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25 15:06: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国家以及整个建筑行业针对高层建筑工程的特点,对其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发展。当前,我国主要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建筑高层建筑,部分使用钢混结构进行建筑。在高层建筑的材料选择上,进行不断的优良、创新,使模块化处理及浇注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下笔者就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作出几点分析与总结。
1.1加强地基强度的施工技术
地基的建设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整个高层建筑以地基为基础与支撑点。我国的相关建筑条例明文规定,高层建筑的地基深度应与地面建筑的总高度成正比,通常要达到建筑高度的十五分之一。当前普遍使用桩基技术进行地基的建设,桩基技术对各类复杂地形均可适用,且承载力较大。随着时展,浇注技术也被渐渐使用,发展迅速,其承载力高达一万千牛。高层建筑常见的桩型还有较为传统的泥浆护壁孔桩,其综合性能也较强,现今也在广泛的使用。综上所述可知高层建筑的基坑支护系统相当重要,是保证高层建筑整体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我国在高层建筑中以土钉墙及逆作拱墙组成基坑的支护体系,主要原因是其造价低且适合耐用。
1.2加强施工人员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中,钢结构施工技术及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其主要的施工技术。施工企业应加强施工人员对基础施工技术的了解,通过学习及实践进行掌握基础施工技术。混凝土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压能力极强,因此在各类建筑工程中都被广泛使用。在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时,应检测混凝土的水泥强度及水灰比例,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我们应不断对新技术进行开发,寻求更多的新材料,带动建筑业的发展。
2新技术为高层建筑施工带来的发展
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脚步加快,使高层建筑的发展步入了新的时期,许多新技术被开发和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也逐渐的使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进而,使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及相关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健全,我国的高层建筑施工水平的提高,主要在以下几点中得以体现。
2.1转换层技术的更新及发展
梁氏转换层是我国当前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转换层结构形式,转换层结构形式还有板式转换层以及桁架式转换层两种较为常见的结构形式。这三种转换层作为传统工艺,具有耐用,实惠等优点。随着更多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厚板式转换层结构形式的理念在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现今大多数高层建筑均采用厚板式转换层结构形式进行施工。
2.2新材料技术的广泛应用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及网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使更多的新材料进入了建筑行业,并运用于高层建筑工程中,这些新材料的性能优势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随着新材料的使用,相应的一系列针对新材料使用的建筑标准也应运而生。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对新材料进行使用,在保证新材料的合理使用下、施工质量及效率过关的同时,更应保证施工安全。
2.3现代化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而近些年信息技术也逐渐运用到了高层建筑施工中。要科学的将信息技术引进高层建筑施工中,要靠施工单位对高层建筑工程进行科学的监督及管理。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使用中,CAC(辅助施工)技术与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的MIS技术发展最为快速。这类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能起到提高施工效率,从而有效降低成本。
3结语
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现状;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当前的施工建设中,人们对质量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加强建筑施工技术是质量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建筑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对于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严格的高层建筑来说,强化施工技术管理更加重要。
二、高层建筑的概念
此处讲高层,是说那些建筑自身的高度或是它的层数大于一定区间的建筑体。而具体的区间,很多国家都有着不一样的定义。总体上讲,它的出现是时展的必然结果。在城市相关的生产和消费发展到一定层次的时候,都会将提升层数当成是工作的关键点。对于此类建筑来讲,它有着非常多的优势。第一,它可以使人口密集,而且通过建筑体自身的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交通来缩减各个组织间的间距,进而提升功效。其次,能够缩减建筑的占地规模。确保它可以处在市中心区域。最后,它使得投资变少了,有着非常好的利润。
三、高层建筑施工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并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建筑结构日趋复杂,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必然要进行不断地革新与优化。就目前而言,我们应当依据施工中的技术要点而选择合理的优化方案。具体而言,首先,要依据高层建筑逐层施工的特点,不断提高施工作业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效率,加强施工各工序间的衔接,强化总承包管理的强度;其次,要依据高层建筑垂直发展以及作业面窄与施工进度紧的特点,不断提高垂直运输体系的施工效率;最后,要依据高层建筑作业环境差的特点,不断提高优化结构施工工艺,增强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四、高层建筑施工难点与关键
1、深基坑支护。深基坑支护是指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安全,对深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支档、加固与保护措施。根据目前形势,深基坑工程施工事故频发,而且事故一旦发生,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后果相当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施工方案及施工过程中各种安全预控措施不到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深基坑工程施工必须编制监理细则,明确深基坑工程技术要求和施工现场检查要点。
2、垂直运输。建筑高度不断提高,因此,必然会给混凝土垂直运输带来很大困难,同时针对不同混凝土组成,运输高度也有一定限制,总体经验是混凝土颗粒越是细小垂直运输高度就越高。
五、关于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高空活动量很大
关键是由其自身的特征来决定的。因为它的层数非常多,进而导致数值运输的活动量很大。高空活动要处理非常多的设备和物料等相关的活动,建设时期要认真的分析这个步骤的安全事项,防止不安全现象发生。
2、活动总量非常大
因为此类建筑活动量高,而且分项多,此时就出现了多项活动一起开展的局面。特别是那些结构繁琐的建筑,其总包和分包牵扯到很多的机构,这些机构间的关联很是繁琐。进而在一定的层次上提升了组织规划和协调管控的困难性,所以在建设的时候要强化管控的力度。
3、基础埋深很深
因为这类建筑的体量非常大,而且高度很高。所以它的稳定性意义很关键。为了保证此类建筑的稳定性合乎相关的规定,其深度要超过具体高度的 1/12。
4、建设时间非常久
通过相关的分析我们得知,常见建筑的建设时间一般是两年。在总的建设活动中,主体构造和装饰项目的建设时间是最久的,要设置合理的方法来缩减时间。
5、建设规定很是严苛
在很多的高层建设工作中,关键结构物质使用的是现浇混凝土,此时就要分析相关的连接和模板制作等等的技术内容。而且要保证消防等等规定合理。
六、 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1、高层建筑的三线控制
对高层建筑轴线、标高、垂直度来说,这点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由于涉及层面广,操作难度较大,常常会发生错位或不准现象。“三线”控制则是高层建筑一个重大难点。
(1)垂直度控制
垂直度控制是保证高层建筑质量关键环节之一。为控制建筑大楼垂直度,首先根据大楼柱列布置情况,先确定建筑大楼四个边角柱位置。待四角柱拆模后,其它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平整度与垂直度。过程中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2) 轴线控制
