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报表范文
时间:2023-04-07 10:5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会计报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会计和财务分属不同的领域,前者参与到企业经营之中,服务范围较小,服务对象主要为企业或经济个体,而统计服务范围较大,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两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相关单位及工作人员应掌握其具体差异,以此为依据开展有效的控制策略,保证会计财务报表和统计会计报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会计与统计之间的不同之处
(1)本质不同,统计是一项综合计算工作,工作人员对企业或组织日常活动进行调查研究,从中获取并整理相关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通过报表、图表或者报告的形式呈现,为企业或组织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会计将货币设定为计量单位,对企业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反馈和监督,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2)研究对象不同,统计的研究对象为社会经济总体,具体研究过程中涉及各种数量关系,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会计的研究对象为生产或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及其规律,凡是可以通过货币表示的内容均为其监督、核算的对象。
2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差异分析
2.1设计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报表设计是会计工作和统计工作开展的关键,受会计与统计工作的差异性影响,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在定报报告和计量单位设定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对于定报报告而言,会计财务报表的期别为年度、季度和月度,而统计财务报表则为“几个月”;在计量单位方面,会计财务报表以“元”为单位,而统计会计报表则将“千元”设定为计量单位。
2.2数据获取过程存在差异
数据获取是会计和统计工作开展的关键环节,其准确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报表的有效性,在具体数据获取过程中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收稿日期:2017-06-16作者简介:兰继高(1981-),男,本科学历,讲师,现在广东科技学院任教。报表差异明显。首先,统计财务报表填写以会计账户为依据,主要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两部分,但是会计账户中对应指标包含“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项,因此在具体操作时不得直接套用,而是需要进行有效的内部核算;其次,在统计指标获取时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以“折旧”为例,会计科目中没有“本年折旧”指标,在报表制定过程中需以“累积折旧”为参照进行选取,但是“累积折旧”包含单位成立以来的全部折旧信息,如果不考虑固定资产报废情况,本年折旧取累积折旧账户期末与期初的差额,但是如果考虑具体报废环节,则上述计算不成立;最后,统计指标需经由数据分析后填表,以“实收资本”为例,会计科目以具体投资者为查考进行分类,而对于统计指标而言,其中的“国家资本”、“法人资本”和“外商资本”等指标并且直接体现在会计科目中,因此必须按具体性质对其进行分类,并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2.3审核关系存在差异
对于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而言,其在审计关系上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利润分配和资产负债两方面,两种报表在上述两方面具体计算中存在差异,以利润总额计算为例,会计财务报表中利润总额计算公式为:利润总额=主要包括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回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而统计财务报表中利润总额计算不涉及营业外收支,因此在利润分配方面两种报表审核关系差异明显。
3确保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有效性的策略
3.1建立健全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制度
制度是会计工作与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尤其在会计改革发展的新时期,相关单位及部门必须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具体分析企业或单位内部实际经营情况,以此建立健全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制度,为具体工作开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例如在某生产企业发展过程中,公司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会计工作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与差异性,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成立了调研小组,对两项工作具体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准确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经过系统分析,该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具体工作中存在交叉混淆部分,究其原因为对二者区别认识不到位,相关制度不健全,因此在管理人员组建评定小组,针对企业产品生产和影响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会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保持二者充分独立性,在此基础上拟定会计工作规范和统计工作规范,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数据搜集、报表制定和审核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规范内容,从而保证具体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3.2创建信息反馈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资源共享和信息反馈日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而言,在设计、分析和审核过程中,信息反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切实保证信息反馈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具体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某公司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设计过程中,公司创建了信息反馈平台,在葛根部门中设立了独特的信息反馈环节,并就反馈中常见问题制定了应急处理方案,对两种报表的差异进行系统分析,引导工作人员树立区别对待意识,从而保证信息反馈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同时,企业建立信息筛选机制,对反馈进行系统处理,智能化排除其中的重复信息,以此确保报表制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3开展有效的人员培训工作
人才是保证财务会计报表和统计财务报表设计、分析和审核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尤其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常态环境中,对人才的专业度和先进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企业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应重视员工培养,为企业会计工作与财务工作开展提供人才保障。例如在某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定期组织人员培训活动,以“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审核关系”为主要内容,向员工介绍两种报表在审核关系方面存在的差异,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混淆二者审核关系的案例,要求员工对案例进行分析,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培训人员还系统讲解了两种报表的理论知识,并在培训结束后进行业务考核,模拟实际场景,要求工作人员现场开展审核工作,培训人员对其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通过这样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专业度。
4结束语
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是企业的两项重要报表,在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和未来发展方向设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二者关系密切,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容易将二者混淆,从而影响会计与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工作人员应明确二者之间的差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完善相关制度,重视培训人才,并开展有效的信息反馈,确保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芳.浅谈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J].市场观察,2016,(Z2):90.
[2]敬晓云.谈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差异[J].商情,2016,(50):109.
