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审计质量范文
时间:2023-03-18 04:4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税务审计质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屋面;防水渗漏;质量控制
Abstract: building waterproof technology is a comprehensive, applied strong engineering science, is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key component, for improving the use function of buildings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on, quality of lif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Ensure roof waterproof and engineering quality, takes into account all aspects of facto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leakage of roof waterproof, analyzes the waterproofing roof of the leakage of the main technical measures, summarizes the waterproofing roof leakage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roofing; Waterproof leakage;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房屋建筑的防水,在整个建筑工程中是很小的一部分,因而往往会被施工管理者所忽视。施工管理者一般对主体结构的钢筋配筋、混凝土质量等抓得比较紧,而对防水施工往往缺乏具体的指导意见。房屋防水是一项综合工程,引起房屋渗漏的原因大多与结构设计、施工质量、使用方法和建筑材料有关,但施工质量不良是直接而重要的因素。因此,防治渗漏,抓好防水施工质量应该是施工单位的控制重点。房屋出现渗漏,虽然不会引起房屋倒塌等严重后果,但屋面产生渗漏、墙体渗漏发霉、卫生间渗漏等问题将会严重影响房屋使用功能,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而且返修不仅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还会给建筑商的信誉造成极坏的、无可挽回的影响。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防水施工。
一、对屋面防水渗漏的原因分析
1、施工方面的问题
施工方面的因素是造成建筑屋面渗漏的主要原因。如果有合格的防水材料、合理适用的建筑屋面防水设计,但施工不按产品要求、不按操作规程施工,仍会使屋面防水发生渗漏。因此,确保施工质量是提高建筑屋面防水质量的关键。造成施工质量低劣的因素主要有:
( 1) 缺乏防水专业施工队伍。有的施工单位甚至使用没有防水操作证的工人去进行屋面防水施工操作,其后果必然导致防水工程的失败。
( 2) 对防水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及管理不重视。
(3) 由于赶抢工期,找平层未干就急于铺设防水层,而未采取排汽屋面等有效排除湿气的措施,致使防水层出现起鼓、脱层、开裂而导致渗漏。
( 4) 涂膜防水施工时,则往往因注重涂刷的厚度而不注重涂刷的遍数而造成涂膜厚度不均匀致使涂膜防水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导致防水失败。
( 5) 刚性防水屋面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好、厚度不足,混凝土中各种砂石料比例及水灰比处理不当; 防水层下的隔离层未做好,起不到隔离作用; 分格缝设置位置不合理,密封材料嵌填不认真、不严密等,均会造成刚性防水层的渗漏。
( 7) 建筑施工期间,尤其是装修阶段施工人员多,施工工种多,并且基本上为交叉或平行作业,协调、配合和管理容易出现问题,易造成其它工种对已做好的防水的破坏。
2、管理维护方面的问题
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必须做好房屋工程的管理维护工作,这对确保防水的使用年限很重要,在目前的建筑使用中,这方面的工作比较欠缺。因为管理维护不善而造成屋面渗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 条:
( 1) 房屋管理部门无专人对屋面进行定期检查,对一些局部出现的缺陷未及时进行处理,天长日久导致缺陷扩大、裂缝发展、节点破坏,导致屋面渗漏。
( 2) 屋面无人定期清扫,疏通天沟、檐沟和排水口。水落管堵塞,屋面长期积水,使防水层脱层、起鼓、开裂。有的屋面因长期不清扫,植物滋生,植物的根茎扎人防水层中,而使防水层遭到破坏。
( 3) 近年来,不少工程交付使用后,又在屋面上增设电视天线、灯箱、太阳能热水器、广告标语牌等设施,在屋面防水层上施工操作,凿眼打洞,使防水层局部受到破坏,却又未能及时修补。
( 4) 有的住户在非上人的卷材防水屋面或涂膜防水屋面上养殖家禽; 或在屋面上堆放杂物、垃圾、盖小房,这种现象长期无人过问和处理,加快了防水层的损坏。
二、屋面防水渗漏的主要技术措施
1、屋面找平层做法
屋面采用建筑找坡和结构找坡两种做法,目前只能任选择一种按下面内容应为建筑找坡。再在结构层上用1 ∶ 6 水泥炉渣或泡沫混凝土找坡,再做25mm 厚1 ∶ 2. 5 水泥砂浆找平层,建筑找坡时,一定要找准泛水坡度,流水方向,将最高点与泄水口之间用鱼线拉直、打点,泄水口处厚度不得低于30mm。施工时,一定要用滚筒和尺滚压赶,使其密实。
1、分格缝设置及做法
分格缝应设置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折处、防水层与突出屋面的交接处,并应与屋面板缝对齐,使防水层因温差的影响、混凝土干缩结构变形等因素造成的防水层裂缝集中到分格缝处。分格缝的设置间距不宜过大,当大于6m 时,应在中部设一V 形分格缝,分格缝深度宜贯穿整个找平层或刚性防水层层厚度。当分格缝兼作排气道时,缝可适当加宽,并设排气孔出气,当屋面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或高分子聚合物防水卷材作防水层时,分格缝处应加200 ~ 300mm 宽卷材,在刚性防水层中分格缝内填满油膏。
3、屋面隔离层的做法
在施工中因地制宜,取长补短,结合施工图纸把高聚物改性防水卷材料防水层做在找平层与刚性层之间,既起了隔离层的作用,又不被日晒雨淋,既防止油膏老化,又起到防水作用。如果施工图纸中未设计在高聚物改性沥青或高分子聚合物防水卷材料防水层上做刚性防水,而直接在找平层上做刚性防水目前常用做法是铺设一层石灰砂浆或卷材、塑料薄膜。
篇2
【关键词】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急性脑梗死;生活质量;神经功能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9.082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 它具有发病急、致死率与致残率高等特点, 及时治疗能够使其预后得到明显改善[1, 2]。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除了抗感染、提供氧气之外, 重要的是为患者提供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药物能有效减少血液的粘稠度、控制血小板的聚集, 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与神经功能。本文对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药物进行治疗,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 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45例。治疗组中男27例, 女18例;年龄最小42岁, 最大83岁, 平均年龄(62.7±7.9)岁;其中12例伴有糖尿病, 10例伴有冠心病, 17例伴有高血压。对照组中男28例, 女17例;年龄最小40岁, 最大82岁, 平均年龄(60.5±7.4)岁;其中9例伴有糖尿病, 11例伴有冠心病, 15例伴有高血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病症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后, 均为其提供防感染、供氧、降压、控制血糖、降脂等相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0.75 g的胞磷胆碱与30 ml的银杏达莫, 并将其与5%的葡萄糖250 ml进行混合, 静脉滴注, 1次/d。治疗组患者给予10 ml的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吉林四环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H22026574, 规格:5 ml/支), 并将其与5%的葡萄糖250 ml进行混合, 静脉滴注, 1次/d。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15 d。
1. 3 观察指标 使用本院自制的运动功能评价表(FMA)对两组患者的肌肉屈伸协调、上肢反射活动、手腕活动能力等神经功能进行评价;使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期往往伴有呕吐、头痛、半身不遂、耳鸣等症状, 因神经功能下降, 所以生活质量不高[3]。急性脑梗死在脑血管科中属于一种常见的病症, 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血管呈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堵塞。有研究资料显示, 从免疫荧光技术中可以了解到, 动脉粥样硬化中含有很多蛋白纤维沉淀, 同时参与到抗纤溶、血液凝固中,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血液的粘稠度, 导致纤维蛋白原上升, 加快病情恶化。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主要用于脑痉挛、脑梗死、脑血栓等急慢性脑血管病中, 其主要成分包括多种氨基酸、活性多肽等, 能够以多种形式作用于患者的中枢神经, 经过调整患者的代谢神经元, 能有效保护神经细胞, 使其免于受到毒素损害, 并提高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改善脑细胞缺氧情况, 对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4, 5]。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不仅具有显著的保护脑神经细胞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还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应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景隆.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青海医药杂志, 2013, 43(7):16-17.
[2] 陈建国.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中国全科医学, 2014, 9(19):1630-1631.
[3] 薛军, 韩国林, 阿依努尔, 等.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12(25):2773-2774.
[4] 熊百炼, 李慧.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 11(3):230-231.
[5] 林伟巍, 何祥中.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31):198.
