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物流范文
时间:2023-03-26 08:0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贸物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贯彻县__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发展战略主题,按照县委书记关于实践“三思三创”活动的要求,为促进商贸物流业繁荣,针对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我们政协财贸组进行专题调研,提出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我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现代服务业发展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专业化的本质要求,相对传统服务业而言,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是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新兴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__年我县实现服务业增值*亿元,增长12.8%,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有机组成部分,__年,全县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亿元,突破百亿元大关,保险业完成保费收入2.5亿元,年增32%,房地产建筑额29.70亿元,年增长21%,金融保险、房地产良好的发展势头,体现了新兴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对全县经济贡献不断提高。
二是生产业发展处在起步,结构逐渐优化。
我县生产业的发展主要以物流业的发展为代表性,且又分为生活性和生产性物流。物流业在我县现处于起步阶段,结构正在逐渐优化。目前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有邮政物流、烟草物流、食盐物流,这些主要是生活性物流,生产性物流主要表现在企业产成品自运,没有将物流管理从企业的核心业中剥离出来交给独立的物流企业运作,生产服务性物流成本较高,随着弘洲物流港作为第三方物流的界入,使我县生产性物流进入了发展时期。
三是传统的服务业不断提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传统的商贸流通业稳步提升,__年全县社会消费品总额33亿元,年增17.2%,城镇消费品总额__亿元,年增17.48%,农村消费品总额10亿元,年增17%,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__亿元,年增16.2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86亿元,年增27.86%。
服务业成为拉动内需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20__年,我县从事服务业单位工作的人数12.31万余人,占我县全社会从业人数的30.9%,服务业就业门路广,吸纳劳动力强的特点,成为解决就业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四是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有力,服务业投资不断增大。服务业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天集商业广场、弘洲物流、皇庭大酒店、新区农贸市场、胜利南路农贸市场等一大批三产项目入驻我县,投入使用和抓紧时间建设。
政策逐步完善,对服务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我县相继出台了《__县商业网点规划》、《__县低炭农业与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__规划概要》、《__县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等文件,有力推进了服务业发展。
二、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从现实情况看,我县的服务业比重仍然低,发展速度慢,产业档次不高,已严重制约我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格局。
六大问题,显现我县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一是规模总量不大,比重仍然偏低。近年来,我县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GDP保持较高增长,但服务业经济总量还是偏小,现代服务业占三产服务业比重在全省排位较后,与经济发展要求相差较大。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不够高。我县经济结构中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不高。从现状看,服务业还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新兴行业较少,现代服务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当前,一些大中城市服务业正在向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为主的产业转移,而我县仍然以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创意产业、服务外包和会展会务等新兴服务业还处在萌芽状态,发展不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服务业发展结构的优化和层次的提升。
三是生产业发展不快,满足不了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近年来我县生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偏低,目前有代表性的物流只能承担小量的全国各地整本、零 担、专线直达、往返运输、中转运输等第三方物流,增值物流延伸服务,已接近竣工的弘洲农副产品物流港作为三方物流企业的界入,弥补了我县储存、分销、配送、信息服务等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功能,但我县物流行业发展水平偏低,是产业结构中的一条短腿,与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目前我县制造业还习惯于自营物流,传统物流未剥离,即增加了企业产品成本,又严重影响了物流外包的发展。
四是服务业投入不足,招商引资仍待加强。在招商引资中,我县利用外资的项目仍然以一二产为主,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项目较少,相对于工业性投入,服务业投入明显不足,虽然我县服务业投入有所增长,但生产性的服务业投资及税收占比较低,房地产非生产投资和税收占比较高。
五是人才匮乏问题比较突出。我县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从事服务业特别是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人才缺乏,缺乏高档次人才引进中介机构,缺乏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国有商贸企业改制后名存实亡,商务主管部门门庭冷落,年龄老化,专业性人才少,动作水平不高,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服务业发展。
六是发展认识不到位,体制仍需理顺。县委、县政府已认识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但基层部门及少数领导在认识上不到位,没有把发展服务业放到重要位置,在服务业发展问题上抓什么、发展什么不明确,有争议或顺其自然,对发展服务业没有对其他行业考核显得重要,缺少考核职能部门。虽然有商贸局,政策配套不够,职能不能完全发挥,一定程度上影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当今社会服务业发展特点和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一是制造业呈现服务化的趋势逐步扩大;二是服务业结构内部的升级趋势日益彰显;三是人力资本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四是服务业发展的创新能力日俱增加。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分析
我县系__市的市辖县,自古以来被誉为“东南之藩蔽,闽浙之门户”,是长珠闽三个经济三角洲的共同腹地,拥有良好的开放型经济基础,丰富的综合资源,以及高密度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我们要充分发挥地处长珠闽三个经济三角洲的共同腹地的特定区位优势,发展繁荣传统的商贸流通业,大力推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军山湖休闲旅游目的地,使服务业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要把握发展思路。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县__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实践“三思三创”为动力,以“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发展战略为主题,以加快先进制造业建设为目标,以加快生产建设为突破点,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充分拓展发展空间,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繁荣商贸物流业,努力增强我县“三产”的核心竞争力和聚集吸引力,使“三产”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大幅提高。
二要坚持发展原则。(1)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努力使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在全县GDP的比重大幅提高;(2)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巩固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以新兴产业和市场化体系建设及发展为主线,重点发展生产业;(3)坚持产业联动的原则。要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一二产业,拉动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要做到商业布局合理,业态结构完整,经营行为规范,服务功能齐全,构建充满活力、竞争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全县商贸流通、物流服务发展格局。
三要明确发展目标。要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发展总体目标,通过“提速、提质、提能级”,到十二五末,把进贤建设成全市乃至全省,辐射周边的商贸流通、物流服务强县,所谓“提速”就是提升物流服务业发展速度,服务业每年投资增长18%以上,力争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占GDP总量的40%;所谓“提质”就是提升商贸流通发展质量,要打造商业品牌,要大力引进像华润苏果、国美电器、肯德基等大批世界500强和国内200家企业入驻我县,要培育发展本地老字号企业。所谓“提能级”就是提升商贸、物流服务来发展能级,大商贸、大物流、金融、保险、休闲旅游要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对区域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要明显提升。
五、进一步加快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商贸物流业繁荣的对策思考和建议
