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晋级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4 20:5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师晋级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教学技能,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没有一流的师资,就没有一流的高校教育。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着毕业生的质量。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质量,高校的教师教学能力更是决定了学校的办学公信度和学生的专业素质,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前途。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事在必行。本文从当前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方面入手,分析其实质,并结合实践,提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当前高校院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课堂调控能力有待提高。一是理解和处理教材、筛选和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有待提高;二是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学进行科学策划的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师生互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特别是调动学生主动性有待提高。五是以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五是对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反思。
(二)对专业能力的理解不深入,学习能力弱。现代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而很多职校教师对于深入的专业知识此认识很模糊。对于新技术和新技能的掌握要能体现出再学习的时代要求。
(三)同专业教师学习机会少、培训收获少。教师的学习,一是本校教研组内活动;二是各级教育培训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教研组作为教师集体从事教学研究活动的小组,应经常开展课程的教学研究活动,这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方法之一。然而从现有的情况看,教研室有其局限性,因为每位教师上的课程不一样,讨论也只能讨论共性的学生问题,对于专业。一直以来,学校每年花费很大的财力选送教师参加各级培训。但是,毕竟名额有限,只能惠及部分教师。除了培训机会少之外,培训形式单一,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也是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思想上把学生当成活生生,有血肉有感情的人。从地位上仍就是领航者,在学术讨论中,可以做到民主。在学术研究中,把学生当研究者参与者。
二、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几个途径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思想,参与教学改革。教师们习惯的传统教学是被动地接受学校的课程安排,教师的教学缺乏自主性及个人长期规划。教师只有不断反思,从实践者转化为反思者或反思探究者,才能应对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
(二)强化校内实训中心,进行实践教学的探索,提高师生操作技能。一是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水平。重新认识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二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实践教学需要,注重按照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就业素质要求、及时调整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三加大投入,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效可以通过校校合作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厂校联合,建立数量充足,专业对口,互利双赢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使实习基地成为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四是改进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在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同时促进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由学院本专业优秀实训教师带领,进行学习和实践。增强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五是鼓励教师进企业锻炼,增强实践操作本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标志,在职教师到企业参加工作锻炼,是提高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只有到一线参加工作,面对市场需求,才能加深对专业的理解;才能在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想结合,带领学生学到真正的专业技能。
(三)鼓励师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比赛活动。学校应鼓励师生参加各种教学和技能竞赛。教师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对自身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会有很大的作用。
三、关于教学的和分数的思考
(一)关于教和学的思考。我们读了这么多年书,上了这些年的学,教了什么?记得上小学的时候,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据我所知,世界上目前可产一万多种芯片,而我国目前只能生产三百多种。现在一天到晚做数理化,最后又究竟做出了什么?我们偌大一个中国,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各行各业,能拿出手的东西有多少?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对我们学生的教育内容就是课本,学生的学习就是做作业,衡量各级教育的主要标准就是考试。课本上的内容就是教育的全部,因为考试的标准也就是看学生对于课本上的内容掌握的情况。 最后我们不敢独立思考;不会创造性的思考,最好的学生也就好像书呆子很多。不要怪我们没有想象力,创造力,我们的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早就给千方百计的掐掉了。九年的教育答案都标准化了,谈和创新。我们的教育严格来说,并不是教育,教育是有灵魂的。教会学生会独立思考,而这些我们具备吗?
(二)关于分数的思考。一是分数制会降低学生对自学的兴趣。分数制会降低学生能力的发挥。 分数制有可能降低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果学生知道采用分数制,那么,对创造性思维的学习任务要求越多,其成绩就越差。只有用评语代替数字分数时学生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二是分数制的效果、可靠性或客观性值得怀疑。不合理因素太多。三是分数制破坏了学生间的关系,迄今为止分数制造成的最明显的破坏作用表现在它人为地限制了尖子学生的人数。无论所有的学生如何努力,都只有少数人是在最前面。这便意味着分数不是表明学习情况,而是为了战胜他人。畸形了。
篇2
关键词 重庆农村 中小学教师 职后培训 现实困境 培训措施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重庆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现实困境
重庆是一个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直辖市,与其它几个直辖市比较起来看,它有着面积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这些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存在着极大的困难:一是学校教学条件差,二是教师教学任务重。这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优先发展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极不协调。
近些年来,针对这种状况,重庆市各区县陆续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程。培训工程的启动对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者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良性发展,发挥着很大作用。然而,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教师职后培训工作的展开显得异常困难。
1.1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严重缺编,职后培训遭遇现实困难
在重庆市的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受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很少有人愿意到这些偏远山区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导致教师岗位严重缺编。在很多学校,甚至还存在着为数不少的代课教师。另外,重庆市的城乡经济差距也较大,造成了农村地区的教师单向地向城市流动,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村优秀师资力量的流失。
在农村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以耕带教,从事农业生产与教书育人齐头并进。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都极其繁重,不仅上课节数多,而且一个教师还可能上数门学科。至于培训研修等等之类,本来机会就较少,加上这样的“教育”工作,实在是难上加难!年长教师由于生活压力,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忍受着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的现实,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教育、研究教学。而年轻教师则是另外一种心态:“走人!”他们从年长教师的今天看清楚了自己没有前途的未来:微薄的经济待遇、艰苦的生活环境、简陋的工作条件、繁重的生活负担和苍白的娱乐生活等等。凡此种种造成年轻教师无法扎根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或走人,或改行另谋他职。
1.2 教师职后培训的认识不足,培训模式单一
对于多年在农村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教师来说,他们已经觉得没有必要再去搞什么职后培训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学校本来就穷,资金全靠上级财政的支持,一点点钱都不够发教师的工资。另一方面,部分学校领导没有意识到职后培训的重要性。职后培训着重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培训内容是现代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
农村中小学教师所参加过的职后培训,除了政治内容,也就要数晋级培训了。对于这样的培训,很多时候都是在走过场。教师为了拿到培训合格证,培训机构为了趁机捞一些钱。培训过程也是极其乏味,不是搞讲座,就是经验介绍,能够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至于交流和探讨,也就只能限于培训课堂之外的个别教师了。所以这种只有讲话的培训模式一定要改,让一言堂变成多言堂,让传授变成讨论,让培训真正成为专家与一线教师相互交流、激励的舞台,成为教师与教师共同促进的阶梯。
1.3 教师专业发展的权益与保障不健全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缺失问题根源仍然在于教师职后培训权利的丧失。由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条件极其恶劣,大多数教师是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和条件获得相应的培训。一方面是由于农村教师的特殊身份造成的。农村教师不像城市教师那样,以教育事业为生,他们一肩担教育一肩担农活,生活负担极其繁重。另一方面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是极低的。在城市,教师的工资虽然不算高,但是有各种其它收入的渠道。在农村,除了教书,可能就只能靠种点地来补贴一下家里的日常开支。
农村教师平常因为各种经济和环境原因,都没有机会参加培训。在为数不多的培训中,上级职能部门安排的政治培训和为晋升的晋级培训占去了主要的部分。这种培训大而空,与农村教师需要的现代教育理论,课堂实践能力相去甚远。归根结底,就是教育职能部门对农村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落实好职后培训这项关系着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前景的大事。
从这些问题来看,重庆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然而,当前是一个充满变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新科技、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推陈出新,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职后培训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是一条极其重要途径。
2 加强重庆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措施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人类知识和信息正在呈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传统的学历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行业的特殊性更是要求教师紧跟信息社会的发展,中小学教师该怎么办?职后培训势在必行!
