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范文

时间:2023-04-03 05:0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

篇1

内部审计是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集团公司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不仅对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还对各项管理活动作出有效评价,促使企业填补漏洞,完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对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特点、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公司治理活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已成为企业生存、经营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对企业集团内部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评价,帮助企业集团填补漏洞,完善经营管理,提升经济利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完善企业集团经营管理制度、促进企业集团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创维集团自2000年以来,其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运用有效的运作模式,为公司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查出集团公司员工违反公司章程等行为多达200余起,并将这些案例信息反馈给了集团法律部,最终移交国家司法机关处理10余人。在“世通”案件中,内部审计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加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及特点

国内外众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特点进行了分析。CynthiaHarrington(2004)指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能够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科学方法帮助企业实现增值、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能够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公司治理过程进行评价并敦促其加以完善和改进,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实质是一种客观、独立的保证和咨询活动。Sherer,Michael和DavidKent(2006)从公司治理角度对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概括了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本质和特点,分析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受托管理责任的职能。并指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本质上就是企业管理层对企业进行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及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证实、评价与指引三项职能。陈艳利、刘英明(2004)认为集团公司因具有多层次并存、多纽带联结、多元化经营等特点,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不仅是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之一。综上所述,多名学者一致认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具有重要性,并且由于集团公司具有由多个经营实体组成、多层次并存、多元化经营、地理分离等特点,导致其必然面对各个实体间的空间距离和多业经营等问题,同时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较一般企业方式更复杂、内容更繁杂、障碍更多。

二、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对于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分析,各位学者各抒己见。耿云江(2006)认为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明确、内部审计方法落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内部审计尚未职业化等方面。吕欣航(2006)认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原则缺乏实质性的保障,查账式的内部审计还未完全向管理审计转型,传统的内部审计还未完全与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对于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所存在的问题,各位学者众说纷纭。郑海航、戚幸东(2003)指出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公司领导内部审计意识不强、审计机构不健全、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人员少、职业素质不高;内部审计过分外部化、审计效果局限性大等。张玉(2005)认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审计目标单一、范围狭窄;审计的取证方式落后等。杨远(2009)认为目前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有:内部审计职能在实际操作中模糊不清;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受到限制;集团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置单一;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若干误区等。由此可以,学者们分别从内部审计模式、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及内部审计人员配置等方面对我国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现状进行分析。目前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制尚不完善,仍存在内部审计模式不合理、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等问题。

三、完善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学术界提出很多完善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Laughlin,R.(2005)认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应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主,通过审计评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风险,剔除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帮助实现企业目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从而为企业集团创造更多的价值。郑海航、戚幸东(2003)认为可以从转变内部审计目标定位、完善内部审计程序、逐步健全内部审计职业规范、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等方面来完善我国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吕欣航(2006)认为,改进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发展需要,推进审计内容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化;从事后审计向事中及事前转移,防范风险;拓展内部审计范围,实现审计电算化;创新内部审计方法、手段;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等。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于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改进是针对我国集团公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是以国际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为主,并没有系统的针对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研究,难以有效地发挥对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部分文献已经明确了集团公司及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基础理论问题;一些重点的权威文献分析了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尤其是郑海航、戚幸东(2003)、吕欣航(2006)和杨远(2009)的论文在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的治理对策方面阐述得较为详细,值得借鉴。但是,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实践和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实践指导意义的完备的理论体系,内部审计理论发展严重滞后于实践。大多数国外学者的研究仅停留在国际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层面,并没有对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开展系统研究,难以有效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作者:李楠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基于管理学视觉的理论思考[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曹廷求.公司治理理论面临的三大挑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2).

[3]陈艳利,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4(5).

[4]耿云江.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J].审计监督,2006(2).

[5]吕欣航.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财经界,2006(10).

[6]时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透视[J].审计研究,2003(4).

[7]汪国银,林钟高.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05(2).

[8]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2006(2).

[9]杨远.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

篇2

关键词:内部审计;集团公司;风险管理

集团公司组织目标的实现以及在合同管理、资金管理、基建项目管理和投资决策等方面与内部审计都息息相关,都需要内部审计的服务、支持。集团公司运用合法、有效的内部控制,通过审查、评价经营活动来促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但是,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风险的重要性往往在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过程中被忽略掉,这与我国集团公司特殊的形成过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概述

(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意义。1.确保集团公司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集团公司规模庞大,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形成了多层次管理经营,为确保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够有效有序进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就需要对每个环节的生产和管理进行审查评价。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为企业实施审查评价提供了平台,内审部门每次审查评价的过程,就是确保集团公司各组成部分按计划和要求执行任务的过程,促进了部门之间的有机配合,有效保证了集团公司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2.助力集团公司实现经济价值增值。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通过对集团公司各组成部门进行审查、评价,从集团高度来判断是否按照成本效益原则执行各项经济活动,通过查找经济活动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相应整改意见,反馈给集团公司管理层,为管理层提出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决策建议提供基础,通过节约成本、改善管理,助力集团公司实现经济价值增值。(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原则。1.独立性和客观性原则。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体现其科学性,内审机构一般不应参与经营管理,主要行使监督职能。内部审计机构需独立于集团公司经营决策过程,不受被审计单位管理,若内审人员参与公司某项经营决策,在审计相关工作过程中,此人需回避,不能参与其中。这既是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原则。2.目标增值性原则。目标增值性原则是指集团公司应当将内审创造企业价值作为目标,而不应当将成本降低幅度、效率增值幅度等作为衡量内审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准。企业目标得以实现需要企业内部审计的协助,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内部审计提供咨询、确认服务,这也是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之一。3.合规性原则。审计本身需要获得授权才能执行工作,在立项授权范围内,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向相关人员取证。如若涉及到部门内部数据,且公司已经就某些数据的提供设定了相应权限,不能私下获取,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流程获取数据。

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风险及其原因分析

(一)内审实施力度不足。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权威性以及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受其负责高管职位特点影响,目前,很多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内审实施力度不足,这主要是因为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不归属董事会领导。相对来说,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整体组织架构中地位越低,其独立性越差,相反,其地位越高,独立性就越强。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地位很低,一些公司甚至将内部审计附属于财务机构,实施力度不足也就不足为怪了。(二)审计问题处理速度和程度不高。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向董事会报告,向总经理报告,向副总经理报告,直接报告的对象与审计部门独立性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向总经理报告有利于审计问题的整改,向董事会报告最有利于监督管理层工作,利于维护所有者权益。因而集团公司应当建立子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向母公司报告的途径,若是只向高级管理层进行行政性报告,很有可能会造成重大审计问题的掩盖。(三)内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较弱。目前我国的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超脱,不够独立,内审职能常与纪检监察职能、法律只能、财务职能等统一赋予一个部门,或是直接隶属于高管层,内审经费、内审人员均由管理层决定,这就导致了审计方与被审计方均处于同一利益链条上,内审工作容易受到其他工作的牵制,内审人员的执业不容乐观。(四)内审作用发挥不彻底。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方式不当,直接弱化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若是集团公司属于强控制型企业,内审机构却被母子公司分级管理,缺少垂直型内部审计机构,则可能会造成内部审计资源的分散,有项目时临时集中人员,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若是集团公司属于中控制型企业,则应当选择内部审计机构双重管理方式,子公司内审机构如只受子公司领导会导致整个集团公司的内审监督体系不完整,信息沟通不顺畅,子公司内审机构如只受母公司领导则会导致内部审计机构存在的受托经济关系消失,内审类似与外审,若子公司完全没有内审机构,则会导致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缺乏子公司的日常审计资料,不能对其经营管理情况全面、准确了解。(五)内审质量不高。内审质量不高主要是由于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引起的,知情权、参与权有限,影响了内审机构所需信息的获取;内审活动质量控制机制、内审部门及人员绩效考核机制落后,持续审计、后续审计缺乏,导致了内部审计质量不高。

