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范文
时间:2023-04-06 00:0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审计的内容、审计的效率以及审计的结果,一个拥有着良好素质的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能够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面、高效的审计,快速地发现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其存在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审计人员的素质主要表现在对审计专业知识的掌握上面、工程审计项目的经验积累上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上面,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和素质审计人员才能够在进行工程项目审计的过程中完成审计目标。而一个素质不高的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其审计知识掌握的情况比较单一,不能够在立项、概算编制依据合同招标等方面综合整理现有的材料并且进行相应的审计,或者是在审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漏洞,审计效率不高。审计人员素质不高是直接导致审计的效率不高,难以实现审计的目标。
(二)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存在问题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决定着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结果,绩效审计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以及可靠性等都影响着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目标的实现。通过我们对一些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资料来源进行分析发现,其资料来源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来源于被审计方。这是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审计资料来源于被审计方,因而资料的可靠性不高,极易产生审计结果与项目实际状况不符的现象。其次,工程建设项目审计资料不健全。在很多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过程中,由于被审计方不配合提供相关真实审计资料、审计资料真实性核查较为困难以及审计资料的提取难度较高等,所以很多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可靠性资料较为缺乏,导致绩效审计行为难以正常进行,难以对被审计单位形成有效的监督。
(三)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制度不健全
缺乏健全和科学的审计制度是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直接导致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目标无法实现。首先,审计工作的非常态化。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工作应该是针对所有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只针对一些明显出现问题的工程建设项目,对一些没有发现有问题的工程建设项目或者是有隐患的工程建设项目不能够进行常态化审计,导致这些工程建设项目绩效不高,并且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其次,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制度缺乏。缺乏相应的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制度,导致在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时没有一个统一的、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标准,这使得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结果不能够与社会的实际发展相适应,当然也不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效率的策略
(一)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的素质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结果,也关系着工程建设项目的效率,关系着我国能否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因此,我们要想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效率,就必须先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的素质。首先,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的理论专业素质。审计理论专业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审计人员能否完成基本的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理论专业知识培训,使其能够掌握基础的理论专业素质,使其在审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够获得相应的解决策略。其次,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不高也是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存在的重大问题,导致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在面对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时,不会随机应变,影响审计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对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的审计实践能力进行培训,提升其对审计过程的把控能力,提高其实践能力,提升审计效果。
(二) 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来源,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计资料的可靠性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来源的可靠性直接关系着绩效审计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的来源,提升绩效审计资料的可靠性,使得审计活动的效益得到最大化的提升。首先,建立审计资料上报制度。通过对审计项目的资料进行定期报告,审计部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审计资料的可靠性,同时能够形成对项目的实时监督,有效提升审计的效率。其次,设立专门的部门对审计资料进行调查。通过设立专门的部门对上报的审计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对不全面的资料责令其进行补充等,能够有效地提升审计资料的质量,提高审计资料的全面性,最终促进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行为在准确和全面的资料上实现正常开展。
(三) 健全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制度
绩效审计制度的不健全和不科学既使得工程建设项目被审计方在审计的过程中钻制度漏洞,弄虚作假,也使得绩效人际人员无法按照制度的规定正常地开展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健全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制度,主要是常态化审计制度和绩效审计评价制度,确保审计制度的权威。首先,建立常态化审计制度。建立常态化审计制度就是要建立对所有的工程建设项目开展绩效审计的制度,从而形成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全面监督,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性高和效性。其次,建立固定的绩效审计评价制度。通过建立固定的绩效审计评价制度,能够保障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能够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对科学的绩效评价决定,能够保障绩效审计结果的权威性,能够被人们信服和信任。
篇2
关键词: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问题
作为消防监督工作中的重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与验收主要是依托于公安消防部门,针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所报送图纸加以审核,对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加以纠正,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当前,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与验收工作中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公安消防机构等多个方面。
1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与验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公安消防机构
很多地方消防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保留了本该公示、公布、公告等诸多问题,致使执法过程未考虑到时限的要求,导致审批时限难以保证。对于审批效率而言,多数消防机构在审批过程中都能够严格根据所规定的工作流程展开,但存在部分部门的审批仍借助于传统纸质文书进行办理,如此执法极易导致差错,也容易引起“暗箱操作”等情况。就审批服务而言,由于受到传统特权主义思想的影响,导致服务质量低下,给人以傲慢、无理的印象。
1.2建设方
很多建设单位对于公安消防机构所组织的消防工程设计审核与验收工作不重视,由于认识方面存在偏差,很多单位选择最大化地减少消防工程投资,导致建设工程消防产品质量不合格,消防工程中隐患连连,而这也不是公安消防机构的一纸验收合格意见书所能完全预见的。由于认识不足,导致建设单位对消防工程施工中的问题不重视,仅仅为了通过消防审核与验收而隐瞒应付,致使本应承担消防工程质量监管的建设方发生了角色的错误变换。1.3设计方有些设计单位虽然能够做到严格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技术规范进行消防设计,但出于竞争的需求,存在过分迁就建设方要求等情况,部分设计单位甚至不考虑建设工程规范的实际情况,在设计图纸中所明确的消防设计要求在具体施工中无法实现,导致隐患重重,难以通过消防验收。
1.4施工方
很多施工单位并不根据设计图纸、防火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擅自缩小消防水管的管径,涂薄防火涂料,部分施工方为了得到工程,甚至冒着违法违规之嫌,偷工减料、降低标准。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迁就建设方而违规作业,导致建设工程防火防灾系统先天不足。1.5监理方部分监理单位会定期、不定期地就所承接项目中各项施工情况进行监督,各项目监理部也会对安全监理行为加以考核,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无论在内部安全教育方面,还是项目总监岗前考核方面,亦或安全监理程序制定与规范方面都亟待改善,因而导致消防工程施工现场监管效果不佳。
2加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与验收的对策
2.1明确各单位的责任
对于公安消防部门而言,其担负着安全责任。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与验收应坚持“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虽然建设工程备案分为“人员密集场所”、“普通工程”两种,验收主体方面存在不同,但是,公安消防机构并不参与建设中,而是负责监督工程建设消防部分的开展,为此,公安消防部门无直接责任。设计方、建设方、施工方应对消防检测的结果承担直接责任,全面推行备案制度,公安消防机构需要在竣工之后进行严格抽查,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对于公共场所,公安消防机构直接参与审核和验收的,主要消防安全责任依然在建设方。作为监督部门,存在消防安全事故的,公安消防机构必须承担失职之责。
2.2加强各单位之间的协调、统一
消防设计审核与验收属于一项专项验收制度,因此,应当与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保持良好衔接。根据《消防法》的规定,建设方验收之后必须报公安消防机构进行备案,但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建设工程还未竣工验收,已经进行了消防备案的情况。很多建设方缺乏足够的消防安全意识,设置消防设施只是为了取得消防验收手续。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之后再进行消防验收备案这一环节,同时,加强对各单位及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及时将安全隐患消除,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公安消防部门应注重协调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各单位,加强其相互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促进消防工程顺利实施。
2.3改进消防设计审核与验收工作
对于建设单位而言,必须做好备案,对于特定工程而言应推行验收许可,公共场所审核由公安消防机构负责,其他工程应在取得施工许可之后的七个工作日内,到公安消防机构进行备案,由其负责抽查。同时,应注重增强消防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技术规范,履行安全责任,保障施工质量。对于公安消防机构而言,应进一步加强消防执法监督,树立服务意识,严格履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力求实现公正、合理与高效,严禁利用该方法谋取不正当利益。同时,应引入公民监督制,防止腐败问题滋生。对于施工方而言,必须严格根据《消防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同时,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消防安全教育,防止拖延隐患实施与整改,提升其消防安全责任意识,从根源上杜绝消防安全隐患。对于监理方而言,应明确责任,加强消防工程施工现场监督与管理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纠正,并在限期之内进行复查,根据工程施工质量,对施工方质量保证体系加以抽查,明确其实施情况。对于设计单位而言,由公安消防机构定期向其通报审核情况,并在业务受理窗口公布其设计质量情况,对连续出现设计质量问题的设计单位,应将其情况抄报建设方,并函告招投标办公室,作为警示。
3结束语
一言以概之,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与验收已经成为消防审核的重要防线之一,因此,如何促进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的规范性、可靠性、安全性十分关键,必须加强各单位、部门的协调、配合,保障消防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金水,王海祥.关于建筑工程防火审核与验收工作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3,22(12):245-247.
