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法范文

时间:2023-03-25 11:2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案例分析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案例分析法

篇1

【关键词】 案例分析法; 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6-0087-02

doi:10.14033/ki.cfmr.2016.16.043

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患者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护理安全管理是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采取有效措施,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差错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防患意外,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护理环境,确保患者生命安全[1]。保障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质量的核心,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主要指标。案例分析法是最生动、最形象、最直接的安全教育之一,通过定期开展案例分析讨论,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减少护理差错事故,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二级综合性医院,全院护理人员113人,自2013年开始,每年定期开展案例分析讨论,举行护理安全教育培训,以院内外医疗护理差错的实例讨论为借鉴,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发生。

1.2 实施方法

1.2.1 案例收集方法 护理部部署由临床各科室一名资深护理人员或护士长负责收集于网络、报刊杂志、同行医院及笔者所在医院等近5年内发生的典型的医疗护理案例56例,时间为期3个月。

1.2.2 案例整理方法 护理部将收集的56例案例进行分类整理,整理出跌倒/坠床、管道脱落/拔出、给药错误、操作失误、发生压疮、药物外渗、走失、自杀、猝死、烫伤/烧伤、运输途中发生病情变化、责任心不强、识别患者错误、健康教育缺陷及服务态度不好引起的纠纷等15大类,根据案例资料及防范措施,进行分类整理,装订成册,制作成PPT,并收藏保管。

1.2.3 案例教育方法 将整理好的案例资料,护理部每年定期开展案例分析讨论,通过讲授或幻灯片播放方法,针对性进行学习教育,使护理人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杜绝或防止差错发生。同时,医院及护理部还进行护理安全知识竞赛和考试,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1)观察比较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法律保护意识、执行查对制度、提高用药安全、医护或(护患)之间有效沟通、规范护理文书、临床“危急值”报告、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及护理工作质量等,每项评分为100分。(2)满意度调查表,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满意率=(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案例分析法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效果比较

案例分析法培训前后进行比较,在全院护理人员113人中发放100份医院自制的问卷表格,培训前后收回有效问卷均为98份。通过案例分析法培训后,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法律保护意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用药安全、规范护理文书、临床“危急值”报告、主动报告不良事件、护理工作质量及疾病健康宣教知识等都获得明显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案例分析培训前后患者对医院、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随机抽取案例分析培训前护理部发放给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100份,与开展案例分析培训后由护理部发放给患者填写满意度问卷调查表100份,进行比较,通过案例分析法培训学习后,患者对对护理人员满意度都获得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案例分析法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率比较

案例分析法实施初期,存在报告问题少、分析少等情况。随着案例分析法的开展和持续进行,使越来越多的“当事人”自愿走出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案发现场”的情景,剖析原因,从中获得提醒和警钟,安全意识得到强化。案例分析法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0.635,P

3 讨论

3.1 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导致医疗纠纷增多,要求经济赔偿和追究法律责任的案件增多。其次,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忽视潜在性的法律问题,导致医疗纠纷增多。通过开展案例分析讨论,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讨论作为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精力、财力,以及纠纷对个人、科室及医院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造成的损失,给医院及医护人员带来的压力[2]。因此,护士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根据护理级别,按时巡视病房,对小儿、躁动、昏迷、老年患者,严防坠床、烫伤、跌伤、压疮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同时,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与同事团结协作、互相督促、互相提醒,发挥团队的协作精神,共同做好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提高工作质量。

3.2 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率

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护理安全是关系到护理质量、患者的康复、医院的信誉及发展。通过定期开展案例分析讨论,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强化全院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做到警钟长鸣[3]。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地沟通,将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高风险因素、潜在的危险及防范措施告诉患者,与患者达到共识,使高风险因素在护士和患者间明朗化[4],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是降低护患矛盾和纠纷的重要措施。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增加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在护理实践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的标志,在核查患者身份时,使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让患者主动说出自己的名字,保证治疗用药护理对象的准确性,彻底消除患者识别错误发生。

3.3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主要指标。通过开展案例分析讨论和举行护理安全教育培训,使护理人员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对患者增加理解,学会换位思考。在患者入院时,护士热情主动接待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环境、责任护士、主管医师及相关规章制度等,使患者感到亲切安全。在进行治疗过程中,给予同情、理解、安慰及鼓励,使患者克服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5]。护士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增加对护士的信任和理解,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6]。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影响到护理人员自身安全和患者身心健康,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行。出现护理纠纷主要源于疏于安全管理和法律意识淡薄,通过开展案例分析讨论,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护理实践中学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改善服务态度,以优质服务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发生。

参与文献

[1]张淑卿.案例分析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7):1559-1560.

[2]金丽萍,宁永金,何雅娟.案例分析法在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52-853.

[3]尹建华,郝建春,杨欢,等.案例分析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60-61.

[4]葛学娣,李冰,凌霞,等.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调查[J].护理杂志,2011,28(2B):24-26.

[5]韦莲丝,韦利菊,韦连素.案例分析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7):1603-1605.