篇2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表;统计财务报表;差异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一、前言
会计在我们的生活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职业,在企业的运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统计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上有着重要的发挥,从这点来看,统计和会计完全属于不同的范畴。但是在知识的运用上,会计和统计又有着相似的知识点,他们是属于同一个体系中的,在财务表报上,统计和会计有着相似点但是又存在着差异,分析了解其中的差异所在,能够更好的在现实中操作。
二、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的相同点分析
1.数据来源一致
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在数据的来源上是一致的,在资产负债这块两者也是一致的利润和资源的分配的数据都是来自于单位的利润和利润分配表,其余部分的数据来源则来自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资料。由此可见,两者的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数据的来源的一致性。
2.指标名称相同
从内容上来看,财务会计报表和统计财务报表在数据来源上是相同之余,在形式上也是一致的,尤其是在指标名称的设计上,两者的科目名称的设计时相同的,除了个别的差异之外,其他部分的设置基本保持一致。
3.审核关系相同
在审核关系上,虽然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但是还是有很多的相同的之处的,比如说在某些审核关系上,他们的审核方式和会计公式是一样的。比如说在所有者权益的计算中,两者的方法都是资产的总计值减去负债的合计值;营业利润的计算上,统计财务表表的公式也是从会计报表的公式中发展而来的,虽然可能存在着有细节上的差异,但是本质上还是一致的。
三、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的不同点分析
1.报表设计上的差异性
设置报表价值量的计量单位、设置定报报告期别上的差异是报表设计的主要不同点。在价值量的设置中,由于统计和会计服务的对象和工作目的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了计量单位的设置上有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财务的会计报告中的单位一般为元,统计的财务报表中的单位则是千元,这主要是因为财务会计报表和统计财务报表的范围不一样,会计报表针对的是小型的经济实体,二统计报告则是大范围的数据统计。
2.取得数据的依据的差异性
在指标数据的取得上,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首先,统计报表的填写主要是根据会计账户的余额进行填报的,在财务的统计报表中资产的负债那块有现金和银行存款这两类指标,它们的数据却并不是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上获得的,这两项基本上是通过单位内部的会计账户的期末余额来填写。其次统计的指标不是直接获得的,是需要经过数据分析而填报的,以实收资本为例,它是会计科目当中按照具体投资者而进行的明细分类,所以很多国家资本和外商资本的多少都不能直接从会计科目获得,它需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在性质上进行详细的分类,最终实现过审的目的。再次统计指标的计算是通过会计科目而来的,在会计科目的明细中并没有详细的规定,但是在每个单位的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会计科目的明细进行一个具体的划分,这样账目才会一目了然。
3.审核关系存在着差异性
资产负债部分和利润分配部分是报表审核关系不同的重要体现,作为企业要对财务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上这两个部分的差异引起重视。比如说在利润分配部分中,利润总额的公式计算上,审核关系是有较大差别的。
四、对如何做好财务会计报表和统计财务报表的思考和建议
1.加强统计报表制度建设
为使得统计工作更加的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是不可少的。在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统计报表的上交工作就更加的不能马虎,统计知识主要适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对于国家政策的决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一些企业,由于统计报表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上交的统计报表存在诸多问题,要注意将会计工作和统计指标分开,认真落实统计制度的建立。
2.建立统计报表信息反馈平台
统计工作是关系到国家政策以及民生问题的工作,如何不断的改进统计报表的工作内容,使得统计报表所反映出的问题更加的具有代表性,信息的反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建立统计报表的信息反馈平台,使得大家都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例如在不同的部门中设立不同的信息反馈环节,这样有助于信息统计的全面性,还可以建立相对应的处理机制,防止在信息反馈中一些信息的重复出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实现统计工作,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
3.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
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工作对人们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统计人员的培训。培训的首要内容是要重点强调区分会计和统计的不同,避免在今后的工作出现将会计和统计混淆到一起的情况,另外还需要对它们额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将两者从概念上就区分开来,有助于更深的理解统计和会计的区别。随人会计和统计存在着联系,但是依然有着准确的认知,能够准确的制作统计报表。
五、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研究分析我们知道了统计和会计的差异,这有助于避免人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计和统计混淆到一起,在对人员培训时,需要着重强调统计和会计的差异性,避免给工作中带来困扰。对于统计人员来说,会计跟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专业,虽然在运用中有着联系,但是需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这样才能将统计报表做好,对于会计人员也是一样。
参考文献:
[1]张斌华.略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09).
[2]于晶.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20).
[3]陈晓芳.浅谈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之间的比较与联系[J].中国集体经济,2012(4).
[4]浦东梅,吴涛.美国会计报表编制的几个技巧[J].财会学习,2012(12).
篇3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合并问题;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经验,从而让企业管理更加的科学和现代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业务的融合和扩张经常会有企业之间合并的情况发生,从而出现了很多大型的企业集团,这些都给企业财务报表的合并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应运而生,财政部参考国际企业财务报表合并的标准对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对企业合并范围也做出了明确的划分,同时也将企业合并原则进行了重新规定,对于企业合并应该披露的内容以及企业合并的分类进行了重新的规范,为企业合并提供了参考依据。
1财务报表概述
在促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对财务报表的科学应用,则需要对其相关内容有所了解。具体包括:(1)所谓的财务报表,是指在日常会计核算资料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格式、内容和方法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特定时期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状况的书面文件;(2)财务报表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可为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等提供专业支持,确保实践中的投资决策制定与实施有效性。
2什么是合并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是以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编制的财务报表,将母公司自身的会计报表与各子公司的会计报表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合并,直观的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动情况,帮助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经营战略,提高运营效率,所以企业的管理层及财务人员必须重视相关工作,确保合并财务报表相关数据的准确性。
