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企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3-21 00:4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业企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业企业发展

篇1

什么是“创业大学”

江西省将2012年确定为“中小企业品质和服务提升年”,今年江西省中小企业力争完成增加值7500亿元,力争扶持1000家小微型企业上规模,催生1万家小微企业。这样的目标如何实现?调查发现,在众多的助推措施中,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措施是创办“创业大学”,向创业者提供知识与技能,大搞人才孵化,打造领军人才,推动微企发展。“创业大学”没有校园、没有固定老师、不发正式文凭茸至沿右整规教室但每次开课总是爆满,想要报名的学员门庭若市,老师没有报酬,照样讲得津津有味。江西省计划通过“创业大学”,每年为企业输送1000名以上高层管理人员和3000名以上各类中基层管理人员。

江西省已分别在新余、九江、南昌、萍乡、赣州创办了5所“创业大学”。新余创业大学于2009年成立,是全国第一所专门培养创业者和企业家的公益性社会大学。新余创业大学探索建立集创业教育、创业服务、创业基地建设为一体的新型全民创业模式。这所大学由新余市政府主办、市中小企业局承办,经费来源主要是中央及江西省创业项目基金和新余市政府专项经费。招生对象覆盖面广,包括中小企业管理者、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等,凡符合一定条件并有意创业的学员,皆可报名。学校聘请大学教授、创业成功人士和知名企业家作为教师骨干,授课资料向本省高等学府订购,或者由教师自己根据社会需要编排课件。学校前期租赁办公楼、电教室、宾馆会场作为教学场地,目前专属教学基地正在建设中。

办学两年来,先后开设了包括MBA班在内的12个不同类别的创业班和企业家研修班,培训学员700多人,开展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十项创业服务”:在全市设立10个实习企业免费供学员挂职锻炼、创建4个小企业创业基地、加大创业项目孵化力度、与多家银行和担保机构合作等,为创业学员解决各种问题230多个,为学员企业提供融资信用担保2.8亿元,为136个学员企业提供了免费法律顾问和会计服务。

“创业大学”的亮点与特色

以新余创业大学为例,“创业大学”的亮点与特色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教学针对性强。新余创业大学在教学模式上,针对不同创业者的层次与类别,分为创业启蒙班、创业强化班和创业提速班;按行业不同举办种养业创业班、现代服务业及制造业创业班;按创业主体分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班、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班、女性创业班、小企业二次创业班等。

拥有强大的“师资库”。学校聘请50多名大学教授,有理论素养、有创业经验并善于语言表达的成功人士和知名企业家为教师骨干,建立“师资库”。老师们都是“过来人”,讲的都是“身边事”,实行启发性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式教学,既通俗易懂又贴近学生实际,创业者在这里可以各取所需,缺啥补啥,效果自然立竿见影。新余大学投入近百万元与江西财经大学、浙江大学联合开办了MBA研修班及高管研修班,各类班次学员期期满额。

课堂全方位延伸。为了增强办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除了课堂和实训基地,新余创业大学把课堂延伸到企业,把培训融入创业岗位,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任务,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的创业服务体系。除此之外,学员联谊会、校园网、创业沙龙……一系列活跃思维、激发潜能、焕发创造力的“校园活动”吸引着学员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人才“一对一”跟踪培养。创业大学将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基地建设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创业服务模式。新余创业大学联系小企业创业基地为创业实习基地,已建成4个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体系健全、建设水平较高的小企业创业基地,开展一对一的“传、帮、带”活动,实行

“创业导师制”,手把手辅导创业者创业。

由政府出资补贴,学员入学低成本。相比不少MBA项目的高收费、高门槛,创业大学学员入学不收学费,学校还补贴食宿,江西省政府相关部门从工作经费中安排100多万元经费,来维持学校运转。两年间,新余创业大学先后被列为江西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联系点、国家银河培训工程项目和江西省中小企业示范培训基地,并作为全国惟一的社会创业大学列入国务院创业教育研究课题。

项目孵化、带动就业连锁效应显著。创业大学不但授知识,而且帮项目,学校每年为学员协调1亿元以上的创业贷款和1亿元以上的信用担保。还设立创业奖励基金,全程跟踪学员创业过程,目前已有50多个项目获得各种支持。创业者在这里不仅能学到知识和理论,更有锻炼和实践机会,“扶上马”还“送一程”,创业成功率大大提高。在学校已经结业的学员中,有三分之一的学员调整了创业思路,三分之一的学员之间开展了密切协作,三分之一的学员新上了项目,并带动就业1350人。

“创业大学”助推企业发展的成果

在江西,“创业大学”创出了品牌,打造了人才,服务了社会,助推了发展,基本得到了社会认可。学员们对于开办这样的大学好评如潮,在“创业大学”学习的江西省东鹏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钟海华反映,自从在这里学到了团队管理和现代金融知识,企业发展便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年销售额从1000万元翻了几番到1亿多元。“公司以前主要做防盗门,现在我们开拓了低压电器配套、光伏设备配套等新领域,从‘红海’渐渐进入‘蓝海’,日子好过多了。”1998年就开始创业办幼儿园的肖颖洁学员懂得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以前就是记下出入账,自己能看懂就行。”她表示,

“上了课才知道,账不能那么记。没有规范的账目,将来都找不到合作者。”

在江西新余,在“创业大学”创办前,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对全市全民创业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发现多年平均创业成功率不足15%,企业平均寿命仅有5年,现存企业规模总是上不去、做不强。对100位受访者所做问卷调查显示,虽接受高等教育的创业者高达46%,但100%的受访者承认自己缺乏战略思维和管理素质,存在创业者的高学历与项目的低成功率的现状。同时,对于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教育层次仍是一种缺失,没有形成完整规范的教育培训体系,创业需要系统全面的创业培训与专项辅导。

篇2

一、降低创业风险投资公司的准入门槛

按照中央十部委2005年联合颁布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创投基金的注册资本门槛是3000万元,首期实收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单个投资者对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不得低于100万元。各地随后制定、调整了地方性的政策。如河北省在2010年出台的《河北省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办法》中则规定,包括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其他类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内的内资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首期缴付不少于5000万元。单个投资者出资不低于500万元。门槛高是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防止造成鱼龙混杂的局面;另一方面,则是束缚了创业投资公司的发展。天津曾因为门槛低(首期出资不少于1000万元),2011年仅上半年就注册内资股权投资基金836户,相比上年同期增长328.72%,调高门槛后这种兴盛状况就消失了。应当认识到,创业投资公司是那些有勇气魄力和想象力的风险投资者出资兴办的,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尤其是其主要还是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即便有损失也是自己承担,不会像银行风险那样波及社会。虽然创司也会有一些负债,但敢于借款给创司的人,自己也是有风险承受力的。总之,设置过高的门槛,实无必要。降低门槛,更有利于他们向种子期和微型企业投资。

二、促进创业风险投资公司以委托贷款等方式取得负债

创业投资公司常有因资金不足而痛失良好投资项目的情况。2006年实施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创业投资企业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债权融资方式增强投资能力。2013年8月8日国务院的《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等发行企业债券,专项用于投资小微企业。早在2009年4月30日,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就成功发行了5亿元“中国第一只创投企业债”——“09苏创投债”。不过一般而言,要发行创投企业债,难度大。而采用委托贷款的方式则是一个比较容易的方式。如2013年上海大众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建行深圳市分行罗湖支行(作为受托方)、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借款方)签订了《委托贷款合同》,为深创投提供三年期6033.5万元的委托贷款,快捷简便。各地方可多采用这种方式撮合需要重点扶植的创司通过银行中介或信托公司中介从其他企业融资。

