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23 04:3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险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保险专业

篇1

保险专业合同范文1甲 方:

机构负责人:

地 址:

乙 方:

单位负责人:

地 址:

保险机构法人许可证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委托乙方代为办理保险业务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特订立本合同。

一、权限范围

甲方授权乙方就第三条约定的险种在以下权限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

(一) 以甲方保险人的身份进行保险展业宣传及咨询服务,协助指导投保人办理投保手续;

(二) 根据甲方保险费收费通知单代收保险费;

(三) 协助甲方做好保险风险管理工作;

(四) 甲方根据业务需要书面授予乙方的其他权限。 非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第三方转让上述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再授权或委托第三方从事上述事宜。

二、地域范围

乙方在甲方的经营许可区域内行使上述权限。

三、险种

甲方委托乙方以下险种:

(一) 车险 ;

(二) 甲方书面委托的其它保险险种。

四、期限

本合同自双方签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一年。如一方希望续约的,可于本协议期满前一个月内书面通知另一方,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在乙方《保险机构法人许可证》有效期内续签本协议。

五、保险费管理

(一) 乙方应严格按甲方与投保人订立的保险合同约定的付款时间代为收取保险费,并向投保人转交甲方开具的发票;

(二) 乙方设立独立的代收保险费账户,该账户除代收本公司保险费外,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三)乙方需严格按《保险法》及《保险机构管理规定》的要求建立业务台帐,台帐应逐笔列明保单流水号、险种、保险金额、保险费、手续费等内容;

(四)乙方不得挪用代收的保险费,亦不得坐扣保险手续费;

(五)保险费的划缴方式和期限

1、乙方机动车辆保险、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及其附加险种和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等保险项目时,应按照保监会关于“见费出单”的要求,指导投保人将保险费划转至甲方指定帐户。投保人未交纳保险费的,甲方不出具相关保险单证,且不承担保险责任。

2、非车险也严格执行“见费出单”管理规定,将保险费划转至甲方指定帐户。投保人未交纳保险费的,甲方不出具相关保险单证,且不承担保险责任。其中协会规定的特殊例外业务双方按规定约定从每月 / 日开始 / 天为一结算周期,在结算周期内,乙方将代收的保险费全额划缴到甲方设立的保险费收入帐户,如未按要求结算,甲方可暂停乙方业务的出单,至当期保费结算完毕。

3、双方约定的保险费收入账户如下:

(1)甲方保费划缴开户行 中国工商银行 ;

账户号码 1。。

(2)乙方保费收缴开户行 ;

账户号码 。

六、手续费

(一)甲方在乙方每月划缴的保险费实际到帐后,根据实收到帐保费按下列标准计算乙方的手续费:

1. 机动车辆保险 险 %;

2. 机动车交强险 险 %; 3. 险 %; 4. 险 %; 5. 险 %; 6. 险 %。

(二)甲方于每月 30 日前核定手续费,通知乙方当期费的金额。

(三)甲方收到乙方开具的与费等额的中介发票后,每月 30 日支付乙方手续费。

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应对乙方作好《保险法》及保险业务相关法规的宣传工作,并依据中国保监会的要求,协助乙方有关人员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2.甲方有权对本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责成乙方整改;

3. 甲方有权调整业务的承保条件及管理办法;

4. 甲方应及时向乙方提供开展业务所必须的宣传材料、投保单、保险条款、费率、实务手续说明、管理规定及单证;

5. 甲方应根据本合同规定支付乙方手续费;

6. 甲方对乙方人员进行包括单证管理在内的保险基础知识培训和实务培训。

(二) 乙方的权利义务

1. 乙方必须依法开展保险业务,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2. 乙方有权就其开展的保险业务收取本合同规定的手续费;

3. 乙方在本合同规定的授权范围内,应以甲方名义向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独立开展业务活动,并向客户出示本合同所附客户告知书。客户告知书应当包括保险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名称、住所、业务范围、权限、联系方式、法律责任,以及被保险公司的名称、住所、联系方式、投保提示等事项。乙方从事保险活动,应维护甲方信誉,不得损害甲方利益;

4. 乙方应严格按照甲方提供的保险条款、费率及有关管理规定开展保险业务,不得擅自更改。未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向投保人就保险有关事项做出甲方提供标准保险产品以外的承诺;超权限须经甲方书面同意,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由乙方承担法律责任。

5、乙方不得将其经授权的保险业务转授第三方。

6、乙方在办理保险业务时,须使用甲方提供的宣传资料、条款、费率、单证及各种表格,未经许可不得随意修改或翻印甲方的任何文件和资料。

7. 乙方在开展保险业务时,有义务将投保人、被保险人应该知道的保险公司业务情况和保险条款的内容及其含义,尤其是保险条款的免除责任,应如实、详尽地告知投保人、被保险人,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由乙方承担法律责任;

8. 乙方在开展保险业务时,有义务将投保人、被保险人所反映的实际情况,及其所掌握的保险标的或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如实、全面地告知甲方,同时不得阻碍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诱导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9. 乙方的保险业务如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乙方有义务在获知客户出险信息后即时通知甲方,为甲方理赔提供协助;

10. 乙方开展保险业务时,应遵守甲方的各项管理规定;

11. 乙方在其经营地点、主要负责人、注册资本、出资发生变化,或其收到任何有权机关发出整改或处罚通知时,应在五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甲方;

12. 乙方在开展业务时,不得使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损害其他保险机构或机构的商誉,也不得利用不正当手段通过甲方的雇员或其他机构谋求商业利益;

13、乙方不得以甲方名义和信用,对外签订抵押合同或出具担保函,不得以甲方出具的保单进行质押活动。

14、乙方在甲方从事保险业务的过程中,不得从事或协助任何机构、个人从事洗钱活动;乙方应当积极履行反洗钱义务,采取符合反洗钱法规定的措施,有效识别客户身份,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发现投保人(被保险人)有反洗钱法规定的大额交易或可疑交易行为的,应当立即报告甲方。

15、对于保险费金额人民币1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000美元以上且以现金形式缴纳的财产保险合同,单个被保险人保险费金额人民币2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20xx美元以上且以现金形式缴纳的人身保险合同,保险费金额人民币2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2万美元以上且以转账形式缴纳的保险合同,乙方在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时,应确认投保人与被保险人的关系,核对投保人和人身保险被保险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指定受益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登记投保人、被保险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指定受益人的身份基本信息,并留存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16.乙方将对其业务人员进行相关法律、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在符合保监会有关要求的同时,满足业务的需要。

17.乙方现场出单销售甲方人身意外险产品必须安装甲方人意险出单系统,相关单证和业务流程要符合保监会《关于印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经营标准>的通知》(保监发„20xx‟91号)要求,以及监管部门其他规定的要求。

18.订立保险合同,采用甲方提供的格式条款的,乙方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乙方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乙方代表甲方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乙方应指导投保人正确地填写各种投保资料,并确保投保人在投保资料上签字或盖章真实、不遗漏,乙方不得伪造或保人签字或盖章,如因上述原因导致裁判机关认定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不产生效力而判决甲方承担责任,乙方应全额对甲方承担赔偿责任。

八、陈述与保证:

(一) 乙方保证其于本协议签订时已获得《保险机构法人许可证》,并在协议有效期限间仍不间断地持有有效的许可证;

(二) 乙方保证其于本协议签订时及在本协议存续期间,其人员配备及公司管理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

(三) 乙方保证其已建立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的业务档案管理系统体系。

九、合同的中止、解除

(一) 甲乙双方在合同期满前要求解除合同的,应提前 日书面通知对方;

(二) 如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甲方有权立即解除本合同:

1. 乙方有违法犯罪或严重破坏保险人信誉的行为时;

2. 乙方有不履行本合同规定的义务、损害保险人或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行为时;

3. 在甲方认为乙方不能胜任其业务工作,经甲方单方发出书面通知当日;

4. 乙方未按期向甲方交付代收的保险费,在收到甲方书面通知后 30 日之内未仍交付的;

5. 甲方发现乙方营业情况、公司管理或公司存续情况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的,甲方有权中止本合同,直至解除本合同;

6. 甲乙双方事实上已不能继续履行本合同。

(三) 甲方不按合同规定给付乙方手续费,经乙方书面催告后 日内仍未支付的,乙方有权解除本合同;