篇3
从会计师事务所与税务师事务所的角度对所得税审计与会计报表审计的相同点进行分析可知,当企业同时需要对两方面的内容进行审计时,无论是会计师事务所还是税务师事务所,均想同时揽入两方面的工作。但由于会计报表的审计工作并不包括税务鉴定等方面的业务,而所得税审计工作也并不包括验资等方面的业务,此时,则会出现税务师事务所与会计师事务所“联盟”的情况。例如,某家税务师事务所拥有一家客户资源,而该企业同时需要两种审计方面的业务,则税务师除了需要完成自身对所得税审计的本职方面的工作外,还需做出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底稿,并将底稿交给与其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会计报表审计底稿返回给税务师事务所,从而“协助”税务师事务所完成两个审计方面的业务。反之,会计师事务所也是如此。而所得税审计与会计报表审计的相同点则正是体现在两家事务所“合作”过程中的相关风险中。首先,两种审计工作的同时进行违背了职业道德。由于国家不同事务所的业务范围具有严格限制,同一家事务所不能够从事其业务范围外的相关业务。而实际情况是,委托人只想尽快获取审计报告,从而忽略了报告的出处,增加了相关道德风险。其次,所得税审计与会计报表审计的质量均受到了严重影响。由于负责所得税审计的税务师事务所并不擅长会计报表审计,同理,负责会计报表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并不擅长所得税统计,而同时负责两项业务则严重降低了审计的质量,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
二、所得税审计与会计报表审计的区别
(一)含义方面的区别
从所得税审计与会计报表审计的含义进行分析可知,二者除了在内容方面具有较大区别外,其对各自工作审计的依据也存在较大差异。会计报表的审计报告是以企业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进行制定的,是具有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其年度经营成果的审计报告。而所得税审计则是以国家税法作为主要依据,并由具有审计资格的税务师事务所出具的企业所得税缴纳情况的相关审计报告。由此可知,二者的审计依据具有明显差异。
(二)在会计实务中的区别
对于税务师而言,其在进行企业所得税审计时,关注较多的是企业在某一期间的费用、收入和成本等利润表的有关项目,原因为上述因素对于税务师对企业利润和所得税的核算具有直接影响。而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进行会计报表审计时,通常需要考虑较多的因素,包括库存现金审计、银行存款审计、应收账款审计、债务审计和企业的损益审计等。而不同的会计报表审计工作所采用的方法和考虑的因素也具有较大差异。例如,对于应收账款而言,主要以抽样函证的方式收集审计证据;对于库存现金的审计则需要以实地盘点作为主要方法。由此可知,相较于所得税审计,会计报表审计要更为复杂。
(三)在账目调整方面的区别
虽然所得税审计与会计报表审计在出现错误时,均会将相关错误通知主办会计,但与会计审计不同的是,所得税审计更加看重纳税调整项目,且所得税的审计过程中,若会计处理方法与国家相关税法产生矛盾,则应以税法作为最终依据完成相关审计工作。而会计审计报表的调整更加看重资产负债表的日后事项的处理,而关于其错误的更正方面观点不一,部分专家认为应该单独更正报表,而也有部分专家认为应该同账簿一同更正。由此可知,所得税审计与会计报表审计在账目调整的方法上具有较大差异。
三、结束语
篇4
税务稽查员稽查企业纳税事项以前也是手工为主,对象是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现在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都是纳税事项证据的来源,大部分企业的会计处理已经实现信息化,无论是稽查企业纳税事项还是注册会计师会计报表审计,必须在计划和执行时对企业信息技术进行全面考虑。信息系统的使用,给企业的管理和会计核算程序带来很多重要的变化,数据存储截止、存取方式以及处理程序影响到稽查的线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必须基于系统的数据来源及处理过程考虑数据准确性以支持相关结论。国家“金税”工程的设计和完善应该借鉴和联系“金审”工程,审计机关用得较好的AO2011(现场审计系统)完全可以类似地用于审计式税务稽查。加强对稽查人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培训,借鉴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常用的审计软件,和软件公司合作开发适用于税务稽查的软件,完善和升级“金税系统”。我国审计署“十二五”规划中有“加大对国家信息化建设情况的审计力度,建立和完善电子审计体系”。笔者认为,“创新审计方法的信息化实现方式”依然会是发展趋势。税务稽查主要环节有选案、检查、审计和执行。选案时难免有人为偏好,不同的检查组,在检查环节对相同的企业,检查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在审理环节如果检查不全面,审理也就无法全面,因此检查人员与审理人员意见往往一致,形不成有效制约制衡机制。执行环节检查结束前,检查人员可以将发现的税收违法事实和依据告知被查对象;必要时,可以向被查对象发出《税务事项通知书》,要求其在限期内书面说明,并提供有关资料;被查对象口头说明的,检查人员应当制作笔录,由当事人签章。注册会计师会计报表审计是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准则要求的,典型的像审计工作底稿三级甚至更多级的复核制度,重视审计服务作用,把握成果转化是关键。税务稽查部门向被查对象发出《税务事项通知书》,税务稽查之前制作检查计划书,类似于会计师事务所编制的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稽查过程中形成稽查工作底稿,记载稽查过程、方法、线索、证据、处理意见等,整理汇总后制作《税务稽查报告》,下达《税务处理决定书》,国家税务总局《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在不断完善中,可以借鉴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加强质量控制,税务稽查的相关计划、工作底稿、稽查报告、税务处理决定书等引入复核制度。事后廉政反馈,由税务监察部门寄发税务稽查人员廉政监督卡,由企业填写后直接寄往税务监察部门,不得由检查人员收寄。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等是经过评价记录而且要接受注会协会监管和财政部门检查的。税务稽查部门的廉政行为除了要加强纪检监督,也要加强第三方监督。目前,审计机关执行的税收征管审计是监督税务部门依法履职,加强对税收征管机制、专项优惠政策和重大税收制度运行情况及效果的调查、分析和评估。我国审计署“十三五”规划中还是要强调加强税收征管审计的,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核算水平、完善税收征管环境、减少税务机关越权行为。
二、账项基础方法与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税务稽查如果局限于涉税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详细检查,只是以账项为基础,花大量的时间在对账合账上。例如,对建筑行业企业的税收征管,从征税环节看,涉及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契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印花税等多个税种,建筑业企业经营周期长,会计核算业务复杂。由于企业规模大,经济活动和交易事项内容丰富,需要的稽查技术也日益复杂,需要有效率的检查方法。20世纪五十年代起以内部控制测试为基础的抽样审计给税务稽查的启示是把视角转向企业的管理制度,特别是会计信息赖以生成的内控,节约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一种有效分配审计资源、降低审计风险的方法,用在税务稽查中,流程更加程序化、规范化,更有力于提高效率、规避风险。
三、审计式税务稽查模式与注册会计师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审计式税务稽查改进了传统的选案、稽查、审理、执行四个关键环节,引入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程序为稽查人员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稽查程序提供了重要基础,有助于稽查人员合理分配资源、获取充分适当的稽查证据。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中用的一些方法都可以类似地应用到税务稽查中,检查之前采用分析性程序,如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企业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同行业比对,财务信息各要素,各个比率及与历史同期的比对等,评估税务风险,确定疑点,利用各种联网数据进行计算机模型分析比对,做到事前详尽了解,发现一些重点疑点,带着重点和疑点进企业,一一检查清楚上述疑点,顺藤摸瓜,减少盲目性。税务稽查停留在过去的账项基础就像处于详细审计阶段,仅依赖于实质性测试的结果,很多审计历史案例告诉我们,仅有实质性测试程序是远远不够的。税务稽查当然不能故步自封,要与时俱进。许多重点税源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分支机构、子公司、关联方越来越纷杂,纳税人都在学习税法,合理避税,追补税收收入、以查促管需要税务机关稽查部门站在更高的视角,稽查程序更规范化,人员要有向注册会计师看齐的业务素质、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怀疑态度,在稽查方和纳税人的博弈中才能赢得主动权。稽查目标集中在发现重大涉税问题,要求稽查人员自始至终保持专业怀疑,并需要更多的专业判断;深入了解企业及其环境,多渠道了解企业所处的行业及同行情况,发现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并评估财务报表发生重大税务风险;以风险评估结果决定稽查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如果评估企业发生重大税务问题的风险很高,则需要特别的稽查程序;以风险评估决定收集证据的质量及数量:风险评估越高,所需涉税证据的证明力就越强,数量也越多。控制测试用于评价企业内控设计与执行有效性,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相似,了解企业的关键内控点,发现薄弱环节。税务稽查人员不仅要了解税收政策,更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了解每个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制度,掌握控制测试的方法,如实填写稽查工作记录。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实质性测试是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具体有几百种详细的审计技术与方法,稽查手段,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手段。当然,稽查手段和审计方法在应用上是有区别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实测是针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漏报,税务稽查是针对企业涉及偷逃税款、违反税法的财务事项。
四、审计式税务稽查纳税服务与注册
篇5
一、外资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必要性
外资企业具有经营种类繁多冗杂、业务量相对较大、与客户经济往来频繁等诸多共性。而对于外资企业的财务人员来说,存在由于人手缺失导致的工作量较大、工作内容繁多、工作手续复杂等问题。因而在这样一个工作环境中,每个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导致很难会抽出时间兼顾其他工作。因此,解决如上问题的有效方法便是实现会计电算化。
2.可行性
