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范文

时间:2023-04-10 09:3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建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建筑

篇1

关键词:桥;建筑中的“桥”;内涵;类型;建构

中图分类号:U44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9-0030-04

1 桥的概念与本质

通常见到的工程桥梁无疑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从早期的独木桥,悬索桥到现今各种样式的桥,人类依靠掌握的力学原理,材料特性,构筑出各种形式的桥,用以跨越水体或是峡谷等自然天堑或是一些人工的构筑物以利通行。辞海中对室外工程桥的解释为:“供铁路,道路,渠道,管线等跨越河流,山谷或其他交通线时使用的建筑物”。

而关于桥涵盖更广的概念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以便通行的建筑物”。其本质在于以跨越障碍和连接通行。

2 现代建筑中的“桥”

随着建筑技术与设计理论的发展,同时也由于现代建筑功能的需要,很多建筑中引入了原本是室外工程的桥。桥不单用于室外建筑物之间的连接――如西萨・佩里所设计的吉隆坡重佩斯双塔中部联系天桥,在室内也大量的被采用,其形态构成也日益丰富――如斯蒂文-霍尔设计的名作芬兰现代艺术博物馆中设置悬空的桥体以组织展览流线。

从建筑概念来说:现代建筑中桥的实质是一种两边悬空的独立空中步廊。由于与寻常意义的工程桥有着相似的空间形态和本质,因此也可将其看成是建筑这个微型世界中的桥。与工程桥所不同的是桥下方不:是水体,而是通高的空间,所连接的不是自然山体而是建筑的两部分空间,其尺度也小得多。

一方面由于同属于桥的范畴,建筑中的桥很多设计理念和结构方式都借鉴了室外工程桥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建筑中的桥在具体用途,跨度,桥本身的尺度上都与室外工程桥有差别,而且由于与它相接的界面与工程桥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有很多自身的独特之处。

3 现代建筑中桥的内涵

在建筑中设桥,除了跨越障碍连接通行这个最基本的作用之外,还有很多独特的内涵。

3.1 从功能的角度来说,桥作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增加了功能空间之间更加便捷的联系方式。

3.2 从流线组织的角度来说,桥使得建筑流线便捷和有趣味,也便于在建筑中组织一些立体的交通。

3.3 从空间的角度来说,这种水平向的流动与通高空间垂直向的穿透使得空间更加丰富。桥的设置较弱地划分了空间,桥后的空间若隐若现,而非一览无余,使得整体空间更具有层次。

3.4 从人感受和体验建筑的角度来说,桥提供了人感受建筑的特殊视点,增加了人体验建筑的平台。而且,如同中国园林中的桥一般,桥既是观景的地点,同时往往也是被观察的焦点,往往有互视的乐趣。

3.5 从建成环境意义的角度来说,桥增加了建筑的人文内涵。由于桥很早就出现并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当中,如同一些能体现传统文脉的图案一样,建筑中的桥同样也给人传统意象的联想。

建筑中的桥由于呈现一种比较特殊的空间形态,往往能创造一些非常独特的空间效果。较为典型的例子如马里奥・博塔设计的旧金山现代美术馆在建筑顶部的斜切圆柱体通高空间中设置了一座通往室外平台的钢桥,增加了整个空间的层次。自然光从天窗泻下,产生极为丰富的光影变化。桥底板由于铺设了白色钢丝网而呈现半透明的效果,桥上与桥下的人互望,产生一种非同寻常的对话与交流。

4 现代建筑中桥的类型

现代建筑中的桥按其与建筑物的位置关系来分大致有几种类型。

4.1 建筑物室外的桥

一类是建筑入口的引桥,用于跨越自然或人工物,连接外部空间与建筑。跨越障碍的同时也增加进入建筑的空间序列。实例如:马里奥・博塔住宅前的引桥。

另一类是建筑室外用于连接两个建筑或多个建筑的廊桥,各建筑独立而用桥相联系。实例如:丹麦皇家图书馆连接两幢建筑的天桥。

还有一类是用在单体建筑室外连接建筑相邻部分的桥,往往配合建筑主体一起参与建筑形态的构成而成为建筑整体有机的一部分,如崔恺设计的外研社办公楼大楼一期中,采用的室外空中廊桥与主体形态配合形成一个巨大的景框洞,增加了空间层次的同时又使得建筑的整体感更强。

4.2 建筑室内的桥

用在建筑室内连接建筑各功能空间的桥,按数量和分布分好几种类型。

一类是建筑室内单独的桥,通高的空间中只有一座,往往成为视觉焦点,典型的例子如丹麦皇家图书馆室内中庭中的桥,将室内的两大功能区域连接了起来。

另一类是在垂直方向上有多座的桥,如皇家丹麦使馆中厅中的多座桥。

还有一类是在水平方向上多座的(其实是放大的走廊,局部挑空,由若干短桥进入功能空间),实例如北京怡海中学中庭空间中所设的桥。

当然,分类只是为了系统化和分析研究的需要,在具体的创作中只应借鉴和参考而不应受类型的限制。各种组合和变异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空间效果。如黑川纪章设计的和歌山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将连接建筑物的钢桥一直延伸到建筑的室内,模糊了室内外桥的界限。

5 现代建筑中桥的建构

从建筑中的桥本身主要由受力体和围护结构组成,受力体的结构形式和维护结构的材质构造做法都会影响到桥的形态形式。受力体的支撑有些是依靠桥体下的支柱(多用于不是很高的桥),有些是依靠与桥体连接建筑部分(多用于高处跨度不是非常大的桥),跨度较大的还可以采用悬索结构或杆件悬拉来支撑,悬拉方式可以采用斜拉的(如金茂大厦裙房中采用多根钢索斜拉平面曲折的桥再现中国传统园林中曲折桥的意境),也可以是下悬的,如同济大学医学院主楼底部二层的桥就用杆件与上部建筑结构固定。受力体的结构形式可有很多的不同:可以用梁板结构,也可以用框架结构,还可以用拱结构(如旧金山现代艺术馆顶层圆柱体内的天桥)。从建筑中桥受力体所采用的材料看,跨度小的可采用钢筋混凝土,跨度较大的多采用钢材。实际设计中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宜的结构选型和材质构造。

建筑中桥可以封闭也可以开敞,室内的桥多为开敞,围护结构多为拦板和栏杆,具体做法节点细部也显示桥的个性。室外的桥多为封闭,其具体的做法也可以有很多的创新,如国外某建筑连接天桥就采用三维曲线的造型体现高科技与新结构的形式美。