(四) 本合同自期限届满时自然中止或自解除之日起终止。本合同终止后,乙方应在五个工作日内将一切有关保险业务的单证、材料及未交付的代收保险费交还甲方,同时结清费用,并不得再以甲方保险人名义进行任何活动;

(五) 本合同因任何原因中止或解除不应影响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已发生的权利,并且不解除任何一方按照本合同应承担的任何未了责任。

十、违约责任

(一)甲方应按期将乙方应得的手续费支付给乙方。若逾期支付,除应付手续费仍应支付外,每逾期一日,应按应付手续费的万分之 壹 承担违约责任。若逾期 30 日,乙方有权终止合同。

(二)乙方需按本保险合同规定按期将收取的保险费全部划转给甲方。若逾期交付,除应付保险费仍应支付外,每逾期一日应按应交保险费的万分之 壹 承担逾期交付的责任,若逾期 30 日,甲方有权终止合同。

(三)乙方违反本协议,不履行其应尽义务的,甲方有权视乙方违约程度轻重扣除相应手续费,变更授权范围或解除本合同;若造成甲方损失的,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四) 乙方违反本合同业务的基本规则和义务或被保险监管机构收回或吊销乙方办理业务人员的《保险人资格证书》或乙方的《保险兼业许可证》,甲方有权终止合同,造成甲方民事责任、经济损失的,乙方应承担民事责任、赔偿甲方实际经济损失。

(五)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也视为违反合同,甲方有权终止合同,并视乙方行为性质提交有关司法、行政机关处理:

(1)擅自变更保险条款,提高或降低保险费率;

(2)伪造、变造文件、资料、单证、收据或私刻印章;

(3)串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欺骗甲方;

(5)撕单、埋单等弄虚作假,损害甲方权益的行为。

(6)侵占被保险人保险单、保险费发票、保险费或侵占、挪用甲方保险单、保险费发票、保险费。

十一、争议处理

双方发生争议时应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应提交 仲裁委员会依该会届时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结果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法律约束力。

十二、保密条款

(一) 甲方提供给乙方的各种产品条款、费率、有关单证均为有价值的商业信息,未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乙方不得翻印,或提供给客户以外的第三方。

(二) 双方在执行本协议过程中向对方提供的信息、资料均视为提供方的商业秘密,未经提供方事先书面同意,接受信息一方不得向第三方披露。

(三) 双方对本合同负有保密义务。

(四) 乙方应对因执行本协议而获得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受益人的全部信息予以保密,除如实向甲方提供外,不得任何第三方披露。

(五) 各方的保密义务不因本合同的终止而解除。

十三、其他

(一) 甲方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的有关业务的承保条件、费率使用、保费缴付、理赔协助等业务管理规定,均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二) 本合同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可以书面形式进行修改或补充,经修改或补充形成的文书视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三) 本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并于乙方取得《保险机构法人许可证》后生效,生效后,双方于本合同生效前为此事宜进行的任何方式的协商和达成的协议均由本合同取代;

(四) 本合同各项标题之设臵,均为便于理解合同之目的,并不影响双方在本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

(五) 本合同正本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保险专业合同范文2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

代 理 方 (以下简称乙方):

为促进甲乙双方业务共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机构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真诚合作、平等互利、依法合规、共谋发展、实现双赢的原则,决定致力于构筑长期、稳定的保险业务合作关系,经平等协商达成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甲方委托乙方保险业务,乙方在甲方授权范围内,以甲方的名义为甲方保险业务。

第二条 地域范围

甲方授权乙方在甲方经营区域: 。

第三条 业务范围及方式

(一)甲方授权乙方销售下列保险产品(按险种列明)

1.机动车辆商业保险

2.交强险

3.财产保险

4.团体意外伤害保险

5. 雇主责任险

6.建筑安装工程保险

(二)对授权乙方的所有业务,必须经甲方按照有关业务管理规定进行核保,并且只能使用甲方提供的标准格式单证。乙方无最终条款解释权,无保单、批单出具权。

(三)对所有业务,乙方无定损理赔权。

(四)对所有业务,乙方不得转。

第四条 保险费的解付方式和期限

(一)机动车辆保险产品保险费的划缴方式:乙方通过转帐方式将机动车辆保险费全额缴纳至甲方的保费结算账户。

(二)非机动车辆保险产品保险费的划缴方式:乙方通过转帐方式将非机动车辆保险费全额缴纳至甲方的保费结算账户。

第五条 手续费的支付

(一)甲方根据乙方保险业务实收保费,根据保监会、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向乙方支付手续费。

(二)手续费每月结算支付一次,甲、乙双方对上月业务保费完成结算、对帐手续后,甲方于五日内以转帐方式向乙方支付手续费。

(三)甲方根据乙方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和赔款支付情况,按照国家规定标准确定各险种相应的手续费标准。

1、机动车辆保险商业险15%;交强险4%;

2、非车险20%。

第六条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本合同有效期限内,甲方委托乙方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甲方享有下列权利并承担下列义务。

1、甲方权利:

(1)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保险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及甲方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2)签发保险单时,甲方对乙方在授权内的保险业务有最后确认权。

(3)甲方有权规定和调整乙方所的财产保险的险种和地域。

(4)甲方有权要求乙方为甲方保守商业秘密。

(5)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在从事业务中遵守最大诚信原则,履行告知义务。

(6)甲方有权根据业务需要,要求乙方建立各种账簿、帐卡,做好登记、统计、存档等工作,同时有权对帐簿、单证、发票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2、甲方义务:

(1)对于乙方在甲方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由甲方承担民事责任,甲方擅自变更授权范围给乙方造成的损失,甲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2)甲方为乙方提供从事保险业务所需的宣传材料、业务单证、条款等必要的用品和设备。

(3)甲方根据乙方保险费的实际数额按约定及时付给乙方手续费。

(4)甲方协助乙方对所属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每年协助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小时。

(5)甲方应积极协助乙方建立业务所需的各种账簿、报表及必要的规章制度,并协助乙方不断完善管理。

(6)对于乙方就工作反映的问题及困难,甲方要积极协助解决,提供必要的帮助。

(7)对于乙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甲方要认真听取,积极采纳,促进业务发展。

(二)乙方权利和义务

在本合同有效期内,乙方按照甲方的授权范围,以甲方的名义代为办理业务,享有下列权利并承担下列义务。

1.乙方权利:

(1)有权在甲方授权范围内为甲方展业,并获得甲方提供的相关条款、单证、业务资料等。

(2)有权获得甲方按合同约定应支付的手续费。

(3)有权参加甲方组织的相关业务培训,参加甲方组织的对业务的争先创优活动。

(4)有权对保险工作及甲乙双方相关的一些工作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并有权向甲方上级单位及国家保险监管部门反映。

2.乙方义务:

(1)乙方应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遵守甲方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

(2)与甲方业务相关人员调离或解聘时,乙方应提前10天书面通知甲方,并办理好有关业务资料的内部移交手续。

(3)乙方应按约定时间将保费划缴甲方。不得拖欠、挪用和侵占保险费。

(4)乙方应严格按甲方提供的保险条款、费率、实务等有关规定保险业务,并妥善保管甲方提供的单证、资料,不得丢失和转授他人,不得涂改甲方单证、资料和被保险人资料。

(5)乙方在业务时,应遵循“最大诚信”原则,对投保人和甲方履行告知义务,不得误导消费者。

(6)乙方负有保密义务,不得把从事业务中获得的甲方的信息、资料等向第三方泄露,同时也不得利用这类资料向甲方提出无理要求。

(7)督促、指导保户做好防灾防损工作和安全工作。

(8)在甲方业务时,按甲方的要求建立单证管理制度,并定期与甲方核对销号。

第七条 合同有效期

(一)本合同有效期为一年,自合同签定之日起计算。

(二)双方如果愿意继续保持关系,应于本合同期满前30天内,重新签定合同。

第八条 合同的终止

(一)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乙任何一方要求解除合同,应提前30天书面通知对方,双方协商一致并达成书面协议,合同即告解除。但法律另有规定或本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甲方有权解除合同,本合同自甲方通知到达乙方之日起解除:

1.乙方被国家保险监管部门吊销了《保险机构法人许可证》;

2.乙方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严重损害甲方信誉及被保险人利益的行为;

3.乙方违反本合同第二、第三条约定,越权,严重损害被保险人或甲方利益。

4.不履行或违反本合同中乙方应承担的义务;

5. 乙方违反了本合同约定的划转保险费的义务,经甲方书面催促仍未在指定日期内划转的;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乙方有权解除合同,本合同自乙方通知到达甲方之日起解除:

1.甲方被国家保险监管部门吊销经营许可证;

2.甲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损害乙方信誉及被保险人利益;

(四)一方解除本合同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本合同一经解除,乙方应将一切与业务有关的条款、单证、材料和借用甲方的物品及未划转的保险费、储金、存款利息等送缴甲方,同时填写《终止保险合同清算交接单》。

(五)本合同解除后,乙方不得再以甲方的名义进行保险活动。若合同终止后,乙方仍以甲方的名义进行保险活动的,产生的一切责任由乙方承担。

第九条 违约责任

(一)甲乙双方共同遵守本合同,如有违约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二)乙方不按本合同第四条的约定划缴保险费、保险储金,除应如数划缴保险费、保险储金外,应承担相应的利息和费用。

(三)甲方不按本合同第五条的约定支付乙方手续费,除应如数支付手续费外,应承担相应的利息和费用。

(四)乙方超越权限,违反本合同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及第六条的有关约定,对甲方或第三方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乙方负责赔偿。

(五)因为甲方或乙方的过错给对方或第三方造成的经济损失由有过错的一方负责赔偿。

(六)甲方擅自变更授权范围,违反本合同约定解除合同给乙方造成的损失由甲方负责承担。

第十条 争议处理

甲乙双方就本合同发生争议,要及时协商解决。经协商不能解决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请诉讼。

第十一条 附则

(一)本合同一式四份,正本、副本各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正本为凭,报甲方上一级主管机关及当地国家保险监管部门各一份副本备案。

(二)本合同自双方负责人或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保险专业合同范文3债权人(甲方):_________

保证人(乙方):_________

乙方详知甲方与人_________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签订的编号为_________的《保险合同》的各项内容,自愿为该《保险合同》提供担保。经甲方审查,同意乙方作为保证人。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约定如下:

一、乙方提供保证的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人在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甲方可以要求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二、乙方提供保证担保的范围为人_________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或保险合同约定给甲方造成的损失,包括损害赔偿金及其利息和因此发生的各种费用。

三、甲方与人变更保险合同的内容,包括自动顺延保险合同的期限,乙方仍须承担保证责任。

四、乙方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依法向人追偿。

五、甲乙双方可协议解除本合同。

六、本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七、因本合同产生的争议,双方可依达成的仲裁协议通过仲裁解决。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可向甲方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八、本合同一式_________份,甲乙双方和人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篇2

保险专业起源于金融专业

一说起“保险”,不少人会很自然地想到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拎着公文包的保险推销员,在滔滔不绝地向人们讲述着购买保险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保险业务人才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实际上,保险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2010年世界500强企业里。以保险业务为核心的企业就有43家。而保险业务除了保险营销之外,还包括市场开发、产品设计、保险精算、展业、承保、客户服务、理赔等有关保险业务。这些工作都需要具备保险专业知识的毕业生来担任。

保险是一种将不确定性的风险损失转化为一种确定性的保费支付,从而实现风险的转移并达到损失分担的一种机制。学者们普遍认同,保险是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和制度安排。

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通常被称为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从保险专业的发展来看,各高校开设的保险专业一般都起源于金融学专业。在开办保险专业的近百所院校中,目前已有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金融学院4所院校设置了专门的保险学院。其他综合性大学一般将保险专业设置在经济学院或经济管理学院下面。财经类院校的保险专业几乎都设置在金融学院或财政金融学院,与金融学、投资学、财政学并列。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保险专业,但在金融学专业里设置了保险方向。

保险专业主要培养从事保险及相关行业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包括货币银行学、公司财务、财政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财产保险学、人身保险学、保险法、保险经营与管理、保险精算、保险会计与财务等。

行业人才缺口大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委托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4所大学开办保险专业。近30年来,各高校自主发展保险专业。目前,每年从高校毕业的保险专业大学生有3000-4000人。然而,我国保险业每年大约需要3万名保险专业毕业生。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严重不足。

据统计,早在2003年,每10万人口拥有保险从业人员的数量中,美国为1357人,日本为331人,而中国在2010年还不足300人。我国国内保险从业人口总量偏小。有数据表明,目前市场主体大量增加,各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对人才需求急剧增加,我国国内保险业人才储备的供需比例约为1:4。就北京市场而言,保险人才缺口就有10多万。

据互联网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5月,保险业在北京的招聘需求最旺盛。2010年《福布斯》亚洲企业人才调查显示,保险承保(核保)人员和保险理赔人员排在十大急需人才类的第6位和第8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许飞琼介绍,目前,保险行业中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整个行业的营销人员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凭的人员不到30%。

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受欢迎

目前,保险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保险监管机构、银行与证券部门或其他大中型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和相关咨询服务部门等。

保险从业人员在人才结构方面主要包括营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三类。不同层次的人员需要不同的学历和专业背景,如在保险营销第一线,需要的是掌握保险专业知识与营销技能的人才,他们的学历不一定要求很高,但营销技能必须专长;设计优质的保险产品,就需要具有较高学历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保险经营管理人员则需要学历较高并具备战略眼光、商业才能的专业人才。

保险业在未来较长一个时期依然会人才短缺,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优秀营销人才仍然是稀缺资源。许飞琼认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综合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将直接决定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陈文辉认为,未来保险专业学生应当是综合素质较强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懂得保险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相应的金融知识、证券知识、社会保障专业知识及技能,并兼备宏观经济、法律、财会等相关知识。这样的学生才能有较大的发展后劲儿。另外,保险专业的学生的专业性应该更强一些,如现在精算专业人才就很抢手。

此外,保险专业的学生还要具有市场和营销方面的经历,因为要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管,必须要有一定的营销管理经验。

温馨提示

篇3

[关键字]保险 发展状况 专业化建设 竞争

一、保险专业的发展特点与问题

(一)保险专业的发展特点

保险专业自本世纪初实行市场化准入制度后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成为专业保险中介机构中数量最为庞大的集群。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营主体急剧增加;二是保费规模增长迅速;三是司均保费逐年稳步提高,由2003年的922.7万元提高到2009年的1728万元。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保险专业机构1903家,实现保费收入328.87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2.95%。保险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82亿元,其中,财产险手续费收入31.17亿元,占全部手续费收入的69.54%;人身险手续费收入13.65亿元,占全部手续费收入的30.46%。

从最近几年年业务市场发展来看,我国保险专业业务主要集中在财产险领域,2005至2008年的4年,财产险保费占其保费总额超过70%。2009年业务结构获得调整,人身险保费占比5年来首次超过30%。其营业收入也主要来自财险,2003年财险佣金占比近90%,2009年,人身险佣金占比7年来首度超过30%。与机构数量不相称的是,专业保险机构所获市场份额仅为2.95%。其业绩状况也差强人意,行业总体处于亏损边缘。与专业机构数量快速增长对应的是,每年都有大量机构由于经营困难而退出市场,而且违规问题层出不穷。

(二)保险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初级发展阶段的粗放状态。我国保险专业短短十年的历史,其机构与市场发展迅速,但机构实力的“马太效应”明显,从服务供给能力与自身效益能力来看,能发挥效用的估计不足20%,80%处于严重低效状态,这也是造成目前我国保险专业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保险公司与公司竞争的困局。保险公司因其自身管理的庞大的营销员队伍的存在,而实际形成与公司的竞争关系。保险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纽带仅限于佣金提成制。单纯以业务量大小为衡量标准的模式,忽略了承保质量,冲淡了售后服务,同时助长保险市场以降费为主要方式的恶性竞争。单一僵化的手续费率标准不适应专业公司的发展。在合法手续费难以维持机构持续经营而又缺乏必要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各机构不断发生种种违规行为,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三是专业保险机构缺乏专业性。集中表现为:1、管理平台不专业。2、业务平台不专业。3、业务队伍不专业。

二、保险专业公司的发展对策

(一)在市场化的经济大环境下,大而全的企业往往意味着效率与服务低下,保险市场的发展也不能脱离这个规律。在垄断型经营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保险公司,如果拒绝变革,坚持将旧的经营模式带到开发后的市场,陷入劣势是必然的,因为公司以及各类中介机构的出现,正是开放后的保险市场专业化分工机制开始催生的产物和重要标志,拒绝这一进程,是非常不明智的。

