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范文
时间:2023-03-16 00:0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企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乡镇企业融资难信用评级
乡镇企业融资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近年来,很多乡镇企业出现了发展速度缓慢、劳动力需求减少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是资金不足,融资难。很多有地方特色、有效益的企业,由于缺少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资金,难以正常生产,失去了原有的市场和定单。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瓶颈。
企业融资的方式较多,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或债券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充当信用媒介获得资金。而内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在自身内部进行融资。目前我国乡镇企业主要采用内源融资的方式,外源融资所占比例很低,融资结构单一、融资渠道少、外源融资空间极其有限、融资成本偏高成为乡镇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乡镇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本文通过对乡镇企业的抽样调查发现,农村的一些私营企业绝大多数是靠向亲戚朋友借钱和民间借贷而建立起来的。发展到后期,极少数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状况良好而受到政府的支持,所以比较容易获得银行的贷款;而绝大多数企业仍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总体上看,乡镇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难以获得贷款担保
有调查表明,在企业难以获得贷款的众多因素中,有45%的企业是因为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一方面,信誉好的企业和银行大多不愿贷款给乡镇企业,主要一个原因是乡镇企业没有合格的抵押资产。我国《担保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而广大农民投资者自身的资产实力有限,其最有价值的资产就是承包的土地,因此基本没有可供抵押的有效资产。
(二)企业经营不稳定且财务状况透明度低
乡镇企业具有经营灵活的特点,这就意味着其产品和市场会经常发生变动,没有自己的品牌和稳定的主营业务。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灵活性会给其预期收益带来很大的不稳定性。同时,由于乡镇企业本身资产少、实力不够雄厚、产品缺乏竞争力,与大企业相比,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弱,因此,乡镇企业具有较高的倒闭率。乡镇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和较高的倒闭率,使投资者面临很大的风险。此外,大多数乡镇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没有完善的财务制度,财务状况透明度低,这些都是导致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乡镇企业的原因。
(三)对企业信用评级缺位
农村信用环境不理想,它的形成有国家经济政策和信贷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企业管理者自身道德因素的原因,是经济扩张、政策失控、个人行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用评级十分重视,但是一部分乡镇企业认为不值得在信用评级上花费资金;另一部分认为在日常生产中用不上,没有必要去做信用评级;甚至有一些企业根本就没有听说过信用评级。由此可见,自身信用问题并没有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而银行在贷款的审批发放中,企业信用等级是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信用等级较低,自然抗风险能力较弱,乡镇企业的银行贷款受到限制。
同时,在国家的宏观政策上,一方面,融资渠道狭窄,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抵押、担保手续繁杂,中间收费高,企业难以承受。另一方面,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在经营战略上,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的是“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客户”的“四重”战略,这使得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了国有大型企业。农村地区民营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信用等级达到AA级以上的企业很少,商业银行的支持面越来越窄。据统计,截至2005年6月,17家银行(包括4家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亿元以上大客户16416户,而大客户贷款余额却占其全部贷款余额近50%,平均单个大客户贷款余额4.46亿元。据统计,全国各项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获得的份额只有0.66%。信贷资金继续向大城市、大银行、大企业集中的现实,造成民间借贷规模日益膨胀,已达9500亿元左右。
解决乡镇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一)乡镇企业进行经营方式和经营体制改革
首先,在产品的选择上,乡镇企业必须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经营特点、地域特点,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发挥自身的优势,生产出具有自身特色、能够满足某一特定细分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也要全面考察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在投入一个新的项目之前,应做项目投资分析,而不能盲目进行。
第二,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一方面,乡镇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淘汰落后的管理方式,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逐步由家族式的管理转向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对一个企业来说,良好的信誉是制胜的关键。企业自身需要加强内部的信用管理,培养信用调查、分析、监督方面的人才,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
第三,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乡镇企业中有很多传统产业,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要使自己的产品有特色,这就需要有创新意识,并且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同时还要注意市场的变化,开发新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从而创造良好的内部融资环境。
(二)政府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并建立完善的支持体系
