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人才培养范文
时间:2023-03-27 09:0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营销人才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这使得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优秀营销人才的需求极为紧迫。但是,就目前我国人才市场的总体情况来看,优秀的营销人才数量不多,完全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量。对这一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会发现,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营销专业的应用性很强,传统的人才培育模式很难真正满足优秀营销人才的培养需求。为了适应市场发展对营销人才的需要,在营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学员的实践能力,而沙盘模拟训练正是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在讨论传统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式的缺陷和不足的基础之上,就沙盘模拟训练在营销人才培养中的重大作用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
沙盘模拟训练;营销人才;培养;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营销人才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拥有足够数量的优秀营销人才是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目前,我国的各大高校几乎都设置有市场营销这一专业,照常理来讲,营销人才应该完全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但是,营销人才培养不同于一般的专业人才培养,其最大的难点在于必须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得学员获得足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以满足日后的工作需要。在各类模拟实践的方式中,沙盘模拟训练由于本身具有的种种优点而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传统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
传统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其主要问题就在于这种模式对学员理论知识要求严格而对其实践能力却不够重视。我国开始对市场营销人才进行专业的培养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模式主要分为理论学习和实习两个过程。这种模式看上去似乎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但是其实际效果却不能够达到人们的预期。这种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缺陷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在传统的营销人才培养中,其培养模式主要是采取教师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虽然也会有部分的案例教学内容,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远不能达到预期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尽管教师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但教授方式依然是以灌输为主,这使得学员至多牢记和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实践能力却无法得到实质上的提高。这种教育模式的存在不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性精神和发散式思维,更没有提供条件让学员将课上所学及时运用到实践活动之中,大大限制了培养效果。
(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不能主动实践
传统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忽视学员的主体性,使得学员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种学习效果对于学员真正发展营销能力是极为不利的。而且,培训机构由于自身条件所限,往往没有能力为学员提供现场亲自操作或者岗位实习的机会,这造成学员的实践能力非常欠缺。对于学员来说,这种培训只限于低层次的理论教授,因而意义不大。
二、沙盘模拟训练在营销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笼统来讲,沙盘模拟训练是一种让学员通过“做”来辅助“学”的训练,这一过程很好地把学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有效融合在了一起。在这种训练模式中,学员可以通过包括团队合作在内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来促进彼此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资源共享。具体来说,沙盘模拟训练在营销人才的培养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增强学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沙盘模拟训练对于学员之间的互动合作有比较高的要求。在模拟训练的过程中,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要对其负责的具体内容进行某个方面决策,而各个决策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定情况下,一个人的决策可能对另一个人的决策产生极大的限制或者影响。因此,当团队内部在经营上出现不同的意见时,其必须要通过内部的沟通和交流合作来解决问题,而不能自顾自地行动。这一协商过程不仅能够提高成员的沟通表达能力,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对于营销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因为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营销人员往往需要考虑部门甚至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一定的决策。
(二)提高学员的专业能力
通过沙盘模拟训练,学员能够深刻体会到企业的整个运行流程。在沙盘模拟训练中,营销、生产、采购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每一步都不能够出现任何差错。这就要求学员要在训练中完全掌握企业运作的整个流程,这些流程具体包括:学员在进行整体战略部署时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在采购的过程中要紧密配合订单的需求并考虑财务支付能力;财务方面必须全盘掌控整个收入与支出的数据;销售方面的投入应当在掌握产品利润的基础上进行等等。这一系列的要求实际上对学员是一种很大的挑战,这意味着学员必须熟练掌握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营销学等各类相关知识并能够进行灵活运用。因此,沙盘模拟训练对于提高营销人员的专业能力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三)培养学员共赢的竞争观念
当下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避免与同类企业的竞争。但是,市场的竞争并不表示竞争结果必须是你死我活,而同样可以是双赢的局面。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就必须寻求与竞争对手创造共赢的局面。沙盘模拟训练过程不仅仅要求团队内部默契有序的合作,同样也有团队之间合作发展的需要。面对这种情况,学员必须要考虑到如何根据自身团队的发展需要来实现与其他团队有效合作,以促进彼此共同发展。在思考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学员必然会意识到,现实的竞争并不是完全是残酷的你死我活,只要在竞争中开阔思路实现与对手的有效合作,必然能够出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四)建构学员的全局性思维
沙盘模拟训练不仅要求学员个人积极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求其在团队合作中要认识好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并且以整个营销过程的全局眼光来考虑问题。学员在进行沙盘模拟训练时,既要考虑到当前的经营状况,又必须考虑到团队后续的发展;既要对自身的优势有着充分的认识,又要综合评估对手的竞争实力。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位成员都必须以全局的眼光来统帅自己的工作,促使整个系统处于相对最佳状态。学员的这种全局性思维一旦形成,对其以后的发展将会带来诸多益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其弊端已经在营销实际中显露出来。这表明,在营销人才的培养中必须注重体验式的培养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应当要引入沙盘模拟训练。沙盘模拟训练不仅是对传统的营销培养模式的重大性突破,更是为学员提供了一种理论结合实践、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正确方式。这种培养模式是对市场营销实际的仿真模拟,可以让学员在训练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对于营销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哲,万青.基于应用型经管类人才培养的ERP沙盘模拟教学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09,8(2):107-109.
[2]卢曼萍,潘晓华,张继河.体验:实践教学的重要内涵————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剖析.教育学术月刊,2011,3.
