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功能范文
时间:2023-04-05 00:2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部审计功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本公司作为福布斯亚洲上市公司50强,且集团发展呈日趋强大之势,所以内部审计规划的规范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审计职能也需日趋健全与完善。但是在我国的集团企业中,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以及实施都还存在着很多可提高的地方。我想首先我们必须需要了解一下内部审计的功能。
一、内部审计的功能
传统上,内部审计侧重于差错防弊的的财务审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内部审计的侧重点和应用性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现今的内部审计侧重于通过独立而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改善企业运营并增加价值的管理审计,使得内部审计的功能更多表现为积极兴利。内部审计的活动领域从简单的财务审查扩展到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审计使得内部审计具有了增值功能。
二、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1.对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实施审计集团公司通过对资产的真实性审计,检查账实是否相符、计价是否正确、国有资产是否流失,是否存在风险性集资、有无潜在因素;通过对负债的真实性审计,检查各种负债的真实性以及预提费用是否正确;通过对损益的真实性审计,检查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各项成本费用,营业外收支是否符合规定,利润是否完整,利润分配是否合规等问题,这些问题毫无疑问是集团公司的原则性问题。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公司都会有自己的相关制度,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的审计,以及对各个子公司及控股公司内部控制轨迹的跟踪,有效性进行监督并评价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及时向经营者反馈其内部控制的缺陷,为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3.发挥内部审计的预警作用。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应在核实经济指标、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改进建议、客观评价企业经营者经济责任的同时,兼顾企业财务状况的预测及分析,而不能仅停留在证实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揭示会计资料重大错报和漏报的水平上通过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状况分析上,而对经营前景的预测,生产、销售理念的了解,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经济隐患提出预警。
三、目前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受到限制,内部审计在集团公司的定位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上并没有明确的呈现,从而造成内部审计职能在不同企业的内部隶属关系的不统一,其负责对象也不明确,且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是从企业内部产生的,受本单位直接领导,与双向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差异极大,专业性以及独立性都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较低。
2.业务范围狭小,内部审计的优势发挥不够。西方企业内部审计经过百年发展,已经发展到以建设性的经营审计为主,以防护性的财务审计和合规审计为辅,并向以企业整体价值为目标的风险导向审计不断探索,甚至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了企业盈利性经营的一部分,可以独立的为企业制造价值。而我国的内部审计系统还相对落后,一般局限于集团公司的成员公司的会计和经营信息的审核,不涉及经营活动,无法为企业创造价值。
3.审计意见和结论执行状况有待改善。由于内部审计业务范围、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审计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审计意见往往不具备足够的说服性却无法得到公司经营层的重视,被审单位也不在乎,出现“审好审,处理难” 的现象,并且反复出现这样的现象。
4.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置单一化。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体上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是财会人员,而法律、业务等经营管理人才奇缺;知识结构不合理,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法律、外语等力面的技能不全面;审计技术需要提高。
5.权威性不强执行力不足。权威性不强,执行力不足。首先体现在内部审计的认识上,目前我国有两部关于审计的法规,一部是关于政府审计的《审计法》,另一部是管理社会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法》,而内部审计的法规只有审计署颁发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并未上升法律高度,这就导致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权威性上的差异。由于没有法律的强制规定,有的集团公司设立内部审计只是为了装点门面,为了应付政府的检查,使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
四、结语