3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报表合并问题
3.1对理论的应用并不符合实际需求
国家通过颁布新会计准则来适应现在企业的需要,将合并报表的规则制定跟家完善,从而满足各方需求。但现实中很多企业对于企业合并时财务的合并不能完全按照理论的来执行,例如像前文所说,如何正确判别控制从而将被投资单位纳入合并范围就有较多争议。诸如此类情况使得企业在合并报表上存在一定偏差。因此,企业在对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后将其充分在实践中应用,还需要一个过程。
3.2会计信息不真实
这几年来,由于各个企业集团的经营方式多元化,造成了公司股权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给财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传统的管理方式慢慢被取代了,落后于现代企业发展的速度,另外,每个子公司因为产业不同,所以对于财务报表的标准也不同,在合并后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还会出现数据不完整。
3.3合并报表的具体操作方法上存在问题
在新的会计准则上没有明确的定义具体的合并方法。这就导致企业在进行报表合并时,会有不同的方法和原则去合并报表。所导致的后果可能。最终的结果存在偏差或者。部分企业只追求过于形式的外在而忽略了其本质的需求,导致最后所选择的合并方法并不适合企业自身。
3.4报表合并范围并不明确
企业在财务报表合并期间,需要对向报表中纳入的子公司合并范围进行确定,确保这类报表合并状况良好性。在此期间,受到其合并范围并不明确的影响,导致财务报表难以得到有效合并,会降低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质量。具体表现为:1.新会计准则下进行财务报表合并工作时,由于企业及财务部门对实际情况、合并要求等缺乏综合考虑,致使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不够明确,进而加大了其合并问题发生率;2.当合并范围不明确时,会使企业财务报表合并效果不明显,难以满足其科学合并要求,难以更好地反映出企业的利润水平及偿债能力等。
4报表合并准则下企业应对方法
4.1调整财务系统
新会计准则的落实要求企业和社会因遵循其原则调整各项相关内容,如会计学科和考核内容应进行调整;财务报表编制的系统应及时更新,确保满足新时期要求;财务系统在应用过程中也要更新完善,优化内部资源,确保财务工作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准则要求在企业并购時母公司应对取得的子公司流程处理完善,在购买日必须明确其被购买的公允价值完整记录,并且做好备查工作,而不是单单局限于被收购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以完整准确的信息来编制企业财务合并报表。完善企业自身的财务系统,对会计科目进行优化与调整,提高合并报表编制质量。
4.2完善会计合并报表
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财务报表合并效果,需要对会计合并报表的不断完善加以思考。在此期间,应做到:(1)重视对精细化及创新理念的合理运用,为会计合并报表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信息,增强其适用性,促使企业财务报表合并水平提升中能够得到更多支持,实现对其合并问题的科学应对;(2)在企业会计合并报表完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与母公司有关的业务,有针对性地开展财务报表合并工作,并对完善后的会计合并报表应用状况是否良好加以分析,处理好其中的细节问题,从而达到企业财务报表合并水平不断提升、合并问题科学应对效果增强的目的。
4.3明确界定合并会计报表范围
新的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以后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合并时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的合并工作进行科学的分析,尤其是要认真的考虑企业能否真正对被合并企业实施控制,可以参考国际会计准则中的相关内容或者向先进的国家学习,确定好相关的合并范围以后合并会计报表就要将符合会计报表合并条件的所有企业都纳入合并范围中,如果不是在会计期初合并还需要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对期初会计数据进行追溯调整。
4.4补充会计报表的合并方法
现如今对于报表合并方面相关的论述较少,这将导致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处理财务相关问题的时候,报表合并时会出现一些不足和欠缺。我们应该去直视这些问题。在实践和实操的过程中,去不断的改进和补充原有的观点和论述方法,因此我们在日常操作过程中,应该对会计报表的合并方法进行扩展和延伸例如我们在进行合并准则中将会计准则中的方法变得更为丰富。例如在现行的新型会计准则中。对于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并未给出严格的区分和定义。我们需要将其进行区的应用于财会具体工作提供帮助。财会专业人士在改进专业技能学习方式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关注,并且凭借计算机技术与财会技术的有效融合,实现对智能化技术的合理完整应用,以此实现对财会工作的全面创新改良。
4.4强化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
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财务报表的合并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是对会计人员的挑战,因此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内部财务人员也要进行调整,要通过不断的调整来适应新会计准则给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作为合并中的母公司要做好财务的记录工作,确保母公司的价值能够得到公平的体现,让企业对自身的经济发展情况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从而让企业的会计核算更加规范。
4.5重视人员培训
传统财务报表合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报表合并方法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完善和改进,但财务人员对新准则和报表合并方法的认知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企业应为财务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培训教育方法,聘请专业人才来企授课,以讲座、会议和课堂等形式引导从业人员掌握新技能,提高员工的专业应用能力。此外,企业应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新老员工的交流互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就当前新报表合并中常见的问题展开研究讨论,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企业还要通过定期考核测试考察员工对知识的吸收程度,针对重点、疑点、难点强化专项教育,帮助从业人员快速融入到新会计准则环境下的报表合并工作中,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4.6其它方面的策略
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报表合并问题的处理研究,也需要重视这些方面不同策略的配合使用:(1)从可行性、内涵丰富性等方面入手,选择好切实有效的财务报表合并方法,并对其进行高效利用,在技术层面上为企业财务报表合并效果的增强、应用水平提升等提供有效保障,避免影响投资者的切身利益;(2)积极开展全面预算工作,完善财务报表合并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促使企业在这方面的合并工作开展中能够得到更多支持,从而提升财务报表合并水平,满足其工作计划高效实施要求。同时,应控制好财务报表合并过程,避免影响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效果及利用价值等;(3)考虑财务报表合并问题处理策略的应用效果,结合其科学处理要求,完成好相应的处理工作。
5结束语
篇4
1.1数据来源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相同之处最大的相同之处就在二者的数据来源上,资产负债的部分是二者相同的数据来源,利润及资源分配的部分二者的数据都来自单位的利润以及利润分配表,对于其余的部分,不论是财务会计报表或者是统计财务报表,二者的数据来源都是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资料。数据来源相同,就是二者最大的相同之处。
1.2指标的名称在内容上,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数据来源是相同的,在形式上二者也有很大的相同之处,在财务会计报表和统计财务报表的指标名称的设计上,二者的科目名称设计是相通的,除了个别的指标名称之外,两种报表的名称设置基本相同。
1.3审核关系审核关系中也存在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相同之处,虽然二者在这方面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在某些审核关系上,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审核方式与会计公式是一模一样的。在“所有者权益合计”的科目上,二者的计算方法都是资产总计减去负债合计,这一公式是会计恒等式的变形,恒等式的公式为: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此外,还有营业利润的计算公式,统计财务报表的公式也是从会计报表的关系转变而来的,即使存在某些细节方面的差异,但是其本质都是会计的核算。
2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的不同点
