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设备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18 02:3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工设备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机械设备;设备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对策
机械制造需要必要的加工设备,但是一般的机械制造厂中的金属切削机床工作量很大,它的工作量大约是机械工程量总量的50%.机械加工设备的性能会直接关系到机械制品的质量,而机械制品又与国民经济和物质文化成正比,所以必须对机械加工设备予以重视。
1机械加工设备管理常见的问题
1.1管理环节薄弱
一般而言,机械制作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所以,机械制造企业并不重视加工机械的维修和管理。不但相关管理方面的制度有所欠缺,而且,机械制造企业中缺少素质较高的专业管理人员,使得相关机械的寿命大大降低,开展维护管理比较难,且对企业的效益非常不利。
1.2没有合理地使用机械加工设备
在机械的实际生产中,因为生产管理人员机械知识欠缺,将一些机械加工设备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一些机械之间并不匹配,最终影响了机械的正常工作。并且很多机械生产人员在生产操作时没有按照相关的机械加工规范标准进行,使得加工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大大提高。就目前而言,机械加工企业中的很多人员都没有参加过相关的专业培训,专业素质比较低,其中一些人员虽然参加了培训,但是因为所培训的内容并不适用,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情况都使机械加工设备不能顺利、正常地开展工作,最终出现了较多的故障。
1.3没有保养好机械加工设备
因为机械加工企业都侧重抓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保养,使得企业员工在使用机械时也忽视了机械的维护和保养。企业中的很多员工都觉得机械加工设备保不保养都无所谓,只要不出现很大的问题就行。在某些时候就算知道设备需要维护保养,但是因为想赶工,还是出现了机械设备超负荷工作的现象。
2机械加工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对策分析
2.1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查
要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就一定要做好平时的维护与检查包括:①做好设备的保养,结合维修计划清理设备,并及时更换已破损的零件设备;②注意每隔一段时间对相关机械进行检修,要制订一个科学而合理的检修计划,并在实际开展检修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确保定期实施设备停产和检修;③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开展维修,即在设备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检修,比方说在设备正常工作时将信号指示灯进行更换等;④临时性的停机检修,即当机械设备发生突发故障时,必须停机对其进行检修,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⑤对设备进行适当的调整,主要就是指微调设备中的部分零件,比方说调整电机传动皮带的张力等。除了做好平时的检修工作以外,还要重视常规检查工作,例如,检查机械设备是不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生产数量,能不能满足相关的额定技术性能;检查机械有没有出现升温过快、振动或者漏油等非正常的情况,确保机械加工设备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行。
2.2构建完善的维修保养体系
2.2.1制订健全的机械保养和维修制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机械设备实际状况和生产需要,尽量确保机械加工设备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使得维修机械在生产与作业上可以实现平衡。通过科学的调整措施,确保编制出完善而合理的维修进度计划。编制时,一定要充分考虑生产因素的影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必要的保养,制订科学合、理的修理计划。如果是生产旺季,一定要将保养工作穿插在其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延后或者提前。2.2.2成立相关的机械设备组成立相关的机械设备组,并确保配套足够的维修人员。所采购的配件会直接关系到维修成本以及工作进度等,所以在选择配件时,一定要充分结合具体情况,指派专业技术过硬、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人员进行相关的配件采购与机械维修。
2.3提高维护修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必须组建高素质的机械加工设备维护修理队伍,并将高学历的专业人员吸引进来,最终保证企业设备维修工作得以顺利、快速地开展,确保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满足相关的标准规范。2.3.1对维修人员的要求首先,维修人员必须热爱机械设备的修理工作,对修理工作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其次,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车、钳、铣设备操作经历,而且,其中需要一项工种技能要达到至少高级工水平。再次,必须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还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最后,相关人员必须对企业生产产品的性质及工作流程有深刻的认识,还要熟知装配工艺方面的知识。2.3.2强化专业技能培训根据各车间生产设备的性质、规模要求,选择一定数量、年龄结构合理的人员配制,建立适合本企业生产设备维护所需的培训机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多年设备维修经验的专家授课。建立稳定的培训机制,实行严格的管理,制订严谨的授课教学程序、完善的考评制度以及科学、灵活的激励制度。从企业对设备管理的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生产车间的具体情况,实行一定的奖励办法,使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展开。
2.4做好相关设备的管理工作
应该完善车间设备的管理机构。制订有针对性的管理规章制度,做到责任到人。针对各设备的工作条件和性质使用正确的方式,确保剂量适当,并结合工作实际,定期修改补充。相关的技术人员的现场经验必须丰富,专业知识必须扎实,且要经过相关的知识培训。做好维护工作,预防设备发生漏油事故。做到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定人进行作业,并控制好入库、发放与加油等环节,切实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治漏技术攻关,最大限度地避免能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以确保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环境。综上所述,要将机械加工设备的性能发挥到最好,就一定要做好相关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不但要落实好相关的使用维修管理规定,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优化管理制度,提升机械操作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养,并做好平时的维修管理工作,借助先进的诊断技术将机械的病损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马志功.浅谈如何提高机械加工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9(11):147-149.
