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企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3-29 07:0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型企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型企业发展

篇1

[关键词] 微型企业; 机遇; 优势; 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研究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出台。新标准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并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了各型的具体标准。这是我国首次把微型企业从小型企业中划分出来,反映了微型企业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彰显出国家对微型企业的重视。

一、微型企业的新机遇

微型企业是中小企业划分新标准的亮点和突破,充分体现了政府的支持导向。本次划分不仅使中小企业的类别更加清晰,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后续的相关政策扶持,也必将进一步以新的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为依据,实施具有针对性、更为细化和差异化的扶持举措。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2011年11月,国家财政部与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决定在未来三年内免征小微企业22项行政事业收费,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这些都为微型企业营造了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

二、微型企业的挑战

微型企业的规模小,资金少,融资难。大部分微型企业只是一个公司外壳,没有任何有形资产,业务往来时,难以在顾客心目中形成有实力的形象,在较大的项目中无法与大公司竞争,使得微型企业的发展机会减少。微型企业的稳定性差,成活率低。调查表明,大约有一半左右的微型企业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退出了市场,生存是大多数微型企业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另外,微型企业吸引人才的能力差,许多企业内的老板、销售员、维修工、送货员常由同一人担当,且员工往往都是老板的亲朋好友,人才匮乏使得微型企业的创新能力难以提高,从而制约其发展。

三、微型企业的优势

1.能及时准确地了解顾客的需求。大公司做决策的管理者往往通过下属了解顾客,领导和下属之间的沟通会受时间、环境、下属表达能力以及领导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对顾客难以做到全面的认知。而微型企业决策者贴近市场,容易全面、准确地了解到顾客对产品和服务提出的需求,并及时予以满足,有时这种需求还可以转化为公司新的发展机会。

2.经营决策快。大企业一般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往往做一个决定需要很多人签字,等到领导层同意时,机会已经失去或者机会虽未完全丧失但顾客已产生强烈不满。而微型企业则不同,决策者可以快速做出决定,所以在满足顾客需求的时效性方面往往优于大公司。

3.易于与顾客建立密切的关系。营销学上有个概念叫做关系营销,就是与关键成员(顾客、分销商、供应商)建立长期满意关系,目的是保持长期的业绩和业务。据笔者了解,市场上许多微型企业都是靠关系开展业务的,即使只有一个客户,也能赚个盆满钵溢。

四、微型企业的发展策略分析

1.明确目标客户

微型企业要了解自身的优劣势,最重要的是选择并了解自己的顾客是谁,顾客的需求是什么,自身条件能否满足以及如何满足。

2.牢固树立顾客满意的经营思想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指出“仅仅满足顾客是不够的,你还必须取悦他们”。施乐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发现在过去的18个月中“完全满意”的顾客重复购买施乐产品的次数比“非常满意”的顾客多出6倍。一般来说,满意是指一个人通过一个产品的可感知的效果(或结果)与他的或她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如果效果低于期望,顾客就不满意。如果可感知效果与期望相匹配,顾客就满意。如果感知效果超过期望,顾客就会高度满意或欣喜。顾客是价值最大化追求者,将从他们所认知的能够提供最高顾客让渡价值的公司购买产品。顾客让渡价值是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我们相信,顾客能够判断出哪些供应品将提供最高价值。在一定的搜寻成本和有限的知识、灵活性及收入等因素的限定下,他们形成一种价值期望,并根据它而行动。

3.有针对性地筛选顾客

因为行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的利润率不同,所以有目的性地筛选顾客至关重要。它关系到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货款能否及时回笼。微型企业的规模小,抵御资金风险能力差,所以有选择性地寻找顾客是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一般来说,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和企业,回款时间短,对价格的敏感度低。有钱人的钱更好赚,这也是犹太人做生意的一个技巧。当然,每个行业和企业的效益都会有波动,管理者要做到随时观察,及时调整。

4.自主灵活地选择供应商

有的微型企业自己不生产产品,只提供销售。这样寻找适合自己的供应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供应商的产品质量高、服务好,就会提升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增加顾客重复购买次数。同时,也会降低维系老顾客的成本。相反,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差、服务不及时,则会严重影响企业和顾客的合作关系。

微型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及销售渠道建立起密切的价值链关系,提高顾客的整体价值,降低顾客购买成本,实现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从而提升自身竞争优势。

5.主动搜寻市场机会

做现有的业务时,搜寻更多与现有产品相关或不相关的发展机会。微型企业一般资金少,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对一些产生规模后成本会大幅降低的产品,微型企业经营不占优势。所以寻找一些竞争激烈程度小的产品来经营,成功的可能性就较大,并且这类产品的顾客搜寻成本和开发成本也较低,微型企业应关注此类产品。只要用心观察,仔细挖掘,就会发现客户的许多需求并未得到满足。顾客也在搜寻合适的产品。如果找到这种机会,有时拜访一次,顾客就会产生很大兴趣。一旦找到这种机会,往往在其他客户那里也可以复制。

6. 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对于微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非常有利,有时甚至可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微型企业由于实力与规模的限制,很难在大众消费市场与大中型企业竞争。微型企业比较适合于扮演市场补缺者和专业化服务者的角色,可以通过市场细分和个性化服务来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微型企业可以分析研究消费者的各种具体需求,准确地把握不同顾客的需求差异。消费者往往通过知觉质量感知产品的价值,而不是通过专业的指标评价。由于消费者不是产品专家,只能依据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一系列信息,如产品功能、式样、售后服务、保修期、销售产品的商店形象、价格等来判断产品质量。所以,微型企业可以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知觉质量预判,明确差异化的重点是什么,进而针对具体的消费对象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微型企业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想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实现生存和发展,微型企业必须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立足自身优势,拓宽发展思路,主动适应市场。

[参考文献]

[1] 郑伟. 浅议我国微型企业营销竞争力的提升途径[J]. 营销策略, 2011,(12): 46-47.

[2] 菲利普·科特勒. 营销管理[M]. 梅清豪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3] 青. 新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及相关政策解读[J]. 企业论坛, 2011 (12): 83–84.