在具体的桥的营造中,桥在建筑中的位置及桥所连接的两边界面的作法也影响着建筑中桥的造型形态。

6 结语

现代建筑中的桥由于其空间形态的独特性,往往成为建筑中具有特色的空间而产生戏剧性效果。在建筑中设桥解决功能需要的同时无疑也增加了建筑的空间语汇和造型语言,桥所具有的场所感也往往给人以非凡的体验。

篇2

目前,我国建筑管理处在一个无规则、无限制的状态,建筑管理机构杂乱、管理人员不具备责任感、建筑的质量不达标等都会导致重复建设,浪费社会资源,给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工程质量不达标

技术的好坏决定工程质量的好坏,好的技术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的质量,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投资,所使用的施工设备比较落后,这也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如果施工所使用的材料不符合规定,例如钢筋的质量低、混凝土的标号低等,虽然可以节约开支,但是会降低建筑的质量。

1.2缺乏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建筑管理上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管理制度的缺乏,健全建筑管理工作需要有相关的项目管理机构,针对不同领域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管理,推进建筑管理工作的运作。虽然我国已经在建筑管理上进行了改进,但是仍然会发生安全事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管理工作没做到位。大多数的施工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化的训练,很多人都不具备安全意识,建筑企业为了降低费用,减少了对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筑的安全性。

2实施现代建筑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筑的管理工作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建筑业在资源配置中一定要起到确定、优化、成型的枢纽作用,建筑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的贡献,目前,建筑业已经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计划经济的前提下,建筑行业主要就是和投资建设相互配合,最终完成国家规定的建筑任务,建筑业只是一种配属队伍。随着市场体制的建立到完善,建筑业已经改变了原有的特性,不再属于政府或者某个行业,而是利用自身具有的专业技术、管理方式和投资商之间建立的一种伙伴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建筑业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工程造价,并减少了投资周期。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众所周知,建筑业就是把固定资产转变为生产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建筑业在服务业、制造业、资本领域等方面都有很强的参与能力,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好方式,是市场经济追求的目标。建筑业是整合资源并形成生产能力的关键,建筑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关系着我国人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3现代建筑管理策略

3.1现代建筑管理所遵循的经济性原则

要把减少能源作为现代建筑管理的根本,把降低成本作为现代建筑管理的目标。控制材料和设备的成本,对材料采购的价格进行控制,建立团队,进行材料的投标工作,寻找到适合的材料提供商,尽量把服务工作交给提供商,从而达到从材料上降低成本的目的,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在运输材料的时候,一定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对工程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分析,合理地购进材料,不仅可以很好地对材料进行管理和使用,还可以对资金和资源进行调配,有利于减少浪费。改变传统的用人理念,建立一支高效率的队伍,不同的部门分配不同的管理人员,对部门内的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项目部的组建,也要进行相关人员的配置,降低人员的使用,从人力资源分配上降低成本。企业的操作人员一定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这样可以有效控制人工成本。既要具有高质量、高效率的专业化队伍,还要具备专业的素质,这样才能满足质量和施工进度的要求,最终创造出最大的利益。专业队伍的人员选择要由工程的责任人和总施工管理部门负责,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最后,要合理分配办公用品,提高工作效率。

3.2提高现代建筑管理的科技水平

在进行现代化建筑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现代化建筑管理的科技水平,加强科技创新的能力,从而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目标。现代建筑管理工作不是单向性的,其贯穿整个建筑工作的全过程。要做好现代建筑管理工作,必须把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结合,提高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现代建筑的管理工作需要有高质量的施工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合理的利用计算机是协助管理工作的有效方式之一。现在网络技术十分发达,在进行现代化建筑管理工作的时候,可以应用计算机技术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全面的现代建筑管理。

3.3对施工所需的材料进行控制

建筑企业要对市场的行情进行密切的关注,从多地进行调研,用不同的方法了解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的价格,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选取质量好、信誉高并且具有品牌效应的供应商。选取材料的技术人员应该十分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检查设备和材料的外观、结构、质地、规格和型号和说明书是否统一,带回施工场地后不可以直接用于施工,要由材料和设备的保管人员对其进行具有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检测,经过检测没有问题后方可用于施工。随时掌握市场行情的变化,满足建筑工程对材料和设备的要求。

3.4加强对施工阶段的控制

实施建设项目就是把原材料、设备和半成品等按照设计图纸变成实体的过程,是建设项目实现应用价值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所投入的资金是最集中的。现代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影响因素多、价格波动大的特点,所以企业要重视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严格把握和参与设计的变更及方案的调整,避免出现预算超出过多的现象。工程建设项目要做好工程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工作,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管理,尽量把设计变更控制在施工前,降低设计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变更建筑设计时,要有工程造价专业人员一起参加,通过比较分析后,确定变更方案,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确定所用材料的价格和材料的用量。要想控制工程的造价,首先要进行材料控制,对于一个工程来说,材料费占工程造价的比例较大。在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根据设计中规定控制材料用量,确定材料的价格,从而控制工程的造价。施工所需材料的供应渠道很多,材料的种类也很复杂,因此材料采购员和工程造价员要关注材料市场的行情,跟随工程的进度深入现场和市场,随时掌握材料信息和工程进度,对采购进行合理的调整,减少材料和设备成本。在工程造价结算时,为工程造价控制提供依据。企业要提高控制造价的意识,分解承包风险。建筑工程施工周期比较长,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而且还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这些都会使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投标时的情况有所不同,因此一定要做好工程计量、现场签证、工程索赔、造价控制和支付工程进度款的工作。

3.5进行建筑管理工作的创新

要根据以上几点进行现代建筑的管理工作,还要对其进行创新。首先要创新管理内容,管理内容要符合现代化建筑企业所需要的管理制度,内容不可太过单一,要创建多元化的管理内容,对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行严格的要求,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活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要建立一个健全、高素质、高技术的管理队伍,有效提升企业的硬件实力,改变陈旧的建设理念,运用现代化的科技进行企业的管理工作,将企业中的各部门结合到一起,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结语

篇3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西方建筑已进入到一个过渡时代,即从古代建筑向现代建筑的过渡。这个过渡是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的美学原则来实现的。由技术发明所带来的建筑方法的革命,意味着基于石料和木材的耐力之历史悠久的比例体系告终。

到这时,建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艺术处理逐渐改为工程技术,由哲学问题趋向科学。新建筑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结构系统,它必须依赖于材料和新工艺。