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有配套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由于每个公司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异,所需要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也会不同,因此,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请相关的专家设计一款具有专一性的财务软件;二是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及基础计算机技能的人才,对于外资企业来说,财务人员由于普遍受过高等教育,所以其专业知识及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在外资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是可行的。
二、外企会计电算化对涉税审计的影响
外企会计电算化对涉外税务审计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随着企业会计手段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特别是外资企业财务软件的现代化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对税务审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会计专业知识及业务素质,还要具备在外资企业中必备的英语技能,在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要具备处理会计核算的工作能力。因此,对于外资企业的审计人员来说,需要时刻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及素质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
2.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外资企业会计电算化对涉税审计内容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企业内部信息的核算以系统的方式进行,会使会计数据与管理数据成为结合体,导致审计内容的范围扩大。其次,由于会计电算化代表的是无纸化信息的整合,因此,审计过程中无纸化数据的安全性对于审计人员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审计内容的严谨性也有所增加。最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处理技术及信息网络技术可以为企业提供快捷的信息联系方式。由于外部信息的融入,使得审计的对象也有所改变。
3.对审计手段的影响。
企业对于财务软件的应用预示着审计电算化时代的来临,也正是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改变了原有审计信息的存储与处理方式,这对审计信息数据的收集及查找都造成了一定的困扰。面对各式各样的财务软件,选择适合、便捷的财务软件是完成税务审计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此,在涉外税务审计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审计的手段,将审计工作数字化、程序化,并最大程度的自动化,使审计过程更加方便、更加准确。
4.对审计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审计环境包括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会计人员及审计人员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会计电算化的进入,使审计人员、审计数据的范围及领域均有所扩大,从而导致审计环境的改变。由于在传统的审计环境基础上增加了对财务软件的应用,使相应的工作人员也有所增加,导致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同财会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沟通,还需要与电算化系统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三、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的现状
目前,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针对会计电算化技术,培养了大批现代化审计人才
会计电算化对于一些审计人员来说是一项新的技术,为了使会计电算化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在运用会计电算化进行审计之前,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一系列的专职培训,培养出大批的现代化审计人才,从而使审计效率明显提高。
2.审计软件的进一步开发
在现代化信息的不断发展下,现已开发出若干个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及自动化审计办公系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各部门的工作需要,仍会对审计软件进一步的开发,从而提高各行业的审计水平。
3.初步建立了计算机审计规范及准则
为使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更为科学、更为合理合法,初步建立健全了与计算机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目的在于净化审计工作的工作平台,使得会计电算化更具客观性及有效性。
四、对外企会计电算化的税务审计对策
企业通过财务软件对各项业务的电算化管理过程中,逐步将电算化过渡到税务审计工作中,这对税务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审计工作更好地顺利进行,应该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1.税务审计软件应保持统一性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下,各企业逐步开始利用财务软件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有效处理,在降低税务审计人员工作难度的同时,更提高了税务审计的质量与效率。由于税务审计软件具有以上种种优点,使得各地开始盲目地开发相关的财务软件,导致有些财务软件存在质量不过关、存在漏洞等问题,不仅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一定的干扰,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尽快统一研发出税务审计软件,使会计审计真正实现电算化。
2.改革审计方法
利用财务软件审计过程中,主要注重的是对业务本身及处理过程当中证据的收集。一般情况下,是通过模拟数据进行测试,再根据测试结果形成数据证据。这个过程相对繁琐,且准确性也有待考证,因此,需要不断开展对于电算化审计技术及方法的研究,从而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在审计方法改革过程中,可以将审计系统的开发与财务手段、信息技术手段、数据处理手段相结合,形成实用性、综合性、多效性为一体的审计方法。
3.完善细化电算化审计的标准与准则
随着财务管理的电算化发展,审计的内容及方法等也随之改变。因此,对于审计工作的标准及准则也需要有适当的调整与完善。从国际审计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制定出完善的计算机审计标准。虽然我国已出台相关的审计准则及标准,但针对的是传统观的手工审计方法,而不适用于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工作。因此,为适应新时代的信息化发展,必须加快完善电算化审计的标准与准则,从而通过规范财务软件进行审计工作,保证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篇6
一、审计通知书的制作要规范
审计机关制发的审计通知书,向被审计单位告知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的依据、审计的范围、审计的内容、审计的时间以及审计组成员等信息。为减少审计风险,审计机关认为需在时间空间上延伸审计时,往往在通知书中写明“如遇重大问题可向前延伸审计”。笔者认为上述做法不妥。且不说这种表述有没有法律依据,单就“重大问题”的说法就显得有些模糊。什么样的问题属于重大问题?是就问题的性质而言,还是就问题的金额判断?实际上只能凭审计人员的判断。这就为审计人员审计行为的随意性埋下了隐患,难以确保审计的质量。再者,需对审计对象的关联单位延伸审计时,审计通知书表述为“对有关单位进行延伸审计”,而哪些单位需要延伸审计没给出明确要求。这样的表述一方面不符合法律文书“文字表达准确、清晰明了”的行文规范,也不符合审计规范的要求,被审计单位难以按照通知要求做好准备,同样为审计组在选择延伸审计单位上增加了随意性。鉴于此,审计机关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重大违纪违规事项”目录,以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照执行。需对审计对象关联单位作延伸审计的,通知书应明确延伸审计的单位、延伸审计的事项等要素。
二、延审范围的选择要规范
准确把握延伸审计的事项,正确选择延伸审计单位,对实现审计目标至关重要。选择延伸审计对象,要视不同的情况进行。如发现被审计单位有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线索,需要在空间上进行延伸审计,首先要分析所发现问题线索与审计目标的关系,与审计目的的紧密程度。在分析的基础上补充、修改、报批审计方案,然后选择延伸审计的方法,确定延伸审计的范围,直至取得充分的证据。如需延伸审计对象关联单位,要视不同的审计项目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对税务部门税收征管情况审计,除审查税务机关为履行职责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分析税收增减情况是否合理等因素外,还必须以税务部门履行税收征管职责为主线,选择部分纳税户进行延伸审计。通过审查纳税单位是否按时申报纳税、逾期缴纳税款是否办理了缓缴手续、有无采取各种方式偷逃税金等问题,反映税务部门在税收政策执行和税收征管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从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出发,要考虑选择足够的单位进行延伸审计,同时要从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考虑,准确选择重点单位进行延伸审计。要同时满足上述要求,就需要规范选样行为,充分利用统计抽样技术,客观地选取样本,并将选样程序、选样方法、选取结果等内容记入审计工作底稿,避免延伸审计单位选取的随意性。
三、审计评价要规范
恰当的审计评价是确定延伸审计范围的主要目的。如何利用延伸审计取得的审计证据,形成对被审计单位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是审计实施的关键环节。审计评价应规范到位,使报告阅读人了解延伸审计的过程,增强对审计评价的认可。为此,审计评价应包含以下要素:一是实施延伸审计的背景;二是延伸审计采取的方法;三是取得审计证据的来源;四是审计证据的汇总结果;五是对审计对象做出的评价。仍以上述举例,审计组通过对纳税户税款计算、提取、缴纳、核算等情况的延伸审计,取得了充分的审计证据,在此基础上可做出如下审计评价:审计组在对税务机关本身取证不能达到审计目的的情况下,对部分纳税单位实施了延伸审计。从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考虑,审计组采用了统计抽样技术,在XXX个纳税户中选取了N个单位。按照审计方案要求,对抽样选取的N个单位的税款计算、提取、交纳、核算等情况实施了审计,并取得了充分的审计证据。通过对审计证据分类汇总显示,85%的单位税款计算准确,缴纳及时;10%的单位存在迟缴、缓缴现象;5%的单位不同程度存在税款计算不够准确的问题。综上,单就抽取的N个单位的审计结果,审计组可以作出“该税务机关税收征管工作比较好”的审计评价。
篇7
一、会计服务市场先展的动因
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服务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法定审计服务,又包括管理咨询和其他服务。分析各国会计服务市场发展的动因,不外乎有下列几点:
一是市场机制的推动。从企业的角度看,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管理咨询及其他服务,是企业重要的外来资源。当企业购买外来资源的成本低于设置机构或人员所需要的成本时,企业就会倾向从外部购买。而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产品审计、管理咨询及其他服务既能满足客户的有效需求,又能节省企业的成本。因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业务是审计,它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非常熟悉,如果再接受企业委托提供管理咨询等服务,必然会节省工作时间,从而节省企业的费用。假定企业有审计和管理咨询服务的需求,并希望节省成小,找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就能做到,因此,这种服务扩张最有益于客户。迸一步说,把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部技能与市场需求协调一致,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的独立,企业就会得到最好的服务。从目前各国和地区的做法来看,他们已从以前采用立法配置服务资源,转向允许市场机制配置其他服务资源,由购买者自己作出选择决定。由于注册会计师职业具有品牌优势,那么,这个优势就可以转化为市场价值。
二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竞争。注册会计师职业竞争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寻找新的服务领域。长期以来,提供财务报表审计服务一直是各国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业务,面对这样一个成熟的、市场份额稳定的审计服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已很难通过审计服务扩大规模,提高业务收入,只有另辟溪径,向非审计服务发展。非审计服务是注册会计师与非注册会计师职业之间激烈竞争的一个领域。竞争激发了注册会计师职业本身的活力。最近几年,大的会计公司越来越明显地成了非审计服务的最大提供者。例如,毕马威美国会计公司最近公布截止1999年6月30日财政年度的收入达47亿美元,其中税务服务收入增长23%,达10亿美元,咨询服务比上一年增长41%,将近20亿美元。最近10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设立两种资格:企业评估师(ABV,即AccreditationiBusinessVaLuation)和个人财务专家(ABV,即AccreditationVnnancialPlanning),并制定了《个人财务计划准则》(Financ即PlanningStandard,)和《企业评估准则》(BusinessValuationStandard,)。两种资格的认定,并未导致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分割,因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为会员设置的,注册会计师取得资格后,只能增加其良好的声誉,使人更加相信其具有专业胜任能力。事实上,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经达到目的,两种资格在社会公众中具有很高的声誉。最近,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认识到,随着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服务日益多元化,继续沿用注册会计师协会这一名称可能不再合适。
三是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同时也为各国会计服务市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投资者对全球资本市场信息的强烈需求,使得会计师事务所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提供符合投资者决策需要的信息,推动了资本在国家之间的流动,从而也推动了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跨国发屡。但也应看到,经济全球化对会计师事务所服务质量和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每天发生巨额资金转移的全球资本市场内,投资者希望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优质、多元化的服务,以便降低由于信息不充分或不可信赖而导致的资本转移成本和风险水平。同时,企业成为多国公司后,他们必然要求为其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也能多国化。1999年,由于欧洲单一货币欧元诞生引发跨国并购风潮,全球企业并购交易总额已达工1万亿美元,超过1998年2·5万亿美元的记录,这一势头有增无减。跨国公司在带来投资、技术、人才、管理方法的同时,也带来了会计服务市场和国际会计公司,导致各国会计服务市场竞争的迸一步加剧。
四是WTO对会计服务市场的影响。WTO框架下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AgreementonTradeinSer-vices简称GA监)是规范服务部门国际化的综合性文件。服务贸易总协定通过制定规则解决各国在服务行业对国际贸易和国外投资管制的障碍,包括跨国会计执业。这些规则旨在:(1)保证国外或与国外联盟的服务提供者、事务所和职业人士享受与东道国同行或竞争者同等的权利J2)消除市场准大及对来自国外的人士执业的歧视性壁垒,尤其是在资格承认方面的壁垒;(3)对所有服务提供者提供有关资格承认管理规则的透明度。1994年,WTO建立的专业服务工作小组(WorkingPartyonProfessionalServices简称WPPS)有力地推动了会计职业的跨国发展。服务工作小组根据《部长对专业服务的决定》(MinisterialDecisiononProfessionalServices),将完善会计职业多边约束机制作为优先考虑的事情,在会计职业服务领域采取措施,便有关资格要求和程序、技术准则和颁发执照要求不致成为贸易壁垒。此外,服务工作小组要求参加国在职业资格承认时主要使用国际准则和指南。
二、会计服务市场发展的趋势
(一)审计服务面临的挑战。审计服务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审计服务收入增长逐渐放慢,来自业内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利润下降。据美国1995年的一份资料统计,在过去的6年内,H国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8%,而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后,最大的60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服务收入却停滞不前。虽然社会对审计服务需求量大,但会计师事务所为数众多,竞争非常激烈,很难通过审计服务获取更多利润,壮大自身规模。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充分利用其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形象,积极开拓新的服务品种实属当务之急。例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了以毕马威会计公司前合伙人RobenK·Elliott为主席的增加信息可信度服务特\''''别委员会(SpecidCommitteeonAssuranceSer-vices),研究注册会计师开发新服务品种的潜力,制定出注册会计师进一步进军该领域的战略计划。所谓提高信息可信度服务,是指由独立第三方改迸或报告信息提供者提供的信息质量的服务。在提供该服务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对信息的可靠性提供鉴证,更重要的是改进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该委员会还推荐了6种提高信息可信度服务:(1)为电子商务可靠性、安全性提供鉴证;(2)对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质量或结果提供鉴证;(3)鉴证与企业面临的不利事项发生可能性和后果相关的信息质量;(4)信息系统可靠性,如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5)对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的相关性、可靠性进行鉴证;(6)对托老院提供的服务质量进行鉴证。
审计服务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审计方法。因为交易通过网上进行,书面凭证逐渐消失,而以电子方式存在或储存,注册会计师必须着手改进审计方法,否则其社会公证的角色就会退化。同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为,随着公司将财务信息置于网页上,财务信息的披露必定走向连续性,因此,注册会计师应提供连续性审计服务(ContinueAudditing)。但连续性审计并非即可实现,目前较为可行的是网络认证(WebTrust)、系统认证(SysTrust),注册会计师利用其公信力对电子商店及交易系统进行认证。
(二)管理咨询服务蓬勃发展。由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性质的不同,企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需求也不一样。许多客户希望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能够提供其他服务,如管理咨询服务。从20世纪50年代起,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管理咨询服务收入开始增长,并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管理咨询服务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首先,管理咨询是增值服务。审计服务往往是着眼于历史财务信息,而管理咨询服务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能给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因而深得客户欢迎。其次,企业内部结构重组给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咨询服务带来了无限商机。目前,在国外非常流行租用外部资源(Outsourcing不服务,即企业着重发展核心业务,而将其他部分业务包给专业公司。许多企业甚至政府部门将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工作等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办理。例如澳大利亚财政和管理部与普华永道会计公司签订了人力资源委托合同,根据合同条款,普华永道会计公司将提供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建议,以及员工招聘服务等。再如安达信会计公司将为通用汽车公司处理每年850亿美元的经济交易,包括开发票、收付款、处理应收帐款、应付帐款和其他会计活动。
当然,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咨询服务面临着如下问题:首先,人们担心会计师事务所过份依赖管理咨询服务收人会影响其审计独立性。许多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的真正日的是为了争取管理咨询服务,大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味道。其次,有些国家的证券监管部门已经警告注册会计师应当把审计服务当成职业的灵魂,不要从其鉴证会计报表的核心工作走得太远。再次,国际会计公司管理咨询服务部门有从公司内部分离出去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为了防止审计诉讼连累到有利可图的管理咨询;二是为了增强审计独立性;三是审计和管理咨询服务收入增长不均衡,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利益分配及领导地位的矛盾激化。