篇2

【关键字】微型企业 发展路径 中国

微型企业作为一种现实的经济组织形式存在已久,它所能利用的资源有限、市场占有份额低,在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强位弱势”状态。一些长期制约微型企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如融资难、人才短缺等依旧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深刻变革中,广大微型企业又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挑战。

一 微型企业概述

西方发达国家和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都曾经或正在扶持发展“微型企业”。与之相比,我国过去对微型企业的研究和实践还比较滞后,不论是在经济学辞典里还是在政府的文件中,都没有“微型企业”这一词。

201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四部门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该规定首次在市场主体中新增了微型企业,这标志着微型企业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小型和微型企业将成为今后国家政策扶持的重点。

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微型企业限定的条件为:工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建筑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目前的4200万家中小企业中,有3000多万家属于微型企业。微型企业作为最贴近寻常百姓的市场“细胞”,其生长和繁衍将带动民间经济的发展。如今世界各国都在鼓励创办微型企业,这不仅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策。微型企业可以培养大批企业家,提高整个民族的创造欲、革新意识、冒险精神和勇于开拓的素质,并且能够带动国家的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二 微型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1.微型企业发展现状

2011年以来,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影响,在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多数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普遍遭遇困境,融资形势日趋严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不久前报告称,从2010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从108.9逐季下跌。2011年二季度跌至100.2,接近临界值100。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的数字显示,小型企业PMI指数(指采购经理指数,由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加权而成)已连续三个月处在50%以下。小型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是微型企业,这些数据也直接反映出我国微型企业发展困难。

2.微型企业发展困境分析

第一,法律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微型企业是整个企业连环发展的一个基础环节,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然而这个环节长期以来均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社会各界普遍忽略了微型企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价值创造能力。虽然我国在2011年7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四部门已经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以法规初步确认了微型企业的划分标准和法律定位,但相应的法律法规还在进一步探索、实践和完善之中。

第二,融资困难,规模扩大受限。微型企业本身规模较小,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差,信用额度低,较难获取金融机构贷款,制约了企业的扩大和发展。2011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集团通过实地走访和网络问卷形式,对2400家企业进行调研,63.3%的小企业有融资需求,在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当中,75.4%的企业需求在100万元以下。在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中,通过亲戚朋友借款占了企业融资体系里面的将近29%,民间借贷向朋友借占了21%,没有融资需求的小企业占22%,但从银行体系贷款的只有21%。

第三,组织化程度低,后续扶持政策还应进一步强化。除了受自身条件局限、规模较小、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生存压力较大、随意性较强,以及企业和行业发展意识不够外,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后续扶持合力还未完全形成。地方政府对大中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给予了更多关注,对“草根企业”和创业弱势群体的扶持,尤其是对扶持政策的执行力度,短期内效果还不够明显。

第四,企业稳定性较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够。微型企业具有传统的家庭经营色彩,业主与雇员知识结构明显偏低,生产经营很少接受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与培训,经济实力、工资待遇,以及社会地位较低,稳定性较差,人员的流动性较大,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不足。

三 微型企业发展路径分析

1.加强自身发展,促进微型企业实力提升

第一,准确定位目标市场。根据微型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的特点,微型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应避开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强势项目,通过分析自身的比较优势,选择他们易于忽视而又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小型“缝隙”产品,集中力量精心服务于某个细分市场,通过专门化经营来占据有利的市场位置,并且持续巩固扩大经营优势,形成微型企业具有长期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在定位目标市场时,应先选择竞争对手没有进入的市场,再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最后逆升式“错位”转移。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 微型企业 网络基础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19-01

一、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迅速崛起,众多的信息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生产流通企业纷纷开展电子商务。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业可谓风起云涌,从百度上市到雅虎中国与阿里巴巴的并购,现在电子商务在国内是一片红火。各普通高校也开始纷纷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目前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达数十万人。

二、电子商务对微型企业的影响

微型企业通过互联网可以完成交易的全过程,扩大交易的范围,提高工作的效率,降低交易的成本,从而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微型企业可以通过完善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巩固原有的客户,吸引新的客户,从而扩大企业的经营业务,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微型企业还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可以加强企业同供应商、客户的联系。

三、微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1、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2、有利于企业跟顾客更好地沟通;3、有利于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4、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促销的多媒体效果

劣势:1、缺乏信任;2、网站建设不完善;3、缺少专业性人才;4、被动性

四、现在微型企业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一)微型企业对电子商务意识不强,知识不足。微型企业信息化起步不久,还没有全面推开。大多数微型企业尚未认识到电子商务能给他们带来更为有利的机遇,而是认为电子商务距离他们比较遥远。培育和开发企业需求成为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而且发展电子商务是企业走向成功之路。目前小部分微型企业发展只把竞争定位实体市场,没有充分认识经济时代电子商务的重要性。

(二)微型企业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国现在互联网用户正处在迅速增长时期,但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统筹规划的也不全面,导致了网速慢,网络拥挤等等的情况的发生,这对于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三)微型企业员工专业程度不够高。我国微型型企业对网络营销策略缺乏系统的研究,没有找到适合的自己网络营销策略的方案,也没有专业化的营销团队。这样微型企业对网上营销是非常不利的,大大降低了营销的效率,降低了企业营销效果。

五、微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决建议及发展策略

(一)加强网络意识,更新营销信息。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加强对电子商务意识,全面学习网络营销的知识,认识到网络经济对企业传统营业管理的冲击,从而来把握网络经济带给企业的机遇,寻找网络市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网络营销效果。

(二)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优化网站设计。电子商务在互联网的起步与发展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它要求网络传抽应具备较快的响应速度,此外还要求信息传输的快捷与杨通。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网络设施,优化网站,尽可能建设吸引网络“顾客”的网站。能拥有一个独立域名下的企业网站、独立的企业电子邮局、可以全方位面的开展网络营销,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网络营销的目标。

(三)组建专业化队伍,增强服务水平。需要让微型企业大力培养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型人才,通过各种培训来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这样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可以吸引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引进部分计算机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根据企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先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培训,并为学生们的成长创造一定的条件,让他们逐步变成企业所需的网络营销精英。

六、微型企业电子商务推广战略

(一)推广的意义。首先,企业应制订合适的网络营销计划方案和预算计划。其次,企业要做上网前的软硬件准备。最后,就是企业网站的、推广。这个步骤非常重要,一个完整的网站营销方案,除了在网上做推广之外,还很有必要利用传统营销方法进行网下推广,这可以理解为关于网络营销本身的营销,正如关于广告的广告。

(二)网络广告营销推广。现在的网络广告推广形式多样,而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受众也很广泛,网络广告制作方便快捷、廉价,并且网络广告营销还可以进行完善的统计,和效果评估,这种营销推广是非常适合微型企业的。

(三)搜索引擎推广。搜素引擎推广是现在企业推广最为常用的手段之一,它可以用过搜索引擎来消息、广告,这样不仅提高广告的效果,而且也给网站带来大量的访问量。通过对网站进行搜索优化,还可以更多的挖掘企业的潜在客户,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转化率。

(四)邮件营销推广。邮件营销在电子商务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主动式营销,是与顾客沟通的最便捷的方式。顾客对与自己需求相关的电子邮件还是很感兴趣的。所以企业可以运用一些方法来做好邮件推广,比如掌握好发送时间频率,合适的设计、创意性的外观会让你的邮件看起来更吸引人。

总之,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领域,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研究。微型企业在电子商务这方面还处在一个发展阶段,但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营销观念的创新、员工素质的提高,我相信在微型企业,电子商务会显示出它无与伦比的美丽,使企业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佳的营销目标,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肖伟民.浅析国内中小企业网络推广方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5-40.