篇2

案例分析法(Case Analysis Method),是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案例分析法”。作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也就是通过对具体法律案例的分析来探寻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从中推论出一般的原理。在法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法学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教师生动形象地开展法律教学。教师在采用案例分析法开展法律教学时,可以针对法律案例的内容和法律案例涉及的法学知识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法律教学形式。根据不同的法学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既能掌握法学理论的精髓,又能运用法律知识解决法律纠纷。通过法律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应用所掌握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对教学涉及的法律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研究,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法律学习中的能动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二、案例分析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功能

当今世界,英法美系国家的法学教育以案例分析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法学教育中往往把案例看作是一种经验材料,学者可以从中阐明法律理念,探究法律的渊源。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法学教育时宜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近年来,案例分析法在英美法系国家虽然受到一些批评,但也应该正视其优点。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法律实务的技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独立分析、推理能力。在我国,法学教育的对象是高中起点的学生,他们还没有打下较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尚不具备基本的从事法律实务的能力。教师在讲授相关法律课程时,虽然也应用案例进行教学,但仅是为了证实所讲的法学原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案例分析法。在法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用案例分析法组织法律教学具有以下功能:①切实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法律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通过对生动具体的法律案例进行分析,开展研究,组织讨论,领会案例中所蕴含的法学理论精神。②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时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导者,学生是受众对象。教师在应用法律案例组织教学时要妥善处理好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关系,就会影响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不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目的。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案例的收集、取舍和应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等方面;学生作为法律教学活动的受众对象,直接参与法律案例的讨论,发表自己对法律案例的观点,相互讨论学习。③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法律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法学教育在法学教学内容上侧重于抽象法学原理的介绍,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向学生灌输相关理论知识,易造成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脱节。在教学方法上,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就可以比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对法律案例的分析研究,发现法律问题,探求解决法律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样,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就会利用自己所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分析、判断和解决疑难法律问题,也就提高了学生分析法律问题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分析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1.应用案例分析法开展法律教学的目的。案例分析法是一种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学习者通过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可以加深对教育法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达到法律知识的学习效果。

2.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案例分析法的步骤是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习难点之一。由于所涉及的案例比较多,不少学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或分析不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步骤和要点还未真正把握。主要要求学生能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案例分析:一是主体分析:涉案主体有哪些?二是法理分析: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三是责任分析: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四是启示分析:本案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篇3

关键词:案例分析;AutoCAD;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研教改课题(湘教通[2014]247-368,[2013]223-320)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specialized AutoCAD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of machinery majors. It is necessary for AutoCAD teaching to put forward case study method. It is discussed on suitable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evalu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based on case study. The reform effect is good.

Key words:Case study method,AutoCAD,Teaching pattern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CAD)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AutoCAD具备完善的图形绘制功能和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其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领域中应用广泛。传统课堂模式主要是教师讲授与学生上机练习脱节,学生当时好像能听懂了,实际上机操作时对关键知识点把握欠缺,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AutoCAD是一个应用软件,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具有不同的课程特点,也就有不同的教学思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1-2]。案例分析法教学针对AutoCAD的课程特点,寓绘图命令的讲解于案例的剖析之中,使学生深入掌握AutoCAD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操作技能。

1 案例分析法的特点

案例分析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将绘图命令的讲解与上机操作无缝对接,辅以案例强化,促成了“教、学、做”有机的统一,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案例分析法特征明显。其一,每一堂课具有明确的知识点;其二,围绕知识点有明确的需要学生独立或分组绘制的工程图形;其三,教师对学生绘制的图形进行综合评价,并计入平时成绩;其四,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剖析和讲解。

2 案例分析法的应用研究

2.1授课内容

以“能用、会用、够用”为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合理设置知识点,精选工程案例。知识点主要内容包括二维绘图与编辑、表格创建、文字标注、尺寸标注、绘图参数化、三维绘图与编辑、视图显示控制和图形的输出、典型零件的绘制和装配图的绘制等知识。通过选择典型案例,采用项目教学法来组织教学。比如通过工程实例阐述复制、镜像、偏移与阵列的概念、其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其各自使用场合。对于非规律性重复出现的的命令一半采用复制(copy)解决,镜像(mirror)主要用于对称图形的绘制,偏移(offset)主要用于指定距离图形的绘制,阵列(array)主要用于矩形规律分布或环形均布图形的绘制。通过各知识点的案例训练分析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2教学组织与评价

每位学生独立操作一台计算机。上课前30分钟,教师教授相关知识点及操作要领,边讲边练,然后根据课堂任务学生独立或分成若干2-3人的小组完成相应的工程案例。上机操作是案例分析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练习不仅仅能提高学生对工程图的认识,而且是老师发现学生问题、检验教学效果的好机会。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对实际图形的感性认识得到加强,同时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对AutoCAD 命令的理解和实际应用。学生绘制工程图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记录学生操作中出现问题并给予正确指导。同时工程案例多样化,照顾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重视细节,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任务,并按知识点掌握(75%)、图纸规范(15%)、绘图速度(10%)的标注对学生进行测评,测评成绩计入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学生课程总成绩的40%。促使学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测评后,针对学生绘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使学生的对知识点的领悟更深入,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3教学手段与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加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升华AutoCAD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的思路,提高课程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加强精品课程建设,鼓励并资助教师设置课程中心,上传AutoCAD课程教学资料如课件、讲义、教案、教学大纲和案例等。同时针对重要知识点加强微课建设,如尺寸标注微课,介绍尺寸标注样式、常规的尺寸标注意事项以及形位公差标注,由浅入深,依次渐进。不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平台。

3 总结

AutoCAD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转变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在我校2011级-2013级学生AutoCAD教学中广泛使用。实践证明,促成了“教、学、做”有机的统一,教师教的积极性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均得到了空前提高,将学生从机械学习AutoCAD命令的方式中解放出来,不是为了学习绘图命令而学绘图,而是为快速、准确、高效完成工程案例,学生的创新、应变、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等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近两年学生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学科竞赛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中,学生的AutoCAD绘图及设计能力具有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潘文芳,何小娟.工程制图与AuToCAD的整合教学研究[J].设计,2014(04):151-152.