首先是材料的变革。开始是生铁的运用,后来又将铁和玻璃配合在采光方面获得了新的突破。1785年发明了熟铁,它具有更强的张力和可塑性。后来又出现了钢,从而更能实现引人瞩目又尺度巨大的设计。

19世纪40年代,平板玻璃开始工厂化生产,自50年代以后得到推广。由于钢和钢筋混凝土的大量推广使用,减少了承重墙,外墙成了玻璃、金属壳或者轻型砌体的维护结构。因此,建筑成为容积的建筑,而不是体量的建筑,从而导致了新的空间组合概念的建筑。

其次是工艺的变革。工艺的改变,是通过建筑构件主要部分的工业化生产实现的,随之现场操作也实现机械化。这一变化需要比古老的手工业作坊更大的组织才能应付。于是,大建筑承包商便应运而生。到了19世纪80年代,伏特为拿破仑做了由一组电池产生电流的实验后,电灯已可以供给那些用得起的人使用。该世纪最后10年,电梯、电话和机械通风相继被采用。尤其是电梯的发明,使得高层房屋的垂直运输问题得以解决。

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美学观的改变,使得现代建筑在19世纪萌芽,其中“伦敦水晶宫”、“包豪斯学校校舍”、“埃菲尔铁塔”、“古根海姆博物馆”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建筑的新形式。

伦敦水晶宫

伦敦水晶宫(crystal Palace)是1851年在英国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时的主展馆。当时组委会向世界各国建筑师征集设计方案,要求主建筑在一年内建成,博览会结束后还要便于拆除。组委会在收到的245个设计方案中,居然没有一个可以满足要求。传统建筑形式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后来,有一个叫做约瑟夫・帕克斯顿的园艺师建议只用清一色的铁和玻璃。他在设计的过程中参照了自己建造花房的经验和参照铁路棚站的形式,把花房的建筑方式和当时的科技发展相结合,产生了新的建筑方式“玻璃和铁的风格”。整个建筑用了3300根一样粗细的铁柱,构成一样大小的空间;用了30万块一样大小的玻璃,一种木质框架以及铁梁。同等规模的装配构件按一定的数量早就做好了,所以在建筑场地只需要把它们组配到一起。

当时的《泰晤士报》评述说,这座“水晶宫展览馆”以无与伦比的机械独创性,产生出来一种崭新的建筑秩序,具有最奇异和最美丽的效果,它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座建筑物。伦敦水晶宫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座新建筑,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

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的世界博览会建筑。铁塔是由居斯塔夫・埃菲尔的设计公司设计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古代为了建设方式传授方便,建筑界出现了很多的法则,它们容易被记住,而且容易掌握。这些法则虽然合乎力学原理,但工匠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只能按照这些法则的规范进行建造。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建筑形式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没有突破性的结构改变。

18世纪末19世纪初,科技的进步首先引起了建筑材料的变革:生铁、熟铁等金属材料相继被应用,使大跨度的建筑形式成为可能;电梯的发明使得高层房屋的垂直运输问题得以解决,结构力学的发展对于当时的建筑形式的改变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变革使建筑在高度与跨度上同时取得突破。

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公司的两名刚刚毕业的年轻设计师,敢于打破所有前人的理念束缚,大胆采用新科技带来的完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法。

两人把建筑结构内部的力提前计算出来,在图纸上可以得出安全合理的建筑形式和结构图。并且在工厂预制配件,现场只需安装。

这是建筑史上一次空前的伟大进步。

包豪斯学校校舍

包豪斯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校,在世界建筑史和工业设计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校舍是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佩斯设计的。这座建筑被称为现代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新校舍包括教室、车间、办公室、礼堂、饭厅以及高年级的宿舍,建筑面积接近1万平方米。

在设计建造新校中,格罗佩斯首先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放在第一位,他把校舍按功能的不同分为几大块,由功能决定其体型,如工厂设计成一个大通间并有大片的玻璃墙,使它有良好的空间和充足的光线。学生宿舍采用多层结构形式,面对运动场。

过去的设计方法通常是先决定建筑的总体外观,然后把各个部分安排到这个体型中去,这种设计的艺术程序是由外到里。而格罗佩斯把它倒过来,通过对功能的分析决定建筑的布局与构成,体现了由内而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从而达到了建筑的表里如一。

包豪斯学校校舍,是现代建筑的代表作,它是对古典主义建筑性格和功能的彻底反叛,一反古典主义建筑重装饰的风格,把建筑的功能和实用性放在首位。建筑师利用新材料与新技术,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即后来风靡全球的国际风格。

篇4

1.1哲学性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强调自然、思想、人生的集中和统一,在具体的中国传统建筑上这一文化特点得到集中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成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诞生和发展的基础,体现了人与自然交融一体、和谐发展的理想,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1.2生态性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要点“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和生态的独特阐释,风水学说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深远,中国传统建筑十分重视建筑物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倡导气候、景观、水文、地质一系列生态的的综合,并可以形成评价和选择的基础,在朴素唯物主义、实用思想和原始生态理念的综合下,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最具有特征和代表性的要点。

2现代建筑设计工作中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要点

2.1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形式现代建筑设计应该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形式作为传承的主要内容,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为平台,进行进一步的概括、总结、结构和变形。在丰富建筑设计结构形式,丰富建筑设计审美取向的基础上,给建筑物一个功能性、艺术性、符号性的标志,使建筑物具备更多的艺术内涵和更深的艺术层次,做到对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与保障。

2.2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神现代建筑设计工作中要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用富有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神的符号来表达自己对现代建筑和建筑文化的理解,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以形会意,既达到现代建筑设计蕴涵传统建筑的某些特质,又可以平衡和保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建筑设计体现出独特的创造性和传统的延续性。

2.3延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技艺现代建筑设计应该借鉴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技术、艺术处理的手法,取得建筑物、环境、材料的平衡关系。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还应该延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技艺,对粗糙落后的部分予以剔除,对于净化传统的部位予以保留,使建筑设计达到最佳的效果,营造出符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建筑意境与风格。

2.4开拓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方法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因势利导,因材施艺,适可而止。现代建筑设计应该在其基础上进行拓展,采取更先进的材料和技术,使现代化的建筑更好地融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2.5关联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意识应该在追求高效、简洁节奏的基础上应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意识,满足人们潜意识中亲近传统文化的心态,在设计工作中可以选取传统生存经验中对应的元素加入设计之中,使人们在不失时尚感的同时追溯回忆,完成精神的释放与安逸。2.6建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共存联系要完成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现代建筑设计,需要发掘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所蕴涵的现代价值,使本质思想与具体技术相契合,从而设计出更多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现代建筑作品。