我县工业化、农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给全县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的繁荣带来了新的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第一要务,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突出发展重点,打造发展优势,全面提升进贤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以规划引导发展,以招商推进发展,以政策支持发展,以人才推动发展,以联动促进发展,以责任落实保障发展。下面调研组就加快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县商贸物流业繁荣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是要更新发展观念。我们国家已经将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以经济和社会两个面层清晰地指出了在新的发展时期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意义。因此要充分认识加快现代服务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实践“三思三创”的具体表现。要充分发挥商贸,服务职能部门管理作用,承担现代商贸发展调查研究、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综合协调职能,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合力,为繁荣我县商贸物流服务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商贸运行机制。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商贸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建立以政府为引导,规范管理,营造环境,搭建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依照市场经济原则规范运作,积极扩大商贸企业经营范围,提升服务质量,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以社会投资为主渠道的商贸发展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城内大商贸、城外大物流”的发展格局,促进我县商贸物流服务业大发展。
三是要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为代表的生产业。我县发展生产业,要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重要“抓手”,启动推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拓展信息、查询、对接等服务功能,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资源信息、物流状态查询、物流过程跟踪、物流要素信息记录、物流客户管理及公共信息服务支撑体系,为全县各类企业提供运力资源。要培育现代物流企业,整合现有物流企业和个低运输户,积极引导全县现有个体物流服务通过转组成为规范性物流服务企业,扩大物流企业实力和规模,提高竞争意识,要鼓励企业物流外包,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实行企业物流业务剥离,将采购、仓储、包装、运输和产成品,整理配送等物流服务业务外包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企业物流社会化,要综合考虑我县城乡布局,物流量分布和县城总体规划因素,以__及三大工业集聚点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制造服务业物流服务中心,以衙前、下埠、三阳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以__湖河蟹水产业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水产品物流服务业,以前坊茶叶果业为载体,重点培育茶叶果业物流中心,以县城新城老区商贸经济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商贸物流服务。
四是大力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充分利用我县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更多资金、商品、人才,形成工贸一体,优势互补的县域商贸大格局,大力培育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发挥重点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培育和提高商贸发展主体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整体宣传、整体促销,塑造独特的商贸文化和统一识别系统,打造商贸街区的整体品牌,提升商贸街区的知名度,通过政策引导 和资金扶助,形成一批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模式先进、影响广泛的老字号品牌群体,促进知名商贸街、知名商品、知名老字号相互依存联动发展。
五是加快发展重点休闲旅游业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要充分利用我县自然资源优势,要推进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我县宾馆、酒店的服务档次,打造好服务平台,要创意设计军山湖河蟹品牌文化内涵,千年李渡酒品牌文化内涵,华厦笔都品牌文化内涵,前坊西湖李家新农村建设品牌文化内涵,白圩牛节品牌文化内涵,农民艺术节文化内涵等品牌文化,以节庆为依托,举办各类庆典节庆、会展活动,推介__,唱响__,促使其成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
篇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的理念,通过“多予少取,放水养鱼”、“视有为无”的政策支持,着力扶持发展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辐射力的商贸物流大企业、大市场、大园区,逐步把打造成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二、扶持对象及条件
商品的产销市场或业务客户不以为主,而是面向苏中苏北、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对服务业经济总量具有较强增长带动效应,在注册纳税的贸易企业、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园区。入驻汽车城的品牌汽车销售4S店、外地采取税收返还奖励扶持政策的服务业行业(棉花贸易、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等)可参照执行。
三、批准扶持程序
1.贸易企业、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园区制定2011-2015年发展计划书并向县政府提出扶持申请,计划书应包括市场或业务发展定位及拓展举措,分年度应税销售(营业)收入(原则要求2015年不低于10亿元)、税收(含政府合并基金)贡献(原则要求2015年不低于1000万元)目标,政策扶持要求(主要在税收基金方面)等内容。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园区的应税销售(营业)收入、税收贡献以入驻全部企业计算。
2.县服务业办公室会同县商务局、财政局初审后,对认为符合扶持条件的,报经县分管领导同意后,组织召开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相关部门、所在镇负责人参加的专题办公会,以会议纪要形式予以批复。
3.财政、税务等部门根据会议纪要精神执行、落实扶持政策。扶持政策一年一审。每年1月份,县服务业办公室、商务局、财政局对照会议纪要检查企业上年度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提出追回、取消或加大政策扶持的建议报县政府。
四、政策扶持的原则
1.有利于增强企业区域竞争力,有利于市场和园区引进大企业,有利于发展大贸易、实现大流通。
2.实行“一企一策”。主要依据我县现有的服务业相关扶持政策,结合企业发展定位等具体情况,参照外地扶持政策确定,并形成会议纪要。
3.及时兑现扶持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税收基金的返还程序为:企业申请,税务部门证明,县服务业办公室提出建议意见,县财政审核,经县政府分管领导审查同意后报县主要领导审批。正常情况下在税收基金上缴入库后10个工作日内返还给企业,其中合并基金按照企业销售规模分段返还。
篇3
关键词:梧州市 物流园区 规划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trade logistics zhongheng w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era of electronic commerce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features,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enterprise needs wuzhou city, gripping the logistics city function constitute, elaborated the modern logistics park planning the basic ideas and methods.
Keywords: wuzhou city logistics park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物流园区的建设初衷是为了让城市的职能分工更为清晰,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物资集散和流转配送聚集到较为合理的区域,如靠近交通便利的城市间交通主干道、多种交通方式的接驳点,并就城市的核心制造或服务产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综合分析,建设出一个为社会物资流通服务的大型基地,从而减少由于不合理的物资流动而造成的交通混乱、物流效率低下等城市问题。
在当今的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更多的趋向信息化、高科技化与智能化及追求更多的附加价值。附加价值关键体现在整个物流园区功能的混合性和多元化,即已不单单局限于传统单一的仓储、配送功能,更多的是在满足基本物流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商务办公、物流地产、会展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使得整个物流园区的开发如虎添翼,从而获取更大的效益。
1 项目背景
梧州市位于广西的东部,东邻广东、背靠大西南,是广西及西部地区水陆空通往粤、港、澳最近的“东通道”。随着洛湛铁路、南梧高速公路、梧州至广州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梧州市在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环境中,将同时拥有以珠三角为核心的泛珠三角区域及以“海上东盟”为核心的泛北部湾区域交汇点的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在此发展背景下,梧州市政府提出加快打造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努力将梧州建设成为区域性枢纽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而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梧州市形成医药物流进出口贸易中心。
2 基地概况
本项目位于梧州市中心城区的西部,由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物流城占地133.33公顷(合2000亩),共分为六个地块。场地东面为梧州火车站及商业金融办公区,西面为规划仓储物流区。站前路穿越其中,交通非常便捷,距离商业金融行政中心、梧州火车站、西江码头、梧州高铁站、赤水港、长洲岛机场这些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最远的为10公里,最近的仅仅2公里,桂梧高速公路在其东北3公里处预留有互通式立交。
场地位于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已平整的2、3、4、6号地块高程约45米,周边规划道路高程在30~48米之间。现状以荒地为主,无开发建设,有利于集中成片开发。
3 规划目标
规划结合地域文化和企业文化,将物流城打造成梧州市实现“富民强梧”及“商贸兴市”的新名片,形成在广西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意义,集现代物流、高端商务办公、会展、特色商住及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物流城。
4 功能构成
物流城紧扣e时代的物流业发展趋势,形成仓储物流、商业物流、精品会展物流、商住、商业金融五大功能。其中:
仓储物流:主要以原材料及半成品的储存、转运、配送、包装分装为主,面向专业客户;
商业物流:以成品、商品的展示、交易为主,主要以步行街形式结合商业购物展开,面向大众;
精品会展物流:主要结合商品推介及旅游产业展开;
商住:主要为配套的住宅组团,沿街底层设置小区商业设施。
商业金融:主要布置中恒集团总部及一些服务机构,由高级写字楼、银行、保险和五星级酒店等组成,用于商务、金融洽谈、信息咨询、商品交易和商务、旅游接待等等。
5 规划思路
5.1 依路拓展的发展策略
5.1.1以站前路为物流城发展轴,形成“一路一心两片五区”的规划结构。
站前路沟通梧州主城区和苍梧,通达火车站、港口、高速公路出入口,有利于物流城货流、人流快速、高效的进出。
规划依托站前路便利的交通,布置物流主体功能片和商贸服务配套功能片。物流功能片包含物流城的仓储物流区和商业物流区,商贸服务配套功能片包含商住区、商业金融区和精品会展物流区。
两片依托站前路沿道路两侧布置,有利于货流与人流的组织,减少不同功能区之间交通的交叉干扰,而且地块的用地规模也与各功能区要求的规模相吻合。
5.1.2以步行系统组织功能区
规划平行站前路新建两条步行道路,把两大片区各个功能区串连成一个整体,并构建一个人车分流的交通环境。
物流城中生活、工作的市民通过步行系统安全、舒适的到达物流城的各个地方,鼓励居民步行或自行车环保出行。步行系统与逸泉公园有便捷的通道,方便物流城居民享受休闲、优美的环境。
为了有效沟通站前路两侧步行系统,规划每隔500米设置一处地下通道。