三、明确创业投资企业提取的风险补偿金

这里的风险补偿金是指企业计提的投资风险补偿金,是为了增强抵御投资风险的能力而提取的准备金。江苏省在《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关于加快创业投资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允许经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按不高于实际投资额的1%比例提取风险补偿金。贵州省、长春市等也是不高于1%。山西省是按3%至5%提取,深圳市为5%,广东省为10%。河北等省没有明确规定。为了促进我国创业投资及科技小微企业的发展,应考虑制定全国的最低标准。

四、增加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增设风险补助等激励方式

2014年12月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全面清理各地方针对企业的税收、财政补贴等相关优惠政策。这意味着国家不允许地方政府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来直接扶持;而通过引导基金等间接投资方式,政府则可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鼓励创业。现在从中央到各省到各市,一般都有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如2015年1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总规模400亿元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河北省2015年《关于财政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十项措施》规定,财政安排3000万元,参股设立1亿元省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引导天使投资机构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企业。省财政安排1亿元支持设立省级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向科技成果转化集中。省财政注资3000万元,进一步扩大了省级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规模。2014年上海市了《关于加快上海创业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上海市财政将连续3年每年新增安排1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补充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当前万众创新的气候下,各地都在增加政府引导基金的规模。不过,政府引导基金规模仍较小。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中国股权投资市场LP可投资本量共有8849.91亿美元,而政府引导基金的可投资本量为175.32亿美元,仅占总投资规模的2.0%。今后还应当继续增大政府引导基金的规模。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方式有多种。如中央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资助等方式。这些方式对于创业投资公司都是很好的支持,一般而言,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最关心的问题是风险问题,因而风险补助也是其最关心的支持引导方式之一。但有些地方如河北省引导基金的引导方式只有阶段参股和跟进投资,没有对创业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补助和资助。为了实现从参股创司到引导创司的转变,各地方政府基金也应当增加风险补助等引导方式。江苏省2013年起施行的《江苏省天使投资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天使引导资金作为弥补天使投资损失的风险补偿资金,向已投资种子期或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天使投资机构提供一定数额的风险准备金。按照最高不超过天使投资机构首轮投资于种子期或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实际投资额的30%给予风险准备金,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天使投资机构所在市县、国家高新区按照上述实际投资额的20%予以配套。天使投资机构在实际完成投资三年内未形成投资损失的,全额返还省天使引导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若发生损失,按照首轮投资实际发生损失额的50%从给予的风险准备金中补偿,其中30%由省天使引导资金承担,20%由地方配套资金承担,补偿损失后剩余资金全部返还。广东省2015年2月颁发的《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投资及信贷风险补偿资金试行细则》规定,对孵化器内创业投资失败项目,省财政创业投资风险补偿资金按项目投资损失额的30%给予创业投资机构补偿。当地市财政创业投资风险补偿资金按项目投资损失额的20%给予创业投资机构补偿。省财政对单个项目的风险补偿或本金损失补偿金额不超过200万元;当地市财政对单个项目的风险补偿或本金损失补偿金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上限。这样的规定对于引导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势必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各地政府引导基金应当积极采用这种有针对性的有效引导鼓励方式。

五、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其内含创业投资的发展

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成为高科技新兴产业培育的摇篮。如江苏到2014年底已建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515家,在孵企业超过2.9万家,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累计毕业企业8200多家。江苏的光伏、物联网、纳米、软件等新兴产业代表性企业,都诞生于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器本身往往就内含着创业投资基金。例如全国首家民营国家级孵化器成都新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就是集建设、运营、天使投资三轮驱动为一体。其天使投资资金池规模达2亿元。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是促进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孵化器及其内含创业投资的同步发展,自然会促进科技小微企业的发展。

六、引导其他政府一般投资平台转向科技风险投资领域

现在各地方除了有很多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平台外,也有很多传统类型的政府投资平台,它们的资金实力更加雄厚,只要拿出一小部分用于科技创业投资,就能起到很大作用。而且它们投资的很多领域如钢铁、水泥等都是国家确定的淘汰落后产能和严令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发展压力大,因此更应当引导它们进入科技创业风险投资领域。要通过财政政策引导、改变对高管的考核办法等方法引导它们积极投身于科技创业风险投资。这就在另一领域,促进了创业投资的发展。

七、推动券商和保险公司开展创业风险投资

篇3

关键词:创业投资;服务外包;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0)05-0086-03

本文基于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现状,将创业投资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与服务外包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创业投资影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给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以期从实践运用上为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克服所遇到的融资困难提供一些解决途径。

一、服务外包企业的资金构成及融资困难

不同的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有不同的资金需求,同一企业也会有不同类型的资金需求,服务外包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就目前而言,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及盈余积累以及少量短期的银行间接融资和政府扶助资金。自筹资金及其盈余积累包括的范围广,主要是企业将自己的资产转化为投资的资金、合伙人或股东的自有资金、向亲戚朋友借用的资金、企业经营性融资、企业间的信用贷款、行业内中小企业间的相互担保的贷款,以及一些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等社会性保险基金的贷款等。短期的银行间接融资主要包括各种短期和中长期贷款,方式主要有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等。此外还有政府扶助资金,主要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和开辟直接融资渠道等。融资渠道狭窄影响了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

金融危机后的服务外包业面临着诸多网难,许多中小企业甚至不得不停产或者转产。服务外包业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以下不利因素:(1)服务外包中小企业在中国大多是简单加工型企业,这类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没有市场竞争力,无法抵御外来各种风险。(2)服务外包业中小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大,因此难以吸引投资者。(31服务外包业中小企业资产少、规模小。可以用于抵押的设备厂房等较少,设备也陈旧落后,负债能力有限。企业的负债能力是由资本金的大小决定的,通常为资本金的一个百分比例数。(4)服务外包业中小企业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加大了融资的复杂性、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

二、创业投资的资金特点及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创业投资是以高技术与知识为基础,从事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的创新产品或者服务的投资。创业投资投资于小型企业是很正常的,但是他们也只选择在初始投资五年之内有潜力发展为大型企业的小型企业。这种增长速度在很多行业无法实现,因此创投一般倾向于高技术行业。

创投有五个特征:(1)作为一个金融中介,获得投资者的资金后直接投资于被投资公司。(2)只投资私人公司,一旦投资完成,不能马上在公开市场上交易。(3)在公司监管中起到一个重要作用。(4)最初目标是在将被投资的公司卖出或者IP0上市之后退出以获得资金回笼。(5)创投能促进公司内部增长。

创业投资对企业具体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1、创投资金能极大地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瓶颈”的制约,而且能及时退出。由于资产规模小、不确定性高以及缺少可抵押资产,新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往往很难筹集到资金。中小企业发展瓶颈主要就是人才和资本,人才可以由资本吸收过来,因此主要归根于资本问题。创业投资为创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克服资金困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美国,有近80%的新技术企业是在创业投资的支持下成长起来的。创投基金的设立,是对传统融资体制的一次制度创新,对那些有市场前景但尚不成熟的企业,创投资金的注入能够使它们尽快形成生产规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不仅能给企业带来当前所需的资金,而且还可以满足企业再次融资的需求,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

创投资金还能及时退出,它不是以获得企业长久的经营管理权为目的,而是为了获得资本的增值收益,运作企业上市是创业投资最佳的退出方式,一旦成功就积极退出,对新兴企业会有极大的促进和杠杆作用。

