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济发展范文

时间:2023-04-09 18:0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文经济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文经济发展

篇1

[关键词]人文经济;属性;价值

人文经济,也称人本经济,是指为尊重人的生命及其本体价值,以保障人的幸福和尊严为目的,协调效率与公平、技术与人性、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达到经济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思考

一、人文经济的属性及价值

(一)人文经济的自然属性

人文经济追求人的本性和自然性的回归。人文经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的一种现代形式。它的个体性表现在以“人”为经济生活的中心,提倡人性解放、个性自由、尊重人权,发挥人的灵性、本性和创造力;它的社会性表现在追求把国家建设成为民本人道、仁爱互助、公平共富的幸福的“大家”。它强调从天人合一、物我和谐的宇宙观出发,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以及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的关系,其追求社会的和谐、统一;人文经济坚决反对异化现象,反对物质、技术、权力对人的异化,反对人的大众化、功利化和标准化,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条主义对人的摧残,提倡人道经济、公平社会。对待市场经济,人文经济反思商品经济二律背反问题,针对所揭示的异化现象,即因为物质文明丰富了人也就开始物化的问题,一方面坚持商品经济促进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寻找解决负面效应的办法,提出通过人文经济的创建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深刻地指出金钱不能代替价值,科学技术不产生伦理道德,工具理性不能取代价值理性。

对于人文经济思想,我国古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早有论述。孔子所说的“致中和”、道家主张的“合异以为同”、董中舒宣扬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张载的“天人合一”等,以及老庄哲学,如:“物物而不物于物”、“法天贵真”、“不以物挫志”的主张,其反对“丧己于物”、“以物易其性”、“以身殉利”、“见利而轻亡其身”,反对“人为物役,心为形使”的卓越见解,都饱含朴素的人文经济的哲学思想和对人文经济所强调的自然性的憧憬。

(二)人文经济强调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人文经济的本质是既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通过价值规律配置资源和生产力、通过价格信号协调供求关系、通过竞争机制分配国民收入,又要建立保护人权、尊重人格、实行民主、保护生态环境、效率与公平协调、技术与人性兼顾的人文主义机制和环境。在当代社会,市场经济比较符合经济生活自身的规律,也比较符合人的实际的行为动机和行为制约,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建构。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民主,不是由哪个领导、部门或哪个个人、国家所圈定的经济发展形式,而是按市场需要和供求关系运行的。那种把市场经济当作人文精神失落的起因是不合乎事实的。

人文经济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并寻求对市场经济的超越。对待环境,人文经济不以牺牲环境、生态和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而是追求经济建设及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和生态多样性的发展;人文经济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其维护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实现产权清晰化、财产共有化、管理科学化,促进自由竞争;对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其核心目标是建立现代人文企业,企业管理的中心既不是利润也不是资本,而是人,企业力图建立以人为核心的人文企业文化,倡导道德、关怀、仁爱、合作。但人文经济不是人治经济,它是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法治经济,强调竞争、效率和社会民主、法治、公平并重,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和共同发展。

(三)人文经济是对知识经济的发展

人文经济把人的发展作为经济的第一要素,其目标是建立效率与人性、技术与人格、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以人为中心的崭新的经济形式。所以,可以预测,在知识经济之后人类应当会进入人文经济的新时代,人文经济才是真正的“新经济”。知识经济强调的仍然是客体知识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的主体一人,虽然知识的载体是人,似乎尊重知识就是尊重人,但知识主要是客体化的网络、信息、软件等,人格、人性被客体化,这与人文价值往往是背道而驰的。人文经济从人的本体来探讨经济的发展,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自我完善来追求经济的成长。

人文经济是对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知识经济大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要摆脱贫穷,更要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从人类经济模式的发展趋势来看,知识经济只是一个过程,而尊重人性和人文价值的人文经济才是未来世界经济的主流。

(四)人文经济因势利导的现实意义

由于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其经济、社会、环境不平衡发展的情况严峻,比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致使环境污染严重、能耗居高不下造成经济结构不合理,同时,一些弱势群体的权利受到严重的损害。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改革前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16,而到了20世纪初,我国的基尼系数则上升到了0.452。时至今日,情况未见好转,这种利益结构令人担忧。贫富差距的加大,是造成各阶层间矛盾的主要原因,这种包含着不满和愤怒的“嫉妒”已经成为破坏社会稳定的催化剂,如不迅速加以扭转,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人文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央政府及时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而人文经济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经济模式。它强调“全面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及政治文明协调发展”、“以民生为中心”、“以人为目的”,改变物质文明畸形发展、社会不公日益加剧、环境生态濒于崩溃、道德信用陷入危机的现状。人文经济对创建尊重生命、提升人民的幸福感、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克服异化现象、纠正物质的畸形发展、深化人性化的改革、培养公民道德和政府责任感、打造“善治”政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如何创建人文经济发展模式

应该说人文经济是一个理想的经济模式,它不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而是现实的参照系,其为现实经济形式提供一个人文化的标准。笔者认为,从现在起,人文经济就应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主导增长模式,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应该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摒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战略思想

当前,我国一些部门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使现实发展中出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不协调问题,以及存在着分配不公、地区差异扩大、腐败、社会道德水准下降等严重问题。依据科学发展理论,我国在解决各项改革、发展任务时,既要讲发展的序列性,又要讲整体性和协调性。经济发展具有首要地位,但它又是社会整体发展的部分,它的发展也需要从社会其他系统中输入能量,必须进行人文调适。要特别注意因

-

急于求成而造成的经济失误,吸取建国以来几次因冒进而造成的国民经济大挫折的教训,破除经济建设中浮躁心态和某些官员追求短期政绩效应而产生的危险行政行为。

(二)当前人文经济模式发展的指导思想

人文经济追求民本人道、人行解放、个性自由、物我和谐、公平正义的经济发展,它不是寻找世外桃源的理想国,而是强调以“人”为经济发展中心。这就要求我国发展人文经济必须从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根本,走经济、社会、人口、环境、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要构成威胁,在发展中,实现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能量互补。要处理好人文经济发展中人文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既要确保经济建设在各项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心地位,只有如此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更要坚持以人为本,因为我们发展生产归根结底是服务于人,使其得到自由和全面发展。笔者认为,人的发展体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构成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创造经济奇迹的可能不再是资本和土地,也不是单纯的劳动力,而是知识和人素质的提高。