5.1.3完善的交通组织确保物流城的运作
做好内外交通的衔接——物流城与外部城市交通的衔接主要通过站前路来实现。通过站前路往北可直接通达洛湛铁路站场及南北高速公路出入口,往南则通过新龙路和西江大桥连接苍梧城区、赤水港、高铁站等,往东通过外环路和新兴二路可沟通市级商业金融行政中心和河东区。
实现客货分流——通过规划布局,使客货运交通分别集中在东西两片,避免两种不同交通的相互干扰。仓储物流区交通以货运交通为主,布置大面积的停车用地,方便货车的停放及货物装卸。商业物流区通过用地内的环路在外侧组织交通,客货交通分时段“错峰”进出。
保障站前路交通顺畅——物流区主要出入口设在站前路上,其它各区机动车出入口尽量设在城市次干路上,站前路上的出入口皆为人行出入口,同时站前路交通控制为通过辅道右进右出,保证物流城内客货运交通的出入不干扰站前路的城市交通。
5.2 打造锋尚街区
5.2.1绿城水都的创新区
规划抓住逸泉河做足水的文章,在做大逸泉河水体的基础上,把水体景观通过绿廊、绿网引入到城市生活场景中,形成绿环水绕的人居环境,同时把逸泉公园打造成梧州市的新景点,按4A级标准建设,通过景区的建设带动物流城的开发,既提升物流城的品位、完善物流城的服务设施,也体现了梧州打造绿城水都的城市精神。
5.2.2 e建筑的示范区
篇4
关键词:城乡二元经济;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一体化
不同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其所对应的商业运作模式也不尽相同。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例,当时的一套模式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各地方经济的创新变革,的确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1]。然而,时代不断变化、社会不断进步,在当今全速发展下的互联网信息时代,传统的商贸流通模式早就不再适应新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具体要求。以先前几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商贸流通发展差异来看,也恰恰体现于此。包括像物流仓储、交通运输、零售批发等,由于现行体制的束缚,均无法将效应度发展到最大最优状态。与此同时,又必须要深化对商贸流通产业的认知,尤其是要肯定其对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和农村物流体系成熟建设的重要性。因为商贸流通业是整个商贸市场的中间环节,是联结商品生产与消费的关键口。
一、二元经济结构下推进城乡商贸流通物流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首先,推进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这是加速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首要前提。众所周知,无论是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社会的发展均是围绕着经济而来的,包括政治、文化、地域行政等,也均是以经济发展程度为中心[2]。同理,无论是在上世纪还是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或者是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村镇地区与城市地区的差距都将是全方位的,但却有规律可循,即区域经济。反过来解读思考,通过加快经济间的双向融合,并不单单以缩小经济差距为主,而是以持续扩大和增加不同区域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为准。基于此,综合比较之下会发现,商贸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理所应当继续发挥和施展出这种整体带动效应。通俗点来理解,就是在城乡区域一体化的经济趋向之下,想方设法破除二元经济结构的限制[3]。因为城乡与乡村之间所进行的一切商品交换活动,主体是商品,载体则是商品流通市场。相对于城市,农村商品市场则更需要城市这一合作平台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特别是在国内部分地区农村经济比较落后、艰苦的条件下。总之,城市为农村提供相应的技术与理念上的服务,而农村市场又可以反哺城市市场,最终有助于破解城乡商贸流通二元经济结构。其次,加快推进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发展进程,不仅是我国在新时期“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占到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左右,但是农村消费市场却只占到了城乡总消费的15%-20%(可能更低,详见下述表1)。在这种情况下,其中的问题显而易见,总的来评价就是农村市场消费力不足。正如第一条所言,归根到底还是在于经济发展的差距性。所以,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这才是最关键的。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先导性地位的商贸流通业,只有做到城乡商贸一体化的新格局,才能重构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平台、环境,最终才有助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4]。在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与实现城乡商品流通市场一体化,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缩小或者在计划期内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下存在的城乡差别,破解城乡二元经济机制,建立并完善城乡一元经济发展结构。
二、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具体来看,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全国各地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中遭遇到了阻碍性因素,重点呈现为两点:其一,城镇化发展的滞后性。简单来理解,城镇化建设实际上就是一个区域性的发展历程,即以城市为中心,周边的村镇地区紧紧围绕在外,形成一体化的城乡经济体。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这一问题弊端非常显现。正是由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滞后,直接限制了城乡商贸双向流通、经济一体化和统筹发展。正如前文所言,这种差距是以经济为中心的全方位差距,包括收入差距、产业差距、市场差距等,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城镇化的发展带动下,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包括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副产品质量控制成本管理等多方面。其二,滞后的经济体制下各项保障机制失灵严重。各阶段、各节点的缺陷被不断暴露出来,且负面影响也会越来越大。由此也可直接认清并肯定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其市场目标旨在改善、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突出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恶性为良性,变被动为主动,将原本对立分割的城市与乡镇两个商贸市场重新统一起来。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从源头上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消除“大生产和小市场”现象。当然,当下现实困局还是非常显现的,因为农村市场始终处在一个绝对的劣势,不但不能将预期目标实现,反而会持续加剧城市与农村间的这种差距[18]。
三、实例探究——以山东西部地区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为例
(一)现状概括
截止到2014年,山东西部六市(聊城、菏泽、枣庄、临沂、德州、济宁)人口达到了4500万,占到了全省总人口的47%左右,该区域面积为67179平方公里,占到了全省总面积的43%。在2013年和2014年,山东西部六市生产总值占到了全省的29%、31%。首先,我们来看一些该区域产业布局、经济结构等,当前区域内整体性发展布局比较合理,包括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城乡就业、社会福利、商贸零售等基础配套设施等,均逐步同步提高。目前在发展商贸流通以及农产品物流模式建设方面,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市、县城、乡逐级分层的阶梯式、错落式的发展布局。再加之当前该区域城镇化进程加快,可以预计,在“十三五”发展期间,区域内商贸流通业基本可以保持一个稳固而又持续的发展态势。但是,在该区域内存在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即城乡商贸流通市场之间的隔阂问题,具体呈现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与农村市场之间就会过多的被隔离开来,不利于当地城乡协同发展。
(二)基于协同创新的城乡双向商贸流通农业物流体系建设
1.完善城乡商贸双向流通制度
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正如前文所言,区域经济的发展、商贸流通体系的建构,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有目标、有策略,也需要一个大环境。只有将城乡双向商贸流通及农业物流体系革新发展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建设链接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增强这种保障性。即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制定统筹发展机制方案。对于当下最现实的问题,在上述也多次提及阐明过了。虽然近十年间一直被关注、改造,可是现实始终是现实。今后需要做的就是,挖掘出问题矛盾的本源,从浅到深逐层探寻。以近几年为例,城乡一体化进程受阻,这是最前沿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以经济为中心的各项机制建设与推进实践,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即本质还是在于现存的城乡商贸二元经济结构。在实际推进革新中,立足于本地实际,虽然无法完全确保市场平台的公平公正性,但至少要保证在新环境下农村和城市的发展机制作用是同等性的,即所能够获取到的发展基础及其市场发展空间。因此,相当程度上可使得农村地区形成规模化生产,继而最大限度降低农户生产的分散性,方能加速实现双向可循的农村物流体系。总的来看,对于该领域的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助于更全面、更具针对性依据并把握市场发展规律,借此采取一系列的践行举措,想方设法增强城乡商贸市场一体化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所以,能够带来的最直接改观,即降低商贸流通和物流配送服务中各个环节的成本消耗,而成本控制则是商贸物流管理活动中较为核心的一个控制节点。
2.优化农村农产品流通体系
农村商贸市场发展的滞后性,直接限制了城乡商贸双向流通、经济一体化和统筹发展。正如前文所言,这种差距是以经济为中心的全方位差距,包括收入差距、产业差距、市场差距等,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城镇化的发展带动下,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包括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副产品质量控制成本管理等多方面。但是,在笔者看来,农村商贸市场的这种滞后性,并不能完全归咎在农村自身。关于其中的缘由,在这里暂不多加累述。总之,农村市场几乎一直处于一个劣势的位置,这是农产品流通体系和物流配送常出现缺陷的根本原因。因为经济社会是不断进步发展着的,传统的一套商业运作模式显然不再适应新市场经济环境的内质发展性。同理,无论是在资本、人才、技术等层面,在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产业体系建构中,抛开固有的差距,值得肯定的是农村生产各领域的进步。包括资本、人才、技术等等,在多方的共同作用之下,也使得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再者就是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与农村农产品流通的联动效应,因为城市居民对于农产品需求日益扩大,包括消费规模以及产品质量等多方要求,均变得越来越严格。当然,这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体现。不过,这些只是人们的构想,或许在今后短短的几年内可以实现,也许是未来五年、十年都无法达成的。但当下的棘手难题必须要正视和解决,即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缺陷性。因为正是由于这种缺陷性,间接使得农产品生产处于分散状态,最终造成社会上农产品消费品与过度集中的城市商业需求矛盾尖锐化。故此,农产品流通体系必须要优化调整,而作为与上下游两个始端联系最直接的物流配送服务,则成为了最前沿的改革内容。在具体推进建设中,地方政府部门应当持续强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引导但不主导,适当行政放权,将市场机制作用尽情发挥。如此以来,各行业各企业可从集中生产环境下的商品市场分散开来,健全各物流中转环节。例如“生产者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消费者”。
