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制度范文

时间:2023-03-23 03:1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部审计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部审计制度

篇1

第一条为加强对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规范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求,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参照《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对企业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建设项目或者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工作。

第四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照内部审计规定、准则的要求,认真组织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明确经济责任,纠正违规行为,检查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五条省国资委依法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相应的内部审计人员,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

第七条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应当依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备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

第八条企业审计委员会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审议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二)监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与财务信息披露;

(三)监督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提出有关意见;

(四)监督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等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

(五)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并接受有关方面的投诉;

(六)审议其他重要内部审计事项。

第九条未建立董事会的国有独资公司及国有独资企业,应当按照加强财务监督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做好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监察(纪检)、财务、人事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第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直接对企业总经理负责;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审计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一条企业所属单位应当设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尚不具备条件的应当设立专职审计人员。

第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审计岗位所必备的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取得内部审计岗位资格证书;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具备中级以上相应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第三章内部审计机构主要职责和权限

第十三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出资人财务监督和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编制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二)按企业内部分工参与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工作,并对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进行监督;

(三)对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宜或者未规定须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年度财务决算审计的有关内容组织进行内部审计;

(四)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五)组织对企业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六)组织对发生重大财务异常情况的所属单位进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七)对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基建工程和重大技术改造、大修等的立项、概(预)算、决算和竣工交付使用进行审计监督;

(八)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物资(劳务)采购、产品销售、工程招标、对外投资及风险控制等经济活动和重要的经济合同等进行审计监督;

(九)对企业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意见反馈,对企业有关业务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和意见反馈;

(十)对企业年度工资总额来源、使用和结算情况进行检查;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求办理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监督应当根据企业的内部职责分工,依据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求。

第十五条为保证企业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真实和完整,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按照省国资委相关工作要求,对下列特殊情形的所属单位组织进行定期内部审计工作: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涉及国家安全不适宜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特殊所属单位;

(二)依据所在国家及地区法律规定,在境外进行审计的境外所属单位;

(三)国家法律、法规未规定须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企业内部有关单位。

第十六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经营绩效及有关经济活动的评价工作,依据国家有关经营绩效评价政策进行。

第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开展企业及其所属单位有关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及相关业务活动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并做好社会中介机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的监督。

第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相关审计工作应当与外部审计相互协调,并按有关规定对外部审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相关工作资料。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内部审计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内部审计机构拥有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限:

(一)参加企业有关经营和财务管理决策会议,参与协助企业有关业务部门研究制定和修改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召开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

(二)检查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报表、凭证和现场勘察相关资产,有权查阅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的文件、会议记录、计算机软件及其电子数据等相关资料;

(三)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相关证明材料;

(四)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和严重损失浪费行为,可作出临时制止决定,并及时向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报告;

(五)对可能被转移、隐匿、篡改、毁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企业董事会授权可暂予以封存;

(六)企业董事会或企业主要负责人在管理权限范围内,应当授予内部审计机构必要的处理处罚权。

第四章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二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对内部审计工作作出合理安排,并报经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主要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一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和内部管理需要,制定具体项目审计方案,做好审计准备。

第二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前3个工作日,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对于需要突击执行审计的特殊业务,审计通知书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

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后,应当做好接受审计的各项准备。

第二十三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应当与被审计单位交换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有异议的,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不提出的,视为无异议。

第二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上报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主要负责人审定后,企业应当根据审定意见,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报告(决定)。

第二十五条被审计单位若对企业下达的审计决定书有异议,可以提请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省国资委申诉。

第二十六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已办结的内部审计事项,应当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规定建立审计档案。

第二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每年向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提交内部审计工作总结报告。

第二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主要审计项目应当进行后续审计监督,督促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的采纳情况和对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

第五章内部审计工作要求

第二十九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内部监督,纠正违规行为,规避经营风险。

第三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行为及时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发现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漏洞,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十一条对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不及时落实内部审计报告(决定),给企业造成损失浪费的,企业应当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于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还应当按有关规定向上一级机构及时反映情况。

第三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下列工作事项应当报省国资委备案:

(一)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报告;

(二)企业所属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重大资产损失情况、重大经济案件及重大经营风险等,应向省国资委报送专项报告。

第三十三条根据出资人财务监督工作需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按照省国资委有关工作要求,对企业及所属单位发生重大财务异常等情况组织进行的专项审计,应当向省国资委提交审计报告。

第三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业务质量,并依法接受省国资委、国家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对其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的客观真实性承担责任。

第三十六条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客观、公正,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恪尽职守、保持廉洁、保守秘密,不得,,泄露秘密,。

第三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时,应当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检查、抽样和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

第三十九条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应当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企业内部各职能机构应当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认真履行职责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第四十条企业对于认真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作出显著成绩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给予奖励。

第四十一条企业应当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所必需的审计工作经费,并列入企业年度财务预算。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聘任和后续教育,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执行。

第六章罚则

第四十二条对于企业出现重大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和企业内部控制程序出现严重缺陷,除按规定依法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总会计师(或者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及财务部门负责人的有关责任外,同时还相应追究企业审计委员会相关人员的监督责任。

第四十三条对于、、、泄漏秘密的内部审计人员,由所在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四条对于打击报复内部审计人员问题,企业应及时予以纠正;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受打击报复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有权直接向省国资委报告相关情况。

第四十五条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不配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拒绝审计或者不提供资料、提供虚假资料、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企业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各企业可根据本暂行办法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七条各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地区相关工作规范。

篇2

一、内部审计的产生与

英国自11—12世纪起就存在行会,每个行会一年要召开1—4次总会,议事内容包括选举产生理事和审计人员。理事会是行会的执行机关,它必须在召外总会之时将行会账户提交出来供审计人员审查。审计人员审查的重点是作为受托人的理事在处理经济业务方面的诚实性。

英国的内部审计是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1948年英国在伦敦成立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分会,即英国内部审计师协会。该协会的成立大大促进了英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截至1991年2月止,已有3640名会员。

相比之下,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在国家审计署成立之前,国务院于1983年7月曾发文提出建立和健全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 1985年8月29日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同年12月5日,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此项规定成为我国开展内部审计的依据。198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报告》,大大加快了内部审计机构组建的速度。1994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将内部审计以法律形式予以肯定,明确了其法律地位。1995年审计署又《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作了进一步具体规定到1999年底,我国共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9万多个,配备内部审七十人员24万之多,形成了包括由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较为完整的内部审计体系。

可以看出,中英两国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动因不同,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初期是国家要求建立审计制度,企业处于“要我建”的被动状态:随着内部审计的作用逐渐被认识,企业从“要我建”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建”的主动状态。相比之下,英国有25%以上的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已有30年以上的,企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动因主要来自政府的要求,公营及半公营企业受政府要求的比一般企业要大得多。此外,董事会所属的审计委员会和外部审计的要求也有重要的影响。

二、内部审计机构

英国内部审计的形式有三种:由公司内部设置的审计组织进行审计、联合市计和由社会力量进行审计。这三种形式各有其优缺点,但仍以第一种为主,其优点是:能够保证审计人员对组织的忠诚,维护整个组织的利益,熟悉组织的目标和需要等。联合审计虽较好地体现了内部审计组织的独立性,但在忠诚、保密等方面存在问题。

为了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英国还就各类人员的职责加以规定,这些职责包括:内部审计师或经理的工作职责,内部审计师职责,合同审计师职责等等。

由于我国把内部审计部门定位于本单位、本部门主要负责人领导,赋予了内部审计部门较高的地位,但由于主要负责人并不是一个很具体的概念,因此,在实践中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就出现了多种形式。

1、对审计委员会负责。采用这一形式的企业都设有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审核年度审计计划,决定重要的审计事项等。这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内部审计组织形式。我国一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多采用此种形式。

2、对董事长或董事会负责。内部审计部门受董事会的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这种形式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大多被股份制企业采用。

3、对总经理负责。此种形式的独立性相对第二种要差一些,内部审计—部门只能从事日常的内部审计工作,而对总经理的经济责任和经营行为缺乏有力的地位,并保持了较强的独立性。

