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经济范文
时间:2023-03-31 14:05: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展经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会展经济可以说是过去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升级版。通过举办大型的会议和展览,吸引资金与人流,形成临时商圈,通过商品、资金、人员与信息的短期快速流动,以获取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产物,会展经济通过多元融通的活力与丰富的市场潜力,成为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会展经济固然能够搭建营销平台为企业获取市场信息,也能够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刺激消费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把握不准方向,会展经济也会呈现出种种弊端。
在南博会准备期间,昆明的城市建设让市民颇多微词:为了在短期内改善城市的外在形象,昆明进行了新一轮的城市外观工程。但实施中忽视了昆明连续四年干旱的局面,大搞城市景观植被维护与道路建设,导致漫天飞舞的尘沙,建筑垃圾随处可见;短短几年内,已经重铺了数次的人行道以及挖了又栽、栽了又挖的行道树;大规模道路改造导致的交通拥堵……过去天青水蓝的春城,在一夜间仿佛就消失在了这一系列热火朝天的市政建设中。
长此以往,城市主人好客的热情可能在市政建设中被消磨,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无奈和失望。我们也发现,这些存在的问题在各方的合力反映下,政府显然已注意到并正在努力改进,各项改进措施正在悄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首届南博会定会成功举办,将促进云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篇2
一、国内外会展行业中会展展示设计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代会展展示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代会展展示设计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基本表现为:空间布局的灵活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展示形式的市场化、生活化、现代化;更强的开放性、透明性及参与性;更加强调对效果、效益、效率的追求。国外会展展示设计对整体设计项目的要求日趋增多,设计项目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已形成了“设计即是管理,管理即是设计”的概念。
中国会展展示设计的现状
1. 中国内地会展设计市场大多欠缺发达国家和地区会展业的资讯传播、统筹管理和规划、合理分工、创新和环保的理念;
2. 很多设计作品处于设计抄袭、张冠李戴的状态;
3. 展示设计师普遍缺乏系统的设计管理学习和训练,层次偏低;
4. 整体的设计水平仍处于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设计的要求和质量适应不了我国会展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5. 设计忽视参展方与参观者间的信息沟通反馈,彼此间缺乏互动交流的空间和机会,据官方统计我国04年积压商品已递增至3万多亿,这种现象除了宏观经济因素外,很大程度上也由于企业的设计与消费者的需求没有紧密联系所造成的;
6. 可使用的材料及展商愿意承受的成本也与国际相差甚远,所以在设计上一般都要考虑成本,其次再考虑创意;
7. 设计重复使用率极其低下,对新型材料性能、保管、运输与搭建、维护等的了解甚微。
中国会展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
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各种文化的碰撞,社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会展的展示设计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力而生动地表述了这一特征。那就是――设计业的“大设计”发展趋势。
二、会展经济下中国会展展示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
面向行业,探索合作式会展教育模式
在构想的会展教育体系中,高校是核心,担负着学历与学位教育、科学研究、课程规划等任务,并具有管理模式输出、信息收集与加工等职能,承担着培养核心人才的任务,如会展策划与管理、会展展示设计管理、会展执行管理等相关人员。应坚持合作办学,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保证
要加强会展人才的培养,必须先有一个较强的师资队伍。在已经开办会展展示设计本科专业的高校,从事该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仅人数少,而且大都是从其它专业转行过来的,专业理论积累不够,会展相关工作经验也比较缺乏,相关教材找不到很适合的人撰写。要加强会展教育与科研队伍的职业化建设,给予相关人员到会展先进国家培训的机会,以便了解国外会展业最新发展状况、研究成果以及会展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支持相关人员到会展企业挂职锻炼;应对会展教材编写和出版给予资助;在科研项目立项、资助额度和研究时间保证方面,也要给予帮助。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
会展展示设计是一种多元整合的信息传播媒介,因此在教学上需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来指引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与社会,与科技文化,与经济水平的发展相同步,这样才能给展示设计的发展拓展美好的前景,使展示设计能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服务。
从以上研究数据和市场现状来看,会展展示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应涉及以下内容:
1) 目标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层次低的熟练技术工人,还是层次高点的设计专用人才。目标的定位不一样,那么课程设计的深浅复杂差别很大。
2) 课程的设置。它应包含会展展示设计专业课程(如美学、构成、设计管理、消费者心理等)及会展行业基础课程(如:会展策划、市场营销、统筹管理等)。
3) 教学研讨和教学评估方法。这里涉及制定一个标准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篇3
打造强健稳固的经济基础
东南亚国家中,泰国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近来,普密蓬国王倡导“适足经济”理念作为治国理念。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泰国的经济发展稳中有升。
泰国去年经历了一场政治变动,目前是临时的内阁在指导工作,属于非选举产生。政治的变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增长,预计经济的增长速度不会太快,但总体上经济会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鉴于此种政治环境的改变,普密蓬国王陛下亲自倡导“适足经济”理念作为治国理念,为国家的长期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适足经济”理念的核心是适当、合理,用于国家经济管理将有助于提高泰国经济对于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体系的免疫能力;有利于打造强健稳固的经济基础,增强国家和企业的竞争能力;有利于泰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适足经济”思想深入人心,不仅政府积极响应,也同样得到每一个国民的支持。
泰国主要经济收入靠旅游业和出口业,今年,由于泰币升值比较大,美元兑换泰币的汇率从2005年初的1:42上升到现在的1:35,给泰国的出口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在泰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及普密蓬国王倡导的“适足经济”的前提下,泰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旧保持稳定,第二季度增长速度为4%-5%。同-时,泰国银行也采取了降低利息的办法来应对货币升值,存款利息由早期的4%―5%降低到现在的3%。
“泰国在经历了10年前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后,慢慢向理性回归,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5%6%。在今年年底,泰国将会举行大选,并制定和颁布新的宪法,这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都将是一个利好消息” 游慕贤公使介绍说。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泰国在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泰国贸易投资促进委员会的统计资料为我们证实了这一点。
2006年泰国外资申请的净投资额为83亿美金;其中日本(29.9亿美金);美国(10亿美金);整个欧洲(9.5亿美金);其中欧盟占8亿美金;新加坡(7.8亿美金);马来西亚(3.6亿美金);中国大陆(3.3亿美金),中国台湾(3.3亿美金)。 实际被批准的金额为72亿美金,其中日本31亿美金,353个项目;中国台湾2.8亿美金,63个项目:新加坡5亿美金,62个项目;美国19亿美金,46个项目;整个欧洲5.7亿美金,118个项目;马来西亚1.5亿美金,35个项目;中国大陆6638万美金,16个项目。
相比之下,日本、美国和欧洲到泰国投资的比重很大,尤其是日本居世界各国投资之首。目前来讲,泰国政府仍然鼓励外资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如水坝、桥梁的建设等;在机电设备制造业,电子产品等方面也将秉承一贯的政策,欢迎外商前来投资。