3.始终以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为中心,有效衔接各产业价值链
众所周知,城乡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所针对的恰恰是城乡发展差异。正如前文所述,这种差异是全方位的,但是却可以从局部差异入手,即从经济这一视角。联系到本专题探究主旨,即城乡区域商贸一体化建设。具体来看,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在内,这些同时也是以往城乡商业贸易中比较失衡的局部位置。故此,通过建立各商贸市场双向流通体系,坚持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为破解模板,是实现区域商品贸易与流通一体化、物流服务一体化的关键突破口。譬如。截止到2016年以及2017上半年,在全国各省市地区基本都完成建立了相关的物流服务体系。从城市到村镇,从村镇到城市,区域内各行政地区单位强化合作机制。首先,依据着双向流通理论来开展,立足于当前互联网信息社会的发展实际,在城市周边、也就是各村镇地区,建立能够覆盖整个城乡商贸市场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对于这一点,尽管前文在问题现象的总结梳理中并没有指明,但也可以预料得到。因为村镇与城市相比,是以经济发展巨大差距为核心的全局性差异,而新发展过渡而来的互联网物流新模式,也是其一。其次,进一步强化各级主管部门对城乡物流信息系统的监督控制效力。当然,更多应当关注各项政策与法规的执行和落实度,因为其直接关乎着农产品市场秩序的重构,农产品商贸市场不同于单一的城市商业模式,短期内过渡转型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就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独有优势,譬如像特色农产品等。完善、优化城乡双向市场的物流配送服务机制,加快信息化管理的全覆盖。
篇5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围绕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着力发展大商贸、大市场、大物流,建立以骨干龙头企业和大型购物广场、综合市场、专业市场、物流园区为支撑,各类中小流通企业和特色市场为补充,各种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商贸物流体系,推动城乡市场、内外贸易、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与物流配送联动发展,努力提高我市商贸物流业竞争力,促进商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框架: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是认真组织实施“1234”发展计划,即以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为总目标,以改造老城商业中心和建设新城商务中心为主要任务,强化市场带动、商贸集聚、物流辐射三大功能,建设迎江、大观、宜秀区和经济开发区四大商贸物流板块,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商贸物流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力争用3-5年时间,把建成立足当地、辐射周边的商业中心,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长江流域重要的物流中心,放眼沿江、面向全国的贸易中心。
力争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连锁经营销售占全市消费比重在“十五”期末基础上提高20个百分点;基本建成港口物流园和“菜篮子”物流园;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实施改造升级,大力发展冷链加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建成一批在区域市场中有竞争力的批发市场和商贸、物流大型企业(集团)。
基本形成中心商务区、县区级商业中心、社区和集镇商业中心构成的商业体系,培育市场要素集聚、产业特色鲜明、功能更加完善的商贸物流、加工贸易产业集聚区,加快典当、拍卖、直销、汽车拆解等新型行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
二、商贸物流规划发展的重点
(一)加快建设区域性商业中心。重点推进老城商业中心改造,加快新城商务中心建设,着力建设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和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网点。推动人民路步行街改造,扩大老城中心商业圈,推进人民路五号地、原二轻商场、原造纸厂北厂区、原市肉联厂、市青少年宫、汽车站等地块的商业综合体项目设计、规划和建设。加快新城商务中心大型现代城市商业集群建设,推进商务中心项目工程进度,做好国际会展中心规划工作。推进集贤南路、开发区南铭商贸城等商贸项目进展,加快北部新城商业中心建设和大观区政务中心的配套商业发展。综合改造和整治历史文化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发展家政网络服务中心,建设功能齐全的示范商业社区。
(二)大力培育专业大市场。依托交通和资源优势,着力建设辐射周边、各具特色的年交易额过10亿元、100亿元的批发市场,争取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批发市场。重点是加快建设集商品交易、产品加工、物流配送、资金结算、贸易会展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市场和金属材料、建材、汽车、五金机电、农机、农资、农副产品等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规划、启动一批新的大型市场建设项目,突出市场特色和市场定位,强化产业集群,增强市场辐射能力。各县(市)要结合区位、产业等优势,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大力推进物流业发展。全面推进港口物流园、“菜篮子”物流园、铁路北站物流园区建设,引导和支持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建设物流配送体系,做大做强第三方物流企业。重点加快建设港口物流园指挥中心和五里庙、马窝、长风三大物流基地。支持工业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医药等大型重点流通企业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水产品、肉食品、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批发交易、冷链加工和物流配送系统,提高市场供应应急保障能力。规划建设铁路北站大宗农产品交易、集装箱运输等大体量仓储物流。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推进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联合运输,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物流企业发展区域物流和开展跨区域物流合作。鼓励生产型企业分离并外包物流业务,逐步将生产企业的仓储物流引入各类物流园区。同时适时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园。
(四)加快建设加工贸易承接地。加强经济开发区和各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加强与沿海地区的产业合作,继续争取经济开发区进入商务部在东部沿海各省设立的“产业转移促进中心”;围绕各开发区发展导向和产业集聚特点,设立面向沿海特定地区的“园中园”,由沿海开发区、大型企业设立专业园区,或由沿海大中型企业投资建设产业园区,共同或自主对外进行产业招商,发展共建共享的“飞地经济”,着力引进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
(五)加快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鼓励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经济性酒店、主食加工配送企业等向社区和城镇发展连锁经营,促进商务企业加大皖西南及皖鄂赣区域市场的开拓力度,支持中邮、新华书店等企业发展特许经营。研究制定商务领域电子商务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重点商贸流通企业、重点批发市场建立电子信息交易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国家和省举办的网上商品交易会、农产品对接会和消费品采购大会等,扩大电子贸易,开展信用销售、电子刷卡消费无障碍街区建设。
(六)加快建设农村流通新体系。着力建设覆盖农村、城乡互通的现代流通网络,重点是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家电下乡”、“双百市场”和“东桑西移”等工程,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开展农产品“农超对接”,推动综合超市、食品超市等商贸物流企业、加工生产企业开展农产品直接采购,开辟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发挥粮食、供销、邮政等流通网络优势,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大力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实行农村流通“一网多用”。
(七)实施大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大力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年销售过亿元的商贸流通企业,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重点企业实施销售、利税翻番计划。继续培育和支持一批重点商贸企业进入国家级、省级重点企业队伍。鼓励商务企业与国外大型连锁企业合资合作,兴建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大型物流基地。积极引进国外大企业、大集团到我市设立采购中心、分销中心和物流中心等。
(八)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着力抓好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建设进度,规划、储备一批商贸、市场、物流等方面的后备项目,建立商贸物流发展项目库,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进入省“861”行动计划和市“3231”工程。加大对优质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项目包装和对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制,建立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制度、专家评审机制,加强项目建设督查与协调。
(九)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认真组织开展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和农机下乡,开展下乡巡展和大型展销活动,完善销售、保养、维护、加油等服务网络,努力扩大农村市场消费需求。组织商贸流通企业,利用节假日大力开展购物节、旅游节、文化节、嘉年华等假日销售活动。加大信息产品促销力度,推动数码、高清、动漫、游戏等电子产品销售。开展家具、家电、家纺及家饰产品促销。加强工商联手,扩大我市地产品销售,加大传统服装、服饰和地方工艺品、食品等特色商品宣传推介力度。结合我市文化、休闲、旅游资源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增加个性化、差异化商品供应。
三、加强商贸物流发展的政策扶持
(一)建立商贸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从年起,市财政每年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促进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加大对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流通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流通方式推广、城市社区商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市场监测网络体系、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要商品储备与应急调控、流通企业技术改造等引导力度。专项资金实行本级财政预算和总量控制管理,具体实施办法,由市财政局、商务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年度经济工作部署和商贸物流发展重点,确定每年财政政策支持的重点。