[2]T晶莹,唐鉴.中文版机械制图教程AutoCAD2014[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篇4

摘 要: 案例分析法是法律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法,而传统案例分析法在差时上容易产生矛盾,难以兼顾时间和教学效果。本文对现代案例分析法在法律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探索,在提高教学时效和教学质量上有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现代案例分析法 授课内容 现代教学工具

案例分析法是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法律课程案例教学法的重要部分。在法律课程教学过程中常常引用经典案例,通过案例的剖析认知法律条文的应用及相关法律要义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中心,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为指导,以案例为突破口,实践效果明显,学生接受度高,对于学生今后工作、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也有所帮助,特别对于法律专业的学生而言,今后从事司法实际工作多有裨益①。传统案例分析法因案例内容多,相关资料复杂,涉及知识点较多,剖析时间长,占用课时较多,而课时有限,时差容易产生矛盾。分析案例的过程往往属于研讨过程,易产生新的问题需要解答,有的甚至需要做进一步研究。如何用好案例,讲好课程,又控制好时间,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为此,我们对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进行了改革实践探索,尝试创建现代案例分析法应用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以期达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精造授课内容,突出课程重点,突破课程难点

1.精造授课内容。

要讲好一门课程,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是授课内容的精造。精造授课内容,我们首先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安排好课程章节和授课时间,备好授课提纲,精造好案例及相关资料。只有精造授课内容,打好基础,才能走好讲课的第一步。而对于授课过程中重点板书什么,什么地方该分析、什么时候该提问、如何与学生互动等,都应该心中有数。尤其是在精造课程内容时要注意避免落入传统教学的讲-学模式,要根据法律课程的实践性,合理安排书本理论知识、案例资料及问答、讨论等各个部分的时间和位置。比如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问题小情境引入案例和知识点,使案例和书本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精髓,同时对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实践有所了解②。

2.突出课程重点,突破课程难点。

在精造授课内容时,我们要注意突出课程重点,突破课程难点。以专利制度的基本特征一课为例,如何讲清其垄断性和公开性就是这次课的重点,而如何理解这两大特征从而了解专利法的立法宗旨则是本课的难点。在对重点和难点有所理解后再看实际中的专利制度如何保证垄断性和公开性的法律实施,是以专利权的申报、审核制度和专利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实现的。

在此处我们可以举例微软操作系统的专利权作为案例进行说明,以应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举例,更容易激发学生对于专利权的探究兴趣,增强对于本课知识点的理解认知。事实上,中国所有软件著作权均是按照现行申报制度的技术公开性而产生的,但显然此时举例影响广泛的经典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由此可以引申出对于我国专利制度的探究和思考。显然,这样一门课如果完全按照传统授课方式进行,课时超时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并且容易引申太过,导致影响接下来的教学进程。为此,我们做了如下改革尝试。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扩展课前课后预习思考

1.引入现代教学工具,以多媒体课件等特色授课方式,丰富课程内容和授课手段。

在传统案例分析法中,案例引入和分析、课程板书等都占用大量时间,客观上挤占师生互动的时效。为此,我们在精造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做好课件,把老师授课、学生看课有机结合,把课件刷屏与老师讲解有机融合,把案例分析与媒体呈例相交融。同步操讲,既可提供画面、声音的直观性、冲击性,又可减少因板书和翻阅资料占用的时间,还可因内容丰富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互动的热情。这种以教师主讲、学生主想、媒体辅课的授课方式是实施案例分析法的有效途径。

2.以网络为媒介,抓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全过程,是现代案例分析法的重要方式。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授课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授课方式中师生围着课本进行教学,往往趣味不浓,效果欠佳。为此,我们根据现代学生喜欢网络的特点,利用校园网的强大功能与资源,将课件与相关案例资料上传课程平台,以信息派送的方式提醒学生预习和复习,用有故事的案例网页吸引学生,用有法律条文使用的微课渗透于学生茶余饭后,使知识碎片化,让学生学习自觉成为习惯。

以法律基础课为例。这门公共课程旨在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使他们能够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以适应依法治国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③。因而涉及的内容多,从法律的渊源、类别等到宪法、各部门法等法律法条,相关知识都有涉及。而作为一门公共课,课时较少,面对的学生更是没有社会经验、没有法律知识甚至没有法律常识的年轻人。学生对一些法律知识理解度较低,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却很多,授课效果容易平平。而如果大量使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课时又远远不够。我们尝将课程微型化后做成课件,结合一些案例引导学生课余自觉学习、自觉思考,既深受欢迎,又加深、加快学生对这门课的理解和掌握。

比起传统教学模式局限于课堂讲授,这种改革尝试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将传统教学中消耗大量时间的案例内容和相关引申内容放在课堂之外,又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乐趣,由生动、立体的案例将知识碎片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更符合法律需要结合实际进行理解运用、而非单纯枯燥条文的特性要求。

三、教学并非单纯的教与学,师生之间需要更多的互动

对于学习法律课程的学生而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那么容易。传统教学模式的讲授方式中师生是两个对应的个体,老师讲授知识,学生听取知识。课后更多地依靠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而法律的枯燥容易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厌怠。这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引起重视、进行改革尝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不仅要用一个个案例让学生明了法律的精要,更要用无限的师爱照亮学生的心灵。

教师对学生负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在我们看来,负责的有效方式是爱学生。爱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浸润学生的心智,才能日见成效,而不仅仅是将知识讲给学生听。对于法律专业的学生,需要理解、掌握的法律内容十分繁复,需要学习、熟知的法律相关课程难点颇多,如果单纯地死记硬背通常事倍功半。授课方式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就算课件做得好,课程也会乏而无味、死气沉沉。如果把案例变为故事,学生兴趣自然浓厚,但时间苦短,知识点往往讲不完。如何让案例成为明了法律的精要,如何让学生理解立法的宗旨而量准其要义,则是法学专业教师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我们做了如下尝试,把一个案例的缘由、过程、事实呈例清楚,把相关法律条文呈于案例分析之上,对于一些经典、热点案例,把法院判文与专家评析相比对,形成一条完整的思考链,让学生通过案例熟知相关法律,通过分析明了其宗旨精要,通过比对辨别实践和思考容易产生的错误。课堂上主讲要点、难点,师生互动解决疑点,课后以网络平台、互动答题加深理解。

四、结语

我们对于现代案例分析法在法律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教学实践探索,以求解决课程质量与教学时间的时差矛盾,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增强教学效果,让师生都有所得。诚然,我们的改革实践才刚刚起步,探索之路还很漫长,需要更多的实践尝试来调整和完善。案例分析法是一种应用广泛、在法律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的教学方法,对于它的研究是一项大的工程,作为青年教师,笔者水平有限,希望广大同仁志士不吝赐教,以便研究探索更进一步。

注释:

①黄永彩.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法学教学的体会[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3(9).