1.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组织机构。这也是各个国家或地区从金融角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例如日本政府专门设立了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商工组合中央金库、国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投资育成公司等政府金融机构。商工组合中央金库是半官方性质,贷款对象只限于商工组合及其会员;国民金融公库贷款对象为零售企业,中小企业金融公库贷款对象为零售企业以外的一些经营实业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投资育成公司是专门为扩大中小企业的资本实力,促使某些小企业发展成为中型企业的金融机构。从中可以看出,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是一个功能齐全的体系,它的服务对象几乎囊括了所有类型的中小企业,并且这些政策性融资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其他融资机构的遗漏和不足。从我国的融资机构设置来看,可以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这在很大程度上能舒缓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2.健全和完善支持、保护中小企业的法律体系。健全的法律体系可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通过金融立法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融资支持。例如日本先后颁布了《商工组合中央金库法》、《国民金融公库法》、《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法》等,这些立法阐明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而在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则较少且不完善,为了给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我国需要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加大执法力度。3.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从国外的经验看,美国是由政府小企业管理局或专门机构为小企业贷款担保,这种担保通常是向商业银行担保,最高担保额是50万美元,如果贷款逾期不还,由小企业管理局保证支持90%的未偿还债务,贷款的期限最长可达25年。英国政府于1981年制定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计划”,通过政府担保,中小企业可以从银行获得低于金融市场利率的长期贷款,差额由政府补贴。通过此项计划获得的贷款可以用于除认购本公司股票以外的发展企业的任何用途。计划规定,面向新老企业的中期贷款,使用期为2-10年,一次可获得优惠利率加0.5%的贷款10万英镑,若是创办2年以上的企业,则最高可一次贷款25万英镑。政府对创办2年以上的企业担保85%,对其余企业担保70%。
我国应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但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府行政担保,而是政府扶持下的市场化担保,政府仅以其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建立起以中小企业为突破口,包括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担保在内的社会化信用体系。一是选择市场公开操作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二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确保担保公司得到协作银行、再担保机构的支持。
4.优化社会的信用环境。信用问题是解决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前提,要解决乡镇企业的信用问题,首先要加强信用教育,使企业了解、认知信用对其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不断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功能,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再次,要大力开展企业的信用评级活动,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信用环境,使银行愿贷、敢贷、放心贷款。
5.对中小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股份制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集资融资,也就是具有通过获得外部所有权的融资,将消费基金转化为生产基金,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投资的功能。此外,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还可以明晰产权,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建立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实践表明,中小企业在进行改制后经营上都获得了明显的好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6.发展风险投资基金。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其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效率较之大企业要高,但在运营方式、资产结构、现金流量等方面又与传统产业的企业有很大的不同。风险投资所具有的高风险、高回报,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风险投资在解决这些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还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进中小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并可减轻中小企业的过度负债,化解金融风险。
7.调整贷款利率政策,推进利率的市场化。商业银行对乡镇企业贷款的风险大、成本高,在目前市场机制对信贷资源的配置逐渐发生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不宜再对信贷利率进行控制。为提高商业银行对乡镇企业放贷的积极性,同时也达到奖优罚劣的目的,必须进一步放宽利率浮动空间,推进利率的市场化。应当允许商业银行根据贷款对象自主决定贷款利率水平,实现效益与风险成本的匹配,从而鼓励商业银行对乡镇企业的信贷投放。
综上所述,乡镇企业对我国GDP的增长有很大贡献,给村镇的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为国家创造了出口收入和财政税收,它们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解决乡镇企业的筹融资问题,从而使其能够健康快速发展,这也是振兴我国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蔚晓玲.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科技与经济,2006(17)
篇2
英文名称:China Township Enterprises Accounting
主管单位:国家农业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8480
国内刊号:11-3064/F
邮发代号:18-21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3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同时也给乡镇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融资机制以及经营管理方式中存在的弊端纷纷暴露出来。面对这样的环境,现代融资以及财务管理策略越来越受到乡镇企业的重视。本文主要结合实例分析乡镇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促进乡镇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现代 乡镇企业 融资 策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乡镇企业加大了改革的力度,使得乡镇企业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乡镇企业除了作为地方财政来源以外,还是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最为重要的纽带。我国乡镇企业不仅在吸收农村剩余的劳动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能实现劳动力就近就业,提高农民人均收入,使其能够脱贫致富。但我国乡镇企业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市场经济冲击大、资金融通困难等,因此,寻找科学、合理的现代乡镇企业融资策略已迫在眉睫。