(三)充分发挥文化在人文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经济发展中文化要素(信仰、态度、知识、技术、文化理念等)的增多,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质的转变;精神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增加,意味着物质资源消耗的减少;人文价值取向渗透到经济发展之中,意味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进步;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相融合,意味着劳动者素质的全面发展;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意味着人类资源观的根本性转变。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上说,发展文化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就是把科学发展观真正地落到了实处。人文经济系统中充满了文化因素,其内容构成不仅有科学、技术等智力因素,还有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文化艺术、娱乐休闲等精神因素,其不仅包含科学精神,还体现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尤其突出了人文精神、观念文化作为生产力要素的价值。如今,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观逐渐渗透到经济发展领域,精神、智力因素与自然资源、经济资本一样都成为生产力中的组成要素,信用文化、经济伦理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效能越来越突出,文化附加值成为物质产品价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的人力资本对经济竞争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人文经济的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文化因素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四)着重处理好当前经济和社会中制约人文经济发展的迫切问题

一是环境保护问题。花大力气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加强环保立法和执法力度,努力节约资源、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逐步推行EDP(绿色GDP)、MDP等指标考核体系,重新衡量和评价经济发展。二是防止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维护社会稳定。要进一步重视“三农”问题,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有效开展扶贫工作,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做好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流动;做好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减少下岗失业,提高工资待遇,健全社会保险,保障劳工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体现“人文中国”。三是纠正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过程中过度的市场行为。这需要重新定位政府在公共福利领域的责任和作用,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事业,根本扭转“读书难、看病怕”的社会现象,体现政府的人文关怀精神。四是逐步夯实人文经济的法治和民主基础。积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全民法律意识,不断推动社会的高度法制化,提倡遵守国际“游戏规则”;积极发展民主政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将人本、人道和民主、法制等现念结合起来,为人文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民主和法治基础。

(五)关注人文产业的兴起

篇2

经济局

 

    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工业经济时代资本变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发展型人才十分匮乏。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末,全市工业企业中职前本科以上和获得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00人,占规模工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不足0.5%,人才资源短缺已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改变这种局面,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市经济局作为市政府管理全市工业经济的职能部门,我们就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做了一些工作,在引进人才、成就人才、培养人才、关爱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较好地推进了人才在企业界积聚,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招商引智 引进人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年来,我们不断改善经营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始终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借力发展、借船出海的重要措施,专门出台优惠政策,开辟工业园区,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引进机制,嫁接改造、投资新办工业企业。2004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59家,2007年达到102家,主要是我们引进了郑光明、周迎春、安晓广、余旭东、王进林、张小华等一批企业家人才,可以说,新增规模企业绝大多数是靠引进外来人才创办的。郑光明是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博士,是中国医药网络集团的专家。2002年,我们千方百计引进他投资5000万元收购原湖北血宝药业有限公司、金加食品城和**市医药公司,成立湖北邦宇药业有限公司。公司充分利用人才优势,集药品生产、经营、开发于一体,迅速发展壮大。2007年实现产值2236万元,实现税收近百万元。

    第二,支持创业 成就人才。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人才资源,实现人尽其才,我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我市推进了“人人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活动,为各类人才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鼓励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创业机遇,实现自身的价值。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大批改制企业分流出来的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经销大员面临流失的危险,我们通过降低注册门槛、建立孵化基地、提供服务支持等方式,鼓励他们自力更生、自主创业。原麻棉集团、力美公司、飞碟公司、传动轴公司等企业改制分流出来的20多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各自利用自己的市场、技术优势,围绕原企业产品细化分工,新建了各自的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老板。原飞碟公司技术副总周祈宇创办了**市宇成汽配公司;原力美公司生产、销售副总刘佳贵创办了**市诚悦机械公司;原传动轴公司副总邹树林、汪丽创办了**纳福传动轴公司;公司原财务副总黄学斌,充分利用自己的管理、市场、技术优势,在同学、同事、朋友的帮助下,新建了**博林机电公司,年产专利技术产品近40万件,年销售500余万元,创税收近30万元。

    第三,注重素质 培养人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如何建设一支符合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要求、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求、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新优势是当前培养人才的新课题。近几年来,我们利用中小企业协会、工程师协会、企业家协会等组织平台,建立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库,定期组织他们到先进发达地区开阔眼界,组织现代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培训。连续3年我局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全省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供支持;2000年以来,我们共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省、**市工商管理培训班共九期,培训企业管理人员近百人,培养了一批工商管理硕士和职业经理人,有效提高了企业人才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为进一步加大常规培训力度,2006年我们还专门组建了中小企业教育培训服务中心,去年投资80多万元,建成了多媒体培训室、数控技术实验室、计算机室,建立了稳固的企业人才学习培训基地。同时,我们还利用中小企业协会这个平台,专门聘请知名大学、知名教授来我市举办专项讲座。2007年我们聘请了北京大学教授来我市举办讲座,为企业负责人讲授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知识,深受企业欢迎。

篇3

关键词:外向;经济;人文素质

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浪潮的到来,各国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和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纷纷参与全球激烈的竞争,而作为发展中国家“领头羊”的中国正经历不小的震荡。内陆省份湖南目前对外经贸仍处于短绩、粗放、外延、低效的“贫困化”发展状态,同沿海省市及中西部一些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凸显。业界人士忧虑的是,湖南对外经济发展正遭遇“内忧(后劲不足)外患(竞争激烈)”多重挤压,面临一场新的考验与挑战。诸多不利的因素中人才要素投入不足是严重制约湖南经济发展的瓶颈。挑战需直面,机遇更要把握,那么如何利用本地高校培养适应湖南经济崛起的高素质人才的大课题就不可回避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一、湖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

外向型经济就是一国或地区为推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根据比较利益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所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是以开拓国际市场为着眼点的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外向型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历史较短,受政策导向的影响大,特别是湖南这样的发展中的内陆省份,影响尤其大。湖南省各级政府在“开放带动”战略指导下,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投资环境,举办多种形式的外经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大型国际龙舟节、国际烟花节、国际森林节等和各种经贸洽谈会,通过这些活动,大量引进资金、技术,同时注重扶持出口创汇产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努力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家外贸的调整,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出口力度,从1992年开始,经济的外向度就达到12.2%,初步实现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经济的跨越,全省基本上实现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湖南致力于抓住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表现在劳动力优势逐渐失去;长期以来的贸易顺差导致很多产品不断遭受国外的非关税壁垒;加工贸易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发展速度慢,产业配套能力弱,物流成本高;面临思想观念、管理理念进一步更新的挑战;面临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的挑战,跨区域铁路、公路运输通道还不是十分畅通、路网密度较低,港口建设滞后、运力不足,没有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运输格局;面临来自西部大开发压力的挑战。

二、湖南省大学生素质现状

21世纪的竞争,人才竞争是关键。湖南省的社会经济进步、科技发展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都离不开人才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这种对外经济发展前景大好的形式下,最关键的是人才。面对全球经济,面对入世挑战,应更多地依赖于人才的存量和积累。加强人才队伍,切实有效地调动人才潜能,提高人才的素质,是发展我省经济的迫切需要。

