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审计范文

时间:2023-03-20 13:1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内部审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内部审计

篇1

内部审计是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集团公司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不仅对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还对各项管理活动作出有效评价,促使企业填补漏洞,完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对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特点、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公司治理活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已成为企业生存、经营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对企业集团内部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评价,帮助企业集团填补漏洞,完善经营管理,提升经济利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完善企业集团经营管理制度、促进企业集团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创维集团自2000年以来,其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运用有效的运作模式,为公司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查出集团公司员工违反公司章程等行为多达200余起,并将这些案例信息反馈给了集团法律部,最终移交国家司法机关处理10余人。在“世通”案件中,内部审计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加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及特点

国内外众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特点进行了分析。CynthiaHarrington(2004)指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能够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科学方法帮助企业实现增值、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能够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公司治理过程进行评价并敦促其加以完善和改进,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实质是一种客观、独立的保证和咨询活动。Sherer,Michael和DavidKent(2006)从公司治理角度对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概括了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本质和特点,分析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受托管理责任的职能。并指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本质上就是企业管理层对企业进行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及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证实、评价与指引三项职能。陈艳利、刘英明(2004)认为集团公司因具有多层次并存、多纽带联结、多元化经营等特点,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不仅是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之一。综上所述,多名学者一致认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具有重要性,并且由于集团公司具有由多个经营实体组成、多层次并存、多元化经营、地理分离等特点,导致其必然面对各个实体间的空间距离和多业经营等问题,同时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较一般企业方式更复杂、内容更繁杂、障碍更多。

二、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对于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分析,各位学者各抒己见。耿云江(2006)认为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明确、内部审计方法落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内部审计尚未职业化等方面。吕欣航(2006)认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原则缺乏实质性的保障,查账式的内部审计还未完全向管理审计转型,传统的内部审计还未完全与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对于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所存在的问题,各位学者众说纷纭。郑海航、戚幸东(2003)指出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公司领导内部审计意识不强、审计机构不健全、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人员少、职业素质不高;内部审计过分外部化、审计效果局限性大等。张玉(2005)认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审计目标单一、范围狭窄;审计的取证方式落后等。杨远(2009)认为目前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有:内部审计职能在实际操作中模糊不清;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受到限制;集团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置单一;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若干误区等。由此可以,学者们分别从内部审计模式、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及内部审计人员配置等方面对我国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现状进行分析。目前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制尚不完善,仍存在内部审计模式不合理、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等问题。

三、完善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学术界提出很多完善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Laughlin,R.(2005)认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应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主,通过审计评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风险,剔除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帮助实现企业目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从而为企业集团创造更多的价值。郑海航、戚幸东(2003)认为可以从转变内部审计目标定位、完善内部审计程序、逐步健全内部审计职业规范、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等方面来完善我国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吕欣航(2006)认为,改进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发展需要,推进审计内容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化;从事后审计向事中及事前转移,防范风险;拓展内部审计范围,实现审计电算化;创新内部审计方法、手段;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等。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于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改进是针对我国集团公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是以国际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为主,并没有系统的针对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研究,难以有效地发挥对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部分文献已经明确了集团公司及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基础理论问题;一些重点的权威文献分析了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尤其是郑海航、戚幸东(2003)、吕欣航(2006)和杨远(2009)的论文在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的治理对策方面阐述得较为详细,值得借鉴。但是,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实践和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实践指导意义的完备的理论体系,内部审计理论发展严重滞后于实践。大多数国外学者的研究仅停留在国际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层面,并没有对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开展系统研究,难以有效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作者:李楠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基于管理学视觉的理论思考[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曹廷求.公司治理理论面临的三大挑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2).

[3]陈艳利,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4(5).

[4]耿云江.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J].审计监督,2006(2).

[5]吕欣航.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财经界,2006(10).

[6]时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透视[J].审计研究,2003(4).

[7]汪国银,林钟高.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05(2).

[8]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2006(2).

[9]杨远.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

篇2

【关键词】内部审计;公司;作用;问题;措施

1.引言

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公司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面临者许多变幻莫测的市场风险。为了保证公司资金安全、保证资产高效运作.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对公司提出的要求,迫切需要有一套有效监控体系。内部审计作为公司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保障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公司内部审计职能应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为主,逐步向控制导向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扩大和发展,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研究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若干解决方法,对于公司内部审计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在公司内部管理及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和防护作用

公司开展财务审计可以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防护作用,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法律保障。财务审计属于传统的审计业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和评价,是其他审计业务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必须受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约束,为了保证合法经营,公司必须开展财务审计。通过财务审计,可以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完善财务会计核算,规范财务会计活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合法;可以增

强领导和职工的法制观念,抑制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发生;可以严肃财经纪律,建立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促进合法经营。

(2)咨询和建设性作用

公司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和建设性作用.改善风险管理,不断增强公司竞争力。经营审计以财务审计为基础,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及其有关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并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纠正措施和建议,以便改善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实现组织经营目标。公司内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对战略、决策和业务执行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可以发挥优化决策,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的作用;可以避免因决策失误而给公司带来损失,促进公司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占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公司的自我发展。

(3)服务和参谋作用

公司开展专项审计可以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和参谋作用。从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增强公司科学管理意识。专项审计是内部审计服务于本单位、为本单位提供增加价值的服务的有效方式,能够为本单位完善管理,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从而促进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效果。近年来开展的内部控制评审,针对某项业务专门审计等都属于专项审计的范畴。经过实践证明,公司针对主要的成本费用项目、重点资金项目或者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审计,可以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3.我国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我国对审计制度的要求却未同时得到提高,致使审计的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新时期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步伐。存在一些问题已经无法满足现行经济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欠缺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没有独立性,内部审计就不能取得所期望的成果。《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就明确要求:内部审计师必须对他审核的活动保持独立性,这种独立性能使自由客观地工作。但是我国公司内部审计大多由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工作的负责人领导。由于该公司是集团公司的二级法人.集团公司虽然设有审计委员会。但其基本上是满足海外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求而设立的一个机构。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工作.且和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联系不够,内部审计部门无法通过与审计委员会的沟通来实现其独立性不利于对企业高层决策及其经济行为进行监督,而且由于在公司内部多种内部利益关联性使得审计客观性受到影响。当审计人员面对企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切身利益时.何去何从确实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2)内部审计面狭窄

目前我国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日标的实现.将我国内部审计定义和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对比,可以看出我国与国际内部审计在理论和实践上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已完成从传统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的过渡,并开始向风险导向审计、战略审计转变。它们重视内部审计的咨询与服务功能,内部审计的目标也从服务于管理当局发展成为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经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而我国目前仍处于从传统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过渡的阶段所以,内部审计的职能仍局限于监督和评价的传统职能,审计的重点是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审计目标是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3)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公司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掌握会计、审计知识。而且要求审计人员熟悉管理知识、精通金融业务、具备审计人员独特的敏锐性和判断力。