我国内部审计的地位是法规所确立的,组织地位较高,独立性较强;英国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与我国不同,是在内部审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一差异主要与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有关。另外,英国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还要为CEO,董事长以外的其他经营管理者报告,企业营业收入的规模越大,对内部审计报告对象的分歧就越大,大多数企业将内部审计视作企业的管理顾问,认为其具有管理咨询的职能。内部审计部门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都会征求业务管理部门的意见,并且会从事审计准则规定之外的工作,有四分之三的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有密切的业务关系。

三、内部审计的内容

英国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公司审计,其目标是保证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包括:内部控制的广度和深度是否恰当,成本耗费是否有效,是否合理运用内部控制。具体内容有:公司计划、资本成本、现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股票交易。公司审计是英国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业务。

2、财务安全性审计。其首要目标是保证企业的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和控制。内容包括:资产确认及符合性测试、债权审计、流动负债审计、长期负债和或有负债审计等。

3、经营审计,英国的经营审计是对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经济性是衡量投入的标准;效率性是衡量投入与产出关系的标准:效果性是衡量产出的标准。

其余还有制度评价与遵循,合同审计,信息管理审计和机安全性审计。由此可见,英国内部审计所涉及的领域是非常广泛、全面的。

我国内部审计的主要有:

1、财务收支审计。其目的是对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以及记录和报表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做出判断。所涉及的内容有:检查会计资料及其有关信息的真实、正确、合规;检查财产和资金的安全与完整:检查会计控制的适用、有效与健全:检查经济业务、经济合同、财务收支的合法与合理。

2、经济效益审计。它是指评价所审项目是否经过慎重的选择,并评价其经济效益的高低,提供措施和办法,以提高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其所涉及内容有:检查和评价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适用、健全、有效;检查、评价和监督各部门、单位履行其职责,提高效能,实现目标;为企业领导反馈信息,提供咨询,协助决策。

此外,我国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还开展了形式独特的经济责任审计、它是对企业的经营者向企业的投资者承担的责任,以及生产经营负责人向企业承担的责仟的履行情况的审计。这种审计形式具有较大的潜力。

在审计实践中,中英两国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具体审计内容上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

1、英国强调检查内部控制系统,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是否适当、是否有效,是否有助于实现特定的经营管理目标、方针和政策,并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调整,来纠正或防止错弊的发生。我国因基础较差,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审计尚未充分开展。

2、在财务审计方面,英国侧重通过对财务、会计及有关报告的控制制度的检查和评价,来测试财务报表及其他报告资料是否可靠。我国内部审计则侧重以直接来确定财务报表及其他报告资料的可靠性。

3、在经营审计方面,英国以对有关经营业务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和评价为重点,来提高经营业务的有效性。我国内部审计一般不以内部控制系统为重点,而是以对有关经济指标的为线索,对业务事项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

四、内部审计的职业组织和内部审计人员

英国内部审计师协会是英国和爱尔兰的一个专业机构,成立于1948年,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分会。该协会对促进英国内部审计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曾经制定了一套普遍运用的内部审计准则和自己的制度以及会员注册程序,还成立了EDP协会,从而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及时适应新的环境。英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录用和培训非常重视并有明确的要求:内部审计师主管应建立一套能付诸实施的录用和培训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的程序。这些都为内部审计组织的发展和内部审计人员适应新的审计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了促进内部审计职业的发展,我国于1987年成立了内部审计学会。迄今为止,十多个省市和二十多个行业、部门成立了内部审计学会。1987年我国内部审计学会加入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并在97年与IIA签订协议,把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引入我国,这将有利于我国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内部审计队伍。

篇3

关键词:内部审计;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一、内部审计的本质与职能

1、内部审计的本质。新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指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定义中包含了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内容、本质等要素,而这几项要素是构建审计理论结构不可或缺的部分。

2、内部审计的职能。具体来说,现代内部审计具有监督、管理控制、评价鉴证、服务等四项职能。

(1)监督职能。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有两层含义:一是代表企业股东及董事会等决策层对本企业的会计机构及其他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看其是否正确执行企业的经营方针政策,是否完成任务,不仅在于查错防弊,重要的是检查评价;二是业务上受当地政府审计厅局的业务领导,代表国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2)管理控制职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审计活动,对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各部门进行彻底的检查、取证、分析和评价,客观公正地做出结论,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领导进行科学的决策,强化内部控制,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济效益。

(3)评价鉴证职能。内部审计的评价是内部审计人员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经营活动及其绩效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评价过程的实质是针对审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评议,从而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的过程。评价是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能。鉴证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及其经济活动的鉴证和证明,据以做出审计结论。

(4)服务职能。企业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要为本企业服务,对最高层负责,完成其指派的任务;二是为国家审计机关及企业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服务,完成他们交办的工作。

二、我国内部审计现状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不清。传统模式下的内部审计不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而新的内部审计准则、标准、工作流程等规范尚未建立或不完善,这些都导致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缺乏评价标准。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独立性差,甚至有的企业的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

2、内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限制。从我国现状来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从而影响到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3、内审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直到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还仅限于财务领域,重点在检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查错防弊上,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

4、内审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是财会人员出身,其中不少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足够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因此使内审的重要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5、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发展推动作用的有限性。国家审计机关有权审计、管理和约束的是那些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属于法定审计范围的各级政府及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而对上市公司及其他不属于国家审计法定范围的单位,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内部审计工作要不要开展以及如何开展则取决于其他有关政府部门和单位的内部管理需要。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对策

1、应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从目前看,虽然《审计法》提出“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但《审计法》中的内部审计侧重于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如何健全内部审计则“无法可依”。我们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的经验,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法规和条例,从法律层面上增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健全。

2、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在设置内审组织机构时,应坚持独立性和权威性两条原则。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无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离开独立性,审计结果将毫无意义。内审机构应由企业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应独立于各职能部门,并对其进行监督;内部审计人员应与被监督对象无利益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才能有效发挥审计作用。权威性原则体现在内部审计机构在地位和设置层次上的高低,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就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3、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的更加激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精通财务会计,还需要适当了解其他业务领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以便更好地实施审计并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忠智.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J].改革与战略,2008.9.

篇4

摘 要 实践证明,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是做好源头治腐的根本途径。建设好、执行好制度是切实加强企业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促进企业领导和员工廉洁从业,规范从业行为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制度执行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制度执行力的措施,重点阐述了加强内部审计对提高制度执行力的作用。

关键词 内部审计 执行 问题 对策

一、我国企业在内部审计制度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制度规定一套,实际执行一套,制度形同虚设。现今,企业的规章制度都较多,可是执行起来却往往偏差较大。有章不循、以批代管、以言代“法”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轰动一时的中海油“陈久霖”事件,因违规操作石油期权交易, 2004年12月在亏损5.5亿美元后,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究其原因便是无视法规和制度,如国家明令禁止的规定,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在境外市场只允许套期保值,不得投机交易;中海油公司规定交易亏损超过500万美元,应通过高层管理,并停止交易。而这些制度规定,都被陈久霖视为废纸甚至视而不见,最终导致巨额亏损出现,极大地损害了国家、企业、股东和员工的利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走样,因人而异,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即受利益驱动,对自己有利的规定就执行,不利的则推三托四;跟自己关系好的人违反制度不惩处或轻惩处。曾经听到过这样的事件:某企业公开选拔干部,本来该企业的干部选拔条例规定了相应的条件,由于参与选拔的人中有某些厉害关系的人,便把选拔条件进行了临时调整,以使某些厉害关系的人符合选拔条件,从而顺利得到相应职位。这种因人而异执行制度的行为,在该企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可以想象,该企业谈何执行制度呢。

3.制度执行中发现问题,但不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造成上述执行制度不力现状的原因要以下几个:一是制度本身不合理,不具有可执行性。二是宣传教育不够,执行意识不到位。三是重视不够,干部不带头执行制度。四是缺乏监督或监督不力。五是搞运动思想存在,缺乏持续性。