1.新经济形势下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湖南现在和以后都需要国际型、运作型、创新型人才,他们需具有突出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商务操作能力的国际商务人才。要求人才本身具有永续学习的意识和高效学习的能力,同时合作开放、学习、创新、自信乐观、责任感、自律、理性和执着追求精神、销售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交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各行业共同的要求,也是对人的要求。

2.湖南省大学生素质现状分析。着重表现为:在实现了高者这一“人生理想”后所出现的目标迷失和动力的丧失,在面对求职择业的压力与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实时的茫然若失与对自我同一性和自我定向的疑虑,在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时对追寻的困顿,在面对追求金钱与追求真理的天平时梳理不清,在对待自我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问题时容易将自我放大而忽视了他人、集体与社会,在理想、信念的追求上,哀叹于崇高正在被世俗所淹没……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欠缺,对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力度不够。这直接影响和制约专业人才健康成长和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对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深度不够。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目前,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渠道单一,培养方式缺乏个性,严重影响了制约了人才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潜力的发挥。

三、湖南省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策略

湖南省必须要实施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教育必须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原有科学越来越专业化,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学科的交叉渗透,特别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化趋势日趋明显。所以,自觉而有效地帮助理工科学生开拓人文社会知识领域和文科学生开拓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并提高相应的素质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的需要。

1.将“人文工程”纳入重要日程――在各高校各级干部和全体教职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做到组织和职责落实。一是纳入学校党政工作的重要日程,并把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工程”与开展国家重点示范高校相结合,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开展重要评估等活动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学校专门成立人文素质教育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二是高校设立人文素质教育的主管部门,负责做好全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日常管理工作。三是不同高校设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具体实施部门,在学校的统一计划安排下,按学校的总体安排,学校配给一定数量的人文素质教育专任教师。四是拥有学生的各系部均成立系部人文素质教育协调小组,负责协调组织本系部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落实及日常管理工作。五是学校其他系部和单位部门,也要按学校的统一部署做好系部或单位部门范围内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

2.将“人文工程”纳入经费预算――各高校通过校系两级努力,做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经费落实。

3.将“人文工程”纳入教学管理――统一制定相关管理规定,通过校系两级共同努力,做到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落实:一是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确定学分;二是选好教材,尽量选用质量较好的教材;三是安排好教学计划,除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正常安排以外,尽量多安排选修课;四是选好教师,最好是经验丰富有良好师德的双师型教师;五是尽量将人文素质教育的活动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鼓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等等。

篇4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

一、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人工智能是指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目前能够用来研究人工智能的主要物质手段以及能够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就是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史联系在一起的。

人工智能理论进入21世纪,正酝酿着新的突破,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将能够创造出更多更高级的智能“制品”,并使之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超越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将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类生活做出更大贡献。

二、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1.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1)人工智能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意义主要不在于提高效率,而是用计算机实现人们非常需要做,但工业工程信息技术是靠人工却做不了或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在《谈谈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刘玉然指出把人工智能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以数据管理和处理为中心,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建立若干个主题数据库,而所有的应用系统应该围绕主题数据库来建立和运行。换句话说,就是将企业各部门的数据进行统一集成管理,搭建人工智能的应用平台,使之成为企业管理与决策中的关键因子。

(2)智能教学系统(ITS)是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的主要形式,也是今后教学系统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的教学系统开发模式的提出和不断完善,推动人们综合运用超媒体技术、网络基础和人工智能技术区开发新的教学系统,计算机智能教学系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计算机智能教学系统包含学生模块、教师模块,体现了教学系统开发的全部内容,拥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和极大的吸引力。

2.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1)医学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理论和技术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应用,具有极大的科研和应用价值,它可以帮助医生解决复杂的医学问题,作为医生诊断、治疗的辅助工具。事实上,早在1982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的Miller就发表了著名的作为内科医生咨询的Internist2Ⅰ内科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研究成果,由此,掀起了医学智能系统开发与应用的。目前,医学智能系统已通过其在医学影像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应用于内科、骨科等多个医学领域中,并在不断发展完善中。

(2)地质勘探、石油化工等领域是人工智能的主要作用发挥领地。1978年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就研发制成矿藏勘探和评价专家系统“PROSPECTOR”,该系统用于勘探评价、区域资源估值和钻井井位选择等,是工业领域的首个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其发现了一个钼矿沉积,价值超过1亿美元。

3.在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1)在超声无损检测(NDT)与无损评价(NDE)领域中,目前主要广泛采用专家系统方法对超声损伤(UT)中缺陷的性质、形状和大小进行判断和归类;专家运用超声无损检测仪器,以其高精度的运算、控制和逻辑判断力代替大量人的体力与脑力劳动,减少了任务因素造成的无擦,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实现了超声检测和评价的自动化、智能化。

(2)人工智能在电子技术领域的应用可谓由来已久。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安全是我们关心的重点,因此我们必须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网络安全技术的改进和变更,大力发展数据挖掘技术、人工免疫技术等高效的AI技术,开发更高级AI通用和专用语言,和应用环境以及开发专用机器,而与人工智能技术则为我们提供了可能性。

三、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1.专家系统是目前人工智能中最活跃、最有成效的一个研究领域,它是一种具有特定领域内大量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近年来,在“专家系统”或“知识工程”的研究中已出现了成功和有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趋势。人类专家由于具有丰富的知识,所以才能达到优异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计算机程序如果能体现和应用这些知识,也应该能解决人类专家所解决的问题,而且能帮助人类专家发现推理过程中出现的差错,现在这一点已被证实。

2.智能信息检索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网络信息检索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1)如何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模仿、延伸与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2)由于网络知识信息既包括规律性的知识,如一般原理概念,也包括大量的经验知识这些知识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性、随机性、不可靠性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其进行推理,需要利用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

3.SOAr是一种通用智能体系结构,其始终处在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已显示出强大的问题求解能力,它认为机器人的开发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领域。在它的研究中突出4个概念:(1)所处的境遇机器人不涉及抽象的描述,而是处在直接影响系统的行为的境地。(2)具体化机器人有躯干,有直接来自周围世界的经验,他们的感官起作用后会有反馈。(3)智能的来源不仅仅是限于计算装置,也是由于与周围进行交互的动态决定。(4)浮现从系统与周围世界的交互以及有时候系统的部件间的交互浮现出智能。目前,国内外不少学者都对机器人足球系统颇感兴趣,足球机器人涉及机器人学、人工智能以及人工生命、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足球机器人系统本身既是一个典型的多智能体系统,是一个多机器人协作自治系统,同时又为它们的理论研究和模型测试提供一个标准的实验平台。

参考文献:

[1]元慧.议当代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和发展状况[J].福建电脑,2008.

[2]刘玉然.谈谈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03.

[3]焦加麟,徐良贤,戴克昌.人工智能在智能教学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2003,(8).