从审计的业务要求来看.审计人员需要掌握多专业多工种的业务知识,同时应及时了解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变化,否则审计的质量和效果都会受到影响。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真正具备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对现代审计技术手段掌握不够。缺乏开展当代内部审计工作所要求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自我评估、信息技术、管理沟通等所要求的胜任指力。

4.提高公司内部审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对策与措施

(1)加强内部审计主体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主体应具有必要的权力,以此来确保其职能的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发挥效用的必备条件,其独立性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与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公司应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从资源配置上体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建立审计质量的组织保证,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为内部审计工作搭建好工作平台。

公司如果能改变内部审计部门的行政管辖,建立一个在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下的审计机构或部门,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居于较高地位,不受其他部门干涉,自主决定审计项目,审核批准内部审计报告,向董事会或监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将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人才是审计事业的第一资源。针对我国目前内部审计资源缺乏,质量不高的现象,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首先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坚持原则,有正义感;通晓会计原理及其操作技能;熟悉内部审计准则,程序和技术;掌握本公司的有关业务知识,熟悉或完全掌握公司所有制度;熟悉现代公司经营管理理念;对公司内部控制及所属专业有较深的理解;内部审计人员应进行后续教育,主要内容包含:专业知识、技能、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最新情况,从而具备与其从事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更应注重强化沟通能力,提高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的认知程度,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审计结果的实施。

此外,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单凭原内部审计人员已不能适应现代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因此,必须尽快充实工程技术、公司管理、法律、金融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3)加强效益审计

内审部门在公司业务创新和风险防范工作中要责无旁贷挑起重担,内审部门要通过准确定位提高内部审计服务水平。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管理+效益”。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建立,公司则完全作为经营者。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于查错防弊和保护资产,而是针对经营管理领域中存在的控制缺陷,提出富有建设性的、符合成本效益要求的改进措施和方案,以帮助各级管理人员更有效地履行职责。内部审计监督应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内控制度和经济效益上,有利于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做出评价,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为公司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

(4)建立责任与激励机制

要使内部审计人员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有明确的责任机制与激励机制。责任机制重在对内部审计人员履职情况进行考核,明确建立内部审计人员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程序,对于不勤勉或履职不积极的内部审计人员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参考文献:

[1]杨志强.浅谈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0(3).

篇3

近年来,国内上市公司不断加强内部审计的建设,通过建立审计委员会等方式来强化公司的内部审计。但是,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匮乏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众所周知,内部审计是第三方的监督机构,需要对公司的各项行为进行监督,这往往需要一定的独立性。然而,国内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非常差,一些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是由财务部门进行兼职,这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还容易受到管理层的利益牵制,这主要是因为部门设置上没有能够实现制衡。

第二,内部审计的地位不够明确。在很多上市公司的部门设置中,内部审计是设立在财务部门下面的一个分支机构,这种部门设置方式使得内部审计的地位没有得到有效明确,导致其在工作开展中缺乏相应的地位和权力,造成了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第三,内部审计的方法相对滞后。目前,国内对上市公司进行内部审计的方法仍然停留在以账目为基础的审计方法,通过查错防弊的方式来发现问题,这与当前最新的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方法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第四,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尽管当前财务会计人员非常多,但真正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却非常欠缺。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包括审计、会计及财务管理等方面,而且还要熟悉所在行业上市公司的运作模式,并且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而真正具备这些方面的审计人员在国内非常少。

二、完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所存在的这几方面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几点完善对策与建议:

第一,改变内部审计的运作模式,强化其独立性。内部审计通常有三种运作模式,要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就需要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通过董事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要求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从而越过上市公司管理层,减少内部审计部门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纠葛,以更好地实现对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督。

第二,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赋予审计部门相应的职责。上市公司应当由董事会层面通过内部审计的相关制度,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常态化。同时,通过内部审计制度赋予审计部门相应的职权,明确其在上市公司内部的地位与作用,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内部审计部门强化对其他各部门的监督,从而防止公司风险的发生。

第三,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现有的内部审计方法虽然能够发现上市公司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财务问题,但随着公司环境的变化,一些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性也日益加强,这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改进当前的审计方法,从原先单纯的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与事中的审计相结合,账目审计与计算机信息审计相结合,并且引入风险导向的审计体系,将审计工作贯穿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从而加强对公司风险的预警。

篇4

摘 要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内部监督与制衡机制,其工作范围已经拓展到财务审查、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以及公司合规性审计等领域,有效的内部审计是完善企业内部治理体制,增加企业价值和改善企业运营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阐述了内部审计的产生及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然后针对T的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的概况及其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结合内部审计在特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及其采取的解决对策进行进一步的剖析,从而论证企业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公司治理 作用

一、内部审计产生原因及与公司治理关系

企业内部审计经历了长期艰苦的发展过程,内部审计是在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营管理和控制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互分离的产物。

(一)内部审计的产生的动因

1.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

随着企业业务的日益复杂化,规模不断扩大,由于控制跨度的不断增大,企业所能施加的控制力也开始减小。企业需要通过管理控制系统,以鉴定各项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业务程序得到贯彻执行的情况;现行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充分起作用,汇报的情况是否属实。因此,管理当局就需要分派具有分析能力,特别是能够分析控制系统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专业人员来检查各种业务并向自己报告。

2.外部审查监督的需要

外部审计要审查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与可靠性,需要在审计之初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审。企业为了减少外部审计工作量,降低外部审计费用,企业愿意建立和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此外,国家政府为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迫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内部审计,必须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所以内部审计除了作为管理工具之外,还可间接地满足政府的各种监督的需要。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1.公司治理结构制约内部审计的发展

公司治理是实施内部审计的制度环境,有效的公司治理能够促进内部审计有效的开展,是保证内部审计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但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使其内部审计的制度环境不完善,这样就制约了内部审计对企业运营、经营管理、风险预测评估等方面评价及改善作用的发挥,使得内部审计部门成为摆设。

2.受制下的内部审计无法完善公司治理

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它既可以维系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促进企业内部形成上下沟通,是左右协调的合力,又可以确保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和正确,最大限度地保护各利益主体的权益。可以说内部审计是正确处理利益相关者关系、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但公司的内部审计由其公司治理结构的限制成为摆设,这样就无法发挥内部审计在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二、T公司的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情况概述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T公司创建于2007年7月,是江苏某公司在白城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4700万元,公司现有员工28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8人,3人被列为国家和省级专家。1人获得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5人获得国际焊接技师资格,2人获得国际焊接高级检验员资格,11人获得国际焊工资格。

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物流设备产品、风电设备产品、电工设备产品、压力容器产品,且其每年产值可达5亿元左右。公司已经入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技术部为吉林省省级技术研发中心;通过了ISO9001:2000版质量体系认证;取得了权威的欧盟安全CE认证;一、二类D级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取得了德国DIN18800-7国际上最高等级E级认证资格。主营电工产品有11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二)治理结构概况