前面我们说到,会计的适用范围是比较小的,存在于具体的企业以及经济体当中,统计财务报表的主要服务方向是国家等大数据的分析,这就为二者带来了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报表设计报表设计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报表的价值量计量单位的设置、定报报告期别设置上。价值量的计量单位的设置中,因为统计与会计服务对象与工作目的的差异,计量单位的设置有很大的区别,具体的体现在,财务会计报表的计量单位通常为“元”,而在统计财务报表中,计量单位是以“千元”为单位的,其原因就是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工作范围,会计报表面对的是小型的经济实体,统计报表则是大范围的数据统计,这造成了报表设计的计量单位不同。在定报报告的期别设置上,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统计财务报表的期别设置主要为几个月,例如1~2月、1~5月等,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在企业的会计期间上,要分为年度、半年、季度、月度,并且按照公历的日期来进行确定,在这个财务的年报报告期上,二者是差不多的,关键差别就在上文的月季的报告上。
2.2数据取得的依据在指标数据的取得上,二者有着较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根据会计账户的余额填报统计报表,虽然财务统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部分存在“现金”以及“银行存款”的指标,其来源也是取自会计的资产负债表,但是这两项指标并不能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上得到,因为,“货币资金”的指标是包括了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的三项指标的合计数,为资产负债表上只有包括“现金”以及“银行存款”的指标,所以,这两项要根据单位内部的会计账户的期末余额来填写。二是要依据会计科目加工填报的统计指标。在会计科目当中,不存在现成的“本年折旧”的指标,在制作报表时,应该从“累计折旧”当中选取,但是,“累计直接”科目反映的是该单位在成立之后的所有的计折旧数,所以,在“本年折旧”之中的指标是“累计折旧”的本期折旧数额,如果是不存在固定资产报废的环节,本年折旧应该是累计折旧账户的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的差,在有报废的环节中,以上的公式不成立。三是统计指标需要分析填报。“实收资本”是会计科目当中的按照具体投资者进行的明细分类,所以,在统计指标中,有些指标例如“法人资本”、“国家资本”、“外商资本”等不能够从会计科目中直接取得,应该将它们在性质上进行分类处理,按照国家法律来谨慎的区分,达到通过审核的目的。四是统计指标要从会计科目中计算。会计科目的明细是没有经过详细规定的,在各单位情况不同的实际状态下,各单位应该按照自己的实际请款对会计科目的明细进行划分,“差旅费”、“税金”、“工会经费”等指标应该从会计科目中摘算。
2.3审核关系的不同报表的审核关系不同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部分和利润及分配部分,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统计财务报表在上面两个部分中的公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应该关注这个差异。例如资产负债部分中,流动资产的合计公式,在利润及分配部分中,利润总额的公式,审核关系是有差别的。
3思考与建议
财务统计工作是一项很复杂但是相当重要的工作,掌握上有一定难度,很多人难以区分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在进行工作时,区别对于加强工作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3.1加强制度建设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离不开制度的建设,在面对着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的条件下,完善统计报表的制度很重要。如今,每个单位都上报年定统计报表的义务,所以,必须得保证报表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社会条件是出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很多问题会是企业单位从来没遇见的,所以,单位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保障企业单位持久稳定的发展。
3.2建立信息化系统制度建设不是一日即成的,在企业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信息的流通性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会计统计工作的效率与真实性,因此,笔者建议不论是哪一个单位,都应该建设一个信息化平台,及时反馈单位内部遇到的问题,让领导者及时掌握信息作出决策,具体操作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一是建立不同部门的信息反馈专栏,及时反馈基层信息,方便决策;二是建立高效的处理机制,增强效率,在平台上公布需要解答的问题,减少工作重复,利用互联网优势定期增编新内容。此外,还应引进一批相关的技术人才,来维护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确保系统的良好运行。
3.3财务统计分析财务统计分析,就是要将财务会计指标充分的运用会计知识进行分析,要解决财务分析的准确性问题,就应该解决统计教材的问题,如今的教材专业化太强,很多教材关于日常的统计方法讲述的不是很多,并且大多是照搬统计教材里的课程,建议编写新教材,使分析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3.4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两个报表工作的基础单位,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差异比较大,联系也很强,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们要具备分析辨别的能力,工作人员工作的准确性对统计报表的影响是巨大的,企业和单位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基层员工的培训,加强工作者对二者区别的理解,熟练地掌握财务会计报表以及财务统计报表的运用。此外,企业还应该大力培养或者引进人才,不断提升单位自身的处理能力,不断地完善并创新报表的设置与使用,以保障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4结论
篇5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财务报表
一、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内容之间的差异
之前的会计准则下,财务报表包含内容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与财务说明书。而新的会计准则除了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之外,还包含所有者权益(也称为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一共五个部分。
其中新准则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进行了单独规范,以期使财务报表能为其使用者提供更准确的投资、经营以及信贷决策信息,使财务的管理决策功能更进一步;新会计准则直接将之前准则下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附表直接提升为主表,更能将所有信息更全面地展现给报表使用者,更好地为管理者等服务;新会计准则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上更注重详细的信息披露;新会计准则精简了原会计准则下报表内容,将财务说明书等取消,因其内容在其他部分已展现,同时其涉及公司生产经营基本情况内容不宜通过会计准则加以规范。
二、新会计准则下的三大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资本市场作为企业融资和投资者投资的重要场所,对于企业筹资、社会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作为投资者到资本市场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而投资者作为投资的主要依据就是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作为投资者到资本市场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而投资者投资的最主要的依据就是企业对外所公布的财务报告。投资者不可能总亲自到自己拟投资的企业去现场实地考察,即使能够到达实地考察,也不可能全面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因而,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也就成为投资者用于投资的唯一依据。这也是促使会计功能在新会计准则下得以转变的重要因素。
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和监督一个企业或单位的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中,会计主要反映的是企业的现金和财务状况,在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同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在目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会计已经成为包括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相关信息需求者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信息来源。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最基本的要求。只有保证财务报告中有着真实可靠的数据、准确无误的计算,以及完整的相关内容,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力的准确信息,才能体现会计真正价值。不是所有的报表使用者都是会计专业,因此,在保证会计报表的质量前提之下,所提供的报表必须具有简单易懂、可理解性等特性。实质,财务报表一般具有可靠、相关、易理解、可比、实质大于形式、谨慎以及及时等基本特征。
