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文化范文

时间:2023-03-28 20:57: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制度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制度文化

篇1

一、清明文化,熏陶人

本着“以文化立校、文化育人,打造省级文化名校”的宗旨,我们把“倡导清明文化,打造赤城少年”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注重以下几个特性:

1.系统性

清明文化取其“清廉、清平、明德、明理”之义,包括“责任、效能、和谐、修养”的内涵;打造“有思想、会学习、善生活、懂感恩”的赤城少年是清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重要的价值追求。在建设清明文化的背景下,我们把打造赤城少年形成―项系统性的工程。在进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制订严密的年度实施计划。从学生进校承诺到平常赤城少年的量化考核,从毕业时赤城少年的认定到关注赤城少年的未来成长,形成工作的完整性。其间开发校本课程。分年级、有步骤、有目标、分主题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七年级:榜样与礼仪;八年级:自律与勤学;九年级:感恩与超越),迫求把打造赤城少年变为全体赤城人的理性规范。

2.创新性

我们追求文化建设的创新,努力促进文化个性与文化规范的统一。21世纪是重体验的世纪,从体验―体悟―领悟―感悟―顿悟中呈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道德和生态智慧,打造赤城少年既避免了空泛的无指向、无目标的形式主义活动,又避免了单调、枯燥的说教,力求形式与内涵的统一。在生态体验理论指导下,注重校园文化阵地建设的创新:校史室、承诺室、警示室、文化长廊、班级文化建设、赤城清风网站等等。阵地建设旨在营造体验场,用良好的环境熏陶人。文化艺术节、赤城少年辩论赛、清洁家园我先行、吉尼斯大赛、国旗下优秀赤城少年的讲话、赤城少年感恩卡、赤城少年梦想卡等成为了赤城中学德育的品牌,甚至开创了市、县德育的新模式。在多彩多姿活动中让学生去体验、去感知、去领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学会感恩、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品位,努力挖掘赤城人的生命潜能,培养全体赤城人形成正确的法制意识、道德观念、理想信念。清明文化既体现了赤城中学的文化个性。又与整个社会的文化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达到和谐的统一。

二、建章立制,规范人

清明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的导航系统,建章立制是学校德育的保障系统,在精细化管理上我们依靠制度来规范人,制度是清明文化、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没有制度的文化是虚幻的文化。

1.完善的考核细则

我们制定了《赤城中学班主任考核纲要》《班主任一日常规》《班级一日常规》《班级考核细则》《行为规范达标细则》《学生公寓管理细则》等等。各种规章制度涵盖了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科学的量化考核达到精细化的管理。

2.创建《政教信息》

为使德育工作具有透明度,我们创建了《政教信息》这一平台。《政教信息》每周一发行,它的内容包括上周回顾、本周工作重点、生活提示等栏目,坚持批评坏人坏事、表扬好人好事、人性化提示师生生活,与学校的校园网、OA系统一起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有效地监督、管理、导引作用,使德育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三、全员参与。鼓舞人

学校德育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其关键在于学校德育管理中的全员育人德育工作机制是否建立,运行是否通畅,效果是否明显。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着力在加强全员育人机制上下工夫。

1.开展德育科研工作

德育科研是教育的先导。学校在长期的育人实践进程中深刻认识到,德育科研是使全员育人机制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重要推动力。学校高度重视德育科研工作,提出了“教职工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的理念。编写开发了《赤城中学廉洁文化读本》《以德律己》《让廉洁之花开满校园》《小荷初露》《莲叶接天》《荷花映日》《赤城》等清明文化校本课程。

课题既是实践引领,又是实践的提升。2010年,学校正式批准为教育部“生态体验式德育的案例与问题研究”定点实验基地,并积极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式德育案例与问题研究”的课题研究,承担该课题两个子课题的研究。

学校每年举行以清明文化为主题的教师论文大赛。今年的主题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而成长自己》。在“天台山文化育人”专项论文、案例、活动方案评比中,我校2人一等奖,3人获县二等奖,5人获三等奖。

学校德育工作在研究中得到了升华。为探索德育规律。和谐育人,逐步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提高的全员育人德育工作机制。

2.全员参与“主动承诺”活动

以“契约管理论”为指导,创建承诺室。承诺室取“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的寓意,以方鼎为中心。周边陈列党支部、校长室、各处室承诺书、党员教师争优创优承诺书、教师誓词、教师发展规划承诺书、廉洁从教签名条幅、赤城少年承诺书、赤城少年承诺档案等。

每学期开学典礼上,全体教师面对国旗,在全体学生面前高举右拳,在校领导的引领下集体宣读教师誓词。气氛庄严、神圣,场面宏大、感人。

学生进入赤城中学就读,就举行赤城少年承诺体验仪式,宣读赤城少年誓词,填写赤城少年承诺书。到九年级时,再举办重温赤城少年承诺体验仪式,填写赤城少年梦想卡并存档。让学生保留希望、放飞梦想。

全员参与“主动承诺”活动,是对全体师生进行的一次次关于目标与责任的洗礼,使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广泛性、主动性、针对性。

3.调动一切德育生态因子

只有承认自己力量的不足才能吸引更多的力量参与到德育工作上来。学校不是象牙塔,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学校德育工作日见复杂。因此,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育人新途径,丰富全员育人内涵,调动一切德育生态因子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上来就很有必要。

学校实行家长开放日活动,一年一度的校文化艺术节、校级德育活动课对家长进行全程开放,利用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来校体验孩子的生活,了解学校的育人目标,使学校与家长在德育思想上相互沟通。达成共识。从而取得家长对学校的德育工作的认同、理解和支持,而且能为学校德育工作出谋划策。

学校实行全员值日制度。校长值日、行政值日、政教值日、教师值日、学生值日共同构建日常德育网络。全员值日制度全力配合奋斗在第一线的班主任工作,使德育工作不留空当与死角。

各种学生社团更是蓬勃开展。有学生会、赤城少年论坛、书法协会、摄影协会、赤城文学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统筹能力,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真、善、美,达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功效。

