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职能范文

时间:2023-03-23 15:28: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部审计职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部审计职能

篇1

【关键词】内部审计职能;职业化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发展趋势

一、内部审计职能概述

内部审计职能是指内部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功能2004年IIA重新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中规定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即检查、评价和咨询职能。检查职能和评价职能是基础,是咨询职能的前提;咨询职能是升华,是对检查职能和评价职能的利用和发展。检查、评价、咨询职能辨证统一于增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目标。内部审计的职能随着审计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并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

二、内部审计职能与职业化内部审计

前已述及,内部审计的职能为检查、评价、咨询,三职能辨证统一于增加企业价值。如若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必备的前提之一是要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而现代内部审计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之一是独立性不足。

(一)职业化内部审计——解决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以有效发挥内部审计职能的必然选择

职业化内部审计是为解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足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必须依靠直接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来满足其各种经济支出的这样一种存续状态和发展趋势,其内容包括内部审计组织的行业化、社会化;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化、资格化;内部审计业务取得的市场化、合同化;内部审计执业行为的法制化、规范化(刘世林,2002)。在职业化内部审计条件下,内部审计组织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照章纳税,完全是一个社会中介组织,与被审计企业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在组织机构设置上割断了内部审计与被审计人的经济利害关系,保证了内部审计组织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组织独立性的增强使受其管理的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也大大增强。

由此可见,职业化内部审计从组织机构设置上和管理上使得内部审计组织和人员的独立性大大增强,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内部职能的有效发挥,是解决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以有效发挥内部审计职能的必然选择的必然选择。

(二)职业化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职能比较

从职业化内部审计的定义可以看出,职业化后的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审计组织都是独立于委托人的社会中介组织;审计人员都由其所属的审计组织管理;审计业务的取得都是在市场上进行等等,于是就有人提出:职业化的内部审计最终将会为社会审计所代替。诚然,职业化内部审计与社会在审计组织、人员、业务等方面的管理模式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二者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审计委托受托关系建立基础以及相应的审计对象和范围不同、审计服务方式不同、审计基本目标不同、审计最主要职能存在差异、咨询服务业务的承担对二者独立性的影响不同几个方面,本文则仅从审计职能的视角也即就最后两个方面作出分析。

1.二者在审计最主要职能上存在差异

社会审计和职业化内部审计的委托人不同,因此二者受托目的也不同,这又进而导致了二者在审计基本目标和审计最主要职能上的差异。作为“社会公证人”,社会审计主要对企业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进行鉴证,发表意见。因此,其最主要职能表现在经济鉴证职能上;职业化内部审计的最主要职能是检查、评价和咨询职能。职业化内部审计受企业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委托,对董事会重大决策活动、对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检查评价,促使企业重大决策活动、经营管理活动的程序化、合理性、有效性。因此,经营决策管理活动的合理及有效便成为职业化内部审计的基本目标,而检查、评价和咨询职能则成为职业化内部审计的最主要职能。

2.咨询服务业务的承担对二者独立性的影响不同

社会审计的业务主要包括审计业务和咨询服务业务两个方面。近年来,咨询服务业务发展迅猛,服务收入不断增长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许多事务所的咨询服务收入甚至占事务所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同时,随着职业化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咨询服务业务也必将成为职业化内部审计业务范围的一个重要领域。但是,对咨询服务业务的涉足对社会审计和职业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的影响程度却有差别。这是因为:社会审计主要评价委托人的对外经济责任,其最主要职能是经济鉴证。如若事务所发现了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上的错弊,为了以后能够继续接受被审计单位管理咨询业务的委托,很有可能帮助其隐瞒错弊而发表虚假的审计意见;职业化内部审计主要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对内经济责任,其最终目标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如果职业化内部审计人员发现委托单位存在的一些错弊现象,那么他极大可能会指出这些错弊,帮助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其所提供的管理咨询服务对其独立性并不会造成大的损害。

三、从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看职业化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从以上对内部审计职能的分析以及职业化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效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决定了职业化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如下:

篇2

2002 年颁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中,第404 条款要求完成对财务报告审计的时间显著增加了。作为公司内部控制的内部专家,内部审计职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务报告的过程,因此会造成审计延迟。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帮助公司管理层保持有效的内部控制并协助外部审计人员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在这个过程中,外部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职能的依赖,即内部审计职能的贡献,是否会缩短审计延迟呢?

二、内部审计职能的质量、内部控制和审计延迟之间的关系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由公司管理层而非内部审计人员负责。然而,只要内部审计人员保持其客观性,就可以帮助公司管理层进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1992 年9 月,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提出内部控制包含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监控和信息和交流。IIA一直主张,企业管理咨询与内部审计职能一起解决框架中的所有要素。在担任管理咨询顾问的角色中,内部审计职能帮助公司管理层评估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监督。在其传统的监督职能下,内部审计人员评审和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如果内部控制被认定有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评估管理计划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纠正之后还要执行后续评审。最后,内部审计职能还负责确保进行的内部审计活动的结果传达到相关的信息使用者。

高质量的内部审计职能必然会伴随着有效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减少财务报告中的错误,从而缩短完成外部审计的时间,即缩短审计延迟。当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更有效,外部审计师也有可能会更加依赖于这些内部控制。外部审计师对公司内部控制的依赖,会减少其进行实质性测试,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年底。即使外部审计师不打算更多地依赖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也必然会使年终测试期间较少的异常情况发生。检查和解决审计异常往往会增加审计完成过程中审计资源的消耗。在某种程度上,更高质量的内部审计职能会提高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质量,相应地,会降低控制风险。因此,内部审计职能的质量越高,完成财务报告审计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越少。

尽管有学者早就认识到内部审计职能可能对内部控制质量产生影响,但也是近几年才开始提供这一关系的直接实验证据。Prawitt et al.用一个全面的替代变量来度量内部审计职能应计项目,并发现内部审计职能的这个全面的替代变量和盈余质量之间存在正向关系。Lin et al.s研究结果表明,某些内部审计活动(使用质量保证技术、财务报告的审计活动和后续监测)可以有助于防止重大缺陷的发生。而其他的活动则提高合规流程。

内部审计职能的关键作用是帮助公司管理层维持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相应地降低控制风险并减少财务报表错误。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表明内部审计职能的质量应当与年底完成审计工作所需要的资源数量负相关,因此会造成审计延迟。如果外部审计师由于公司具有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而每天分配很少的资源去完成审计工作,这种关系就不成立。Abbott et al.在134 个上市公司样本中并没有发现内部审计职能的质量(用内部审计花费的时间度量)和审计延迟之间存在关系。然而,他们的内部审计职能的质量只是从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这一方面度量,并没有考虑其他与内部审计职能质量相关的重要因素,比如客观性、实际工作质量和审计范围等。因此,我们认为,内部审计职能的质量越高,审计延迟越短。