篇3
摘要:用审计的特殊方法和技术对投资项目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达到改善管理的一种审计活动。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就是用审计的特殊方法和技术对投资项目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根据一定标准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现状和潜力,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达到改善管理的一种审计活动。本文将通过分析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探讨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及其实施对策。
一、实施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工程建设项目能否取得经济效益,不仅涉及项目本身,而且决定了企业筹资的规模和时间,最终将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前景。
1、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有利于合理确定建设项目的成本造价,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从财务的角度,评价工程建设项目取得经济效益的依据是:建设项目的收益超过其投资成本,就为企业创造了价值;取得的收益低于其投资成本,则会损失企业的财富。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者提供的成本造价往往脱离实际,其虚增工程量、高套预算定额、虚列费用等问题比较普遍,加大了投资项目的工程成本,损害了建设单位的利益。因此,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核实工程造价,使项目的投资方合理利用建设资金,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2、实施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评价监督企业管理层履行经济责任的需要。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如何解决两权分离所产生的问题,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监督;二是激励。无论监督还是激励都涉及管理的经济责任,企业的投资决策是由企业管理层做出的,既关系到建设项目当前的效益,又会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就是要评价企业管理层做出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能否增加企业的利润,以考核其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3、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有助于提高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促进建设工程市场的规范化。近几年,由于工程建设项目质量低劣,导致恶性事故时常发生,不仅扰乱了建设市场的正常秩序,更严重的是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实施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有利于企业投资方制定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提高对投资项目的科学管理和监督,保证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另外通过核实建设项目的造价,为招投标奠定基础,促进建设市场的有序竞争。
二、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工程主要审查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投资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性以及项目建成后的投资效益水平的高低。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其中前两个阶段工作的好坏,决定了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的高低。
1、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前经济效益审计。包括:(1)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审计,主要审查投资决策程序的合法性,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充分性和可靠性,是否有土地使用许可证和工程施工许可证,建设资金是否已到位。如果开工前准备不足,可行性论证不充分,就可能会拖延工期,甚至停工,无法实现预定的经济效益目标。(2)设计和施工的招标审计。《招标投标法》规定在我国境内进行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对于实行招投标的投资项目主要审查招投标程序的合法性、标底编制的合规性和标书制作的完整性,是否有规避招标或虚假招标的行为。以此促使投资方和施工单位在保证投资项目建设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项目的总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2、建设阶段的经济效益审计,实质上是核实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造价和监督工程建设质量。工程质量关系到工程的寿命和投入使用后的效益,如果偷工减料,粗制滥造,质量低劣,造成资金的浪费,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工程成本造价也制约着投产后经济效益的高低,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本越低,其投入产出比率会越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好。因此,建设阶段经济效益审计包括(1)工程量的真实性审计,即包括长度、宽度、高度、坡度、土石方等工程量的大小,主要是验证其报送资料的真实程度和工程取费是否执行相应基数和费率标准;(2)材料使用情况的审计,施工单位是否采购设计规定材料的规格、数量等情况,严格审查“三材”的高估冒算;(3)审计分项工程预算定额套用是否合理,选用是否恰当;(4)审计工程质量,是否按照合同约定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必要时可进行破坏性试验;(5)审查建设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的情况及有无挤占、挪用、资金转移现象; (6)审查索赔的合理性,应根据建设过程中监理日志,对索赔事件的起因和责任归属进行划分,严格按索赔程序赔偿。另外在工程建设项目结算、决算经济效益审计时,应重点检查影响项目成本造价的事项,如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对必须变更的项目,要按照承包合同中工程变更价格条款确定变更价格,根据工程变更内容核查工程量清单,避免成本造价虚增;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化;补充合同;投资项目资金来源、支出及结余等财务情况;工期执行和工程质量控制情况等。
3、工程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体现在项目达到设计能力、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方面。项目建成投产后,达到设计要求,迅速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投资回收期短,利润率高,说明项目的经济效益好。通过对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审计,可以评价管理层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出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促使投资方改善管理。
三、实施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对策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是以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为直接目的审计,它是从技术上、经济上寻求提高经济效益途径,是面向未来的一种新的审计形式。
1、解决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技术问题和指标评价体系。经济效益审计是建立在统计分析、逻辑推理、数学模型等基础之上,因此要加强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加快审计技术方法的开发和应用。现在所使用的评价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的指标大多数是财务分析指标,如资金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材料利用率和资产报酬率等。从使用的情况来看,单靠财务指标并未真正反映出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水平。因此,要通过借鉴国外的评价指标和我们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适合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所需要的科学、规范、权威的指标体系。
2、健全法规体系,规范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现在《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早已颁布实施,但针对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极少且不健全。应当建立有关工程建设项目审计方面的法规、管理条例、工作程序、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健全以施工图为核心的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的全过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体系。
篇4
