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范文

时间:2023-03-22 08:5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炭企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炭企业

篇1

关键词:煤炭;金融危机;影响;应对措施

1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产业的影响

1.1对国内煤炭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

目前,由于钢厂生产不景气大幅度减价,市场对冶金煤需求量大幅减少,市场销售形势不乐观。炼焦煤由于价格倒挂,一些焦化厂面临调整价格甚至处于半停产状态,市场销售回款很困难。因此可以预见,东北煤炭市场价格在年底前已涨势乏力,受供需关系变化,东北市场前景将不再乐观。

1.2对煤炭企业并购整合的影响

2008年是煤炭业异常活跃的一年,共有1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较重要的并购重组活动,其中围绕母公司资产注入的有11家,成为行业并购重组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煤炭整合出现了新特点,跨区域的整合较少出现,而以区域范围内整合的并购重组活动占据主体,2009年煤炭行业整合还将围绕注资整合和区域整合两条主线展开。

虽然上市公司收购煤炭资产溢价较高,但这是由于采矿权的历史增值所造成的,收购煤炭资产优良,能增厚上市公司EPS,吨煤收购价格较市场价格低,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强具有积极的作用。

1.3对煤炭产业政策稳定性的影响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7年11月29日对外了《煤炭产业政策》。这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对外的《煤炭产业政策》。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1.4对煤炭需求的影响

2008年10月27日从中国煤炭市场网获悉:国内最大的北煤南运港口秦皇岛港库存仍然在900万吨上下徘徊,疏港效果并不明显,港内存煤结构不合理,下海南运的煤炭交易需求减少。过去到这阶段,存量很少的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缺煤问题。而今年电厂存煤量达到15~17天,暂时看,电力对煤炭需求不会成为焦点问题。

然而,火电发电量下降、钢铁产量走低、高耗能产品价格降低,煤化工行业煤炭需求增长不大等四方面因素,已造成国内煤炭市场需求减缓。

1.5对煤炭产量的影响

据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上报给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报告显示,预计第四季度煤炭供需形势将会发生变化,煤炭需求的增长幅度将低于煤炭产量的增长幅度。10月17日,在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上报的这份报告称:”种种迹象表明,耗煤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将进一步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煤炭需求增长速度进一步趋缓,甚至出现萎缩的可能。”

2我国煤炭产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策略

2.1政策角度

2.1.1国家经济、金融政策调整

(1)整体经济政策。在中央的宏观调控之下,全国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保卫战。中国政府2008年11月公布的两年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在全球引起了热烈反应。此举将提振市场信心,有助于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可有效扩大内需,弥补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不足。

(2)煤炭行业固定投资减速。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清理煤矿在建项目,控制新开工煤矿项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投资的过快增长,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放慢。固定投资减速促进了行业向高端建设和产业链的深度发展,加大了行业的集中度,利于国有企业做大做强。

2.1.2煤炭产业政策调整

国家通过整合、淘汰中小煤矿落后产能,做大做强国有大型煤矿企业的方式来调整煤炭产业结构,进而提高产业集中度,有效抑制无序竞争。调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产量,从而调节我国未来煤炭供需平衡状态,保证整个煤炭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2.2企业管理角度

2.2.1定价、成本策略

2007年度煤炭产运需衔接电视电话会议于2006年12月27日在京召开,全国29个省市的分会场参加了电视电话会议。50年来一年一度的“赶集”式全国煤炭订货会结束,再度确认了煤价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政府需要煤炭资源价格变动这个市场化手段实现“节能减排”,达到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大型煤炭企业在具备充分市场供应能力的情况下,会与用煤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以防止煤炭价格的大起大落。煤炭资源加大集中的同时也强化了煤炭行业的定价权。因此,煤炭价格将高位稳定运行。

2.2.2并购重组策略

目前,包括神华、中煤、兖矿等在内的大型煤炭企业正在试图通过资源整合,垄断局部区域范围内的煤炭资源。这种垄断趋势的加剧将直接导致煤炭价格话语权的集中。煤炭业整合不仅强化了企业对供求、价格的控制力,同时消除了一些曾经一度扰乱市场秩序的小煤炭企业。整合带来的行业集中度提高,还为煤炭价格长期趋稳提供了保障。

2.3实施稳健的发展战略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谋大局者就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防备。越是困难的情况下,越要考虑到发展。但发展是谨慎的、是审慎的。在发展问题上,焦煤集团的策略就是要保证关系安全生产、职工生活、战略规划的重点工程,要有序、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要抓住这个机遇,随时准备迎接市场好转的高峰来临。现在市场低迷,首先要稳住煤(机遇一直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其次要对非生产性的、非经营性的一些投资,该暂停的要暂停,该暂封的要暂封。

2.4实施灵活的生产策略

在抓安全的基础上,要抓龙头,抓生产,要有灵活的生产策略;要按照以销定产的原则,处理好生产销售和扩张的关系,绝不能盲目生产,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销路、没有市场,卖不出去,放到库存那是最大的浪费。产品变不成商品,拿不回钱来,宁可不生产。为此,集团采取按计划该停产的停产,该限产的限产,该检修的检修,该培训的培训,该放假的放假措施,有张有弛。通过科学、灵活的生产策略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不盲目生产,不造成新的积压和浪费。

2.5实施稳健的营销策略

只有基础做好了,才能通过稳健的营销策略来防范金融危机,防范经营风险。煤炭营销部门要严格落实依法营销、以销定产的基本原则,保证企业资金链条在经济危机中不断裂。企业破产,实际是资金链条发生断链,断链就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甚至滑向破产的边缘。现金为王,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形势紧张的时候,越要保有足够的现金。危机既是困难也是机遇,现在好些产品价格基本都掉到最低位,这个时候很可能一元顶两三元;现在买进,将来肯定赚,但这需要现金,可以抓住一些机遇,但是要现金为王。

3结论

金融危机对能源行业的影响,特别是煤炭行业的影响,我们不仅要深刻的认识到金融危机对我们不利的影响同时也,要认识到它带给我们的机遇,要综合研究它带给煤炭的种种影响和应对策略,在煤炭价格,煤炭生产成本多下工夫,在竞争策略上,建议煤炭企业不要单打独斗,要联合起来形成规模,在提升技术水平、产业规模的同时,实现循环生产,提升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煤炭企业 成本竞争 产品控制

一、成本控制概述

(一)成本控制的条件

要想使得成本控制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需要满足一下条件:一,要在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二,要进行全员控制;三,要在人力、财力、物力的综合效果来衡量,来取得更优的经济效果;四,成本控制不仅仅要着眼眼前,更要着眼未来;五,成本控制效果还要依靠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二)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健全企业的经济责任制度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成本控制在各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事前控制

现行的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主要侧重于事后的控制,而对于事前控制环节的重视程度低,但值得注意的是,事前控制才是今后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