篇4

关键词:微型企业;政府推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在我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微型企业做为市场经济主体中较为活跃的一极,对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解决贫困和失业问题,对于增加经济总量促进社会和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微型企业具有创业成本低、吸纳就业快、成果易于显现的特点。但政府部门在市场体系中往往注重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政策方面对微型企业的关注远远落后大中型企业的重视,这严重制约了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必须找准切入点,像关注大中型企业一样积极扶持微型企业的发展,推动本地区市场经济体系的良性运转提供强大动力。当前,微型企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赢利能力先天不足,生存环境差;二是融资存在着制度,很难规模发展;三是业主和员工素质较低,创新意识不强;四是传统行业居多,转型难度较大。政府部门必须站在民心、民生、民本的高度破解微型企业发展难题。

针对微型企业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应根据自身的职能特点,把管理和服务融为一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微型企业发展。

一是完善金融政策扶持体系,解决创业者能把微型企业办起来的问题。准入门槛高、融资困难是微型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一要完善科学的担保政策。由政府直接出资成立信用保证机构,当微型企业自筹资金不够,向银行借贷有困难时,保证机构提供担保协助微型企业获取贷款;或者由政府把微型企业组织起来,以集体合作制的形式成立集体担保机构,为所属成员提供贷款担保,各成员出一部分资金或者以实物抵压,再政府补贴一部分或给予一定的税收上的优惠政策。还可以由政府出面组织工业、商业、服务业公司或者其他跨行业公司,设立风险基金会,为微型企业承担风险。二要出台一些切实可行政府贴息政策。政府部门研究一整套贴息政策,也可以协调金融系统以低于市场利率向微型企业提供资金。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重庆市的经验,他们形成了完整的政府贴息体系,以他们注册一户资本金10万元为例,企业可以获得3至5万的资本金补助,其实际缴纳的税收留存部分,可以享受先10万元先征后返,同时可以申请15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

篇5

在我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阶段,淘汰落后产能已是大势所趋,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和转型的双重压力,生存非常困难。去年以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体现了对发展小微企业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发展实体经济、巩固国家经济根基的高度,切实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积极为他们解决创业环境、融资服务、财税支持、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发展。

二、小微企业应成为服务工作者的着力点

(一) 转变观念,把小微企业作为经济服务的重要对象。小微企业绝大多数都是非公有制企业,我们服务工作者绝大多数也是小微企业和小微企业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服务小微企业是贯彻“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的必然要求,是发挥政府助手作用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工商联凝聚力、执行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要克服过去“满足于做好大中型非公有制企业”的观念,切实把服务和促进小微企业科学发展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创新工作领域、搭建工作平台、积极搞好服务。

(二)搭建平台,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综合服务。做好小微企业发展工作,必须要有载体,必须积极搭建各种服务平台。服务组织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政策通气会”、“银企对接会”、“招商招展会”以及组织民企考察培训等,这些都为小微企业发展发挥了很好作用。服务者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促进“两个健康”的工作主题,充分发挥“三性有机统一”的组织优势,着力在搭建政策服务、信息、市场开拓、融资服务、经贸交流、人才培训、维护权益等平台上下功夫,切实为小微企业发展多办实事、多解难题。

(三)发挥商会作用,引导商会龙头企业带动小微企业集群发展。具体服务机关人员少、力量弱,面对庞大的小微企业,不延长工作手臂、不创新服务形式是没有办法做好工作的。目前,商会组织建设初具规模,但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势头相比还远远不够,还要大力培育和发展。要着力发展县级以下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市场等基层商会,积极发挥他们联系直接、服务贴切的独特优势,切实帮助小微企业发展生产、提高素质。同时,引导商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尤其是要通过发挥商会龙头企业带头制定行业标准的引领作用,推动小微企业加快创意创新和技术改造;鼓励和引导商会龙头企业,培育和建立以大中型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链为基础、以小型微型企业为主体的示范产业集群,建立资源集约、产业集聚、服务集中的集群发展战略联盟,确保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我省中小微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科学领导,增强创新意识。为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学习和宣传,营造出一个全社会都崇尚创新和自主创新的氛围,引导企业和企业家尤其是中小微型企业和其企业负责人的创新、自主创新意识,把创新和自主创新做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这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在能源价格、原材料价格和人力资本日益增大的现实面前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我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全省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创造良好环境,造就一流人才。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也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要把实施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人才战略作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战略,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开发、吸引、使用的科学机制。要创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环境,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惯例和世贸组织规则的来去自由、待遇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主动吸纳、及时重用的人才引进机制,目标明确、综合激励的人才培养机制,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人才使用机制,绩效优先、体现价值的人才分配机制,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人才市场服务体制。

(三)强化机构建设,提高机构实力。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要借创建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之机,进一步提高全省中小微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的能力和水平。近几年来,我省中小微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一直存在“今天有明天无”的不稳定现象。所以,应在科研基建和科研仪器设备的建设上给予政策上、资金上和税率上更多的优惠,同时要采取提高工资和加大奖励力度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把高素质的优秀科技人才吸引到中小微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机构中来,从而提高技术开发的能力和水平,使全省整体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增强产权意识,争创龙头品牌。为进一步提高全省工业知识产权意识,要充分利用我省现有的物质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新产品,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依托我省老工业基地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创建新型工业化为目标,真正以名牌战略和市场占有率为核心,在做好影响大科研项目的同时,更加关注中小微型工业企业尤其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小微企业的建设,关注小科研项目的发展,从而全面推进企业科技进步,有利促进全社会人员的再就业,真正形成我省新的增长点,实现全省工业发展步伐更快些,效果更好些的目标。

(五)加大引进能力,促进消化吸收。为提高我省消化吸收能力,要在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设备和工艺,提高全省中小微型工业企业的设备水平的同时,要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加大消化吸收和投入力度,提高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水平。同时要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努力引导中小微型工业企业进入技术市场。目前我省技术市场还很不发达,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进入技术市场的意识不强,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企业还没有成为科研成果转化的主体。因此各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中小微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大学、大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使“产学研金介”真正走到一起来,进一步推动全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和提高。

(六)发挥“快灵”优势,激发小微活力。针对小微企业的小、快、灵的特点,要在政府的宏观政策上、在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上、在地方的税收政策上,都要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中小微型工业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自主创新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真正发挥中小微型企业创建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的吸收新技术快,竞争能力强,经营灵活等特点,实现中小微型企业的全面发展,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全省工业的科学发展。

篇6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对策

基金项目:2016年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立项(编号:SKL-2016-3380);2016年信阳市社科规划课题立项(编号:2016JJ022)

科技型小微企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党的十报告中指出,支持小微型企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国家资源的高效配置与综合集成,保证可以将全社会的力量与智慧充分凝聚到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激发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活力,能够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并且可以支撑经济发展,深化国家的发展改革,特别是对于创新体系的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是就目前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状况来说,自身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自身发展的起步过程较为迟缓,这种类型的企业在发展进程中还是存在着重视程度较低、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同时融资较为困难,企业承担的负担相对更重,市场需求也常处于不足的状态,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以至于在发展的过程中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阻碍,由此可见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摆在重要地位是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础。