2、创业投资更重要的作用是资金供给背后的增值服务,它以资金融通为桥梁,对中小创业企业提供创业初期所需的全方位的经营服务,共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发展,和企业共同经营实现资本增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监督。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运作绩效成正相关关系。创投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它选择投资对象的能力,但由于风险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如果投资者能够直接管理公司,积极介入风险企业的运作管理,对投资进行监督。那么创投的优势可以明显体现出来。企业家通过密切监督,尤其是丰富的专业素质帮助企业加快核心竞争力建设。使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2)管理支持。除了董事会的服务,创投还扮演着“猎头”的角色,被投资的公司一般是年轻的公司。他们一般很难找到优秀的人才加盟一个刚起步的企业,但是创司凭着它的名声和行业联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创业投资家往往都是某一产业的专家。作为创投的灵魂,他们直接决定了创司的业绩。因此能为企业提供强大的管理支持,如战略咨询和指导、高级管理人员的选用和再融资安排等。

(3)网络资源。创投拥有巨大的网络资源,为其投资的企业提供了合作网络。便利了与其他公司和专业机构的沟通合作,有助于企业获取和利用创投的网络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包括筹资渠道、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来源、业务往来网络、专业服务机构和有价值的战略信息五大方面。

(4)企业声誉。由于创投严格的项目筛选广为人知,因此,获得创投往往被认为是企业质量的体现。创投对企业的声誉和形象的提高首先是向外界传达有利于公司吸引人才的正面信号。其次是有助于企业与其他拥有互补资源或能力的企业展开合作。还有利于树立银行对企业的信心、吸引潜在顾客。

三、创业投资与服务外包企业双向选择:更好地促进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发展

1、服务外包企业需要创投资金。

服务外包中的中小型企业往往管理经验不足,需要投资者除了带来资金供给外,还能提供管理灌÷律方面的帮助。创业投资作为一种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投资工具,在扶持企业快速增长,完善企业管理经营体制,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它不仅能提供优质的非金融管理服务,还享有对企业阶段性控制权。这类管理服务包括在服务外包企业种子期提品开发设计的信息支持;起步期提供市场开发的营销策划方案;扩展期提供质量体系建设的管理计划:对于企业重整期的二次创业,还能提供企业重组和发展战略的咨询服务。

创投对服务外包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分散风险,

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专业化水平,加强了垂直产业内分工,有利于服务外包行业的独立性;提升知识产权、私募地位。给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方式;降低交易成本;通过技术改造来影响服务外包的技术含量。

2、创投资金也愿意投资服务外包企业。

2005年~2008年上半年。服务外包业发生创业投资案例78起,合计融资7.84亿美元。《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特别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的投资力度。服务外包业起步不过十几年,凭借产业附加值高、吸纳劳动力强、成长性高、发展速度快等特点,不仅受到各级政府大力扶持。也受到众多创业投资者关注。国内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创建创司来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

创业投资青睐于服务外包企业。因为服务外包中小型企业本身没有沉重的固定资产使用和维护负担,相对于其他有着重大固定资产投资的企业,对现金流的节约是显而易见的。创业投资资金目前投资倾向轻资产企业是一种趋势。可以达到“四两拨千金”的效果。

创业投资一般被认为只投资私人公司。一旦投资完成,不能马上在公开市场上交易,因而它被定义为一种私人权益资本,相对于股票、证券而言只是一种备选投资方式。然而,2009年5月1日创业板正式拔锚起航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创业板不仅为创业投资创造了“出口”。也为服务外包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的渠道。服务外包企业获得资金后迅猛发展获得盈利,同时也为创投带来了高额的回报。也有利于创业板的健康发展。创业板构建了一种创业板、创投、服务外包企业=三者之间互动的良性循环的持续推动机制。

从大量案例中笔者发现创业投资在选择要投资的服务外包企业时,往往看重该企业是否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在日后发展中能否实现自身成长,大多数案例中服务外包企业都是国内相对较大规模的企业。而服务外包企业也充分利用创业投资的资金和管理优势,缓解了服务外包企业的“资金瓶颈”的制约。更重要的是以资金融通为桥梁,提供了资金供给背后的增值服务,如创司负责管理营销,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创业初期所需的全方位的经营服务,共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发展,和企业共同经营实现资本增值。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篇4

关键词:创业;小微企业;创新

总理在2014 年9 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进行了部署。2015 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因此,在万众创新背景下,必须要实现有效的创新与管理,提高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些问题,为实施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对策和思路。

一、创业创新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推动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个体工商户的统称,但是,现在小微企业创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科技创业就是创业者运用所学到的知识,通过兴办科技创业企业或组织,从事新产品的开发、生产、经营或向社会提供科技服务的活动。创业必须具备的三个基础条件为技术、资金、人才。

1.创业创新能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创业创新能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引入创新竞争机制,可以使得科研与生产密切结合在一起,通过创业与技术的转移,使得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有明显的提高。

2.增强了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创业创新使企业的技术研发有投资的机制,能明显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促进经济利润最大化。

3.能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增加活力。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生产和经营成为了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的主要内容,企业通过技术商品开发和技术商品贸易,增加了利润,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小微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1.小微企业融资能力较弱

企业融资能力弱是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首先,对于小微企业的创办者来说,他们在企业的整个运作中的运行中还不熟练,市场驾驭能力弱,无法准确把握企业的市场定位,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占有核心地位。加上他们的知识体系不完整,因此在小微企业的融资过程中无法取得足够的资信,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必需的发展资金支持,实现有效融资有一定难度,导致了小微企业各项业务受到限制,长久下来,小微企业的发展必然受到影响[2]。

2.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

抗风险能力弱是小微企业发展中表现出的另一问题,这一问题不利于实现小微企业在极速变化的市场经济中生存。首先,小微企业流动性很大,员工数量有限,员工素质不高,生产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其在市场中竞争力不足,没有足够的竞争优势,一旦经济形势下行、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小微企业就会首先被波及,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另外,小微企业在公司文化、管理体系都未能形成系统,这种不规范的企业发展方式没有真正的统筹企业内部的资源,很难让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一旦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其表现出的抗风险能力就会很弱[3]。

3.小微企业很难壮大发展

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困难是其面临的诸多问题中的一个。长期以来,高成本、高税费是所有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另外利率、税率、租金、薪金等各种因素都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再者很多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的知识体系不健全,企业体制不完善,他们对于市场的分析不全面,无法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企业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导地位,从而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1.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科学的政策保障

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它之所以在激烈的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全面科学的系列扶持政策,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各级政府就必须制定实施好各类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扶持政策等。税收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小微企业税率,减轻其税付,帮助企业;财政性资金支持方面,可以通过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小微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长期性技术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只有在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扶持才能促进小微企业的持续发展。

2.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

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是实现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进行融资,为小微企业设置单独的贷款业务,缓解他们的资金缺乏的压力,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通过企业贴息贷款的形式不断丰富小微企业的融资形式,实现小微企业的“众创空间”,有效地启动创业资金;还可以通过采取业务补助、增量业务奖励等措施,引导担保、金融和综合外贸服务等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此外,还可推动民间信贷推动金融机构实质性发展[4]。

3.为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制度和市场环境

要想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小微企业全面发展,其主要的一点是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和市场环境,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法律支持。同时还要为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放宽准入门槛,鼓励其进入市场与大企业展开竞争,在竞争中寻找不足,快速改进。另外对企业内部的制度要不断完善,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全力推动全民创业创新,使小微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成为我们国家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动力,努力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参考文献

[1] 梁胜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角下的小微企业发展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3:59-60.

[2] 晁毓山.创新创业由精英走向大众[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5.

