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8 18:11: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发展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发展报告

篇1

在考察学习活动中,大家充分感受到**、**、**、**、**等地的工业经济发展,都能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表现出了空前的大手笔、大气魄、大力度、大举措。一是工业园区起点高。这些县市在工业经济发展中,都立足当地的资源优势,以园区为载体,引导企业集约发展,实施一县一品、一乡(镇)一品战略,在辖区范围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二是培植支柱抓龙头。这些县市都紧紧依托地方优势,培植壮大矿冶、建材、煤炭、农产品加工、橡塑等五大产业,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切实加强技术创新,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工业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好效果。三是投资环境引力强。强化软、硬件环境建设,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服务水平,进行改造路面、改造城市公园、改造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营造优良环境。四是文化底蕴显实力。凸现文化底蕴是加速发展和提升综合实力的基础,进入**等县市的城区见到的都是错落有致的传统民居建筑群,别具特色的民族服饰,使参观者切身感受到处处是文化、乡乡有商机、人人在促经济发展。五是信念胆略闯出路。这些县市都紧紧抓住土地广阔利于招商引资、矿藏丰富利于矿业冶炼开发、传统产业利于促地方经济发展、民俗文化利于旅游业开发等优势,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抓住招商引资和非公有经济发展两个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了经济总量、农民收入、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四大突破,充分体现了“处处都有宝,行行出状元”,密切联系实际,善于识宝、能于掘宝,敢想敢干。六是转变职能促发展。这些县市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切实把政府的职能转变到公共协调服务上来,兑现相应承诺,努力营造透明高效的服务环境,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意识,加速区域的发展。

二、**等四县一市在发展工业中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四县一市的工业经济发展,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经验可贵,考察团成员边看边议,深感受益匪浅,体会良多。

(一)这些地区的干部群众都牢固树立了“工业强县”“无工不富”的思想意识。这些地区在加快发展中都把加速工业经济发展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把发展和培植工业支柱产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使“新型工业化强县、农业产业化富民、城镇特色化活商”深入人心,为发展工业经济奠定了基础。

(二)这些地区的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县、乡主要领导带头抓工业形成了制度。在工业经济加速发展中,这些地区都建立完善领导负责项目制度,落实好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建立领导干部抓工业经济激励机制,创新领导干部抓工业的方法和措施,把领导干部抓企业、招商引资等作为考核领导干部业绩的主要内容,致使在当地形成了想工业、议工业、抓工业,大办工业、加快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立足优势抓特色,立足创新抓效益”成为这些地区发展工业经济的理念。积极创新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营造新优势的同时,把优势发挥到极致,使优势变资源,资源变资本,实现招大商引巨资的突破成了他们发展工业经济的特色。如**等县,他们在招商引资活动中利用区位优势招大商、发挥城建优势招大商、打造信用招大商、强强联手招大商等方式实现了“你投资我发展”的双赢目的;又如**、**等县市,他们在加快发展中始终紧紧围绕农业产业来发展工业、提升传统产业来发展工业、围绕旅游产业来发展工业、围绕市场商机来发展工业,达到了依托资源优势招大引强的突破。

(四)这些地区在加快发展中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营造环境抓优化成为典型。这些地区在快速发展工业经济过程中,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真正成为工业经济运行过程的调节者,工业经济活动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以及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者,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公共协调服务等职能上来,全力做好优质服务工作,全面兑现相应的承诺,真正为企业妥善解决好用地、信贷、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落实重点企业挂牌保护措施,成立了企业合法权益委员会,强化软、硬件环境建设,着力营造优良环境。比如努力建设法制政府,规范市场秩序,放手放胆让自然人发展为个体私户,继而发展成企业、又让企业自由发展成股份制企业集团;在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建设活动中,强力落实引进最优惠政策、营造最宽松环境、提供最优良服务,努力做到服务零障碍、感情零距离、管理零投诉,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

(五)这些地区都高度注重培植支柱抓龙头来发展壮大工业经济。龙头兴则产业兴,在培植支柱产业的过程中,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切实加强科技和技术创新,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工业体系的建设,达到工业经济大发展的目的;联系实际,用工业化手段抓农业产业化,通过农业产业化促进工业化,实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的目标。

三、这次考察给我们的几点启示看**、**、**、**、**四县一市的工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比自己,我们虽然有的方面存在差距,可大家明显感到,在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中##有着诸多的发展优势、有潜在的加快发展动力。

(一)符合县情的发展思路是加快发展的前提条件。仔细分析其他县的发展思路,回首我们几年的发展实践,县委政府所制定的以核桃为主的农业产业化、水电推动式的工业化、以城镇和交通为突破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三篇文章”为突破口的发展思路,符合##的实际、科学、切实可行,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大发展。目前,以核桃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在不断推进、以水电推动式工业化进程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漾江工业经济走廊”已见雏形,全县上下加快发展的思想高度统一,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形成了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广阔的地域和优良的区位成为加快发展的便利条件。我们有1957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为以核桃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先机,为建设工业经济园区、工业经济走廊提供了空间。##地处博南古道的要冲,大保高速公路和320国道穿境而过,与**、巍山、**、云龙、永平、保山等县市连接的公路四通八达,县城距**州府仅有29公里,与**火车站相距仅30公里,与**飞机场仅距35公里,是州内离州府最近的“卫星城”,是**的后花园,是滇西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的区位优越都利于招商引资和加快发展。

(三)丰富的水能等资源成为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大发展的最优势资源。##境内千峰竞秀,百溪激荡,具有山高水高等特点,水能资源得天独厚,仅##江等8条主要河流能蕴藏量就达45.21万KW,为开发水电产业、加速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目前,全县已建成电站总装机达22.794万KW,电能资源成为我县加速工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尤其是在能源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今天,电能对##发展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也是其他县不可比的。我县矿藏资源丰富,有**石、金、锑、锌、铜、硅等30余种。此外,全县的森林植被覆盖率达67.2%,被誉为是“绿色宝地”,生态环境优越,有利于招商引资。看**、**、**、**、**四县一市的工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比自己,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不足和困难。一是创业先天性不足。我县虽然地广辽阔,但山多平地少,创建大规模的工业园区难度相对比较大,背靠大山,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不利于大都市的直接辐射,工业经济发展的外界推力不足。二是服务环境质量不高。近年,虽然我们加大了机关效能建设力度,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宣传教育活动,但机关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个别干部服务至上的意识不强,顾全大局的观念淡薄,梗阻现象时有发生,软环境建设任重道远,政府转变职能力度需加大,这些与有的县市自觉强烈的亲商观念和服务意识相距颇远。我们有些干部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拓精神、发展魄力等与先进县市比,差距明显。

看**、**、**、**、**四县一市的工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重要启示:

(一)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等地发展工业经济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他们每抓住一次机遇,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在解放思想中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中解放思想。联系##的实际,要认真做好中央精神与县情密切结合的文章,坚定“三篇文章”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在加快发展中不断完善和丰富“三篇文章”的内容,细化发展目标,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在更高层次上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工作、破解难题,化压力为动力,变考验为机遇,强力推进彝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要以结合实际为着力点,通过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推动思想解放,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二)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开放型经济的差距,**、**、**、**等地的工业经济发展,就是得益于开放型经济抓得早、抓得快、抓得实。联系##的实际,扩大对外开放就要全力做好公共协调服务,真正为企业妥善解决好用地、信贷、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要落实重点企业挂牌保护措施,成立企业合法权益委员会,强化软、硬件环境建设,着力营造优良环境;要强力落实引进最优惠政策、营造最宽松环境、提供最优质服务,努力做到服务零障碍、感情零距离、管理零投诉,做好“筑好金丝巢,引来金凤凰”,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

(三)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等地的工业经济发展,关键是他们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真正成为工业经济运行过程的调节者,工业经济活动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联系##的实际,切实把政府的职能转变到公共协调服务上来。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要在服务中体现和实现管理。该市场调节的就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该中介组织办的让中介组织去办,该下级办、办得好的让下级去办。切实管精、管少、管好、管大,把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抓好、协调好。二是推进依法行政进程。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实行“一个窗口”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公布行政许可项目,公示行政许可办事人员。三是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严格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制。四是要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直接管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间接管理,变指令性计划为指导性计划,变行政手段为市场调节手段,着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篇2

一、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主要特点

今年上半年,各乡镇和涉农部门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一统三分”发展战略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南烟北茶、适度兼抓”的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工作理念新、增长幅度大、建设步伐快、特色亮点多、发展后劲足”的显著特色。

(一)克难攻坚谋发展,农业经济增效粮油增产。今年上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农业经济发展面对的总体形势依然是农产品滞销,少数农业加工企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外出务工回升不大。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涉农部门富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县上半年农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取得了农业经济增收和夏季粮油持续增产的可喜成绩。在农业经济方面,上半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1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0%,比上年同期增长7.7%;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78元,同比增长8.8%。夏季粮油生产方面,注重调优结构,压缩市场滞销的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市场看好的脱毒马铃薯和油菜籽种植面积。全县夏粮种植面积18万亩,同比增长11.1%,预计总产9371万斤,同比增长8.3%;其中:马铃薯10万亩,预计总产5336万斤,同比增长21%;其它杂粮预计总产690万斤,同比增长5.9%。夏季油料面积13万亩,预计总产3132万斤,同比增长16.1%。