二、提高内部审计制度执行力的对策与建议

内部审计作为监督检查的手段之一,在推动制度执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对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由内部审计定义和近期中央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可以看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其职能是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再控制。而内部控制即制度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是内部审计的直接对象,通过内部审计的检查、评价而不断促进内控制度的健全完善。因此,内部审计工作通过不断的检查与监督,可以真正使制度执行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内部审计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促进制度执行力的提高。

1.由内部审计的全面性与专项性来推动制度执行力度。由内部审计定义可知,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相当广泛,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既包括财务方面,也包括经营方面;既包括财务审计,又包括管理审计,内控审计。在实际内审工作中,企业内审可以根据情况开展全面内控审计,又可以根据掌握的情况开展某一方面的专门控制审计。这样内审掌握的情况既有全面的企业制度体系和执行情况,避免不见森林只见树木的情况,又有某方面制度建设和执行的详细情况,避免只重框架不重实质内容的情况。在全面控制审计中,内审可以评价企业整个制度体系,包括制度控制环境、9大循环活动、企业内部沟通与传递等宏观、总体层面的把握。全面性审计通过检验组织的整体状况以发现现存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内控的建立与执行。如在对某公司全面控制审计中,我们注意到企业制度环境存在不足,导致该企业制度形同虚设,制度执行力严重欠缺,后通过审计,公司及时调整相关人员,改善控制环境,使该公司制度执行力大幅提升。在专有控制审计中,企业内部审计将深入了解、评价某个方面的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评价执行中的细节和具体的节点,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该领域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如在对某各方面制度建立都较完善的公司进行某项物资采购专项审计中,由于审计十分深入,审计中发现某物资采购在市场供应紧张时不严格执行制度,存在改变结算指标,多付结算款从而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况存在。通过此次专项审计,纠正了制度执行不严的情况,避免了公司利益遭受更大损失。

2.由内部审计的现实性与未来性来推动制度执行力度。内部审计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兼具现实性与未来性,即在对以前和现在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评价的同时,充分考虑未来发展变化的可能性,针对内控制度动态演变的特点,提请注意对未来变化情况的提前预测,对制度进行前瞻性规划和完善,从而使制度在情况变化后及时修订完善,制度随时都具有可执行性。

3.由内部审计的暂时性与连续性来推动制度执行力度。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都是一个连续性过程,尤其是制度的执行,需要持续的监督检查来促进。因为任何情况下,员工永远都只会做你所检查的,而不是你所希望的工作。而内部审计的持续检查和跟踪审计都能发挥持续性监督作用,避免了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吹一阵风,时好时坏的情况发生。如在审计某公司时发现其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制度不完善且执行不力,后对其整改情况进行了连续2年的跟踪,最终使该问题得到了彻底的整改,固定资产管理实现了从混乱到规范的转变,不仅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得到了完善,而且制度得到了严格的执行。

4.由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专业性来推动制度执行力度。对制度执行的检查有两种方式,即自查和监督检查,自查就是各单位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自我检查,监督检查就是有相关部门对各单位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专门或合并检查。自我检查往往收效甚微,因为检查者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检查时要么避重就轻,要么重查轻罚。而内部审计的检查效果就会非常显著,一是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独立地对制度的建设与执行情况作出评价;二是内部审计的检查有多种专业方法,这些方法是自我检查时无法具备的,比如检查时可以运用"因果分析法",也可以用"果因分析法",所谓“因果分析法”就是先看制度,再看执行;而“果因分析法”就是先看现场工作流程,再推测制度规定,最后看实际的制度规定,评价两者的差距,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检查时还可以运用"窗帘中间拉开式"审计法.具体来说,就是审计人员根据掌握的审计线索,依据自己的职业经验,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出判断.同时,向"左"追查问题产生原因的整体脉络,向"右"验证分析自身判断的准确性。三是内部审计检查手段的专业性,比如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的审计,可以采用调查表法. 流程图法. 组织系统图法.评分法. 进行审计调查和审计抽查等多种手段来评价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效果,发现制度执行中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收到切实的效果。四是内部审计程序的专业性。对制度建立与执行审计通常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来进行,即了解、分析、检查、测试、评估、建议、跟踪,从而帮助管理层找出制度建立和执行中的问题及原因,提升制度执行水平,有效管理执行风险。四是内部审计的互动性。内审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沟通,无论是发现制度和执行中存在的不足,还是提出改进的办法以及最终改进的情况,都需要与管理层进行充分的沟通,尽可能达成一致意见,获得管理层和被审计对象的支持,来提高审计的效果,帮助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和效果。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企业有了美好蓝图后,如何去实现蓝图,靠的是执行。而同样,在企业有了适用、科学的制度后,要使制度发挥效用,靠的还是执行。因此,能否严格执行制度是企业能否站在同行前列的一个重要武器和法宝。制度面前一律平等,企业必须营造一个“有制可依、有制必依、执制必严、违制必究”的文化氛围,才能真正让制度执行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聂子轩.浅谈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科技资讯.2007(13).

[2]阚文艳.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09(22).

篇5

关键词: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构建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一、关于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概述

在20世纪的初期,随着西方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人员的控制范围的扩大以及较大类型的企业管理层次的增加,为了能够更好地对于企业的单位内部的经济进行监督以及本身管理的需要,现代内部审计应运而生。由于本身管理是极其复杂的,并且西方的一些大型的企业的管理人员非常需要随时随地地审查对于自身企业的会计记录、经营情况以及财产的信息。而这些从事此项工作职能的工作人员则称为内部审计人员,他们所组成的机构则称作内部审计机构。

二、关于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那些对会计记录、会计报表以及会计记录本身的可靠性进行直接干预影响的内部方面的控制则统称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比方说,由签发支票以及无权经管现金的第三方人员每个月所编制的银行内部的存款调节表格就是一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体现。通过这种比较先进的控制,就可以在很大一方面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记录、会计记录本身的可靠性以及一些经常需要处理的会计业务。而企业集团定制这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最基本的目的就在于能够提升经济核算(其中包含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以及会计核算)的可靠性以及正确性、使得企业资产的安全能够得到必要的保护以及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营。从而能够提高企业集团本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能够更好地推动与政策的贯彻以及执行、考核类型企业的各方面的方针,对于评价企业集团本身经济效益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三、关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概念以及内容

一个集团公司治理的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内部控制,而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就是内部审计制度。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也是评价以及监督内部控制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并且在最终能够更好地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及提高集团公司自身的经济效益的服务。那么内部审计活动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控制确认、遵循工作的原则以及企业集团整体经济效益的风险评估,正是这三个要素很完善的共同显现出企业组织的整治。除此之外,内部的审计人员还必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用来经营或者咨询导向方面的工作,用此来更好地提高企业组织的效果以及效率。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受委托的责任有效履行的经济监督体制,内部审计制度能够更加显著地降低内部所产生的成本费用。我们可以把企业集团看作是人与委托人之间的相互委托的网络,那么人的行为是有限理性或者说理智的,通过自我的利益导向,在客观方面来讲,非常需要用财务激励等措施来与内部潜在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对抗的类似这样的制衡方面的机制,从而消灭潜在的权利滥用,并且最终降低所产生的成本费用。另一方面还需要有专业从事日常监督工作的内部审计机构。

当然不同层次的经营管理人员对于企业集团本身的各自不同的经济方面的利益的要求都不相同,那么内部审计制度就能够非常有效的增加其信息的透明程度,协助他们用好自身有拥有的权利,并且对于其中能够顾及到的领导范围或者领域进行更加全面的财务监督。有效地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一系列决策方面的失误,对于下属的越轨以及偷懒行为起到更加有效地监督作用,从而降低企业集团本身所产生的运营方面的费用、管理费用以及各种其他类型的支出,能够做到对下属经营管理者因为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惩罚。

四、关于内部审计制度的职能

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不仅仅是企业内部审计本质上的属性反映,通常也是人们对于集团企业的内部审计的作用一种很模糊、抽象的认知。下面我们来着重说下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第一方面,证实职能:其主要变现是在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对于受委托的人所履行的所托管理这人的过程或者结果进行一定的核实并且给予完善的证明。第二方面是评价职能。其主要表现是审计人员对于所委托的人员履行所托管理责任的行为以及结果进行综合性质的评价。最后一方面是指引职能。其主要表现在审计人员对于企业管理层当中所涉及到的企业局部甚至于整体的表现以及潜在的管理层薄弱环节的各种错误以及弊端,从而提出一些纠正风险的防范以及如何能够更加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议以及观点。

五、总结

内部审计制度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它主要是以委托人的角度对于如何减少其的成本进行综合考虑的。而内部审计制度降低剩余损失的功能主要是表现在对于集团内部的信息的不对称性进行更好的缓解,从而加强各个成员公司于总经理之间的信息的对称性。内部审计制度主要是对于比较松散的资本进行有效地融合,它可以很清晰地反映出投入资金的使用量、利润以及成本的真实性以及合同方面的履行程度,最终降低总公司对于半紧密层公司的方面的成本费用。最后,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集团组织制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更加全面地发挥其降低剩余损失方面的作用,并且采取更加完善的控制手段对内部审计的监督成本进行限制,使得内部审计制度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集团,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经营体制以及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霍跃娟.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5).