篇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依靠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优势以及灵活的经营,我国的中小企业以强大的生产力支撑起了“中国制造”。但是,这种要素导向型经济的弊端也正在日渐显现。由高消耗、高成本、高污染、低效益的生产模式引发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西方发达国家频繁发生的专门针对中国的高技术出口封锁,到国际产业界频繁发生的专门针对我国企业的专利费索取案例,林林总总,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很显然,告别传统的要素导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推动中小企业向创新导向型经济转变,已经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据全国企业总数的99.6%,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9%,提供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8%,交纳的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48%,并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显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就业扩大的重要基础,并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鉴于科技创新的高投入、高风险,以及技术能力的内生性、累积性,以及我国广大中小企业长期形成的技术上的“路径依赖”等矛盾和问题,短期内简单、笼统倡导所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也必须一概地在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上实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赶超和创新战略,是既不太现实,也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因此,研究如何促使正处于产业技术链下游且还不具有开发自主知识产权能力的我国多数中小企业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直接掌握和运用当代科技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策略性地选择那些最适合自身状况的关键技术领域及其创新路径与模式进行创新开发,在此过程中获取创新能力的积累与提升,进而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最终实现自主创新水平的超常规赶超,无疑就是本文所试图要解决的问题。

二、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

自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创新”(innovation)这一概念至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创新理论体系,并在引领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熊彼特看来,“创新”包括以下内容:(1)引入一个新产品或提供一种新的质量;(2)引进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的市场;(4)开拓并利用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例如建立一种垄断地位。由此可见,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涉及技术性的创新(如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及非技术性的创新(如服务创新、组织管理创新或制度创新)两大方面。

然而,目前对于创新的理解,无论是在产业界还是政府部门,甚至学术界,人们的首先反应往往就是原始创新、根本性创新。因此,基于创新的不可预测性或明显不可管理性以及大投入、高风险性,导致了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大量的中小企业,都视创新为可望不可及的事情。而实际上,创新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这就好比做麻婆豆腐不必从种豆子开始一样。企业的创新能力,不仅在于能产生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成果的转化、产业化应用和市场开拓。所以,我们必须要突破对于创新模式的狭隘理念与误区,拓宽视野,从一个更加广泛的维度来思考创新的模式。

诚然,现阶段条件下,对于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在技术创新的战略定位上,总体而言无疑应当倡导、鼓励和支持其在核心技术领域里实施创新,开发并争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与此同时,当前更要注意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关注并及时跟踪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地同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比竞争对手更快、更优惠地取得核心技术的使用权。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充分认识到,企业所谓的独特的竞争优势,它的产生往往具有形成的累积性、环境的匹配性和整体组合性,离开了企业特定的历史因素和环境条件,往往就产生不出其特有的效果,亦即别的企业所“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在强化企业的非核心技术创新的同时,还要特别提倡加强非技术方面的创新,诸如经营观念、营销手段、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等许多方面。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之所以成功,很多并不完全是其技术方面如何世界领先,而是在这后一方面内容的不断创新发展,有其独到之处。

三、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策略选择

1、准确的市场细分与定位

市场不败的秘诀在于是否选准了免予竞争的领域。从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践看,中小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它在特定市场领域中的科学定位,依赖于企业在市场中能否寻找到处于领先地位和免于竞争的“生存空间”。美国经营学家保罗·索尔曼曾提出,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应寻求“生态空间”。因此,基于企业自身实际,科学的市场细分与准确定位就成为了中小企业寻找市场成长空间的重要方法。

对于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提出并运用“生存空间”的创新理念,实际上就是要在大企业涉足的边缘地带、企业之间相互协作的生存空间、其他企业进入之外的自然生存空间、市场夹缝生成的空白地带、潜在的科技产品市场领域、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综合应用以及特殊资源的利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能力和专业化优势,争取在一些特殊产品市场和技术上成为佼佼者。

2、潜心掌握技术转化为商品和市场的手段与方法

技术是企业盈利的手段。然而,技术本身永远不应该是目的。追求技术的原动力是市场和竞争,但市场和竞争同时也可能成为追求技术进步的一个制约因素。企业在技术上的领先,并不一定就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懂得如何开发技术固然重要,但如何应用这些技术,并把它和市场更好的结合,同样是一个重大挑战。

现阶段条件下,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创新生存与发展的威胁,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并不是我们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而是技术商业化能力的严重缺失。中国科协《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2003年)》所显示的数据对此现象给予了有力的佐证:我国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或者应用于生产的项目数,人均仅为0.78件;其中成果转换为产品或者应用于生产的项目数为零的高达74.5%。相比之下,日本等发达国家专利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一般却高达70%至80%。因此,对于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而言,不仅要潜心于核心技术的研发,更要潜心于掌握把技术转化为商品的方法,尤其

是掌握如何有效地把技术转化为商品并推向市场的方法。这正是一个企业积累技术能力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企业走向成功所必须遵循的发展规律。3、重点寻求“know-who”而不是“know-how”

创新活动的结果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研发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目前我国广大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现状决定了我们的创新策略必须要实现从寻求“know-how”(技术诀窍)到寻求“know-who”(合作者)的转变。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竞争能力的关键在于缩短从开发到实际投产的时间,以求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那么,在技术和市场变化快速,产品寿命周期日渐缩短,研究开发项目越来越耗时耗资的今天,以至仅关注企业内部关键技术开发已不能再产生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更加取决于有效学习、取得和运用最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将发明转变为突破性创新的能力。

日本是少数达到西方国家工业发达程度的东方国家。日本的崛起曾引起西方社会的极大震动。因为在过去的40多年中,日本恰恰在西方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技术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在许多领域打败了西方的大企业。而其中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在西方公司非常强调本公司自己的发明创新(know-how)的时候,日本公司则十分清楚自身的弱项,通过大量的正式与非正式手段,寻求外部的知识支持,也就是说强调“know-who”的寻找。佳能、索尼和丰田三公司就通过技术突破的外源化,从大学、供应商和海外实验室补充专业技能等手段,竞相“寻求合作者”(know-who)而妥善地解决了技术和产品创新两方面日益增长的难题。日本企业这种通过向外部企业“借用”技术源的做法,应该成为我国企业学习的楷模。

4、战略性运用反向工程技术

学习竞争者创新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对“反向工程”(reverseengineering,RE)技术的战略性运用。国外的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在一定阶段,通过反向工程实现企业创新能力的积累和提升是一个国家创新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一项针对500多家欧洲企业所做的调查研究表明,接近50%的企业认为,通过反向工程所积累的技术知识对企业自身的创新活动极其重要。日本的丰田公司就通过非直接的技术移植,或反向工程进行原创性产品开发的做法,获取成功。远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KiichiroToyoda就确信他能复制和兼容福特、雪弗莱和克莱斯勒各家之长。他发现这种做法能迅速、有力地加强他的工程师的适应力,即使在丰田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坚实地壮大了的今天依然保持着这一传统。

目前,“反向工程”作为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一种基本途径,在我国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反向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往往不是单个企业就能够独立完成或有能力承受的。因为“反向工程”的费用通常也需要到原始开发成本的60%到70%,而且需要大约三年的时间才能够成功。因此,为了促使企业能够更快地通过“反向工程”的实施获取技术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当对企业集成性“反向工程”系统的开发建设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在此,日本和韩国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当然,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反向工程”学习、消化、吸收已有的先进技术,进而研制与开发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新产品,同时通过专利保护手段的及时采用,摆脱对于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以最终实现“突破性创新”的真正跨越。

【参考文献】

[1]张雅:中小企业登上大舞台[N].经济日报,2006-9-14(13).

[2]计剑褐行∑笠凳亲罨钤镜拇葱禄騕N].文汇报,2005-01-06(5)

[3]张玉利:企业家型企业的创业与快速成长[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84

[4]PrakkeF.,TheManagementoftheR&DInterface,DoctoralDissertation,MIT,1974.