四、“他山之石”。提高人

文化的本质是开放的,其生命力来自于包容,人为地隔断学校与外界的交流,是违背德育工作的客观规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的解放,学校德育工作必将呈现出更大的开放性和适应性。我们参与创建中国生态体验教育台州市联盟(简称“联盟”),加强台州市八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科学的方式有效提升德育和教学实践研究,促成校际之间优质德育资源共建、共享格局,为学生全面健康快乐的发展提供高端服务,为学校德育实践搭建―个更加广阔的展示、交流平台。

篇2

第一条为了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维护文化市场的正常秩序,根据国务院关于文化部归口管理全国文化市场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文化市场稽查是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文化市场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文化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三条文化市场稽查的范围是:

(一)营业性文艺演出(含时装、健美、气功表演和民间艺人的演出活动);

(二)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台球、电子游戏及其他各类游乐场所的经营活动;

(三)美术品收售、展销、拍卖等经营活动,有赞助的美术品比赛;

(四)音像制品的批发、零售、出租和放映;

(五)文物经营活动;

(六)电影发行、放映;

(七)书刊经营活动;

(八)经营性文化艺术培训;

(九)其他文化经营活动。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前款第(四)、(六)、(七)项规定范围内的稽查职责分工,按省级国家权力机关或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文化市场稽查的依据是:

(一)法律;

(二)行政法规;

(三)行政规章;

(四)地方性法规;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六)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

的市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第五条文化部归口管理全国文化市场稽查工作;地方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省级国家权力机关或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分工管理本辖区的文化市场稽查工作。

第二章稽查机构和稽查人员

第六条文化市场稽查机构是在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下的监督检查文化经营活动的组织。

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区文化市场的发展实际组建文化市场稽查机构。

第七条文化市场稽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依法对文化经营单位和文化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

(三)保护合法经营,制止和查处文化经营中的违法行为;

(四)总结、交流文化市场稽查工作经验,并向有关立法机关和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建议。

第八条文化市场稽查人员须掌握国家有关法律和文化市场管理的法规、规章,熟悉文化市场管理的业务知识,经过岗位培训,取得岗位资格。

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由文化部统一确定。

第九条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和稽查人员在履行职责时的权力是:

(一)对文化经营单位进行例行检查;

(二)根据检查情况和群众的举报与揭发对有关文化经营单位和文化经营活动进行调查;

(三)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的规定,或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非法经营活动涉及的工具、设备及非法物品实行扣押、查封等必要措施;

(四)对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经营单位和个人提请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十条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和稽查人员履行职责时应承担的义务是:

(一)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执行公务;

(二)为检举、揭发违法活动的人和被查阅复制的文件材料保密;

(三)秉公执法、廉洁奉公;

(四)对执行公务时的失职行为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十一条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在工作中须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文化经营活动;

(二)不得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向经营单位索取或变相索取财物;

(三)不得在工作中采取违反国家法律的手段;

(四)不得袒护、包庇被查处的经营者;

(五)不得伪造、篡改、隐匿、销毁和扩散证据;

(六)不得泄露案情和稽查活动安排。

第三章工作制度

第十二条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文化市场稽查机构负责本部门管理的文化经营单位和文化级营活动的稽查工作。

上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稽查机构有权对下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文化经营单位和文化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上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授权下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代行稽查职责。

第十三条文化市场稽查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市场稽查证》。

第十四条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在对文化经营单位和活动的现场检查中,发现违章行为或非法活动,应填写《文化市场稽查现场检查记录》。

《文化市场稽查现场检查记录》要与事实相符,并由当事人签字。当事人拒不签字的,由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做出必要的说明。

第十五条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对在检查和调查中认定的违法财物,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规定,或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扣押或查封。

扣押或查封违法财物时,须填写《扣押或查封财物清单》。扣押的非法财物一律按规定登记入库,专人保管,不准私自占有或外传。

第十六条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授权,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对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当场予以警告、罚款的处罚。

执行当场处罚时,必须有两名以上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在场。

第十七条须立案调查的案件,应由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填写《立案呈批表》,并经县级(含)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大案要案应抄报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八条案件调查中应收集的证据主要有:

(一)文化市场稽查现场检查记录;

(二)当事人的书面陈述材料;

(三)检查笔录(含证人笔录);

(四)对扣押物品的技术鉴定结论;

(五)录音、录像、摄影材料;

(六)案件涉及的信件、帐目、票据及其他物品。

第十九条案件调查结束后,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应根据事实和法律、法规及规章,提出《案件调查报告》,报所隶属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议。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分别情况予以处理:

(一)认定举报不实或证据不足,立案予以撤销。重大案件的撤销应报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二)认定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三)认定当事人有违反治安、工商、税收等管理法规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四)认定当事人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条案件处理完毕后,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应填写《结案报告》,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结案。

《结案报告》连同案件文书、证据等应文卷存档。

重大案件的《结案报告》,应连同案卷副本报上一级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备案。

第二十一条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应当制作《处罚决定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第二十二条罚没财物应同时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票据。

第二十三条被处罚的当事人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申请复议;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讼。

第四章执法监督制度

第二十四条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本级和下级文化市场稽查机构的行政执法行为实行监督。

第二十五条执法监督的内容包括:

(一)执法主体的合法性;

(二)稽查工作制度和管理规章的建设情况;

(三)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

(四)罚没财物的处置情况;

(五)其他。

第二十六条执法监督通过下列方式进行:

(一)受理对违法行政行为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并直接或责成有关部门审理;

(二)对下级文化市场稽查机构的工作进行检查;

(三)听取下级文化市场稽查机构的情况汇报,调阅执法案卷和其他资料;

(四)在职权范围内采取的其他方式。

第二十七条在实施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行政执法主体不合法的,应予纠正或撤销;

(二)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的,应予纠正或撤销;

(三)损害文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可责令实施该具体行政行为的部门依据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四)对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应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责成有关部门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五)对罚没财物处置违法的,由有关部门查处。

第二十八条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工作成绩显著的稽查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对违犯工作纪律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市场稽查证》由文化部统一监制,由省级(含)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核发。

持文化部核发的稽查证件,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公务;持省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稽查证件,在指定行政区域内执行公务。