三、集团公司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建议与对策

(一)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要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集团公司必须设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仅在必要时借助外部技术支持。在内部审计机构内设置以董事会为主的职能领导,以总经理为主的行政领导,还需要设置一个总审计师岗位,此职位应当由公司党组成员或者内部审计专家来担任,母公司董事会应当作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最高领导,子公司或者分公司审计机构及人员设置应仿照母公司设立。对于审计部门来说,指导下级公司业务,负责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是其主要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应当致力于不断优化公司治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充分发挥其监督评价和服务咨询职能。另外,在内部审计人员的选聘及培养方面,要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招聘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人员。集团公司还应当为内审人员设计明确的职业发展通道,给员工增加学习、发展机会。(二)加强内部审计沟通与协调。内部审计应当确保集团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审计委员会、内审人员、外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为了促进审计问题整改,为了获得更多人的配合和支持,需要得到更多重要信息,这就需要企业内部信息沟通顺畅,加强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可以设专人来负责处理部门之间的冲突,不断促进协调。在此基础上,在外部利益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之间建立有效沟通,充分发挥各种机制促进协调作用的发挥。(三)应用先进内部审计工具。集团公司应对经营、管理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审计,为此应当构建非现场审计系统,嵌入公司ERP系统之中,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将内部审计转为全数据审计,以建设和应用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为目标。(四)实现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内容范围广,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应当进行综合审计,即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三者进行有机融合。具体方法为:在制定年度审计和中长期审计计划过程中,结合自身专业判断,充分利用全面风险管理成果;在制订项目审计实施方案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优化内部审计资源配置;在应用审计结果时,将发现的问题、事项区分为“违规问题”、“风险提示”、“管理问题”等,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五)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应当能够覆盖整个内部审计流程,包括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前的调查与制定方案、审计的现场实施阶段、报告阶段、整改追踪阶段等,都需要建立审计业务质量标准、审计管理质量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标准,确保审计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斌辉 单位:石家庄物产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集团公司经营领域扩大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经济活动复杂化,其管理体制要求公司健全自我约束、自我监控机制,以适应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而有效保护所有者权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完善管理、提高效益是经营企业的最终目标。而内部审计工作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改善组织的运营”,在公司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作用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可见,内部审计的职能不仅是监督,更有服务与建设。主要发挥着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监控反馈作用

监督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对上市公司经营班子进行监督,向董事会汇报情况;二是对公司内部各管理部门和所属单位进行监督,向公司管理层汇报情况;三是对控股子公司进行监督,向董事会和母公司汇报情况。从监督范围讲,包括对全部经济活动及经营管理全过程的监督。

(二)咨询诊断作用

由于内部审计对机构的程序、风险及战略有全面的了解,其工作具有综合性强和接触面广的特点,这样,内部审计开展有关咨询活动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内部审计有能力和必要为被审计单位提供一些包括顾问、建议、协调、过程或流程设计和培训等服务,以为公司资产增值并改善机构的运营。

(三)风险警示作用

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应更多地参与面向未来的规划和决策,对企业经营风险时时关注。内部审计师应当承担起风险管理自我评估的协调人和总体策划者,为企业的发展扫除风险。内部审计的另一个重要职能就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和检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和漏洞,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解剖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揭示潜在风险。

(四)参谋沟通作用

在我国目前的集团公司企业管理中,下属部门或公司往往报喜不报忧,夸大成绩、掩饰缺点。内部审计就是要揭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经济效益的真实情况及风险,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内部审计要对领导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为公司领导宏观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内部审计接触面广的特点,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及时把有关部门和下属公司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反馈给公司领导,发挥上下之间信息沟通的作用。

(五)评价和鉴证作用

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对公司各管理层主要负责人和要害岗位人员的任期或离任经济责任进行评价,为内部考核和任用干部提供依据;二是通过对公司所属企业和部门的绩效进行考核审计,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为考核公司效益和效率和业绩兑现提供依据;三是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为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依据。

三、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

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要与国际接轨,重心应在不断完善制度的遵循性审计上,放在风险管理的建立与评价、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信息与沟通等方面。

(一)在公司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内部审计工作

1.内部审计在公司尚未建立风险管理时,应积极向管理层提出建立风险管理过程的相关建议,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

2.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咨询服务的方式,积极协助公司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内部审计人员在其中负责定期评价和保证工作。内部审计师可以促进、协助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但不负风险管理的责任。

3.内部审计通过将风险管理评价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以检查、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主要从两个方面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即评价风险管理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和管理方式的适当性。

4.内部审计应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其进行管理和协调。首先,内部审计从评价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做出相关评价。其次,内部审计可深入到企业管理的细微环节上查找问题,分析其合理性。再次,内部审计在部门风险管理中还起着协调作用。

内部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可协调各部门共同管理企业,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风险。

(二)在公司建立道德文化过程中的内部审计工作

公司治理是实现企业目标和价值的有效途径,其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道德文化建设。因此,集团公司应积极创立企业文化,构筑公司道德氛围,内部审计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建议。为保证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通过以下工作对公司治理过程发挥建议作用:通过对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建议经营者合法经营;通过股权投资审计,建议管理层力求投资回报,在考虑企业短期利益的同时更要考虑企业的长期利益;通过财务收支与经营业绩审计,建议企业出具全面真实的财务报告,督促财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等等。

2.测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内部测评工作协助管理层建立一整套企业道德规范。如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科学性、有效性的测评,发现内控制度执行方面的漏洞与不足;通过企业风险测评,发现领导者在制定企业政策方面的疏漏;通过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测评,发现经营者遵纪守法、稳步经营方面的欠缺,提醒管理层为加强执行人员的责任心、提高领导者的领导水平、强化经营者合法经营的理念而建立相应的道德规范。

3.评价。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定期评价公司良好道德文化建设的效果,通过进行一系列的专项审计活动以及协助纪检部门进行案件取证工作和配合监察部门开展公司经营绩效方面的效能监察专项检查,评价并改进工作程序,为公司治理过程发挥作用。

(三)在公司信息与沟通过程中的内部审计工作

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来看,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决策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和监督控制子系统。内部审计作为监控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公司内部审计以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进程为契机,构筑内部控制创新的控制平台。保证内部控制有效运转的前提,是要求信息传导和反馈快捷准确,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企业资源,以便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和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在公司内部真正建立并有效运行信息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真实完整,反馈及时顺畅,防止、发现及纠正错弊,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四、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然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监控与约束机制以保护所有者权益。内部审计在这一制度建立过程中,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充分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应负的责任,开拓内部审计新领域。作为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工作重点应围绕组织目标来确定。

第二,正确处理代表所有权监控与服务于管理部门的关系。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明确:日常工作的开展是以财务审计及经济效益审计为基础的,要立足于服务,树立寓监督于服务中的思想。不能因为可以代表所有者进行监督而凌驾于各部门之上,以致遭到各部门的反对和工作上的不配合,最终影响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应当将自己融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在工作中履行监督评价服务职能。

篇4

[关键词]内部审计;公司治理;组织模式;监控路径

[中图分类号] F239.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3-0094-04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投资者利益保护的评价理论与方法》(70632002)的资助。

2002年4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提交给美国国会的《改善公司治理的建议》别指出,健全的治理结构应当建立在董事会、管理层、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四个“基本主体”的协同合作之上。美国总统布什于2002年7月签署的《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及随后一些重要组织颁布的新的治理标准,无不将内部审计视作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上频繁发生的重大财务舞弊和违规等案件,也表明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健全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作用。因此,在国内外持续不断的受托责任失败呼唤高质量的公司治理,及法律、法规等不断加强治理管制的推动下,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治理角色与作用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基于内部审计的这一发展前沿,本文将着重探讨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环境下的治理逻辑,特别是集团公司如何对子公司进行审计之特殊难题。

一、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角色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简单地讲,就是关于如何处理不同利益相关者,即股东、债权人、管理当局和员工等之间关系以实现经济目标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它源于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所致的关系与问题。从制度安排层面看,公司治理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等。

按照委托理论,企业的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且受托人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去实现个人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即是导致冲突与成本的产生。因此,为缓解或解决人违背委托人利益行为的发生,或者说,为降低冲突和成本,企业中处于委托人地位的各方利益主体必须“通过对人进行适当激励,以及通过承担用以约束人越轨活动的监督费用”,来“使其利益偏差有限”[1]。然而,由于激励制度的设计往往是基于财务报告的结果去判断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使得受托人(财务报告的提供者)就有可能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最大化而进行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与可能,甚至引发财务报告舞弊和欺诈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委托人只好采取激励和监督(包括内部和外部)并行的手段。