篇2
关键词:机械设备;设备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对策
机械制造需要必要的加工设备,但是一般的机械制造厂中的金属切削机床工作量很大,它的工作量大约是机械工程量总量的50%.机械加工设备的性能会直接关系到机械制品的质量,而机械制品又与国民经济和物质文化成正比,所以必须对机械加工设备予以重视。
1机械加工设备管理常见的问题
1.1管理环节薄弱
一般而言,机械制作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所以,机械制造企业并不重视加工机械的维修和管理。不但相关管理方面的制度有所欠缺,而且,机械制造企业中缺少素质较高的专业管理人员,使得相关机械的寿命大大降低,开展维护管理比较难,且对企业的效益非常不利。
1.2没有合理地使用机械加工设备
在机械的实际生产中,因为生产管理人员机械知识欠缺,将一些机械加工设备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一些机械之间并不匹配,最终影响了机械的正常工作。并且很多机械生产人员在生产操作时没有按照相关的机械加工规范标准进行,使得加工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大大提高。就目前而言,机械加工企业中的很多人员都没有参加过相关的专业培训,专业素质比较低,其中一些人员虽然参加了培训,但是因为所培训的内容并不适用,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情况都使机械加工设备不能顺利、正常地开展工作,最终出现了较多的故障。
1.3没有保养好机械加工设备
因为机械加工企业都侧重抓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保养,使得企业员工在使用机械时也忽视了机械的维护和保养。企业中的很多员工都觉得机械加工设备保不保养都无所谓,只要不出现很大的问题就行。在某些时候就算知道设备需要维护保养,但是因为想赶工,还是出现了机械设备超负荷工作的现象。
2机械加工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对策分析
2.1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查
要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就一定要做好平时的维护与检查包括:①做好设备的保养,结合维修计划清理设备,并及时更换已破损的零件设备;②注意每隔一段时间对相关机械进行检修,要制订一个科学而合理的检修计划,并在实际开展检修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确保定期实施设备停产和检修;③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开展维修,即在设备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检修,比方说在设备正常工作时将信号指示灯进行更换等;④临时性的停机检修,即当机械设备发生突发故障时,必须停机对其进行检修,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⑤对设备进行适当的调整,主要就是指微调设备中的部分零件,比方说调整电机传动皮带的张力等。除了做好平时的检修工作以外,还要重视常规检查工作,例如,检查机械设备是不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生产数量,能不能满足相关的额定技术性能;检查机械有没有出现升温过快、振动或者漏油等非正常的情况,确保机械加工设备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行。
2.2构建完善的维修保养体系
2.2.1制订健全的机械保养和维修制度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机械设备实际状况和生产需要,尽量确保机械加工设备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使得维修机械在生产与作业上可以实现平衡。通过科学的调整措施,确保编制出完善而合理的维修进度计划。编制时,一定要充分考虑生产因素的影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必要的保养,制订科学合、理的修理计划。如果是生产旺季,一定要将保养工作穿插在其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延后或者提前。
2.2.2成立相关的机械设备组
成立相关的机械设备组,并确保配套足够的维修人员。所采购的配件会直接关系到维修成本以及工作进度等,所以在选择配件时,一定要充分结合具体情况,指派专业技术过硬、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人员进行相关的配件采购与机械维修。
2.3提高维护修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必须组建高素质的机械加工设备维护修理队伍,并将高学历的专业人员吸引进来,最终保证企业设备维修工作得以顺利、快速地开展,确保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满足相关的标准规范。
2.3.1对维修人员的要求
首先,维修人员必须热爱机械设备的修理工作,对修理工作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其次,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车、钳、铣设备操作经历,而且,其中需要一项工种技能要达到至少高级工水平。再次,必须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还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最后,相关人员必须对企业生产产品的性质及工作流程有深刻的认识,还要熟知装配工艺方面的知识。
2.3.2强化专业技能培训
根据各车间生产设备的性质、规模要求,选择一定数量、年龄结构合理的人员配制,建立适合本企业生产设备维护所需的培训机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多年设备维修经验的专家授课。建立稳定的培训机制,实行严格的管理,制订严谨的授课教学程序、完善的考评制度以及科学、灵活的激励制度。从企业对设备管理的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生产车间的具体情况,实行一定的奖励办法,使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展开。
2.4做好相关设备的管理工作
应该完善车间设备的管理机构。制订有针对性的管理规章制度,做到责任到人。针对各设备的工作条件和性质使用正确的方式,确保剂量适当,并结合工作实际,定期修改补充。相关的技术人员的现场经验必须丰富,专业知识必须扎实,且要经过相关的知识培训。做好维护工作,预防设备发生漏油事故。做到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定人进行作业,并控制好入库、发放与加油等环节,切实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治漏技术攻关,最大限度地避免能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以确保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环境.综上所述,要将机械加工设备的性能发挥到最好,就一定要做好相关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不但要落实好相关的使用维修管理规定,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优化管理制度,提升机械操作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养,并做好平时的维修管理工作,借助先进的诊断技术将机械的病损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者:韦力 单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钢构件集中加工厂;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成本
中图分类号:TE98文献标识码: A
0 前言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前的工程施工的总造价中,机械设备的投入成本在整个工程施工工程成本中占据很大的比例, 可变性很大,是影响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交通类的工程施工当中,机械设备使用成本约占占据其全部的工程造价的25%~35%。而机械的使用成本中又尤维修保养费用占据的成本比重最大。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有效使用率,增加机械设备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施工企业的投入成本。
ZTSG-2标1#钢构件集中加工厂的前期投入龙门吊、多点程控自动焊接机、摇臂钻床、弯拱机、半自动钢筋调直切断机、等离子切割机等重轻型设备共计33种。机械设备成本占据其总成本很大比重,将近43%。面对如此多的投入成本比重,如何将现有的机械设备,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方向。
1 加工厂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
1.1 设备采购不合理
机械设备选型是指购置机械设备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以及可行性、维修性、操作性和能源供应等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以确定设备的优化方案。为了统一张唐铁路各隧道施工所需的型钢、格栅钢架、钢筋网片等钢构件生产标准,提高钢构件成品质量,张唐铁路ZTSG-2标项目经理部在燕山隧道二分部4#斜井组建了1#钢构件集中加工厂。
由于施工工作环境的制约,购置钢构件加工设备时没有完全遵循工程机械选型原则,在满足施工需求的条件下,购置了机械自动化比较高的设备,忽略了其他要素。形成机械要求工人操作的技术熟练、维修工人技术高、配件供应不及时、售后服务不及时等现象,间接增加了工程机械维修保养成本,更严重的是在设备维修期间造成拱架生产量满足不了各分部的施工需求,影响到施工现场的正常进度。
1.2 规范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
钢构件集中加工厂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制定各班组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
在钢构件加工过程中,往往由于工作任务计划不稳定、资金的不到位等原因,出现设备、人员流动频繁,而加工厂管理层却盲目地精简、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并入由其他工作人员兼管。由此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设备管理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不会被完整地进行下去。
其次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不完善,造成管理工作被动。另外虽然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制度,却忽视了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对操作人的制约性,没有明确落实到人。操作工人只是注重使用, 当出现问题时,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致使加工机械设备一直处于超负荷或带病作业状态,加速了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安全性降低。这不仅增加了设备的维修、运转费用,同时也影响钢构件加工的产量和质量。
1.3 智力投资投入不足