一、乡镇企业融资概况分析
乡镇企业的融资也称资金融通,主要是指资金持有者利用资金的流通调节余缺的经济行为。其中广义上的融资主要是指资金在需求者以及供给者之间双向流动的整个过程,该过程包括了资金融入与融出。狭义上的融资仅指资金融入,是企业为满足生产、经营、投资以及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需求,而通过金融市场或是融资渠道,采用融资的方式,进行资金的筹措和集中等活动[1]。
目前,造成乡镇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乡镇企业自身的因素。当今三大产业的发展较为迅速,农村经济虽有所发展,但发展过程中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产业经营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使得企业规模以及业务范围小,且经济效益不高,企业在向金融部门借贷申请较为困难,即使申请成功,还会受其额度的限制,满足不了乡镇的发展。其二,乡镇企业融资困难还受其外部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认识偏差较大且受存款的准备金限制较大,政府对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银行信贷对乡镇企业的投放较少[2]。
二、乡镇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融资困难极易容易制约其发展。就目前临沂市乡镇企业融资的渠道、成本、期限结构以及抵押担保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乡镇企业的融资渠道较为狭窄
目前,我国的股票市场制度还不够完善,且投资者风险意识以及信用观念还比较薄弱。乡镇企业参与到市场中直接融资的概率较低,使得临沂市部分乡镇企业直接融资较为困难,且如银行贷款等间接的融资相对较低。上市的条件中对企业的盈利状况以及规模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而乡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生产效率不高,无法满足上市的条件。
2.少部分乡镇企业的信用不佳
信用主要包括意愿以及能力等两方面的内容,缺少其中一个都会导致企业出现信用不良现象。而乡镇企业常因经营不善出现无法还贷,或是由于信用意识淡薄出现故意拖欠等情况。据调查显示,临沂市出现不良贷款率的乡镇企业占18.7%,超过全省不良贷款率的7.2%。其中,临沂市乡镇企业信用等级的降级率大于35%,因其信用等级不足被拒贷的乡镇企业占28.4%[3]。
3.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较为薄弱
临沂市当前拥有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数量过少,无法充分发挥其信息以及成本优势,满足不了临沂市乡镇企业融资的需求。乡镇企业是非国有经济,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是支撑其发展最为重要的主体,但就目前,临沂市对于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政策的制定和鼓励不到位,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4.政府支持工作不到位
临沂市受宏观与客观经济因素及条件的影响和限制,使得其政府支持工作不能够完全发挥出来。在面对世界性金融危机时,由于政府出台的政策实践尚短,因此只能减少,而不能避免危机对乡镇企业的影响。政府推行的政策范围较小,乡镇企业受益的数量较少,乡镇企业融资仍比较困难。
三、提升现代乡镇企业融资的策略分析
1.拓宽乡镇企业的融资渠道
乡镇企业应根据自身素质以及发展需求,改善并提升融资的条件,以便更好的解决融资难问题。乡镇企业应加快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现代乡镇企业应建立监督、执行以及决策相结合的结构,并根据自身的特点推行股份责任制,鼓励员工入股,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拓宽企业融资的渠道。
乡镇企业还可以利用委托加工的方式进行融资,这样不仅能够节省乡镇企业财力、人力等方面的成本,还能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企业与企业之间组团联合进行融资,共担风险,提升融资的概率。但此种融资方法,需处理好还款责任、资金分配以及整合财务信息等问题,且联盟之间的企业应将诚信放在首要位置,才能促进企业之间共同、持续发展[4]。
2.金融机构应建立与乡镇企业相适应的信用等级
临沂市金融机构应根据其乡镇企业自身特点,转变以往传统参照所有制以及规模指标进行评分的模式,重新建立一个与该市乡镇企业相适应的信用等级评分模式。金融机构应充分了解和掌握乡镇企业财务、经营计划以及投资、融资等信用情况,并将其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通过软信息综合评价该市乡镇企业信用情况。金融机构之间还应共享信息,将对乡镇企业贷款的成本降低。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还应与乡镇企业密切沟通,确保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顺利。
3.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临沂市还应在现有金融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增加现代乡镇企业融资的渠道,使其能够积极解决乡镇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金融机构具备的优势,能够为乡镇企业提供关系性方面的贷款项目,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格局。转变城市商业以及股份制银行对市场的定位,提升其竞争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乡镇企业服务,其具体措施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1)政府部门应引导并促进民营金融组织重组和兼并,扩大民营金融组织的规模,使其向中小金融机构转变。通过建立完善的业务以及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运营的机制,推动民营金融组织向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以及资金互助社等新型中小金融机构,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临沂市乡镇企业服务[5]。
(2)政府还加大担保机构支持乡镇企业力度,完善本次乡镇企业信用担保补偿制度,提高风险补偿率,进一步促进临沂市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担保机构。
4.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法律监管以及税收优惠政策,提升政府支持的力度。临沂市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完善乡镇企业的融资政策以及担保政策,全方位构建与之相关的法律体系,确保乡镇企业融资能够有法可依。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加大执法的力度,严惩、故意拖欠的企业。根据国家产业调整相关的政策,引导乡镇企业进行产业调整,并将能耗及其排放标准纳入支持融资的范畴内,促进乡镇企业朝特色以及深加工等方向发展,提升乡镇企业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止有机遇,同样还面着挑战,只有完善其经营管理体制,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才能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融资中出现的弊端,并不仅仅是因为某种因素,而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寻找制约其发展的融资问题,转变经营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权责、产权分明以及科学管理,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资金积累,才能促进乡镇企业健康的发展,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卉.浅析破解乡镇企业融资难题的对策.吉林农业.2011.12(10):9.
[2]林雪.浅析乡镇企业在金融市场中融资的问题.现代经济信息.2012.9(1):32-33.
[3]赵任鹏.乡镇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3.11(8):228.