三、内部审计职能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贡献和审计延迟之间的关系

外部审计标准一直承认,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是一项有潜在价值的资源。这些标准允许外部审计师依赖于内部审计人员独立完成的相关工作或者说在外部审计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相关工作,只要内部审计职能质量被认为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依赖内部审计职能相关工作可以提高外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根据PCAOB,审计人员适当地使用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PCAOB 还提出,外部审计师未能使用他人的工作成果是审计效率低下的一个原因。为了使SOX404 条款更加有效率,PCAOB 通过允许外部审计师使用他人的工作作为主要证据来增加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职能的机会。

内部审计工作贯穿全年,到年底,可能影响审计完成的时间。相关临时的内部审计职能工作可以减少外部审计师在年底必须完成的实质性测试。

Abbott et al.认为,内部审计职能在年底提供的帮助对审计延迟有特别显著的影响。到了年底,事务所通常面临人力资源的约束,因为年底是检查、确认和重新计算资产负债账户最有效的时间。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执行相关程序和任务来帮助事务所缓解年底的人力资源约束。例如,内部审计可以协助事务所审计人员进行库存数量和应收账款的函证等相关工作。Knechel and Sharma提供的证据表明,了解与客户相关的信息可以有效地减少审计工作完成的时间。

很少有实证研究直接测试审计投入和外部审计师使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的程度两者之间的关系。Stein et al.采用金融服务行业中108 家审计公司作为样本,衡量了内部审计职能的贡献与外部审计师花费的时间和费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与他们的预期相反,内部审计职能的贡献与外部审计师花费的时间呈正相关,但与审计费用无关。在一项有70 家公司的研究中,Felix et al 用外部审计师的观点和看法由内部审计职能完成的百分比来衡量内部审计职能的贡献。研究结果与他们的预期一致,他们发现外部审计费用会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贡献而减少。Prawitt、Sharp Wood采用GAIN 的数据,选取了235 个样本,用内部审计职能致力于提供外部审计援助、审计年度决算、财务报告所耗费的时间来度量内部审计职能的贡献。审计援助措施(用于度量直接援助)与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第二个措施(外部审计师依赖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工作的变量)与审计费用无关。这两项研究表明,当外部审计师使用内部审计职能所执行的工作时,外部审计师在完成财务报告审计过程中需要耗费的外部审计资源相应的减少,因此审计费用也降低。审计延迟给审计费用提供了一个有用的互补的变量,因为它既反映了内部资源的消耗也反映了外部资源的消耗,并且它不受来自低价揽客、交叉补贴以及其他定价政策等因素所引起的测量误差。

Abbott et al. 在134 家样本公司中为内部审计职能在审计延迟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了有用的证据,然而在度量内部审计职能的贡献时有一些限制。他们用内部审计职能对外部审计师提供的直接帮助和对分支机构的财务报表审计所耗费的时间来衡量IAF 的贡献。直接援助是SASNo.65 中指定的衡量内部审计职能贡献的两种方法之一。外部审计师也可以使用由内部审计职能独立执行的相关工作,但目前尚不清楚内部审计职能致力于子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时间。花费在审计子公司的时间可能反映子公司的数量,但不包括在假设检验的控制变量中。Abbott et al.s第二个限制因素是样本数据,来自于2005 年以后,这是行业的巨大动荡时期。Bronson et al.发现,审计延迟平均从2003 年的49 天增加到2005 年的68 天;Ettredge et al. 报告说,SOX404 实施后,一般纳税人审计延迟增加了34 天。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如果外部审计师采用内部审计职能的工作成果帮助其自身完成审计工作(不管内部审计职能提供的帮助是独立完成的还是在外部审计师的指导下完成的),那么审计延迟将会缩短。

四、内部审计职能的质量和内部审计职能的贡献之间的关系

如果内部审计职能的质量被认定为很高,那么外部审计师可以只依赖于内部审计职能的相关工作。内部审计职能的质量由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客观性以及完成工作的有效性决定。之前的实验和调查研究通常采用外部审计师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质量各方面的相对重要性的看法的排名,但这并不与外部审计师对内部审计相关工作的依赖性相关。一个显著的例子是Felix et al.,他发现外部审计师对内部审计职能的整体质量的看法和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贡献的看法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我们认为,应当采用多维度的客观衡量内部审计职能质量的指标,这个指标基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培训、首席审计师的报告和其他的客观指标。与Felix et al.和审计标准一致的是,我们认为外部审计师对内部审计职能工作的依赖的可能性随着内部审计职能质量的提高而增加,于是我们认为内部审计职能的质量越高,外部审计师使用内部审计职能的相关工作完成财务报表审计的可能性越大(不管内部审计职能的工作是独立完成的还是在外部审计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篇3

价值链理论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成价值增值的链式结构,而现代内部审计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因而将内部审计与价值链理论相结合是研究现代内部审计的创新思路。文章基于价值链视角将内部审计在价值链活动中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义,进一步探讨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所发挥的价值增值作用。

【关键词】价值链;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价值增值

一、引言

华尔街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随之而来的是漫长的经济衰退期,其后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与德勤永华会计师事务所联合的《2009年内部审计热点问题调查报告》显示,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内部审计受到企业领导的普遍重视。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事业单位不可或缺的职能部门之一,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充分暴露了当前模式下其职能定位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内部审计转型迫在眉睫。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2009年1月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通过应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传统的内部审计职能所推崇的“监督主导型”已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被摒弃,IIA在此次修订的内部审计定义中强调了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重要性,提出内部审计目的在于价值的增值和组织运营的改善,须起到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的作用。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指出价值链是“企业用以进行设计、生产、销售、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现出来”。价值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流水线”,从产品研发设计开始,经过生产加工直至到达顾客实现价值,将各种活动串联起来最终使企业价值增值。其核心思想体现了企业创造价值增值各个业务流程部分的相对独立性与相互关联性。企业管理运用价值链理论,体现了运用系统性方法考虑企业的所有业务活动,有助于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并通过开发、生产、营销、管理等价值活动进行合理整合,最终实现价值最大化。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职能正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因此将内部审计置身于企业价值链中,以价值链视角观察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能有效地分析现代内部审计实现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目标的职能定位。

二、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内部审计要求

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划分为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其中基本活动是直接形成企业或者用户价值的活动,辅助活动是对基本活动提供支持的活动。在任何产业内竞争所涉及的各种辅助活动又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采购、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以及企业基础设施。在每一类基本和辅助活动中,基于对竞争优势起作用的程度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

(1)直接活动,即直接涉及为买方创造价值的各种活动;

(2)间接活动,使直接活动的持续进行成为可能的各种活动;

(3)质量保证,即确保其他活动质量的各种活动。在价值链中,基本活动与直接活动是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而辅助活动、间接活动以及质量保证是为基本活动与直接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服务的。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重心属于“经济监督”范畴,其更多地关注价值链上基本活动与直接活动。然而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价值链中辅助活动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因此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内部审计要求应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公司战略的价值增值

