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博物馆范文
时间:2023-03-22 18:50: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俗博物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祁县民俗博物馆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乔家堡村。馆址是著名的乔家大院,乔家大院为清代民居建筑,为清代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计有6个大院,包含20个小院,313间房屋,占地面积为8724.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970平方米。宅第建筑本身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曾被一些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罕见的明珠“,1965年被确立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祁县民俗博物馆于1986年11月1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民俗博物馆在筹建和开放后,注重对相关文物的收集和保护,累计收集文物4000余件。笔者就这些文物的分类进行探讨。
一、民俗博物馆文物分类的基本情况
文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标准,把文物的同与异集合成类的过程。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存在形态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分类法、来源分类法等。此外,还有学者提出其他分类法,比如收藏方式分类法、存在形式分类法、历史事件分类法、地域国别分类法、人物分类法、组织阶级(层)分类法、形状分类法、制作技术分类法等。民俗博物馆文物的分类既要遵循博物馆普遍意义上的科学分类原则方法,也要符合民俗活动的特点和民俗文化的内在规律性,准确反映民俗文物的特殊性。
民俗博物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专业博物馆,主要通过文物藏品展示一定区域内民间习俗的演变发展。这些博物馆的文物数量虽然相对较少,但是对其进行的分类更具复杂性。首先是分散性,民俗文物往往产生于个人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比如婚丧嫁娶、工农业生产、商业活动等活动,因此文物多集中于社会个人手中。其次是稳定性,民俗文物是记录和反应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民俗文化在具有历史性的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一定历史时期文物的外形、质地变化并不明显。再次多样性,民俗文物同其他类型的文物一样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由不同的质料构成,甚至同一大类质料中也可以细分出不同的小类。再次是功用性,民俗文物的产生都具有明确的目的,在于满足特定民间活动和民间习俗的需要,各自都有明确的功用。此外,民俗文物还蕴含这不同的价值观、社会等级等因素。这些都可以作为民俗博物馆文物分类的依据,同时也反映出民俗博物馆文物分类的复杂性。
二.民俗博物馆文物分类的基本思路
根据民俗文物的特点,笔者确立对民俗博物馆文物分类的基本思路:
(一)便于文物的保护。文物的分类直接影响着文物的保护工作,因此在开展分类之前,首先要对文物藏品的质地、来源、时代、功用、所属地域、相关人物、历史事件、形状、体量、分布等相关信息进行摸底,全面准确掌握文物的基本情况。从祁县民俗博物馆来看,博物馆藏品包括字画、书籍、金石、青铜器、陶器、瓷器、碑刻等,其中木器家具和字画这两类藏品最具特色。木器家具种类多、工艺精湛,质地方面有黄花梨、红木,从制作年代来看主要是明清两代。字画主要有明代尚统山水人物册页,明末清初陈洪绶的山水画轴,清代傅山、刘墉、王铎、黄慎等名家的书法珍品。这两类文物经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多为二级以上文物藏品,其中包含国内仅存的乌木九龙灯、铁梨木犀牛望月镜等。因此,在制定分类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馆藏文物的特色,基本确立以质地作为重要的分类标准,将质地相同的藏品集中聚类,便于集中保存不同质地的文物藏品,并根据文物的质地采取有针对的保护管理措施。此外,从馆藏文物数量来看,现有文物4019件,其中珍贵文物179件,采用同质文物集中管理的方法适合小规模的博物馆高效保护文物。
(二)便于文物的展示。文物的展示是文物提供利用,满足公众对文物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制定文物分类方案必须考虑到博物馆展示需求。祁县民俗博物馆自1986年起,设立了农事习俗、岁时节令、生活习俗、人生仪节、商业习俗、乔家珍品、民间工艺、乔家历史等系列,60余个展厅,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时期山西晋中地区汉族的民俗风情。各部分展示内容虽然有所调整,但是基本的框架没有变动,因此在制定分类方案,可以考虑将文物的功用作为分类标准。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出文物所反映的民俗活动,准确把握文物之间的关系,并与展示内容相吻合,便于布展时提取、轮换文物展品,使展示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三)便于文物的管理。从传统的文物分类来看,主要针对的是可移动文物,从祁县民俗博物馆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将不可移动文物也纳入到文物的分类中,从而更好地对民俗博物馆实施管理。民俗博物馆所在的乔家大院本身就是民居艺术的典型代表。从形制上看,整个大院三面临街,用砖墙封闭,墙上部有女墙式垛口,屋顶建有更楼、眺阁,犹如城堡整体布局呈“喜喜“,是晋中一带“大院“的典型代表。从建筑工艺来看,院内斗棋飞檐,含有丰富的砖、木、石雕、彩绘等。特别是砖雕图案丰富,多以花鸟鱼虫、富贵长寿、多子多福、马上挂印、琴棋书画、葡萄百籽等吉祥图案为主,以“百寿图“、“省分箴“、“福德祠“等精品为代表。总之,大院古建筑承载着丰厚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建筑艺术水平,具有历史、科技和艺术价值的文物。因此,在对文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应当将不可移动文物也纳入到分类对象中
三.祁县民俗博物馆文物分类方案
综合以上,笔者认为对祁县民俗博物馆文物的分类方案为:
第一,分类标准的确定。从祁县民俗博物馆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采用的分类方法是,存在形态,即区分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质地,即文物的制成材料,不可移动文物中的木、砖等,可移动文物的纸张、木、青铜、陶、磁、玻璃等;功用,即考察文物在民俗活动中的用途,是婚丧嫁娶、工农生产等等。
第二,分类的等级。由于祁县民俗博物馆文物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在分类层级上不宜过多。根据分类标准,确立为四级。第一层级,根据存在形态划分为不可移动和可移动两大类。第二层级,根据质地划分亚类。可移动文物有青铜、玉器、陶器、瓷器、木器、织物、纸张、碑刻、玻璃、泥制、蜡制品等亚类,不可移动文物有砖、石、木等亚类。第三层级,根据功用分为人生仪礼、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商业习俗、农事习俗、民间工艺等小类。第四层级,是对第三层级功能的细化。
第三,编号法则。采用四级五段字母数字组合形式编号(层级少的类别用零补位),比如某藏品的编号是Y06.06.05(03)。Y代表可移动文物,06代表织物,06代表民间工艺,05代表剪纸,03代表顺序号。
四.结论
篇2
1983年,余红梅才5岁,母亲就去世了。这个新洲妹子小时候是个“苦菜花”,姊妹5人,她是老大,14岁就辍学当保姆。因穿着破旧寒酸,自卑的她经常躲在厨房里吃饭。后来她做过建材店收银员,养过鸡鸭,进过工厂……到18岁时,她已经在社会上历练了四五年,于是,余红梅借钱开了一家煤店。
正是在这家店里,她认识了20岁的帮工胡习周。胡习周是个出色的小伙子,诚恳能干,不怕吃苦,心眼实,帮了余老板许多忙。两个年轻人在朝夕相处中相爱了。但余父了解到胡习周家是凤凰村最穷的,而且还有一个疯娘,强烈反对女儿和他谈朋友。余红梅一头扎进河塘寻死,胡习周也跪在余父面前苦苦哀求。父亲生气地撂下一句,“我不拦着,有你哭的一天!”
1998年,20岁的余红梅结婚了。婚后不久,余父出了车祸,肇事司机逃逸。为了给父亲治伤,他们只得把煤店顶出去了,这还不够,夫妻两人既要照顾父亲,又要照顾4个年幼的妹妹和疯婆婆,欠下了一万多元外债还不上。
煤店没了,余红梅刚生产,没有经济来源的他们一筹莫展。躺在床上的父亲、年幼的妹妹们、风雨飘摇的土屋和嗷嗷待哺的儿子,夫妻俩苦苦思索挣钱的路子。
一天,余红梅在外婆家住,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老人,外婆随口说:“拾荒不要本钱呀。”余红梅听进去了,儿子出生3个月,余红梅咬牙戴上草帽,推着小车,和丈夫走上了拾荒之路。怕见到熟人,他们先到邻村去捡。但日子一久,乡亲们还是知道了,大家指指点点,“哟,新媳妇儿也捡破烂啊?”胡习周心疼。余红梅不以为意:“爸爸的药要花钱,妹妹们上学要花钱,儿子花钱的地方也会越来越多,我现在满脑子想的是怎么换到钱,不捡破烂,我们有别的路可走吗?”胡习周眼里含着泪,“小梅。我欠你的。”
那时他们推着小车,拉网式拾荒,孝感、随州、安化、罗田、蔡甸等等地方都去过,每天回到家,脚肿得鞋都脱不下来,腿又酸又涨。胡习周累得坐着都会睡着。可是无论多累,他发现妻子每晚在灯下画着什么,他凑近看,她对他说,“我的拾荒小秘籍,垃圾生长是有周期的,一个小村子的周期是3个月,打了“×”的地方不要再去,没有多少东西可捡。农民下苗的时候,会有尼龙袋,瓜农收西瓜,会有编织袋……”妻子说得头头是道,胡习周佩服极了。
很快村里的妇女也效仿他们拾荒,但都没有夫妻俩捡得多。凤凰村的拾荒人开始跟着夫妻俩,余红梅就把大家组织起来。他们开手扶三轮车到更远的地方拾荒,小团队合作,车子装满就回来,每人一次可以分百多元,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收入,靠拾荒,两人很快还清了欠债,还有了小小的积蓄。
2006年,一天,他们在家准备把捡回的旧木桶当柴烧,无意中被古董商王总看见,他说:“这种木桶,你们供货给我,有多少我收多少。”余红梅和丈夫商量:“捡垃圾不是长远之计,咱们和王总合作吧。”丈夫点头:“我听你的。”夫妻俩开始给山东客商供货,一干就是几年。由她发展出来的六十多人的拾荒小分队专门为她提供旧木桶,一年最多能卖出七八万个桶,年收入几十万。
“他们收这多桶,一定很值钱。”余红梅一直琢磨。一次她跟着去结账,发现了玄机,原来他们把桶收去后,经过打磨、加工制成工艺品,出口到韩国、日本、美国、德国……成本5元一个的木桶,成交价格能翻几十倍。自己能不能做出口贸易呢?