3结语

篇5

(1)节约能源资源

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各种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同时,要求建筑围护结构与采暖空调采用更先进的节能材料与技术。这样,不仅能尽量避免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还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建筑师还应利用自然通风原理,结合建筑的具体情况设计科学、有效的风冷系统,进一步提高建筑的节能水平。

(2)回归自然

注重建筑外部和四周环境的和谐统一,动静互补,起到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

(3)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建筑内部要使用对人体无害的建材及装修材料,并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空气通畅,让住户感到舒适、健康。

2.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

(1)功能主义

相对于绿色建筑,现代建筑更注重功能效用,在设计时不是以绿色、环保为主,而是以人的需求为主。

(2)注重空间设计从整体出发进行设计,强调设计规划以模型为中心,而非只停留在图纸上设计。

3.两种建筑理念的对比

篇6

关键词:建筑设备;现代建筑;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设备的涵义

1、建筑设备是现代建筑必要的组成部分人类从原始的洞穴,简陋的茅草屋一直发展到今天功能繁多、形式不一的高级住宅、豪华别墅、高档写字楼、宾馆等建筑。不管何种建筑,最简单的建筑物电气照明是白炽灯,给水是水龙头,排水用瓦管加上化粪池,采暖用炉子等这些简单的建筑设备,这些设备在每一幢建筑物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任何民用建筑,如果只有避风遮雨的建筑物外壳,缺少相应的建筑设备,其建筑物使用价值就很低。对建筑物的使用者来说,建筑物的规格、档次的高低,除了建筑面积大小、建筑结构等因素外,建筑设备功能的设置程度也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更何况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建筑设备在现代建筑中所占的比例也是越来越重。

2、现代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建筑设备。现代建筑在可持续发展和人本主义的影响下,智能建筑、生态建筑、健康建筑等的不断出现,使原先十分简单的建筑设备在现代建筑中已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需要,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居住和办公。

而希望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如适宜的温湿度、美观清洁适用的给排水系统、方便迅捷的通讯方式、安全可靠及时的报警系统、灵活安全的垂直交通工具、服务良好的物业管理系统、网络系统等,这也就是我们目前所常讲的建筑设备工程中的部分内容: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通讯自动化系统(CAS)、防火监控系统(FAS)、和保安自动化系统(SAS)等,体现了人们对于当今的房屋建筑已不仅仅只关心其结构的安全性,而更多的是关心建筑物的建筑设备的完善程度和先进性。体现了人们在强调建筑形式的同时,更注重功能的多样化和空间的合理使用,如现代建筑中厨房就要具备的功能是;洗涤、加工、烹饪功能、贮存功能、厨用电器的安置功能、通风除湿的功能等,卫生间一般要具备的功能是:盥洗功能、便溺功能、贮存功能、通风除湿的功能、健康健身功能等,3而这些功能一般都要求依靠相应的建筑设备来实现,如:原先极大影响建筑空间使用和美观的给水管材――镀锌钢管,由于笨重、难看、占空间、容易生锈等因素现被施工简单、可灵活弯曲、美观大方、清洁的新型管材所代替,解决了空间合理使用和卫生的问题;原先作为日常生活使用的卫生间中的普通三大件――浴盆、坐便器、洗手盆等现被具备健康、健身功能的多功能淋浴间、按摩浴盆等高档洁具所代替,解决了功能的问题,这些细小的变化为现代建筑中的厨卫增色不少。

由此可见,现代建筑的发展.蕴育着现代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不断更新,同时建筑设备技术的发展,又推动着现代建筑向前发展,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建筑设备与现代建筑的关系

1、建筑设备与建筑造型设计的关系

建筑设备与建筑造型之间的关系犹如一个人的大脑和身体之间的关系,人再美丽再健壮,但是没有思维不能做出任何功能性反映,是多么大的遗憾。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不论它外形是多么的美观、结构是多么的坚固,没有建筑设备,就没有建筑整体功能的实现,就不可能实现施工、设计的更多功能。一座坚固的、美丽的建筑物只能给人带来外在的视觉效果,无法满足人们对建筑物各种功能的享受。如果建筑物建造将建筑设备充分安装到适当需要的地方,不仅可以完善建筑物的功能还能提高建筑物的价值。如果应该存在的建筑设备没能在建筑物中设计并使用,会给使用者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1.1管道的布置

一个完善的优质的建筑物必然是集中造型、结构、水、暖、电等设备的统一体。建筑物工程设备的安装和使用不但不能影响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和安全,而且要避免设备间的管线的错综复杂,减少因管线的错综复杂、杂乱无章,致使后期建筑物设备管线维修的不必要麻烦。

1.2管道井的设置

管道井主要存在于旅馆、公寓、商业楼等高层建筑内,其功能在于将建筑物上下联通的水暖电管线隐藏在建筑的管道井内,实现建筑物内部美观。很显然,建筑的设计者和施工者都希望管道井的设置越小越好,但是,管道井的大小设置不仅仅要满足建筑施工规范的要求,而且要根据建筑物自身的特点进行优化。

1.3机电设备的设置

高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公用机电设备,如电梯、水源增压泵、无线网络终端发射器、电表室以及红外线防火防烟探头等设备。这些设备均属于机电设备范畴,在建筑设计时,要加强建筑物功能分析,将机电设备安置在安全、便捷、稳定的地方,实现机电设备的更大更强的作用。

2、建筑设备与建筑节能的关系

根据网络和相关报道,我国建筑能源损耗惊人,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间接损耗到全社会总能耗近一半。高于其他国家水平的30%左右。因此,我国现阶段提出发展建筑节能和绿色环保建筑。

建筑电气设备,特别是建筑物电梯、通风、空调、照明等机电设备的使用能耗较大,占据了总体能源损耗的近80%以上。因此,建筑设备的使用是实现建筑节能、实现绿色环保建筑的主要控制指标。为了实现建筑物的节能环保,就必须在建筑物外墙保温、内墙护砌、管线埋设、通风、供水、供暖、照明设备上下大功夫(如图2所示)。建筑设备选取方案可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1利用太阳能和光辐射能量。使用太阳能可以供给地下车库、隐式楼道等的照明;用户可以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光热能辐射实现热水转换。

2.2选用节能灯具。与传统照明用具相比,如今的照明灯具无论是功能设计还是能耗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改进,因此,在建筑节能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要使用技能灯具设计。