2.1 提高职后培训的认识,更新职后培训的观念
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措施,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提高对教师职后培训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篇3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问题;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成果的深入推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在不断更新,并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市教育现代化进程仍然缓慢,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落后,还保存着“三个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我市教育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教育技术
在农村中小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电视、电话等信息媒体基本普及到每个家庭,各种诱惑信息对农村孩子造成诸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况且,现阶段农村留守学生较多,家长为了与孩子保持联系,给孩子配手机,且所配的手机大部分能上网。而网络中的信息纷繁复杂,孩子在没有父母疼爱却只有爷爷奶奶溺爱的环境中长期沉迷于各种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中,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农村中小学落后的教学设备和教师传统的“三个一”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教师的教学和现实生活相差太远而感到枯燥无味,还不如“玩手机”有趣,所以宁愿沉迷于手机游戏和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久而久之,孩子便对学习没有了兴趣,父母也觉得孩子在学校学不到什么,于是就产生孩子读书不行干脆就让他们出去打工赚钱养活自己和补贴家用的想法。于是不免导致我市农村学生辍学率高,农村地区尤其是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计划生育工作难以开展,早婚早育现象普遍,严重地影响我市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部分农村孩子进入城里高中学习,由于有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支持,高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及方法。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和发现者;教学媒体也由教师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学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课堂由 “三个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媒体动画、课件、模拟实验”等形式,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支持下呈现出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交互式课堂;教学也由“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转变为“教师创设情景,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讨论和意义建构”等活动。高中教学方式的转变导致农村来的学生学习跟不上,逃课、沉迷网吧、辍学等现象十分严重。
二、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不足
我市共286所中小学,有268所在乡村,仅部分村小有2004年配置的一套远程教育设备(电脑、接收设备、打印机各一台),并且现在绝大部分已经不能使用,办公电脑、多媒体、电子白板等设备根本没有。部分中学即使有教学电脑,也是2005年配置的一个仅装有30台电脑的微机室。部分学校在2008年也曾配置了一套多媒体设备,但基本闲置不用,因为没有教学资源,也不通网络。落后的教育教学设备对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和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障碍。
2.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较低
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较低,甚至有部分教师连上网、查资料、下载、发送邮件等基本操作技能都不会,更不要说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整合教学资源了。况且,绝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人员,不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及配套设施的管理及维护。
3.部分领导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及管理的思想意识落后
部分领导没有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也不知道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应用多媒体课件和电子白板上课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纯粹就是搞花架子,还不如传统教育方式,既简单省事,又节省资金。即使是上级给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大多也只是用来应付上级领导的工作检查和开会时展示会议内容、播通知或看几场电影,否则闲置不用,也不让人用。他们有“这是国家财产,是上级配备的教学设备,没有人懂维护,用坏了谁来负责”的顾虑,导致教师不敢用。殊不知,任何好资源与好设备都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体现它们的价值。国家配备的教育教学设备,目的就是为了使用,只要科学合理的应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坏了不是错,但闲置不用,放坏了就是极大的浪费。
三、农村中小学普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对策
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是实现教育“三个面向”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解决我市农村留守学生辍学和有效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减少早婚早育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扶持,解决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资金上的难题
我市268所乡镇中小学,均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要全部配备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数目多,投入资金大。虽然难以同时解决所有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问题,但也应积极筹备,合理规划。一方面根据各学校的学生人数按比例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尽量争取国家投入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争取解决学校无资金,教室无设备,教师无资源、学生无兴趣的农村中小学的现代教育难题。
2.竭力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教育教学资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育教学资源是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础,没有教育教学资源,再先进的设备也派不上用场。我市农村中小学不但没有设备,而且教育教学资源也相当缺乏,所以希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电教馆和教研室在尽最大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教学设备的同时还应大力开发和建立适合本地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资源库,免费为各学校提供教材分析、教学课件、单元练习等教育教学资源和指导。同时,创造条件鼓励学校教师通过征订、下载、修改、自制等方法来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源,并将优秀作品收集归类,逐步建立起适合本地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并与其他学校共享,为提高我市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
再好的教育设备和教学资源都只是物质基础,都必须得到身处第一线的教师科学、合理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其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应用它们的教师才是教学效益的最终创造者。因此,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及综合素质也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必须加强教师的业务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教会他们教育技术设备的基本操作、维护、课件制作及学科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应用,初步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对推进新课程改革,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我市农村中小学整体教育水平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4.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提高农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是现代电子科技产品,该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短、升级快、淘汰速度也快,要想它的价值能够得到体现就必须充分使用,否则就是浪费,所以要鼓励教师积极使用,多运用。首先,作为学校领导一定要有不怕用坏,用坏也不怕的思想。其次,对会用、用得好、将资源整合与学生实际结合应用次数多、课堂教学效率高的老师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5.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晋级方式
篇4
论文摘要:本文从教师职业压力的内涵入手,从社会、组织和个人等方面分析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并提出相应的压力管理策略。
教师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职业规范的需要,更是教师个体发展和自我追求的需要。过重的压力严重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师进行创造性工作的热情,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与管理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管理教师,缓解教师职业压力以提高工作绩效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一、教师职业压力的内涵
较早出现并被普遍引用的是Kyriacou和Sutcliffe(1978)提出的教师职业压力定义。他们认为,教师压力是教师的一种消极情感(如气愤或沮丧)的反应综合症,通常伴随着潜在致病的生理和生化变化,它是由教师工作引起的,并且通过教师对工作要求是否对其自尊或健康(well-being)构成了威胁的知觉以及通过激活减少威胁知觉的应对机制来进行调节。这个定义实际上认为教师压力对教师健康产生了消极和潜在伤害。我国有学者认为,所谓教师压力,是指由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及生存状况相关的烦恼事件或学校工作环境等因素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及相应的行为表现。
二、当代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分析
从已有的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结果看,不存在一个唯一最显著的压力源,但某些压力源在多数研究中重复出现。中小学教师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压力源,它们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当代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分为社会压力源、组织压力源和个人压力源。
(一)社会压力源
考试压力使当代中小学教师不堪重负。广大学生及学生家长将考试升学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也将考试排名和升学率与教师的晋级、工资、奖金直接挂钩,考学生实质就是考教师,因而教师的考试压力绝不亚于学生。
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由于职业的需要,中小学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还必须成为教育专家、课堂管理者、人际关系协调者、心理咨询者、学习者、以及优秀的父母形象等,且每种角色都要求教师具有“蜡烛的牺牲精神,春蚕的奉献意识,园丁的工作作风”。
另外,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社会地位不高、经济收入过低,以及职称评定制、教师聘任制、末位淘汰制等教育改革的举措都会增加中小学教师的压力。
(二)组织压力源
教师职业压力的组织压力源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和人际关系两方面。
首先,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硬件设施对教师工作的影响很大。由于学校管理不当而引起的与教师直接相关的问题有:工作负荷过重(工作任务分配不均或职责划分不明确)、缺乏参与学校协商与决策的机会、缺乏适当的继续教育(培训)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升职机会太少、管理者对遭受压力或表现出压力症状的教师缺乏理解与帮助等等。至于学校条件差给教师带来的压力自是不言而喻。
其次,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构成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来源。一方面,由于诸多原因,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差别很大,且不易受教师控制,因此,学生之间的摩擦、不良行为、厌学、学习成绩较差及对教师的不尊敬态度,都是教师每天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难题。另一方面,教师与领导和同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也促使压力产生。
(三)个体压力源
如果将以上社会因素和组织因素看作造成职业压力的外在因素,那么教师的个体特征(如人格、认知风格等)可以看作教师职业压力的内在因素。
在心理学中,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集合,如性格、兴趣、爱好及能力等,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组织。戴维和瑞德(David & Reda)的研究表明,人格特征是引起教师职业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A型人格特征或外控型的教师由于其性格内心好静、忧郁,难以适应环境,往往承受更大的职业压力。教师由于人格特征和认知风格不尽相同,对压力感知的程度、范围也表现出很强的个体差异性。
三、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管理策略
(一)运用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威望
一份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决定了该职业的吸引力。在中国,教师尽管被人们普遍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人之楷模”等,但其职业地位并没有得到社会的真正认可。要使教师真正热爱并献身于自己的职业,必须通过政策倾斜、舆论导向等多种途径,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教师职业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光荣和自豪,才能以健康而积极的态度从事教育工作。
(二)增加人文关怀,创设良好的工作和制度环境
学校要努力为教师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领导要深入到教学一线和教师群体,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要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尊重教师的合法权益、主体地位。要建立科学的聘任、考评、筛选制度,创设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激发教师产生强大而持久的行为动力。
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消除对教师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和重复培训,为教师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提供更多的自由时间和自主空间。加强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建设,为教师备课、教学实验提供良好的条件。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减少教师因机械、重复劳动而带来的压力。缩减班额,整合资源,优化设置,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注重过程评价,形成多元化教师评价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改变只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做法,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师评价制度,使教师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
搞好教师培训,注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的教师培训是缓解教师压力的间接途径,把对教师的工作要求通过培训转化为教师自身必要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可降低工作压力。无论是职前培训还是在职培训,使现代师资培训工作更加实用化、合理化,避免形式主义和表面化显得尤为重要。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与咨询机构,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和现场咨询,帮助中小学教师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及时疏导、排解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困扰。
参考文献
〔1〕 Kyriacou,C.&Sutchcliffe, J.“Teacher Stress:Prevalence,Sources and Symtoms”,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Vol. 48,1978.