2010年,夫妻俩鸟枪换炮,注册成立公司,拥有了出口贸易权。小作坊成了大厂房,他们把旧木桶修饰加工,行销北京、山东,还漂洋过海到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地。难登大雅之堂的木桶成为了外国人眼中的时尚宝贝,被摆放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
和人谈生意,夫妻俩有着农村人的朴实,圈中口碑很好,信誉也不错。几年时间,他们甩掉了“破烂王”的帽子,成了身家数百万的老板。
财富值日渐提升,割舍不下的乡愁情结
夫妻俩收购木桶,也会接触其他老物,比如木脚盆、夜壶和一些叫不出名的旧物,一次,一个收购商看中她花5元收到的一个笔筒,余红梅大方相送,没想到收购商以两万多的价格转手,原来笔筒据说是黄花梨。后来,他们又寻得一个鱼盆,花2000元收的,以1万元卖出去。净赚了8000元,沾沾自喜没两天,就听到一个消息:收购商以40万的价格转手了!
这次失算让两人一夜无眠,胡叹气:“唉,咱到底是农民。”余红梅说:“咱们去学!我就不信认不清它们。”第二天一早,余红梅就去买古玩鉴赏的书籍,两人还前后报了湖北省鉴定师学习班。她拿出当年自学的劲头,参考古籍,看原图,对比细节。余红梅和丈夫都获得了省级古玩鉴定估价师证书。如今,他们对家里的上万件宝贝如数家珍,什么时候、以什么价格收回来的,该物件是哪个时期的、大概值多少钱,门儿清。
一次他们从拆迁办那里收回一扇雕工精致的古代格子门,听收购商说这个东西是拿去做古建筑的。余红梅和丈夫打听了一下,才知道一些老旧房子价值数百万呢!而且古宅越来越少,以后的价值还要增大。夫妻俩暗暗吃惊,此时他们手下有3个木工队、1个木雕队和1个泥工队,他们都懂古代房屋建造技艺,夫妻俩准备做古宅生意。
2012年底,余红梅和丈夫成立了第二家公司,承接全国各地的园林修复和古屋重建的项目,聘请6名管理人员常年带领一百多人的专业队伍在全国各地施工。这几年,他们的古建公司陆续完成了甘肃兰州世界第一梨园奇园仿街、福建泰宁司马府第明清园等十几个大型项目。古建公司为他们带来亿元收益。
他们还发动亲朋好友和手下的工人们到全国各地搜罗古旧房子,连女儿夫家的老宅子也位列其中。为了收到它们,余红梅和丈夫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省内外来回奔波。他们把收来的宅子小心拆解,每根柱子,每个构建编上号,然后运回自己的仓库。再在家乡凤凰修复如旧,异地复建。
夫妻俩手里的老房子成了“香馍馍”,许多收购商不惜千里上门找他们购买老宅子。每次成交后,看着工人们把宅子一点点拆解装车,余红梅总是站着那里,久久不愿离去。老房子将流落何方?
2013年12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余红梅的一座老房子前潸然泪下。老人是个台湾老兵,祖籍新洲,当他回到故乡,看到梦里的家乡已全然改变。得知凤凰村有老宅,他特地来看,老人老泪纵横,和她约定明年再来。
第二年春,有神秘收购商上门,他开门见山说560万收购余红梅的一座老宅,他打开密码箱,满满一箱现金出现在二人面前,他说:“这是订金。”在诱人的价码面前,余红梅却迟疑了,她的眼前浮现出那位台湾老人的背影,约定言犹在耳。余红梅最终拒绝了收购商。
凤凰村里飞出金凤凰,
百年老宅焕发生命力
“红梅,你今天怎么了?”丈夫不解。“习周,咱不卖了,做一个大园子好不,把老物件都陈列起来。”胡习周愣住了,他的妻子比她有远见,有魄力,如今他们好容易拥有两家公司,过上了人人羡慕的生活,妻子为什么还要折腾呢?他第一次反对:“小梅,你知道一个园子投资多大吗?我们两个农民能做好啊?”余红梅说:“习周,我们从一穷二白到现在,一直在拼命赚钱,钱越多就越快乐吗?我现在只想按照内心的意愿来做事。”胡习周仍然担忧:“红梅,你舍不得这些老物件,我能理解,但投资做陈列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钱够吗?两个农民能做到吗?万一投资失败了,我们再去捡破烂吗?”
余红梅没有说话,她拉着丈夫来到他们的仓库,那里面堆满了数以万计的雕花木门、八仙桌、寿匾等,余红梅说:“它们堆在这里,只是待卖的商品,我想给他们找个家,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我相信我们行!”她的眼里有着义无反顾的决心。
余红梅夫妻要建民俗博览园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说他们心太大,失败可怎么办,但更多的人觉得他们勇气可嘉。余红梅不理流言,她把16岁的儿子送到澳洲学管理,她说:“辉辉,爸爸妈妈肚子里都没有墨水,你要学好本领,日后胡家的担子要你扛起来。”为了园子早日落成,余红梅和丈夫一起去了苏州看园子。后来,他们又到丽江、安徽、湖南等地的老建筑群中去考察。
2014年,民俗园终于破土动工,但因为土地性质等问题,迟迟未获批。前期资金已投入几百万,如果项目搁浅钱就打了水漂,夫妻俩心急如焚。这时,一个当地的通讯员报道了他们自费做博物馆的事情,引起了区领导重视。调研后,对夫妻俩“传承民俗文化,挖掘民间遗产”的做法大加赞赏,当即拍板通过。于是,一片青砖白墙的徽派建筑出现了。
2016年,经过两年紧锣密鼓的筹备,民俗园开园,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在民俗长廊展示区,旧农具让一些中年游客惊喜:“快看,我小时候用过水车,站上去踩,可以引水灌田的。”一位老伯见到了旧式花轿,转身把老伴的手紧紧握在手心里。一位老先生对园子大加赞赏:“现在的民俗教育缺失,很多年轻人不懂老房子,这个民俗园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有好处。”
博览园二期工程还在如火如荼进行着,计划建成1300亩的“一街六院五园”的格局。余红梅说:“以后还要请一些民间艺人,现场打糍粑、弹棉花、摊豆丝、再现民俗风情。”为此两人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工地上的铲车、叉车、挖土机都是按工时收费。为了节省费用,胡习周把各种车辆驾驶都学会了,经常看到他刚从铲车上下来,又到叉车上忙活。余红梅每日到园子里查看工程进度,一走就是二三十公里,一幢幢老屋在重建,夫妻俩偎依着站在园子里,心里平静而满足。
在澳洲留学的儿子打电话给老妈:“妈妈,你真棒,那个园子我发到朋友圈,好多同学要我带他们来中国,今年夏天,我要带同学来博物馆。”8月底,博览园迎来了儿子和一群海外学生,他们操着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让余红梅给他们讲解物件的来历,大家听得如痴如醉。余红梅看到了儿子脸上骄傲的表情。90后的孩子们被这些老宅子吸引,余红梅很欣慰,她说:“犁耙、锄耧、蓑衣、宰滚……这些物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这座园子抢救了它们,我觉得比赚钱更有意义。”
亿万富婆余红梅和丈夫现在依然低调,穿着朴实,几百元钱一件的衣服就觉得很好。他们不买奢侈品,车子还是一辆十几万的大众,别人让他们买宝马、奥迪,他们说:“衣服车子不过是身外之物,钱投入到有意义的地方,不是更好吗?”至于吃饭,就更简单了,经常是两三个自家种的当季青菜,再加一个荤菜,有时只是条鱼,就着白米饭吃。
民俗博览园预计总投资两亿元左右,余红梅夫妻几乎倾囊而出,公司的收益也不断地投入到民俗馆的建设中。但这是个巨大的工程,耗费资金、人力、物力、社会资源无数,单凭个人力量,很难维继。他们呼吁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民俗博览园建设事业中来。
篇3
青花山石花草纹浅碗(图1)高3.5厘米,口径11.5厘米。敞口,浅弧形腹,内底上凸,矮圈足。青花纹饰,内口沿下与近底处各有双圈,碗内腹部绘简单山石与花草纹六组围绕一周,底绘两组山石花草相对,绘画为勾勒渲染法。外腹口沿下绘两道弦纹,对应处绘有一单圈渲染纹,足有单圈,白釉闪青,白胎坚硬
青花“寿”字纹浅碗(图2)高3.5厘米,口径10.8厘米。敞口,浅腹,圈足。内腹口沿下绘一周菱形点绘几何图,内底双笔“寿”字纹,内填青花渲染。白釉闪青,白胎坚硬。
青花“玉堂佳器”四字碗(图3)高4厘米,口径9厘米。撇口,弧形腹,圈足。青花纹饰,内口沿下有双蓝圈,内底有“富”字,外口沿下有单圈,腹壁四周有“玉堂佳器”四字,足壁单圈。字纹为双笔平涂。白釉闪青,白胎坚硬。
青花“长命富贵”四字碗(图4)高4.5厘米,口径9厘米。撇口,弧形腹,圈足。青花纹饰,内腹口沿下有双蓝圈,近底处有双蓝圈,底有一“富”字,外腹口沿下有一单蓝圈,腹部有“长命富贵”四字,字纹双笔平涂。白釉闪青,白胎坚硬。
青花“金榜题名”四字碗(图5)高4厘米,口径9厘米。撇口,弧形腹,圈足。青花纹饰,内腹口沿下有双蓝圈,近底有双圈,内底有一“贵”字,外腹口沿下有一单蓝圈,腹有“金榜题名”四字,字下有单蓝圈,字纹为双笔平涂,足壁有双蓝圈。白釉闪青,白胎坚硬。
青花蟠螭纹小碗(图6)高5厘米,口径12厘米。敝口,弧形腹,圈足。青花纹饰,口沿内有三道弦纹,内底绘蟠螭纹,外腹口沿下有两道弦纹,腹部绘两只蟠螭,其间绘简单花朵,围绕一周。青花为勾勒平涂。白釉闪青,白胎坚硬。
青花白菜(也称莱菔)纹碗(图7)高4.5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4厘米。敞口,口沿外卷,弧形腹,圈足。外壁口沿下有双蓝圈,腹部绘青花白菜纹,足壁有单蓝圈。白釉泛青,白胎坚硬。绘画单线勾绘,叶纹渲染,叶脉留白,绘画随意自然,其中两件为宽圈足(如同璧形),底无釉露胎。
青花花卉杯(图8)高3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2.8厘米。敞口,外卷沿,弧形腹,宽圈足,外腹绘折枝花,枝干勾绘,花叶渲染而成,随意自然,口沿下、圈足处绘单蓝圈。白釉闪青,足底无釉露胎,胎白坚硬。
青花花卉纹碗(图9)高5.5厘米,口径14厘米。敞口,弧形腹,圈足。内腹口沿下有一道青花弦纹,内底有砂圈。外腹口沿下为连弧纹与短横竖纹组成几何纹一周,外腹绘简单花卉纹,足上有一道弦纹。白釉闪青,白胎坚硬。
篇4
关键词:民俗文物;征集;利用管理;主要问题;对策