轴线传递。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 200×200mm 的方洞,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与细部尺寸线。
过程线控制。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关键。这样可使墙体平整度得到保证,但更要注意的是墙体垂直度。模板支撑时严格控制好剪力墙四角,保证四个角垂直度偏差在最小范围内。浇筑混凝上时,在剪力墙外平面腰部与顶部挂双线,保证线与模板始终保持一致。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从而达到线性控制目。
(3)标高控制
建筑每层预控轴线不少于四个洞口,往往高层建筑至少由 3 个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定位测量,同时对建筑多层标高总和复核。然后用水准仪进行抄平控制每一层的标高,为保证标高准确性,必须复核四个投测点是否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但是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混凝土浇筑、加载等原因,造成洞口标高失去基准作用。因此对四个洞口标高准确性要求非常高,这样就可以准确进行高层建筑标高控制。
2、高层建筑安全管理
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一般比较长、露天高空作业较多、外界工作条件较差以及在有限空间内集中大量人员进行密集工作,因此相互之间的干扰大,安全问题非常突出,对安全管理必须该注意一下几个控制点。
(1)基坑支护。高层建筑基坑开挖前,要根据当时的土质以及地质情况、基坑深度及周围环境确定基坑支护方案。深基坑周边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且坑槽一定范围内是不允许堆放重物。基坑边与基坑内必须有排水措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基坑坑壁与周围环境监测,随时掌握土层与支护结构内力的变化规律,注意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与道路路面变形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以保证在不造成危害的条件下,进行安全地施工。
(2)脚手架。高层建筑脚手架必须经过充分计算分析,根据建筑工程特点与施工工艺,编制脚手架方案同时附有计算设计书。脚手架架体与建筑物结构之间采用刚性连接或柔性硬顶拉结。脚手架与防护栏杆,施工作业层必须满铺。在铺脚手板操作层上必须设两道护栏与挡脚板,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
(3)建筑模板。建筑施工方案包括支撑结构设计、模板制作、安装与拆模等施工程序,同时还必须针对混凝土泵送、季节性施工等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严密充分地计算,并绘制施工详图。模板安装必须符合施工设计方案,安装过程必须有保持模板临时稳定措施。拆除模板必须按方案规定先支撑的模板后,拆除程序,先拆非承重部分模板。拆除前要设警戒线,设专人监护。
七、结束语
在当前高层建筑建设十分兴盛的时期,我们更不能一味追求数量,而要重视建筑的质量。要想把这类项目开展好,就要认真的关注如下的内容。第一,要对其有一个大致的分析。第二要对其建设的状态有非常深入的理解。第三,要对其技术关键点认真的论述。此时,才可以切实的提升该项建设工作的实效性,才可以保证该项建设活动朝着积极有效的方向发展。总体上讲。要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念,切实的提升建设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宁,浅析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工程管理,2012
[2]李岩龙,高层建筑施工创新技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2012
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现有的建筑物的高度和层数,均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近年来建筑技术上的进步,给国内高层建筑发展的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现代高层建筑层高高、体型大,其建筑向着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 一般来讲,9~16层(
1 建筑裂缝的控制技术
从我国的《混凝上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看出,裂缝宽度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混凝土结构其裂缝宽度也有不同的控制标准,允许裂缝最大为0.2mm~0.4mm。但作为裂缝控制来说,应以预控为主,等裂开了、缝增大了再补救那是万不得已。裂缝分为运动、不稳定、稳定、闭合、愈合等几大类型。虽说骨料内部凝固时产生的微观裂缝不可避免,但从质量角度考虑应尽可能减少。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普遍较高、混凝土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更大。其施工控制技术:
(1)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度,砌筑完后间隔至少一周,宜15d后补砌挤紧;合理分缝分块施工;在柱、梁、墙板等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捣等。
(2)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宜
(3)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这样可减少水和水泥用量,减少泌水、收缩和水化热。
(4)在施工工艺上,应避免过振和漏振,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尽量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5)在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需主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__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尤其在前3d)。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宜控制在25~C以内,否则因温差过大产生混凝土裂缝。
2 钢筋工程的钢筋施工质量环节控制
在施工之前,必须把钢筋的进料质量,要绝对按设计要求标准、规格进料,材料质量要经化验,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场,严防钢材质量不合格而危及高层建筑工程质量。钢筋工程在施工前,按图纸要求的直径、级别根数、形状、尺寸作好钢筋下料。接头的具置、保护层的大小,都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钢筋工程的施工,要严格按图纸要求进行,严格防止偷工减料和以小代大,以次充好的错误做法。钢筋在制作前,要将其表面的污垢和氧化皮清除干净。对现场缺少与图纸要求相符合的钢材,一时又难于运进的钢材,需要用其它规格钢材所代替时,必须请示施工部门和设计部门同意,并办理好设计变更手续后,方可进行施工。按钢筋下料单加工各部位的钢筋制作件,编制下料单或下料卡,标以编号、形状、规格、尺寸、数量和部位。将已经加工好的半成品分门别类地整齐堆放在棚内,并注意保管,以防止污染和锈蚀。钢筋接头必须按规范要求,搭接倍数进行焊接,做到既省材料,又保证质量。
对于已经绑扎安装完毕的钢筋,尤其是粱、板的构造钢筋和弯起钢筋,在施工时严防踩踏变形。所以,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工应跟班作业,以便随时调整和加固,特别要强调的是原始试化和现场的复试工作,以化验单为依据,不合格品一律不准使用。要加强自检、互检、抽检工作,对绑扎完毕的钢筋,一定要与设计图纸相核对,
3 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
严格把好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关,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由专业试验室设计,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掺加外加剂、掺加料配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单位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配合比进行复查,并进行泵送试验验证(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陛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施工中严禁随意改变配合比。
配合比的确定应根据地区市场原材料情况进行不同配比的试验,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配比的及时调整,如5~40mm石子,M
3.2 严格养护制度
1)大体积浇筑量大的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专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昼夜、覆盖等多方面措施进行考虑,不漏主要关键细节。具体措施如下:
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减少水泥用量;掺入适量的粉煤灰或浇注时投入适量的毛石;放慢浇筑速度和减少浇筑厚度,采用人工降温措施(拌制时,用低温水,养护时用循环水冷确);浇筑后应及时覆盖。以控制内外温差,减缓降温速度,尤应注意寒潮的不利影响。必要时取得设计单位与业主的同意后可分块浇筑,块和块间留一米宽后浇带,待各分块浇筑的混凝土干缩后,再浇筑后浇带。分块长度可根据有关手册计算,当结构厚度在一米以内时,分块长度一般为20~30m。