(二)突出重点抓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坚定不移。面对农产品滞销,少数农产品比较效益下降的不利影响,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心不变,势头不减,步伐不停,着力在产业做大做深做强上做文章。烟叶产业乘势而上。组建8个突击队投入烟电配套建设,新建烤烟房1270个,烟站4个。全县种植面积3.11万亩,比上年增加1万亩,烟叶产值可达5000万元以上,提供税收1000万元。茶叶产业化建设各环节全面推进。在过去汇湾乡茶园管理保持较高水平的基础上,兵营、鄂坪、水坪等乡镇的茶园管理工作有大的加强。梅子贡茶业公司在去年成功开发有机乌龙茶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建了茶食品生产线,有机茶月饼8月初即可上市。龙王垭茶业集团今年已开发7个新品种,产品获得国家商业检验检疫局HACCP(帕斯卡)卫生体系认证,取得了出口权。龙王垭茶业集团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梅子贡茶业公司申报省级龙头企业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继“龙峰”牌商标获得全省著名商标后,今年4月“梅子贡”牌商标又获得了全省知名商标。全县春茶产量达到800万斤,实现产值2.8亿元,销售收入2.6亿元,与2008年相比,产量、产值均实现了成倍增长。蔬菜产业强势推进。以城关镇水寨子为主的500亩高效蔬菜科技示范园建设稳步推进,城关廖家河、中峰青草坪、蒋家堰小坝子、水坪阎家坝等一批蔬菜生产重点村建设扎实推进,蔬菜品种互补,交替上市,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畜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益盛园牧业公司、金霞养猪场省级标准化万头规模猪场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了省专家组检查验收。全县“150”养猪模式达到21个,“300”养猪模式达到5个。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47.4万头,出栏18.2万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和4.6%,家禽饲养量达到160万只,出笼68.5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9%和21.2%。

(三)创新思路求发展,积极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开始建设的水田养殖小龙虾繁育示范基地,面积达到500亩,已投放种虾6万斤,预计年产虾70万斤,可实现产值560万元。茶园养鸡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全县茶园规模养鸡户达35户,茶园面积达1万余亩,投放鸡苗近20万只,目前长势良好。其中,龙王垭茶场围网建设300亩基地,发展土鸡7500只;土城子茶场已出笼土鸡4000只,存园2000只。强力推进薯稻吨粮田建设,蒋家堰、中峰、水坪的万亩薯稻吨粮示范田取得了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据市县农业专家实地测产,脱毒马铃薯最高亩产达5805斤,平均亩产达4485斤,平均亩产比本地地膜马铃薯增产1485斤,亩产增幅达49.5%。部分农户提早收挖脱毒马铃薯上市销售,亩平实现收入3000元。为打造竹溪脱毒马铃薯品牌,竹溪县农业局已与信誉度高、资产雄厚的竹溪县地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洽谈了销售业务,注册了“山地金土豆”商标,脱毒马铃薯正向分级优选、品牌包装、实现外销迈进。

(四)优化服务促发展,板块经济和劳务经济健康发展。在板块经济方面,“南烟北茶、适度兼抓”的特色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全县特色产业板块基地面积突破46万亩,其中,茶叶基地面积达到18.3万亩,规模居全省第一;烟叶面积3.11万亩,今年新增1万亩;蔬菜面积11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000亩;中药材面积9万亩;新建贡米基地1500亩,农业部门按贡米生产技术规程培训贡米种植大户,使其成为懂技术、会生产的新型农业技术人才;有关部门齐抓品牌宣传与“三品”认证,扩大了竹溪贡米的知名度。在劳务经济方面,元至6月,全县组织各类劳动力培训6920人,占年度任务13750人的50.3%,转移就业5501人,占已培训人员的94%。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5.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3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25元,增幅8.7%,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为59%。

(五)上争项目保发展,涉农项目工作力度加大。据县农办统计,今年可争取涉农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其中:国土部门今年争取的土地开发、高产农田建设、低丘岗地等项目资金可望到位1亿元以上;林业部门争取的退耕还林后续配套资金及低产林改造等项目当年可望到位资金6000万元;水利部门可争取到位水库整险、饮水安全、小流域治理等项目资金8000万元;农业部门可争取到位优质板块基地、农村能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资金2500万元;烟叶新区项目可争取资金3500万元。涉农重点项目和工程实施进展顺利。元至6月,农林水利完成投资5214万元,比去年同期920万元增长4.7倍。年22个重点村的扶贫项目已启动,565户、2260人扶贫搬迁对象已确定,正在组织实施,预计11月底前可完工。3949户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已完成3056户,占年度任务的77%;7万人的安全饮水工程,其中,扩大内需新增的1.5万人安全饮水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另外3.5万人安全饮水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5%,剩余的2万人安全饮水工程正在积极筹备启动。竹溪河万亩灌区六期工程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完成鹰咀石西干渠衬砌4.8千米,田间U型渠配套16.6千米。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项目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8.34平方公里,完成总工程量的65%。林业建设共完成营造林4万亩,其中荒山造林15000亩,新建核桃基地5000亩,补植20000亩;完成封山育林3万亩;1.5万亩低产林改造项目,目前已完成整地1万亩,造林5000亩。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缺乏大的项目支撑。中央和省持续在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但就我县农业经济而言,很多项目进不了中央和省级笼子,只得靠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而县级财政又是“吃饭型”财政,难以集聚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农业经济发展。

(二)农民增收渠道不宽。目前农产品收购价格普遍偏低,农民增产难以实现增收。尤其是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劳务输出受阻,增添了农民增收困难。

(三)科技推广缺乏资金保障。目前多数农民对良种良法、果树修剪、设施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畜禽疾病防治等实用技术非常欢迎,但由于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经费不足,致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次数少、时间短,新技术、新成果难以推广应用。如稻田养虾、茶园养鸡、薯稻吨粮田由于缺乏必要的种苗投入和推广应用经费,难以形成大规模、大品牌、大效益。

(四)农业产业化建设缺乏长效投入机制。我县茶叶、魔芋、烟叶、蔬菜、中药材、贡米等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正处于产业升级阶段,需要有足够的项目资金做保障。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除烤烟有比较可靠的资金扶持外,其它产业都是等米下锅。

三、建议意见

(一)加大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县委、县政府一方面通过加大上争农业发展项目的力度,尤其是要挖掘、整理、包装、做好一批农业大项目,使我县能有农业项目进入国家、省级项目笼子。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和调剂使用项目资金等办法,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茶叶产业正处于发展个关键时期,发展的客观态势处于疲软期,应该从扶持茶园管理、支持兴办加工企业、拓展销售市场上加大力度,加快建设茶叶强县的步伐。魔芋产业建设省里的政策作了调整,不能使这一产业的扶持性投入出现空白,要有对应的政策扶持支持这一产业健康发展。畜牧产业发展的品种引进和改良等示范推广工作,要有相应的资金扶持。对贡米生产、茶园养鸡、稻田养虾等新的农业经济发展项目给予开拓支持和成果奖励。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正处于产业升级阶段,应在茶叶、魔芋、贡米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业中,优选出几个有潜力、有前途、有品牌、有市场的骨干龙头企业,在扩能改造、产品开发、技术革新、品牌创建、市场开拓、企业文化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将其培养成省级乃至国家级龙头企业。

(二)加大试办和推广新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力度。发展新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是海外发达农业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们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化解县域农业经济诸多矛盾的“金钥匙”。通过发展新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解决土地和资金投入问题,信息问题,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开发问题,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问题。要大胆创新能人经济新模式,积极发展农庄经济、专业合作社经济、公司型经济,提高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水平。要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土地有序、规模流转,鼓励土地使用向企业和产业大户集中,建立“协会+基地+农户”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产业大户发展无土地、农户种地效益低的问题。要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按消费者需求组织生产,实现“农超”对接,发展“超市+基地+农户”的新型产销对接模式,让贡米、蔬菜、脱毒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直接进入各类超市。

篇3

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为重点,以县域行政范围为基础,以优化配置资源为目标,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一直以来,县域经济在扩大我国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统筹城乡建设、有效化解“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统计,截至20xx年末,我国列入县域经济统计范围的2072个行政单位县域国土面积占全国的92%;人口总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3%;县域经济gdp约占全国gdp的60%,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都占全国的1/3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约占全国的1/4。

近年来,中央重新审视“重城轻乡”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态势,突破性地提出了“县域”概念,并将“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都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呈现出向县域侧重的明确的方向性变化,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县域经济大发展时代。

20xx年中央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为辽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特别是为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全省县域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与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目前国内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辽宁差距明显。如何解决目前制约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本省乃至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值得深入思考。

1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辽宁目前有44个涉农县区,包括27个县和17个县级市,土地总面积为12.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86.7%;总人口2315.3万人,约占全省的55%。在中央振兴东北战略的推动下,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态势良好。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全面提升、结构改善、活力增强、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1)县域经济总体实力增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20xx年辽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为3300.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1.8%,占全省的35.6%,有7个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了1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874元,增长了22.1%;实现工业增加值1453.03亿元,同比增长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8亿元,增长了30.1%,占全省的13.3%,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在20xx年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排名中,东北地区占5个,全部出自辽宁,最高排名34位,分别是海城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大石桥市。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和服务业持续提升。

20xx年辽宁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67.1亿元,增长10.7%,占全省的78.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80亿元,增长26.3%,占全省的31.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53亿元,增长24.6%,占全省的29.7%。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5.6:43.2:31.2调整为23.2:44.9:31.9。一产业下降2.4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1.7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0.7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xx年辽宁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1004.3亿元,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20.2%,比重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57.2%,比全省增幅35.7%高22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率为30.7%,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

电力、交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投资均有大幅增长,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历时6年总投资129亿元的全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改善了农村电网的落后状况,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使全省691万户农民受益;二是全省省辖市全部通高速公路、1170个乡镇全部通油路,形成了“一网五射两环”的公路交通总格局;三是在辽西北全面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458万农民饮水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4)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重点项目不断涌入。