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多元化要求企业能敏锐地洞察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调整,这样才能抢占市场的先机,因此企业战略的制定及其及时性与预判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企业决策层往往受制于信息源以及环境的干扰,无法准确及时地把握企业战略方向。此时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的“指南针”与“报警器”,其独特的视角能为决策层在宏观经济决策中敏锐地发现歧异性方面的竞争优势,并为决策层提供咨询与建议,从而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作用,为企业赢得先机,实现价值增值。

(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价值增值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免疫系统”,应该不仅能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更应该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评价并为企业提供最优化的风险应对及处理方案。内部审计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评价,帮助企业完善和改进风险管理的控制体系,从而从整体上将经营风险降到可接受的水平,为企业获取优势,实现价值增值。另外,企业需要内部审计通过内部控制来推进企业价值增值,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自身“免疫系统”的核心环节,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以及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有效程序,同时也是降低企业成本、获取成本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企业要求内部审计可以和内部控制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从内部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与控制机制,实现价值增值。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价

值链中职能的重新定位根据以上分析,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应处于“公司战略”的高度并且能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因此,基于价值链分析,内部审计应在企业价值链中有着不同于以往的定位。内部审计是企业价值链的一个环节,其从属于辅助活动中的企业基础设施活动。基础设施活动与其他辅助活动不同,它是通过整个价值链而不是单个活动起辅助作用。企业基础设施有时被视为间接费用,但它却是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从竞争优势角度考虑,内部审计从属于质量保证活动。质量保证活动常常影响到其他活动的效率,内部审计对组织管理活动的有效性、适当性进行评价、测试和控制,这将有助于价值链其他间接活动诸如决策、进度安排、组织等活动提高质量,同时也对直接活动产生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说内部审计在价值链的定位是归属于质量保证活动,同时对竞争优势起作用的直接活动与间接活动都产生影响。因此在波特价值链图的基础上,笔者对内部审计在价值链环节中进行进一步的细分解。内部审计为了体现价值增值应将其划分为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方面和公司战略层面的价值活动,其中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方面的价值活动与公司战略层面的价值活动也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层面获得的信息可以作为内部审计公司战略层面的有效信息源,从而为决策层提供更及时、准确的决策建议,同时战略层面的信息反馈也对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调整有积极的作用。新形势下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必须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对企业的竞争优势有贡献。基于以上分析,企业内部审计应将其定位于三方面的职能:评价职能、控制职能、咨询职能。内部审计的三方面职能共同作用于公司战略层面与管理控制层面,并最终实现企业在内部审计环节的价值增值。

(一)评价职能

评价职能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内部审计人员根据被审计对象的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与鉴定,比如评价被审计对象的计划、预算以及决策是否可行等,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预防措施。在基于价值链视角的评价职能时,内部审计针对的审计对象则是价值链上的增值活动。由于内部审计在企业价值链上归属于企业基础设施活动,其在辅助活动中有着相对宏观且独立的特殊地位,因此内部审计不仅将增值活动中诸如研究开发、生产营销等的基础活动部分纳入评价范围,从而致力于企业营运的效率与效果,而且将自身所处的价值链辅助活动的相关管理也纳入了评价范围,从而致力于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由此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可以贯穿于企业价值链的内外,将企业营运水平与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获得企业价值链直接活动与间接活动的信息反馈与支持,也将企业整个价值链上的活动紧密联系,优化价值链,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

(二)控制职能

众所周知,审计的基本职能在于监督,受托责任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内部审计作为内部委托人的监督控制机制而存在。然而在IIA颁布《内部审计责任书》NO.5之前,内部审计控制职能的效用集中在协助管理层加强内部管控,在此之后,内部审计的控制职能拓展到整个组织,内部审计控制职能的效用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原先的内部管控转变为着重对整体组织的风险识别和规避上。因此,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内部审计应对价值链整体的价值进行思考之后以风险作为导向,以价值增值作为目标通过控制企业的各项价值活动以期降低风险。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大大增加,内部审计的控制职能要求其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以及制定方案措施,以将风险降低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对于风险的识别与评价需要建立在整个价值链的角度上,内部审计评价职能致力于营运与管理双层次,能从较高的高度宏观上把握企业风险;控制职能使内部审计可以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企业价值链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评价,以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

(三)咨询职能

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在2004年被IIA定义为:“为客户提供建议及相关的服务活动,这种服务的性质和范围与客户协商确定,它的目的是在内部审计人员不承担管理层职责的前提下,增加组织价值并改进组织的治理、风险管理以及控制过程。”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已不再是以往评价职能之后的“附属品”,而是体现价值增值的“关键”,这凸显了现代内部审计“重咨询重增值”的发展方向。咨询职能作为协助高级管理层及各阶层管理层对公司战略规划而提供的增值服务,其在公司战略与公司治理层面起着相当大的作用。首先在公司战略层面,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价值链为视角的内部审计作为企业价值链中相对特殊的辅助环节,能够对企业整体价值链各个部分都有足够的了解和评价,加之审计的独立性又会给其增加一个独特的对企业整体价值链的观察视角,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以“参谋”抑或是“顾问”的身份,站在整个价值链的宏观角度对管理层制定的目标、决策、计划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创造;其次在公司治理层面,内部审计被视为企业价值增值的载体,其咨询职能作用在于能使管理层有效识别威胁其所规划的战略方向和使其产生偏差的风险,并提示必要的修正。这与前述的内部审计控制职能密切联系。公司治理所面临的风险与威胁来自于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而内部审计通过控制职能将影响对企业价值链内部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通过整体价值链将外部反思形成的信息反馈于企业管理层,并提供合理化建议,达到价值增值的目的。