(二)事中控制

一般,煤炭企业成本形成有如下特点:生产环节多造成的成本构成复杂;成本易受环境技术等条件影响;煤炭资源成本是波动的等。由于煤炭成本形成的特殊性,对于煤炭企业的成本进行核算以及考核的指标是具有多样性的。但由于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考核体系以及相关制度法规并不十分健全,对于煤炭企业成本的特性并不能得以显现。由于没有统一的制度,其会计的核算办法以及规范就无法统一,加之旧的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了,这就使得煤炭企业为了达到指标可能伪造数据使得成本不实。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于材料、 电力等产量成本核算分析比较重视,而对于其他构成成本的要素,诸如质量成本并没有相应的核算分析。这使得会计资料失去了有用性,使其不能为成本控制服务。

(三)事后控制

大部分煤炭企业在这个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但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成本考核的力度不够,相关人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二,重视生产职能部门的考核,而忽略了一些管理部门以及辅助生产部门的成本考核;三,考核体系不健全,成本控制难以切实实现;四,在成本考核中容易发生评价责任不清、成本升降的原因不明等情况,这都是阻碍矿井的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三、对策建议

对成本进行控制,要明确问题所在,之前我们分析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问题所在,要想使成本控制得以实现,要逐一击破问题。

(一)前馈控制系统的重构

首先要对目标成本进行确认,从而确定成本控制的标准。这一环节的进行要通过市场调研,对相关数据信息如竞争对手的情况、顾客群体的需求等进行收集,减去目标利润的部分即为成本。但是对成本进行控制并不是指以为的削减成本,而是要在满足顾客对产品性能需求的基础上少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从而使企业获取更多的收益。

在目标成本确定以后,要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来获取目标作业成本。

(二)过程控制系统的重构

1、成本核算指标体系的构建

要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首先要对煤炭的开采以及加工成本的范围进行确定,开采成本的核算主要是针对原煤和选煤,其主要成本费用包括:自用煤费用、材料、 折旧费、 修理费、配件、电力、职工薪酬以及其他支出等。煤炭加工成本的核算主要是针对洗煤和精煤,其主要成本费用包括:原料煤成本、 电力、折旧费、修理费、职工薪酬以及其他支出等。其次是对安全费用进行管理以及核算:一般情况下,维简以及安全费用都是按产量进行提取的。如,井巷工程费、维简费以及的煤炭生产安全费用等。最后是对煤炭企业的环境进行治理、关闭转产等相应核算制度的制定。

2、成本差异调控系统的构建

成本差异是指在业务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的预定的标准与实际发生的成本数额之间的差值,它是控制成本的一项重要的依据。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对不同原因形成的成本差异设置不同的账户,如变动费用率差异账户、利息支出差异账户等等。这样,一旦差异出现就会得到即时的反应,并采取一定措施对成本进行控制。

(三)事后控制系统的重构

首先对成本分析系统进行构建:通过公司利润目标得出目标成本,并依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并根据相应的成本差异,分析原因后采取想用措施对成本控制进行改进。然后是对业绩考评系统的构建:将成本差异信息的原因进行及时的反馈,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对现有成本控制的效果进行改善。最后是责任制度的构建:对个人以及单位的责任进行明确,并制定成本指标进行考核,将成本目标考核结果与各层次责任成本中心的利益分配结合奖罚兑现,使得成本控制的效果得以巩固。避免以往的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但是没有专人负责的局面,使得煤矿企业得以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导致煤炭企业利润的获取需要的成本越来越多,下压煤价与升高的生产经营成本使得煤炭企业的压力很大,于是对于成本的控制成为了煤炭企业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煤炭企业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问题的存在,也预示了进步的空间,希望本文的建议能为我国的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叶峰.论煤炭企业成本控制的内部市场机制[J].战略研究,2009.(4):20-21

[2]尹红霞.煤炭成本管理方法探讨[J].中州煤炭,2010,(3):17-19

篇3

关键词:煤炭企业 成本管理 成本核算

一、煤炭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煤炭成本是制度性不完全成本

1.煤炭成本没有反映煤炭资源成本。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包揽了煤炭所有的地质勘探工作,煤矿只要在指定的地点建井开采就行了。市场经济以后,企业新建矿井不仅需要出资取得探矿权和采矿权,并且还需要自己投资对资源进行进一步勘察,才能进行矿井设计和施工。这些获得资源支出和勘察设计等前期费用需要通过成本核算进行补偿,而现有的煤炭成本核算体系中并未反映这部分资源成本。

2.煤炭成本没有完全反映环境治理费。煤炭企业应该承担因煤炭开采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治理和补偿费用,有些费用没有纳入煤炭成本项目中,有些费用因企业困难长期拖欠,导致煤炭成本中的环境治理费缺失比较多。

煤炭成本没有反映煤矿转产成本。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矿必将随资源枯竭而关闭退出。煤炭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用于转产和人员安置,而这些费用企业不能预先提取计入成本,所需资金没有来源。近几年,国家不得不动用大量财力,对资源枯竭和扭亏无望的原国有重点国有煤矿进行政策性破产。今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这项政策将逐步淡出,煤炭企业必须积累这部分退出转产资金。

3.提取费用标准规定的过死。煤炭成本是煤炭生产实际耗费的反映,按照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过程的投入是企业自主经营的基本内容,投入多少应由企业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决定。煤矿开采条件差异较大,不同企业所采用的开采技术、设备和人员投入不同,从而导致不同企业的煤炭产品成本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求企业成本核算必须如实反映其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支出,不应该强制规定一些核算项目系数,这是现代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现行的煤炭成本核算管理办法对煤矿的维简费和沉陷治理费用等提取标准规定的过死,尽管也考虑了不同矿井开采条件的差异性,分类别地指定了标准,但于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这些制度性煤炭成本缺失,导致煤矿企业成本外部化。

(二) 煤炭成本机制性的不合理

1.煤炭价格和成本形成机制不匹配。我国尚未形成以成本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煤炭成本受价格制约,按照价格倒求成本,导致煤炭成本畸形发展,随着煤炭价格的波动而升降,使煤炭成本失去真实性。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煤炭是大宗货物,受流通环节制约,导致煤炭成本不合理。以煤炭为主要对象收取铁路建设基金和港口建设费,主要用煤铁路干线实行特殊运价,还收取过口费、点装费等多种费用,严重制约着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

3.煤矿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障水平低。煤炭价格和成本波动影响最大的是企业职工收入。当煤炭市场疲软、煤价下滑时,职工收入就会降低,使职工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近几年,随着煤炭经济形势好转,煤矿职工收入有了较大的恢复性增长,但仍与煤炭基础产业地位和煤矿工人劳动贡献不相适应,煤矿职工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障水平也很低。煤炭企业的工资分配和核算办法随意性较强,有些企业把煤矿工人艰苦岗位津贴与劳动工资合并计算纳入计件或承包工资,扣除津贴后的工资还达不到当地最低工资水平,难以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二、 降低煤炭成本的主要对策