[2]韩春丽,尹庆伟.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

[3]刘维.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7).

篇6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及完善,对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谈起,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内部审计成效的举措。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举措

一、引言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通过其内部的审计部门,对其内部管理及运营项目的审查、评价、监督,进而评估企业运营项目的效益水平高低,企业财务资料的正确真实与否,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强弱的一种管理行为。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及完善,企业想要获得更大发展,就必须重视内部审计,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机制。

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最早诞生于在19世纪的英国,二战后资本主义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一定程度上迫使企业不得不更加重视其内部经济管理,在此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得以快速发展。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内部审计是在政府审计的基础上创立并发展起来的。我国于1985年颁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中明确要求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组织应当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迅速,但与政府审计及社会审计相比就不难发现,我国的内部审计在多个方面所表现出的效能发挥都明显滞后,特别是与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相比,凸显出了巨大差距。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存在偏差

因企业性质及规模的诸多限制,当前我国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审计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甚至产生较大偏差。在开展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部分被审计者往往产生抵制情绪,他们狭隘地认为自己被审计是不被信任的体现,并且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职权及自由度,因此,内部审计过程中极易引发老板与审计者之间、被审计者与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矛盾,严重地还会导致审计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及推进。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员认为,我国开展的内部审计仅仅是走走形式,并不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实质影响,因此从认识上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就不够重视,致使我国内部审计发展严重滞后,失去了其应有作用。

(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限制,作用难以发挥

为维护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保障审计内容、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及技术,以及审计报告等不受干涉,须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这是开展内部审计的前提。然而,因受我国行政体制及原有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中,多数内部审计人员均由公司高层(管理层)推荐任命,甚至有的就是由分管财务的负责人直接主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也有不少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与企业的财务会计机构实际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且专职审计人员少,多数都是兼职的,既做会计,又兼审计,可以想象这样的内部审计,其实际效果肯定难以保障,也就无从谈起其作用发挥了。

(三)内部审计的范围受到限制,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符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在范围上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去甚远,内部审计的范围受到了很大限制。很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还仅仅停留在财务领域,审计内容也主要集中在企业费用的内部控制、财务数据真实性及合法性的查证,以及对下属各子公司、分公司的财务核算的规范性审计方面,还没有涉及到企业管理和经营领域。此外,我国很多企业内部审计仍属于财务部门主管领导,其审计范围一定程度上也因此受到限制。

(四)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竞争已逐步发展成为了人才之间的竞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及完善,企业的投资将呈现多元化态势,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及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知识多元化――不仅要懂企业财务及审计知识,还要熟悉企业的各项业务。然而,我国当前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表现为知识结构单一、能力水平偏低,很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都是直接从企业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分离出来的,基本上都不具备专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条件,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

三、改进当前企业内部审计的举措

综合以上所述的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一)加强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要转变企业领导层思想观念,首先要使领导层从战略角度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对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而积极地开创有利条件,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工作者,树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使内部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从而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奠定基础。

(二)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若要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作用,企业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按照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内部责任制,健全产权监督机制,使企业的产权主体明确化,真正发挥出内部审计维护投资者权益的作用。

对大型企业而言,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必须继续深化现代企业改革,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责任制度,内审机构可以采取总经理负责、董事会领导的双重机构,既可减轻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更可强化内部审计在企业各部门的作用。

(三)完善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工作者

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培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重点在于企业要善于发现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制定能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企业从事审计工作的有利政策,充分发挥人才的专长,鼓励人才竞争,使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并卓有成效。

此外还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工作,通过学习审计案例的方式,增强审计人员的法制纪律意识与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感,使整个内审队伍不仅精通会计业务、熟悉本企业经营,更要思想好、作风硬,真正提高现代企业的内审质量。

(四)制定适应新形势的内部审计制度

传统财务审计只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随着企业管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企业逐渐会实现传统审计到健全、合理、高效的现代审计的升级,使内部审计的重点趋向于审计企业的经营活动有效性,在保证企业经济活动合法及财务数据真实可靠的前提下,综合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情况,使企业业务流程更合理, 资源利用更高效,确保企业财产保值增值。

四、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及作用将会越来越凸显。企业内部审计必须以企业的发展为准绳,不断适应企业经营机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新的形势发展一方面向企业内部审计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为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不断加强、改进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必将是当前和今后我国企业发展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黄培芬.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

[2]冷慧敏.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刍议.山东煤炭科技.2004(6).

[3]蒋旭芳.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当代经济.2010(12).

篇7

[关键词]内部审计;听证制度;听证程序

内部审计工作是组织内部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充分发挥这一手段的重要作用,有效地控制组织,保证组织管理活动的良性运行,是组织管理与实践面临的重要之一。笔者认为,建立内部审计听证制度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建立内部审计听证制度的必要性

“听证”一词始于普通法系,原为西方国家司法程序的一项重要,其基本精神是:以程序的公正保证结果的公正。作为一项制度,听证是指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程序。开始,听证仅作为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主要是行政处罚)的必经程序而存在。随着听证程序的不断发展,听证制度逐步成为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听证制度逐步被引入到我国行政决策的各个领域,成为普遍接受的法律程序性制度。

内部审计是一种建立在组织内部的独立的评价活动。作为对组织的一种服务,基目的是检查和评价组织的活动,以实现帮助组织的成员有效地履行职责的目标。组织的决策层为了实现对组织的有效控制,总是试图获取有关组织活动的客观信息作为决策的客观依据。内部审计为组织管理决策层提供的评价性意见是否客观、公正,往往决定了管理决策层管理决策的成败。这样,管理决策层对内部审计的评价性意见就要有个、判定的过程。由于内部审计的“内部性”,管理决策层有必要听取审计者与被审计者双方的意见,掌握全面情况,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对审计评价性信息作出正确判断。建立内部审计听证制度,使上述过程程序化、规范化,就能够在制度上保证管理活动能够实现上述目标。因此,从保证决策层充分利用内部审计评价性信息以实现对组织的有效控制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内部审计听证制度无疑是极为必要的。同时,对审计双方当事人而言,审计者在听证制度的制约下,必然要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性意见;被审计者则能通过听证了解审计情况并进而表达对被审计事项的看法。双方经过质证、辩论等程序,可以使审计结果更加公开、透明,既保证了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又保障了双方的平等参与权。因而,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能够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内部审计工作中常见的审计者与被审计者的争执与矛盾,减少组织的内耗。