②李黎明,吴禹达.浅析案例分析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③胡斌.案例分析法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参考文献:

[1]黄永彩.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法学教学的体会[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3(9).

[2]薛刚凌,李媛.论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1).

[3]李黎明,吴禹达.浅析案例分析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4]胡斌.案例分析法在法律基A课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5]王爱民.试论法律人才的培养与法学教学方法的革新[J].社会科学家,2005(1).

篇5

关键词:PBL 案例分析法 留学生 英文教学

案例分析法,又名个案研究法,它利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近来逐渐被应用到本科护理、生药学教学中。

PBL法,也称问题式学习法,此法强调的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强调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二者既优势互补,又相互促进,而基于PBL的案例分析法也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但在神经外科尤其是神经外科的留学生教学中尚无报道。

1一般资料

将2014~2015年连续2个学期的留学生作为自然分组,同一教师授课,讲授内容相同。第1学期同学为对照组,按照普通全英语授课法教学,共62人,男30人,女32人;第2学期的同学为实验组,按基于PBL的案例分析法教学,共70人,男33人,女37人。

2研究方法

课前设计病例案例3~4例及针对性问题若干,课前1周,发给实验组同学。令其自学并尝试解答。授课时,以上述问题为主线,结合大纲剖析阐述,引入相关疾病的知识点。

2.1考试成绩统计

分别统计80的学生数,再比较两组学生成绩是否有统计学差异。

2.2留学生满意度调查

匿名式调查方式,课堂满意度分为:Boring--B、Acceptable--A、Good―G、Excellent―E。(B+A)为不满意,(G+E)为满意。

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并分析比较两组的主、客观差异。

4结果

4.1对照组及实验组成绩差异

对照组80:8人(12.91%);实验组80:20人(28.57%),对照组成绩:68.8874±15.5638,实验组:76.4735±18.6372,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2对照组及实验组满意度差异:对照组:B 5人,A 26人,G 29人,E 2人,满意:31,不满意:31;实验组:B1人,A 12人,G 48人,E 9人,满意:57,不满意:13,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二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x2=14.61,P

5结论

基于PBL的案例分析法课堂形式灵活、互动性强,讲解与提问相结合,增加课堂互动,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留学生的满意度及考试成绩均优于普通的英文授课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袁长蓉,陈晓英,师晓宁.案例分析法在本科《护理科研》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3,18(01):46-47.

[2]汪红,黄真,陈锡林.案例分析法在生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08,24(01):29-31.

[3]刘雅佳.基于PBL教学模式下的案例分析法应用―以公共经济学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4,(04):62-63.

篇6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 管理学教学 能力培养

2013年被媒体称为“最难就业年”,三成以上的大学毕业生饱受就业之苦。另外,许多用人单位却抱怨难以招到合适人才。也就是说,求职者拥有的能力同用人单位需要的能力之间,存在巨大的断层。用人单位之所以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除了求职者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软技能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演讲展示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实际上,教师可以在管理学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法来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案例分析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的展现。被许多公司用于培养企业得力员工,它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法,将真实的案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案例的选择

应围绕教材要求的知识点来选择案例。案例的数量不宜过多,优先选取典型的,有普遍性、代表性的案例,切忌庸俗;其次案例应与理论相接近,尽量选学生熟悉的,或容易关注的内容;另外案例应新鲜,难易程度适当。教师先可以选择他人选用的经典案例,借鉴他人的观点和分析过程,进一步可以自己选择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和见解。

二、案例的分析

第一步:复述案例。要求学生细读案例,将案例的内容概括提炼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首先熟悉案例。最好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案例,也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快速熟悉案例,然后复述案例。通过复述,培养学生从案例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复述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再用合适的语言表述,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从思想上进入案例所构建的场景,面对老师、同学复述,有利于培养学生面对公众演说的能力。复述完后,教师可适当补充案例的其它信息。目前传统的教学法只关注教师的语言表达,而忽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二步:提出问题。针对案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表层问题和深层次问题。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张专门的问题表,使课堂讨论围绕问题中心,不致跑题。教师注意营造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氛围,可采用“追问到底”、“抽丝剥茧”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表面问题逐步找出真正的核心问题。提问要讲究技巧,尽量提开放性的、明确的、难易适中的问题,提问过程应简单清楚。提问时可先向全班提问,让所有学生开始思考,必要时予以提示,然后请部分学生回答。教师应从学生的回答中尽量找出值得肯定的东西。

这一步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主要线索,从表面问题找到最根本的问题。

第三步:分析并解决问题。

要解决根本问题,应先解决哪些其它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如何解决?条件是否具备?如果不具备,应如何创造或满足条件?时机是否成熟?人员安排是否恰当?资金是否充足等,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换位思考,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自己可能会如何解决问题?即使学生提出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教师也不应简单否定,可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及实质。

让学生记录教师和同学的发言,并随时记下自己脑子里突然冒出的问题、新想法、新思路。在最后整理时学生就能非常清楚自己的思考过程,以及如何受到他人影响而调整自己的观点。最后联系教材上的知识点,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提炼总结,让学生完整陈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一步主要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以平等开放的心态对待持有不同意见的人,逐步提高自身的思考力。