(一)严格控制煤矿建设规模,加大关闭、整合小煤矿的力度

要以严格控制新井建设规模和加大关闭整合小煤矿力度为重点,强化煤炭行业宏观调控政策,保障煤炭工业平稳较快发展,为建立煤炭完全成本核算体系和制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依法打击非法办矿和非法采煤等违法行为,关闭不具备完全生产条件的矿井,加大小煤矿整合改造力度,是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实现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和根本措施,加大整顿关闭不具备完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力度,鼓励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采取收购、兼并、联合等形式整合改造小煤矿,提高小煤矿整体素质。严格煤炭行业准入条件,提高小煤矿设计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

(二)以科技进步降低原煤成本

煤炭企业应加强技术进步和生产管理,力求技术经济合理,做好开采前的地质勘测工作。准确的地质资料是降低成本的首要环节,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的关键,是避免决策失误、降低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前提。要把先进、合理、可行的采煤工艺和技术运用到降低成本中去,并且要因地制宜地提高机械化程度,这是集约化生产之路,是高产高效的必然要求。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保证安全措施和安全工程的必要资金和物资,消灭一切不安全隐患,减少生产中不必要的停工次数和停工时间,保证降低生产成本。

(三)加强材料消耗管理,做好修旧利废工作

一是搞好材料、配件等的综合管理,发挥监督部门的监督工作。领用材料必须先经监察部门盖章,并审查领料的范围和品种,对公私兼用的消费性材料严格控制。二是发挥内部银行的结算作用。对抗木、火工品按定额结算;对大型材料、配件和工作面安装和撤用料按计划结算;对辅助材料按财务部门下达的控制指标实行限额结算。三是实行单耗和材料目标管理双向控制。在单耗管理上,根据经营承包方案中规定的单耗限额,对区队实行月度考核,季度结算,按超降额度的百分比对等奖罚。在材料目标管理上,根据全矿目标成本分解的材料费目标,按照坑木、坑代、火工、大型材料、配件、专用工具、自用煤、其他材料等大项目再分解的明细项目,责任到分管矿领导、分管部门领导、分管部门责任人,实行月度考核、季度兑现、奖罚分明。四是挖掘内部潜力,抓好回收复用修旧利废工作,做到物尽其用。

(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开发新型产业,降低煤炭成本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整合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反馈式闭环流程,实际上形成了对资源的“低度开采、高度利用、低度排放”为主要特征的循环利用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对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已经形成三个循环经济链条,煤矸石用作电厂发电的原料,电厂产生的热量用来解决当地居民的冬季采暖,电厂废渣用来生产水泥,洗选后的煤矸石经过深加工变成高岭土,用来生产陶瓷和增白剂,还可利用煤矸石的物理特性进行新型制砖。该企业还利用废弃矿井开发了“煤矿井下探秘游”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大好评,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改革完善相关财税政策

调整税费结构,设施煤炭资源矿业权有偿使用后取消煤炭资源勘查资源补偿费,或将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合并。建立煤炭资源勘查专项资金,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财政预算资金和煤炭资源矿业权转让收入。对煤炭进出口实施平等国民待遇,宜出则出,宜进则进,充分发挥国内外两个煤炭资源和市场的调节作用。继续执行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所得税返还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

(六)制定完善煤炭成本实施方案,有序分步实施

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煤炭成本核算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一蹴而就,应统筹兼顾、慎重决策、分步实施、有序推进、逐步完善。建议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改革、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方案,统筹考虑各方面关系,兼顾各方面利益,充分考虑社会和企业的承受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煤炭成本改革。

参考文献:

[1]张瑞,郝传波,循环经济与中国煤炭产业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篇4

1.1煤炭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严重部分煤炭企业由于在资源整合过程中的补偿款项迟迟无法落实到位,被整合煤炭企业老板上访,不配合整合工作,进而导致整合方所开展的资源整合进度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与此同时,即便补偿款项到位,但后期发展资金缺口仍然较大,始终无法保障企业生存发展的稳定性。

1.2煤炭企业资源整合中对于身份定位问题无法妥善解决在资源整合作用之下,新成立企业大多是国有大型重点煤炭企业进行控股,同时由民营企业、自然人或者是政府部门以参股方式介入。而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在短时间内需要兼并并重组大量的小规模煤矿,如何针对这部分重组企业进行妥善的管理,这一问题备受各方关注与重视。若无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则势必会导致国有企业的资产出现集中且大量流失,严重影响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后期的发展。

2煤炭企业资源整合中的有效对策

2.1需要积极预防在煤炭企业资源整合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对于整合企业而言,如何确保相对于被整合企业补偿价格的合理性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建议在此项工作中,以地方政府部分为中心,在整合企业与被整合企业的共同协商作用之下予以确定。同时,为防止所确定的补偿价格沦为“个人决断”,需要确保整合企业与被整合企业双方的参与协商人数在3人以上,达到集体决议的目的。更加关键的一点在于:被整合企业需要对整个整合行为有一个全面且清晰的认识,不能够简单地将整合企业接管煤矿矿井、补偿价格制定并补偿协议签订完成视作整合行为的结束。真正意义上整个整合行为的结束应当定义在:整合煤矿产权结构明确、补偿款项支付途径确定(配合上述几点行为的落实)之后。与此同时,为避免煤炭企业在整合过程中产生法律性风险,还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能。首先,煤矿整合企业需要会同政府工作部门,对被整合煤炭企业的各项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确保煤矿产权结构的清晰与明确。与此同时,在有关整合补偿款项的支付过程中,需要避免整合企业直接支付给被整合企业的方式,而应当由整合企业支付给政府部门,再经由政府部门支付给被整合企业,从而达到保障整合行为有效性与可靠性的目的。

2.2需要展开对整合煤矿管理措施的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潜在经营风险的有效预防与控制针对这一问题,建议煤炭企业在整合过程当中依托于成立区域性公司的方式,实现对重组煤矿资源的有效管理。按照此种方式,在企业内部形成集团公司下属区域性公司,区域性公司下属煤矿的三级管理模式,并通过对制度管理的规范,在避免内耗严重问题的基础之上,实现集团内部的良性竞争。还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问题在于:资源整合后新成立的煤炭企业在出资方式方面多表现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自然人)"的出资模式。以此为基础,在双方经营理念差异突出的情况下,整合企业就需要在管理制度方面做出合理的改进与完善,决不能针对被整合企业继续沿用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整合后的管理模式应当着眼于国有企业发展的长远性以及稳定性,同时也需要兼顾民营企业(自然人)经济效益的实现,真正意义上实现对潜在经营风险的有效预控。