综上所说可以看出,内部审计不仅仅可以完善公司的制度并促进发展,更可以发现一些企业内无预警的危险,从而及时的提示企业去做出针对相关危险的企业危机公关,及时的规避风险,但是现今我国的集团内部审计职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及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去改进。在这种情况下,我集团决定多措并举强化内部审计工作,重点有以下五点:一是制定和完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14项规定和办法,推动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二是针对形势发展需要,强化物资采购、网络在线审计等流程化管理;三是突出经济效益审计和任期、任中审计管理,把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四是进一步规范审计档案管理,将审计档案作为重要的历史性资料保存管理;五是强化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廉政责任,确保审计工作公平、公正、规范开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内部审计功能;外部审计师;环境因素;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美国公众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内部审计准则规定:当内部审计符合具体标准而且外部审计师认为依赖他的工作是有效的时候,外部审计师可以依赖内部审计。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也要求在被审计单位设有内部审计时,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是否利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基于此,本文对外部审计师在依赖内部审计工作时的相关因素进行文献回顾,主要关注以下方面:(1)影响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的环境因素;(2)影响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的内部审计因素;(3)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的功能和范围。Gramlingetal(2004)对萨班斯法案颁布之前的内部审计的研究做出了总结,本文主要关注萨班斯法案颁布之后的内部审计的变化。
二、影响内部审计可靠性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公司的治理特点和公司管理层的状况,这些因素影响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的独立性以及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继而进一步影响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的功能。
王国银、林冲高(2005)认为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内部审计提供的信息助于董事会做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且内部审计通过向独立审计人员提供可供利用的有用成果而部分替代和弥补外部独立审计,及时防范违纪和舞弊的同时降低企业治理契约的履约成本。
陈艳丽、刘英明(2004)表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要满足以下需求:股东和股东大会代表机构对公司经营状况的了解,以防范决策风险;管理层对管理、控制薄弱环节的客观反映,以规避经营风险;外部审计和监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状况的评估,以降低审计风险和监管风险;潜在投资者对公司经营业绩和发展潜力的客观评估,以减小投资风险。
Anderson,Christ,Johnstone and Rittenberg(2010)通过采访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12家企业的人均有14.3年的审计经验的首席审计师得出236个回馈,构建了一个内部审计有效性的规模的概念模型,并发现了内部审计的规模与审计委员会的质量、首席审计师的工作经验成正比,与内部审计的外包数量和胜任的内部审计师的比例成反比。
Desai,Roberts and Srivastava(20l 0)利用发明的分析模型采用分析的方法通过建立综合的内部审计评估模型对内部审计进行评估得出结论:外部审计师通过观察内部审计的胜任能力、工作表现和客观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来评估内部审计的质量。
三、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的内部审计因素
Christ,sharp,and wood(2011)从ⅡA’s GAIN survey中获取了166家公司的公开数据调查了使用内部审计作为管理培训如何影响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和经营业绩,他们从中发现了把内部审计作为管理培训的公司的会计风险较高,但是这样的公司有较高的经营业绩。
Desai,Gerard,and Tripathy(2011)获取了人均有6.7年的审计经验的108个注册会计师调查了内部审计资源的安排对外部审计师评估内部审计质量和功能的影响发现了外部审计师更加依赖合作或外包的内部审计,当内部审计提供税务服务时,对这两种情况的依赖减少。
Glover,Prawitt,and Wood(2008)获取了四大会计事务所人均有3.6年审计经验的127位外部审计师检验了内部审计的资源调整时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固有风险为高水平时,外部审计师更加依赖内部审计师提供的客观性的服务。
Messier,Reynolds,Simon,and Wood(2011)收集了2000-2005年的ⅡA基准数据取得了来自162家公司的350个样本并使用了档案研究检测了把内部审计作为管理培训是如何影响审计收费和外部审计师对内部审计概念的理解并发现了当把内部审计作为管理培训时,审计收费较高。
四、外部审计依赖内部审计功能的性质和范围
Abbott,Park,Peter,and Rama(2007)获取了1000个首席审计师的样本,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了常规和非常规的内部审计外包的调整对外部审计师的影响,他们的研究表明:非常规的外包内部审计活动对外部审计师有益并且对审计师的独立性有很少的负面影响。
Felix,Gramling,and Maletta(2005)从内、外部审计师基本的研究数据获取了74个审计参与者的样本使用研究了方法调查了外部审计师提供的非审计服务和客户的压力是如何导致内部审计功能对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师产生的影响的,他得出了结论:当外部审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时,内部审计的质量和内、外部设计师合作的程度对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有正面影响。当提供非审计服务时,客户的压力增加内部审计的可靠性。
Glover,Prawitt,and Wood(2008)使用了来自于4大人均有3.6年工作经验的127位外部审计师采用了实验方法调查了内部审计的资源调整对外部审计师对内部审计依赖的决策的影响发现:当公司的固有风险的水平很高的时候,外部审计师更倾向于依赖外包的内部审计,而且外部审计师更加依赖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工作。
Munro and Setwart(2001)获取了人均有10.5年工作经验的审计师和管理者,采用了实验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内部审计报告与审计委员会以及客户的经营风险环境的关系,它们是否影响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的功能,最终结果表明:这两个因素影响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的工作。同样地,外部审计师更加倾向于把内部审计用作控制评估的任务而不是平衡的实质性检验。