T公司治理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 T公司组织结构图

(三)T公司内部审计现状

T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是从财务分离出来的,且审计人员由财务部中的3名财务人员兼任,实质上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务部门管理。内部审计目标主要是财务审计,多采用事后审计并以手工审计为主。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缺乏执行力度。

1.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T公司内部审计主管由财务主管兼任,审计人员有财务人员兼任,他们的工作、工资、其它福利等都由本企业有关负责人的支配,有关晋升、职称评定等都不能独立于企业,这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其监督和评价职能时会有很多顾虑,缺乏独立性,使其内部审计部门无法完全履行对上级管理层的评价职能,最终影响到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2.审计局限于财务审计,管理审计未能开展

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建设性管理建议,工作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不能直接为经营决策服务,因此不能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3.审计范围小而且审计手段落后

公司其内部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涉及范围极为狭小,而且事后审计所占比重较大,忽略了事前和事中审计。

T公司内部审计手段很落后,内部审计工作还主要是以手工查账为主,审计的抽样也很少利用统计抽样和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仅仅凭借审计人员的个人经验和职业判断来进行抽样,根本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全面性。

4.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且结构不合理

兼任T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3名人员中,有2位年龄以超过40岁,年龄老化,学历不高且不是专业审计出身,都是财会人员兼任审计工作的,在财务处理方面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在审计方面缺少专业理论知识技巧及丰富的管理学知识,缺少对企业全面业务进行评价、参与的能力,不利于审计工作的进行。另1位审计人员审计方面的知识结构比较完整,但其实践经验很少,又受工作权限的限制,很难将其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企业本身又忽略了对审计人员相应技能的培训。

(四)产生问题的原因

首先T公司不完善的治理结构本身就决定了其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T公司只是把内部审计作为补充外部审计工作的一个手段,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强调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而忽视其服务职能。最终就导致了T公司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对经营管理调整及优化的作用。其次T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主管直接领导,无论从组织地位还是独立性来说都比较差,内部审计机构由财务部门负责人的领导,审计范围就只能局限于财务领域,进而就导致了审计对象只能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深入不到管理审计的层面。再次企业本身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又为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所以其审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所以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结构设置必然存在问题。

三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效用

企业内部审计的实践证明,内部审计能帮助企业管理层在考虑短期利益的同时更多关注企业的长远利益,促进各项管理活动规范、高效、经济地运作,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环境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已经成为公司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只有站在公司治理的高度,立足于本公司的需要,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确立其应有的地位。因此应该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使其独立于企业的管理层,且由审计委员会决定内审机构的人员配置、运作模式、工作内容等。内部审计部门的负责人由董事会直接任免,内部审计工作直接向董事会报告,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也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地位,扩大审计人员的职权范围,使其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中,从财务审计延伸到管理审计。

(二)拓宽内部审计领域

基于内部审计范围小影响内部审计发挥其作用的问题,T公司决定改变其一直使用的事后审计,转移导事前、事中审计上来,在企业正常的运营时随时进行事中审计,对企业单位的重大经营决策、重点投资项目及占用资金数额较大的主营业务实行事前审计,并且还要监督和评价有关项目、预算及合同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以便及时反馈信息防止失误。对经营与管理进行全面及时的监督,减少损失增加了企业价值。

(三)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

拓宽了内部审计的范围之后就需要采用先进的审计手段,为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T公司积极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并建立起规范的审计数据库、法规数据库,开始由手工审计向计算机审计过渡。积极采用数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加速审计信息传递、收集、处理及反馈的速度,促使审计测试、评估、分析工作的日趋规范和完善。

(四)加快内部审计人才建设

T公司对内部审计人员结构进行了如下调整:(1) 聘用专业审计人员:聘请4名专业的审计人员开展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利用其丰富的审计与管理知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为企业经营发展献计献策;(2)进行人才储备:招聘2名审计专业的本科生,既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也增加了其内部审计人才的储备;(3)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分离:原来兼任审计工作的人员恢复本职工作――财务工作,不在参与任何审计工作。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机制,建立健全的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有效的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可以通过对企业内部经营与管理进行评价来增加企业价值;通过审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为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发挥参谋作用,促使企业调整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1]王光远.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审计研究.2006(2):29-37.

[2]杨思敏.企业内部审计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2009(3):12-14.

[3]余金.我国内部审计的现实与发展.财会通讯.2008(5):18-19.

篇5

一、结合公司中心工作目标,积极开展管理审计,提升公司管理绩效。

(一)股份公司年初制定了中心目标之一就是:推行“三化”建设,即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完善工作事项督查机制和经济责任考核体系,建立“权力公有化,责任私有化,利益合理化”的内部运行模式,改变长期存在于国有企业中责权利界定不清运行难,责任模糊不清落实难,利益分配不均合理激励难的顽症,逐步实现责权利的协调统一。该同志带领内部审计部门会同公司人力资源等部门,一方面积极响应和推行公司提出的“三化”管理,一方面紧紧结合内部审计转型“由靠法律赋予的权利实施监督为主转向靠制度管人、管事、管物为主”的主旨,把内部审计工作的本质彻底地由检查系统、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完善控制、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在今年6月份前,重点是配合公司各个部门、单位细化部门、职位、岗位等层级管理职责,推出了200多个岗位的“岗位经济责任考核办法”;参与制定落实了严格的资金审批办法,通过界定审批权限,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行,对权力的正确运行起到了直接的刚性制约;参与修订了物资管理制度,使港口的物资管理步入了正规的管理体系中;另外还对“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应收款管理办法”等进行了修订完善。今年6月份后,又会同人力资源等部门,按照计划对相关的制度、办法、岗位职责等进行了检查落实。通过一段时间的检查落实完善,使得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真正体现到全面转型上,同时也能够真正体现到股份公司制度建设的四句话的内涵中:制度之上,没有特权;制度之外,没有自由;制度之下,没有人情;制度之后,没有停留。

(二)开展薪酬专项管理审计,积极开展新的审计类型。该同志带

篇6

[关键词]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措施

经过20余年改革与发展,中国证券公司已取得全球瞩目的成就。据报道,中国证券业2006年上半年收入231亿元,纯利123亿元,中国证券业在近年将会实现盈利,扭转前几年的亏损局面。但中国的证券业还处在非常关键的阶段,资本市场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中国证券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缺乏信心,尚未形成完善的、稳定的运营机制。为了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监管部门应重视对证券公司的审计监管,而证券公司更要加强内部审计,以保证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健康与持续地高效运行。

一、加强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是经济稳健发展的迫切需要

证券公司属于高风险行业。近几年,中国证券公司已出现透支挪用资金、法人投资者以个人名义炒股、编报虚假申报材料、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等一些违法、违规行为。2002年以前,我国高风险证券公司被处置还属于个案,2002年8月以后,由于市场低迷,证券公司连续几年出现全行业亏损,多年积累起来的风险集中爆发,因重大违规行为受到处置的证券公司数量急剧上升。到2006年7月,不足4年时间就有34家高风险证券公司被处置,证券公司面临行业建立以来的第一次系统性危机。在证券违法犯罪案件中,证券经营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超过半数,显示在证券公司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同时,自身的内部控制有待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2008年4月23日,国务院总理签发国务院522、523号令,《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