民俗文物是伴随着人们的生活、生产而传承下来的实物资料,它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三部分内容。物质民俗包括衣食住行、交通、生产、工艺制作的实物资料;社会民俗包括家庭、社会机构、民间团体、节日活动、岁时礼仪的实物资料;精神民俗包括民间习俗、、道德礼仪、诸多禁忌、民间文学、游艺表演和口头传承的文字记录资料。民俗文物价值重大,涉及全部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既反映经济基础中的社会关系,又反映上层建筑的制度建设和意义形态。目前我国没有综合性的国家民俗博物馆,地方博物馆在民俗文物保护工作中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故而无法全面地、有效地开展民俗文物征集和保护。
一、民俗文物征集与利用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民俗文物征集被忽视,征集范围和界定标准模糊
我国拥有物品随葬的古老风俗,上千年的随葬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精美文物。长期以来,博物馆特别是中小型博物馆将工作重心放在了丧葬物品的挖掘和保护上,而忽视了民俗文物的征集与保护。与具有传世价值的古代的陶瓷、书画、玉器等文物相比,民俗文物是流传在近现代的实物资料,人们随处可见随手可得,加之许多民俗文物本身工艺粗糙相貌平平,故而其经济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相对较低。在这种认知下,许多博物馆未将民俗文物征集与利用摆上重要议程,导致我国大量的民俗文物没有得到及时保护,它们流失、损坏甚至成为绝品。
又因《中国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没有对民俗文物的范围、种类、定级标准进行明确规定,地方博物馆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下,不知应选择哪些民俗文物实物资料入库,模糊不清的征集范围和界定标准增加了民俗文物征集工作的难度,导致博物馆的征集工作出现混乱和不足。
(二)征集缺乏科学性,实物材料获取方式单一
民俗文物本身具有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的属性,应及时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征集和利用工作。目前,许多民俗文物瑰宝还沉睡在乡野民间,随时都有可能消失不见。一些博物馆的民俗文物征集工作由于缺乏科学的调查和规划,无法全面掌握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习俗和日常生活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所征集的民俗资料缺乏典型性、配套性、完整性。随着时光的流逝,一些鲜活载体的民间艺人大多步入古稀之年,民俗资料的收集刻不容缓,资料转瞬即逝,文物工作者们要把握时机充分准备。
收集民俗实物资料,是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将民俗民风中最优秀的品质和美德传承下去。在民俗资料的征集过程中,一些工作者获取资料的方式十分单一、局限于物质实体资料、文字文献资料的收集,导致了诸如民俗事像、民间技艺、民间传说、武术演式、戏曲唱段等无形民俗文化遗产流失,使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的传播效果受到折损,无法全面、生动地展其独特的魅力。当今数字化网络时代,观众对博物馆展出资料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往单一的物质实体参考和文字资料说明的形式已经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三)重收轻展,文物利用不足
民俗文物征集后,一些博物馆只是将文物登记建造入库,在文物利用管理却在疏漏,没有对文物进行规模化、特色化的展览设计。民俗文物的真正价值不是实物本身,而是其传承和蕴含的无形的民俗文化,它是人们深入了解一个民族和某个地区的风俗人情文化的重要渠道。若无法通过文物展览向公众传递民风民俗,文物本身将失去收藏价值。博物馆重收轻展的做法,严重导致了民俗文物资源的浪费。
二、民俗文物征集与利用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转变思路,做好抢救征集工作
首先,我们要转变认知上的偏差,高度重视民俗文物抢救征集与利用管理的工作,充分认识到民俗文物和民俗文化的价值。其次,国家和地方博物馆应合作发力,调动政府、企业、团体、个人等多方力量开展民俗文物征集活动,鼓励个人向博物馆捐赠民俗文物。由国家成立专项民俗文物基金,地方博物馆可以申请征集资金,民间工艺和技艺的艺人可领取生活补助专心培养技艺的传承者,从而有效地抢救濒临灭绝的民间工艺和技艺。同时,文博单位应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民俗文物知识,传播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技艺,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渠道进行宣传,从而树立广大社会群众的民俗文物保护意识,尽可能减少民俗文物的流失和消亡。
(二)制定民俗文物征集保护的法律法规
文物局应组织专家尽快制定民俗文物征集工作相关法规,让民俗文物征集与利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在规章条例中,要明确民俗文物的征集范围和分类方法,可采用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的划分方法,同时借鉴历史、革命文物的鉴定等级方法对民俗文物进行评级,让我国民俗文物征集保护工作拥有理论依据。统一、标准化的工作语境下,有利于防止文物征集工作的混乱,同时便于各级博物馆之间的通力合作。
(三)制定科学的征集计划,充分收集民俗资料
民俗文物征集工作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即要在充分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制定征集计划,明确文物征集的对象和范围。博物馆在开展征集工作前,应组织地方政府、民俗专家一起开讨论会,对某一民族或地区的民族风俗和文化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指出该地区和其他地区之间的民俗文化差异。讨论会上应认真梳理出相关民俗资料框架体系,确定好征集大纲和征集计划。萍乡博物馆每年定期对当地及周边地区进行民俗文物普查,根据普查结果制定每年的征集计划。在征集过程中,萍乡博物馆文物工作者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灵活使用录音、摄影、摄像等形式收集有形与无形的民俗文化资料。
(四)培养文物征集、保护、研究的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民俗文物工作者中缺少民俗文物征集、保护、研究的专业人才,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的民俗文化,应该培养大批精通民俗文物征集、保护、研究的专业人才队伍。博物馆可以结合高校成立民俗文物人才共培计划,为热爱民俗文物保护事业的在校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就业的机会,共同加深民俗文物研究,形成业界和学界良性的交流和互动,吸纳更多的专业人才进入民俗文物工作。各级博物馆可以开展民俗文物工作交流会议,通过吸收和借鉴各方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升馆中民俗文物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文物局可以成立民俗文物鉴定班,让在职人员获得自我提升的机会,进一步提升我国博物馆人才的整体素养。地方博物馆可以联合社会团体力量,向社会公众开设民俗文物学习班,广泛地培养人们对民俗文物知识的兴趣,为民俗文物事业的发展孕育大量的潜在人才。
(五)鼓励民间收藏家联合办展,多样化呈现民俗文化魅力
博物馆由于人力、经费、场地的限制,无法广泛大量地收藏民俗文物,一些精品、孤品、绝品散落在了民间收藏家手中。为了全面地向公众展示民俗文化的魅力,博物馆应主动与民间收藏家合作,采用联合办展的形式,充分利用民间收藏家手中的民俗文物资源。联合办展在当今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即可以充分调动民众的参与度,又可以更好地呈现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萍乡博物馆经常邀请拥有藏品的民众一起参与到展览中,如陈列早期的邮票、画册、报纸、钱币、家电等物品,让拥有民间工艺和技艺的艺人现场表演,透过多样的呈现方式让观众感受到民俗文化作为活态艺术的魅力。
(六)打造地方陈列品牌,推动地方民俗文化旅游
在民俗文物的利用管理方面,博物馆结合地方政府,要主动打造地方陈列品牌,从而扩大社会影响力,推动当地历史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活动中要突出地方民俗的特点,如在展品陈列中让观众动手制作工艺品、每天固定安排短小精彩的民俗表演、以纪念品形式向观众售卖民间工艺制品等。萍乡博物馆为打造自己的陈列品牌,设计了《昭萍之光―――萍乡自然、历史与人文陈列》的方案,通过民俗文物的展示让公众领略萍乡的自然风光、历史风韵、人文风采、经济风貌、民俗风情,以求真实地反映世代萍乡人独特的生存状态、人文传统和人文性格。目前,萍乡博物馆已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成功地打造出一部物化、形象、生动、浓缩的萍乡志。
三、结束语
