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18:3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问题
语文教师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职业。但是,这一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受到了最严峻的挑战。几乎所有老师都认为语文教学是最费工夫最难出成绩的学科,学生最不怕耽误的课是语文课,教师的上课效果与学生的考试成绩相关关系最小的学科是语文,学生课堂的认真程度与考试成绩相关性最小的学科还是语文,对学生中考成绩的预测最不准确最没有把握的是仍然是语文。
当人们面对语文教师的时候,首先怀疑他的价值。甚至有些人断言:语文老师都不中用,每次阅卷都要落后,而且不出成绩。因此,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尤其受到怀疑。难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激愤地说:“现在要找教语文的人还不容易?只要到随便找一个人来都行!”有语文老师说:“我愿意开学初学校把所有分工分好抓阄,抓到哪科教哪科。”由此可以看出,现实生活确实给语文老师带来了许多压力,以致不少语文老师有时会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
到了重视语文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时候了。为什么医生越来越吃香?因为医生在不停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语文教师要真正重建自身价值,就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建设。正如王荣生博士所说:“一度认为是最无专业性的语文教学,隐含着高度的专业要求。”
二、新课程下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赖于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应当优先发展,超前发展,只有这样,学生的发展才有依托,才有保障。
从现代意义上讲,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教学工作意义的基础上,不断培养专业精神,提高专业修养,掌握规律,拓展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的过程,这是教师在教育这一特殊岗位上充分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过程。
说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业的提高、文凭的提高。因为学历不等于能力。周正逵先生有一段评论说得好:“解放前很多高水平的语文教师都没有高学历,像叶老、老舍、夏丏尊。现在全国语文界最耀眼的明星差不多都没有学历:东北魏书生是初中毕业,上海钱梦龙初中毕业,北京最有名的宁鸿彬是中师毕业。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师的素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部2002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第三部分“教学建议”中指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简明的论述强调了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基础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主要指语文教师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
三、新课程下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要求的提出,对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相应提出了更高要求。我认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主要条件是:1.风趣幽默。2.有文学才华。3.能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4.善于把语文课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5.备课时,先把自己当做一个学生理解课文,再看参考书。6.要求学生背诵的内容,自己尽量会背。因为每一个学生都不喜欢上课死气沉沉的语文老师,一上课就像进了教堂一样。课文本来挺感人的,可给老师一讲,就索然无味了。我总希望语文老师多点激情,多一点热情奔放或义愤填膺。
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最受学生欢迎?其实很简单,就是对课文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思想,能够不按教参讲课的老师,就最受欢迎。要求学生做到,自己必须做到,这才是有真本事的语文老师。
对于这些来自学生的要求,我们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作为新课程下的新一代教师,我们更应该听听学生的看法,了解学生希望我们成为什么样的教师。语文教师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着眼于育人,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形成与发展。这其实是所有课程应共同遵循的教学原则,语文的工具特征使得语文课程广泛涉及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学、思想和科学等各个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注重积累。
包括文化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等的积累。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几乎包含古今中外的文化常识。有了丰富的积累,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厚积而薄发,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掌握教材,就要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储备。知识渊博的语文教师往往能够得心应手地完成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和博览群书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初中说明文《看云识天气》时,教师如能顺手拈来一些关于云彩的民间谚语和描绘云彩的优美诗句,学生就能更好地消化课文内容,甚至模仿老师的做法,课后搜集新的言语和诗句。反之语文素养便成了空中楼阁。试想:不掌握一定量的汉字、词语、句式、篇章结构,就连最起码的阅读和写作也难以进行,何谈语文素养?可以说,没有扎实的积累,就当不好中学语文教师。
篇2
论文摘要:近二十年来,美国公立学校新教师大量流失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以及教育界的关注。根据美国全国教育统计中心的数字显示在2003-04学年有8%的新教师改变了职业,另外有8%的新教师转到了别的学校。每年这些数字都还在增长,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美国开展了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旨在通过这一计划改变新教师大量流失的状况,提高新教师的素质,让他们顺利的渡过新教师的入职阶段。
美国近年来教师流失率不断增长,总结其原因有很多方面,不同学者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美国政府对这一现象也十分重视,09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关于美国教育系统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奥巴马总统特别强调了关于新教师的问题。
一、新教师大量流失的原因
根据统计显示美国公立学校每年有大量的新教师离开教师岗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学者对此也做出了概括。
Kopkowaki(2008)认为新教师离职的原因包括:政府对新教师的工作仍然缺少支持,新教师的工资不高,学生和家长缺乏对新教师的尊敬以及新教师所要负担的责任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新教师在工作开始的头一年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对教师工作有所厌倦。
Ingersoll and Smith(2003)的报告中指出,年轻缺乏经验的教师在头五年的离职率超过了40%,目前这一令人不安的现象并没有缓和的迹象,令人恐慌的是保留教师的做法并没有变得有效。对于新教师离职的主要原因总结了四点,学校的裁员或停课,家庭或个人因素,找到另一份工作,对现在的工作不满。
通过上述学者的概括我们可以看出,新教师大量流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的投入
2.学校对新教师的管理
3.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防止新教师流失的有效途径
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职业生涯的头几年是决定其一生专业素质的关键时期。正如美国教育学者所说的那样:“头几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对新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决定教师是否会在教学领域继续工作下去,而且决定他们将会成为什么样的教师。” 作为新教师,刚刚步入工作岗位,对于以后的教学和生活都会有所期待,也会感到紧张。新教师在工作当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与家长沟通,怎样与学生相处等。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在这些相应的方面提出了改善的措施。
4.美国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的目的
美国的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旨在通过这一计划来改善新教师流失率高居不下的状况。随着这一计划的实施,新教师的流失率得到缓解,研究表明没有接受入职培训的新教师在从事教学的第一个3年内离开教学岗位的比例是接受入职培训教师的两倍。