篇2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工作的基础,为使培养的电力营销人才符合社会和行业需要,学校走访了大量的业内专家、管理人员、学者、院领导、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主题研讨会、工作分析会等形式对电力及电力相关企业的工作任务和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从知识结构看,电力营销人才必须同时具备营销管理知识与电力工程知识;从能力要求看,既要具备营销管理能力又要具有基本的从事供用电技术的能力,善于处理客户关系,做好客户服务工作;同时,学生应善于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能够承担电力企业不同岗位的不同工作,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南京工程学院将电力营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理论基础,熟悉电力工程基本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组织管理、营销分析与策划、电能计量、电力客户服务等相关电力营销技能,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面较宽,能在电力企业电力营销部门、发电企业、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从事市场分析、策划、客户服务、产品销售及管理的创新型型本科人才。
二、构建全新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提供教学保障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南京工程学院在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时突出了对学生复合型和创新型知识、能力结构的培养。在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转变了普通市场营销专业以营销理论知识为主体的做法,构建了以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电力工程专业知识以及两者融合的电力营销专业知识三大知识模块为主体的复合型理论教学体系;开设了电力市场营销、电力营销业务与技能、电力技术经济分析、电力客户服务、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电能质量管理与控制、电力营销法律法规等课程,创新性地实现了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和电力工程专业知识由并行到融合的转变,为学生在电力企业从事电力营销和服务工作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南京工程学院注重从“实践性”和“适应性”入手,在培养学生电力市场营销工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对电力企业多岗位的适应能力,构建了基础实践层次、工程认识层次、综合实践层次和创新实践层次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综合实践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体现了营销和电力能力的交叉融合,重在培养学生的电力营销工作能力,主要包括电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设计、电力营销业务与技能综合实训、电力技术经济分析课程设计、电力客户服务与沟通课程实训等;创新性实践层次主要包括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承担科研课题、进行营销实践等,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严格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过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以有效控制教学过程,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电力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由四部分组成:
1.教学管理系统
由院长—教学副院长—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教师组成教学管理网络,分级承担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做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2.教学评估系统
教学评估系统由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有关教学评估组织组成,并吸收了相关企业界人士参加,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改方案进行论证。
3.教学督导系统
教学督导机构由学院教授、副教授以及返聘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通过听课、查教案、查试卷、查毕业论文、查实习成果等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4.教学信息反馈系统
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教学质量情况,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信息的采集渠道包括:学生评教信息、学生座谈会信息、学院领导与教研室主任听课信息、督导组成员听课及教学检查信息、通过企业走访了解的学生实习信息等。
四、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考核体系,为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培养提供质量保障
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是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为使培养的人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企业的需要,学院研究确立了“内部教学考核系统”和“外部环境考核系统”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考核体系。内部教学考核系统由确定培养目标、建立知能结构模型、建立教学目标、建立课程体系执行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效果考核等几部分组成。外部环境考核系统由学生考核(个体考核)和企业考核(社会考核)两部分组成。学生的个体考核包括个体的自我评价以及对教师和教学事务的考核。企业考核是指教育的社会效用角度考核学生是否具有企业(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确立了电力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考核体系以后,具体的人才培养考核指标将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结果。在电力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考核指标的选择过程中,学院着重考虑了教学过程考核、教师水平考核、教学条件考核和教育结果考核等问题,设立了实践教学考核、教师实践经验考核、实习基地建设考核以及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意见考核等四大类指标,全面地反映电力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和结果。以实习基地建设考核指标为例,在指标的设计中考虑了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经费总额、人均实习经费、人均上机时数、人均耗材指标、教师实习指导学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总数、详细的校外实习计划、校外专家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的数量等。
五、校企融合,发挥企业在培养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中的作用
校企融合联合培养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体现在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参与,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的人才需求调查到企业全面参与教学活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反馈,企业在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时,课题组走访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省的12个县市电力企业和30多个电力相关企业的营销部门,先后发放调查问卷300多份,与近百位电力及相关企业的专家、高中基层营销管理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全面了解、掌握了电力企业营销工作任务和对营销工作人员知识、能力与基本素质的要求,为制定适合社会和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企业全面参与教学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院聘请电力企业专家为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兼职教授,学院充分发挥企业工作人员实践知识丰富的特点,在电工技术、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参观实习、电力系统运行认知实习等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中,聘请了大量的企业技术和营销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授,为电力营销专业的学生授课和开设电力行业改革、电力营销技能讲座;二是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人员积极参与电力营销专业系列教材的编写,先后有15位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参与了《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技术经济分析》、《电力营销业务与技能》、《电力市场概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使该系列教材更能体现行业特色和知识的最新前沿。企业在培养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方面的作用还体现在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和反馈上,在学院制定的人才培养考核体系中纳入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指标。这些指标包括企业满意度、毕业生所在岗位重要程度、毕业生平均薪酬、毕业生跳槽比例、毕业生转行比例等,反映培养的学生是否满足企业(社会)需要,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和反馈是学院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计划、作出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
六、结束语
篇3
高职汽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后,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①岗位不确定。很多学生所学非所干、或所干非所愿。②团队协调能力不足。很多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并不能很好的与公司团队相结合,团队成员之间不能很好的协调配合工作,分析原因一方是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不足和工作经验短缺,另一方面也反应出企业老员工对新员工的排斥。
2高职汽车类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思考
战略性的调整思维,从培养输出单兵向培养输出团队转移。从企业的需求角度分析,企业需要毕业生能够更快的顶岗工作,专业能力突出,各岗位之间配合默契熟练,工作环节衔接有序。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如果在校培养能够针对汽车行业营销岗位进行团队培养与对社会输出,则更吻合高职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设计理念。
3汽车营销团队培养的构思设计
目前,汽车行业营销仍是以4S店为主流。汽车营销具有这样的特点:
①以各种附加服务增加销售额。例如,汽车美容、装饰、改装、二手车置换。
②依靠优质的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吸引销售群体,推动销售。例如,机修、钣金整形修复、喷漆、零配件供应、保险理赔等售后服务。