[4]周明正.人工智能在医学专家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7.

[5]张海燕,刘镇清.人工智能及其在超声无损检测中的应用[J].无损检测,2001,(8).

[6]马秀荣,王化宇.简述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4).

篇5

关键词:保险经纪人市场定位发展策略

一、我国保险经纪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保险经纪人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1)政府监管效力不高。在我国,保险市场的监管机构是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经纪人是由保监会的保险中介监管部进行监管。根据我国国情,保监会对保险经纪人实施监管是以《中国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确定了对保险经纪人监管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保险经纪人的监管基本走向了制度化和法制化。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保险经纪人的监管在很多方面都没落到实处,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不够,比如一些未经批准、不具备保险经纪机构设立条件的境外保险经纪人,在境内非法从事保险经纪活动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保险经纪人的市场退出实施不严等。

(2)社会监管机制缺位。在保险经纪制度成熟的发达国家,保险经纪人的资信等级由社会上一些权威评级机构评定,并建立有保险经纪人同业组织,如保险经纪人协会等,通过市场和同业舆论来调节和引导保险经纪人的经营行为,在保险经纪行业内部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维护市场公平秩序,以促进保险经纪业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保险经纪人的资信评级制度,行业自律管理几乎为零,虽然在大中城市基本上都建立了保险同业协会,但行业自律的作用还没发挥出来。

(3)内控机制不健全。目前国内许多保险经纪公司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内控机制,公司治理结构差,有的经纪公司甚至还是家族企业式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建立,信息披露不完全,对外提供虚假信息,不能有效化解保险经纪企业经营风险,无法最大限度的保证保险经纪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社会公众对保险经纪人的认知度低

由于我国保险经纪制度建立还不到十年,政府、媒体、保险经纪公司对保险经纪人都缺乏相应的宣传,社会公众对保险经纪人的作用知之甚少,相当多已买了保险或对保险有一定了解的个人或企业,对保险经纪业务还不够了解,不知道保险经纪人会给他们设计出最佳的风险管理方案,能帮助他们进行风险控制和规避。由于社会公众不了解保险经纪人的作用,不愿意通过保险经纪人进行咨询和投保,当然谈不上产生对保险经纪人的迫切需求,这就使得保险经纪人很难进行展业工作。

3、保险经纪人市场定位不准确

我国现时的保险经纪公司为尽快扩展市场占有份额,每家经纪公司的业务范围都基本囊括了市场上的所有保险业务,从财险、寿险到再保险,只要能找到的业务都做。这种全面开发的业务模式,无法体现经纪公司的专业特征。保险经纪公司无法向投保人提供独特的、专业化的保险中介服务,就无法在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品牌。这种情况使投保人在市场上是选择这家经纪公司还是那家经纪公司,是选择经纪公司还是保险公司,没有本质区别。许多保险经纪公司在进入保险市场前缺少对市场客户的细分,在开展业务时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内置的业务部门缺乏对客户和险种的针对性,直接导致有些经纪业务被经纪公司做成了业务,不能依据自己的专业优势有的放矢,最终落得维持基本生存都十分困难。

4、保险经纪人自身实力不雄厚

(1)资本实力不雄厚。我国保险经纪机构现有的资本实力与整个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极不协调,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同行业的发展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

《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第十一条规定:“保险经纪机构以合伙企业或者有限责任公司形式设立的,其注册资本或者出资不得少于人民币500万元;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设立的,其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1000万元。”从保险经纪机构设立时的注册资本起点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少差距,其资本实力不雄厚,更说不上有好的经营业绩,其偿付能力非常有限,很难承担较大的经营风险。

(2)业务水平低。目前国内保险经纪公司的业务水平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大量业务集中在促使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保险合同的签订等中介业务方面,收入主要来源于保费佣金,而在保险咨询、风险管理和控制以及新兴产业保险经纪业务领域涉足很少,专业技术水平低,经纪业务范围狭窄,经营业绩较差。从业务占比看,高达80%以上的经纪业务来自保费佣金,而来源于保险咨询、风险管理等业务占比却不到20%,还不能充分为客户提供多元化高附加值的风险管理服务,没有体现保险经纪人的专业服务优势。全国保险经纪公司的业务70%来源于股东业务,而广阔的经纪市场需求却仍处于待开发状态。

(3)高素质的保险经纪人才严重短缺。我国保险经纪公司的专业技术非常薄弱,保险经纪人才极度稀缺。保险经纪人的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保险经纪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保险经纪人才数量上的短缺。相对于英、美、法、瑞士等发达国家的保险经纪公司数量而言,我国的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经纪从业人员在数量上有不小的差距。其次,从事新兴产业保险经纪的专业人才缺乏。保险经纪人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专业技术人才极度短缺,开展业务时所呈现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总体上还处在比较低的层次。

二、发展我国保险经纪人市场的策略选择

1、加强保险公司与保险经纪人的分工与合作

(1)明确定位与分工。保险公司应定位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专业承保公司,主要分工是设计保险产品、风险控制、保险资金的投资与运用,履行保险补偿与给付职能等。借鉴国际上的成熟经验,中国的保险公司应主要着眼于产品研发、风险控制和资金的管理与运用等核心业务,而将展业、投保、分保、定损理赔等职能从经营中剥离出来,由保险经纪人逐步取代。

保险经纪人应准确定位于有专长、有特色的专业技术服务,加强新业务的拓展,尤其应当集中拓展有良好品牌效应的项目。在专业化分工的业务流程中,保险经纪人应当承担前端的客户开发、风险评估、投保方案安排和末端的日常服务、协助客户索赔、防灾防损等服务。在市场开发中,保险经纪人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采用市场导向型的开发模式,力争在传统中求创新,充分尊重并理解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

保险公司与保险经纪人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合理的专业分工,两者形成一种既联系紧密又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关系。保险公司与保险经纪人两者良性互动,共同推动保险市场的繁荣。

(2)加强合作。一是加强业务领域的合作。保险公司如果将部分产品销售职能和理赔定损职能转移给专业的保险经纪人,自身可以专注于提升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产品宣传、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能力,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培养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保险经纪人通过与保险公司的紧密合作,也可以在市场价格、客户信息、保险技术等多方面与保险公司进行资源共享,使业务获得长足的发展并获得合理的收入。在节约保险公司展业成本的基础上,及时向保险公司反馈客户的产品评价信息,并对保险产品的开发提出建议,在损失理算与防灾防损等服务方面,公正、客观地处理保险服务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保险理算的科学合理性,提高防灾防损服务的专业性,从而将社会潜在的保险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保险服务领域,满足社会对保险的不同层面的需求。