5.美国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的内容
1.在入职教育中对新教师安排与学校工作方面相关的课程,帮助新教师熟悉学校的工作,顺利地从学生的角色过渡到教师的角色。
2.建立导师制和指导小组制,由有经验并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及新教师所在学校的校长和学区的大学教师给与新教师专业方面的指导。
3.根据新教师的需要开设各种培训课程,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4.对新教师的职前表现进行科学的评估,而且这种评估是长期进行的,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的评价是客观和合理的。
5.结论
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弥补了学校或学区的想法,对新教师入职培训的各种因素考虑周到,缓解了新教师在入职期大量流失的状况,对新教师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新教师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琛.关于在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8:14
篇3
【关键词】反思实践;中学英语新教师;成长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32-02
一、研究背景
教师是外语教学中的关键因素(William & Burden, 200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教育部:2010)。由此可见,理论研究领域和现实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专业发展都表示了浓重的关切。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外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新教师刚踏入工作岗位,对工作充满了干劲和热情,又面临着教学和管理经验不足等困惑。关于新教师成长的论文研究很多,但是调查研究表明,对基于个案的中学英语新教师成长途径研究甚少。鉴于此,本文从反思实践视角,以苏中某省重点中学为例,探讨中学英语新教师成才途径。
二、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以及后现代主义等理论的兴起,反思(reflection)一词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领域的一种思潮。反思性教学和反思性教师教育已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提到的反思实践取向视角主要依赖于Dewey的反思理论和Schon的反思实践理论。Dewey对反思的界定是: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有别于简单的吸收反馈信息或零星的回顾,它是对问题所作的整体处理,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他认为个体在进行反思时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是开放的头脑,二是责任感,三是专心致志。在Dewey的反思哲学理论基础上,Schon将之运用到教师成长中去。Schon认为,反思是指专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建构或重新建构遇到的问题,并在问题情境下进一步探究问题,然后再找出解释或解决问题的办法(转引自金敏、金怡,2010)。1983年,S chon指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认为反思性教学超越了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失败或成功的标签的做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见,教学反思对一个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同意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巨大作用。教师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通过与同事、学生的互动,促进反思的发生,进而不断思考教学的困惑,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倡导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反思实践取向”。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文采用定性的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多渠道收集数据,全面,深入的研究一位中学英语新教师成长途径的个案。研究问题如下:1.这位中学英语新教师感触最深的成才途径有哪些?2.这些成长途径是如何促进他的反思的?
(二)研究场域。
本研究选择的场域是苏中地区某省重点中学。该学校为江苏省最好的几所中学之一,教师水平和素质相对较高。近几年该校提出建设“学术型中学”,非常重视新教师的成长。因此,这为本研究的顺利完成提供了现实的便利。
(三)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选择遵从定性研究中的目的性抽样原则(Patton,1990:169),选择可以提供最大信息量的参与者。因此,本研究选取一名刚分配到某省重点中学的年轻教师W为研究对象,他是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已通过八级英语考试),具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一般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对英语教学充满激情和希望,非常愿意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师,但由于经验不足,担心自己的教学。
(四)数据收集和分析。
定性个案研究主张多渠道的收集数据。本研究中收集的数据来源包括研究对象的个人日记,网上的反思日记,访谈记录,课堂录像等。在认真阅读所有的数据之后,根据内容的分类,进行开放式编码,得出范畴,进而形成研究结果。
四、中学英语新教师成长途径
(一)参加新教师培训。
在研究中,W老师感受很深的一点就是接受教育局培训。教育局非常重视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开学初就通知,新教师接受为期七个月的培训,每个月一次,主要是为了让新教师学习一些教育基础理论和分析教学案例。主要内容包括:师德修养专题,教育法规专题,教学常规专题,新课程专题,教育教学研究专题,班主任工作等专题。在培训中,该教师感受培训最深的一次就是某著名专家的新课程专题。对新课程的合作互助研究进行了实例分析。该专家把培训的教师分为5组,每组四人,给每组分发一些备课学科的教案,集中讨论教案的优点和缺点。W老师是第一小组的发言人,负责整理其他组员的建议,然后汇总发表看法。W老师非常喜欢这种形式,他说,“小组合作学习使的自己能够参与到专家设置的培训活动中,又能听取其他组员的意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还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调动了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把这种小组合作的精神贯彻到以后的英语教学中去,符合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理论联系实际,获益匪浅”(记录访谈1)。
不难发现,参加新教师培训对这位教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得这位教师巩固了专业思想,初步掌握了所教学科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初步掌握了教育教学常规,了解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对提高教学技能,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互相听课。
W老师感受很深的另外一件事就是互相听课。现在很多中学都有听课的习惯。该校开展了青蓝工程,进行师徒结对。学校规定新教师每堂课都要听师傅的课,先听课后上课,师傅也要至少每周一次听徒弟的课,指出徒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学校为W老师配备了一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该新教师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在访谈中说到,“刚开始拿到牛津中学英语教材的时候,感觉内容很丰富,知识量大,不知道从何处讲起,对于怎样讲课也感到非常困惑。多亏了我的师傅,让我懂得了怎样处理教材和怎样上课。”其次,这种师徒之间的教学观摩也会促进新教师不断反思教学思路,促进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的提升。W教师说:“每周师傅都会听我的课,并且对我的课进行点评,不足的地方及时给我指出来,并且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有一次师傅听课发现我有几个单词的发音发的不是很到位,就及时给我指出来,这样我就得到了提高。”学校还规定了同事之间互相听课。该校举行了几次高效课堂英语教学活动,Z教师都积极去听课。在接受采访时,W教师说:“听同事的课让我学到了同事很多好的教学设计。知道怎样更好的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尤其在去年期末复习阶段,听了同事的公开课,我懂得了如何高效地开展期末复习。” W教师也上了一堂公开课,同事进行了旁听,给予了点评,使该教师获益颇丰。
这种互相听课的做法对这位中学英语新教师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观摩可以不断启示新教师如何组织课堂,如何与学生交流以及讲授授课内容,教师可以基于此不断思考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发现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是新教师在教学水平上得以迅速成长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每周写反思记录。