会计计量是指用货币或其他的量度单位计量出符合条件的会计要素,同时将这些度量数据计算登记入账,并将其列示于财务报表之中从而确定各相关项目金额的过程。从会计角度而言,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其中在引入公允价值过程中,我国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重发考虑在内。
财务报告就是单位向目前已有以及潜在的投资者、政府、债权人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等会计信息需求使用者提供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财务和现金流量信息,将当前经营成果以及未来近期经营成果趋势展现出来,从而利于各方对企业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财务报告包含有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及资料。报表本身和报表附注构成了完整的财务报表,其中,附注是财务报表的有机组成成分,而报表通常至少要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最重要的报表之一,我们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了解掌握以下信息并做出相关评断:判断企业资产当前以及近期内的稳定性,不同资产的具有不同形态和存在经营方式,其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影响也不同,而对我们对企业资产构成的分析,可看到企业整体结构,从而可判断企业至少近期一段时间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判断企业的负债紧迫性和还债压力大小,负债数额显示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多少,负债与所有者的比重便反映出企业的财务安全程度,而再把流动资产、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相结合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可以判断出企业还债的紧迫性大小;判断企业偿还长期贷款以及举债能力,通常情况下,实收资本与留存收益是反映所有者权益很重要的内容,反映出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的最初始投资与资本积累分别多少,从而反映出企业的财务实力与资本结构,而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占所有总资产的比例数越大,企业偿还长期债款的能力就相对越强,同时企业举借债款的能力也相对越大。
(二)利润表
篇6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 报表编制 报表分析
医院财务报表分析是一种综合性的财务管理,涉及到医院内部和外部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医院会计部门提出的财务报告,能对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预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改正,以及给医院的管理层提出经营决策的支持和内部绩效考核的依据,从而更好地评价医院的经营状况和成果,促进医院的发展。财务会计报表是提出会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它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业务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现金流量表及基本数字表等。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医院财务管理经验,对在新会计制度要求下,如何做好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提出探讨性的建议,报告如下。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新会计制度中强调了资产负债表在会计报表中的核心地位,具体反映在医院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之间的关系上。资产负债表是将医院的资产、负债及净资产,根据资产=负债+净资产的会计等式,按照规定的编制要求进行的项目排列。它能反映医院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医院偿还债务的能力等,可以用来判断医院资产的安全性。报表中的资产体现的是医院拥有的各种资源及其偿还债务的能力;负债体现是医院所负担的长短期债务;净资产则是反映医院拥有的资产总额。
我们通常是根据资产负债率来分析医院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当负债率越大时表示医院的负债越多,面临的风险越大,反之则越小。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是评价资产负债的主要指标。在计算资产负债率时我们应注意到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与医院现存量资产的真实价值之间的差别,在实际的计算中应根据医院的内部相关资料进行相应的调整。新医院会计制度下资产的确认与分类发生了变化,新增了折旧和摊销的会计科目,这样就使得医院的账面真实价值与实际的价值更为相符,进而优化了医院的资产结构和运营资金的饿管理。流动比率则是指流动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比率。当流动比率越大时表示流动资产占用越多,资金的使用率越低,债权人的权益就越能得到保障;速动比率反映的则是医院资金回笼速度和医院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因此,根据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编制的财务报表更有利于帮助进行财政补助资金的收支监督管理,满足医院内部职责发生制下的绩效考核需要。
(二)收入支出总表分析
出入支出总表是由收入、支出、收支结余和结余分配四部分组成的,体现的是医院一定时期财务收支状况及业务开展的成果。医院的收入主要包括自身业务的收入、财政补助及上级补助的收入。而自身业务的收入和财政补助是医院总收入的主要来源。新医院会计制度对收入费用总表的计量、内涵等做出了新的改变。取消了药品加成核算,药品收入划入医疗收入,采用成本法计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医院收入费用的总量就因此受到了很大影响。支出的情况分析主要是针对业务支出和项目拨款支出两个方面。业务支出主要体现在人员经费支出、公用支出及对医院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人员的经费支出反映的是医院在职人员的费用支出的情况;公用支出反映的医院在经营活动所必需的消耗;对个人及家庭的补助则主要是对在职职工及其家庭补助的支出情况。
(三)收入支出明细表分析
业务收支明细是对收入支出总表的进一步细化,反映的是医院一定时期内的业务收支的情况。药品收支明细表是单独反映一定时期内医院药品收支情况的报表,是按照“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原则分离出来的。通过业务收支情况表和药品收治明细表能了解到医院的财务收支情况及财务状况。
(四)基金变动情况表分析
基金变动情况表反映的是医院一定时期内医院基金增减的变动情况,它能真实的反映医院实际拥有的净资产总量。我们通过对医院基金变动情况,尤其是对固定资产等维修和更新的基金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医院所提取的基金是否能满足固定资产的大型修缮与更新等,从而保证医院的建设能顺利进行,促进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五)基本数字表分析
基本数字表示反映医院在职人员、病床数、平均住院日等信息的报表。它通过对医院病床使用率、医院人员、医疗费用等的统计与分析,来判断医院业务中各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及工作效率等。它是反映医院现行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通过基本数字表的分析能看出资金运转的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能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篇7
1.合并会计报表对母公司利润分配的影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规定,母公司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的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时,均要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在子公司当年净资产增加的情况下,母公司账面反映的投资收益为按照持股比例折算的子公司当年净资产的增加数。由于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并不是子公司实际分配的现金红利,投资收益的实现与实际流人的现金数额在时间上是不相吻合的,这会导致母公司在进行利润分配时,不能按照母公司账面实现的利润进行利润分配,不能给母公司的股东带来有效的资金回报。不仅如此,在子公司当年不分配股利的情况下,还可能造成母公司账面利润很高而货币资金短缺的现象,给母公司的现金流量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相反在子公司当年亏损的情况下,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亏损抵减了母公司当年实现的利润,在母公司的账面上会形成一定的资金沉淀。