二是信息技术与资源共享。加强保险经纪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保险产业发展水平、保险经纪机构与保险公司的发展战略,涉及到电子信息技术水平。在电子化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保险经纪机构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受到很多限制,比如核保问题、资金结算问题、异地承保问题等等,而通过保险电子商务,能够使很多实际操作难题迎刃而解。电子商务系统能够实现远程核保、核赔,网上结算等多项功能,辅之以全国统一的电话服务系统与各地的客户服务中心和理赔中心,构成完整、简便、安全、高效的业务体系和流程,可以提供一整套与中介机构,特别是保险经纪机构进行合作的技术方案,保证信息流、物流的畅通联结。

2、发展实力雄厚的保险经纪人主体

(1)鼓励社会资本流入。保险经纪机构只有具备了雄厚的资本实力,才可能增强其承担风险的能力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但通过自身来积累资本,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保险经纪机构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国内大多数保险经纪公司都属于中小型企业,设立时间短,其盈利能力非常有限,要想在短时间内凝聚大量资本根本不可能。所以,建议政府能够出台一些政策措施如税费减免、信用担保等来扶持保险经纪人的发展,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向保险经纪行业流入。

(2)整合保险经纪人主体。到目前为止,国内保险经纪公司虽然已经达到200多家,但大多数公司的规模偏小,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恶性竞争,并不利于我国保险经纪业的发展。监管部门可以借鉴前几年对证券、信托等行业的治理整顿经验,依据严格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淘汰不合规范的保险经纪公司,而对那些符合规范、业务量小、资本实力比较薄弱的保险经纪公司进行整合,通过公司并购整合,合理配置资源,壮大保险经纪人主体,增强保险经纪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3)建立合理的佣金支付体系。通过保险法规或者由保险经纪行业协会牵头建立保险经纪佣金支付制度,拓宽保险经纪公司的收入渠道,扩大获利空间,增强其资本实力。对于保险经纪佣金支付标准,因地域、险种、市场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一般占保费收入的10%~21%,通常在15%左右。监管机构或行业协会应规定佣金和服务费支付的波动范围,根据保险经纪人的资信等级以及其提供经纪服务的种类、质量与数量,由保险经纪人与保险公司或客户协商决定报酬,实行差别报酬支付。

3、建立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1)加强政府监管。政府主要监督管理部门应该注意倾听来自市场主体及社会各界的呼声,及时制定和修改相关政策和监管法规,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应以监管促发展,不断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注重保险经纪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把事前预防和事后检查、正面引导和处罚违规行为、监督管理和行业自律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标本兼治。以实施监管责任制为主线,逐步建立完善的保险监管工作框架,加强管理和内控建设,整顿规范保险经纪市场,维护保险经纪市场秩序。

(2)加强社会监管。一是建立保险经纪人的资信评级制度。保险经纪机构的信用评级由社会上权威的资信评估机构对保险经纪机构的信誉进行评定,是企业信用评级的一部分。建立保险经纪人资信评级制度,对完善保险经纪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消除保险市场买卖双方因保险经纪人加入后,保险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保证保险公司通过经纪人获得的关于保险标的风险的真实信息,也能保证投保人通过保险经纪人获得保险产品、保险公司的完整信息,从而保护保险买卖双方的利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强化保险经纪机构对自身信誉的培育,使信誉不好的保险经纪机构被自动淘汰。对保险经纪机构的信用评级,可由社会上权威的资信评估机构作为评估主体,评估的对象是保险经纪公司。评估的客体不同于一般企业围绕筹资和偿债能力进行评估,而是重点围绕企业信誉,包括高管人员的素质、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履约情况、市场业务量占有率等。

二是组建保险经纪人行业自律组织。世界各国都十分注重运用行业自律组织来实现对保险经纪人的监管。如英国的自律组织主要是英国保险经纪人注册理事会及英国保险经纪人协会,它们负责保险经纪人从业资格的审查,佣金的管理,日常行为规范的监督等。我国目前在大中城市基本都建立了保险同业协会,但与西方保险行业协会相比,我国的保险公司同业协会无法体现保险中介人的自律架构。行业自律组织作为政府监管部门的补充,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对保险经纪人的资格、信誉、服务、财务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并引入信用评级制度来引导和规范行业的发展,在维持行业水准和信誉等方面充分发挥自律作用。建议在国内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保险经纪人协会,监督执行行业规范和准则,维护行业共同利益和市场竞争规则,约束成员的市场行为,维护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环境和秩序,并对会员遇到的法律、财务等方面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

(3)完善内控机制。保险经纪机构要有严格的内部管理和执业规范,这既是机构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

保险经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保险经纪企业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保险经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保险经纪企业的一种自律、自理行为,是保险经纪制度能有效执行的保证,也是保险经纪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有效化解保险经纪企业经营风险,最大限度的保证保险经纪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4、大力培养保险经纪专业人才

保险经纪公司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不但要熟悉保险市场和法律环境,掌握保险标的特征和保险条款,还要擅长营销技巧。同时,对各类保险经纪人员还有专门要求,如从事涉外保险经纪业务的要通晓外语,从事风险管理咨询的要掌握风险识别、评估和风险管理方案的设计等等。要坚持高标准努力培养高素质职专业化的保险经纪人才,职业化应是保险经纪人的努力方向,必须将培养保险经纪专业化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一是加强基础教育,做好人才储备,在高等院校开设保险经纪专业。二是培养和提高我国保险经纪人职业素质。抓紧完善保险经纪资格考试体系,加强经纪人的资格管理,提升资格证书获得者的整体素质。三是加强保险经纪行业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此外,经纪公司还可以从通过保险经纪人资格考试的人员中筛选出一些具有保险实务经验的人加以重点培养,甚至可以从中挑选一些优秀者派往国外保险经纪公司去接受培训,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专业技能以满足民族保险经纪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5、加强宣传,扩大保险经纪人的影响力

大力宣传保险经纪人在促进我国保险事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鉴于我国的国民保险意识普遍不高,保险经纪市场处于发展初期,保险经纪人的执业特点及意义并没有被社会各阶层真正理解,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差,加上保险公司对保险经纪人的认可程度低,保险监管部门应在适当的场合为保险经纪人正名,明确肯定保险经纪人的正面作用。要让各个阶层的保险消费者真正认识并接受保险经纪人,然后享受保险经纪人提供的保险服务,需要有一个过程。为此,需要保险经纪人加强在大众媒体上宣传,让社会公众知晓保险经纪人的含义、性质,与保险人的区别及主要的经营范围,明白保险经纪人在帮助广大客户取得保险保障服务上的各种优势。

【参考文献】

[1]刘冬娇:保险中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2]唐运祥:保险经纪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丁凤楚著:保险中介制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4]王萍:国内保险经纪公司发展缓慢原因初探[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5(3).