一、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信息化建设对高校工程审计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服务职能的唯一出路。目前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成本高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论是自身研究开发软件还是和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没有大量的资金是难以保证效果的。现在多数高校债务负担较重,审计专业人才匮乏,成本高已经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环。2.认识不到位多数高校由于编制原因,审计人员采取“只进不出”原则,未能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导致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失衡,信息化建设意识淡薄。多数工程审计人员仍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开展审计,固步自封,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甚至有抵触情绪。3.信息采集困难、信息不对称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大量信息的采集,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保障信息化建设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工程项目造价高、建设周期长、利益相关方多、信息量巨大,需要建设单位各个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多方配合,及时准确提供信息,做到信息共享。
二、工程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构想
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要实现的目标是: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为内部工程审计提供技术服务、决策支持、综合管理、资源共享的网络管理体系,为内部工程审计办公提供一个高速信息化网络平台。平台建设应体现标准化、操作简便、扩展兼容性、全程可控性等设计思路。1.系统平台结构工程审计信息化系统平台工作模式目前应用较多的软件结构有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结构和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结构。两种结构各有优缺点,C/S结构适合投入少、规模小的系统使用,B/S结构则适合投入多、规模大、可扩展兼容性高的系统。2.模块及功能设计为体现信息化优势,高校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平台应包括以下基本模块及功能:(1)综合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有工程审计收发文、人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任务分配调度等功能。通过对不同用户设置使用权限,按人员、年度、关键节点对每个项目进行管理。(2)公共资源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功能有档案管理、报表统计、审计案例、法律法规库、造价信息库、系统支持等功能。档案管理功能可对审计过程中合同、招投标文件、工作底稿、重大会议纪要、现场踏勘表、审计报告、审计会审意见等进行模块化管理,便于文件的查询、管理、汇总。(3)工程审计模块该模块应分为基建工程自审和基建工程委托审计两个部分。基建工程自审可进一步按专业细分为基建、修缮、安装、市政、装饰等部分,可实现基本概况录入、结算预审、报审资料汇总、结算审计工作底稿、重要事项记录、结算审计意见书、内部复核、结算审计台账以及在建工程查询和管理维护等功能,对于修缮工程还可以考虑增加固定资产维护模块,能够及时统计汇总学校每个单体建筑修缮维修记录,汇总以后按Excel格式输出,为学校工程立项、年度预算编制、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数据参考。基建工程自审数据文件应包括:编号、发文时间、审计文号、报审单位、工程项目名称、工程类别、施工地点、审计时间、报审金额、审定金额、审减金额、审减率、主审人、复审人等信息。基建工程委托审计模块应能覆盖工程投资立项、设计、工程招标、合同签订、施工、竣工结算、竣工决算等各阶段,全过程记录重大争议问题的处理方式、处理结果,对委托审计单位做出全面评估,保证审计质量。该模块可实现委托审计项目概况录入、委托审计单位协审方案、跟踪审计过程记录、结算初审、审计定案、重大事项追踪、进度提醒、合同管理、档案管理、进度款支付情况、自动核算审计费等功能。
三、加快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工程审计信息化的优势显而易见,但由于各个高校管理水平和起点不同,建设过程任重而道远。为了加快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各个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转变观念,提升审计信息化意识信息化建设必须先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主动适应、参加到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来,群策群力,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提高高校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高校健康科学发展。2.培训人才,对外合作学习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人才,需要大量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计算机网络的人才。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在内部各部门之间、兄弟院校之间、校外企业看展合作,组织专项培训,提高现有人才的知识水平和结构。3.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在大数据时代来临的今天,信息技术更新迅猛。新的工程审计方式层出不穷,如三维算量软件、BIM(建筑信息模型)、“3S”(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只有不断在传统方法上创新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审计优势。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高校;建设工程;内部审计;模式;审价;审计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各高校纷纷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本建设或房屋修缮以改善其办学条件。为保证资金安全,发挥其最大效益,通过内部审计对建设资金的使用进行监控,也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不同学校开展建设工程内部审计的方式和内容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两种模式:审价模式和审计模式。
一、两种模式特点及异同
(一)审价模式及其特点
所谓审价是指内部管理机构根据合同、招投标及有关工程资料,对施工方所报工程结算作审查核对,以确定工程结算价格的系列工作。工程审计的审价模式是指审计部门以审计名义做审价的工作,以工程结算价格确认为核心,以核减金额和核减率为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现指标。该模式是当前高校建设工程内部审计采取的主要模式,其特点如下:1.价格确认为核心工作内容。审价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承担了价格确认的角色,表现为对施工方报送的结算书或者预付款、进度款支付请求的审核,重点是对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审计部门的成果就是对价格的控制程度,突出表现为对施工方报价核减情况的重视,核减金额和核减率成为审计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2.内部工程管理部门实际游离于审计监督之外。审价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重点关注对施工方报价的核减,而工程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如招投标文件、合同、工程变更、签证等资料则成为造价审核的重要依据而非监督对象。虽然一些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审价时拥有否认工程管理部门不适当签证效力的权力,但签证者并不会因此而被问责。事实上,工程管理部门作为招标文件、合同、工程变更、签证等资料的提供者和解释者,对其自身是否作为内部审计部门审价的有力协助者具有主动权,在审计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游离于内部审计的监督之外。
(二)审计模式及其特点
所谓审计是指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工程建设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审计模式则是由内部审计部门对工程建设中工程管理部门各类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的检查,重在对工程建设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审计模式在高校建设工程内部审计中被较少采用。其主要特点如下:1.全面性。审计模式下,凡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节都可能是审计的内容,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关注建设工程的立项、招标、施工、结算、决算等,而且要关注这些环节中全部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注重对程序完整性和规范性的检查,而不仅仅是对工程造价的重视。对造价的控制是工程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内部审计的职责就是对工程管理部门职责履行情况的检查与评价,关注工程造价,而不是通过审计检查来代替工程管理部门对施工方进行监督。2.工程管理部门是审计监督对象。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是对建设工程管理活动的检查和评价,管理活动的主体是内部工程管理部门,该模式下,内部工程管理部门是内部审计监督的明确对象,不能游离于审计监督之外。
(三)审计模式与审价模式的异同