2.3妥善处理整合过程中的地方利益问题,确保整合后的煤炭企业能够得到长远且稳定的发展存在于整合过程中的地方利益属性问题中最为关键的表现形式即为对土地资源的处置问题。由于在资源整合之前,小规模煤矿的用地规划不够规范,绝大部分矿井均是以租赁协议的方式参与生产。而在资源整合之后,这部分煤矿的生产规模得到了极为显著的扩大,使得矿区用地需求与既有土地规划之间的矛盾进一步突出,若无法针对土地资源问题加以妥善解决,则势必会对整合后这一区域内煤炭资源的建设与生产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并出台一定的优惠性政策,给整合后的这部分企业增加部分土地,缓解矿区用地压力过大的问题。与此同时,对于原有土地上人民群众的安置问题,应当由整合企业结合自身用工情况予以妥善处置。还需要关注的一点是:在资源整合后,不但是煤炭企业的生产规模得到了有效扩大,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机械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要求政府部门做好对专业人员的引入以及供应工作,以此保障煤矿生产能够顺利进行。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还建议在整合企业与地方政府在有关县、乡、村利益补偿问题上存在意见相左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工作部门需要积极制定并出台相应的优惠措施,实现对利益分配工作机制与方法的有效完善,同时也需要针对煤炭企业在后期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问题做好相应的补偿标准。在不影响地方利益的同时,保障企业获取客观经济效益。

2.4在煤炭企业资源整合过程中,需要妥善解决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现阶段的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建议通过以下3种方式,实现对煤炭企业在资源整合过程中资金问题的有效解决。首先,资源整合方与被整合方股东共同进行资金投入。这种投入方式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最直接,同时也是最快捷方式。但是,客观制约因素在于:对于资源整合方,也就是国有企业而言,完成资金投入是可行的。然而对于资源被整合方,也就是民营企业或者是自然人而言,其资金占有十分有限,能够投入的资金也十分有限。在这一限制性因素的影响之下,可能导致资金缺口比较严重。其次,借助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此种方式能够保障资金供应的有效性,但贷款过程中对于贷款金额、贷款期限等关键问题的评估受到了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其中不仅受到了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影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金融政策的偏向。假如某一年度国家所采取的贷款政策为紧缩性政策,那么企业的贷款难度也就明显加大。最后,通过社会金融机构实现融资。相对于银行贷款而言,面向社会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并最终获取资金的成功率明显较高。但与之相对应的是融资方式下企业所需要付出的利率高于正常银行贷款利率的1~2倍,甚至更多。部分企业整合过程中并不具备负担如此高额利率的能力。上述3种解决资金的途径各有优势,也各有劣势。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选取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途径。在此基础之上,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也可结合情况,制定并出台一部分金融方面的倾斜性政策,为煤炭企业资源整合贷款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从而更好地促进整合工作的开展与推进。

3结语

篇5

一、史事经典,引以为镜

先来看看史事。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在都城南门外移木赏金的故事,大家耳能熟详,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再来说个经典。1985年,海尔集团张瑞敏因一台冰箱出问题,毅然率众在车间怒砸76台问题冰箱的事,我们还可以记忆犹新,记得从那以后买冰箱的第一选择,就成了“海尔”,究其原因,让人最放心的就是它的服务和质量。如今的海尔集团,已经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成为了享誉全球的中国第一名牌企业。

最后来回想一下,我们煤炭企业曾经的服务。客户签合同要沟通好领导找业务员,草签了合同等盖章,来来回回好几趟,最后也许到结算的时候才能拿到正式的合同。好不容易合同履行了,拉到煤场一看质量有问题了,赶快联系销售单位,销售单位自己没办法决定,与生产矿井协商,生产矿井为了利润指标,推三阻四,最后会给客户在损失上承担一部分。问题诚然解决了,但客户的心却伤了。到了如今,煤炭市场从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客户就必然离我们更远了。

对照一下,海尔的营销理念“先卖信誉,后卖产品”,我们卖了产品得到了利润,但是丢掉了信誉、丢掉了人心。要为人先立信,煤炭企业要赢得客户、赢得市场、赢得效益,在此企业转型之际,必须首先从诚信服务方面开始转型。

二、诚信、服务的概念

1、诚信。在一般意义上,“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

美国著名学者佛兰克林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认为诚信是一种工具,而信用就是金钱,他说过:“要记住,信用就是金钱。如果一个人把他的金钱放在我这里,逾期不取回,那就将利息或者在那段时间用这笔钱可以得到的一切给了我。只要一个人信用好、信誉高,并且善于用钱,这种所得的总额就相当可观。”这就是说,信用是一种能为人们带来物质财富的精神资源。所以,在市场经济中,必须充分发挥这种无形资产的社会功能。

2、服务。服务在字义上来说是履行某一项任务或是任职某种业务,在中文地区以及法国等,也将它当作为了公众做事,替他人劳动的涵义。其它一般西洋地区的这句话是个经济用语,涵盖所有在买卖过程后不会有物品留下,提供其效用来满足客户的这类无形产业。

在现代社会上,服务的涵义越来越广泛。以产品和服务来做个区别来说,服务是具有无形特征却可给人带来某种利益或满足感的可供有偿转让的一种或一系列活动。服务通常是无形的,并且是在供方和顾客接触面上至少需要完成一项活动的结果。

三、做到诚信服务之建议

诚信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产品质量、企业管理、科技进步、营销策略、员工素质等方方面面。煤炭企业要建立良好的品牌和企业形象,必须从诚信服务开始,最终实现企业的成功转型,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从服务质量上立信

煤炭产品受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影响,质量控制是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大难题。保证优异和可靠的产品质量,关键在于全体职工高度重视,树立质量意识和质量就是效益的理念,通过强化源头控制,严格执行“超灰扣产、超水折吨”的管理规定和加大洗选力度等措施,努力控制和提高煤炭质量。尤其是当前煤炭形势错综复杂,市场需求低迷,面临着企业转型之际,更要把好品质关,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检测手段,特别是把形式和口号上的质量服务,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实际行动中,杜绝忽视产品质量的做法,以优质的产品和优良的服务赢得客户的青睐和信任。

2、在服务品牌上树信

煤炭企业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粗放式管理的影响,品牌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只有煤种品牌而没有享誉市场的品牌商标,企业形象仍然与高劳动强度、粗放经营、低技术含量、高危险程度相伴。实施品牌战略必须加强品牌文化建设,通过文化管理、文化沟通、文化导向和文化创新,始终倡导和贯彻诚信服务,充分挖掘出企业文化特有的生命力和扩张力,达到文化与产品和企业形象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的良好境界。一是要培育共同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目标,培育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二是要着力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打造企业品牌,宣传企业品牌,让客户信赖产品,让市场认可品牌,不断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贯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的原则,在员工中建立起共同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形成企业持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四是要着力创造优美的内外部环境,服务企业、服务员工、服务客户,内增凝聚力,外强竞争力,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信誉。

3、服务客户要讲诚信

篇6

(一)煤炭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不到位

对于大中型的煤炭企业,虽然设立了纪检监察部门,但是,煤炭企业只安排少数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由于纪检监察工作人员不够,导致难以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纪违规现象,甚至有的纪检监察工作人员不是专业的人员,纪检监察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煤炭企业纪检检查工作难以实施到位,而对于小型煤炭企业,由于没有设立专门的纪检监察部门,纪检监察工作大多数都是由上级领导进行监督,由于上级领导工作繁忙,对纪检监察工作认识不到位,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违纪违规现象难以发现,致使纪检监察工作不到位。