(三)其他服务竞争激烈。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其他服务涉及税务、资产评估、法律等。税务服务包括税务和税务筹划。尽管世界各国和地区从事税务的专业机构多种多样,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税务事务所等,但会计师事务所是税务服务的一支主力军。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企业或个人委托办理税务事项,从客户利益出发,帮助其合理合法地纳税。保证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其填制的纳税申报表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因其过错造成少报税款、漏报税款的,要承担法律责任。税务筹划是由于纳税义务发生范围和时间不同,会计师事务所替纳税义务人设计的可替代或不同结果的纳税方案。税务筹划开始于所得税纳税筹划,随后扩展到财产税、遗产税等纳税的筹划。税务服务市场虽然由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税务事务所共享,但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纳税申报软件的产生,增强了计算机迅速填制税务申报表的能力,税务市场产生一定萎缩,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税务事务所都把注意力集中到纳税筹划上。
资产评估也是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一项服务。资产评估可以用于不同的目的,如资产买卖、资产按揭贷款、公司上市、法定估值、保险、资产出租等。世界各国和地区大都允许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涉及企业合并、分立、清算、资产重组的评估业务。例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设有企业评估师资格,注册会计师可通过考试获取企业评估师资格,从事资产评估业务。在评估服务领域,会计师事务所与其他评估机构也存在激烈的业务竞争,关键是看谁提供的服务质量更好。
此外,会计师事务所涉足其他服务领域也日趋增加。例如,毕马威会计公司成立丁全球律师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法律服务。美国安永会计公司获得了拉美最大的软件服务提供者SOmTEK25%的股份,这一投资将扩大其在拉美地区的技术和管理资源。香港德劲会计师行还提供投资银行业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每个客户都有自由选择专业人士的权利,而其青睬的是那些最值得依赖、最有能力提供高附加值的专业人士。客户对专业人士的信任,要经过很长时间,而这种信任一旦形成,他们之间的合作范围会随着专业人士能力的提高而逐步扩大。一步到位服务(ONESTOP)使客户能更有效率地利用专业人士的服务。现在,市场营销观念也为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
篇8
1、纳税评估制度的起源
纳税评估制度源于美、日、德的税务审计制度,英美法系的诉辩交易程序制度和日、韩的行政指导制度,是这3种制度的综合体。
(1)美、日、德的税务审计制度
美、日、德3国税务机关的工作重点是税务审计,其中,美国税务审计人员约占税务机关人员的1半以上。税务审计主要分为办公室审计和实地审计两大类。纳税人自行申报后,审计人员首先进行办公室审计,审计的主要内容是检查申报表中所列各项是否正确,对同行业、同规模的公司进行比较,并考虑其过去的记载和其他已掌握的资料等,通过信息的分析寻找企业偷税的疑点。实地审计即研究公司账簿保存、会计记录保存、商品库存的实际状况,对账簿进行详细的检查,它是在办公室审计结果所显示的税额不太确定时进1步采取的审计程序。需要说明的是,美、日、德3国税务审计制度都是以强有力的信息化为支撑的。
(2)英美法系的诉辩交易程序制度
所谓诉辩交易,是指控诉方因掌握被告人的犯罪证据较少,并且收集证据比较困难或代价较为高昂,为了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在法官许可的前提下,控诉方和被告人或者辩护律师经过谈判和讨价还价来达成被告人认罪以换取较轻定罪或刑罚的协议。此协议1经法官批准即产生定罪效力。诉辩交易程序的精神实质是可以获取被告人对法律的信任,最大限度地减少刑罚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给人以希望。
(3)日、韩的行政指导制度
日本、韩国的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责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需要,实现1定的行政目的,对行政相对人采取的符合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政策的指导、劝告、建议等行为。行政指导具有非强制性,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日本、韩国认为市场经济本质上是1种民主和积极的管理形态,而行政指导具有简便性、温和性和实效性的特点,是在政企双方共同受益基础上采取的民主而积极的行政管理手段,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以上3种制度的有关具体规定及其所蕴含的有关法律精神,为纳税评估制度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2、国外纳税评估的通行做法
纳税评估工作在我国还是刚刚起步,而国外发达国家(地区)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地区)在这方面已有比较成熟的做法。
(1)美国的纳税评估判别系统
美国国内收入局(irs)下属各级检查部负责纳税申报资料准确性、真实性的评判工作,首先由西弗吉尼亚州的计算中心自动对申报资料分类,然后通过筛选过程(tax return selection processes)去核实纳税人是否正确,并以此估算其税款。具体由5种常用方法:
1.判别函数系统(discriminant function system,dif):此为计算机实现的模型系统,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选出最可能有不遵从行为的纳税人。
2.纳税人遵从测度程序(taxpayer compliance measurement program,tcmp)①:即通过数理统计方法给出判别函数系统的参数估计值。
3.资料完善程序(document perfection program):通过此程序检查出申报表填写计算错误,并通知纳税人irs重新计算后的应纳税额。
4.信息匹配程序(information-matching program):该程序通过和银行、劳工委员会的相关资料与纳税申报表对比,检查遗漏和不正确的项目。
5.特殊审计程序(special audit program):irs运用由计算机和定期改变的手工选择标准而设计的很多特殊审计程序,比如针对退税额、所申报扣除额、调整后的毛所得等的特殊审计程序,旨在纳税评估的有效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2)澳大利亚的纳税风险评估
澳大利亚国税局(ato)认为纳税人实行白行申报、自行审核后,效率提高的同时风险也增大了,因此必须对纳税人资料进行分析,重点是纳税风险评估,主要有以下过程:
1.收集整理纳税人的信息。信息来源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信息主要是税务人员甄别后的举报和银行、海关、移民局、证券市场信息,以及外部商用数据库(该数据库能提供澳大利亚1000户企业、母公司的财务等多方面信息)。内部数据主要是税务当局数据信息库,包括纳税人申报资料、历史评估资料、审计资料等。这些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供评估人员调用。
2.分析信息。ato的纳税评估人员将采集的内、外部信息输入由专家设定的标准模型中,自动生成评估报告,主要有财务分析、欠税情况分析、征收情况分析、营业行为报表等,然后根据个人分析和经验修正,得出公平、合理、权威的结论。
3.纳税风险的判定与对策。把纳税人(企业)按风险大小分级,实行区别管理。对遵从度高的纳税人主要是自我管理、自行评估策略,税务机关只是简单的监督与观察,而对于抵触税法、遵从度较低的纳税人的管理具有强制性,通常采用纳税审计和移送法办的措施。
ato在评估结果确定后会以面谈、电话或信函方式给纳税人1个解释的机会,以达到节约时间、增加政府执法透明度、改善征纳关系的目的。如果纳税人解释不清或解释不能让评估人员满意,则进入实地审计程序,并将结果和纳税评估资料录入数据库。
(3)新加坡的评税规程
新加坡当前的评税管理工作主要依托计算机系统进行,评税的依据是评税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情报信息以及纳税人申报表中提供的信息。新加坡税务局使用的评税方法主要为核对法和财务分析法,核对法即评税人员通过掌握的各种情报、信息,通过函调或面谈的形式,对纳税人申报表中内容进行核对,是评税工作中的核心方法。财务分析法即评税师根据已掌握的各行业财务指标的标准值即平均值,通过财务分析的方法找出偏离标准值的个体,通过函调和面谈的方式来核定其应纳税额。评税工作是新加坡税务局的核心工作。它贯穿于税款征收、日常管理和纳税检查各环节,是对纳税人进行监控的最有效手段。新加坡税务局制定了严密的评税工作规程,要求评税人员严格执行。
新加坡税务局的评税部门主要有:①税务处理部,其职能是发放评税表,处理各种邮件、文件和管理档案。②纳税人服务部,对个人、纳税人的当年申报情况进行评税。③公司服务部,对法人的当年申报情况进行评税。④纳税人审计部,对以往年度评税案件和有异议的评税案件进行复评。⑤税务调查部,对重大涉税案件进行调查。
根据评税工作规程,新加坡的评税工作分为两部分,1部分是纳税人服务部或公司服务部对当年的纳税人申报情况进行评估,另1部分是纳税人审计部对以前年度的评税完毕案件或纳税人有异议的案件进行复评。如果在评税中发现重大涉税问题,必须转入税务调查部进行调查。无论纳税人审计部或税务调查部对纳税人作出什么样的处理结果,其评税表仍然由纳税人服务部或公司税务部来制作。
(四)英国的纳税评估制度
英国各税种的税收征管1般都要经过纳税申报、纳税评估、税款交纳和税务检查等程序,纳税评估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英国不同税种的纳税评估方式有所不同:增值税和资本利得税实行自行评估,其他税种由税务机关评估。在自行评估过程中,纳税人有责任及时登记、递交纳税申报表并缴纳税款。如果税务当局认为纳税人在某1时期的纳税申报中有错误或遗漏,可以对其签发纳税评估通知单。其他税种的评估过程与自行评估的过程大相径庭,如对所得税的评估,税务当局会对纳税人提交的纳税申报表和1些其他文件进行检查,如果未发现问题,就以此为依据计算出纳税人的应税所得和应付税款。如果稽查人员发现纳税人有应税所得未被计入或者获得了不应获得的减免,可以对纳税人签发补缴税单。
(五)爱尔兰的税收评估体系改革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爱尔兰进行税制改革,改革的重点就是改进其纳税评估体系。到90年代,爱尔兰的直接税纳税评估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有直接税(对雇员收入的预扣税除外)的评估都由传统的直接评估改为纳税人自行评估。应当看到,爱尔兰税制改革的内容与其国内经济背景有密切的联系。80年代中后期,爱尔兰存在严重的财政赤字。90年代初期,爱尔兰在税收遵从和税收征管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爱尔兰有关部门将巨额赤字和大量存在的欠税归咎于税收征管不力,并认为长期实行的税收直接评估体系有鼓励纳税人逃税、避税或拖欠税款的倾向,是征管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原有的纳税评估体系存在严重漏洞,为逃税大开方便之门,而惩罚明显偏轻,实际上鼓励了纳税人的税收不遵从行为,导致了大量的拖欠税款现象。爱尔兰税制改革专门委员会针对原有纳税评估体系的问题,提出了评估体系改革的原则和具体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有步骤地将绝大多数税种的评估改为纳税人自我评估。在原有体制下,由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人的纳税额并通知纳税人;在新制度下,纳税人按照规则自行确定纳税额并通知税务机关。这1措施降低了税收行政管理成本,提高了税收行政资源的使用效率。作为配套措施,爱尔兰制定了关于税务中介的资质、作用的新规范,更加重视税务中介的作用。与此同时,爱尔兰还对税务机关进行了机构改革,并加强了对评估体系的监督和审计。