因此,内部审计之所以被引入公司的监督控制体系,在于降低人与委托人之间信息不对称性或成本的需要。这也为内部审计介入公司治理提供了客观的基础:同样出于解决委托问题而产生的内部监督机制的内部审计,以其提供受托责任之履行过程与结果的信息,为本质上作为一种确保公司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控制与制衡机制的公司治理的有效运行创造了先决条件。不但如此,当内部审计被赋予监督人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时,面对复杂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治理关系,必然要切入治理这一层面,才能真正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责并促进公司治理质量的改进。如COSO委员会(2004)在其颁布的新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中,一个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将风险管理框架和内部控制框架相协调,并将内部控制的领域扩展到控制环境等软控制要素之上,从而决定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相互融合的必要性[2]。

在整个企业的契约集合当中,出于监督受托人的需要,审计制度(包括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存在于公司的各个治理主体(董事会、股东、管理当局等)的相互作用关系网络之中,内部审计则又通过“授权与监督”、“监督与报告”、及内外部协作等关系,构成企业契约组合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3][4]。图1描述了比较常见的英美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框架中的角色与关系。从中可知,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通过审查受托财务责任和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以确保受托人能按委托人的利益行事,以缩小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利益差距。因此,基于促进公司受托责任关系有效履行的地位,内部审计可以发挥其特殊的治理角色,并表现为有助于降低冲突与成本的治理效率[5][6]。

图1、现代企业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角色

二、集团公司的审计路径设计

对于集团公司而言,因其复杂的组织网络和控制层级,表现出不同于一般企业的治理特征,使得其内部审计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和特殊,尤其内部审计面临着如何对子公司进行审计的问题。我们认为,在设计审计路径的过程中,至少需要明确集团公司的治理特征、审计组织架构、审计方式、审计内容、报告路径等关键因素。

(一)集团公司的公司治理特征

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关系,以母子公司为主体形式,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母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任何一个从事多元化经营、母子公司产权关系明确和采用了多分部制结构的企业,都可被看作是一个集团公司。按照与母公司的紧密关系,集团公司化企业可以划分为紧密型公司、半紧密型公司、松散型公司等形式。正是因为这些不同形式子公司所衍生的各种受托责任关系,导致集团化企业在具体治理模式上的特殊性。其中,紧密型、半紧密型和松散型公司解释如下:

(1)紧密型公司:是指全部资产来源于母公司,母公司对其经营活动有绝对控制和支配权,但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如分公司、办事处等。

(2)半紧密型公司:是指大部分资产来源于母公司,母公司对其经营活动有控制和支配权,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如控股公司。

(3)松散型公司:是指只有部分资产来源于母公司,母公司对其经营活动没有控制和支配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如参股公司。

(二)审计组织框架

无疑,集团公司的审计监控机制首先需要一个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合理组织架构。按照内部审计在集团公司中应扮演的治理角色,其组织架构可以分成如下两层:首先,第一层次是在集团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监控总部,它在监控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接受集团公司董事会的领导和授权。一方面,审计部直接负责其直属单位、全资子公司派出的审计人员,对其监控业务进行领导和控制;另一方面,向其控股、参股公司派出人员进行协调、指导控股、参股公司的监控活动,代表股东的意志,指导各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向集团公司董事会报告其监控工作。其次,第二层次是集团公司二级以下子公司的审计监控主体,分别接受上一级公司所有权主体的授权和监控组织的业务指导,对下一级所有权主体受托责任进行监控,并在业务上督导所属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由于两个层次审计监控组织之间权责对应,自上而下,并且由集团公司监控总部统一组织和协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集团公司审计在监控机制的整体效应。该组织架构在坚持董事会领导的模式下,可以较好地维护集团公司各层次上所有权主体的权益,保证了集团公司对各子公司财产的约束,以及经营上的法人治理,并且有助于提高集团公司审计监控机制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保证其独立履行监督反馈职能,实现集团公司资本的保值增值。

由此,我们认为,作为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框架,应该是图2所描述的基本架构:

图2、集团公司审计监控机制的基本构架

注:虚线表示间接介入子公司的审计监督工作。

(三)审计方式

这是设计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路径的核心问题。承接上述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可以设想,假如某集团公司是包括公司总部、直管单位(分公司、办事处)、控股子公司三个层面组构的控股集团公司,而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有限责任、有人负责、有效制衡”的要求,建立起了规范的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式的法人治理结构。那么,对子公司审计的方式可以设计如下:接受集团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以强化集团资产控制为主线,建立审计网络,坚持下审一级,各审计部门负责对下属公司的内部审计思路。具体路径分以下两种情形:

(1)总―分公司(办事处)采取“集约式”审计监控方式

根据总―分公司(办事处)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应加强对分公司(办事处)扁平化管理和监督,因此,内部审计应建立“机构独立设置,董事负责领导、资源统一调配、业务垂直管理、审计成果共享”的监控模式。

首先,审计机构管理要体现“机构独立、业务垂直”原则,目标是要保证“上审下”的力度。从实践来看,只有保证“上审下”的力度,才能保证授权责任的充分履行和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公司系统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分为公司审计部,对公司董事会直接报告工作,如果情况允许,可设基层单位审计部二级管理层次。

其次,为提高审计人员独立性,审计人员管理要体现“属地管理、统一调配”原则,要达到的目标是控制“入口”和加强培训,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队伍稳定。审计人员实行属地化管理,其行政领导关系、人事关系、党团关系、工会关系、后续教育等都在集团公司总部,审计人员的工资、奖金、劳保、生活后勤及福利待遇由所在单位负责解决,与所在单位同职级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公司系统的审计资源实行统一调配。

再次,审计业务管理要体现“董事领导、信息共享”原则,目的是要保证内部审计的地位和效果。董事领导,能够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信息共享,能够有效地利用基层单位、社会审计资源,节约成本,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2)总―控公司采取“渗透式”审计监控方式

虽然总公司对控股公司具有绝对的支配权,但是,控股公司拥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因此对控股公司来讲,总公司的内部审计是外部治理结构,控股公司的内部审计才是内部治理结构,总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若直接对控股企业开展审计工作,不是十分妥当,因为外部治理结构的审计模式不能直接替代内部治理结构的内部审计模式。因此,根据总―控公司经营管理的特点,总―控公司的审计关系须依托控股公司董事会,规范审计授权程序。总公司审计部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渗透到控股公司的董事会,加强对控股公司的审计监督。

其一,对重大事项可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议,由总公司审计部开展审计,并将审计结果直接报告给总公司的董事会。

其二,由董事会聘请总公司内部审计人员,授权其开展对控股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向控股公司董事会报告工作。因为行业管理的特点,总公司的审计人员对控股公司经营管理要求相对比较了解,委托他们审计,能符合总公司的战略意图和经营策略。所以,虽然董事会也可以请中介机构进行审计,但一般情况下,董事会还是更倾向于聘请总公司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

其三,将总公司内部审计负责人推荐为控股公司监事会成员,让总公司内部审计人员以监事会的名义开展对控股企业的审计监督,贯彻母公司内部审计战略目标和战略思想,指导控股公司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有效开展审计工作,并且审计结果向集团公司董事会报告。

(四)审计内容与关注重点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内部审计主要应由集团公司的审计部门负责进行,其目的不仅在于监督子公司的财务工作,而且也要稽查和评价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及公司治理主体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也就是,由集团公司审计部门组成的审计队伍对所属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等进行巡回审计的专题审计,审查财务收支,检查财税法规和公司内财务制度执行情况,以及风险管理和治理流程,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和要求,并报告集团公司董事会。对于子公司的年度报表审计,也可纳入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范畴,通过对子公司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价,对其会计报表的真实可靠性进行认定,可以为集团公司考核子公司提供参考,当然还可以为外部审计提供重要的支持。在此基础上,集团公司根据内外部审计的结果,确认和解除子公司的受托经济责任,并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施行对子公司的审计监督,其关注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1)集团资金或提供担保资金的运作情况。重点检查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资金管理水平,评价资金使用的效益状况,指出资金使用的薄弱环节,和改进资金使用效率的建议。(2)集团委托经营资产的经营管理情况。重点检查委托资金的使用是否按照合同的规定使用,是否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和可持续利用。(3)子公司占用集团公司资源的经营管理情况。重点检查资源的使用效益,与同行业或发达国家相比是否存在浪费和无效率情况,评价资源的使用是否符合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4)董事会委托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实施审计的事项,如: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与经济效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等等。(5)国家和公司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重要事项。如:对子公司的一些工程项目、经济合同、对外合作项目、联营合同等进行单项审计;实行离任审计制度,审查和评价子公司责任主体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等等。