(二)支持商贸物流和加工贸易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重点支持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市“3231”重点工程的商贸物流项目,以及商贸物流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重点商贸物流建设项目,支持重要商业地块的开发、重点商业街区改造与规范、大型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园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重点建设项目或特色园区建设,支持发展商务信息化建设,扶持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主要给予贷款贴息和适当补助。关于商贸物流领域的招商引资,执行市政府招商引资的奖励政策。
(三)支持重点商贸企业做强做大。对国家和省、市重点商贸物流企业,给予项目和政策上的优先支持。鼓励各类企业发展直营连锁,扩大对外投资与境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区域市场。鼓励企业争创“中华老字号”,开发新产品、发展新项目,建立农产品直采基地,实行农超对接。
(四)支持开展规范化社区商业试点。重点支持编制社区商业建设规划,继续实施“放心早餐”工程,加强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扶持企业建立社区绿色回收亭,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设标准化的菜市场和社区标准化百货店、生鲜食品超市连锁店。发展大众便民理发、家电修理、社区书店、经济型快捷酒店等。实施商业节能降耗工程。
(五)支持建设城乡一体的现代市场体系。重点支持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工业消费品综合市场和汽车、二手车、金属材料、建材、旧货等各类专业市场,建设更加完善的农村消费品、农资商品、农副产品和农机流通体系,改善城乡市场环境,整顿和规范流通秩序。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与生产型企业开展横向联合,直接建立产销关系,扩大我市地方产品销售。
(六)完善重要商品应急保障机制。重点是加强市场运行监测,扶持市级生猪活储基地,新建蔬菜批发交易大市场和迁建机械化生猪定点屠宰场,开展肉食品冷链加工、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开展净菜加工、保鲜、配送和农残检测。鼓励和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建立企业配送(仓储)中心,加强粮食、食用油等日用生活必需品的储备。
(七)落实规划土地支持政策。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政策精神,对商业、市场和物流用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商业网点规划。对保障市场供应的粮食、食用油、蔬菜、肉食品、水产、成品油、食盐等仓储设施建设用地,按仓储用地对待,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适当下调。城市建设新居住区内,规划确定的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不得改作他用。在城市改造中,涉及中华老字号店铺原址动迁的,应在原地妥善置或在适宜其发展的商圈内置,并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八)工商管理的政策支持。对连锁经营企业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对进入市重点支持的专业市场、物流园区的企业,由市场、园区的主办方为其统一办理工商营业执照。除有特殊规定外,服务企业设立连锁经营门店可持总部出具的连锁经营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直接到门店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和核准经营范围手续。
(九)实行积极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取消与发展大流通、建设大市场不相符的价格和收费政策,落实国家、省、市已经公布取消或降低收费标准的各类收费。对政府确定面对解决低收入群体洗浴问题的便民浴池,享受居民用水价格。落实工商企业用电、用水等同网同价政策。
篇6
关键词:农村商贸物流;“淘实惠”;“最后一公里”
一、前言
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化,将河北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河北省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并出台多项政策给予扶持和帮助,大力打造“互联网+智慧乡村”平台。支持物流体系建设,支持农村、社区、学校的物流(快递)投送服务网点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电商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发展第四方物流。在政府的大力号召下,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保定市大力铺设“农村电商”,力求实现一村一店,村村通物流,解决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电商“淘实惠”现状分析
(一)“淘实惠”基本情况
“淘实惠打造保定人自己的电商平台”保定市满城区淘实惠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专注于农村电商领域,是一个为了打造“智慧美丽新农村”,帮助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公司计划在乡镇发展13家乡镇级运营中心,183个行政村,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实施办法,计划两年内全覆盖。
(二)“淘实惠”在乡镇中的生存现状
1、乡镇顾客“留守化”。笔者对保定市满城区乡镇村民做了“保定市满城区铺设淘实惠店铺乡镇村民调查问卷”,调查发现,乡镇顾客表现为“留守化”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且女性居多5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比例基本相近,40岁以下的顾客相对较少,且仍以女性为主。
2、乡镇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呈“星星之火燎原”之势。乡镇村民的对会联网的使用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落后,百分之六十多的人会手机上网,百分之四十多的人会电脑上网,不上网的人只有百分之十左右,也就是说村民们对于网购的硬件条件基本具备。
调查数据显示经常网上购物的只占12.93%,这些人一般是20到四十岁的女性,主要在家带孩子,处理日常事务。而限制大家网购的条件大部分人表示为“付款”、“质量”、“售后”等。网上付款让大多数村民感觉到不安全,再有就是网银的绑定程序也给村民带来不便;加上网上的东西只能看到图片,同一个图片不同的店铺价格可以差出数十倍;再有就是物流的配送,之前镇上村里物流配送点没有普及,要取东西需要到附近相对繁华的镇上,甚至是市里取件,让村民感觉时间性不强,购物省下的钱都用在了交通上,或者反而价格更高了。
(三)“淘实惠”村村通物流现状
1、“淘实惠”物流基础设施。“淘实惠”村村通物流项目,采用总分形式进行物流配送,即“淘实惠”在市区设有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再下伸至各个乡镇村落,实现村村通物流。“淘实惠”采用的两级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绿色配送方式,在市区采用电箱车,保证及时到达市区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住户。在乡镇采取电三轮小箱车,能够更合理的适应乡间道路,并与乡镇货物购买量匹配,避免浪费,合理节约成本。此外,“淘实惠”的整个配送过程中采取与当地原有快递公司结合的方式,即消除了竞争,又降低了自己的投入成本,且节省了宣传费用,也为百姓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2、“淘实惠”物流市场现状。调查访谈中,绝大部分村民都听说过“淘实惠”,还有不少人去店里尝试过操作,许多人进行了购物尝试,还有些村民已经成为了“淘实惠”的常客。村民对“淘实惠”普遍持称赞态度,认为淘实惠让他们的生活更先进了,更有水平了,更方便了,更丰富多彩了,更接近城里人了。由此也可见乡镇村民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畏惧,对网络的使用也不像意识中的那样艰难,大家对屏上交易还是很感兴趣也很乐意接受的。满城区人口总计约40万,但是电商的进入还是很少,除了再市区还有两三个之外,在农村的几乎电商几乎没有,所以“淘实惠”的发展前景相当乐观。
(四)“淘实惠”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
1、平台不够健全。“淘实惠”的农村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虽然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但是与时代接轨还是稍有滞后,尚未建立成具备数据交换、信息、智能配送、库存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的综合平台,物流信息还不能完全实现共享,每个行政村的网点与总店的沟通还存在岩石问题;此外物流配送中心的设置并不平衡,考虑到新建成本,造成“淘实惠”在有些地区只能镇镇通,存在个别村配送“不精准”问题,也存在有些村庄人数少,购物少,与邻村无距离,但也设有配送点的情况,存在“配送浪费”。
2、服务规范化程度低。对于“淘实惠”而言,规范化能提高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对于消费者而言,享受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是消费者权益的体现。宏观来看,“淘实惠”物流服务规范化程度比较低。因为配送底端网点与之前的快递单位有重组和并购,所以导致其他企业的文化和规范还存在身影,不能完全实现规范化物流服务,整个流程还存在“农村式服务”的随意性。
(五)“淘实惠”电商物流问题解决对策
1、灵活变通。一是在制度安排上要促进农村物流的供需稳定,不仅能够屏上买还要做到屏上卖,而且买卖相当,满足农用生产资料特别是农产品流通的平台要求。二是对于物流配送问题, “村村通”不代表必须“村村有”,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配送体系。
2、引进人才。调查结果显示“淘实惠”的绝大部分员工并没有较高学历,或者其所学专业也并不是电子商务或者物流相关专业,也就是在企业的专业化人才太少,这无疑会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从而阻滞企业的发展。因此引进和培养电子商务、物流等人才或者对现有人员开展电子商务、物流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是“淘实惠”人才之路的选择。
3、政府扶助。调研中发现,虽然政府一直都在宣传“淘实惠”、“村村通物流”但是实际中并没有给以实际的物质、财力、人力帮助。满城区“淘实惠”总负责人方宝江,是满城区国美电器的总负责人,私人商人做“淘实惠”更多的是看重利润,这必然会影响“淘实惠”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如果政府能给予相关政策、财力、物力、人力等的支持,对从事农业与农村物流的企业实施政策倾斜,甚至直接给予资金补贴,可以增大“淘实惠”或者其他农村电商的惠民作用,也是政府发展经济的不错选择。
三、农村商贸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反思
通过对“淘实惠”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商贸物流虽不像大家意识里认为的那样不堪,但是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最有一公里”配送问题更是亟待解决。首先要树立物流品牌,物流服务不容小觑,要想使电商物流在农村市场一炮打红必须有足够的企业实力,一步满足农民的多种需求和选择,这样才能给予农村商贸物流进一步完善的机会,否则很容易“夭折”;其次完善农村交通物流网络,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有效提高农村物流网络连通度和覆盖面,努力搭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不断创新经营模式,以贴近农村生活,服务农村百姓为宗旨,创建一流的物流交通运输环境;最后培养复合型的农村商贸物流人才,争取一人多才,一人多用。既简化工作队伍,又能防止互相扯皮推诿现象,节约人力成本,比较适合农村物流服务市场。
参考文献:
[1] 李晓宾,张博文,卢贤鑫. 基于电商市场的乡镇物流模式及瓶颈分析[J]. 特区经济,2015,06:104-105.
[2] 李晶蕾,罗逸轩. 乡镇物流发展现状与前景的研究[J]. 物流科技,2014,05:85-87.
[3] 石巍. 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形成和突破初探[J]. 科技致富向导,2014,17:86+115.