第四步:点评。可采用学生自由发言点评,教师抽查学生点评,教师点评。

教师应肯定同学们的表现,先分析两三种有代表性的方法,然后提出自己的方案,引导学生找出最佳解决方案,最后给出在实际的环境下,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最理想的方案不一定能实施,能实施的往往是相对满意的方案。在点评中,学生结合他人的意见和方案,会不自觉的多次检查,思考方案的利弊,再做出决定。

这一步主要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培养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出科学理性的决策。让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持续改进的过程,是在不断地完善相关条件,再找到解决办法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第五步,写作。

最后要求学生整理案例分析的全过程,结合教材相关的概念、原理等分析,并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这一步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实施案例分析法的注意事项

在教学中,学生会有各种表现,如不能积极有效地思考,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方法等,还可能会出现影响课堂秩序的现象,如垄断发言、沉默不言、离题闲扯、扰乱秩序,打盹睡觉等,教师应事先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另外,引导学生找到核心问题,顺利提出解决方案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故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采用案例分析法既可以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际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艳华.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0年05期

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实践性教学;民法案例分析;法教义学

天津师范大学于1980年在本市率先创办法学专业,三十多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了近万名优秀法律人才。经科学分析当前法学教育态势和自身方位,学院明确提出本科生“以法律服务为主的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方式与方法不断革新,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纷纷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民商法学科自2000年在本院率先开设“民法案例分析”课程,团队专心研究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总结了一些经验、体会形成了一些新的共识,现撰写此文,求教同仁与专家。

一、我国法学案例教学的探索及其评价

比较法上的案例教学方法主要有德国的“实例研习”、美国的“个案教学法”和法律诊所教育等,我国案例教学对三种案例教学形式均有借鉴。

(一)法学案例教学的探索

1.实例研习法的引入实例研习法在德国服务于法教义学训练,被认为是法官思维取向的,旨在教会学生如何像法官一样思考。在我国也有学者提出可以运用在法学教育和法官培训中,培养法律思维,统一法律适用方法,即以“归入法”为核心的法律适用方法(请求权基础法)。[1]2.个案教学法的借鉴美国个案教学法主要以上诉法院的生效判决作为研究素材,通过检讨得失,启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师生讨论得出案例背后反映的法学原理和原则。[2]中国案例教学法与美国个案教学法有所不同:前者是把原则演绎到案例,印证法学概念、原则和制度;而后者是从案例中归纳出原则,所以需要阅读大量相关案例才能得出结论。而这恰是我们的短板,“中国大陆的判决书说理部分过于简单”[3],根本无法满足实践性教学需求。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实践中多数所谓借鉴美国“个案教学法”开展的教学,可能仅仅得其“形”而失其“意”,实际仅为“举例教学”。[4]3.法律诊所教育的开展我国的法律诊所教育始于2000年初,随着这一教育模式的快速推广,截止2017年3月,中国法律诊所教育委员会(CCCLE)已有会员单位202家。①但是我国的法律诊所教育面临目标定位模糊、诊所小班上课成本高、案件难易与时间不可控、师资质量不适宜、教学过程流于形式等问题。[5]

(二)对我国法学案例教学的评价

1.法学教育的宗旨与目标问题即法学教育应当更强调学术研究性还是职业培训性问题。[6]我国的法学教育恢复时间较晚,长期以来以“准学术研究”为取向,案例教学重视知识讲授,忽视法律适用方法的训练;偏重举例教学,并未有意识地专注于学生掌握法律统一适用的方法、事实发现的能力和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思维能力的训练。现行法学教育宗旨目标定位必须加以兼容,案例教学须据此进行改革。2.案例教学形式与我国法学教育体制的关系我国面临与欧陆、美国不同的法学教育体制,案例教学课程既要完成对学生法教义学相关知识的传授,也应当完成基本职业技能训练。强调法教义学,是因为目前我国法学院并无相关课程承担法律适用方法的训练,而这一块知识与能力被视为“法律人法学”(juristicjurisprudence)[7],属于法律人看家本领;强调基本职业技能训练是因为面向实务部门学生更多地走上律师和法务人员岗位,对程序和事实把控能力不可或缺。所以,我国的案例教学应当定位为案例分析教学而不是举例教学,应当综合两大法系的学术和职业训练方法,不可偏废。3.案例教学与“拿来主义”案例教学形式并非非此即彼,应当采用“拿来主义”的立场,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实现既定培养目标。案例教学方法的发展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不能夸大某一方法的优缺点,非此即彼绝对排斥,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通过案例教学,在法教义学的训练之外,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基本职业技能,不仅“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为学生开启职业之门,既有必要性也具现实性。

二、“案例分析课”在案例教学中的定位:承前启后

一般认为,案例教学包括举例教学、案例分析、法律诊所。[8]笔者认为,案例分析课在案例教学中的定位应当是“承前启后”。

(一)承前:举例教学的功能预备

目前法学院开设的名为“案例教学”或“案例分析”的课程,以及市面上冠以“案例分析教程”的教学辅助用书,其实仍多属举例教学的范畴。②举例教学法在法学教育过程中确有必要,但是专门的案例分析课程必须超越这一阶段,通过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职业发展所急需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训练。与“民法学”课程主要采用举例教学侧重原理制度阐述不同,面向本科高年级开设的“民法案例分析”课程是对举例教学的再升级,专注于学生法律适用能力提高和理念培育。

(二)启后:法律诊所教育的功能承接

我国法律诊所教育以内设式(往往和法援工作结合③)较为常见,外置式的校外实践基地虽为法学院学生提供了实习岗位,但具体运作中往往因难于落实指导制度而流于形式,效果有限,模拟法律诊所在我国也多有运用。案例分析课程类似模拟法律诊所,与内设式、外置式法律诊所教育的区别何在?笔者认为,其一,案例分析课程应当侧重法律统一适用的基本方法,系统讲授法教义学。其二,案例分析课程的案例虽然强调“全过程”,但经过教师的选择、加工;内设式和外置式诊所的来源案例不可能经过加工,有相当部分并不适合学生职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其三,案例分析课程基本上仍以部门法为开设单位;而内设式和外置式诊所的案例是“问题导向”的,完全打破了法律部门界限。法律诊所教育对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更为全面,案例分析课程的确有模拟诊所教育的色彩,但案例分析课程与内设式、外置式法律诊所教育属于“启后”的关系。