〔2〕陈德云.教师压力分析:来源分析与应对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许延礼.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3.
〔4〕刘荣.中小学教师压力与健康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篇5
教师是一个学校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他们是学生发展的保障,是学校发展的资本,是教育发展的资源。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既是教师个人的内在需求,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更一个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根据人的特长中小学教师主要可分为管理型、德育型、教学型、特长型、科研型、复合型。管理型的主要特点是擅长教育教学管理及行政管理工作;德育型的主要特点是擅长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学型的主要特点是擅长课堂教学且成效明显;特长型的主要特点是擅长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科研型的主要特点是擅长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复合型的主要特点是多专多能。一个学校应当努力为教师争取条件、创造条件、提供条件,积极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复合型教师,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质就是各种不同的力作用于教师本人产生影响后形成合力的结果。笔者从“力论”的角度浅谈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激发潜力
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好正激励和负激励制度。正激励制度主要包括与教育管理部门开展的学科带头人推选、骨干教师评选、名师工程、教学成绩奖励、说课比赛、学生的各类学习、技能、素质特长竞赛等为主的各类奖励制度,同时建立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效的各类奖励制度。负激励制度主要是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等方面成效很差或造成一定不良影响的处罚制度。通过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和挖掘广大教师的内在潜力。
2.建立良好的用人制度。要建立既有一定稳定性,又能适应交流的用人制度;要建立既能发挥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实现宏观调控的用人制度;要建立根据每个人的特长,针对不同岗位的需求用其所长的用人制度;要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教师聘用制度;要建立既考虑教师的准入资格,又灵活考虑一个学校教师的学历、年龄、职称等结构的合理性制度。
3.建立经常的培训制度。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制度,特别是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对年轻教师可采取“青年教师带教制度”,在资深教师指导下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积累教学智慧;通过专家讲座、教学比赛、开设展示课、听课、说课等各类实践,促进其快速积累教学经验。对中青年教师可主要通过加强教师的集体备课,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突出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通过建立 “专家督导制”,由校内本学科资深教师进入课堂视察、引导,不断提炼经验,倡导教师的反思精神和创新精神,促使其较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对骨干教师可与校外知名教师跨学科组团实施合作互动,平等对话,对课例进行细致而深入的探究,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取向的校本课题研究,促进其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通过外出考察、学习,推荐参加区、市名师工程培训班,提高学识和见识,自觉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重构,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风格。通过各种活动,发现能成为特级教师的苗子,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
4.建立适度的交流制度。要建立适度的交流制度,既安排到一些名校、名企外出考察、挂职学习,也可到农村的一些艰苦边远地区学校进行支教。让广大教师通过交流,能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树立适应新世纪需求的新观念;能提高师德水平和职业道德;能进一步认识自己、剖析自己、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二、增强动力
1.要切实建立体现“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可制定并实施以对学校贡献大小、教育效果、教学效果、科研效果、师德表现等为主的分配制度。要充分考虑到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难度,分配要向多劳者、质量高者、工作难度大者倾斜。
2.要建立竞争机制。内容应围绕教育效果(班级管理)、教学成绩、科研成果、能级高低等进行排序或分等,使教师队伍内能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对于效果好的、排序高的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大家积极参与竞争。
三、形成压力
1.实施目标管理。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和压力。在学校的管理中,应实施目标管理,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又要给师生形成一定的压力。目标必须要科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就会造成通过努力也不能达到,过低就会造成容易达到目标而没有压力。目标管理的内容要覆盖学校的重点工作,特别是教学效果、教育效果、管理效果等。
2.建立能级管理制度。要对教师的职称评定、学历提高或继续学习、科研论文等提出明确要求,同时结合教育效果、教学效果、科研成果、论文等级和数量、评优晋级、年度考核、学历提高等重点内容进行分值量化,对教师队伍进行能级管理,让全体教师能自加压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3.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要逐步改革以学生成绩高低为单一的教师评价机制。考核评价内容要全面科学,要包括教学效果,教育效果,师德表现,科研论文等。考核评价结果的使用要与分配制度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
四、减少阻力
1.逐步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要合理使用学校的经费 ,对教师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要逐步改善,不断提高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篇6
一、在材料的整理上具体有以下一些问题:
1.无据材料。
材料的生命在于真实可信。说话有根有据是取信于他人的首要条件,教师的评审材料也是如此。因此,教师提供的实绩材料一定要有可信的旁证材料做佐证。如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下称《评审条件》)第十九条“教学工作要求”第三点“教学成绩显著”中“现任职以来,开过校级以上的观摩课、示范课,并获得优秀等次”的,要求提供“教案、课堂教学评价表等原始材料”。再如,第二十一条“指导在职青年教师”中“任职以来,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过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被指导对象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明显成绩。”要求“能提供反映指导在职青年教师过程的原始材料”。一些教师不能在这些方面提供原始材料的复印件,只是在材料上简单地写上“每学期都能开示范课”,指导青年教师方面只有青年教师写的“指导感言”,而缺少学校的“青蓝合同”等证明材料,这样就难于说明教师们的真实情况。
有些在《评审条件》中没有明确要求的,也必须把佐证材料或过程性材料补充进去。如:兼任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和运动队训练等工作的,需要有活动方案、计划、实效等材料佐证。在教学工作中,显著的教学成绩要有体现学生成绩的材料。
2.无效材料。
无据材料当然是无效材料,但在教师们提供的材料中,无效材料还包括教师们提供了大量的过时的或无关紧要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让评委眼花缭乱,也浪费了大量的纸张。职称评定要求提供的实绩材料大部分是要在“任现职以来”所取得的,如教育工作,应提供任现职以来在班主任或其他教育辅导工作方面的实绩材料,及相关的荣誉称号,教学工作方面要求提供任现职以来教师的教学成绩或学生的成绩。
无效材料,还包括“下级”不能证明“上级”。在教师上交的材料中,教师在上一级部门获得的荣誉或参与的活动,因原始材料的丢失而只开具学校的证明,这是很难说明问题的。
无效材料在教师提供的论文中尤为严重。论文评审中的教师,要求是在正规的刊物上发表,得到国家出版总局确认的,其主办单位或主管单位为教育主管部门、各大学、教育学会等;论文获奖要求是通过正规渠道评比的,如省教育厅、省教育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省教研室、教科所(教科院)等,“凡在各种增刊、内刊、专辑、论文集上发表的文章及复习资料、辅导材料、试题集等性质的出版物,均不作为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材料”。在教师的材料中广泛出现了类似什么“教育论坛”、“中华教育研究会”、“教育创新研究”等莫名其妙的杂志,或以某某杂志社、“教师培训学会”等举办的论文赛。教师在这些杂志上发表或参与此类评奖活动,花费了很多费用,但对自己的职称评定没有任何用处。希望广大教师不要再花这样的冤枉钱了。
无效材料增加的是材料的厚度,但没有提升材料的质量。职称评定工作,是依条例打分的,符合条例的材料才给分,与材料的厚与薄,纸张的多与少不成必然的正比关系。所以,教师们要仔细阅读《评审条件》,严格按照条例认真准备材料,材料做到既精要又准确。
3.无序材料。
材料除做到精要、准确以外,还要有序,以方便评委能迅速准确地找到需要的材料。虽然每个评委都是认真负责的,一本材料要反反复复地翻阅多次,生怕遗漏有价值的材料,但职称评审是一项十分紧张与繁重的工作,评委的精力不会永远旺盛,精神与视觉的疲软遇上无序的材料,出错的可能也是会有的。无序的材料表现在:材料整理没有秩序,分类不清;同一材料反复多次使用;材料标识不清,无法检索等等。
二、填报与整理职称材料的几点建议