钢构件集中加工厂成立初期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和形象,以致于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比较先进机械设备,加工厂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但在管理和操作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舍不得花钱。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了解不足。这样就造成管理、操作和维修人员机械设备的使用知识所知不足,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需要。
2 钢构件集中加工厂机械设备具体管理措施
2.1 规范化管理 钢构件集中加工厂要想实现在对机械设备的规范化管理,一是需要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二是健全机械设备管理档案。
首先,总结从长期工作中的经验,确立符合加工厂实际情况的科学有效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保证加工厂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机械设备管理的力度,将“定人、定机、定岗”的制度坚决执行到底。实现科学管理机械设备,进而提高集中加工厂的经济效益;
其次, 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档案。通过对每台机械设备建立数据统计台账,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现存状况、调动情况、维修情况, 能够在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分析、判断,及时准确的消除故障,,充分发挥设备的潜能。
2.2 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
设备保养不当是造成加工机械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无论设备的管理制度是多么的完善,机械是多么的先进,加工厂体制是多么的健全,加工技艺是多么的适用,离开了保养制度都不能得以实现。
经过加工厂长时间的保养维修的实践证明,设备越是先进复杂,维修工作就越依赖主动的、积极的状态监测及设备维修经验。坚持对设备适时地、有针对性进行保养,可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和维修工作量,达到降低各种维修消耗和费用。
要坚持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相结合,强化重点机械化设备的维护管理.根据设备状态确定合理的保养频率。这些样不但可以提高设备利用效率,用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集中加工厂统筹安排,合理分配管理资源。
2.3 增加人力资源的投入
现代化施工机械随着结构改进、功能提高,采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越来越多。为了响应建设张唐铁路标准化工地的政策号召,加工厂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程度较高,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要求也相应增高,因此,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对加工厂工作人员培训。通过联系实际问题及工人的知识基础,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使工人能够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努力达到懂性能、懂原理、懂构造,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的“三懂三会”程度。
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这种无形资本。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检查评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体现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加工厂的设备管理工作,保证加工厂的正常生产,同时也可以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
机械设备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加强对员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补充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才能适应现在钢构件集中加工厂下阶段发展的需要。
3 结语
机械设备的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以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为目标,加强设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有机结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 共同完成ZTSG-2标燕山隧道的预期目标,促进机械设备与张唐铁路燕山隧道工程的两者管理效益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关宝树.隧道施工要点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32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 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3] 原瑞平.格栅与网喷体系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1:(2)
[4]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燕山隧道设计图.天津,2012
[5] 王树森.钢构件集中加工厂的网片加工.北京,建筑,2012
篇4
关键词:路桥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luqiao big construction, big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theme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engineering machinery also get the rapid developmen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gradually to the large-scale, specialization, seriation, intelligent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How to play the role of the earth more equipment, improve equipment efficiency and benef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management.
Keywords: road &bridge construction; Mechan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4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使得道路工程数量不断增多,路桥施工成为了交通行业建设的重点。机械设备是路桥施工中的主要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这样可以积极发挥机械化作业的效率,促进路桥施工水平的提升。基于此,主要对路桥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探讨。
1.路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设备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2 配置不经济,没有科学规划。路桥工程复杂多变,随着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的改变,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是不同的,需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品种、数量,也是变化的,这就需要适时的购置相应的设备。在购置中由于施工企业缺乏对设备配置的长期规划,致使机械设备的购置存在盲目性,不切合实际,有些是重复购置,有些设备机型不符合要求,使机械难以发挥低成本,高效益的功能,有时反而造成设备完好率低,利用率不高。更有甚者,有些设备从购进调入仅使用过一两次,就成了闲置的“死机”。在管理中也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缺乏合理规划,科学配置,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管理理念。
1.3 管理人员专业不强,操作人员素质不高。一方面受重生产,轻管理思想的影响,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大多企业由非专业人员管理设备。有的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机械管理员,但又不专职管理,出现管理上一团糟的现象。另外受养护作业整体机械化程度低,养护方式陈旧落后和养护经费影响,养护单位宁可用人力,也不用机械,淡化了机械管理人员的参与意识,没有充分发挥管理与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是施工企业注重眼前效益,忽视长远利益,缺乏对特种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有的操作人员文化水平低,说明书都看不懂。有的一人多机,既操作压路机,又操作装载机,还操作摊铺机,结果一样也不专。
2.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2.1 配置经济化。
1) 施工方案优选化。路桥施工方案的经济性可以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优化选择,依据工程量大小、工期决定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以及进出场时间,以达到工程进度与设备使用的协调一致与有效控制。如路桥建设项目工程量大时应采用大型机械和先进设备,而工程量小时则应采用中小型机械和现有设备。但这不是绝对的,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同时避免浪费,降低施工成本。
2) 配套设备效率化。施工企业应解决好机械设备组列内部的合理配套关系:①以设备组列中主要设备为基准,其它配套设备以确保主要设备充分发挥效率为选配标准;②设备组列数量最小化原则,即尽可能选用一些综合型设备,以减少配套环节,提高组列运行的可靠性;③次要设备并列化原则,即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注意组列中的薄弱(运行可靠性低)环节,实现局部施工设备的并列化。
2.2 管理专业化。