游慕贤公使说:“泰国人非常欢迎中国人来投资,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泰国人都或多或少地有着中国血统。”中国在泰国的投资主要涉及电子通讯设备、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医药、航空器材、服务贸易、餐饮业等。其中,通讯设备、医药、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不但是中国的强项,而且凭借其物美价廉的特点很受泰国政府欢迎。
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泰国已经小有名气,他们主要做通讯设备,在泰国已经有8年的投资历史,企业一直发展良好,连续几年成为外国独资企业中的纳税大户,为泰国的税收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另外,中国的医药也得到了泰国人的认可,中国的同仁堂药业亦早已进入泰国市场有六七年之久了。
游慕贤公使补充说:“泰国地形多变,北部是山区。东北部是呵叻高原,这里夏季极干旱,雨季非常泥泞,不宜耕作。中部是昭披那河的平原(又称湄南河),这里土地丰饶。南部是半岛。为了发展北部山区,如果在该地区或周边地区投资的话,泰国政府将会给予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多管齐下 以展览促贸易
在中泰贸易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中泰两国间的会展业的发展也颇为迅速,这其中,比较成功的有中国(泰国)商品展览会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
在评价这种双赢时,游慕贤公使说:“首先泰国政府欢迎中国的展览主办方去泰国办展览,这样不仅可以让泰国的企业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投资,中方展览业的进住带去了资金,拉动泰国的消费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的收入,同时也推动了不同相关领域的向前发展。”
游慕贤公使说:“在泰国举办的展览都会邀请各国驻泰国的商务机构来参展、参观。比如,泰国是生产香米的主要国家,泰国香米也很出名,今年五月份泰国商业部举行的泰国大米会议,就邀请各国生产大米和做进出口大米贸易的部门和企业到泰国来参观考察。在这个会议上,我们也邀请了中国的有关单位和部门。”
泰国政府不仅针对农产品的出口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其它更多的领域与世界各国也都达成合资合作意向。在相应的展览及会议上,比如工业、珠宝、食品、美容、SPA、按摩等,都会邀请国外的同行和主管部门来参观、参展。
游慕贤公使介绍,近期,我们主推食品、珠宝、教育方面的展会。主流的展会将会为行业以及周边经济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推动作用。
比如每年两届的泰国的珠宝展,吸引着大量的采购商和游客前来,如此大量的客源在让参展商赚个盆满钵盈的同时也带动着泰国珠宝业的繁荣。另外,客人在参观、参展之后一定会游览一下泰国的美丽景色,感受一下泰国的人文气息,而这又无形中带动了泰国的旅游业的发展。
泰国有很多国际学校,这也是泰国教育类展会繁荣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想到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发展的话,就读泰国的国际学校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中泰间信息进一步互动
为推动中泰两国间的贸易往来,泰国外交部于4月4日批准泰国驻华使馆设立“中国商务信息中心”和“泰国商会”,并开通了网站WWW.省略。
中国商务信息中心刚刚成立一年之久,他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开拓中国市场的泰国企业提供方向性的政策指导,如:来华投资方面的行政法规,合资合作的指导建议,中国相关行业的运行态势和发展趋势,办事指南等。泰国使馆商务处商务公使游幕贤先生兼做信息中心的主任。
篇4
关键词:会展经济 SWOT分析 区域发展
会展业作为现代商贸流通业的一个重要业态,在促进城市服务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的特大城市、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商贸中心城市,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从会展经济的含义和作用出发,采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重庆发展会展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重庆发展会展经济的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所谓会展经济,是指各种类型交流会、洽谈会、展览会、博览会的总称。它是利用一定的地域优势、经济特色、资源优势,由政府或社会团体组织,召集供需双方按照事先确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专业性的或综合性的产品布展、宣传、交易和服务为内容的特色型经济活动(Brown,2000)。会展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与市场经济对信息交流的内在要求相适应的,被认为是继金融、贸易之后,颇具前景的产业之一,与旅游经济、房地产经济一起,并称为新世纪“三大无烟产业”。目前,国内外对会展经济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研究了会展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Margaret 等(2004)采用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方法(IMPLAN)对与会展相关的旅游者花费、对举办地居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确认和分析,Burgan、Mules(1992)和Crompton(1999)认为会展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乘数效应,与会展有关的消费支出,直接刺激了相关经济活动的进行。据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 1∶9(周爱国,2007),据国际博览会联盟(UFI)的估计,由展览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中只有 20%是展览会行业内的,其余 80%为商贸、酒店、饮食、交通、旅游、电信、广告等相关行业所拥有(俞华,朱立文,2005)。
(二)研究了会展活动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Browning,Adams(1988)认为企业可以从会展活动中发现潜在的顾客,获得竞争对手的商业信息,塑造并巩固企业形象,在企业缺少资源时,它是企业快速获得资源的有效工具。Wouter(2010)发现参加会展活动与企业绩效之间有正向联系,参加本行业相关的会展活动会提升创业者在行业社会网络中的地位,即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而这进而能促进企业的绩效。Li(2007)将会展活动的资源分为内部知识资源和外部关系资源两大类,企业管理者可以从会展活动中获得最近技术、管理经验、行业信息等内部知识资源,也可以获得与供应商、潜在顾客和投资方建立联系的外部资源。
(三)研究了会展营销的问题
Huanglingzi Liu,Ying Liu(2009)把影响会展成功与否的因素分为五个方面,即消费者对会展知识的理解、时间成本、展览会的信息、临时的社会网络交往和展览会所处的环境。应丽君(2006)认为会展营销从项目的定位开始,不同的定位策略反映出不同的竞争战略。根据展览产业链上相关环节的市场主体在项目营销中是否居于主导地位,可以发现有“主办”、“展商”、“观众”与“消费者”导向的四种展会项目定位策略。Tsuen—Ho Hsu(2011)研究了台湾三家展览馆后得出,会展的成功在于丰富的策展经验和完整的顾客关系、多元的行销资源和短期特展及成本控制能力。
二、会展经济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分析
(一)对GDP增加的直接效用
会展经济可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这是它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从国际上看,在瑞士日内瓦,德国汉诺威、慕尼黑,美国纽约,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新加坡和我国香港等这些世界著名的“展览城”,会展业为其带来了直接的收益和经济的繁荣。美国一年举办200多个商业展会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38亿美元;法国展会每年营业额达85亿法郎,展商的交易额高达1500亿法郎,展商和参观者的间接消费也在250亿法郎左右;我国香港每年也通过举办各种大型会议和展览获得可观的收益;从国内来看,仅2000年春季举办的“北京第六届国际汽车展”,就有40万观众前往观展,光门票收入就相当可观。这种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产生的吸引力使得会展经济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
(二)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
会展经济对相关产业具有带动效应。会展经济不仅可以培育新兴产业群,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拉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其他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以及带动集服务、交通、旅游、广告、装饰、边检、海关、餐饮、通信和住宿为一体的“第三产业消费链”的发展。1996年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德国政府为此拨款70亿马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该市的基础设施环境;1999年在我国昆明主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218公顷的场馆群及相关投资总计超过216亿元,使昆明的城市建设至少加快了10年。1999年上海举办的“财富论坛”,会期虽只有3天,但是留在上海各酒店的费用就达数百万美元。每年两届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带动了广州第三产业的发展,展会期间,广州市酒店客商入住率达90%以上,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万多外商云集广州。云南昆明召开的“’99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2000年1—7月份,云南省旅游总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44%,到10月初,昆明世博会接待的中外游客已超过930万人次。1999年以来,香港参观展览的人数达407万人次,展览业本身收益为15亿港元,酒店业收益高达126亿港元,占第三产业总收入的59%;餐饮业收益635亿港元,参观展览的人士在香港的商店总消费达27亿港元,占零售业总收入的12%。