在研究中,W教师感受最深的就是每周写反思记录。这个是学校领导给W教师布置的一个任务。但是W教师并没有把它看成一个任务。他说:“这个写教学反思的方式很好,可以让我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得失,让我真正懂得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道理”(访谈记录2)。对于反思的内容,W教师也有自己的想法:“我的反思一般会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举个例子啊。比如,如何进行板书设计,如何进行课堂提问,如何备课,如何进行问题生成,如何布置作业等等;第二部分是教师成长。我也会写一些成长中遇到的困惑,比如焦虑,怎样更好的管理学生等等。”自己喜欢每周写,每周上交。这样可以督查自己坚持写。每次写完,W教师先把自己的初稿交给自己的师傅,让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再修改,交给备课组长,备课组长修该完后,再交给学校领导(个人日记1)。
很明显,教学反思对W教师的成长有着显著的影响。他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不断的反思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而且由于反思内容要交给领导看,提高了该反思写作的认真和重视程度。但是上交给领导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上交不一定能反映教师最真实的想法。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某些反思的内容也要进行变化。
五、结论
中学英语新教师成长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基于反思实践视角取向,探究了一位中学英语新教师的成长途径,主要包括参加新教师培训,互相听课,每周写反思记录等形式,并探讨了各种方式对中学新英语教师的具体反思过程。本文的局限性在于只是选取了苏中一所省重点中学进行研究,缺乏对其他类型学校外语新教师成长的研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研究涉及不同层次学校的中学英语新教师的成长途径。
【参考文献】
1、Williams, M. & Burden, J.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Patton, M. Q.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M]Newbury Park,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1990
3、洪明,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
4、金敏、金怡,运用反思札记培养反思性英语教师的实践和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0 (5)
5、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0
6、刘学惠,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 (3)
7、文秋芳、俞洪亮、周维杰,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中文版)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篇4
【关键词】专业发展;新教师;博客 案例研究;人际关系
一、重知识,“得”读、阅、写
读好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读书能帮助教师用活教材、激活思维、盘活过程、灵活方法,的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金钥匙。我们的知识积累很少,层次不高,原因在于缺乏读书学习的氛围,不能养成读书的习惯。我们新教师要努力改变不爱读书的习惯,不再抱怨,不找借口,要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老老实实地埋头真正读几本书!
阅博客。博客是一个远程技术帮助的平台,针对特定的专业领域开设的博客网站,通常都是该领域的专家或造诣较深又热衷于技术和网络、乐于奉献的学者充当博客。他们会千方百计地把该领域的精华搜索整理,不断向读者展示该核心的问题、最新的趋势和发展、最重要的人物和成果、最新的产品、最好的文章、期刊和网站等。新教师能通过阅读他人的博客提升自己的水平,帮助自己成长。
写博客。当然,仅仅是阅读他人的博客是远远不够的。对新教师来说,通过博客平台来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生活感悟等,在进行知识梳理、时间实践思考的同时,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从而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在博客写下自己今天的感受,探讨教学的成功与不足,并且与周围的教师一起交流、分享,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认识,促进自身的成长。
二、重过程,“得”抓、研、思
抓机遇。机遇对于大部分人都是公平的,关键看谁能抓住它。每年上级教育部门举办的赛课、论文、案例评比、优质课评比以及学科素养提升等活动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磨练过程。学校中的每一位老师都能参与进去,仔细、认真的备好课,上好课,通过其他老师的点评更能汲取他人的经验,并相互交流,极快的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研案例。将教育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解读和理性思考,获得教育的新方法,启迪教育的新思想,提升教育新理念和新的课程评价观等,这些都有力地冲击着教师的发展体系,迫切要求教师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需要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而教育案例研究,就是我们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刻反思的最好形式。
思教学。反思是教师的自省过程;反思是教师的自悟能力;反思是教师的工作态度;反思是教
师的教育科学研究;反思是教师的思维方式。任何一个教师,那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
三、重关系,“得”换、知、爱
换经验。师师互动是成功教学不可缺少的前提与保障。合作教学认为,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异。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间所教授内容的互动,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和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
知学生。学生的未来发展目标是教学的追求,而学生的现实基础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备课就是要在学生的已知与未知之间搭建一个最近发展区。因而,在备课活动中,备学生主要围绕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基础知识,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备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内容展开的。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注重从知识的整体入手,并有意识地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和有丰富教学内涵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
爱学生。要让爱滋润学生心田。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
四、重个人,“得”显、发、追
显特长。刚入职的新教师一定要在众多老教师面前展示自己的特点、长处。接着再逐步站稳脚跟,而后进一步发展。同时还要抓住机遇,学校领导交给你的任务一定要乐意完成,出色完成,平时工作要勤快,还要抓住学习机遇,创造条件,进行提升。
发自我。“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必须以教师的“育己”为基础和前提。“育己”,其核心就是教师的自我发展。教师的自我发展是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追求作为教师职业人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自我超越方式。自我发展,是我要发展,不是要我发展。充分认识自己成长中的优势和劣势所在,诊断自己当前存在的问题,寻找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帮助新教师引领自我。将自己的职业生涯置于理性的思考之上,从而有了发展的目标,对专业发展具有引领和指导作用。
追效率。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收获,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辛苦学,没提高,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追求有效地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准备、课堂组织、课后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时效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途径。
总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做到:反思教学实践,总结提升自己;坚持教学相长;尊重同行教师,借鉴他人优点;学习教育理论,理性丰富自己;投身教学研究,把握规律,端正自己。唯有做到以上几点,新教师才能一步一步成为教学能手,在同伴中拔尖而出。
参考文献:
[1]杨启亮.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基础性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8,(12):17
篇5
