化质量和服务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多次得到卫生部和区卫生厅检查组的好评。
(三)努力提高便民综合服务能力
医院以优化就诊环节,增加服务设施为抓手,通过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实行门诊“一卡通”的就诊方法;实行分科挂号分诊,按楼层划价收费;设立导医队伍和便民门诊,坚持双休日开诊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各项检查报告按时出结果;开展“十个一”服务(即一张医疗费用查询卡、一条绿色生命急救通道、一个患者接待中心、一个医患协调办公室、一张住院费用通知书、一项首问负责制、一句文明用语、一张医患连心卡、一本服务指南、一个咨询服务电话);实行24小时114和12580电话、网络和现场预约挂号等一系列便民措施,方便群众就诊。
(四)深入开展人文化服务
在开展规范化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医院坚持开展“感动患者服务”活动,尤其是近年结合“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三好一满意”活动,开展“护士之星”评选和“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在行动”等比赛,从改善护理工作流程、服务环节做起,深入开展关爱患者、感动患者服务。如为住院病人过生日,病人出院一个月内打一个问候电话,寄送一张联系卡;每天责任护士与病人交流时间不少于5分钟,实施各种护理操作前进行解释、咨询、告知;操作中进行鼓励,操作后进行交待注意事项、致谢等,从制度上强化护理人员的沟通,使护理工作更人性化,为患者提供更加方便、更周到、更温馨、更优质的服务。
三、实施信息化建设战略,创建全国数字化品牌医院
实行信息化管理,建设数字化医院是现代化医院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方便群众就医,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医院从2001年起,先后投资1500多万元,至2006年完全建成门诊医生工作站、收费系统、药事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经过多年努力,医院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先进行列,获2009年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颁发的“病案管理突出贡献奖”,2010年成为卫生部指定20家“电子病历试点医院”之一,2011年又成为中国医院协会医院信息专业委员会、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指定10家“电子病历法律效力体验基地”之一,几年来有200家国内外医院同仁到医院参观。
四、实施低碳环保建院战略,创建全国绿色环保品牌医院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就医环境,医院多渠道筹措资金近6亿多元,自2003年先后新建了门诊综合大楼、3号住院楼、视光楼、信息科研综合楼、大型地下停车场和中心花园以及改造装修了内科住院楼、星湖门诊部和行政办公楼。医院本部所有医疗用房的环境与功能设施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内部装配全部采用国际先进的楼宇智能化管理控制系统、物流自动化传输系统、中央空调及空气净化系统,使楼内的空气清新,四季如春。目前,医院干部病房楼、教学楼正在建设和筹建中。该院的医疗用房楼内空气达到了卫生部3类洁净手术室的净化标准,被授予“全国整体洁净医院”称号。
五、实施医风行风建设战略,创建医患和谐品牌医院
(一)大力倡导廉洁行医
一是将廉洁行医的承诺内容,通过网站、公示栏、《院长致病人的一封公开信》等多种形式作出承诺,公布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实行医患双方承诺制度,即病人一入院就与医院签订一份不给医务人员送红包、礼物、宴请的《承诺书》。三是加大奖惩力度。多年来,没有收受红包的投诉。
(二)防范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
一是建立和完善医药购销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严把药品“入口”和“出口”管理关。三是加大对开大处方的检查和超常用药尤其是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监控,对违规者给予经济处罚;坚持每月对用量大的西药前50名和中成药前10名对比统计,对波动超过30%的品种进行分析,发现有促销嫌疑的,立即停止该药在医院使用。
(三)规范医疗收费
实行网络管理,统一电脑收费,避免手工收费的随意性。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严禁越权立项、分解收费和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实行大额医疗费用开支征求患者意见制度。
(四)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病人负担
一是按上级规定100%采购和使用中标药品及贵重耗材,每年让利患者2000多万元。多年来,药品费用占业务收入总费用的38%-40%左右,处在广西乃至全国较低水平。二是实施门诊部分单病种控制最高限价收费、大额医疗费用管理与特殊诊疗管理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还通过规范诊疗、缩短病人平均住院日、推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措施,较好地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三是实行特殊人群优惠政策,对下岗工人、低保人群、残疾人和70岁以上患者免收挂号费;对低保和新农合住院患者减免30%的床位费。
(五)加强医德行为的监管
成立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及时处理病人的投诉;坚持每月病人满意度调查和职能后勤部门的满意度调查、行风查房、社会监督员座谈会、投诉谈话、职工和中层干部年终考核评议、党委行风督查等制度,实行职工医德医风考核结果与劳务费、晋升、晋职、评优等挂钩。
篇2
[关键词]市场经济;医院;发展战略
[DOI]10.13939/ki.zgsc.2015.11.217
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建立现代自主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宏观调控机制。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将随之改变,卫生事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医院的发展是卫生事业的主体部分,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我国医院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发展战略的选择,如何选择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发展战略对促进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现代医院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1 市场经济影响医院的经营机制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医院的经营机制发生了很大转变。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自主企业制度,政府鼓励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医院的经济发展从传统的依赖政府政策支持转变为自主经营发展,自收自支的独立经济主体,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医院虽与一般企业性质不同,但是市场经济体制已将医院划分为具有经济性质的第三产业,属于市场经济的一部分。过去医院一般属于非营利机构,具有福利性,而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医院是福利性还是经济性,或二者兼并,需要取决于国家的具体政策,不可一概而论。
1.2 市场经济促进医院经济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医院之间的竞争加剧,也就是说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传统医院的定格局面,使得医疗服务需求者能自主选择医院或医疗服务。市场经济下,医院经济发展的开放性、自主性促使医院不断改革完善,为医疗需求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来寻求市场,大大提升了我国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创造更好地医疗环境。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医疗市场将由过去的分级医疗和划区医疗转变为现代的自由选择型医疗,市场经济和医院的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联系,共同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2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医院人才紧缺
人才是医院经营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医院对医疗人才的要求本身就高,医疗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市场经济中医疗人才供不应求,加之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多数人喜爱留在大城市大医院发展,而不愿去基层医院服务。据统计中西部农村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分别为0.89人和0.87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3 人。全国农村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数为0.99 人,东部为1.34 人,中部为1.02 人,而西部农村仅为0.82 人。人才分布的不合理和基层医院人才的短缺,使得一些基层医院无法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壮大。
2.2 医保政策“低水平,广覆盖”
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推行医院自主经营发展的同时,为保障医疗政策覆盖范围更宽广,导致医疗政策水平无法满足市场所需。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险水平较低,医疗服务需求者为控制医疗开发,会尽量减少就医需求,不仅不利于患者的健康,也抑制了医院的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关于医药业务经营的制度还不完善,也导致了医院、诊所、药房之间出现不公平竞争,药房一般会将药物价格定为低于医院药物价格的水平,严重损害了医院的利益。
2.3 政府投入不足
政府在医疗事业方面投入不足和医疗服务价格的不合理使得医院的经济发展受到约束,医疗事业一直以来都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医院在以市场价格采购原材料的同时,需要在提供医疗服务时体现福利性,因此,医院一般会选择低于成本的价格服务患者。然而,政府在医院的医疗服务方面投入不多,导致医院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受阻。
3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发展的策略