③依靠电话信息回访制度,利用客户满意度调查为手段,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质量管理理念。
④依靠车展、媒体宣传、车友会俱乐部活动进行品牌宣传。对此,在汽车营销团队培养中,首先针对汽车4S店需求岗位和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以及企业运行岗位流程,对在校生进行团队组建与培养方向分工。构思设计如下:打破原有的专业设置壁垒,将汽车类专业学生教学班额打乱重排,按照专业区别和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需求,跨专业组建汽车营销团队,一个团队人数在12人左右。在教学环节设计上,以营销团队为教学单位,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利用仿真的情景教学模式,将整个汽车4S店营销运营环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互相配合体验获得团队工作经验和熟练度,从而奠定学生团队工作能力。
4实际案例分析
在汽车营销团队输出培养方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曾经做过成熟的教育案例。据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培养在校生以团队(团队中有销售人员、有销售经理、有机修人员、有美容装饰人员、有配件管理人员、有售后服务接待人员)的形式输送给河北省沧州力帆汽车4S店,学生以聘用员工的身份团队承包了整个4S店的运行,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成效,在高职院校汽车营销团队培养方面走在了改革前列,值得借鉴与思考。
5结语
篇4
关键词: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五位一体
近年来,各地以深入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为主线,大力推进人才政策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高职院校是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其毕业生是汽车营销人才的重要来源。
一、汽车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1.汽车行业遭遇寒流,传统汽车企业增速放缓,面临转型
在2009年,政府对排量在1.6升以下车型实施购置税减免政策,使全国汽车销售增幅高达52.93%。而2015年以来,受竞争、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中国车市出现产销量下滑,竞争激烈,库存压力大。在此情况下,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支持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等研发,鼓励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传统营销人才需求降低,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2015年以来,传统汽车企业出现增速放缓,利润下降,整车销售人员需求降低,很多企业通过裁员或减薪来节约成本,而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可帮助企业实现利润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2015年1月-11月,全国汽车销量为2178.66万辆,同比累计增长3.34%。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给人才选聘带来新的挑战,整个行业的服务能力、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经营模式等有待进一步提高。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加促使汽车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整个汽车后市场还没有领导品牌,汽车营销人才、二手车评估人才、汽车保险和理赔、汽车租赁人才、汽车修理和美容人才等紧俏。我国的汽车服务利润仅占12%。产业链的利润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小,尚有巨大的利润上升空间。
3.多样化、智能化的汽车服务,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
根据调查,汽车企业招聘职位涉及汽车销售(包括整车销售和零部件销售)、汽车装饰和美容、汽车检测、二手车评估、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4S店管理等,更注重毕业生的诚信、职业道德、责任感等方面的素质,薪资待遇。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提供的数据,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到2017年预计达到8000亿元。涉及到的汽车租赁、维修和美容、汽车金融、二手车评估等行业将向社会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多样化、智能化是未来汽车企业发展的趋势,这使企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高职汽车营销人才培养现状
1.供需双方信息沟通不畅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需要供需双方的共同努力。各高职院校和作为营销人才的最终的使用者和认可者的企业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平台,资源和信息难以共享。企业未将自己的需求传递给各个院校,各院校也未根据企业现在和未来实际需要开设课程、进行学时安排和实习实训内容设计。这可能导致很多营销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而用人单位又招不到满意的营销人才。
2.课程体系设置问题
各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因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师资、经费等方面不足,课程安排多理论少实训,学生实践能力薄弱。高职学生基础差,部分同学无学习兴趣,不适合学科教育。另外,课程设置和社会需要脱节。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后市场快速发展给毕业生带来机遇,课程设置并未体现这一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滞后,难以满足企业岗位要求。
3“.双师型”师资不足,激励不够和培养机制不健全
2015年5月,安徽省教育厅出台“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试行)”,明确”双师型”教师评定须具有相应条件,在此之前,“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无统一标准。现在的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仍不合理,因高职院校激励机制不健全,“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很小;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缺乏的教师所占比例较高。多数的高职汽车营销人才的培养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双师型”教师尚未发挥其重要作用。
三、高职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课程体系的改革
汽车营销课程体系改革需以就业为导向,教学计划、课程学分、实习实训内容等可根据用人单位岗位要求,以培养职业素质为核心,改变以往以理论课程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
2.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汽车营销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注重汽车相关理论的提升,更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应积极为营销人才提供平台,强化实践锻炼,让其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能力,包括自学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大小,能进行充分的参与、互动和合作,能有效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
3.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提高学生技能
实践能力是检验高职院校营销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但营销人才质量和企业岗位要求还有差距。近几年,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开始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地和各行业各类技能大赛包括市场营销大赛、汽车营销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转变现代教学理念,实现高职院校“以能力和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要求。
4.开阔视野,搭建多元交流合作平台
营销人才培养的交流合作可以在多方面进行和展开。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通过联合办学、项目合作、课题攻关等多种形式和途径,推动“产学研”结合,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快各类营销人才的培养。开展院校、校企合作,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可直接聘请企业优秀营销人才,用他们前沿营销理念、创意思路和运营模式引导学生,教育和培养一批营销人才队伍。
5.建立营销人才培养的考评机制
(1)入学考评方式多样化。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实行自主招生制度,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突出专业特色,结合行业标准实行选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选拔优质生源。根据生源质量、数量和学院发展目标,可采用笔试、面试和实践能力考核等多种形式。
(2)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
课程考核是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的主要方法。知识考核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查,考核内容要充分考虑到职业岗位需求和专业目标定位,以职业岗位的职责、任务、能力要求为确定营销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注重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或职业技能鉴定来检验教学效果。
(3)评价主体多元化。
目前,任课教师通常是课程评价主体。随着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的推广,企业也应当成为营销人才评价主体。评价主体多元化,意味着营销人才考评体系更加客观和实用。评价标准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理论考核由学校负责,实践考核由企业负责,具体实施过程需构建相应考核评价体系进行。
6.汽车营销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汽车营销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扎实的汽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运用先进的教学技能来进行汽车实践课程训练,汽车营销技能大赛就可以检验出教师的专业水平。“双师型”师资可从企业引进,高职院校注重内部“双师型”人才培养,有计划安排本院教师到企业实践,参与经营管理、现场操作和施工等活动,增加实践课学习机会。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包括“双师型”人才的引进、聘用、福利、待遇等。如今,校企双方供需矛盾日益显著,高职院校需紧跟用人企业人才需求变化进行人才培养改革和创新。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转变教学观念和改革教学方法,通过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提高学生技能是高职营销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柯凤琴等.基于职业胜任力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J].人力资源开发,2015(20):167-169.