[5]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0

[6]Teece,D:(1986)Profitingfromtechnologicalinnovation:implicationsforintegration,collaboration,licensingandpublicpolicy’,ResearchPolicy,15,285-305

[7]计红梅:成果转化究竟难在何处.[DB/OL]:

[8][瑞典]西格法德·哈里森(SigvaldHarryson).华宏慈、李鼎新、华宏勋译:日本的技术与创新管理:从寻求技术诀窍到寻求合作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篇6

关键词:管理制度;创新;新形势

企业管理的好坏与企业的制度有着很大关系。企业管理制度是管理工作经验的积累总结。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管理制度机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来看,企业在进行管理时,主要采用的是管理的经验与方法,里面渗透着深厚的人为因素,对于新形势下企业的管理,此种方式已受到了很大的限制[1]。所以,为了使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必须进行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1、进行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组织外部环境的改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与社会经济的变迁,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与现代的环境基础不相符。对于外部市场对企业的压力,传统的管理制度并未给予重视,也就使得外部市场的竞争信息无法及时有效地传输到企业内部,更无法在员工间进行传递,而最终的结果是,企业员工对市场不了解,企业在创新与应变能力上变得比较弱等问题。所以,在系统论、控制论等先进学科的理论下,采用相应的手段与方法进行创新企业的管理制度已势在必行。

1.2新形势下,有利于经济形态的发展

(1)有利于知识经济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发展,使企业在管理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①知识要素变成了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员工的知识与技能等的基本知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所以在进行制度创新时,要考虑知识资本管理与物资资本的关系,把目光重点转向知识资本的管理。②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是密不可分的,而知识是人脑的终极产物,所以,在传播与积累知识时,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企业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在管理制度的创新下,充分调动人积极性、发挥人的最大潜力。③内部知识的积累与外部网络的共享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知识资源[2]。怎样设立科学有效的知识体系,并渗透到企业的流程中,这也是对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更高要求。

(2)有利于客户经济的发展

客户经济的到来与发展,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客户经济的作用下,同一价值链上的不同企业整合到一起,把顾客作为主体,为其创造价值。企业的管理制度既要对内部的管理关注,又要对同一价值链上的协调管理生视,同时,顾客价值网络中的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管理也要给予关注。②由于企业出现的网络化、虚拟化等,各组织间的所有权控制已经淡化,而是以契约、虚拟与经济控制的管理为主[3]。对于这种要求,企业的管理制度要与之相符,进而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连接外部资源与组织。

1.3有利于创业型经济的发展

创业型经济不同于传统的管理经济,它是在经营创新与事业创新的前提下,体现出的多种高水平的创业活动与创新发明等,主要经济特点有自主、创新、多元化等[4]。第一,人们要进行思维方式的转变,形成良好的创业精神观念。第二,创业经济还提出管理上的创新,创建创业管理的模式。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前提均是大工业,经过计划、组织、领导等职能使组织目标实现。而创业管理模式则是以发现和辨别机会为基础,在创新、敢于担风险的情形下,实现创业过程中,组织与资源间的整合。在创业型经济中,稳定与控制已不是管理制度的核心,而是把机会、创新作为起点,鼓励个体发展、团队合作。

2、进行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

2.1建立健全有效机制,打造专业化的企业家队伍

企业家在创新中起着主导作用。企业家推陈出新,经常在传统的轨道上带来创造性地改变。我国当前的企业管理在创新上没有显著的效果,其重要因素就是缺少专业化的企业家。所以,只有重视企业家队伍的建设,才能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基于此,可以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责、权、利互不影响下,要尽快建立并健全公平、公正、合理的激励约束体系,使经营者的个人利益直接受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影响。在设立管理干部的制度时,要利用竞争机制,构建人才市场,进而通过市场机制使企业家得到合理分配。另外,国家也要通过各种渠道构建人才市场、继续企业家教育的培训体系等等,使我国的经营者更专业化。

2.2观念革新,使管理创新成为企业经营的战略

企业管理进行创新时,最大的阻碍就是落后的思想观念。当前还有不少企业的管理层没有意识到现代的管理模式对企业带来的意义。有关调查表明,在各种创新中,观念创新是最不易实现的。所以,在新形势下,企业的管理层要真正意识到管理创新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同时,对于企业的经营理念与战略的布置要及时更新,使集约化的经营意识提高,进而使企业的管理创新不断推进。

2.3制度创新要加强,以此促进管理创新

制度创新影响着企业管理的创新,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企业资源在市场中的分配是由制度创新决定的,换句话来说,企业在制度创新下,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充满信心。而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则是由管理创新来决定的,即要对市场内部的组织架构进行建立,从而形成激励约束机制与良好运行的体系结构。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保障就是进行制度创新,它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所以,只有企业不断革新,创建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才能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

2.4文化建设要创新,形成良好的文化管理氛围

在企业的管理中,企业文化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渗透影响着企业管理的创新。所以,企业要有强烈的创新观念,员工也要有强烈的认同感;营造企业管理创新的良好环境,进而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敢于创新的先进人物,要充分发挥其表率的作用;企业创新体系要尽快健全,使创新有着更强的动力;同时也要对文化礼仪的创新与网络文化的创新进行设计,让员工接受创新的观念并以此作为创新的动力,最终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

结语

企业管理的先决条件就是企业的制度,它将企业管理的具体要求形象地体现了出来,是对管理工作的归纳与总结。企业的管理工作水平的优劣,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充分意识到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作者单位:上海闸北发电厂)

参考文献:

[1]李晓蓉.试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J].经营管理者.2009(06):112-114.

[2]刘婷婷.浅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J].中国商贸.2011(21):156-158.

篇7

【关键词】民营企业;创意产业;SWOT分析

北京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20世纪90年代就在国内率先提出发展文化产业,自2002以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0%。文化创意产业未来要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民间资本和民营经济的优势,才能够做大做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因此,在文化市场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但长期以来民营企业也一直面临融资难、与国有企业同业竞争等问题,本文借助SWOT分析方法,对北京市民营企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分析,以期对民营企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北京民营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1.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状况

依据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对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数据测算,可以获知以下情况:

2008年民营企业(包括私营独资、私营合伙、私营有限责任和股份有限公司)已达到29.9万家,占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数的三分之二;从业人员数达400万人,超过文化创意产业企业从业人员的半数。2008年北京民营企业从事创意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398.6亿元。可以看出,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民营企业不但企业数量规模庞大,而且所实现的营业收入也非常可观。民营经济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已经确立。

2.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发展状况

民营企业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9个大类、27个中类、88个小类的所有行业都有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局面。既有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旅游休闲娱乐等传统文化行业,同时也有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软件、网络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网络游戏、相关数字内容产业等新兴行业(见表1)。但从产业结构来看,民营经济在个行业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民营企业发展比较好的行业有: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民营企业发展较弱的行业有: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艺术品交易以及新闻出版。

二、北京民营企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文化创意产业本身特性适合民营经济发展

创意存在于民间。中国文化大发展,关键在于如何使民间的力量能在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自觉与创新。这一特性决定了中小型企业,更适合于从事文化创意产业。从创意到理念,从构思、设计到产品的生产,许多情况下,由少数几个人甚至是个人就可以完成,不需要投入较高的资金成本。这也是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如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的地方。

我们通过对一部分从事文化创意的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图1),员工人数最多的2500多人,员工人数最少的只有1个人,超过60%的企业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其中1人到50人的企业占43.38%,51人到100人的企业占18.64%,是被调查企业中比例最高的,这充分表明目前小型民营企业还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而这种情况也符合文化创意产业的需要。