2.合并会计报表对所得税调整以及集中缴税政策的影响。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应对子公司分回的股利按照母、子公司税率差额补缴所得税。在权益法核算的情况下,母公司账面反映的投资收益是子公司当年实现的全部收益。为清算所得税,企业必须详细区分实际分回的股利和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这可能会给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带来一定难度,尤其是在于公司当年亏损的情况下,对投资亏损的确认更是如此。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目前国内有相当一部分大型企业集团享有集中缴税的优惠政策。但在集中缴税时,企业集团不能采用合并口径实现的利润进行盈亏相抵,更不能按照合并口径进行纳税项目的调整,使集中缴税的优惠政策不能落到实处。
3.合并会计报表对工效挂钩企业的影响。目前,我国企业工资总额的确定主要有工效挂钩和计税工资两种方式。工效挂钩是我国劳动部门确定工资总额的主要形式,它是将企业的工资总额与企业实现的利税和产值挂钩,按照利税总额和产值完成的情况计提当年工资基数。企业在编报合并会计报表的情况下,企业实现的利税总额为母、子公司共同实现的利税总额,税金总额反映的也是母、子公司共同实现的税金总额。由于合并会计报表口径与工效挂钩口径的不一致性,给劳动和财政部门在确定企业利税总额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得会计报表所反映的工资费用、工资节余没有统一的口径。
4.合并会计报表对企业效绩和经营者考核的影响。根据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母公司对某些子公司持股比例虽然能够达到20%,但并不能对其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控制的情况下,子公司净资产的变化与母公司虽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子公司净资产的变化却会使母公司的损益产生重要变化,这就对母公司的效绩考核,尤其是对母公司经营者的考核带来重大影响。在子公司当年盈利的情况下,就夸大了母公司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反之,如果子公司当年效益不佳甚至存在亏损,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母公司经营者的经营业绩。
篇8
由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所有地区均执行了全新的会计制度。新医院会计制度以使用范畴、核算基准、财务报告体系及会计要素等层面进行转变,对医院财务报表编制产生影响,这也对医院管理人员在了解医院财务信息方面更为加强。
关键词:
医院;会计制度;财务报表
医院财务报表分析作为综合性财务管理,包含医院内部及外部管理中的所有方面。透过医院会计部门给出财务报告,可以评估医院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随时发现问题所在,并给予改正。并且,能够为医院的管理层提出更为适合的决策支持及内部绩效考核的根据,以此更好地评判医院的经营状态及成果,加快医院的进步。本文通过笔者常年在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经验,对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报表分析提出方法及建议。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控制中的问题
自从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以来,我国各个医院均将新会计制度运用于财务控制中,修改并更新了医院原本的规章制度。但新医院会计制度真正执行还需一段时间,对于新、旧医院会计制度过度过程而言,医院财务运转情况需要通过相应的调整,这也令财务控制产生问题。
1.医院财务控制体系需要完善。
通过我国医院财务状态而言,许多医院均欠缺完整的财务控制及评价体系,所以,许多医院财务核算只展现出数据核算功能,并未有效发挥出财务管理及控制层面的作用,这也令医院财务控制质量较低。并且在众多医院当中,虽然创建了财务控制与评价体系,可是在财务控制层面并没有完善的制度进行支撑。医院财务控制大多偏于前期与后期财务核算,从而忽略财务核算,这也在某种程度中对医院财务控制质量的提升有所阻碍。
2.未及时、全面设定会计科目。
对我国一些医院而言,会计科目设定并未实现,较多原本科目并未及时更新,依旧具有不具体、不科学、不细致科目存在。落后的会计科目对医院财务信息及核算的正确性形成不利因素,这对医院的财务控制具有阻碍的作用,对医院决策层管理的决策具有影响。
3.财务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原本会计制度中进行更新,因此也对医院财务人员标准相对提升。可是由于新医院会计制度推行并不顺畅,许多医院财务人员并未全面、彻底学习和掌握新制度,并且在思维及方法中均呈现原地踏步的状态。所以,财务人员会计理念及素质需要不断提升。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及建议
1.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包含了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本文仅对前两项分析法进行简述。一是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将相应财务报表数据及已确定标准进行对比,获得区别,并对区别进行分析,获得原因并以此对未来趋势进行评估的方法。比如将本月财务报表与以往同年、同月财务报表进行对比,获得出当前财务报表状况,并对未来发展形势进行评估,从而对未来月份经营状况进行修改,以便获得更好的预期效果。二是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对形成财务报表指标有所改变的因素给予分析,寻求最关键因素。此种方法通常先将对财务报表有所影响的某个指标改变的所有因素相结合,之后将其中一个因素作为可变因素进行更替,寻求所有因素对财务报表指标的影响程度,以判断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也将此分析法称为连锁替换法。
2.财务报表分析建议。
尽快适应新会计制度,持续提升技术能力。医院财务人员技术水准决定医院财务管理程度,但是新医院会计制度则进行了较大的改动,身为财务人员应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对相应理念进行深入理解,掌控变动内容与相应差别。医院是一项尤为关键的行业,许多财务指标值自身的敏感性非常强,比如固定资产折旧率、医疗服务成本、收支结余、坏账账龄、药品库存价格等等指标值在不同阶段的改变均对不同潜在危险元素不同方面造成反映。若透过此类敏感性财务指标监控财务危机,则需先通过对医院负债状况进行关注,定期分析、及时,以此为领导提供最正确的结论,以制定相应政策避免负债运转危机。将所有环节确保在风险可控范围内,以便随机应对财务工作当中的不可抗力,并且令原则最优化,提供不同方案,将最优方案及最有总量的比例确定清楚。财务部门需要从整体方向搜索敏感性预警指标的相应财务内容,动态跟踪实现监控经营方式所有过程,以预防风险的发生。还需不断积极预先对一切主要决策活动进行评判,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给工作人员,当决策时需预先避免财务相应存在的风险,对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对经营决策科学性进行评判,对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财务为真正体现医院经营成果最直接的标准,可以如实体现医院在日常经营中的不足,并对医院发展形势进行体现,为医院的决策、管理优化给予重要数据。这也需要不断对财务进行细致化管理,注重财务所有指标,有效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成果。
三、讨论
在2012年1月1日起,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全国开始执行,虽然在新制度与旧制度中产生了较大改变,可是依旧具有众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给予解决。本文仅仅在理论方面对这些产生或可能会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依旧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考验。并且,从研究方法层面而言,也具有一定不足。并且,本文所提出的问题论述还不够深入,只停留于经验判断当中,还需要通过更为充分的理论进行支撑,新医院会计制度对财务分析的影响依旧需要在医院的实践当中进行求证,对财务分析的影响还需不断深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必定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迎来全新的影响,所以,医院必须加强重视,极力推动,组织会计人员不断进行学习,有效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的结论与价值,以此提升医院财务管理能力。
作者:李伟 单位: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新旧医院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1]5号)[Z].2011
[2]陈阳,郑凤春.新医院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基于医院财务报表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3(3)
篇9
[关键词] 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契约有用性;估值有用性;稳健性;财务报告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8. 003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8- 0005 -02
1 问题的提出