二、建立内部审计听证制度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内部审计听证作为组织控制的一个环节,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作用,有效地改进组织成员的工作,造就组织内部的协调关系,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组织发展。因此,建立内部审计听证制度,应以实现听证程序与内部审计工作特点的最佳整合、促进组织发展为指导思想。为此,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公正性原则。在内部审计活动中,既要发挥内部审计的制约性作用,又要保护被审计者的合法权益。如何协调审计者与被审计者双方的关系以有效地实施组织控制措施,是实行内部审计听证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保持公正性。内部审计听证过程涉及三方关系,决策层在公正的程序下,坚持公正性原则,才能作出尊重事实、定性准确的判断;审计者与被审计者也只有在公正的程序下,才能平等交流意见,达到澄清事实的目的。因此,公正性原则是建立内部审计听证制度的基本原则。公正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证程序的公正性。在制度设计上,应保证当事三方公正参与听证过程,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听证的各个环节上体现公正对待各方的原则。二是保证听证内容的公正性。应通过制度的规定使听证内容得以全面展示,审计者和被审计者充分发表意见,经过质证和辩论,使听证事项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罚适当。三是保证听证结果的公正性。决策层在充分了解听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审阅审计方提供的事实证据和处理依据,考虑被审计方质证和辩解的情况,经过全面对比分析,对审计方提出的评价性意见进行公正认定。同时仍保留审计双方进一步申辩的权利,充分体现制度的公正性。

平等性原则。内部审计听证的三方有平等的听证参与权,三方均按照规定的程序履行权利和义务。但在听证过程中,决策层是听证的组织者、主持者,有义务保持听证活动的平等性,要平等地对待审计方和被审计方,特别是要保证审计方和被审计方平等地行使陈述权、质证权、辩解权等听证权利,以使听证活动公正、健康地进行。审计方和被审计方则应按听证程序的规定,平等地对待对方,实事求是地陈述意见和辩解,避免程序外的矛盾和冲突。

公开性原则。公开是公正的基础,但由于内部审计往往涉及组织的内部秘密(如商业秘密),内部审计听证制度的公开性原则是一种适度公开。公开的程度、范围要以有利于组织管理为前提。如果审计内容的公开有利于组织的发展,则听证可对组织内外公开。若听证涉及保密问题,则可由决策层决定在适当的范围内公开进行。但无论采取何种听证公开方式,对内部审计听证的三方来说,听证的过程都是相互公开有关审计内容的过程。在听证主持人的公开要求下,审计方与被审计方都要公开相关的证据和依据,公开进行辩解及质证。

简约性原则。内部审计听证毕竟只是组织控制的一个环节,它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组织发展的大局。组织内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管理者的精力不可能过多地放在内部审计听证这一环节上。因此,建立内部审计听证制度应当坚持简约性原则,尽量简化程序。一般而言,只要审计方和被审计方中的任何一方提出听证要求,组织的决策层就应当决定听证,但可以要求审计方与被审计方就听证的内容进行协商和筛选。听证应当尽量做到用最短的时间听证最主要的问题,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三、建立内部审计听证制度的初步设想

一个组织如何建立内部审计听证制度,要由这个组织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来决定。不同的组织,由于各自的特点不同,管理的侧重点不同,面临的具体情况也各不相同,建立内部审计听证制度的具体形式也应当不同。同一组织的内部审计听证制度,也需要经过实践检验逐步修订完善。因而,建立内部审计听证制度没有统一模式。笔者仅就内部审计听证制度的基本框架建设提出如下初步设想。

听证的依据。内部审计听证的依据应当是有关听证和内部审计的法规以及组织内部的规章。由于内部审计听证有“内部性”特征,组织内部的审计规章是其直接依据。

听证的范围。内部审计听证是组织的决策层对组织实施有效控制的环节。原则上讲,凡是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终结、管理决策层认为需要进行听证的审计事项,都应当进行听证。但审计方与被审计方认识一致、管理决策层认为情况清楚而不需要进行听证的审计事项,也可以不进行听证。根据简约性原则,内部审计听证的告知程序应尽量简化,可以采取简易书面告知或口头告知。

听证参加人的确定及其权利保障。内部审计听证的三方是当然的听证参加人。组织的决策层可视审计事项的情况派代表参加并主持听证会,审计方由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和该事项的审计组长参加,被审计方由该机构的负责人(责任审计为经济责任人)和被审计事项主管人参加。根据审计事项的涉及面情况,决策层也可以决定组织的其他机构的代表和人员参加。在坚持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对于审计可在组织内部公开的听证事项,则可允许组织内其他有关人员参加旁听;如果决策层认为听证事项对外公开对组织比较有利,则可决定对公开举行,允许旁听和新闻媒体报道。内部审计听证制度应对听证参加人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在参加人的回避、质询、辩论、解答、时间运用等方面要有具体规定。

听证会程序。一般来讲,内部审计听证会的程序包括以下内容:主持人宣布内部审计听证会开始;主持人宣布案由并介绍参加审计听证会的主持人、记录人、审计方和被审计方以及其他参加人;主持人宣布内部审计听证会的纪律和应注意的事项;主持人告知审计方和被审计方参加人有申请记录人回避的权利,并询问审计方和被审计方参加人是否申请回避;审计方参加人介绍审计情况,提出被审计方存在的事实、证据、处理建议及其依据;被审计方参加人进行陈述、申辩;在主持人允许下,双方进行质证、辩论;双方作最后陈述;记录人将所作的笔录交听证双方当场确认并签字;主持人宣布内部审计听证会结束。

篇8

关键词:国企;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选拔机制;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的水平也得到切实的提升。由于国有企业规模大、数量多、涉及部门广,企业外部财务监督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健全包括内部审计制度在内的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更有利于保障国企财务活动的规范性,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权益不受侵犯。但毋庸讳言的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作用的发挥。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财务监督作用,完善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体系,应当健全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几点具体的建议,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教育制度与考核激励制度。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内部审计目标和企业目标不一致

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归属国家,其内部审计实际上是国家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监督的工具。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监督企业负责人的经营战略,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但与此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又在管理层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服务于企业发展的目标。当内部审计目标和企业目标不一致时,内审部门就不可避免地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

2.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

在大多数国有企业中,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管理层,运行经费也来自组织内部,这导致了审计者和被审计者处在同一利益链条之中。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难免会受到影响。此外,国有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内审人员既要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又要平衡人际关系,更加大了所承受的压力。

3.把经济效益审计和离任审计作为工作重点存在许多弊端

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审计、离任审计和经济问题审计等三种类型,在审计时间上都属于事后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所占比重最高,一般可以达到四分之三,其次是离任审计,经济问题审计所占比例最小。

在没有发现重大违规事件的情况下,一般会在企业年终结算前,对各个部门进行集中式的经济效益审计。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工作内容相对重复,许多内审人员为了完成计划任务,忽视了审计质量,有的人甚至在一天内审多个部门,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也十分格式化,没有指出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当然也提不出什么整改意见,使内部审计变成形式主义的活动。

而离任审计一般都是在被审计者升迁、调任或者退休后进行。由于国企负责人多是国家指派,干几年后会有调任或提升,一方面,刚到任的新领导对该企业情形不很清楚,审计工作难以深入;另一方面,前任负责人已经得到了调任或提升,有的甚至调到直接管辖企业的行政机关,许多人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只做些象征性的表面功夫,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国企内部审计人员多是由财务人员转行过来的,对财务以外的技能知之甚少,难以做好财务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工作。再加上国企给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的编制有限,内部审计部门找不到足够的人员去参与实施重大项目的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确定内部审计的地位,保障其独立性、规范性与客观性

1.内部审计部门归谁领导是关系到审计监督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

而目前缺乏统一的模式应由企业董事会之下设置专门的审计委员会,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并提交审计报告。

国企内审部门归谁领导,是关系到审计监督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点。目前,我国对于国内审工作归谁领导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从国企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关系看,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受企业董事会或董事会所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内审部门不受企业经理人的管理)、由企业最高领导者——董事长直接领导、由企业管理层代表总经理领导、由企业总会计师或监事会领导。

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内部审计部门最好由企业设立审计委员会来领导。从国外知名公司的常见做法来看,审计委员会应是董事会之下的一个常设委员会,人数一般为三人以上,直接由董事会领导,向董事会负责并提交审计工作报告。除审计委员会成员之外,其他人员无权参加审计委员会会议。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内审主管、外部审计代表或具备相关经验及专业知识的人员可应审计委员会的邀请参加审计委员会会议。审计委员会每年至少应和外部审计师及内审主管举行两次会谈,讨论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审计委员会每年至少应该召开四次会议,具体时间应和公司财务汇报的重要日期吻合。