(二)煤炭企业法律法规建立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

由于纪检监察部门受到管理体制、机制的制约,工作受约于企业,导致纪检监察部门在执行任务时阻力增大,困难增多。不完善的体制机制,严重造成了企业内部违规违纪的现象时常发生,甚至员工出现违规违纪的现象,也不能遭受处罚或处罚力度不够,导致煤炭企业普遍存在违规违纪的现象。

二、煤炭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煤炭企业存在违规违纪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煤炭企业缺乏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视和教育,政策法规和纪检监察制度不够完善、执法监督不力等方面,尤其是煤炭企业缺乏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视和教育,其是煤炭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工作人员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主要管理者,若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纪检监察工作的管理水平,由于煤炭企业对纪检监察工作认识不足,企业领导对纪检监察工作不给予足够重视,可想而知,基层的干部职工也不会对纪检监察工作引起足够重视。随着煤炭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纪检监察管理制度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的管理需求,这就要求煤炭企业需要建立现代化的政策法规和纪检监察制度,虽然煤炭企业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纪检监察制度,但是,现有的政策法规和纪检监察制度不够完善,在制定的纪检监察制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煤炭企业的经济变化,导致制定的相关制度不能满足企业的变化需求,尤其是违规违纪的处罚制度,违纪违规处罚制度未落实到位。另外,纪检监察部门也存在执法监督力度不够的现象,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纪检监察制度进行监督,受关系、人情的影响,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没有认真落实法律法规。煤炭企业也存在法制观念落后的现象,由于对违规违纪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企业违规违纪现象恶性循环。

三、科学发展观对煤炭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作用

煤炭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基础与核心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而科学发展观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由此可知,科学发展观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指导具有重要作用。在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原则,第一,纪检监察工作担负着煤炭企业的党风使命,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以保证纪检监察工作到位;第二,统筹兼顾,在执行纪检监察工作过程中,应坚持标本兼治、预防并举、综合治理、注重预防的工作方针,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筹兼顾各项监督管理工作,从而提高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监督力度和工作职责,只有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执法信念提高了,才能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才能加强企业的监督力度;第三,科学发展,煤炭企业应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大力开展煤炭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到位,对于企业中的违规违纪现象,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应坚持“反腐倡廉、纪律监察”的制度,严重处罚违规违纪行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科学发展视角下煤炭企业纪检监察的创新举措

在纪检监察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为基础,围绕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切实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在纪检监察工作实践中,不仅要深化反腐倡廉教育,也应围绕企业职工干部廉洁从业,从而实现纪检工作的创新机制,另外,提高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是提高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使纪检监察工作在实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加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纪检监察工作中,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并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纪检监察制度,全面加强企业各级干部的思想教育的职业道德教育,让各级干部充分认识到防腐倡廉教育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反腐倡廉教育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思想保证,这就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应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树立执法信念和廉洁从业的思想道德,从而提高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对于反腐倡廉制度的建设,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对于制度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完善制度的建设,使形成的反腐倡廉体系具有一定的约束里和防范力;第二,超前运作,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反腐的预防措施,将预防腐败的措施融入到制度建设中,避免因出现腐败问题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第三,实现创新举措,根据人力、财力、物力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第四,注重制度的执行力度,法律的执行力度关系着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水平,若执行力度不到位,则难以发挥纪检监察工作的效力,因此,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加大执行力度,对违纪违规的行为,应加大处罚。

(二)纪检监察工作新机制的创新举措

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应围绕构建反腐倡廉规范体系上,权力约束机制上开展创新,针对在构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上开展创新,第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决策、投资等管理制度,规范事权;第二,完善煤炭企业财政管理制度、财务内部监控制度,规范企业的财权;第三,建立内部管理控制制度,针对纪检监察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应加强内部管理控制;第四,规范企业职工干部的廉洁从业行为,尤其是上级领导,应做好榜样,起到带头作用,建立廉洁从业规范制度,将廉洁从业制度融入到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于基层员工的教育,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基层员工的岗位标准。针对围绕权力约束上开展创新,首先,应建立预防腐败措施,树立反腐理念,加大惩罚力度,对违规违纪的嫌疑人员,应适当追究刑事责任,从而提高纪检监察新机制的严肃性、权威性,提高新机制的执行力度;其次,加强企业的联合监督,坚持统一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实现信息共享的纪检监察管理系统,针对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业绩考核和监察工作,企业领导应认真贯彻落实纪检监察工作制度,规范廉洁从业行为,加强企业的监督力度;最后,对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流程,应加强监督和管理,采用效能监察的方式,重点监察制度中的薄弱环节,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煤炭企业可以开通网上举报信箱,企业各级干部及职工干部应广泛接受群众的意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三)提高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应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提高纪检人员的自身素质,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基础,使纪检检查工作人员树立科学发展观意识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工作人员需要树立持续学习的观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1、纪检人员应树立持续学习的理念,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要想提高自身的素质,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通过不断学习和领会,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纪检监察工作水平。

2、纪检人员应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纪检人员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改进纪检人员的工作作风,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认真做好纪检监察中的每一项工作,并且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案件。

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纪检干部应给予群众更多的关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树立法制观念,使纪检监察部门在广大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4、建设高质量的纪检监察队伍,其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保障,只有纪检监察队伍的素质提高了,纪检监察工作才能落实到位,因此,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应采用有效的教育培训活动,加强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和知识技能的培训,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树立执法信念,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另外,企业应加大培养多层次的纪检监察人员,纪检监察人员不仅要懂法律和生产经营知识,也应会审计、会计技能,加强法律、会计等知识的培训,从而建设高质量的纪检监察队伍。

五、结束语

篇7

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效开展情况下,形成对于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意识,科学开采有效地防御,安全隐患才能被消除,进而给煤炭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实际帮助。在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下,企业内部的安全管控和安全生产绩效管理才能达到实际的指标要求。同时能够加强安全文化和安全意识在煤炭企业内部的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因此在煤炭企业内部树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的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感和紧迫感。因此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才能真正的达到企业的发展要求,不断的提升企业的实际生产效率,并且在安全生产管理的环境中,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和工作运行才具有更加科学有效地展开,因此煤炭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才能被提高。

二、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开展方式

1.树立安全生产的管理意识

思想决定行动。煤炭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经济创造模式,其日常的工作形式主要是进行地下的开采和生产,因此煤炭企业受到的安全威胁较多,不仅需要全面的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更重要的还是要给生产建设的员工树立安全防护意识。领导阶层要将安全生产作为日常会议的主题,不断的深化安全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才会在日常的指挥和工作中将安全防护措施在自身的日常工作中落实起来。因此树立安全生产的管理意识才是开展其他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