五、结论和未来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我们发现外部审计师在利用内部审计和做出可靠性决策之前必须把审计准则的演进、复杂的环境和必要的判断考虑进去。除了环境因素,研究者还考虑了内部审计师胜任能力、客观性和工作表现。
就未来的研究而言,我们提出了以下的研究领域:治理质量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外部审计师对内部审计师的潜在依赖性;除了胜任能力、客观性和工作质量,哪些因素和偏差对内部审计的资源产生影响以及对内部审计、客观性和工作质量有影响的情况是如何影响外部审计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国银,林冲高.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05(2):86-89
[2]陈艳丽,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4(5):85-88
[3]Anderson,Urton,M.Christ,K.Johnstone,and L.Rittenberg,2012.A post-SOX examination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size of internal audit functions.Accounting Horizons 26(2):167-191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
中小企业设置审计部门的作用是帮助企业管理层履行职责,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具有明显的“内向性”和对企业的依附性。从而它的功能也由原来的财务收支为主延伸到了企业生产管理,要对企业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对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合规性及其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等。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作用发挥的瓶颈
内部审计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情况下,基于加强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为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和实现经营目标服务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活动独具的特征,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企业隶属关系和职权的授予行使方面都得以表现。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接受企业高级管理层的直接领导,为经营决策者服务,所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受到限制,审计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三、促进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作用发挥的建议
(一)明确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1)内部审计的性质。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2)内部审计的地位。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产生的基础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立,企业业务结构的增多,需要一个专门部门从经营管理各方面来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而又特殊的角色。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每个企业的努力的方向,而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则是协助企业经营者实现该目标。
(二)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就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经营中所扮演的角色而言,我们建议设立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于股东会、董事会及经理层之下,内部审计部门应高于其他业务部门,其在业务上接受审计委员会的指导,在行政上向经理层报告审计结果。
(三)扩大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侧重于审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而不是对企业的产品结构、销售策略等经营活动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建议。而侧重于财务账簿的内部审计并不直接协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例如:在对一些工程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仅审核协议是否合规、要素是否齐全,企业是否按照相关的工程决算资料做出了正确的账务处理等。至于是否按程序进行了审批、是否有投资计划、是否有更好的替代、选择方案等,一般不去深入追究。事实上,企业发生的利益受损等问题大多存在于这些过程中。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以企业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充当评价与监督并重的“参谋”、“助手”等角色,突出内部审计服务的特点,拓宽内部审计的发展空间。
(四)改进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
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咨询、信息服务,其目标是帮助企业拓展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而我国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工作大多是对既成事实的“查错防弊”,事实上的内部审计不仅要对企业的经营行为、重点投资项目及重大资金使用情况等日常经营活动进行事前审计,还要对投资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及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核把关,及时向管理层反馈信息、防止决策失误。