(六)印度的所得税评估程序
印度的所得税法案(ita)规定了所得税评估的具体程序:
1.自行评估。根据所得税法草案第104a节规定,每个被评估人应根据所提交的所得申报自行评估应纳税额,并按该数额向税务部门缴纳税款。如果被评估人未能缴纳自行评估的税款,将被认为是未履行其义务,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2.1般评估。当被评估人按照规定进行申报后,税务官员将根据ita的相关条款对被评估人的税款进行评估。根据纳税人提交的所得税申报,税务官员应当向纳税人发送通知,告知其应缴纳或者退还的税额或利息。
3.最佳判断评估。即评估官员不能不诚实地或报复性地或任意性地进行评估,而应根据最佳判断进行评估。最佳判断评估有两种类型:第1,强制性最佳判断评估,由税务官员在纳税人不合作或者延迟提交信息时采用;第2,任意性最佳判断评估,即在评估官员质疑纳税人账户的正确性或完整性,或者在纳税人没有采用常规和1致的方法进行账户记录时,可以适用任意性最佳判断评估。税务官员在做出最佳判断评估前,应当给予被评估人员陈述的机会。
4.预防性评估。如果不清楚所得的接受者为何人,评估官员可以启动针对相关人的程序,以决定他们中谁负有缴纳税款的义务。
5.重新评估。如果评估官员有理由相信任1应纳税所得在任1纳税年度内逃避了评估,即可对该项所得重新评估,也可以对任何其他逃避评估且在程序中发现的应纳税所得进行评估。
(七)俄罗斯的室内审计
俄罗斯税法典详细规定了税务审计的类型,以及实施税务审计的方法和条件。法典第87条规定,税务机关实行室内审计和实地审计(也称全面审计)两种形式。室内审计适用于所有纳税人,由税务机关强制实施。其主要依据是税务机关掌握的纳税人的经营活动材料和纳税人提供的报税单和其他税收凭证。立法规定,室内审计必须在纳税人提交申请书后的两个月内进行,因此,大部分公司的室内审计至少每季1次。税务机关对某些税收项目进行初审,如果审查中发现填报错误或所提供的材料和凭据相矛盾,税务机关要通知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予以更正。如发现偷税漏税,则对纳税人下发补税和罚款通知书。
3、发达国家(地区)与我国纳税评估制度的比较
将国外纳税评估的通行做法与我国纳税评估制度的现状进行具体比较,有利于进1步完善我国纳税评估制度,提高纳税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下比较主要集中在纳税评估的定位、纳税评估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纳税评估的手段等方面。
(1)对纳税评估定位的不同
发达国家(地区)1般把纳税评估定位在管理和服务上,纳税评估是1种非现场的检查,与现场稽查有1定的区别,纳税评估机构与稽查机构的界限也比较清晰,前者侧重税源管理,后者侧重执法打击。发达国家(地区)普遍认为,刻意逃税的纳税人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纳税人都是诚信纳税的,不希望被税务机关追究违法责任,出现税收流失问题多是对税法没有正确理解与把握,是1种无知性税收不遵从行为,如果为了打击少数刻意逃税的纳税人而挫伤了大部分诚信纳税的纳税人的积极性,是得不偿失的。通过纳税评估,1旦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或辅导纳税人纠错,如纳税人仍置若罔闻,那么这种不遵从行为也就由无知性不遵从定性为知觉性不遵从,处理方法也由纳税评估转为税务稽查。这种重过程服务、轻结果处罚的管理理念,比较符合现代税收管理的要求,这也可以从其人员配置上看出来,例如香港税务部门负责评税工作的人数为570人,负责税务稽查的只有160人,两者比例近4∶1。我国近几年将纳税评估主要定位为税务稽查的前置程序,是1种打击偷逃税的手段,纳税评估和现场稽查往往相混淆。纳税评估力量也倾斜到稽查部门,稽查部门人员往往占到全部税务人员的30%左右。在试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后,虽然也强调把纳税评估作为税源管理的手段,但由于在制度、机构、人员等方面未得到有力的保证,征管部门的人员真正能从事纳税评估工作的寥寥可数,纳税评估对税源管理的作用还只是停留在理念阶段。
(2)纳税评估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的差异
如前文所述,新加坡税务局的评税部门有税务处理部、纳税人服务部、公司服务部、纳税人审计部和税务调查部,各部门职能界限明确,各司其职。澳大利亚纳税评估机构和稽查机构分设,以维多利亚州税务局为例,总共400人的队伍,除70人从事税务稽查、160人从事电话服务以及信息处理、60人从事内部管理以外,其他110人都从事纳税评估工作。德国税务审计机构比较完整,自成体系,其税务审计的最高权力机关是联邦财政部和各州的财政局,联邦财政部下设的税务审计局,负责大型企业及公司的税务审计;州财政局下设的税务审计局,负责中小型企业的税务审计。法国设有专门的税务审计机构,分为中央级、大区级和地区级,其内部审计以各级税务局的管辖范围为界,各负其责。香港为纳税评估人员设置了评税主任、助理评税主任等1系列职位阶梯,形成了1个良好的育才、留才机制,纳税评估方面人才辈出。我国近年开展的纳税评估工作中,税务部门1般不设置专门的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征收系列的纳税评估主要由税收管理员兼办,稽查系列的纳税评估主要由稽查员兼办。目前税务部门的每个税收管理员平均管理纳税人400户至500户左右,常常忙于应付案头工作,根本无暇开展纳税评估,而稽查员每人每月稽查的纳税人户数有限,且通常把纳税评估作为稽查的前置程序,纳税评估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能满足税源管理的要求。
(3)纳税评估手段的优劣
纳税评估所需的涉税信息量非常大,如果仅靠手工手段就会事倍功半,效率低下,难以完成对所有纳税人的评估,这就需要计算机手段的广泛应用。另外,在运用计算机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时,必须依靠客观准确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估结果客观真实。发达国家(地区)税源管理信息化程度较高,可凭借大量的涉税信息,运用计算机程序进行纳税评估,再通知或辅导纳税人补税,评估的效率和可靠性很高。目前,美国联邦税收收入约有82%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征收上来的。纳税人自行申报后,税务计算中心通过程序自动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进行分类、编码、审核和信息汇总,并根据从第3方所获取的信息,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实施自动审核。在美国,大约有90%以上的案件是通过计算机分析筛选出来的。对比之下,我国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不高,纳税评估所需的涉税信息不全面。目前我国税务部门的评估数据资料仅包括纳税人税务登记资料、纳税申报表及其附报资料、金税工程的有关信息资料及企业财务会计报表。这些资料主要由纳税人提供,缺乏社会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这主要也是因为我国税务部门的信息系统没有与社会相关部门如银行系统联网。另外,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尚待完善,虽然个别税务机关如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山东省国家税务局等已针对某些行业探索制定了1些评估指标体系,但由于信息共享性较差,加上评估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工作开展还不尽理想。
四、进1步完善我国纳税评估制度的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纳税评估制度在组织机构、工作流程、信息来源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地区)还存在1定差距,需要进1步加以完善。有效率的纳税评估制度是1项系统工程,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有效率的纳税评估系统取决于组织机构、工作流程、信息传递以及人员素质等要素的优化和完善。
(1)完善评估组织体系,分清权限职责
首先,各级税务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专门的纳税评估组织机构,具体负责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估范围和评估手段的确立、评估内部工作管理等事项,保证纳税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即便不设立专门的纳税评估机构,也要从健全职能设置入手,对纳税评估体系中各个机构的职责分工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各级纳税评估机构的具体工作分工为:省(市)局评估机构主要负责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纳税评估工作业务规程;建立健全纳税评估规章制度和反馈机制;指导基层税务部门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明确纳税评估工作职责分工、定期对评估工作开展情况调查并总结和交流;根据相关数据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研究评估方法、评估模型等。基层纳税评估机构负责本辖区纳税人的评估工作;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库;采集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为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开发评估模型提供基础信息等。
其次,合理界定税款征收、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职能分工,加强3者之间协调与合作,建立有效的评估协作机制。具体说来,1是加强征收部门与评估部门的衔接,评估部门分析、处理涉税信息后,要及时反馈到征收部门,为征收部门提供信息支持;2是加强评估部门与稽查部门的衔接,评估部门发现有偷逃税嫌疑的线索应及时提供给稽查部门;3是稽查部门要充分发挥稽查对评估的促进作用,在查案中发现的新问题及稽查结果要及时反馈给评估部门。
(2)科学界定工作步骤,优化纳税评估流程
根据纳税评估的目标要求,基于流程各个环节分工负责、彼此促进、权力制衡的控制原则,应用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预防控制的方法,可将纳税评估流程分为信息采集、筛选重点评估对象、案头评估分析、约谈举证、实地核查、评估处理及评估结果反映等七个环节。具体说来,信息采集是纳税评估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主要为计算评估指标和预警值提供足够的基础数据支撑。信息采集的方法主要包括手工录入数据、条码扫描数据、外部导入数据和企业财务报表调整等。筛选重点评估对象是指评估机构利用包括纳税人申报资料在内的各渠道来源信息,参照纳税人所属行业、经济类型、经营规模、信用等级等因素,结合各项评估指标及预警值,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数学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选择重点评估对象,并能够定性给出主要疑点原因,为后续的评估工作提供案源,以提高纳税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案头评估分析是指评估人员结合其专业知识与积累的工作经验,利用各种涉税信息,采取人工分析或人机结合分析等方法,对筛选出的重点评估对象或者外部举报的评估对象,使用预先设定好的评估指标对纳税评估信息系统保存的评估对象的纳税信息进行评析,以确定纳税人申报资料及附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并进而求证疑点的过程。税务函告、约谈举证是指税务部门对经案头评估分析发现的涉税问题和疑点不能确定或需进1步核实的,通过信函解释或约请纳税人到税务部门进行陈述申辩,评估人员根据函告回复或约谈情况,对疑点问题进1步确认,并作出定性、定量判断,以决定如何采取进1步的征管措施。实地核查是指对经函告、约谈举证环节后疑点问题仍无法排除的,或者纳税人拒不接受约谈的,由评估人员到纳税人生产经营场所、货物存放地,对疑点问题进行调查核实的过程。评估处理是评估人员根据评估分析、税务约谈和实地调查核实各阶段反映的情况对筛选出的疑点问题进行综合评估,按照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具体评估对象疑点问题的性质并作出相应处理。成果反映是对评估结果信息、稽查部门和上级税务部门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反映纳税评估工作和征管整体状况,找到问题症结,对税收征管工作提出建议的管理活动。