篇4
摘 要 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成为了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解决乡镇企业融资问题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 乡镇企业 融资 对策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具有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我国的农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估计,乡镇企业发展每增加3%,我国的GDP也将增长1%。从微观方面来看,乡镇企业的出现,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当地农民的人均收入。因此,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要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无论扩大再生产,还是促进销售,都需要更多的资金,因此,乡镇企业的融资问题,也是当前各方面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乡镇企业的融资现状
1、乡镇企业的信用状况不容乐观,筹资难度加大
部分乡镇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常常出现贷款逾期、欠息或以各种形式逃避银行债务,造成大量的不良贷款,使企业的信用状况较差,也直接影响和恶化了乡镇企业与银行的关系;此外,由于乡镇企业之间的“三角债”现象也比较严重,一旦某一个企业出现财务恶化,将会引发连锁反应。大多数的乡镇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财务制度等都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信用度,使得金融机构在对乡镇企业放贷时心存余虑而加大了企业融资的难度。
2、乡镇企业经营状况,筹资压力加大
由于乡镇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差,技术的落后使得其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管理上有很大的不足,大多都是家族式管理,这些都使得一般的乡镇企业经营周期较短。经营周期和市场环境的变换也造成了乡镇企业经营不稳定的现象,这样乡镇企业在进一步发展的融资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外在因素
(一)国家对乡镇企业的政策扶持不够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于乡镇企业制定了一大批扶持政策。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大批乡镇企业蓬勃成长起来。但是随着乡镇企业发展的规范性不够,同时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走向深入,对于一些原有的优惠政策也出现了收紧、停止的现象,这样必然使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一些限制。近年来,我国仅是在1996年颁发过一部《乡镇企业法》,但对于乡镇企业的经济行为、资金解决没有更多实质性的帮助。
(二)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没有足够的倾斜
随着我国金融的市场化改革,银行的风险管理与盈利要求使银行降低了自身的政策性责任,而更多地追求自身利润的实现,客户倾向明显地偏好于大型企业如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再加之如前所述,乡镇企业往往其信用等级较低,资产规模较小、财务杠杆较高,作为“经济人”的商业银行没有理由将优质资源更多地投入到乡镇企业上。
(三)我国的金融体制对于乡镇企业没有足够的考虑
近两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都引起了重视。也根据《关于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都建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但在实际运作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信贷结构层面,信贷资金仍然倾向于大企业和垄断性行业。这对于不具有融资优势的乡镇企业来说,融资也就将会面临更多的困难。
二、解决乡镇企业问题的途径思考
(一)完善企业治理,提升乡镇企业自身实力
金融机构给予企业资金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是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因此,乡镇企业应重点解决这一主要制约因素。首先,乡镇企业要完善企业治理,克服“家庭式”的人治理念,从管理制度、选人用人、发展战略与经营思路等方面都要进行变革,选择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与行业,夯实自身基础,使自己的融资真正用于扩大再生产,占领市场,而非一味的“借新债还旧债”、“填窟窿”式的融资。其次,乡镇企业要充分拓展融资渠道。对于有实力的企业,可考虑引入战略投资者,吸收股权资金,也能够保证合理的财务杠杆。再次,严格建立并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向债权人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提高企业诚信度,提升企业形象。
(二)完善乡镇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从银行的角度,应结合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乡镇企业建立并执行更加切合实际的信用评价体系,在财务指标的选择上给予发展潜力、市场竞争力赋予更高的权重,从而合理评价乡镇企业的信用等级,合理规避自身的风险。另一方面,乡镇企业要重视自身的信用等级在信用体系中的作用。企业要认识到优质的信用等级不仅是在融资时有用,在宣传企业自身实力也更有优势。乡镇企业要从融资诚信度、还款付息的足额、准时等方面真正重视起来,才能够使自身的信用等级有实质性的提升。
(三)营造乡镇企业融资的政策与法律支持体系
首先,应在法律层面给予更多的支持。2003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但对于乡镇企业以及其资金扶持方面没有更多的讨论。因此,就制定相关的配套促进制度,以确保乡镇企业资金方面的受惠。其次,地方政府应牵头建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或者建立相对独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发乡镇企业的政策性融资渠道。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政策性银行的渠道,考虑乡镇企业的融资问题,信贷支持应从主要提供流动资金贷款转向重点支持技术改造和设备贷款。再次,完善乡镇企业的担保机制,建立专门的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便拓宽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难度。通过上述多方面的举措,使得乡镇企业的资金问题能够在这样一个整体大框架的环境中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孙宋芝.对国内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比较分析.2008.1.
篇5
【摘要】上世纪80年代,地方政府对乡镇企业进行了大力扶持,乡镇企业蓬勃发展,随着分税制改革的开启,乡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逐渐呈现两级分化,本文就乡镇企业的兴起和衰落的原因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财政包干 分税制 乡镇企业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乡镇企业短时间内“异军突起”又迅速陨落,把它放在历史的大环境中审视也许更易理解。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于1984年后,既然是企业,兴旺的条件大抵如下:一是产权所有者对产权有足够的支配权,有动力去发展;二是有充足的土地和人力资源来进行工业生产;三是产品迎合了市场的需要。
那么,曾经无限风光的那些年,乡镇企业的这些条件又如何?