招商引资步伐加快。随着县域基础设施和招商环境的改善,20xx年辽宁县域实际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占全省的20.3%;农业实际利用外资、农产品出口创汇同比增长20%以上。各县(市)普遍开工建设了一批重点工业项目。江苏雨润集团300万头生猪深加工项目落户开原,北票工业园引进浙江赐富、纵横两大集团,投资10亿元年产60万吨海绵铁项目进展顺利,盘锦大洼船舶工业园已签订项目总投资72亿元,42个重点项目中将有15个项目年内达产。

在省财政资金支持 的25个县(市)工业项目集聚地中,规模以上企业数已由20xx年的325个增至20xx年的577个,增加252个,增幅77.5%。其中1亿元以上的企业已由20xx年的42个增至20xx年的100个,增加58个。

(5)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20xx年,辽宁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090元,比上年增加400元,增长10.8%。从44个县来看,11个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占25%,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长海县仍旧是全国最高,达15012元;4000-5000元的有20个,占45.5%,比上年增加5个;3000-4000元的有11个,占25%,比上年减少5个;20xx-3000元的有2个,占4.5%,比上年减少4个。

2从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引出的思考

(1)目前制约辽宁乃至全国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虽然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放眼国内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县域经济发展的先进地区,差距依然明显。

据20xx年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如下特征: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有90个,东北地区有5个,中部地区有11个,西部地区有4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81.4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68.1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3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59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9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5%、15.86%、22.57%、16.43%、8.99%。

——新时期县域经济特色各异,竞争日益激烈:浙江省县域经济人均水平高,百强县比例大,为全国各省市区之最;江苏省县域经济规模大,百强县大而强;山东省县域经济单位多,差异性大,百强县增数多;广东省县域经济已经逐渐成为中心城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

通过与上述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地区的综合比较,现阶段制约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竞争力不强。除少量县(市)外,总体处于国内县域经济发展一般水平,与全国百强县(市)平均水平差距明显。

二是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依然滞后,产业现代化水平低。产业集群特色不鲜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规模化经营,没有发挥出自身优势,对整个产业的支持和推动力度不够。

三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强者恒强、弱者常弱,各自为战,未形成类似江苏江阴、山东即墨等为代表的强县组团,体现出明显的集聚放大效应。

四是乡镇企业管理落后,没有树立起有市场号召力的特色品牌。

五是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配置意识不强,软硬环境建设亟待总体提升。

不难看出,以上问题正是一直以来制约和困扰中国大部分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通症,只是当前阶段更加突出、更加紧迫而已。

(2)关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初步设想。

必须看到,在现代化都市大行其道的今天,发展县域经济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县域经济发展的成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的全面开放、发展和稳定,所以必须从六个方面入手:

①要坚定思想、统一认识,将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总体发展联系起来,树立“县域立,城市兴”的思想,加速推进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双轮拉动、同步增长”。

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依据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将工作重点放到培养县域主导产业、培育特色经济品牌、扶持县域龙头企业上来。

③建立和完善国家县域经济发展指标评价考核体系。依靠该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在领导机制、改革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④加速环境建设步伐,提高环境建设水平。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设施的同时,加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升政府行政审批服务的水平和加快办事效率,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配套设施环境和优质的公共、行政服务。

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和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县域产业发展方向的乡镇中小企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积极引导其立足本地、开拓市场、扩大规模、加速集聚。

⑥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资源管理,为县域经济发展集聚各类有用人才。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大力引进和培养适合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形成优势产业集聚人才、重点项目吸引人才的发展态势。

篇4

一、全州农村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州辖1市2县、3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20个村委会、 2203个村民小组。至XX年底,农业户131850户,农业人口609395人,劳动力375981个,外出劳动力12264个。全州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777.49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9.2845万亩;园地 39.7257万亩;林地297.5659万亩;草地2.66万亩;水面6.8294万亩;其他301.4265万亩。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以来,农村落实了,进行了各项改革。近年来,中央把“三农”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新农村建设政策逐步落实到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良好。XX年我州全面兑现了粮食直补和农机具购置、橡胶良种苗木、能繁母猪等各种补贴补助,减轻农民负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上市场粮价大幅上涨,特别是茶叶和橡胶价格飙升,使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4072.75万元,农民经营所得总额 159013.56万元,占总收入55.98%;总费用125186.49万元,占总收入的 44.07%,增8.84%;净收入总额 158886.26万元,占总收入55.93%,增15.48%;农民人均纯收入 2727元,比XX年增加311元,增13.53%。粮食总产量3.2万吨、干胶产量21.8万吨、茶叶2.5万吨、食糖97万吨。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民都盖起了豪华的楼房,购买了各式各样的车子。农民户均拥有1辆摩托车和拖拉机的现象比比皆是,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电话,用上了手机,小轿车已经进入农户,村民喜气和知足溢于言表,以前狭窄的路面,也经过挖动慢慢扩宽,到处闪烁着繁荣与文明的光芒。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文化素质低,缺乏科学理财观念,一些农民产生了“小富即安”乱消费、奢侈浪费讲排场的不良生活方式。有的村民利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时机大摆宴席、大吃大喝,花费大量钱财铺张比阔气,有的村民不求实用图虚荣,花不该花的钱购置小轿车等高档消费品。如有的山区的农民,由于村寨的道路基础设施还没有配套,就买了轿车,结果车子上不了山,只好寄存在山下,花费了大量资金后,却没有多大用处;有的村民对子女过分溺爱娇惯,让他们任意乱花钱、逃学旷课、游手好闲、酗酒斗殴、惹事生非。不合理的消费和投资行为开始出现一些。群众面对突然增加的巨额财富,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相应的科学、合理消费意识及理财知识,有的甚至出现了一些消费上“低收入、高消费”、“请客送礼”、“寅吃卯粮” 的现象,进入消费的误区。但从总体来看,我州农村经济处在一个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阶段(全州恩格尔系数为0.45),大多数农民都是刚刚走出节衣缩食的困境,绝大多数的农民手里有了钱以后,都是用于添置各类生活用品,改善生活条件,消费是理性的,是符合农村及农民现状的。

二、全州农村、农民收入及收入构成情况

**是一个农业州,农村(含农场)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5%。全州农村人口(不含农场)人均经济作物面积约5亩,其中,橡胶和茶叶面积超过2/3,传统支柱产业胶、粮、糖、茶仍是主要经济来源。农民的收入也来自第一产业。

篇5

一、把我市建设成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为后续,特色明显的重化工业城市

(一)我市具备发展重化工业城市条件。

从现有基础上看,重化工业是我市工业的支柱产业。20**年我市化工、建材及机械等重化工业实现销售产值占全部工业的70%。在我市35家重点调度的重点企业中就有25家重化工业企业,仅此25家企业就实现了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95.4%,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的97%。

从优势企业和产品上来看,我市绝大部分优势企业和产品集中在重化工业上。**石化是国家500强企业之一,年产各类成品油200多万吨,是国家重要的特种蜡生产基地,年实现销售收入80多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0%以上,20**年提供税收6.7亿元,提供市级财政收入1.**亿元。20**年沿江输油管道将全线贯通,这将给我市石化工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洋丰集团已跻身全国化肥行业三十强,20**年实现销售收入8.6亿元,预计2004年将达到11亿元;凯龙集团生产的民爆炸药占据了省内市场的40%。机械工业方面,京山轻机生产的纸包装机械占据全国市场的70%,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纸制品包装机械基地;宏图飞机制造厂生产的全国压力油罐车占据全国市场的30%,稳居霸主地位;6**所生产的摩托车液压制动器占据了全国10%以上的市场份额;戴蒙德生产的锅炉吹灰器属全国同行业之首,占据了全国市场的90%;东风汽车弹簧有限公司具有年产1万吨汽车弹簧生产能力,在全国同行业居第14位。建材工业方面,葛洲坝水泥厂是全国最大的特种水泥生产基地。电力工业方面,我市正好处在北电南送和东电西送的电网枢纽位置,发展电力工业得天独厚。电厂三期投产后,预计年将提供财政收入8000多万元,从而成为我市财政收入的另一个主要的支撑点。

从资源来看,具备发展重化工业的资源条件。全市石膏保有储量约11.61亿吨,占全省石膏储量的70%。目前我市石膏大部分是以原矿方式对外销售,加工产品以膏粉为主,工艺落后,利润较低,石膏资源深加工潜力巨大。全市水泥用石灰岩分布广、储量大、质量好、层位稳定,宜露天开采,储量6亿吨以上,全市境内远景储量达到几百亿吨,位居全省之首。发展我市地方水泥工业优势独具。磷矿石保有储量达到3.5亿吨,占全省的13%,占全国的2.2%。发展磷化工业具有较好条件。

从招商引资情况看,有专家认为,判断一个地方的优势行业,可以通过外来资本和民资进入的程度来反映。近几年我市招商引资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四个行业,即建材、磷化、电力、纺织行业。建材方面,水泥我市先后建设京兰水泥、钟厦水泥等项目,在短短的几年内我市水泥的生产能力从300万吨扩大到700万吨,若永兴水泥建成投产,我市水泥生产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的生产能力。石膏方面,我市在**年就有龙源、光帮等外资企业进入,近年来民资进入的石膏加工企业明显增多。磷化工业方面,我市复合肥生产能力已从40万吨扩大到300多万吨,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磷化工业的发展壮大是在全国经济处于低谷或刚刚进入恢复增长期的时候。电力工业方面,电厂三期工程已经开工,北山抽水蓄能电站和碾盘山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民资和外来资本介入踊跃。因此,从招商引资的角度看,建材、磷化、电力应是我市的优势行业。民资和外来资本看中的主要是我市两大优势,即水泥用石灰岩、石膏等资源和电力枢纽优势。

从现实条件来看,大力发展重化工业的时机已经成熟。随着消费结构的加速升级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已经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即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重化工业化,对汽车、机械、建材、化工、能源为主导的产品需求明显加大。我市发展重化工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二)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加速发展重化工业。