2.3电梯施工及使用过程中,选用节能环保型产品,制定电梯使用办法,实施分段分层使用,降低电梯停靠次数产生的无效能耗。

3、建筑设备与建筑材料的关联

建筑设备产品是建筑行业之中对技术水平和要求较高的一项产品之一,同时建筑设备的使用还需要不断的降低建筑行业的能耗量,帮助各项建筑物实现最好质量的呈现。在建筑设备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为了帮助各种建筑物的设备产品提升其质量和实用水平,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建筑物的技术水平,将技术的先进性和安全性能等方面相互协调,并保障每一个设备的完好,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3.1建筑钢材及金属制品

推广低能耗的建筑材料的使用,将建筑设备的钢材等和先进的技术相互结合起来,增加其使用寿命,减少生锈的情况出现。同时还可以在建筑材料的外层涂上相关的防水或防晒的涂料进行保存,针对现在的建筑特点,生产新型的钢材等进行建筑设施。

3.2化学建材及其制品

积极的对应用化学等建材进行推广,加速开发一些中高档的产品和建筑设施。提升相关塑料管材和配套门窗等的建材质量,大力推广一些发泡塑料铺地材料或者是高目睹的仿木地板等材料,提升建筑设备的总体水平和质量。

结束语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建筑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为建筑设备工程的智能化、人性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而现代科技所带来的高速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大大地促进了这种发展过程的速度。因此我们必须高瞻远瞩预见社会需求的发展,并十分关注相关学科和技术的最新发展,才能使建筑设备的发展适应现代建筑发展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篇7

不同于普通建筑,智能建筑具备较强的适应性与拓展性,有其灵活性特征,且具备较好的节能与环保功能,能够实现对不同的信息资源进行通信与处理。能够实现对建筑结构内的机械、电气设备实施综合化的控制与管理,监视设备的运行状态,统计记录相关数据,同时可实现办公自动化,对建筑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一般所应用的材料均为绿色、节能、环保的高效建筑材料,所有设备均可实现即时更新。且具备典型的节能型特点,主要依照建筑特点进行设计,体现相对发散性的设计要求,能够节约大量水、电、热能源。智能建筑与城市环境同样有其一定的协调性。现代建筑并非独立存在,其发展规划必须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设计的方向而进行,能够充分融入环境中,体现其舒适性特点。

2现代智能建筑规划设计的方案

2.1总体设计目标

智能建筑的设计目标主要围绕多功能、一体化同步发展所展开。首先需实现对大功率智能电气及设备的管理与监测,发挥其控制作用,以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智能建筑结构,提高智能系统的现代化水平。同时还需做到充分利用建筑环境的优势,将智能化系统融入建筑环境中。诸如在设计房屋走向时,可根据智能控制系统对光源的强度反应,灵活地调节太阳板。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太阳板将自动转向,面向背光面,在温度较低的冬季,且与之相反。此外,还需对建筑空间实施合理化的分配,以改善室内的温度环境,遵循节能的原则,确保建筑通风采光等条件可满足节能设计的要求,以突显智能化设计的理念。

2.2智能设计融入建筑环境中的具体途径

将智能建筑设计作为中心,围绕具体建筑的空间组合、限定等实际情况,加入空间行为、体验、感知、构景等内容,正确处理建筑智能设计与环境的关系。首先保障空间与环境的一体性。加入空间与环境整合设计的观念,实现智能建筑规划与设计。一般来说,要实现智能建筑的办公自动化功能,必须构建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铺设高速主干通信网络,在不同的建筑楼层设置单个或多个局域网,与主干网络进行高速连通,进而实现建筑与外界环境的联网通信。其次,为解决智能建筑设计的布线问题,需建立结构化的布线系统,实现不同电气设备的连接、互通,同时支持不同厂家的数据设备与语言环境。再者,贯彻系统集成理念,将建筑物内部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不同的子系统建构为有较大规模的综合性系统。充分协调各个子系统的工作内容,确保其独立性,同时注重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发挥不同系统的作用,保障集成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智能建筑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优化建筑电气能源配置,同样能够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3智能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环节

3.1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柱网和层高

在智能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将框架结构等融入进来,从而打造一个灵活多变、舒适的生活环境,另外,可以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来设计柱网。在智能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对其要求具有舒适的环境,因此,设计师应该尽量避免将内部的管道、线路暴露在外,中央空调的设置是施工的一大难点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对管道、排水系统、支架等进行综合考虑,在整个智能建筑物中,每一层的高度不能够小于3.6m,这样才能够保证中央空调的安装与施工以及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

3.2合理的设置布线

在设计智能建筑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对布线进行合理的设置。在建筑物日常使用过程中,内部的电气设备会产生一定的声响,从而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环境,所以在设计时,设计师应该根据设备的性质进行合理的设置,另外,需要根据外界环境来对其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够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舒适的环境。

3.3节约用水技术的应用

这里所说的节约用水技术不仅仅指的是见谅的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量,还包括了在建筑过程以及建筑物的使用过程当中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循环利用。比如说我们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当中排放出来的大量的生活污水以及废水,这其中包括了沐浴、洗衣、厨房以及厕所当中的排水,对这些排出的污水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的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标准,这种经过处理的污水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中水。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讲办公楼、居民区、以及超市和饭店当中排放出来的污水进行收集,在收集之后进行合理的处理形成中水,然后将中水应用与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冲厕所、道路清扫、消防、洗车以及绿化等方面。

4智能建筑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现在的智能建筑与我国传统的建筑进行比较的话具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其中的主要的特点就是需要进行合理的选址设计、高效的对资源进行循环的利用、节能减排、功能齐全、智能灵活、帮助建筑物的用户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或者是工作的环境。这样不仅仅能够满足带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还能够对能源以及资源的消耗进行降低,降低建设过程以及使用过程当中二氧化碳的平排放,对环境进行很好的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对于未来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方面一个技术方面。在社会内涵方面,智能建筑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绿色的理念”上,其中主要强调的就是节能减排、健康舒适、智能高效以及灵活便捷。这些一系列的特点主要就是体现在建筑物的整体的布局规划以及系统的机构模式、制度体系、管理理念、价值观等。在技术的内涵方面,主要就是体现在“绿色技术”以及“智能技术”两个方面上来。其中的“绿色技术”也就是与环保有关的技术这些技术具体上包括了循环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排放、节省占地面积以及节约用水和高效率的利用能演以及资源等绿色的环保技术。智能技术就是在计算机系统的整体的控制之下所采用的视频监控技术、图像显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各种互联网新型技术。所以说,智能建筑能够自动的对内杯以及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尽心观测并且根据观测的结果进行一定的响应,具有着智能报警的功能,从而能够达到技术的协调一致以及建筑物内外结构的有机结合。