1)管理人员专业化。施工企业应明确分管设备的领导,明确施工所需的设备管理和操作岗位,同时配备相应管理工作人员和设备操作专业技术人员,这不仅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技术使用寿命,还直接关系到施工工程质量,所以,一定要加强管理人员和操作手的专业培训,在施工间隙采取多种形式学习,不但要为眼前的生产需要服务,还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教育职工树立终身学习、多能服务观念;既培养专才,也培养通才;理论与实践并重,形式与效果齐抓,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日常管理数量化。机械设备的使用和运作实质上是资金的运作。施工企业应进行单机成本核算,如油料使用,维修换件,月完好率,日工作量,台班成本与利润的核算等等。核算出每台机械设备的投入和产出,并对投入产出比率进行统计分析,对机械设备的施工经济效益进行量化,使现有机械更好的发挥效益,提高对设备的经济控制力。
3)项目目标责任化。管理人员应对机械设备管理目标责任制定相应的经济技术指标和考核制度,做到分层管理、责任到人、成本核算、项目细化,以确保各项考核指标的完成。
2.3 作业规范化
施工作业操作规范化。机械设备的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及使用说明操作使用设备,要求技术性与纪律性并重,必须严格遵守项目的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实行“三定”制度,主要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制;每台机械的专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获得“操作合格证”之后才能操作相关的设备;坚持持证上岗,严禁未经培训的非岗位人员操作设备。
2.4 维护科学化。
1)预防检查日常化。设备的大多数故障如能在日常检查中早期发现并采取措施,就能及时有效地防止突发故障的发生。为此要做好设备的预防检查,可由日常维护和巡检两个环节组成,日常维护由机械操作手来完成,主要内容就是“十字作业法”贯彻机械设备的整个进行过程,直到停机下班。巡检的工作由修理人员来做。项目部根据每个工地的实际情况,把所运行的设备具体责任到人,设立机械综检日志,并把每台设备的巡检情况与当月该设备的运 行及维修情况对照,对维修人员进行经济上的奖励或惩罚。
2)设备维护科学化。机械设备的科学合理维护是完好率、利用率、工作效率的根本保证。设备维护应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科学的进行,避免盲目维护带来的危害。比如路桥施工现场出现的用油更换时不讲牌号、更换的周期不按时等不科学的作法,虽然其后果不会立即显现出来,但却严重影响设备的有效使用寿命,也给突发性故障埋下了隐患。
3) 专业检修定期化。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是制定维修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施工机械设备故障检修大多是维修工靠经验来判断,进行拆解――更换配件――再组装的工艺流程,这种作业方法及时、方便,但也造成故障判断失误率高,返修率高等缺点。应通过必要的仪器设备来测定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劣化程度,确定机器的性能,决定其修理的内容和时间。特别是目前路桥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配套化、设备来源多元化、设备结构复杂化等情况越来越多,专业化的定期检查和定项修理就愈发显得重要。
3.结语
路桥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关键在于各方面人员的积极配合、设备稳定运行及提升设备完好率为目标,积极增强各级管理人员与施工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有效解决现存的管理漏洞与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云,周钢.路桥工程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马志功.浅谈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9,(11).
篇5
【关键字】施工企业;机械化;设备管理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有序增长,各工程建设中,计划化施工过程逐渐取缔了简单的人工操作。工程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大方便了工程建设具体实施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工程建设的速度,同时机械化具有极高的操作精度,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但是,在这个机械化工程的运用时代,由于管理技术不成熟,等方面原因,施工单位在企业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加强施工企业的机械化设备管理成为了本文研究的重点。
1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1.1机械设备管理力量不足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不注意对接卸设备的管理工作,因为多种原因会造成机械设备使用的混乱,从而导致施工工作程序混乱,影响工程施工的计划进度。工程建设的施工项目繁杂,数量多,要使用的机械设备也非常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只注重机械的运用的施工,却忽视了对使用过后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使用过后便随意停放、摆布,到下一次再使用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找不到施工机械设备,或混用、乱用的现象,这给工程施工的现场秩序造成了很大的混乱。
1.2机械设备保养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机械不是操作人员自己提供的,很多操作人员不爱护自己所负责的机械设备工具,往往都只是重视机械设备的具体使用,却忽视了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施工现场对机械的使用是频繁的,由于经常被使用过度各零件承受不了高强度的工作量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虽然依然能够正常施工,但是持续运作很容易受损导致降低整个机械的工作效率。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了类似的问题不会引起重视,只是应付差事,对机械出现的问题草草解决,不从根本上对机械进行维修和保养。此外,机械设备的使用不是一个人,一旦机械出现了问题,操作人员便互相推卸责任,谁也不能怪,导致施工被迫停止,影响机械施工的质量的进度。
1.3机械设备使用不规范
对机械设备的使用不规范是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很多机械操作人员只是熟悉机械的实际使用,缺乏对机械设备的具体施工技术以及设备使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意不到机械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为了赶进度,一味的加班加点对施工机械进行过度使用,又不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导致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从而影响施工质量。
2加强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2.1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体制建设
要合理使用企业机械设备,保证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首先要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建立规范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过后都有一定的使用规范和管理手段,落实设备管理和使用责任制,操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使用机械,并加强对机械的保养和维修手段;配备相应的机械管理人员规范管理使用当天使用完毕的机械设备,按照顺序合理存放并进行一定的检查验收工作,验收过程中机械设备如果出现问题及时汇报解决,保证机械设备的规范使用,有序安排机械使用情况,从而提高施工质量。
2.2严格落实机械设备保养制度
在对机械设备进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让机械设备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就应该对机械设备进行适当的保养。在对机械设备管理的过程中,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机械的保养使用说明对机械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机械操作人员要根据机械实际工作情况反馈给管理人员对机械进行特定的保修。同时,要加大对机械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责任心教育,必要的时候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进行对机械的规范管理。
2.3强化专业队伍技术素质
要合理地使用施工企业机械设备,使其充分发挥利用价值,除了要注意机械设备本身的保养和维修管理工作,强化专业队伍的技术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中所运用的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这就只是了对机械操作技术也越加专业。在技术革新层面上如何相对应的提升操作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对施工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企业应该加大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重点培养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技术水平。
2.4及时对机械设备更新换代
机械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工作强度极大的施工现场。机械设备通常都被超负荷,超时长使用。在这种工作环境下,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往往达不到它的理论寿命长,因此,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应该及时对机械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淘汰使用年限过长,机械零件受损情况严重的设备,一方面减少了维修机械的成本,另一方面新的机械设备的使用能够大大提高施工进度,保障施工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3.结语
如何加强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不论是对企业施工进度的提升还是施工质量的保证都是有着很大影响的。对施工企业机械的使用与维护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企业应该非常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应该从技术革新层面、综合管理层面继续改进和完善,使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于晓飞,高速公路填石路堤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J].东北公路,2009,3.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魏信地,丛培茂.公路路基压实度控制的有效方法和措施[J].丹东海工,2009,11.