当前影响我市重化工业优势不优的主要原因是重化工业的链条不长,延伸不够。下一阶段,应着重围绕延伸重化工业链条,建设全省重要的化工、建材、机械、电力工业基地。一是化学工业重点是延伸石化、磷化工业链条。石化工业,抓好清洁燃料生产,努力建设中南地区特种石蜡生产基地。积极做好与**石化的双向纳入工作,力争在资源互补、产品延伸、双向纳入上有新的突破,积极支持**石化发展壮大,把**石化建设成销售收入超百亿大企业。磷化工业着力发展高浓度多元复合肥,结合磷矿石品位不高的实际,逐步推动磷化工向精细化工发展,重点支持洋丰集团、荆襄集团发展壮大。二是建材工业着力延伸水泥、石膏、新型建材工业链条,建设国内重要的水泥、石膏基地。水泥工业重点实施京兰、钟厦水泥熟料生产线等项目,支持葛洲坝水泥厂、荆工水泥厂、钟厦水泥厂等企业发展壮大。石膏工业努力扩大高档石膏粉、石膏砌块、刨花石膏板等深加工系列产品的生产规模;新型建材方面积极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和新型装饰装修材料,大力发展陶瓷、玻璃、粉煤灰砌块等。重点支持经和陶瓷、荆玻集团等企业发展壮大。三是机械工业重点围绕延伸纸包装机械、汽车零部件等延伸产业链条,巩固我市在全国纸包装机械、特种改装车、摩托车液压制动器等方面的霸主地位,积极争取并推动军品生产。重点支持京山轻机、宏图、6**所等企业发展壮大。四是电力工业。加快电厂三期工程建设进度,力争北山抽水蓄能电站早日开工建设,抓紧做好碾盘山水利枢纽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三)注重发展接续产业,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我市的重化工业主要是以资源性工业为主,任何资源终有枯竭的时候,特别是我市磷矿石、石膏资源的品位并不高,发展深加工的高品位资源非常有限,因此必须重视接续产业的发展。从我市实际情况看,必须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尽管目前农产品加工业依然还不是我市税收的主要来源,还不能构成我市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却表现了非常旺盛的生命力。近年来,我市以食品工业、纺织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高速发展,稳健医用布、华溢纺织、革基布、环锭纺二期、大兴染织、无纺布以及华联食品、洪森米业等一大批外资和民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生产能力明显扩大,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因此应顺势而为,突破性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逐步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成继重化工业之后的经济增长极,使之成为我市经济并驾齐驱的两大支柱产业。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主要是发展食品加工业、纺织工业和林木加工业,特别是要高度重视食品工业的发展。在现达国家中,食品工业往往都是支柱产业,其食品工业中80%的原料来自于畜牧业,15%来自于水果和蔬菜,5%来自于谷物。随着我国消费结构的迅速升级,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应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下一阶段,我市应在确保粮食安全的情况下,继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由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加快发展畜牧水产业,大力发展畜牧水产加工业。同时,推动纺织工业逐步由纺纱向高档面料和染整方向发展。

(四)建设与重化工业城市相适应的投资体制

投资需求明显加大,是重化工业化时期的重要表现,建设重化工业城市首当其冲的任务将是如何扩大投资需求。其一,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落实企业投资的决策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其二,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策划包装工作,要狠下功夫,舍得投入,聘请名家高手,在我市重化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方面包装一批超亿元的大项目,为我市引资和争取国家投资打下基础;其三是高度重视金融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作用。积极组织银企合作恳谈会,有效沟通银企之间的联系;其四着力抓好招商引资。重点发展产业招商。由于产业集聚能有效地降低营运成本,当前产业集聚的优势已经成为吸引投资特别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力量,因此应通过合理规划工业园,形成相对集中的主导产业来锻造产业招商链。其五,积极探索新的融资办法。

二、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服务业全面发展的、重点突出的物流枢纽城市

根据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转折点。目前我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大力发展服务业,不仅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能迅速扩大经济总量。同时,因为服务业所产生的营业税,全部纳入地方财政,因此,发展服务业还能有效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一)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业被广泛认为是推动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和新的增长源,构筑现代化的物流大市已经成为中心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现在有很多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按照“零库存”的标准进行,一个城市的物流水平如何逐步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

我市离现代物流还有多远?从优势上看,其一,优越的交通枢纽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和“**”前期的建设,目前我市“两纵两横”外出大通道已经基本打通。公路“一纵一横”,南北向包珠线过**段,襄荆高速今年即将开通,东西向杭兰线过**段,往西荆宜公路已经开通,往东荆东公路的可研报告已经省评审,预计20**年即将开工,届时我市到武汉的距离将缩短为180公里。铁路“一纵一横”,东西向沿江铁路(长荆铁路)已经开通,正好与焦柳铁路在我市交汇。长荆铁路的开通、荆东高速的建设影响深远,这标志着我市正在成为鄂中地区交通区位最好的地区,正在成为省内继武汉、襄樊之后第三个交通枢纽。公路,全国十三纵十三横,穿越省境的有八条,我市就占了一纵一横。铁路,穿越省境的七条铁路,我市也占了两条,从交通上看,初步具备辐射荆州、宜昌、天门、潜江等城市的条件。

其二,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创造了条件。特别是沿江铁路的兴建使我市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连接沿海和内地之间的工业产品产供销的纽带作用凸显。

其三,我市有一定的物流发展基础。20**年我市铁路货运量达到792万吨,在GDP占全省的比重仅5.9%的情况下,铁路货运量占全省的10.7%。同时先行启动的物流配送业务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积累了经验。目前,部分大型商业企业为扩大连锁店、超市经营规模,建立了以配送为主要功能的配送中心;仓储企业开展了代储代运、分销分拨等物流业务,这些都是我市发展现代物流的有益尝试。

但我市发展现代物流的劣势也是明显的。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物流的运作资源存量不大;观念滞后,不少企业仍然热衷于大而全、小而全,不愿把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来经营,影响了物流市场的社会化进程。物流设施落后,目前全省拥有29个成规模的货运站场,我市则一个也没有。荆州已建有全国联网的“货运交易中心”,正在筹建“荆州商港”,襄樊、宜昌均在筹建区域物流中心。现代物流在我市还没真正起步。

对我市物流发展的定位,我们认为应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经过5-10年的努力,逐步把我市建成为连通东西、贯穿南北,辐射荆州、宜昌、襄樊、天门等城市的物流枢纽城市。发展我市现代物流的基本原则,一是要突出特色,二是发挥后发优势,三是逐步推进,四是正确处理好与发展工业的关系,坚持工业为主的原则。当前关键是构筑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

首先在物流主导产品上,应建设与重化工业城市相适应的物流体系。着重加快建设建材专业市场,认真吸取寿光、义乌等发展专业市场的经验,采取优惠政策,放手发展建材市场,逐步使我市成为区域性的重要建材物流中心。同时,突出农产品特色,建设以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交易为主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其次在布点上,建议在火车站附近建设建材等重化工业产品物流中心。在高新区内建设综合性物流中心。其三着力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其四要积极吸引国际国内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东方集团、金城集团等企业进军现代物流业。

(二)发展城市服务业

大力发展房地产业。激活房地产二级市场。进一步减轻交易双方的负担,大力发展房地产中介。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同时重视发展建筑业。

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快实现社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家政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服务、养老托老等新兴行业。

大力发展旅游业。打响华厦人文第一都、世界文化遗产和楚文化资源三个品牌。加快建设明显陵•大洪山旅游开发项目,挖掘楚文化资源,加强旅游推介。

同时积极培育信息咨询、会计、法律、证券、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客观公正执业和管理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

三、把我市建设成开放的、文明的、环境优美的山水园林城市

中心城市功能不强,辐射能力太弱是我市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中心城市功能的拓展,一方面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两纵两横”贯穿我市独特交通枢纽优势,着力建设物流枢纽城市。再一方面,树立发展城市经济圈的观念,拓宽城市建设的范围,加快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融合。

(一)拉大城市框架

重点是发展壮大**城区。我市在1998年对**市城市按照40万人口规模进行总体规划,建议按照60万人口的大城市规模对我市中心城市规划高起点重新修编。主要理由:一是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年全国平均城镇化率按照一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将达到55%(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为35%)。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我市2000年的城镇化率为42.3%,全市城镇人口125.75万人,其中**城区人口32.2万人,占城镇总人口的25.6%。2**0年我市总人口将达到310万人,按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率标准60%计算,全市城镇总人口为186万人。由于**城区中心城市功能的增强,预计**城区将聚集城镇总人口的1/3左右,届时中心城市人口将达到62万人。二是根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状况预计。20**年我市耕地面积369万亩,乡村劳动力总数80.07万人。每个劳动力经营耕地4.6亩。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人均耕地平均按15亩计算,全市共需农村劳动力24.6万人,剩余劳动力55.5万人。按剩余劳力的1/3进入中心城区,加上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一部分外来人口的进入,我市中心城市人口将接近60万人。

(二)构筑城市经济圈

大力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强调中心城市功能的拓展,并不是要去抑制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是中心城市发展的腹地,良好的县域经济基础将有助于促进中心城市的功能拓展。我市城市化发展的思路初步考虑是:重点发展中心城市,积极支持发展县域城市,逐步形成“一主四翼”即**城区为主,钟祥、京山、沙洋、胡集为四翼的城镇化体系。

合理规划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老城区重点发展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使之成为60万人口大城市的功能依托,新城区大力发展税源经济,着力培植一批经济效益高、税收贡献大的骨干企业。大力培植就业经济,新办一批市场前景好,就业空间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建设60万人口的大城市提供就业载体。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把工业园区纳入城市建设范畴统一规划,加快产业集聚。按照一区多园的思路,高起点地做好建材、机械、化工、农产品加工、高科技等专业工业园区的功能区划,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使项目有序地进入专业特色园。