2.加大国家审计体系之间的互通性、互补性和认证性

使企业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社会审计构成紧密的经济监督网络,努力消除三种审计评价的差异性和排他性。

国家审计又称为政府审计,是指由专门设立的政府审计机关依法对公共资金的运用状况进行的审计。国家审计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其目的是对依法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社会审计是指由社会审计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资产质量、经营绩效的财务会计码的真实、客观和公允性实施的审计。

摘要: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目标和企业目标不一致;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把经济效益审计和离任审计作为工作重点存在许多弊端;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健全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通过确定内部审计的地位,保障其独立性、规范性与客观性,并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培训制度与考核激励制度。

关键词:国企;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选拔机制;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的水平也得到切实的提升。由于国有企业规模大、数量多、涉及部门广,企业外部财务监督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健全包括内部审计制度在内的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更有利于保障国企财务活动的规范性,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权益不受侵犯。但毋庸讳言的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作用的发挥。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财务监督作用,完善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体系,应当健全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几点具体的建议,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教育制度与考核激励制度。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内部审计目标和企业目标不一致

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归属国家,其内部审计实际上是国家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监督的工具。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监督企业负责人的经营战略,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但与此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又在管理层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服务于企业发展的目标。当内部审计目标和企业目标不一致时,内审部门就不可避免地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

2.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

在大多数国有企业中,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管理层,运行经费也来自组织内部,这导致了审计者和被审计者处在同一利益链条之中。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难免会受到影响。此外,国有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内审人员既要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又要平衡人际关系,更加大了所承受的压力。

3.把经济效益审计和离任审计作为工作重点存在许多弊端

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审计、离任审计和经济问题审计等三种类型,在审计时间上都属于事后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所占比重最高,一般可以达到四分之三,其次是离任审计,经济问题审计所占比例最小。

在没有发现重大违规事件的情况下,一般会在企业年终结算前,对各个部门进行集中式的经济效益审计。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工作内容相对重复,许多内审人员为了完成计划任务,忽视了审计质量,有的人甚至在一天内审多个部门,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也十分格式化,没有指出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当然也提不出什么整改意见,使内部审计变成形式主义的活动。

而离任审计一般都是在被审计者升迁、调任或者退休后进行。由于国企负责人多是国家指派,干几年后会有调任或提升,一方面,刚到任的新领导对该企业情形不很清楚,审计工作难以深入;另一方面,前任负责人已经得到了调任或提升,有的甚至调到直接管辖企业的行政机关,许多人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只做些象征性的表面功夫,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国企内部审计人员多是由财务人员转行过来的,对财务以外的技能知之甚少,难以做好财务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工作。再加上国企给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的编制有限,内部审计部门找不到足够的人员去参与实施重大项目的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确定内部审计的地位,保障其独立性、规范性与客观性

1.内部审计部门归谁领导是关系到审计监督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

而目前缺乏统一的模式应由企业董事会之下设置专门的审计委员会,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并提交审计报告。

国企内审部门归谁领导,是关系到审计监督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点。目前,我国对于国内审工作归谁领导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从国企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关系看,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受企业董事会或董事会所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内审部门不受企业经理人的管理)、由企业最高领导者——董事长直接领导、由企业管理层代表总经理领导、由企业总会计师或监事会领导。

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内部审计部门最好由企业设立审计委员会来领导。从国外知名公司的常见做法来看,审计委员会应是董事会之下的一个常设委员会,人数一般为三人以上,直接由董事会领导,向董事会负责并提交审计工作报告。除审计委员会成员之外,其他人员无权参加审计委员会会议。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内审主管、外部审计代表或具备相关经验及专业知识的人员可应审计委员会的邀请参加审计委员会会议。审计委员会每年至少应和外部审计师及内审主管举行两次会谈,讨论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审计委员会每年至少应该召开四次会议,具体时间应和公司财务汇报的重要日期吻合。

2.加大国家审计体系之间的互通性、互补性和认证性

使企业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社会审计构成紧密的经济监督网络,努力消除三种审计评价的差异性和排他性。

国家审计又称为政府审计,是指由专门设立的政府审计机关依法对公共资金的运用状况进行的审计。国家审计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其目的是对依法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社会审计是指由社会审计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资产质量、经营绩效的财务会计码的真实、客观和公允性实施的审计。

存入我的阅览室

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以第三者身份出现,相对于审计客体而言,在经济、组织、工作等方面都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系,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国家审计同内部审计机构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同审计事务所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国企内部审计部门一方面应配合国家审计,另一方面可以将其审计范围内的事项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实施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以便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完善内部审计制度,降低审计风险。

三、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培训制度与考核激励制度

1.实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来源的多元化,改变人才选拔机制

企业应优先培养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扩展他们的知识面,促使内审人员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还应注重引进精通法律、计算机和工程造价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逐步改善内部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使之趋向合理化,为做好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2.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技能培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改进薪酬体系

企业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打造学习型队伍。首先,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除了办培训班之外,企业还可以邀请高等院校的教授、工程造价师等专家针对目前企业审计工作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其次,企业管理者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内审部门的员工自我充电。企业应大力支持审计人员参加CIA、CPA、工程造价师等资格考试,并与绩效考核挂钩,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应开展以审代培,在实战锻炼中增加相关人员交流学习机会,开拓思路,使之逐步具有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

建立内部审计激励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建立和健全内审人员的工作评价体系,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内审人员进行评比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那些工作成绩斐然,表现突出的内审人员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而对于那些违反职业道德和审计准则,在工作上存在重大失误或的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处罚。同时建立科学、严谨、可预见的晋升制度,切实提升内审人员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戴娟萍.国企公司治理层面财务监督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经济论坛,2006(22).

[3]张红英.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阐释与应用[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4]刘建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08(8).

[5]王涛.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10).

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以第三者身份出现,相对于审计客体而言,在经济、组织、工作等方面都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系,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国家审计同内部审计机构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同审计事务所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国企内部审计部门一方面应配合国家审计,另一方面可以将其审计范围内的事项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实施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以便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完善内部审计制度,降低审计风险。

三、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培训制度与考核激励制度

1.实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来源的多元化,改变人才选拔机制

企业应优先培养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扩展他们的知识面,促使内审人员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还应注重引进精通法律、计算机和工程造价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逐步改善内部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使之趋向合理化,为做好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2.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技能培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改进薪酬体系

企业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打造学习型队伍。首先,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除了办培训班之外,企业还可以邀请高等院校的教授、工程造价师等专家针对目前企业审计工作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其次,企业管理者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内审部门的员工自我充电。企业应大力支持审计人员参加CIA、CPA、工程造价师等资格考试,并与绩效考核挂钩,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应开展以审代培,在实战锻炼中增加相关人员交流学习机会,开拓思路,使之逐步具有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

建立内部审计激励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建立和健全内审人员的工作评价体系,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内审人员进行评比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那些工作成绩斐然,表现突出的内审人员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而对于那些违反职业道德和审计准则,在工作上存在重大失误或的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处罚。同时建立科学、严谨、可预见的晋升制度,切实提升内审人员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戴娟萍.国企公司治理层面财务监督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经济论坛,2006(22).

[3]张红英.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阐释与应用[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4]刘建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08(8).

[5]王涛.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10).