[2]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试行)》和《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试行)》,2015(6).
[3]江新华.就业视角下安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2):136-137.
篇5
关键词 实战性 营销人才 培养探索
一、实战性营销人才培养论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市场营销专业的设置,一般说来已作为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因而在专业教学水平方面参差不齐。培养出来的人才实战性不强,毕业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岗位角色,因而感到学了这个专业和没学是一样的。究其原因,是传统培养模式缺乏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战技能的培养,现有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设计模糊,教学与实践结合不紧,无法形成知识的协同效应,阻碍了创新机制的形成。作为应用性很强的市场营销专业,他的培养目标的确立必须结合企业用人单位需要,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并做到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具有前瞻性。
二 、与企业要求相比,营销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根据社会对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素质要求,我国高校在营销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一般高校营销教师把教学重点大多放在理论上,基本上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有的教师虽然收集了一些营销案例在课堂上讲解,但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即使是与学生交流,似乎总是收效甚微。
第二,营销课教师缺乏创新动力
大多数营销教师对市场营销的专业课的理论比较熟悉,同学们只需要接受即可。营销教师的很少自己采集案例,甚至直接从课本上照搬国外的案例。由于国外的经验环境和惯例与国内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对案例的讨论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第三,虽然有实践教学,但是绩效不佳,原因颇多。
(1)对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够,多年来,实践教学只停留在表面与课堂教学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2)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不够。目前的情况是实践教学总体尚无层次性,各环节缺乏有效衔接,没有形成认知实践、上岗实践、毕业实践等不同类别的实践教学体系。
(3)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不够,市场营销专业的在校学生没有机会与企业接触,不了解现代企业的营销观念、营销方法与营销环境因素,缺乏客观认识事物的能力与真正有效的实践操作能力。
(4)毕业实习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毕业实习是缺乏组织,任由学生自己去实习,没有真正达到毕业实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三、 实战性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探索
1.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许多教师教学还是纯理论的教学理念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应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准备一份极其详细的档案文字材料作为案例,描写某个企业所遇到的真实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未来营销者有可能碰到的,然后留下一连串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需要学生去做深入地思考和细致地分析,然后加以讨论。迫使学生开动脑筋,苦苦思索,从中获得很强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教师在从事教学时,通过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学习。比如,将教室课桌布置成“U”字形,学生都是面对面,有利于他们之间的交流。通过角色扮演法如模拟商务谈判情境,训练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3)项目教学法。将学生分为一个个项目小组,参加一些项目的设计与运作,身临其境参与个案资料的收集和实际操作,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模拟承担某企业网站宣传等主题策划活动,学生就可以分为市场调查组、顾客访问组、宣传材料组、媒体研究组、效果测试组等,各自从事文案收集和实地调查。随着一个专题项目实践的结束,学生得到了一次实战锻炼,培养了学生的营销实际操作能力,弥补了课堂讲授和单一案例讨论在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
2.培养高素质型专业教师
要培养应用型高素质营销人才,师资队伍必须是创造性的、高素质的。解决的方法有:转贴于
(1)鼓励教师去进修。不定期派遣教师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交流会、研讨班等,通过进修、自学来提高理论水平。
(2)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可以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公司总经理、营销主管等作为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学生讲课,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加强新模式下的市场营销实训教学,缩短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
(3)鼓励教师参与营销实践。学校可以与企业联系,组织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加强与企业家们的联系,采编案例,积累实践经验,还可以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创办营销公司,用现代企业的事例充实教材内容,教育、指导学生。
3.把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到重要位置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需要,建设一批校内校外专业实践基地;在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实践教学课时数量提高,严格考核教师的实践教学效果;学校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单位,共同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产学研密切合作的运行机制,实施产学研结合,让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营销实践工作,使其受到实践锻炼,增长才干,在互动中保持学校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学生阶段实习、专业主干课程实践、综合实训和项目实践、市场调研等内容。
总之, 营销人才的培养一要结合企业的需要,二要针对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实践以及其他方面的教学,努力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销售人员十项全能训练》,肖建中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市场营销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姚辉波 著,《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杂志。
[3]《探索“专业导师制1+1+1”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王斌,于晓萍,《重庆电力高等学校学报》2010年21期
篇6