制度上,在财政包干的体制下,地方政府因为可以获得超过包干基数的财政收入以及本地企业的上缴利润,对兴办乡镇企业具有空前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充当了牟利性政权经营者的角色,地方官员像董事会成员那样经营着乡镇企业,地方政府成了从事多种经营的实业公司。
人员上,1983年全国普遍推行了,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在粮食够吃的同时,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涌现。改革开放后农副产品几次大幅度提价,使农民参与创办企业的积极性也水涨船高,通过挂靠集体企业或创办合资经营企业的方式,乡镇企业忽如一夜春风来。
产品销路上,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商品极度紧缺,是典型的卖方市场,只要生产出产品就有人买。
这些因素促使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高速成长,客观上也促成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但伴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诸多问题如影随形: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在信贷支持下的成长,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其在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余额也日益膨胀,这使得国家的信贷压力大大增加,从1984年到1989年,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增加近5倍,通货膨胀使经济金融秩序混乱,物价飞涨,企业间三角债盛行。
乡镇企业技术落后,原材料和能耗过高,粗放式增长方式明显,由于既没人才,又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乡镇企业的产品慢慢的开始丧失竞争力。
这些问题使乡镇企业在发展上陷入低端竞争的怪圈,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其尚能苟延残喘。而随着1994年中国的分税制改革开启,财政包干产生的财政结余被中央收走,企业也开始按章纳税,地方政府对财政收入已经没有太大的自,失去庇护的乡镇企业日渐衰落。
这些因素中,分税制改革成了压垮乡镇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至于中央为什么要进行分税制改革,历史早就给出了答案。
1981年,鉴于之前计划经济一管就死的困局,借着改革的东风,中央对地方放权,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包干体制,希望藉此激活地方的积极性。1987年,又相继提出企业承包、部门承包、财政包干、外贸包干、信贷包干等五大包干。这种分级包干和自求平衡的财政体制,被后人形象的称为“分灶吃饭”。
包干体制一下子为改革打开了突破口,地方政府财权得以扩大,地方政府理财和发展地区经济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在“多劳多得”的刺激下,经济蓬勃发展,乡镇企业也因此成为地方政府眼中的宠儿。
但同时,各地由于“条块分割”,形成了明显的攀比风气,中央对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包盈不包亏”的包干模式更进一步促使了地方政府不计后果的盲目开发和重复建设。与此同时,由于当时中国的行政体制并不能对地方政府的这种行为形成有效制约,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过热最终引发了1993年全国性的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而乡镇企业的兴起与发展就是在信贷支撑下的发展,这为乡镇企业的衰落埋下了巨大隐患。
由于地方财力过大,中央财政能力式微。到90年代初期,中央财政已非常拮据,不得不靠超发货币来解困,因此带来的通货膨胀危机让人不寒而栗。当时连某些中央机关都已经到了不借钱工资就发不出去的境地。中央政府在这种财政分配体制中表现得非常被动。鉴于如此困境,在国务院副总理的领导下,中央开始实行分税制改革。
篇6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北京市劳动局制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甲方)与(以下简称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平等协商同意,自愿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第一条本合同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本合同生效日期年月日,其中试用期日。本合同终止。
第二条乙方担任岗位(工种)工作。
第三条乙方完成的工作数量,达到质量标准。
第四条甲方安排乙方的工作时间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的规定,乙方执行的工时制度为工作制。
第五条甲为乙方提供符合国家劳动保护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防护用品;建立健全生产工艺流程、制定操作规程、工作规范及其标准。甲方负责对乙进行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技术、劳动安全卫生及有关的教育和培训。
第六条乙方应遵守劳动纪律、甲方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乙方违反劳动纪律、甲方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甲方可依据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直到解除本合同。
第七条甲方对乙方的工资分配应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同工同酬,遵守北京市最低工资规定。乙方执行工资制,工资支付时间,工资支付按执行;其中试用期工资为元。
第八条乙方的保险待遇按执行。
第九条订立本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的,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可以变更本合同相关内容。
第十条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本合同可以解除。
第十一条乙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本合同附件中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条件的,甲方可以解除本合同。
第十二条乙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北京市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细则》及其他有关规定不得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条件的,甲方不得终止、解除本合同。
第十三条乙解除本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局面形式通知甲方。乙方给甲方造成经济损失尚未处理完毕或因其它问题正在被审查期间,乙方不得依据本条第一款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随时通知甲方解除本合同:
1、在试用期内的;
2、甲方以暴力、威胁、监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3、甲方不能按照本合同规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第十五条乙方有权依据北京市劳动局转发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规定(京劳关发〈1995〉45号),获得经济补偿。
第十六条当事人任何一方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的规定,给欢欣鼓舞方造成损害或经济损失的,按照北京市劳动局转发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京劳关发〈1995〉163号)执行。
第十七条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八条当事人因履行本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要求仲裁的,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当地区、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十九条本合同附件包括:。
第二十条本合同未尽事宜或与今后国家、北京市颁布的有关规定相抵触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乙方(签章)
法定代表人
或委托人(签章)
签订日期:年月日
鉴证机关(盖章)
篇7
[关键词] 乡镇企业;融资;金融支撑;金融机构;灰色关联分析法;效果评估
在我国,所谓乡镇企业,是指包含着各种水平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多种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乡镇以下(含乡镇)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1]。当前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支撑力量,在社会稳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乡镇企业在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融资困境却逐步加重,这严重阻碍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的金融支持显得尤其重要。
一、乡镇企业金融支撑现状
乡镇企业的金融支撑范围有以下几种:一是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这里包括几大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以及农村信用社等;二是准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是新兴的信贷公司和由政府管理但不属金融监管机关监管范畴的小额信贷公司等;三是民间借贷,主要是个人借贷、个人和企业组织之间的直接借款行为以及高利贷、私人钱庄等 [2]。