(五)报告路径

内部审计结果(信息)呈报方式,即报告路径,同样是设计内部审计路径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内部审计部门应不定期以简报、审计通报和管理建议等形式,向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领导和有关方面报送和通报内部审计动态、审计及整改情况和管理建议等重要信息。各个层次公司审计部门具体报告方式如下:

母公司审计部门日常审计工作应向董事会(或下设的审计委员会)报告审计情况和信息。重大情况应及时直接向董事会报告审计发现。报告分为定期工作报告和紧急情况报告。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和日常工作中,可以以个人名义就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直接向母公司审计部门或董事会反映情况,提交专门报告。

子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向本机构董事会报告工作,按照《公司法》规定,定期向股东报送日常审计报告和审计发现。重大审计发现,应及时通过董事会向母公司报告情况。

分支机构审计部门应直接向公司审计部报送审计报告和工作报告。分支机构审计部门按规定对本单位进行日常审计、总部统一安排和审计部门自行安排的专项审计,独立出具审计报告,与审计对象交换意见后,由分支机构审计部门直接将正式审计报告报送公司审计部,同时送达被审计单位。工作报告分为定期工作报告和紧急情况报告。办事处审计部门按半年度和年度向总部提交工作报告。在发现违规违纪事件和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以办事处审计部门的名义直接向公司审计部提交紧急情况报告。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和日常工作中,可以以个人名义就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直接向公司审计部反映情况,提交专门报告。

三、小 结

基于现代企业治理环境和内部审计的契合关系,本文首先从一般角度分析了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的特殊治理角色,并以内部审计的治理理念,分析了其组织模式的设计与选择问题,进而,着重探讨了集团公司治理背景下面临的如何对子公司进行审计这一特殊问题。形成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基于维系公司受托责任关系的有效履行之共同目标,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可以实现高度的契合,从而内部审计可以突破传统的内部控制完善角色,跃升至改进公司治理和实现组织目标的特殊治理角色,并表现为有助于降低冲突与成本的治理效率。(2)对下属公司的审计,集团公司的审计监控机制需要一个合理的组织架构,并分别针对分公司和控股公司采用“集约式”和“渗透式”的监控路径。

[参考文献]

[1]王光远,瞿 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2006,(2):3-10.

[2]吴清华.作业与作业链绩效:经济效益审计新思维――兼及内部审计职能的嬗变[J]. 审计研究.2004,(3):83-88.

[3]吴清华,王平心,冯均科.审计委员会之治理效率:实证文献述评与未来研究方向[J].审计研究,2006,(4):72-82,19.

[4]吴清华,田高良.终极产权、控制方式与审计委员会治理需求―― 一项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08,(9):124-138.

[5]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 (IIA).Internal Audit Reporting Relationships: Serving Two Masters.省略,2003.

[6]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 (IIA).Internal Audit’s Rol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Sarbanes-Oxley Compliance.省略,2003.

Path Study on Internal Audit of Group Company Based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Wu QingHua

(1.Postdoctoral Station of Management School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2.Postdoctoral Working Station of China HuaRong 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45, China)

篇5

1.1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是集团发展的需要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是构建集团科技工业新体系发展的需要。集团提出了构建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明确指出集团要构建起创新型、开放型、融合型的科技工业新体系,在军、民品各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投资公司作为集团民品产业的主战场必将做出举足轻重的贡献。随着投资公司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资金投入的大幅增加,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普遍问题及潜在的经营风险也逐步顯现出来,其中一些问题也凸现出进一步加强内部管控和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对各级投资公司的内部审计将是加强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提升基础管理、降低经营风险、提高运行质量进而实现构建集团科技工业新体系这一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1.2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是集团审计工作会上提出的工作转型的需要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是集团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的需要。集团在审计工作会上提出内部审计工作要理清思路,确定目标,努力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即坚持融入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认真履行监督、控制、评价和服务四大职能,努力实现审计重心由以财务审计为主向管理审计为主转变、审计关口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中审计为主转变、审计内容由常规项目为主向重大产业化项目、重点工程和重要公司为主转变,深化审计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能力水平,促进集团经济健康发展。内部审计工作转型要求具体到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就是内部审计工作要融入集团经济健康发展的中心工作,以加强基础管理、防范经营风险为要求,全面覆盖,重点深入,对投资公司开展各类审计,为投资决策收集可靠信息,促进投资公司整改提高,防范风险,健康发展。

1.3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是集团经营管理的需要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是集团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集团加强对投资公司的管理中,内部审计既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又是市场化管理企业的有效手段,在实现国际一流大型企业集团建设目标的进程中,不能缺少内部审计部门的参与。

2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2.1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所面临的问题

2.1.1 开展控股公司审计的法律依据比较充分,但对参股公司开展审计还没有相应的制度规定

从法律、法规的层面上看,开展投资公司审计有一定的法律依据,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这些规定,对开展集团所属控股投资公司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对参股公司,特别是涉及外资参股公司审计还没有规范性依据,使这部分国有资产游离于监督之外。

2.1.2 内部审计部门参与投资公司的前期决策较少,影响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目前的情况是,各级单位投资的公司从初始论证到运作经营和管理等的决策,内审部门很少能够在公司成立前期参与其中,对公司的有关重大决策情况、公司经营及管理情况、公司目前面临的风险因素等得不到及时应知的信息资料,这样既导致审计“诊断”的滞后,又影响了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

2.1.3 内部审计资源不足,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由于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审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现有多元化的审计任务,影响了审计质量。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需要审计参与的领域会更广、更深,尤其是管理审计、风险审计这些领域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是复合型专业人才,这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更高。不仅懂得会计资料的判定和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又要具备诸如法律知识、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等能力。现实中有不少审计人员受专业知识的限制,无法适应审计更高层次的要求。

(2)审计时间紧、任务重,亟待提高审计效率。

人员少、任务重和时间紧是目前集团公司和各研究所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内部审计机构在开展审计业务时经常应接不暇,有种赶场子的感觉,这边任务还没完成,那边的任务已经下达。目前集团公司所属的投资公司数量又较多,审计人员开展投资公司审计就显得力不从心,如何提高审计效率成为燃眉之急。

2.1.4 审计结果的利用不理想

集团公司及各研究院内部审计部门近年来对预算内企、事业单位的审计整改情况还是比较关注的,但在近年开展的投资公司审计中,投资公司对审计报告中提到的问题由于受到历史客观原因、政绩考核主观原因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整改时敷衍了事、故意拖延、蒙混过关,甚至是有选择性的整改。内部审计部门往往对投资公司审计整改情况关注不够,往往造成整改不到位,致使审计成果不能被充分利用。

2.2 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

针对以上面临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加强与投资参股公司投资主体的沟通交流,先从形式上规范审计的合理性、合规性。

依据《公司法》设立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规定监事会的主要职能有检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等职权。目前,各投资公司中,监事的担任主要是上一级监察部门的人员,审计部门的人员可以通过担任公司监事会成员的方式,将投资参股公司审计融入公司治理当中。

(2)内部审计部门要积极了解掌握投资主体对投资公司的重大业务决策,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是决定审计水平的根本因素。在目前情况下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要加强学习。建立学习制度,健全审计职业教育体系,针对现有人员,不局限于会计和审计专业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复合型人才教育,使审计队伍整体的知识结构呈现一种多学科、多领域的状态,使审计人员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准确地对问题进行剖析和判断,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开分析,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②要鼓励实践。在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过程中,要引导审计人员树立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理念,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仅向书本学,也向别人学习、向实践学习,学以致用,用而促学,运用所学知识深入思考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通过实践,实现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③借助专家的力量。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专家聘用”模式。如:特殊审计项目外包、聘用外部专业人员(外部专家、具备特殊技能的审计师等)参与审计,或聘请企业内部管理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等参与或参加内部审计组。

(4)通过下列方法提高审计效率。

①与被审计单位加强够沟通,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人员应取得被审计单位思想上对审计工作的认同,使之不致产生抵触情绪,积极配合。

②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方案要从审计目标出发,根据特定的审计对象来设计。审计方案的设计要考虑特定的审计性质、审计方法、审计时间及时限、人员组织,以及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特点等。有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的指导能使审计工作有的放矢,有主有次,防止审计工作偏离轨道,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③注重内审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审计效率。