2.实施对于员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培训

因为煤炭企业的基本生产环境和条件给员工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最初和最多接触煤炭生产一线的还是基层的员工,因此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才能提高员工的安全认识,提升员工的工作操作能力,从而完善安全教育的制度要求,并在员工的实际工作中实践开来。建立员工从进入矿井、安全生产和安全培训的考核、安全教育从而能够落实各个环节的安全教育,并且有助于制定新的灵活多变更加注重实际性的安全防护具体措施。进行对员工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够直接的进行更多实际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并且安全生产管理的培训质量才会不断的上升,并发生质的飞跃,毕竟接受和实践落实是不同的两种安全生产管理结果。

3.构建企业的安全生产文化提升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理解

在建立健全的生产安全管理要求下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文化的构建,才能丰富企业的发展内容,进而提炼企业的安全文化,并大力的弘扬和倡导本质的安全,构筑全面的安全生产防范体系,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构建。因此安全生产管理才能在安全生产文化的产生重,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体制,形成从点到线再到层面的全面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提升安全生产在企业内的认可度。并且在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之下才能不断的进行员工的工作热情的激发,打造企业的知名度,提升企业的影响力,保障企业的发展核心和发展理念围绕企业的价值观进行充实,所以安全生产文化就成为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认识和构筑安全管理网络的基础。同时要进行更加丰富的安全宣传,例如: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形式展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提升大家对于安全生产的深刻性认识。同时还要借助安全生产的事故进行教育宣传,并做到安全事故的安全分析,掌握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人士,努力做到宣传到位、教育到位、培训到位、考核到位,全面的排查不安全隐患。

4.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

煤炭企业制定最多的制度就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是制定的制度被落实才是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因此加强安全管理的制度管理,并及时的制定更多相关的比较符合实际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不断的提升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开展价值。实施安全隐患的排查,就是加大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的力度,将每个月的安全生产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从采矿覆盖的各个头面和各个作业地点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确保安全生产。将生产中使用的各个工具,例如:机电、通防、运输等环节的生产设备进行工作后的检查,确保隐患能被及时的发现,并能被及时的处理。另外在进行矿下作业的施工人员一定要及时的进行自身防护设备的配套检查,有效地维护安全管理的落实,从而保障安全生产。

5.坚持精细管理强化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的制定为了给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实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而且在监督机制的落实中,不仅能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管理更重要的就是促使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进行及时的创新,坚持安全预防、生产控制、事后的监督,从而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态度,确保各项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都能被制定并执行。

三、结语

篇8

1、企业的绩效管理只需要管理层间的沟通,基层员工不用参与过去煤炭企业一直是封闭是的管理制度,因而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现在采取了绩效管理模式后,企业管理层还是未予员工进行沟通,导致员工只知道考核结果而不知道考核过程,因此对考核结果和薪酬绩效多有怀疑和不满,这直接降低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绩效管理受人为因素干扰煤炭企业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收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在企业中形成了各种错综复杂的人家关系,因而在绩效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肯定会牵扯各方利益,因此一定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部分绩效管理方案不能定案和落实。其结果一定是会使得部分人受益,而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3、绩效考核常常被等于绩效管理完整的绩效管理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目标实施中的沟通辅导、绩效考核与评估、绩效反馈面谈等四个部份,这四项内容周而复始地循环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绩效管理体系。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煤炭企业常误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因而无法通过绩效工作达到提升员工满意度、帮助员工认清潜能和规划企业进一步发展等目的。

二、提升煤炭企业绩效管理水平的应对措施分析

1、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首选要对根据企业发展、组织构架、岗位职责、岗位任职条件等做出科学分析并设置详细的岗位细节说明和薪金结构说明。让员工做到心中有数,不对绩效结果和绩效工资产生怀疑。其次,要将企业员工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统一,结合员工个人绩效提升与激励和组织绩效提升激励,促进员工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提升。再者,煤炭企业可以借鉴其他先进的科学考核方法,如平衡计分卡BSC、作业成本法ABC、整合绩效管理IPM等方法。最后,应该将考核周期系统化,日常考核应该与月度、季度、年度考核等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发现发现员工的工作潜能和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让有不足有潜能的员工接受培训,让有能力有贡献的员工享受到奖金福利等。

2、强化与基层员工的沟通,保证绩效考核实效绩效管理专家罗伯特?巴克沃层说过:“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并将可能受益的组织、经理及员工都融入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所以企业绩效管理应该更加注重基层员工的诉求,积极收集员工意见反馈。在考核实施过程中的进行有效沟通,既可以为做好考核工作打好基础,又可以在考核过程中通过与员工面谈,了解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工作困难,做到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考核结束后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可以使员工了解组织对自己的评价,以便发扬成绩,查找不足,改进工作,提高效益。

3、根据企业的长远规划确立绩效管理目标企业的绩效管理目标与企业的长远规划定位是否一致,是关系到煤炭企业管理成果的最重要因素。企业在制定绩效的管理目标时,要具体分为五年、三年、二年、一年,具体到每个阶段,而不是模糊而谈。在确定每年的年度绩效考核目标时,要让员工充分了解到考核的规则,了解到每个部门工作的量化情况,主动征求员工对绩效管理考核的意见,根据他们的意见,立足于现实,对考核制度进行完善。

4、做好绩效管理的引导与培训工作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要求企业管理者必先摒弃老板式的管理理念,引导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来。因此,绩效管理的顺利实施需要对企业基层员工进行引导和培训,强化他们我为企业,企业为我的共荣思想,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遵循企业领导阶层和管理阶层制定的考核制度,同时要改善自身的不足,共同为企业做贡献。另外对于绩效的实施管理者而言,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合理,加强员工的引导与培训。

三、结束语

篇9

1.1煤炭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

在煤炭开采和加工洗选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矸石、矿井水、瓦斯等伴生资源。这些伴生资源具有很高的自身价值,合理利用煤炭伴生资源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极大提高社会效益。2010年我国矿井水综合利用率59%、煤矸石综合利用率61%、瓦斯综合抽采利用率38.5%,远低于其它先进产煤国家。我国每年无偿排放矿井水21亿m3,处理后可以满足9000万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或66万hm2农田灌溉用水;年排放煤矸石2.4亿t,相当于6000万t标准煤发热量,可满足3500万kW的电力装机需求。在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节能减排任务异常严峻的背景下,提高煤炭伴生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煤炭大量开采造成矿井采空区地表塌陷和地下水破坏,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栖息环境。针对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我国长期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和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造成企业在煤炭开发过程中重生产、轻治理,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据统计,我国煤炭开采万吨煤造成土地塌陷面积平均0.20~0.33hm2,每年因采煤破坏土地以3~4万hm2递增,至2010年底,全国采煤塌陷面积能源技术与管理累计达55~60万hm2,由土地塌陷诱发滑坡、水土流失、建筑物塌陷和迁村移民等一系列生态与社会问题。另一方面,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破坏地下水资源,打乱地下水秩序,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恶化水系生态环境,使矿区干旱缺水局面更加严重,加剧土地荒漠化。据统计,山西省吨煤开采排放矿井水0.87t,每年因采煤破坏地下水4.2亿m3,而全国采煤破坏排放地下水约60亿m3/a。