篇7
关键词:商贸物流;现状;问题
商贸物流是指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商贸服务业及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物流服务活动。构建高效、安全、通畅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一能降低商贸企业成本和流通费用,二能促进城市商业业态多元化发展,三能优化与提升城市的产业结构,四能增强城市聚集力及其综合功能,五能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与繁荣。“十一五”期间,武汉市商贸物流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武汉市商贸物流发展现状
1、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武汉市做为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流通网络不断完善,城市商贸物流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为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通过功能再造和制度创新对批发市场进行了改造,大大延伸了其加工、配送功能,缩短了供应链流程、提高了流通效率。
2、加强了商贸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配套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通过制定规划、出台政策、设立专项资金,从多方面支持商贸物流发展,武汉市商贸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一是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近十年来年增幅显著,形成了通用仓储与专业仓储、常温仓储与低温仓储、普通仓储与立体仓储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连锁零售企业加速了各类商品配送中心的建设,同时一批商品集散地、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经过建设改造,货物集散、配送能力也不断增强。三是冷链物流设施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有力保障了商贸物流的高效和安全。四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在商贸物流活动中得到广泛运用,有效地改善了物流信息的共享服务,促进了物流资源的供需衔接。现代化的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对促进我市传统物流模式转变、以及提高城市配送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3、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现代商贸物流企业群体迅速发展。随着我市商贸物流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商贸物流服务主体迅速成长,先进物流服务方式推广速度加快。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现代商贸物流企业群体迅速发展,涌现了一大批现代企业。这些大型商贸企业、物流企业通过积极推广共同配送、供应商管理库存等服务模式,以及广泛应用信息科技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商贸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供应链管理水平,而且满足了现代零售企业小批量、多频次、快周转的物流服务需求。
4、内需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武汉市商贸物流发展带来巨大潜力。“十一五”期间,市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消费层次稳步提高,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市场流通规模增长迅猛。2010年,武汉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3.20亿元,增长19.5%,零售总额超过“十一五”规划的2010年目标500多亿元,增幅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商贸物流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其总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重庆,在全国排名第六。就总体水平而言,武汉市商贸物流比较靠前,仅次于上海。内需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我市商贸物流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5、武汉在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 国家深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并明确武汉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批准武汉建设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批准“中国光谷”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大国家战略聚焦武汉,同时明确了武汉作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中部物流区域中心城市、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战略布局和定位,武汉在国家物流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同时商贸业一直是武汉的优势产业,“十二五“期间,武汉将巩固提升全国性商贸中心功能,着力打造中部地区消费中心,这为我市商贸物流业的发展营造了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2 武汉市商贸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商贸物流的理念不适合现代物流的发展。虽然近年来市场掀起了物流配送热潮,各地政府与相关机构纷纷开展对发展现代物流的探讨,一些企业也宣布涉足现代物流业,但是,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许多人思想观念仍旧没有脱离旧体制的束缚,对现代物流的理解不深,对物流配送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2、商贸物流潜在
需求有待开发。目前城市的绝大部分商场(或市场)仍采用自营物流和供货商物流的方式,这种物流配送的模式既不利于提高商贸企业整体运作效率,又不利于发挥商贸企业核心业务优势。因此,城市在引导企业剥离自营物流功能,彻底释放商贸企业潜在物流需求,并使之走向产业化、社会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3、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道路运输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物流运输与配送的需求,相当一部分城乡道路的运输能力已经趋于饱和。部分商业仓储设施陈旧,多年来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和更新改造,整体技术水平较低。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绝大多数商场或企业没有物流信息系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管理软件的企业更少。 企业之间缺乏共同的物流信息平台,缺乏物流信息交换、车辆跟踪与定位的共享服务等。
4、商贸物流服务方式、物流技术与应用创新有待加强。我国商贸服务业正面临一场深刻变革,连锁经营由传统业态向社区便利店、大型折扣店等多业态、多业种延伸,同时网络购物增长较快,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流通方式的变革急切需要物流服务方式创新,而我市商贸物流企业的发展机制和服务模式还比较落后,创新力度不够,不能满足现在新形势的需要。另外以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正在形成,我市在物流技术与应用创新方面也需进一步提高,从而推动我市商贸物流业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5、城市配送体系不健全,“三低三严重”现象突出。 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物流配送体系不够健全,企业大多使用传统的运输配送模式,致使城市出现了物流“三低三严重”的现象,即“企业组织化程度低、运输车辆档次低、物流服务质量低;城市污染严重、安全隐患严重、无序竞争严重”。
6、传统物流企业仍未完成转型,整体竞争实力差。 目前正在运营的大多数物流企业竞争实力较弱,具体表现在:规模偏小、功能单一;缺少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撑,物流管理水平、技术手段和装备设施还比较落后;企业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物流资源利用率不高,粗放式经营仍占统治地位;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较低,物流方案设计、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成本控制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层次增值服务还未全面展开。
7、物流市场管理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市还没有协调城市物流发展的专门机构,缺乏对物流业的宏观管理与统筹协调,不能充分发挥其对物流市场管理与规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有关物流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物流市场的准入缺乏科学性,对社会性的物流服务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市场管理混乱,物流运作效率低下,企业参差不齐、运营车况差、服务质量低、恶性竞争严重等现象。
参考文献
[1]王姌.武汉保税物流中心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2]付新平.整合是湖北物流强省的必由之路[j]. 中国水运2011(3):40-41
篇8
[关键词]尚志市;商贸物流;产业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3-0055-02
一、尚志市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尚志市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坚持将整合资源与提升水平相结合,推动传统商贸物流产业与信息化、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实现商贸物流现代化;坚持e极培育与大力引进相结合,促进现代商贸物流企业平等竞争、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尤其是2008年以来,尚志市凭借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对俄经贸合作,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小博会、哈洽会分会场、中俄博览会分会场等7次经贸活动,并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对俄出口示范基地。2006年,尚志市兴建了浙江中国小商品集团的小商品连锁市场――义乌・尚志小商品城,现商业运营面积65万平方米,实现年交易额近3亿元。2008年,尚志市启动运营了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中国东北地产品批发市场,并建成了全国面积最大的苇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投资总额达8000万元,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经营业户发展到500多户,年交易额突破40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地。目前,药材专业批发市场也在筹建之中。尚志市还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商贸物流中心――腾飞现代国际物流园区,投资18亿元,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尚志市全力打造现代商贸物流支柱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迅速。2016年,尚志市各类商贸物流网点达2万多个,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骨干企业快速崛起,全市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44户;现代流通方式快速形成,全市从事物流的业户达100多家;市场消费能力显著增强,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982亿元。
二、尚志市商贸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经营结构不合理,商业布局不完善
目前,尚志市商场和超市比重较大,市场比重较小;小型的综合市场较多,专业市场较少;零售市场较多,批发市场较少;小规模市场多,大规模市场少;同时现代大型交易市场数量较少,难以形成大物流格局。尚志市城市中心区比较繁荣,但城镇和新兴居民小区商业发展相对滞后,商业网点疏密还不平衡,市内布局仍需进一步优化。一方面经营雷同、低档商场等大型商业设施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新建各类园区与居住区商业设施建设不配套,难以满足居民的购物及服务需求。目前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所占比例都较低。尚志市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仅仅有宝兴公司一家,其他一些小型市场存在着档次低、设施差、交易方式落后、管理不太规范的问题,在购物环境、商品质量、卫生条件、运输配送、管理服务等方面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
(二)商贸物流成本过高
尚志市商贸物流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受土地、采暖、用电、物业、市内运输等费用较高影响,运营成本高,同时物流成本也较高,导致消费者在消费时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目前尚志市商贸物流服务的组织程度不高、经营粗放,商贸物流交通组织方式较为落后,以中小企业为主,未使用科学的信息化手段进行车辆调配,经常出现超载出、空载归的情况,有时40%车辆处于空载状态。