加快城市交通建设。由于我市的外出通道基本已经打通,下阶段我市交通体系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城市交通和县乡公路上,着力提高城市品位。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邮政、电信、电视、计算机网络建设,促进电视、电信、计算机三网合一,抓好**市广电宽带网络建设,努力发展电子政务,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数字化、网络化城市。

(三)营造良好的城市软环境

篇6

(1)发展速度稳中有升。****县个体工商户户数增幅43%,年平均增长8.7%;民营企业发展较快,三年内增长47%,年平均增长为9.4%。存在问题:起点低,科技含量低,发展不平衡,产业行业结构不合理,

(2)经济实力稳步增强。全县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金已从九五期间户均0.87万元增为户均l.77万元;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从39.59万元增加为户均62.75万元。个人独资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含以上企业为9户,50万元以上企业为16户,50万元以下企业66户;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企业为l户,1000万元的2户,500万元l户,50—100万元的为96户,50万元以下的31户,均比九五期间有较大幅度增长,投资1000万元以上企业**初期突破了零增长。

(3)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全县个体工商户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分别为3%、21%、76%,个体企业正由传统产业向种植、养殖、加工业发展,结构合理性好与九五初;民营企业在一、二、三产的比重分别为2%、47%、5l%,个体企业在三产中比重居前,民营企业在二、三产业比例较合理,在一产中比例偏少,应加强引导和政策保护。

(4)经营领域逐步拓宽。全县民营经济从九五期间,大部分集中在传统的餐饮、洗理、零售商业、修理服务业,逐步向“集约化的”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采掘制造业、房地产开发、建筑业、批发贸易、劳务输出、连锁商业、电讯、信息咨询服务业及旅游业等行业拓展,产业覆盖面更为宽广,社会化服务的程度进一步延伸。

(5)社会贡献越来越大。我县民营经济总体发展趋势不仅表现在量的扩张,且向质的提高转变。对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推动除上述四个方面之外,最大的贡献还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和城镇下岗职工、待业人员的再就业,提供了近10.6万人就业和再就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二是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实现总产值占我县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农村社会增加值增量的二分之一,入库税收占县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在城关及周边乡镇民营税收已成为乡级财政的重要支柱。

(6)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改善。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的关于整顿经济发展环境的文件,通过学习讨论,使各级干部和行政执法部门提高了对“发展经济是**人民至高无上利益”道理的认识,在服务质量上有所提高,违法违纪行为有所收敛,企业法人减少了无端的应付,相对集中精力抓生产,反映较以往有所好转。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不解放,观念未更新,认识难到位,组织领导不落实。

当前有些部门或领导对民营经济在我县域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依然认识不足。一是认识不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增大经济总量,发展与繁荣地方经济最直接和有效途径;二是认识不到加快发展我县的民营经济是县委、县政府调整我县经济结构,加快“富民强县”、“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重大战略举措。导致有些部门和领导,重视和加强对民营经济工作仅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表面上,无具体有效的落实措施,有些部门仅从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出发,不顾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用已过时的条条框框去束缚民营企业的创业投资,少数单位甚至为难或侵害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严重地制约了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而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和具体实施这一工作的办公室因机构或人事的变更等原因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也是我县民营经济工作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2)保障与服务体系不完备,生产经营与投资发展环境不宽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证多、办证难、手续烦杂、时间长、费用高,特别是许可证门槛更高。如开办一个小型超市需办证件达13个之多,涉及到11个部门,仅门面装修阶段,就必须征得4个部门同意方可施工。少数单位和个人对初步具备条件的申请单位或申请人人为地拔高条件,增设障碍,迫使心急如焚的申请人不得不托亲找友或请客送礼,才能免强将证件办齐;二是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审批人、经办人缺乏服务意识或工作中相互推诿扯皮或为了小集团及个人利益,收费就高不就低,甚至是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三是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和具体行政执法人员工作方式简单,不向工作对象做必要的政策法规宣教工作,态度粗暴、动辄停业罚款、没收商品或工具,更有少数单位和个人不按执法程序办事,甚至违章违纪执法;四是监督保障机构不健全。上述问题多发生在不同管理部门的基层站所和部分行政执法人员身上。本部门的纪监人员只管本部门的人和事,鉴于本部门工作关系、共同利益等原因执法执纪很难到位;综合监管部门只有接到举报后针对具体部门、具体行为和行为人调查处理,缺乏一个完整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3)管理体制未理顺,引导机制不健全。

一是管理部门和层次多。当前对我县民营经济工作除工商联实施的是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服务职能外,对民营经济实施行政管理和税费管理的部门有工商、税务、环保、卫生、药监、城建、土地、劳动、环卫、交通、运政、技术监督等若干单位和部门,还有协会、团体、乡镇、居委会等足有10多个层次,各部门独立的行使各自范围内的行政管理、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权;政出多门,既有交叉又有漏洞,缺乏统一管理又很难协调一致。民营业主既感到多头重复管理无所适从,又因过度过滥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甚至乱执法,普遍产生软磨硬抗的逆反心理。管理部门和管理关系的重复与混乱,严重地束缚与阻碍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二是缺乏统一协调的宏观决策指导和规范有效的法制管理经济环境。如我县民营经济尚没有统一科学的发展规划,也缺乏分步实施的指导计划,甚至没有统一的经济综合分析统计资料(如统一的经济指标体系、统计标准、统计制度等),非常不利于党委、政府的宏观决策和科学的指导管理。加之现行行政管理机制僵化,法制经济管理弱化,导致民营经济低水平、低层次发展、总量不大、比重不高、实力不强,产业分布不合理、行业企业无序竞争甚至不正当竞争、企业科技含量低、外向度低、新型产业和市场经济急需的社会中介服务业、社会化服务业缺门等弊端。这些都从客观上延缓和制约了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投融资难,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配置难仍是制约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方面我县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大多由于运营资本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无法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甚至一批项目新、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因融资贷款难、土地人材等生产要素配置难,或欠拖上不去(如姚山农中的耐高温树脂项目)或上去后维持不下来,面临缩小规模或停工、停产(如天宇公司辣根种植与加工)。另一方面当前我县资本与资金市场因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权式”管理,贷款审批权高度集中、县支行授信额度和贷款权限很小,对县以下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极为不利。地方金融机构服务对象错位对中小民营企业“不敢贷不愿贷”(梅桥信用社主任因给“安达土产食品有限公司”贷款,抵押手续不全,被),部分行、社相继或连年形成数仟万元的“储贷差”发生亏损。大量闲置分散的民间资金,因缺乏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必要的扶持,未能参于本地的经济建设,银行存款被调度到大中城市或大型企业使用。小部分既不规范,利率偏高的民间拆借资金,不但提高了中小企业的举债成本,而且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资金借贷关系,以致债务纠纷大,社会隐患多。

(5)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起点低,科技含量低,外向度低,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缺乏高起点的整体规划和引导,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等内在因素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6)县工商联及其乡镇分会因受主客观条件限制未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特别是部分乡镇分会缺乏基本的办公条件和服务平台,工作流于形式,穷于应付,未能真正起到党委、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个私民营企业的发展缺乏凝聚力与向心力。

除上所述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之外,我县民营经济中个体工商户多、民营企业少(高达79:1)比例不合理;三产比例高,二产特别是一产比例小(约79.6%:17.6%:2.8%),且三产中的民营企业多集中在传统商贸、餐饮、市内交通、洗浴、理发美容等服务业;投资比重约占整个三产的95%左右,结构比例均不合理,特别是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经营理念陈旧,管理机制落后,家庭或家族模式与外界缺少应有的资金、信息、物质、技术等方面的交流等也是民营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加强我县民营经济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县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如下改进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对民营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各行政管理部门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行政改革,转化“官念与管念”,真正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点来认真培育。从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以及社会综合治理、信用水准、公民素质等基础环境入手,重点解决行政环境、市场秩序、法制环境,投融资环境问题;解决职能部门的职能错位、越位、缺位问题;解决只顾部门利益不管全局和人民利益的“中焦阻塞”问题;党委、人大、政协、纪检协调一致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司法部门正确行使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维护同级党委、政府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同心协力服务于加快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和富民强县的全局利益。二要进一步宣传民营经济对县乡两级增加财政税收、广泛吸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所做的贡献,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给予享受应有的“国民待遇”,加大对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宣传力度,强化对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形成规范性的制度保障其执行,以切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以及享受参与公平竞争的“国民待遇”。三要强化对民营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鉴于机构与人事的变更,充实和调整县领导小组成员,新组建的领导小组应真正发挥其领导职能作用。领导小组办公室应重新定位,配备专人处理日常工作。继续提高和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职能,坚决制止少数部门各行其是的行为。

(2)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与服务,促进其加速发展。一是引导民营经济充分利用我县农副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绿色食品工业”,这样既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又能逐步改变我县工业结构,形成地方工业优势。二是引导民营经济积极参与我县国有、集体,特别是乡镇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让他们在原有企业的基础上高起点、超常规的快速发展。三是引导民营企业不断拓宽经营领域,由目前传统商贸、餐饮业为主,逐步向生产加工型、科技型、外向型企业转变及城市基础建设领域、科教卫生等服务业投资发展。四是引导初具规模、市场前景好的民营企业逐步做大做强,加大政策、服务等方面的倾斜和必要的财政贴息、缓税免费的扶持政策,尽快培育出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民营企业集团,带动我县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