新时期环境下,我国民俗文物的征集与利用管理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文物工作者应积极转变陈旧观念,加强对民俗文物抢救工作的重视。我国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民俗文物相关的法规制度,让民俗文物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了全面拯救濒危民俗文物,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民俗文物知识,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进行民俗文物征集。同时,要积极地培养民俗文物研究和实践的专业人才,为我国民俗文物保护事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地方民俗博物馆要拓展眼界,利用民俗文物打造地方历史文化品牌,发展当地民俗旅游事业,以民俗为窗口,向公众普及历史知识和社会常识,对民众进行文化熏陶爱国教育,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篇5
从小时候开始,宋代平就怀有一种“湘西情节”。这种情结不仅仅是因为他生于斯长于斯,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其祖父的影响。宋代平的祖父七十年代在贵州大学教中文,后回到家乡在中学任教。他也是用文化人的方式从小教养孙子。宋代平清楚记得,祖父曾要求他仔仔细细把沈从文的《边城》读了好多遍。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宋代平对湘西文化的理解热爱已经深深植根到了骨子里。他说创办民俗博物馆的初衷就是被湘特的文化吸引,由此产生了如此独特的情怀。想来容易,做起来却费时也费力,不过对于宋代平而言,拾捡这些“文化碎片”会让他“做梦也笑出声”来。宋代平清楚记得自己读初中一年级时,一次去隔壁邻居家玩,偶然看到了一件盛放糖果的青花瓷器。他对这件瓷器特别钟爱,于是用压岁钱买回了这件瓷器。这是他的第一件藏品,也是五溪源民俗博物馆的第一件展品。后来,他从军营退伍后,萌生了创办一家民俗博物馆的念头。从那时候开始,他凭着一己之力,行走贵州、广西、云南、湖南等地,向有经验的老人取经,访问学者、画家和收藏家,陆续为博物馆搜集了2万余件展览品,为该馆赢得了“湘西文化的缩影”的称誉。
在丰富自己的博物馆的同时,宋代平还将一些重要的文物捐献给了其他兄弟博物馆和纪念馆,如民国33年芷江军事地图、抗战标语笔筒、抗战标语瓷坛、日军地雷等,都经由他捐赠给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我老婆还曾经埋怨过我,说这些都是我辛辛苦苦搜集来的,都捐出去做什么?但是我觉得,只要有一人捐,到时候观展的人看到‘此物为芷江宋代平捐献’后,也会有捐献文物的想法。算是一种文化引导吧!”宋代平诚恳地说。在搜集过程中,宋代平不仅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和藏品,对当地民俗的认识也更为深厚。在他的眼里,不论是哪一件藏品,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宋代平还半开玩笑说,曾经有人硬要问他馆中哪一件藏品最值钱,他觉得这问题完全没有回答的必要,便随手指了指一楼展厅展出的扁担,说扁担就是最值钱的。
不同于常见的竹制圆筒形,湘西人民曾经用过的扁担很有特色:两头以铁铸成,尖锐锋利,向上翘起,状如牛角,中间用一根木棍相连。“怎么能说哪件最值钱呢?应该问哪件最有价值才是!”他觉得有些好笑,然后解释道:“就这根扁担,怎么不具有文化价值呢?以前山上有野兽出没,一根扁担既能挑担,又能防身自保,可见湘西人的智慧啊,你说是不是?”宋代平还认为,这些物品凝结着人们的汗水心血,蕴藏着制作者的技艺,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他举例说,比如苗族祭祀所造的神台造型大气,展示了苗族人威猛雄霸的性格;而侗族的房屋建筑形如蜘蛛网,成放射状,反映出他们崇拜蜘蛛的文化现象;同时侗族人习惯建造亭台、风雨桥,供来往行人歇脚避雨,也体现了他们和善的性格。谈起这些建筑、用具等等,宋代平信手拈来,他说这些了解是除了书本理论之外、自己不断考证和发掘出来的。五溪源民俗博物馆从2005年创立至今,已是步入第十个年头。
篇6
[关键词]丝绸之路;民办博物馆;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2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8-0010-03
一、研究背景
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发展形成的独特文化区域,也是中西文化、政治和思想史上一个最重要、最受关注的领域。它不仅是古代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和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更是促进世界四大文明跨越时空相互交融的文明之路。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民族国家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丝绸之路文化精神所体现的开放性、包容性、富于借鉴的意识气脉,更是和今天时代潮流、向西开放的国策一脉相承。
博物馆是城市文明形态和标志,在城市功能完善、文化传承、市民教育、环境营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丝绸之路资源富集、文脉深远,拥有大量珍贵文物,保护、利用好这些文物资源,意义重大。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相关产业;从文化社会效益来看,古代文化、历史文物可为今天提供审美作用、认识作用、借鉴作用。利用这些丰厚的遗产资源,发展丝绸之路博物馆事业有着深远的经济、文化、社会意义。本文以西安民办博物馆为例,全面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发展的思路和途径,以求教于方家。
二、西安民办博物馆发展现状
从1909年的劝工陈列所算起,西安博物馆事业发展已有逾百年历史。截止2011年底,全市已建成各类博物馆84座,其中民办博物馆28家。现将其发展现状描述如下:
(一)空间分布特点
首先,建馆规模差异较大。最大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占地493.88亩,规划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部分民办博物馆的规模较小,多利用自己的住宅、工作室办起博物馆,如白鹿原民俗博物馆依托农家小院而建,场馆面积不过380余平方米。其次,带有鲜明的文化空间结构特点,遵循“核心―边缘”式分布。在西安28家民办博物馆(含已闭馆3家)中,近80%集中于城六区,尤其是雁塔区和未央区,处于民办博物馆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而其他民办博物馆相对而言处于区,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上需要依赖于核心区。
(二)历史发展源流
相对于国有和院校行业性质的博物馆,民办博物馆起步较晚,发展数量逐年增加,2010~2011年经历了一个期,影响力逐年提升,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大唐西市博物馆、亮宝楼艺术博物馆、秦砖汉瓦博物馆等14家民办博物馆建成或开放;2011年,美都艺术博物馆、三秦民办艺术馆等7家民办博物馆建成或开放。近年来西安民办博物馆的影响力逐年提升,如大唐西市博物馆获“中国文物遗产保护与传承典范单位”称号,成为我国民营资本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首例和典范;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全国首家民办民俗艺术博物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列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西省民办艺术抢救保护先进单位。
(三)主要分类特点
首先,从藏品主题看,藏品门类多样,馆藏内容丰富。以反映文化艺术主题类最多,多为工艺美术类,也有书法绘画类;社会历史主题者次之,其中以反映地方民俗者居多;综合类较少。从类型结构看,目前西安民办博物馆依然更多地将视野集中于文物类藏品,而对于专题性、非文物类的藏品不太重视,缺乏纪念类、科技类、文学类、戏剧类、建筑类等民办博物馆。
其次,从投资主体看,以个人兴办和民企兴办表现突出,国助民办者较少,如王勇超开办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任经文开办的经文牛文化陶瓷博物馆等。私营企业自主投资创办和运营的博物馆日常运行主要依托企业支持,在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有效地宣传了企业文化。如大唐西市博物馆、秦砖汉瓦博物馆,成功探索了“政府支持,民企承办”的发展模式。由国家或政府在资金、土地或场馆建设等方面直接帮助个人或企业建立的民办博物馆,包括政府免费提供场地,与民营企业联合建馆等,如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曲江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三秦民办艺术馆等。从西安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目前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困境,可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外部环境之困主要表现为法律法规地位尴尬、相关政策支持难以连贯、面临国有博物馆的行业竞争三个方面。内部条件之困表现为管理运营缺少实践、资金渠道依然匮乏、藏品研究有待增强、相关专业人才匮乏等方面。