(五)提高内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随着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的多元化及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知识结构也应该趋于多元化,不仅要有精通财务知识、审计业务的人才,还应该补充与所经营项目、业务相关的各方面专业人才以及精通法律的专业人才。以适应企业多元化发展及日益壮大的需要。同时,中小企业还需要注重审计队伍各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使审计队伍具有最优的知识结构、更强的业务素质、专业水准,以便能适应和处理不同类型的棘手业务及突发事件。
四、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功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内部审计功能由监督型向服务型延伸。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归宿点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内部审计不能停留在监督者这一角色上,而更多地应以服务者的身份出现,监督服务并重而重在服务。
(二)内部审计功能中包括环境保护的内容。
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活动所引起的环境灾难和污染,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环境审计作为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是随着我国环保法的制定及当今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的。环境内部审计,主要是以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为基础,以与环境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对象,通过鉴定、评价等方法,保护环境,防范来自环境的风险,它涉及到企业的产供销及科技改造、创新等各方面。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内部审计 公司治理 企业控制权
2006年上交所和深交所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用于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也对内部审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出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世通”事件中的出色表现,使人们看到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对内部审计能否完善公司治理的研究还是较为稀缺。本文以产权理论和交易费用经济学为基础,对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公司治理实践提供决策指导。
公司治理是剩余控制权的内在要求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经济行为会产生外部性(存在正的交易费用),这使得产权的自由交易和交易形式受到限制,从而降低产权交易的经济效率与效果。为了解决外部性和降低交易费用,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就随之产生。在企业内部,人们对各自的权利进行了重新分配,并以各种契约来保证其权利得以实现和利益得以分享。但契约具有不完备性,容易导致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限制企业功能的发挥。此时,企业内部(股东、董事、管理者、员工)及外部(投资者、债务人、监管者、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就会考虑修改契约,重新分配权利,形成新的制度安排。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的这种契约或制度安排,被称为公司治理结构,或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应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控制权以及基于控制权的监督和评价权,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因素。
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产权分为控制权和索取权。控制权在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进行了分配,投资者拥有剩余控制权,管理者获得特定控制权。索取权使他们享有相应的收益权利,投资者获得剩余控制权收益,管理者获得特定控制权收益。索取权保证了投资者和管理者有激励和能力行使企业的管理控制权。因此,控制权与索取权之间的匹配模式,将对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
投资者,尤其是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外部投资者,往往在公司出现了财务舞弊或信用危机而遭受损害时,才反思其公司治理结构。当管理者出现有违投资者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时,投资者就会通过剩余控制权来发挥其公司治理功能。
控制权主导下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的权限与职责来自于投资者和管理者对企业的控制权,正是投资者和管理者对企业的控制权,产生了监督、复核以及咨询的需求,并赋予内部审计相应的权限与职责。内部审计也只有从企业中获得相应授权之后,才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监督权来自于企业的控制权,作为控制权的拥有人—投资者和管理者也拥有监督权。按监督权的实施中是否形成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企业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这种特殊的“监督权契约”表明,企业的管理者亲自行使监管权,或建立了不同完善程度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通过外包从市场上购买不同范围的内部审计服务。
投资者和管理者亲自检查监督整个管理控制的过程,在管理控制过程相对简单的情况下,这种监督形式是很有效率的。但是当被管理内容复杂以后,投资者和管理者亲自监督成本将急骤增加,而且需要花费投资者和管理者大量的时间、精力,这就降低了监管者的自身效用。当监督带来的好处无法弥补自身效用的减少时,投资者和管理者就会放弃部分亲自监督的权利。
投资者和管理者在组织内部建立一套内部控制制度。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动修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但是,无论多么完美的控制,也有其自身固有的局限性。例如,因控制执行人个人的原因而导致控制失效、因被控制对象合伙舞弊或管理者自身滥用职权而使得控制失效等。