在中国金融年鉴中,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的贷款属于短期贷款的范畴。金融机构主要指人民银行、各大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银行、邮政储蓄机构、农村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租凭公司等,这基本上涵盖了我国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因此,研究起来极具代表性、可信度更高。由表1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的贷款中,信用社的贷款份额一直以来都占有很高的比例,可知信用社在乡镇企业的金融支撑上发挥着相对重要的作用。从2000年到2004年信用社贷款所占比例极高,均在75%左右,自2005年起,整个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的贷款额度有所下降,信用社无论是在贷款数额还是贷款所占比例上,也有较大幅度的下滑。
相较于信用社的乡镇企业贷款数据,我国各类大型商业银行的数据较难获取,由于数据稀少,无法成表,只能从表1推测得出相关结论。在表1中,短期贷款的数额从2000年的65748.1亿到2009年的146611.3亿元,增幅极大,与之相对应的却是金融机构对于乡镇企业的贷款数额波动幅度不高,近年甚至有所降低,其在短期贷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由此可知,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在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对乡镇企业金融支持的力度。当然,这与各大商业银行的信贷对象有关,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信贷多定位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于乡镇企业,仍然缺乏制度支持。倘若按照现行的贷款标准,许多乡镇企业并不符合放贷条件。同时,近年来,各商业银行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经营目标,大量撤并农村乡镇的营业网点,使得商业银行直接面向乡镇企业信贷业务的部门更加稀少[3]。
当前,民间借贷在规模上逐年增多,央行调查显示,在2010年民间借贷市场的资金存量就已超过2.4万亿元。但目前民间信贷仍多以高利贷、私人钱庄为主,这类借贷充斥着太多非法的成分,以杭州市滨江区为例,该区法院在2008年到2010年每年受理的民间借贷涉案金额均逾2亿,而近期爆发的温州民间借贷风波更是折射出民间借贷的风险性和脆弱性。
需要指出的是,民间借贷充斥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和不透明性,各类民间借贷的组织自身管理无序,财务状况混乱,因而得出的数据可信度太低,真实数据缺失严重,不利于本文的效果评估,为保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本文忽略了诸如民间借贷在内的多项机构的贷款数据,而只针对金融机构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
二、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乡镇企业金融机构金融支撑效果评估
1.指标选取与数据
本文选择以下金融机构金融支撑指标和乡镇企业发展水平指标:(1)金融机构金融支撑指标。历年来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发放的贷款数额是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最直观也最重要的数据,它可以充分反应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的支持力度。(2)乡镇企业发展状况指标。《中国乡镇企业统计年鉴》中反映乡镇企业发展状况的指标很多,在本文主要选取了3个指标:乡镇企业营业收入、乡镇企业利润总额、乡镇企业劳工薪酬,其中,乡镇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是直接与乡镇企业发展状况挂钩的,乡镇企业劳工薪酬则是通过对企业从业人员的薪酬状况的统计,间接反映出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
2.乡镇企业金融机构金融支撑效果测算
首先,是各因素及其序列值。本文采用的参考序列为:X0(金融机构贷款规模):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贷款数额占短期贷款数额之比;比较序列是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指标:X1:乡镇企业营业收入;X2:乡镇企业利润总额;X3 乡镇企业劳工薪酬总额。将以上数据带入可得表3。
表3 各因素序列值
X0 0.67392 0.64738 0.72808
从表4中关联度数据的分布来看,三项指标分别为0.67392、0.64738、0.72808,可见金融机构对于乡镇企业发展提供的金融支持有一些成效。整体来看,三项指标结果类似,三者差距不大,即乡镇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劳工薪酬与金融机构的支撑效果趋于相同,但如要细究,影响效果便略有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三项指标中最高的是X3,即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对乡镇企业劳工薪酬的影响较大,也就是说,金融机构资金支持力度越大,乡镇企业员工的工资就增长的越快。这说明一旦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乡镇企业一般不会将资金完全用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会留下一部分来提升员工的薪酬,用以吸收或留住高素质人才,从而促进乡镇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次,X2的数值相对来说是最小的,说明乡镇企业的利润额与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的关系相对弱一些,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因为乡镇企业的周期性较长,投入的资金即便能及时到位,也要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成效。并且,乡镇企业自身技术含量不高,企业缺乏高附加值产品,使得产品质量不高,市场上多有以次充好的现象,同时,企业缺少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意愿,使得企业即使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也只会一味的增加产量,而不考虑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资金投入后的效果并不优异。同时,乡镇企业对资金的利用不合理、资金利用率不高也可能会造成该结果。
再次,X1的数据表明,资金的支持力度对于与乡镇企业的营业收入水平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同时,X1与X2的数据相似,则说明乡镇企业贷款对于乡镇企业的营业收入和企业利润额两者的影响是类似的,就数额来说两者互为进退,但X1终究要比X2数值稍大一点,也说明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后,营业收入增加的状况不能等比的转化为利润额的增加,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明显。
最后,关联度的取值范围在0.64至0.73之间,说明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撑与乡镇企业发展二者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度,乡镇企业的金融支撑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效果显然不理想,由表2、表3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09年,十年间,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的贷款额度上升幅度并不高,而这十年间,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迅猛,单就利润额上看,增加了三倍左右,说明乡镇企业可能存在其他的融资渠道(如民间金融的支持等)[4]。
三、促进我国乡镇企业金融支撑效果提升的政策建议
1.商业银行的相关转变
支持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商业银行的特殊使命,在国家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乡镇企业的发展将会使得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因此,目前各商业银行应做好以下诸多工作:一是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部门”,进一步加强乡镇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的联系;二是缩减各乡镇企业贷款的门槛,使得乡镇企业能更容易获得必需的资金支持;三是寻找更为灵活有效的抵押担保方式,使乡镇企业的贷款抵押担保形式不再单一;四是加强各乡镇企业信贷风险的控制[5]。
2.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
目前,农村信用社在我国绝大部分的农村金融市场一家独大的准垄断地位基本形成,农信社之于乡镇企业的金融支持的地位相当重要,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农信社的主导地位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几年,农信社一直都在稳妥的推行体制改革,但由于目前农信社体制改革的意见不统一,所以各地方应当在试点的基础上,选择和本地区特点的改革模式,使农信社能更好的服务“三农”,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6]。同时,加强对农信社再贷款的支持,通过对央行再贷款制度的改善,促使储蓄资金更多的通过再贷款流回农村,以降低农村资金通过储蓄外流造成的资金流失,使农村有获得更多贷款资金支持的机会。