3.1 制定和实施医疗技术开发战略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医院应制定和实施医疗技术开发战略来不断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市场经济体制主张医院自主发展经营,因此医院要通过开发医疗技术来提升自主发展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医院应通过医疗技术开发来建立自身优势,吸引医疗服务需求者,但制定该战略的同时要确定医疗技术开发和医疗质量之间的关系,过去总把医疗质量摆在第一位,采取保守型发展战略,实际上医疗技术开发是通过一种创新途径来提升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医院应充分重视医疗技术的开发。医院可通过引进高技术人才、增加研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来更好地实施医疗技术开发战略,促进医院经济发展。
3.2 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
任何企业人才是其发展的根本,培养优质人才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医院也不例外,医院应制定合理的人才战略来提升其竞争力,以便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便捷,实施适合医院经济发展的人才管理战略。医院的人才战略除了要聘用高素质的医疗服务人员之外,还要着重培养骨干人员、带头人员,让优质的领导者创建高素质人才队伍,共同为医院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另外,在引进高素质人才之后,医院的人才战略要注重留人,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奖罚分明、重视人才、公平公正,要使医院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为医院人才的工作施展、开拓创新提供一定的条件。
3.3 制定和实施科学管理战略
在市场经济发展日趋成熟的时代,医院之间的竞争日益严峻,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提升医院整体工作效率,促进其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医院的管理战略主要分为医疗质量管理、经济管理和制度管理,医疗质量一直是医院所重视的,为建立高质量医疗条件,医院应通过完善医疗服务来建立良好的信誉。人、财、物、技术等要素的管理亦是医院不容忽视的,要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财务管理控制医疗成本,减少人员冗余,通过控制成本来增强医院医疗服务的价格优势,吸引患者。医院属于服务行业,在经营期间,切忌乱收费、乱开药,不可接受患者红包,要注重医德的培养。
4 结 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之间的竞争加剧,医院只有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条件,取得长远发展。通过分析市场经济和医院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影响医院的经营机制、市场经济促进医院经济的发展,进而分析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制约医院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结合二者提出制定医院经济发展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经济发展中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尤其医院所需人才大多为技术性人才,医院在人才战略方面既要引进高素质人才,又要注重人才激励机制的建立,以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伯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如何寻求发展之路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3(8).
篇3
关键词:公立医院;战略管理;分析
引言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针对中国人们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进行了医药、医保、医疗体制改革,将政府高度垄断的医疗市场开放,使得多种成分的医疗主体参与到中国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去,相比之下,公立医院的投入逐年降低,主要依靠自身的医疗服务来维持运营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另外由于公立医院具体的公立性质,国家有关部门还对其资源配置、价格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其市场竞争能力和手段都受到限制,所有加强公立医院的战略管理,挖掘其自身的发展潜力,更大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已经势在必行。下面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战略管理理论。
1. 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
战略管理最早在1976年由安索夫提出来的,这是一种广义的战略管理,指的是企业长期决策和企业日常决策有机结合起来完成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业务。还有一种狭义的战略管理,指的是对战略管理的制定、控制、实施和修正,其代表人物是斯坦纳。从企业不同的角度看,其有着不同的含义,可以看作是一种计划、模式、定位或者观念。其在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让企业对其目标做到准确清晰,提高了其管理科学水平,是企业发展的不二法门。所以公立医院才会引进战略管理来推动自身的发展[2]。
2. 中国公立医院的战略管理历史机现状
在中国,公立医院最早出现的管理方式是作业管理,这个阶段公立医院的作用是满足人们的基本医疗卫生需要,医院本身没有明确的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对医院的财政、人事等实行全面干预,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发展。于是国家对医院的管理方式进行了改革,于是医院进入经营管理时期,这个阶段公立医院在内部各项管理、人事和财政上面有了一定的自,公立医院得到飞速发展。到了现代,由于中国大力推行三医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障规模的迅速扩大,急需公立医院的有效供给服务,并伴随着体制改革,各类性质的医院也参与到了中国医疗市场,多元化的医疗格局正在形成,公立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再加上公立医院的绩效改革、财政补偿机制改革和法人治理机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的推行,公立医院为了生存,将战略管理思想引入公立医院管理上面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目前很多医院在积极的拓展自身的融资渠道,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强化人力支援管理,提高医院文化内涵等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但是医院目前存在只关注医疗服务的产生过程,造成内部管理体制僵化、病人满意程度差等,没有充分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对于威胁和机会没有足够的认识。下面本文将对公立医院的SWOT战略矩阵进行分析[3]。
3. 公立医院的SWOT战略矩阵分析
SWOT即是一个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最早由波特提出来的可使企业致胜的三大战略逐渐演化而来。通过分析和研究中国公立医院的发展道路,可以发现其在发展上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所以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制定相应的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目标。
3.1优势分析
公立医院的优势是指在一定竞争市场范围或一定的区域之内,公立医院的某些方面有着其他竞争对手不能模仿复制的能力。有客观原因(行政隶属关系、管理体制和地理位置等)和主观原因(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等)两个方面。首先来说,中国公立医院在中国医疗服务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基本卫生服务的主要负责者。同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它是由中国同级政府给与财政补助,有着非营利性,能够享有国家很多优惠政策的支持。一般情况下,公立医院的医疗设备齐全,就医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备,规模相比其他医院要大的多,而且一般还是当地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结构,有着绝对的优势。另外,由于公立医院工资福利和上升潜力以及社会知名度高等原因,绝大多数的高素质医疗人才都会被其吸引并进入其中,人才比较丰富。在民众心中有着很高的信任度,老百姓也都愿意来公立医院就医,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4]。
3.2劣势分析
首先来说,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得各级卫士部门直接管辖公立医院,其高层管理任免权、等级评定全和财政全等都受到上级的约束,使得医院管理体制僵化,不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另外由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国家和医院之间的责任和义务不明确,其产权制度也不清晰。还有就是医院人事分配改革进度十分缓慢,没有严格的约束机制和高效的激励机制,使得公立医院的员工普遍积极性不高,造成很多人才外流,而当代社会国家企业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人才,所以怎么去用好人才是公立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另外医院的后勤保障部位和行政部门规模庞大,也使得医院的运行成本进一步提高。
3.3公立医院的机遇分析
公立医院的发展机遇有很多方面,首先来说由于公立医院的定位,其非营利性的性质导致其地位就是为中国人数最庞大的人们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其在人们群众中有着良好的形象,使得医院有着其他医院不可比拟的病人资源,所以公立医院如果能想方设法的开展一些新的服务项目和技术项目,充分利用好这一庞大的病人资源,就可以极大的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公众效益。其次医院有着高素质人才和良好的设备,还和国际一些知名医院有着国际合作,可以凭借技术实力占据医疗市场。另外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公立医院可以提供少部分的非基本医疗服务,公立医院应该利用好这一政策,利用专家优势、设备优势等为条件比较好的病人提供特优服务[5]。
3.4我国公立医院的威胁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医疗市场中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中国病人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公立医院为了生存必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另外由于@些医疗机构新成立不久,缺乏大量的医疗人才,所以其也必将和公立医院抢夺医疗人才,这些企业人才的晋升渠道和薪酬福利机制同公立医院僵硬的体制相比,有着很大的优势,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医院很大一部分人才流失。而且随着中国民族生活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现在更多的要求高水平、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医疗服务。众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从这一方面出发,制定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吸引中国民众就医。而公立医院长期的传统经营思想还没有完整的人性化服务理念,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总结