两种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不同之处:1.监督对象不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的工作主要是对施工方报的结算书进行审查,监督对象是工程施工方;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的工作主要是对工程管理部门工程建设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监督对象是工程管理部门。2.目的不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的主要目的是与施工方确定结算价格,防止施工方高估冒算;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是对工程管理部门的建设活动进行监督,主要目的则是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防范舞弊风险。3.检查范围不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检查的是施工方结算书的真实性,依据的是工程施工相关资料,检查范围限于结算资料;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则是对部分或全部工程建设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检查,既包括对结算环节的检查,也包括对施工环节、招投标、合同内容等环节的检查。4.结果表现方式不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的工作结果是双方对结算书达成一致,往往以造价审核报告为结果表现方式;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工作结果是对工程管理部门工程管理活动的评价,往往是以审计报告的形式表现。5.对人员要求不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工作重在对造价的确认,审计人员以造价工程师为主;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人员的专业以工程管理、法律、财务为主,且对其综合能力要求更高。二者也有一定的相同点,这些相同点容易使人将二者混为一谈,实际工作中难以区分。1.主体一致性。无论审价模式还是审计模式,工程审计工作都是由内部审计部门承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者主体具有一致性。2.部分检查内容相同。审计模式和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都要对结算书进行检查,其中审价模式下主要是对结算书的内容进行检查;审计模式下,结算环节是监督重点,所以在该模式下对结算书的真实性及合法性也要做相应的检查。
二、审价模式的由来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审价模式的由来
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环节多、专业性强、资金量大、寻租空间广,是腐败问题的高发领域,各级政府部门要求加强对建设工程的监管。在对建设工程监管的各种措施中,审计被认为是最好的经济监督手段,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审计的通知》中第四条明确提出“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未经审计不得办理结算手续”,可谓对审计的高度重视。但是,近些年高校建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而高校内部审计力量又非常有限,难以做到对每个项目都进行全面检查。为实现加强审计监督的要求,一些学校采取了以审计名义仅对施工单位报的结算书进行检查的方式,由此产生了审价模式并在高校间广泛应用。
(二)审价模式存在的问题
审价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简便高效且对人员要求相对较低。但该模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审计部门采取审价模式实施审计,会破坏工程管理自身的规律,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导致负面效果。1.割裂工程建设自身规律,投资控制目标难以实现。工程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一项工程建设有三个重要指标:造价、质量和进度。实际建设中对工程建设的控制也是围绕这三项进行,以期实现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按时完工三大目标。工程建设中,该三大目标密不可分,是一个有机整体,建设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而不能将三者割裂。此外,合理控制造价是工程建设目标的核心,一定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先建设后谈价钱,则控制投资就沦为空谈。审价模式下,对工程结算书的审核及最终价格的确定工作由审计部门负责完成,工程管理部门或者初步审核后转审计部门审核或者直接将结算书交审计部门审核,在结算环节成为审计部门审价的配合者而非造价的控制者。如此一来,最终的造价由审计部门确定,实际上是将工程管理部门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责任转移给了审计部门,工程建设三大目标发生了分离,其中质量与进度由工程部门控制,造价转为审计部门控制。三大目标不再是有机统一的一体,导致了工程建设自身规律被打破,同时由于造价的控制处于工程的末端,是典型的“以事定钱”“事后谈价”,使审计人员对投资的真正控制难以实现。2.造成审计部门的越位和监督的缺位。建设工程参与方可以分为两类主体,一类是管理主体,职责是负责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对工程造价、质量、进度进行控制以完成建设目标;另一类是监督主体,职责是监督管理主体使其正确履行职责,以促进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这两类主体职能属于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也只有分离后正确履行各自的职责,工程建设才有可能实现预设目标,防范风险。工程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分别是管理主体和监督主体,然而在不同的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事实上的角色却不同。(1)在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关注的是工程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包括其对造价、质量、进度的控制,涵盖管理部门的各类决策、执行等行为,置身于工程管理环节之外,角色是监督主体。(2)在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的主要作用是在结算环节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履行管理职能,审计部门成为管理主体之一,而未能履行本应对管理部门行为进行监督的职能,造成了审计部门对工程管理的越位和对审计监督的缺位,“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三、从“审价”走向“审计”
(一)高校模式选择的困境
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游离于管理部门之外,是对管理部门管理行为的全面监督,以促使其正确履行职责,既符合建设工程的自身规律,也实现了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有利于实现工程建设的目标。而审价模式从性质上来看不是审计,其本质是披着审计外衣的工程管理行为,审计部门在工程审计中采取审价模式将割裂工程管理自身的规律,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避免使用工程审价模式。事实上,仍有较多的高校建设工程内部审计仍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审价模式,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内部专业人员的问题。从数量角度看,多数高校审计人员的配置与高校工程建设规模不匹配;从专业角度看,内部审计机构人员主要以财务等专业为主,了解工程管理的人才普遍较少,面对较为专业的工程管理往往难以应对。二是工程管理部门配合的问题。审价模式下审计部门监督主体地位缺失,工程管理部门事实上处于不受审计监督的状态,而“以事定钱”又使工程管理部门权力更大,其权力和责任发生了分离,因此工程管理部门偏向审计部门采取审价模式。审计部门一旦单方面改变模式可能会引起工程管理部门的反对。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一些高校审计部门即使认识到了审计模式的重要性,却也不得不维持现状。
(二)模式转变之路虽然存在困难,但高校建设
篇6
一、当前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 29 号文出台以来,各地高校纷纷制定具体的全过程审计实施办法,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广泛开展起来,但各高校在全过程审计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也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问题。
(一)审计介入点不同
教育部 29 号文指出,对大中型建设工程应实施全过程审计;也可根据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结合内部情况,对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部分阶段或环节进行全过程审计。实际上,各高校基本都从自己学校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不同的介入点开始审计。有的从工程量清单编制审核介入,有的从施工单位招标开始介入,有的从工程施工开始介入,不一而足。从投资估算开始介入,对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的全部内容进行全过程审计的高校极少。
(二)审计范围不同
教育部 29 号文指出,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的内容包括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勘察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结算、财务决算等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的检查和评价。对建设工程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监督、控制和评价。这为全过程审计指明了大概的范围和内容。曹慧明(2009)认为全过程审计的内容主要有11个方面:(1)工程审批程序审计;(2)设计审计,包括初步设计审计、施工图设计审计和设计变更审计;(3)工程量清单编制审计;(4)工程招标投标审计,包括招标文件和招标程序审计;(5)工程合同审计,包括合同签订前对合同条款的审核把关和合同执行审计;(6)拆迁审计;(7)内部控制制度审计;(8)工程物资采购审计;(9)隐蔽工程审计;(10)额外工程审计;(11)工程进度审计,即定期对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由于审计介入点不同和具体审计方案不同,各高校的全过程审计基本都没有完全涵盖以上内容,换言之,审计范围是不同的。
(三)审计深度不同
所谓审计深度,是指对审计事项的审计细致程度。比如工程量清单编制审计,有的高校是全过程审计方和建设主管方委托的清单编制单位背靠背编制清单,然后将两份清单进行比对,在此基础上出具审计报告;有的高校没有安排全过程审计方编制工程量清单,只是直接对建设主管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核。两者效果必然不同。再如,对工程变更联系单的审计,是对所有工程变更联系单都进行审计,还是只选择金额比较大的进行审计,金额大小的划分界限是多少,这种审计深度问题贯穿于全过程审计的整个过程,对审计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四)审计方不同