3.规范民间借贷
结合表1、表2可知,这几年,民间借贷在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占据了颇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当前民间借贷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使民间借贷能更有效更合法的为乡镇企业服务,需规范引导当前的民间借贷市场。民间借贷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遵循自愿互助、诚实信用原则。同时政府应当对民间借贷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通过法律手段界定民间组织自由放贷的程度和范围,打击非法民间借贷组织的金融活动,推进民间借贷的合法化。
4.进一步完善乡镇企业信用建设
乡镇企业金融支撑面临的困难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信用困境,实际体现在信贷风险上,因此,加强乡镇企业的信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乡镇企业的信贷风险首先体现在经营风险上,企业普遍缺乏偿债能力,更重要的是道德风险较高即乡镇企业因为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其缺乏偿债意愿。可以说,乡镇企业的违约率是远远高于其他企业的[7]。当前,乡镇企业的财务管理随意性大、真实性差、透明度不高,使其经营活动、财务收支状况等重要信息无从反馈,必然导致在信用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为取得资金供给者的信任与合作造成了障碍。对此,应通过加强乡镇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来逐步建立起乡镇企业的基本信用制度、乡镇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乡镇企业信用服务于监管体系,进而全面提升乡镇企业的信用形象。
参考文献
[1] 姚青松.乡镇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2008,(5):154
[2] 刘玟利.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制度变迁与体系构建探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1114
[3] 张军辉.现阶段我国金融支农的现状及对策[J].西部财会,2005,(6):11~13
[4] 杨 帆,马艳红.农村经济增长中正规金融支持的效果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2):54~58
[5] 魏晓明.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农村金融支持作用的思考[J].当代论坛,2009,(3):88~89
篇8
安顺试验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安顺近几年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截至2007年底,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127.38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37.89亿元,乡镇工业增加值20.44亿元,分别比“十五”初期增长238.3%和355.23%。2007年,全市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乡(镇)36个、1亿元以上的村12个。全市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0多万人,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占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31.85%。
试验区2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符合安顺市情,符合农民致富意愿,是现阶段解决安顺“三农”问题的重要渠道,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更是把安顺建设成为“贵州加快发展的经济特区”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结合安顺试验区实际,为实现“十一五”期末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58亿元,乡镇工业增加值达到29亿元,乡镇企业上交税金达到11亿元,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3万人的目标,新时期、新阶段乡镇企业的发展,必须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推进安顺试验区农业现代化
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基地建设上,努力形成一批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基地;在发展方向上,着重发展辣椒、蔬菜、粮油、茶叶、乳品、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抓好“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发展“多乡一特、多村一品”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在发展定位上,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培育出2―3户营业收入达2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探索企业与农民有效的利益联接机制,让农民在发展中得到实惠,培养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为农产品加工业服务的储藏、保鲜、运销业。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围绕黄果树、龙宫、格凸河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力开发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重点发展屯堡旅游、民族风情游、农家乐等休闲旅游。同时大力发展蜡染、波波糖、竹编、脸谱、布依娃娃、仿真化石和屯堡食品等旅游产品。围绕乡村旅游发展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信息咨询、保险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扩大农民就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推进安顺试验区农村工业化
稳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发展矿产资源、建筑材料、化工冶炼等传统产业,同时,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采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煤炭、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使节能降耗、治污减排达到国家要求,提高乡镇企业发展质量。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在扩大农产品加工业总量和规模上下功夫。2008年,新增3户营业收入上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企业开展质量、安全等体系认证,争创名牌,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做好项目储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放资源,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建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积极搭建乡镇企业融资平台,政策支持平台、信息咨询平台,理顺乡镇企业管理体制,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篇9
第一条为保护乡镇企业职工健康,加强企业的劳动卫生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乡镇企业,系指乡(镇)办、农村联户办和个体办的企业。
第三条乡镇企业的劳动卫生管理,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和“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乡镇企业发展方针。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应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第二章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乡镇企业劳动卫生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企业主管部门管理,卫生部门负责监督、技术指导和服务。
第五条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设立专管或指定兼管劳动卫生的职能机构或人员,管理企业的劳动卫生工作。企业要有劳动卫生专管或兼管人员。职业危害严重的企业,应根据条件设立专管劳动卫生的机构,做好本企业的劳动卫生工作。
第六条各级卫生防疫站和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机构是卫生监督的执行机构,负责辖区内的乡镇企业预防性和经常性的卫生监督和技术服务工作。
第七条乡镇卫生院应建立健全预防保健机构,在乡镇政府和上级卫生部门的领导下,参与辖区内乡镇企业卫生监督,做好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八条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对本企业的劳动卫生工作应全面负责,执行“管生产必须管卫生”的原则。企业实行的各种经营承包责任制,必须有保护职工健康的内容,并作为企业考核评比的指标。