关键词:网络营销 1+1人才培养理念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51
高职教育实践中,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一些高职院校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思路,并形成了一些人才培养模式,有的面向岗位群设置课程,拓宽知识面,希望增加就业适应面;有的提出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经验。尽管如此,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营销实践,众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仍然不能较好地适应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实战型的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对此,我们就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试图基于1+1人才培养理念探索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
1 1+1人才培养理念
“1+1”人才培养理念,主张打好一个综合基础、练就一手技能鲜招。高职教育进入了内涵发展阶段,要实现培养一线的高端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必须在具备一定综合基础的前提下,专业更“专”。综合基础突出两个特征:一是所有工作都需要的能力,二是一生都需要的能力,包括: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素养、心理调适能力、学习能力等。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在专业教学中,强调“专”和“做”,技能学习只有专了,才能做到“精”,而“专”和“精”必须是学生主体在真实的项目实践中做出来的。所以,专业教学要形成专业特色,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其实质是通过压窄专业适应面,使专业学习“专”起来。
2 课程设置改革
实现“1+1”人才培养理念必然体现到网络营销课程的设置上。课程设置针对网络推广一个岗位,强化网店推广一种技能的训练,压窄岗位适应面,强调知识技能的深度和实用性。
2.1 在课程中明确体现综合基础能力的培养目标
综合基础能力主要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创新思维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交往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习能力等。这些能力一是体现到专业课教学中,在课程设置标准中制订相关能力的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和评价体系;二是开设相应课程,学习这些能力的养成方法,例如:开设“网络营销人员素养”课程,专门介绍上述基础能力的养成方法和训练项目,开设“网络营销策划创意分析”,结合专业课程,培养专业创新思维能力。
2.2 压窄初始岗位适应面,针对一个岗位设计课程
以网商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为出发点,以胜任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的研发,也考虑到网店运营能力可以顺利地迁移到传统企业的网络营销管理中。现在网络营销已经是一个岗位众多的岗位群,由于高职学生在校学时有限,难以针对所有岗位设置有深度的课程,也难以教授太多的知识技能。基于练就一手技能鲜招的指导思想,技能训练主要针对网店推广主管岗位,兼顾网店客服主管岗位,并能胜任员工岗位工作。与其学习没有实用性的宽泛知识,不如强化针对少数岗位的实用的有深度的课程,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增强就业自信心。
2.3 强化技能课程,突出知识技能的深度和实用性
以网店运营为目标,侧重网店推广技能学习,强化五门核心课程:电商企业流程化管理、网店推广之网店维护、网店推广之淘宝工具、数据化营销、网店客服。加大实训课程所占比重,并合理规划实训项目,四个学期都安排了集中实训课,网店经营贯穿始终,以网络推广技能为线索,具有连贯性。电子商务实训侧重电子支付和网上购物体验;网店开设要求在淘宝网开设店铺,并开始真实的经营;网店运营实训侧重网店维护和店铺数据分析;网店推广专项实训侧重搜索引擎营销和网络推广的工具软件使用,具有连贯性。通过技能的强化,希望使学生专业能力得以提升,练就一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技能强招。
3 更新教学组织模式
基于1+1理念的课程体系要通过创新相应的教学模式来实施。通过实施一体化教学,实现实践教学的环境和资源优化,促进学习、实践、创业相结合。基于真实项目任务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网络营销实战能力得到提升。改进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研究探索等创新意识培养和行为训练,这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3.1 实施一体化教学
首先,教学环境一体化。固定教室,室内通网、通电,设有便于真实项目任务实施的设备和储物设施,学生自带网络终端设备。专业课的理论学习、课程实训、真实项目任务的网络营销实践都在此进行。学习、实践、创业相结合,既是理论学习的课堂,又是实践教学场所,还是创业孵化基地。
其次,教师一体化。专业任课教师须既能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须有双师素质。教师要注重实践,联系企业,承接项目,保持工作在网络营销实践的最前沿;积极科研,关注网络营销理论与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网络营销这种职业的特色,也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这就说明专业任课教师没有做过真实的网络营销是不合格的。不仅需要师资队伍能够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到企业中去实践,参与到企业的网络营销项目中去,获得更多的实战经验提升授课的实战性,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要求网络营销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培养方式随时更新,与时俱进,而这些正是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的软肋。
对此,我们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高职教育改革创新,在全球化的竞争背景下,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网络营销人才。
第三,教材一体化。专业课实行一体化教学,按项目组织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突出强调实践技能训练,理论以够用为度。
3.2 推进基于真实项目任务的实践教学
基于真实项目任务的实践教学,是提高网络营销实战能力的必要途径。优质的真实项目来源是影响真实任务实践教学的关键因素,必须大力开发这种实践教学资源。要获得企业的赞助,通过政府行为尚且不容易,民营高职院校更是难上加难,只得自力更生。真实项目的来源主要有如下几个途径:
第一,自建工作室。如网店,可以教师建,带领学生真实运营;也可以学生建,自己独立经营。希望学生在校既是学习,同时也是创业。
第二,聘请校外专业导师。导师带来了真实项目,也带来了工作流程,毕业时还可引导就业。
第三,网店代运营。教师团队对外承接网店代运营项目,聘任学生参与项目运营。
3.3 改进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学习
根据1+1人才培养理念,教学方法需要调整,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要突出学生研究探索等创新意识培养和行为训练。改进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一是改变课堂教学方法,不需把现成答案交给学生,应把问题抛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其积极研究探索。二是开设自主学习课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知识拓展。没有行业背景知识,营销难以进行,所以向学生提出自主学习行业背景的任务。学生自愿组合学习小组,选取感兴趣的行业、产品,搜集相关知识,写出调研报告,以PPT形式汇报展示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有多项综合基础能力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叶鉴铭,梁宁森,周小海.“校企共同体”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新探索[J].职教论坛,2010,(25).