篇3

这里所论的“制度”(institutions),特别要区分于18世纪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们,诸如哈奇森和斯密所论的“秩序”(order)。因为对斯密而言,秩序,它不能被人类设计,但可以被人类逐渐地发现。这一点被哈耶克牢牢地记住了。另一方面,今天的经济学家们,最著名者,领导着“拍卖理论”和“市场设计”学派的米尔格罗姆(Paul Milgrom),坚信世界上没有不经过人的努力和设计而变得有效率的市场机制。这两派意见的持中论者,实验经济学宗师和最活跃地参与着神经经济学的诺贝尔经济学家,史密斯(Vernon Smith),在他获诺贝尔奖时的演说中,则坚信人类心智(情志与理性)和人类制度(政治的与经济的)都是“建构理性”与“生态理性”交替运用的结果。此处,“建构理性”(constructive rationality)就是哈耶克和波普严厉批判过的那种出于人的狂妄态度的理性,“生态理性”(ecological rationality)就是哈耶克和波普努力宣传过的那种生长于特定文化传统之内并尊重自身传统的人的理性。

秦晓在这篇文章里试图刻画的,是某种基于普世原则但并非西方模式的“中国的”现代化方式。他的这一思路,显然,可从最接近这一思路的史密斯教授的上述观点获得源自西方学术思想传统的支持。

任何一套制度的合理性,按照西方“启蒙理性”的评价标准,首先应当符合逻辑,也就是没有内在的冲突。至于外在的冲突,则应通过这套制度与其他制度的社会竞争来解决,所谓“优胜劣汰”。其次,根据“启蒙理性”,与自然界的生存竞争相似,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生存竞争,所谓“物竞天择”。因此,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在一百年的时间里,西方人和东洋人的坚船利炮就成为对中国礼教秩序的“武器的批判”。在这一批判面前,一切说教都丧失了意义,因为最紧迫的,不再是“发展”问题而是“保种”问题――万物先求自保后求扩充。

八十年前中国人面临的“保种”问题,转变为今天中国人面临的文化传承问题。与八十年前相比,这一问题在东方和西方都有了更深刻的回答:制度的合理性,在启蒙理性的或“物竞天择”的标准之上,还有文化的标准。任何一套制度,它的“文化合理性”是以生活在特定文化传统之内的人的心灵能够因适应这套制度而感受到的幸福的程度为标准的。常识告诉我们,一个人完全可以从适应一套制度而得到物质方面的好处同时承受着内心的极大痛苦。物质方面的好处,是所谓“形”――身形的“形”。人禽之辨,在禽,是“心为形役”――奴役的“役”,在人,则是“形为心役”。合理,在人类而言,就是要在心灵被身形利益所役而有的痛苦与因心灵诉求而损失了身形利益而有的痛苦之间权衡。

就身形的利益而言,人类有普世的原则。例如,人类生存所需的经济资源普遍稀缺,从而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方式普遍地是竞争性的并且以“效率”为优胜标准。可是就心灵的幸福而言,人类和万物一样,因时因地而积累了不可忽视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越重要,制度的文化合理性也就越重要。

文化有三义――生物的、群体的、个人的。就人类整体而言,存在着普世的文化要素。例如,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财产权利的尊重。就人类的不同群体而言,存在着本土文化要素,所以有文化差异。例如语言和饮食的差异,基本生活方式的差异,核心价值体系的差异。在当代“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政治家的社会职能是寻求他认为重要的那些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的政治表达,并因此而获得他们的支持。

就不同的人群而言,以不同文化的语言表达的“自由”、“正义”、“效率”,这三大幸福要素,已被人类社会演化史表明是普世价值,因为对“幸福”的追求是普世的。但是,这三项普世价值的重要性排序(priority)可因文化传统的差异而有重大差异。从而,这些人群组成的国际社会就需要通过“政治的讨论”(political discussion)来建构一套合理的国际秩序。

同样,在人群的内部,每一个人能够感受并追求的幸福以及在幸福的三项基本要素当中,每一个人对“自由”、“正义”、“效率”的价值排序,可因社会境遇和个人历史而呈现出与其他个人的重大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政治诉求。就政治诉求而言,自由至上论者鼓吹的价值排序是“自由-正义-效率”,民主至上论者鼓吹的价值排序是“正义-自由-效率”,市场至上论者鼓吹“效率-自由-正义”,而威权主义者则鼓吹“正义-效率-自由”或与此类似的价值排序。

所谓“社会选择”过程,就是在千差万别的价值排序的基础上寻求“合理的”制度安排。也因此,“合理的”制度的第一前提就是它应当允许每一个人自由地参与政治讨论――即自由参与关于什么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讨论。所谓“自由”,在任何社会的历史上,只能是被允许参与政治讨论的那些社会成员的自由。在西方社会,当自由逐渐从贵族扩散至庶民时,产生了被称为“民主”的政治制度,与此相适应的是“效率-自由-正义”这样的市场至上主义的价值排序。

仅当我们的价值排序是以“效率”为最高位置的时候,我们才遵循“物竞天择”的理性――它是在西方社会近代以来逐渐占据了主导位置的一种“文化合理性”并且它的主导位置正面临来自其它文化合理性的严峻挑战。当我们将自由与正义排序在效率之上时,我们将遵循其它类型的文化合理性。

所以,启蒙理性是文化合理性的特例。让我们超越特定的西方社会或特定的东方社会,一般而言,我们不难同意:一个社会的符合文化合理性的价值排序,是通过自由的政治讨论“呈现”出来的,它不可能被任何政治家或精英群体“设计”出来。另一方面,仅当大众可以自由参与政治讨论时,一个社会整体而言的道德与心智的改善才是可能的,从而社会才可能向着更高级的文明演进。

篇4

第一条为了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维护文化市场的正常秩序,根据国务院关于文化部归口管理全国文化市场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文化市场稽查是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文化商场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文化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三条文化市场稽查的范围是:

(一)营业性文艺演出(含时装、健美、气功表演和民间艺人的演出活动);

(二)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台球、电子游戏及其他各类游乐场所的经营活动;

(三)美术品收售、展销、招卖等经营活动,有赞助的美术品比赛;

(四)音像制品的批发、零售、出租和放映;

(五)文物经营活动;

(六)电影发行、放映;

(七)书刊经营活动;

(八)经营性文化艺术培训;