本文首先分析了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然后对中国公立医院的战略管理历史机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概括,重点从公立医院的优势分析、劣势分析、机遇分析和威胁分析四个方面分析了公立医院的SWOT战略矩阵,得出公立医院要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改变其原有的思想和体制,顺应时代的发展,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服务,建立合理的激励措施和约束措施,完善公立医院内部管理规定等,希望能够更好的促进公立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伊. 新时期公立医院发展战略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2.
[2]钟子明. 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竞争战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3.
[3]黄端. 我国非公立医院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
篇4
关键词 绝缘子 一带一路 国际化
一带一路宏观布局下,中国的基础工业将以构建“一带一路”为契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下简称“沿路国家”)进行互联互通,包括交通、物流、能源在内的基础设施工业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一、绝缘子行业
绝缘子,又称为绝缘子避雷器,是一种特殊的绝缘控件,是输变电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绝缘子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主要用途是在输电、供电以及发电等领域发挥支撑导线、绝缘和防止电流回地的作用。
根据电网铺设和电站需求不同,绝缘子产品分为输电线路用绝缘子和电站用绝缘子。在输电线路上,绝缘子主要用于架空输电线路;在电站领域,主要作为电站建设中导电部分的绝缘支持或连接物。根据电压等级的分类要求,绝缘子又分为低压绝缘子和高压绝缘子。低压绝缘子主要指耐受电压等级在1kV以下的绝缘子;高压绝缘子则指耐受电压等级超过1kV的绝缘子。总体来说,绝缘子行业需要根据电力系统发展需求而进行产品开发,并且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电力行业的持续资金投入,电力设备行业市场空间逐年增长,这也拉动了发电、输电和用电配套的绝缘子避雷器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绝缘子避雷器制造行业销售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3%以上,随着国民经济增速放缓,电力行业投资增速渐减。
伴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绝缘子厂商不断调整方向,从当前的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总体体现为:行业集中度不高,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产品同质化导致的企业竞争加剧。具体而言,行业内高端产品市场(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竞争方式主要是质量为主,价格为辅,竞争相对适中;中端产品市场(220kV电压等级)竞争方式主要是质量和价格并重,竞争相对激烈;低端产品市场(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竞争方式主要是价格为主,质量为辅,竞争非常激烈。
二、绝缘子行业的发展动因
(1)市场因素。国民经济,特别是电力工业的发展,是绝缘子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绝缘子产品的下游是电力工业,绝缘子市场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电力工业发展趋势紧密关联。2014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速减缓,但电力工业运行总体供需平衡。201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为55233亿kWh,同比增长3.8%,增幅比2013年降低了3.7%。2014年,我国电源建设投资完成额为3646亿元,发电设备新增装机容量10350万kW,较去年同期增加了950万kW;我国电网建设投资完成额41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24亿元,但总体来说电源建设投资已经趋于平稳,主要是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的增幅提升,进一步优化电源建设结构。随着国家电力建设投资结构的调整,近些年电网建设呈现加快的趋势,2014年国家电网建设投资完成额4118亿元,新增22kV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2.24亿kVA,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61万kVA。
(2)技术因素。绝缘子是运用诸多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品和个性化产品,技术专门化、不易复制,并且对技术人员的理论基础、技术功底和实践经验要求较高,并且需要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不断创新。
(3)质量因素。绝缘子是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绝缘子产品的技术指标及质量水平要求较高。新产品的研发、新厂家的投入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并通过用户指定试验机构的全套型式试验、产品鉴定、挂网运行、产品运行考验等必要程序后方可进入市场。
(4)品牌效应囿于绝缘子对于用电安全的重要性,加之下游电力工业多以垄断性质的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电站系统,良好的品牌效应是企业招标入围的重要考虑因素。
三、一带一路对电力工业的影响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将通过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内部以及沿线国家区域之间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规划合作,开展国际合作,同时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矛盾。
基础建设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环节,而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必然是一带一路的战略主角之一。“一带一路”覆盖国家人口达到46亿,而其中绝大部分国家人均用电量处于世界低位。按照人均用电量来划分世界国家,可以分为四档:北美、北欧及澳大利亚等少数发达国家,人均用电量在一万KWh以上,处于第一档;德国、法国等大部分发达国家人均用电量则在5000~10000KWh,处于第二档;中国、哈萨克斯坦、东欧等新兴市场人均用电量约为2000~5000KWh,处于第三档;人均用电量不足2000KWh的国家则主要分布在中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处于第四档。“一带一路”覆盖国家大多数在第三档和第四档,在电力投资上具备刚性需求。
经过十期间长期大规模的国内电网建设经验,我国电力设备企业在技术和生产积累大量经验,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而与国际的传统电力设备公司比,中国电力设备企业有成本低、产品性价比高,与昂贵的国外电力设备公司相比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中大部分有迫切的电网建设需求,且无本土强势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给技术经验领先的中国电力设备企业带来可观商机。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下,分析沿路国家的电力工业现状,可知沿路国家有推动国家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这必然给我国电力工业带来强劲的增长点和走出国门的历史机遇。
四、一带一路给绝缘子行业的策略建议
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及随之推出的实质性举动,对我国电力工业的走出去带来重大利好,也有利于缓解电力工业的产能过剩。在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绝缘子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利好。
(1)特高压线路绝缘子迎来新机遇。APEC会上,国家电网总经理舒印彪明确国家电网公司将依托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技术来打造“一带一路”经济带输电走廊,实现与中亚5国的电网相连,共享哈萨克斯坦大型能源基地和中亚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远期或将实现和蒙古、俄罗斯等国联网。根据国家电网的投资计划,2015年将计划投资4202亿元,相比2014年增长9%,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在2015年国家电网年会上,国家电网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开展周边国家到中国的4条特高压直流工程前期工作,包括哈萨克斯坦埃基巴斯图兹-南阳±1100kV高压直流工程、俄罗斯叶尔科夫齐―河北霸州±800kV高压直流工程、蒙古锡伯敖包―天津和新疆伊犁―巴基斯坦伊斯兰堡±660kV直流工程前期工作。从电力细分领域来说,线路绝缘子,特别是特高压线路绝缘子在配合电网建设周边国家与中国电网互联的特高压直流通道上,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2)清洁能源电站为电站用绝缘子带来市场空间。随着“走出去”战略加快,风电等相关企业不断在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国家取得订单,风电、核电、太阳能电站等清洁能源在沿路国家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必然利好电站用绝缘子。
五、结语
对于绝缘子行业,要成功借助“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需要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不激进、不懈怠,在夯实技术和研发的基础上,深刻把握沿路国家国情,才能做到不盲目,扎扎实实地进行国际化的规划与设计,从而顺利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经营。
(作者单位为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2013年绝缘子避雷器行业统计资料汇编[R].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绝缘子避雷器分会,2014.