2)加强养护期的督查。对养护所采取的措施及现场养护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养护的有效性。
4 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
安全目标管理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使现场安全管理实行目标管理,要制定总的安全目标(如伤亡事故控制目标、安全达标、文明施工目标),以便于制定年、月达标计划,进行目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考核到人。
4.1 基坑支护
(1)支护结构的选型应考虑结构的空间效应和基坑特点,选择有利于支护的结构形式或采用几种形式相结合。
(2)当采用悬臂结构支护时,基坑深度不宜大于6m。基坑深度超过6m时,可选用单支点和多支点的支护结构。地下水位低的地区能保证降水施工时,也可采用土钉支护。
(3)寒冷地区基坑设计应考虑土体冻胀力的影响。
(4)支撑安装必须按设计位置进行,施工过程严禁随意变更,并应切实使围檩与挡土
桩墙结合紧密。挡土板或板桩与坑壁间的回填土应分层回填夯实。
(5)支撑的安装和拆除顺序必须与设计工况相符合,并与土方开挖和主体工程的施工顺序相配合。分层开挖时,应先支撑后开挖;同层开挖时,应边开挖边支撑。支撑拆除前,应采取换撑措施,防止边坡卸载过快。
(6)钢筋混凝土支撑其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或达75%)后,方可开挖支撑面以下土方;钢结构支撑必须严格材料检验和保证节点的施工质量,严禁在负荷状态下进行焊
接。
(7)应合理布置锚杆的间距与倾角,锚杆上下间距不宜小于2.0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1.5m;锚杆倾角宜为15°-25°,且不应大于45°。最上一道锚杆覆土厚不得小于4m。
(8)锚杆的实际抗拔力除经计算外,还应按规定方法进行现场试验后确定。可采取提
高锚杆抗力的二次压力灌浆工艺。
(9)采用逆作法施工时,要求其结构必须有自防水功能。基坑上部机械挖土的深度,应按地下墙悬臂结构的应力值确定;基坑下部封闭施工,应采取通风措施;当采用电梯间作为垂直运输的井道时,对洞口楼板的加固方法应由工程设计确定。
(10)逆作法施工时,应合理的解决支撑上部结构的单柱单桩与工程结构的梁柱交叉及节点构造并在方案中预先设计,当采用坑内排水时必须保证封井质量。
4.2 桩基施工
(1)桩基施工应按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打桩作业区应有明显标志或围栏,作业区上方应无架空线路。
(2)预制桩施工桩机作业时,严禁吊装、吊锤、回转、行走动作同时进行;桩机移动时,必须将桩锤落至最低位置;施打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距桩锤5m以外监视。
(3)沉管灌注桩施工,在未灌注混凝土和未沉管以前,应将预钻的孔口盖严。
4.3 模板工程
(1)施工方案:应包括模板及支撑的设计、制作、安装和拆模的施工程序,同时还应针对泵送混凝土、季节性施工制定针对性措施。
(2)支撑系统:应经过充分的计算,绘制施工详图。
(3)安装模板应符合施工方案,安装过程应有保持模板临时稳定的措施。
(4)拆除模板应按方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拆除时要设警戒线,专人监护。
4.4 施工用电
(1)施工用电设备数量在5台及以上,或用电设备容量在50kW及以上时,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核。
(2)施工用电应建立用电安全技术档案,定期经项目经理检验签字。
(3)施工现场应定期对电工和用电人员进行安全用电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
(4)施工用电应定期检测。
参考文献
[1]叶旭,虞和登.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裂缝的预防措施[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04).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逆作业;控制;管理
一、高层建筑常见的几种施工技术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的常见施工技术按照施工路线划分如下:逆作法要求先做好施工准备和楼面支撑体系,在由上而下或上下并行浇筑施工。整体滑模法着眼于整个工程的主体结构,施工作业面较大、速度较快,可减少大量工序和成本;而整体爬模法则立足于筒体支架和横梁顶升千斤顶,再浇筑混凝土进而进行水平结构施工,工序相对繁杂。基础施工技术依据高考建筑基础施工的地势、设计、各部分的关联、风险特征通过降水、挖土方、基坑支护、混凝土浇筑等实现初步施工。钢结构施工要求强度高、速度快,相对滑膜技术来说,它采用了筒中筒结构以及区域高悬吊装、双系统复合控制、立斜结合的气体保护焊接技术实现高难度的钢构施工。混凝土泵送技术将掺粉煤灰和化学添加剂进行适当比例混合通过泵送流程进行高空灌注。钢-混凝土组合施工技术综合利用钢与混凝土优质特性实现高质量施工。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主要采用剪力墙结构或框架筒体结构体系通过内力变化、移位等方式调整局部结构来强化整体结构。
这些施工技术都是把主体施工作为重点,以基础和结构施工为主线,高效运输体系为支撑,通过强化局部施工技术来提升整体施工技术质量,通过环保节能型施工技术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逆作法实例探析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多采用补偿原理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和地基承载力,一方面增加了可使用面积,另一方面也为逆作法施工提供有利条件。作为一种新型结构施工技术,逆作法在我国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与传统技术相比较,它的施工结构变形要小得多,而且能够解决很多施工难题,例如土方工程与结构施工交叉作业,临时支护结构和永久结构的统一方案及与中间支撑柱的共同监测,还有一些连接强度、沉降差异、漏水露筋等问题。随着逆作法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成熟,其分支也越来越多,主要有全/半逆作法、整体/分层/局部逆作法,盆状/抽条挖土逆作法。这里我们结合工程实例探究逆作法的技术实施过程。
我们以位于某市中心的商务大厦A为例,A大厦以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及现浇钢筋混凝土作为基础形式,其主体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混凝土筒体及劲性钢结构及混凝土楼板结构;外框架柱为钢骨混凝土柱,通过钢梁与混凝土筒体铰接;底板主筋采用直螺纹连接钻孔灌注桩。它的主要施工技术包括基坑支撑防护技术、地下结构逆作法、测量控制等技术,主要在建筑物原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变形观测法进行整体监测。该大厦的逆作法施工技术流程如下首先是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人员、材料等方面,接着要做好桩基工程及地下墙维护工程,。地下施工的第一步要设置坐标网做好施工测量,第二步是地下第一层作业,包括土方开挖,圈梁板柱施工,底板混凝土浇筑,地下水电安装、建筑施工;接下来是地上施工部分,首先是准备工作和自上而下的地上基础结构安装,调度大面积混凝土时要进行绝热温升、内部抗应力计算,而后采取适当的配合比方案。在节点设计上预埋连接钢筋法、齿形/锥螺纹钢筋连接接头以及剪力连接件法实现柱与梁板节点连接,剪力墙节点、地下连续墙以及中间支承柱与梁节点连接,同时地下连续墙也要与底板连接。接下来在特殊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地下连续墙防水抗渗、底板抗浮以及格构柱受力转换措施,最好是能够在逆施工的过程中安排好格构柱拆除方案;也要利用立柱桩沉降差异,以控制整个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当然在逆施工过程中还要通过施工动态量测做好技术监控量测――中间支撑桩、建筑物轴线、楼层标高等,同时还要通过高精度水准量测系统以及轴线投影法、土体测斜、应力测试等方法进行现场实测,通过监测参数、频率、精度以及警戒值进行具体的逆作法施工环境和工程监测。
三、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
考虑到现阶段高层建筑技术操作的高难度特性,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持续高效发展,我们尤其要重视施工技术的控制与管理。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难以操控,所以一般我们都采用比较灵活的变形观测法通过放、抗结合的措施来进行整体的监控。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步步跟踪来进行技术监测:在进行测量控制时,我们要根据建筑的实际状况把握垂直线、轴线、标高线三方控制。
在技术管理过程中,我们应以保证高效运作、安全施工、科学控制为核心进行分项管理,依照施工技术路线我们首先需要依据建筑区域地理环境的基本情况确定基础施工的支护方案,同时在周边设置防护、排水措施,对突况还要能够进行及时的监测和异常处理。对于高层作业来说重点是高层施工设施的防护,尤其是脚手架、悬梯以及防护栏杆;其中脚手架要符合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必须是刚性架接和柔性硬顶;防护网须满铺封闭。在施工过程中要依据工程图来设计安装各道工序,再有争对性的通过计算和分析给各项技术制定实施方案。这里我们还需考虑各项技术的稳定性,例如基坑施工技术:由于高层建筑地基要求较深且技术含量大,在设计和施工时必须明确地下连续墙以及基坑结构隆起的共同作用以保证整体的稳定性,从而再按照基本结构加荷卸载状况设定基本工况,由此计算各个模块的条件数量,再布置全方位的监测点,通过实测来检控施工技术的运用效果;当然其他的施工技术也应该依此方案,进行监测点适度重复使用,由局部到全程的监控施工过程。
结语: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都引用国外先进成果,在运用方面仍然在摸索中逐步走向成熟,我们应该在不断精炼技术成果的同时,加强实践应用和控制管理,才能使施工技术得到合理运用,高层建筑工程高校快速的完工。
参考文献:
[1] 赵彦华,叶英.高强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7,33(2).