2.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多个行业占有突出优势

随着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目前在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行业,民营资本投资活跃,所占比重较大。民营企业在设计服务,广告会展,软件、网络和计算机服务,这三个行业发展较好,优势地位突出。无论在企业数量、从业人数、营业收入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以新闻行业为例,由于北京拥有全国最集中的作者资源、媒体宣传资源和市场影响力,近年来,相当一批外地的民营图书公司将企业总部迁往北京或在北京开展业务,如山东世纪天鸿、广东天时音像、福建厦门光合作用书房,以及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文化工作室等。

3.城市功能调整的内在需要,为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根据北京市颁布的《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把全市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城市功能调整既避免各区县的产业趋同和重复建设,又使各区县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确立优先发展产业。例如,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东城、西城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及数字内容产业;以雍和宫文化科技园、大栅栏—琉璃厂文化商业区、国际传媒大道、民俗特色街区为载体,大力促进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由此可见,城市功能调整,使各个区县更明确自身产业定位,集中发展相关产业,为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4.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动及民间资本注入

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很好的发展优势。一方面,中小民营企业具有经营机制灵活、成长性好等特点。如果有合适的创意人才,中小民营企业更能提供活跃的创意来源。这些特点非常符合创意产业强调个体的创造性和智慧成果开发方式的特征。另一方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北京民营经济的实力已经壮大,存在大量的民间资本。通过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文化精品、文化惠民、文化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提升等重大文化工程。这些都为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劣势

1.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总体发展偏弱,个体规模也较小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显示了民营文化企业所具有相当突出的发展潜质。以从事多媒体和软件开发的企业数量为最多,以18.75%的比例排名第一。但从企业数量、从业人员人数等指标综合来看,产业规模还比较小。通过对一部分从事文化创意的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员工人数一般在100人以下,其中11人到50人的企业占32.81%,是被调查企业中比例最高的,这充分表明目前小型民营企业还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但整个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2.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发展不均衡,部分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九大领域中,最能体现创意性和文化软实力的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收入占比较小(前三项合计仅为16%左右),而且发展速度缓慢,远落后于整体的平均增速,与之相反,那些文化相关性较弱的领域,如软件、网络与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及其他辅助服务等领域,收入占比较大(三项合计将近70%),而且发展速度较快。耐人寻味的是:那些文化性较强的行业,几乎都为国有资本所垄断,民营企业几乎无立足之地。

3.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行业缺乏品牌效应

目前北京已涌现出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化创意企业,部分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2006年,在文化创意产业,用友软件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被评选为“北京名牌”产品,这代表了北京民营企业在品牌培育和培养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但是,目前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亮点还是不多,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产品和产业特色仍不够突出,还缺乏品牌效应。即使一些优质项目集中在民营企业中,与之相配套的政府政策支持也还不能很好的体现,使得一些优势项目逐渐失去优势。城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需要建立一种具有不可代替性的区域品牌,这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获得持续竞争力的关键。

(三)机遇

1.北京民营企业在创意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目前,北京中关村软件产业先导基地、798艺术区、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北京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等一批特色鲜明产业聚集区逐步形成,成为北京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北京民营企业在创意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环境。

同时,成熟的文化企业应担负起北京文化发展的社会责任,为更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及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孵化,扶持和帮助。例如,由北京金昉华视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着力打造的北京首个民营创业孵化机构——“金昉华视创业孵化中心”日前在京成立。这是以北京金昉华视文化产业发展公司为母体,以国家级大型企业——江苏金昉集团为投资背景成立的,主要通过科学地引进人才、项目、资金,来整合资源、孵化创业项目、培养创业领军人才,采用股份制为主成立事业部或合资成立公司等模式,保证各项目的独立运营、独立核算,实现各方资源的良性、协调发展。

2.政府政策扶持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

事实上,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颁布了《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积极促进非公有资本投入文化创意产业。另外,《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明确了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中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种类,从而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这些措施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各种类型所有制企业提供了公平的发展环境。

3.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多元化发展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目前,民营企业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所有行业中都有所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北京政府现已批准了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些聚集区涉及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全部九大类中的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在其中几个重点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中具有重要地位。例如,民营企业是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的重要主体;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聚集区,已经成为个体画家为主体的聚集区;由于大量个体艺术家和文化艺术类机构的入驻,798已经成为国内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区。可见,民营企业为北京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威胁

1.投融资环境

目前,在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制方面,还存在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一方面,国有大中型企业资金充盈、融资很容易;另一方面,作为数量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却是资金严重不足,融资十分困难。另外,文化的发展需要资本的投入,但这个资本必须有文化资本的属性。文化创意产业不是一个暴利行业,而且需要一个长期投入才能获取回报的行业。目前国内的资本均较为投机,他们往往需要短期内获得丰厚回报,这使得文化与资本的对接出现比较大的障碍。缺乏“文化资本”,文化产业大发展就有些遥不可及了。

2.国有与民营同业竞争问题

虽然,政府已经对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营造非公文化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和法制环境,并加大对民营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融资。但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中,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影视领域仍然存在文化内容创意和交易传播环节的审批和管制的束缚及国有资本的垄断,将阻碍社会资本进入这些行业。

三、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北京民营企业发展维护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并存,机遇与威胁同在。但是,显而易见,总体而言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多于威胁。可以说,文化创意行业本身特点,民营企业在某些行业的突出优势,多元化发展状况以及民营企业的灵活性,都为其在文化创意行业发展奠定了绝对优势;同时,广阔的发展空间,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城市结构调整,均为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和实践机遇。然而,民营企业总体偏弱,规模较小,发展不平衡,缺乏品牌效应等制约其发展的条件也依然突出,而融资困难、与国企竞争问题也应引起关注。

参考文献:

[1]刘连斌,莫梅锋.论“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三大重要议题[J].管理现代化,2009(6):

18-20.

[2]吴烨,陈志超.制度变迁与安徽文化强省战略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2(3):44-46.

[3]徐信贵,陈伯礼.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营造中的政府角色与功能[J].管理现代化,2010(2):41-43.

[4]王世崇.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6):39-44.

[5]姚腾霄.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发展对策[J].科技信息,2008(9):324-325.

[6]周经,刘厚俊.世界文化创意产品的比较优势与产业内贸易研究[J].软科学,2011(6)

[7]朱学义,董靖,于泽.我国文化产业投入的促动效应研究——兼论文化产业的经济支柱性地位[J].管理现代化,2012(1):12-14.

[8]Garnham,N.From cultural to creative industries: An analysis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e‘creative industries’approach to arts and media policy mak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2005(11):15-29.