篇6
关键词:机电设备;造价管理;安装;探析
从整体视域下来看待成本控制问题,其中在机电设备安装中的造价管理十分关键。从订制化生产的规则来看,生产方在根据客户需求完成产品生产后,还需要进行设备和调试。在此完结后,客户方将支付尾款。与此同时,在生产方存在多设备安装任务时,通过造价管理还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从而适应设备生产企业后续工作的开展。
那么应如何全方位的来考察工程造价问题呢。对此,需要围绕着三个问题来进行,即造价管理的目的是什么?造价管理的手段是什么?造价管理绩效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不难理解,这也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本文将着重解决后两个问题。尽管现阶段有关文献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回答,但其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仍未能很好的解决。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解析
在三个问题的导向下,对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解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造价管理的目的
在本文设定的企业情景中,机电设备安装构成了工业制成品销售的最后环节,且该环节并不为企业创造价值,而是有助于企业在流通领域尽快实现资金回笼。这就要求,应在合规基础上压缩该安装环节的经费支出,从而增大企业的利润空间。
(二)造价管理的手段
造价管理的手段可以氛围造价概算和造价控制等两个阶段,造价概算体现为实施机电设备安装前的资金预算,包括人工经费、物流费用支出和其它费用;造价控制则依靠工程技术、制度等方式,使得预算资金的使用在数量上维系在概算范围内。然而,因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安装小组的工作状态难以被监管方所完全获知,因此,这里的造价管理就需要进行研究。
(三)造价管理的评价
造价管理不仅可以助力企业的成本控制活动,也能在绩效管理的配合下倒逼安装人员的工作绩效。因此,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将能够实现上述两个方面的目标。
二、解析基础上的现状反思
在上述解析基础上,针对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反思,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主观因素方面
作为大型机电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依赖团队协作来完成,同时在完成这些工作时需要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做基础。因此,这里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具体而言,团队作业模式因安装技术的不可分性,使得监管个体的造价控制绩效面临挑战;因设备安装和调试需要专业知识做基础,便使得造价管理人员无法全面完成造价控制活动(可能因安装小组的申请,追加安装经费)。由此可见,单纯借助造价技术来应对这些问题是难以想象的。
(二)客观因素方面
因客户方具体生产环境的决定,即使采取了订制化生产模式但在安装过程中仍难免遇到困难。比如,机电设备因场地限制而无法与其它设备完成连接;甚至因企业线路老化问题,而使得机电设备调试上存在着供电方面的制约。这样一来,必然延缓安装进度。若在合同约定上未能界定出这一状况的责任归属,则必然增大造价控制的难度。因此,这也是在优化造价管理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反思引导下的造价管理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反思引导下,造价管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完善造价概算
在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影响要求下,在造价概算的组织架构上应进行创新。即,应改变单纯由造价人员而组成的形态,须根据机电设备安装需要引入专业技术人员,来对安装中需要重视的技术点和可能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增强造价概算的准确性。另外,在生产方与客户方的合同签订中,应明确安装环节的责任归属问题。这样一来,才能确保造价管理的可行性。
(二)强化造价控制
关于诸多造价控制的手段已在安装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本文最后关心的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针对小组作业的特征,可以通过将安装经费合规下放给负责人管理,并借助负责人在权威式管理和专业知识上的优势,减少信息不对称对造价控制的干扰。另外,对于安装中的风险管理,应建立在风险基金的基础上给予权变处理。
(三)优化造价评价
上文已多次指出了造价评价的功能,在充分发挥这些功能的目标下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
1.评价原则。根据大型机电设备安装的特点,应建立刚柔相济的评价原则。即,指标评价与情境考察相契合的态势。特别对于恶劣环境下的安装工程,应在人工经费的控制上建立起弹性机制。如,人工费用占总造价的20―30%,那么可以相应上浮。
2.评价重点。造价管理尽管主要针对成本控制而言的,但仍需要关注设备在安装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而这在企业对设备的终身负责制下极为重要。因此,需要建立安装质量管理与奖励(惩戒)的制度安排。
四、问题拓展
若对于第三方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而言,在满足上述造价管理要求的同时,还需要借助结算功能来促进造价管理的开展。
结算之所以能够提到执行造价控制的功能,根源于项目分工、协作制度。目前各类型工程项目都由若干模块构成,其中的单一模块任务则由某一项目小组完成。在任务完成途中和完成之后便由工程总负责人对此进行结算。这样一来,从结算后的数额中便能知晓资金使用是否超出预算;站在工程发包方的角度来看,则是施工成本是否满足造价控制的要求。然而,目前结算在这方面所呈现的功能较为弱化,其仍归因于上述经济学原因。
具体的实施办法包括以下3点:
1.机制类型。鉴于造价结算审核人员有可能与设备需求方形成合谋态势,因此,考核机制首先应在外部建立起针对审计人员的制度压力;同时,在过程型激励作用下,使得审计人员不愿实施机会主义行为。
2.机制形式。作为绩效考核形式首先应由绩效考核体系、物理元为基础的量化指标,以及实施考核的主体等要件。因此,在遵从传统形式的同时,应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所形成的声誉约束机制。
3.机制效果和目的。就其效果和目的而言,可以简要概括为:有效约束审计人员行为的效果,以及整体提升造价结算审核水平的目的。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对于本文主题的探讨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展开,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五、小结
本文认为,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管理中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即造价管理的目的是什么?造价管理的手段是什么?造价管理绩效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对于问题的解决,则应在完善造价概算、强化造价控制、优化造价评价等三个方面下功夫。若对于第三方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而言,在满足上述造价管理要求的同时,还需要借助结算功能来促进造价管理的开展。
具体而言,应改变单纯由造价人员而组成的形态,须根据机电设备安装需要引入专业技术人员,来对安装中需要重视的技术点和可能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将安装经费合规下放给负责人管理,并借助负责人在权威式管理和专业知识上的优势,减少信息不对称对造价控制的干扰;实现指标评价与情境考察相契合的态势,以及建立安装质量管理与奖励(惩戒)的制度安排。
参考文献:
[1]张静. 煤矿机电设备安装要点及质量控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14)
[2]矿山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影响因素与控制对策[J]. 企业导报. 2011(10)
[3]冯永远. 煤矿机电安装中的施工管理策略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29)
篇7
【关键词】设备安全管理
一、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是设备管理的应有之意
1、《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第四章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中,已经写明了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第十六条写到: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规程和岗位责任制。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第十七条则明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动力、起重、运输、仪器仪表、压力容器等设备的维护、检查监测和预防性试验。
2、设备法规制度方面有明确规定。国务院《锅炉压力容器监察暂行条例》和原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监察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国家质监局《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都明确规定:从设备的管理维修、生产组织和使用保养等方面应采取技术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的设备不安全隐患,加强设备的维护、检查监测和预防性试验,预防设备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设备安全管理