四、内部审计职能在企业价值链中增值的实现路径

总体来说,评价和控制作用于企业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价值活动以实现价值增值;咨询则有助于宏观的公司战略规划以及公司治理以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在评价、控制方面,内部审计作为从属于企业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其在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以及企业价值链活动中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其对企业创造价值的直接活动与增加价值的间接活动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内部审计增值的方式表现为对直接活动与间接活动进行评价与控制以获得合理保证。简言之,内部审计的评价、控制方面的增值作用体现在关注价值链持续改进的同时给管理层提供有关组织目标实现起决定性作用的程序及反馈系统的执行情况及建议。在咨询方面,内部审计人员会根据组织管理的需要,针对价值链中基本活动、直接和间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提出改进性建议,从而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在更高的层面,内部审计人员根据以往对价值链各个环节的评价以及站在统筹分析价值链的基础上,为管理层提供必要的建议和支持性依据。与此同时,本文认为,评价、控制与咨询职能之间也不存在完全的独立。根据以上可以看出,评价职能统筹企业营运及管理方面的效率与效果,而控制职能则在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方面规避风险、降低成本,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依托的关系;咨询职能则是建立在评价与控制之上的宏观层次的控制与信息反馈。三者结合使审计目标与公司战略目标相一致,最终实现价值增值。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竞争不再是单一环节的竞争,而是将企业作为整体的竞争,如何保持竞争优势将是每个企业存续发展的命脉。企业价值链理论是以企业价值增值为目标的有效管理工具,而内部审计同样是具有业务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特殊部门,以价值链的视角定义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能体现新形势下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实现。因此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分析内部审计,有助于内部审计贯穿于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经营风险(评价、控制),并为企业提供决策方面的相关服务(咨询)以达到企业价值增值之目的,实现企业在当前对信息的需求。通过对内部审计依据价值链理论进行职能重新定位,使其能为组织保持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创造超过其成本的价值,竞争优势体现在低成本与歧异性两个方面。其中低成本是指“从事价值活动中,取得低于竞争者的累积成本”;而歧异性在于“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竞争优势”。通过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以判断当前价值链的规模以及架构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核心竞争优势,也就是说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即为比竞争者更低的成本与更快的速度提供出人意料的产品的能力。在发现价值链存在冗余部分以及无效甚至是高耗费低效率环节时应将其从价值链中去除,这也就是流程再造。内部审计在宏观角度对价值链竞争优势的保持进行整体掌控与整合,在竞争优势的“低成本”与“歧异性”上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在价值链上发挥其评价及控制职能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当企业的竞争优势得以保持时,企业价值增值的目标将得以实现。在咨询职能方面,内部审计将评价与控制获得的信息整合并反馈于管理层与董事会,这意味着咨询是现代内部审计为“增值服务”的核心职能。然而此职能在改善公司治理,发挥其价值增值作用的同时应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内部审计的机构定位

以往的内部审计机构定位处于企业的“边缘化”状态,内部审计因工作重心集中在“经济监督”上而无法获取提供增值服务所需的信息,现代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尽快调整这种局面。胡继荣(2009)认为内部审计主要是满足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高级管理层、运营层这三个不同层次需要,以实现服务价值的最大化。内部审计在价值链中处于基础设施中较为特殊的部门,应享有一定的权限使其能在宏观层面获得相关信息,然而Hermanson(2002)认为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并不合理。内部审计应该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应作为企业管理层合作伙伴的方式而存在。

(二)内部审计重心应以价值增值为导向

当前经济形势变化迅速,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随着企业不断挖掘,产品边际效益丧失殆尽,若对企业价值链中每个环节都给予相同的关注明显是不合适的。竞争优势的产生来源于低成本和歧异性,以价值增值为导向有助于内部审计深入了解组织的业务流程,并合理区分组织增值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及辅助环节,进而对企业价值链进行有效识别。在识别价值链并区分关键环节及辅助环节(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之后,应进一步实施具体审计计划,针对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分配更多的审计资源,进行重点审计。比如在特定企业中,内部审计应该将工作重心由常规控制项目诸如材料入库、存货出库等流转活动向新形势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如人力资源、计划、质量管理等基础设施活动转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与高价值分不开的,这也是内部审计应以价值增值为导向的。然而高价值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作为以风险规避为目标的内部审计更应该着重关注此区域。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一个具有高度协调性的整体,价值链存在的薄弱环节也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在价值链的薄弱环节往往伴随着冗余以及规模不经济、效率低下的情况,对此内部审计应该综合考虑时间成本进行分配资源,识别其中的冗余、低效环节并删除或业务流程再造。

(三)内部审计应着重于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

篇4

一、决定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内在因素的分析

决定企业内部审计具有哪些职能的内在因素是内部审计的本质和内涵。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是一种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特殊的管理控制活动。其特殊之处在于,它并不同于一般的管理行为,行使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管理活动,而是按照管理当局的职责分工,代替管理当局检查、评价相应的经营管理活动,并帮助管理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这些经营管理活动。理论界对企业内部审计内涵的研究表明,企业内部审计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以独立、客观的态度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以改进建议等方式提供咨询服务,目的是为发现并预防错误和舞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增加企业的价值,以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的目标。

由此可见,企业内部审计执行的是管理活动中的检查活动、评价活动和咨询活动,所具有的职能应为检查职能、评价职能和咨询职能。这三种职能也与内部审计的目的相对应,查错防弊要依靠检查职能的有效实施来完成,提高效率和增加价值要依靠对相关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评价寻找其中的缺陷,提供建议等咨询服务,即评价职能和咨询职能来完成。

二、决定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外在因素的分析

企业经营管理对内部审计的客观需求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外在决定因素。这种客观需求因需求者的身份不同可分为二类:第一类是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第二类是高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需求。

1?郾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内部审计职能的需求

这种需求主要是董事会和监事会领导内部审计开展有关工作,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来履行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责。这主要是因为董事会和监事会由于人员数量、工作时间、信息获取等限制,难以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完成各项具体工作。而内部审计凭借其相对独立的地位,丰富的审计经验和专业的人力资源,就自然而然的充当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大部分工作的实际执行者。但仍需强调的是,内部审计仅仅是董事会和监事会领导下的具体工作者,它能执行的是为董事会进行决策和监事会进行监督提供相关信息的基础工作,并不能“替代”董事会作出任何决策或者监事会作出监督行为。按照我国《公司法》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有关规定,董事会和监事会将利用内部审计完成以下工作:

(1)检查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各项目标的贯彻、执行情况,包括战略类型的选择,战略部署的具体实施,战略目标的实施结果,以及评价管理者的战略管理能力;

(2)检查和评价管理者履行职责的合法合规性,包括对国家和行业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业标准规范的遵循情况,以及对企业制定的各项政策、制度、程序的遵循情况;

(3)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审核企业编制的对内、对外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公允性,以及财务信息对外披露形式的恰当性;

(4)检查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有效性,风险管理过程的客观性、合理性,发现并预防各种形式的错误和舞弊,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咨询建议;

(5)评价企业董事会制定的经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标准,提供反映经理人员业绩的相关信息,以供董事会对其作出业绩考核;

(6)根据需要提供专项的咨询服务。

从上述各项工作内容可以看到,检查、评价和提供咨询的活动一直贯穿始终,正是这些职能的实施,使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2?郾高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职能的需求

这种需求是企业高级管理层为了有效实施管理控制,而通过内部审计来监督较低层次的管理者和员工的职责履行情况,并借助内部审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就是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过程的合理设计、有效实施、客观评价和不断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将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过程,并将提供改进咨询的任务分配给了内部审计,这就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具体而言:

(1)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健全,运行是否正常、有效,特别关注无故超越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事项,对存在的缺陷,提供完善和改进的咨询服务;

(2)检查和评价各经营单位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过程的遵循情况,并注重查错防弊;

(3)关注各项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为提高各部门和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效果性和效率性“出谋划策”;