[9]Lim,Lorraine.Creative economies,creative cities Asian-European perspectives:the GeoJournal Library Series Vol.98.[J].Cultural trends,2012(21.2):181

篇8

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战略规划,需要制定一个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合理的战略。民营企业的战略规划应该随着企业的发展阶段的不同而进行改变,这个改变过程就是紧随着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而进行不断的创新。

二、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民营企业在管理上主要采用家族化的管理模式,主要理念表现在对企业物质财富的占有上。在管理过程中,主要依靠亲戚关系而建立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安排企业老板的亲属担任管理岗位。这种血缘关系的安排不利于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

2.道德制度存在危机由于民营企业采用的家族管理模式,控制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混在一起。企业没有形成董事、监事和股东三会监督机制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诚信缺失的道德危机。这样会对投资者造成心理上的障碍,影响他们对企业的信任程度,进而造成信任危机。

3.财富占有观念强烈民营企业的财富在法律形式上是属于企业老板的。但作为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民营企业的发展也是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主需要有更加开阔的财富观念才能支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梯队建设不够阻碍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一个最基本的障碍就是人才梯队建设不够[2]。企业主在创业前期过程中过高的看待了自己,过分的相信自己的观念,形成了思维定势,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也是制约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重要因素。

三、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对策

民营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影响,就必须对其管理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具体对策可以从几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1.转变观念社会经济的进步对民营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的运行和外部社会因素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企业在进行管理创新的时候首先要转变观念,摆脱在创业初期所依赖的过分依靠投机行为所带来的发展,让企业的发展完全市场化和实力化。同时,社会技术的进步为管理进行创新带来观念上的转变,这种转变反过来又可以促进管理的创新,转变和创新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老板对企业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总经理的授权为前提,进而主导董事会的决策,让企业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这种管理观念的转变需要民营企业主有大度的胸怀和勇气。同时管理观念转变的具体实施方案需要迅速反馈到企业主那里,让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能够扁平化,有利于减少管理跨度。

2.加强制度的建设制度是进行管理的桥梁和纽带,制度的建设是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基石。民营企业在目前的环境下进行管理创新,首先要注重内部制度的建设,引导企业内部的创新[3]。企业内部制度的有效实施对推动管理的创新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从企业老板到员工都可以做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进而推动了整个公司的观念转变。同时还要加强制度的维护,规范好企业的正常运营。这些都会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篇9

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记河北融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文■王元生 李纪勇

日前,本刊记者到河北省石家庄市,对河北融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进行采访。这篇报道,希望能对各类金融机构、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在开展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工作中有所启示。

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国有企业的担当与作为

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创造了80%的就业岗位,60%的GDP,50%的税收,并且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然而,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这样一个世界性难题,也同样困扰着中国的中小企业。据统计,占我国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仅为20%左右。

为切实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国家曾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快制定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管理办法;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等等。可是,就是在政府有支持政策,企业有融资需求,金融机构有支持中小企业任务的现实社会中,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年复一年地延续着,以至于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

2007年4月,河北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全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支持科技型企业健康发展、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批准组建了股权多元的省级特大型综合融资投资企业集团——河北省国控担保公司(河北融投集团前身)。公司成立之初,注册资本金2亿元,由省国资委组织6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同出资,员工仅16人。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资委和有关国有企业顶住经济运行下行、经营效益下滑的压力,继续增注资金。2010年之后,省财政又每年向公司注资2亿元(已连续3年共计6亿元)。7年多来,通过集团引领、财政助推、社会资本参与和自身积累等方式,充分发挥杠杆作用,有效地放大了财政引导资金的效力。

整合利用宝贵资源

弥补“最后一公里缺失”

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从何处入手?起步伊始,河北国控担保公司首先要面对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国家是高度重视的,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金融机构也有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任务,企业有大量需求,为何对接不上?重要的原因在于以往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为了最大限度规避放贷风险,往往倾向于选择发展前景好、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抵押物相对充裕的企业来放贷,无形中为中小微企业设定了过高的准入门槛。经分析,河北全省2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能基本符合银行放贷条件的不过1万家。对于那些资金紧张、实物抵押物不足、只有专利技术的企业,从国有银行得到融资,往往是可望不可及的美好愿望。以往银行的经营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所在。

针对中小微企业分布在不同行业、经营模式千差万别、所处发展阶段不一、需求也各有不同的现状,河北国控担保公司决定搭建一个综合融资平台来探索解决难题。所谓综合融资平台,就是以担保再担保、创业投资、融资租赁、产业投资基金等为基础,联合引领银行、证券、金融租赁、信托、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引导、聚合社会资本,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量身定制”式的综合融资服务。

在实践中,对于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则“全程陪护”,助推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在企业创业初期,往往有人才,有技术,有专利,但缺资金,就“携资上门”,并提供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服务。

——在企业成长期,虽然规模逐渐扩大,但申请银行贷款抵押物仍相对不足,就及时为其提供担保再担保,帮助企业跨过银行贷款的门槛。

——当企业进入扩张和技术改造期,面临着扩大生产、产品升级、技术创新、设备更新改造,需要融入大量中长期资金,就采取直接租赁、售后回租、联合租赁等多种方式,使企业借鸡生蛋,边生产边还租金,缓解资金压力。

——企业发展壮大后,进一步帮助企业发行集合债券、票据、信托、基金等,实现融资多元化。对条件成熟的企业,助推其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正是通过为企业量身打造的融资方案,满足了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弥补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的缺失,最终做到为企业“雪中送炭”、“铺路搭桥”。

这是一场漂亮成功的融资战:

为响应省政府“百家金融机构进河北”的号召,融投集团于2013年5月26日联合中小企业投融资促进会举办“河北中小企业与境内外资本对接会”,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山东、山西、四川、陕西、吉林、江苏等近20个省市及香港、台湾地区的136家金融、投融资机构(涵盖基金、信托、股份制银行、证券、租赁、创投、担保、再担保等)到会,与河北省126家优质中小企业进行“一对一”融资对接。这126家企业是集团从全省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中小微企业中筛选出来的,涵盖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化工、文化旅游、物流、农业及农业产业化等领域。此次对接会是国内首次以融资单位为主体举办的大型商务峰会,集团与31家境内外投融资机构在会上签约,将有效缓解河北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在发展中创新

在创新中壮大

7年来,河北融投集团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始终坚持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为导向,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先后为全省3000多家企业提供了累计近500亿元综合融资服务,防范和化解了200多起企业资金断链风险,帮助企业脱困解难、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有的已成功上市。

在助推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河北融投也实现了自身“裂变式”的发展壮大。目前集团资本金规模86.3亿元(其中,国有资本占50.02%;财政资金占9.27%;社会资本占35.55%;集团自身利润转增资本占5.16%),较组建初的2亿元增长43倍;资产总额103.22亿元,管理资产1000亿元,可直接拉动社会融资1000亿元,间接拉动社会融资2000亿元,实现总融资能力3000亿元,可累计增加全省企业销售收入7200多亿元,增加就业岗位近90万个,增加各级财政收入520多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河北省地方实体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成为省委省政府培育科技型企业和上市企业的“孵化器”、打造经济强省的“助推器”、建设和谐河北的“稳定器”。

面对逐年增长的庞大资金流,融投集团始终将风险防控作为“生命线”,不断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发展趋势的研判以及集团各业务版块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提高风险预警和反应能力;加强内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严格实施风险控制量化管理,突出制度的流程化和风险程度指标化,避免人为干扰项目审批过程,借用“外脑作用”,邀请与项目无利害关系的外部评委,对项目进行客观评价;加强内部各业务版块协调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业务互补,增强整体防范水平。7年来,集团年均净资产收益率11%以上,累计提取风险准备金12亿元,风险管理水平居于国内前列,实现了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被国内业界同行誉为河北特色的“融投模式”,实现“民企增效、就业增加、金融获利、集团盈利、财政增收、社会和谐”等多方共赢。

着力健全业务板块

继续夯实发展基础

7年来,河北融投在成长过程中,集团十分重视组织管理机构健全建设,设有董事会、党委会、经理层,省国资委派驻监事会。集团实行事业部制管理,总部设战略发展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合规部、财务部、规划投资部、人力资源部、市场开发部等职能部门;设有担保发展部、金融发展部、实业发展部,统领担保发展、金融发展和实业发展三大版块。集团业务网络覆盖河北全省,通过“外引内联”,向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地以及加拿大等国家发展。

(一)集团业务板块下辖河北融投担保集团等公司,根据中小微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融资需求,量身打造融资方案,提供全程融资陪护,满足企业持续性资金需求。