三、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战略、路径和措施
(一)发展战略
丝绸之路沿线各级政府应树立“高度重视、积极促进、加强扶持、全面提高”的发展战略。要高度重视民办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将民办博物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制定符合各地民办博物馆发展的目标、政策和措施,支持、鼓励和引导民办博物馆科学健康发展。同时,在准入审批、馆舍资助、专业指导和社会舆论方面加大和落实对民办博物馆的扶持,加强管理机制的建立,全面提高博物馆内部管理水平。
(二)发展路径
为实现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区民办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坚持走多元化的内生型发展路径。内生型发展是以内需市场为动力、以内源要素为依托、以内涵发展为核心、以内生链条为载体、以成本内化为保证、以内聚发展为指向的发展模式。应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动力,注重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接触,从观众体验角度出发进行相应的场馆设计与展陈布局,实现人力、财力、藏品等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在发展中强调内涵式发展,避免“虎头蛇尾”,改变只注重数量和规模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以可持续发展和精细发展逐步提升质量。以多元化的场馆主题、多样化的产业项目实现带动发展,应着手在主题定位、建馆方式、场馆设计、展品收藏、展会安排以及经营手段上加以创新,提高博物馆的各种经营附加值,实现博物馆业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升级。同时还需降低经营管理成本,保证民办博物馆运营的有效进行,形成规模经济与持续创新效应。
(三)发展措施
面对当前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区民办博物馆发展所面临的内外困境,要实现“高度重视、积极促进、加强扶持、全面提高”的发展战略,激发民办博物馆的多元化内生型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从外部、内部两方面着手。
外部环境需要关注民办博物馆行业的法制管理、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以及该行业与其他产业或行业之间的关联与协调。
第一,构建“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建议构建起“文物管理部门下设委办全权负责、民办博物馆协会沟通协调、各地区县积极参与、相关协会辅助参与”的“四位一体”民办博物馆管理体系。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博物管处可下设民办博物馆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民办博物馆的准入管理、日常运营监督及藏品交易和流通管理等,并为其提供文物收藏、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同时,成立民间博物馆协会,加强民办博物馆协会与各区县文化部门的联系;博物馆协会可与旅游协会、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等相关社会管理机构开展联谊、研讨等活动,强化民办博物馆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联系。
第二,加快出台民办博物馆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博物馆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为民办博物馆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仍缺乏相关规定,如民办博物馆的申办、审批、社会地位,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应该享有的权利与受保护的内容,资金来源与补充,馆主变迁及继承等。
第三,成立民办博物馆发展基金会。建议由政府出资、社会资助和个人捐助等组成民办博物馆发展基金会,形成博物馆发展基金。每年按照一定指标如藏品质量、接待条件、参观人数、参观者反馈等进行考核评比,对表现优异且经费紧张的民办博物馆给予资助。政府也可以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动用发展基金进行资金上的支持。
第四,制定专项规划,实现分类管理。丝绸之路沿线各级政府应将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作为国家、城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长期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有必要组织对民办博物馆的普查,将之纳入博物馆事业和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制定民办博物馆发展战略专项规划,明确其发展目标、战略部署及发展措施等,并针对民办博物馆旅游发展、藏品流通等做出专项规划。此外,从发展现状来看,各个场馆情况不一,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区别对待,进行分类管理:对于初级阶段的馆所,视其藏品特色,进行必要的指导帮扶;对于中等规模的馆所,要鼓励其不断改进、调整和提高,并为它们的扩建提供必要的帮助,争取创出知名品牌。
内部结构调整包括如何实现专业化管理,协调博物馆业分工与竞争合作行为,实现产业化纵向深化与空间的合理布局,建立民办博物馆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等方面。
第一,突出主题特色,实现专业化管理。博物馆主题选取应突出“准”、“专”、“特”、“新”:“准”是指建馆之初要找准定位,明确主题,突出特色,循序渐进,切不可盲目求大求全,使自身的藏品公信力有所损失,也会使其后期的运营产生很大的包袱;“专”是指小型专题性博物馆是民办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发展空间,可针对某一行业、某一社区、某位历史人物、某类人群或某种文化民俗事项等展开;“特”是指主题的选取不应仅限于文物,可将场馆主题选取的视野放宽,如日本散布于市井乡间的玩具博物馆、邮票博物馆等具有丰富主题的中小型博物馆,也获得民众的广泛认同;“新”是指博物馆的主题选取还可和当地企业文化建设联系在一起,鼓励当地知名企业投资建馆,如日本NHK广播博物馆、丰田博物馆、地铁博物馆等都由相关企业创建。
第二,加强馆际合作,整合共有资源。一方面,应积极引导国有博物馆对民办博物馆的帮扶,加大民办馆与民办馆之间的合作交流。除政府的积极引导外,民办博物馆自身也应重视与国有博物馆建立联盟,实现合作共赢。同时,民办博物馆之间可建立合作联盟,加强相互扶持,进行组团式发展。另一方面,可探索跨区域合作模式,整合民间收藏的力量。合作不应局限于同地区,还应扩大范围至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如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吸纳常务会员单位56家,涵盖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种形式的合作模式为馆际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开辟了新的途径。民办博物馆也可借鉴此种模式,围绕着共同主题整合博物馆共有资源,甚至可同国外博物馆进行合作,联合举办展览,开展各类培训合作,进行艺术品联合修复,建立科研合作网等。此外,众多民办博物馆可联合民间收藏家的力量举办展览,挖掘私人藏品的研究利用价值。
第三,重视市场运作,进行合理布局。对于民办博物馆而言,应做到既保证博物馆的公益性同时还应努力实现其经济效益。民办博物馆需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以需求为导向,实现展览创新。可借鉴欧美国家的“博物馆服务”理念,不仅提供纪念品销售、餐饮服务,而且展览内容的选择、陈列形式的设计、讲解方式的使用乃至对公众的教育都以顾客为导向,注重博物馆中公众服务区的建设。同时,进行目标市场细分,进行专业性展览的组织,利用媒介加大宣传推广,尤需注重互联网手段和口碑营销的作用。在布局民办博物馆的空间发展时,要考虑到民办博物馆和合作区域之间在主题和文化上的契合,加大对非文物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名人类的专业性、专题性和专项性的博物馆的支持,要根据文化的积淀和文物藏品的情况来进行合理布局。要统筹现有馆与拟建馆、国有馆与民办馆的关系。如对于重建或扩建的博物馆,应先进行充分的市场论证,进行项目规划与设计,以免重蹈覆辙。要注意将藏品有效统筹,对同一区域内主题选取应体现差异与特色,给予相应的博物馆行业区域情况说明以作指导,避免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矛盾甚至冲突。