一、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基本概述

中小企业一般会根据规模的大小划分出相应的类型,特别是根据相应的指标进行区分,例如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等。小微企业就是一个较为广阔的范畴,包括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以及家庭作坊式企业等,这些类型的涵盖构成了小微型企业的统称。科技型小微企业重要重视科研的力量,以科技人员为主体,并且重在科技人员的创办,从事着与科学技术研究相关的工作,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以及生产销售等为主要的工作内容,重视市场的导向,旨在“自愿组合、自主经营”的理念,倡导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的组织。总而言之,科技型小微企业就是主张创新为使命与责任的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趋向于小型化,从业人员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人员构成以科研人员为主,在技术领域涉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以及各种高科技产品的设计与研发,产品依赖于科学技术,研发投入相比之下占有较大比重,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上的研发经费与销售额相比,不低于销售额的3%。科技型小微企业属于科技创新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也是当代市场经济的先驱者与探索者,企业在最初成立的过程中重在坚持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密切配合,积极倡导创新观念与发展进程协同并行的理念。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规范化的体制

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规范化的体制来加以引导并扶持,但是就目前国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以及产业环境等,并没有形成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机制,特别是从宏观环境上分析,科技型小微企业需要政府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能够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开展创新发展道路的顺利进行,当前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没有合理的规划部署,要想实现针对性的扶持方式较为困难,了解出现此类状况的原因,多是由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政府也没有对企业进行有利的宣传政策;政府与企业交流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引导机制,导致双方在沟通中有阻碍限制。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通,因此难以及时地获取创业需要的技术与手段,科研人才在当前市场较为欠缺,使得企业发展过程中难以通过相应的信息渠道,获取相应的人力资源。

(二)资金扶持力度较弱

科技型小微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较大,相比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它的投资风险更高。大多数小微企业的资金都是来源于个人储蓄,甚至于向朋友亲戚进行借款向银行贷款,再加上相应的规模与资产限制,难以通过个人信誉通过金融质押的方式在资金市场获取较大的帮助。在技术研发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可替代技术,如果研发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将无法承担,并且国家独特的金融机制使得银行更倾向于向大企业及国有企业进行贷款帮助,支持小微企业运行的力量微乎其微,严重阻碍了小微企业的发展进程。总而言之,当前政府部门对于存在着巨大技术风险与市场风险的小微企业给予的帮助过少,这严重影响了本就处于劣势的小微企业发展,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科研力量来对小微企业进行资金与技术上的帮助。

(三)融资难度较大

小微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融资难度相对来说更大,这成为了小微企业发展进程中的严重阻碍。科技型小微企业因为相应的规模及资产,缺乏具有高质量的抵押物,同时在技术及市场上也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难以吸引更多风险投资公司,来进行适当的投资,所以很难通过银行来获取相应的贷款。根据相关的数据表明,小微企业获取银行帮助的可能性并不大,可以从银行获取到资金支持的企业多是具有一定规模且具有发展前景的一部分,对于那些仍旧停留在发展初期以及需要壮大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还是难以获取融资,以至于很多的项目及科研成果无法及时实现市场化,错过了最佳的市场机遇,加剧了企业发展中的财政负担。

(四)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创业之初通常只有几个人构成,在逐步运营及发展的进程中,人员的知识储备表现出匮乏,特别是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与技术研发过程中,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不仅仅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同时也缺乏吸引人才的机制,由于缺乏完善的薪资福利待遇以及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导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稳定性,难以吸引到众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企业的内部结构因为缺乏一定的能力,所以无法在人才培养上加大力度,导致企业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低下。

三、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的体制政策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协助,各级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制定专项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体制政策,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倡导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重视及时转变企业的管理职能,从资金支持以及技术培育等方面构建出全面支持的服务体系,给予小微企业必要的政策扶持。相关门户网站应该及时的对外信息,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渠道,宏观体制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始终遵循政府部门的体制规章。

(二)构建融资良好环境

稳健的金融支撑体系能够帮助小微企业成长并壮大,因此应该积极建立起资本的市场,以及风险市场与企业间的联动机制,保证可以充分利用适当的政策工具来加强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逐渐拓展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产权交易市场,打破原有的单一格局,完善并落实金融支撑体系,有效地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解决,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引进高科技人才

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型小微企业重要的参与者与制造者,应该积极实施人才战略,专注于智力要素与技术要素的双重配合,建立起有效的人才培B机制,努力创造出人才的优势,结合当前科技型小微企业对于人才迫切需求的背景,通过专业渠道来获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高科技人才。

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目前小微型企业仍旧处于需要大力扶持的阶段,应该专注于提高产品的质量,提升经济的发展水平,缓解就业的压力,如此才可以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尹辉,周军.协同创新视角下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2):108-112.

[2]蔡娇丽,赵宏中.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3(04):129-130.

[3]晏绪飞,陈鑫.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8):116-119.

篇7

【关键词】小微外贸企业;转型;国际贸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巨大成就,贸易大国地位逐步确立,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我国外贸企业经受着贸易保护战、汇率战、多种成本上涨等重重压力。2011年以来,受宏观政策趋紧、外部需求萎缩、综合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小微外贸企业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进入2012年,我国外贸形势并没有好转,我国外贸进出口2012年1-4月增幅持续回落,外贸增长速度始终在个位数徘徊。而在2012年6月的消博会上,受欧债危机、各国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订单下滑现象在很多小微外贸企业中普遍出现,与去年同期相比,有的企业订单甚至下滑近50%。面对更加复杂的外贸形势,多数外贸企业都选择了根据市场变化进行企业发展的调整。转型升级,已成为众多小微外贸企业在危机中成功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法宝。

一、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的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发展,小微外贸企业已经成为我过对外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我国的对外贸易贡献巨大,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小微外贸企业数量众多。过去三十年我们国家小微企业发展非常迅速,数量巨大。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内地中小企业单位数已占全部企业单位数的99.5%。根据2011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以个人独资企业等形式的企业大概有1100万家,另外以个体户登记的企业有3600万家,合在一起有将近5000万家,其小微微外贸企业数量将近500万户。

2.在对外贸易额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小微企业在对外贸易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大,所提供的出口超过出口总额的60%,例如2010年小微企业出口额占到了全部出口额的72%,2011年小微企业创造出口额占百分比为65﹪。从地方政府的外贸数据的增长也可以看得小微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出来,例如2011年河南省出口总额192.4亿美元,其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56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3%,全省小微企业出口较2001年增长34倍。

3.电子商务深入渗透。目前,以市场辐射广、贸易成本低为特点的电子商务开始显现出来在外贸出口高成本时期的优势,不少小微外贸企业纷纷通过互联网开拓国际市场。对小微企业来说,网上做外贸能明显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对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以来持续的短单、小单化趋势能够灵活应对,还能帮助自己直接面对消费者终端市场,通过订制提升利润空间。来自义乌市商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义务市场里几乎随处可见“线上线下做外贸”的模式,截至2011年底,4万多名义乌市场经营户中,超过40%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其中网上外贸占了相当比重。目前大约10万名从事外贸业务的小微企业主聚集在阿里巴巴平台,来自全球24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万注册会员可以与他们在该平台上直接开展贸易。

二、小微外贸企业面临的困难

受欧债危机、各国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我国小微外贸企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比较艰难的时期,虽然有不少小微外贸企业在努力转型,政府对小微的企业也作出了很多支持,例如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但是小微外贸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困难。