(九)其他文化经营活动。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前款第(四)、(六)、(七)项规定范围内的稽查职责分工,按省级国家权力机关或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文化市场稽查的依据是:

(一)法律;

(二)行法政规;

(三)行政规章;

(四)地方性法规;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六)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第五条文化部归口管理全国文化市场稽查工作;地方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省级国家权力机关或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分工管理本辖区的文化市场稽查工作。

第二章稽查机构和稽查人员

第六条文化市场稽查机构是在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下的监督检查文化经营活动的组织。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区文化市场的发展实际组建文化市场稽查机构。

第七条文化市场稽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依法对文化经营单位和文化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

(三)保护合法经营,制止和查处文化经营中的违法行为;

(四)总结、交流文化市场稽查工作的经验,井向有关立法机关和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建议。

第八条文化市场稽查人员须掌握国家有关法律和文化市场管理的法规、规章,熟悉文化市场管理的业务知识,经过岗位培训,取得岗使资格。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由文化部统一确定。

第九条文比市场稽查机构和稽查人员在履行职责对的权力是:

(一)对文化经营单饺进行例行检查;

(二)根据检查情况和群众的举报与揭发对有关文化经营单位和文化经营活动进行调查;

(三)经文化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对非法经营活动涉及的工具、物品等证据依法先行登记保存;

(四)对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经营单位和个人提请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十条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和稽查人员履行职责才应承担的义务是:

(一)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购程序执行公务;

(二)为检举、揭发违法活动的人和被查阅复制的文件材料保密;

(三)秉公执法、廉洁奉公;

(四)对执行公务时的失职行为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十一条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在工作中须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文化经营活动;

(二)不得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向经营单位索取或变相索取财物;

(三)不得在工作中采取违反国家法律的手段;

(四)不得袒护、包庇被查处的经营者;

(五)不得伪造、篡改、隐匿、销毁和扩散证据;

(六)不得泄漏案情和稽查活动安排。

第三章工作制度

第十二条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文化市场稽查机构负责本部门管理的文化经营单位和文化经营活动的稽查工作。上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稽查机构有权对下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管

理的文化经营单位和文化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上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授权下级文化行

政管理部门代行稽查职责。

第十三条文化市场稽查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市场稽查证》。

第十四条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在对文化经营单位和活动的现场检查中,发现违章行为或非法活动,应填写《文化市场稽查现场检查记录》。《文化市场稽查现场检查记录》要与事实相符,并由当事人签字,当事人拒不签字的,由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做出必要的说明。

第十五条由文化行政部门负责保存的证据,应当按照规定登记,由专人保管,不准私自占有或者外传。

第十六条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授权,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对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当场予以警告、罚款的处罚。执行当场处罚时,必须有两名以上文化市场稽查人

员在场。

第十七条须立案调查的案件,应由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填写《立案呈批表》,并经县级(含)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大案要案应抄报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八条案件调查中应收集的证据主要有:

(一)文化市场稽查现场检查记录;

(二)当事人的书面陈述材料;

(三)检查笔录(含证人笔录);

(四)对扣押物品的技术鉴定结论;

(五)录音、录像、摄影材料;

(六)案件涉及的信件、帐目、票据及其他物品。

第十九条案件调查结束后,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应根据事实和法律、法规及规章,提出《案件调查报告》,报所隶属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议。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分别情况予以处理:

(一)认定举报不实或证据不足,立案予以撤销。重大案件的撤销应报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二)认定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三)认定当事人有违反治安、工商、税收等管理法规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四)认定当事人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条案件处理完毕后,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应填写《结案报告》,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结案。《结案报告》连同案件文书、证据等应立卷存档。重大案件的《结案报告》,应连同案

卷副本报上一级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备案。

篇5

我校规模虽小,但级别不小,是全县三所县直学校之一,在这样一个地方,如何办出讲担当、守规律、接地气、有品位的学校?如何植根传统做到“守成”,又能放眼未来实现“创新”?对此,我们做了多方面的思考,最终认为:在学校,人能管得到的地方用制度,人管不到的地方靠文化,我们既要树立制度的刚性,确定师生教学活动路线图,又要输入文化的底气,涵养学校特色发展的生长点。

一、施恩、施威两策并重

纵观古今,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总要运用“施恩”和“施威”两种策略。司马光说:“恩泽足以结其心,威严足以服其志。”可见,“施恩”与“施威”,其作用有所不同,不能相互替代。人有许多需求,除了靠个人奋斗外,还要靠他人的帮助,这便是施恩。如果受恩施者在极其需要的情况下接受管理者的施恩,那么受恩者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会出于报恩之心而加倍努力工作。我校学前班教师王新爱,老家在河南,爱人为悦乐粮管所退休职工,家境一般,我和校委会成员到她家看望她,帮她解决实际困难,她特高兴,也特感激,逢人就说学校特别照顾老职工,40多个学前班学生她一个人带,而且带得个个精气神十足。我们由此出台了《上堡子小学老职工探视制度》《上堡子小学老青结对制度》,让老职工的余热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如果学生、老师犯了错误,校长就要严肃地指出来,绝不能怕得罪人,“红红脸,出出汗”才能“治治病。”

二、善谋、会抓两功必备

现代校长要具备三种素质:谋事、用人和应变。校长不但要善谋,谋重点,谋发展,还要会抓,抓关键,抓落实。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课堂教学、教师培训、安全工作是我谋的重点,文化立魂,绿色塑形,质量扬名是我谋的发展点。

“抓课堂,提质量”。推门听课是校长惯用的手段,有时还反复听,跟踪听,我也一样。研课、观课、磨课也是我们惯用的方式,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检测评价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课堂质量。

“抓培训,强素质”。成功的校长不一定拥有最好的教师,但一定善于培养教师,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教师培训是我主抓的另一重点。除坚持搞校本培训外,我还多次组织教师去合水、西峰、环县等地学习培训,邀请骨干教师到我校现场做课,开展讨论交流活动,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培训学习就是最大的福利”。

“抓预防,保安全”。生命不保谈何教育。我们坚持搞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排查和演练,努力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三、制度、文化两翼助力