[2] 电工行业2014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J].绝缘子避雷器动态,2015(4).
篇5
中国的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可概括为:加快调控转型,强化节能优先,实行总量控制,保障合理需求,优化多元结构,实现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引领,系统经济高效。它由以下六个子战略构成。
战略之一:强化“节能优先、总量控制”战略
节能、提效、合理控制能源需求是能源战略之首。对我们这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小国,必须确立“人均能耗应控制在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思想,实现有控制的健康发展。基于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分析,对我国单位GDP能耗的分析和结构节能、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及社会消费节能潜力深入分析的结论表明,我国的节能提效不仅必要,而且可能。这项战略旨在使实现国家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总能耗(特别是煤炭石油消耗“天花板”)最小化,以较低的能源弹性系数(
这里的控制目标,充分考虑了挖掘国内能源的科学产能潜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合理的能源进口。其中,将2020年的总能耗控制在40亿吨标煤左右,是一个十分困难又十分有意义的战略指标,在此期间,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产业,转变经济增长内容,把GDP年增长掌握在7%――8%左右,较为合理并有利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环境友好。实现2020年的能耗总量控制目标,是转变发展方式实际成效的标志,将有力推动结构调整,也是实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承诺的关键。
战略之二:煤炭的科学开发和洁净、高效利用和战略地位调整
煤炭目前是我国主力能源,煤炭的洗选、开采和利用必须改变粗放形态,走安仝高效、环保的科学发展道路,它在我国总能耗中的比重应该也可能逐步下降,2050年可望减至40%(甚至35%以下,其战略地位将调整为重要的基础能源。应尽量降低煤炭消费增长速度,使煤炭消费总量尽早达到峰值,此后,总能源的增量将由清洁新能源补充。要树立“煤炭科学产能”的新概念,即采用先进的煤炭生产和高效利用技术,促进煤炭生产的安全度、煤炭的利用效率和洁净度较大幅度提高。根据科学产能的要求,合理的煤炭安全产能应该控制在30亿吨以内。煤的洁净化利用,不仅是一个战略方向,而且要成为可定量衡量和检查的指标。报告提出了煤炭“洁净化度”的概念和定量描述,可作为该行业的一个考核指标。报告给出了2020年、2050年和2050年应实现的“洁净化度”的参考值。
战略之三:确保石油、天然气的战略地位,把天然气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
确保石油在今后几十年的安全供应和能源支柱之一的稳定战略地位。石油国产每年2亿吨(或近2亿吨)可继续保持几十年,但我国石油储采比较低,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走高。石油的战略方针是:大力节约,加强勘探,规模替代,积极进口(消费和战略储备)。
天然气(含煤层气、页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天然气)是较洁净的化石能源,我国潜在资源较丰富,应该也可能大力发展,应把它放到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地位上来,增大其在我国能源中的比重。20;30年可达到国内产天然气5000亿方,加上进口可达4000亿-5000亿方,将占到一次能源的10%以上,使其成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中的一个亮点和能源结构中的绿色支柱之一。
战略之四:积极、加快、有序发展水电,大力发展非水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战略地位逐步提升。成为我国的绿色能源支柱之一
水电是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第一重点。资源清晰、技术成熟,在国家政策上,应促进其积极、加快、有序发展。2020年、2030年和2050年可望达到装机5亿千瓦、4亿千瓦和4.5亿-5亿千瓦。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非水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可利用的太阳能发电资源约20亿千瓦;风能资源大于10亿千瓦,陆上大于海上;生物质能资源约3亿吨标煤,并有培育的潜力。尽早使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成为绿色能源支柱。2020年前应重在核心能力的创新、技术经济瓶颈的突破,重点解决风电提高经济效益、太阳能光伏和光热发电降低成本、间歇性能源并网和纤维素液体燃料技术等,扎实打好基础,做好示范,逐步产业化、规模化。大力推广已有基础的太阳能热利用、生物沼气、积极发展海洋能、地热能。高度重视垃圾的分类资源化利用。实现我国农村的能源形态现代化。非水可再生能源在2020年、2030年和2050年的总贡献有可能分别达到2亿吨标煤、4亿吨标煤和8亿吨标煤左右。
可再生能源(水和非水)的战略地位将由目前的补充能源逐步上升为替代能源乃至主导能源之一。
战略之五:积极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的长期重大战略选择,核电可以成为我国能源的一个绿色支柱
经过国产和进口并举努力,铀资源不构成对我国核能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核电的安全性和洁净性可以保证。核能按照压水堆--快堆一聚变堆“三部曲”的基本路线图,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高度重视从核资源一核燃料循环一核电站―后处理到核废物全产业链的配套协调发展。在目前压水堆为主的发展阶段,应充分发挥已成熟的二代改进型的作用,发展沿海和内陆电站,同时积极试验和掌握三代技术,同时,推动中国快堆技术加快发展。2020年核电可望达到建成/000万千瓦,使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总和占到总能源的15%以上。20;30年核电达到2亿千瓦,2050年达到4亿千瓦以上。2050年,核能将可以提供15%以上的一次能源。之后,核电将继续发展,成为我国未来的主要能源之一。
战略之六:发展中国特色的高效安全(智能)电力系统,适应新能源的分布式等用电方式和储能技术
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电力所占的比重将逐渐增加,而在电力结构中,非火电的比例将逐步增加,而煤电在电力中的比重将逐步下降,2050年可降至55%左右。
篇6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精神实质或深刻内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复合概念分二层来解释: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模式,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等)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进程等诸方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指包括经济增长在内的与上述经济增长相关联的诸方面从数量到质量、从总量到结构的理念升华,或者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从新确立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变化过程与创新过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精神实质或深刻内涵可表述为: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理论总要求下的一种模式选择。它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要求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特征足要把经济发展方式从以物为本引向以人为本、从单一生产要素视角引向政治、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多视角”。第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转型创新。为了实现全面协调转型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其功能不仅要协调生产要素间的经济技术及比例关系,还要协调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之间、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现在与未来之间等各类经济结构乃至社会结构关系。第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模式是创新、和谐、节约、友好。即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科技创新型、结构和谐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取向
1 “改变”取向。所谓改变就是改变或转变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转变经济发展观念,因为任何方式归根到底都是由观念与内容决定的。长期以来,我们都足以经济总量的增长、GDP的增长率为指导,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与总量的扩张,使经济发展方式表现为增长指标单一型、经济增长粗放型、物质资源消耗型、环境生态破坏型等方式。
2 “转型”取向。所谓转型就是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战略转型。近十几年来,我国无论是国民生产总值、还是人均GDP、还是年均GDP增长率都处于快速增长之中,且波动大,呈快速波动型。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让国人捏了一把汗。因此,我认为: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的关键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从总体战略上实现经济增长由快速波动型向平稳较快型转变,从具体经济发展方式上实现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 “调整”取向。所谓调整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作为今年经济工作任务并列一起提出的,可见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是基础与手段的统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表现在:第一,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二,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或低碳经济。第三,借国家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东风,结合各区域经济状况与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搞好产业的内部调整,第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网络信息、高端制造等在各地,各类开发区自主发展,并在产业结构转型中成为主导产业。