(3)完善税收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纳税评估工作是1个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使用信息的过程。充分获取客观、准确的涉税信息是保证纳税评估准确、高效的基本前提。当前,我国纳税评估的1个制约“瓶颈”便是涉税信息获取渠道不畅、信息量不足、信息可靠性较差,其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关键是建立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顺畅机制,其物质载体便是四通八达的税务信息网络。具体说来,1是尽快实现国税、地税网络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2是逐步实现税务系统内部网络向外部的延伸,实现与财政、国库、海关、银行、公安、统计、房管等第3方网络的衔接,提高各部门间涉税信息的共享程度。3是为实现税务系统内联网、外联网与互联网的3网集成和协调组合进行前期准备工作,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篇9
【关键词】 税收流失; 税收征管乱象; 成因; 治理
一、我国税收征管现状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税收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①,2011年我国税收收入达到89 720.31亿元,是1993年的20倍。一直以来,我国税款征收采取的是“任务型”的征收体制,以“基数+增长率”的方式逐层下达征税计划。这种任务型的征税体制为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提供了可靠保障。但是,国家审计署2004年的审计公告(2004年第4号)显示,审计署对17个省(区、市)2002年至2003年9月的788户财务制度比较健全、管理相对较好的重点税源企业进行审计发现,2002年该788户企业合计少缴税款113.85亿元,2003年1至9月合计少缴税款118.94亿元。2011年审计署的《国家税务局系统税收征管情况审计结果》(2011年第34号公告)显示,受税收计划和地方政府干预的影响,地方人为调节税收收入进度,提前或延缓征收税款问题严重。2009年至2010年15个省区市有62家国税局通过违规批准企业缓税、少预征税款、多退税款等方式,少征税款263亿元,9个省区市有103家国税局通过违规提前征收、多预征税款等方式,跨年度提前征税33.57亿元;因涉税审批和纳税审核不严、增值税发票管理不严等征管问题造成税款流失合计76.38亿元。
综上,“基数+增长率”的征税体制导致税务部门受税收计划和地方财政预算刚性等因素影响,人为调节税收进度;企业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不实,税务部门征管不力导致税收严重流失;地方政府干预税收政策执行情况仍然存在等现行税制体系的诸多乱象已严重阻碍了税收法制化进程,完善税收法规,健全税收体制,真正实现“依法治税”迫在眉睫。
二、造成税收征管乱象的原因
(一)税制结构不合理,税负过重是中低收入者纳税主动性低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现行税制体系中,直接税和间接税的配置极不均衡,虽然历经多次税制改革,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仍是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体系。根据财政部2012年2月14日公布的数据,我国2011年实现的税收收入中,直接税收入合计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为41.60%,而间接税收入占税收总额的58.40%;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2008年政府财政统计年报》中的有关数据计算,2007年美国、法国、瑞典和澳大利亚4个发达国家的所得税、财产税收入合计占本国税收总额的比重分别为78.4%、60.5%、64.3%、72.8%。相比之下,目前我国的间接税收入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偏高,直接税收入占得比重偏低。间接税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税负转嫁特性,其税负特别是增值税、营业税等的税负将更多地由中低收入者承担,造成其税负偏重;同时,这也会导致一些企业税前利润偏低。在税负过重的情况下,纳税人将会在较低的偷漏税成本下冒险偷漏税款,而在税收征管能力还不足够强势的现阶段,必然会造成税收流失。同时,直接税所占比重过低,也不利于税收发挥其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二)税收征管手段欠完善,是我国税收流失的主要原因
税收征管包括税源管理、征收和税务稽查三个基本环节,而目前我国税收征管的这三个环节仍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
1.税源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税源信息可用性较差
税源管理是整个税收征管的基础,是税收得以实现和税务稽查目标得以准确确定的保障。
目前,我国税源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大量的税源信息主要依靠纳税人自行报送的资料获取,其准确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均难以保障。虽然我国正在投入财力推进税务电子化进程,但目前而言对设备的使用更多的还处在以计算机代替手工的阶段,税务部门与海关、工商、银行等其他信息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几乎没有实现。因此,在纳税人甘冒风险的情况下,税务机关获取的税源信息往往是失真和无用的。
此外,由于税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业务操作不熟练,基层税务机关不学习贯彻新的税源管理制度仍然采用过去的老办法,致使税务管理方法简单粗放,采集到虚假信息、无关信息或过时信息等很多质量很差的税源信息,对开展税务稽查工作极为不利。
2.现行税收征管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
我国目前推行的是“以纳税申报和优质服务为重点,以计算机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但在执行中,已显现出严重缺陷:税源管理的缺陷致使税务机关无法准确获取纳税人的基础信息,加之现实操作中存在大量的现金交易活动和纳税人对税收的抵抗作用,极易出现纳税申报质量不高,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管理失控的现象。另外,我国税务稽查技术较落后,操作不规范,税务评估还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层面上,缺乏应有的力度和深度。
(三)对税收执法人员缺乏相关的法律约束
我国现行税法赋予了税收执法人员诸多权力,却没有对税收执法人员违法征税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其进行约束,致使税收执法人员权利滥用甚至权力寻租现象普遍存在,不仅违背依法治税精神,恶化征纳关系,造成国家税收流失,还严重扭曲了税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职能。
三、税收征管乱象治理建议
(一)简化税制,完善税制结构,实现直接税和间接税合理化
继续加大流转税改革力度,扩大增值税税基,适当缩小营业税征收范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型”增值税,在保证促进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适度降低货物的税率尤其是居民生活必需品的税率,以降低间接税在税收总额中的比例。同时,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借鉴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打破现行个人所得税分项征收格局,将个人在教育、履行家庭责任等必要负担纳入税前扣除范围,并实行与通货膨胀率相挂钩的税率制度,减少中低收入人群的税收负担以提高其依法纳税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个人财产征税力度,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以真正实现个人按能力负担税款的立法精神;进一步简化税制以减少纳税人申报纳税负担和税收执法人员权力寻租空间。
(二)建立实施严密规范的税收征管体制
1.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源管理体系
实行纳税人登记编码制度,建立全国性的并与工商、银行等系统通用的纳税人登记号码和纳税人基础信息,运用计算机网络严密的纳税人监控系统;同时,税务与财政、工商、审计、银行和海关等部门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及时获取纳税人相关信息;降低经济交易的现金结算额度或事项等逐项措施为税款征收和税务稽查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
2.建立规范并便于纳税人使用的税款征收系统
建立严密的发票管理制度,除一般对纳税人向最后消费者销货不要求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外,其他销售活动则都必须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使各购销单位之间可运用专用发票的各联相互交叉核对,起到相互牵制、减少偷漏税的作用;各税种使用便于纳税人填报的电子化纳税申报表,尽可能做到纳税人只需掌握基本的税法知识便能正确完成纳税申报工作。
3.推进我国税务稽查信息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
首先,建设税务稽查计算机系统选案机制,以提高税务稽查工作效率并确保选案的公平性。其次,建立税务稽查部门与工商、银行、财政、行业协会、海关等部门和单位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网络,以保证稽查部门能及时获取必需的信息资源。最后,建立税务稽查的权力保障和约束机制。在现有法律保障外,应在《税收征管法》中增设其他所有单位和个人拒绝协查或提供伪协查的法律责任,同时提高处罚款额以提高违法成本,确保纳税人信息获取可以渠道畅通。
(三)完善双向维权的税收执法体系
一是按照“重在治内,以内促外”的依法治税要求,以严格的法律制度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扼制税收执法人员滥用权力,取消“基数+增长率”的税收硬计划、征收及处罚硬指标的层层考核,代之以依法征收和依法处罚。
二是加强税务行政救济,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税务救济制度,制定税务行政赔偿规则,以解决目前税务赔偿争议无规则可循的问题。
三是建立税务警察机构和法院(庭),健全税收法制保障体系。建立专业的税务警察机构和法院,对于处理税务案件过程中的取证、调查、侦查、制止和打击税收犯罪活动,强化税务执法刚性,维护税收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成立税务审判机构,进一步提高税务司法水平,有效保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高案件的查处效率,而且可以借助刑罚的威慑力量提高税务机关在纳税人心目中的权威地位。
【参考文献】
[1] 国外税收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2] 张平国.法国的税务审计[N].中国税务报,2000-10-30 .