管理要通畅,制度做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就是规章制度,在制订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思广益,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制度。我们制订各项制度之前都要先征求师生的意见,再形成正稿,这样执行起来就比较顺畅。我到上堡子小学后搞了一些改革,修订了《职工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办法》等。有部分教师平时懒散惯了,也习惯了吃大锅饭,由于害怕伤及自身利益,表示强烈反对,甚至无端生事对我进行人身攻击,我认为,学校要发展必须这样做,顶着各种压力仍坚持按原方案执行。后来证明,那样做对学校发展,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任何一项制度的建立,都要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制度对不遵守制度的人才有约束力”。无论谁违反制度都要一视同仁,这样才能体现制度的威力。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不实用的情况,这就需要对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和完善,让制度与时俱进。我们先后修订了《上堡子小学财务制度》《上堡子小学教师培训制度》《上堡子小学职称评审办法》等十多种制度,确保其能够与学校的发展相适应。

篇6

为了加强对本市公共文化的管理,充分发挥公共文化馆在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和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中的作用,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分共文化馆,是指政府设置,向社会公众开放,组织和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包括市文化馆、区(县)文化馆和街道(乡、镇)文化馆(站)。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论馆和设置、使用及其监督管理。

第四条(设置原则)

公共文化馆按照行政区划设置。

市和区(县)行政区域内分别设置市文化馆和区(县)文化馆;街道(乡、镇)行政区域内设置街道(乡、镇)文化馆(站)。

第五条(主管和协管部门)

**市文化局(以下简称市文化局)是本市公共文化馆的行政主管部门。区(县)文化行部门负责辖区内公共文化馆的管理。

各级财政、规划、人事、物价、建设和房地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协同文化行政部门实施本办法。

第六条(设置规划)

市文化局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市公共文化馆设置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区(县)文化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市公共文化馆设置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区(县)公共文化馆设置规划,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建筑设计规范与竣工验收)

新建、改建、扩建公共文化馆,应当符合公共文化馆的建筑设计规范。

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文化馆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区(县)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参加公共文化馆的竣工验收。

第八条(馆舍面积)

区(县)文化馆和街道(乡、镇)文化馆(站)的建筑面积之和,应当达到平均每千人50平方米。其中,区(县)文化馆和建筑面积不少于5000平方米,街道(乡、镇)文化馆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200平方米。

市文化馆的建筑面积另行规定。

第九条(使用登记)

市和区(县)文化馆应当自建成投入使用之日起30日内,向市文化局办理使用登记手续;街道(乡、镇)文化馆(站)应当自建成投入使用之日起30日内,向区(县)文化行政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第十条(终止和变更)

公共文化馆合并、分立、撤销或者变更馆址、馆名的,应当报办理使用登记的文化行政部门批准,并办理合并、分立、撤销或者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一条(人员配备)

公共文化馆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具体要求由市文化局会同**市人事局另行规定。

第十二条(设备、器材的配置与更新)

公共文化馆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配置、更新专用设备和器材。

第十三条(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开展)

公共文化馆应当开展下列公益性文化活动:

(一)组织业余文化艺术创作、表演和展览活动,向业余艺术表演团体提供练活动场所;

(二)免费提供报刊阅览服务,开设免费文化艺术活动专场;

(三)通过讲座、培训班等形式,组织群众学习文化艺术技能和进行时事政治、文化科技知识教育;

(四)收集、整理、利用本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形式,组织民间文化艺术交流;

(五)开展群众文化理论的学术研究,编辑群众文化理论书籍和资料,建立本地区

的群众文化工作档案。

第十四条(文化娱乐活动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开展)

公共文化馆可以开展多项文化娱乐活动。其中,利用公共文化馆的设施和场地开展文化娱乐经营活动的,应当征得市文化行政部门同意;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应当征得区(县)文化行政部门同意。在征得上述文化行政部门同意后,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五条(业务辅导)

市文化馆应当对区(县)、街道(乡、镇)文化馆进行业务指导;区(县)文化馆应当对街道(乡、镇)文化馆进行业务指导。

公共文化馆应当做好对群众文化活动的业务辅导工作。

第十六条(公益性文化活动用房)

公共文化馆用于开展本办法第十三条所列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和房屋(以下称公益性文化活动用房),应当严格管理和保护,不得任意改变用途。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用途的,公共文化馆应当报办理使用登记的文化行政部门批准,并由使用者在本地段内限期落实公益性文化活动用房。

区(县)文化馆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用房的建筑面积,应当在2500平方米以上。

街道(乡、镇)文化馆的馆舍主要用于开展公性文化活动,公益性文化活动用房的建筑面积的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规定。

禁止将公共文化馆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用房转让、出租给他人从事经营活动。

第十七条(收费规定)

公共文化馆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时,可以收取服务成本费,但本办法规定应当提供免费服务的除外。服务成本费的具体标准,由**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和市文化局另行规定。

第十八条(开放时间)

公共文化馆应当每天(包括国定节假日)开放,每天开放的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

第十九条(经费筹集)

公共文化馆的经费,通过下列渠道筹集:

(一)各级财政的拨付和街道办事处的补贴;

(二)开展自主经营活动的收入;

(三)社会捐赠和赞助。

第二十条(经费使用的监督)

公共文化馆详当积极筹措公益性文化活动经费。公共文化馆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经费,必须专款用,并接受财政、审计和文化行政部门的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第二十一条(考核)

市文化局应当制订公共文化馆的考核办法。

市文化局和区(县)文化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公共文化馆的考核办法,定期对各级公共文化进行考核。

第二十二条(对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处理)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由市文化局或者区(县)文化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限期改正,并可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规定办理公共文化馆使用、合并、分立、撤销或者变更登记手续的;

(二)未经批准合并、分立、撤销公共文化馆或者变更公共文化馆馆址、馆名的;

(三)未按规定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的;

(四)未经批准改变公共文化馆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用房用途的;

(五)将公共文化馆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用房转让、出租给他人从事经营活动的;

(六)未经文化行政部门同意,利用公共文化馆的设施和场地开展经营活动的;

(七)公共文化馆未按规定时间开放的;

(八)截留、挪用公共文化馆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经费的。

第二十三条(对本办法施行前有在事项的处理)

本办法施行前设置的公共文化馆,应当根据市文化局规定的时限,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重新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第二十四条(应用解释部门)