第九条所有乡镇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劳动卫生法规、标准,接受卫生部门的劳动卫生监督。
第三章防护措施
第十条凡新建、改建、扩建的乡镇企业,企业主管部门审批前,必须征求同级劳动卫生监督主管部门的意见。劳动卫生防护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第十一条凡已建成投产的乡镇企业,劳动条件不符合国家卫生要求的,应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改善劳动条件,逐步达到国家或地方卫生标准。
第十二条禁止没有劳动卫生防护措施的乡镇企业接受城市工业企业、事业单位外包扩散的有害作业产品的生产、加工。
第十三条乡镇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卫生规章制度,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实行文明生产。
第十四条各级卫生部门应对乡镇企业开展劳动卫生知识、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帮助乡镇企业培训劳动卫生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第四章监测与健康监护
第十五条乡镇企业应建立就业前健康检查和就业后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凡有职业禁忌证者,不得安排从事有禁忌的作业。不得安排不满18岁的未成年者从事有害作业和繁重体力劳动。
第十六条乡镇企业应按照规定做好女工保健工作。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胎儿和婴幼儿健康有影响的有害作业。
第十七条凡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职业危害的乡镇企业,应建立定期监测制度和劳动卫生档案。监测间隔时间和建档要求,由县(含县级市)卫生主管部门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和可能制定。监测数据分别报送卫生监督机构和企业主管部门。
第十八条乡镇企业职工职业性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和职业病的报告,可参照现行的《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和《职业病报告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奖励与惩处
第十九条尘毒治理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企业主管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给予表扬和鼓励;成绩和贡献突出者,报请同级人民政府表彰。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造成职业危害加重或严重后果的企业领导及直接责任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经济制裁,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尘毒危害严重的企业要限期治理,逾期不改或无条件改进者,给予经济制裁或分别采取关、停、并、转措施。
第二十二条从事劳动卫生监督、管理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成绩显著者应给予表扬或奖励;因利用职权,监督管理不力造成严重后果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卫生部会同农牧渔业部负责解释。
篇10
[关键词] 乡镇企业 可持续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全国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目前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出口创汇的近五分之二、工业增长值的近二分之一、农村社会增加值的三分之二、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农村就业岗位的四分之一强都来自乡镇企业,已经发展为我国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之一。然而,在乡镇工业产值高速增长、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乡镇工业成为主要污染源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给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也影响着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乡镇企业在很多地方是农村经济的主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调查统计,2006年中国乡镇企业全年完成增加值57500亿元,全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0800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82000亿元,销售产值173600亿元,产销率达95.4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45000亿元,利润总额14500 亿元,上缴税金6000亿元。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中,发展乡镇企业仍然是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主要渠道,全国有一亿四千一百万农民在乡镇企业就业、农民收入的34%来自乡镇企业。在目前农村人均耕地只有1.2亩,可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又不多的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出路在很大程度上依然要靠发展乡镇企业来解决。同时,乡镇企业每年补农,建农资金达到300 亿元左右,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活,农业基础设施和机械装备,促进了现代农业和农村小城镇的建设。
二、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的主要问题
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的问题,表现一下三方面:
1.企业规模小。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1万家, 规模以上乡镇企业数量不到乡镇企业总数的1%。乡镇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的只占乡镇企业总数的2.7%, 绝大部分仍处于散乱的自然分布状态。“小而散”的企业布局造成了人、财、物的极大浪费。与现代经济要求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不相称;与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相违背。
2.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乡镇工业布局分散,“乡乡办厂,村村冒烟”是人们对乡镇 企业分散的最一般描述,这使得污染源过于分散,导致了污染扩散的广泛性,增大了污 染的治理面。分散于乡村的小企业受经济实力所限,多分布于小河、小溪、小湖或水塘旁边,取水、排水往往为同一水源,形成污 染循环。污染源的过于分散,还会影响到生态环境投资效益,增加了控制污染的难度。
3.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质量提高缓慢。企业分散布局, 产业链条很短, 即产品的上游、下游和旁侧联系很少, 甚至没有产业关联, 致使其产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同时, 还难以形成较为完善的供水、排水、供电、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商业、科技、教育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不仅严重浪费土地资源, 而且也不利于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 提高规模效益。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获利空间很小, 导致企业在产品技术改造、更新换代等方面的投入减少。
三、促进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在我国乡镇企业处于教育程度最低的农村,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对环境问题的了解程度和污染潜在危害的认知往往是很模糊的。为改变乡镇企业环境保护观念较为淡薄的局面,要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农村居民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者转变观念,使其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依靠科技进步,科学合理规划资源开发。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乡镇企业的资源利用率。粗放型增长的乡镇企业经济是一种“遍地开花”式资源经济。这种以乡、村为单位,画地为牢、滥采乱挖、采富弃贫地抢上资源型初加工项目的粗放型经济,虽然能够带来一定的效益,但却是以牺牲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这种经济由于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规划,必然造成大量的人、才、物的浪费,造成资源开发年限的缩短,从而给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困难。要针对乡镇企业资源特点,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进行科学规划,建立保护生态环境和综合开发资源的决策制度,切实避免无序开采,杜绝和减少跑、冒、滴、漏,依靠科学进步,改进节能技术,改变传统的、粗放利用资源的方式, 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