存入我的阅览室

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以第三者身份出现,相对于审计客体而言,在经济、组织、工作等方面都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系,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国家审计同内部审计机构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同审计事务所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国企内部审计部门一方面应配合国家审计,另一方面可以将其审计范围内的事项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实施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以便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完善内部审计制度,降低审计风险。

三、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培训制度与考核激励制度

1.实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来源的多元化,改变人才选拔机制

企业应优先培养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扩展他们的知识面,促使内审人员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还应注重引进精通法律、计算机和工程造价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逐步改善内部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使之趋向合理化,为做好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2.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技能培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改进薪酬体系

企业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打造学习型队伍。首先,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除了办培训班之外,企业还可以邀请高等院校的教授、工程造价师等专家针对目前企业审计工作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其次,企业管理者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内审部门的员工自我充电。企业应大力支持审计人员参加CIA、CPA、工程造价师等资格考试,并与绩效考核挂钩,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应开展以审代培,在实战锻炼中增加相关人员交流学习机会,开拓思路,使之逐步具有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

建立内部审计激励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建立和健全内审人员的工作评价体系,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内审人员进行评比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那些工作成绩斐然,表现突出的内审人员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而对于那些违反职业道德和审计准则,在工作上存在重大失误或的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处罚。同时建立科学、严谨、可预见的晋升制度,切实提升内审人员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戴娟萍.国企公司治理层面财务监督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经济论坛,2006(22).

[3]张红英.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阐释与应用[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4]刘建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08(8).

篇9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镇镇属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审计工作,以进一步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维护财经法纪,推动依法行政和依法经营管理,推进廉政建设,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保障我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年审计署第4号令)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镇委镇政府内设办公室及群众团体、镇属机关行政单位、镇属事业单位、镇组建单位和镇属企业单位、镇占控制地位或主导地位联营企业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镇政府、镇属企业(包括镇占控制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为其承担重要经济责任的企业和主要经费由镇财政供给的非镇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依照本规定,接受审计监督。

第二章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第三条我镇内部审计机构是*镇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称内审组),负责对本镇及下属单位、部门实施内部审计工作。为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成立*镇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由梁暖光同志担任组长,姚灿光、陆奕彪、王永权、李谢权同志担任副组长,镇纪检监察办、组织人事办、党政办、农业办、财政分局和会计核算中心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财政分局,办公室主任由王锦浩同志担任。根据工作需要,审计工作小组可邀请有关单位负责人参与审计。

第四条内审组以国家、省制定的各项法律、财经法规和政策、我市制定的有关财政财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我镇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镇政府和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有关经营管理的方针、计划和目标为依据,依法对我镇行政事业企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

第五条内审组行使审计职权,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对镇行政事业企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依法进行审计。

第六条内审组在业务上接受市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内审组应构建适应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的、合理的、稳定的人员架构,配备符合内部审计工作技术要求的专兼职人员。当专职人员力量不足时,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抽调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其他镇属单位专业人员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高尚的职业道德;

2、良好的业务素质;

3、丰富的管理经验;

4、较高的政策水平。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独立性。

1、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独立性,不能以任何决策制订者的资格参加经营活动,以保持客观公正的能力和立场;

2、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在经济上应没有利害关系;办理审计事项时,与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计划的制订、实施和审计报告的提出过程中应不受控制和干扰。

第十条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违反财经法规和纪律,由镇组织人事和纪检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有下列违法违纪行为的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二)弄虚作假的;

(三)造成重大损失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

第三章审计主要任务

第十一条对镇委、镇政府内设办公室及群团组织、镇属机关行政单位、镇属事业单位、镇组建单位的预算执行、决算和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二条对镇属企业单位、镇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联营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财务收支、完成经营目标情况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三条对镇属企业(包括镇占控制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为其承担重要经济责任的企业或主要经费由镇财政供给的非镇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四条加强对镇重点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决算及基建管理的情况实行事前审计和事后审计。

第十五条对上级部门或镇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和行政管理的各项基金的筹集、使用及其成果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六条对镇属企业的审计,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逐步推行效益审计,并对其各项经营成果和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评价,促进其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第十七条根据镇委、镇政府安排和组织人事部门的委托,对镇属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含派出机构)、镇属群众团体的正职领导干部和主持全面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第十八条配合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开展专案审计,协助查处各项违法违纪行为,协助解决群众问题。

第十九条根据镇委、镇政府的工作安排和其他特殊任务,对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村级、组级单位或有关的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第二十条完成镇委、镇政府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

第四章审计监督职权

第二十一条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要求有关单位及时报送生产经营和财务收支计划、预算、决算、会计报表以及其他有关文件、资料;被审计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内审组和审计人员要求提供的会计资料和文件资料。

第二十二条审计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账表、预算、决算,检查资金和财产,查阅会计档案、相关会议纪要等文件、资料,勘察现场实物;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积极支持配合,不得抵触、妨碍和干扰审计工作。

第二十三条提出纠正、处理违法违规行为的意见以及改进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若审计建议和意见的执行落实涉及其他部门,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协同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建议和意见。

第二十四条对在审计工作中查出的贪污、挪用公款和财物,隐瞒利润或承包款,截留应上缴款项,设置小钱柜或账外账,单位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经营不善、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浪费和集体资产流失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内审组要及时向镇政府如实反映情况,由镇政府对其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五条被审计单位不得转移、隐匿、删改、撕毁会计凭证账表以及有关资料。

第二十六条内审组发现被审计单位有存在第二十五条所述的行为,有权责令其改正或采取措施予以补救对拒不改正或仍不配合审计工作的,内审组可以报请镇领导批准,采取必要的措施,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镇政府制定印发的有关财政财经管理的规章制度,有关收费文件,每年经镇人大通过的财政预算等文件,同时抄送一份给内审组,为其开展审计提供依据。

第五章审计工作程序

第二十八条审计工作程序分为准备、实施、报告、整改四个阶段。对特殊的审计项目根据实际需要还应进行后续审计。

第二十九条准备阶段

1、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

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经镇委、镇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2、制定审计项目计划

根据镇委、镇政府批准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上级审计部门的部署及其临时交办的任务,确定审计项目。内容包括审计项目名称、审计内容、方式、起止时间和负责人,并据此下达审计通知书。

3、制定审计项目实施计划

根据项目大纲,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初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由项目负责人制定审计项目实施计划,将该审计项目具体分解若干分项目,确定每个分项目的审计要点、进度、审计方法等。

第三十条实施阶段

1、发审计通知

内审组实行就地审计时,应根据审计工作项目大纲确定的事项于实施审计前五个工作日发出审计通知书。实行送达审计时,要明确规定被审计单位报送的资料、报送时间期限等。

2、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

审计人员应事先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解,到达被审计单位后,要听取该单位对生产、经营、管理、效益及与审计工作项目有关情况的全面介绍,必要时可到相关部门了解被审计单位执行财经制度方面的情况,将主要情况填入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表。

3、调查审计内容所涉及到的内部控制制度

通过查阅内部控制制度的文件资料,询问及实地考察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状况,填制内控制度调查表,或绘制内控制度流程图,测试其处理程序、相互关系、职责分工等关键控制点是否符合管理要求,执行是否有效,并将薄弱环节作为审计重点。

4、修改审计项目实施计划

进一步明确审计要点、进度、审计方法、人员分工、分项目负责人等。各分项目负责人还可以制定分项目作业计划。

5、检查取证

按照审计项目实施计划的各分项目审计内容,检查有关的票据、凭证、账簿、报表,盘点现金、实物,向有关人员询问,参加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会议,还可到工地、现场进行调查。在上述工作过程中,必须取得详细、真实、合法的审计证据。包括对有关原始资料的复印、复制,现场拍照、录相,同被调查人的谈话记录,被调查单位和个人的书面证明材料等。审计人员应将审计情况和审计证据,记入审计工作记录。

对审计工作记录和审计证据,应进行整理、归类并分析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材料不完整、证据手续不齐备的要予以补齐。要根据国家法规、上级主管部门和本单位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评价其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

进行上述整理分析后,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撰写审计报告的依据,也是对审计工作记录和证据进行系统归类的详细说明。审计工作底稿要一事一稿;审计工作事实有依据,并附有必要的审计证据;对问题要揭示其性质和程度;要有分析意见和建议;要经审计项目负责人核签。

第三十一条报告阶段

审计实施完成以后,根据审计工作底稿及有关证据,进行了综合分析,撰写审计报告。

1、起草审计报告初稿

审计报告由审计项目组负责起草。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概要、审计范围、内容、发现问题、评价和结论、处理意见和建议。审计报告反映问题要实事求是、定性要准确,意见与建议要切实可行。