4 “改革”取向。所谓改革就是进一步深化改革,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体制机制保证。我国经济发展伴随并得益于改革,并一再证明了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第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五分开即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政介分开,使市场主体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主体能动作用。第二,深化金融、财税体制改革,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金融保障、财政扶持、税收优惠,使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用得以发挥,使政策支持的效应得以体现。第三,深化国有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垄断企业的改革,强化公平的公共资源有偿占有与补偿机制,使各利益主体自觉地有利可图地走向新型工业化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道路。
5 “创新”取向。所谓创新就是科技创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技术支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取向之一就是要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发展创新型经济就要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技创新取向在于:由主要靠物质要素投入推动增长转向创新要素驱动增长,在产业结构转型中创新产业,并使创新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使科技企业成为主体,促进企业向科技企业转型,改善科技创新的市场环境,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完善国内统一的要素市场,特别是技术转让市场,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
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远意义
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
首先,不管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和各项事务中存在着怎样的矛盾,但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个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的根本问题上,利益却是一致的。同时,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虽然发展阶段任务不同,但对经济增长中的资本、劳动、科技进步、环境、资源、人口因素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共性的东西越来越多。此外,不少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在创新型经济中力图突破资源、环境、技术制约或壁垒,走上制度创新型、知识创新型、技术创新型道路,凭借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网络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作为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并迎头赶上的突破口或机遇。我党审时度势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国际视野下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战略决策。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深刻的理论创新
首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创新源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创新经历了“增长”一“发展”一“科学发展”的理论创新过程。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统一了全国人民的发展观思想,坚定了我们在要发展、如何发展问题上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正确态度。特别是其精神实质或深刻内涵中: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的基本特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思想方法指引,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的形成与创新也是学习的结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当代世界经济的前沿课题,伴随这一研究进程,产生了许多理论成果,如均衡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分享经济理论,创新理论,还有马克思的人的需要与全面发展理论等。我们吸收了有益的理论成果,再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不断提升或升华,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建立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之上。
篇7
Abstract: It is the major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to promo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mode change, promote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vert from primary denotative development to the primary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from external growth of hard index to internal improvement of soft power, and achiev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cale, quality, structure, and benefit. Strategy management is the key and insurance to upgrade the leve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ea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development mode conversion, and can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relevant system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erved region or industry, build the diversity school running mechanism and running system conforming to the featur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cus on school-running field and make developing strategy implemented, promote the convers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development and realiz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关键词: 高职院校;战略管理;转变发展方式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rategic management;convert development mode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268-03
0 引言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更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推进高职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促进高职教育从外延式发展为主到内涵式发展为主的转变,从注重硬指标显性增长向注重软实力内在提升的转变,实现高职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使其在推进我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做出更大贡献。
1 战略管理是助推高职院校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篇8
继续医学教育投入不足,形式单一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理解,大多数人仅仅局限在医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更新学习,忽略了整体素质的培养,如创新能力、人文素质和医德教育等方面的学习[3]。医院把有限的资金用于购置医疗设备、扩大医疗业务,忽视了继续医学教育的投入。目前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还较为单一,只能采取课堂讲授形式,内容缺乏创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意听,讲课者也感觉很吃力,从而影响了继续医学教育质量。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不规范。管理不规范是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一大障碍,目前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环节薄弱,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有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参加学习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分,从而使人认为不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照样可以获得学分。