一、新教师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在职教师专业眼光、专业品质、专业技能的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新教师的社会化与专业发展经验, 会深远地影响他们日后的专业发展取向和态度。新教师第一年的教学情况将极大地影响他们可能达到的教学效能水平, 特别是对教师行为起调节作用的教师态度,并且会持续数年乃至将影响整个职业生涯; 也将影响新教师是否继续留任。
教师专业发展是持续不断的连续过程, 存在内在的与外在的连续两种状态。内在的连续是指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是通过教师素质内化的过程,追求形成专业自我。而外在的连续是指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依靠社会环境的支持和保障。有研究认为, 新教师有以下三种发展的可能:
第一种, 习得了专业知能, 形成了开放的态度, 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能批判地思考和反思, 不断地发挥创造力; 积极地参与校务, 投身教育改革; 养成了探索教育和教学, 不断学习的习惯; 逐渐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他们积极地进行自我拟定专业生涯的发展规划,更主要的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体会到了为人之师的乐趣,得到了个人的满足, 实现了个人的自我发展和人生价值。
第二种,经过几年的摸索, 获得了求生的技能, 进入了稳定和停滞的状态。他们丧失了当初的热情, 满足于用已经获得的知能, 一直沿用使用多年的教学方法,无视学生的需要。虽然他们能达到教学工作的最低要求,但个人发展动力下降,专业知能很难得到提升,表现得碌碌无为, 对教师职业产生倦怠, 进入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期。
第三种, 新教师在艰难的求生阶段很难适应现实的冲击, 而感到窒息无望。在重重的压力之下, 感到似乎被燃尽, 而离开教师职业寻求其它的发展机会, 去重新寻找丧失了的自信。
以笔者所在的潍坊市潍城区实验小学看,新教师从教后的表现基本可以分为以上三种情况,上文中的A教师较好的适应了岗位,体验到了教育教学的乐趣,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正式的教师,多数教师属于这个行列。而B教师则找不到教师职业的乐趣,只好选择离开,也有个别教师在工作几年后转行或辞职。还有部分教师发展成为了第二种类型,教师仅仅是其谋生的职业,没有激情,没有爱憎,教育教学工作墨守成规。
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自主、有意识的的成长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伴随着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既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师本人以外包括学校、社会、学生和家长等因素。
一是教师发展的内、外动力失重。教师的发展,既需要外部动力,也需要内部动力,外在动力着重于推动,帮助教师克服人固有的惰性,摆脱由教师职业特点所带来的重复生存的陈旧感,内在动力在于激发教师内在的生命活力,开发教师的创造性,促使教师自主生长。两种动力的形态对教师发展的价值、意义和促进方式是不同的。相比之下,内在动力比外在动力更重要、更关键,两种动力的有机结合才会建构起完整的动力机制。但当下教师的外部动力很强,内在动力却不足,一些教师常处于“被发展”的状态,(下转第141页)(上接第139页)久而久之,“被发展”不仅是未发展,还有可能倒退。这种状态不改变,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很难突破和跃升,自我超越的状态就很难出现。
二是教师评价的发展性成分不足。现行的小学教师评价多以奖惩性为主,在这样的评价环境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以及取得的成果符合外界预先制定好的评价标准,这就使得教师关注的不是自己在专业技能上的提高和教学能力的改变,而是如何尽可能多地获得可以显性化的且与评价标准相一致的成绩。这样的评价虽然对加强教师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本质上来说,它却窒息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愿望和要求,不利于教师形成专业发展的需要和动力。在与教师接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对现行评价方法表示不满。
三是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在现实当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基本停留在口头和文件中,践行的措施比较少。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多年,但不少学校还是墨守成规,遵照固有的经验和做法,改革局限在部分教师和班级内,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发展被放到了可有可无的位置,突出表现为:教师工作量繁重,规定听课节数、撰写论文篇数、批改作业量,教师事务性工作缠身,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专业发展;经济保障缺失,学校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校舍改造、设施维护上,很难抽出专项资金系统安排教师参加进修和继续教育等培训。
三、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不是终结性的、一次性的, 而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当紧扣教师群体特点,对内激发动力,调动教师自觉、主动发展专业;对外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只有内、外用力均衡,协调一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提升专业意识,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作为教师在其专业发展中的重要心理因素,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有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责任感, 提高教师的判断力, 推动专业发展。李嘉诚先生曾用鸡蛋作比较,他说,从外部打破,鸡蛋就变成了别人口中的事物;自己“打破”自己,鸡蛋就诞生了一条新的生命。人生亦然,从内部打破,就是自我唤醒生命活力,就是不断的自我超越,只有超越自己,才能超越别人;超越别人不是目的,自我超越才是目的,才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教师要获取专业的发展, 首先要有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 然后在这种需要和意识的指导下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和鼓励教师,确立起共同的理想,让教师有发展的主动和自觉。
二是助力骨干再发展,变“高原”为“高远”。骨干引领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骨干的高度和水平就是教师群体未来的高度和水平。设立“名师工作室”,本着“骨干教师需要什么,学校就给什么”的宗旨,提供必要的经费,一人牵头,吸收志同道合的教师参与,形成团队,为骨干教师搭建进行对话和交流的平台,以使他们实现教学经验的共享、教育思想的碰撞。组建“教育教学督导联盟”,吸纳品行端正、业务能力强、敢讲真话、脚踏实地的资深教师参与,赋予他们职责权利,树立督导权威,放手让他们围绕教育教学进行督查和指导,激发责任感,不仅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还引领和带动其他教师。
三是要创新评价模式,变“奖惩性”为“发展性”。评价的实施对于开展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评价中注入更多的发展性理念,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以教师成长和发展为导向,关注教师的每一步成长发展,可以引导教师把专业发展的需要与集体的需要相结合,容易形成一种真诚合作的新的同事关系,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篇6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专业教师 教育素质 培养
国务院于2005年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培养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迫切要求的相关决定。而作为培养相关技能人才主力军的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其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高低。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除了应提升相关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以外,还应提高将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本领,也就是相应的教育素质。教师的教育素质是以一种结构形态而存在的。在认真分析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教师教育素质主要包括教育价值取向、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
一提升地位:给专业教师“减负”、“降压”
中职学校教师压力感不断增加,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下降,已影响到教师教育素质的提高。
全社会应当为中职教师营造一个维护教师职业威望的良好氛围,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教师的苦衷,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以此减轻中职教师过重的心理负担。学校要营造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组织氛围,构建宽松、高雅、清新、具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建立健全校园沟通平台,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要给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与教学自主权,避免使教师做过多形式化的无用功,使每个教师都有时间和精力对教育教学进行思考,创造性地教学,体会到教书育人的快乐。只有保证中职教师的职业活力,才能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二严格考核:完善专业教师职前准入机制