目前,高校工程审计专业人才紧缺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很多高校都是委托社会上的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以下简称事务所)进行全过程审计。代表学校进行委托全过程审计业务的部门一般是高校内审部门(审计处)。而有的高校是建设主管部门(一般是基建处)既代表学校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同时又代表学校委托事务所对所管理的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审计。还有的高校的情况是,建设主管部门委托一家事务所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咨询,内部审计部门委托一家事务所进行全过程审计。另外,各高校与事务所所签的审计合同不同,导致学校及代表学校委托审计业务的部门与事务所的合同关系具体内容不同,即甲乙方权责界定不同,这些对全过程审计工作的开展及审计质量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五)审计方与建设管理部门权责范围不同
教育部 29 号文对全过程审计的定位为监督、控制和评价。这一点在理论上鲜有争议。但在全过程审计实践中,经常出现的审计越位、错位、缺位现象表明,对这一审计定位的把握是一个难点。有些项目中,审计方在每一个工程管理环节都需要签字认可,没有审计负责人签字同意,工程量确认无效;没有审计负责人签字同意,不能进行工程变更;没有审计负责人签字同意,不能支付工程款。还有一些项目中,审计方只是针对同一建设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进行结算审计,将原本要在建设工程全部竣工后一次性做的结算审计分批提前做掉而已。这两种情况的截然不同反映出不同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审计中,审计方与建设管理部门的权责范围是不尽相同的。前者存在明显的越位、错位现象,而后者在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全过程审计。
二、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问题是内部原因的外在表现。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实践中遇到和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导致的。
(一) 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处于探索期
20 世纪 90 年代末,我国审计工作开始重视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1999 年 2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管理质量的通知》(〔1999〕16 号)中, 对重大项目要进行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的要求首次被提出。2001 年审计署的《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对财政性资金投入较大或者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机关可以对其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首次用到全过程的提法。
2003 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 1 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指出,在开展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时,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结合本组织内部审计资源和实际情况,既可以进行项目全过程审计,也可以进行项目部分环节的专项审计。首次用到全过程审计的提法。
2007 年教育部 29 号文是教育系统首次的关于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政策性文件,也是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工作蓬勃发展的直接动因。由此可见,全过程审计,尤其是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在我国是一项比较新的工作方式,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处于探索期,因此,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发展和完善。这就意味着,一方面,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不成熟性是其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自然特征,并在实践中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审计工作者,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的合理发展路径,并积极去完善它。
目前,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不成熟性表现在:
(1)没有成熟的套路。目前没有一种大致的成熟的套路可以参考或者复制,各高校的具体做法不一,效果殊异。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排烟系统;消防审核
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式的变化,我国消防部门的日常工作日益繁重,消防监督工作者相对不足,加上行政许可时限的限制,使得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人员经办一个项目的审核时间极其有限,特别是刚刚从事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的人员,对规范不熟、理解不深、经验不足,出现错审、漏审现象在所难免,如果错审、漏审的是国家强制性标准等重大问题,将对建筑工程本身和审核人员本人都造成严重后果。
1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义
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是消防监督工作的关键,主要是由公安消防机构对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报送的图纸进行消防审核,以便在消防设计中所存在的消防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消防设计的审核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而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是消防审核的第一道防线,对消防设计的规范性、安全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内容
审核人员必须清楚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内容,这对于顺利进行审核工作起重要作用。就目前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规定来说,要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工程项目主要涉及到新建、改建、扩建以及建筑室内装修等建筑工程项目。对于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建筑物火灾危险级别以及建筑耐火等级;(2)建筑平面布置中有关防火间距;(3)安全疏散以及消防楼梯的设置和疏散标识标志;(4)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设计;(5)防排烟和通风系统设计;(6)以及国家相关消防设计的内容都要进行消防设计审核。
3审核易忽略的问题以及审核要点
3.1场所装修时自然排烟口的封堵
《建规》、《高规》规定了一些建筑场所应设置排烟设施。对于未采用机械排烟设施的建筑功能空间、机械正压送风的楼梯间及前室或合用前室,在建筑消防设计时,均留有足够的、符合规范要求的可开启外窗,但在装修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包括建筑外部装修,特别是广告牌的设置),设计和施工人员经常会减少或封堵可开启外窗,审核人员在审核时不容易发现,也很少提出整改意见,许多审核人员根本不会将其纳入审核范围,或忽视其对建筑消防安全的影响,使得装修后的场所没有了原先设计的自然防排烟用的可开启外窗。
3.2合理取定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
GB50222―1995(2001年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装规》第3.2.3条规定:当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内装有自动灭火系统时,除顶棚外,其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在表3.2.1规定的基础上降低一级;当同时装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顶棚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在表3.2.1规定的基础上降低一级, 其它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不限制。许多设计、审核人员按这条规范规定不分建筑场所一律给予降低,是错误的作法。《装规》第3.1“一般规定”,对“一般规定”的场所不允许降低。如《装规》第3.1.6条规定:无自然采光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这种场所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即使同时设置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也不允许根据《装规》第3.2.3条规定给予降低。
3.3排烟系统排烟口的设置位置
《高规》第8.2.4条规定: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第8.4.4条规定: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排烟口平时关闭,应设置有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建规》第9.2.4条规定:作为自然排烟的窗口宜设置在房间的外墙上方或屋顶上,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自然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实际审核过程中,许多审核人员经常忽视排烟口的设置位置,导致排烟口设置在墙面靠近地面或悬在半空中的现象相当普通。因为规范规定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m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就导致排烟口的设置排不出防烟分区内的烟气,而使烟气扩散到着火区域以外的防烟分区,造成烟火蔓延。
3.4室内消火栓的设置位置
相关规范规定室内消火栓应设置在走道、楼梯间附近等明显且易于取用和操作的部位(《高规》中为强制性条款)。但从实际工程设计图纸看,多数设计人员不太注意消火栓的设置位置,只关心能否保证每一个防火分区同层有2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任何部位,使许多室内消火栓位于办公室内、走道尽头、管道井内、货架背面、远离安全出口的墙面上等偏僻的地方,将室内消火栓“躲藏”起来,尤其是商场、仓库、地下汽车库等场所,而审核人员对此一般也不太注意,往往到工程竣工验收阶段才发现其位置实在难找又不好取用,消防部门也往往因为整改难度大且工程已由内部审核同意而作罢,使得投入使用的建筑工程消火栓位置不当的现象非常普通。