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文化局负责解释。

篇7

从高校校园文化的视角看,高校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其中间层。始于80年代中后期的高校校园文化研究,认为高校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和群体,自然地衍生出自己的文化,即校园文化。它是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师生群体中通行的规范准则、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一般从内容上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处于最外层,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即硬件设施;精神文化处于最核心一层,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即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制度文化处于中间层,是校园文化的保障,即维系师生共同价值追求的纽带。三者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共同构成高校校园文化的整体。

从现代大学制度的视角看,高校制度文化是大学制度的对内部分,即针对校园自身建设的部分。始于20世纪90年末期的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认为“大学制度就是协调、规范大学组织的各种行为,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有效地适应环境的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及运行机制”。它既要体现大学自身的运转和发展状况,还要反映与大学有关的其他方面的情况。因此,现代大学制度承担了“对内处理大学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教师、学生及学校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由此形成了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教师聘用制度、学生培养制度等;对外处理大学与政府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形成了教育行政管理制度、投资及办学制度等。”

相对于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而言,制度文化建设的现实紧迫性最强。校园文化是一个整体,但其整体性是通过层次性体现出来的。表层的物质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要通过处于中间层的制度文化来维系,否则物质层面体现出来的意韵和精神层面反映出来的价值追求将分离,不能统一而各自表述的话,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将是散乱而没有灵魂与生命力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系统的关键,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文化,才能保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协调发展。”但现实的高校有意无意步入了两个极端。“很多大学一方面重视了直观、有形的校园环境建设,而相对忽视了间接、无形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这里不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专指大学生存与发展意义上的精神、理念和文化建设),毕竟,校园环境的改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制度和观念文化的建设却不能很快收到实效。另一方面,许多学校高呼大学精神,但却从另一个角度忽略了制度文化前提和物质文化基础,致使精神无所依托,从而走入另一个误区。”时下一些高校大兴土木,高规格建成的一流甚至豪华的校园遭到了社会的强烈批评;一些高校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上急功近利,形成的“假大空”也屡屡为社会所不容。“无论如何,制度文化这个重要的领域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深入探究的学者不多,系统实践的学校更少。失去了文化发展规律的制度保障体系,物质文化必将流于形式,而精神文化必将无以生长”。

相对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对外部分,高校制度文化建设首先做好自身份内之事则显得更合乎情理。大学制度分析要素可以具体划分为三个方面:大学组织形态、大学组织内部运作和大学组织与外界的关系。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一般概括为学校自治、教授治学、校长治校和科学管理。但就高校在整个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过程中而言,有些内容(特别是对外的部分如学校自治等)是其自身不能把握或不能完全把握的,需要政府的推进和社会的作用,需要随着我国全方位的深入改革来逐步构建,这是高校自身无能为力或无力全为的。因此,高校在已有的范围和能力之内做好自身内部之事,则显得当然而且必须。所以高校制度文化建设首先是做好自身份内之事就显得更合乎情理。另一方面,任何组织都必须通过制度来维系其发展,而现代大学的实际状况更需要良好的制度文化来推进其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现代大学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入社会的中心,其规模日渐庞大,其构成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经验式的感性管理完全不能适应其发展,可以说,当今高校的现状强烈地呼唤现代科学管理,而良好的适应时展的制度文化是现代科学管理的必然诉求。

二、高校制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从认识上看,高校对制度的敬畏和尊从不够,“依法治校”的思想未深入人心。一方面,近年来虽然大力推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但毕竟要走的路还很长。高校作为其间的社会组织,当然在很多方面也不例外。特别是我国在现阶段的改革还未彻底触及高等教育之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痕迹在高校还比较明显。另一方面,是高校本身独特的组织特性与高校实行的不合理的科层制组织结构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问题。“大学是一个高度分化和低度整合的组织,大学组织成员之间、组织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只是一种松散的关系,这一特征表明,大学组织协调和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隐性的观念和价值体系,而非显性指令和规则。”但当前高校行政色彩过浓,其管理更多地实行的是科层制的模式,这就使得“内容”和“形式”发生冲突在所难免,大大降低了制度文化这个“形式”对“内容”的征服,也大大降低了深处其间的成员对“形式”的敬畏和尊从。再一方面,高校乃人才汇集之地,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知识分子独有的追求自由的意识和批判精神非常强烈,他们对制度所表现出来的“框框条条”时有反感。再加上现实的高校制度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使得部分成员蔑视权威、轻视制度,也为不尊从制度找到了“合理”的借口。

2.从行为上看,高校的管理显得随意而散漫,还停留在管理的“初级阶段”,离科学管理还有相当的距离。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高校以其自身组织的特殊性(不同于企业、政府)和组成成员的高素质漠视科学管理,在此情况下,作为管理“筋脉”的制度文化当然受不到应有的重视。另一个原因就是政府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使得高校的自主空间相对狭小,也限制了高校的手脚,打击了高校自主管理、大胆管理的积极性和勇气。

3.从效果上看,由于缺少对高校办学效益的科学考评,使得高校自身的制度建设盲从而杂乱。一方面,高校没有从自身三大职能的实现上理顺制度建设。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赋予了高校义不容辞的三大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但是这三大职能对于不同的高校而言,轻重缓急是不一样的。然而一些高校没有很好地思考自身的情况,盲目地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使得为实现这些任务而构建的制度一样的“盲从”。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正处于转型期,对高校办学效益的考评而言,主体和客体都处于不稳定状况之中,高校在此情况之下显得有些无所适从,既要完成政府的指令,又要考虑社会的舆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还要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如若定位不明,思路不清,那么整个为其服务的制度体系将是混乱而无力的。这也是当前高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迷惑与不足之一。

4.从横向比较上看,企业和政府的制度建设已走在前面。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不得不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和健全的制度建设,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就政府而言,长期执政的愿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然要求政府加强执政能力的建设,而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已清晰地勾划出政府对制度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并已取得相当的成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社会另一重要组织的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必须加快步伐。