提高认识,提高素质医院领导多次强调,搞好继续医学教育对医院建设、发展、提高医院知名度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全面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4]。医院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树立“只有终身教育,才能终身执业”的观念,真正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转变成自觉的行动,把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高医疗业务水平、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医院给予有力的保障,同时制定了奖励措施,如发表核心论文予以全额报销,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极大地提高了本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识。扩大继续医学教育目标新时期下,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来说,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应具备宽厚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精神,同时还要培养自尊自信的价值观[5]。本院经常聘请一些在医院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的专家给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做医院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对于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注重加强初级人员规范化培训,完善住院医师轮转制度,调动初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对于高年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更要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不要墨守成规,可以将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大家。加大投入,形式多样医院要加大继续医学教育投入,设立继续医学教育专项经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提倡分层教育,坚持“按需施教,讲求实效”,体现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利用现有的医学教育资源,承办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使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参加学习的机会;根据学习对象、学习条件和学习内容等具体情况的不同,采用培训、进修、学术讲座、专题研讨等多种继续医学教育形式,以满足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继续医学教育内容要力争创新,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传授更多更新的知识,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全面跟进医学进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利用其空间便利、时间灵活、覆盖面广、相对经济、利于个性化学习等优势为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加强管理,保证质量本院规范化推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实行院科两级管理,由科教科专门负责日常工作,向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发放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分类与学分标准,建立个人继教档案,使每一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知道自己的学分情况。加强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量化形式是学分登记制度[6]。
外出参加学习人员,学成后要在科内举办讲座,汇报学习情况,在科内开展工作,做到“一人学习,全科受益”,既活跃了学习气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全员参与的意识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8]。总之,继续医学教育提高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人文素质,促进了医院医疗、教学和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技兴院”战略的重要措施。本院将切实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医院领导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管理,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以适应当前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使继续医学教育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宋俐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科教科
篇9
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20多个年头,三个阶段:最初是单机单用户,即单PC机阶段;接着是多机、多部门独立系统的应用,即PC机+FOXBASE+局域网+部门级信息系统的应用阶段;目前是局域网络化全院级应用阶段,采用的是 C/S、B/S结构的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而医院信息系统则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管理信息系统、临床医疗信息系统及区域医疗信息网络。
医院信息系统主要由临床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组成,每个大系统又各自包括若干个小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医疗信息化体系。目前,我国各大中型医院已经实现了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条件较好的医院正在向全院信息化管理过度。然而大部分小型医院在这方面还有待发展,相信未来几年内这个领域将是一块活跃的市场。
二.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国际趋势
1.现在国际上医疗技术较发达的国家正在进行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我国也有一些医院正在进行这一过程。
(1)实现全面集成化的数字化医院
一方面,在医院内部表现为医院所有信息点组成一个共享的网络,不存在信息孤岛,临床业务和管理工作流覆盖全院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完善外部接口,如保险、其它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家庭等。
(2)医院信息系统软件的发展趋势是:
建立开放、稳定的集临床和医院管理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核心技术为HL7、DICOM、CCOW;应用软件逐步小型化、个性化,更专业地处理业务,如心电图智能诊断工作站将取代一般的Observation Reporting工作站;
医疗保健信息系统
同时快速发展的还有医疗保健信息系统,它的组成是这样的:(见图1)
2. 国外临床信息系统(CIS)的基本构成:
(1)病人管理 ADT & Patient Administration
(2)医嘱输入 Physician Order Entry
(3)电子病历系统 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
(4)药物物资系统 Pharmacy/supply management
(5)资源与预约 Resource & Scheduling
(6)放射信息系统 RIS
(7)实验室信息系统 LIS
(8)账单结算系统 Billing System
(9)危重监护系统 Crit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10)图像存档与通讯管理系统 PACS
(11)病人转诊 Patient Referral
CIS系统技术先进,功能强大,比如:
在信息存储上,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是最先进的POMR 结构,符合国际标准的信息编码,采用树形结构更适用于对医学信息的描绘;对于电子病历(CPR)的交换则遵循HL7标准,采用HL7 Version 3 Standard: Clinical Document Architecture Framework 1.0 这是未来医院之间电子病历交换的前提(可以记录在磁盘、磁卡、IC卡或通过网络等传输)。
用同一界面访问医生工作站及电子病历系统,包括:图像、实验室结果及报告。这样在信息的使用上就更方便,实现了信息的共享。
信息化建设使医院从中引入新思想、新观念,从而对病人服务更加周到,医患关系更加密切,从而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地为临床医生提供病人信息,加强医院质量管理,增强医疗质量意识,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资源。信息资源发掘将给医院带来不可估量的财富,为临床循证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数据,另外,医院还得到了避免浪费、规范财务管理的好处。可见医院信息化的前景是非常美好的。
三.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规模
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有32.5万家,其中医院只有1.7万家,但医院却承担起了绝大部分的医疗任务,因而,从规模考虑,医院需要信息化系统。
2.我国医疗机构信息化的建设情况
截至到2001年,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情况
3.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目前,我国85%的医院信息系统是以财务核算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MIS",10%的医院在开始探索建立以医生工作站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5%的医院正在探索建立PACS系统,可见我们还有许多的路要走。
4.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地区差异
至2001年6月,全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比例在30-35%之间;华东地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比例已经接近80%;而西北地区的建设比例还不到20%。