(3)拓宽中小民营企业投融资渠道,解决资金制约发展的瓶颈。拓宽企业的投融资渠道,解决制约发展资金的问题是政府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政府协调作用,多渠道解决民营经济的发展资金。一是建议政府加强协调国有商业银行、地方金融机构,要求其改进对民营企业信贷服务,将主办银行过去对国有企业授信的成功经验延伸到民营企业,对市场前景好、企业信誉度高的民营企业,敦促银行、信用社与其签订“银企协议”,促其生产经营稳定发展。二是金融机构要根据民营企业信贷“急、小、频”的特点,降低信贷门槛,简化放贷手续,缩短审批时间。三是积极启动,尽快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银行资金为主体、会员企业自筹为基础、其它资金为辅助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目前固镇等县区已成立了融资担保公司,以缓解民营企业发展资金融资贷款难的问题。

(4)优化政务环境。一是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各部门、各单位将现行文件规定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集中在县级新闻媒体上公布,并印制成册发放。几未经公示收费项目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公示后方可执行。对公示以外的收费,企业、个人有权拒付,并可举报。收费人员收费时必须出具行政执法证件,否则业主可以拒交一切费用。二是规范税费征管。个体私营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需要交纳的税费,年初由税费征收部门、乡镇政府及企业代表,按征收标准进行公开评议,一次核定、分月征收、集中收取、分头开票,没有特殊情况不准年末再行查补税费。三是实行检查申报制度。凡行政机关对个体户和企业进行检查、评比等,需报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凡未经批准的检查,企业有权拒绝,并予以举报。四是实行首次处罚告示制度。对企业首次违规违章的,除涉及安全生产、假冒伪劣外,未造成较大后果的,应告知优化经济发展办公室。五是实行首问负责制。六是推行“一站式”收费。县直各执法机关向企业收取各项费用,由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向企业收取。严禁以举办各种活动为名,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逐步扩大实行“一站式”收费范围。同时要优化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净化市场环境。

篇7

总的来看,20**年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形势较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

经过近几年,特别是一年来的大力调整,全县工业经济区域布局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逐渐趋于优化,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经济体系。行业发展潜力逐步显现,全县工业企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工业企业上缴税金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迅速

年初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对全县10多家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重点倾斜扶持。通过抓大扶小,形成了大小并举的良好局面,整体推动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规模以上企业骨干拉动作用明显。仅兴达集团、酒业公司、北方燃料和茂顺沥青四家重点企业全年上缴税金就突破65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兴达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98亿元,上缴税金1650万元,同比增长59.3%;酒业公司销售收入3000万元,上缴税金达1000万元,均实现了翻番;北方燃料原油加工量突破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2351万元,同比增长46%,上缴税金突破1500万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强力拉动下,20**年的财政收入目标顺利完成,全年财政收入达到1.16亿元。

(三)工业项目进展顺利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围绕资源储项目,围绕市场要项目,培育了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年新上项目103个,其中投资超500万元的75个、超千万元的11个,完成投资4.86亿元。兴达沥青易地改造、大禹防水扩建、锦鹤门业二期工程、天源药业、恒兴化工等29个项目建成投产;汽车改装、石蜡溶剂、汽化型煤等63个项目在建续建;延迟焦化、苇浆造纸、盐化工等11个项目积极推进之中。

(四)园区建设推进较快

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重点抓了县经济开发区和吴家精细化工园区。县经济开发区一区已经基本摆满,共进驻企业15家,已经达产的有6家。正在编制二区规划,计划开发面积1000亩。吴家精细化工园计划占地1000亩,一期占地500亩,现已完成园区规划设计、征地工作。太平、高升等乡镇的园区建设均有新的发展,形成了新的亮点。

(五)环境建设显著增强

进一步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是打造诚信政府,营造亲商便商的社会环境。积极实行窗口式办事、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阳光下作业,推行零成本、零距离的全方位服务。二是加大执法执纪力度,营造安商留商的法制环境。重点抓了行政部门依法行政,从严治理吃拿卡要等行业不正之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大硬件建设力度,营造了利商扶商的投资环境。加快了县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工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项目建设发展不均衡。部分重点项目建设受征地、拆迁、建设资金特别是资本金难到位的影响,导致项目进展缓慢。新的龙头企业的支撑能力差,特别是缺少附加值高、牵动力强、辐射力广的高、新科技项目。二是各项资金严重短缺。主要是部分企业缺乏信贷支持,生产流动资金短缺,致使企业在生产营销、厂房建设、扩大规模等方面上难以展开手脚。三是生产要素供应不足。由于油价持续上扬,致使原油、天然气等工业原料供应不足,使我县原油加工企业受到较大影响,运行质量和效益不突出。全县涉油企业91家,年加工能力200万吨,计划内原油指标只有20万吨,现大部分因油源不足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四是项目策划水平和工作质量不高。向上争取资金的力度不够,方法不多,能够挤进国家、省计划盘子的项目较少,争取国家投资的项目更少。五是工业支柱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主要是占我县工业主体的石化产业对石油、天然气资源过分依赖,造成主要经济指标受市场变动的影响较大。

三、关于加快我县今后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要早日实现工业强县,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就必须站高望远,结合实际,具体分析**当前的优势和问题,今后全县工业经济工作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把握自身的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要因地制宜的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继续大力发展我县的传统石油化工产业,在石油资源精深加工上做文章。重点是抓好昂由沥青的技术改造,力争早日投产见效。抓好华锦集团投资15亿元的氮氨酸项目在我县落户投产。

(二)抓好重点工业项目

项目建设是加速结构调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财税收入有效手段,下一步要力争在项目投资上、开工数量上、建成投产上实现新的突破,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项目支撑和后续保障。重点推进确保金碧汽车、泰弗龙油等一批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全力做好江达石化、苇纸一体化、

盐化工、延迟焦化等一批重大项目的推进工作,争取尽快启动实施。确保在建项目早开工,新建项目早启动,竣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产达效。

(三)强化产业集聚效应

要根据园区的不同功能与特色,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提升园区品位。重点是加快推进县经济开发区、吴家精细化工园区等各类特色园区和乡镇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全部编制完成县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园区规划;县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乡镇列支30万元用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县级工业园区要达到“六通一平”,乡镇级工业园区要达到“三通一平”;要合理布局,县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塑料加工、印刷包装、汽车零配件等产业,吴家精细化工园区立足发展采油助剂、添加剂等精细化工产品,甜水盐化工业园区重点以溴素、工业用盐为主,东郭镇以芦苇、造纸为主,太平镇以机械加工、汽车配件为主,高升镇以化工、建材为主,沙岭镇以大米加工、冶金为主。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要抓好有市场、有产品、有效益、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企业,积极支持支柱产业的培育壮大,大力进行协作配套。同时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为企业提供管理、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要引导和扶持他们积极做好生产要素准备,围绕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确保企业拉满弓、开满车,满负荷高效运转。县级财政应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重点项目的贷款贴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

(五)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招商引资是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最有效、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要立足资源特点和区域优势,全力推进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要整合招商资源,打造专业化的招商引资队伍,围绕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做好项目的筛选和包装,形成项目库,扩大项目储备。要突出重点领域,境外以日韩、港澳台地区为主,国内以厦门、晋江、温州、上海、大连等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为主,建立招商办事处,实现定点招商。要组织实施好夏季招商战役,5月份到温州、台州招商,6月份到江浙及东北开放地区学习考察,7月份到日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招商,9月份在晋江召开一次项目推介会。

篇8

*市位于*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近千公里,负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滩涂面积300多万亩,盛产鱼虾贝藻等各类海产品300多种,海洋资源是全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根据省委、省政府建设“海上*”的战略部署,我们立足于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海上*”建设,全方位、深层次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尤其是19*年全省“海上*”建设工作会议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全面实施海洋农牧化工程、海产品精深加工及相关工业工程、滨海旅游业建设工程、以港兴市建设工程、海洋科技创新工程、海洋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等六大工程,全市海洋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时期。20*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2*亿元,约占GDP的25%,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接近四分天下有其一,其中海洋渔业增加值达到61.8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66%,在整个农村经济中接近三分天下有其二;完成特产税3.9亿元,占全市农业特产税的93%以上,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1%;海洋渔业直接和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15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渔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015元,是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7倍。可以说,海洋经济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村经济的主导行业、地方财源的中坚力量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坚持把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鉴于海洋经济在我市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海洋工作,将其摆到特殊重要的位置,从各方面向海洋经济工作倾斜。一是在领导配备上向海洋经济倾斜。市里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挂帅、各涉海产业和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海洋工作委员会,负责海洋经济建设的组织领导,研究制定重大海洋产业政策,协调理顺各涉海产业和部门的海洋开发活动和相互关系,对海洋开发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各市区和沿海镇也都拿出一名领导,主管海洋经济工作,为海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领导基础。二是在工作力度上向海洋经济倾斜。市里把海洋经济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每年都要召开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定期研究部署海洋经济工作。先后提出并组织实施了由渔业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跨越、海洋经济现代化建设、海洋与渔业“二次创业”等重大战略举措,有力地提高了海洋与渔业工作的地位。荣成市还将海洋经济列为全市经济工作的“1号工程”,海洋与渔业经济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县级首位。三是在政策措施上向海洋经济倾斜。市里出台了《关于加快海洋与渔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期间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市政府确定“*”后四年,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引导、鼓励、支持海洋经济发展。荣成市从20*-20*年斥资1500万元对重点海洋与渔业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和奖励。其他市区也都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意见和扶持政策,保证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正确取向。这一切,都为我市海洋经济的长盛不衰奠定了坚实根基。