1.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材料的填写一定要实事求是,且要依照职称评定的要求及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情况有目的有重点地填写与整理。教师特别要注意《无锡市晋升专业技术资格人员一览表》的填写,因为这张表所涵盖的内容基本可以体现出评审者的基本情况,执行委员最终投标也主要是依据这张表来的。但从现实的情况看,有教师们在填写这张表时问题较大,在《任现职以来主要工作成就、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一栏中,有教师分类不清,用词过于“铺张”,不够实在,所含的有效信息不多。这栏的填写要求能简明扼要地把最能反映自己工作成就与业绩填上去,如师德、教育教学、教研能力、专业发展、学术成就等实绩表达清楚。“获奖情况”一栏,要填写上级主管部门授予的荣誉,自己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获奖情况等。在“论文论著”一栏,首先要填写获得最高档次的鉴定论文两篇,再填上自己在正规杂志上发表,及通过正规渠道评奖的论文。从评审的情况看,有教师填了些类似《中华教育与教学杂志》等非法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章,而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奖的却没有填入。
2.编排有序、方便检索
无效材料,不但会增加评委的劳动量,也有可能会降低自己的标准。教师的评审材料(主要是附件材料)在装订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编排,前面要附上目录并编上页码,最后可以在每份材料的右下角空白处统一写上页码。这样装订的材料就清晰明了,也方便检索。材料的顺序一般为:①封面、目录;②专业资格、学历水平、业务进修等相关证明;③教育教学工作的相关材料;④教育教学科研的相关材料;⑤其他能反映工作实绩的有关材料等。
(具体编排顺序可以参照下文的附件。)
3.论文材料真实完整
提供的论文要求同时提供杂志的原件,如因其他原因不能提供原件者,所提供的复印件信息要完整,如有些教师只提供杂志的封面与正文复印件,我们就无法确认刊物的性质,有些教师提供的获奖证书上举办单位的章也模糊不清,影响了论文的评审。发表文章或参编大型书籍的复印件应包括杂志或书籍的封面、封底、版权页、目录及本人的文章或编写部分等内容。
三、关于职称评审工作的一些想法。
标准的客观性问题。职称评定是以一定的标准为准绳的,评委们是依照评分标准逐条给分的,从形式上讲评审工作可以工序流程化,“工序流程”可以让评审工作达到最大限度的公正客观。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有很大的弹性,教师的一些工作也很难被量化,教师成绩或荣誉的取得也有一些机遇性,一些老师特别是老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工作成绩没有能得到应有的肯定。基于这些原因,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会体现出一些人文关怀,当然人文关怀是拒绝长官意志与人情关系的。
篇7
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 20__年2月
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的南岭山区腹地,是我省出湘入广的西南门户,是全国最大、湖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革命老区县,经济比较落后,教育发展相对缓慢,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35所,在校学生 人,在职教师4108人。先后被评为“全国尊师重教先进县”、“湖南省民族教育先进县”、“永州市基础教育工作先进县”、“湖南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湖南省‘两基’迎国检工作先进县、”“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近年来,在上级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从民族县、贫困县、山区县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调整思路,致力于工作创新,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是湖南省继续教育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升华认识,把继续教育作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必由之路
江华地处偏远,长期以来,本地培养出的人才留不住,外地优秀人才不愿来,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主要体现为“三多一少一低”:三多,就是“民转公”教师多,至20__年全县“民转公”教师?人;代课教师转公办教师多,仅20__年就有50多名代课教师通过招考进入教师队伍;“瓜菜代”教师多,由于学科结构不合理,加之受数量限制,全县学校教师专业难以满足学科教学需要,中文专业教地理、数学专业教生物、村小教学点教师教全科目的现象较为突出。一少,是名优特教师、各级骨干教师少,20__年全县没有一名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仅 人,中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不到6%。一低,主要是学历普遍偏低,至20__年,小学教师中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水平的占 ,初中教师中高中水平的占 ,高中教师起点学历为全日制本科的仅占 。与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形势和教师队伍素质低水平的现状极不相称,通过多方调研,精心谋划,我们认识到,继续教育是提升我县教师队伍素质的必由之路,只有加强对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才能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才能促进全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为此,我们立足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案,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全县学校,做好了宣传发动,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弘扬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广大教师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强化保障,为顺利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创优条件
一是做强做大工作母机。我们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在县教师进修学校与职业中专合并的基础上,充分整合两校资源,专设师训处,专门负责全县教师培训工作。20__年我们投资22万元,将学校原有的两个配置较低的多媒体教室重新改造成天地联网、视频互动、功能齐全的现代多媒体远程教学教室,购置可移动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添置师训学员专用床位150张,可供200人以上同时住宿。二是多方筹资落实培训经费。为保障培训正常开展,我们多方筹资落实培训经费,20__年争取省级专项经费26万余元,承办了永州市新课程改革学科骨干教师培训;20__年我们挤出资金4万元开展全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据统计,五年来,共落实培训经费600余万元。三是选优配强师训队伍。教师培训,优良的师资是保证。我们在建立和完善县级师训“师资库”的同时,根据培训工作需要,适时选调:请记住我站域名配足师训队伍。20__至20__年,有针对性地在全县范围内选拔4名省市级骨干教师作为师训专任教师调至县教师进修学校,集中管理,圆满完成了全县第三周期小学教师新课程学科培训任务。20__年从县教研室、县属各中学抽调既有较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又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研员和中学高级教师24人,组成了我县新一轮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学科培训授课队伍。20__至20__年,在全县范围内选拔4名优秀班主任,通过培训、演练,担当起了全县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的授课任务。
三、多管齐下,构建全方位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网络
在培训方式上,我们从实际出发,在本着易操作、质量好的原则,多管齐下,努力构建起全方位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网络。主要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是做到了送培与设点培相结合。本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正处于中小学课程改革与教师学历提升培训的交错期,教师工学矛盾十分突出,再加上我县地域宽广、学校分散,且远离中心城市,长时间外出培训必然会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和经济负担。为此,一方面,我们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因地制宜,将多数培训点设在县内,其中小学教师学科培训点设到了乡镇,让教师在“家门口”“充电”;同时自20__年起,全县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在县内进行,开了永州市之先河,深受广大教师欢迎。对于学历提升培训,我们也设法争取主办院校的理解,将教学站设在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不出县就可完成大专或本科课程的学习、考试及毕业论文答辩,20__至20__年,湖南科技大学在我县举办了两期远程教育本科学历提升培训班,开设了七个专业,共有300余名教师提升了学历。另一方面,对于必须外派到省市培训的,则毫不含糊地按要求,督促参培对象到达指定院校,积极 送培。五年来,共外送中小学校长参加省市培训56人次,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291人次,初、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新课程学科培训837人次。
二是做到了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我们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条件而定,采取以集中培训为主、分散培训为辅的培训方式开展教师培训。20__年举办县中小学校长提高班一期,培训41人,20__至20__年历时一年分17个片对全县2208名班主任进行了培训,20__年举办了教导主任培训班一期,培训中小学正副教导主任、教务主任、政教主任129人;同时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分散培训。
三是做到了外联内调专家串讲与巡回送教相结合。我县教师分布点多面广,网络覆盖面有限。为开阔视野,增进教师对外界的了解。五年来,我们以外联内调专家串讲的形式培训各科教师,20__年邀请了北京师大附中教授级专家、著名数学教育专家、奥赛金牌教练沈沛耕到县内开讲座,培训高中数学教师;20__年邀请了永州市教科所课题研究专家唐佐明进行课题开发研究专项讲座;20__年邀请省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数学教研专家贾腊生培训小学数学教师。在广泛利用外部优势资源的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本地学有所成、教有专长、研有造诣的“土专家”的示范作用,为教师培训服务。20__年以来,已退休的中学英语特级教师蓝忠武,现任四中副校长、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杨硕,二中英语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吴丹凤等均参加了课程学科培训的教学工作。此外,我们还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送教下乡,巡回教学”,较好地完成了小学教师学科培训和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任务。