[3] 吴平.瑞典税务稽查威慑作用大[J].中国税务,2003(8).
篇10
一、CPA非审计服务的拓展领域
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越来越多的非审计服务,其中的新兴鉴证和非鉴证是CPA非审计服务拓展的主要领域。
(一)新兴鉴证 新兴的鉴证服务是CPA非审计服务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主要包括:(1)网站认证。是指CPA对网站的安全性、信息的管理保护等为审查对象,以评价这些内容是否符合有关准则与规范为目标进行的鉴证服务。(2)系统认证。是指CPA对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维护数据的完整、使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使组织的资源得到高效地使用等作出评价并发表意见。(3)养老服务认证。是指由CPA以专业、独立和客观的方式向第三方提供以下认证:老年人所受到的照料护理符合预定的标准,老年人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4)企业业绩评价认证。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效率和效果的真实性、公允性等由CPA进行验证并发表意见。(5)风险评估鉴证。是指CPA对企业风险评估进行鉴证。(6)针对财务契约遵循的鉴证。CPA对财务契约遵循情况出具鉴证报告。(7)司法会计鉴定,是指CPA在诉讼活动中作为鉴定人运用司法会计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财务会计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8)财产损失鉴证。是指CPA接受委托对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的信息实施必要的审核程序,并出具鉴证报告。
(二)非鉴证 非鉴证包括:(1)税务服务。编制纳税申报表,计算当期所得税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税务筹划或其他税务咨询服务、帮助解决税务纠纷等。(2)会计服务。主要包括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及会计报表附注、会计信息系统设计、财务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咨询、会计决策辅助等。(3)管理咨询服务。包括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评价、管理人员选择与CEO的聘用、制定政策、市场可行性研究、管理层薪酬计划、兼并收购服务、投资顾问、精算服务、独立董事聘用、招聘服务等。(4)内部控制方面的服务。包括设计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如何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等。(5)资金运筹方面的咨询。CPA可以在选择筹资渠道、确定筹资量、设计投资方案、确定资产组合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6)评估服务。评估包括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假设,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以确定资产、负债或企业整体的价值或价值区间。(7)诉讼支持服务。会计师事务所向审计客户提供诉讼支持服务。(8)法律服务。通常是指为客户提供商业性的法律服务。
二、CPA非审计服务拓展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分析
CPA只有在一项拓展的非审计服务没有影响审计独立性时才能开展此项服务,如果某项新的拓展服务影响了审计实质上或形式上的独立性,那么该项服务就不能开展。
(一)新兴鉴证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新兴鉴证对审计独立性没有负面影响。CPA在提供鉴证时,是通过CPA对某一对象的评价,增强相关信息的可信性,增加信息使用者的信心。这些服务与审计一样,都需要CPA在执业过程中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新兴鉴证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还可以拓展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同时促进CPA行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提供新兴鉴证时,要保证避免代表鉴证客户的利益进行决策或代替管理层向相关的方面进行报告。否则,会损害审计独立性。
(二)非鉴证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不同的服务项目其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1)不同税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不同。如在提供编制纳税申报表时,由于纳税申报表须经税务机关审查或批准,管理层要对纳税申报表承担责任,CPA提供此类服务通常不对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而在CPA为审计客户计算当期所得税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或者在提供影响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事项的税务建议,可能因自我评价对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
(2)会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影响有争议。CPA在提供会计服务和提供审计服务中的角色不同,也就决定了他们的立场不同,在提供会计服务时,服务的对象是公司管理当局;在提供审计服务时,服务对象是广大的财务报表使用人。在审查完全或部分地由自己做成的账簿时即使CPA遵守了公认审计准则执业,仍然会涉及到自我评价的问题,因此,认为审计独立性还是受到了损害。所以,CPA不能为同一家客户既提供会计服务,又提供审计服务。
(3)管理咨询业务对审计独立性影响较大。大部分的管理咨询服务的提供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较大。首先,由于经济利益的存在而不可避免地对审计独立性产生影响,由于管理咨询费占事务所收入的比重较高,有些甚至超过了审计收费,高额收入可能诱使事务所对客户形成财务上的依赖性,进而促使CPA执行审计工作,在与客户发生意见分歧时放弃注册会计师应有的原则,因而可能会屈从企业管理当局的压力而丧失其独立性;其次,CPA提供审计服务时,充当的是中介角色,立足于对社会公众负责,而在提供非管理咨询服务时,充当的是顾问角色,立足于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负责,当CPA向同一客户同时提供审计服务与非审计服务时,CPA会发生角色上的冲突,这样就难以客观地评价与判断企业的业务活动和交易性质。
(4)其他非鉴证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对于内部控制方面的服务,被认为对审计独立性是有影响的,对信息技术系统服务,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人员不承担管理层职责,则提供信息技术系统服务不被视为对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如设计或操作信息技术系统,其生成的信息不构成会计记录或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诉讼支持服务,会计师事务所向审计客户提供诉讼支持服务,可能因自我评价或过度推介产生不利影响。
三、CPA非审计服务拓展与审计独立性关系的处理
CPA非审计服务的提供削弱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同时非审计服务的发展对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又有益处,因此,应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建立新兴鉴证职业标准框架,对相关服务进行规范和指导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联合制定了有关鉴证准则和咨询服务准则,成立了鉴证特别委员会。中注协应该为新兴的鉴证服务制定标准,对鉴证提出技术性要求,这是鉴证必须和应予遵循的技术标准;同时也是判断鉴证服务质量的权威标准。我国的鉴证服务职业标准尚处空白,关于鉴证服务的进一步细化标准更是没有。因此,相关鉴证服务标准的缺失对于新兴鉴证服务建立和发展必将成为一个羁绊。
(二)提高注册会计师从事非审计服务的专业知识与经验 从事非审计服务,CPA除了要具有较好的会计、财务和审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创新,要对所提供的非审计服务有相关知识的储备。要求具有较丰富的企业运营及管理知识和经验,同时要具有一定深度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针对性提供更有价值的非审计服务。如提供养老工作认证服务的注册会计师不仅要掌握大量的有关养老和老年人照料护理的知识和术语,还必须掌握相关的养老法律法规、政策和改革趋势。其次,由于我国事务所非审计服务的开展比较有限,经验比较缺乏,需要有成熟的技术条件和经验开展非审计服务。
(三)严格区分事务所内部的作业人员,禁止向同一个客户既提供审计服务又提供管理咨询服务 首先,对同一家事务所,职业内部业务分开,严格区分事务所内部的作业人员:一类具有审计方面专长的可专门从事审计工作,另一类使其发展成为管理咨询等非审计业务专家,两类作业人员分别从事不相容的服务项目,可以避免CPA实施与委托人利益一致的非审计服务时,损害其独立性。其次,要禁止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向同一个客户既提供审计服务又提供管理咨询服务,避免因经济利益的存在、担任不同的角色而影响到审计的独立性,保证非审计服务的健康发展。
(四)依据非鉴证的性质,区分对待非鉴证 非鉴证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对审计的独立性影响有所不同。从事不同的非鉴证业务,会因业务本身的性质对独立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即使从事相同的非鉴证业务,也会因所处的状况不同对独立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不损害审计独立性的前提下,CPA可以进入非鉴证服务领域,从事部分非鉴证服务。如果某一非鉴证服务可能影响形式上或实质上的审计独立性,就应主动放弃。如在提供税务筹划或其他税务咨询服务时,如果税务建议的结果或执行后果将对被审计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则CPA不得为审计客户提供此类税务建议;如果此类服务得到税务机关的明确认可且具有法律依据,通常不对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可以提供此类税务建议。
[本文系西安财经学院科研基金项目(07xck1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