(二)监管部门应该下大力气对公司进行扶持,争取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批经营规范,规模适度,机制灵活的公司。众所周知,我国的公司多为个人或中小企业出资设立,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市场适应能力差,生存本来就不易,经营中由于管理不当出现差错和违规现象也属必然。作为监管部门,一方面要对公司的经营进行严格监控,防止违规行为的出现。另一方面也应该对其由于经营机制和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宽容,允许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完善和整改。

(三)目前国内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除本身招揽的以外,大多来自于兼业机构,殊不知许多保险产品正是先发现需要再研发商品,再进行风险转嫁的,因此,其专业性也是存在的。所以,财产保险公司的营销制度有做改革性调整的必要。建议修改某些法规内容,针对目前兼职机构数量大,专业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要求兼业机构进行转型,成立专业公司,具体方式可以有多种,如通过促进其转变为专业公司或者在其内部建立专业公司、由专业公司将兼业公司从主业经营者中购买出来等方法,同时促进保源集中的行业组织在行业内部建立专业公司,促进相关行业保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催生更多的专业公司,壮大专业行业规模,促使这个行业不断成熟与发展。

(四)找准市场定位,拓宽业务渠道。专业公司在与各保险公司签订合同之后,本可以同时向客户提供财产险、人身险等相关可险种或产品,起到保险超市的作用,供投保人选择。但是很多专业公司的主要营销方向还是在财产险市场,只有少数公司与寿险公司签订了协议,即使在财产保险领域,多数公司也只是选择了车险等少数几个品种,与财产保险公司的直销部门、有关兼业机构形成短兵相接的竞争。对于其他需求潜力巨大的市场,如中小企业财产险市场、家庭财产险市场、人身保险市场等,多数公司则无人问津。鉴此,专业公司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和专业力量,选择自己的目标客户群,集中优势资源主打某一个或几个种类的保险产品市场。

参考文献

[1]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监会令2009年第5号《保险专业机构监管规定》.

[2]陈功.保险专业的“凤凰涅磐”.中国保险报.2010.7.

篇4

关键词:保险;推销;技能;培养

现在很多学生怕走出学校校门,不敢面对社会、不敢走向社会、不敢接触社会,这实际上是不懂得推销。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保险推销原理,谈一下学生保险推销技能的培养。

一、推销技能是一种广义范围的推销

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被认识,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推销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推销就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推销,不仅包括人类在经济、贸易、文化领域里对各种有形商品(如机械、服装、食品、文艺作品等)的推销,也包括对各种无形商品(如科学技术、行为、理念、形象、声音等)的推销。而狭义的推销是指商品经济学的专业术语,它指的是商品推销人员销售产品或商品的行为与活动,是从属于广义推销的一种特殊情况。

推销不分男女、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人人时时刻刻都在推销。从广义范围的推销来看,推销课程的讲授,不能只讲解商品推销之狭义推销,而应当结合广义推销来讲授,这样就可以更加丰富课堂知识内容,使学生扩大思维与知识面,效果也更加明显,因为学生毕竟要走向社会、要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完成一个自我推销的过程。

二、推销技能是一门综合学科

推销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推销工作极富创造性,它是综合了市场学、心理学、口才学、表演学等知识的一种艺术工作。但是现阶段市场经济的不规范,一些推销员本人对推销也是一知半解,很多是因为身无一技之长,在谋职无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去干推销,所以往往是半途而废,也损害了推销事业。推销技能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个推销课程所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门综合学科,要有较深的修养(素质),较扎实的基本功。

像人寿保险的推销,人寿保险是一种无形的商品,是一个抽象的保障概念,业务人员不是去卖一条腿值多少钱,或一条命多少钱,而是让顾客买到心灵的平安和财务上无后顾之忧。这就是推销的技能与真谛所在,也就是不直接推销具体商品,而是推销信任、理念与专业素养。

三、结合推销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做与说的结合

针对现在的职业学校(学院)的学生年龄小,知识面比较窄而且对社会知之甚少的特点。作为老师应该在课堂内、外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推销原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校时就可以模拟进入社会充分表现自己。同时,要把推销工作当作一件乐趣,因为有兴趣才能有动力,才能做好一切工作。

(一)专业知识的培养——学生需要知道什么

任何技能都是以知识作为基础的,学生的技能训练,要重视阶段性的需求,专业知识应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分量适当。例如,人寿保险主要从人寿保险的种类;人寿保险的契约(合同)、条款的解释;各种商品的介绍;建议书制作与说明;投保实务;人寿保险与相关法令;核保与契约选择;社会保险概说;保户服务概说等几个主要方面有重点地、与适用相结合进行讲解与训练。

在培养学生推销语言技能时,同样是保险的定义,让学生用生活化的语言讲给客户是这样的:人寿保险就是当我们有工作、有收入时,别人吃一碗饭要五块钱,我们宁可付五块五毛钱,我们也不觉得是负担。可是,当我们不能工作,没有收入的时候,却永远有一碗饭吃甚至还有一盘菜的制度。这样讲授与训练,清晰、直观,效果很好。

(二)正确的态度与工作理念——让学生以什么样的理念和态度去学习、工作

保险推销,态度最重要,态度决定一切。让学生记住,他所从事的是一种高尚的工作,是一种传播幸福平安的事业,是最美好的事业,应该觉得骄傲。在课堂上主要从人寿保险的意义与功能;推销的基本理念与态度;业务人员的困难与障碍;成功者画像;永不熄灭的推销热忱;迈向成功之路;寿险生涯的前程规划;建立业务人员的风格与理念等方面进行讲授与训练。转贴于

推销人寿保险的功用,可以说养儿防老,其实保险就像是多养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平时不哭不闹,只是花一点点钱,与您自己的儿子相比保证孝敬您。万一发生了事情,他可以一下子长大,马上就可以去帮您。

(三)熟练的技巧、动手能力——学生必须会做什么

保险商品是一种特殊的无形商品,他看不到,摸不到,不能试用,甚至付款时还看不到保险契约。他买了这个商品,还要希望用不着它。他得到的只是一种安心的感觉。所以业务人员要让客户感觉,他每年只花区区几百、几千元,就能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做丈夫的爱心,这就是成功的销售。训练学生的基本动作,从接触、说明、激励到结束。技巧熟练可以增强信心,容易成功。训练的内容包括:客户与市场;客户类型分析;如何接触准客户;说明的要领;促成的方法;保险计划书的制定,递送保单的技巧,保单的规范、正确填法;客户管理与售后服务;建立对客户的影响力;电话约谈的技巧;客户介绍要领;保险故事的运用等等。

(四)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必须经常做哪些事情

少则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专业知识是推销的基础,正确的态度能勇于面对客户,熟练的技巧会强化自信,持续成功的是良好的学习与工作习惯。

通过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把学到的推销真本事,变成学生习惯性的语言与动作,掌握推销的工作要点。知道从事推销的人,需要两大本领:一是要擅长与拒绝的人打交道,懂得“拒绝是推销的开始”;二要有“我一定能赢”的信念。无论是大推销,还是小推销,都要从攻克对方的拒绝心理入手,让他们从厌烦到喜欢,这就意味着成功。要做到这一点,推销员本人必须要有绝对的自信,把自己看成能手、专家,才能把难说的话说好,把难办的事办成。

在教学与训练中,注重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通过问题回答,让学生参与、回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并善用身体语言,用活生生的例子、故事来讲解,吸引学生,强化训练的效果,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与工作习惯。

以上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讲授保险推销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中,结合推销原理,把产品推销、企业形象推销与个人推销技能结合起来,采用多种、灵活教学方式,在现有状况下,如何教学生钓鱼,而不是钓鱼给学生,培养训练合格保险推销人才的一些做法。

参考文献

[1]李兵.《保险营销》[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2]许闲.论保险公司营销渠道设计与创新[J].保险职业学院报,2005,(2).