四是做到了“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我们在按上级要求做好教师培训的“规定动作”外,还积极引导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完成“自选动作”。在校本教研上,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全县设立了13个教研协作片,成立了学科教研中心,定期开展教学比武、教学研究交流活动,催生教师科研活力;其次,充分发挥“请进来,走出去”方式的最大效应。近年来,我们进一步扩展“请进来,走出去”方式的内涵,借鸡生蛋,借梯上楼,江华一中充分利用与长沙一中联谊办学之契机,互派教师,专题讲座,连续几年培养本校学科把关教师。沱江镇一小、二小、大路铺中心小学分别与长沙井岗小学、大同小学、人民路小学开展手拉手联谊交流;县内一中与三中、为人小学与湘江九年制学校开展结对帮扶,不但促进了后进,也鞭策了先进,效果十分明显。同时,积极组织教师、校长到南京、江苏、上海等先进地区学校观摩、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再次,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蔚然成风。五年来,全县学校教师踊跃参与课题研究,产生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共有50余项教育科研课题获国家、省、市立项或获奖,江华二中省级课题《民族地区高中生自强教育研究》、沱江中学省级课题《弱势群体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江华职业中专市级课题《职业学校服务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研究与实践》等,均通过了立项评估并揭题研究;沱江中学的《掌握数学》获省一等奖;沱江镇一小以弘扬瑶族文化为己任,积极开发“瑶文化进校园”校本题材,已进入实施阶段。
四、狠抓管理,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效
为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取得实效,我们狠抓了培训管理。一是出台制度保障。五年来,我们先后制定了《江华瑶族自治县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班主任培训工作方案》等,精心组织,妥当布置,同时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水平分类定级评估,作为学校校长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了教师培训档案。将教师培训情况与年级考核、晋职、晋级紧密结合起来,与师德考核、评价挂钩,培训成绩不合格或培训中表现不佳并造成不良影响的,在年度评先、评优、晋职、晋级中“一票否决”;学历提升培训考试中被通报舞弊的,年度考核直接定为“不称职”。三是加强跟踪反馈。对送培到省市的教师加强跟踪督查并反馈培训效果,在省、市级校长培训中,我县专门明确一名同志负责参培人员的考勤,并要求参培人员必须获得一项以上的优秀或奖励,方能报销培训费用;参加省市级培训的教师必须要向本校或本乡镇的教师讲授培训体会,并上培训汇报课;对到先进单位挂职锻炼的校长,我们组织专人到所挂职学校以座谈会、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考核挂职校长的表现等。
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我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大幅提高,目前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占75%,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70%,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96%,并有3名教师取得研究生学历;中小学校长及教师继续教育参训率达100%。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业务素养明显提升,20__年永州市首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蒙吉瑛,全国优秀教师费希斌,永州市劳动模范廖诗明,湖南省农村教育特殊贡献奖莫宏贵、吴翠华、贾小春,特级教师杨硕、莫德智,永州市自强模范王俊明,“苦竹教师”盘相富等一批先进个人,湖南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县职业中专等先进单位;造就了蒋力永、黄启胜、毛多华、杨硕、费希学等一批年轻有为、真抓实干的优秀校长。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各项重要指标均保持在国家、省定范围内,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全县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达99%,高考逐年上台阶,20__年永州市文科状元、理科榜眼均在我县。
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能取得一定的成绩,概括起来讲,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有赖于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五年来,省、市、县相关领导、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县教师培训工作,各级教育行政 主管部门更是潜心谋划,悉心指导。省领导许云昭、唐之享,厅领导朱俊杰等多次到我县指导教师培训工作。在班主任培训中,县教育局局长解成华亲自为班主任作题为《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的专题讲座,全县分17片,每片开班必到、必讲,教导主任培训、校长培训中也不例外。在小学教师学科培训中,各乡镇主管教育工作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亲自到教学点指导培训,各乡镇中心小学校长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和组织者,具体负责本乡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场地安排、考勤考核、协调组织等。县财政及时足额下拨师训经费,县一中、二中、职业中专适时为教师培训提供场地、师训器材。总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怀重视下,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第二,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求实的态度和精神。我县是少数民族县、贫困县、山区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这是实际县情。因此,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我们始终牢牢把握这一准绳,不偏离,不动摇;在实践中,不搞花架子,不怕露短板,不盲目攀比、跟风、逐潮,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实际,做实实在在的工作,获取实实在在的效果,做到“既要楼梯响,又见人下来”。为确保授课教师授课实效,一方面,我们先期统一组织外出学习,开阔视野,提升授课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到乡镇学校听课、调研,掌握教师的实际需求,获得第一手资料后,再集体备课,模拟试教,接受督导,再开展授课。为克服我县地广人稀、学校分散的困难,在小学教师学科培训中,我们在乡镇设教学点,走出了“送教下乡,巡回教学,集中面授,自主研修,跟踪反馈”的培训路子,8名专任教师历时4年完成了艰巨的培训任务。
第三,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有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五年来的师训工作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离不开创新。惟有创新,才能创造新的高度。为让更多的江华教师身临其境培训,扩大覆盖面,我们开阔思路,打开山门,积极向省市争取更多培训在江华进行,20__年永州市新课程改革学科培训在我县举办,全市共3055人参培,反响强烈;此后,全市高三文科、理科综合研讨会,小学数学研讨会等纷纷落地江华,我县教师参训面大,受益匪浅;20__年永州市教育局首次将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下放江华,不仅节省财力、物力,更能生效。为扩大培训面,20__年,我们率先在全市完成了班主任培训,培训面涵盖了小学全体教师、中学全部班主任及德育工作者,方式上都是集中面授。为加强学校中层管理人员队伍建设,20__年举办了一期全县完小以上教导主任培训班,129人参加,历时五天。
篇8
教育硕士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他们具有差异大、时间紧、需求广等特点。面对这样一批先天条件不足的学员,研修工作常常处于尴尬的境地。从年龄结构来看,教育硕士大多处于30~40岁之间,也有的5O岁出头的或30岁不到的。例如,上海师范大学2006级教育管理方向的学员中,年纪最大的已经52岁,是中学校长,而最小的仅26岁,是中学普通教师。由此看来,学员年龄差异较大,一部分年轻学员由于知识结构合理,往往能很快接受和理解授课内容,学习效果好;而一部分年龄偏大的学员,由于知识结构的老化,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也比较差,影响其学习效果。这样,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一部分学员就要落后,这对于教学造成了较大困难。从职业身份看,学员们来自不同地区的教育岗位,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有的在教学第一线执教,有的从事行政管理,有的则从事科学研究。他们的学习带有明显的个人目的,有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有的则是为了提高学历层次。职业身份不同,所需求的知识也不一样,希望研修的内容也不一样。比如,教育行政、教育政策、教育法律之类的研修内容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来说是热门话题,而学科教学法、课程管理、心理咨询、以情优教等方面的研修内容对各科教师来说特感兴趣。而现有的课程设置往往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因而很难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
二、工学矛盾突出
从培养院校来讲,根据课程要求,尽可能希望教育硕士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研修。从教育硕士生任职单位来看,他们希望尽可能缩短脱产研修的时间,以减少对学校工作的影响。有关调查表明:鼓励并支持自己的教师攻读教育硕士的学校不N5%,任职单位大多不同意教育硕士脱产研修一年或半年,同意教育硕士研修的学校不N50%,并且还有将近30%的学校在教育硕士研修期间不同意减少工作量,不同意报销学费,也不支持开展教研实践活动,这样的问题在县级学校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任职学校从眼前的实际利益出发,认为教师外出研修影响教学工作的安排。还有很多学校担心教师学成后会跳槽走人。⋯从教育硕士自身来讲,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他们认为只有脱产学习才能静下心来进行研修,而且脱产学习时间越长越好;另一方面,由于任职学校工作要求的压力,他们又不得不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在研修和工作这台“天平”上,向工作倾斜,但在其内心深处,则陷入“欲学不能,欲罢不忍”的两难境地。由此可见,我国的教育硕士缺乏宽松的研修环境。工学矛盾使他们承受研修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在研修的同时又要兼顾本职工作,经常往返于工作单位与高校之间饱受奔波之苦,身心疲惫。试想,一个人的精神如果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那么他的在职研修又怎么能取得成效呢?