三、“民法案例分析”课程的具体设计

在“承前启后”思路基本成型后,教学团队结合多年“民法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经验和面临的新问题,做出如下具体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民法案例分析”主要面向高年级本科生(三、四年级)开设。“民法案例分析”课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着眼于法教义学和法律适用方法的训练,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主线、由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解决实际案件来继续学习民法和法教义学技能:锻炼学生将民事权利体系化、将法律解释与事实发现相结合的实践能力,具体教学形式包括法教义学基本方法讲授、案件全过程分析演练、模拟庭审等。

(二)教学内容选择

主要包括三部分:其一,法教义学和法律统一适用的基本方法;其二,事实发现的基本方法与法律适用;其三,个案全过程的跟进与综合技能演练。1.法教义学和法律统一适用的基本方法通过“民法案例分析”课程学习,学生应当掌握民法法教义学和法律解释的一般方法:法律适用的基本方法(历史分析法、请求权基础法、法律关系分析法等),请求权的类型与选择次序、请求权竞合的处理、法律解释与法律续造等。此部分内容,考虑选用王泽鉴教授《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为参考教材,该著作是法教义学理论阐释和运用的典范之作。2.事实发现的基本方法与法律适用选修“民法案例分析”课程的学生已先修过“民事诉讼法”和“证据法”等课程,但往往手中有箭却不知如何射出,他们尚缺乏事实发现能力的基本训练,所以关于事实发现的基本方法的训练应当加强。具体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举证责任及其分配、证据的审查认定、证明标准和诉讼策略等。对于该部分教学,应注意服务于法教义学和法律解释训练,不要试图取代真正的实务部门训练,如学者所言:“个人经验与轶闻揭示,法学院做的是教授法律分析。”[9]3.个案全过程的跟进与综合技能演练无论是诉讼案件还是仲裁案件,案件的处理是一系列程序,通过选取有全面完整诉讼材料的案例,让学生参与其中的各个环节,在事实平台、法律适用平台基础上,法律职业技能(如沟通能力、辩论能力和综合权衡能力等)得到一定训练。本环节由授课老师从自己兼职律师实务和仲裁实践中选取案例,为了尽量使学生看到的材料就像它最初呈现在律师面前的那样,案例包含了对案件有较大影响的全部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案例库。

(三)教学次序设计:由易到难

首先,在课程内容上先涉及法教义学和法律适用方法,后涉及事实发现的基本方法;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先举例教学,后“个案全过程教学”,最后模拟诊所与庭审;最后,在职业技能训练上先单项训练,后综合演练。

(四)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

篇8

一、在民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运用一些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例或者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来说明要讲述的理论知识,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或者研讨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民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民法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理论根基深厚,比如,民法总则和债权总论这些知识经过了几千年的理论沉淀,过于深奥、晦涩,如果只是干瘪地讲述理论,学生可能会学得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渐渐也会失去对民法的学习兴趣。为了帮助学生对民法知识的理解,有必要在民法教学中引入一些生动活泼的案例,在阐述枯燥的理论同时加入各种各样的生活元素,首先让学生在心理、情感方面对将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一种感性的认知,从而引导他们深入掌握理论知识。

(二)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形成,充分发挥学习的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老师的讲述,在课堂上学生只是听课记笔记,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时间积极主动地思考一些问题,而是被动地接受一些知识,知识接受的多少也只靠最后分数的检测,并且知识并不等于能力,这种只注重学习书本死知识而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本身就是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巨大障碍。而加入案例教学法之后,学生面对一些案例,就要分析其中的法律关系,明确案件的争议焦点,根据相应的法律规定找出解决方法。面对案例,没有人会告诉他们怎么做,他们必须启动自己的大脑,去积极地搜寻知识、筛选知识,还要把知识运用到案例中,经过缜密的思考才能得出的结论。因此,整个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如果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而得出的结论在稍后的点评阶段能得到老师的认可,不仅能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老师认可的学生也会因此而奋发向上。

(三)促进师生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案例教学必不可少地要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或者组织小组讨论。这样,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必定会增加,教师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也会随之提高,而教师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是激励和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魔术棒,使他们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观点,还会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于是整个学习过程就会从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活泼。同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会警醒教师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种主动无拘束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案例教学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促进教学相长。

(四)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现实生活不只是光怪陆离的,还是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的,因此,民法理论与现实之间是存在差距的,且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仅会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的民法学习不够深入,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在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民法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就能有效地弥补这种不足。它通过把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的民法案例摆在学生面前,来转换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灌输方式转为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在案例教学法下,学生要想办法利用其学到的民法知识自圆其说地解决具体的法律纠纷问题。而要公平、公正地解决上述法律纷争,学生必须以“法官”或者“当事人的诉讼人”等身份进行思考,提出自己解决法律纷争的办法,还要为自己的主张找出法律上最有力的依据,这样就缩小了教学情境与法律实践情境之间的差距。