1.企业经营状况严峻。根据国内最大的小微企业进出口流程外包服务平台——深圳一达通2012年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小微企业外贸订单2012年以来下降近三成。东莞市2012年对在本市范围内的300家微小外贸企业经营状况的专项调研显示,微小外贸企业的经营状况尤为严峻,超过80%的被调查企业表示订单同比持平或减少,企业经营成本平均上升18%。对于小微外贸企业来说,订单数量减少是他们面临首要经营困难之一,人民币对美元、欧元等主要贸易货币不同程度的升值,发达经济体需求的减少以及小微外贸企业对客户黏性较低,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订单的数量。

2.企业被迫增加裁员。由于欧债危机一直持续性的不确定性,2012年我国外贸形势不容乐观,呈现出“短、小、散”的外贸订单特点,正是缺乏长期的大订单,再加上当前企业的用工成本居高不下,小微企业近来普遍趋于谨慎的用工心态,很多企业被迫裁员。根据深圳一达通2012年6月的小微企业外贸指数报告称,小微企业外贸景气指数2012年5月份进一步下降,伴随着外贸景气指数下降,小微企业的用工意愿大幅下降,35%的受调查企业表示出现不同程度的裁员,2012年5月份用工总数少于4月份。

3.转型内销举步维艰。目前,在海外市场不确定、国际汇率摩擦等“乌云”笼罩下,许多小微外贸企业为改变企业完全依赖国外市场的经营模式,因此,试图拓展国内市场。一些小微外贸企业为求生存发展,线上线下双重布局,开始大规模转向国内市场,最大范围内拓宽国内销售渠道,寻求利益增长点,挖掘国内消费市场潜力。然而实际情况却显示出转型国内市场的举步维艰,小微企业在转内销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如国内市场开拓、利润空间、进场费用、货款结算方式、品牌知名度低等都使外贸企业的转型内销开拓艰难。

三、小微外贸企业的转型之路

篇8

关键词:商帮;小微型企业;民间借贷;诚信激励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0-0003-02

1 历史上的商帮与现代小微型企业

1.1 商帮的兴起、发展与衰败

1.1.1 商帮简介

商帮是中国历史上商业发展的典型代表,甚至堪称是完美的封建商业模式。商帮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它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之所的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中国历史上有十大商帮:晋商、徽商、鲁商、宁波商、龙游商、洞庭商、江右商、闽商、粤商、陕商。十大商帮形成于明代,活跃于明清。

1.1.2 商帮的兴起与发展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明清时期在商品数量、行业、从业人数方面都有了大范围的增加,特别是商人队伍的壮大较快,当然,随之而来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然而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受长期重本抑商政策的影响,使商人的权利无法得到保护,甚至是受到了歧视。这反而促进了商人之间的团结和协作,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扶持,一致对外,增强了竞争力,保护了自身利益。逐渐成为了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在这种社会背景和经济形势下促进商帮的形成。

可以说,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商帮的发展。明代,官营手工业衰败,民营手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苏州、杭州的丝绸业,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广东佛山的冶铁和铁器铸造业以及其他地方的棉纺织业,不仅是在生产技术上,而且在生产规模上,都有了不错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商业也有相当大的发展,国内市场已从封闭的地区性市场,走向全国统一商场。

此外,对十大商帮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还在于政府政策的变化。洪武三年开始实行的以粮换盐引的开中制是晋商和陕商形成的契机。明朝中期,由开中制转为折色制、以及官府授权的私盐垄断经营是徽商发展的关键动力。明朝中期在辽东和张家口分别开放东西马市促使晋商以盐业为主转向多种经营。同样,明朝中期对海禁的放松是浙商、闽商、粤商得以形成的直接原因。

同时,商帮文化也是促进其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商帮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依据,主张用儒意通商。诚信为本,仁德至上,这些理念的核心是诚信。诚信同样是晋商文化的核心理念,“以义制利”是晋商经营的哲学基础。

1.1.3 商帮的衰落

商帮曾在封建时期经济发展过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历史重要影响力只是风云一时,最终受其经营模式的影响而无法延续,走向了衰落。以晋商为例,其衰落的自身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成为封建统治阶层的附庸,商业模式单一。明初晋商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明朝统治者要为北方边镇筹集军饷,然而在清朝时期又充当了皇商而获得商业特权,后因清廷代垫和汇兑军协饷等而执金融界牛耳。总之,明清晋商始终依托朝廷为其服务而兴盛。但当封建朝廷走向衰亡时,晋商也必然祸及自身。

其二,“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严重束缚了晋商的发展。晋商资本流向土地,在明朝已属常见。清朝时期,晋商购置土地者更是普遍。晋商外出经商致富后有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的传统观念,这一传统观念是不利于其商业资本向近代资本发展的。

其三,固守陈规,思想保守。清朝末期,原有的商业模式由于外国资本入侵而被打破的情况下,改革是适应时展的必然之路,但晋商部分财东和总经理的思想顽固,固守陈规,从而失去了票号改革的多次机会。

1.2 小微型企业及其与商帮的关系

小微型企业是指从业人员20人以下,出资数额或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下,依法注册登记的企业。小微型企业规模小,大多是个体户、家庭小作坊,生产集中在低附加值的产业,对外贸依存度高,产品和销路又十分单一。

小微型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小微型企业在提供就业机会、增加财政税收以及出口、促进GDP的增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商帮与小微型企业都是由手工作坊发展而来,商帮作为商业集团比小微型企业规模大,然而,作为企业,它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不同社会形态下各自的发展环境相似,在封建社会里,商帮是最典型的企业代表,它的兴起与发展,再到衰败,都有着深刻的原因。目前小微企业的发展不尽人意,在很多方面出现了问题。因此,分析商帮失败的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对于现代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 目前小微型企业出现的问题

今年以来,温州眼镜、打火机、锁具等40多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利润同比下降约30%,亏损面超过1/4。大批中小型企业倒闭,许多企业老板“跑路”,小微型企业陷入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出路难觅的境地。

2.1 资金、技术、人才问题

2.1.1 资金问题

篇9

根据党的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方针以及汽车维修行业的服务宗旨,汽车维修行业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充分运用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宏观调控,引导汽车维修行业健康发展,形成一个供给与需求协调、平等竞争、服务方便及时、资源合理配置、秩序良好的汽车维修市场。在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下,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以市场为导向,调整行业结构,使全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提高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全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二、规划目标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规划的目标应该是加速汽车维修市场宏观调控监督系统的形成和功能的完善;促进汽车维修行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汽车维修市场,使汽车维修行业成为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先进、结构优化、专业(车型、维修作业)分工明确、优质方便、秩序良好的汽车维修服务体系。

这个服务体系应该逐渐形成以城市为依托,向公路沿线辐射,以一类企业为骨干,二类企业为基础,三类企业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门类齐全、遍布城乡、服务方便及时的汽车维修市场格局。同时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健全维修质量的监督体系和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提高全行业的素质和水平。

三、规划方案

规划期为1996年—2005年,即十年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规划。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因此规划期分成两个时间段,即1996年—2000年、2001年—2005年。

规划期内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由六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进行表述。这六个指标也就是规划考核指标,即:总量指标,服务性指标,维修质量指标,效益指标,技术进步指标和人员素质指标。

1.总量指标

(1)总量供给与总量需求(表1)