做好充分的审前准备,比如:事先了解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规,以前期间的审计情况等有关资料,被审计单位管理体制以及审计年度的重大经济活动等基本情况。

④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

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能快速地占有大量的信息数据,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减少工作量,降低审计成本。

3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断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

3.1 內部审计发现投资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公司投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环节缺乏严密的可行性论证,投资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完成收入指标为目的,导致了投资的盲目性,同时也导致了在合作方的选择上表现出的急功近利,使得大量投资资金未能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形成事实上的投资失败。

(2)一些三级单位虽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在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民用产业生产时,却缺乏长远的整体规划,部分投资公司发展战略不够明确,公司战略规划缺乏有效的实施途径,缺乏大手笔的资金投入,导致一些好的科研成果在形成民用产业生产时,无法上规模、上档次,只能利用军品的剩余生产能力进行生产,在场地、管理上都只能是小打小闹,难以突破发展瓶颈。

(3)集团内部缺乏统一的战略投资规划,各三级单位间投资项目多有重复,存在内部相互竞争、自相残杀的现象。

3.1.2 公司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由于都是同一控制下的各级单位共同投资,行政色彩浓厚,实际上还是上级单位拥有绝对的表决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导致一些决策的失误,以及管理上的漏洞,如一些公司的董事长由上级单位行政领导兼职担任,在时间及精力上都无法保证其董事长责任的履行。

(2)公司在规范化管理上普遍存在缺陷,相当一部分公司内部管理混乱,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不够全面。

(3)由于考核目标的偏离(一味的以收入指标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以及收入指标的逐年高速增长,又由于公司经营能力所限,导致公司管理层压力大增,逼迫其通过一些非经营手段去获取收入指标的实现。

(4)由于传统的思想认识(民用产业没有发展前途,跑市场太累,压力太大,激励考核机制还不够有效等等),导致各投资公司普遍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尤其缺乏具有敏锐的市场分析、预测及开发能力的人才;另外各公司都不同程度存在人员素质偏低的情况。

(5)部分投资公司核心技术掌握不到位,没有形成有效市场,自身产品成本高,附加值低,盈利能力不强。

3.1.3 公司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投资公司经营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对外合作项目证券业务、套期保值交易、无经济业务的关联方交易等存在运营风险。

(2)部分投资公司个别经营者道德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甚至有违法乱纪行为。

(3)工程建设存在程序不合规,不按规定招投标等问题。

(4)资产权属管理方面的问题。部分公司由于历史遗留、资产划转等原因资产权属不清晰,土地、建筑物等部分资产没有取得产权,有的长期闲置,影响资产发挥经济效益。

(5)成本核算工作薄弱,成本核算与存货管理相脱节。

3.2 针对投资公司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今后审计应明确方向,建立完善的服务监督体系,形成长效机制,采用多样化的审计方式并加大审计结果利用、形成闭环管理、提高审计效益,不断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

(1)严把投资过程关,对投资项目的立项、可行性分析、项目整体规划、资金筹措等环节进行审计,确保投资项目有效、可行,切实实现审计方向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的有效转变。

(2)强化公司运营过程审计,针对集团内部公司普遍存在公司治理薄弱,内部控制不够健全的情况,在3-5年内对所有公司进行一次管理审计,完善其公司治理结构,并进行内部控制梳理,关注其风险点,规范其运作。

篇6

关键词: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审计

1对集团公司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意义

1.1贯彻法律法规的要求

2000年7月实施的《会计法》明确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第一次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法律要求。证监会2001年1制作月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要求所有证券公司从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两方面建立和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财政部于2001年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一系列规范,要求企业从会计信息、资金管理、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方面建立起一套内部控制机制。2006年新修订实施的《审计法》要求企业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这需要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肩负起监督的职责,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建设情况和执行情况。

1.2集团公司内部管理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集团公司面临着经营地点分散、控制跨度增加、控制权利层次增多等难题,商业欺诈、资金周转不力等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越来越大,管理任务更加艰巨,需要集团内部协调一致,加强监督和控制,防止工作差错和舞弊,提高经营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集团公司无论在客观还是主管上都要求建立起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功能的管理机制。

1.3提高集团公司形象的需要

当今世界,企业的形象很重要,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企业和产品的信任感,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形象不仅取决于当前的资金实力和赢利能力,更主要取决于人们对企业未来的预期。企业一旦发生欺诈行为、管理不善或违反法规,就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使企业的价值大大下降。内部控制有助于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并及时提出妥善的补救措施。集团公司面无论利用内部审计机构还是聘请外部审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和评价,肯定的评价结果都能提升企业的形象。

1.4审计方法发展的要求

在18世纪下半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日益壮大、经营业务日趋繁复,使传统的详细审查方法受到挑战,于是出现了抽样审查的方法,通过抽样结果来推断财务报表的可靠程度。但是,如果单凭审计人员主观或任意判断进行抽样,那么抽样的结果难免以偏概全,影响审计结论。193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独立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文告中首次指出:“审计师在制定审计程序时,应考虑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审查企业的内部牵制和控制,企业的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越好,财务报表需要测试的范围越小”,这对西方审计实务产生很大影响,于是出现了“制度基础审计”的方法。这种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时间、节约成本,受到审计人员和企业的普遍欢迎。

2内部控制审计的两种形式

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有两种形式,一是专项内部控制审计,一是辅助财务报表审计的内部控制评价。两种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理论范围、基本程序和方法都基本相通,两者的结论也可以互相利用。但两者有区别:

(1)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是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发表意见;后者的目的是在了解、测试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评估其控制风险,在根据控制风险评估结果修订审计计划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进而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2)范围不同。前者的范围是企业所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情况;后者的范围是与财务报表有关的内部控制,范围要小。

(3)对评价准确程度的要求不同。前者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发表意见,因而要求评价结论有较高程度的保证水平;后者评价意见仅仅作为实质性测试的依据,评价精度比前者要低。

随着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提高,实践中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将其作为独立的专项审计目标单独开展,尤其对于集团公司,专项内部控制审计已经成为其加强对下属子公司和分部门监督和管理的有效工具。

3内部控制审计的前提条件

集团公司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前提是制度和组织保障。

(1)是制度保障,内部控制审计首先是针对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单位而言,如果企业完全没有建立内部控制机制或者内部控制仅仅是摆设,则根本不需要进行内部控制审计。

(2)取得高层领导的支持很重要,最好由高层某一主管领导担当组长或顾问,因为内部控制审计是总部对对属下所有的子公司和分部门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程序等进行的独立、客观的评价活动,需要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来统筹规划,潜在的利益冲突会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阻力,需要高层领导来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审计所提出整改落实意见也需要高层领导来提供支持。

(3)成立工作组,挑选合适的人选来装备队伍。内部控制审计站在较高的角度,对集团公司整个控制流程进行检查和评价,找出漏洞所在。①对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审计组成员不胜任此项工作,直接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和工作质量。因此要求除了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管理知识,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除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的人员外,还可以从下属单位抽调合适人才补充需要,这是节约成本的较好方法;②聘请外部专家,如果遇到超出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需要专家判断的问题,最好取得外部专家的协助,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审计风险;③进行有关的业务培训,为现场审计打好基础。

4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要点

做好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还需要把握几个重点:

(1)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情况,做好准备工作。审计人员必须重点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内部控制环境以及各类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了解,唯有充分了解,才能制订出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设计好调查问卷。审计了解的内容不但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总体控制环境,还要了解单位经营业务以及业务流程中关键控制点。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设计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在控制审计中使用调查问卷可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测试集团公司是否建立健全有效的控制制度,一是了解员工对相关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的熟悉和掌握情况。所以要根据行业的性质、经营的特点、该单位的具体情况来设计。设计调查问卷的过程,也是了解内部控制流程的过程。

(2)执行测试时以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其业务流程为起点。传统的观念认为控制审计的起点是企业的财务资料和内部控制制度,对已经建立的控制体系进行测试,起点不高,不利于全面的评价和深入分析。内部控制制度是围绕着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流程而建立,为实现战略和经营目标服务,是管理的手段之一。执行测试时以企业的战略系统及其业务流程为审计起点,综合评估经营控制风险,进而评价控制制度,这样分析的据点较高,可以根据战略目标和业务流程深入挖掘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而且将审计的重心前移到风险评估,有利于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利于节省审计成本,克服因缺乏全面性观点而导致的审计风险。