3.5加强建筑总平面布局与供水设施总平布置和楼层平面布局与立面设计的有机结合
高层建筑的平面布局和使用功能复杂多样,给消防灭火、救援带来诸多不利因素,特别是在设计中对消防登高面和作业场地的考虑不周,或者没有与楼层平面布局、室外消防供水设施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火灾时消防车无法靠近主体建筑实施救援,无法顺利供水,造成本可以避免的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设计和建设单位存在着注重外立面造型和内部功能的设计,对消防登高面和作业场地的设置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经常被消防审核人员忽视。
(1)没有给登高消防车预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目前很多设计都是先按《高规》规定的防火间距把总平面布置好,然后再从四个立面中选定一个认为最佳立面作为消防登高面,这种设计存在顺序上的颠倒,可能造成操作空间不足。(2)室外消防水源和水泵接合器设置位置不当。在消防登高作业场地附近,没有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室外消火栓等设施,或者没有水泵接合器,使得火场无法快速供水,延误灭火行动。(3)对裙房的进深和高度要求不实际。《高规》对建筑裙房的限制是必要的,许多审核人员一味的以《高规》第4.1.7条对裙房的进深不得大于4m和高度不得大于5m的限制为标准,忽视了具体工程和登高消防车发展等实际情况,值得探讨。(4)楼层平面布置和登高操作立面的设计不能为灭火救援提供有利条件。如登高操作立面的首层没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疏散楼梯间的出口;
4结束语
文章重点介绍了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的主要内容,指出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的过程中,审核人员容易忽视的常见问题,分析误区出现的原因,针对所忽视的问题提出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要点。以上几点仅为笔者在日常建审过程中依据此准则针对消防审核方面的一点浅陋之见,提出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旨在引起人们对经济合理消防设计的关注,做好防消有效结合的安全设防,更好地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健男,鲁岩.建筑工程项目的消防设计与审核[J].应用能源技术,2009,18(09):39~40
篇8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造价;审计;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E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造价审计要求监督、控制及评价工程建设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审计要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等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结合通信工程行业内部监管及企业的管理规范后,形成工作造价审计理论与方法。
一、目前通信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审计中的常见问题
(一) 不能及时签订建设工程补充协议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因为会产生不可预见的自然因素、工程量发生变化、工程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导致工程发生相应变更,应及时按照合同约定的变更原则进行有效的价款结算,而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有时会产生在工程施工期间发生变更情形后既没有签订补充协议也没有履行工程变更签证资料。
(二)单项工程拆为多个项目分开立项送审
工程造价依据审核依据效益原则,应该设置一个送审起点金额标准,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工程建设部门对这方面的理解有不同的反映。以基站装修工程项目为例,建设部门有时以单个基站送审,有时以多个基站送审。这样很容易发生规避审批权限的问题,给设计制度的执行检查带来风险。
(三)工程余料管理信息不全导致难以核实真实情况
由于在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传输网中,建设工程余料的管理比较粗略,一些传输网项目光缆类物资实际的出库量大于工程竣工的交付量,这会导致在结算中不能及时反映余料管理的真实信息。
二、通信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审计的依据与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造价审计的依据
1.对合同及协议的审核是造价审计的基础和前提
通信工程造价审计首先应仔细研究合同、协议及招投标文件,以此来确定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一般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根据计价方式的不同分为总价合同与单价合同。总价合同常见于包干工程,这类合同较难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开展造价审计。而单价合同则常见于以工程量确定合同额的如管道施工、房屋土建等工程项目。审计时在确定完合同的计价类型后再仔细研究其中的合同结算条款,再根据结算条款进行工程价款审计。
2.建设项目施工过程文件
造价审计的依据也包括建设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文件,这些文件包括设计图纸、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等。设计图纸文件是工程造价工程量计算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造价套价计算的重要依据。工程变更则重点关注设计变更及施工变更,重点审核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的变更意见。现场签证对于检修维修工程是非常重要的,此类工程的施工量大部分依据现场签证来计算的。另外,所有建设项目的结算都应附有竣工验收文件,只有验收合格的项目才能进行工程造价的结算。
(二)审计的主要审查内容
1.审核工程量
一般情况下,工程量的审核在计算时按施工图或竣工图计算。如果遇到没有图纸的项目时则依据工程量现场签证单进行审核,审核时要做好调查研究,只有对施工工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熟悉施工图纸及熟悉图纸工作量计算规则才能保证工程量审核的准确性。
2.审核取费标准
取费应根据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及规定并结合合同、招投标书等相关文件来确定费率。审核时应注意取费文件的时效性,执行的取费表是否与工程性质相符及费率计算是否正确等问题。
3.审核套用单价
通信工程造价定额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及法令性的特点,它的形式和内容以及计算单位和数量标准都必须严格执行,不能任意提高或者降低。在审核套用预算单价时特别要加大对直接套用定额单价、换算的定额单价及补充定额的审核力度。
三、完善通信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管理体系的措施
(一)优化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组织形式
通信工程建设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送审资料的审核,严格把好审核关,要对送审资料的完备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还要进一步配合审计的相关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完整的审计资料,以使审计工作能顺利有效的开展。建设相关负责部门应及时将项目招标计划和完工计划提交给内审部,以便内审部能尽早开展审计的前期准备工作。
施工单位提交的结算资料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应该纳入考核范围,并将其相关承诺纳入工程招标评审的计分指标,以降低结算前工程进度款总体支付比例,通过利益驱使促进施工单位提高整理工程结算资料及审计期间配合审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进一步提高审计的时效性与质量奠定了基础。
(二)提前介入通信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
通信工程建设完工后,审计根据报送决算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并纠正原决算中不合理的成分,这种典型的审计事后控制模式使得审计无法达到使偏差消失或减少。所以审计就应提前介入,通过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主动地控制工程的造价,把工程当中的偏差减少或使其消失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造价审计实施阶段管理
在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按照计划和所收集的资料,根据人员和时间需要来选择适合的审计方式,内审部门要对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现场核对和取证做好审计记录。审计过程中应认真填写审计工作底稿,详细记录查询的有关情况,必要时可以复制有关文件资料。
通信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隐蔽性工程量,为解决隐蔽性工程量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现状,就需重点核查工程项目隐蔽工程的施工过程,所有隐蔽工程均需现场验收现场签字,实行工程监理的项目应经监理工程师签证确认。
(四)在造价审计过程中做好协调好工作
在造价审计过程中,对容易出现纠纷争议应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公司内部的负责人要加强对送审材料的把关。要对送审材料的完整性、有效性和真实性切实负责。全面配合审计工作,对于有的争议事项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核对。为进一步提高审计的时效性与审计质量,应将施工单位提交的相关资料纳入考核范围。同时将相关承诺纳入工程招标评审的计分指标,合同中如果没有按约定参考相关规定,可以委托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进行竣工结算审核的协商期满后向施工单位提出工程造价咨询。
发包方与承包方发生工程造价合同纠纷时的解决途径有多种方式,遵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根据工程实际经验,采取积极的解决态度。或经过双方有效协商、提请调解及按照合同约定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以目前实际情况来分析,许多企业普遍采用的是协商与调解的处理方式,很有利于消除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对立情绪,以有效地避免纠纷的发生。