5结束语

篇8

【关键字】现代建筑技术 仿古建筑应用讨论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仿古建筑的含义

对于何谓仿古建筑,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仿古建筑指在建筑形式上较忠实地模仿传统建筑,并保证建筑外观基本上反映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其结构、材料及施工技术方面均反映近现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是近现代的建筑作品。仿古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取一定的措施达到本质效果。目前,很多人觉得有些传统建筑的形象表现在新建筑上,就认为是仿古建筑。到底怎样的建筑才算是仿古建筑,我们有必要对其作一个定性说明。

(1)建筑单体须存在传统三段式构图,即台基、屋身、屋顶,并且主体建筑的屋顶为传统形式。

(2)三段式立面比例须接近传统建筑比例。

(3)立面外观上不同程度地体现传统建筑结构及装饰风格,或有木隔扇门窗、或有斗棋挑檐、或有雀替挂落、或有彩画灰塑等。以上三条缺一不可,方为仿古建筑。我们不可将带有一点传统色彩的新建筑,或在传统建筑风格上创新的建筑称为仿古建筑。

二、仿古建筑中数字化设计技术

1、数字化设计技术的方法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只需输入房屋构件、门窗、家具等物体的尺寸大小、形状以及它们的材料属性,计算机便可快速地将这些物体形象真实地体现出来。计算机辅助仿古建筑的设计工作,分三步:第一步:方案构思。从无到有,用设计软件将设计者的构思表现在电脑屏幕上,设计者可在三维空间中直接对诸如轴网、墙体、门窗、天花、地面等建筑元素及室外景观等设施进行操作,将其按照你的意愿“布局”到需要的空间位置去,成为一个三维宅间模型;第二步:色彩表现。首先使用照相的办法对其取景,然后给不同的元素赋予相应的材质纹理,再加上现实中应有的光源、背景及光影处理效果等,即可得到栩栩如生的渲染效果。也可用图形编辑软件,如Photoshop等软件进一步做配景编辑处理。此时如果想更完美的表达设计构思与效果,可采用动画的形式营造出身临其境的观察效果;第三步:施工图。方案确定以后,设计软件会按照设计的要求自动生成所需的图纸,并进行尺寸标注、房间功能说明及图片说明等,最终产生一套完整的施工图,并将信息材料存储于硬盘内,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输出。

2、应用数字化设计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有关建筑设计的信息空前膨胀,传统的设计方法已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设计师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关系是一种共同去创造的朋友关系。首先是设计师要有深厚的知识积淀和创作灵感,而后才是运用工具和技巧去实现的问题;灵感表达是否充分,取决于设计师对绘图及制作技巧的运用是否成熟。设计师在接受设计任务之后,首先就必须想出许多方法去完成设计,运用计算机只是其中的一种重要解决方法,不能认为计算机是万能的,因为掌握计算机技术与设计师的设计能力是两回事,不可混为一谈。

计算机从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思维范围,有助于设计师对绘图及设计制作技巧的运用,充分表达灵感,用计算机代替绘图笔无疑是设计工具的一场革命,从而给传统的设计观念带来强烈而又持久的影响。作为新兴的生产工具,已为现代仿古建筑设计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它既可使设计周期缩短,又可模拟设计出手工不能达到的空间环境效果;它既有手工无法比拟的绘图动画功能,又能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仿古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

三、古建筑的施工工艺

1、框架结构

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按古建筑形制,一般可采用框架结构、举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砖混合结构等。利用钢筋混凝土的刚性节点代替木结构的各式隼卯结构。能获得较大的刚度、强度和整体性。提高了其承载力与抗震性能。

面层处理上混凝土梁、柱可采用仿木纹装饰,但大空间建筑的混凝土柱一般较为粗大,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外观比例,可采用木质假柱外装饰的方法,使得建筑整体感觉较为秀丽匀称.细节上也较为耐看。

2、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的优点是造价便宜,但建筑平面布局较框架结构有较大的限制,适用开间、进深、层高均不太大的小型建筑。

古建的韵味体现在细节的处理,现代技术可以为仿古建筑提供较为理想的空间构架,在现代结构的支撑下,很多原来起承重作用的构配件可以转化为装饰的符号,所以设计师可以从美学的角度去追求更为理想的尺度效果。

3、木结构

(1)柱

古代木构基础一般用砖或石叠砌,木柱下一般设有石柱础。而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都是钢筋混凝土柱础。柱与基础整浇刚性连接:按古建筑柱底靠地面处塞人石柱础。则会使柱底变成绞支座,破坏钢筋混凝土的整体性,对抗震不利。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柱时,为保证柱的连贯性,一般对石柱础的处理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柱整体现浇,完工后再在柱利用仿柱础石材,以两半圆环的形式拼接,接缝处用石头胶水粘结并打磨(见图1)。

第二种方法是柱础石凿出比柱直径小50 mm左右的圆洞。将柱浇到平地面位置附近(一般低50 mm处),将加工好的柱础穿过柱纵筋固定好,并裹塑料膜,这样保护了柱钢筋上下贯通,而且不破坏柱的整体性(见图2)。

(2)梁

木结构建筑竖向构件一般较纤细,水平构件较大,尤其是枋的断面薄而高。用钢筋混凝土仿制时,考虑到扎钢筋的尺寸后,表面不宜按常规粉刷,应采用清水模捣制,对模板制作工艺要求较高.构件拆模后采取修整打磨并刮腻子灰处理。对梁、枋、檩等水平构件,如宽度大于等于100 mm可采用普通双筋梁.宽度小于100 mm时可采取单筋梁。对于非矩形梁可采取加配构造筋处理。而对于外形有弧度变化的月梁等,则可用原木材或石膏模做成阴模浇筑,也可用土或砂做模在地面浇筑.留预埋钢板焊接拼装。当然也可将梁浇成接近矩形.再通过粉灰或包贴木板材做成弧形。

(3)楼板、屋面

对于采用混凝土结构的楼板、屋面板。可按常规钢筋混凝土采用肋梁式平板结构。而要求做露明屋架的部分,宜采用木结构屋架.如采用混凝土应按仿木构件制作。混凝土可采用装配整体式的叠合梁板形式,尤其是檐椽部分适宜采用此方式。更简单的办法是采用平板式结构,用膨胀螺栓固定木制椽条或梁、枋。屋顶折板面在整体形成一定弧度时,不必按古建筑采用麻刀石膏,而改用掺粉煤灰、膨胀珍珠岩等强度较好的轻骨料混凝土整形,挂琉璃瓦或筒板瓦也改用混合砂浆粘结。