稳健性(Conservatism)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会计惯例,但它同时也是一项饱受争议的会计惯例。支持稳健性的文献认为:会计稳健性有助于企业及时向利益相关者传递信号,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成本[1-2],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会计稳健性能带来正面的经济后果,提升企业融资和投资的效率[3]。反对稳健性的文献则认为:会计稳健性会导致报表整体低估,不符合会计人员应当进行最佳职业判断并予以报告的职责[4];稳健性给管理者提供了向下盈余管理的空间,假借稳健性的名义进行“洗大澡”(big bath)[5],从而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也认为稳健性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存在逻辑不一致,将稳健性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取消,不再将其纳入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以上对稳健性正反两方面作用的研究和评论说明,如何定位会计稳健性仍是尚未解决的问题。
尽管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文献对稳健性问题进行了讨论,有关稳健性的实证研究也已经涉及并深入到很多方面,但是现有有关稳健性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即在基本理论上并没有对稳健性进行深入的讨论。现有研究没有对FASB/IASB提出的稳健性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存在的逻辑不一致问题进行直接回应。这导致主要准则制定机构(FASB/IASB)对稳健性至今仍是负面的评价,FASB在1980年后就逐渐往取消稳健性的方向发展。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稳健性不受FASB/IASB重视?这个问题仍待深入剖析。解答这个问题需从财务报告目标入手进行研究。本文从财务报告目标入手研究稳健性,找到稳健性不受FASB/IASB重视的原因,并尝试探讨稳健性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合理定位,为我国会计准则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参考。
2 财务报告目标的转变与会计稳健性的存废
2.1 财务报告目标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
一种观点以FASB和IASB为代表,从信息经济学的决策理论出发,认为使用者需要的是对资源配置决策有用的信息,形成了财务报告目标的“决策有用观”。另一种观点以Yuji Ijiri为代表,从使用者与会计主体的关系出发,认为使用者需要的是有助于评价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形成了“受托责任观”。
财务报告的受托责任目标是对所有者而言,是指财务报告应当提供有助于观察管理层的努力程度的信息,以便帮助所有者推断管理层所采取的行动和激励管理层采取恰当的行动。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财务报告的目标基本上是单一的,即提供有助于观察管理层努力程度的信息[6]。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目标,FASB在第8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No.8)上虽明确提出通用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不仅在企业外部,也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但是主要的使用者是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人、贷款人和其他债权人,他们是企业资金提供者即财务报告信息主要使用者[7]。
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财务报告目标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转变为决策有用的优点是能够照顾到各方利益相关者,因而容易为各方所认可,特别是易于得到非会计专业人士的认可[8]。但是戴德明(2012)认为“决策有用观”的可能弊端有:①导致过分强调财务报告信息的估值有用性;②导致过于关注未来,从而损害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验证性,因为决策的本质特性是面向未来的,在“决策有用”这一理念下,“过去”容易被忽略,而财务报告的本质属性恰恰在于反映过去和现在;③导致过分强调价值计量,忽略成本计量。
“决策有用观”关注 “预期”和“未来”,重视公允价值计量。稳健性则要求及时确认损失、延迟确认盈利,体现的是重视历史成本计量的“受托责任观”。在“决策有用观”下,稳健性的会计信息不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价值,不利于投资者的经济决策。因此,随着财务报告目标的转变,将稳健性再列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变得不合时宜。
2.2 会计稳健性存废的逻辑基础
稳健性在整个20世纪一直是会计职业判断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在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时,世界上大多数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均将稳健性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财务报告的估值有用使得稳健性逐渐丧失其立足之地,FASB在其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已经将稳健性取缔,理由是稳健性引入了一种偏误,并且与中立性相矛盾。但本文认为,稳健性被取消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财务报告目标的转变。
稳健性是符合传统契约有用目标定位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而随着财务报告的目标由“受托责任观”转变为“决策有用观”,稳健性就偏离了估值有用的目标,不利于股票投资者的估值和决策。具体而言,在以“受托责任观”为财务报告目标的概念框架下,稳健性是与其相符的,有助于目标的实现,因而稳健性作为一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理所当然的。而在以“决策有用观”为财务报告目标的概念框架下,稳健性是与估值的目标不符的,会严重妨碍目标的实现,不宜作为一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所以FASB在转变财务报告目标后要取消稳健性。
此外,美国强调股票投资者的估值决策有用是符合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需求的,但却未必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实际相符。同样的规则在美国适用,不代表在我国适用。因此,稳健性的存废问题在我国需要具体分析。实际上,美国学界对FASB取缔稳健性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以Watts和Basu为代表的学者开启了对稳健性的研究热潮,在国内稳健性近几年也成了研究的热点。
3 重新定位会计稳健性、协调契约有用性与估值有用性的可能对策
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管理层的受托责任是财务报告最初始、最传统的功能与目标,有利于对委托人(所有者)与受托人(经营者)进一步签订契约,即财务报告的“契约有用性”。而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财务报告渐渐扩展了其服务的目标,要求对投资者的决策有用,即“估值有用性”。本文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不应忽略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中的任何一方。
稳健性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合理定位财务报告目标与稳健性,才能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对于稳健性的合理定位可从改进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研究入手,有几种可能的改进思路:①将财务报告目标划分为两个层面:契约有用性与估值有用性,以传统的契约有用为主,以估值有用性扩展功能为辅。②区分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目标定位。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目标以契约有用性目标为主、以估值有用性目标为辅;非上市公司则只以契约有用性为财务报告目标。③上市公司提供两套财务报告:基本财务报告(母公司报表)与辅助财务报告(合并报表)。即母公司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明确分工,分清主次,两套财务报告各具有其信息质量特征、区分依据性信息与参考性信息的财务报告体系,兼顾国内应用与国际趋同。具体如表1所示。
表1中,稳健性的定义可以扩展来看,划分为企业经营与收益分配层面的稳健(本文称其为“企业宏观的稳健”)与会计信息层面的稳健(本文称其为“企业微观的稳健”)。企业宏观的稳健与微观的稳健是相互辅助的关系,即企业宏观的稳健有利于引导和保障微观的稳健,微观的稳健有利于保证宏观稳健的实现。合并报表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计量和列报,用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仅将合并报表作为辅报表,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参考性信息。母公司报表则仍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计量和列报,作为基本报表提供依据性信息给财务报告者决策使用。即在合并报表上可以更多强调企业宏观的稳健,在母公司报表上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与稳健。
主要参考文献
[1]R LaFond,R Watts. The Information Role of Conservatism[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2) : 447-478.