5.影响医院HIS建设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依次为:资金缺乏、尚不需要、怕系统太难、没有时间、领导不重视等。总括起来可归纳为资金不足和对信息系统认识不足两类。
6.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总体评价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快,主要集中在MIS系统开发和应用上,但信息化程度比较低,CIS、PACS和 OA处于探索阶段; 我国医院信息化系统软件开发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但产业规模仍然比较小, 与国外相比,在技术水平和应用方面还有相当差距。
资金缺乏、尚不需要、怕系统太难、没有时间、领导不重视等。总括起来可归纳为资金不足和对信息系统认识不足两类。
四.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统一的HIS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
HIS标准化是医院信息系统的生命,缺乏标准的信息化建设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将失去生命力。只有统一了标准才能使医院内部网络互联互通、互操作、资源共享,对外才能与医保、社保、银行、药店、上级行政部门等信息系统可靠联接。HIS标准化工作可大大推动医院管理现代化、医院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及医院资金的有效利用,可减少开发商的重复劳动和投资。因此加速建立"医院信息系统标准体系"势在必行。
2.HIS系统模型构建和整合存在技术障碍,应用系统彼此独立和封闭
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大家公认的、行之有效的医院管理模式可供软件开发商及医院参照,大家都处在探索、实践阶段。从医院的角度来说,面临着如何选择HIS供应商、如何处理好与众多HIS供应商的关系、如何确保HIS工程质量的问题;从厂商的角度来说,面临着如何处理好眼下差距极大的软件价格与售后服务的关系,如何设计好医院硬件与软件投资比例的关系问题。
3.医院管理流程不规范,信息人才奇缺
从技术因素来看,信息技术及产品的更新太快,用户跟不上,无所适从 ;从非技术因素来看,医院领导的管理观念、医院的组织结构、工作模式要适应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医院信息系统的标准、规范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系统互联、资源共享的问题解决得不是很好,原因就是技术和标准尚不够规范。医院在实现HIS时,要多考虑医院管理模式的先进性及规范化,多考虑法律、法规依据,多考虑安全、保密、伦理等问题。HIS实施的关键环节和前提有三个方面:首先要优化医院管理,其次要规范医疗流程,最后一定要以行业为主导,而不是以厂商为主导。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来开发应用于HIS根本就不成问题,问题的关键在医院本身。要实施HIS时,一定要以医院管理为主导,以行业人员为主体,首先制定出切实合理的需求分析,以信息化的手段来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对医院而言,管理混乱、流程不规范的医院不要急于上信息系统,否则信息化的目的很难实现;对计算机的厂商而言,千万不要盲目介入流程不规范的、管理没有优化的医院项目,以免陷入沼泽地不能自拔。
4.医院软件缺乏兼容共享的基础
目前国内许多医院的 信息系统都是由一家企业来开发,但由于HIS、PACS、LIS、OA等系统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各个子系统都要做到一流水平实非易事。同时系统的升级换代及接口的扩展、已用系统与不同产品的相互连接、兼容共享等都还缺乏必要的基础。 5.对临床信息系统(CIS)缺乏足够认识 国内也有一些公司在开发医生工作站,功能包括病历、医嘱的输入,在信息的访问方面,也能查询到检验结果和检查报告(有些甚至可以看到图像信息),为了帮助医生提高输入速度,想出了许多的办法,医生们感觉到确实帮助他们节省了部分时间,但是,这远远不能称之为医生工作站。CIS最根本的原则是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大幅度提高临床工作的效率,任何一个CIS的设计者都会这样考虑,但是如何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能回答这个问题的设计者却很少。
五.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远意义
数字化医院能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之大,未来医院的竞争将集中体现在信息竞争、知识竞争方面,数字化医院将在以下几方面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1.引入新思想、新观念
CIS将帮助临床工作者提升对病人的服务意识,从系统提供的信息中可以了解到病人需要怎样的帮助;系统帮助医生提高医疗质量意识、规范医疗行为,如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概念的引入;目标管理意识,电子病历系统将要求对病人的治疗作阶段评估与效果预测,即治疗工作要达到的目标。计算机还可以帮助计算出由于个体差异或医生治疗方式等原因造成的偏差,这样有助于医生思考自己的治疗方案与标准方案之间的不同,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调整。
2.病人服务更加周到
实现病人管理后,病人的服务将更加周到,如系统可以实现对病人追踪,在病人注册登记后(如门诊挂号,入院登记),各个为病人服务的部门就能获得丰富的病人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如病人的输送方式(借助轮椅或是推车等)、方向辨识能力障碍等,相关的服务人员从CIS网络上获取这些信息后,就可以针对病人给与相应帮助。在放射科,由于有了病人追踪,医生们可以了解到病人为了检查所等候的时间,如果超过某一限定的时间,系统会自动提醒医生,另外,还根据不同的优先级为病人安排好检查预约的时间。病人需要短期离开医院,病人管理系统会要求对病人的病情评估,判断是否可以短期离开医院,注意事项有哪些,负责医生和患者的最快捷的联系方式。临件提醒功能可以提醒医生和护士及时执行已下达的医嘱等。
3.病人信息共享,及时准确全面地为临床医生提供病人信息
电子病历系统有能力收集分散在各个信息点上的医疗信息,它记录了病人一生的健康信息,其基本结构如下:
病人主索引信息(Patient ID &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病人访问信息(Patient Visit)
电子病历(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CPR)
通过病人的主索引,就能查询到患者一生的就诊记录,包括每次就诊的病历、治疗措施、处方、各种检查报告和结果(如x线片、CT、心电图、脑电图、实验室检验结果),特别监护数据等信息。医生确定病人访问记录后,就可以像翻阅纸张病历一样查阅包括有病历首页的详细病历记录。电子病历系统不仅提供传统的阅读方式,而且提供更加方便的检索功能,帮助医生在很短时间内了解病人的健康状态的变化,如可以要求电子病历系统绘制患者一生中反映肝功能的某些指标的曲线图。这样医生就可以很快得知该变化是否与季节有关、是否与年龄段有关,可以要求电子病历系统给出胸部影像学检查索引图,此时可以粗略的了解到病灶的增加或减少,病灶的大致部位等信息。
4.质量管理理念融进电子病历系统,增强医疗保健质量意识
电子病历系统引入面向问题的医学记录(Problem Oriental Medical Record, POMR)新思想,这一功能将用在我们现在的病程记录上,系统要求首先要明确存在的问题,确认问题的证据,针对患者的病情提出要达到的目标,包括阶段目标。针对问题和目标提出的措施,在处理该问题时可能的并发症以及怎样避免并发症的产生,进一步的研究等,都是POMR所涉及到的内容。应该说POMR非常符合临床医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也使得病历记录更加规范。
5.医患关系更加密切
利用CIS临床医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有学者研究表明,此时,医生会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交流所获得的信息,从而改善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使患者从心里上接受医生,在心理和治疗方面获得患者更多的配合。
6.资源预约能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资源
医院为病人服务都需要配备相应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场地(床位、房间)和设备等,资源本身需要安排日程,即可以服务的时间段和不能提供服务的时间段。预约资源可以使患者得到更加明确的服务时间,避免长时间的等待,医生也可以预先熟悉病人的资料,有计划安排工作。
7.信息资源的开采将给医院和社会带来巨大的价值
电子病历储存有大量的临床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可以为本医院病人服务,也可以为其它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包括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优化治疗方案,病人个性化健康教育,药物作用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等。
8.为临床工作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数据
六.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政策支持
最近政府部门启动了不少项目来发展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并制定了许多相应的规范,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要发挥卫生行政部门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要把它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功能规范和信息标准,市场引导和准入(许可证),加强产品质量监督,从而提高HIS的整体水平。
2.逐步完善HIS系统结构的规范和标准
目前全国有300多家公司在生产与医疗信息化相关的产品,但过去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公司之间各做各的,造成了医院的信息系统之间难以信息共享。经过反复讨论,2002年5月28日卫生部出台了《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以下统称为《规范》),作为全国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包括临床诊疗、药品管理、经济管理、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等部分,详细规定了门诊医生工作站分系统、护士工作站分系统、医学影像分系统、药品管理分系统等的功能规范。以往的文件主要约束开发厂商,《规范》不仅是评审开发厂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依据和标准,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今后医院医疗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规范》的标准; 以往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规范》突出了以病人为中心,对数据和数据库进行了统一编码。此外,为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规范》还对医疗信息系统与医疗保险、社区卫生服务、远程医疗咨询系统的外部接口规定了统一标准。