二、民法案例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精心选择案例

成功开展案例分析教学法的前提和关键是有一个好的、适当的案例。在这个环节中,选择的案例应具备如下几个特点:1.典型性。即所选案例能够准确、形象、深入地说明某一理论问题或者法律制度。而如果和相关的理论关系牵强,则极易造成学生不能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还会造成学生将知识混淆。2.适当性。即选择案例的难易、复杂程度要适当。要求一名初学者全面理解和掌握所有的理论知识和法律制度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选择案例时,应当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规律,选择其所学知识足以分析、解决的事例。过早地介入复杂的法律关系,不仅会混淆学生的思路,还会影响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分析水平的正常发挥。3.真实性。即所选择的案例应当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只有真实发生的事情才是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学生分析时才会觉得有的放矢。比如在讲述“民法的基本原则”中的“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时,可以用“一对老夫妻因邻居家经常半夜打麻将声音太大,以影响自己休息为由状告自己邻居”这样的案例来说明自然人可以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但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能以损害他人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为代价。4.新颖性。即案例的选择应力求富于鲜明的时代气息。最好是近期发生的一些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事件、案件。比如在讲到“人身权”中的“名誉权”时,可以用谢晋遗孀状告宋祖德这样一个案例来加以说明。通过引入这样吸引眼球的案例,必定会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民法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1.准备案例。教师固然可以准备案例,学生寻找案例也未尝不可。首先,教师准备案例不应拘泥于用文字的方式来表述案例,就算用文字的形式,也应尽可能地将文字表达文学化,讲得曲折、生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以视频的方式播放一些案例也是非常可取的一种方法,中国网络电视台12套节目里的《法律讲堂》节目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丰富的资源库,我们可以从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视频。用视频的方式来讲述案例,会使得案例更加生动、具体。另外,在理论讲授过程中,还应随时拿出一些短小精悍的案例来分析比较复杂的理论。一些多选题中的案例题目就是不错的选择。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收集案例。这本身就是对学生自身能力的一种锻炼,一方面,学生必须对基本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才能确定收集案例的方向和标准;另一方面,对案例的筛选过程能促使学生对相关民法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但是在这个环节,学生筛选的案例应再次经过老师的甄别,因为有的学生选择的案例仅是出于对故事本身的好奇,而故事本身并不能和所要讲述的民法知识点相结合。

篇9

[关键词] 合理用药;中药;应对方法;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c)-0160-02

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确切的疗效也早已被证明,其在中国几千年的应用为保障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中药药性平和,又源自天然,在临床上与西药联用时疗效往往更为显著,常常是事半功倍。虽然中药有这些优点但在其应用过程中毒副作用、不良反应也多有发生[1]。而人们对中药十分信赖却又不能认识其不良反应,加之一些宣传不当,声称中药无毒副作用等使得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愈发严重,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合理用药迫在眉睫。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116例应用中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方法,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进行中医药物治疗的患者共2 135例,其中,出现不良反应现象11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3%,其中,男53例,女63例,年龄18~76岁,平均56.4岁。

1.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为资料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本院规定进行中医药物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均要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主要记录药物配方、配制方法、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尤其是对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的案例,分析并记录出现不良反应的具体症状及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

2 结果

结合入选病例治疗记录对其临床中药应用情况予以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病症与用药情况各有差异,经调查,116例导致不良反应原因及其所占比例见表1。

3 讨论

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应用中医理论指导医务工作者经济、有效、安全的使用药物[2]。同时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下合理组方,以求收到治病与保健的目的。临床合理用药是为了使药物疗效得到充分发挥,保证临床用药的有效、及时、安全,减少药物的不良作用与对人体的副作用,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中药应用也有着相当的危害,如医生用药失误、药物来源问题、配伍、炮制、给药途径、中西药联用不当等都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3]。因此加强对中药临床应用的监护是避免发生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之一。

3.1 辨证施治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法,主张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决定临床用药。诊断正确而用药失误,或者随意给药,不仅无法达到治疗目的,甚者会造成不良反应或引起药源性疾病[4]。本文调查证明,未实施辨证论治成为本院发生中药用药安全事故的首位原因(33.6%),这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临床治疗上,医师要在科学、正确诊断病情的基础上,严格对症下药。用药时要弄清楚药物的适应证、非适应证、禁忌证和慎用对象等注意事项,临床用药还要严格遵守药物规定剂量,也可以视患者病程长短、身体状况、病情发展状况、发病季节等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药量,以确保用药安全。

3.2 严格把握药量及用法

用药剂量要合理,即对不同病例、不同病期、不同个体(性别、年龄、合并症等)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制定剂量。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或者用量过大很容易引发不良反应。例如杏仁和白果等常见中药材的用量即有严格限定。本组病例中发生3起由于马钱子药量使用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马钱子有健胃、散结消肿、通络止痛的功效,但需炮制后入药,生食毒性很大,且每日用药量在0.3~0.6 g,不可多用、久用。而有医生指导患者使用此药时给药量过大,超过规定剂量的2倍,患者食用后出现严重痉挛,呼吸窘迫导致窒息,后经全力抢救才脱离危险。所以医生在指导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严格把握药量及用法,要加强对毒性较大中药的管理,用药时多次称量,确保剂量符合规定,对有特殊要求的药物要在处方上明确写出其炮制要求及煎煮方法。告知患者要谨遵医嘱,不可私自加大药量,更不可盲目服药。

3.3 合理进行中西药联用

合理联用中西药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对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促进患者体质恢复、缩短疗程等有着极大的优点。反过来,一旦中西药联用不当就会造成很多问题,要么产生沉淀,使药物疗效降低;要么产生络合物,不利于吸收;要么产生毒性,造成并发症,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5]。如有机酸类中药与中成药不可以与磺胺类西药联用,否则会在肾小管内析出晶体,造成血尿、结晶尿,甚至肾功能衰竭。合理联用中西药也要求医生与药学人员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切实把好药物调剂关。此外也要积极进行临床药学研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与相互作用,尤其要注意中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防止因不合理联用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

3.4 规范炮制中药

许多中药都需要经过系统的加工炮制才能降低药物本身的毒性或者增强疗效,因此中药炮制方法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药物质量的好坏,加强炮制中药的规范性能够提高药物质量,但如果炮制方法不当则会加重药物的毒性或导致其疗效减弱或丧失。因此,在炮制中药时,一定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合理把握药物煎煮时间,合理控制煎煮温度,尽量将药物的毒性降到最低。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中药炮制的规范性操作,加强对炮制过程的监管力度,及时处理炮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切实保证药物质量[6]。此外,在规范炮制方法的基础上也要加强对药物煎煮的监督力度,科学地选择煎煮方法,合理协调饮食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避免发生药源性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3.5 其他