(三)实体商贸物流发展缓慢,商贸物流体系不健全
尚志市商贸物流企业绝大部分仍停留在传统物流经营阶段,水平低,且存在服务功能少、融资能力弱、经营管理不规范、设施老化、管理落后等问题,目前第三方物流系统尚不健全,对物流加工、物流信息服务、供应链管理等高层次商贸物流服务还较少,难以满足经济日益增长的商贸物流需求,无法为现代商贸物流提供服务。
(四)商贸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尚志市从事商贸物流工作的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缺乏中高级商贸物流人才以及专职管理人员,尤其匮乏既懂商贸物流专业理论知识又精通商贸物流实际操作的人才,这已成为制约尚志市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五)商贸物流业的发展环境尚待完善
长期以来,尚志市委、市政府对商贸发展比较重视,但是,专门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相应土地、财政、金融、税收、交通等优惠政策尚需真正落实,服务意识还需加强,各乡镇组织机构有待进一步健全。
三、加快尚志市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商贸物流产业
第一,加强城市规划部门与商贸主管部门的协调沟通。城市规划中对涉及商贸建设项目立项必须事先征求商贸流通职能部门的意见,将商贸流通业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第二,加强商贸物流业系统与交通建设系统的合作,使流通与交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第三,推动商贸物流业与房地产联动发展,在旧区改造、大型住宅区建设中,做好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第四,大力发展社区商业。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社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必将成为最主要的居住点。重点配套超市、菜场、早餐等生活保障性商业网点,使商业业态和商品种类逐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使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安全消费、放心购物。
(二)降低商贸物流成本
第一,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物流标准化可以加快物流过程中运输、装卸、搬运的速度,降低仓储费用,减少损耗,提高流通效率。第二,提高商贸物流信息化水平。政府可为中小企业建立信息化平台,减少企业设立信息化平台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整体运力,减少运输空载问题。第三,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支持商贸服务业与物流业对接,发展专业化、网络化、全流程的物流服务,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鼓励中小企业加强合作,创新物流合作方式和服漳J剑发展共同配送,支持品牌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专业化的城际和国际物流配送网络。
(三)推进商贸物流产业集约化、集群式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第一,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支撑。要加快培育、扶持一批机制灵活的龙头企业,鼓励他们向农村发展,设立网点,加盟连锁店,以配送中心为平台,统筹城乡网点布局。第二,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企业集团。要支持和鼓励骨干流通企业通扩大投资,加快改造升级步伐,加强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并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整合,促进传统大型物流企业实现强强联合,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集团。第三,吸引大型商贸物流企业进入,并对本地现有物流企业进行扶持和提升。政府可在相关政策和基础设施上给予优惠,吸引国内外大型知名物流企业进入尚志市,从而引进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管理技术,带动尚志市物流产业的发展,进而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要在政策上对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进行扶持、改造,促其在经营理念、管理方法上尽快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四)加快培养和引进商贸物流人才
坚持教育、培训和引进并重,鼓励结合招商引资(引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要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重视研发和科技创新,提高商贸物流业的科技水平,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用智能物流和知识物流引导新型物流业发展,为现代物流业提供强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持。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为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篇9
一、濮阳市城区商贸物流业发展现状
濮阳市城区商贸物流业主要集中在华龙区。近年来,华龙区作为濮阳市的唯一行政区,正着力调整生产力布局,坚持“工业强区、商贸富区”等六大发展战略,重中之重抓工业,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迈入快车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以现代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整合行业资源、提高行业竞争力,是华龙区更好地融入冀、鲁、豫城市圈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为濮阳市经济发展拓展更广阔空间的重要手段。截止2010年年底,该区社会消费零售额为27.2亿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40%,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商业网点体系初步形成。全区各类零售网点1.5万个,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21个,1000-5000平方米的中型商场54个,综合、专业交易市场23个,总营业面积20万平方米,具有一定经营定位的特色商贸服务街(区)9条,20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宾馆等服务网点73个,形成了商贸流通基本服务体系。
2.商贸中心已成雏形。在新城区和中原油田服务区交界处,分布有金桥家具城、联华广场、金地商厦、胜利商厦、百姓生活广场、昆濮广场等大型商业网点,基本形成市级商贸服务中心;以中原路、大庆路、任丘路、扶余路为主,分布有华龙商厦、油田商贸中心、联华生活广场等商贸服务业和零售业,形成了区域商贸中心;还在社区配套建成了一定数量的便利店和超市,发展态势良好。
二、濮阳市城区商贸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濮阳市商贸物流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水平偏低,规模小、基础弱、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差。
1.商业网点缺乏统一规划。由于缺少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与改造过程中,沿街的商住档底层店面房大小不一,被分割出售,形成大量的小店小铺格局,造成商业网点布局凌乱,随意性较大,结构布局不合理,缺乏特色。
2.商贸市场基础设施较差。专业市场、综合市场不集中,存在档次低、规模小、设施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卫河、金宇等市场因其购物环境、商品质量、卫生条件、管理服务等问题,已不符合中心城区商贸产业发展导向,导致空置率高,形成空壳市场。中原市场地摊式经营,形成了脏乱差的局面,影响了市场的持续发展。
3.协调管理不够规范。协调管理缺位,行业发展无序。一是准入门槛低。一些根本不具备物流条件的个体运输户也介入物流,与物流公司争市场,导致形成“小的做不了,大的做不强”的恶性竞争局面。二是多头管理。缺乏协作机制,物流企业各自为阵,信息不能互通,资源不能互动,力量不能整合,价格不能统一,服务得不到提升。三是没有总体发展规划。物流政策和法规体系不完备,难以对物流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引导。
4.信息化建设滞后。电子商务平台尚未建立,区域性、综合性货运信息网尚未形成,缺乏有效有物流信息平台和健全的物流经营网络,导致社会物流资源浪费。
5.物流人才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我区还是一片空白,目前我区物流企业从事的员工文化水平基本上为初中、高中毕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对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了解较少。
三、发展市城区商贸物流业的建议
1.提高认识,完善商贸物流业管理体制。商贸物流业是连结生产、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先导性产业。我们要不断深化认识,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管理职能。要明确各部门在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中的相关职责,制定台账,使各部门都有目标、有责任、有压力、有动力,促使濮阳市商贸物流业快速有序发展。
2.科学规划,确保商贸物流业健康发展。按照城市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考虑中原经济区、环勃海经济圈及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建设及交通快速发展对商贸物流业带来的长远影响,加快修编濮阳市商业网点规划,做好三大物流园区、新城区、市级商贸中心建设等特色商业区块发展规划,使之与城市扩容、行业发展,项目建设相适应。
3.积极探索,推动商务信息广泛应用。完善电子交易、信用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规规章;以支柱产业为依托,培育一批集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配置等功能于一体的行业门户网站,发挥无形市场的优势;鼓励建设网上商城,增强配送功能,扩大网上消费。发展网络业务,拓宽电子商务覆盖面;培育第四方物流,建立全市物流行业的公共信息平台,促进商贸物流业实现质的提升。
4.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要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吸引处资和外地资金,动员社会力量,集聚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商贸物流业。重点从完善商贸基础设施出发,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经营规模,积极发展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大力发展品牌经营、特约经销、信用消费、大型连锁超市等现代营销方式,确保市场持续繁荣,推动商贸物流业健康发展。
篇10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源于英国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本意是出于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气候变迁关系的考虑,随着社会发展,很多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及架构设计,规制发生源,理顺供应链各环节,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建立低碳排放的体系和产业结构。对应生产流通形式,低碳经济应包括生产的低碳化、流通的低碳化、分配的低碳化和消费的低碳化四个体系。
流通的低碳化就是要使生产要素和产品能够自由流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着眼于流通体系优化有助于实现农业物流的低碳化。目前农产品同时呈现了“菜贵伤民”和“菜贱伤农”的两种景象,一方面城市菜价及其他农产品价格涨幅过快,另一方面农户却增产没有增收,甚至滞销。
我国现行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目前来看,农村市场已成为我国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市场分为农资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和日用品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活跃着多个生产要素。近几年,国家对“三农”日益重视,但长期以来农村商贸流通与城市商贸流通没有统筹,双向流通不够,制约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笔者按运营主体的不同将我国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种。
(一)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显然,这种模式的主导者是当地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它连接千家万户的农户、农产品批发商、零售商。有的加工企业,自建商贸网点搞工贸一体化;还有的加工企业以加工外销为主,把网点拓展到了国外。
其特点有:这种模式涉及面较窄,主要是针对一些须深加工的农产品,如临安山核桃、金华火腿、食用油等,但对于一些无须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刘磊,2005)。加工企业须是当地龙头企业才能担当主导者。企业上规模,加工精度深,加工费用相对低廉,能吸引供应农产品的农民;吸引了供方,就会吸引销方,批发商和零售商就会找上门来。加工企业的服务能力往往有限。加工企业主业加工,往往在物流服务如运输、配送,特别是商品跨区域的流动上会显得乏力。加工企业的辐射能力较弱。很多加工企业都建立了企业网站,产品信息、加工常识、技术支持一览无余,但主要是朝“专而尖”方面发展,辐射面有限。