[2] 程宝坪.深圳赛格广场地下室全逆作法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1999(8).
篇5
[关键词]建筑,高层建筑,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191-01
1.关于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1.1 高层建筑混凝土的强度控制
1.1.1 配合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故尚需进行试验试配调整和现场砂石实际含水率调整方能确定砼的配合比。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土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l%,强度降低5%~10%,故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严格执行初步配合比计算和基准配合比的试配{整与确定。
1.1.2 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对浇筑量大的大体积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昼夜、养护时间要求,覆盖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采取措施,同时注意根据规定不同水泥品种和砼的要求确定养护时间,对于大体积砼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不漏主要关键细节。另外也要加强养护期的督查。
1.1.3 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剔除试块制作的不规范现象。《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试块的制作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不能弄虚作假,保证试块的真实性。
1.2 高层建筑裂缝的控制
1.2.1 设汁措施
(1)“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
(2)“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120mm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丝网(每边搭接不小于150mm)进行处理;特别注意梁底的砌筑要求;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
(3)“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等。
1.2.2 施工措施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大体积混凝土,应着重在控制砼的温升,延缓砼的降温速率,减少砼的收缩,提高砼的极限拉伸值,改善约束和完善构造设计等方面采取措施。如选用中低水化热的水泥,充分利用砼的后期强度,掺加减水剂粉煤灰等,选择良好级配的粗细骨料,控制砼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尤其在前3天)。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温差宜控制在25℃以内,否则因温差过大产生混凝土裂缝。
2.国内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2.1 高层建筑的建筑体系
高层建筑的建筑体系涉及结构材料、结构类型和施工工艺的选择问题,既取决于不同建筑产品的功能要求和建筑层数的高低,也决定于物质技术基础和施工条件。
2.2 高层建筑的施工机具
高层建筑施工机具的选择必须满足工期机械费用低和综合经济效益好要求,合理进行起重运输体系的组合。高层建筑要着重解决好垂直运输和吊装的施工机械。塔式起重机既能垂直运输,又能水平运输,工作范围大,是高层建筑的关键施工设备。北京、上海、四川、广东等地已经定点批量生产,最大起重量5t~10t。最大幅度20m~40m,行走时最大起重高度40m~55m,有轨道式、固定式、附着式和内爬式四种用法,解决了大量的高层建筑施工任务。但还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发展的要求,因此近年进口了一批性能较好的塔式起重机,最大幅度45m~70m,行走时最大起重高度60m~80m,无级调速。最近国内一些厂家与国外合作,生产一些新的机型,并已开始国产化。为了解决高空安全作业,要重视高层建筑脚手架和吊篮的选型和设计、制造、使用。目前采用的有钢管扣件脚手、门型脚手架、桥式脚手架、悬挑架和各种吊篮等。今后还要发展一机多用的设备,例如能沿屋顶运行。兼有吊篮、屋面吊及擦窗机的功能。
2.3 高层建筑深基础施工
我国地区辽阔,地质差异很大,高层建筑的基础更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如果地基土质较复杂,持力层较深,而地下室埋置深度并不大。则采用桩基础是必要的。从我国少钢的国情出发,钢桩不宜多搞,宜侧重发展现浇和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桩。预制桩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质量较有保证,鉴别承载力方法明确,近年使用的预应力空心管桩有较大的承载力,预制桩对高地下水位地区更为适用;但这种桩存在着耗钢量大、造价贵、施工噪声大和截桩困难等问题。现浇桩近年有了较大的发展,机械钻孔、冲毯已经发展到直经1m左右,人工挖孑L直经大,荷载大,但应十分重视安全施工。现浇桩适应性强,噪声小、造价低,可以作为发展重点,并努力实现机械化。
2.4 高层建筑的装修设备
同一般多层建筑比较,高层建筑的装修标准较高,设备复杂。高层建筑的外墙饰面较多层建筑更要求与基层结合牢固,耐久性好,立面丰富多采,施工操作方便,宜着重发展以下一些做法:混凝土外墙无论预制或现浇都宜发展各种装饰混凝土,使装修与结构合一,不再抹灰,并以各种有机或无机的高分子涂料饰面。
2.5 高层建筑的施工组织管理
高层建筑由于层数多、结构工程量大、地下工程和装修设备较复杂,在施工组织管理上必须遵循保证重点,统筹安排,按期按质交付使用,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尽量采用流水作业法及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施工,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合理安排施工现场。
3.国外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3.1 基础施工
意、法两国的高层建筑一般都有三至六层地下室,基础埋深均在10m以下。。地下深层施工多采用先做基坑护壁,再明开的方法,基坑护壁有用钢板桩的,但更多的是做地下混凝土连续墙。
3.2 主体施工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层建筑,意、法目前基本上倾向于以现场为主的、现制与预制相结合的机械化施工方法:大块模板法、滑升模板法、隧道模法,其中更倾向于发展大块模板法。意、法高层建筑的梁、板多为预制,而柱子则采用预制模板现浇。电梯井则采用滑升模板法施工。
4.结语
以上分析了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方面的相关问题,并通过国内外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单独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在这方面也处于与世界同步的水平,不过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会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和优势。