(三)会展经济能够提高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会展经济是城市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会展经济通过增加举办城市的经济总量和经济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国际上有许多以展览著称的城市,如汉诺威、杜塞尔多夫、莱比锡、慕尼黑等均是世界知名的会展之都,展览在为这些城市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它们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法国首都巴黎,平均每年都要承办300多个国际大型会议,因此,赢得了“国际会议之都”之称。我国的香港以其每年举办若干大型国际会议、展览而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上海“’99财富论坛”的召开,预示着上海在向国际展览名城的方向迈进。大连也以每年举办的“服装节”而提高了在国内和国际的知名度。不仅如此,会展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城市的国内国际知名度。会展经济可以最充分地利用城市的人文环境资源,促进城市人文环境的建设,提高城市人文环境的品位,还会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和周边经济的发展。
三、基于SWOT分析的会展经济研究:以重庆为例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常被用于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在战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将此方法运用于重庆发展会展经济的评价。
(一)重庆发展会展经济的优势
1、政策优势
2007年8月,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重庆作为中国目前唯一的城乡商贸统筹发展试点区。国务院于2009年1月26日了《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重庆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重庆要发挥西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优势,进一步健全现代服务业发展体制,促进生产性和生活业全面发展。这为重庆发展会展经济打下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2、区位交通优势
重庆位于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地处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西南工商业重镇和水陆交通枢纽。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是实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地区。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横贯中国大陆东西和纵穿南北的几条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干线在重庆交汇,3000吨级船队可由长江溯江至重庆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干线机场。重庆是中国西部电网的负荷中心之一,煤炭、天然气产量大,能源供应的保障程度高。
3、经济实力优势
2009年,重庆GDP达到5000多亿元,成为中国经济总量第五大城市。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重庆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轻重并举、门类齐全,制造业发达,摩托车、汽车、仪器仪表、精细化工、大型变压器、中成药等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重庆拥有亚洲最大的铝加工厂,有规模以上汽车、摩托车企业382家,摩托车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出口超过二分之一。重庆已成为全国十大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之一。
4、文化优势
发展会展经济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重庆山川巍峨,钟灵毓秀,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境内瞿塘峡、巫峡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人文蜚声中外;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现存唐宋摩岩造像6万余尊,是中国后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201—204万年前的“巫山能人”,是人类最早的摇篮;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着几万件巴渝出土文物,传承并延续着历史的文脉。全市有10多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金佛山等四大国家级风景区,有仙女山等五大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小三峡等四个国家4A级旅游区。
(二)重庆发展会展经济的劣势分析
1、展馆面积较小
会展场馆是会展经济发展的载体,被誉为会展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会展业发展的基础,没有相当规模及其配套设施齐全的展馆;就难以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展会。重庆主城区现有会展场馆5个,面积20万平方米。2005年建成的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场馆的压力,但展馆很难满足一些体积、质量较大特别是机械类展会的需求。2011年整个重庆的会展不足200个,跟国内“会展三巨头”对比,相差甚远;有专家预测,21世纪初我国的会展经济将步入成熟期,届时,不少国际专业展都将超过10万平方米甚至达到20万平方米的规模,且对展馆甚至整个城市的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到那时,重庆的展馆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
2、行业竞争无序
重庆市的展览公司之间缺乏有序竞争,往往为筹建一个同类的行业展会,相互之间互相争斗,甚至拆对方台,造成参加展会的客商无所是从的局面。办会展的主体复杂(政府及有关部门、各种协会、组委会、企业等),出现了不同城市、甚至同一个城市办主题雷同的会展的局面(如汽车展,重庆国际会展中心每年就有两次,分春季和秋季;而汽车展在全国各地区更是数不胜数)。让参展商难以集中精力布展(其中不少参展商是政府部门“摊派”任务来参加的);参展商来参展更像是走个过场,大大降低了参展的商品质量。
3、缺乏会展专业人才
会展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组织、管理、广告、宣传、策划、公关、工程等专业化工作人员和翻译、导游、餐饮、安保、货运等服务人员。据了解,目前重庆专业展览公司只有180多家,从业人员1500多人,最大的公司40人左右,大部分是从做广告、营销的人转行而来,一些人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并不尽如人意,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严重制约了重庆会展组织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重庆发展会展经济的机遇
1、国务院对重庆的准确定位,是重庆发展会展经济的重要的政策机遇
2009年1月,国务院对重庆明确定位于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购物之都”、“美食之都”, 重庆要形成区域商贸会展中心,促进实现流通现代化。国务院以专门文件的方式对一个城市进行具体规划,这是近年来全国城市发展中少有的。因此,乘着国务院2009(03)号文的东风,努力发展重庆的会展经济,正恰逢其时。
2、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向重庆倾斜,是重庆发展会展经济的又一良机
重庆市制订了《关于贯彻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从2008年11月起到2010年底,3年实现各级财政性投资2000亿元,并通过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引导社会资本、信贷资金、外来投资等跟进,力争3年完成全社会投资1.5万亿元。
3、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发展会展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庆是西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长江上游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已初步建立起面向全国、联动长江、辐射西南、层次清晰、结构紧密,由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发展的消费品市场体系。200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00亿元,实现商业增加值50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达5000亿元。重庆正以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为主线,以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为重点,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培育大企业、搞活大流通为目的,不断发展完善商贸流通业。