[2]M Khan,R Watts. Estimation and Empirical Properties of a Firm-year Measur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9(48):132-150.
[3]张敦力,李琳. 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11(7):19-23.
[4]C T Devine. The Rule of Conservatism Reexamined[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3,1(2):127-138.
[5]曲晓辉,邱月华. 强制性制度变迁与盈余稳健性——来自深沪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7):20-28.
[6]孙丽影.财务报告目标与资产计量[D].厦门:厦门大学,2009.
篇10
1.1存货规范存货,就是指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所拥有的用于出售的或者仍然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的成品或者商品原料,以及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或消耗的各种非产品性质的原材料与物料的总称。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对原来的后进先出的存货准则进行了调整,改为先进先出,这样的话,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改变了以往以最近购入的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为标准进行核算的方法,转而采用将最早进入的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为参考的计价标准。
1.2投资性质的房地产事业的规范投资性质的房地产事业是指企业为了赚取更多的租金或者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本增值而进行的房地产事业,一般的房地产企业往往兼具两个目的,这类投资性的房地产应该具有单独出售和计量的特征,在会计报表中进行核算时也采用的是单独列出的项目,业内称之为“投资性房产”,在进行这类房产的处理时一般都以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不过使用较多的还是成本模式。
1.3会计计量的规范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的会计计量中,我国将国际惯例上的公允价值加以引入,转为适用于我国会计体系的一个内容。公允价值计量是指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以交易双方对交易情况均很熟悉且完全自愿的情况下,对资产以及负债进行处理,即完成资产的交换和负债的清偿金额数量的计量形式。新的会计准则大规模地调整了会计计量属性,相对地对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的关注度有所降低,将公允价值的理念应用到了非货币易、非共同控制的合并企业、债务重组、金融工具以及投资性质的房地产事业中,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不同之处就在于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使用的侧重点偏向于将其作为基准会计计量的基础使用。
1.4债务重组的规范债务重组就是在企业出现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券人按照与债务人之前达成的协议或者通过法院的裁定做出关于债务的一定程度的妥协,新会计准则将原来的把债权人做出让步后使得债务人可以少还或者不还的债务计入到资本公积金的处理方法改为现在的将债务重组获得收益计入到营业外收益,而通过实物抵押的债务则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1.5财务报表的合并规范财务报表的合并是指可以对子公司和母公司的整体财务水平和情况、企业的经营状态、企业的现金流量等内容加以反映的总的财务报表。在新会计准则下,对于财务报表的合并的侧重点与之前有所不同,之前对于母公司的财务关注更多,现在则是以实体为重点。
2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存货准则的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了影响,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如果原材料的价格下降,那么相较于先进先出的方法进行会计核算比通过后进先出的方法进行会计核算更有利于扩大企业的利润,如果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则与之相反,采用先进先出的方法。对比两种核算手段,先进先出反映的是企业的长期经营状况。利用新会计准则下的存货记账方法可以准确地反映出生产周期比较长的行业,比如机械制造,把用于存货生产的费用资本化是允许,这种举措在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毛利润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投资性质的房地产事业入账方式的改变也对企业的会计报表产生了影响,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上市公司的物业成为固定资产,在会计报表中并不体现这部分资产的升值状况,所以,如果上市公司对于其早年购入的投资性质的房产采用的是公允价值计量方式,那么一旦物业升值就可以反映出房地产企业投资的资产与利润是升还是降,这一变化对于有大量的流动性投资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可以减少其资金的流动,即降低了资金的流动比率。会计计量的变化对企业的会计报表产生了影响,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企业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其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对于信息的掌握更加详细准确。另外,公允价值也发挥了其利润调节功能,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对于非货币易收益也可以在当期会计周期中被计入,出现在企业的利润表中。债务重组规范的修改对于企业会计报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果企业没有能力完成债务的清偿,只要其得到部分债务或者全部债务豁免权,企业的收益就可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以便于实现每股收益的最大化,不仅将债务重组带来的收益也纳入了本期利润中,同时也加大了包装利润的风险。财务报表的合并对于企业的会计报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上市公司的合并报表的利润的影响上,新会计准则认为母公司需要承担负值所有者权益产生的债务,而且使得原来的一些被隐藏债务重新出现,或者反之使得本来显现的债务被隐藏,另外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会计报表的影响的优势还表现在可以防止通过某些关联交易手段对于利润的调节。
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对策
为了将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的影响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合理的利用,需要针对财务报表所产生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对策。首先要强化关于新会计准则的学习力度,使得自身的专业技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对于新旧会计准则所存在的比较大的差异,应该有充分的理解,新准则所涉及的范围更宽,难度也加大不少,所以,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加强新会计准则的学习,对新会计准则的精髓全面把握,使自身的专业素质尽快得到提升,在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的时候要结合附注内容和报表数据,以实现对报表的准确判断和理解。其次,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内部审计工作,相对于其他财务工作,内部审计应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目标的明确性,相关工作人员敢于怀疑,长于判断,使得企业的会计制度更加合理规范。最后,要加强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的管理力度,及时获取相关资产的去向和动态,将公允价值信息、财务信息和税务机关的相关信息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做到心有千秋,为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依据,最大限度地杜绝虚假信息对企业发展的侵蚀。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