1.优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
根据职教师资的培养目标和服务方向,必须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教育实习三元整合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出师范性、技术性、学术性三者的融合与统一,保证职教师资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对教育类课程重视不够的现状,师范院校应增大教师资格类课程在总课时的比重,强化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师基本技能课程,使其达到总课时数的20%左右,加强师范生的从教能力与素质。
另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还应重视教育实践,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加强与教育实习基地的联系与沟通,适当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针对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师范院校有必要采取“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人才培养模式,夯实教育专业课程,强化教育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完善教师资格认定与定期考核制度
教育部门应改革目前以考试为主的教师资格认定办法,提高教师资格认证的“门槛”。在考试基础上,主管部门必须对专业教师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进行严格考核,还应经过一个试用期,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学科知识、教学知识、教育教学技能、知识更新能力等的考查,方可颁发教师资格证。
同时,考试方式可以多元化,除了采用传统的笔试外,还应加入面试,考核的内容可包括基本技能考试、论文考试、能力倾向检查、心理健康评估等。
另外,还可以参照国外的经验,取消教师资格证书的终身制,增加教师资格有效期制度,在实质上增强教师的危机感,使教师能够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
3.严格专业教师入职培训制度
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专业新教师群体的入职培训工作,强调导师对中职学校专业新教师的作用,必须在学校中挑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担任新教师的指导老师,对其进行日常的辅助和监督。
另外,学校在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入职培训之前,有必要明确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帮助新教师设置新专业成长目标,并对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最后对人职培训进行有效评估,以确保合格的新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三强化培训:健全专业教师教育素质职后提升体系
1.建立教师发展学校系统提升专业教师教育素质
教师发展学校是在教师教育改革的国际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学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出现了这种新的教师培养模式——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DevelopmentSchool,简称PDS)。
创建专业发展学校不是建立一所新学校,而是中小学与大学合作形成一种新的机制,使得教师教育的改进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借鉴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特别是美国PDS建设的经验,一批教师发展学校在我国各地相继建立,但多数是由师范院校与普通中小学合作建立的教师发展学校,因此,也可尝试由师范院校与中职学校合作建立教师发展学校,促进专业教师的素质发展。
2.加强校本培训
相对于传统的校外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在时间上、空间上和组织形式上灵活自由。由学校发起组织的培训,以实现学校的具体要求为目的,能够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本学校个体特点的培训内容和形式,解决教师的具体问题,加强教师和学校的沟通,促进学校和教师的自身发展。另外,校本培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能切实减轻校外培训的财力和人力的消耗,能有效缓解工学矛盾。校本培训还能够实现校外培训不能实现的全员培训,它能够满足学校每一位教师的需要,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所提高,大大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四系统设计:促进专业教师教育素质自主发展
1.合理制定个人专业发展的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涉及个人、学校,而且涉及外在的一系列复杂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时善于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学会据此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具体来说,就是在认真分析自己目前专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审视自己发展的机会。确定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然后制定行动方案,并执行行动方案,最终对自己的发展规划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2.自主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
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分析和解决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使自己由单纯的“教书匠”型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研究型乃至专家型的教师。同时反思要坚持自主化和经常化,事前认真分析研究,制订最佳方案,事后全面总结反思,探索内在规律。
3.自觉开展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是一种日益受到关注的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育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建立在对教育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诊断其原因,再收集素材,学习理论,寻找有关论据,拟订行动研究的方案。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应遵循“行动——研究——再行动——再研究”的原则,通过不断地研究行动、反思,最后对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初步写成研究报告或论文。
4.自觉参加在职进修与培训
专业教师必须主动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有意识地选择安排学习机会和学习方式。这能促使教师在不断进修时,了解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方向,最终成为自己职业发展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成为终生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同时“在培训中把学习到的格式化、系统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即公共命题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结构,升华为自身的素质,并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反思、实践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实现教师专业上的成长”。
篇7
教师教育 合作
论文摘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师教育机构近年来在美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效:改善了教师的职前教育、促进了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专业发展学校的创建和发展中,中小学和大学的合作是一个核心理念。本丈旨在对其产生背景、基本合作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期能为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一、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观念演变
把教学看作一种职业的观点在美国已经盛行了一个多世纪。在不同的时代,贺拉斯·曼、约翰·杜威等很多学者都致力于创建一种反思性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专业以造就“具有无限技能的教师”,这些教师既理解教学,也理解学习;既清楚地了解学生的需要,也明确自己所教的学科的要求;他们能够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课程目标之间架起桥梁,促使不同背景、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与此同时,社会发展对这种有效教师的需求也日益明显。传统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众多的教师教育改革模式被提出,而其中霍姆斯小组,卡内基教育与经济论坛、兰德公司,以及全美专业教学委员会等机构都提出未来的教师教育应在专业发展学校中进行的观点。通过创设情景以支持未来教师和新教师,建立新的教师教育与发展模式。从此,美国各地专业发展学校开始广泛建立,而今,专业发展学校的理念已深深地根植于教育的改革实践之中,引导着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实践。