篇5

BCG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的寿险公司将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自身巨大的利润压力。一是客户获取成本昂贵,也就是销售费用非常高。

与国外成熟的市场相比,中国保险人过于优厚的报酬已经严重影响了销售效率。二是业 务增长迅 速。许多保险公司戏剧性地扩张,开设分公司、雇佣人,营业额增长达到平均每年40% 的水平。这种"地盘争夺"肯定需要某种形式的资金支持,或是通过初始的流动资金,或是 来自利润积累。三是人管理。一些领先的中国保险公司甚至拥有着数十万的人队伍 , 需要大量的资源来管理和培训。而不幸的是,许多人并没什么业绩。四是历史遗留的保 证利率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保险公司为了与银行存款竞争,在签保单时保证了较高 的回报率,而利率的下跌使保险公司不得不继续填补这些保单带来的严重的负利差损失。

外资竞争者构成巨大威胁。中国的保险业目前已经吸引了150亿元人民币的外 国资本。非本 地保险公司虽然只占中国寿险市场的不足2%,但他们仍然很成功地在沿海城市和各大经济 中心城市站稳了脚跟。外资保险公司正在悄然建立着强有力的销售团队和基础设施,秣马厉 兵,一旦拿到全面营业的许可证,就会以自己足够的经验和强大的实力将触角延伸至中 国各个主战场。

篇6

关键词 保险专业 教学模式 矛盾

一、我国保险业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一) 保险企业人才需求难。

2008 年底, 我国共有120家保险公司, 是1980年的120倍;2008 年全国实现原保费收入9784.1亿元, 是1980年的2127倍。保险业高速增长、对外开放以及保险机构持续增多,使保险人才需求进入了一个旺盛期。据测算近几年我国每年的保险人才需求一直徘徊在16000名左右。尽管目前有近百所大学培养保险专业人才,但依然无法满足保险业对人才的强劲需求。2007年全国保险专业毕业生大概有5330名, 其中有30多名博士、1000多名硕士、4000多名本科生、300多个中专生。这与每年大约16000 名左右的保险人才需求量相比,供需比例仅约为1:4,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精算人员则更加缺乏,保险业界出现了不断攀升的高薪挖角现象。

(二) 高校保险毕业生求职难。

虽然从总量上看,保险人才供不应求,但从结构上来看,保险人才供求出现了岗位、经验和技能方面的错配。保险专业毕业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第一,岗位供求错配。保险公司招聘的岗位大多为营销员,而毕业生由于存在行业和岗位偏见、缺乏人际关系、社会经验和吃苦耐劳精神等原因,对营销岗位往往敬而远之,均希望能直接做管理、策划和组织培训等内勤工作。第二,经验供求错配。各家保险公司都对人才的从业经验提出较高要求。统计结果显示,有95.6%的招聘广告对工作经验提出明确要求,例如对主管人员的工作经验要求为3-8年不等,对于总精算师要求为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可能具备这些工作经历要求,对非常渴望的内勤岗位只能望而兴叹。第三, 技能供求错配。保险公司对应聘人才在专业技能、口头表达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均提出较高要求,但由于保险学界与业界之间联系和沟通严重不足,高校在目前的教育资源、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保险公司的技能要求。

(二) 我国保险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

大多数学校虽然一直提出实践教学,但是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激励和管理制度。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和职称评定评价体系主要以科研为主,教学为辅,实践教学只能沦为辅中之辅。

2.实践教学师资缺乏。

目前在各高校中的保险专业教师虽然大都具备了较高的学历资质,但具备一定的保险实践经验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这与高校的人才招聘制度密切相关,各高校为了迎合主管部门的各种评估工作,在人才引进中不侧重于学历、证书,对保险工作经历并不重视。

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当前保险实验室利用率不高,保险实践教学软件过时、过简、过陋,难以真实模拟保险实践中的交易环节,甚至有可能给学生的学习造成误导。保险实践教学中存在为教而教的现象,不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对于我国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 校内实验室模式。

作为保险实践教学的基础环节,其可控性较强。在教学研究中,校内保险实验课可以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从《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海上保险》和《保险精算》等实务性较强的保险专业理论课中抽选出部分课时开设实验课;另一部分是把自成体系或综合性的实验课程进行单独开设,如《财产保险实践》和《人身保险实践》等。

(二) 校内第二课堂模式。

第二课堂是由学生自愿参加、有组织的各种有益活动,这些活动项目包括一系列的学术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保险实践活动,采取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学习方式,力求在那些学有余力、思维创新的同学影响带动下,在广大保险专业学生中形成一定的学习氛围。主要形式包括内部刊物(期刊)的编写、社会调查、课程论文和保险知识竞赛等。

(三) 校外实践基地模式。

校外实践基地旨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共分成三个层次,即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认知实习安排在大一结束的暑假,专业实习安排在大二结束的暑假,大四的第二个学期则进行毕业实习。为了保证校外实践工作的效果,校外保险实践应当根据不同的专业知识体系分别和财产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以及保险、保险经纪、保险公估等中介公司签订实践基地协议,定期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实习。

参考文献:

[1]李勇杰.高校保险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高教研究院学报,2009.

篇7

摘要:保险机构是保险中介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保险机构持续、快速发展,在保险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负面现象成为其良性发展的桎梏,本文从保险机构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我国保险机构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保险机构法人治理保险中介市场

保险机构是指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的资格条件,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取得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根据保险公司的委托,向保险公司收取保险手续费,在保险公司授权的范围内专门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

一、保险机构发展现状

1.保险机构是保险中介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我国保险机构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机构数量不断增加,2001年底,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共批准成立的保险机构121家,截至2008年3月31日,保险机构已经达到1752家,占到保险中介市场的74.71%。

2.保险机构连续几年仍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业务规模快速增长。2005年,全国保险机构累计全年亏损3572万元。2006年,全年亏损2361万元;2007年,全年亏损4830.08万元(图1)。

3.保险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初步建立。截至到2008年1季度末,保险专业机构共设立2105家,退出353家,进入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27家,退出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8家。

二、保险机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保险机构保费收入占全国总保费收入比例较低。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保险机构是与保险市场同时产生、共同发展起来的,但是在我国保险机构规模小、效益差,相对于我国巨大的保险市场和快速发展的保费收入,保险机构发展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飞速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寿险市场,保险机构实现的保费收入占比较低。

2.保险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尚不规范。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缺乏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一些保险机构缺乏成熟的经营理念,经营行为不够规范,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技能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上,而是放在不正当的经营手段上,市场调研、客户分析、内部制度建设、人员选聘培训等基础性工作存在明显的短期行为。

3.保险机构专业化优势不明显。《保险机构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保险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可以经营的保险业务。《二八年一季度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显示,截至08年3月底,我国保险机构持证率为76.35%,虽然高于全国保险中介机构平均71.96%的持证率,但仍然和专业化服务的要求不符。

三、我国保险机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保险机构的发展,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提高了保险市场的运作效率,促进了保险产品的销售,更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的需求,是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对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及时解决和完善,为保险机构的健康发展扫清障碍。

1.加强监管,营造保险机构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我国的保险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底子薄固然是事实,但是可以不断借鉴国外市场成熟发展经验,构建和完善我国的保险制度,为保险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监管部门进一步促进保险相关法则和政策的完善,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股权清晰、责任明确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内控机制,确保保险机构的规范运作,对保险机构的经营进行严格监控,防止违规行为的出现,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要求,继续扩大保险机构市场准入,推进市场竞争。

2.继续探索保险机构与保险公司的良性共生关系。从长远来看,这是保险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保险公司是保险商品和服务的最终提供者,而保险机构则是介于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促使双方达成保险合同或者协助履行保险合同的第三方。简而言之,保险机构的基本作用是为保单当事人和保险人提供服务。当保险公司的经营实力达到一定的规模,保险公司会从成本和效益的辩证关系角度,从经营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将相对程序化、规范化、技术固定化的展业和产品销售环节转托出去。

篇8

[关键词]产品特性,配套资源,影响因素,营销平台

当前国内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主要是“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经营模式所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经营链来看,从展业、承保、再保、防灾防损、查勘、定损、理赔、追偿到产品设计和资金运用无所不包;二是从所经营的产品承保的标的来看,既包括了有形的财产也包括了无形的责任、保证、信用,以及虽有形但难以估量价值的人的生命和身体。

根据中国保监会对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险种的分类,包括了法定强制保险、机动车辆保险、投资型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工程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船舶保险、货物运输保险、特殊风险保险、健康保险、农业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其他等16类产品,虽然针对较为特殊的农业险和健康险业务已经批准了一些专业公司经营,包括车险也批准了一家专业公司经营,但绝大多数产品新公司、老公司一般都在经营。这就导致了经营和管理资源的分散,难以集中形成经营特色,从而使得产品难以得到有效的深入发展——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难以突破,而传统的企业财产险、货运险、意外伤害保险产品的竞争日趋激烈。