是法律的使然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和第八十三条都对设备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其中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另外《劳动保障法》也对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原因而出现的有害健康的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放射性物质、高频电磁场、噪音、震动、高温)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三、设备的有害及危险因素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消除设备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是确保生产系统安全的物质基础。
设备的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导致疾病(含职业病),或能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则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能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1、械性危险与有害因素机械性危险与有害因素包括静态危险,如刀具的刀刃、机械设备突出部分、飞边等;运动状态下的危险,如接近危险、经过危险、卷进危险、打击危险、振动夹住危险、飞扬打击危险等。
2、非机械性危险与有害因素
(1)电击伤:指采用电气设备作为动力的机械以及机械本身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漏电或静电引起的危险。包括:触电危险和静电危险。
(2)灼烫和冷冻危害:如在热加工作业中,被高温金属体和加工机件灼烫的危险,或与设备的高温表面接触时被灼烫的危险,低温金属设备接触时被冻伤的危险。
(3)振动危害: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振动工具或机械本身产生的振动所引起的危害。
(4)噪音危害:机械加工过程或机械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而引起的危害。
(5)电离辐射危害:指设备内部放射物质,X射线装置,γ射线装置等超出标准所答应的剂量而形成的电离辐射危险。
(6)化学物危害:机械设备在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化学物所引起的危害。包括:工业毒物危害、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性危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危险。
(7)粉尘危害:指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粉尘引起的危害。
四、控制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原则
1、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面向科学技术进步,在工艺流程中和生产设备上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增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即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也会由于安全装置的发挥作用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2、减弱原则当危险和有害因素无法根除时,应采取措施使之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
3、距离防护的原则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对人体的伤害往往与距离远近有关,依照距离危害因素越远,事故的伤害越小的道理,采取安全距离防护显然是有效的。
4、坚固原则以安全为目的,提高设备的结构强度,提高安全系数,尤其是在设计时充分运用。
5、设置薄弱环节原则是指利用薄弱的元件,在设备上设置薄弱环节,在危险因素未达到危险以前,已先将薄弱元件破坏,使危险范围缩小或使危险终止。
6、互锁原则是指以某种方法使一些元件强制发生相互作用,以保证安全运行或操作。如高压配电屏的网门,当合闸送电后就自动锁上,维修时只有拉闸停电后网门才能打开,以防止触电。
7、自动化原则在不能用其他办法消除危险因素的条件下,为摆脱危险因素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可用机器或自动控制装置操作。
五、实现设备安全的途径实现设备安全的途径主要有:
设备的本质安全化;面向设备使用过程的安全管理;采用安全防护装置;采用控制技术消除或减弱不安全因素;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笔者认为重点应为设备的本质安全化及设备使用过程的安全管理。
1、设备的本质安全化为使设备达到本质安全而进行的研究、设计、改造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最佳组合,称为本质的安全化。本质安全的设备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以杜绝或减少伤亡事故,减少设备故障,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安全生产。本质安全化要求对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作出完善的安全设计,使系统中物的安全性能和质量达到本质安全程度。要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设计阶段:采用技术措施来消除危险因素,使人不可能接触或接近危险区,如将危险区域完全封闭,采用安全装置,实现自动化等都是设计阶段应该解决的问题。
A、设备的设计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卫生技术措施:设备及其零部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准向工作场所和大气排放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有害物质,不应产生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噪声、振动、辐射和其它污染,对有可能产生的有害因素,必须在设计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护,必须有直接安全卫生措施、间接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以及提示安全卫生技术措施。
B、设备的设计必须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2)操作阶段:建立有计划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制度,利用故障诊断技术,及时发现故障并处理。对安全装置进行定期检查,保障安全装置始终处于可靠状态,以及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等。
(3)管理措施:指导设备的安全使用,向用户及操作人员提供有关设备危险因素的资料、安全操作规程、维修安全手册等技术文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发现及处理不安全因素的能力。
总之,设备的本质安全化从控制事故物源入手,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技术途径与方法,对于从根本上发现和消除事故与危害,防止误操作及设备故障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它贯穿于方案论证、设计、基本建设、生产、科研、技术改造等一系列过程的诸因素,是确保安全生产所必须遵循的安全原则。
参考文献
⑴白恩远等编著,安全人机工程学,兵器工业出版社,1996.2
⑵陆庆武主编,机械安全技术,中国劳动出版社,1993.3⑶陆愈实主编,设备的安全管理实务,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3
作者简介:
于东海、男、1985年12月、河南林州人、大专、助理工程师
工作于:林州市永盛建筑有限公司
篇8
因为设备工程监理与设备生产厂家是监督与被监督,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设备的生产企业,从而衍生出设备工程监理的第二个重要性,即促进国内电站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随着制造业水平的逐渐提高,国外业主开始用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要求来制定他们的质量计划,而国内的很多企业对这样的标准和要求还很不习惯,常常能躲就躲,能避则避,这对国内制造业的长久发展是很不利的。设备工程监理的存在,有效地控制了这种逃避态度的滋生,遏制了各种不良势头的发展。设备工程监理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一种威慑制约作用,通过与厂家的直接接触,来迫使他们按照相的标准要求去执行。以某海边300MW电站项目为例,该业主根据本地区特殊的盐雾环境,制定了比较特殊的防腐方案,该方案如下:这套防腐方案对于国内很多企业来说都很陌生,方案中所选择的无机富锌底漆又是一种不能进行覆涂的高含锌量的油漆,该油漆要求设备表面有很好的光洁度和粗糙度,同时还要求使用高压无气喷涂设备进行喷涂,否则油漆的附着力将很难保证。某设备工程监理人员到该项目的某除尘器生产厂家进行监造,在检查了厂家的设备后,提出了使用高压无气喷涂设备的要求,然后对除尘器本体的全部防腐过程进行监督见证,设备最终合格出厂。
与该设备一同发往现场的还有本地另一家企业生产的调缩孔,该调缩孔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得到设备工程监理人员的监督见证,当两种设备在现场被放置了两个月之后,除尘器的油漆完好无损,而调缩孔的油漆则开始开裂脱落,设备表面锈迹斑斑,分析其原因为喷砂质量不过关,油漆附着力不够。由此除尘器厂家为自己在业主心里赢得了更多的信任和机会。这一案例成功的诠释了设备工程监理在促进生产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目前的“中国制造”还呈现着价廉而物不美的低层状态,这样的状态直接导致外国业主对中国生产企业产生了更多的不信任感,设备工程监理的第三个重要性,就是减少这种不信任感,调节业主和生产企业之间的关系。
大多数国外业主对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生产能力都是缺乏了解的,这种信息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他们对自己购买的契约型商品的质量没有信心,再加上中国目前制造业水平不高和个别企业呈现出来的逃避心理,更加重了国外业主对中国企业的不信任感,设备工程监理的存在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关系。一方面生产厂家可以通过设备工程监理来更好地了解和体会业主的要求,对业主重点关注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和安全问题加强管理、精工细做,从而实现自己和业主之间的共赢目的;另一方面业主可以通过设备工程监理来获得更多真实可靠的信息,了解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进度和质量情况,从而增加对生产企业的信任和自己购买设备的信心。