到2000年时我国仍处于市场经济的初期,供需比按1.25:1计算;2005年时按1.2:1计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供需关系应逐渐趋于动态平衡。

(2)各类汽车维修企业结构比例

各类汽车维修企业的结构比例,可按企业性质划分或按经营性质划分(表2)按经营性质划分可分为货车大修、货车二级维护、客车大修、客车二级维护、汽车小修,并将各类企业预测结果折合成货车大修辆次来计算、分析。按企业性质划分可分为国有、集体和个体等。本规划仅按经营性质划分的结构比例进行预测。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资源优化配置和竞争的特点,供给应略大于需求,2005年时我们按1.2:1计算。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可参照这个比例。汽车维修市场属于服务市场,一般情况下不太可能形成大的企业集团。因此,形成市场运垄断的状况不大容易出现。

2.服务性指标

(1)维修点数/千辆车

根据抽样调查,沈阳、山东、大连、四川、北京、湖南、上海、浙江、新疆、山西、天津、广东、青海、甘肃等十四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2年这个指标的平均值为24.18(其中:一、二类企业为7.4)。2000年每千辆汽车应配备的维修点数为16.5(其中一、二类企业为4.2);2005年每千辆汽车应配备的维修点数为13.0(其中一、二类企业为4.0)。

汽车维修网点在各城市的规划布局,应本着“分布均衡方位合理、方便用户、适当集中”的原则,同时必须考虑到汽车保有量、维修需求量、城市交通总体规划、机动车出行OD预测、交通条件、环境条件等。新建一、二类企业不宜设置在市中心,繁华街区,以设置在市区周围的公路干线附近为宜。城市各区的维修网点数量、类型,亦应考虑到各区的汽车保有量、车型结构、维修需求量等因素。

(2)在厂(场)车日

3.维修质量指标

(1)维修质量保证期内的返修率

质量保证期内的返修率,2000年时应不大于5%,2005年时应不大于4%。

(2)上线检测一次合格率

汽车大修、二级维护上线检测一次合格率,2000年应不低于85%,2005年应不低于90%。

4.效益指标(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1)产值利润率(每百元产值实现的利润,元)及收入利税率(每百元收入实现的利税,元)

2000年和2005年产值利润率全国平均应达到10元;收入利税率应达到20元。

(2)全员劳动生产率

1992年抽样调查,沈阳、兰州、济南、山东、大连、四川、北京、湖南等人省市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为9875.75元/人,今后每年按5%的速度增长。

5.技术进步指标

(1)检测设备台数/设备总合数、专用设备含数/设备总台这两项指标,1992年济南市、山东省、兰州市、新疆自治区、天津市、钦州市、南京市第七省(自治区)市国有、集体及其它企业达到的水平,如表4所示。

这两项指标本应用固定资产净值之比表示,因得到的调查统计资料是以台数为单位统计的,故仍用合数比值。

2000年上述两个指标应分别达到30%和35%。

2005年上述两个指标应分别达到32%和38%。

(2)技术进步对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技术进步对汽车维修行业经济增长所占份额指标)

根据1993年及以前统计资料测算结果,该指标值为22.8%,这说明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含量比较低,尚未走依靠内涵扩大再生产道路。根据我国汽车运输业及机械制造业测算分析,90年代初期该指标达到20%左右,而发达国家机械行业该指标值为40%—50%。

因此,依靠技术进步逐渐促进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经济增长是今后应重点抓好的主要工作之一。考虑到1992年后汽车维修检测和专用设备数量增长较快,人员培训进展良好,2000年该指标应达到35%左右,2005年应达到45%左右。

6.人员素质指标

(1)技术人员数/全部职工数

1989年的JT3135《汽车大修企业开业技术条件》规定,作为一个汽车大修企业开业的最低要求,技术人员数占全部生产人员数的5.3%。根据抽样调查,沈阳、杭州、大连、济

南、四川、北京、上海、山西、天津、广西钦州、甘肃、南京、山东等省市,大多数已达到这一要求。1992年这十三个省市技术人员数/全部职工数平均为6.45%。2000年这个指标的全国平均值应达到7%,即达到现有的中等水平;2005年应达到10%,即达到现有的较高水平。

(2)持证上岗率

一线工人及质量检验人员持证(技术培训合格证)上岗率,2000年应达到100%。

四、实施规划的措施

1.加强汽车维修市场总量投入的宏观调控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汽车维修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尤其是中央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使汽车维修行业出现了迅猛增长的势头。然而,有的地方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调控,出现了盲目发展的趋势,某些方面供大于求,不仅造成市场混乱,而且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受到较大的影响。作为行业管理部门面对这种形势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措施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行业结构,提高企业素质,保持总量的基本平衡,促使行业的健康发展。

(1)积极引导现有的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加强技术和资金投入,提高生产率和效益水平,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对新开业户严格执行准入条件,使一批高起点的企业进入市场,同时适当批准一部分合资企业进入市场,以此提高行业总体水平和市场竞争水平,满足市场的需要。

(2)对三类汽车维修业户,可进一步放开,以市场竞争手段为主,维持市场供需的平衡,但要维护进出市场的秩序,并强化管理制度。同时,引导和鼓励和一部分竞争能力强的专项维修业户上规模、上水平,成为专项维修业户的骨干,起到稳定三类业户的作用。

(3)鼓励和引导汽车制造厂家选择有条件的汽车维修企业建立专一车型的售后服务中心或维修站,促进专业化生产的发展。鼓励和扶植一批维修车型专业化和维修项目专业化的企业进入市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维修质量。

(4)在车辆比较集中的大、中城市,应能够完成各种车型的各类维修业务;在一般中小城市,应能完成国产主要车型的各类维修业务及进口主要车型的维护和小修业务。在国道和省道沿线30公里的范围内,应设有一个二类以上的维修企业。

(5)对目前各大中城市中已形成维修厂点比较集中的区域,可建立有形市场,加强管理,在竞争中引导各企业发挥各自特色,逐渐向某一车型或某一专项修理的方向发展。

2.加强汽车维修质量管理,提高行业的服务水平汽车维修质量不仅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源泉,而且是行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目标。所以在实行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的过程中,应始终以提高维修质量为中心。

(1)在全行业认真贯彻《产品质量法》和交通部第28号令《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办法》,当前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加强汽车维修出厂合格证制度的执行力度,为在全国统一出厂合格证式样的要求创造条件。

②认真贯彻国家标准《汽车维修质量检查评定标准》(GB/T15746—1995),抓好汽车维修质量的检查评定工作。

③做好汽车维修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增加抽查面和抽查数量,各级道路运政管理部门要增加抽查检测费用补助资金。

④督促企业实行维修车辆进、出厂及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制度即“三检”制度和按标准修车,帮助企业制定维修操作规程,完善企业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2)建立健全汽车维修质量监督检验体系

在规划指导下,鼓励相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力量建立不同级别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增强汽车维修质量检验的手段。

(3)坚持质量检验员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并实行质量检验员的年度审验制度。

(4)实行汽车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

(5)要把在厂车日作为维修企业服务质量的一个主要指标来抓,管理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各类汽车维修作业在厂车日的量化指标。