1.3安全生产事故频发

我国是世界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是长期制约我国煤炭行业健康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几年我国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百万吨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约20%。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2000年的5.71下降到2011年的0.564,下降了90%,但仍远远大于其他主要产煤国家。据统计,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42.2倍,南非的14.8倍,印度的7.7倍、波兰的7.0倍、俄罗斯的6.2倍。我国煤矿安全问题突出既有煤炭产量大、煤炭地质条件和自然禀赋差、高瓦斯矿井多等客观因素,也有管理体制上的因素和技术上的因素,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不足和安全生产意识的淡薄。切实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企业安全意识,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是今后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

2转型方向

未来,我国煤炭企业将改变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深度高效开发为主线,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统筹区域经济与煤炭发展,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煤炭开发,统筹煤炭生产、转化与输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概括为“:安全高效、优质集约、循环发展、环境友好”。安全高效: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和水平;加大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科学确定建井规模,推进煤炭规模化开发;合理布置采煤工作面,优化采煤工艺和方法;依靠科技创新,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煤矿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构建安全、高产、高效矿井。优质集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煤炭洗选比例,优化煤炭产品结构;根据煤种煤质,宜电则电,宜化则化,进行煤炭深度转化,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加强资源管理,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强化节能管理,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企业生产综合能耗。循环发展: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目标,加大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力度,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培育煤层气产业;提高煤炭洗选比率,以洗选副产品为主要燃料发展煤矸石发电,利用掘进矸石、粉煤灰和炉渣发展建材,构建煤-电-材产业链;加大矿井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力度,提高污水重复利用率;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环境友好:以清洁生产、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为重点,加强矿区环境保护,促进矿区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矿区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积极引进和推广煤炭的绿色开采和清洁利用技术,在煤炭生产和利用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矿区三废治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余热的梯级利用水平,不断改善矿区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积极制定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方案,对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及时进行治理。

3评价指标体系设

科学设计评价煤炭企业转型成效的指标体系,实现对企业发展的动态跟踪和考核,从而发现企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保障我国煤炭企业发展方式顺利转型至关重

3.1设计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对我国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内涵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反映,包括经济效益、生产效率、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民生改善、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从而从不同角度对煤炭企业转型发展成效进行全面、综合地考核和评价。系统性原则———煤炭企业通过生产活动向环境获取能源,又通过生产和消费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而资源和环境质量状况又影响着人们的获取与排放,这些活动构成了煤炭企业发展的四大系统即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指标体系设计必须将四个系统看作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设立一系列指标,考察煤炭企业是否达到四个系统的相互协调,衡量协调发展的程度,从而综合反映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成效。代表性原则———评价指标的选取不仅需要反映企业转型发展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针对企业转型发展的某一纬度,拥有若干可以选取的表征指标构成,但其具有的重要性和代表性不同,要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认可度和说服力较强的表征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可测性原则———指标体系指标含义明确,计算指标所需的数据资料便于收集、计算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对于既可用定量指标又可用定性指标表征的情况尽可能选择定量指标,对于难以量化的定性指标,需通过专家综合评价确定指标取值。可比性原则———指标的确定应该满足可比性的原则,即具有相同的计量范围、计量口径和计量方法,指标取值宜采用相对值,尽可能不采用绝对值;指标评价标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设置客观、公平的评判标准。

3.2指标体系设计

3.2.1建立指标项系统根据煤炭企业发展转型方向,设置了4个一级指标(Ai),每个一级指标又分解为若干二级指标(aij)。最终形成评价指标项系统如表1所示。3.2.2确定权重系数根据每个指标项在评价指标系统中的重要程度,设置相应的权重系数(Wij、Mi)。它表示在其它指标项不变的情况下,这一指标项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每个指标项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各指标项的权重系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规定。3.2.3划分等级与标准评价过程中,需要采用等级划分的方法对指标进行量化。而等级的划分就必须设计一个比较基准———评价标准(Tij)。文章采用数值计算和文字描述两种方式对煤炭企业转型指标评价标准进行设置。对于可以进行测算的定量数值指标,可以设置一值域,凡进入该值域则可归属到某一等级之中,并赋给每个等级的分值;对于非数据性的描述指标,可采用文字描述对每个不同要素进行等级划分,并赋给每个等级的分值。

4说明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得分判断煤炭企业的转型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企业发展需要关注和改善的重点。值得说明的是,该评价体系的指标及指标判断标准的设置并非绝对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增加或减少指标数量,修改指标判定标准。例如内蒙古地质条件好,适合采用自动化机械装备,所以相对于南方地质条件差的地方,“机械化水平”指标的评价标准就应该高一些。

5政策建议

企业是市场主体中最基本单位,以逐利为基本动机,任由发展,企业会只关心内部成本,而忽视外部成本,只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对于煤炭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型,需要制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一种良好的外部环境,规范、引导企业转型发展,使之由外部被动型变为企业内在的发展要求,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5.1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改革完善矿业权出让方式,采用“招拍挂”的市场方式直接出让采矿权。对于以前靠行政划拨无偿取得的矿业权的企业,按照有偿使用原则,一律补缴矿业权价款[4]。

5.2提高煤炭企业办矿标准

新井建设将以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优先建设露天煤矿、特大型矿井,采用先进技术装备,设计和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对具备条件的老矿井,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推进现有矿井的技术改造和升级;结合各地实际,完善小煤矿退出机制,继续淘汰落后产能。

5.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提高煤矿企业安全投入标准,加强对安全费用的足额提取与使用监管力度;奖优罚劣,把安全生产指标作为考核企业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监管,加大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力度。

5.4鼓励企业加强节能管理

制定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鼓励节能技术、工艺的创新研究,鼓励企业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投入,鼓励企业节能技术和设备的运用及改造;制定具体的节能考核指标,把节能指标完成情况纳入企业业绩考核和行业评先树优的基本条件,将节能降耗指标纳入企业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

5.5推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

鼓励支持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积极配套建设相关服务设施,使矿区循环经济融入到城市大循环之中;在项目审批、融资信贷、产品价格、财政补贴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支持煤炭企业提高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发展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根据煤炭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矿井水、煤矸石、瓦斯等伴生资源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考核指标。

5.6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按照“谁开发谁收益,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和受益主体;提高对煤炭开采中环保基金的征收比例,保证提取足额的环保治理资金,加强对环保基金支出和使用的监管,确保基金使用落到实处,保证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理和修复;加强“三废”排放管理,推动矿区内锅炉脱硫技术改造,实现矿区污水集中处理,全部达标排放,对未利用的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采取保护措施,避免造成周边环境污染。

5.7积极探索建立职工利益和企业效益的联动机制

篇10

关键词:煤炭企业 战略管理

我国煤炭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煤炭消费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稳定在67%左右。近几年,国家基于宏观经济环境情况,关停并小煤矿,组成大型国有煤企和企业联盟,做大做强。因此煤炭企业要抓住这次历史机遇,顺势,发展成为世界性大企业。这就要求我们企业要做好企业战略管理工作。企业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力求得以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带有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而企业的战略管理则是企业在宏观层次上通过对企业各方面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在经营过程中实现本企业制定的企业战略和目标。企业的战略管理由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风险与防范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1 战略分析