篇7
(一)依然应用过时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教育内容随着教育手段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可是,许多职业中专学校由于资金问题,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所以,课堂教学仍然是过去的“黑板+粉笔+彩图”的形式。在教室里,教学过程仍然是教师用去大部分时间进行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分析,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案例,不能够通过现代教育手段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商战案。
(二)没有营造适当的教学环境
课程改革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环境,可是在职业中专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实践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配置市场营销专业专用实习室的职业中专几乎没有,而在现有的专业实习室中,设备的配置都已过时,在实习内容上不注重效果,即使有较为完善的软硬件和教学环境,由于在运行时费用、损耗等需要较高的成本,同时学校与工厂之间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结构,实现工厂订单式人才培养所需的交互式信息基础也没有一定的机制,所以很难保证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工厂的标准。
二、职中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一)专业课程设置
综合素质对学生今后个人职业发展非常重要,发展个人知识结构,对提升职业中专学生个人职业能力,这些理论知识获得都来源于课堂教学,关键在于课程的合理设置。第一,科学安排人文素质方面的学科,适当提高课时安排和人文科学方面学科内容,例如社会科学情感、价值观衡量和商品人文文化等知识内容。第二,加强专业知识在内容上与人文知识的整合。根据市场营销专业与市场密切接触的特点,加强社交礼仪、商务礼仪、营销礼仪的知识内容与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整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社会实际与课程内容的对接。突出职业中专教育的职业性、操作性、时代性。第三,市场营销技能实习课是培养学生市场营销专业能力的关键场所,因此专业实训场所的建设必须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结合必须认真落实,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实实在在地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技能实践教学
1.加强“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教学以实际操作项目为基础,注重与企业单位之间的分工合作,以工厂单位为主场地培养学生市场营销专业的实际技能,以学校为主场所培养学生市场营销专业的职岗技能,实行校企之间紧密合作。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要以核心理论知识为主。技能教授要聘请来自营销一线具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现场教授。实训要安排学生到市场第一线,实行学生顶岗实训,实行一线师傅传帮带的形式。例如:在单位现场或者社会现场实行市场经济调查,老师与单位经理一同指导学生的实践,真正做到“教、学、做”融为一体;广告策划与创意品牌的经营学策划用真实项目导入,策划案例以学生在单位实习中遇到现场问题提案为主,由单位经理和老师进行教学点评,学生现场进行修改的方式实现学习、教学、实习一体化。例如学生参与创业,可以将自负盈亏的实体介绍给其他学生,这样超过了模拟仿真的局限性,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形成技能。
篇8
[关键词] 服装 营销管理 专业 学科交叉 文理兼招
随着中国服装业的发展、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外高等服装教育的影响,服装营销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开始引起国内服装教育界的关注。服装营销管理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体系的构建等方面都处在探索阶段。
一、服装营销管理核心内容与相关专业开设现状
1.服装营销管理核心内容与专业界定
在中国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并没有服装营销管理专业,因此在国内它只能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而在国外两者皆有。通过对美国高等服装教育的研究,可以看到:主流的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名称都冠以“Merchandising”。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该词的定义是:以能最佳服务于实现营销目标的地点、时间、价格以及数量来行销特定商品和服务的规划。“Merchandising”作为理论时,主要被翻译成“商品企划”或“商品策划”,作为专业名称则一般翻译成“营销”或“营销管理”,它的核心内容包括针对服装制造商的“商品化的产品计划”以及针对服装零售商的“商品采购或配货计划”。主流的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重点培养买手、零售管理、商品企划师、视觉营销师、产品经理、店铺经理等专业人才。
2.美国开设服装营销管理专业的院校
国内高等服装教育本科层次的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主要设置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以下简称“服工”)专业以及艺术设计专业当中。目前,国内开设该专业方向的院校仅十余所,其中包括:浙江科技学院服工专业设置服装营销管理方向、东华大学服工专业设有服装营销与管理方向、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设有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方向。美国开设服装营销管理相关专业的院校有百余所,如纽约时装学院设有时装营销管理专业、伊利诺斯州立大学服装营销与设计专业设有服装营销专业方向、爱荷华州立大学服装营销、设计和生产专业设有营销方向。
二、顺应服装业发展,加快建设服装营销管理专业
目前,国内服装品牌与国际服装品牌同台竞技时,在品牌优势、商品企划、设计开发、营销模式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劣势。全球采购、快速时尚也都进一步强调人才的专业素养,缜密的计划和强有力的控制显得格外重要。比如,美国的成衣品牌公司服装产品开发团队一般由商品企划师、设计师、技术设计师、工艺师等组成,而国内大多企业都缺乏这样的岗位细分。服装产品开发的新模式、服装商品企划的科学性都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对时尚与商业敏感、对服装商品熟悉,能运用经济与管理工具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预测”的服装商品企划人才来支撑。从服装零售业来看,竞争的新形势对买手、零售管理等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在教育层面作横向比较,可以看到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教育,这也应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服装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提升、服装业重心转移正在加快,从低端产品的制造加工到品牌运作,从生产制造中心走向设计开发与营销贸易中心都是必然趋势。高等教育的前瞻性需要改革现有服装专业体系,增设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并加快专业建设。
三、构建多学科交叉体系,实施文理兼招政策
1.构建多学科交叉的服装营销管理专业体系
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自身特色,这就需要服装学、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打破条块分割,实现知识体系的渗透和融合,构建新的专业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梳理,然后从实际出发寻找准确的学科交叉点。服装营销管理的专业基础是服装学,这既是专业的立足之地,也是特色之处。服装学科基础的梳理要围绕两个系统:产品/商品属性系统与衣生活系统。服装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服装历史与文化、服饰美学、服装色彩、纺织品与服装材料、服装产品分析等。由于服装商品企划越来越注重市场以及销售信息的定量分析,服装学与经济学的交叉需要引入的经济学类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等。服装零售管理、服装市场调查与预测、服装品牌管理等则是服装学与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交叉。
2.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文理兼招政策
国内高校服工专业主要招收理科考生,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设计方向招收艺术类考生。开设服装专业的主要院校,除东华大学外,服工专业都不招收文史类考生。出台这种政策有多方面的原因:纺织科学与工程作为主干学科;定位于工科培养,授予工学士学位;课程体系中设置有一些理化课程。但是随着高等服装教育的发展,服装本科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主流,能力本位得以重视。尤其对于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原先的理化课程大幅删减,人才培养体系完全适合文理兼招。进一步看,随着高校招生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招生也面临着竞争,多渠道多类别招生刻不容缓。调查显示,许多文科考生对时尚业、服装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缺少相应的招生专业。实施文理兼招可以更好地吸纳有志于服装营销管理职业的考生,有利于培养出热爱本专业的优秀人才,也可以为服装业输送各有侧重的服装营销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俊:服装商品企划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
篇9
一、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指的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标准,以及应该达到的要求,它是在构建有关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就对人才培养活动所起的作用来看,主要有导向调控以及规范的作用。培养目标中涵盖了在人才培养活动中,可能产生的预期后果,这就为整个的有关人才培养活动确定了发展方向。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有关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正在慢慢地有着实质性的变化。从原来的有关传统学科的培养人才变化为有关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具体一点地说,就是把所要培养的目标培养成为德、智、体、美等全方位发展,可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需要相适应,并且基础知识深厚、知识面广、素质高的应用型营销人才。