二、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
专业发展学校反对传统的学校规范,他们为新教师的社会化提供了可能性,使得新教师对课堂内外的实践产生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的期望。他们使教学文化、对合作的期望以及单个班级教与学的本质发生转变。其中专业发展学校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合作。这种合作包括中小学租大学之间的集体决策、中小学和大学里的集体教学等,而这些合作关系是由教师、师范生和教师教育者共同参与合作研究来实现的。
传统的教师教育之中,无论是课程还是教学实践、教育者和学习者、专家和新手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而在专业发展学校中,因为合作,这种界限越来越模糊了,甚至是消失了。教师们发现在他们指导新教师的时候,他们自身也学到了更多的与教学理论和实践有关的知识,真正地做到了“教学相长”。
专业发展学校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参与者都通过合作来学习,这也是专业发展学校最有前景的方面之一。他们强调在学校内部以及学校之间以多种方式进行合作的备课、教学以及决策。所有的专业发展学校都已经引入和加强了现有的小组教学安排,教师教育课程也是如此。教师教育者在与老教师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学到了更多的教学知识。新教师和老教师在参与合作式的小组备课和教学中,都在以全新的方式进行学习。与此同时,专业发展学校通过合作创造的小组教学制度,同样有助于大学教师的发展。因为课程的内容超越了任何课题的专长,因此所有的教师都从班级备课和班级教学的相互合作中获得了新知识和新观点。
总之,合作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大学教师,还是中小学教师,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从中获益匪浅。通过这种合作,专业发展学校最初设想的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愿景得以实现。
三、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模式
专业发展学校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当今所有的专业发展学校都已经达成共识—为实现新的教育改革目标,中小学和教师培养模式也应该进行更基础性的改革。众所周知,传统的学校改革模式是由外部机构制定一个改革计划,然后由内部人员贯彻执行。而与此完全不同的是,专业发展学校认为大学和中小学都占用重要的知识,但二者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单独满足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只有两者合作起来,发挥各自的长处。教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才会真正的和谐。同时专业发展学校也认为.教师才是教育改革的领导者,应该在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决策和执行过程起到决定作用,而不是由其他的机构来决定教育改革的走向。对于教师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应该由教师发展学校的所有参与者经过广泛的讨论和对实践的反思而得出统一的共识以此来推动教师教育的发展。总之,鼓励知识共享,鼓励小组备课和教学,鼓励集体反思是专业发展学校区别于其他教师教育计划的主要方面,也是教师发展学校的独特发展模式。也正是这些追求合作的发展理念使得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培养出了更有效率的教师。
四、专业发展学校在建设中面临的障碍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面临着来自于制度的挑战。传统上大学和中小学是两种相对独立的制度。专业发展学校要打破这样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制度而重建新的核心。可以想象,这会有多么困难。虽然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制度难以融合,专业发展学校在中小学和大学的边缘发展起来,在两者不同的活动和任务之间要创建一些交叉组织,但又不至于影响其中任何一个的核心。而创建和维持这样的合作关系无疑是一个共同而又艰难的挑战。
五、启示
我国的教师教育也同样面临着如何改革的困惑。重建符合时展的教师教育模式,已成为我国现在教师教育改革函待解决的问题。美国的专业发展学校的合作式教师教育模式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践中,我们越发感到合作的理念应该成为我国目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不管是教育改革的决策者还是实施者,不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这一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教育改革中来,开展有效的合作,形成推动教师教育改革的合力。真诚合作,共同努力,也唯有如此,我们的教师教育改革才会大有成效,才会为我们将来的学校培养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师口
篇8
关键词:教师专业认同;教师专业发展;专业自觉;专业热情;专业观念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4)08-0017-03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个体的主动参与,而对教师专业认同的强调是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必不可缺的途径之一。从专业认同的角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早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学者们更多偏向于研究教师专业认同本身,关于专业认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或影响的研究很少,已有的论述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李彦花在论文《教师专业认同与教师专业成长》中提出的“专业认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基础;专业认同是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保障”[1]。本文认为教师专业认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还可以从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点燃教师的专业热情、更新教师的专业观念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
教师专业认同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生活中对自我角色的审视,是“教师对自己‘我是谁’、‘我该怎么做’、‘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认知、思考和看法”[2]29。教师专业认同的过程,是教师对自身专业角色不断反思、解构和建构的过程,此过程必定会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从而使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发挥主动性。
(一)教师专业自觉概念的建构
“自觉”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3]。结合此解释,本文认为,教师的专业自觉是指教师个体对自身专业规范、专业行为、专业水平以及专业地位的察觉、认识与理解,不仅包括动态的对自身专业察觉、理解的过程,也包括静态的对自身专业认识的结果――对自身专业发展现状、水平以及所处的阶段的把握。随着教师专业地位逐步得到确认,外界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来自外部要求的刺激固然可以促使教师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却无法使教师到达更高的发展层次,因为如果教师个体对自身专业素养没有清晰的认识,即没有专业自觉的话,教师难以达成相关的专业要求,难以在专业发展中获得真正的自我提升与完善。因而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要唤醒教师沉睡的专业自觉。
(二)教师专业认同唤醒教师专业自觉的机理
“机理是指为实现某一特定功能,一定的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以及诸要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4]教师专业认同唤醒教师专业自觉的机理主要回答“教师专业认同何以能唤醒教师专业自觉”的问题。
教师专业认同是教师个体对“我是谁”、“我该怎么做”、“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不断探寻的过程,而教师个体对于“我是谁”的寻觅正是教师对于自身专业角色的察觉、认识以及理解的过程,而此过程恰与教师专业自觉的过程相呼应。从动态发展角度来看,教师专业自觉是教师对自身专业身份的领悟甚至是顿悟的过程。教师可能通过别人的经验发生顿悟,但更多是通过教师自身专业认同的提升,逐渐领悟出自身专业的意味,形成对自身专业身份的清晰体认,从而实现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心理转变。
(三)教师专业认同唤醒教师专业自觉的途径
1.在学习中觉醒
有着专业认同感的教师必然会为了给专业发展补充养分而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专业理念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水平及地位。学习过程是教师不断扩大专业视野的过程。视野的扩大、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教师发觉自身专业内涵的不足,从而去弥补不足。而发现不足、弥补不足的过程,恰好也是教师专业自觉觉醒的过程。