3.完善汽车维修市场的运行机制,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市场行为规则和市场道德。对汽车维修这样一个点多面广、服务性强、技术和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尤为重要。几年来,虽然汽车维修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也建立了一些市场的运行规则,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规则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有些规则尚待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做进一步的完善。当前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宣传贯彻《汽车维修合同实施细则》,这是规范汽车维修市场经营行为的基础和有利手段。在贯彻中遇到的问题,可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一些必要的补充规定来解决。

(2)做好汽车维修价格管理的改革工作。原则上仍坚持统一工时定额、有条件的放开工时单价的原则。在制订(修订)工时定额时,应加入车辆进出厂检测工时,为车辆维修竣工出厂时进行综合性能检测奠定基础。放开工时单价后,实行优质优价,采用企业自由定价、同行议价或浮动价等形式。但不论采取什么方式,企业必须明码标价,接受用户和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部门要创造条件实行“企业自定价格备案制度”,维修费用较小的可推行“结算清单”管理,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维护企业和用户的经济利益。

(3)建立健全以城市为主体的汽车维修市场监督体系,做好市场经营行为的日常监督工作,及时纠正行业的不正之风。统一各类汽车维修企业的标牌,标牌上应注明企业类别、经营范围、审批单位和编号,以便车主选择和社会监督,解决超范围经营问题。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以行业协会的名义,制定汽车维修行业的行为规则和道德准则,使经营者增强自我约束的自觉性。

4.提高汽车维修行业人员素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汽车维修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都比较落后,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级管理部门必须清醒地认识这一现实。因此,行业管理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行业的落后面貌,这也是衡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志。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汽车维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的力度。从长远来说,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行业的现有条件,发挥全社会的积极性,建立行业培训基地,制订培训办法。培训工作要充分发挥协会和大专院校的作用。

(2)实行全行业持证上岗制度。要引导、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加强对厂长、会计、统计以及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

(3)汽车维修技工和质检员的培训要加快速度,一部分条件较好的省、市尽快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4)鼓励和引导企业,尤其是一、二类骨干企业,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检测诊断(特别是对汽车电子喷射系统等的检测诊断)和现代化的车轮烤漆、车轮平衡、车厢整形等维修设备,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

(5)行业协会要组织编写汽车维修技术资料,及时为企业提供新车型,尤其是进口车型的维修资料和信息。

(6)办好各种汽车维修的刊物、信息和动态等,并在全国形成信息网络,充分发挥信息引导市场的作用。

(7)行业管理队伍的建设、人员素质的提高也是行业管理工作中迫在眉睫的大事。重点要加强对在职管理人员的再培训工作,更新知识更新观念。

5.贯彻执行13号部令,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工作

要继续贯彻执行《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保证行车安全。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运输车辆强制维护制度的实施工作。尽快出台车辆强制维护管理办法和检查监督程序。行业管理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统一思想,把工作做细做好,解决当前在该项工作中出现的“异地罚款”和放松管理等问题。

篇10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性银行;市场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5-0128-03

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活跃市场、增加就业、方便生活等方面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与日俱增,但这并未改变其弱势群体地位,融资难题始终存在。在全球金融危机阴霾未散的背景下,众多小微企业尚未走出市场萎缩、资金链断裂的考验,去年至今央行的信贷紧缩政策进一步恶化了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资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另一方面,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银行在市场化转型进程中,面对功能定位、资金来源、运作方式、业务领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和发展瓶颈,也必须创新经营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和经营模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通过转型期政策性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研究,在商业银行、资本市场、民间借贷等途径之外,创新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缓解融资困难;同时将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目标和商业化运作有机结合,通过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拓宽服务对象和业务领域,在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民生和社会建设中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

一、转型期政策性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扶持的客观必要性

(一)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需要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小微企业融资都是世界性难题。内源资本不足、外源融资渠道不畅是制约我国众多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所在。从外源融资渠道分析。无论是商业银行、资本市场还是民间借贷都难以为小微企业撑起一片扶持的绿荫:第一,贷款风险溢价高和金融市场的非充分竞争造成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偏高,大中型商业银行从自身发展空间和风险控制出发不愿涉足小微企业贷款:金融法规的准入限制使得本应作为小微企业贷款主体的中小民营金融机构成长缓慢,因此仅靠商业银行体系难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第二,股票市场中主板市场门槛高不可攀,中小板和创业板起步晚、规模小,债券市场发育不充分、上市条件苛刻,因此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对小微企业几乎不可能;第三,法律建设的滞后和缺乏有效引导,使得民间借贷利率过高、风险大、债务纠纷多,对小微企业而言近乎饮鸩止渴;第四,目前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不健全,缺乏后继资本补偿机制,担保能力偏低、作用非常有限。因此,探索转型期政策性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扶持问题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破题之需,有望为小微企业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融资新渠道。

(二)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制度体系的需要

政策性金融是指在政府的支持鼓励下,以金融资源配置的社会合理性为目标,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政策性扶植的强位弱势群体为支持对象,以优惠的存贷利率或信贷、保险(手旦保)的有偿可得为条件,在法律规范下进行的一种金融制度安排(白钦先,2010)。中小微型企业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融资中的弱势地位而成为很多国家政策性金融的重点扶持对象,这些国家一般都设有专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如美国的中小企业管理局、加拿大的区域经济发展部、日本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国的中小企业发展银行等。从我国目前的政策性金融体系看。尚缺乏专门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银行;而现有的三家政策性银行中,国开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已取得一定成效,进出口银行刚刚开始试点,农业发展银行则尚未涉足。因此,通过探索政策性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业务,一定程度上弥补目前政策性金融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的机构和业务缺失,通过经验积累逐步完善政策性金融制度体系。

(三)政策性银行整合金融资源、实现资源公平合理配置的需要

作为金融资源配置的两大主体,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配置资源的目标和手段有所不同、互相补充:前者遵循效率原则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后者则依据公平合理原则更注重社会效益的最大化。通过政策性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扶持,一方面在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或无力融资的情况下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整合金融资源的优势,填补财政直接支出和商业融资之间的“空白地带”,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社会公平合理性。

(四)政策性银行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模式的需要

自2007政策性银行改革以来,以国开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转型已初见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新老问题:如职能定位不清、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经营管理模式粗放、业务领域和服务对象狭窄、金融创新不足、与商业银行等外部关系尚未理顺等。因此,必须从政策性金融的目标及覆盖范围、发展模式等方面重新规划,将政策性金融的市场化改革向纵深推进。通过探索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可以拓宽政策性银行的业务领域和服务对象,探索传统中长期贷款之外的资本运作新模式,实现由高政策的单业务模式向政策主导的多业务模式转化。

(五)政策性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民生和社会建设的需要

企业社会责任是20世纪初涌现出的一种商业经营思潮,其核心是拥有和控制社会资源的企业在关注自身经营利润的同时,必须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经营目标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政策性银行理应比其他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现阶段对中小微企业、“三农”领域、贫困人口住房、就业及助学等商业性金融不愿涉足但又迫切需要资金扶植的弱势群体领域进行融资支持。是政策性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民生和社会建设的需要。