纵观整个市场,保险资源的分布不合理、不均衡,产品的供需矛盾突出。

一、影响产品营销的原因

(一)综合因素

现有产品的数量多而绩效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沿用了多年的一批老产品的保险保障功能已滞后于市场实际需要,亟待更新改造;二是1994年由人民银行统颁的一批财产险的费率距今已12年时间,需要根据经营数据重新厘定,此外,如高科技新兴产业的风险等级归属需要确立,以便于明确其对应的费率;三是新产品开发的创新体系未能得以建立,创新的有效性受到影响,在监管机构报批或备案的数量庞大的产品中有相当数量的产品雷同;四是不同的产品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不匹配。

(二)产品的专业特性导致经营所需资源的差异性

保险人必须关注自己的产品结构,将适合自己经营的主打产品逐渐突出,形成经营的特色。这首先需要经营者正确地认识各类保险产品的专业属性和经营所需要的资源特性。

1.产品的专业特性

财产保险公司所经营的产品承保的标的既涉及了固定的和移动的有形财产,也涉及到了无形的责任、保证、信用以及虽有形但难以估量价值的人的生命和身体。按照承保方式和赔偿方式划分,财产保险又可划分为第一损失保险和赔偿方式、不定值保险和比例赔偿方式、定值保险和赔偿方式以及重置价值保险和赔偿方式。如企业财产保险、机动车辆保险属于“不定值保险”,而货物运输保险则属于“定值保险”;家庭财产保险适用于“第一危险赔偿方式”,责任保险有“期内发生式”和“期内索赔式”两种确定责任保险的责任事故有效期间的方式,赔偿限额分为每次事故赔偿限额和累计赔偿限额;对于意外伤害保险来说,人的生命和身体是无价的,发生事故时是以保险金额为给付限额,采用的是“定额保险合同形式”,不适用于财产险的补偿性原则,也就不存在代位追偿、重复投保、超额投保和不足额投保的问题;而信用保险则又是唯一不适用于“大数法则”,而是以被保险人的信息为承保基础的特殊产品。从保险合同订立的期限来看,虽然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多数是合同期为一年的保险产品,但也有超过一年期的工程保险:甚至时间更长的“长尾巴”的产品责任险,同时也有少于一年期的货物运输保险、旅游险,甚至是以小时为保险期限的航空人意险。从理赔来看,有的涉及到代位求偿,有的要冲减有效保额(如企业财产保险),有的由于不足额投保需按比例赔偿,有的要扣除免赔,有的仅包括不超过保额的施救费,而船舶保险还包括了共同海损、救助费用、施救费用,责任险一般还包括法律诉讼费……。由此可见,财产险公司所经营的保险产品不同种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产品的配套资源

目前有些产品如责任险、保证险、信用险、健康险在各家财产险公司的业务中占比过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如责任险有赖于与民事责任相关的法律的制定、保证保险有赖于全社会诚信的提高和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康险有赖于医疗体制的改革与医疗行为的规范以及客户的诚信,同时也有来自保险人的原因,例如: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缺乏专业人才、缺乏数据和信息技术支持等等。从产品经营的侧重点划分,笔者将其大致划分为四类:拓展型、管理型、服务型、混合型,其所需要的配套资源各有侧重。

(1)拓展型。如家庭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企业财产保险,投保标的多,风险分散,“大数法则”可以得到最好的应用,关键在于销售方式的创新,要在拓展方式上下功夫。

(2)管理型。如机动车辆保险、短期健康险,共同的特点是保源丰富,需求广泛,关键是能否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盈亏平衡进而盈利;企业财产保险的日常出险率低,不必像出险频繁的车险需配置数量众多的售后服务人员及资源,但其标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的是专业的保前查勘和理赔查勘定损;卫星、桥梁、地铁等特殊风险保险还有赖于承保公司的品牌和再保险的分保支持;健康险产品需要具有临床医务经验的专业核保核赔人员以及管理水平好的定点合作医院;信用险是唯一不适用于“大数法则”的,它是以被保险人的信息为承保基础的,需要保险公司具备能够做出专业风险评价的人才、信息、经验以及IT系统。

(3)服务型。如以旅行者为目标的含意外伤害保险、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在内的旅行综合保险,其产品的经营和管理并不复杂,关键是能否有配套的服务及时响应。

(4)混合型。机动车辆保险的经营重点在于核保核赔的管控,经营服务网络、零配件报价系统以及快速便捷的服务等。既是管理型的产品,更是服务型的产品;进出口货运险既要积极拓展,又需要加强风险管控,不仅要建立一支了解国际贸易知识、进出口货运险特性、海商法的展业和核保核赔队伍,还需要在境外建立广泛的理赔检验机构,以做好在境外受损货物的损失查验工作;投资型保险产品既要选择好销售渠道,积极拓展客户,同时更要有赖于资金运用的成效。通过以上从不同角度对保险各类产品专业属性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产品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需要不同的资源和能力来加以支持,否则是难以深入的。由于上述产品要求经营者具备不同的资源和能力加以支持,但资源和能力具有有限性,因此,对于目前财产险公司经营的主要产品按类分析,有利于认清产品各自的专业属性和对特定资源的要求,避免盲目经营。

二、产品营销平台的建立

保险这一无形产品比有形产品更为复杂,涉及到条款、定价、渠道、单证、IT、宣传、服务、风险管控、销售策略、公司品牌以及企业文化等要素。产品创新的过程实质上是公司多种资源和能力整合的过程,也正因为如此,一个新产品所涉及的要素越多,防止新产品被复制的能力就越强。而与此同时,产品的构成要素中出现的不配套或错位又恰恰是影响产品绩效的环节,需要在实际营销过程中加以关注,根据实践,笔者提出影响产品营销的10个主要因素:

(一)目标客户

在确立了经营战略之后,就要对所提供的产品进行准确定位。“定位”(pos沁on)一词是由两位广告经理艾尔·列斯和杰克·特罗首先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定位是对产品的一种创造性工作,定位的对象不是产品,而是针对潜在客户的思想,是对潜在客户心智所下的功夫。也就是说,要为新产品在潜在客户的大脑中确定一个合适的位置。定位是首先从市场出发,从探求客户的心理着手,去了解他们的需求,之后再动手设计产品。保险保障功能是保险产品的核心价值所在,客户之所以投保就是因为其产品存在所能够承保的风险,通过保费的支出获得一旦在保险期内发生保险事故即可得约定的经济赔偿或给付的承诺。实际经营中,产品缺乏细分,目标客户不清晰,甚至是目标客户与所推出的产品之间错位,无疑会对产品的经营绩效产生较大影响。为此,保险公司在有了一个好的产品创意之后,要明确产品所指向的目标客户,之后要通过科学的市场调研方法掌握客户的需求,形成产品概念,之后再逐步深入细化,与公司的营销资源相配套,使之成为形象清晰、定位准确的产品。

(二)费率厘定

面对今天这样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保险市场,保险产品的定价不仅要考虑由纯损失率构成的费率,以及由经营成本构成的费率,预定承保利润率构成的费率,连同为防止费率椭定而设定的费率浮动因子,还应根据目标客户的消费特性和心理特点分析该产品的价格弹性,再决定营销过程中应采取的价格调整策略一维持、下调、上浮。该上浮时却下调,或反之,都会导致产品价格的错位,影响销售业绩和产品的盈利。

(三)渠道选择

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目标客户,需要差异化的销售渠道,例如:复杂的产品需要业务员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沟通,直销较为适宜。而功能简单,缴费便宜,一目了然的家财险、个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旅游保险等产品则适合通过网络和电话销售,否则,将因为相对于保费过高的投保成本而抑制潜在客户的投保动机。理财型的保险产品通过银行销售为宜。

(四)交易系统

要根据产品所投放的渠道开发配套的出单交易系统,例如,通过银行销售的就要考虑到产品能够在银行窗口快速核保或免核保出单,网上销售产品的出单系统又有其所特有的要求和特点。

(五)产品宣传

要通过有效的宣传向目标市场说明自己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价值,以及与市场同类产品客观相比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不同的产品定位就决定了对应的广告的诉求点、形式、传播途径、投放量的不同。如机动车辆保险新产品的宣传应当选择在车辆销售场所、办理车辆和驾驶证有关手续的场所、长途客运车站和车厢也是很好的宣传场所。要注意所选择的媒体和新产品的目标客户一致性的程度。值得提示的是产品宣传的投放量要服从销售目标,而并非越多越好,过量投放不仅浪费企业有限的资源,而且易导致消费者心理逆反,边际效益递减,同时还可能使服务与管理跟不上业务规模的发展,形成广告的负效应。