结论
我国正在开展通信工程造价审计的改革,原有的定额计价和改革后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同时适用于工程造价审计过程,由于规范的非唯一性,对工程造价真实性的审计难度巨大。适度的根据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独特特点,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以达到节约审计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校 建设工程 跟踪审计 项目管理
引言
从上个世纪末至今,高等学校的扩张导致各学校新校区建设大规模展开,数以亿计的资金被投入到各项百年工程中。虽然教育部早在1997年就制定了《教育系统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实施办法》,但主要形式仅局限于以概、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为主的事后审计。2001年之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才最初在江苏省南京等市试行,再逐步推广至全国各地。
目前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实务中被称为“全过程造价控制”,涉及从投资意向到投资终结的全过程,所以这种审计形式对改善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有明显的效果。从概念上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有完全掌控工程造价的能力,但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角度,对全过程跟踪审计重点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定位和职能的认识存在误区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教财[2007]29号)文件中强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由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实施。”所以这里所讲的跟踪审计本质上是一种内部审计。在国内高等学校中,内部审计职能重在监督,特别是在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情况下,对很多经济活动具有否决权,这是内部审计由“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的最大障碍。这种审计理念会使审计与被审计双方关系很不正常,从而忽视了服务目的。跟踪审计既然参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主要职能则是提供咨询,为决策提供支持,但不应参与决策。跟踪审计应通过对项目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的检查,评价资源的利用程度,化解管理风险,改善管理环境,以帮助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为目标,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不良后果,从而直接提高被审计项目的效益性。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建设工程项目立项与设计环节的缺失
建设工程项目大体分为策划和立项、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和合同签订、工程实施、竣工验收和总结评价几个阶段。全过程跟踪审计都应参与其中,针对工程项目的每个阶段提出合理化建议。但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高校内部的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大多从签订合同阶段开始至工程竣工结算结束,并没有参与项目立项和设计环节,而这两个环节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占70%以上。这无形中将全过程跟踪审计降格为对项目立项和设计的事后审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跟踪审计职能理解的不充分。
公办高校的重大建设工程立项往往受政策、教育主管部门、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的影响,审计参与空间受限,但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审计环节不可缺失。设计审核的重点在于根据项目的功能要求及生命周期,与类似工程项目相比较,测算指标是否在投资控制范围内。同时,对设计提出优化建议,合理利用有限的建设资金,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在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主要建设材料是否有可满足使用要求但价格更低的替代品;各类管道的走向是否合理,以缩短管道的总长度;精装修的标准是否可以降低;关键性设计的施工难度是否在合理范围内等。笔者在实践中就遇到问题在设计审查时没有提出而导致损失的例子:某高校教学楼的标志性外观设计为一组倾斜的砼柱,体积庞大。在施工过程中受限于施工队伍的技术条件,其中的关键部分无法浇注完成,最后只能由设计方变更设计方案,给校方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延误了工期。
三、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招投标形式是目前高等学校选定建设工程施工方的主要形式。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招投标主要分为市场公开招标和单位内部招标。市场公开招标一般由专业的事务所或政府招标办和组织实施,由相关方面的专家参与评标过程,比较能保证真实、合法、合规性。所以审计应重点关注单位内部组织的招投标。
高等学校虽然知识资源丰富,不乏工程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并且职能部门制订了相关的内部规章制度,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首先,实践经验不足,尤其是市场经验。市场中能满足建设需求的企业以及它们的竞争关系;材料和设备的生产标准,合理价格;特定企业经营模式和资金流动情况等等。招标组织者和评委如果没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就很难把握这些问题。其次,高校内部大多是纪检监察、审计合署办公。纪检审部门人员虽全程参与招标过程,但会忽略审计职能的发挥,监督最终都会流于形式。
为解决上述问题,内部审计机构应聘请经验丰富的外部审计人员实施招投标审计。在招标准备阶段重点审查招标形式的确定,是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还是单一来源采购;审查标段的划分、工程量清单和预算造价的编审是否合理。在评标阶段审查投标单位资质的真实性;审查设备、材料单价的合理性和规格是否明确并符合标书要求;评价投标方要求的付款方式是否合理和对建设单位资金周转的影响;评价不平衡报价中个别单价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
2、合同是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实施的重要依据。订立清楚明晰的合同条款,对于规避风险,促进项目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对自行招标的项目往往由内部人员撰写合同。针对此类情况,审计应重点关注合同类型的选择是否合理,应该采用总价合同、单价合同还是成本加酬金的合同形式;审查各专业的施工范围是否明确界定;审查合同中是否有变更处理的相关条款;审查付款方式是否和投标文件一致;审查是否明确了结算办理的时间和资料的完整,以提高竣工结算审计的时效性。针对施工放结算编制的高估冒算问题,合同中最好能约定在不同审减率下,审计费用由施工方支付的比例,这样可以促使施工方按规范报送结算。
四、项目施工阶段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施工阶段的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是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发展比较成熟的阶段,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项目施工阶段的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是常驻现场,但在实践中受限于人力成本,外聘审计人员要么不能常驻现场,要么是常驻现场的不能满足不同专业需求。因此跟踪审计的委托合同中应明确要求审计人员常驻现场,或根据工程要求约定进驻现场的时间或频率,如一周几天,不同专业的审计人员何时进场等。
2、施工方往往采取低价中标,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变更增加工程量来赚取超额利润,所以施工阶段审计的重点是工程变更及签证的审核。该阶段审计除了关注变更的必要性,变更签证的及时性、完整性,以及变更是否真实发生外,还应关注因某项变更引起的其他变更,这种情况往往会造成连锁反应,控制难度较大。在实践中,有的高校会聘请专业教师作为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的负责人。专业教师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工程管理的实践经验,并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缺乏全局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更应投入较大精力,充分利用自始至终参与工程项目的经验优势,为变更提供合理化建议。
3、工程竣工验收后即进入结算审计阶段。该阶段除了关注送审资料的完整性外,审计人员还应保持独立性原则,客观、真实的完成审计。跟踪审计人员虽是建设单位委托,在审计过程中多为业主考虑也是常情,但如果违背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会为后续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在实践中就遇到一例:大型工程结算编制很难做到无一遗漏,项目经理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也是通盘考虑,一般只要达到利润目标就行。跟踪审计人员在结算审核时只顾核减,该增加的没有核增,项目经理也签字认可了审定单。在建设单位聘请另一家事务所复核时继续核减,就出现了扯皮现象。
五、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控制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特点是实施周期长、任务重、涉及面广、审计成本高昂。审计人员长期与施工方、校内工程管理人员接触,如果约束不足,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审计目的难以实现。在实践中,多数政府文件规定跟踪审计费用以建安工程造价为基数乘以一定比率收取,这就造成审计越卖力,审计费越少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灵活变更收费方式,采取审减额越多,控制越有效,审计收费越高的形式,这样能激励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引入复核机制,在跟踪审计结束后,聘请另一家事务所对工程造价进行复审,约定以复审的核减率为标准,结算跟踪审计费用。