21世纪国内证券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在重新“洗牌”中经受到严峻的挑战。如何防范和化解风险,既是监管机构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证券公司不能回避的责任。《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第133条规定,“证券公司应设立监督检查部门或岗位,独立履行合规检查、财务稽核、业务稽核、风险控制等监督检查职能;负责提出内部控制缺陷的改进建议并敦促有关责任单位及时改进。”约束、自律作为证券公司获得良好信誉的前提,也是券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的法宝。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是对公司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监督,目的是防范风险,纠正违规,加强内部控制,保障证券公司健康发展。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于公司的规范经营负有重要责任,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证券公司的长期生存与稳健发展。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已成证券公司当务之急。

二、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现状与问题

目前,证券公司普遍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内部审计工作现状与其重要性并不相适应,内部审计还远没发挥其应有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范围有限,未覆盖到各部门、各环节。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实施全方位审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审计范围并没有覆盖各部门、各环节。例如,有的证券公司只注重对营业部和分支机构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的监督,而未涉及到对公司总部的重点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审计,如投资部、资产管理部、财务部等。有的证券公司虽然开展了针对这些部门的审计,但在审计实施及出具审计报告时有所顾忌,不能客观反映真实情况。总体来说,内部审计部门代表公司对下属营业部的稽核审计工作比较容易开展,对总部其他同级部门或投资部等重要部门实施审计则有一定难度。

(二)内部审计重视财务、淡化管理。证券公司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在运转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种风险,近年以来被处置的高风险证券公司数量之多史无前例。而我国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大多将主要精力放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及监督上,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及相关资料,内部审计的职责集中在“查错防弊”上,很少对公司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事实上,证券公司发生或产生错误与舞弊等问题不限于财务部门,更多的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也并不仅限于“查错防弊”。把审计重点局限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上,不利于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

(三)重事后检查,轻事前、事中控制。内部审计部门在事后监督检查,主要是财务数据的检查方面比较到位,而在事前和事中控制方面所起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事后检查只能发现已经发生的问题,而如何防微杜渐、亡羊补牢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严格来说,制定、执行制度并不是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工作,但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工作的关系,可以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有机会了解内部控制方面的薄弱环节,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重在事后发现问题,忽视了对可能产生的风险或不安全隐患的防范与分析,对于事前、事中控制的关注远远不够。

(四)内部审计技术落后,审计效率不高。综合治理后,证券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种类不断增加,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而部分证券公司审计手段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采用现场审计方式。证券公司规模扩大后,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以及财力、物力的限制,使得内部审计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甚至会影响到审计报告的及时性。现有审计手段远不能适应业务活动的节奏和风险控制的要求,审计效率不高,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和提供增值服务的作用。三、影响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制约因素

(一)内部审计部门缺少应有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客观地实施审计,才能作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评价。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作了明确规定,核心内容有3条:内部审计机构应置于组织内部的较高层次,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隶属关系和领导层次的高低,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和权威性越高;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应直接向组织内的最高决策层负责并报告工作,从而保证内部审计活动的实施;内部审计活动不受其他职能部门或个人的干扰。同时,按照规定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对董事会负责,独立于证券公司其他部门,对公司所有部门、所有环节实施监督。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虽然名义上归董事会领导,与内部其他部门处于基本平级的地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与晋升等还要受制于公司其他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二)对于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急需深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重新修订并已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项为了增加价值和改善运营所进行的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新定义中突出内部审计的“咨询”、“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功能。这种内部审计不同于传统的“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而被称之为“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从现实来看,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多是在实践中摸索和成长起来的,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并不扎实,对于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不够全面。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往往重监督评价,轻控制和服务。主要审计力量集中在财务数据的事后检查方面,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不够重视。在为公司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发挥服务职能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

(三)非现场稽核手段应用不够充分。证券公司目前内部审计手段还比较落后,基本上采用现场稽核方式。综合治理完成后,证券公司数量减少,规模扩大,营业网点不断增加,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传统审计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近年来,证券公司逐渐建立了集中的交易监控系统和集中的财务监控系统,通过将交易监控和财务监控连通运作,实现了交易数据和财务数据的互相核对。环境的改变为非现场稽核审计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非现场稽核手段应用不充分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非现场稽核成为了证券公司在现阶段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复合型人才匮乏。目前,我国大部分证券公司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准入标准和考核机制,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要求不明确,难以保证内部审计队伍的素质。内部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财会知识、审计理论、法律知识,还必须掌握电脑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当前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电脑知识,业务知识面较窄,加上日常工作相当繁忙,缺乏专业培训,专业能力下降,不适应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任务要求的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复合型人才,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改进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措施

(一)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只有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并在证券公司内部位于比较高的层次,才能确保内部审计意见、结论和建议的公正、客观、权威和有效,真正发挥公司最高决策层的参谋和助手作用。为保证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仅是名义上,实质上内部审计机构也要置于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下,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直接对董事会或监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任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评价与考核,要直接由董事会或监会事决定。内部审计机构的年度审计工作项目计划、人员计划及财务预算要提交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备案。内部审计机构每年一次或在必要时多次向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交工作报告。

(二)全面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与权威性。内部审计作为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中监督、反馈系统的核心,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为公司提供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如果内部审计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就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因此,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公司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责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其作业范围不应当局限于财务领域,而应扩展到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三)充分利用非现场稽核审计手段。限于现场审计的成本、人力等方面的制约,现场审计和检查的频率不可能很高,一般一年一次或者更长,这种频率目前无法满足风险管理的要求。随着证券公司各项业务电子化、网络化程度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采集被审计单位柜台系统、财务系统、日常监控系统以及被审计单位历年审计的历史数据等信息,借助内部网络查询、筛选、记录、分析等,对被审单位实施非现场稽核审计。覆盖全面的公司内部网络,可为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证券公司营业部开展非现场稽核审计创造条件。

利用信息系统手段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非现场稽核。首先,可以利用各种监控系统作为现场审计的辅助手段。在实施审计之前,可以利用公司内部网络,对于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事先分析,确定审计重点,这将大大节约现场审计的时间,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其次,可以利用内部网络以及各监控系统进行专项稽核审计,对于业务和财务的一些专项检查,不必亲自到现场审计,通过各内部系统就可以得到所需的数据和资料。另外,根据内部审计需要,一切可以在非现场审计的数据和非数据信息都可以根据需要纳入非现场审计系统。