篇6

摘要:人民币汇改经历了数个阶段以后,现在出现了连续升值的局面,但是在分析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后,我们发现,人民币在未来虽然仍有继续升值的可能,但不排除会有波动的可能,甚至出现暂时的阶段性的贬值的现象。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未来预期;暂时性贬值;升值

人民币汇改经历了四阶段:1979年至1984年:从单一汇率变为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1985年至1993年,实行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复汇率回归的方式,1994年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到了2005年了,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至此以后,人民币汇率变动如图所示,但人民币汇率并非会永无节制的降低。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遇到了两大严峻挑战:一是全球经济失衡下外汇储备过多的挑战。美国低储蓄,高消费,中国等亚洲国家高储蓄,低消费,中美贸易巨额顺差,美国靠举债度日,中国巨额外汇投资美国国债,贸易战、汇率战给我国政府带来巨大压力。二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挑战。一方面,中国经济总体实力明显提高,另一方面,三农,住房,医疗,教育,就业,农民工,社会保障等问题一时很难得到解决,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1人民币短期将会小幅升值的必然性

1.1进口企业需要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的价格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降低我国进口的成本和在进口环节的费用。根据需求弹性理论,需求弹性越高的商品,进口价格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就越大。由于各个行业价格弹性的差异,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进口行业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改善相关行业的盈利状况,这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很多重要战略物资如石油,铁矿石,铜等都要依靠进口,中国需求的大增曾导致国际相关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大大增加了我国的建设成本。人民币的适度升值,有利于增强我们对原材料物资的购买力,减轻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对经济的影响。同时,从事进口贸易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next]1.2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需要人民币小幅升值

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贬值有利于提高一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升值对出口不利。但根据弹性轮的观点,只有当进口和出口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汇率变动才会对进出口贸易形成明确的效应。考虑到我国独特的贸易结构及进出口商品供给价格弹性不高,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可能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目前,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出口中占55%。同时,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和外商的机械设备进口占所有进口的60%,如果再计算上一般贸易当中原材料和投资品进口,这个比例还有很大的上升余地。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只赚取固定的加工费,和汇率的变动基本上没有太大关系。当人民币升值之后,出口价格上升,对这部分企业的出口不利,但是其购买力也将随着人民币升值而提高,能够购买更多的设备和原材料等进口品,两项权衡,汇率变动的净效应有待观察。其次,中国的部分出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非常高,尽管是科技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但由于中国极低的工资,即使人民币小幅升值,和国际竞争对手相比,依然占有成本上的绝对优势,因此出口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另外,一国出口竞争力的长期动力并不是靠汇率低估的政策,而应该是靠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来降低成本,提高非价格竞争力。目前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是主要的出口产品。特别是纺织品,服装,鞋类和玩具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这与世界出口产品结构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而且这类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弹性小,竞争激烈,容易引起贸易摩擦。而来料加工贸易出口只能收到加工费,失去了销售利润,同时,它对一般贸易的出口也造成较大的冲击,影响一般贸易的出口效益。1.3刺激国内消费,扩大内需需要人民币小幅升值

根据2006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回顾,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5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而在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周期,世界平均消费率达78%——79%,差距悬殊。我国长期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经济的较高增长主要依靠出口拉动。而现今世界经济以美国为代表出现不景气,我国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出口压力越来越大,不确定风险也加大,因此,必须扩大内需,以避免外部经济波动时产生的剧烈冲击。房价,医疗费用,教育投资与水电气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养老问题,加大老百姓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抑制即期消费。从而造成我国经济增长连创新高而我国居民消费率与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双创新低的矛盾。由于人民币升值,老百姓能用同样的钱购买更多的东西和服务。

另外,人民币升值可以减少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有利于减轻国外舆论对我国汇率,经济贸易政策的非难和指责,减少同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及国外针对中国的贸易制裁。

2不排除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

虽然很多现象显示人民币有巨大的升值压力,但我国现在的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表明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非零。

首先,目前导致中国巨大贸易顺差继而带来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出口产业的成本很低。中国以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建立在对丰富廉价的劳动力的基础上。但是根据人口资源统计,到2050年,上世纪50,60年代(也就是人炸期)的人大多会去世,而出生率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保持较低水平,中国将会陷入劳动力缺乏的处境。现在,很多社会成本没有计算到成本中去。

其次,中国企业有庞大的债务规模。隐性债务,如欠发工资,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其他公共部门债务等带来中国未来的债务负担沉重,为人民币贬值种下隐患。

3结论

总体而言,人民币有很大的升值压力,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问题,不排除有暂时的阶段性的贬值。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总体良好,应该抓住时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同时扩大内需,真正做到投资,出口,消费三架马车并驾齐驱,为中国的经济带来更健康的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夏建英.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J].外汇管理,2006,(09).

篇7

一、分析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国土地面积较广,地区人口分配不均匀,出现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例如:我国京津唐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力资源丰富甚至出现剩余的人力资源,在京津唐地区寻找职位较难,而我国西部地区,例如:新疆等地,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温差较大,不适应人类生活,经济发展缓慢,该地区人口总量少,且有众多留守老人,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我国西部地区缺乏人力资源,阻碍经济发展。再加上,我国不重视缺乏人力资源地区的发展,导致全国人力资源分配更加不均匀,经济发达的地方越发达,经济落后的地方越落后。

二、人力资源

1.人力资源概念

人力资源从广义上讲,是一个社会具有体力劳动能力和智力劳动能力的人的集合,而狭义上讲,是社会团体中能够生产产品的人力,这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有分为两类,一种是数量型的人力资源,一种是质量型的人力资源。数量型的人力资源指的是具有体力劳动人员的总和,质量型人力资源指的是劳动人员具备知识素养、科学技术、劳动技能等人员的总和。其中数量型人力资源和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当人力资源超出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会消耗大量生产产品,且剩余的人力资源无法就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质量型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的根本动力。

2.人力资源特点

(1)能动性:由于人具有主观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活动。(2)再生性:人力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人力资源中个体不断更新。(3)持续性:人力资源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是一项持续的工作。(4)社会性:人力资源从社会中来,再到社会中去,收到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影响。(5)时效性:首先,人力资源有一定年龄限制,其次,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使与时俱进的。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指地区间在经济上交往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依赖,实现发展上关联互动,最终达到各区域经济协调稳步发展。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工作重点是:东西部经济协调关系,沿海和内地经济协调关系。

四、如何实现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

1.国家制定相应政策

国家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劳动人员和人才向西部地区迁移,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开发西部地区企业发展,设置众多就业岗位,吸引经济发达地区过剩人力资源,既能补充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又能缓解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压力问题,实现人力资源全方位利用。此外,该类政策能够促进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增强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

企业注重对人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国人力资源中农民占1/3,人力资源的数量较多但是质量较差,因此,用人企业需要加强对劳动人员的培训,使劳动人员不仅具有体力劳动能力,而且具备知识素养和科技技能,称为全方位复合型人才,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数量虽少但是质量上升,实现“以一抵十”。