六、 结语
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实务中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会产生更多问题。只有及时关注这些问题,并合理解决,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才能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伟, 刘晓芳, 杨柳.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重点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00,(05)
[2] 容仕坚. 浅谈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点与难点[J]. 科技资讯. 2010,(19)
篇10
本文主要是结合我国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对于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的总结和研究,谈谈我在市政工程跟踪审计工作中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市政工程,跟踪审计,经验总结,概述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跟踪审计是一项全新的审计制度。它是伴随着我国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以及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审计问题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它最早并不是应用于市政工程建设,而是首先在其他建设项目中发展而来的。跟踪审计本质上就是实时审计。跟踪审计的理念改变了过去传统结算审计的模式。采用跟踪审计的模式,可以更好地确保市政工程的资金安全,保障市政工程的质量,避免国有资金的不合理流失。我国在市政工程建设中跟踪审计发展的比较早,如今的跟踪审计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审计流程,在市政工程的审计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市政工程跟踪审计的概述和特点
1.市政工程跟踪审计的概念
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本质上来说就是实时审计,这种审计方法又被叫做市政工程的同步审计(Follow Audit)。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就是指审计机关以我国的法律和法规为根据,运用现代最新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的、同步的跟踪审计,保证各个环节的资金流向和支出符合工程预算,这些环节具体包括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决策环节、设计环节、招标投标环节、施工环节和竣工验收决算环节,通过对这些环节的经济活动和其他资金方面的活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进行审计和监督,保证市政工程的资金流向符合预算,维护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保证国有资产不被流失。同时还可以提高市政工程的建设效率,控制市政工程的造价,减少政府和纳税人的负担。
2.市政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特点
以往的市政工程审计,一直是采用概(预)算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这两种审计方法,针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这些审计方法已无法满足其要求,再加上近年来,市政工程的审计频频出现各种问题,市政工程的质量和资金的耗费问题也是经常出现,因此,有必要创新一种新的审计方法,从而解决这些问题,避免以后的市政工程建设能够达到相关的要求。
跟踪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方法,它是采用现代建设项目的审计理念,结合市政工程的特点而产生的一种审计方式。与传统的审计方法相比,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具有体系性。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的内容包括了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即从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到竣工结算这一整个过程。
其次,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具有时效性。跟踪审计的时效性是指市政工程的审计始终和市政工程的建设一致,他们是同步进行的。在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特点,灵活的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审计方式,使审计步调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保持一致,从而达到对该项目的资金流向监督和管理目的。
再次,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还具有预防性。过去的审计方式大多数是时候审计,跟踪审计是实时审计,将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这样就可以对市政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审计问题提前预防,以免在以后的建设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此外,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还具有效益性。通过跟踪审计,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督促建设单位及时合理的解决问题,促使市政工程建设优化,更好地实现市政工程的的经济效益。
三.市政工程跟踪审计的经验介绍
我国在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中已经取得许多很好的成就,这些成就将是以后市政工程建设跟踪审计的经验,现就有关跟踪审计的经验作如下介绍:
1.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实现了跟踪审计和绩效审计的结合
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主要是将市政工程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纳入跟踪审计的范围之中。我国目前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已经将市政工程的财务、投资、施工、设计、竣工等各个步骤很好的衔接起来,对各个环节的审计,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审计流程,对市政工程的建设产生了巨大作用。当然,我国的跟踪审计并不是单一的,它还将绩效审计结合起来。绩效审计是市政工程利用资源的财务性、经济型、环保性、社会性进行总额和评价,它是跟踪审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市政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的结合,对于投资较大、周期较长、涉及面广的市政工程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监督市政工程建设中的不合法、不合理的资金支出,充分合理的分配资源,实现了市政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审计的目标。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的结合,是我国市政工程跟踪审计的重要经验,对于以后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将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借鉴。
2.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
市政工程一般都是公益性的工程建设,通常只具有社会效益,而经济效益几乎没有。但是,我国的哦市政工程跟踪审计已经实现了市政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跟踪审计通过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实施实时的监督,保障了市政工程的资金流向的合法,同时也促使市政工程质量得到了提高。
与以往的市政工程相比,现在的市政工程建设就相对来说省钱的多,因为它将每一个环节的成本和预算控制的十分合理,同时市政工程质量的提高,也更好的带动经济的发展,这就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节约了市政工程的成本,这些都是其实现的经济效益。
3.市政工程的跟踪审计实现了完善的审计监管体制
跟踪审计实现了以审计机关统一集中行使监督职能为主的监督体制。加审计机关加强了监管,提高了监管质量为目标,修改并完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规章制度,剥离原来分散在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由审计机关统一集中行使,改变长期存在的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监督“三位一体”体制,实现投资主体、管理主体与监督主体的彻底分离。同时还理顺了市政工程项目审计监管体制的内部机制。形成了审计机关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协调关系,使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相互支持,形成监督合力为目标,确立审计机关对建设项目实施审计监督的地位。
4.市政工程跟踪审计实现了全方位审计监督模式
改革了传统的市政工程项目审计监督模式,建立起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三同步”的全方位监督模式。一是注重对项目决策、立项程序的监督,防止违反决策程序、擅自立项行为的发生,把好决策关口,向决策要效益。二是注重对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工程监理制等落实情况的检查,确保项目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偿还债务和资产保值增值过程中责、权、利的统一,把好管理关口,向管理要效益。三是注重研究制订重点建设项目审计计划、程序、方式方法、处理处罚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统一标准和口径,以严格的程序、有力的手段,加强审计业务管理,规范执法行为,提升审计质量和水平,把好监督关口,向监督要效益。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