篇9
[关键词]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025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02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各地检验机构的特种设备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本满足日常使用的需要,但截至目前特种设备信息化工作的一些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相关制度的缺失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虽然《特种设备信息化工作管理规则》(TSG Z0002-2009)明确了特种设备信息化工作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规定了参与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机构与单位的职责,某些方面也比较具体,但还不能覆盖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因此还有很多工作存在无章可循、无据可依的状态。制定《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工作细则》(以下简称《工作细则》)是加强特种设备信息化工作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从而对特种设备管理的相关工作要求进行明确,有助于消除日常特种设备行业在展开信息化建设时不规范、无依据的现象。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特种设备信息化工作的经验,认为《工作细则》应从以下6个方面加以明确。
1 明确《特种设备信息化工作管理规则》的适用范围
工作细则应明确所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机构、考试机构、生产单位、使用单位以及相关安全监察人员、检验检测人员、鉴定评审人员、作业人员等信息责任主体在进行特种设备有关的业务活动时都应符合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工作细则的相关要求。特种设备信息的填报、处理、交换、和日常维护都应符合细则的规定。
2 明确信息责任主体的职责权限
各信息责任主体应当按照特种设备数据规范、标准,通过相应的业务应用系统填报相关特种设备信息。特种设备的信息填报遵守“谁填报、谁负责”的原则。这些都要求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工作细则中应明确所有涉及信息责任主体的权限分配和使用。
所有相关软件系统必须具备权限配置功能。该权限配置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能够对每个使用者配置一个唯一的登录账号;每个使用者可以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首次进入必须修改原始密码);软件系统能够记录每个使用者的登录信息。所有相关软件系统的使用者必须使用本人的登录账号,在系统配置给本人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目前,在网络安全保护十分脆弱的环境下,建议使用密码+电子密钥的方式,增强系统安全和责任落实。
各信息责任主体必须至少明确特种设备信息管理人员及特种设备信息管理责任人各一名。检验检测人员亦属于特种设备信息管理人员范畴。特种设备信息管理人员负责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动态监管系统的信息填报。特种设备信息管理责任人负责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动态监管系统的信息处理、交换、和日常维护等环节的相关工作。
3 明确特种设备相关信息填报内容
《特种设备信息化工作管理规则》(TSG Z0002-2009)中规定了设备数据库和单位数据库应设置的字段信息,但没有对这些字段信息实施分类,全部登记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操作,所以建议对特种设备相关信息进行分类管理。特种设备相关信息分为关键项和一般项两类,设备数据和单位数据的关键项数据内容及要求见表1。其他《特种设备信息化工作管理规则》(TSG Z0002-2009)中规定的设备数据库和单位数据库内容为一般项。其他数据库所涉及的信息分类随着工作的开展另行规定。
在新增设备操作过程中,关键项数据和设备基础数据必须按要求填写齐全。设备和单位在新增时,一般项数据对设备或单位识别影响不大,且这些数据往往没有采集到位,要求在这时就填全所有数据不太现实。一般项数据可以在以后的数据维护中进行完善。对数据的填报、修改等操作必须有电子记录。
4 明确信息处理、交换和
各信息责任主体在使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动态监管系统及相关系统中发现系统异常或异常数据时都应及时上报给本单位的特种设备信息管理责任人,特种设备信息管理责任人应及时进行处理,遇到重大问题时应向相关领导汇报。特种设备信息管理责任人应按照本单位信息化工作制度记录问题、处理方法和结果。
在不同系统间实施数据交换时,由于交换规则、网络和硬件缘故,数据交换工作往往存在错误,所以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定期检查可细分到周、月、季度检查项目和年度检查。发现数据交换规则存在问题时,及时向领导汇报,查找问题并解决。
特种设备信息内容必须遵守国家相关规定,特种设备信息管理责任人根据单位领导批示,各项信息,途径必须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
5 明确系统及数据日常维护工作
特种设备信息管理责任人应定期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检查,发现数据错误应追踪错误数据来源,分析原因,确保新增数据符合要求,尽量完善历史数据,并对处理方法和结果进行记录。要每个季度实施一次数据检查操作,在年底数据统计前和下年度计划导出前都要进行一次数据大检查,以确保数据真实性、有效性。
特种设备信息管理责任人应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根据不同数据类别可以分为设备基础数据信息每天备份和系统所有数据每月备份。备份应使用独立于服务器的移动硬盘或网络硬盘方式进行,特种设备信息管理责任人对备份数据的正确性和安全性负责。特种设备信息管理责任人应定期对服务器进行维护,保证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其内容应包括:检查服务器运行状态、检查网络设备工作状态、检查操作系统升级状况、定期查杀病毒、定期检查机房空调运行是否正常和定期检查机房电源供给情况。
6 明确监督检查方法
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工作细则中应建立对特种设备信息化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明确监督检查工作责任人员及监督检查工作方法。
本文内容涵盖了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涉及系统权限管理、数据填报、数据维护、数据备份与硬件维护等各个方面。基础工作是信息化工作的基石,将来全国联网下,特种设备信息大数据运用将是特种设备行业蓬勃发展的新动力。
篇10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
工程机械是施工企业从事建筑施工的重要工具,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备条件。随着建筑工程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工程机械在现代化建筑施工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由于施工企业特点,对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须施工企业领导、尤其须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去研讨和解决。
一、当前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
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都有一个通病,即重效益,轻管理,忽视了管理出效益的辩证关系。企业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经营工作和施工进度上,忽略了对设备的管理。有的企业经营人员几十个,施工管理人员几百个上千个,而设备管理人员仅有几个,甚至没有专业的设备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人员,有其他的管理部门或人员兼管。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具有生产管理分散、野外作业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作业流动性大、工程项目点多线长、工期紧、任务重、施工作业环境差、设备及人员调动频繁等特点,机械设备从购置进厂(场)到报废没有建立完整的设备技术档案,盲目使用。这样,由于领导的不够重视,管理机构的不健全,管理人员的不到位,造成了设备管理的空白点,使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用而不管,管理失控,造成了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普遍的寿命较短,造成了资产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
其次,相当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甚至没有机械设备的管理台帐和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造成机械设备疲劳使用,超期使用,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2、缺乏市场调研,盲目购置机械设备
目前,由于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相对较少,没有足够的人员到市场去对工程机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效能进行调研,不能了解和掌握当前机械设备的最新动态,缺乏现代化施工机械设备的信息,一旦遇到新中标项目、或为了使某项目中标,老总一拍板购置一批(台)施工机械设备,这样由于企业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购置计划和发展规划,未能正确预测所购置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或者该项目干完后新置设备就成了闲置设备。