(4)按管理者的要求,提供一些临时的、专项的咨询服务,如为企业ERP系统的研发和构建提供咨询。

从这些具体活动可以发现,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也主要集中于检查、评价和咨询职能,而且更为重视咨询职能的发挥。

综合上述两类需求可以得到结论:现代企业管理对内部审计的需求表现在内部审计的职能上就是企业内部审计应该提供检查职能、评价职能和咨询职能。

篇5

关键词 银行内部审计 职能 提升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银行内部审计是银行进行自我约束的重要途径,通过内部审计的各种专业方法和手段,能够有效的抵制各种风险的出现,确保资金能够安全高效流通和运行,因此是公司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各家银行都非常重视银行内部审计的作用,积极学习国际现代商业银行运作模式,实施了各种形式的内部审计职能提升工程,能够很好地完善原有的监督职能,通过流程管理和服务支持等新型职能,更好地实现了银行业务的发展。意味着银行内部审计正在实现从管理审计向更加注重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的方向发展,这标志着银行内部审计方向迈出了跨越性发展的步伐。

一、银行内部审计职能提升的意义

首先,银行内部职能提升工程是银行建立优秀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公司治理的重要途径。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与公司治理的目标相一致的,能够通过运用内部审计的方式来实现公司的治理目标。银行内部职能提升工程指的是银行高级主管通过对现行内部审计体系进行改革来达到公司的治理目标的做法。同时内部审计职能提升工程也是在现代商业银行价值型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价值型管理体系对内审体系有更高的要求,更好的内审效果、更低的内审成本和更高的内审效率 。最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也必然要实施内部审计职能提升工程。内部审计改变了传统业务中简单的复审模式,实现了风险模型智能识别控制目标的模式,符合现阶段国际银行业的现状,通过全新的方式实现了对传统模式的彻底改革,实现了人力资源、凭证和影像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内审效率和质量,更好地实现了银行内部的审计职能。

二、银行内部审计职能提升的方法

(一)以多种方式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实现银行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可以通过学习国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成功经验,通过在总行设置审计委员会,各级内审机构的人员实行总行派驻制,即各分行的内审人员直接由总行统一管理,其薪酬、人事权和审计等一切费用都由总行直接管理和拨付,审计结论和报告分别独立出来,只会对最高一级的审计委员会负责,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同级别机构之间的影响关系,同时还能够减少本行利益冲突而引发的各种审计上报情况“失真”。同时,因为内审人员是直接代表总行实施监督检查权,由总行领导管理,其权力也有了很大提升,就将不再会出现问题确认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协调等问题,大量的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二)由合规性审计向风险导向型审计转型。

合规性审计是中央银行内部审计的主要审计模式,也是其审计的基础,它会提出直观的、具有充分依据的各种问题,在内部审计兴起之初,通过合规性审计的方式检查出了一大批管理和操作中的漏洞和错误,很好地杜绝了中央银行各种风险问题的出现。然而,随着规章制度的日趋完善,管理也更加规范化,合规性审计已经越来越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逐渐难以适应央行自身全面发展和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因此,央行内部审计现阶段实施合规性审计向风险导向型审计为代表的先进审计方式转变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更好地实现审计职能的进一步提升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传统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审计模式,既能够弥补和完善传统审计的缺陷,也是传统审计的继承和发展。

(三)深入开展信息系统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并不是传统审计模式的简单扩展,是一门跨越了传统审计理论、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管理理论以及行为科学的边缘学科。因为信息系统审计和传统审计风险分析、控制原则、审计技术方面完全不同,传统审计业务能够依据的控制标准已经难以在信息系统审计中继续使用。因此,需要尽快借鉴国外的成熟、权威审计准则,对人民银行信息系统审计控制标准进行规范是现阶段信息系统审计效率与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 。在对人民银行信息系统的审计标准规范制定时,必须要考虑到国内的现状,现阶段相关准则还非常匮乏,同时由于信息系统本身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从大量分散、单一的系统中,找出其中有相似性的控制标准,为信息系统的审计实务设计一个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

(四)积极促进内部审计成果的转化。

对内部审计发现成果进行二次利用,其实就是内部审计实现咨询的一种方式。内部审计咨询功能的实现同样也要以确认为基础,就是利用确认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管理、制度和控制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其实质就是内部审计人员根据以往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从而预测将来审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提前预防,实现提前监督的重要举措。

三、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将会更加复杂,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履行提供金融服务职责的难度,在银行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的情况下,其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脱离不了完善的内控和科学的管理,对于这一过程审部门将会首当其冲的对自身的审计监督职能负责。因而,银行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完善银行内部审计方式方法,消除对内审职能发挥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既是在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时代进步提出的要求,也是内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规律的直接体现。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济南分局)

参考文献:

[1]韩媛媛.加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济南金融.2011(12).

篇6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9.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7(C)-0221-02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审计的基础,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对完善企业机制,加强经营管理,维护财经纪律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内部规范管理,提高效益和效率显得起越来越重要,而在各种管理手段逐渐完善的今天,内部审计逐渐被看作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有效手段。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认识和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也就备受人们的关注。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符合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企业,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产权清晰。企业所有权是归全体股东所有,但现代企业的所有权常与经营权相分离。股东把财产交给专业管理人员去经营管理,对企业的财产状况和经营成果可通过企业对外的财务报告去了解。

2、权责明确。由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现代企业的投资主体可以是国家、法人、自然人和外国的企业、团体和社会组织及自然人。企业利润的分配是投资者和企业的关系。

3、政企职责分开。现代企业不再是政府的附属,能够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企业在依法的前提下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独立发展。

4、管理科学。也就是管理制度化、流程化的体现,同时,本着能够激发创新精神、主人翁意识的出发点,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达到效率和效果的最佳结合点。

二、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出现也必须服从于这个目标,即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通过分析、评价、建议、咨询和信息,协助本企业的各部门有效地履行其职责。向管理层提供服务,确保他们的决策、控制、安排趋于科学、合理。即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应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以价值或股东权益最大化为目标。企业有权决定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其设置的管理机构必须是能够加强企业管理,减少经营风险、保证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的管理部门。

三、内部审计工作应当发挥的作用

现代企业中,内审作为内部经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服务和服从于本企业是其主要的职能。现代企业经营方式和手段都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企业结构的多层次性和资本经营日渐频繁,在企业的收购、分离、出售等决策过程中,要求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决策活动和操作过程进行分析判断,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和决策的执行情况,内部审计作为决策层的代言人,应踏实地发行监督、评价工作。

2、在企业管理方面,各项制度和决策即便制订的完善和可行,但是如果缺乏监督机制,就会流于形式或因人为改变落空,从而使内部控制失去应有的效能。因此,要求内部审计在对各项制度和决策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以保证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

3、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始终存在,投资人关心的是企业资产安全和投资收益,经营者关心的是经营业绩和自身报酬。因此,要求内部审计对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予以格外的关注。