(四)建设德能兼优的高素质内部审计队伍。首先,要制订内部审计人员任职资格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在思想上,要有很强的敬业精神,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原则;在专业上,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熟悉证券知识和公司开展的各项业务操作流程,掌握金融法规政策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熟练运用电脑的基本技能。在能力上,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便于跟公司各部门及分支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其次,要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由于内部审计领域的扩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原来单纯的财务人员结构已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内部审计部门不仅需要财务会计专门人才,也需要具备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的专门人才。因此,必须要配备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企业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的内部审计队伍。再次,还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工作,使内部审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重视和加强包括会计、审计在内的各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为广博、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其能适应和处理不同类型业务及复杂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见与建议。为实施非现场稽核以及远程审计的需要,尤其要加强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水平,培养一支具有一定的业务审计水平,又掌握计算机审计等技术的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王丽榕,试论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缺失原因及应对措施[J]会计之友,2008,(10)

[2]杨婧,现代内部审计主要方法的运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1)

[3]李学柔内部审计转型浅析[J],财会通讯,2007,(5)

篇7

关键词:集团公司 内部审计 动作模式

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特性分析

集团公司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决定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多层次。第一是集团公司自身的内部审计。第二是独资和控股子公司自身的内部审计。第三是参股公司自身的内部审计。

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财务审计,更多的是强调管理审计,集团公司内部监督和管理的需要不同,集团公司选择的运作模式不仅是为了解决本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解决好集团成员公司的协同管理,这一点也是由集团公司的性质决定的。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较一般公司要复杂的多,由于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已经超出了单个公司的适应范围,往往需要将整体和部分统一起来,因此受到的约束也就更多,需要协调的事务也就更复杂。

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动作模式分析

(一)树立良好的内部审计文化

要想保障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效率,维持内部审计的习惯,必须从企业文化上确立内部审计的地位,让内部审计的概念真正深入人心,成为员工潜移默化接受的一部分,创造内部审计良好的文化氛围。

首先,要让内部审计人员了解其职责的重要性。从长远来看,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的整体效益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鼓励作用。内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着重要联系的,要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

其次,将企业内部审计文化写进章程。怎样让员工对审计文化产生一种敏感和习惯,就必须形成文字变成一种制度。

最后,要加大宣传企业审计文化力度。企业的审计文化不仅仅是针对审计工作人员而言,其他岗位的员工更应该拥有审计知识,比如,公司可以举办一些审计知识普及讲座,向员工宣传企业的审计文化,加强员工参与审计的意识。

(二)制定合理的内部审计内容

审计内容的确定由公司的性质决定,由于集团公司机构复杂,内部审计的范围也比较大,因此内部审计内容应该选择和集团发展最迫切相关的,比如,围绕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改善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进行的内部审计就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战略审计

集团公司如何更好地获得经济利益,怎样在同行业市场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的整体发展思路和通道的设计都体现在战略中。战略审计主要强调的是对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竞争能力进行评价,关注企业制定的宏观战略部署和发展计划。战略审计可以从宏观的层面把握好集团发展的方针和方向,对它的考量也主要针对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进行,以达到高瞻远瞩的目的。

2、内部控制审计

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实际上就是一种对自身的检视,因此对自身的控制尤为重要。要进行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关键是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和内部控制执行的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审计,不断进行检查和评价,发现内部管理上的疏漏,促使企业改善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

3、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是内部审计最重要的一环,因为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盈利,通过内部审计对经济效益进行一次大抽查可以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战略调整带来新的契机,最终的目的是使企业的经济利益有所提升。

(三)重视内部审计运作绩效评估

现行的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过程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是对于审计后的绩效评估以及反馈关注还不够,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往往是考核其他职能部门绩效的主体,但是真正需要考核和评估的其实正是他们自己。具体的绩效考核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1、财务方面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的价值,因此它的财务目标就是内部审计运作价值增值最大化和运作成本的最小化。对于内审部门来说,它主要是通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或者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来达到增值。但是也不能一味的就降低成本,因为必要的成本输出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千万不能顾此失彼。

2、审计对象方面

现代内部审计主要采取参与式,内审人员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在内部审计环节出现问题,审计人员会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推荐给审计对象,使其在下一次的审计中能够有所进步,因此,审计对象的反馈也就成为了审计工作是否到位、是否有效的标杆。针对审计对象的满意程度,审计部门可以设定以下指标:内部审计部门所提建议的认可度;对内审部门的满意度;审计对象获利程度;审计对象投诉次数等。

3、业务流程方面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个繁琐的过程,通过对操作流程的鉴定可以衡量内部审计的效率。对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的服务可用以下指标评价;比如,审计所需的时间,完成情况,出差错的次数,发现重大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审计意见的次数等等,当然各项指标的搭配使用会让审计工作更有效率。

三、结束语

内部审计在集团公司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我国的内部审计体系还处于雏形阶段,也并没有广泛的应用于各个企业,只有尽快的树立内部审计意识,才能够有效的推进我国企业的正常发展。以上提出的三种内部审计动作模式也只是一个初步的摸索,相信今后会有更多好的内部审计运作模式出现,为集团公司的良性运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国来.集团公司管控模式设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篇8

【关键词】上市公司;审计独立性;内涵;现状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是内部审计最本质的需求,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正确地实施审计,才能做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定和评价。那内部审计人员怎么样才算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呢?对此的判断应该是,指内部审计师在审计活动中不受任何来自外界的干扰,独立自主的进行审计工作,这就可以认为他们是独立的。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又是一种相对的独立,因为内审机构作为公司的一个组织机构,应享有的经费、内部管理、人事、业务开展方面的相对独立性,不受来自管理层和其他方面的干扰和阻扰,独立开展内部审计活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重新修订并已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项为了增加价值和改善运营所进行的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在此规定中可以看出,在新定义中突出了内部审计的“咨询”特点以及“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功能。这种类型的内部审计不同于“监督导向型”,而被审计理论界称之为“服务导向型”。我国内部审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和发展,我们应当借鉴国际行业的先进水平经验,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将我国的内部审计转变为“服务导向型”。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现状

1.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公司的内审机构也是上市公司的众多职能部门之一,它的设置往往带动管理层的主观因素,只对总经理或者总会计师负责,目前我国大多数公司的内部审计职能因财务部行使,独立性较差,间接说明了内部审计部门与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之间的沟通比较少,导致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不能较好的发挥职能

2.内部人员缺乏独立性。第一,内部人员人事任免随意。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员中,大多数是由公司管理任免,内部人员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严重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第二,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普遍较差。从我国内部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构成来看,绝大多数出身在财务专业,学历相对较低但经验相对丰富,对公司的内部整个财务系统运作流程比较了解,只有一小部分学历较高,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工作时间不长的人员。一方面对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不够熟悉,另一方面经验也相对缺乏。还有一部分是其他部门改行过来的,为兼职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技巧。

3.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中国内审有几种主要类型,第一,受本公司单位财务经理领导。第二,受本公司单位主管财务的副总理领导。第三,受本单位总理领导。第四,受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审计委员会成员一般不参与日常管理外部董事,由他们负责制定内部审计有关政策,规章制度,决定内部审计部门主管聘用,提升和报酬。理论上来说,上述的第四项是理想的内部审计模式,但是审计委员会的成员通常也会有其他的工作职责,并且常在不同的地方工作生活一般一年定期会见几次,很难对内部审计进行日常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通常接受公司高级管理层的行政领导。而由审计委员会批准内审部门经理的任免,审查和批准内审部门工作目标,人员计划和费用预算。内审部门和审计委员会之间是一种报告关系,与高级管理层之间是管理关系,这种机构结构缺陷主要表现为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董事会难以对经理层进行有效约束,独立董事会难以发挥作用,审计委员会不难发挥监督作用等方面,这些方面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部门职能的发挥。