1.1 政治和政策环境 ①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稳定,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旺盛。根据中国实际情况,中央政府从宏观高度上确定了以煤为主要能源供应方式,这已成为一项国策。②随着《煤炭法》的出台,煤炭行业实行了行业准入制度,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为国有煤企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中央同时安排国债资金用于煤矿安全治理整顿和产业升级,使煤炭企业发展更加规范。

1.2 经济因素 ①全球经济发展导致煤炭市场需求增长。而世界范围内的石油短缺导致各国重新重视煤炭,所以造成国际煤炭市场的需求增加。②中国东部发达经济、中部的经济崛起、西部的经济开发和东北振兴等也为煤炭企业提供了机遇。③煤炭企业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企业经营的自也越来越高,经营行为遵从市场规律进行。

1.3 社会因素 ①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背景下,农业生产劳动力向非农业生产劳动力转移为劳动密集型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②随着我国铁路港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为煤炭流通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煤炭企业快速发展。

1.4 技术因素 ①开发和引进先进的开采技术和开采装备,促进了煤炭开采效率的快速发展。随着深部煤层开采技术的成熟和煤矿安全技术的进步,大量难采资源的开采已成为现实。②煤炭洁净煤技术以及煤变油技术、煤气化技术等先进的转化技术的发展,增加了煤炭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③拥有丰富经验、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为大型煤炭企业发展占据先导优势提供了技术空间。④煤种利用的限制被大大地突破。配煤技术的发展使煤种替代性越来越强。

2 战略选择

选择企业战略要抓住行业发展方向,能适应市场变化,有前瞻性,有后劲。

2.1 三种基本战略思维是选择企业战略的指导思想 以资源为本认为能掌握和利用某些核心资源或者能力获得优势,例如煤炭企业的煤炭资源等;.以竞争为本认为可以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垂直整合获得低成本竞争优势;以顾客为本认为研究顾客需求和满足顾客需求是企业战略的出发点。选择战略时还要充分考虑知识经济所带来的变革影响,综合运用三种战略思维,进行战略选择。

2.2 提出战略,企业战略必须包含的内容

2.2.1 战略目标:引领大家为之奋斗的明确目标。如何时销售收入多少亿,利润多少亿,能够拥有多少矿藏储备可供开采等。

2.2.2 战略规划:将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进行规划,充分调动企业各种资源,尽快实现战略目标。举例:我们一个煤炭公司,要在15年内发展成为世界500强,那么,首先得明确15年后,世界500强的标准是什么,然后根据现有实际状况,制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如第1-4年,必须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培养核心能力,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体制,储备人才准备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能力。第5-8年,取得海内、外上市资格,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充足的资本以保证高速扩张。第9-12年,大规模扩张,通过兼并、控购、联合等方式,一举取得市场优势地位。第13-15年,巩固基础,理顺管理结构,提高效益,通过进一步扩张,达到跨入世界500强的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进行深化和具体化后,对全体职工进行宣传和鼓动,以战略规划为核心建立公司上下一致的奋斗方向。

2.2.3 战略基础:就是企业拥有的特殊的、超过别人的、与众不同的地方,也称核心能力,如可口可乐公司,其核心能力就是其秘密配方和品牌;煤炭企业的基础就是拥有煤炭资源。

2.2.4 战略保障:战略目标还要通过严格的经营管理来实现,如:计划预算编制与实施、现金控制与管理、成本利润分析、技术开发制度、采购与付款方式、销售与收款政策、筹资与投资决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形象设计等各个方面,这是企业成功的战略保障。

2.2.5 战略决策:①企业战略类型:低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职能战略,与其他公司结成联盟的战略,“蓝海”战略(“蓝海”意味着未开垦的生存空间、需求的创造以及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②决策方式:经过几百年的市场经济的实践,董事会决策和委员会咨询是企业决策的有力工具。董事会中包括有股东代表、经理层代表外,还必须有足够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独立董事,为企业董事会决策提供专业意见,以弥补内部董事的种种缺陷。

笔者在调查研究后发现大型煤炭企业战略联盟在本世纪初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大部分采取与其他企业组成战略联盟的企业战略,可以取得以下优势:①优势互补”。通过企业联盟在技术开发、资源占有、市场占有及生产能力等方面达到优势互补。②形成规模经济。伙伴企业强化相互之间的分工与合作,降低相互间的交易费用。③降低经营风险。例如开发一个新煤矿需要高昂的开发费用,具有很大的风险,进行共同开发,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核心专长以提高成功的可能性,加快开发速度,而且可以使开发费用得到分摊并能迅速收回,从而大大降低了开发风险。

3 战略实施

企业战略执行主要是通过经理层、各职能机构、各分公司、各经办人员的活动来完成。企业通过公开招聘审查,选定具有专业能力的人员承担职责,配备各种人才组成具有整体协作能力的团队,并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科学设置各职能机构,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如:人员轮换制度等来保证机构的运行。实施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①企业间的界限日趋模糊,竞争已不在某一特定的区域或行业界限内进行,企业必须从全球的角度、从跨行业的角度来考虑配置。②要形成动态统筹的战略管理思想,强调对企业的资源、能力和竞争能力进行动态统筹,形成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以形成竞争优势。

4 战略风险

企业要及时掌握信息,科学分析预测趋势,及时调整战略规避风险。

4.1 战略决策风险性有:政治风险,政策风险,宏观环境风险,产业风险,破产风险、运营风险、资产损失风险、竞争风险和商誉风险等等,有时会有很多风险集中在一起,相互作用,形成企业战略风险。以战略联盟为例,风险还有:机会主义行为的风险、文化差异的风险、利益分配不均的风险、核心知识和技术的外泄风险。

4.2 战略风险的防范策略

4.2.1 挑选合适的战略联盟伙伴:遵循原则①互补性原则;②对等性原则;③相容性原则。

4.2.2 加强联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采取以下措施:①建立联盟内部信任评价机制;②建立用于防止欺骗和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约束机制。

4.2.3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遵循以下原则:①互惠互利原则。②整体利益最大化原则。③风险利益匹配原则。对联盟中承担风险较多的企业分配较多的利益。④个体合理原则。每个联盟成员企业的利益不低于不参与战略联盟情况下的利润。

4.2.4 合理地进行知识和技术的分享与控制。在联盟内部需要进行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但要加强对企业自身的核心知识和技术的保护,防止外泄。可以在法律合同或联盟协议中加入相关的保护性条款,禁止联盟将其外泄。

总之煤炭企业只有科学选择、正确执行企业战略,才能取得大发展,大成功。

参考文献:

[1]马英辉,万兴宝,李亚民.煤炭企业中的精细化管理[J].价值工程,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