二、转型期政策性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扶持的现实运行基础

(一)财政金融政策的利好因素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2011年10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九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金融政策主要包括: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细化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促进小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等。财税政策主要包括:(1)加大对小微企业税收扶持力度。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减半征收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2)通过税收优惠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3)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更多运用间接方式扶持小微企业等。各级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也相继出台了配套政策措施。上述政策的实施,不仅降低了小微企业财税利息负担、改善了小微企业的生存

状态和投融资环境,也为政策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构建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二)政策性银行前期改革成果所提供的经验借鉴

早在转型之前,国家开发银行就高度重视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探索,近年来在推进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不断创新“微贷”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近年来,国开行借鉴德国IPC公司、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等机构的微贷技术、遵循商业可持续原则、与世界银行合作,分别在九江、包头等地进行“银银合作”的微贷试点,探索出了包括专业人员培训、便利高效的审批制度、市场化定价制度及“批发银行+零售机构”的经营模式等内容的微贷业务模式。微贷试点7年来,在东中西部地区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为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如在与包头商业银行合作试点微贷业务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重客户分析、轻担保抵押”的经营理念,其科学合理的微小企业信贷评价机制和简洁高效的业务流程已被国内众多商业银行作为成功典型加以借鉴。

2.组建村镇银行为县域经济中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截止2011年底,国开行已在内蒙、四川、甘肃、吉林、湖北、青海、湖南、北京、浙江、广东等省市发起设立了10余家村镇银行,成为国开行支持中小微企业、“三农”、县域经济等基层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过2亿元。

3.多渠道完善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除直接间接的贷款扶持外,国开行多渠道创新中小微企业支持模式,不断完善信用体系:一是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实现小微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对接,并由政府推动成立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公司,承担或协助政策性银行进行客户开发、评审、组织民主评议和贷后管理;二是通过与地方担保公司合作,通过注资、再担保等方式增强小微企业的信贷担保能力;三是推动发起成立企业信用协会以增强小微企业信用意识、加强行业自律。

三、推进转型期政策性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扶持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

1.着力打造有利于政策性银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当前应由政府牵头政策性银行和中小企业局等部门,共同推动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可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一是规范经营主体。政策性银行应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权责分明、分级负责、激励适度、内控严密、相互制衡的管理与经营架构,开展信贷模式创新和小微企业贷款制度改革试点,努力构建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经营机制和金融服务体系,使政策性银行真正成为资本充足、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各级小微企业管理部门要引导小微企业自觉遵守会计法规,健全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制度;二是搭建政策性金融与小微企业的信息沟通平台,推动地方政府完善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努力构建规范的制度环境;三是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快小微企业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并入全国统一的企业信息数据库,扩大其信用信息被采集的范围,为所需机构和金融单位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四是加强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中介机构的管理,使信用担保机构和政策性银行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构建协调的市场环境;五是构建完善的法制环境,强化政策性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法律法规建设及监管。一方面应完善立法。鉴于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专业银行属性和法律缺失的现状,应尽快分门别类地单独立法,保障政策性银行在既定政策目标范围内的经营自主性,同时制定出台政策性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细则,提高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监管的目的在于强化政策性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必要时可以将社会责任软约束转化为法律制度规范硬约束。

2.深化政策性金融体系改革。构建完善的政策性金融体系汇聚部分金融资源、引致其他社会资源来满足科技产业、中小微企业、“三农”、低收入者住房及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珠三角、长三角产业转型等特殊领域和特殊行业的资金需求,追求政府财力依托机制转换,实现效率提升的倍加效应,应是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和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战略性着眼点。为此,一是要重新规划政策性金融的目标及覆盖范围、运行方式,探索政策性金融服务的多元化;二是深入研究和推行专门机构式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方案,优化政策性银行的行业、领域配置,借鉴国际经验组建专门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银行;三是加快政策性银行外部监管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业务考核及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完善以“风险共担”为前提的国家各级财政可持续介入机制等,理顺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及各级财政的关系,提高政策性银行的运作效率,进一步发挥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政策性银行层面

1.加快政策性银行内部组织机构和管理运营机制改革。一是加强政策性银行内部组织机构改革,逐步增加地方分支机构和基层营业网点数量,以更好地为点多面广的小微企业提供直接的信贷、担保及投资咨询服务;二是加强金融创新,拓宽服务对象和业务领域,将国家开发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经验逐步推广到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并把服务小微企业作为转型期的重点业务领域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强化内部管理运营机制改革,完善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降低管理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从战略高度对小微企业金融业务进行市场定位和规划。市场化转型期政策性银行应从战略高度把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业务培育成为特色业务和优势业务。理论依据如下:第一,转型期的政策性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通过创新做出特色、发挥优势;第二,特色和优势业务是指那些与同业处在同一起跑线且具有发展潜能的业务,小微企业业务市场庞大,同业基本都处于探索的初期阶段;第三,小微企业这个巨大的市场群体为其业务的培育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为此,首先,政策性银行应研究出台包括产品要素、授信标准、贷款定价模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在内的小微企业业务制度体系。不断规范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效率;其次,结合政策性银行自身的优势并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的融资特点,通过细分市场科学选择目标客户群;最后,政策性银行应主动出击,寻找和培育优质小微企业客户,扩大银行的优质客户源。

3.不断优化小微企业贷款的运行机制和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借鉴国家开发银行原小企业贷款“六项机制”(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相对独立的贷款审批机制、小企业业务核算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和违约信息通报机制)基础上,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贷款对象的选择上,鉴于目前绝大多数小微企业都存在融资需求而政策性银行的微贷业务还处于探索阶段,资金供需之间缺口巨大。因此贷款对象应综合考虑国家产业政策、企业社会责任、“三农”及县域经济发展等因素严格筛选、合理确定;二是客户信用评估及贷款条件的确定。借鉴包商银行及浙江泰隆银行等微贷的成功经验,在客户信用评估中应轻(弃)抵押担保、重客户分析,根据实地分析确定客户信用等级并灵活制定贷款条件;三是贷款风险的控制。应借鉴EBRD微贷业务及国际上风险投资基金等的做法,通过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模型评估贷款(投资)风险,同时建立退出机制,必要时银行可中(终)止贷款(投资)。

4.努力探索政策性银行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新模式。借鉴国际国内经验,政策性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可通过贷款、投资、担保、贴息业务、专项引导基金、保险等多种方式实现。在探索政策性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新模式中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贷款模式应以间接贷款为主、直接贷款为辅。即通过与地方商业银行、小额信贷公司及其他中小金融机构合作方式转贷款,既可充分发挥上述机构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上的相对优势,也可有效解决目前政策性银行基层经营网点不足的问题;第二,在贷款业务之外。探索其他有效的融资扶持模式。如与地方担保公司合作。为小微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通过小微企业专项信贷引导基金的建立,带动和引致更多的商业银行参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通过推进小微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等形式。开辟小微企业融资新渠道;通过与包括风险投资基金在内的基金合作,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直接或间接投资等等。

参考文献:

[1]贾康,实现政策性金融服务多元化发展[N],上海金融报,200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