三、高校制度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五对关系

1.处理好“以人为本”和“制度权威”的关系。“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办学和管理最重要的理念,其基础是充分地尊重人,其支撑是大力地依靠人,其目的是全面地发展人,从而体现和实现人的尊严和价值。高校制度文化的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因为建设制度文化的最终落脚点就是为了高校和高校中的人更好地发展。但制度一旦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就天然地具备了人们为它赋予的权威,不容许侵犯和蔑视,否则这就是对“人”自我尊严的损害和嘲讽,也为制度执行的权威性打了折扣。

2.处理好校外制定的制度和校内制定的制度的关系。所谓校外制定的制度,主要指法律制度和政策制度,校内制定的制度主要指规章制度和惯例制度。这实质上是一个“大道理”和“小道理”的问题,也即是常说的“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校内制定的制度必须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为依据,不能与之相冲突,更不能抵制。

3.处理好约束规范和个性张扬的关系。约束规范是制度针对所有组织成员的要求,即所有的组织成员都必须在相应的制度要求内行事,具有普通性。而个性张扬是指个体在某些方面不同于群体或远远超于(高过)群体的表征。我们既不能因为约束规范而抑制了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发挥,也不能因为个性张扬而打破了必要的约束规范。因此这对矛盾需要高校在制度文化建设中处理好,即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4.处理好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关系。所谓稳定性,是指制度一经建立,就应保持相对时间的稳定,而不能朝令夕改。所谓灵活性,是指对制度(特别是其中的规章制度部分)应随时审视,不能“一劳永逸”,制定之后遇到情况的变化也不做出相应的应对(如修订、增补、废除等)。稳定性和灵活性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它们是辩证地统一在高校制度文化的建设之中的。

篇8

第一条为提高文化科学技术项目的管理水平,使科学技术更好地为文化事业服务,根据国家对科技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被列入国家和文化部计划的科技项目。

第三条所立科技项目的资助经费原则上实行有偿使用。

第二章项目申请

第四条申请国家和文化部立项的科技项目,应根据文化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任务进行选择。

第五条申请国家和文化部计划的科技项目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属于文化系统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能广泛推广应用并可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申请单位应有科研管理能力和一定的科研条件,以保障科技项目正常进行。

(三)科技项目负责人及主要研究人员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并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大专以上学历;或自学成材,确有专长。

(四)科技项目的研究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年。

第六条凡申请国家和文化部立项的科技项目,必须认真填写国家规定的有关申请书和开题报告,并按隶属关系上报审核。

第七条申请国家和文化部立项的科技项目的受理时间为每年的10月1日至11月30日。

第八条对未按计划完成科技项目和不按时提交工作总结、经费使用情况的单位,无特殊原因,将不再受理申报新的科技项目。

第三章项目管理

第九条对文化科技项目进行分类管理:

(一)国家重点项目,由文化部科技主管部门进行重点管理,并依科研合同进行监督检查,促使项目按期完成。

(二)文化部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重点项目由文化部投入一定经费,并以文化部科技主管部门为主会同项目承担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管理;一般项目文化部不再投入经费,由项目承担单位自筹,并按合同进行管理。

第十条对申报的科技项目,文化部科技主管部门先期进行形式审查,组织有关专家依据有关评估办法进行论证,作出综合评价后,确定推荐上报国家重点项目和文化部项目。

第十一条凡经批准,被列入国家和文化部计划的科技项目,均实行科技合同制,项目承担单位自接通知之日起,必须在一个月内,认真填报国家和文化部制定的有关科技合同书。

第十二条科技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如需更改、中止合同,项目承担单位均应提出书面申请报告,阐明其原因及调整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文化部科技主管部门批准。对中止合同的项目,视情况,追回部分或全部投资及购置的仪器设备。

第十三条凡列入国家和文化部计划的科技项目,在完成后,承担项目单位应及时提交研究工作总结,整理好有关科技文件及经费决算报告,并按隶属关系上报文化部科技主管部门,待通过鉴定后,方可结题。

第十四条对列入国家和文化部计划的科技项目经费,一次或分期拨付给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管理,单独立帐,专款专用。在财务制度规定的范围内,经主管领导批准,项目负责人有权按科研计划进度支配经费。经费的使用,须接受文化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附则

篇9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应该以树立高职独特校风为核心,以解放教师思想、唤醒广大学生对制度的认同感为基本点,以制度保证制度的落实为措施,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坚持就业导向,以保证高职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

高校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规章制度进行补充和说明的各种规定、实施意见、管理办法,以及通过制度的执行过程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制度文化在教育发展中起着规范、制约及导向作用。培育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方向

(一)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应以树立独特的校风为核心

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首先要关注制度建设,制度是一种文化,但是制度建设并不等同于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既要为培养特色人才提供一整套程序规范,又要为人才成长创造一种文化氛围。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应该突出高职特点,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建设自己独特的校风,这是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核心。校风是制度文化的中心体现,展现了一个学校的风格。高职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去培养,是高职制度文化建设中首先要明确的,这是校风形成的源头。

(二)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应该满足高职人才成长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突出特点是知识成为竞争的核心要素,对于高职人才来说,不仅要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更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学习能力强,观念转变快,适应迅速并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才是高职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责任。

制度具有导向作用已为人所共识,但能否正确地利用其导向作用,如何才能坚持制度文化的正确导向则是高职制度文化建设中容易被忽视的。制度文化建设要坚持将高职的培养方向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消除理论认识与实际操作间的差距。学校要引进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借鉴企业化的经营理念,从运作方式上,建立产、销、服务一条龙的联合体,创造新技术研制开发、应用的实体,拓展师生共同参加的科研课题的空间,使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就熟悉企业,同时也将在学校学到的新的观念与行为方式融入企业。

二、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基点

(一)要有利于教师思想解放

教育最重要的依靠力量是教师。高职院校在20余年的发展中,更多关注的是学校的规模建设,注重实习实训场地、设备、师资等方面的建设,尚未形成有利于教师思想解放、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机制和氛围。实际上,在学校经济实力不够雄厚时,更需要发动广大师生动脑筋想办法,促进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广大教师中蕴涵着无限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挖掘,需要一种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任务,是通过有效手段,营造有利于教师思想解放的氛围,建立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办好高职教育的系列制度。