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工程实例分析
1 背景
城市化进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快,使得城市规模与人口数量也在不断扩大。高层建筑在空间的利用上的有着巨大的优越性,所以在各大中型城市呈现出快速增加的趋势。
2 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特点
很明显高层建筑具有高度高、建筑规模大、建筑的使用功能繁多、内部系统十分复杂、建设标准非常高等特点,一般而言当前的高层建筑的施工具有以下普遍的特点:首先是建筑施工的工程量较一般建筑而言非常大,施工的工期长,工程成本很高;其次就是高层建筑的施工组织要求高、其工程量特点决定高层建筑的总包管理协调不太容易,同时科技含量高、施工技术要求也特别严格;最后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量很大,更重要的是高层建筑的环境保护要求高,施工的条件也是相当恶劣。这里仅仅简单叙述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特点,具体技术的实施可以参阅相关专著,下面作者结合具体的工程分析几种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3 工程实例分析
3.1 工程的基本情况
某市一大型会展宾馆为该市的一标志性建筑。工程项目占地面积大约28650m3,高270m,整个建筑共为58层包括地下3层,地上55层,总建筑面积为约为253010m2。该建筑为集商业办公、酒店和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高层建筑。
3.2 结构设计情况简述
该高层建筑充分利用了混凝土核心筒的功效、阻尼和质量特性以及钢铁本身固有的延展韧性使得其表现出一种高效、坚固、独特且调谐的结构体系设计,并且该设计风格让建筑所承受的风力降至最低,可以很好地消散地震能量。该建筑这一现代结构的设计可视为传统建筑结构的发展:中央的混凝土核心筒剪力墙的功能就好比是砌筑宝塔的砖墙,而外部得抗弯矩钢框架就是类似于早期的自然抗震木制宝塔结构的木构架。
3.3 关于工程的施工技术的两点简析
现代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集结融合了当今建筑施工中的最先进理论、技术以及方法。本文中讨论的会展宾馆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非常多的国内外最新的超高层施工工艺,如在处理建筑的深基坑支护时采用桩锚体系局部加高压旋喷桩帷幕挡墙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内支撑方案,建筑的核心筒施工采用液压自爬模施工工艺等,这样以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足以确保工程按质按量得到完成。由于该高层建筑的工程浩大,许多的先进和高新施工技术限于文章篇幅不做一一介绍,在此仅对部分施工技术进行阐述。
3.3.1 深基坑支护技术
高层建筑地下结构的施工,必然会涉及到深基坑工程,深基坑施工的关键技术是基坑支护。在选择高层建筑施工的基坑支护是,要考虑基坑的深度、地质状态、周围环境情况、工程桩的条件,还有要考虑基坑的宽度、长度等多种因素对土体侧压力带来的影响,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出既安全又经济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案。有关深基坑的支护技术可以参考相关的专著。
本文所讨论的高层建筑的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包含了细粉砂土接下层粉质粘土,这些薄弱的土质使主楼需要深桩来承托筏板基础。本工程塔楼基坑平面基本呈一六边形形状,基坑底标高为-21.5m,群楼的基坑平面呈长方形,基坑底标高为-19.5m和-18.5m。根据文献的介绍以及借鉴相关的工程经验,本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采用桩锚体系局部加上高压旋喷桩帷幕挡墙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内支撑方案。同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基坑内分别在-6.5m,-11.6m,-16.5m的标高处设置三道内支撑,深基坑的围护和结构基础的外墙体系合二为一。本工程的施工方案同时洗去了顺作法和逆作法施工的的优点,在缩短施工工期的同时也节约了大量施工成本。
3.3.2 钢结构安装技术
众所周知钢结构一般具有强度高、生产制作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在高层建筑中得到普遍的应用。一般而言高层建筑的钢结构安装大多靠大型塔吊来完成,根据作者的施工经验塔吊起重的能力与钢结构安装效率成正比。就本工程而言,其建筑的框架呈现出十六角形,地上部分主要是由高深宽翼型钢柱、梁等组成抗弯矩框架,地下室部分则由钢混结构形成的组合柱,建筑框架柱及组合框架自地上2层开始向外放射性扩展至33层,33层以上逐渐回收至屋面。建筑的核心筒上设置钢柱并在部分楼层设环形钢梁与框架相联结,建筑的楼板使用75mm的金属板混凝土组合楼板,屋面结构及屋顶反光器结构采用组合钢析架结构。可以说钢结构在整个高层建筑中占据着大部分工程量,所以使得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施工显得十分的重要。
因为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施工的重要性,使得高层钢结构在安装过程中难度很大。结构受日照和温度的影响,受到风力荷载的干扰。建筑的周边钢柱角度倾斜,使钢柱的定位成为三维空间结构的定位要求,这样以来对测量精度的要求非常之高。根据现场工况条件综合考虑各专业的施工配合,最后确定主楼的主体钢结构吊装计划在核心筒内电梯井道内布置D480和D260内爬式塔式起重机各一台,起重臂长选用的是50m。具体的吊装工艺顺序如下
对于下节钢柱安装的次序:复核轴线控制线坐标角尺和标高后放出钢柱纵横定位轴线,同时按钢柱与土建基础接触坐标点测量预埋板或其部位的平整度;接着由测量数据配置调整用垫块,安装钢管下节柱;最后要在再次测下节柱轴线定位和标高,然后固定和安装钢柱间钢梁;
4 结语
高层建筑的诞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营造出新的空间和环境,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快速的发展,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也获得了巨大进步,但由于超高层建筑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超高层建筑施工理论与方法在不断发展之中。本文由于篇幅限制及个人能力所限,未能对超高层建筑关键施工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只是选择了超高层建筑关键施工技术中的三项技术难点进行了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颖辉,黄明.浅谈高层建筑的发展[J].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
[2]张希黔,王伯成.超高层建筑及其现代施工技术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7.
[3]戴复东.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产生与发展及今后趋向预计[J].中国工程科学,1999.