(四)重庆发展会展经济面临的挑战
1、成都对重庆发展会展经济的影响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和重庆同处于西南地区。成都是一个旅游、休闲城市,消费市场巨大。早在2003年,成都市政府就提出了“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会展之都”的战略目标,这标志着成都会展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近几年来,成都市承办了全国糖酒会、中国国际体博会、全国医博会、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以及2006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九寨天堂国际环境论坛、世界华人保险大会、世界摄影大会、世界聚变能大会、中国国际软洽会等一系列大型展会,还策划参与主办了遗产节、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啤酒节等。成都市根据自身的经济、环境特色,形成了节、会、展相结合的会展经济发展模式,四川国际熊猫节、全国春季糖酒会等节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带动了其他展会的发展。成都展馆面积突破20万平方米,仅低于北京、上海、广州,居于全国第四位。
2、西安对重庆发展会展经济的影响
西安是中国西北的重要中心城市,西安会展经济的发展势头也非常好。目前,西安有一定规模的综合、专业展览馆四个,总面积达21.4万平方米,展馆的数量、功能、总面积在西部都处于领先地位,停车、洽谈、商务服务等配套设施基本齐全。会展数量、规模、内容逐年扩大,层次逐步提高。规模从地方性小型展销会发展到全国性大型综合、专业展会。如东西部贸易洽谈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住博会、制博会、高交会、旅博会等。内容从土特产、工业品、服装等发展到房地产、高新技术、现代装备制造等50多个领域。目前在西安注册登记的展览公司120多家,从事相关业务的广告公司数量众多。西安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行商业化运作。
四、重庆发展会展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利用国家对重庆的正确定位和优惠政策,大力推动举办各种特色展会,促使一些展会成为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展会
充分利用西部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和直辖市的优势,依据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地位,大力举办如“渝洽会”、“园博会”、“机械展会”等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展会。利用重庆在柑橘、米花糖、美食等方面的优势,举办全国性的美食节,真正奠定会展之都的地位,推动重庆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
(二)规划建设新型展馆,扩大展馆规模
制约重庆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展馆规模过小。因此必须扩大展馆规模,建立新型的大会展馆。许多城市(如广东、北京、上海、大连、长春等)加快了会展基础设施建设,不少城市已经建成,或者正在建设,或是已经规划建设数个或几十万平方米计的会展场所。目前,重庆市只有承办国内大型展的能力,要是承办国际性大型展,就显得力不从心,展馆的规模无法满足需求,所以应加快会展中心的建设步伐。考虑可在离机场半小时车程之内的江津、江北等地选择交通条件便利、物流运输方便的地方选址。
(三)建立重庆会展业发展办公室,进一步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功能,推动会展经济有序发展
建立重庆会展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展览业务,根据国家政策法规、本地产业特点及经济发展格局,对全市展览项目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推动会展业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地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代表会展企业利益的民间社团即行业协会的作用,制定行业共同遵循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加强行业自律。通过法律的强制性作用和行业的自律紧密结合,使会展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四)积极加强与成都、西安等地的合作,建立会展联盟,促进三地会展经济的协同发展
一方面,积极向成都、西安等地学习兄弟城市发展会展经济的经验,提高重庆举办会展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与这些地区大型展馆合作,利用成渝经济区、关西经济区的优势,建立会展联盟,避免恶性竞争,共同促进会展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Brown G.Emerging issues in Olympic sponsorship: implications for host cities[J].Sports Management Review,2000( 1) :71—92
②Burgan B,Mules T.Economic impacts of major sporting even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2,(4)700—710
③马勇. 中国会展业发展的趋势与创新对策研究[J].中国会展,2002,(3):293—296
④谭晓兰,毛艳华.成渝会展经济合作双赢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08(09)
⑤陈向军. 试论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 [J].求实,2010.12
篇5
今年4月的广交会、10月份的高交会,我各出差去了一次广州和深圳,正好每次遇上两家客户在那里做展。而作为展览展示的服务提供商,我也深知会展经济在一个与时俱进的经济时代中所扮演的角色。曾经显赫一时的会展经济,到如今其影响力已经日渐式微。这倒让我这个局中的局外人,能够以一种深入而客观的旁观角度来理解会展行业。
曾几何时,在中国的参展商中,提及会展非广交会莫属。确实如此,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初期,企业亟需展示自我,而这种“窗口展示”的需求,很大一部分通过大大小小的展览、会议来释放。作为进出口商品交易量最大、最为悠久的展会,广交会上的一个展位自然就成为众多企业趋之若鹜的目标。于是,广交会每每开展,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但以实际的投入产出来算一笔账,企业的投入产出比未必有想像中的美好。以广交会的一个展位为例,102平展位费用大概在50万左右,展台装修在15万左右,加上人员的差旅、企业宣传片的印刷、礼品制作等费用,总体支出大约为90万左右,而这只是广交会上的中等水平。
这个客户属于化工加工行业中排名中等偏上的企业,属于参加广交会的典型展商,然而,这样近百万元的展会支出,仍然是该企业年度规划中的支出最大的一笔。派出近30人参展队伍的他们(其中包括了一半以上是销售人员),所签下的订单、或者是意向订单,都因为展位旁边或是隔壁展馆的同业竞争对手,而不得不压低利润。成交量上体现的增长,并不能实现展会基本的收支平衡。
而放眼全国数不胜数的会议和展览,展会的质量和效果令人堪忧。
一方面,中国的会展种类繁多,但大多知名度不高,水平偏低。举例来讲,北京的国展,几乎每天都有着名目繁多的展会。实际上,一个会展的经营,需要长期持续的品牌积累,这要求展会的承办方能长远地规划,规模地去经营,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积累,才能成就一个成熟的展会品牌。而北京的国展几乎呈现出本末倒置,“国展”成了展会的品牌,而不管什么展会,参展商和参观者来势汹涌,这不能不说是展商作为主体的一种本位缺失,而展会的效果也难以界定。
再一方面,会展内容严重雷同,让参展商和参观者信心渐失。经常看到的是,在几个展会上的参展商彼此熟悉,搭建商相互了解,会展的承办方只顾着争抢客户,而会展组织以及必要的专业服务都有待提高,以致于让参展商失去对展会的兴趣。
回到广交会、高交会的案例上来。尽管以此为例的两大展会具有特色,但参会费用偏高、报名过程繁琐、以及路途遥远,仍然对一部分企业有着一定的不便。在我看来,言以会展必称广交的局面,也大有必要改观一下。
我给一家客户的建议之一,是利用现在的新兴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来完成“网上会展”。这种永不谢幕的会展,可以让企业的名字长时间地停留在互联网上。其中,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平台,被印证为可行的“网上会展”之一。而另外一种方式,则是最新流行的SEO(搜索引擎优化),利用关键词优化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上的搜索结果,来吸引有效的点击。这两种方式,比较于广交会动辄上万的消耗,性价比着实高了不少。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一个事实出发:没有参加广交会的潜在客户,肯定比到会的客户要多得多。
篇6
[关键词]会展;竞争力;产业链;会展旅游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但是,与世界会展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如德国、美国、英国等相比,我国会展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国会展业,就必须借鉴国外会展产业发达国家的产业模式、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会展发展道路。那么,这就要求我国会展学术研究领域必须构建一套科学的理论研究体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当前首要的就是对现阶段的会展理论进行系统研究。
一、国内会展经济理论的研究现状
近几年,我国会展理论取得了较大进步。笔者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会展的论文进行检索整理,截至2008年10月的统计结果显示:有关会展的期刊论文有2208篇,其中涉及会展经济的论文有138篇;有关会展的硕博论文达428篇,而涉及会展经济的有86篇。目前,还鲜有博士论文专门围绕会展经济问题进行研究。
(一)当前硕博论文的研究现状