2、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审计报告初稿完成以后,须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意见函复内审组,逾期没有函复的视为无异议。如果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中提示的重要事项有异议的,内审组应与被审计单位就异议进行沟通,若不能达成共识的,应如实将双方意见上报镇财经领导小组。

3、向镇委、镇政府汇报审计情况

内审组将相关的审计情况向镇委、镇政府汇报,并征求相关的审计意见。有关的审计意见应作为内审组作出审计决定的参考及决策依据。

4、审定审计报告

内审组对审计报告进行审议,并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意见进行研究后,作审计报告送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主管部门、主管领导,并提交镇委、镇政府审定。

5、作出审计决定

内审组根据镇委、镇政府审定的审计报告,对审计报告中需要依法处理的事项,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后正式作出审计决定。对违反国家财经法纪情节严重的有关责任人员,应向镇委、镇政府另行提出给予纪律处分的建议;触犯刑律的,由镇委、镇政府提请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被审计单位接到经审定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后,如有异议,应在10个工作日内向内审组申请复审。内审组在接到复审申请后,应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复审期内,原审计决定照常执行。

第三十二条整改阶段

1、经审定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后,被审计单位应在规定的期限内以书面形式向内审组报告执行结果。内审组根据实际需要,可对执行情况进行后续审计。

2、内审组将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上报镇委、镇政府。

3、经审定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应送相关干部管理部门,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依据。

第六章审计档案管理

篇10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很多,按其工作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以下所指的内部控制主要指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指管理当局根据国家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本企业生产特点、经营性质及管理的需要,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而实施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涉及会计事项方面的业务,主要采用会计处理程序及其他会计手段,对那些能用货币反映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控制:是否完整准确地记录了所有有效的经济业务,是否维护了财产物资和会计信息资料的安全完整,不相容职务是否相互分离,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是否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经过授权批准,是否执行内部控制预算,所有的这些控制是否经过内部审计进行评价和监督,等等。

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内部审计的评价、监督就不能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旨在通过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1)上述控制制度或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2)上述行为是否符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定的程序和标准(3)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能否有效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有效和经济地使用资源,找出内部会计控制的薄弱环节,并日臻完善。

企业的会计工作,由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规范,财务部门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必要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会计资料的取得、记录、保管都有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并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尽可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真实、完整。但由于制度设计的局限性和制度执行的人为因素,不可能保证部门和成员一定能够完全按照制度去采取相应的行为,出于各种原因,企业内的部门或成员可能误解或故意曲解管理当局的意图,不执行或采取对抗的态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保证管理当局的意图不折不扣地得以执行,就必须有一整套的监督措施,以适时地发现和纠正不符合管理当局指令或违反企业内部控制的行为。

我局在2001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颁发的《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以及从建局40多年以来摸索出的管理制度制定出了适合本单位特点的涉及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工程投标、材料物资设备的采购、成本核算等经济业务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重点在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方面、实物资产的管理方面、控制环境方面强化了内部控制制度。为了保障控制制度的实施,相应成立了由计划、财务、物资、人事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联合审计组,内部联合审计组行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联合审计组是工程局多年来出的经验,它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组通过内部审计考核项目部的工作绩效,对本企业总经理负责。每年定期审计两次(年中一次,年末一次),对于有的单位还要进行随机的不定期审计,适时地发现和纠正不符合指令和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由现在的联合审计组取代专门机构审计科从形式上好像弱化了内部审计职能,事实不然,专门的审计机构审计科很难保证审计人员专业的综合性(人员配备上不可能配备综合的全面的专业审计人员,有的侧重于财务、有的侧重于经营、管理),没有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审计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审计科形同虚设,而工程局的职能科室除为各个工程项目作好指导、服务外,其中一个很大的职能也是监督控制,这些部门从年初计划的制定到实施,经历了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相对比外部审计而言,能更深层次地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且从计划、财务、物资、人事各部门的业务交叉性,人员配备的专业性上,联合审计组执行内部审计业务,有其可操作性,通过审计及时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审计的目标和,保障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实施,结合我局的实际,在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方面强化了以下几方面的审计重点:

1.基础控制工作的审计(侧重于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会计工作的两大职能就是反映和监督,会计人员完整准确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是每个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规范,审计时重点对所记录经济业务的完整性、准确性、有效性进行审计: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进行确认并进行了完整记录,是不是及时且充分详细地描述交易,是不是正确计量了经济业务的价值和确定了经济业务发生的期间,在会计报表上是否公允地披露交易及相关事项。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在工程款的拨付上,很多项目工程款不到位,尤其材料成本在工程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赊欠业务多,对材料的暂估入库和采购员的报账时间作符合性测试,审查是否严格执行了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规定材料的暂估入库必须有采购人、验收人、销售方三方签字方可入库,采购员采购材料返回工地后三天内必须报账),审核其原始票据的签字情况,采购人员的往来账目及借款情况,从中发现问题,确保材料能够及时、准确的入库和摊销,也便于对采购员的控制监督。对人工费、机械费的结算进行实质性抽查测试,抽查现场施工人员开具的原始工票、机械设备的原始记录,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控制在初始状态。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是本期发生的收入和费用及时记入本期,严格执行每月20日的结算时间,确保账、表反映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及时了解项目部的利润、成本情况,通过审计记录在案(每次审计都要有审计工作底稿),适时监控,有效地控制项目部人为调解成本、利润,突击花钱的情况。

2.资产的安全性监控,现金和银行存款是流动性大资产,也是最容易出的地方,应作为审计的重点。重点对项目部的收款、记账、现金出纳,现金清查、盘点等制度的审查,评审项目部是否把此项业务作为重点,通过收款环节和现金保管环节突击检查和测试,评价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是否按制度的规定进行现金盘点,评价是否“账实相符”。对于银行存款,审计小组应掌握每个工程项目的银行账号,进行函证,索取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每年年末都要与建设单位取得询证函,了解项目部的拨款情况,评价银行存款是否账实相符。应收账款的管理重点加大了核实和确认工作,由于我局是40多年的老,应收账款近6000多万,有的工程项目结算不规范而单方记账,有的是几家单位共同施工没有统一的对外结算机构,使得几家账目对不到一起,积极的与建设单位取得联系,核实账款的真实性,取得对方的询证函。存货的控制在于材料的采购是否经过授权,采购员、保管员、材料主管等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不因人员少而身兼多职,重要的岗位还要求是一职多人)。购买、入库、保管、领料、摊销及成本的结转是否符合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实地测试,评价工作人员是否坚持按制度进行,实地盘点抽查,保证账实相符。

3.纪律控制,也就是“内部牵制制度”。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犯同样错误的机会可能性很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也大大低于一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规定有关业务或事项的处理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总揽全过程,内部审计重点评审一个人的业务与另一个人的业务是否相互弥补、相互牵制的关系,评审经济业务授权与执行职务的是否分离:“批钱的不拿钱,管钱的不花钱,管账的不管钱,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总账登记与明细账的登记职务相分离。

通过几年的内部审计,联合审计组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和程序,健全和完善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一是可以审视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需要修正和完善之处;二是检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是否存在与国家有关法规相抵触的规定,三是随着的,企业的经济环境会发生变化,内部控制制度也应随环境有相应的变化进行改良,内部审计所负责的工作就是检查和督促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保证企业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有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在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还应思考以下问题:

(1)企业内部审计是管理化的产物,是企业管理职能的划分。企业需要内部审计,这种监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2)内部审计只对企业管理者负责,也就是只对总经理负责,应主要侧重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把对投资者负责的事情应交给企业外部审计去办。

(3)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开拓新的领域,内部审计不仅审查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合法真实性,还应把审查工作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决策、技术、生产、流通等环节入手,对资金、经营活动的轨迹进行追踪,从查错防弊的财务审计圈子走出来,审计经营活动的合理性,投入、产出的回报率,审核和评价经营者的经营责任,分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保证企业在合法经营的前提下,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效益。

[]

[1]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

[2]企业管理出版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