(4)构件连接部位

在古建筑屋顶部分的梁架,有露明造与非露明造2种,凡露明造(即彻上明造)的,梁架檩木要细加工,并且根据仿古年代做油饰彩绘。非露明造的,做藻井天花,天花以上梁架檩木以粗做,并且不做油饰彩绘。在现代混凝土仿古建筑施工中,如果是露明造者,必须按古建形制,仿做出梁架;檩木及椽子望板,施工难度比较大。如果是非露明造,则上部梁架檩木的设计就可以大大简化,并且可以采取能满足结构要求的各种构造形式。

(5)表面装饰

混凝土枋木结构的表面肯定是要刷油漆的。其主要目的是装饰而不是保护,但是混凝土上刷油漆特别要注意其施工工艺,应在混凝土梁、柱上蒙上粗麻布,再做底灰,然后做油漆,类似于古代彩画“批麻捉灰”的工艺,否则,混凝土上的油漆容易大片地剥落。

【参考文献】

[1]陈永明. 木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组合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施工技术2010,39(10)

[2]李舜.王家民. 谈仿古建筑造型设计艺术语言[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14)

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太阳能,环保

随着人类文明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越来越能感到能源的重要,但是建筑业作为一门能源消耗很高的行业,会造成很高的资源浪费,因此,节省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绿色建筑设计被认为是切实可行的方案,同时,针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案也逐步展开,绿色建筑的目的在于促进人、自然和建筑三者之间的高度和谐统一,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协调一致,促进人类社会、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是综合运用当代生态学、建筑学和其他科学的成果,我们可以把建筑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自然气息深厚、方便舒适、生机盎然没有污染的绿色环境。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告诉我们:21世纪是人类由“黑色文明”过渡到“绿色文明”的新时期,我们在尊重传统建筑的基础上,提倡绿色建筑将成为21世纪建筑的主题。本论文通过对阿姆斯特太阳能村、德国邮政大厦、霍姆布什湾以及绿色建筑节能等相关内容,论述了绿色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1绿色建筑的节能

绿色建筑节能,是指减少资源利用,建筑设备节能是从建筑本体节能和环保材料的使用应用,目的是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居住环境,并在建筑上实现各种能源的高效利用,从最大程度上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其核心就是以保护环境为准则,追求低能耗、高环保、高效率进而确保实现建筑工程质量、效益、安全文明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绿色建筑就是要和周边环境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设计之时,一定要考虑和周边的环境、经济、文化气候等因素综合起来,一起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现代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中,要减少资源的浪费,最好是我们所用的材料可以本地取材,这样既可以降低成本,也能减少运输带来的环境污染,并且对于建筑相关的资源,包括土地、水、能源以及各种建筑材料等都要高效利用,尽可能节约资源。科学家们在设计和建筑的过程中,开发了多项节能及建筑新技术,并且至今还在进一步开发新技术及对原有技术成果进行监测。

2绿色建筑的应用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高效和适用的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下面就根据太阳能在绿色建筑中的几种手段和结合实例进行分析。1)荷兰的阿姆斯特太阳能村。阿姆斯特太阳能村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居住区,于1994年建设,之后进行了数次改建与扩建,目前社区的面积已经为最初面积的3倍,建造了600多间房屋,吸引了600多户居民在此居住。太阳能在绿色建筑中节能的第一种措施:使用发电系统对绿色建筑进行供电,该太阳能村由荷兰政府及能源公司发起,计划发电量1.5MW,该社区主要使用两种发电系统,即BMBP和BIPV系统,BMBP主要用于住户日常供电和居民生活用电,而BIPV主要用于公建供电,例如社区内的学校和商户用电。社区绝大部分房屋的太阳能光板采集的电能都统一输进当地的普通电网,防止了绿色能源的流失。而第二种措施就是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分为单机和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而在这个居住村里主要为单机式太阳能热水系统,这种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独立供水,管理方便,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因为其无可靠的回水系统导致了热水的浪费和管路众多与建筑结合不协调的问题。但小区内住宅内供冷供暖设备别具一格,地面和墙体的部分材料能根据天气的冷热释放暖气及冷气,保持屋内冬暖夏凉。最后的则是导光照明系统,在该村住宅里,我们不难发现有多处利用室外太阳光,通过导光管将太阳光引入室内空间,其是真正的节能,环保,绿色的照明方式,但这种方式造价较为昂贵,目前国内采取这种方式照明的案例很少。阿姆斯特太阳能村作为荷兰政府为国民“谋福利“的一个实验,虽然有很多方面的问题有待于解决与优化,但却为世界各国的太阳能在绿色建筑应用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实验价值,作为荷兰的示范项目,它已经做到了许多它该做到的,反映的问题则是今后太阳能在绿色建筑应用的重要攻关的方向。2)德国邮政大厦。考察绿色建筑的重要因素是能耗,一个优秀的绿色建筑不仅仅要有出色的绿色能量来源和利用,还要有一定的节能指标和能量利用率,德国邮政大厦建筑就是节能减耗的典范之作。该设计由Muerhy/Jahn设计,建成于2002年,旨在创建一个更高效,更愉悦的办公环境。该方案最成功之处是大厦采用了可操作的双层玻璃幕墙,便于通风,而这一巧妙的设计使得整幢大楼的能耗经济预算缩减79%。同时,幕墙通过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以及太阳能智能控制系统,这些全智能设备通过相互协调配合,达到外部条件与内部舒适度之间的平衡并使所需技术设备最少化,模拟了适应人体皮肤的适应环境,使人们在工作中获得最佳的工作环境。而另一方面,得益于双层幕墙系统和整体能源概念,大厦整体的通风系统平衡了大厦幕墙空隙和楼内空间的空气流动。办公楼层利用两个半壳之间的空隙实现通风,省去了送风井,节约了每年昂贵的维修和保养费用。而该建筑使用的材料上,建筑师也别有用心的采用了最新的节能材料,例如幕墙外层玻璃后面装有风雨防护式遮阳装置,采用内部充氩双层低铁Low-e玻璃,在保证了高透明度的同时还能减少外部热辐射进入楼内,还能配合人工控制系统调节室内照明和温度,可谓是一举两得。3)霍姆布什湾。一个优秀的绿色建筑不仅仅需要有节能减耗的设计理念,还要在减耗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节约用地面积,使用高效、环保的建筑材料,才能在绿色建筑中脱颖而出,树立典范。2000年悉尼奥运会主办方将奥运村设立在霍姆布什湾,为的是将奥运会全部体育场馆、运动员村、记者村、新闻中心集中在一个区域,由此一来,前来的运动员、记者及参观人员能够省去辗转各个场区的时间,还能将各个功能衔接,达到精妙配合的目的。但霍姆布什湾曾是新南威尔士州最大的垃圾场,在这里囤积了900万m3的生活和工业垃圾,760hm2的土地里已有160hm2受到严重污染。所以在霍姆布什湾建设奥运村似乎是最不明智的选择,但后来悉尼政府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看走眼了。政府使用了垃圾就地掩埋的方法,并用1m厚粘土层对污染实施无渗漏封闭,并种上许多种植物,这些植物可以很好的起到涵养水土,净化水质和空气的作用,并组织了植树活动号召全民参与。这一举措最终解决了几乎全部奥运村的建设用地,节约了大量的用地资源,还变废为宝,治理了环境污染。而材料的环保耐用和回收利用是整个奥运区的另一大特色,大多数奥运场馆的设计都从建筑成本和坚固耐用的角度出发,使用了尽可能简洁的设计,减少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同时可拆卸的设计处理手段可以保证使用后不造成过多的浪费。而其他永久性建筑则兼顾了坚固耐用的特点,减少了维修费用,加大了使用寿命。奥运会的主会场的建筑材料均为其他建筑拆卸时留下的废料,这样大大缩减了成本,而射击中心的建筑木材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废物利用。由此不难看出悉尼奥运村在环境污染越发严重的21世纪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健全,实际可行的参考方案。