三、目标偏差——培养院校认识模糊
目前全国已有57所高校承担着教育硕士的培养T作。自1997年开始试办以来,人们对其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但至今仍有一些认识问题不容忽视。一些培养院校认为教育硕士算不上正规硕士研究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在职攻读学位的人等同;与学科专业型研究生相比,教育硕士入学考试要求较低,学位论文学术品位不够高,对院、系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无足轻重,培养教育硕士没有多大经济效益,积极性不高。也有一些高校甚至将教育硕士作为一个创收项目来开展。由于认识上的模糊,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偏差,导致了教育硕士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1.在培养目标上,简单模仿“补偿学历”教育,见“物”不见“人”。自1999年6月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已经由大面积提高学历教育转向旨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非学历化教育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兼顾了两者,既注重本科学历的提高,更注重教师专业整体素质的提升。然而,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却存在着见“物”不见“人”的问题。有关调查表明,多数培养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不顾学员现实的教育困惑和教学问题,采用固定的教材、固定的课程和固定的教学方式。其实,这种教育教学模式是学历教育的翻版,丢掉了重要的“教育问题意识。’’。前来研修的教育硕士固然需要一般的教育新知识和新理念,但是这些理念与知识需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深化、转化与创造,否则只能是“水过地皮湿”,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课程结构失衡,学员选择余地太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课程学习为主,课程结构一般为5r-j学位课程,51"1专业必修课程和2rl选修课程,最少学分要求是34分。总体来看,各培养院校课程结构失衡,学位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比重过大,选修课的比重太小,学员选择余地太少,因而非常不利于学员根据各岗位实际需要和自身条件强化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促进个性展示和提高整体素质。
3.教学中重理论知识输出,忽视实践性知识的双向建构。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教师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前来攻读教育硕士的中小学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实际经验,但是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使他们深感教育教学观念已经跟不上形势,难以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期望驱使他们重新迈进大学的校园,希望在研修期间能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得到导师很好的点拨,指点他们用所学理论来解决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导师的教和自己的学能很好的结合起来,通过课堂问题讨论、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实验实践来提高认识,掌握知识与技能。然而,从培养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大多数高校教师长期从事理论研究,深人中小学实际比较少,对教育硕士课程的实践性认识不够,对学生的需求缺乏了解,因而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往往理论输出多,而忽视实践性知识的双向构建。2001年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对各培养单位已经获得学位的教育硕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教育硕士培养存在的主要不足是:①理论与实践脱节,两者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②科研手段还不够先进;③应增加紧密结合教学第一线的课题研究,加强实践性研究成果的推广。其中有两点是针对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而提出的。
篇9
首先,我代表****向莅临我区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真诚希望各位领导对我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下面,就我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面积204.72平方公里,人口51.2万,辖****个街道办事处,****个镇****个行政村。全区现有幼儿园****所(城市64所、农村4所),其中有“三段”“两基”“五独立”的规范化幼儿园55所,小学附属学前班16所。现有幼儿园、学前班教职工1289人,专职教师856人,教师大专以上学历483人,学历达标率为93.6%。现有接受学前教育幼儿12645人(幼儿园11758人,学前班887人),学前三年入园率为86%,在规范化幼儿园入园的幼儿占接受学前教育儿童的86.1%,3-6岁儿童的家长及看护人员有90%接受了科学育儿指导。
二、工作开展情况
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怀支持下,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齐抓共管,多措并举,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乡镇幼儿园为骨干、规范化幼儿园为主体的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幼儿教育网络,基本满足了我区3—6岁学前儿童的教育需求。
(一)高度重视,完善学前教育体制管理体制。
一是加强管理,健全体制。几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把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整体规划,分类要求,确立了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区教育局成立学前教育科,配备专人负责学前教育管理工作,秦港集团公司等单位成立幼儿教育管理科,完善了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增强了管理力量,有效地促进了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是制定目标,落实责任。****年、****年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幼儿教育的意见》、《****市幼儿教育管理办法(暂行)》,市教育局制定下发了《****市农村幼儿园办园标准》及评估细则。2004年市政府和区政府都把学前教育列为“民心工程”之一,制定目标,分解量化责任,签定责任状,进行阶段性检查,听取汇报,及时了解、督促工作进展。
(二)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园环境。
我区幼儿园分国办、企事业单位办、民办,各办园单位都不断加大投入,使我区幼儿入学条件不断改善。文化里幼儿园始建于1956年,是我区建园最早的国办园。长期以来,区政府始终关注它的发展,不断加大投入,改造旧教学楼,扩建新教学楼,增添设施、设备,使其成为目前我区规模最大、办园条件和保教质量最好的省级示范园。****幼儿园经2002年区政府投资400万元改建,已成为继****幼儿园之后又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幼儿园。今年年初,市区政府启动“民心工程”之一的幼儿园建设工程,市政府将投资1000万元在我区建设一所可容纳800名幼儿的现代化、示范性国办幼儿园,现已完成选址和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我区六所国办园全部达到甲级标准,充分发挥了主导和示范作用。在企事业办园方面,****等单位先后投资数百万元用于幼儿园改建和扩建,使之不仅满足了本单位孩子入园需求,还面向社会担负起幼儿教育任务。近些年,我区社会力量办园投资活跃,涌现出****等一批高标准、现代化幼儿园,成为民办园的优秀代表。目前,我区规范化幼儿园的设备设施基本达到了规定标准,配备了闭路电视、VCD、投影仪、微机等现代化教育设备,国办园和示范园都实现了与互联网连接,并建立了网页。
(三)强化管理指导,推进幼儿园多元化健康发展。
一是以国家、省、市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为指针,规范幼儿园管理。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法规文件要求,2000年我区制发了《关于加强幼儿园规范化管理的暂行规定》,对办园的基本条件、审批程序、幼儿园管理、保教工作做出了详细规定。同时,将有关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汇编成册,下发给幼儿园,使幼儿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年初,我区开始起草《幼儿园3A评估管理实施方案》,作为衡量和考核幼儿园办园质量的重要依据,目前已完成初稿,在基层进行征求意见,拟下半年实施。每年年初对所有在册幼儿园更换办园许可证和备案证,对在册幼儿园基本情况进行备案登记,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特别是安全问题、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制定措施,确保幼儿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在民办幼儿园建设方面,我区落实“审批和管理相一致”原则,实行“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落实《责任追究制》。****年,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细则和《行政许可法》制定了详细的幼儿园审批程序。同时,每年组织教育局、妇联、卫生局、物价局、新闻媒体等单位对辖区民办幼儿园进行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基本杜绝了无证办园现象。
二是以晋级验收工作为契机,促进幼儿园跨越式发展。我区幼儿园发展不平衡,国办园和效益好的企事业单位办园发展较快,民办园和效益差的企事业单位办园发展缓慢。对此,我区制定计划,周密部署,采取了“抓两头,带中间”的管理办法,狠抓规范园的晋级进类工作和未进类园的晋级工作。2000年,****率先晋升为省级示范园;2002年、2003年****幼儿园和****幼儿园分别通过省级示范园验收;今年,****幼儿园也积极准备晋升省级示范园。2000年、2002年****先后晋升为甲级园,为我区民办幼儿园起了示范带头作用。
经过几年努力,我区现有省级示范园4所,市级示范园2所,甲级园11所,乙级园7所,丙级园5所,符合“三段”“两基”“五独立”的规范化幼儿园共有55所,占幼儿园总数的81%。
三是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幼儿园多元化健康发展。我区学前教育的办学模式始终处于多元化发展状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部分幼儿园进行了改制,我区企事业单位办园出现滑坡现象。对此,我区采取“两手抓”的方针,一方面协助企办园做好转制工作,确保转制园管理水平、保教质量不降低。另方面,对具有一定规模、办园起点高、符合国家标准的民办幼儿园在建设方面和公用事业费收缴方面与中小学同等待遇,并帮助他们聘用有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园长、教师,规范其管理和保教,引导其走上规范化轨道。通过“两手抓”保证了我区幼儿园数量稳步增长,保教质量稳步提高。