患者擅自用药也是中药不合理应用导致不良反应的一个因素,一些患者抱着“久病成医”的思想或者凭借对医药的一知半解就擅自按方抓药,不懂辨证用药而自行治疗,有的患者对验方与偏方过于相信,有的患者则恨病服药,往往不遵医嘱擅自加大用药剂量,这些行为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本组中即有一位不孕不育男性患者因相信偏方,一次性食用过量蜈蚣、蝎子等有毒中药导致死亡,教训不可谓不惨痛。此外,疗程不明确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疗程不明确导致患者长期服药,很容易造成药物毒性积累,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中药有着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中药临床合理用药能够充分发挥药物疗效,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次数。合理使用中药应遵循有效、经济、适当、安全的原则,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科学选择药物,对中药的煎煮、炮制、配伍等过程加强监督力度,全面了解饮食与用药禁忌,合理进行中西药的联用,切实确保用药安全。要加大对合理用药的宣传力度,确保中药在剂量、品种、疗程、联用等环节的合理使用,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曾昭全. 合理用药与药学监护[J]. 海峡药学,2008,12(1):85.

[2] 程廷仁. 浅谈合理使用中药[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14(3):34.

[3] 韩迈仑. 中药炮制是临床合理用药的前提[J]. 中国药业,2008,13(7):23.

[4] 徐波,赵雪梅. 中药的合理应用[J]. 齐鲁药事,2009,24(8):223-225.

[5] 傅菊初. 论中药的合理用药[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11):721-722.

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水质工程学II-排水工程》;注册考试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registration examination, it is noted that case analysis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i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this thesis, an important specialized course “water quality engineering II- drainage engineering”,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case analysis teaching method; some problems that we should notice are also considered.

Key words: case analysis; “water quality engineering II- drainage engineering”; registration examination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分别于2004年和2010年《公布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和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化工工程师注册工作的通知》,表明我国的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等制度趋于完善。其中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对口考试科目为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考试(以下简称注册考试)分为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其中专业考试为整个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考试分两天进行,第二天为专业案例考试

目前,注册考试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考试,受到的关注度比较高。鉴于注册考试的重要性,在我们的本科教学过程中,针对此考试的案例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是重要的。

二. 《水质工程学II-排水工程》课程的特点

1.本课程是主干专业课程

本课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围绕着污水的水质特征与水质指标、水体污染及危害、改善水质的工程学原理、设计计算方法、各种污水处理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各种污水处理系统而展开的[1]。从专业知识体系上来看,它是专业知识体系中排水工程部分的核心课程;从注册考试内容结构上来看,其领衔的污水处理部分占整个考试内容的30%,故本门课程无论在本科教学还是在专业注册考试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2. 本课程的交叉内容多

本课程涵盖多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其前序课程包括《水处理生物学》、《排水管网》、《水泵与水泵站》等课程,这些课程的知识点在本门课程中又有大量的综合性应用。例如《水处理生物学》中氮元素转化的知识点是本课程中生物除氮工艺的重要基础理论;《排水管网》、《水泵与水泵站》中水力计算的内容是本课程中污水厂区高程计算的前提。本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需要在前序课程的学习中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快速的理解能力,将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

3.课程设计性强

相对于给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具有更多工艺流程种类,涉及更多的处理构筑物。例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法和自然生物处理系统等处理方法都包含了多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每一个工艺其设计参数、适用情况等均有所不同,在课程的学习中需要具有归类、甄别、分析的能力。在课程进行的后期,有专门的课程设计环节,每位同学完成一个大的案例设计,即模拟真实的污水来水,进行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本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特点明显。

综上所述,本门课程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中地位重要,课程知识点多,涉及的工艺种类多,适合案例分析教学法的进行。依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在本门课程中进行案例法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建设《水质工程学II-排水工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重案例库的建设。

案例是案例分析的基本要素,案例的来源,一种来自于注册考试历年案真题及其改编,另一种来自于实习的设计案例及对书本案例的改编。案例库的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点,案例的编选一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注意案例的经典性。经典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首先要根据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收集;其次,在案例编选时须把主要的参数和关键点提示清楚,避免案例无关背景冗长,同时要注意设置必要的干扰数据。

(2)注意案例的实用性。所选的案例中,应多收集那些应用场合多,应用范围广的。这样能够使案例与实际结合紧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注意案例的难易度。案例过难时,学生由于知识、认识等的不足会感到无从下手,消极对待课堂教学,减小参与的兴趣;案例过易时,结果显而易见,也会降低学生的参与度。所以在案例库的建设上也要注意所收集案例的难易程度。

(4)注意案例的更新。任何课程知识都是不断更新发展的,每隔一段时间会有新的知识点得以强化或者弱化,教学和考试中的直观表现为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变化。案例库的建设中需追踪这些变化,不断对案例进行更新、更正,确保案例的时效性。

2.注重任课教师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课堂讲授是中心,教师通过讲课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2];案例分析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起, 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成为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

案例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扮演指导者和推动者,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到案例解决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既不能无所事事,任课堂自由讨论,也不能严格压制学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这需要教师不但对案例有详细的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还需要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并且拥有驾驭课堂的能力,以上所列举的技能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培养。

3.注意考虑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中会碰到不同的学生,自身条件、布置是否有预习等情况会有差异。针对学生的这种不可控的特点,要丰富自己的案例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教师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逐步消化案例中的知识点和有关的技术内容;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上述过程中1-2个案例的学习后,做到举一反三,掌握类似案例知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