篇7

一、 房地产开发集团的特点及内审机构的设置

房地产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开发经营具有涉及面广、项目耗资巨大、投资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经营风险大等特点,下属公司地域分散、管理链条长,集团总部为了加强管控,应是集团公司的人才中心、资金中心、产品筹划中心、利润中心和运营指挥中心。

由于下属公司的同质性,可以在集团总部设立比较强大的内部审计机构,由总部内审机构承担整个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内审人员可以不断积累房地产行业的专业知识,对各下属单位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及时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请管理层加以改进。

二、房地产开发集团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1、内部控制审计。是确认、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过程,包括确认和评价企业控制设计和控制运行缺陷和缺陷等级,分析缺陷形成原因,提出改进内部控制建议。内部控制审计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尤其是对于市场情况复杂、经营管理风险较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加强内控审计工作更为重要。

2、财务收支审计。是对企业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主要内容包括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性、资产的安全及保值增值、收入成本费用的真实性进行审计。房地产产品具有单件性、一次性、建设周期长、高投入性等特点,其地理位置唯一、结构设计复杂多变、使用功能多样、材料选择的不同等,使房地产产品在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同时,又各具特点,有各自个性的一面,这样就使得造价管理复杂多变,增加了舞弊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又因为建设过程历时周期长,资金投入巨大,使得舞弊行为的隐蔽性较强。还因为房地产产品的一次性使项目公司的存续时间较短,项目完成后项目公司的一些人员便要面对去与留的新选择,使项目公司一些成员缺乏对本企业的归属感,给舞弊行为提供了主观心理的动因。一些舞弊问题因此产生,套现、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在各层级各岗位均有发生的机会与可能。

3、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下属公司的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和效益性及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的工作。包括对企业负责人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任期届满经济责任审计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三、深化房地产开发集团内部审计的思路

1、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内审方式,是指在审计过程中以企业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根据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独立、客观的签证和咨询活动。有效的风险导向审计应该是建立在对企业所处社会和行业的宏观环境、战略目标和关键经营环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评价经营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这样内部审计不仅仅是强化控制、提高控制效率和效果,应该在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方面,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化,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和效果。现在国内正在逐步推进风险导向审计,而作为风险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应该积极试行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努力控制集团的经营风险。

2、利用网络技术实时监控。房地产集团的下属公司大多地域比较分散,为了加强对项目公司的集中管控,可以利用和开发一些网上软件进行实时监控。如集团总部一般可以考虑启用网上账务处理系统,统一制定并规范使用会计科目、统一业务工作流程、统一管理记账人员权限,并严格要求账务处理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通过授予审计人员查询权限,这样就可以随时察看下属公司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为就地审计提供重点和线索。审计部门通过查询网上账务处理系统,及时快捷地清楚总部财务部门对资金的监管情况及下属公司执行资金集中管理的情况。如果集团总部实施运行销售客户软件、供应商软件等网上软件,授予审计部门查询权限,可以在更大范围上、更有效率地开展实时监控。在集团总部不断健全集团网上管理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可以开展网络审计,使得审计空间得以拓展,审计时效性得以保障,审计技术较为先进,这样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3、房地产开发全过程介入审计。审计部门可以介入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招投标、结算、工程管理、合同签订、销售管理、财务决算等等环节,鉴于房地产下属企业地域分散,审计力量难以全面到位,难以扩大介入范围和环节,除对关健环节必须重点介入外,其他一些环节可以委托造价咨询、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全过程监管。再抽取一些子公司进行重点审计。

4、突出重点。在项目开发初期,要重点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上,以及财务管理和会计基础工作、前期开发成本、管理费用上;在项目开发中期,要特别关注合同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和工作流程的细化、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用、财务费用上;在项目开发后期,要重点关注房屋销售款、工程结算和成本核算上,加强盈亏的审核。如对房屋销售方面的检查,要重点检查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的收款台账的内容是否完整、金额是否一致,户名与楼栋号登记是否明晰,财务账务处理是否规范,销售价格是否超出集团总部的核定标准是否有明确的价格方案,实际销售价格是否按规定执行,开盘前是否在当地房管部门备案,收费项目是否符合规定,销售促销政策是否合理,销售退款是否按规定处理等等。

5、预算执行检查。在执行全面预算的情况下,对下属企业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查找预算偏差的原因,以便修正预算,提高预算的执行力和预算管理水平。由于房地产开发周期长,在此期间,宏观经济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重大变化、政策法规的改变,房屋品质、开发节奏等应对市场的自身调整,都会对开发项目的目标成本和预期利润造成重大的影响,这些因素将影响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过程和原因的分析。这就要求预算的编制要根据每个项目选型,详细而科学地进行分解。在实际运营中以预算为标准,力争增加销售收入,全力降低成本费用。审计人员要认真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对执行结果进行分析:第一,预算执行结果是否有偏差,偏差原因除重大影响未调整预算外,是否存在违纪违规现象;第二,假如没有超出费用标准,是否存在降低质量,减少工程量的情况,是否做到勤俭节约,质量效率又得到保证。强化预算管理,重点是加强运营过程的监管,从预算的确定到预算的执行,从对结果的分析到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都要进行专业管理,贯彻有目标有监管,有执行有评价的全面控制方针。

6、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一种科学审计理念,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审计能力、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的必然选择。房地产集团在建立一套可行的绩效标准和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将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相结合的全面绩效审计。

7、协同作战。纪委、监察部门往往来自于群众的举报线索较多,办案经验丰富,而审计部门对项目公司财务情况比较熟悉,审计查账比较擅长,对于一些房地产的舞弊和个人经济案件,可以形成合力,协同作战。

8、提升审计人员素质。一是要充实懂工程造价、法律、管理、金融、计算机技术及熟悉房地产审计业务等人才,改变通常由财务人员当审计员的单一途经。二是全面了解房地产各个业务环节,加强房地产的政策、法律法规、企业制度等方面学习,三是应与时俱进,随着房地产政策、市场的变化及开发的不断深入,增强职业敏感性,不断拓宽审计思路,改进工作办法。

9、加强学习、培训和交流。第一,学习先进房地产企业的经验,博采众长,广泛吸取其内部审计的先进技术和方法,第二,通过项目公司之间财务审计人员之间的探讨和交流,学习成功经验,剖析不足之处,从审计实践中总结规律。第三,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开辟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房地产审计之路。

参考文献:

篇8

(嫩江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嫩江161400)

摘 要: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各集团公司的快速成长。但大部分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并不完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加大集团公司经营风险,制约着公司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危害。公司自身的发展离不开公司内部完善的控制制度体系。因此,了解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完善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对集团公司自身的发展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黑龙江省集团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完善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119-02

收稿日期:2015-06-10

作者简介:张春利(1975-),男,汉族,黑龙江嫩江人,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与内部控制。

一、黑龙江省集团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集团公司为了实现自身的生产经营目标,保障集团公司会计信息及财产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完整性,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展开一系列集团公司内部的经济活动的制度措施。集团公司财产物资的安全离不开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公司内部财产损失、资源浪费、资金盗窃、高层贪污、会计人员随意挪用公款等问题的发生;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加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有效性及可靠性,同时也是管理者科学预测未来的基础。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集团公司管理者在遇到突发事件做出正确的决策,减少集团公司的损失。集团公司内部控制通过职务分离、内部审计、岗位轮换等手段,对会计数据的从采集到汇总的各个流程实现全方面多角度的监控,从而有效地降低错误发生的概率,提高数据资料的正确性;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高集团公司的运营效率,提高集团公司职工劳动的积极性,最终实现集团公司与内部职工的共同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企业外部环境的不可控性,增加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及管理风险,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集团公司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集团公司的不断发展离不开科学的预知风险与规避风险。因此,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集团公司财产物资安全、会计信息的科学性及准确性、集团公司的运营效率、风险防范及自身竞争力的提高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黑龙江省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相对较差