4.我国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纵观我国的审计法律法规,关于内部审计的只有审计署颁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实施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基本道德规范》以及二千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法律效力比较低,规定较模糊,并未达到具体的,有法可依的高度。我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只起到指导,参与的作用,角色定位不够清晰。一方面受到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监督评价本单位的经营活动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又要受多单位的行政指导,工资福利待遇由本单位解决,使得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得不到企业领导的信任,不容易了解企业重大经济活动情况。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1)我国内部审计基础发展不牢固。我过早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后形成了新的体制,即强化了审计监督体系,建立和健全了企业自我约束体制,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建立的,既受企业主要领导的管理,又要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随着市场经济的晚上和现代企业体制之都的确立,政府职能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但内部审计设置模式,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尚未有大的改变,法律,法规不健全,级次低,导致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地位上巨大差异,在根本上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2)公司治理存在漏洞。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的因素主要是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的原因。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比较常见的公司治理结构缺陷主要变现在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董事会难以对经理层进行有效地约束、独立董事难以发挥作用、监事会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的方面,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部门职能发挥。(3)我国内部审计理论研究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过于注重定性分析,缺乏必要定量研究;二是研究主要由政府部门发起缺乏民间团体的参加;三是研究不符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四是内部审计理论滞后。《内部审计法》也迟迟不能出台,法律地位无法确定。(4)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由于现状管理体制的落后和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定位模糊,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缺乏有力支持,进而导致独立性缺失。内部审计人员在公司内部只是作为单位人员而存在,行使职权时会受到诸多阻碍,此外,由于领导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内审人员缺乏独立性。(5)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尽合理。我国上市公司内审制度建立较晚,以至于:第一,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务部门,违背了审计与会计不能兼容的原则;第二,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总经理,对本公司财务和总经理经济责任难以进行独立的监督和评价;第三,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容易形成自己监督自己,自己审计自己的现象。

四、如何完善上市公司审计独立性的思考和建议

1.组织上的独立性。(1)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法人股份和制度。由上文提到可知,目前审计机构的四种设置类型、内审部门和审计委员会之间的报告关系,与高级行政管理层之间的行政关系,为了真正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应给予完善。首先应该加快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调整。上市公司应该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积极稳妥地调整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其次是要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会制度。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而董事会中独立董事会比例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决定董事会是否有效的关键。只有建立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董事会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更加有效的指导上市公司的内审工作。(2)内审部门应该对单位中一个具有足够权利的领导负责。直接领导内审部门领导级别越高就有确保内审部门的工作范围足够广泛的权威,能够增强独立性。同时有足够权利的领导也使得单位能对审计报告作出迅速的反应,根据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采取适当的该机措施,促进内审建设性作用发挥。(3)单位应当制作一个正式的章程,以书面形式确定内审部门的宗旨、权利和职责并获得管理层的批准和确认。在章程中,单位必须明确内审部门在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工作范围、以及在审计过程中有权监察相关记录、人员和失误资产,这样,章程赋予内审相关权利,保障了内审工作的权威性。同时,由于环境不断发展变化,单位还必须将定期评价工作交由内审部门经理完成,因为他所处的地位使它能够透彻了解章程是否有效,能够恰当评价并且提出合理的建议。当然,这种定期评价结果必须报告给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

2.精神上的独立。要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还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工作的时候,必须保持在道德上的正直,精神上的独立,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不受到他人干扰,保持客观性和职业操守。因此,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1)在分配审计工作任务时,应该避免实际的和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和偏见。当审计人员被派去审计自己曾经和或即将负责的工作时,常常会出现利益冲突,因而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工作。也可能存在由于个人的喜好厌恶和自身局限性所存在的原因导致偏见的产生。因此为了不影响审计的客观性,内审部门经理需要定期向内审人员了解关于潜在利益冲突或偏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相关的利益冲突和偏见出现,相关内审人员应向审计经理报告,请经理另派他人。如果由于内审人员隐瞒不报,导致审计结论不客观而使审计工作受到影响,应追究该审计人员的责任。(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内审人员应定期轮换。即使在一开始审计人员不存在任何利益相关的冲突,长期负责一个部门的审计工作也会使审计双方由陌生到逐渐熟悉,发展私人友谊,或者由于已经过分熟悉业务而觉得单调乏味,导致懈怠和疏忽。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因此,定期轮换审计人员精神上独立是必要。(3)进一步改善内审人员管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公司日常经营运作中,由于专业人员紧缺或时限要求等其他原因,内部控制人员经常会被抽调去完成一些非审计工作任务。这时单位及内审部门应该明确该内审人员执行的不是内审职能,而是以一个管理人员的身份参与执行管理工作,以后他们不应该审查该项目自己曾经负责的活动,以免其客观性受到损害。同理,从其他部门调用的审计人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不得委任去审查他们原先从事的活动。所以内部审计人员不得承担经营管理责任,不能参与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执行,而只应承担与检查、评价和建议相关审计责任。

随着上市公司经营环境和组织需求的不断变化,内部审计也需要随着发展而变化,近年来,我国的上市公司纷纷走出国门,随着海外上市、海外并购等跨国业务的发生迫切需要内部审计组织模式的变革,以应对全球审计环境复杂性不断提高挑战。

参 考 文 献

[1]田金玉,刘媛.关于加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2)

[2]韩晓梅.浅谈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涵义与实现[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16(5)

[3]肖玉华.强化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职能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8(6)

篇9

一、对内部审计机构管理的四种模式

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不久前对上市公司的一次调查,在收回问卷的上市公司中,有64%在董事会里建立了审计委员会,其中,又有58.8%的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这个数字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进程中,内部审计机构归属于审计委员会领导,已成为主流趋势(实际上,审计委员会是一个非常设的内部审计机构,为了叙述问题方便,在此将常设的内部审计机构简称为内部审计机构)。

综观国内外公司管理实践,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模式大致有四种:内部审计机构由财务总监或公司财务负责人主管;内部审计机构由公司总经理主管;内部审计机构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主管;内部审计机构由监事会主管。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内部审计的独立程度不一样,其服务对象和功能作用亦不一样。

在内部审计机构由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或公司财务负责人)主管的模式下,内部审计是会计监督功能的延伸。其指导观念是专业者理财。即财务专业人员为了保证更好地实现和落实会计监督职能,组织专门的审计人员来配合。但是,在财务负责人的眼里,财务比审计更重要,审计充其量只是配合企业的财务工作。公司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要求并不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受制于财会部门的约束,在人员配置、经费保障、工作配合程度等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均逊色于财务会计部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运行成本和监督成本低。其缺点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差,审计力量薄弱,审计范围小,仅侧重于财务审计,不能更大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无法摆脱“内部人控制”的束缚。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不断深化和完善,这种“财审合一”模式已满足不了现代公司内部控制和治理的需要,其运用范围正在不断缩小。