3.建设重点逐步由MIS向CIS、PACS和OA转移
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不少医院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HIS系统。从严格意义上说,HIS系统包括四个部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MIS)、临床信息系统(CIS)、医学影像和通信系统(PAC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但目前各医院已经建立的HIS系统,主要以财务为重点,涉及挂号、收费等流程,主要应用了MIS模块,而真正涉及临床医疗、为病人服务的信息化还很少。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是病人信息的共享,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部门等的信息共享,以数据库为中心实现病人信息的无纸化和无胶片化。而目前即使在一些三级甲等医院,不同科室之间也还是各自录入病人信息,存在着一个个信息孤岛。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逐步由MIS向CIS、PACS和OA转移,真正实现信息共享。
4.立足国情,技术方法和标准与国际接轨
医学自身的复杂性,造成了医疗信息系统标准的制定也极其复杂。在《规范》出台前,卫生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包括ICD-10、药品、手术、设备、检查、收费项目、医疗机构等分类与编码,中国疾病名称、中医诊断等信息标准,仅疾病名称就有13000多条。医疗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科室之间、医院之间以及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信息共享,医疗信息化的标准也必须与国际接轨,为远程医疗、电子病历等提供技术支持。《规范》还只是一个基本功能规范,卫生部还在组织专家翻译更具体的医疗信息化的国际标准,如HL-7、DICOM3、 SNOMED等等,我们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HIS系统的技术方法和标准与国际社会接轨。
5.医院信息网络规划和建设
不同规模的医院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医院信息网络建设做出规划,可以先考虑进行比较基础的建设,然后再逐步完善。
篇10
[关键词] 三本高校;学校医院;发展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教育产业化思潮的兴起和教育产业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高等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直接,高等教育正在成为一种新兴产业。与其它物质生产领域中的产业相比,高等教育产业独具特色。而民办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不同于公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面向市场,自主办学,其产业色彩更加浓厚,在盈利问题上显得更加重要,同样三本高校学校医院具有一种不同于一本二本高校医院自身特点的基层医院,一样承担着广大师生的治疗、预防保健、体检、健康教育、卫生监督等工作。针对三本高校医院工作的特定环境,护理服务应从单纯的临床护理、一般性护理操作、急诊出诊等扩大到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1 当前三本高校学校医院的现状
1.1三本高校医院处境艰难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三本高校医院经费严重不足,规模较小,医疗设备简陋,无法给全校师生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三本高校的办校资金大多来自民营资本,对校医院的重视度不够,因而对其校医院没有过多的资金投入,甚至是没有资金投入。就笔者所在地区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本地区三本高校校医院采用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学校自主经营,另外一种模式是采用托管的形式承包给社会医疗机构经营,前者学校只承担医务人员的工资,对于医疗设备的引进等必须的辅助诊断专业设备没有任何的资金投入;后者在校医院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购置了部分医疗诊断设备,引进了更多更好的医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疗诊断水平,但相应的也提高了经营成本,仍难有盈利,也就难有大的资金继续投入。三本高校两种经营模式基本上都是凭医生的经验做一些简单的诊断和治疗,这样,校医院因经济方面的原因就很容易发生误诊、漏诊的情况,医生承担了巨大的医疗风险,自身感觉压力很大。而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校医院都有意见,学生普遍对校医院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感到不满。而面对学生们的诸多指责,校医院也苦难言:在近些年“看病贵”成为社会焦点问题的背景下,校医院有限的经费成为限制其服务质量提升的瓶颈,校医院要对学校负责,不能超支太多,于是只好一切从简,能省就省。
1.2三本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水平低
一本二本高校计划内招收的学生每人每年可以享受国家拨的几十元的公费医疗费用,各高校采取基本相同的方式:学校将国家拨的医疗经费全部发给校医院,学校再承担一点;而大部分三本高校则采取由学生个人承担的方式负担医疗费用,学校不承担任何医疗费用。笔者所在地区高校自2009年实行大学生医保制度,每个学生每年缴纳20元医保基金后,医保局就按每人每年20元的门诊费用标准再拨付学校,学校再视情况拨付给校医院,所以三本高校依然没有承担学生额外医疗费用,拨付费用也没有一本二本高校及时,这样的制度设计,基本属于“低标准,全包式”。
2 三本高校学校医院的发展策略
三本高校医院同样也是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重要窗口,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校医院是学校全体师生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做强做大的有力保障,学校投资方要转变观念,要增加对校医院的资金预算,购置必须的医疗设备与医疗人才的引进,从而提高校医院的各项诊断水平;校医院医务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护理服务是高校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好坏显得至关重要。由于医院规模小,工作人员少,服务项目多,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护理工作者的一般素质,而且还应一专多能。
2.1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以质量管理促进医风建设要建立符合师生要求的新型医患关系,将行业作风建设与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相结合,努力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努力为病人解除病痛,减轻负担,逐步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惩防并举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
要重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态度,改进工作作风,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实施人性化、亲情化服务,使医疗服务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从而达到较高的患者满意率,树立较好的口碑。
2.2三本高校医院社会化实施
高校医院社会化主要是指行业化管理、社区化服务、市场化运作,其措施是:一是高校医院必须实行医疗卫生行业化管理,包括人员、设备的管理及医疗技术管理行业化,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健全医疗服务技术规范,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二是医疗服务社区化,立足三本高校社区,为三本高校师生员工提供“六位一体”的服务;面向社会,辐射周边社区,走医疗联合的道路,不再仅仅局限在只为学校师生服务,同样可以为周围社区居民服务,定位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战略目标,使高校医院与社会医疗机构之间在信息、技术等方面相互渗透;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三是进行市场化运作,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两个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导向。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以人为本,搞活机制,合理使用卫生资源的存量,开发和利用卫生资源的增量;在经营理念上,执行非盈利性医疗机构的有关规定,积极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注重服务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理顺服务项目与价格体系,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员工的医疗保健需求。
2.3坚持以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为核心,注重校医院内涵建设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校医院要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常规、标准,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可追溯制度、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提高校医院服务水准。
3 结论
三本高校校医院是三本高校中一个重要的公共场所,是全校师生健康的保障。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对高校医疗卫生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需要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实现校医院医疗卫生工作的全面、协调、快速发展,更好的服务学校。
参考文献:
[1]杨淑民.论高校医院的职能与管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29(1):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