还有的企业为了一味追求设备的生产率,为了满足某一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盲目购置一些大型设备,在购置时未对所购机械设备进行可行性调研,未充分考虑所购设备会受到市场资源、市场消耗能力、搬迁运输、施工场地、环保、操作使用等诸多影响因素,投入使用后机械设备所创利润难以维持运转费用,以致设备平均利用率很低,不得不停机处理,这些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设备管理人才不足,企业没有长远发展战略
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械设备管理部门,但由于企业对其的不够重视,对其配备的管理人员不足,使他们顾此失彼,成天只能应付设备的修理,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或者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现有设备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就不能规范地开展管理工作,使机械设备的管理处于被动的管理状态。
有些施工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花耗了大量的资金购买了先进的设备,但由于管理人员的缺乏,使用和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在提高职工技术素质上舍不得投资,这样,就算有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技术素质低劣,也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管理科学化的机械设备管理的要求。
4、机械设备“重用轻管”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大型工程机械调动频繁,施工企业虽然实行了定人定机管理制度,但项目经理部往往为了赶工期,机械设备到了该保养的时间不进行保养,导致工程机械疲劳使用。大许多施工企业忽略了对机械设备定人定期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人,机械设备超期使用,一旦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就会造成机械设备的较大损伤,甚至报废。
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本项目部的眼前利益,没有全局利益和长远眼光,短期行为严重,只关心自己项目部的工期与效益,在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上能拖则拖,只保证机械设备在自己项目部使用时完好就行,在设备管理和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已严重磨损老化,严重影响到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5、设备维保队伍不健全,工程机械设备浪费严重
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没有专业的机械设备维修人员和维保队伍,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不到不能动不维修。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十分严重。施工企业没有专业的机械设备维修人员和维保队伍,或者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修复价值的机械设备不加以修复利用,主观随意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进行破坏性修理,只要今天能转起来就行,结果造成了工程机械设备的严重浪费。
二、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
要解决上述问题,搞好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机械设备管理体制,健全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首先是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机构,专门部门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制定出工程机械设备购置、管理、养护一条龙的科学管理体制,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管理职责,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切实运用行政、经济、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管好用好设备。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
建筑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配备相应的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维护保养)人员,建立机械设备的台帐,制定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和技术资料档案,改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对重要设备和大型机械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要定维护保养的责任人。要认真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这项工作是管好、用好、养好机械设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样会大大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要贯彻执行对机械设备使用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三定”制度是机械化施工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保证。
2、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磨刀不误砍材功”。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养、修理,科学合理地使用,根据机械设备的性能要求和使用的工况条件要适时进行保养,把小问题、小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3、科学使用机械设备
根据工程量和施工工艺的要求,合理配备工程机械,进行科学的调度,避免大马拉小车及单一作业造成机械设备闲置的浪费现象。
对于施工企业已配备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因其技术含量高,单凭经验与普通工具已难以对这些机械设备进行正确的检查和修理。因此,对这些工程机械设备应采用现代化的手段,以经济合理的方法开展维修,实行“视情修理法”。必要时,可请机械设备生产厂家的人员到场来进行维护保养和现场修理。
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都在各项目部的工地现场,为了更有效地抓好设备管理工作,企业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要不定期的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的结果与奖惩制度相结合。
4、重视员工技术素质的提高
先进的设备是人造的,而且要靠人去操作、维护和检修,而人的思想水平、技术水平对管好、用好、修好设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维修人员及使用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他们懂技术、会管理、会维修保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它要求管理者要有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观念,科学地对机械设备的购置、运行、维修、更新改造等进行有序的综合管理。因此,施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培养和重用一批懂技术、懂业务、肯奉献的人员积极参与机械设备的管理及操作,达到“四懂三会”,即懂性能、懂原理、懂构造、懂用途;会保养、会操作、会排除故障。将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充实到机械设备管理岗位上,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施工企业也可以有重点地组织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设备管理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出谋献计,提出管好、用好、养好工程机械设备的合理化建议。对那些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对其重点培养,作为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后备力量。
5、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
当前施工企业在设备使用与管理上存在的野蛮操作、缺乏保养、随意浪费、马虎维修、以劣充优等行为,都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不断加强对员工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职工树立爱惜设备的良好风气,为企业节约每一分钱,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效能,降低企业成本。
三、设备管理重在“严、细、实、恒”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最基本、最基础的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严密的组织机构、严肃的工作态度和细致入微的工作方法,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设备管理是一项重实际、干实事、出实效的工作;设备管理工作贵在持之以恒,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稳定运行为目标;设备管理工作要紧紧抓住搞好设备现场管理、强化维修保养这项中心工作;要重视各级管理人员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