(六)产品包装

原本设计的是一款针对高端客户的保险产品,具有保障功能多,保障程度高的特点,但却为客户提供了一份没有高端感觉的与一般产品无异的普通的保险合同,产品形式没有与核心产品相匹配,降低了产品在客户心目中应有的分量。

(七)客户服务

该提供配套附加服务的却没有提供服务,例如,出国旅游人员在境外由于对语言、环境等的不熟悉,对产品附加的紧急救助等服务的需求加大,此类产品如果没有相应的境外服务为配套,产品必然是不完整的,客户所购买的产品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八)产品名称

保险产品是客户正常情况下不需要,而一旦发生意外又最需要的转嫁风险的特殊商品,如果将产品所保障的风险直接列为产品的名称,是非常影响客户的消费心理的。因此,对于保险产品更要充分考虑到推广地区目标客户的消费心理,例如:有的寿险产品起名“红利来”、“老来福”,不仅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更是喜庆吉祥,迎合了目标客户的心理需求,与产品本身的特点相吻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产品名称需在符合保险监管机构对产品名称规定的基础之上,针对目标客户的心理特征精心加以策划。

(九)销售时机

不同的产品由于特定的目标客户和保障功能,需要选择适合的时机推向市场。还以上述的旅游保险为例,就应当紧密结合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黄金周,选择在元旦、春节、“5.广、“10.1”等旅游黄金周前推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十)专业销售队伍的培育

篇9

关键词: 保险精算; 教学改革; 大工程理念。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高等教育也不例外———一方面,各国的教育理念以及由此决定的各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着巨大变革;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融合,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在这种大背景下,保险行业势必对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在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的基础上,积极探讨保险精算专业的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保险精算专业人才,已是当务之急。希望通过教学改革,能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保险精算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具有较好地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熟悉保险工作实务,掌握精算基本技能。

一、我国保险精算教育现状。

( 一) 对保险精算人才创新性培养不足。

造成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要原因有: 首先,教育者缺乏创新意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在创新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也就不会产生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目前,不少院校由于教师教学量增加和科研任务的压力,许多教师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去应付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没有精力去探索新的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其次,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力。当前的保险精算教育常常忽视对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激发,许多学生只是习惯于被动地回答现成的问题,缺少主动提出新问题的探索能力。此外,学校缺乏创新教育环境。创新教育其重要性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但目前大多保险院校创新教育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建设均存在不足,更重要的是,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对教育体系进行创新,革除传统教育中阻碍创新的东西。而在这方面,绝大部分院校探索的力度还显不够。

( 二) 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相关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教育。

保险精算是一个应用型专业,它与金融、会计、统计、数学等密切相关。我国的保险院校由于受传统的重专业、轻基础思想以及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忽视了知识的相关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专业划分过细,相关学科课程不多,学生知识面太窄,知识融通性不够。保险精算技术人才应具有宽厚的金融、投资等大金融背景知识,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就无法应对保险中出现的的复杂问题。二是人才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性不够。由于中学过早实施文理分科,致使学生文化素质训练欠缺,全面素质培养不够。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应注重精神层面,学生是否具备人文素质不能仅仅理解为听过人文学科课程。

( 三) 保险教育中实践能力的缺失。

面向保险实务是保险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保险激烈竞争对人才的迫切需要。这方面恰恰是我国保险精算教育的缺陷所在,主要体现为: 没有足够的保险实践训练; 缺乏现代保险业务操作流程和管理的初步能力与素质; 解决保险实际问题能力不强; 对保险条款设计、产品开发的认识不足; 缺乏对现代保险所必须具备的有关经济、法律、社会道德等方面知识的了解等等。传统保险教学偏向原理性和理论性,缺乏教学的实践性,一味的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会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向与实际要求的距离越来越大,正日益制约着我国保险精算教育的发展,切实提高保险精算实践教学水平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二、“大工程”理念及其对保险学科的启示。

( 一) “大工程”教育理念。

“大工程”理念最早于 1994 年由麻省理工学院院长乔尔·莫西斯在该学院名为《大工程观与工程集成教育》的长期规划中提出。所谓大工程就是建立在科学与技术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完整的工程涵义,建立在大工程基础上的工程教育理念即为大工程教育理念。该理念所倡导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是要使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工程教育更加重视工程实际以及工程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具体来说,大工程的“大”指综合性,即把工程活动所需要各种知识、技术、能力、方法、条件系统地整合到一起; 大工程的“工程”指实践性,即工程活动要直接面向应用,满足社会的具体需要。为培养符合大工程要求的应用人才,就必须使工程教育从模仿科学教育的侧重理论研究回归到重视工程实践。

“大工程”教育理念要求学生知识的复合型和能力的多样性,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具备从事产品的设计、应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较宽领域的适应能力。

( 二) “大工程”理念对保险学科的启示。

我们可以使用类似工程的方法,将工程学的思维引入到保险精算领域,结合金融、统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采用数学、工程、计算机、以及信息等技术来模拟开发设计保险产品、确定营销计划和管理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富有保险理论素养、掌握高级数学工具、具有工程思维,同时具备广阔人文关怀,能够进行复杂管理的复合型保险精算人才。

“大工程”教育理念对保险学科的启示,就是要以大工程思想为指导,不仅让学生学习保险精算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围绕经济、技术和社会政治三个方面重新进行调整和综合,强调保险精算教育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要结合本校实际,在培养学生的“通”与“专”上找平衡点,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系统内的知识,还要注意各门知识间的关联性,做到宽而专。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构建保险精算实践教学平台。

三、保险精算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大工程”教育思想指导下,保险精算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

( 一) 从“学会”走向“会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学会”强调的是教师的教,“会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学会”强调知识的蓄积,“会学”则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质疑性、操作性和创新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社会进入 21 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的加快,社会的发展日益信息化、智能化,不仅社会生产的主要周期和主要内容不再是重复的,而且每个生产阶段上的生产劳动也不再是完全重复性劳动,加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技信息成倍激增,层出不穷的新知识不断取代旧知识。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教会学生今后要掌握的所有知识,但一定要培养其再学习的能力。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需要多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是否具有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会学) ,比掌握多少现有的知识( 学会) 更为重要。

( 二) 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建立科学、优化的课程方案。

第一,课程设置上应体现保险精算与相关学科的融合,体现大金融的内在逻辑性。金融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比较严密和完整的基础体系,学生只有掌握了先进的金融问题分析工具和严谨的金融理论功底,才能在保险精算学系列课程中理解金融保险领域中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设置一套规范的理论及应用课程十分重要。学生不仅要学习保险精算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围绕经济、技术和社会政治等方面进行调整和综合,强调保险精算教育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这一系列的课程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金融学、保险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解,拓宽他们专业知识的视野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程的设置要注意知识的连贯和合理性。保险精算专业中每门学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不同课程之间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逻辑关系。我们不仅要因为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而将它列入教学体系中,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到这门课程应该放在什么阶段开设,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需要准备哪些专业知识等问题。如果教学的前后顺序安排不当,教学质量和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 三) 建立高水平的保险精算实验平台。

由于我国高校保险专业建设的历史较短,且人才培养与保险实务的发展有较大差距,同时,保险机构对高校保险专业建设又缺乏良好的反哺机制,保险公司不能有效解决在校大学生的实习需求,学生很难完全了解保险实际业务的操作流程,导致缺乏对保险的深刻掌握。鉴于我国高校保险专业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模拟保险公司”为基本理念的保险专业实 验室建设模式。保险实验室可以模拟保险公司的所有业务包括寿险业务和财险业务的实际操作,为同学们掌握实践技能,提高动手能力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很好的解决理论教学和社会实际需要的矛盾。具体来说,实验室具有的功能有以下几方面。

1、提供保险公司的日常业务与管理的模拟,提供保险公司的日常事务的常规管理的模拟操作。通过模拟保险公司业务运行环节,提高同学们在各类保险机构一线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2、提供各种类型的保险中介人的所有环节的模拟运作,提供各种类型的保险中介人的日常事务的模拟环境和业务操作,可以提高学生在各类保险中介机构经营管理的执行能力。

3、提供保险监管人对保险公司、保险中介人的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的模拟环境与模拟运作。提高同学们从宏观的角度来对保险市场有更深入的了解。

4、提供再保险公司业务环节与日常管理的模拟操作。为同学们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提供了条件。

5、提供各种资格的考试培训环境,可以对内和对外提供高层次地培训。

6、提供其他专业相关课程模拟实验与保险市场模拟实验的接口环境( 如银行保险、保险产品证券化、金融工程介入保险产品的衍生品、保险市场和资金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的整合; 控股集团、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等) 。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工程教育赴美考察团。“回归工程”和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 中国高等教育,1996,( 3) .