(四)逐步取消小学附设学前班,加强镇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为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我区制定计划,分期分批取消学前班。按照省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精神,2002年以后,我区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建设镇办中心幼儿园和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区人大和区政协深入各镇进行学前教育调研,为区政府提供合理化建议,主管区长多次深入各镇现场办公,解决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各方面积极努力,2002年,海港镇政府投资300万元建起一座6个班规模,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中心幼儿园。2003年,****新建、改建两所具有一定规模的规范化镇办中心园,目前这些园已走上规范化轨道。其它镇的中心幼儿园建设与市、区旧城改造工作和全市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密切相关,目前正在积极规划。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近年来,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我区把幼儿教师纳入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一是鼓励在职教师学历进修,推进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和整体结构的优化,目前我区幼儿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已达到56%。二是组织多层次全方位的岗位培训,通过新教师“六环节”岗位练兵、幼儿教师基本功达标、民办园园长教师管理和教育教学培训、《幼儿园教育纲要》辅导与考试、青年骨干教师教科研讲座等活动及校本培训,全区涌现出一批业务熟、素质高的骨干幼儿教师,有力带动了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园长参加了省级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并取得了任职资格;按照省市文件精神,推荐优秀农村幼儿教师参加中考,到青县幼师进行正规学习,目前我区已有20名幼儿教师毕业,充实到农村幼儿教育岗位,发挥了骨干示范作用。从2002年开始,我区对企事业单位和民办幼儿园的非国办教师开展了教师资格认定及职称评定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对438名幼儿教师进行了教师资格认定。2004年开始,在民办园成立党小组和工会、团组织等机构,使民办园教师找到归属感,稳定了民办园教师队伍。
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岗位培训,促进了我区幼儿教师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使我区幼教质量稳步提高。
(六)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努力提高保教质量。
一是认真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园思想。《纲要》颁布后,我区组织广大幼教工作者进行认真学习,并组织多层次的培训和考试,领会《纲要》精神实质。通过深入学习,广大幼教工作者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思想,从重知识传授转变到重能力培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幼儿为中心,从重教学模式的固定化转到开放式教师与幼儿共同活动。园长能“坐下来”倾听家长的呼声,教师能“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呼声,把幼儿园真正办成孩子们的乐园。
二是启动幼儿园课程改革。按照河北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部署,我区制定了相应的规划。从1998年开始进行“发现式教学法”的研究和推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幼儿园的语言发展教育、热电厂等幼儿园的多元智能教育,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幼儿园等承担的国家十五重点课题子课题——“0到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研究”成效显著,并先后有54名教师的心理活动课,40篇论文在全国获奖。从2001年开始,我区幼儿园开展了幼儿英语教学,聘请资深英语教师对全区幼儿英语教师进行培训,使幼儿园英语教学逐步走向规范化。
三是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不断提高。组织开展教师互评课、青年骨干教师展示课、教改观摩课、英语教学研讨课、区域活动示范课,优秀论文、教学标兵、优秀教研组、教学实验能手动评比等活动,使我区涌现出一批优秀幼儿教师。近年来,先后有110人次获国家级奖励,40人次获省级奖励,190人次获市级奖励,240人次获区级奖励。组织幼儿开展文艺汇演、绘画比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目前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阶段工作安排版权所有
我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镇办中心幼儿园数量规模不足,农村发展学前三年教育速度缓慢。
由于经济差别,我区农村学前教育与城市区还存在一定差距,农村规范化幼儿园数量不多,不能完全满足学前三年教育的要求。为此,我们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区、镇政府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充实农村幼儿教师的数量,利用教育资源整合的有利契机,利用闲置校舍,兴办幼儿园。
(二)企事业单位办园、民办园统筹协调管理力度不够,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篇10
幼儿教师队 队伍建设 政府层面
一、问题的提出
透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们可以明显感知目前政府对我国幼儿教育特别是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是极为重视的。可以说,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必修依靠农村幼儿教师,但是目前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状况是十分令人堪忧的。为了能够使农村幼儿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以云南省腾冲县的农村幼儿教师为例,对腾冲县7个乡镇的120名农村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以便能够为发现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所存在的问题,以改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水平。笔者深入腾冲县农村,对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师队伍结构状况、专业素质构成状况、教师队伍生存状况做了仔细深入的研究。
二、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1.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腾冲县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结构及其不合理,具体表现:腾冲县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女性化倾向非常严重;教师队伍不稳定;学历达标率及专业对口率非常低;教师资格和职称持有率低
2.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整体不高
1.专业精神方面
(1)职业满意度不高
在所参加调查的农村幼儿教师中只有20.8%的教师表示对自己的职业非常满意,有33.3%的教师表示对自己的职业满意。
(2)职业认同感非常低
有35%的教师愿意坚定执着的从事该职业;有50.8%的教师表示暂时觉得还好,也不考虑换其他工作,但是如果以后有更好的发展,可能会换工作;9.2%的教师正考虑想从事别的职业;有5%的教师表示,只要有好的机会,一定要换这份工作。
(3)专业发展目标粗糙缺规划
虽然在该县61.7%的农村幼儿教师都表示自己给自己制定了发展目标,并且也正在按照计划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和她们的交流中,笔者发现虽然她们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一定的规划,但多数教师只是概括的打算,没有十分明确的目标,更不能确定实现目标的明确的方法与途径。
2.专业知识方面
专业知识的构成状况不乐观,该县农村幼儿教师们对五大类知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乏,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占61.7%;第二名反思教育实践、进行教育研究的知识,占48.3%;第三名自然、人文社科知识,占41.7%;第四名幼儿教育实践经验,占36.7%;第五名五大领域的知识,占30.8。
3.专业技能方面
(1)专业基本技能掌握不好
该县农村幼儿教师对于是否至少擅长一门艺术活动,如绘画、弹琴、手工等,仅有13.3%的教师选择完全符合、有24.2%的教师选择比较符合、有52.5%的教师选择基本符合、有10.8%的教师选择不符合。
(2)教学活动组织能力不强
7.5%的教师严格按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13.3%的教师以大纲为标准,以教材内容为参考,结合幼儿实际水平及其生活的环境确定并设计教学内容;11%的教师只要实现课程目标,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重新调整或自行编制教材。
4.腾冲县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处境堪忧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腾冲县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处境令人堪忧,具体表现:工资及福利待遇极低,该县农村幼儿教师们的月平均工资为530元左右;公众认可度低、社会地位的自我认可度低,该县仅有5%的农村幼儿教师认为她们的社会地位比较高,29.2%的教师认为她们的社会地位一般,47.5%的教师认为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太高,18.3%的教师认为她们的社会地位很低;劳动时间长、强度大、超负荷、该县高达80%以上的农村幼儿教师的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每个班级(平均人数31人)仅有一名教师,从幼儿入学到离校整天时间的保教工作全部由一人承担,担任所有科目的教学工作。有部分农村幼儿教师除了担任教学工作之外,还要担任学校的其他杂事。
三、如何从政府层面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知,腾冲县农村幼儿教师农村幼儿教师面临以下问题: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素质整体不高;生存处境令人担忧。要提高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水平,首先需要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1.立法保障优秀幼儿教师进入农村工作的可能性