篇7
1.1混凝土露筋问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混凝土露筋问题,这也是当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混凝士和建筑钢筋之间的有机结合,对于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自身的承载强度和承载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广泛地应用了混凝土材料进行结构建设,在过程中最为关注的便是混凝土材料自身的粘合性能否有效的发挥,从而增强建筑钢筋结构的稳定性。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如果发生大面积混凝土露筋现象,且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治,则可能对建筑结构构成安全隐患。1.2混凝土麻面问题麻面病害在当前高层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也是较为常见的。麻面问题的出现将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的混凝上表面、局部位置出现一定的建筑缺浆问题,或者呈现出不光滑、凸凹坑等现象;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而言,麻面问题可能一时不会对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承载能力产生根本影响,但久而久之,其表面混凝土容易受潮粉化,此时不仅会影响到施工建设项目的外观美感,而且还可能对建筑工程结构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2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重要性及质量防控
在现阶段的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使用和研究非常多。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应当结合具体建筑的特点,从实际需求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当然,要确保高层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下面几个关键环节施工不容忽视.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质量予以控制。2.1混凝土浇筑方法和操作要点2.1.1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要落实到位,包括对于零部件数量的核对,加设的保护措施是否达标等,还要对施工现场和部件进行清理作业,保持元件的光滑和清洁度。2.1.2混凝土浇筑施工操作具有较高和技术含量,在浇筑时要灵活选用浇筑方法,不同部位的浇筑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对于面积较大的混凝土浇筑工程,可以采用斜层浇筑方法,墙体浇筑则可以采用分层法。在浇筑施工时,要保证施工的连续性操作。2.1.3与楼体混凝土浇筑略有不同,地基混凝土浇筑更为重要,且浇筑程序也更为复杂。地基混凝土浇筑前要先将土层进行加固处理,并进行地面清洁作业,去除大的颗粒和杂质,以保证表层的平整;另外还要事先预设排水通道,保证积水能够及时排出,预防水体入侵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混凝土要沿着自下而上的方向进行层级浇筑。2.1.4选用恰当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可以提高混凝土浇筑效率和施工质量。传统的混凝土浇筑是靠人工操作来完成的,这种方法比较费时费力,但是可以对浇筑过程可以有效把控;泵送混凝土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浇筑方法,其实现了浇筑作业的自动化,提高了浇筑速度和质量,但必须严防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并注意管道的及时清理以免发生管道阻塞现象。2.2如何有效防治高层建筑混凝土开裂现象混凝土开裂是高层建筑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开裂问题不仅会导致墙体渗漏,影响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而且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就会为整个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构成威胁。建筑物发生开裂的原因有很多种:温差因素,混凝土配比不当,原料质量问题等等。解决混凝土开裂问题要对症下药,从原因入手。首先,要管控原料的选用和进场操作,避免质量低劣的产品进入施工领域;其次,由于混凝土施工效果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要因时因地的调整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和操作方法,同时还要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控制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温差,避免发生水化热现象,保证浇筑质量;施工过程中,要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实时监测,发现开裂迹象或者存在开裂隐患的位置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补救。另外,还可以在混凝土配比时适当增加外加剂的添加量,提高混凝土的稳定性。2.3混凝土配比及强度要求要想提高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实现高层建筑施工的高质量要求,就必须对混凝土施工强度加以严格规定,我国相关部门根据不同建筑物的坚固性需要制订了相应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在混凝土施工中,保证强度达标的首要施工因素就是各项原料的配比要科学,混凝土的主要配料是水泥和砂石,另外还要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配置时,要注意控制原料和水的添加量,为了确定混凝土调配的最佳比例,施工人员通常要先进行小范围的局部测验,确定比例后,再进行大面积施工操作。2.4重视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运输和后续保养工作为了达到高层建筑施工对于混凝土质量的要求,就需要采用目前最为高效科学的混凝土输送方式来辅助完成混凝土施工。泵送混凝土是最为广泛的输送模式,其具有施工效率高,无污染等优势,能够在输送时实现混凝土的充分均匀搅拌,增强混凝土的流动性,有效防止混凝土出现分层和凝固的现象。混凝土施工完成后,为了避免混凝土受到温度影响水分蒸发太快,要及时进行养护作业,保养工作要在合理时间段内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以达到最佳的养护效果。
3结束语
篇8
关键词 高层施工 建筑特点 技术要点 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74 文献标识码:A
1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特点
1.1高空作业多
主要是由高层建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由于高层建筑楼高层多,从而使得垂直运输工作量相对较大。高空作业需要处理大量的建筑材料、机具设备以及人员运输等工作,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该环节的安全问题,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1.2工程量大
由于高层建筑的工程总量较大,分项工程项目较多,从而形成了多单位、多工种共同作业的局面,尤其是一些较为复杂且大型的高层建筑 ,总承包与分包涉及多个单位和部门,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十分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组织计划以及协调管理等方面的难度,应在施工过程中强化集中管理。
1.3基础埋深度较深
由于高层建筑本身体量较大、高度较高,故此其整体稳定性至关重要。为有效地确保高层建筑稳定性能够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地基基础的埋深度应不小于建筑实际高度的1/12,若采用的是桩基础结构,除应不小于建筑高度的1/15外,还应有至少一层的地下室结构。
1.4施工周期长
据不完全统计,普通的高层建筑施工周期大约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方可完成。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及装饰的施工周期是最长的,务必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措施来缩短施工周期。
1.6施工要求相对较高
在大部分的高层建筑施工中, 主要结构材料采用的基本都是现浇钢筋混凝土,这就需要对钢筋连接、模板加工、结构安全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等施工技术进行重点研究。同时,建筑消防、装饰、防水等要求也相对较高,这些都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深基础施工技术
我国地区辽阔,地质差异很大,高层建筑的基础更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如果地基土质较复杂,持力层较深,而地下室埋置深度并不大。则采用桩基础是必要的。从我国少钢的国情出发,不宜采用钢桩,宜侧重发展现浇和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桩。预制桩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质量较有保证,鉴别承载力方法明确,近年使用的预应力空心管桩有较大的承载力,预制桩对高地下水位地区更为适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近年有了较大的发展,机械钻孔已经发展到直经1m左右,且人工挖孔直经大,荷载大,但应十分重视安全施工。现浇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适应性强,噪声小、造价低,可以作为发展重点,并努力实现机械化。当基础埋置特别深时,在施工技术上困难大,并且不易保证施工的安全,宜采用沉井或沉箱法施工。
2.2预制模板技术
施工工期是关系建筑施工成效好坏的关键环节。对高层建筑施工而言,同样也是如此。鉴于结构施工重复性高的特点以及竖向结构施工的优点,我们采用滑模法与爬模法来有效控制施工工期,并提高主体结构的整体性能。滑模法与爬模法是实践中非常有效的施工方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施工的实效性。两者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主要体现在: 首先,它们的结构整体性好,机械化程度高; 其次,它们对组织管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在结构物立面造型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最后,它们对施工工期c施工成本的控制都有着极为迫切的需求。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预制模板技术,将滑模法与爬模法付诸实践,以实现缩短施工工期与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2.3泵送混凝土技术
泵送混凝土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不仅数量大而且强度高,对混凝土的配比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国内的施工方大多采用掺粉煤灰与化学外加剂的双掺技术,以满足泵送混凝土技术的需求。在这项技术的作用下,混凝土的泵送高度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有效地提高了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