对会展经济的理论研究,主要是从2000年开始逐步深入,而到了2007年特别是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会展理论研究论文篇数逐步增加,研究视角也日益深化及新颖化、细化(详见下表)。通过归纳,可以发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关于中国会展产业综合性研究,一共涉及8篇论文。方敏(2006)结合国际贸易理论中比较优势理论来探讨中国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后发潜在比较优势;林俊蜂(2006)对中国网络会展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三篇关于中国会展产业竞争力的发展趋势研究,如薛华(2007)通过考察中国会展产业集群情况来分析中国会展业的竞争力情况等。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会展业区域性问题研究,其中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研究此问题:一是以我国经济区域作为研究背景,一共涉及论文4篇,如付桦(2006)结合海外会展业发展实践,研究长江三角洲未来的空间格局走势;李新月(2005)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研究北京地区周围会展产业效率低下问题等。二是关于我国各省份会展业发展问题研究,一共涉及论文3篇,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林蔓(2006)从城市会展发展能力因素入手,探讨浙江省会展能力及提高能力方面的对策。
第三个方面是把会展与相关行业联系起来进行实证研究。如黄玉探讨了如何建立一体化会展物流模式与报价体系。此外,还有6篇论文则是探讨了会展旅游问题,主要是结合城市特征来进行具体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是郑秀娟(2007)关于会展旅游战略联盟的研究,该研究首次将价值链理论引用到会展产业中,提出构建会展旅游战略联盟模型,并指出联盟核心是会展组织企业。
第四个方面是关于会展业竞争力的评价及相应指标体系问题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的:一是关于会展旅游竞争力研究,一共涉及到3篇论文,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李国娟(2007)采用基于粗糙集的评价方法,建立重庆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关于城市会展竞争力研究,一共涉及到9篇论文。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是王程凯(2006)通过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进而对上海会展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第五个方面是关于会展产业链问题研究,一共涉及到论文3篇。分别是殷瑞普(2006)以产业链为分析工具,分析了会展业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表现、机制以及约束因素;徐佳(2005)从会展产业链规律人手,分析基于世博会的上海会展产业链整合模式;应彩虹(2004)应用SCP分析框架建立会展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模式,对我国会展产业组织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期刊论文研究概况
笔者通过对有关会展经济的138篇期刊论文进行归纳整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如库瑞关于我国会展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与实施(2008);赵成效关于中国会展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2003)。二是关于会展产业与城市经济之间的互动研究。如罗薇的会展经济与城市经济的互动效应(2008);郭先登关于城市发展现代会展产业研究(2005)。三是关于会展地区或城市的具体规划研究。如叶莉的湖南会展业与产业基础的互动关系研究(2007);徐文的上海世博会与会展产业集群化研究(2007)。四是关于中外会展产业对比分析,如王春雷关于中美会展产业发展系统比较研究(2006);徐丹的国际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及借鉴(2008)。五是关于会展教育发展研究。如何颖的建立面向中国——东盟会展产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2006);沈丽关于会展教育市场化研究(2006)。
(三)国内著作研究概况
自2000年以来,我国会展业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一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市场,有关会展产业的研究著作也日益增多,涉及各个领域,其中有关会展经济管理类著作达上百部,代表性著作作者是过聚荣、刘大可、施昌奎、应丽君、程红、龚平、陈来生,等等。过聚荣的《会展导论》在综合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演变特征,较详细地对会展概念、会展产业链、会展管理原理及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当今世界几个会展业相对发达国家的经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实用性。程红的《会展经济:现代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会展经济的基本经济功能、运行原理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研究方法上,作者采用了现代数量分析方法,对会展经济的优势、关联性与制约因素、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这也加强了作者分析过程的科学性和分析结论的可靠性与可操作性。此外,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会展经济蓝皮书,即年度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通过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和采用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当年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特征、相关问题以及变化趋势,探索中国会展经济内在发展的基本规律,并通过与国际会展企业的比较,提出相应的专家建议。
二、国外会展经济理论
笔者通过WorldScientific全文数据库检索有关“Exhibition/MICE”等信息的检索,截至2008年8月,共收集相关论文156篇,其中涉及会展产业理论研究的论文有128篇,较多集中于实务分析。如MCCab(2007)的论文《StrategiesfbrcareerplanninganddevelopmentintheConventionandExhibitionindustryinAustralia》通过对126个供职于会展业的职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会展业的职员大多受过良好教育,而且女性居多,往往都有一个相对成熟的职业规划。LuisRubaleaba-BermejoandJuanR.Cuadrado-Roura(1995)的论文《urbanHierarchiesandTerritorialCompetitioninEurope:ExploringtheRoleofFairsandExhibitions》则针对展览业在城市区域竞争力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论述。Kay.LiKuen.Anderw(2007)的论文《INTERNATIONALEXHIBITIONORGANIZERSINCHINAANDTHEiRPER-FORMANCE》,通过运用描述研究设计与探索性因素,从展览组织者的角度分析如何构建会展业战略规划,并以中国会展市场作为案例展开论述,研究如何进入中国展览市场的问题。此外值得指出来的是,HughPizeyandChrisHuxham(1991)在《1990andBeyondDevelopingaprocessforgroupdecisionsupportinlargescaleeventplanning》中提到用决策技术方法来研究大型展会如何抓住各个时间段的机会,进而提高展览会对产业链上的各个部门的影响力。
国外关于会展方面的研究专著大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代表性作者有富兰克、克里斯汀?克林斯曼、卡林?韦伯、米尔顿T?阿斯道夫,等等。他们的著作大多集中于研究会展商务运作、后续工作、前期策划、会展营销等方面。如米尔顿T?阿斯道夫和詹姆斯R?阿比合著的《会展管理与服务》把饭店行业与会展业结合起来,特别是向那些目前从事饭店行业的人士提供鲜活的例证,并探讨会议布展的各个层面的因素构成。卡林?韦伯所著的《会展旅游管理与案例分析》通过讨论和对比北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3个举办展会和会议的主要地区,来展望全球会展业的发展情况。此外,为了宣传世博会,研究世博会,举办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信息中心组织出版了《世博信息丛书》,分批推出了相关译著,比较有代表性的译著包括由克劳德?塞尔旺和竹田一平合著的《国际级博览会影响研究》,马塞尔?加洛潘所著《20世纪世界博览会与国际展览局》。前者以实际数据为基础,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向博览会举办者和参加者提供了极其有用的基本信息,这对于人们更好地评估国际博览会性质和价值提供了一项重要工具。后者则详细地描绘了博览会辉煌的历史,并介绍了博览会组织问题,主办国与参展国的关系,揭示了他们各自的动机与目标,重要经济和财政筹码,也勾勒出了未来博览会的理想发展方向。
三、会展经济理论研究的未来
篇7
摘 要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下,现代服务业正在逐步代替传统服务业以经济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会展活动、会展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最终形成会展经济的趋势,尝试性地研究会展经济在我国未来发展的成效。
关键词 会展经济 发展战略 成效预测
一、研究缘起:会展经济的内涵厘定