第四,创新国助形式,加强人才支撑。首先,创新公建民营的场馆用地模式。可对老建筑进行商业化利用或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可在批地建馆上进行创新,如可在旅游景区或文化产业园区内规划建设,也可充分利用布局结构调整后闲置的房产。其次,创新民办公助的建馆和经营模式,继续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兴办。与国有博物馆相比,民办博物馆更需要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首先,需从内部加强自我造血的能力,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为博物馆人才提供培训、进修和深造的机会,以稳定业务骨干队伍;其次,要积极引进和招聘专业人才,有计划地选聘专业人才为博物馆服务;此外,还需大胆借助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专家学者以及国营博物馆管理者、研究人员的力量,促使他们关注民办博物馆工作,为博物馆发展献计献策。
第五,促进产业化发展,寻找更多结合点。民办博物馆的产业化发展需要以文化为资源进行生产,开发以展览为核心而衍生的文化产品。实现产业发展的方式主要有:建设博物馆商店,出售藏品的复制仿品、纪念品、书籍、音像制品等;开设餐厅、咖啡厅或酒店,出租场地等;知识产权使用许可,包括博物馆照片与图片、音视频、出版物、数据库等。除这些基本服务与传统增值服务外,民办博物馆还可与其他相关行业结合,具体形式如下:
其一,与教育培训业结合。可开办各种教育培训项目,内容根据博物馆主题而定,形成体验式、有主题、有周期、成体系的课程产品,如亲子体验班、研修班等,在学员结业时也由博物馆颁发相应的课程证书。还可提供如鉴定咨询、工艺体验等收费服务。
其二,与会展业结合。可联合举办主题文化展览,按市场需求组织藏品,进行全方位的市场化运作;可联合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如西安大唐西市通过博物馆建设与春节文化庙会、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聚集人气,从而刺激文化旅游、会展经济的发展,从而反哺博物馆;也可为小型商业会展和文化活动提供场地和相关服务。
篇7
关键词:金溪县;明清古建筑群;“三雕”艺术;数字影像博物馆
江西省境内地理环境复杂,文化差异形成的不同的文化区。据考证北部开放地区在历史上最先接受来自中原的文化,由此衍生出了其独特的民俗形式,奠定不赣俗的基础。赣文化经长期发展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诸多子系统。临川文化以临川古治属为核心,涵盖现今抚州市十余县区,生成于秦汉,兴盛于两宋,延绵于明清,影响于当今,是赣东江右民系创造出来的区域性文化,是江右文化的重要支撑部分。临川文化区地形的北部抚河冲积平原与丘陵区就包括金溪县大部地区与临川、东乡共同组成临川文化核心区。金溪县保存的最具中国特色的古村落建筑群及依附于古建筑的民俗“三雕”艺术是临川文化的活化石。80余古村落,920处古建筑,村落中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戏台、庙宇、古道、水井、古桥梁保存完好,并留存着明清时期古朴的生活气息。建筑外观平直平实,被建筑专家称为“印斗人家”。
近年来提倡的城镇化建设,使得传统村落正在逐步消失。北京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天有300个自然村落在消失,乡村古宅的消失更难以计数。据统计,我国65万个传统村落中,现在仅存3000个左右,比例为0.5%,这意味着99.5%的古村已经消失。民居建筑消亡导致其所承载的活态的传统文化也随之失踪。古村落文化艺术的发掘与拯救工作是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拯救工作的重要项目,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挑战。将古村落文化研究深化为古村落民俗艺术这一分支,古建筑及“三雕”艺术考证是民俗艺术学科的一项重要的专业研究课题。
金溪县古建筑群翘脚飞檐、青墙黛瓦,是赣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其保存完整程度甚至超过了江西流坑,其中建筑群内大量的“三雕”艺术是中国雕刻艺术发展的“活化石”,保有明清雕刻的完貌,是赣明清雕刻艺术考证的有力证据,为民俗“三雕”艺术的技艺传承和人文思想渊源提供了宽阔的研究空间。赣派建筑风格以青砖灰瓦、马头墙、双披屋为典型特征;格局为二进三开间,堂厅各一,面阔三间,明次间分为厅堂、臣室,一般都是左右对称,木构穿斗式梁架;人文环境布局中则采取厅堂宝壁两边侧门的上方设神龛的方法,狭小的天井都在堂前,既可采光通风,又有四水归堂之意,布局中蕴含“天人合一”思想,是赣派建筑及儒家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古建筑文化中极其华美一章。
金溪县等江西古村落中依附于古建筑的“三雕”艺术风格、工艺、图案、古村落的自然环境布局是赣派建筑的宝贵遗产,其营造出的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相融洽环境空间都是江西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但由于相当部分古村落中建筑装饰、材料等缺乏有效的保护,其中一些具有重要艺术文化价值的木雕、石雕、砖雕、门窗等构件被暗地买卖;因缺乏有效的监管控制,使得部分具有突出文物价值的村落构筑物,人为损毁的现象严重。以金溪县陆坊乡上李村为例:整个村庄规划齐整,四通八达,村边沟渠、水塘(池)纵横清澈且道路平坦整洁。各具特色的古建筑群散落在规划整齐且崭新的现代式高楼中,其原有的古风遗韵还存在:青砖黛瓦马头墙、古戏台、古祠(庙)与古绣花楼等。但是人为撬盗,损失严重使得部分古屋的木雕、石雕、砖雕和匾额陆续遗失。遭到人为破坏部分古建筑其形状可谓千疮百孔、惨不忍睹。文字与花纹的砖石、围墙窗棂,门角,壁板与室内雕刻了精美物象的木板和匾额,均遭到不同程度地被撬损断裂,这些情况的出现是对金溪县古村落文化艺术的重视度的低估、对古建筑“三雕”艺术价值的忽视所导致的保护措施的不力原因造成的。要加大对古建筑及“三雕”艺术的保护、使赣民俗文化艺术得到弘扬和发展,构建金溪县本土民间雕刻艺术数字影像资料馆迫在眉睫,数字博物馆的建立及后期的宣扬工作,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引起民众的关注,对促进赣民俗文化的传播和赣“三雕”技艺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强地方政府对古文物的保护意识,可以为江西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提供可借鉴的地理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氏族风俗、古建筑科技、“三雕”艺术、工艺传承等多方向、多层次的、多专题图片和影像资料。
数字博物馆建设技术人员将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把古建筑群及依附于古建筑的民俗“三雕”艺术借助数字媒体艺术多媒体属性打造成具有现场感、可与参观者进行交互、可在网络上进行下载,并可重复使用的视频、游戏、图片、模型。可为更多的人了解金溪县古建筑风貌及“三雕”艺术及工艺制作技法提供便利,可避免不断往复两地造成的时间和财物的浪费。这些宝贵的资源在数字化平台的开放,服务于社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西省临川文化的重要部分金溪县古建筑群及其民俗“三雕”艺术的艺术魅力,领略古文化的精髓所在,对赣文化的传承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突出数字博物馆在信息社会中的传媒功能,也有利于金溪县旅游文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艺术与科技的角度来说,十三.五期间,互联网+项目、数字媒体技术、影像互动技术对古村落民俗文化艺术开发项目、非物质文化申遗工程、传统文化保护工程都提到日程上。用影像视频纪录金溪县建筑群布局、建筑风格格局;用图像影像纪录建筑群内部“三雕”风格、工艺、图案、内涵;用图像影像纪录金溪县民俗“三雕”技艺传承历史、渊源及雕刻艺术特色个案。从文化传播、民俗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出发,运用影像等数字媒体手段纪录、从艺术学角度出发、对金溪县明清古建筑群及“三雕”艺术进行系统、专业、多层次、多项目的考证研究可以为江西省古建筑遗址数据库和国家住建部的“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平台提供数据资料、可以为地方志提供影视资料、为旅游产业、为江西传媒产业、为江西文化创意设计方向产业提供影视设计和研究资料。对金溪县古建筑群保护工程办公室与旅游产业公司、M民俗三雕艺术研究机构:提供实例、史实资料、学术研究、展示与传播宣传、经济项目研发提供了具象的史料集;为金溪县古建筑群工程办公室的古建筑群复原、融造,为住建部的“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平台的构建提供研究资料,落实赣派民俗三雕艺术的保护;为学界、业界提供古建筑群浏览图像、视频作为历史价值学术的研究依据。
从以上角度表明,金溪县明清古建筑群及“三雕”艺术数字影像博物馆的建设可以通过内容、技术与数字化展览相结合的手段,充分体现赣民俗文化艺术保护的意义与价值,突出应用创新性,引领江西省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切实做到合理把控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汲取现有考古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实数字化展示内容;提升观众数字化观展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参考文献:
[1] 叶若琛,王金平.传统民居石雕装饰艺术特征分析[J].工业建筑(增刊Ⅱ),2016.