二、高校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
在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下面几个方面:首先,新设置一些相对实用性的课目。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方面的能力,使有关专业基础教学的更加具有实践针对性。例如,可以通过设置营销案例详析、现代产品推销学以及营销策划等方面的课程来对学生的有关职业竞争力进行提高。其次,相应地扩大选修课目的范围。为了达到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加大,所学知识涉及范围面较为狭窄的状况得到改变,适应力不强的情况可以得到避免的目的,有关高校可以相应地扩大选修课目的范围。再次,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避免学科之间重复的现象发生,对每门学科的授课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明确。例如,为了避免市场营销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容发生不断重复以及由重合的地方,就应该对市场营销学主要涉及的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以及该学科所包括的主要的思想理念和市场营销的方法进行叙述,至于涉及到的具体怎么进行市场营销可以在以后学习的课程中进行详细叙述;最后,应该注重课程中前后内容的衔接,对授课的安排进行调整,使学生的专业意识得到提高。例如在传统的教学情况下,专业必修课或核心课的学时占全部课时的比例较小,并且这些专业科目或者核心科目还主要集中在大三这一年进行学习。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学校在开这些科目时,可以适当地把专业课放在大一的时候来教授,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深入学习专业课的知识,使学生对专业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二)加大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根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师资队伍里的老师应该具备理论水平高以及实践能力强这样的素质,并且该师资队伍里的结构还应该合理。当然可以从下面的几个角度来进行安排:首先是建立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可采取有目的性以及方向性地把高层次的学术方面的带头人才引进来,在职位安排上应该注重其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使其能力得到展现,并且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引进青年教师的时候,可以把教师的学历以及实践方面的能力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应该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在科学研究、进修学习、参加会议以及改善工作环境等各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从而对营销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有力的支撑。其次是教师的培养力度要加大。不断地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参加相关的专业学术会议,并且到内地高等学校或者国外高等学校作为访问学者,从而对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进行掌握,使学术研究水平得到提高。最后是建设“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队伍。一是可以定期选派一些教师到有关企业进行挂职,通过这些企业的实践,不断地积累教师的实践经验知识,进而使教师的理论实际应用的能力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教授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教师应该创造更多到企业进行调研的机会,对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并且编写相关的案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教学。二是根据教学的要求,可以聘请有关企业中的中高层的管理人才以及在营销领域出类拔萃的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在教学方面体现一定的实践性。
(三)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考核的形式还较为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的形式,大多数情况下还采用试卷这种传统的考试方式,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或者应付考试的过程中,往往会死记硬背,缺乏应用以及创造的能力,这就使学生载有可能取得高分的情况下,出现了实践能力较低的情况。因此,应该把思想观念进行转变,采取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践教学,把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从而培养出不仅仅素质高而且能力强并且很快适应社会的新型营销人才。具体说来,在对学生进行相关评价的过程中,可采用更加灵活并且多样的考核方式。在考核的过程中,不断加大实践能力在最终考核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在笔试时,应该避免所出的题型过于教材化,多增加一些案例分析或者方案设计等应用性质的主观类型的题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其中的创新能力。在案例教学中的考核成绩的来源,不仅仅来自于学生提交的书面答卷,而且也来自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是否积极,所提出的观点是否有新意以及是否正确,思路是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是否清晰,语言方面的表达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各个方面来综合进行评价的。因为案例的解答是没有固定的答案的,所以,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的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
如果要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有创造性,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积极地探索和建立启发式教学方法。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一是将教学以及企业相融合,采用模拟的营销教学方法。通过建立模拟的训练基地,建设营销专业软件模拟实验室和建立情景模拟等手段,进行针对不一样的领域以及不一样的产品促销方面的模拟训练、营销、分销渠道进行拓宽的实践以及有关市场推广策划宣传等。利用营销专业软件模拟实验室,在网上进行教学、策划、涉及以及促销等实践模拟教学,让学生以营销专用软件系统的途径,进行市场调查、预测、环境分析、营销策略的形成等模拟练习。根据真实的素材,由学生自己作为演员,以营销负责人的方式进入角色,根据市场的竞争力以及品牌来制定具体的营销策略。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知识应用的能力、创造力以及主观方面的能动性。二是推广案例教学法。在营销专业的课程中,应该采用大量的案例教学。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首先是寻找恰当的案例,在寻找案例的过程中必须考察案例的形式是否符合要求,内容是否具有合理性,题材是否是多样的等;其次是注重案例探讨的各个环节,要对教师在案例讨论中的作用进行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启发,并且创造讨论创新的氛围,使案例教学的效果得到提高。最后是可以不断地使案例教学的形式进行丰富。可以适用视屏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使案例教学的形式更趋于生动,也可以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五)注重实践方面的教学
市场营销的专业人才是以实践性为培养导向的应用型的创新型的人才。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教学中就更加强调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尤其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而实践教学在其中起着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一是在课程里加入更多的实践。在专业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减少直接教授的课程,多进行案例分析的探讨以及情景模拟的实践,从而增加学生的创造能力。二是增加在课程外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学生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等,在学时上对实践环节予以增加,另外由学校出面,加强对学生实践环节的实践过程的监督,从而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在实验、实习、以及营销竞赛中,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参加,并可以由学校出面组织相类似的活动,尤其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做到与社会进行无缝对接。
三、结语
篇10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提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应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本论文认为应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把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新型“1-2-3”创新创业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市场营销人才。
关键词:
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5年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2015年3月5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谋划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产业、企业、分配等多方面结构优化。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必须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就业政策,把创业和就业相结合,以创新创业推动就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经济形势对国家战略提出的新的要求。与此同时,企业也对其从业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因此,研究我国经济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现状,研究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形势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对于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市场营销专业又具有很强实践性,具有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基础优势,更应加快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满足企业和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如何把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