3结语

篇10

现代建筑的特点是高层建筑很多,而剪力墙发挥很大的作用,具有较好的抗震性。一般来说,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是一个完全由剪力墙抵抗水平荷载的结构,可作为设备井的墙体,也可作为电梯井、楼梯问的墙体或房间的内隔墙。由于其平面内刚度和强度都很大,非常适用于35层以下需设支撑的建筑,同时又可以承担重力荷载。

高层剪力墙结构体系建筑中,剪力墙常需开有排列整齐洞口。其受力特点、内力分布情况和变形状态与其所开的洞口大小和数量有直接的关系。在近似计算中分为整体墙、小开口整体墙、联肢墙和壁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优点:(1)刚度大。因而侧移小,非结构构件破损小,断水、断电、火灾等次生灾害小,维构次生内力如N—A效应等几何非线性问题小,弹塑性稳定性问题不突出。(2)抗扭刚度大。只要布置得当,整体及层问扭转小。(3)以弯曲变形为主,延性可满足抗震设计要求。如采取适当措施如“人工塑性铰”,延性还可提高。(4)截面大,抗剪强度高。(5)在受荷全过程中,性能变化小。

2.钢结构建筑分析

现根据空间组成和规模大小初步形成了几种类型,包括低层轻钢结构、多层纯钢结构和多高层钢混结构等。总得来说,钢结构建筑有许多优良的特性。有很好的的抗震、抗风性能。钢结构整体刚性好、强度高、重量轻、变形能力强,建筑物自重仅是砖混结构的1/5,抗震性能是砖混结构的2倍以上,并有很强大抗风性能,使生命财产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多层钢结构使施工速度快,建筑布局限制小。其结构都是由多层水平的楼盖和竖向的柱、墙等组成。楼盖主要承受竖向荷载,而竖向的柱、墙等构件因为建筑高度的变化,其组成方式及受力变形特性一结构体系也有明显的变化。框架、剪力墙及筒体是结构中抵抗竖向及水平荷载的基本单元,由它们及其变体组成了各种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体系、框架一支撑结构体系、框架一剪力墙体系、框架一筒体结构体系、交错析架结构体系等。

(1)纯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因为其空间灵活性较大,很早就被应用在住宅中。它可以组成大开间,充分满足建筑布置上的要求。钢材强度高刚度大,当采用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同的开间和进深时,梁柱的截面将减小一半左右,增加了房间的使用面积和净空,当二者截面积相同时,钢框架的跨度增加很多,扩大房间的采光面积。

(2)框架-剪力墙该体系是以框架体系为基础沿其柱网的几个主轴方向,通常是沿建筑平面的纵向、横向或斜向,在框架间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在框架间设置的剪力墙,可以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也可以是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墙板。在平面位置上,剪力墙的布置应尽量符合“分散、均匀、对称、靠边”四准则。

(3)框架支撑结构框架支撑体系在钢结构住宅中应用比较多。由于住宅结构中横向刚度一般不容易满足抗侧移,因此需要加设支撑,规范建议在两个方向采用同样的结构体系,因此纵向一般要加设支撑,实际工程中由于在纵向加支撑使得建筑的布置不方便,因此也有不加设纵向支撑,只在横向加支撑。

3.现代抗震性的静力弹塑性分析

3.1基本概念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抗震能力评价的新方法,是实现基于性能、位移抗震设计方法的关键之一,其主要用于已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以及新建结构设计方案的抗侧能力分析。它既能够对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设计进行校核,也能够确定结构在罕遇地震下潜在的破坏机制,找到最先破坏的薄弱环节,从而使设计者仅对局部薄弱环节进行修复和加强;对于多遇地震的计算,可以与弹性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看总侧移、层间位移角和各杆件是否满足弹性极限要求;对于罕遇地震的计算,可以检验总侧移、层间位移角和各个杆件是否超过弹塑性极限状态,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

3.2分析方法

弹塑性变形分析,可根据结构特点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主要是指Pushover方法。各种pushover分析法的步骤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基本步骤相同:

(1)确定各个构件的单元初始刚度矩阵或者根据前一步力一变形关系确定的单元弹塑性刚度矩阵,然后确定结构总刚度矩阵K;(2)根据第一步所确定的结构总刚度矩阵计算由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各个构件初始内力和变形;(3)选取水平加载模式,单调增加水平加载力的大小,求取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组合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4)根据构件的内力和变形确定构件的物理参数是否被修改,若无构件物理参数被修改,转入(3)循环,若有构件物理参数被修改,记录结构底部剪力和结构代表变形,转入(1)循环;(5)当结构达到目标位移,构件达到极限弯矩(或剪力)或者结构形成独立的机构,终止计算过程。无论是在结构构件层面还是从结构整体层面它都能对其抗震性能做出很好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