篇8
关键词:博物馆;建设;发展
一、海北州博物馆群落建设优势
(一)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海北历史悠久,人文资源禀赋极佳,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了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为支撑的地域文化资源体系。海北州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代表性旅游资源35处,其中,青海湖、王洛宾、原子城以及丰实的草原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历史遗迹等,是海北州拥有建设博物馆群落弥足珍贵的资源禀赋,为海北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区位优势与日俱增。海北州东临省会西宁市,北接甘肃省河西走廊,西与海西州接壤,南隔青海湖与海南州相望,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带,是青海省承东启西的农牧结合部,环青海湖经济区和兰青―青藏铁路发展轴线的核心区域,历史上曾是西平张掖道、鲜水酒泉道的重要丝绸辅道。青藏铁路、国道315、227线和湟嘉公路横穿全境,州府距省城西宁100公里,是全省离西宁最近的自治州府。区位交通的便捷畅通,让海北州成为环青海湖民族文化体育旅游圈和青藏高原旅游带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海北州作为高原生态旅游示范区,处于全省“四区二带一线”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为建设博物馆群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文旅融合发展相得益彰。近年,海北州文化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积极培育了一大批文化企业和特色经营户,初步形成了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民族工艺品等行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有的区位、交通优势,积极健全旅游要素体系,有效带动了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娱乐等领域的消费,丰富和提升了旅游消费的内涵和层次,促进了旅游市场的繁荣兴旺。这为博物馆群落建设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海北州博物馆群落建设原则
博物馆全面地、完整地反映了一定地域人类历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的风貌和变迁,是人们获取知识、陶冶性情、提高修养的重要文化服务场所。在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新挑战下,城市博物馆宏观发展规划的新趋势是运用现代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理念,推动博物馆群落建设与旅游、科技、优势产业融合,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资源作用,提高博物馆对社会教育、人文传承、文化发扬、等方面的贡献。
(一)推动博物馆群落与旅游产业融合。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资源在地方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博物馆旅游已经在自身发展中成为城市旅游的实体构成。州委州政府坚持博物馆群落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挥博物馆资源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壮大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打造以青海湖、原子城、西海郡为代表的博物馆群落文旅品牌。培育以博物馆群落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线路,设计生产较高文化品位的旅游纪念品,增加地方收入,扩大居民就业,放大博物馆群落建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二)推动博物馆群落与现代科技融合。海北州的博物馆群落建设坚持借鉴与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加大对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创新利用。推进博物馆与数字、网络等技术深度融合,增加模拟考古、仿真修复、虚拟漫游等体验式的博物馆参观项目。引领场馆实施智慧博物馆项目,加大网上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流动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的建设,扩展博物馆群落发展空间,提升博物馆群落的核心竞争力。
(三)推动博物馆群落与优势产业融合。促进博物馆群落与文化、旅游、体育等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其与相关支撑、配套及延伸产业的对接,努力打造完整的博物馆产业链条。在博物馆群落建设中,植入民间工艺、民俗风情、传统节庆等元素,引进特色民族演艺、高原康体运动、域外展览活动等复合型业态,激活动漫、网络等新兴业态的广泛发展,延伸补充博物馆群落旅游圈层的服务半径。鼓励发展文博创意产业,深入挖掘博物馆社会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开发实用性和生活性、艺术性与功能性的衍生产品,延伸文博衍生产品链条,调动博物馆利用馆藏资源开发创意产品的积极性,引导文化消费,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
三、海北州博物馆群落建设模式探索
(一)突出兼具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群落布局。紧扣海北州民族、历史、红色、生态文化主题,提炼重要文物、传统工艺、传统产业、民间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造型元素,如提炼“虎符”的艺术元素,打造博物馆景观;注重体验要素和配套设施的功能分区,围绕青海湖、金银滩、原子城、祁连山、百里油菜花海等A级景区为核心吸引物,以特色静态体验和动态参与内容构成游憩体系,完善以核心吸引物、游憩体系和综合服务配套组成的群落功能分区模式。
(二)充分体现地域特色的文化场馆建设。以“青海湖人文生态博物馆”建设作为全州总名片,推动代表海晏特色文化小型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企业博物馆加入博物馆群落,联动门源、祁连、刚察的人文生态文化资源,扩大海北州环湖博物馆群落范畴。
(三)打造博物馆衍生品开发全产业链条。构建博物馆展品衍生开发体系。承建以创意文博产品研发设计为重点,集新产品、新技术的收集展示、信息、成果转让、推广应用为一体的开放性平台,集中研发创意纪念品、旅游装备品、旅游用品等三大类产品体系。增加体验式博物馆衍生项目,以红色、绿色、特色“三色”旅游为主题,在生态观光、民族风情、红色旅游、特色餐饮、节庆活动等传统产品形态的基础上升级成为新型观光、特色体验、康体度假、高端体育、文化演艺类等衍生项目形态。
篇9
收藏老物件的故事
阿龙介绍道,自己是满族人,家里在北京住了260年,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五代北京人了。从1981年开始,他便跟着母亲收藏北京物件儿,从八仙桌、太师椅到缠线的线板、挠痒痒的老头乐。既有做买卖用的各种叫卖工具,也有日常生活用品,每一件都是一把可以打开老北京记忆的“钥匙”。
阿龙说,开始接触这些东西是因为母亲的爱好。母亲喜欢玩蝈蝈,可是腿脚不太好,需要有人载着她去旧货市场逛。他时常骑着三轮车载母亲溜达,看见了这些老物件儿母亲常常会买回来,她说:“这些东西卖一件少一件,都被外国人买走了,以后想买也买不到了。”那时候他并没有想过有一天要成为一个收藏家,当时的念头很简单――以后也许可以卖些钱花。
1990年以后,北京的老城区因为城区规划拆迁的多了,老房子拆了卖老物件儿的人也开始多了起来,阿龙说,这个时候“民俗”这个词开始在脑海里变得清晰了。九十年代以前买的少,所以也不往外卖,可是有一天阿龙拿着这些东西问家里的孩子们,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他们全都摇头,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这些东西不能卖了,得留着,这些可都是文化,卖了就全都没有了,想了解都没处找了。从那时候开始阿龙就给自己一个目标,尽最大能力收藏老北京的民俗物件儿。
说到当初收集老物件的往事,阿龙说,现在人们一提起这些老玩意儿就会想到潘家园,那个地方已经被商人们炒起来了,所以东西卖的贵,他的钱不多,所以很少去那儿转。他每天会骑着小摩托车,扎胡同里转悠,知道哪里有拆迁他就去那附近瞅着。前门拆迁的时候,他在那儿候了好几天。德胜门附近拆迁的时候,有个朋友打电话说,有一个老太太手里有一个双面镂空雕花的线板儿,但是老人家念旧不肯卖。为了这块小东西他一共跑了三趟才买到。第一次去,他跟老太太聊了很多关于那个地方过去的故事,根本就没提线板儿的事。过了几天他带着水果又去了一趟,还是只聊天。第三次又去的时候,老太太看出来阿龙的心思了。这次她先开口了,她说,有个韩国人开价500元我都没有卖,这个东西我自己也舍不得。看出来你有诚意是真心喜欢这个,卖了。
阿龙把平日里积攒下来的钱几乎都用在收藏老物件上。他的收藏与人不同的是,人家可能只收藏一个,他却以多取胜,一个简单的物件就能形成系列。他讲,有个外国收藏家想拿出500万元购买他的全部藏品,他没有答应。而那时正是他生活没有着落的时候,金钱对他有多大的诱惑力呀,居然没有打动。
阿龙介绍说,这些收藏的老物件中最古老的物件儿是明代的指铃;最值钱的物件儿是云锣;最大的物件儿是清代的织布机;最小的物件儿是收购宝石玉器的小鼓儿;说到最喜欢的物件儿,阿龙说每一件都是他的心头肉。
博物馆的故事
2007年庙会上,阿龙带着自己收藏多年的宝贝办了一个民俗展览。长袍、马褂、毡帽的打扮每天都吸引几千人驻足。他自己都没想到这些已经淡出人们视线几十年的老物件儿这么受欢迎。2008年的春天,关于开民俗博物馆的想法再次萌芽,并且在铃铛胡同里实现了。一间20平米左右的平房,门口写着“安定门京城老物件陈列室”,这里就是阿龙的老北京民俗博物馆。虽然地方不大,只能容下几千件藏品,但大大小小依次看去,却能引发不少记忆。
相比起来,阿龙的另一家博物馆则气派得多,在万丰路的街头,一眼就能看到“万丰小吃”的招牌,这家开设于2010年的中华小吃博物馆,就在这个小吃城的二层。从进电梯开始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小吃氛围,图解、木匾、老照片,简直立刻把人拉到旧时光中。这里从菜谱、粮票、钱币、蓑衣、斗笠,甚至是马槽,只要稍微能和“吃”沾上关系,就一应俱全。各式各样的食品模子、茶具、酒具、餐具,有些精致耐看,一瞧就是出得好手艺,有些粗糙平实,定是老百姓家的东西。在馆藏的1000多件文物中,清代的描金刀马人提盒以及不同年代的餐具、烹饪器具和老字号匾额尤为显眼,向观众展示了我国灿烂的烹饪及民间饮食文化。
2011年,阿龙又开了一家新的博物馆――老北京动起来博物馆。博物馆里展出的物件儿,全是阿龙从1976年开始收藏至今、保存完好的老北京痕迹。民国时期的女红――针线板、五彩线、衣领、女人的裙带、男人的钱包、三寸金莲的绣鞋、解放牌的鞋子、新娘喜车、轿子、水车、1915年时警察使的哨子等等。他指着一支小孩玩的拨弄鼓说,这东西在老北京还有另一个名字,那就是“唤娇娘”,货郎在经过大户人家的四合院时会大声吆喝:“哎,买梳头油买网子买雪花膏买粘刨花外带针头线脑!”那时候,大户人家的姑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听到拨弄鼓的声音,就打发伙计和老妈子出去买。
当走到一面全世界最长的屏幕时,我震惊了。阿龙介绍说这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全长228米、高3米的《老北京动起来》数字画卷,作品以北京民俗画家王大观先生的《旧京环顾图》绘画长卷为蓝本,由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清明上河图》原班制作人马历时半年制作而成。五个液晶屏立体、动态地再现了老北京的五行八作、喜怒哀乐。流动画卷上是北京旧事全景图,画中包含1万个人,每个人都在画中干着自己的事情:拉面、拣煤核、29军在城墙上操练等。忽地一声汽笛响,开往沈阳的火车穿画而过,冒着腾腾白烟。人站在屏幕外,却如同掉入屏幕里,顿时看不清时光。
阿龙还是老北京叫卖大王,他有一整套“八不语”,这些藏品摆放在一起,恐怕来个正宗的老北京,也难以解释清楚。阿龙介绍说,“八不语”就是以前走街串巷卖东西的人代替吆喝的响器。有金属的,有木头的。行医人手里拿的“串铃”;卖药人手里拿的“指铃”;剃头匠手里拿的“唤头”;算命先生用的“报君知”……修扇子用扇铃;收废品的用小鼓――不能吆喝、不能声张,因为有时候是官宦人家变卖宝物的,用食指和中指夹着敲,让门房能听见就行,要不街坊听见就知道――这家又卖东西呢,又败家呢!