会展业和会展经济对于中国来说是两个全新的概念,而在国外尤其是一些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会展业或会展经济已经成为本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世界权威性的国际会展组织――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的统计,全世界每年举行的参加国在4个以上,与会外宾人数在50人以上的各国国际会议已达40万次以上。由此可见,会展经济已经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一)从会展到会展经济
会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会展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由多个人集聚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集体性和平活动。狭义的会展是展览及伴随其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会议的总称①。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分工越来越细,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
会展经济是第三产业发展日益成熟后出现的一个综合性更强、关联性更大、收益率更高的经济形态,可以作为该地区第三产业成熟化和完善化的标志。就世界上会展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来说,会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业的成熟和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因为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一样均涉及到衣、食、住、行、游、购、娱,而且会展活动需要有其专用的场馆条件和设施。会展业在国际上被称为“触摸世界的窗口”和“城市的面包”,可见会展业是联系城市与世界的桥梁。
(二)会展经济的特点
1.关联性强。会展经济涉及服务、交通、旅游、广告、装饰、边检、海关以及餐饮、通信和住宿等诸多部门,不仅可以培育新兴产业群,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效益性高。会展经济一般被认为是高收入、高盈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大约为20%-25%以上。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产业的社会收入为9。从国际上看,在瑞士日内瓦、德国汉诺威、慕尼黑、杜塞尔多夫、美国纽约、法国巴黎、英国伦敦以及新加坡和香港等这些世界著名的“展览城”,会展业为其带来了巨额利润和经济空前繁荣。美国一年举办200多个商业展览会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38亿美元;法国展览会每年营业额高达85亿法郎,展商的交易额高达1,500亿法郎,展商和参观者的间接消费也在250亿法郎左右②。香港每年也通过举办各种大型会议和展览获得可观收益。
3.互动性好。会展经济与旅游业具有显著的互动特征,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起来,并日趋成熟时才有可能被会展组织者考虑来作为举办地。而一旦会展活动举行了,他就会推动旅游业为其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促进该地旅游业的发展与优化。
二、实证考量:上海世博会的意义分析
2010上海世博会刚刚闭幕,它对中国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带来重大而积极地影响。
(一)科技意义:推动重大科技创新
世界博览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往往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世博会让世人了解蒸汽机、缝纫机、橡胶、海底电缆、电话、电视、汽车等,让世人熟悉计算机技术、公共网络和数字化经济、人类基因研究、现代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纳米技术、现代数码影像摄影技术等。2010上海世博会在纺织行业、交通行业、新能源、航天方面都展示了巨大的科技进步,如由八院所属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的上海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的世博中心兆瓦级光伏电站已经竣工,充分体现了太阳能与建筑、绿色技术的和谐统一。
(二)经济意义:促进举办地的产业升级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通过资金投入、技术升级和政策扶持等因素影响第二产业结构,加速第二产业结构的升级。2008年上海人均GDP己经达到75990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折算成美元为9500美元(以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均价1:8计算),而据统计人均GDP从5000美元到10000美元超越,传统产业将面临“技术门槛”,关键是要整合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2010年世博会是第一届信息化的世博会,促使上海将信息化作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突破口,而世博经济更有利于放大高新技术为主体的外资流入量,从而进一步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三)政治意义:提升举办国的国家形象
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由于不受国体限制,更不受地域影响,也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大限制,参展国家可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给主办国创造了足不出户便可宣传自己、广交朋友的机会。这就为我国在新世纪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更为有力的条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同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四)文化意义: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
上海世博会是文化多元与文化融合的象征。上海世博会上,各参展国家的展馆及其展示,都是各国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其间的2万场文化演艺娱乐活动中,将有许多是参展国组织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活动。通过建筑、音乐、戏曲、舞蹈等人类共同的语言,中华文明的精髓将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相互交流、碰撞甚至摩擦中得以延绵,中华文化的内涵将得以丰富,中华文化的实体将得以发展。
三、理性反思:会展经济在我国未来社会发展中的成效预测
从国内会展城市的发展态势和国外会展城市发展的经验来看,中国会展城市必将呈现出以下四大趋势:
(一)城市会展集群趋势
在划分区域的各会展经济产业带中,邻近城市举办的会展活动往往在时间上能相互衔接起来,在一段时间里形成了地区性的会展热潮,使会展城市呈现出集群趋势。这些展会在时间上相互衔接,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使客商参加完一个展会,又可以接着参加另一个展会,不但可以节省客商的时间和费用,而且可以利用各个展会的辐射优势,把各大会展共同向前推进。
(二)城市间建立战略联盟,形成战略伙伴关系
为迎接来自国外著名会展公司的挑战,谋求共同发展,一些省内或区域内相邻的城市将可能结成会展战略伙伴关系。这种战略联盟,能促进区域会展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加速会展经济向国内外辐射和延伸,一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壮大势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目前,珠江三角洲的两大城市广州、深圳已有意建立战略联盟,共同打造“华南展都”,以迎接来自欧美会展界的挑战。
(三)专业会展公司成为会展市场的主导力量
随着会展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各会展城市将逐渐改变过去由政府直接参与会展活动的做法。也就是说,政府将逐渐从具体的组展活动中退出来,实现“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分离,重点加强对会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的工作。通过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培育、扶持、壮大自己的会展企业,使专业会展公司、尤其是一些民营展览公司成为会展市场的主导力量。
(四)依托城市产业特色,培育有地区特色的品牌展会
培育品牌化的展会已成为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当前各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形势看,为避免与其他城市的直接竞争,各会展城市将考虑自身的特点,突出“特色”,发挥和挖掘本地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培育以本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的专业特色展、名牌展。
四、结语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会展业作为一种经济表现形式,其存在的形式、内容、功能和办展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的进行调整和变化。可以预见,会展业研究将面临更多、更复杂的课题。会展经济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将会展经济发展理论与方法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注释:
①陈君俊.会展经济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②严学军,肖光恩.我国会展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2001.12.