二是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发展的主线。我们从自身实际出发,紧紧跟踪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最新潮流,着眼于提高海洋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先后对海洋经济结构进行了几次大的调整,推进海洋经济由单一产业向复合产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由初级产业向高级产业转变。一是调优第一产业,建设发达的海洋农业。养殖业,主攻名优养殖。在巩固提高本地传统品种养殖的基础上,先后引进开发了虾夷扇贝、大菱鲆、美国红鱼、太平洋皇蛤、欧洲鳎、南美白对虾等养殖新品种20多个,发展特种养殖业。在巩固提高传统大宗品种养殖的基础上,下大气力发展鲍鱼、海参、海胆、海水鱼等名优品种养殖,全市鲍鱼存养量达到1.4亿头,海参存养量达到3亿头,海水鱼年产量达到3.6万吨,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海珍品生产基地和鲆鲽鱼类生产基地。在巩固提高滩涂养殖、浅海筏式养殖等传统养殖方式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推广了底播增殖、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深海养殖等现代养殖方式。全市网箱养殖达到2万多个,其中深海网箱128个,工厂化养殖85万平方米,大大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捕捞业,主攻远洋渔业。全市现有远洋渔船101艘,作业领域涉及到太平洋、大西洋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业方式由传统的拖网发展到金枪鱼钓、鱿鱼钓,作业领域由专属经济区发展到大洋,实现了由过洋性渔业向大洋性渔业的转变。目前,全市已建成了300多万亩的海洋牧场,形成了年产130多万吨的养殖生产能力和年产100多万吨的捕捞生产能力,全市水产品年产量达到243万吨,水产品产值145多亿元,连续多年居全国前茅,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调强第二产业,建设健全的海洋工业。以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和海洋药品为重点,大力发展海洋“三品”工业。海洋食品,重点开发了盐渍海带系列制品、冷冻快餐系列制品等200多个花色品种。海洋保健品,重点开发了以“鸿洋神”深海鱼油、海参口服液等为代表的系列益智保健品,以“金海大”、“海藻保”等为代表的海藻保健饮品,以“金牡蛎”、“珍贝素”等为代表的功能保健品。海洋药品,重点开发了多烯康胶丸、甲壳胺等产品。目前,全市海洋三品已形成了年产2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产值40多亿元。以船舶修造为重点,大力发展海洋机械工业。依托黄海造船工业公司,大力发展渔业船舶修造业,先后开发了大洋鱿鱼钓、超低温金枪鱼钓等新船型,形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渔船修造基地。依托*造船厂,大力发展货运船舶修造业,具备了修造万吨轮的能力。目前,全市年钢质船舶完工量17万吨,工业产值22亿元。三是调快第三产业,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海洋三产。滨海旅游业,围绕“三山两点一条线”的总体格局,以*市区、刘公岛、成山头、石岛、乳山口五大旅游区为重点,加快了滨海旅游景点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旅游度假区4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处。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7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3亿元。海上交通运输业,全市建成商港6个,其中国家一类开放口岸3个,二类开放港口2个,万吨级以上泊位8个,初步形成了以*港为中心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港口体系。年港口吞吐量1091万吨,客运量1.25亿人公里。继在全国率先开通*至韩国仁川的海上客货运输航线后,又相继开通了至香港、日本等地的国际货运航线,全市海运船舶发展到100多艘、11万载重吨。全市海洋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九五”期初的1:1:0.4调整到20*年的1:1.2:1,一产的基础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稳固,二产的主导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三产的优势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初步形成了门类较齐全、结构较合理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海洋与渔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三是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在国际化和全球化中搞突破、谋发展、创新高。重点抓了三个共享。一是扩大对国际资本的共享。依托我市的区位、资源、政策优势,通过承办海洋渔业暨水产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和博览会等大的举措,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和领域,引导外资更多的投向滩涂开发、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滨海旅游、海洋创汇和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到去年底,全市共成立海洋与渔业三资企业200多家,合同利用外资5亿美元,实际累计利用外资2亿美元,大大加快了海洋经济发展步伐。二是扩大对国际市场的共享。以市场准入为重点,广泛争取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现在全市有100多家海洋渔业企业取得了HACCP、ISO9000、美国FDA和日本农林水产省等的质量标准认证140多项,打通了国际市场的绿色通道。以出口创汇为重点,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全市共发展可直航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鲜销船舶100多艘,直接从海上出口鲜活水产品。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外贸出口、直接出口和海上鲜销相结合的水产品出口创汇网络。去年全市水产品出口19.5万吨,创汇3.35亿美元,同服装、机电一起成为我市的三大出口商品。三是扩大对国际资源的共享。在引导海洋与渔业企业到海南等省市投资置业的基础上,积极走出国门,开发利用国际渔业资源。邱家、西霞口、马山等一批实力雄厚的渔业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到国外投资办厂,设立办事机构,增强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四是坚持把示范带动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力支撑。我们将示范带动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抓园区、抓龙头、抓品牌,促进海洋经济工作总体上档升级。抓园区,一是以全国海洋水产科技示范园、国家海洋“863”计划产业化基地、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基地等国家级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快科技兴海步伐。依托这些园区,全市共承担了17项国家海洋“863”计划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海洋科研成果,其中鲈鱼全人工育苗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大力推广了大菱鲆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筑礁养参等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科技进步对海洋与渔业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以全国海带养殖加工标准化示范基地、全省放心水产品示范基地和省级渔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海洋与渔业标准化建设。先后研究制定了《*市渔业标准化“*”发展规划》,规划建设了海带、海水鱼、对虾、扇贝、滩贝等五大养殖示范区、三个省级示范基地、15个市级示范基地,出台了《*市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管理办法》,建立生产日志制度。全市近10家企业和21个水产品通过了全国无公害水产品及产地认证,30多项地方渔业指数标准获省技术监督局备案公布,标准化工作正在全面铺开。以全国现代化渔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快海洋渔业现代化进程。制定了《渔业现代化建设规划方案》,确定了一批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海洋渔业正在向产业结构高级化、生产经营标准化、科学技术产业化、经济贸易国际化和体制机制市场化方向发展。抓龙头,通过扶优扶强和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发展行业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产品主导型企业集团。目前全市年产值过亿元的大型海洋与渔业企业集团达到40多处,其中产值过2亿元的14处,产值过5亿元的7处,最高的好当家集团达到12亿元以上,被列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企业集团年实现产值100多亿元,占海洋与渔业产值的40%以上,真正成为海洋与渔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抓品牌,通过严把质量关,强化广告宣传,打响*海产品的牌子,提高*海产品的知名度。全市培植了“好当家”、“泰祥”、“宇王”、“食藻保”等一批优质名牌产品,其中“好当家”系列海洋快餐食品发展到海产类、蔬菜类、面食类等五大系列近200个花色品种,“食藻保”海藻食品已发展到100多个品种。

五是坚持把海洋法制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海洋经济是法制经济,实现海洋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要强化海洋法制建设,以法治海,以法兴海。重点抓了三部法律的贯彻实施。贯彻实施《海域使用管理法》,全面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以《海域使用管理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强化了海洋法制的宣传教育,大大提高了全社会的海洋国土意识。制订了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推行了海域使用权属制度、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和海域使用论证制度等海域使用管理基本制度,加强了海域使用监察管理,被列入国家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海域使用管理已逐步从无序、无度、无偿走上了有序、有度、有偿的轨道。贯彻实施《渔业法》,推进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管理、渔船管理、安全管理等为重点,全面推行伏季休渔制度、捕捞渔船报废制度等基本制度,在全国首批颁布实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开展了养殖证制度试点工作,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贯彻实施《海洋环境保护法》,切实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严格陆源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一些污染严重的鱼粉加工厂和化工厂进行了关停并转,同时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最大限度减少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造成的破坏。合理调整养殖结构布局,对近海养殖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搬迁和疏密,减少近海养殖业自身对海洋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加大海洋环境监测力度,在省内首批了全市年度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成立了成山头省级海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虽然我市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对海洋经济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真正将海洋经济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海洋经济发展缺乏协调有力的宏观调控和领导。二是海洋经济发展缺乏政策调控和资金支持,渔民转产转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宏观经济政策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远没有体现出来。三是涉海部门之间缺乏联系、协调和沟通,形不成海洋经济发展的合力。四是对海洋开发的规划和管理滞后,尤其对市区毗邻海域和海岸带、海岛缺乏科学系统的开发管理规划,执法管理中存在许多不到位的地方,没有真正将其管好、用好。

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和任务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海洋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进一步强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进机制、体制和科技创新,加快海洋经济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和科技化进程,加强宏观调控和行政执法,使海洋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在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主要计划指标是: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接近或超过GDP增幅,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目前25%的基础上稳步攀升,争取达到30%以上。主要抓好三大板块:

海洋第一产业:依托全国现代化渔业示范区的建设,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和名优养殖,建设高效的海洋农业

捕捞业,在积极稳妥做好近海捕捞渔船报废和渔民转产转业工作的同时,以荣成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等四家远洋渔业资格企业为龙头,以大洋性捕捞为重点,以过洋性捕捞为补充,重点抓好北太鱿鱼钓、西南大西洋鱿鱼钓、西南太平洋金枪鱼钓、印度洋金枪鱼钓以及鲨鱼钓等现有项目和好当家集团总投资5亿元的远洋渔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逐步形成捕、养、加综合发展,产、供、销体系配套的一条龙产业化经营格局,打造一只现代化的远洋捕捞船队,进一步提高远洋捕捞在捕捞业中的地位和比重。20*年远洋渔船争取达到150艘以上。

养殖业,按照国家优势水产品出口产业带建设规划,结合*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科学规划布局,成区连片,加快优势水产养殖产业带建设。主攻深海大网箱养殖、池塘造礁养参、潮间带围池养参、筏式养鲍、海珍品底播增养殖、浅海沉船投石造礁增养殖等新型实用养殖模式,大力推广无公害养殖、生态养殖、健康养殖、集约化养殖,将品种做优、规模做大。大力发展以海参、鲍鱼、海胆等为主的海珍品养殖,以大菱鲆、牙鲆、河豚等为主的名贵海水鱼养殖,以海带、裙带等为主的海藻养殖和虾、贝类养殖,巩固全国最大的海参养殖基地、最大的鲆鲽养殖基地、最大的海带养殖基地和重要的虾、贝养殖基地的优势。