阿龙说自己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对于民俗老物件儿的把握全凭自己的感觉。知识不够的确是个问题,很多时候知道这些东西是老物件儿,但是不知道是干嘛用的,于是没事的时候,他就揣上那些叫不上名字的老物件儿,去胡同里找80岁以上的老人“鉴定”。一般要找三个以上的老人去求证一个东西到底是干嘛的。
阿龙说,至今他还保留着早晚给母亲请安的习惯。“我是胡同的儿子。”他说这话时充满深情。据说,活在过去的人一定是痛苦的,至少他不会特别快乐。然而眼前的阿龙,脸上满溢幸福。阿龙说,现在他还是会时常拿出这些老物件儿看看,因为他觉得每一个老物件儿上面都有着一段故事在诉说着它的历史。跟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些老物件儿的历史故事,好给后代子孙留下一段非常美好、快乐、难忘的回忆……
Tips
安定门京城老物件陈列室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旧鼓楼大街铃铛胡同4号
中华小吃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万丰路306号万丰全国小吃城内
篇10
【关键词】县级博物馆 发展途径 传统文化 文化产业
一、东山县博物馆现状
(一)博物馆建设情况
博物馆占地面积为2453平方米,建筑面积1849平方米,拥有常设的“史前闽台文化关系陈列”“海峡两岸同根文化展”“黄道周史迹展”和多种陈列的机动展览(如书画展、陈列全国各地名家纪念黄道周书画作品)等。
长期以来,博物馆不断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展览来服务于社会和广大群众,例如“史前闽台文化关系陈列”以发现东山海域的哺乳动物化石为实物见证,充分证明史前时期“东山陆桥”的存在。作为大陆联系台湾地区的纽带,以及古人类动物东迁台湾地区的主要通道,凸显出史前闽台文化交流活动,并通过闽台两岸史前同期文化的比较,充分证明我国台湾史前文化的根就在大陆,且台湾地区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领土的事实。除此之外,博物馆还时常举办过多元文化陈列展,对东山文化建设、普及科学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文化研究方面也取得显著的成绩,如“东山陆桥”研究和南岛语族研究。台湾海峡古船与航海术研究、包括对大帽山遗址,冬古水下沉船、东山岛史前聚落考古调查、白塘澳遗址的考古发掘等。通过这些田野调查和考古挖掘,论证东山和台湾地区的历史渊源关系,证明东山是南岛语族的故乡,探索东山岛开发史、人口变迁和海洋文化发展史等,这些文化研究成果在海内外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二)馆藏文物情况
东山博物馆的藏品极具特色。有古人类动物化石、大帽山遗址、白塘澳遗址、郑成功沉船和黄道周等相关文物,也有多年来从社会各界收集起来的文物等,这些都是东山博物馆独有的文物收藏。还有在建馆之初由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下拨的诸多文物和从省文物局移交一批海关查没的文物。作为一个地方博物馆,至目前为止,馆藏文物无论是在种类、数量,还是历史跨度上都相当可观。
(三)文保管理情况
馆藏文物保管方面,因人力财力薄弱等诸多原因,之前馆藏文物保管欠妥情况实令人担忧。现虽逐步对藏品进行清点、登记、造册,但科学的管理制度和配套的保护资金尚严重短缺。
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方面,东山博物馆名义上管理着近百处的文化保护单位,但之前相互间的联系和互动就甚少。人们对文保单位概念不理解,对其存在价值不清楚,对相关法律法规也一知半解,这就导致文保单位因自行维修而未告知博物馆、任其文物价值流失时有发生的现象。
二、东山县博物馆发展前景
(一)规范管理方面
东山博物馆作为一个地方博物馆,原本馆藏文物已十分可观,但因诸多原因,馆藏文物得不到有效的管理,藏品的底数不清、藏品保护硬件差。于是博物馆积极抓住这次全国可移动文物调查的时机,对藏品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整改。
一是加强对馆藏文物的分类登记和建档。为了纠正原馆藏品在登记分类、入库排架、编目统计、建档内容等工作的无序状态,现博物馆不仅仅在文字记录上按照文物规范的记录方式,进行清楚的分类登记和建档,而且在文物的放置上也做到分类放置。
二是在经济承受力范围内,加强库房建设。馆藏库房是关系到藏品安全和有效保护的重要条件,博物馆要认真贯彻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年10月的《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文件精神,尽最大努力地按照防震、防雷、防虫、防潮、防干、防光、防尘、防火、防盗和防污染的“十防”要求进行库房整修。
三是建立一套文物保护和管理的科学制度。根据文化部2005年12月颁布的《博物馆管理办法》文件要求,为规范“接收、鉴定、登账、分类、编目、定级、建档、入库、排架、提用、注销和统计”等文物藏品保护和管理程序,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管理制度,并要求每位管理者务必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履行职责。同时还将健立与文保单位互动的工作机制,提高人们对文保单位概念、价值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以避免文保单位文物价值流失的现象。
(二)文化研究方面
一是继续深入中国史前和新旧石器时代海洋文化研究前沿的“东山陆桥”和“南岛语族”项目研究。
二是继续开展田野考古调查,积极组织对东山本岛及周围岛屿的田野考古调查,争取拓宽考古遗址新发现,取得更多发掘成果。
三是继续加强对地方民俗文化和历史的研究。东山历史可圈可点,尤其是曲折离奇的宋代末期和明清历史,还有东山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如海洋习俗文化、关帝信仰文化、丧葬婚俗文化、宗祠与宗族文化,这些都是重要的研究项目。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些研究就更加显得迫切。
(三)文化产业方面
东山博物馆位于百万旅游人次的景区内。当旅游服务业已成为当今增长知识的一种休闲娱乐和文化教育的时尚活动时,就无不彰显博物馆与创造旅游业品质的密切关系。于是博物馆开展文化产业就务必要依托文物藏品和陈列展览,开发多层次的博物馆文化产品。
首先是编撰出版含有“博物馆建馆背景、事业发展概况、介绍博物馆藏品以及东山文保单位”等内容的书籍。其次是制作与博物馆研究成果或展览陈列相关的文化工艺品。如“东山陆桥”模型工艺品、南岛语族竹筏模型、黄道周书法工艺品等。这些资料和工艺品既可以直接出售获取经济利益,以促进博物馆自身的造血功能,同时也是促进东山博物馆对外宣传和提高知名度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宣传教育方面
博物馆的重要职能就是向公众介绍和弘扬本民族和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科技、艺术、民俗风情等。只要加大宣传力度和提高服务品位,博物馆就必将成为传播知识、弘扬传统文化的纽带,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阵地。
综上所述,纵观东山博物馆事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其规范管理、文化研究、文化产业以及宣传教育等活动历程,在全国地方博物馆系列中富有代表性。基于对东山博物馆现状的认识及事业发展的实践,笔者特引申探索当下县级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途径。
三、探索县级博物馆的发展途径
县级博物馆工作人员少,建筑规模小,事业要想取得可持续性发展,就得着重发挥自身优势,从本地域特色文化建设的途径研究入手。
在规范管理方面,县级博物馆首先得加强基本展览的地方文化代表性,着重从当地维系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特定历史事件、历史名人、以及各行业发展史等方面去挖掘和彰显自身的特色,举办好基本陈列。其次,基层博物馆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根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同时要结合自身规范职能的实际要求,使制定好的规章制度达到持之可行。在队伍建设方面,应注重全面提高专业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为发展博物馆事业夯实牢固的基础条件。在馆藏文物管理上,硬件上须加强库房建设,尽全力按照规定要求逐步建好文物库房,为文物的保存创造良好的条件,软件上要健全博物馆文物管理制度。
在文化研究方面,县级博物馆应注重本地域文化资源,对地方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一方面要加强对已经消失了的文化进行考古学的田野调查和发掘,进行考古文化研究;另一方面对本地域现存的民俗文化进行细致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性抢救、文化传承性研究,对文化保护单位进行认真的考究和保护。
在文化产业方面,县级博物馆应充分利用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发挥地方文物藏品和陈列展览优势,增加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要积极开发多层次的地方文化产品给予推广和传播,以期达到争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宣传教育方面,县级博物馆应主动承担起地方传统文化传承载体的角色,让本地域群众能自觉参与到地方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中。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将本地文化往区域之外传播,拓展文化交流。值得一提的是要积极发挥网络平台与参观者之间互动的媒介功效,县级博物馆应聚集各种资源,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将馆藏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经过数据库软件进行分门别类,建立索引,直至形成网络信息资源。进而务必不断更新充实信息资源,提高网络平台传播博物馆信息“重要窗口”的积极作用。
总之,作为公益事业单位,县级博物馆应主动承担起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和传播载体的角色,认真发挥不同区域和不同特色文化的条件优势,积极推进博物馆事业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相互融合。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县级博物馆的开发和利用及其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各级政府、上级业务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扶持。同时要在加快提升博物馆公益服务品质的基础上,努力将其价值存在进而拓展为社会共识,这才是县级博物馆事业发展途径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杨文琪.福建博物馆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