2.在反思中觉醒
教师专业认同唤醒教师专业自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是对教育实践的反思。有专业认同意识的教师会常常进行教育实践反思,在教育实践的反思中,不断发出“我是谁”的追问,并结合实践渐渐确认“我是谁”,察觉自身的专业身份,亦即专业自觉的觉醒,最终又在实践中审核自身的专业身份。通过此过程的不断循环,不仅教师的专业认同有了提升,教师的专业自觉也逐渐被唤醒。教师专业认同唤醒教师专业自觉的过程(如图1)。
二、点燃教师的专业热情
(一)专业热情内涵
教师专业热情是教师个体对专业发展怀有的内隐于心的热烈情绪,对外表现为在专业发展过程从被动发展走向主动发展,行为结果是专业发展层次的提升。专业热情是激发和维持教师进行专业发展,并朝着专业发展标准的方向完善自我的动力,是决定教师个体在专业发展中付出多少努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新手教师对抗挫败感,成熟教师应对倦怠感的良药。新手教师处于专业发展的较低层次,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经验的缺乏会出现对教学工作不能胜任的情况,这将直接打击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教师个体是怀着极大的专业热情的,则能坦然对待教学上暂时出现的挫折,继续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对于成熟教师来说,他们的专业发展已经是处于较高水平层次,但是他们会出现职业倦怠,遭遇发展停滞期,但是如果他们对专业发展仍怀着热情的话,他们会付诸努力往更高的层次发展。
(二)教师专业认同点燃教师专业热情的机理
1.对专业话语权的渴望
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推进加深了教师个体对教师专业性的了解,也使他们萌生了自主发展的意识,希望通过自主发展掌握自身的专业话语权。一方面,教师专业认同的过程恰是教师个人对自身的专业世界作出评价,区别于他评的过程,是教师在自己专业领域自得到彰显的过程,教师获得了专业话语权,内含于心的专业热情更加容易释放。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专业认同,对教师角色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工作的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不是“为满足特定社会需求的‘传声筒’、‘代言人’、‘执行者’”[5]17,而是具有尊严的专业工作者,这样的认知使得教师更能热情投入自我与教育教学工作所组成的专业世界中。
2.自我实现理论
自我实现理论以马斯洛为代表。他把人类的需要按照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需要层次的发展看,当教师的低层次生理、安全需要基本满足以后,他们就会将目光转向更高的追求层次”[6],自我实现应该成为且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自我尊重是自我实现的内在推动力,“只有确立这种内在的自我尊重感,教师才能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产生以一种胜任感――有能力有信心做成事情的感觉,一种使命感――感到他作为教师的专业生活富有意义,一种价值感――在教育生活中实现教育理想和人生的价值与意义”[2]48。内含自尊感并以自我实现为追求境界的教师,必然会在专业发展上迸发出不竭的热情。
(三)教师专业认同点燃教师专业热情的路径
1.积极的情感认同
积极的情感认同有助于教师深化自身的专业价值,提升自我存在感和满足感,体验到专业发展和教育实践的乐趣,从而加深专业兴趣,让教师满怀热情投身到自身的工作中。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免会有来自他人的消极认同――“差评”的出现,这会对教师个体积极情感认同产生消极的影响,必然直接消减教师专业发展热情。因而,形成积极的情感认同要处理好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的关系,避免被他人消极认同的影响。
2.清晰自我专业发展目标
教师专业认同的过程也是达到国家专业发展目标与个体专业发展目标的动态平衡,教师个体逐步清晰自我专业发展目标的过程。国家专业发展目标是针对教师群体的发展目标,是建立在外界对于教师专业的理解上的,是教师“应然的专业角色”所应具备的,不一定为教师个人所认可,因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指引性不强,不能点燃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但是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目标是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以及相关发展条件确定下来的,是为教师本人所认可接受的,是教师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所达到的,是反映教师最强烈的专业发展需求的,因而能够唤起教师内心的专业热情。
三、更新教师的专业观念
(一)专业观念的内涵
专业观念是个体对自身所从事的专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会随着个体在专业生活中的体验而发生改变。教师的专业观念是指教师个体对教师专业内涵的理解,决定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方式,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和效果。教师的专业观念是动态发展的,是从简单到丰富的过程,从片面到全面的不断发展过程。教师专业的内涵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三方面的维度。过去教师往往简单地将专业理解为其所教的科目,比如语文或数学,形成以学科为主的片面的专业观。从专业内涵的三个维度看,学科知识是专业知识的构成部分。显然以学科为主的专业观念不适合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观念需要更新,将教师简单、片面的专业观念转变为丰富、全面的专业观念,这样才能让教师找到正确的专业努力方向。
(二)教师专业认同更新教师专业观念的机理
机理源于教师学习理论。“教师学习是一个涵盖性的术语,它主要针对在职教师而言,既包括学习的内容和领域;又包括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及包括学习的过程,又包括学习之后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变化的结果,以及观念和态度的转变;并且尤其强调教师自身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意识到专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自我更新,而不是随着教龄的增加而自然而然发生的变化。”[7]教师专业认同能更新教师专业观念基于教师学习理论,体现在:教师专业观念是教师个体对教师专业内涵的理解,教师专业观念更新需要一个认知发展过程,最终通过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完成;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需要教师个体发挥主体意识。同时,教师专业认同的过程是教师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主体意识与专业自觉能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学习和实践教育理论,形成自我对理论的深刻认识和领悟,最终内化为教育专业思维,促进自我专业观念的深化、更新。
(三)教师专业认同促进教师专业观念更新的方式
1.发挥教师学习主动性
教师专业观念的更新需要通过学习反思来得以实现,因而教师专业认同要促进教师专业更新,必须让教师个体在认同的形成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在这样一个大力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教师应当成为学习的表率。“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教师的精神和气质才能得到熏陶,智慧和思维受到更多的启迪,思想和理念得以持续提升。”[5]18学习是教师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如果教师不主动学习,那么教师的专业视野会越来越窄,更不必说专业发展了。教师在学习中要注意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促进观念的更快更新,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
2.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行为,是教师观念的外在表现;教师专业观念会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出来。不同专业观念在教师上体现不同的教学风格或教学行为。判断教师的专业观念是否有了变化,教师可以从观察、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入手,并以成长自传的方式记录下来。从每次的记录中分析自身教学行为的变化,并用专业的眼观判断是积极的变化还是消极的变化,并从中检验教师专业认同是否促进了专业理念的更新。
教师专业认同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点燃教师的专业热情、更新教师的专业观念三方面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教师专业发展策略考量中,要关注教师专业认同感的提升的路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彦花.教师专业认同与教师专业成长[J].课程.教材.教法,2009,(1):80.
[2]李彦花.中学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807.
[4]胡东芳.从“教”者走向“学”者――论教师内涵性专业发展路向及其实现[J].教育发展研究,2010,(12):71-76.
[5]余文森,连榕.教师专业发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6]余江敏.教师自我实现与继续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104-105.