近几年来,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师价值认识的日益深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认识到了幼儿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对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都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内容,并立法加以保障。我国台湾地区亦不例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出台了多部学前教育及其相关法律,对幼儿教师的资质条件、任用制度、在职进修、权利保障与待遇落实等方面做出了较为全面和明确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和促进了台湾地区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和专业水平的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大陆地区目前虽然已经制定了《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其中也对幼儿教师及队伍建设做了一些相关规定。但是大陆地区整个学前教育立法还比较薄弱,许多关于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规范尚处于缺失或不完善状态。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我国国情与实际需要,加快学前教育教师立法步伐,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1)立法明确规定农村幼儿教师的任职要求、聘任制度
长期以来,在我国农村由于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艰苦,很难招到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一般情况下,只要有教师愿意来,就会被任用。在没有资本挑的情况下,农村幼儿教师入职门槛是相当低的,而且聘用、解聘和离职的过程也相当随意,根本没有办法保障他们的专业水准。所以长期以来给人的感觉是农村幼儿教师没有什么特别的能耐,只要是识字的人都可以做幼儿老师,从而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相当低下。虽然我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只要是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就可以直接认定幼儿教师资格,但是这规定非常笼统,并且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这样的要求已经偏低了。然而关于幼儿教师的任聘方面,我国大陆地区的法律规定还属于空白。
因此为了保障我国大陆地区幼儿教师,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性、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必须制定相关法律,从法律层面明确规定农村幼儿教师的任职资格、和聘任制度,为农村幼儿教师公开、竞争、择优选聘,聘任期限、聘任方式、聘任程序、解聘缘由及解聘的程序等提供明确的法律规范。充分发挥教师资格制度的筛查和选择功能,以保证合格人员进入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保障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高素质。
(2)立法明确规定农村幼儿教师的在职进修、保障合理待遇的权利
由于政府对农村幼儿教育资金投入的缺乏、农村幼儿教师身份的尴尬、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繁重无法分身等原因,我国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进修一直保障不足,机会匮乏,经费更无处落实,这些教师的培训、进修基本上处于无规划、无保障状态。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该县绝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都没有参加过任何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他们工资低、待遇差,基本属于教师队伍中待遇最低的人群,根本没有任何医疗、养老与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由此导致了农村幼儿教师流失严重,素质低下。
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制定法律,对于农村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的权利与保障合理待遇的权利给予国家法律的强制性保障。规定参加进修与培训是农村幼儿教师的权利,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幼儿园在教师培训与研修中应承担的责任做出规定;还必须通过立法对农村幼儿教师的权利、待遇,包括基本工资、医疗、养老、退休、抚恤等方面做出规定,制定幼儿教师的基本待遇水平,确保幼儿教师工资不低于小学教师,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幼儿教师队伍。
2.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幼儿教师进入农村工作
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政府已经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如边远山区教师实施特殊津贴政策(即给愿意到边远农村从事教育的教师每个月两百元的补助;在职称晋级评聘过程中,将边远贫困山区教师与在县镇任教的教师区别对待,降低对边远贫困山区教师的条件要求)。这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很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进入农村。然而在早些年,幼儿教育的一些优惠及教育资源似乎都流进了城市,农村幼儿教育及农村幼儿教师们似乎被遗忘了,农村幼儿教师们工资低、无编制、没有任何社会福利保障、无职称评定的机会,并且工作环境十分艰苦。正是这种状况才导致优秀教师幼儿不愿到农村工作。因此政府应该效仿基础教育,给予农村幼儿教师们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优秀幼儿教师进入农村。
(1)对农村幼儿教师实施特殊津贴政策
改变目前农村幼儿教师低学历、无男性、无职称等状况,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对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幼儿教师给予特殊津贴,特殊津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的特殊津贴。对愿意到农村工作的所有幼儿教师除了领取基本工资之外,还可以得到在农村工作的特殊津贴;一类是针对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中部分群体的特殊津贴。除了领取基本工资及在农村工作的特殊津贴之外,对愿意到农村工作的男性幼儿教师给予性别特殊津贴,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给予学历特殊津贴,愿意到农村工作的有职称的幼儿教师根据职称的高低给予相应的职称特殊津贴。这一系列的特殊津贴可以累加,并且这部分资金均由各级政府承担。
(2)对农村幼儿教师给予优先晋级、评优、加薪等政策
改变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低、无职称、无编制、无评优等状况,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对于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幼儿教师给予优先取得编制的权利,并且在工作中根据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专业、工作年限等,和城市幼儿教师比起来,给予农村幼儿教师优先晋级、评优和加薪的机会。并且在晋级、评优和加薪的标准上,给予农村幼儿教师适当的倾斜。
3.实际行动支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政府的政策和法律对优化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只起到了一个充分而非必要条件,它只为幼儿教师进入农村工作提供了一个可能性和现实依据。虽然已经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但是这些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只是空谈,如果没有落实下去,对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因此政府还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1)加大财政投入
资金短缺一直都是制约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低、缺乏培训机会的根本原因。如在笔者所调查的腾冲县,政府没有任何资金投入,农村的幼儿教育全部是依靠私人的力量办学。然而农村的实际是农民经济收入低,对幼儿教育投入的承受力也相当低。在这种情况下,长久以来我们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低、待遇差,工作环境恶劣,优秀幼儿教师不愿来到农村,从而导致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要优化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结构,政府就必须从根本上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资金投入,用以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才能保证招到并且留住优秀合格的农村幼儿教师。
(2)强化经费投入和使用管理
各级政府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时,必须分析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构成状况,合理分配农村幼儿教育金费的流向,如用于农村幼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比例、用于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资金比例。特别是在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里面,必须细化到具体的某项资金比例。比如拿腾冲县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来说,在核算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资金的构成时必须考虑到:应给予的农村幼儿教师编制名额所占的财政工资经费;非编制教师的工资经费;特殊津贴经费;在职培训经费;社会保障经费;教师评优经费等。各级政府必须做好各教育部门的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工作,确保每笔教育经费都运用合理。确立有效的经费监管系统,也就是确保教育经费按时足量投入和有限的教育经费能“物尽其用”,不得挤占、挪用,对政府专项资金、集体资金和学生收费严格管理。
(3)落实和考核幼儿教育法律政策的使用状况
国家在制定了有关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法律和政策之后,各级政府部门还必须加强对教育部门的监督。了解各教育部门对政府相关法律政策的实施状况,是否依法、依政策实行。比如法律规定了农村幼儿教师的任职资格、任用程序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实行时是否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进行,或者是任意实施。如果发现各部门不按法律或政策所规定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幼儿教师的招聘,而是利用手中的职权给予亲戚和朋友便利,招聘那些不合格的农村幼儿教师时,情节严重时必须给予处罚。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夏靖,沙莉.立法促进高素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台湾地区的经验及其启示.教师教育研究,2009,(7).
[2]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