在内部审计机构由公司总经理(或总裁、副总裁)主管的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均有所提升,成为与财会部门并列的职能机构,内部审计主管的地位也与财务主管的地位相当。这种管理模式的指导观念是经营者理财,它使内部审计更接近经营管理层,并直接为总经理日常经营决策服务,可以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经营管理过程的作用,在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中发挥监督、评价、咨询和控制职能,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和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目的。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内部审计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得以发挥,审计范围广,内部审计的日常工作非常便于开展,总经理接触内部审计的机会比较多,总经理可以随时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安排和指导,内部审计在遇到困难时还可以随时向总经理汇报反映,两者之间沟通的方式多、频率高,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依然较差,“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依然存在。但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尚未完善,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之时,将内部审计置于总经理领导之下还是一个比较符合现实的选择。

内部审计机构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主管的模式,这是落实出资者理财观念的具体组织形式。由于董事会处于公司最高权力层次,作为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工作机构的内部审计机构,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它能够代表出资人对公司经营全过程和经营管理层进行审计监督,甚至可以独立有效地审计控股子公司,履行对经理层的业绩评价和检查职能。在这种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大大增加,内部审计的人员配置、制度建设、经费开支等均有了保障,工作能力和监督作用也得到加强,对公司避免或摆脱“内部人控制”问题及其有利。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审计委员会并非一个常设机构,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成员参事、议事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监督不可能有充分的保障,让主要成员远离公司经营前端的审计委员会完全领导和监督内部审计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机构,在公司经营的日常性事务工作非常繁重和复杂的情况下,必然不能及时了解公司的经营状态,显得鞭长莫及、力不从心。靠审计委员会来具体指导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会使其工作效率下降。这就存在着一个如何协调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和公司经营管理层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在内部审计机构由监事会主管的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进一步增强,它突出的是民主理财观,即企业员工要通过这种组织形式来行使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由于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它由内部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其职权主要是对公司董事、经理在执行公司职务时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进行监督,对公司财务进行检查,必然使内部审计机构的检查功能强化,预控功能弱化,内审人员与经营管理层的“共同语言”减少。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内部审计独立性很强,监事会独立于董事会和经理层,从理论上讲,地位是真正的超脱,从而权威性也是最高的,法律赋予了监事会财务监督和监督管理层的权利,所以在监事会领导下,内部审计对这方面的监督有充分的保障。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由于监事会属于公司高层制衡机制组成部分,而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还包括通过审计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法律对监事会赋予的权利不能覆盖内部审计的范围和职能,所以,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虽有利于对公司财务的检查和对公司管理人员的监控,但它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而是侧重于事后监督,弱化了为企业提供评价和咨询服务方面的功能,难以实现通过内部审计来达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就现实而言,监事会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层中还是一个弱势机构,监事会本身实际运行效果并不佳,让监事会来主管内部审计并不能达到强化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目的。除非改变监事会在我国目前的现状和地位,否则,这种模式下内部审计的外部性过于强化,与外部审计存在较多的职能重复。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机构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其理财观念、独立性、地位、职能、工作范围、监督作用和工作效率是不同的。如上表。就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而言,内部审计机构在董事会主管之下最大;就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而言,内部审计机构在总经理主管之下最高。相比较而言,内部审计机构由财务主管和监事会主管,均不利于其提高效率和发挥作用。因此,现实中将是内部审计机构设于总经理主管之下和设于董事会主管之下这两种模式的较量。孰优孰劣,难分伯仲。但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无论是国际发展趋势抑或资本市场监管层的导向,均是有利于董事会主管模式的发展。

二、对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机构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分析

(一)审计委员会制度

审计委员会是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立的、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的、旨在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制度起源于1940年发生在美国的迈克森·罗宾逊(Mekesson&Robbins)药材公司倒闭案。这桩案件使得社会大众开始关注注册会计师为何没有能够发现公司管理当局虚列存货、高估资产的行为以及许多审查程序未能尽到审计师应有的责任。由此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产生了许多质疑。1940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建议“由公司的外部独立董事组成一个特殊的委员会来选择公司的审计人员,并洽谈审计范围与合约”,以此来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这个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委员会就是后来的审计委员会。从此以后,各国纷纷效仿。我国引入审计委员会制度是近几年的事情。2002年初,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成员全部由董事组成,其中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审计委员会中至少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8月颁布并实施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二章: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第七条规定:“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应当依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备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企业审计委员会成员应当由熟悉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等方面专业知识并具备相应业务能力的董事组成,其中主任委员应当由外部董事担任。”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审计委员会,配备总审计师。”

在世界范围内,针对安然事件和其后一连串公司与中介舞弊事件引发的诚信问题,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于2002年4月向美国国会递交了加强公司治理的报告,提出了建立和健全审计委员会工作制度的建议,报告认为:审计委员会地位和作用的巩固与增强会加强内部审计的工作力度。2002年美国国会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s),该法案规定: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审计委员会。

(二)审计委员会的职责

2002年的美国萨班斯法案对审计委员会职责规定是:1.负责聘请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给事务所支付报酬并监督其工作;2.受聘的会计师事务所应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3.可以接受并处理本公司会计、内部控制或审计方面的投诉;4.有权雇用独立的法律顾问或其他咨询顾问。

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于2002年1月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审计委员会的职责:1.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2.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3.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4.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5.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4年8月颁布的《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是:1.审议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2.监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与财务信息披露;3.监督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提出有关意见;4.监督企业社会中介审计等机构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5.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并接受有关方面的投诉;6.其他重要审计事项。

对上述法规的简单比较,美国萨班斯法案主要强调审计委员会与外部审计的关系;我国则强调了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那么是不是美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职责都遵循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其实并不完全如此。美国GE公司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责规定就细致得多:

“设立审计委员会的目的是协助董事会监督公司提供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是否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称职性以及内审外审功能的完善性。

“更进一步说,审计委员会应有以下的权利和职责。

1.和管理层及独立审计机构(注册会计师)复审已审年度财务报表和季度财务报表。包括须应相关法律规章制度要求和纽约交易所要求重新审议的事项。

2.和管理当局及独立审计师协商收入分配、财务信息和向分析人士及评估机构提供的收入分配准则。

3.经股东推荐,独立审计师检查公司会计账簿、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事项。审计委员会有唯一的权利和责任选择、评估并解聘独立审计机构;同样有唯一的权利批准所有的审计经费和规章。独立审计机构提供非审计服务也先要得到委员会成员批准。

4.和管理层和独立审计机构商议审计方面的问题、困难及管理层的对策;商议风险评估和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包括公司主要的财务风险披示及管理层监控和减少风险的措施。