4、对企业的分配政策予以评价和监督,在保证企业长期发展和股东利益方面以及对企业的整体价值,特别是股份制企业的市场影响做出分析和评价。

5、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要求内部审计在微观上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具体的因素及环节的合理性做出评价;在宏观上,以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而发挥重要作用。

四、健全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对策

1、正确处理好内部审计与管理控制的关系,保证内部审计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属于企业管理系统组成部分,但审计人员又不应直接参与管理的过程,内部审计保持和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基础。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控制是对管理的过程控制,而不是参与管理过程本身。内部审计人员对控制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引起注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但内部审计不应代替管理人员的日常控制责任。

2、加强制度建设。为适应现代企业对内审的需要,将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规范化。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应履行的职责,工作质量标准以及奖惩制度均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在工作中予以落实。只有制度的保证,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才能得以确立,内部审计的权利、地位和责任才能得以明确,同时加强质量控制和检查,才能增强内审人员的责任感,保证工作的质量,为企业服务的职能才能得到较好的体现。

3、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配备和培训。人员的素质决定其工作质量,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一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要结合审计工作实际选好培训内容,做好学有所用,用必有果。二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做到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机密。三要鼓励和支持审计人员自学成才,参加专业审计会议、研讨会、课题研究活动等以拓展视野。

五、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1、内部审计部门要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部门,不能参与日常的具体管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内审人员保持独立,避免陷入日常的系统设置和运行,偏离专业检查的方向,便于对系统做出客观的观察和建议。如果偶尔分配内部审计人员从事非审计工作,应当明确他们不是在起内部审计的作用。

2、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状况要使它能圆满地完成它的审计职责。独立性是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公正和不偏不倚的鉴定或评价所必不可少的,这一点要通过组织状况和客观性来获得。(1)内部审计必须得到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支持,这样他们才能得到被审者的合作,不受干扰地进行他们的工作。(2)审计部门经理与董事会之间必须能直接交流信息,这种交流有助于保证独立性,并为董事会和审计部门经理之间保持相互交流所关注的事情提供手段。(3)内部审计部门的宗旨、权力和职务必须以正式的书面文件形成确立。

3、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关系,内部审计和各部门存在着正式和非正式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沟通的有效性,也是内部审计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注意各职能部门对内部审计的态度,树立内部审计在管理控制检查方面的权威性和内部审计建设开展工作的形象。

4、不应将内部审计局限于仅对会计和财务范围内的管理过程的检查。企业内的所有职能部门都必须加以管理,而且都将得益于,独立的客观的检查。

5、建立后续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必须进行后续审计,以确保对报告中提出的审计结果采取适当的行动,报告中的某些审计发现可能很重要,需要管理部门采取行动,在它们被纠正前应由内审部门进行监督,并确认已经采取纠正行动,正在达到要求的结果。或者确认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已经承担了对报告中的审计结果不采取纠正措施而产生的风险。

篇7

关键词:企业 内部审计 服务职能 思考

近几年,急速发展的经济环境、高风险的经营环境逐步改变和拓展着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传统的以“查错防弊”为主要目的、归集于财务领域的审计监督职能,已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当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进一步需要。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职能部门,要生存和发展,监督只是手段,服务才是最终目的。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广泛树立参与服务的理念,真正实现内部审计的职能从“监督型”向“监督与服务并重型”转变,才能应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才能更好地实现为企业增加价值和改善经营管理的目的,从而实现内部审计自身的价值。

一、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涵义

(一)内部审计应为企业领导决策和宏观管理服务

内部审计应关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热点、焦点问题,从具体、微观的角度查找问题,从全局、战略的角度分析问题,从而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内部审计是通过对企业进行常规或专项审计工作来实现其职能的。企业年度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项目的开展,都应该以服务于公司管理和发展大局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审计人员应通过检查资金、资产、经营业务和投资项目等审计元素, 发现、总结和提炼出具有共性或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用全局、战略的观点去分析产生问题的本质和原因,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查找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决策层和管理层反映,为领导提供完善体制、改进机制方面的建议。

(二)内部审计应为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过去,内部审计人员常以监督、查错、挑毛病的姿态出现,很容易引起被审计单位和人员的对立情绪,给审计证据的收集、取得造成一定困难,审计工作开展得也不很顺利。而如果内部审计弱化其监督作用,强化其服务职能,在开展审计之前与被审计单位多沟通与交流,并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其形成原因以及可以采取的对策。只有把监督寓于服务之中,才能减少被审计单位的对立情绪,达到既实现监督,又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的目的。内部审计应本着“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原则开展审计工作,把为被审计单位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实行边审计、边整改、边落实。

二、内部审计服务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强调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并不是对监督职能的否定。审计监督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实现企业目标,其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审计部门在审计监督工作中,一方面要坚持依法依规审计、勇于揭示和反映公司企业各层面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实事求是、宽严适度地予以处理,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威慑、警示作用;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公司实现经营管理和发展目标的大局出发,积极为公司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服好务,既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审计查出的具体问题,又注重从防范风险、提高企业整体经营管理和效益水平的高度提出建设性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公司各层面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加快发展。

三、有效发挥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途径

(一)注重三个环节

1、审计计划。审计计划必须依据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经济工作重心编制。在编制计划时应围绕中心,力求贴近企业发展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发展大局服务。选取领导和员工关心的、紧密联系当前企业经营环境,合理确定项目计划的具体目标,使审计计划体现出企业发展战略。同时要突出重点,即要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使审计监督能够为企业服务。

2、审计过程。本着“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原则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把为企业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审计全过程。一是审计中注重与被审计单位的交流,不失时机地贯彻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各项规定,对基层在贯彻、执行公司文件规定方面遇到的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二是不仅要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分析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提高经济效益;三是注重审计结果和审计意见的落实。一方面通过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促使其及时整改;另一方面对审计结果进行追踪审计,明确整改责任,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落实,通过监督体现服务,促进单位增收节支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审计分析。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涉及的每项经济业务或每个审计项目,所反映出来的往往是个别现象、局部信息。内部审计要加大对审计情况综合分析和信息反馈力度,通过对大量微观信息的分析,有效地利用审计成果,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揭示管理经营中存在的普遍性、苗头性的问题。对突出问题和存在的漏洞,立足于推动发展、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注重从体制机制、政策制度上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领导提交内部审计综合分析报告,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服务。

(二)实现三个转变

1、转变审计理念。由传统的审计监督向中石化审计局提出的“大审计”、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审计增加价值四大科学审计理念转变;将审计从查错纠弊为主向维护内部控制有效、高效运行和注重风险防范转变;从揭示反映问题为主向既注重揭示反映问题,更注重规范管理、完善制度转变。一方面努力发挥好审计的预警、揭示和修补抵御功能及作用,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和促进公司内部控制等自身“免疫系统”发挥自我预防、修复功能及作用。