内部控制环境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政策、集团公司内部治理机构、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集团公司机构设置及集团公司内部人员权责分配等方面组成。内部控制环境相对较差集中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集团公司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集团公司为降低运营成本,大量减少内部财务部门人员,其结果必然是使集团公司内部部门缺乏牵制环节,进而导致集团公司内部部门缺乏协调,最终导致集团公司内部各部门间信息交流及沟通不灵敏;第二,集团公司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集团公司各部门及内部职工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第三,集团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等内部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一方面集中表现为缺乏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表现为集团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及全体员工很难具体落实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现实内控体系建设中,内部控制未能实现集团公司各个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无法保障职责分工在内控管理过程中的合理性,科学性及有效性,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1];第四,集团公司制度不全面。具体体现在没有针对性,及未对集团公司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及集团公司内部的各个部门制定出相应的内部规章制度。

(二)内部控制制度缺少科学性,办事只凭经验

内部控制制度不规范化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粗放的操作流程,具体表现在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操作规范流程较为粗放,缺乏详尽的、统一的岗位操作流程。第二,即使制订出相应地具体的操作流程,但大多集团公司只是停留在表面文章上,没有贯彻执行。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具体的岗位操作流程可以有效地防范风险,避免资产严重浪费和损失,改善经营效益,防止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三)风险意识淡漠

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集团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变化及生存风险,如各种市场风险、内部营运风险、不断更新的技术风险等。科学的风险评估则可以使集团公司及时识别分析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合理并及时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但黑龙江省集团公司普遍缺乏这种机制。导致集团公司内部管理层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互相监督及相互制约的机制。与此类似的是董事会中没有建立风险评估委员会,造成董事会的随意决策。例如安然事件,安然公司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安然公司为了防止公司高级管理层利用股权分散滥用“人”职权,侵犯中小股东利益,设置独立董事制度,但是安然公司的独立董事却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履行应尽的职责,安然公司大部分懂事均为独立董事,而且这些独立董事基本上都是纵横政界、学界、商界的知名人士,与其他集团公司懂事相比,安然公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即使是这样,安然公司各懂事也未能为安然公司的股东把好监督关,最终遭到了集团公司投资者的起诉。

(四)内部审计机构监督不力

我国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中虽然有四大监督(自我检查、会计控制、内部审计监察、外部审计监察),但是在实际中却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比如内部审计的功能仍然是查错和防弊,不注重事前、事中的控制,只是事后审计,出现问题后再补救,其结果必然是导致集团公司走向灭亡。例如中航油事件,新加坡公司基本被陈久霖一人控制,在进行各种场外交易时没有执行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因此集团公司控制不了新加坡分公司的活动,更加无法通过正常的财务报表发现其秘密,对于他的各种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集团公司无法制止,对于陈久霖来说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一个摆设,起不到如何监督作用,最终导致破产。

三、加强黑龙江省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及建议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第一,集团公司要学会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目标。集团公司内部管理思想是集团公司价值观念、内部控制的观念及经营理念的集中体现。为了集团公司的健康发展,集团公司管理层必须树立科学的管理思想,自觉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自觉形成风险管理观念,明确自己对内部控制的责任。

第二,集团公司要建立优化的组织结构及高效的运作程序。集团公司不仅是一个个体单位,更是一个群体组织,作为一个组织,其运行需要规范的运作程序。集团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学会与时俱进与吸收消化,在不同时期要主动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和经营战略,这需要集团公司组织结构的优化来配合。高效的运作程序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严格的授权,其次是明确的责任。

第三,集团公司要建设良好的集团公司文化。集团公司文化是一种力量,对集团公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集团公司要在集团公司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的氛围,集团公司内部职工要善于从书本上学习和总结现代集团公司管理的知识,制订适合自身发展的内控制度。集团公司内部要强调“学以致用、终身学习”的理念。

第四,集团公司要学会主动建立超前、务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这里,超前是指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要充分考虑到集团公司未来的发展高度及发展需求;务实则是指在人员的酬薪、晋升等处理上,不能徇私舞弊,结党营私,要坚持公正,要制度化及透明化。另外,人力资源管理还要学会发现与储备各类人才。这样,集团公司和员工才能共同发展。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集团公司应该以《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集团公司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及《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文件为依据,结合集团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管理制度,学会合理地对集团公司各个部门及员工进行责任分工和考核。同时,为了促使基因公司员工进一步了解集团公司文化,熟悉集团公司部门,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情况,集团公司还应当汇编员工手册、组织结构图及业务流程图,并通过岗位描述、权限指引等方式进行引导。三泰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对三泰环保公司进行了内部控制设计,并编制了《内部控制管理手册》,确保三泰环保公司在业务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和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公司管理[2]。

(三)加强风险管理

首先,集团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等高层管理者必须树立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同时,也需要对集团公司内部员工进行积极的引导,使他们浙江树立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集团公司需要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都高度重视风险防范意识,对集团公司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准确的把握,且对市场变化持有高度的敏感性,从而使得集团公司全体员工都可以参与到风险防控建设及内部控制中,营造出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集团公司效益的集团公司文化氛围。其次,集团公司要建立规范系统的财务决策机制。最后,集团公司要完善风险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基础工作。集团公司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严密的风险控制机制。这需要根据集团公司自身所处的实际环境,研究制定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预警机制,保证集团公司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可以及时地采取措施,稳定集团公司经营秩序和保持市场竞争力。

(四)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第一,集团公司需要提高内审工作人员的素质。一方面集团公司应要加强审计机构管理,提高审计人员的数量与质量。另一方面,首先,要使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人员明确其工作的主要职责和方式,其次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以及新形势下对其工作的要求,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还要加强学习现代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加快适应新形势下对其工作的要求。

第二,集团公司应该拓宽内部审计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如今内部审计领域不仅仅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而是贯穿公司治理到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第三,集团公司要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第四,集团公司要提高集团公司领导对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集团公司领导必须把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作为评价集团公司经营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集团公司领导要获得集团公司自身的稳定发展,就必须依靠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治理工具,以保证集团公司在经营管理工作中不出重大经济问题[3]。这样有助于提高集团公司领导对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从而自觉组织、准确定位和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和依靠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作用。

四、结论

在市场经济下,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是每个集团公司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优化的内部控制环境、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及内部审计监督的强化是集团公司提高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及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保障,是引导集团公司健康平稳发展的理论基础,是推动集团公司向前迈进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篇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实体经济竞争日渐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兼并重组,形成集团化的发展模式。政府及投资者对国有资本加大了监督力度,高度关注规模不断扩大的企业集团的运作管理。随着政府对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强,对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发挥监督作用,体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建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规范体系,是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基础。

内部审计规范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旨在对内部审计业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规范。中广核集团内部审计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炼出一套适合企业集团化运作管理模式的内部审计管理规范体系,以明确内部审计各项业务活动的流程标准和质量标准。中广核集团内部审计规范体系经过多年实际执行的检验及补充调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

二、内部审计规范体系的内容

内部审计规范是为更好实现审计目标,指导审计实务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既承担审计业务实施管理,又行使审计职能管理。中广核集团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以集团内部审计职能作为输入,制定了包含审计业务实施管理和审计职能管理的3个层级的审计规范体系,分别是: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审计制度实施细则和标准、各公司内部审计管理规范文件。(如图1所示)。

(一)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是明确内部审计业务活动宗旨、权限、职责、业务范围的政策性文件,规定了集团公司与成员公司在内部审计业务活动中的职责分工、任务和职权。

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是对审计业务实施管理的指导性要求,包括年度内部审计计划、审计业务的实施标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审计纠正改进行动要求。

(二)审计制度实施细则和标准

审计制度实施细则和标准是对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承接,对各项审计业务活动制订了实施标准,对年度计划、质量控制、人员发展制订实施细则,使整个集团内部审计相关业务有章可循。

审计制度实施细则和标准按审计管理对象划分为内部审计业务实施管理和内部审计职能管理。内部审计业务实施管理包括专项审计流程管理细则、9类专项审计实施标准、审计纠正行动管理细则;审计职能管理包括年度审计计划管理细则、内部审计负责人考核管理细则、优秀内部审计项目评选管理细则、内部审计人员培训与交流管理细则。

1. 专项审计流程管理细则。它的目的是规范集团专项审计基本流程和各阶段的要求等,保障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集团专项审计的基本流程统一分为四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跟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工作流程和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规定。

2. 审计纠正行动管理细则。审计纠正行动是指审计部门以书面形式向被审计单位发出的审计发现问题及审计整改建议。本管理细则旨在对审计部门发出的审计纠正行动进行跟踪管理,明确问题的责任主体,确保审计建议得到整改、相关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内控缺陷得以消除。