1、河北融投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45亿元,是目前国内同行业资本金规模排名第二、股权多元的特大型担保机构,旗下拥有11地市担保公司、中小微企业担保公司、融投创司、融创基金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公司,主要为河北省11市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综合融资服务,持续助推企业“转方式、调结构”,持续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2012年经大公国际综合评定,担保集团主体长期信用AA+,具备为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中期票据、集合信托计划、集合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私募债等提供担保的资质。在省财政“十二五”期间每年2亿元助推下,2014年该集团注册资本金将达到60亿元,累计担保再担保客户3000家以上,融资能力达到600亿元以上。

2、河北融投创业投资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注册资本金15亿元,是集团发起、社会资本参与、省内资本金规模最大、股权多元的创投机构。实施“投保联动”,依托担保集团积累的丰富客户资源,筛选高科技、高成长、高附加值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为企业合理配置资产,助推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境内外上市。2014年底,创司注册资本金将达到20亿元。

3、河北融创基金管理公司是涵盖基金募集、销售、管理等业务的综合性、股权多元的基金运营机构。通过设计、募集并管理产业投资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文化产业基金、旅游产业基金等投资基金,不断创新融资产品,有效带动社会资本,助推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通过并购基金,推进优秀民营企业收购、兼并,做大做强河北省民营企业。到2014年底,融创基金公司要完成融资100亿元。

4、河北融投租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10亿元,是集团发起、社会资本参与,经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成立,省内最大、股权多元的内资融资租赁公司。主要宗旨是通过“融物”的方式实现“中小微企业融资”,缓解河北省中小微企业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中长期资金压力,推动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2013年达到帮助全省企业中长期融资100亿元的能力;2015年注册资本金达到20亿元,融资能力达到200亿元。

(二)骥发(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小企业投融资促进会加强“外引内联”,为河北省中小微企业向省外、境外拓展融资渠道搭建桥梁。骥发(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公司宗旨:一是为省内企业拓宽境外资本市场、嫁接境外金融工具提供服务,二是引领河北企业实现境外上市。中小企业投融资促进会成立于2011年4月,是集团发起、省民政厅批准的社会团体,现有会员560家,是为中小微企业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境内外资本、业界同行、社会各界开展有效对接,搭建的桥梁和纽带。在香港公司和促进会外引内联的基础上,引领河北省条件成熟企业“走出去”,利用境外资本、开发境外资源、开拓境外市场,促进河北省企业与境外投融资机构对接,提升企业整体发展水平和质量;定期举办商务峰会,为境内外投融资机构与省内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对接合作搭建桥梁。

(三)为增强企业自身造血、储血功能,集团还重点发展了辅业板块,下辖河北融投置业有限公司等机构。置业公司与杭州绿城集团开展合作,依托融投集团综合融资投资优势、信息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绿城品牌优势,高起点设计、高品位建设,谋划实施一批高端地产精品项目。与全省范围内的工业园区开展“银企入园”合作;深化产研结合,与首都高校开展“科技入园”合作,助推园区内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全力打造一批集“金融总部基地、高新技术创业示范区和企业上市孵化基地”功能为一体的省级大型高科技工业园区,成为省委省政府培育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发展增长极,打造经济强省和上市大省的强力引擎。

壮大资本实力

实现科学发展

篇10

美国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及其特点

美国政府认为创业教育是解决社会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十分重视创业教育的开展工作,其特点如下:

1.创业教育已形成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美国创业教育课程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直至研究生的全部正规教育,基础教育进行创业教育主要是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面对创业者日趋年轻化的特点,自1998年1月开始实行“金融扫盲2001年计划”,面向中学生普及金融、投资、理财、营销、商务等方面的“超前教育”。

2.创业课程已成为大学以上学历教育的必修、辅修或培训重点科目。美国有369所大学至少开出一门创业学课程,包括哈佛、宾州大学等。一项研究表明,在被调查的大学中,有37.6%的大学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创业学课程,有23.7%的大学研究生教育中开设企业学课程,有38.7%的大学同时在本科和研究生中开设至少一门创业课程。

3.创业教育注重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美国教育部自20世纪80年起创业教育以来,立刻被职业界所接受,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就业观。由于美国就业市场的动摇不定,传统职业就业机会减少 ,被雇佣、解雇、失业现象在美国司空见惯。美国创业教育是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

4.美国创业教育注重创业内容的切身体验。对创业内容的切身体验,使学生获取创业感性认识,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有研究表明,美国2/3的企业家来自拥有企业的家庭。他们通过参与家庭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实践,获取实践经验和创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美国的创业教育中,重视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创业教育内容的体验,同时要求教师率先垂范,美国教师的这种体验主要是通过模拟创业活动进行的。在创业教育国际协会有关领导的指导下,职业技术教师用一周的时间体验创业活动,如教师组成小组,以经营商店为例,从寻找店铺地点、取名、店面设计、销售目标定位、讨论预算、开发广告等环节,通过有序的体验,使教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5.美国创业教育组织有序,财力支持有社会保障。美国创业教育组织创业活动开展活跃、积极。这些组织包括教师组织和学生组织,层次众多,有国家级、州级、地方级等。在创业教育教学材料与教学方法的开发、教学信息的交流等工作上进行相互支持。这些组织吸引大批教师和学生投身其中,促进了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另外,创业教育还获得了社会部分资金的支持。这些社会机构提供经费赞助创业竞赛,激励接受创业教育的优秀学生,开发创业教育课程等。

启示

1. “三方”就业观念要到位。“三方”指教师、家长和学生。长期以来,我们被“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所束缚,端着“天之骄子”的架子不肯放下,毕业生都在力图寻找一个固定和安逸的工作。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三方必须要认清形势,改变传统的择业就业观,把自主创业看成是选择就业和出国之外的第三大出路。

2.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到位。首先,教师要进行角色的转变。由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变成“引导”作用,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运用启发式、实践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开发学生创业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加强实践锻炼。学校应提供时间和实习场所来鼓励教师参加实践锻炼,教师可通过深入生产一线实习锻炼或利用到企业兼职的方式接触市场,积累创业经验。再次,教师可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对外开展工作。工作室是教师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又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教师可带领学生参加工作室的对外服务,积累创业资金,获取创业经验。最后,学校可聘请知名企业的老总或创业成功人士当兼职教师,指导师生的创业活动,利用业余时间把有创业激情和创业才能的师生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制定创业计划,挑选有实力的创业教师进行模拟或实战训练,增强师资队伍的创业实战性。

3. 职业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体系建立要到位。目前我国部分院校已开设了一些创业教育课程,如:创业启蒙、创业机会的识别与评价、市场营销、企业计划书撰写、市场调查与预测、公司理财等。创业课程以选修课或以讲座、报告形式居多,没有被纳入必修课范围。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与各专业核心课程之间内容缺少连接,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也尚未建立。因此,建立完善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是实施创业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

4.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要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注意知识内在的传承关系,而忽视了受教育者个体的特点。创业教育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在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下,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的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个体差异,并把个体优势发挥到极致。教学中要保护学生自尊,也就是保护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创业自信心。

5. 夯实实践教学,为学生搭建创业实习平台的工作要到位。学生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因此要根据专业特点,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利用校内实习基地或学校提供的创业实习场地,为学生创业搭建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教育部也做出决定,允许大学生、研究生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以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可每年定期举办“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竞赛是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起源于美国,又称“商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的参赛者,在完成计划书的过程中,可通过竞赛提供的系统培训以及学习交流,全面接受创业者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职能体系;通过比赛,结识未来创业伙伴,结识风险投资家、商界和法律界人士,并可与媒体建立良好的联系;可以培养沟通能力、说服能力,增强创业的勇气、信心,了解创业途径,寻求创业信息,减少创业的盲目性和风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