3.劳动人员加强自身教育

劳动人员不盲从,迁向经济发达的地区,而是要热爱本地区,重视地区经济发展。劳动人员要加强自身能力,不仅具有体力劳动能力,而且增强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时时刻刻学习,增强综合素质,为地区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

五、总结

篇8

【关键词】人民币 国际化 经济发展效应 国际市场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和意义

所谓人民币国际化,指的是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实现交易、支付及价值贮藏等职能,在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中被普遍应用的国际化货币的过程。要想对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进行衡量,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观察用人民币交易的金融市场是否扩大了规模;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是否达到一定比重。在2008世界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国际金融机构受到冲击,中国金融资本的实力被体现出来,这就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遇。之后我国推行了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与货币交换等人民币国际化政策,让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提高了认可度。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历程中,先要让人民币在亚洲范围内扩大规模和流通范围,并逐步将其作为亚洲区域主导货币。就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获得铸币税收益,这是发行货币中产生的收益,如果将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我国便能够应用通过很小的纸币发行成本以占用国外资源和物品,这就表明我国可以在世界获得无息贷款,用较低代价得到额外国际资金来源。其次,在境外运行人民币资产可以得到收益。央行能利用政府财政支出机制以及我国银行体系资金运作获得一定量资金,并在国际市场变成可贷资金且可以因此贸易获利。此外,国际贸易使用人民币为媒介,将会通过我国银行体系的支付与结算服务,我国金融结构会得到一定的佣金。再次,我国的国际金融地位会得到提升,如果人民币国际化,我国会负责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加以制定和修改,从而获得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此外,如果人民币国际化我国就有了货币政策制定权,能够有效抵抗金融危机并对各储备国金融经济加以控制。我国对外汇储备降低了需求,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将会更加主动。最后,我国公民与企业会增加幸福指数。人民币国际化,海外购物和投资将更加方便,外汇兑换环节减少,国民收入得到提升。我国企业也会因人民币国际化走向世界,如果在国际金融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交易、支付和结算,我国企业能减少一大笔开支,这对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更加有利,国内经济持续增长。

二、人民币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深化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发展,并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但是会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套利套汇问题。人民币国际化能推动金融市场改革,但必须看到人民币在岸价格的市场化程度相比离岸价格还存在很大差异,这就增加了贸易过程中套利套汇的机会。我国现如今还没有实行资本化市场,管制资本项目就会导致在岸价格与离岸价格上人民币的差异,价格差异的拉大会导致套利套汇情况的发生。其次是海外存量扩大问题。进行资本项目会让人民币回流与输出互相抵消,在整体上来说,这对我国人民币提高海外存量是非常不利的。结算人民币跨境贸易时,如果人民币资本输出持续扩大,贸易链条中的发达国家就面临放弃使用美元有应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压力,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跨国企业贸易过程中,为了在保C我国企业处在弱势方的同时增加人民币在发达国家的海外存量将会是一件困难的事。最后是债务负担加重问题,我国货币如果称为国际货币,其他国家就会持有大量的人民币,我国就必须加大对本国货币的输出。就理论上而言,本国货币输出渠道主要是资本外流和贸易逆差两种形式,加入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直到成为国际货币后,人民币必将会大量输出外流,我国的债务负担会因此加重。

人民币国际化顺应了市场的自然发展,政府也需要加强引导和推动。和一般货币国际化相比,人民币国际化有自身特点。我国应该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找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货币国际化发展模式,通过相应对策来迎接世界挑战。我国业界认为,要想让人民币国际化就必须落实三步走方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让人民币充当国际结算货币;达成资本项目下可用人民币兑换的目的以让人民币充当国际投资货币;促进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市场化,让人民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首先要扩大双边贸易交易与结算时人民币的地域范围,现如今我国只有针对香港和新加坡等经济条件一般的亚洲国家才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这个流通范围是远远不够的,我国政府要寻求更多的贸易伙伴,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从而让人民币称为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货币媒介。其次可以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做好离岸市场的试行工作,降低我国内地金融市场受境外人民币业务的冲击影响。再次,提高人民币国际信用,只有提高货币国际信用,保证在金融危机时不贬值,才能维护区域经济稳定。最后,要鼓励内地企业走出去。完善法规条例并为内地企业提供优惠,让内地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活跃起来,这样才能让人民币在世界金融市场中有重要地位。

三、总结

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提高国际金融地位、获得更多收益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大作用。我国目前人民币国际化任重道远,不可操之过急,要完善自身制度并提高综合实力,做好充分的准备与防范措施,如此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平,钟红.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发展效应及其存在的问

题[J].国际经济评论,2014(05).

[2]张春燕.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发展效应及其存在的问题

[J].现代经济信息,2015(16).

[3]邹梦娜.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发展效应分析及存在问题探

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3).

[4]蒙震,李金金,曾圣钧.国际货币规律探索视角下的人民币

国际化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3(10).

篇9

【关键词】农村人身保险保险产品创新

一、我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的现状

第一,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养老保险有极强的需求。目前,我国乡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比城镇更严重。农村人口老龄化也会逐步改变人们消费及储蓄结构,提升人们养老的危机意识,为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的开展留下广阔空间。此外,老年人群体是一个各种慢性病高发的群体,这不仅对医疗保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由于农村家庭保障功能的日趋弱化,老年人护理问题也日益突出,老年照料护理类的险种,将拥有广阔市场。

第二,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增加了对养老保险的需求。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改变了人们“养儿防老”的观念。农民养老观念的变化,为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提供了需求空间。第三,特殊农民群体的人身保险需求。城市化使得大量农民离开相依为命的土地。因此,失去土地后的农民对养老保险提出了高质量要求:希望既能解决当前人口的养老,又能惠及后代人。也就是要为有限土地补偿费用寻找一个资金经营者,它可保证资金高效运行,能实现本金的保值和增值,由团体不记名地分享经营利益。失地农民也急需健康保险,以满足医疗保障需求。第四,农户对保单质押贷款的需求。当前的正规金融安排不支持农户资金借贷需求,农户借贷资金中绝大部分来自民间金融。从实践层面的反映来看,多功能的养老金账户,尤其是能够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急需提供灵活贷款支持的养老金账户,深受农民欢迎。新疆呼图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经验为保险业提供了较好的启示。

二、我国农村人身保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真正适合农村市场的人身保险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均不足

在当前阶段,风险保障是农民购买保险的主要目的,但目前为农民设计的保险产品,一是产品未能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同质化现象严重。二是保险产品价格相对较高,超出多数农民的购买能力。