参考文献:
[1]何东.成都构建会展之都定位分析.西华大学学报.2004(10):39.
[2]胡斌.上海会展业SWOT分析及其发展目标对策探讨.人文地理.2004(8):34.
篇8
绍兴县是全国“十强县”之一,说起绍兴的会展产业发展,就不得不提一个地方――柯桥,柯桥有亚洲最大的纺织品市场――中国轻纺城。作为一个新兴县级城市,以柯桥为代表的绍兴会展经济发展快速,特别培养了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等品牌性展会项目,不仅吸引了全国客商的关注,而且也在国际性方面有着强大的影响力。“绍兴会展业的兴盛是有其必然原因的。”徐迅告诉记者,主要分为四方面优势:
一是经济发展的优势,绍兴县及周边地区是长三角富庶之地,民营资本雄厚,企业众多,经济活跃,市场需求巨大,二是产业支撑优势,绍兴县在推进“1+5+3”产业体系建设中,大力发展纺织、装备制造、汽车汽配、皮革塑料、新型建材、金属制品、新能源、生物制药、住宅产业化等产业,产业发展促进了展会的发展;三是交通区位优势,绍兴县城柯桥已列入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柯桥到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只有20公里,柯桥(中国轻纺城)国际会展中心是浙江省离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距离最近的大型会展场馆;四是政策扶持的优势,为鼓励发展会展经济,绍兴县出台了一系列会展扶持激励政策,支持会展企业到柯桥办展,并已连续三年兑现政策。
稳定的会展政策是保证产业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近几年我们不会对奖励政策作任何调整,会保持相对稳定,以促进会展企业发展壮大。”徐迅告诉记者。绍兴县会展扶持政策包括资金奖励和税收奖励。一是办展奖励,对会展公司和有关专业单位在中国轻纺城会展中心举办展会,按国际标准展位200个、400个、600个以上的,分一次性给予会展公司或有关专业单位40万元、50万元、60万元补助;对国际性著名展览机构、国家部委或省级政府、国家相应行业协会参与主办或承办,且以招展招商等形式参与展会组织并提供实质性支持的展会,再奖励30万元。车展、房展、农副产品等传统零售类展览项目减半享受奖励补助。
二是税收奖励,对在绍兴县新注册成立专业会展公司或设立国内外知名会展公司分支机构(机构),组织展会活动后实缴税收的地方所得,前两年等额奖励,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奖励。“除了奖励外,我们还采取降低场馆收费等措施帮助展览公司减轻成本,”目前会展中心场馆租金为3元/平方米/天,收费还不到其他城市场馆的一半,这也成为吸引展会主办方的重要因素。
篇9
关键词:会展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会展业规模由小到大,类型从单一到多样,从传统逐渐转变为现代,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到来,会展业越来越大型与专业,在引导生产、扩大市场以及推动消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区域经济则是基于特定空间对经济活动体系与运行机制的总称,包含诸多发展要素。在国民经济中区域经济属于重要内容,要对某国国民经济予以了解,就必须得分成区域经济而后再综合分析。本文首先阐述会展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而后探讨强化其作用的措施,详述如下。
一、会展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一)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直接推动作用
该作用主要经由乘数效应来体现。乘数效应即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变量的增减而对总收入产生影响的反映程度,故而对社会总投资额予以增加就能够促使总收入获得成倍增长。原因在于投资增加部分会变成生产要素参与生产,而其中部分工资、租金以及利息则会成为劳动者的收入,进而成为生活消费,一小部分又转化为劳动者收入,如此循环。只要存在消费,就可以产生更多收入。区域投资会展活动,不仅会增加会展业自身的收入,还会促使其他行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例如邮政、交通、餐饮、广告、旅店、购物、旅游以及电信等行业。
(二)改善区域经济结构
1.外贸推动效应。会展本身属于国际贸易手段,可提供市场信息给贸易双方,进而使其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强化文化沟通交流,更好开展进出口贸易活动。国内企业可通过会展推广自身优势产品,亦可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进而促使外贸进出口额获得直接提升,促进外贸的发展。
2.市场表征效应。基于市场本质可将会展认定为市场形式,只是具有特殊性,同时还存在直观性、互动性、集中性以及便捷性等特点。会展在一个特定区域中集中供需厂商,产生聚集效应。参展人员可调动全身感观对展出商品予以了解和感受,而后开展沟通交流,增进友谊的同时可获取所需信息,同时还可直接开展交易活动。这样一来会展就具有市场表征效应,可对市场需求、价格走势、竞争等要素予以充分体现。
3.技术引导效应。由于会展可在固定时间段内集中高新技术专业人才,使其对新发明、新技术予以了解,不仅可有效推广新技术新产品,还可对新技术开发予以引导,对其发展动向予以跟踪,激励企业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4.竞争促进效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一方面,可有效培养参展企业的竞争意识。会展在固定时间段内集中供求厂商,有利于行业内开展竞争。会展可对企业市场范围予以有效扩大,若企业绩效较好则荣誉更多,若企业绩效较差则会产生压力,强化其竞争意识与危机感。另一方面,会展活动可将国家、地区以及民族间存在的垄断与封锁现象予以打破,加快技术与资金在不同区域中的流动,促使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对市场机会予以及时发现和把握,并对先进技术予以充分利用,优化管理方式,提升资源利用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可对区域经济宏观经济予以改善
1.可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功能予以完善。会展属于群众活动,规模较大,故而区域要举办会展一定要建设与会展要求相符的展览场所,同时还需配备各种档次、接待能力较优良的旅行社、酒店或者宾馆等,周边交通需便捷,通讯设施需先进,安全保证体系需完善,同时周边还需有旅游景点。因此,区域为了对会展经济予以发展,并争取承办会展的权利,政府会对城市建设予以全方位、综合考量,并强化整个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2.可有效提升区域的知名度与竞争力。区域举办会展活动可强化其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完善市政服务与管理功能。这样可从根源对区域环境予以治理,稳步提升其综合实力,进而形成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为了保证会展举办效果的最优化,主办方一定会在国内与国际市场上积极打广告,这种宣传方式通常密切关联于区域的建设、科技人文环境、交通以及经济等,可有效宣传会展举办地,进而提升区域知名度。
3.可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城市若注重对会展经济的发展,则一方面可因会展自身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则可由于会展业的发展拉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就业。就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收入与消费均获得提升,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区域经济甚至是城市经济都会得到增长,迎来繁荣局面。
4.可发展外向型经济。若会展具有国际性,则会吸引各国、各地区的供需商前来开展合作交流,促进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此时亦可对国家对外开放政策予以宣传,对项目开展招商引资,促使资金跨国界的流通速度加快与规模扩大,增强对外开放水平。
5.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未来发展主流趋势为经济一体化、区域集团化,会展业的发展可对国际惯例、市场规则予以统一,形成稳定的经济秩序,促使各个国家、地区以及民族间加深了解并开展分工合作,强化政府与组织间的沟通协作,可将经济一体化中的非制度与制度因素予以打破,有利于保证市场体系形成的完整性,进而促进经济一体化。