1明确“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概念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更需要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战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所谓“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指具备“创业品格优、创新意识强、创业知识素养高、实践技能精、组织协调能力强”等素质的人才。具体来说,“创业品格优”就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有团队合作意识,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创新意识强”关键就是要培养一种科学探索的精神,要敢冒风险,敢创新路,敢于在创业和科学的大道上百折不挠地前进;“创业知识素养高”就是要掌握创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关键是具有很强的再学习能力;“实践技能精”就是实干能力要强,要有处事的实践经验和技巧,脚踏实地,厚积薄发;“组织协调能力强”就是要有一定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事务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新创业型人才”不能只强调某一个方面,一定要将这五个方面综合。
2目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专业特色各高职院校制定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大同小异,培养人才的范围较大,针对性不强,缺少特色和个性,这样的培养方案很难满足行业多样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
2.2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计划仍是三段培养计划,即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这样的教学计划中营销类共性的课程多,实践训练少,缺乏灵活性,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3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单一目前高职教师授课主要还是以讲授为主,理论联系实际较少,并且只限于案例、讨论、作业等辅助方式,甚至连项目模拟教学或者情景再现教学都不能实施。授课虽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大部分教师授课只限于使用幻灯片,课堂仍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4考评指标和考评方式僵化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的考评体系依托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所构建,考评方式也多以试卷、论文等方式进行,更重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储备水平,对学生综合素质、操作能力的考核评价过于薄弱,难以考评创新创业型人才,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5教学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目前,在高职的教学管理体制中,存在教学管理过严过紧的问题。各系部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确定后,实施课堂教学主要是依据教学计划,教务部门对教师课堂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教师主要精力被锁定在“课堂”内,而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企业实践和创新创业,形成了一个脱离市场和社会的封闭教学体制。
3构建创新创业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3.1广泛市场调研,开放式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中占据全局和统领的地位,构建创新创业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市场营销人才的教学保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应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了解各行各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和特点后,重新确定培养目标,把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应明确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把培养目标作为一条主线,重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凸现培养特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可设计“自主个性化学习与创新”的学分要求,用以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根据个性和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学习、研究和创新,这将为学生将来的创业和创新,准备良好的思想意识基础和过程经历资源。
3.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重在培养营销实践能力,既要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设计为两个模块:基础学习模块和创新创业学习模块,基础学习模块主要包含营销理论课程和营销实践课程;创新创业学习模块主要包含创新创业课程群、模拟创业项目训练和弹性在线课程。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课程体系设计的重心,可以通过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三大环节,再结合课程实习、与营销实践方面的专家互动交流、兼职训练,策划训练及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另外,在课程设计上,既要有营销专业领域的理论和前沿信息,还要有相关专业横向延伸渗透的课程,增设与创业创新密切相关的课程。通过建立两个教学模块,重新设计课程体系,使学生能把营销知识和技能与创业知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技能。
3.3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注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要增加创新创业课程,传递创新精神和创业理念,在教学方法上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把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在理论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教学、案例教学,也可以推行项目训练教学、现场模拟教学、销售现场教学等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在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可实施“弹性在线教学”、“理论+创业项目实战推演教学”,建立线上线下创业基地,建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实施全员网络互动教学等。建立创业导师团队,可以实施“本校教师+企业专家联合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和能力,强化专业化创业教育,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开展营销策划、创业计划书、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大赛等,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平台,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提高。
3.4实施创新创业考评体系,建立并完善学生创业能力评价机制在考核形式上,改变单一的考核形式,构建与培养模式相匹配的教学评价体系。在考核内容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知识的运用和创新等能力,探索多种考核途径,力争将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第二课堂成绩、学科竞赛、创业业绩等纳入评价体系,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评价主体方面,让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师、企业、家长、学生作为主体,按不同的比例来评价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学生最终形成市场营销实践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潜能的发展。
3.5保证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行之有效对学生实行学分管理,并规定在总的学分中来自实践学习方面的学分不得低于40%,实践学习包括社会实践及各种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学生的企业实践实行双导师制,既由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负责。制定政策,既通过引进、培养、外聘等措施,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又把教师职称评定与教师企业实践相结合,督促教师深入企业,使师资队伍的水平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
4结束语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是对职业人才的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把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并构建新型“1-2-3”创新创业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和考评体系,增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营销人才,才能适应未来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昭琼.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科技资讯,2011(21).
[2]袁胜军.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6).
[3]付萍,谢爱平.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
[4]吴飞美.浅析高职高专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