2.4钢结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钢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较为广泛,这得益于钢结构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与工业化强度高的特性。高层建筑钢结构包括诸多施工类型,如高层重型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等等。钢是一种热传递非常强的金属材料,因此高层建筑钢结构也具有十分突出的热传导性。当经历火灾时,这种结构特点会给整个高层建筑带来毁灭性的破坏。由此可见,在应用钢结构施工技术时,我们必须加强对防火设施的设计与施工。除此之外,钢结构施工要依赖于大型塔吊,在某种意义上,塔吊起重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钢结构安装效率的高低。因此,钢结构的吊装、测控与焊接技术都是钢结构施工技术中的重要内容。
2.5高层建筑裂缝控制技术
施工措施方面:(1)“放” 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2)“抗” 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不大于3 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120mm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丝网(每边搭接不小于150mm)进行处理;特别注意梁底的砌筑要求;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3)“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加强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措施,从而有效预控混凝土裂缝。
3结语
随着我国城镇高层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当前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将施工实践与施工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我国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分析与思考;方法总结
1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特点
(1)从主体结构的施工角度上来看,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与多层建筑施工技术存在很多的相同之处,两者在施工方法的选择上存在很多类似之处,整体来看,高层建筑施工具备独特性的特点,随着建筑高度及体积的不断加大,施工难度也在不断提升。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模块,进行高空作业安全性及质量性的控制是必要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实现材料应用环节、设备准备环节、人员垂直运输环节、施工环节等的协调,实现高空安全保护方案的应用,确保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增强,避免出现高空物体坠落状况。为了提升高层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进行建筑整体稳定性的控制是必要的,实现基础埋置深度的控制,满足高层施工工作的规范要求。地基处理问题是影响高层建筑深基础施工的关键问题,为了提升工程效益,需要进行软土地基施工方案的优化,进行最优化方案的选择,实现工程造价、工程工期等的控制,进行各类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的应用。(2)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量比较大,其施工规模大,存在一系列的工程施工项目,施工种类比较多,施工方案的选择性比较大,对于施工安全质量及技术管理的要求比较高。在高层建筑的施工模块,有些单位往往进行边施工、边准备、边设计施工模式的开展,这种施工模式存在一定的施工优势,但是整体来看,这种模式不能满足高层建筑施工环节、组织环节、管理环节等的工作要求。为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必须遵循精心施工的原则,有效应对高层建筑体积大、面积广、层数多的特点,进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的开展,实现施工质量的整体增强。在工程实践中,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周期比较长,经常出现高温施工、严寒天气施工等状况。相比于多层建筑的施工周期特点,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周期比较长,通过对装饰施工周期及建筑结构模块的优化,实现整体施工工期的缩短。在高层建筑工资中,其内部包括一系列的施工工序,现浇混凝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性环节,为了实现工程效益的增强,必须进行模板体系的合理性原则,进行建筑主体结构工期的缩短,实现工程整体成本的降低。
2发展现状
(1)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可利用土地面积越来越少,高层建筑趋势是当下城市建设的主流,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提升,高层建筑施工面临着更加的挑战。实践证明,如果仅仅使用传统放坡式施工方法,必然难以满足现阶段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为了增强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性及安全性,进行深基础土体支护系统的构建是必要的,确保其整体安全性、经济实用性,实现其内部施工结构模块的协调。在高层房屋建设模块中,钢板桩、钢筋板桩、钻孔灌注桩等是常见的建筑支护结构。为了满足实际施工的要求,进行施工环境的分析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因地制宜施工原则的应用。受到施工工程地质状况、基坑状况、建筑物结构形式、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基坑支护结构的选择标准具备明显差异性的特点。在支护结构的选择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状况展开施工方案的选择,进行经济合理性原则的应用,实现高层建筑整体施工质量的提升。(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健全,各种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得到应用,预应力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这种技术具备良好的工程效益。相比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模式,预应力技术的混凝土横截面更小,具备更轻的质量,对于工程结构的抗裂度及刚度的要求比较高,整体来看,其整体工程效益较高。随着我国房屋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预应力技术不断得到普及,通过对预应力技术的应用,满足了我国高层建筑多元化的施工要求,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粘结性预应力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及应用。(3)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模块,钢筋连接技术扮演着重要的工程地位。随着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于各类变形钢筋的需求量不断提升,这导致钢筋接头不断增多的状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钢筋连接技术体系日益健全,这有利促进了带肋钢筋套挤压链接技术的发展,这种技术具备良好的接头性能,有利于提升施工效率,实现整体施工质量的增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高层房屋建筑体系日益健全,但是整体来看,我国的高层建设施工技术系统尚不成熟,在其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一系列的施工技术问题,相比于西方某些发达国家,我国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依旧比较落后,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及强化,为了满足高层建筑实际施工工作的要求,必须要进行高层房屋建筑新型施工技术方案的应用,实现施工技术整体管理水平的增强。
3施工技术优化方法
(1)为了实现建筑工程的发展要求,进行新型施工技术的研究、推广及应用是必要的,这需要引起相关机构及人员的重视,进行国外先进建筑施工经验的汲取,确保高层建筑先进性施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高层建筑的工程实践以具体的技术理论为指导,为了解决实际工作需要,必须进行国外高层建筑成功应用案例的分析,进行国内外先进建筑施工技术理论的研究,健全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体系,在实际施工模块中,进行新型施工技术的完善及推广,促进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整体施工水平的提升,满足现代化高层建设的施工要求。(2)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了实现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深入性分析、研究、推广,必须进行专业型人才队伍体系的构建,进行建筑施工行业专业型施工、技术人员的培养。在施工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进行技术管理的强化,确保工作人员整体技术水平的增强。在建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为了确保高层建筑施工工程的健康可持续运作,必须进行建筑行业综合型人才继续教育及培训工作的开展,确保各类先进性的高层施工技术的普及。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进行新技术可行性及实际价值的分析,实现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体系的健全,确保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稳定性发展。随着社会经济体系的日益健全,现代化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了社会各个行业领域中的应用,通过对现代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效益。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体系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实现了计算分析功能及模拟再现功能的有效结合,在这种技术应用背景下,施工技术者可以进行先进性计算机手段的应用,满足高层建筑各个施工程序模拟测试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确保建筑工程各项施工模块计算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新型施工技术存在问题、可行性、应用方法等的分析,增强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施工水平。
4结束语
通过对高层建筑施工环境勘查、施工技术、人员应用、材料配置、机械使用等环节的协调,有利于满足现阶段高层建筑的工作要求,实现高层建筑整体施工安全性及稳定性的提升,实现其整体施工质量的增强。
参考文献
[1]赵贵见.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2).
[2]蒋铭凯,张振飞,王继红,等.影响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J].河南建材,2016(1).