海洋第二产业:依托胶东半岛加工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海产品加工、船舶机械制造和能源矿产开发,建设发达的海洋工业

海产品加工业,抓住*建设“以海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的有利时机,抓紧规划建设鱼贝类系列产品、海藻类系列产品、海珍品系列产品和海洋药物及保健系列产品4大类水产加工基地和18个水产加工园区,努力培植38个骨干龙头企业,构筑起骨干龙头企业带动加工园区,加工园区带动水产加工基地的龙头-园区-基地的全新精深加工格局,抓好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和海洋药物的精深加工,进一步提高精深加工水平。

船舶机械制造业,抓住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和日、韩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快马兰湾、俚岛、古龙嘴等造船基地的规划与建设,主动承接日、韩造船业的转移。在加大新的大洋型渔船的研发力度,巩固渔船建造优势的同时,积极开发运输船、旅游船、特种船等新型船舶,以渔船为主,具备多种船舶的制造能力,建设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修造船基地。

海洋能源矿产开发,以核电、风力发电、潮汐发电、黄金开采和海砂综合利用为重点,抓好总投资600-800亿元的乳山核电站和投资12亿元的华能风力电站的开发建设,合理开发利用黄金、石英砂、锆英石、铪矿、地热等矿产资源,建成全国重要的核能、风能、黄金、地热开发基地。积极发展海洋精细化工、海洋生物工程、海洋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努力提高海洋工作整体素质。

海洋第三产业:依托*度假旅游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海洋运输、渔业物流,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海洋服务业

滨海旅游业,依托千公里海岸线,以福文化为主题,高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度假区、生态休闲区和大型旅游项目,把千公里海岸线打造成一条幸福海岸旅游线,打响南有寿比南山、北有福如东海,外有黄金海岸、内有幸福海岸的旅游品牌。逐步形成千公里海岸旅游线和中心城市旅游板块、成山头极地海滨生态旅游板块、荣成次中心城市旅游板块、石岛渔家民俗风情旅游板块、文登道教温泉旅游板块、山福地养生旅游板块的格局。到20*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按近100亿元。

海洋交通运输业,以*港、石岛港、龙眼港三处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为中心,巩固对韩客货航线的优势,增加海运船舶,增开国际航线,壮大运输船队规模,在与周边港口的竞争合作中,以其独特的优势赢得更多市场份额。“*”期间,投资6亿元加快港口建设,到20*年全市深水码头泊位达到24个,港口吞能力达到1200万吨,形成以*港为中心的全方位开放的港口群体。开辟*至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地区以及欧美地区的国际运输航线。

渔业流通业,以石岛中心渔港和乳山口、*、张家埠等一级渔港的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渔港经济。依托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加快水产市场建设和水产品营销流通,做大做强渔业物流业。重点搞好投资3亿元的石岛中国北方鱼市建设,*水产品批发市场以及荣成海带集散中心、环翠区海水鱼集散中心、乳山牡蛎集散中心等专业市场建设,构筑以中心市场为核心,以专业市场为补充,立足*,辐射黄渤海,面向东北亚的渔业物流中心。

三、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1、抓好组织领导体系建设。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关键在领导。省、市、县、镇各级都要配备分管海洋经济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构,担负起海洋经济工作职能。要进一步强化各级海洋工作领导小组及海洋工作委员会的作用,赋予其实质性的职能,通过建立涉海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真正将海洋经济工作统起来,将涉海各产业部门统起来,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海洋经济工作的强大合力。

2、抓好政策支持体系建设。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和引导。*市委、市政府决定,*后四年,每年拿出500万元的财政扶持资金,支持海洋与渔业发展。最近,市政府又将以海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旅游度假基地列为全市三大基地建设之中,拟将农业发展资金中的70%用于加工基地建设。建议上级尽快制订出台鼓励扶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好政策性资金的投入导向作用,加大对海洋基础设施、海洋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扶持和投入,调动全社会力量发展海洋经济。

3、抓好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目前海洋产业的标准化体系、质量监测检验体系还很不完善,不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还是设施设备都较落后,出口海产品检出重金属和药残超标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海产品出口带来了隐患。建议上级加大对海洋产业的标准化体系、质量监测检验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逐步健全机构、落实人员、改善装备,确保海产品质量安全。

4、抓好示范带动体系建设。海洋经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必须找准切入点,选准突破口,抓典型、抓示范、抓引导,点面结合,总体推进。在海洋渔业发展上,我们以全国现代化渔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海洋渔业结构调整,推进海洋渔业科技进步,扩大海洋渔业对外开放,加快渔区小城镇建设。在海洋加工制造业发展上,依托半岛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依托以海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船舶修造和海产品精深加工。在海洋旅游业发展上,依托*旅游度假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千公里幸福海岸线。在海洋科技发展上,以全国海洋水产科技示范园、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全国海洋“863”计划产业化基地等为抓手,推进海洋科技上档升级。

篇9

为优经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我局于5月14日在局机关六楼会议室召开了全县民政系统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动员大会,出台了《县民政局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主要内容。

1、从机关的基本工作职能和具体业务出发,制定六项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事管人。

(1)首问责任制。凡有群众来信来访,无论是否属本职工作,被首问人就是责任人,必须做到热情接待,并一次性告知能否办理,材料、手续是否完整齐全。

(2)服务承诺制。在总结以往实行服务承诺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强调违诺责任追究制,认真查纠群众反映的违诺现象,做到有诺必践,违诺必究。

(3)限时办理制。凡上级机关和领导的决定、交办的事项和群众的来信来访件,均要求按质、按量、按时办理,杜绝推诿、扯皮、误导现象发生。

(4)岗位目标责任制。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分工,做到股室职责分明,制度健全,责任到人,杜绝推诿扯皮现象。

(5)政务公开制。为加大“阳光政务”力度,打造阳光民政品牌,编制了《县民政局政务公开目录》,并在县政府网站上予以了公开。在办公大楼公布了机关股室分布图,公示了各岗位工作人员职责牌,实行了领导值周制,将机关效能建设制度张贴于各办公室。

(6)失职追究制。工作人员如不履行岗位职责,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中梗阻”行为,局将严格按违反效能建设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制定了机关工作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和乡镇民政所、敬老院年度工作考评办法,细化和量化了绩效考评办法标准,认真开展效能考评并兑现奖罚措施,使各项制度得到正确的实施。

篇10

一、着眼自身,切实强化服务于发展的意识

纪检监察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落实这一指导思想,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必须认真分析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与时俱进,把发展经济这个主题落实到实践中去。在工作摆布上,坚持做到三个“围绕”。即围绕市委、市政府有关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围绕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围绕经济运行过程中易发多发腐败现象的环节铺展工作,努力使纪检监察工作贴紧经济建设,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在工作方式上,树立“大”观念。既注意从小处着手,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又注意从重点入手,确立大举措,实现大服务。在工作标准上,突出做好一个“促”字。即通过严肃执行纪律,为经济发展清除障碍,增强服务质量。

二、打造载体,真正提高行政审批的效率和质量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目的,在于精简审批环节,加快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投资环境。为此,我们认真分析外地建立“一条龙”服务机构的利弊,成立了“市行政服务局”,并着力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人员管理。由监察局局长兼任服务局局长,从市直机关中正式调入15人。工商、国税、地税、技术监督及工行等5个具有审批职能的双管单位派驻人员,与行政服务局一起办公,日常工作由服务局管理,年底由服务局做出鉴定。这样避免了松散式管理的弊端,增强了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二是强化工作目标。总体工作要求是:进一家门办成,收规定费办完,按承诺日办结。进一家门办成,就是一切行政审批项目只向服务局申报即可,由服务局向申报者承诺承办时限。服务局能直接办理的事项,当场办理;不能直接办理的,全部手续由服务局工作人员负责到有关部门办理。申报人除实地勘查及交费时出面外,其它手续的办理均不需出面。这样,由过去的串联式办理审批,逐渐转变为并联式办理审批,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收规定费办完,就是所有申报项目涉及到的收费项目及标准由服务局事前审定,避免有关部门搭车收费。按承诺日办结,就是一切不能当日办妥的申报项目,都要明确答复时限,由服务局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在承诺时限内办结。三是强化工作权限。一方面,授予日常业务管理权力。有权协调有关单位共同审办重大事项;指定有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有关事项;调查处理服务对象向行政服务局的投诉。另一方面,授予特别管理权。即对行政审批职能部门的特别管理权,审定有关部门收费项目及标准,规范办事程序,对其服务质量、办事效率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并作为组织上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归纳起来,就是按法律政策规定,对行政审批涉及到的事项实施全程管理监督,对涉及审批部门的审批工作质量实施评价,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审批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三、深化评议,着力实现行风建设的新转变

往年,我们评议行风采取的是针对某些行业部门的笼统式评议,效果不太理想。今年我们确定,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1-2次“千人评行风”活动,在评议操作上着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评议对象。由评议行业部门转变为评议涉及问题的部门二级单位,共确定了40个影响全局工作的二级单位。如对公安局,直接分别评议交警大队、巡警大队、治安大队。通过评议重点环节,反映部门行业风气状况。二是转变责任追究对象。过去的评议,责任只由部门主要负责人承担,往往出现上急下不急的现象。现在,则直接追究存在问题的具体对象,被评议单位排序后10名的,主要负责人在电视台作出整改承诺,主管部门与其一起研究整改措施;连续两次排序后10名的,由主管部门负责考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的任职资格。三是转变评议操作方式。即加大评议透明度,整个评议过程、汇票现场、评议结果在电视台公布,以此增强震撼力,促进整改见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