(二)以农产品流通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这里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偏“商”,包括农产品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等。由它们来连接农产品初级产品提供者农户、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城市终端的的消费者。
其特点有:农产品流通企业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它会选择大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基地进行合作,这样才能有比较稳定的货源。农户、加工企业或生产基地须“抱成团”,以迎合这种倾向。流通企业往往对农产品标准、农药残留量、产品包装甚至生产技术都有较严格的标准。而总体上,分散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这种标准的执行常常不到位。相对于加工企业为运营主体的运作模式来说,这种模式运作效率较高,并能降低一定的市场风险。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往往运营网点广泛,如上海联华、乐购等,它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直供合同,把城乡对接起来(焦必方,2002)。但总体上来说,在这种运作模式下流向还是单一的。只是“农村走向城市”,城乡没有互动,没有双向流通,而实际上农村市场巨大。
(三)以农产品批发中心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农产品批发中心,与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有相同的地方,但又有所不同。它们功能相似,但在规模大小、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不同。农产品批发中心按其地理位置来分至少有两种类型:一是城市里的农产品批发中心,它主要连接的是批发商与零售商、公司用户、终端消费者;二是乡镇里的农产品批发中心,它主要连接的是作为农产品供应者的农户与批发商。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农产品批发中心在目前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中占据了一个比较核心的地位。农产品批发中心往往又可以细分为副食品市场、水产品市场、蔬菜市场、水果市场、肉禽蛋市场和粮油市场(何秀容,2002)。它以批发为主,但往往批零兼营,同时具有市场管理、物流配载、工商税务、产品检测等功能。农产品批发中心能基本反映市场供、需的基本情况,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批发商对作为生产者的农户和广大消费者进行消息封锁,从中赚取巨额利润。一些批发中心信息平台是缺失的,有一些批发中心即使有信息平台,但透明度不高、信息更新不快、在线交易不畅。我国农产品批发中心从量上来说接近饱和,但从质上来说,相对于现代意义上的批发市场还是存在较大距离。绝大多数批发中心还是处于粗犷性经营中,专业市场不够细分,精深度不够,功能不完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较低。
(四)以农产品物流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此种模式下,龙头农产品物流企业担当农业物流运营的大任,这也是商业繁荣下市场专业化分工的表现,它虽不是直接从事生产和销售,却能较有效地连接起分散的农户和城里人的餐桌。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龙头物流企业利用搭建的信息化平台,能帮助用户获取物流服务、流通速度、产品价格、在线交易等支持,特别受到广大农户和农业生产性企业的青睐(骆温平,2001)。此种模式下,组织结构清晰明了,有利于农户、加工企业、批发商专注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现阶段,跨区域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尚在规划和完善中。只有当物流服务网络发达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和城市。绝大多数农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尚在起步阶段,管理水平、专业化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都还很不健全,亟须完善。
低碳经济视角下构建城乡双向流通的农业物流模式
(一)农业物流模式构建应坚持低碳经济原则
1.“低碳”原则。低碳,意味着农业物流发展应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来优化农产品的流动,从对物流源的控制上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从而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车辆实载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碳排放,实现经济转型。
从农业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由于
长期以来城乡割据,缺乏统筹规划,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缺乏公共的、统一的及公信力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导致物流节点间衔接度不够,货流不畅。而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为满足农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农业物流从服务内容上看已经从单纯的运输、仓储等服务,扩展到以现代科技、管理、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物流服务,从服务范围上看逐渐向全国性、国际性方向发展,这些都显示了农业物流需要一个网络化的综合服务体系。
2.“经济”原则。经济,意味着要在规划农业物流网络、控制物流源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现行的农业物流模式由于分段、分散,资源不够整合,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农业物流供应链整体性与农业物流主体的个体性对接度不高,无法匹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通过布局农业物流网络,可对农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便于城乡间商品和服务、资源与要素的顺畅流动,实现规模经营,可以使利益最大或成本最小,并兼顾生态环境,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农业物流模式构建
坚持低碳经济,首先应从网络布局着手,网络是实体的“点”和虚拟的“连线”交织而成,故布“网”一定意义上重在布“点”,很显然政府层面规划就起到了主导性作用;除了组织的网络化,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是城乡能否双向互动的关键。其次,经营性企业从具体运营层面应发挥主体性作用,我国目前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主要停留在“农村走向城市”,城乡没有双向流通,这样一会使农村广大的市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二也会致使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故若以核心企业充分发挥居间性作用,实现“城乡对接”,不仅有利于流通环节低碳化,降低运营成本,也会极大地促进城乡市场的开放与融合。
1.政府主导:以发展农业物流节点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模式。这一模式是指通过发展农业物流节点,建立节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城乡双向的农业物流服务网络。其流通组织模式如图1所示。网络化是现代农业物流的基本特征,农产品流通效率直接依赖和受限于网络结构。鉴于前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应基于城乡统筹发展农业经济,构建现代农业物流服务体系,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物流,从布局、结构、区域上构建和优化农业物流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使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紧密。发展农业物流节点应符合低碳化,应优化布局,避免重复布局、重复建设,必须摆正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现代农业物流服务网络是由节点、联结、层次和活动有机结合而成的。由于节点功能和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物流网络布局和功能结构,因此,通常将发展物流节点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关键和重要切入点,发展物流节点应坚持低碳经济的原则。 第二,农业物流应纳入已有流通主道。农副产品物流基地应和工业物流基地、小商品物流基地并存于政府统筹规划的分区域、多层次的物流园区。目前,我国农业物流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线路和节点配套不好、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够、区域布局不尽合理等,导致城乡资源和要素不能顺畅流动。如何按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构筑我国大物流网络,实现区域和区域之间、线路和节点之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是我国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三,在一个网络结构中,为了提供特定的商品和服务,必然需要网络的许多成分共同参与,因而网络成分之间是相互补充的(黄静兰,2003)。农产品批发商、加工企业、物流企业是农副产品物流基地的组成成分,也扮演着主角,它们又有各自的供应链网络,共同作用、相互协调,促进了节点的发展。
第四,以专业合作社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实践证明,在坚持实行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经济,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借鉴日本农协的做法,由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合作购买和合作销售(赵慧峰,2002)。通过“合作购买”(主要针对化肥、配合饲料、农药、农业机械等农资品)和“合作销售”(主要针对农产品),实现城乡间商品和服务的顺畅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第五,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是农产品物流网络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城乡间商品的快速配载、农资供应、实时跟踪,进行信息采集与传输、业务管理、客户查询及业务跟踪、农业科技合作、农业咨询服务,有效地减少物流中间环节和费用,并且由合作社组织合作销售、合作购买,“统一计算,费用分担”,使农户能取得稳定的收入,调动了农户参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积极性。其电子虚拟模式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政府公共信息平台使得传统的农业物流网逐渐转变为增值型的物流网络,一个物流资源共享、快速反应、成本最优的综合体系。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整合分散化的农业资源,将上海、武汉、广州、成都、沈阳、兰州等各个区域农业基地串联在一起,资源共享;通过信息技术,有利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的需求;通过信息技术有利于农业产业布局的合理化,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透明度,实现规模经济;通过信息技术,也有利于优化我国农业的组织架构,有利于合作社、农业企业实现规模经济。
正是由于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才使“低碳”和“经济”得以兼顾。信息网络包括内部信息网络和外部信息网络。内部信息网能够在节点内部得到共享,外部信息网可以使节点加强与外界的连接,每个农业物流节点可以与其他任何节点发生联系,快速交换信息,协同处理业务。故每个农业物流节点既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又处于一个大的网络之中,因而信息网络使城乡市场成倍的放大,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模式势必快速发展。
2.企业主体: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推拉结合”双向驱动供应链促进城乡商贸流通。运用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来改造单纯的“农村走向城市”的农产品“推式”供应链,以市场为导向,构造“一个核心(核心企业),两个满意(农户满意和市民满意),四方(企业、农户、政府和市民)共赢”的新农业产业化“双向驱动”供应链(如图3所示)。这一“推拉结合”双向驱动供应链企业主体模式是对政府主导模式的补充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城乡流通环节低碳化,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市场的开放和融合。它是一个跨工、农、商三个产业,连接多元直接和间接利益主体,伴随多种要素(产品、信息、资金等)流动和竞合关系的复杂产业链系统。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核心企业”是供应链的“中场组织者”。一方面核心企业和农户签订意向性协议书,将优质农产品、农副产品直供超市、便民店和菜市场;另一方面核心企业组织农业日用品、农资等下乡,深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打造“农村沃尔玛”,实施惠民惠农工程。
第二,“两个满意”是“推拉结合”双向驱动供应链的原动力。“两个满意”意味着“两个市场”,两个“推拉结合”。一个市场在城市,是“菜篮子”工程,是如何从“田间到餐桌”的问题,这个市场以“市民满意”(CS)为拉手,以农户及其组织为农业产品的推手;另一个市场在农村,这个市场刚好相反,以“农户满意”(FS)为拉手,以市民及其企业为农业日用品、农资品的推手。核心企业所起的作用就是使“推拉手”手牵手,形成协同运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