二、强化会展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的措施
(一)加强现代会展与城市管理间的互动
现代会展与城市管理间关系密切,一方面,城市管理若具有优良性可有效发展会展经济。在对会展经济予以发展时其重要依托资源为城市产业、文化等城市管理内容。其软硬环境密切关联于会展经济效益与资源配置能力。另一方面,对会展经济予以发展可促使政府注重于对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因为会展活动可对人心予以凝聚并对意志予以统一,故而需强化城市管理水平。
(二)对市场机制充分引入
要想发展会展经济,一方面需做好宣传工作,提高知名度,另一方面则需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具体而言,将市场机制引入,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予以构建,使其在会展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政府此时就应该将重点放于宏观调控层面。由于会展活动并非每个城市都可举办,故而为避免跟风现象需对市场机制予以引入。
(三)注重产业依托
对会展予以举办时首先应认识到本地哪些会展拥有产业基础。发展会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明确自身特点并将特色充分凸显。而特色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为吻合于会展与主办城市的功能定位,其二则源自会展结合于本地资源优势。
(四)实现内部经济
需构建展览集团,促使会展企业间开展协同合作,对其资源予以优化配置,不仅可将会展企业与会展规模扩大,而且重组前还会遵循“重复的合并与互补的加强”的原则,实现内部规模与范围经济。
(五)构建外部经济
会展业若要构建外部经济可使用产业集群方式,以此对企业网络予以构建,进而实现外部经济。此外还会促使会展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强化会展经济对于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六)对协调机制予以构建
其一,需构建全国性展览行业管理协会,统一行业管理体制,使协会协调与自律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促使会展业得到发展与完善。其二,为了防止行业无序竞争现象,例如重复办展与多头展览等,对正常行业秩序予以维持,会展业应该对其协调机制予以有效构建,并对有限的会展资源予以积极整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保持会展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其关键点在于辅助区域实现三维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即“生态-社会-经济”。基于生态角度,即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升资源利用率,对生态平衡予以有效维护,对动植物多样性予以有效维护,促使环境系统具备的更新与生产功能得以保持与强化;基于社会角度即消除贫困,促使贫富差距得以缩小,对城市服务功能予以优化完善,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一分力;基于经济角度,即将生态学作为主要指导,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使工业化在信息化的带动下获得更好发展,并对高新技术予以充分使用,以对传统产业予以改造。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会展;旅游;城市经济;影响
会展旅游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旅游行业,中国会展旅游现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会展旅游业发展迅速,年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中国其他领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国务院[2008]134号文件,要求“利用节假日闲暇时间多,喜庆气氛浓,群众购买欲望强的特点,积极开展各类营销活动,扩大市场销售……促进会展业发展,带动相关的住宿、餐饮、交通、通信等消费。”
一、会展、旅游与会展旅游
“会展”,狭义地说是会议和展览的统称。而广义的会展不仅包括会议(Meeting)和展览(Exhibition),还包括奖励旅游(Incentive)和大型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运输、广告、交通等行业,是会议、奖励旅游、大型活动和展览的总称(MICE)。
“旅游”是指人们为了消遣、商业和其他目的离开通常环境去往他处并在那里逗留连续不过一年的活动,这些人不会在旅游目的地定居和就业,其根本特点就是旅游者的“异地性”,这与会展及会展旅游极为相似。
“会展旅游”简单的说是会展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产品形式。国内知名会展专家应丽君(2003)认为会展旅游是由于各种类型的会议、博览、展览等活动举办而产生的一种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主题式专项旅游产品[1]。对于会展旅游的定义,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同,这里采用国际上的定义:会展旅游就是MICE,即会议旅游、展览旅游、节事旅游和奖励旅游。
二、会展旅游的特点
会展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在一些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已经引起关注,研究越来越深入,它被认为成为改善旅游业产品结构的一个支点,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的一个新的动力。在当前经济条件下,会展旅游渐显繁荣,充满活力与竞争,呈现出以下特点:
1.消费档次高。由于会议人员的费用通常由公司或政府负担,都是因工作带来的旅游,一般不会太计较价格,更重质量,特色、服务等,而且参加会议、展览的人士通常都是有一定地位和职务的人,收入水平高,对产品和服务要求较高。他们与普通旅游者相比,消费档次高,消费能力强,服务要求高。
2.停留时间长。一些会议、展览,特别是国际性的会议展览,持续时间长,因此会展旅游者停留时间比普通旅游者要长。根据拉斯维加斯会议及展览协会提供的数字,会议旅游者平均每人在该市停留4.1个晚上,而普通旅游者平均停留仅为3.7个晚上;据香港贸发局提供的资料显示,1999年香港普通观光旅游平均停留3.36个晚上,消费4 778港元,而会议旅游和奖励旅游者停留5.1个晚上,消费10 060港元[2]。
3.综合效益大。会展业是高盈利、高收入的行业,据有关专家测算,利润率一般有20%~25%以上。从国际上来看,在瑞士日内瓦,德国汉诺威,美国纽约及新加坡、香港等世界著名的展览城,会展业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和城市繁荣。美国每年举办200多个商业展览会,所带来的经济收入高达38亿美元。2000年香港举办了60余个展览,240个各类会议,吸引了31万海外参观者,这些人平均在港停留4.8晚,人均消费1.61万港币(不包括参展费用)。
会展旅游的发展还能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推进城市市政建设、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城市知名度等方面。如1996年举办汉诺威世界博览会,德国政府拨款70亿马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使汉诺威成为世界公认的“展览王国”,并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
4.创汇能力强。由于国际性会议和展览吸引的海外客商不仅数量大,而且消费档次高,因此与普通旅游者相比能获得更多的外汇收入。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参展商为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例如即将举办的2010上海世博会,参展国家达到历史之最,其中有一项就是展示美食的,可以让大家吃到正宗的外国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