2、调整审计重点。内部审计应围绕企业工作中心,服务大局,抓住业务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和风险较大的领域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规范管理、堵塞漏洞、防范风险、提高效益方面的建设性作用,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在真实性审计的基础上,突出内部控制和管理效益审计,明确审计重点,突出审计效果。

3、改进审计方法。随着审计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拓展,审计方法也应进行改进和突破,以提高审计效率,推动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一是从事后审计、静态审计向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延伸,将审计关口前移,加大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力度,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实施全过程监控,完善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二是从检查账、证、表等基础审计方法向制度基础审计方法改进,突破过去主要关注会计核算程序的传统方法,完成从内部控制入手进行多样审计的转变;三是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联合检查。按照审计计划,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协作和配合,从以往审计部门独立开展监督为主向注重和促进职能部门发挥专业管理和监督作用的转变,努力配合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同时切实加强与其他监督部门的协调和合作,形成更强大的监管合力。

(三)把好“三个关口”

1、审计质量关。质量是内部审计的生命线。内部审计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工作,加强审计项目管理,完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重点抓好审前调查、审计取证、现场管理、审计报告等环节,完善“审计复核”制度,加强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强对审计业务的科学管理。

篇8

关键词: 银行; 内部审计; 职能提升; 途径及方法

银行内部审计能够促使银行自我约束,充分运用内部审计中诸多的方法与手段,防止各类风险的发生,保证资金及时正常的运转和流通,所以,其在银行内部治理中属于核心部分。现阶段,我国各银行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予以了充分认识,相继按照国际现代商业银行运作模式,对自身治理结构进行完善,通过诸多形式提升内部审计职能,进一步拓展监督职能领域,确保银行业务良好发展。

1.一、银行内部审计职能提升的意义

1.11.是银行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体系的实际要求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拥有相同的目标,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银行内部审计职能提升的主要目的是银行管理层为了达到预期的公司治理目标而根据当前实施的内部审计体系做深入细致的改革。

1.22.是建设现代银行价值型管理体系的内在要求

价值型管理体系强调内部审计体系要充分发挥较高的内部审计效果、内部审计效率,合理降低内部审计成本。所以,应积极深入改革和创新,保证内部审计体系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33.是实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业的必然选择

内部审计逐渐从最初的业务简单复审模式朝着风险模型智能识别控制目标的战略方向转变,这与国际上各银行的发展趋势相一致,通过全新的视角来改进当前的业务流程,合理优化人力资源、凭证,不断增强内部审计质量及其效率,从而充分发挥银行内部审计的职能。

2.二、加强银行内部审计职能提升的具体途径及方法

2.1 1.通过升级内部审计的确认职能逐步拓展内部审计的职能边界和职业途径

基于现实中银行内部审计仍然停留于服务于本级管理需要的制度导向型合规审计,建议可以按照“全面规范一>业务系统风险评估一>内部控制评审一>整体风险评估一>组织治理”的途径,逐步拓展银行内部审计的职业边界。首先,要消除内审监督空白领域。实现内部审计对内部管理和各类业务系统的全面监督。全面规范各级银行的管理和操作,并借此熟悉各类业务的控制系统及各级组织治理的基本属性。其次,对个别内控机制较为健全和风险管理水平较高的业务系统开展风险评估,总结对内部控制开展风险评估的经验。第三,建立内部控制总体框架,从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内控基本要素,着手建立健全一级组织的治理框架,并综合开展对整个机构整体内部控制的评审。

2.2实施信息系统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是涵盖了传统审计理论、信息系统管理理论、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的综合性学科。信息系统审计不同于传统审计风险分析、审计风险控制,传统的审计业务作为依据的控制标准现已无法在信息系统审计中再使用下去。所以当前必须积极的借鉴西方国家权威完善的审计准则,制定有效规范的银行信息系统审计控制标准,这是促进信息系统审计效率及其质量提升的核心环节。实际编制银行信息系统的审计标准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即当前的有关准则并不全面,并且信息系统自身存在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我们必须在诸多单一分散的系统中,及时找出其中类似的控制标准,基于信息系统的审计实务构建健全有效的评价体系。

2.33.进一步推动内部审计成果的转化

对内部审计发现成果进行二次利用相当于内部审计实施咨询的一种方式。在内部审计咨询中应将确认作为基础,通过确认性作业中发现的问题,对控制、管理、制度等提出相应的建议,这实际上是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按照过去审计中已发生的问题做一番详细的总结,以此准确预测今后审计中会发生的问题,同时,采取措施提前预防,进行有效的事先监督。

2.44.合理明确内部审计范围与重点

必须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可把银行有限的内部审计资源分配到所需的领域中,在扩大审计范围的同时还要充分显现出审计重点。根据我国现代银行各项业务系统的快速前行与信息风险更加突出的问题,应积极实施信息技术全面审计,不再局限于部门条条框框,对银行的诸多核心业务系统、计算机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实施全面审计。同时,根据银行易发高发风险点等专项审计工作。

2.55.构建完善的审计交流磋商机制

当前,我国银行内部审计职能从传统的合规性确认朝着评价评估、参谋咨询等新的职能上转变,进一步带动了内部审计工作方式的转变。对新职能的及时有效实施,除了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全面了解相关的制度规范外,同时该部门还必须和业务部门积极沟通交流,保障审计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良好的服务业必不可少,和业务部门积极配合协作,力争为组织价值增值。为了促进内部审计新职能的提升,银行应构建一套完善的审计交流磋商机制,内部审计部门和业务部门配合分析风险点、配合编制内部控制制度与绩效评估标准、共同提出建设性咨询建议。

三、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随着银行工作难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工作任务量的攀升,其内部所有工作要想正常有效运行就必须要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与管理作为支撑,在该过程中,审计部门应带头对自身的审计监督职能负责。所以,银行内部审计职能的提升,健全银行内部审计方法,抵制对内部审计职能发挥有影响的负面因素,这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实际要求,还是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发展主向。

参考文献:

[1]李岩玉.关于深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职能的探讨.财会月刊.2011.

参考文献

[1]李岩玉.关于深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职能的探讨[J].财会月刊,2011年03期.

[2]孔莉.对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年12期.(12).