[2]杨琳。 大工程观背景下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工程素质的培养[j]。

江苏高教,2006,( 2) .

[3]陈志刚。 基于大工程观办学特色的思考[j]。 江苏工业学报,2005,( 4) .

篇10

【关键词】金融保险;实践教学

一、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宽的理论知识、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其中人才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鲜明特征,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已形成共识,因此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所谓的实践性教学是指实践、实习、实验、实训等与传统意义上的所谓“课堂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活动,是独立于理论教学之外的一个教学环节,因此,实践性教学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国外,实践教学也被称为模拟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它通过学生直接参与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作为高职学生,除了要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动手能力,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高职学院在这方面的教学开展程度,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同时又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深刻地认识和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总体框架

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应由实践教学基地硬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及实践教学文件等四大部分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与职责为:实践教学基地硬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是建设的重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实践教学文件体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思路,涵盖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为指导性文件;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是保证实践教学良性运转的关键。以实践教学体系总体框架指导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才能使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建设原则准确,确保实践教学体系有鲜明的高职特色。[1]

三、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成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也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金融保险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开展实践、实训活动,这对高职院校的实训软硬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实训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组织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采用有效的实训方法,充分利用有限的实训资源,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进入职场前得到尽可能多的实践和锻炼机会,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一般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内教学实训、校外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社会调查实践等环节构成。

(一)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强弱,人才素质是根本,而素质培养的关键是专业培养方案,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合格高职毕业生的根本保障,也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起点。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高职教育特点,从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出发,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做到按需设置,随需调整。

(二)校内教学实训

一般来说,校内教学实训可分为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其中单项实训是基础,综合实训是关键。

1.单项实训。是指结合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中某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而组织的实训活动,其主要目的是验证理论教学的相关知识,实训项目间的关联度较弱,通常穿插在理论教学中进行,不单独设置课程,实训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按一定比重计入总评成绩。

单项实训可通过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来实施,教学中主张理论知识应以实用、够用为度,把注意力集中在应用上,把精力集中在训练上,通过大量的课堂训练消化理论知识,达到学生“会用”的目的,从而使理论转化为技能。同时,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独白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际操作、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演讲辩论等等多种具备实践性要素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得到职业感受和体验,使教室也成为实践性教学场所,把实践性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案例交流,鼓励教师设计、开发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教学案例,并拿出来进行相互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共同提高案例教学水平。

同时,为了整合教学资源,打破课程之间、专业之间的藩篱,可以考虑以真实或模拟的项目为纽带,充分利用不同课程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将不同课程内容组合在一起,开展项目教学活动。项目教学融知识、素质、能力教育于一体,通过项目教学,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学习、诚信品德、敬业奉献、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得到综合锻炼。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还应根据具体的项目特点和教学资源配置,合理安排分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

原则上,金融保险专业的每门实务性专业课程都应当组织若干次单项实训活动,并由相关教师编制实训指导书。

2.综合实训。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某门或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完成一定的实训任务,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实训项目间相互关联,至少应安排一个整周时间单独进行,并单独设置课程,单独记载成绩,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训教学体系。

综合实训课程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于一门专业课程知识应用的综合实训课程。这类课程应遵循“一门课程至少教会学生一种技能”的原则,从培养学生技能出发,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训活动,如人身保险业务实训。实训项目的设计可以是单项实训内容的拓展,但必须注重实训项目内容上的关联性,引入实际工作中真实运用的单证等必要的实训教学用具。二是基于多门专业课程知识应用的综合实训课程。这类课程应遵循“综合运用”的原则,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出发,组织学生开展本专业相关业务内容的系统实训。要打破理论教学的课程界限,按实际工作的业务流程,并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重新设计实训项目。实训内容应前后连贯、层层递进。实训项目要注重业务内容与业务流程的真实性,但一般不强求“角色模拟”。三是基于岗位职业能力训练的综合实训课程。这类课程应遵循“实战模拟”的原则,从强化职业岗位的仿真性出发,组织岗位模拟实训,如商业银行柜台业务实训。实训内容以真实的业务工作岗位为基础,而不以理论教学体系为依据,一般应实现“工作环境仿真、业务流程仿真、职业角色模拟”,通常应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以上三个层次,在与理论教学的关联度上渐次弱化,在与职业岗位的关联度上渐次强化,在教学时序的安排上顺次进行。

综合实训可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以技能实训为重点,以模拟仿真为原则,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得到充分的职业技能训练,掌握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变成专业基本技能的基本过程和能力,使学校毕业生具有零距离上岗优势。具体操作上,针对金融保险专业特点,可以考虑建立虚拟银行业务实训室、证券业务实训室、保险业务实训室等,并配以相应的实训设备,以达到模拟仿真的效果。

金融保险专业的第一类综合实训课程,可以考虑以保险类核心课程的单项实训为基础来设计实训项目,如企业财产保险实训、人寿保险实训、意外伤害保险实训等;第二、三类综合实训课程,可以考虑按专业课程的大类来设计实训项目,如保险实务综合实训、保险营销综合实训、证券投资综合实训、银行理财实务综合实训等。[2]

(三)校外实习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需要紧密依托当地行业协会和专业对口单位,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按照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合作、开展社会服务等手段来实现。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把建设一大批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为高职教育的重点工作来抓,逐步把学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教学、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具体操作上,校外实习在形式上可以考虑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岗位认识实习,主要是一天以内的现场参观实习,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现场感受企业工作氛围、了解操作流程,对所学知识有感性认识。岗位认识一般包括:(1)证券公司岗位认识;(2)商业银行岗位认识;(3)保险公司岗位认识。可组织学生到本市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如招商银行)、保险公司如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等实地考察和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总体运作与各部门职能,使他们具备对专业岗位的一般认识。

通过岗位认识实习,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和实习实训课程有足够信心和思想准备。学生能了解课堂上哪些知识是有用的,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还应具备哪些素质,通过岗位认识实习,使学生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认识。[3]

第二类是专业实训,一般是一周以内的岗位实训,以让学生熟悉岗位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为主要目的;第三类是毕业实训,时间可以在2-4个月,这是学生毕业前最重要的岗前实训,其主要内容应为专业技能实务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四类是专题调查,时间不限,其主要目的是针对企业的实际问题开展市场调研,培养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四种类型的实训,除毕业实习外,其他三类都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分阶段、分主题,多次安排。同时,考虑到成建制、大规模的组织学生参加企业活动受太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须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训渠道和方式,保证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得到足够的技能锻炼,因此,在和企业合作时,应该灵活应变,以企业的经营需要为出发点,通过适当的减少参与的学生规模、调整作息时间等方式来适应企业需求,这样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参与实训的机会,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四)毕业顶岗实习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前通常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习方式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等。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金融保险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单位主要有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

毕业顶岗实习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典范。高职院校要与金融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岗位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4]

(五)社会调查

在校期间,应组织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进行多次社会调查活动,以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居民生活的了解,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用所学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的能力。调查内容可涉及城市居民参加商业保险的状况、保险消费者的投保意向,分析保险市场发展潜力,真实了解投保人对保险服务的评价;城乡居民的储蓄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分析其与国家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货币政策的作用和影响;城市居民对证券投资活动的认识及参与状况,所在城市证券公司的发展状况,分析证券市场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程度,以及人们的风险意识等。调查活动,是一次学生的专业实践,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交往能力,增强学生加强自身专业学习的愿望。

(六)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即不仅要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是一天就能够完成的,这是一项难度很大、费时较长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建议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一方面高职院校应通过产学结合,让教师到金融企业与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实习或承担部分金融企业项目工作,担任相关职务,以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了解掌握工作技能和工作流程,成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金融企业的人力资源,聘请一些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能从事教学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带动高职院校教师更新知识结构,改变教学方法,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再者,高职院校在师资引进时应优先考虑有金融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利用他们丰富的企业营销和管理经验,加强师资队伍力量。总之,金融保险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对高职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挑战。但是,只要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充分发挥各专业教师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灵活求变,一定能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奇志.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D].第二期高职高专评估专家理论研修班论文.

[2]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保险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