5.审核公司的财务报告,审核会计政策和一些重大的财务会计政策变化及影响公司财务报表的关键决策活动。

6.审核和批准公司内部审计的职权范围,包括(1)目的、权利和组织;(2)年度的审计计划、预算和成员的组成;(3)同时任命、更替公司内部审计的负责人。

7.和公司高层财务经理、审计经理及其他委员会认可的人选审核公司内部审计体系、财务控制体系和内部审计的结果。

8.获得和审核每年至少一次的由独立审计机构审计的正式书面报告、审计公司(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质量控制程序以及过去五年里审计公司内部质量控制的各种材料和审计公司给政府或其它部门的调查材料。审计委员会还须审核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为评估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至少每年还要审核一下独立审计师与公司的关系。

9.在公司的委托陈述中提供和公布年度审计委员会报告。

10.制定关于公司独立审计机构的雇用和再聘的政策。

11.审核和调查任何和公司管理真诚度相关的事项,包括利益的纷争和公司政策以及公司行为的标准。以上应包括定期的一般性检查和公司特殊要求的检查,与此相关,审计委员会将尽可能适当地与公司的法律顾问,公司领导及职员会晤。

至少每个季度审计委员会应单独与公司经理、公司的审计成员、独立审计机构会晤。

当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其有权保留外部专家和其他顾问。审计委员会有单独的权利批准相关费用和保留条款。

委员会在每次委员会会议之后向董事会报告建议情况,并且向董事会呈交委员会的年度业绩考评。

委员会每年至少一次检查本章程的充分性并提交任何预期的变化以得到批准。”

这样细致的职责规定,显然已经超出了中美两国相关法规规定的范围。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到底应该管多宽,恐怕也只能基于相关法规,由公司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

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组织的目标。”从这个定义看,内部审计的目标与公司的目标完全一致,为的是增加企业价值、提高运作效率、控制企业风险、评价治理程序。我国的内部审计定义则更多地突出了监督职能:“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可见,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除了监督以外,更有控制风险、改善管理、提高效率、促进实现组织目标的职责。同样,基于权威专业团体或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机构职责的界定,各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范围也是根据具体情况来规定的。

(四)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的定位与分工

审计委员会本身是一个非常设的内部审计机构,它是董事会工作职能的延伸,其活动定位于决策层面,要对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常设内部审计机构建设及其重要人事任免、工作计划、计划执行履行指导职责;内部审计机构是根据相关制度和工作计划,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重要岗位人员的经济责任,开展审计监督、检查评价、咨询服务的常设工作机构,其活动定位于执行层面。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谁负责,在2006年9月颁发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第五十九条中规定:公司应按照本指引第十三条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定期检查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评估其执行的效果和效率,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这是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对内部审计机构定位的要求。

事实上,内部审计机构也不能完全视同为审计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审计委员会的一些职责是不能够由内部审计机构来履行的。如,与外部审计机构的沟通,在决策方面的职责等等。同样,内部审计机构的许多活动是审计委员会管不了的。如,对基层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对具体经营活动的实时监控等等。审计委员会管不了的许多活动,恰恰是经营管理层需要通过内部审计机构来完成的。所以,对审计委员会而言,与外部审计机构、董事会秘书和内部审计机构保持工作联系,是履行其职责的必要条件;对于内部审计机构而言,在接受审计委员会工作指导的同时,还要接受公司经营管理当局的工作安排。由常设的公司行政管理当局根据审计计划和公司日常营运需要来安排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也是落实审计委员会要求的方式。据此,西方许多企业在内部审计部门的机构设置上都采取了一种双向负责、双轨报告、保持双重关系的组织形式。内部审计机构的这种双向负责、接受双重领导的工作模式,或许是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最佳定位模式。

其理由:

1.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地位明显增强,权威性增加。董事会和行政管理当局是企业的主要领导机构,故在其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能够较好地体现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这种双向负责、双轨报告,保持双重关系的组织形式,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要求相一致。该准则指出:“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助该组织的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而内部审计所要协助的本组织的“管理成员”,是“包括管理人员和董事会成员”两方面的成员的。

篇10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已经进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网络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化经营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建设发展的未来方向和必然趋势。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应当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本文就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相关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如何更好地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期更好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

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也逐渐开始应用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因此,加强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是尤为重要的。本文简单分析和概述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相关情况,并探讨强化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措施,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和推动企业向着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一、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概述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含义

内部审计信息化主要是通过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在项目计划、操作流程、风险评价等全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控制,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企业的运营发展目标。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作用

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管理,对企业经营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能够有效降低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二是能够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企业审计数据信息库,有利于企业领导层对实际经营情况的了解和掌握;三是能够有效提高审计证据、信息等的可靠性、客观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四是能够更好的帮助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范围和重点进行确定。

(三)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必然性

在当前信息化经济背景下,实施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具有强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具体表现为:一是企业全面经营发展的必然需求;二是内部审计改革以及社会经济时展的迫切要求;三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四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五是规范内部管理,强化内部审计质量的有效措施。

(四)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在推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先进的内部审计观念。许多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仍然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对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了解和认识不足,缺乏先进、系统的内部审计观念,从而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信息化改革的工作开展;二是缺乏高水平的内部审计系统软件。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时所使用的软件系统是从市场上直接购得的,没有经过系统、专业、规划的开发和完善,导致有些模块功能不适用于自身企业实情,从而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的水平和质量;三是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大部分企业的在职审计人员是由其他财务人员或相关部门人员兼职的,他们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知识,对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应用不熟练,这些都导致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效果不理想。

二、加强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措施

(一)积极转变和创新内部审计观念

企业要结合当前时代经济大环境,积极转变传统的内部审计观念,树立现代化的先进内部审计理念。通过组织宣传和学习,全面、正确地了解和认识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目标、方法以及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意识,真正将信息化建设融入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去,从而更好地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时,必须要首先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和标准,规范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流程、步骤,设置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的具体组织结构,明确各岗位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职责,从而更好地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制度保障。

(三)加强对内部审计系统软件的开发

企业在购买内部审计系统软件时,要尽可能的挑选那些符合本企业实情的应用系统。同时,在购进通用软件后,必须组织专业人员在确保软件通用性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经营管理实情以及内部审计需求对软件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系统、切实的开发,提高软件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从而更好的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

企业要加强对在职审计人员在现代企业内审知识、计算机知识以及网络操作水平等方面的培训和提高,通过定期进行专家讲座、宣传教育等方式,让内审人员熟练掌握内部审计软件系统的操作应用方法,增强他们在软件开发、管理、应用、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从而更好的培养复合型的综合性企业内审人才。

三、结语

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和发展趋势要求,因此,企业要关注和重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构建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平台,制定和健全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制度,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从而有效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和系统化,保障企业的高效、科技、良性发展。

作者:韦庆云 单位:镇江城市建设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志强.内部审计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08):93-94.

[2]张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新会计.2014(01):55-57+26.

[3]韩萍.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4):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