篇10
关键词:梁式转换层;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1引言
目前,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为了满足建筑多功能的要求,就必须在结构中设置转换结构构件,因此,转换层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高层建筑下部结构受力较大,上部结构受力较小,正常合理的布置应是下部柱网密、墙多,上部柱网疏、墙少。这样建筑功能要求就与常规结构布置之间产生了矛盾。本文结合梁式转换层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进行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2高层建筑采用梁式转换层进行结构转换原因分析
2.1经济指标
从抗剪和抗冲切的角度考虑,转换板的厚度往往很大。一般可达2.0m~2.8m。这样的厚板一方面重量很大,增大了对下部垂直构件的承载力设计要求,另一方面本层的混凝土用量也很大。转换梁常用截面高度为1.6~4.0m,只有在跨度较小以及承托的层数较少时才转换梁常用截面高度0.9~1.4m,而跨度较大且承托较大且承托的层数较多时,或构件条件特殊时才采用较大的截面高度1.5~4.0 m。
2.2抗震性能
由于厚板集中了很大的刚度和质量,在地震作用下,地震反应强烈。不仅板本身受力很大,而且由于沿竖向刚度突然变化,相邻上、下层受到很大的作用力,容易发生震害。以往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表明,厚板的上、下相邻层结构出现明显裂缝和混凝土剥落。另外,试验还表明,在竖向荷载和地震力共同作用下,板不仅发生冲切破坏,而且可能产生剪切破坏,板内必须三向配筋。带有厚板转换层的商住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都比较复杂,材料用量和造价都较高,而且抗震设计上的问题较多,目前还在进一步研究,所以采用这种结构形式要慎重对待。
2.3转换层设计
首先,带转换层的多高层建筑,转换层的下部楼层由于设置大空间的要求,其刚度会产生突变,一般比转换层上部楼层的刚度小,设计时应采取措施减少转换层上、下楼层结构抗侧刚度及承载力的变化,以保证满足抗风、抗震设计的要求。转换构件为重要传力部位,应保证转换构件的安全性。而对于2.8度抗震设计时除考虑竖向荷载、风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外。还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转换构件的竖向地震作用,可采用反应谱方法或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计算;作为近似考虑,也可将转换构件在重力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内力乘以增大系数。
3模板及支架的施工
3.1斜撑的施工要点
所有斜撑杆按小于或等于45度角设置,排距沿柱面竖向为1m,梁底斜撑杆同梁底模板的外钢楞相协调,间距为400mm,其上端伸至模板底并与梁度模外钢楞相扣接,并作双扣件抗滑移保险,斜撑杆的下支点主柱面预留的内设定位短筋的凹槽,最下排斜撑杆的下支点为所在楼层的柱根部。梁底斜撑支架尽量与梁下排架同时搭设,如跟不上,也必须保证在大梁钢筋骨架就位前搭设完毕,以确保斜撑支架与梁下排架同步受力。所有斜撑杆要尽量与梁下排架的立杆、横杆相扣接(用转向扣件),同时与楼层满堂架连体,以增强斜撑支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3.2立杆和扫地杆的施工要点
立杆的上端直接与梁底的内楞、外楞分别相扣接(外楞紧贴在内楞下面),从而形成双扣件抗滑移保险。立杆的下端支撑在楼面上铺设的通长木板上设置的钢垫块上。梁下排架下设扫地杆,中间设两道大小横杆,梁底排架两侧,横向设置斜撑,纵向设置双肢剪刀撑,同时将梁下排架与楼层满堂架连为一体,以增加排架的空间刚度。
3.3钢管支撑的施工要点
支撑体系中,一定要注意检查木楔是否顶紧、钉钉子、防滑动,这是避免钢管直接作用于楼板形成集中荷载的关键。
(1)用Φ48×3.5碗扣式脚手钢管搭设排架作为转换结构模板支架,可调支托安放于钢管支撑顶端,再把Φ48×3.5钢管安放在可调支托上,碗扣式钢管立柱承受的是轴向力。作用在模板支架上的荷载特别大,用钢管碗扣脚手架做支撑最关键的问题是绝对不能出现模板支撑倒塌事故,否则损失和影响极大,因此,即使在排架三维间距均满足设计要求条件下,仍须采取必要的附加保证措施。利用转换结构区域的竖向构件如框架柱,剪力墙承载一部分荷载。中间部分用纲管与柱子锁紧。
(2)对进场的构配件进行检查验收,扣件及底托等要有出厂合格证,碗扣脚手架要检查碗扣与杆件的焊接质量,杆件的变形情况。达到规定后方可使用。扣件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的规定要求。
(3)各级共同制定施工方案,并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参照公司的碗扣式脚手架施工方法及己施工的梁式转换架体支设的经验进行施工,执行《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和《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4钢筋的连接和绑扎
4.1钢筋翻样与下料
转换大梁的含钢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两梁相交的柱节点区上下共有儿十层上百根主筋在此“相聚”,加上腰筋、柱筋等,主筋还须弯起锚固,众筋“抢位”现象十分突出。任何一根主筋的就位错误,均会造成大量的返工。因此,准确地翻样和下料是钢筋顺利施工的前提。
(1)钢筋翻样前必须弄清设计意图;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说明;掌握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翻样时要结合实际并考虑方便施工。
(2)一般设计转换大梁的主筋在柱节点区均弯起锚固,施工难度大。可与设计单位协商解决,如:大梁的最上一排面筋向下弯并锚固至底筋以上;底筋的最下一排主筋尽量靠柱边上弯25d,其余主筋全部取销弯锚,负筋亦不起弯,均伸至弯起筋即可(柱截面大,锚固长度满足要求)。这样一来,增大了节点空间,为混凝土的灌注和振捣提供了条件。
(3)梁上部的主筋接头要求设置在跨中1/3跨长内,下部主筋接头要求设在靠近支座1/3跨长内。由于梁内主筋多,主筋下料时,必须考虑并调整好每根钢筋的接头位置,以保证主筋的焊接接头相互错开并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4)为方便钢筋的安装就位,满足上述规范要求,必须对所有梁主筋按就位顺序进行编号。
(5)梁箍筋大,下料时要注意对焊接头位置,避免接头出现在箍筋的弯折处。
4.2各部位钢筋连接方式
转换层中钢筋的种类繁多,不同位置钢筋受力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各部位应综合受力情况、施工难度、经济效益等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
(1)转换层大梁的主筋是转换层中最重要的受力单元,应采用最可靠且对钢筋无损害的连接方式,通常采用冷挤压连接法。
(2)转换层柱钢筋、剪力墙竖向分布筋宜采用电渣压力焊。
(3)转换层主梁腰筋及箍筋、联系梁主筋、板钢筋一般采用闪光焊接。
(4)其他受力较次要部位,如联系梁架力筋及箍筋可采用绑扎连接。
5混凝土浇筑技术
转换梁混凝浇筑量大,浇筑速度块,总的浇筑时间长,又要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因此,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5.1混凝土施工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并确保混凝土的输送不问断。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高度控制在300~500mm。每层间隔时间1.5~2h。
5.2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机械振捣为主,人工扦插为辅。插入振动器宜采用快插慢拔,振动时间以出现泛浆为准,同时插入点距离应在振动棒有半径1.25倍范围内。在梁柱节点处,若钢筋太密,振动不能插入,则采用钢扦插,在梁柱侧模用橡皮锤敲打,用人工振捣来弥补。
5.3楼板混凝土浇筑,除在梁处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外,其余均采平板振动器沿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平板振动器依回字型路线成排进行振捣,且排与排之间应有一定的搭接,确保混凝土不漏振,以保证密实度。为保证楼板混凝土厚度,除在柱墙筋外注有标高标志外,还应加设用钢筋制作而成的移动式高度控制件,用于控制板厚,以保证板厚,满足设计要求。
5.4泵送施工全过程除了按常规操作外,应注意以下几点:布管及拆管要严格配合施工顺序和施工缝留设要求:管泵送前,加强压送水湿润管和泵体,必要时将湿麻袋覆盖于泵管上,降低混凝土温度;泵送过程中,有泵管与溜槽配合,控制泵送冲击力,避免挠动深梁锚固筋;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入模温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中心温升值,固而降低入模温度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重要控制内容之一。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层建筑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