(二)要致力于唤醒广大学生的认同感

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首先要消除他们对高职教育认识上的困惑,使其建立起对高职制度文化的认同感。因制度只是约束了学生的常规行为,有了好的制度,没有广大学生的认同,制度仍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建设要致力于唤醒广大学生的认同感,从对规章制度的了解到认同,从规范行为到对制度的自觉执行。

(三)要致力于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应该满足创新型人才成长的需要,体现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上,就是要引导、鼓励大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高职院校不仅要鼓励学生全面均衡发展,更要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在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突破课堂、课本的局限。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中的新课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培育探索真知、不屈不挠的科学精神,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学以致用的行为方式,用创新的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任务

(一)坚持就业导向,深化制度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关注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积累、形成职业教育的特色,丰富职业教育的内涵。

1.在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一要建立专业教育制度,保证高职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结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产生于专业学习之前而不是学习结束之后。二要建立职业规划普及制度,以制度保障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强化行为的目的性和目标的科学性。三要建立社会实践制度,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保证高职学生将融人社会的愿望变为现实。

2.在教学管理方面:一要建立专业设置与调整制度,立足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按照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专业调整。二要建立教学管理修订制度,最大限度地消除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三要建立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毕业生资格标准,将高职学生的毕业资格标准按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重新修订。

(二)以制度监督、保证制度的实施

篇10

一、美国学校的环境与制度概述

通过对罗德岛州一些公办和私立学校的参观、交流,发现美国学校的教室布置很有特色,无论是小学低年级,还是高中,与我国国内常见的统一布局大不相同。每间教室的墙面都贴满了学生的作品,几乎没有空白,也没有固定栏目。表面上看随心所欲,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只要是学生的作品,无论做得好还是不好,都会被教师贴到墙上。这说明,美国教师特别尊重学生,或者说知道怎样尊重学生。从总体来看,美国的学校文化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喜爱、关心和帮助。

美国学校的教室通常没有中国学校的教室大,每间教室只能容纳大约30个学生。实际上,美国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都比较少――20名左右,但学校的操场很大,尤其是私立学校的操场。操场都是按标准设计的,而且没有围墙,直接与社区相连,操场上常常可以见到松鼠、小鸟等小动物,非常自然。在美国的学校,学生不用穿校服,多数都是穿休闲服,也有一些女生穿着比较开放、大胆。从学生的服装上看,美国比较开放。

在美国,社区附近一般都会有小学,而且很多学校的规模较小,只是简单的平房,这同国内有些学校过分追求建筑精美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美国学校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较强。对严重违反校规的学生,也会给予严厉处罚。比如,美国罗德岛州的一所私立高中,在过去三年里开除了三名学生,在2012年曾对30名学生做出停课处分。又如,学校对学生作业是否上交、没有完成作业和迟交作业如何处罚都做出了规定,而各班级对学校的规定再进一步作具体表述。学校对学生违反纪律的后果有明确规定。如学生上同一学科的课若有3次迟到,就要被罚独自坐在一间教室里25分钟,迟到4次增加到50分钟,迟到7次罚周六到校2小时,迟到8次罚周六到校4小时。

二、美国中小学德育概况

美国的学校一般不设德育处,但德育却无处不在。比如,到处展示学生的作品和荣誉。有一所学校的正面墙上悬挂的都是历届毕业生的相片,非常震撼。这表明了学校的一种态度:每一位毕业生都是至关重要的,都是值得重视的。学生也因此更喜爱自己的学校。在美国有一种现象:师范专业的毕业生都愿意回到母校工作,在笔者参观的一所学校中有25名教师曾是该校的学生。

美国学校大量的体育、文艺类节目或比赛,以及学校的大型乐队表演水平都不是很高。笔者观看、走访了一所学校的文艺汇演,看上去像是没有排练好就登场演出了,但演出却是学生全员参与,会打鼓的就打鼓,会唱歌的就唱歌……什么也不会的就伸伸臂弯弯腰。对此,该校校长解释说,只要参与就是培养,因为不一定要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专业很强的人。

美国学校的德育回归生活本原,渗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般在一段时间内会有一个教育主题。比如,在感恩节、圣诞节教育学生要有家庭观念;平时课堂上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共享、互助精神;学生如果想要考入好的大学,需每学期投入一定时间做义工,以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此外,学生可以在学校担任教师助理,既帮助了教师,又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

美国的小班制教学是受法律保护的。美国各州的法律明确规定,中小学每个班的人数最多不得超过25人。小班额使学生有更多在课堂上表现自我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美国小学生的班级通常是固定的,但从初中起,教室会变成固定教师的教室,学生则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课程及教师,到不同的教室去上课。

三、对中国学校制度文化的反思

美国的学校制度简约又简单,没有较多条条框框,但是对违反纪律的学生严肃对待,绝不姑息。中国的学校制度规范很全面,但是学生记不住,也不愿意遵守,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又不能进行高压管束,导致某些时候很难纠正其错误。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可以借鉴美国统一而又简单、可行而又精确地设立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力争提高学校制度的执行力。

1.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在教师方面要注重“三感”

一是执行制度要严格而灵活,让教师有归属感。学校制定制度的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自觉遵守有关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相关规定,这是学校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操作必须注意其灵活性,让教师认可学校制度的同时,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信任和尊重,感受到学校就如一个大家庭一样,充满温暖感和归属感,这样的制度才是最有效的制度。

二是学校制度要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让教师有成就感。一项制度不能只起到一个“管”的作用,不能满足于把教师管起来,要能联系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样的制度才是好制度。比如,每位教师必须参加“三笔字”、板书设计、论文评比等大赛;班主任主题班会必须要有主题、有内容、有简报;科组公开课必须有学习纸、有简报等,行政工作必须进行月总结、月简报。这样的制度能快速提升教师素养,形成团队合力,从而为广大教师所接受,最终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三是教师能够参与制度管理的全过程,让教师有责任感和信任感。教职工是管理的对象,但也是管理的主体。因此,校务公开是一项看似简单但意义深远的工作,学校的大事小事应尽量做到人人皆知,如学校改革动向、策略等都要告知中层干部与教师们,同时借助升旗平台告知学生,借助家长会告知家长,让大家认识到学校的各项制度是公开、透明而合理的。

2.W校制度文化建设在学生方面要注重“自我管理与文化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