2.农村人身保险在营销体系和业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创新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总体来看,农村营销网络的构筑还未成型,完整、有效的营销渠道体系的建立也尚需时日。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伴随着农村营销服务部的建设,教育培训工作没有及时跟上,营销人员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少数农村地区在客户回访、续期收费等方面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客户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此外,在业务管理体系方面,机构、人员、资金、单证等管理亟待加强,业务、财务和管理信息工作亟需改善,以进一步适应农村市场的内控机制和标准化业务流程的建立。

3.农村市场相对脆弱,如果开发不当,极有可能出现从众性投保、群体性退保等非理,严重破坏市场资源

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民风纯朴,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市场传染性强,销售误导和无理拒赔的后果可能相对城市来讲后果要严重得多。正如监管机构所讲:农村保险市场的开发就像生态一样需要保护,如果开发得好,潜力是巨大的,农村保险市场就像一个聚宝盆,挖掘不完;如果开发得不好,由于寿险产品的替代性很强,农民可能就不会再买保险产品,保险在这个地区就无法发展,甚至绝收。

4.外部政策环境还不能满足农村人身保险的业务发展要求

广大农村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决定了发展农村人身保险业务的经营成本远远高于城市。同时,几乎空白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人身保险市场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远高于城市。因而,政府的有效推动是发展农村保险业务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目前关于财政、税收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还不能满足业务的发展,部分地方政府主动利用保险和保险公司的意识亟需加强,对农村人身保险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也有待加强。

三、我国发展农村人身保险的相应对策

1.积极开发真正适合农民需求的保险产品,力求做到条款简单、保费低廉、保障适度

各家寿险公司应加大农村人身保险产品的创新力度,针对农民的收入状况和实际需要,重点开发医疗、养老、意外等保障险种。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发展投资分红型产品,但应尽量控制在较低的比例范围内。在产品设计与推广上,要调整好趸交、短期和长期业务的比例,保持合理的结构,将寿险小额期交业务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以保护农村人身险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产品开发上要特别引导以劳动力为主要参保对象,而目前农村市场参保对象多为儿童。

2.加大农村人身保险的营销网络构建和业务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力度

推进农村营销服务网点建设,加强营销人员培训和管理,不断探索适合农村人身险发展的组织形式创新,也成为推动农村人身保险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目前农村保险普遍存在重视开展业务而管理不足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客户服务工作不充分,在客户回访和续期收费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各家保险公司应健全客户服务体系,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尽快建立一套适合农村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续期收费和客户回访制度,并尽快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此外,有条件的保险公司应考虑设立专门的农村保险部门,由专人专岗负责,这样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针对农村市场的特殊情况,各家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要明确城市与农村不同的社会问题,避免社会矛盾的出现

农村市场在开展保险业务时,一定要明确法律关系,明确保险公司所担当的角色;在客户服务中,绝不能有欺诈和误导行为,务必搞好售后服务。针对农村市场的脆弱性,保监会已于2006年10月出台了《促进农村人身保险健康规范发展的通知》,相信这必将对规范农村市场的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规范公司经营行为,打击和防止误导行为,实行保护性地开发农村人身保险市场起到强大的指导作用。

篇10

关键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口问题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2

前言: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而区域经济发展对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人口问题的制约,因此,只有控制区域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以及实现人口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在辽宁人口问题的研究方面,对于辽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人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还不够全面,为此,本文旨在针对辽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人口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路、方案加以研究和论述。

一、辽宁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关系

(一)人口数量变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目前,我国辽宁省的人口数量变化较大,人口数量逐渐增加,呈现正增长的趋势。现阶段,辽宁省已经通过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数量有了较好的控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其一,优化了地区的人口类型;其二,减缓了区域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压力;其三,提高了区域人口的整体素质;其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辽宁省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既加快了辽宁省城市化的进程,又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目前,辽宁省人口数量虽然得到了较大的控制,但是仍然呈现出缓慢的增长趋势,其人口数量的增加,致使辽宁省人均经济较低。因此,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对区域经济有较大的影响,只有保持人口数量与区域经济相适应,才能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1]。

(二)劳动力质量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辽宁省经济发展中,劳动力质量对辽宁省经济有重大影响,一方面,高效的、复杂的劳动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低效的、简单的劳动创造的价值相对较小,因而减缓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目前,我国辽宁省的劳动力水平普遍较低,而劳动力质量也有所下降。由此可见,对于人口数量较多的辽宁省而言,其劳动力质量较低,则不利于辽宁省的经济发展,甚至对辽宁省经济发展有着阻碍作用。劳动力质量对辽宁省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劳动力的身体素质直接影响辽宁省的物质资料生产,辽宁省劳动力质量较低降低了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辽宁省经济的发展。其次,劳动者的文化、科学技术素质影响辽宁省的科技发展水平。目前,辽宁省不具备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阻碍了信息技术在区域内的传播,从而降低了辽宁省的经济效益。最后,劳动者的思想素质影响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劳动力的思想意识影响着劳动力的行为,而劳动力的行为又影响着区域的经济发展,所以,劳动者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可以促进辽宁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人口文化、科技素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辽宁省的人口教育程度分布不均,从整体角度而言,人口素质较低,所以对辽宁省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首先,辽宁省人口的文化素质较低,导致人口流动较大。有许多年轻人未曾接受过高等教育,而较低的文化水平使这些年轻人思想狭隘,不能对促进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有更大的作用。其次,辽宁省人口的科技素质较低,从而影响和制约辽宁省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人口的科技素质较低会阻碍辽宁省经济的发展。最后,劳动力转移对辽宁省经济影响也较大。区域劳动力人口转移多以青壮年为主,进而使区域人口结构以老幼妇孺为主,但是这部分人口的文化程度和实践能力都相对较低,所以导致区域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提升难度较大[2]。

(四)人口结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区域经济有一定的影响,而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是由于人们的观念等众多因素导致的。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区域的人口结构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首先,人口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其次,性别比例偏高并且呈现上升趋势;再次,多数区域的人口结构为成年型,而且结构较为优化,随着区域的不断发展,成年型人口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必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最后,我国多数区域的人口素质有所提高,地区人口的文化教育程度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辽宁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一)人口质量的问题

目前,我国部分区域的人口素质较低,进而影响地区的人口质量,不利于区域经济的更好发展。辽宁省就是其一,人口质量较低问题是影响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辽宁省的经济发展。然而,要想提高辽宁省的人口质量,既需要提高辽宁省人口受教育程度,又需要提高人口的科技水平,从而才能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辽宁省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但人口素质较低仍然是阻碍辽宁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辽宁省有关部门要注重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我国辽宁省重在发展重工业,这就需要高素质人才为重工业发展提供广泛的技术支持,可是在辽宁省较多的重工业企业中,缺乏高素质人才,致使重工业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在辽宁省一些地区中,有许多高素质人才去往有更大发展的城市和地区,造成了辽宁省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辽宁省存在的人口质量问题,既不利于辽宁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水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