3. 专项审计实施标准。为了统一集团专项审计业务,保证审计质量,集团对9类专项审计业务制订了实施标准,从审计人员配置、风险评估、审计重点、审计分项、审计方法、审计方案、审计报告、审计结论等方面制订具体的标准要求。9类专项审计包括财务审计、采购审计、投资审计、工程审计、生产审计、信息审计、综合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九种类型。

4. 年度审计计划管理细则。本管理细则是对集团各公司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制订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提高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计划性和系统性。本细则对审计项目管理、审计对象管理、审计循环周期管理、审计计划管理进行详细规定。

5. 内部审计负责人考核管理细则。集团内部审计明确了各公司内部审计负责人的职责和业务指标,以考核为手段,以提升审计管理为目的。管理细则中明确考核标准、考核方法、考核结果运用,每年底对公司内部审计负责人进行评考核。

6. 优秀内部审计项目评选管理细则。本细则旨在提升集团内部审计项目质量,从审计规范化和审计成果两方面分别设置了23项和15项评价指标。例如审计成果分别设置了审计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换回或避免公司发生经济损失、重大内部控制缺陷、审计结果得到公司级或董事会的书面肯定、审计结果为纪检监察提供线索等方面制订评分标准。

7.内部审计人员培训与交流管理细则。本细则旨在规定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管理,加强后续教育,同时提出内部外部审计交流原则及管理规范。

(三)各公司内部审计管理规范

各成员公司根据审计业务开展情况以及公司的发展阶段,按照“统一规范,分级实施”的原则,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程序,以承接集团公司的制度、细则,规范公司的内部审计业务活动。

三、内部审计规范体系的作用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规范体系的建立,对集团内部审计规范运作,实现内部审计资源共享,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保障内部审计质量、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规范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建设

《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制度》统一要求独立运作两年以上的集团管理二级子公司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内部审计负责人由集团公司总部推荐等规定,为规范集团内部审计规范运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统一了集团内部审计实施标准

集团内部审计制度实施细则从职能实施管理和业务实施管理两方面建立了统一的标准,统一了集团内部审计活动基本规范及标准,实现了集团各公司内部审计经验与资源共享,较快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

篇10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建设进步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增强

在国家审计署、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等部门的大力宣传与一些成功企业的示范下,内部审计职能逐渐被我国企业集团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所认可,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建设也由此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二)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水平与专业水平显著提高

课题组的调研结果显示,很多企业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水平与专业水平在近年来都得到大幅提高,如中国石油(601857)的审计委员会中70%以上的人员都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70%以上的人员也都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而以中国工商银行(601398)、中国农业银行(601288)、中国银行(601988)、中国建设银行(601939)四大银行为代表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以及中国移动(00941)、中国联通(600050)等全国大型的上市集团公司均要求总部审计人员应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提升

随着企业集团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认识的日益深入,加强了对内部审计人员道德素养的培训与教育,同时,职业道德教育进入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公司的审计战略规划之中,实际工作中得到很好的落实,使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提升。

(四)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

课题组的调研结果显示,一些企业集团公司都为总部及重要分支审计机构人员制订了职业发展规划,并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出国培训学习、交流沟通的机会,此外,还制订了一系列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激励措施与职业发展计划,促进了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增强。

二、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建设在近年来进步明显,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对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

(一)内部审计人员整体数量不足、职责分工不清

监督、控制、评价与服务是内部审计的四大职能,为保障内部审计职能的全面发挥,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集团必须为内部审计部门配备数量充足的专业人员,同时为每个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清晰的设计。但目前我国的企业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普遍存在着人手不足、任务繁重、岗位职责交叉、工作程序混乱的现象,由此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效不明显。

(二)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均有待上升

近几年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为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做了大量工作,企业集团的高层管理人员提高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由此促使我国一些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专业技术资格、学历水平、年龄结构等方面也都得到了优化。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仍有相当比例的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在职业道德水准、协调沟通能力、内部审计经验、执业知识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无法满足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此外,对于企业集团复杂的、特殊的经济业务的审计技术与审计方法,还有不少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全面、熟练掌握。因此,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还需进一步磨炼,客观、公正、诚信正直的执业勇气也有待提高。

(三)审计人员绩效考核和职业规划发展机制缺乏

虽然我国一些集团企业已陆续建立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规划发展机制,但该类企业毕竟只占少数,有相当大比例的企业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由于职业晋升空间有限、本企业考核指标与激励机制方面不够合理完善而缺乏工作的积极性。课题组的调研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员中,有76.49%的人认为薪酬待遇偏低。同时,课题组还对影响内部审计人员薪酬待遇的因素进行了调研,回收有效问卷中,80.15%均选择了“内部审计工作受重视程度”这一选项;75.57%选择了“绩效考核制度”。以上调研结果显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员之所以认为薪酬待遇偏低、收入与劳动不成比例,主要原因在于企业集团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绩效考核制度未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价值。

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

为推进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建设,企业集团公司应从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构建一个囊括选拔机制、培养机制、考核机制与职业发展机制的内部审计人才综合素质发展体系,以此为企业集团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较强的内部审计人才。

(一)综合素质发展体系中的选拔机制

1.合理配置内部审计人员。

企业集团公司应从本企业内部审计的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审计计划、审计工作量、审计审计要求、审计人员特点以及内部审计发展战略等因素,对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短期选拔与长期及需求计划。2.对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划分。企业集团公司应根据内部审计的职能与目标,对审计人员岗位职责进行科学的设计,出台具体详细的岗位说明书,以实现对岗位职责的明确划分,真正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此外,为保持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新鲜感,提升工作绩效,促进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企业集团公司还应建立适度的动态岗位轮换制度。3.构建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体系。专业胜任能力体系是内部审计人才综合素质体系的子系统,具体是指对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特点、内部审计业务对象、内部审计组织结构以及岗位配置进行分析,对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胜任能力要素及各要素所占的权重进行明晰的指标设计。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于1999年了《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CFIA),该框架对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标准的衡量指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定位,即:“根据属性的不同,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标准的综合指标可划分为两类,即认知技能与行为技能。”因此,企业集团在设计胜任能力指标体系时应对以下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专业背景、学历水平、审计专业知识水平、实务工作经验、会计电算化及审计电算化操作的熟练程度、中文书写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在建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才专业胜任能力体系的同时,还应注意该体系并不是一个静止的系统,而应进行不断的动态调整,使之与内部审计职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发展战略、内部审计人员个人的职业发展需求以及公司整体人力资源需求相匹配。

(二)综合素质发展体系中的培养机制

1.科学制定内部审计人员培训计划。

在制定内部审计人员培训计划时,应密切结合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才专业胜任能力模型提出的要求,编制针对性强的评估问卷,对内部审计人员所拥有的技能进行评估与测试,培训计划、培训课程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制定。同时,在对内部审计人员职称职务晋升时,该评估结果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

2.提供多渠道、多方式的培养锻炼。

为全方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企业集团可以推行审计人员岗位轮换学习机制与内部审计项目主审轮流负责制。以上两种方式都可以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责任意识。此外,内部审计项目组内应建立畅所欲言、共同讨论的氛围,相关负责人应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促进整个内部审计部门人员业务技能的提升。

(三)综合素质发展体系中的考核机制

1.坚持“三公”原则,建立考核体系。

企业集团公司应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建立一个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都相对较强的内部审计人员考核评价体系。该体系与内部审计人才专业胜任能力模型一致,同样也是内部审计人才综合素质体系的子系统。考核评价体系应将企业集团总部的内部审计部门以及总部以项目形式向各分支机构内部审计部门抽调内部审计人员的绩效情况全面囊括,明确抽调期间、评估程序及抽调期间段内绩效评估所占权重。

2.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

企业集团公司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以内部审计人员考核评价模型的结果对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奖惩。应特别注意的是,激励制度坚持正向激励为主的原则,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权益及个性追求进行充分的保障,全面激发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四)综合素质发展体系中的职业发展机制

1.为内部审计人员开辟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对企业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特别是一些高级审计人员而言,透明通畅的晋升机制是能激发起工作积极性的根本动力,因此,企业集团公司应该为内部审计人员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切实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意识的自我提高、自我学习意识,为内部审计人员创建良好的职业发展愿景,确保内部审计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2.给予充分的物质激励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