篇9
论文摘要:职教教师专业发辰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各主体之间其有目标一致、功能互补、影响互动的特点,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各主体的协同贪任,才能达到最大程度地促进教师专业发辰的系统整体功效。
1职教教师教育主体分析
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在时间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准教师(职业师范院校大学生)发展到新教师,再发展到名师;在空间上存在于教师专业活动的各个空间,包括任职前学习的大学、在职期间从事专业活动的院校以及参加进修和培训的院校和行业企业;在本质上是个质的叠加过程,包括教师专业精神与专业知能的积累与增长,是一个包括知情意行在内的综合体系的完善和成熟。因此,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多主体、多阶段、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具有阶段性、连续性、自主性、情境性特征。所以,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因此,“系统的方法是绝对必不可少的。经验告诉我们,采取各不相关的措施是不能更改教师作用的。”促进专业化的各个因子必须做出系统性的反映,而不能仅仅对某一主体进行改革。
职教教师教育主体是指职教教师教育的参与者或当事方。“教师基本素质的形成,除了师范院校、上级行政部门等教师教育执行者以外,还包括教师所在学校和教师个人。”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和实践特性,决定了行业和企业也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机构,其教育作用通过培训、培养参与生产实践的教师获得新技术、新知识来实现。其中,职业教育行政部门是管理主体,大学(培养职教教师的大学)、职业院校、企业行业是施教主体,教师是发展主体,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对固定的协同关系。
2职教教师教育多元主体协同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2.1目标一致:协同关系的基础
职业教育的公益性使政府成为职教教师教育的管理者。提高教师教育效能是政府参与管理的目标之一。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普遍关注普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职教教师的个体质量也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了政府管理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学是培养师资的正式机构,是职教教师职前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大学进行职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预备教师,为专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大学还是一个在职教师进行知识和技术更新的主要进修场所。
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决定着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教师这些职能发挥的程度又影响着职业院校职能的实现,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真实和必要的条件。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成为职业院校追求自身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行业企业也是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场所。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因此,培养的人才规格应符合生产实践的需要。教师的技术先进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影响着人才培养水平。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和接受行业培训,掌握新的专业技术,了解岗位能力要求,形成专业课程标准,课程开发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由此可见,职教教师教育的这五个主体都以追求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共同的目标构成了协同关系的基础。
2.2功能互补:协同关系的条件
职业教育行政实现其职能的方式和手段大致归纳为规划、立法、监督、服务等。教育行政能运用国家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来解决那些教师教育机构自身无法解决而严重制约运行和发展的问题,协调教育、产业、商业以及社会劳动保障等多个不同部门,形成“大职教”体系,为院校和教师的发展提供资金、资源、信息、制度等保障。
大学拥有悠久的教师教育传统和丰富的教师教育经验。大学在师资培养中具有知识优势、研究优势、文化氛围优势、对教育实践的距离与批判优势等。
教师任职的职业院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阵地。教学本身就是专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校本培训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扩展了培训的时间和受训教师的覆盖面,弥补了其他机构培训在时间和覆盖面上的不足。
行业企业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市场化的技术,以及掌握新技术的实训设施设备,是教师能够了解培养合格人才必须掌握的岗位知能要求以及精神要求,这些都是职教教师专业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3影响互动:协同关系的保障
职教教师教育各个主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教育行政通过立法制定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教师资格标淮、课程标准、各个主体的义务与责任等,这些必然会影响大学和职业院校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培养方式以及各主体参与教师教育的积极性。教育行政必须积极参与职教教师教育,了解实际状况和需求,才能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职业院校必须了解行业企业的人才质量规格,才能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才能培育教师正确的专业知能和专业伦理精神,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因此,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在改革课程、培训教师、共享信息及改善教学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3重新确立职教教师教育各个主体的协同职责
篇10
一、重学习,强内化,打破专业成长的瓶颈
由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备课与上课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往往令教师感到自身专业知识、能力匮乏,特别是对于如何把新课程理念更好、更贴切地应用于具体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困惑。为弥补不足,打破自己专业成长的瓶颈期,使自己的职业能力成为永不枯竭的资源,特别是农村教师要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克服时间不足、学习条件相对较差诸多困难,经常性地补充新知识、新技能。
1. 向书本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对自己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价值的关键书刊。一方面,认识钻研本学科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做到经常性“温故而知新”,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提高自己的任教学科理论水平,努力建立既专业又广博的完整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潜心攻读自己专业中有代表性的各种教育期刊、研究报告、论著等文献资料,写读后感,将教学、生活实践性情况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以此逐渐充实自身的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理念。
2. 向他人学习。一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和教研组集体备课、研讨等协同成长团体活动,通过参加活动,获取他人的知识、经验,对照自身进行巧妙移植,充实自己的教学知识。二是积极参加进修部门组织的专题培训讲座,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知识。三是通过各种教学观摩和外出学习向他人学习。这种方式对获取那些只可意念、不可言传的教学隐性知识非常重要。
3. 向网络学习。对于一个农村教师来说,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学习空间,它打破了年龄、时间和空间诸多限制,因此,教师要积极打造自己网上学习策略,观看视频课堂,阅读网络文本,与教师网友互动交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丰富学习资源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教师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与不断内化,逐步解决自己在实施课改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逐渐摸索出适合农村课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机遇,抓关键,促进专业成长质的飞跃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并非都能从专业生活的时时事事中发现自身专业成长的意义,而有时在不自觉问题上,一些关键事件往往对我们的专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成为专业成长产生质的飞跃的契机。因此,抓住职业生涯中的关键阶段尤为重要。
1. 积极投身校本培训。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不但要积极参加校本培训,还要自觉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培训任务。每学期期初集体备课中为大家上好第一节引领课;学期中间上好一节课改示范课;与同年组新教师结成帮教对子,签订帮教协议,制定帮教计划,与帮教对象共同备课,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使新教师很快摒弃畏难情绪,逐步成长起来,而本身也在“传、帮、带”活动中受益匪浅,加速了自己专业成长速度。
2. 积极参加各项竞赛。“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学竞赛是磨砺教师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每名教师要紧紧抓住每一次机遇,给自己压担子,积极参加各级竞赛,从活动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
三、重反思,善积累,提升专业成长的实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