篇9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审计 监督

我国新阶段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内涵深刻,意义重大。作为审计工作,刘家义审计长在2008年3月召开的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会论坛讲话中,有着明确地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审计工作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审计工作的灵魂,是我们审计工作的指南。没有这个灵魂,没有这个指南,中国的审计工作就将一事无成,必将走入死胡同。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入思考为什么审计、由谁审计、审计什么、审计为了谁的问题,深入思考审计的本质,从而树立科学的审计理论”。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审计事业面临着很多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审计工作的地位由经济上升到经济与政治并有,审计作业方式由传统方法转向电算化和网络化,审计环境也将在更广阔、更复杂的空问进行。面对这些严竣的挑战,没有一个科学的理念进行统领是不行的。可见,在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我们进行内部审计职能问题研究适合时宜。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正确界定内部审计职能问题

(一)要想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履行内部审计职能,首先要弄清内部审计新的定义。我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03年颁发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将内部审计描述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计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2003年审计署颁发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内部审计定义说明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其工作范围包括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关注真实、合法和效益三个方面,目的是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

(二)内部审计职能存在不同观点论。近年来,我国审计理论工作者和广大内部审计人员在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中,对内部审计职能不断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各种见解和不同观点,有监督单职能论,有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两职能论,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三职能论,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管理、咨询多职能论。

(三)鉴于对内部审计定义的理解和多年内审工作的感悟,笔者认为,内部审计的职能应包括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管理职能,而不具有经济鉴证职能,这样理解也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理由如下:1、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职能是内部审计定义中明确指出的基本职能,为绝大多数人士所认可。2、管理职能。现在国内许多人认为内部审计没有管理职能,它独立于管理部门之外,是对管理控制的再控制,对管理监督的再监督。如果我们从企业内部某一层独立地看待内部审计,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道理。但站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从企业整体来看,内部审计应服从于企业总目标,内部审计应具有管理职能,为管理者服务,并帮助其实现企业的总目标。再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企业管理的事项和过程,既是内部审计进行审计的对象,也是内部审计服务的对象,它具有双重性。因此,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内部审计不应独立于管理之外,而应从属于管理,发挥管理职能。3、内部审计不具有经济鉴证的职能。所谓鉴证,是指鉴证和证明,鉴证最大的特点是由当事人以外的独立的第三者履行。而内部审计机构从企业这个主体来讲,并非第三者,它作出的鉴定最多只能是一种“自我鉴定“,其客观公正性是极其有限的,对外是难以让人信服的。有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对企业所属各级组织而作出的审计结论是一种鉴定,只不过内部审计的鉴证职能对外无效,但对董事会下属的各级组织仍是有效的,因而内部审计有经济鉴证职能。笔者不认同这种观点,一是内部审计中,内审人员与董事会不是毫无利害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聘用与被聘用的关系。二是内部审计中,内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也不是毫无利害关系,某些因素的存在会影响内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三是内部审计人员接受领导授权,对本企业所属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完成承包目标或履行其他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查,作出结论,以作为领导兑现奖惩或评价干部的依据,恰恰说明的是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履行内部审计职能

(一)科学发展观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把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转为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明确审计工作方向,是集团公司对审计工作提出的首要要求。当前时期,审计部门要切实履行审计职能,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宏观意识,树立科学审计理念,站在更高的层面对审计模式、审计方式、审计管理等进行改革创新,推进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

树立科学发展观,内部审计为集团公司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发挥监督作用。追求利润最大化,用局部代替整体,则是以牺牲长远发展为代价。伴随着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我国企业逐步成为市场主体,从本质属性上重新认识自己,正从利润最大化的长期束缚中解脱出来,选择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

(二)以人为本重民生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回答了为什么审计、由谁审计、审计为了谁的问题。在审计监督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员工既作为审计管理的客体同时又是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审计监督的重点转移到厂、矿职工的安全、工资及福利等方面,集团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安全生产,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随着公司管理重点的转移,审计工作重点也转向重民生方面。

以人为本,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人是生产力中最主要的因素,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至关重要,集团公司非常重视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提高了审计人员的学习力、思考力、凝聚力、文笔力和执行力,为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根本保障。

(三)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责无旁贷的任务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确定科学的发展目标,是每个企业必备的。打造又好又快发展的环境,创造和谐厂区是集团公司工作的亮点。与之相适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审计转型势在必行,要善于从宏观大局的战略高度来思考和分析并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监督和评价企业健康发展,而绝对不能忽视与企业息息相关的社会责任问题。

(四)统筹兼顾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保持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

统筹兼顾,建立有特色的长效监督体系。我们把审计工作细划,加强内部控制,把审计监督关口前移,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控制,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企业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为集团公司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三、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履行内部审计职能意义深远

科学发展观既给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为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目标和指明了方向,也给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根本方法和基本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集团公司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内部审计工作面对的问题更为复杂,审计职能的正确履行更加关键,只要我们集团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结合企业自身实际,与相关部门团结协作,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更好地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能,就能开创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局面,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审计成果。

篇10

关键词:企业 内部审计 职能

一、内部审计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制定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指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从企业角度看,内部审计是独立客观地监督和评价企业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是为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和实现经营目标服务的,因而也是企业监督评价机制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

内部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审查与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促进企业加强经济管理,实现经济目标,其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职权的界定最初都带有浓厚的行政命令色彩,尤其是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往往被要求代表国家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在此意识指导下,企业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使其成为了一个很不光彩的角色,仿佛是国家安插在企业的线人,受这种惯性认识的影响,加之内部审计的无作为表现,我国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的发展所持的麻木不仁态度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内部设置的机构,在本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部审计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企业的利益限制。于是作为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如若不能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监控,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就会埋下巨大的隐患,导致审计风险。此外,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和公司、单位其他部门人员同属一个机构,潜在的或实际出现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内部审计人员也要承担企业的经营责任,从而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极易受损害,多数单位没有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而是由其他业务人员兼任,也没有赋予他们一定的职权,受执业能力和专业素质限制,也很难开展内审工作。所以,内部审计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是否具备充分独立性有关,这表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还很不合理,从而大大影响了其职能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经验丰富和专业性强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工作判断能力还不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很难保持怀疑态度,有时还过于轻信管理当局。企业中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思想中一直存在权大于法的错误观念,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审出的问题涉及到上级领导时,就会常以领导的批示或暗示作为评价和处理依据。很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仅很少一部分是审计专业的,因此也就造成内部审计队伍素质高低不一、差距较大。岗位培训及后续教育没有跟上。很多企业内部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培训及后续教育一直比较忽略,因而也就造成了内部审计人员没能及时学习到最新的内部审计技能。

三、内部审计职能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走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误区

内部审计毕竟是企业的内部事务,企业内部的事务终究要靠企业自身来解决。发展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事业,单凭政府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企业管理当局的积极呼应。只有企业领导尤其是最高决策层的领导转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才会对内部审计的发展形成巨大的推动力。因此,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环境下,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举措。

(二)设置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

要结合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设置适合企业管理特征的内部审计机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及两权分离下的委托。就内部审计机构及其设置而言,我们主张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经理层之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部门,三者之间由上而下应存在业务指导关系,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高于其他各职能部门,其在业务上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业绩,在行政上向经理层负责并报告工作。对于规模较小、不设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既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有利于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可以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确立监事会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内部审计人员不受企业经营管理部门的约束,这样内部审计机构直属领导层次高、独立性强、权威性高,工作容易开展。

(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内部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应该多元化,应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建立起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职业道德标准化的企业内部审计队伍,以适应现代经济对内部审计的高层次要求。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莫勒尔. 李海峰等译.《现代内部审计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