投资者管理者还可以从外部审计师那里购买“监督”这一产品,这通常被称为内部审计外包。作为专业的审计人员,外部审计师拥有专业技能及实施审计的辅助资源(如相关资产、审计软件、辅助审计人员等),可以提供成本较低的审计监督服务。但是,外部审计师在为企业提供内审服务的同时,却获取了大量的企业内部信息(如商业秘密),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损失。因此,投资者和管理者仍将根据成本效益原则确定外包的监督权限。
二是企业设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投资者和管理者把一部分监督权分配给企业内其他人。当分配给多人时,也会形成一个专门的监督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用于专门执行投资者和管理者授予的监督权,并把监督结果报告给投资者和管理者。企业中不同控制权层级的授权,将形成不同的内部审计部门。例如,财务部门出于保护企业资产安全、确保财务数字的真实准确的目的,会组建内部审计部门来检查监督企业资产安全性并对财务系统运行的差错进行检查。对于更高级别管理者(如总经理)而言,他们会出于对整个企业资源的整合、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授权建立一个拥有更多监督权限的内部审计机构。
当投资者发觉管理者、员工的机会主义行为过多,严重损害到自身的剩余控制权收益时,也会通过剩余控制权赋予内部审计机构审计监督的权限,甚至对高层管理者的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在这种情形下,内部审计就从原来单纯的管理活动上升到公司治理层面。投资者和管理者在对控制权进行分配时,也会采用成本效益原则来权衡由内部审计带来的企业效率的提高和监督成本的增加。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的产生是投资者和各层管理者之间对控制权(监督权)再分配的过程,内部审计的职能正是这一监督控制权的体现。在得到相应授权之后,内部审计部门不仅拥有对财务数据的审计权,也具有其它服务于经营管理的权利(如认证权与咨询权等)。
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作用
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和管理者从企业中获得的收益,进而对他们的决策产生影响。一方面,交易费用可能为管理者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如工资);另一方面,交易费用降低了企业价值,这又损害了剩余控制权收益(如红利),并使管理者的特定控制权收益(如奖金、声誉)下降。
交易费用受到契约参与人的理性程度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如果企业内部环境中人员理性程度低、机会主义行为较多,企业的剩余收益将会受到较大的侵害,即管理者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可能性增大。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和管理者希望通过内部审计来控制企业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以降低交易费用,从而增加企业收益,并使投资者和管理者获得控制权收益。具体而言,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有如下作用:
为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信息。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审计监督,帮助投资者和管理者获得企业经济运行的信息,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缓解了投资者和管理者与被管理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对被管理对象产生了行为约束,从而降低了其机会主义行为。
增加企业价值。内部审计可以实施审计监督,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可以对内部控制等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认证,促进经营管理的有效进行;可以为管理活动提供咨询服务,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内部审计外包相比,内部审计保护了企业内部信息,降低企业信息泄露的风险与成本;而且,内部审计通过检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正常、无偏差地运行。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外部审计相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也是投资者行驶剩余控制权的需要。内部审计使得投资者的剩余控制权在企业的管理监督中得以落实,提高了投资者直接监督管理者的能力。借助于内部审计,投资者就可以摆脱仅仅依靠亲自监督、制度激励和外部审计来解决治理问题的局限性。与此同时,内部审计可以在管理控制过程的事前策划、事中控制及事后监督中发挥全程监督作用,因此它比外部审计更具及时性和完整性,从而弥补了其单纯进行事后监督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钱颖一.企业理论,载于汤敏,茅于轼主编《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一辑).商务印书馆,1989
篇5
1.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防范重大风险、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同时各种潜在的风险也日益显现,因内部控制缺失或失效引发的巨额财产损失、财务舞弊、经营失败等案例时有发生。所以,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内部审计通过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与评价来参与企业管理,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供持续的推动力,有效地改善企业内控的质量。
1.1内部审计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系统的检查和评价某一个单位,并且提交审计报告。其中主要包括各种经营活动实事求是的、公正的、无偏见的分析,同时还要通过证实之后再采取改进行动的合理建议[1]。以期帮助各级管理部门很好的履行自身的职责。所以,内部审计发挥着改善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并且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特殊方式和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内部审计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内部控制范围比较广,涉及到企业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所以需要有较高的执业胜任能力和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的执业人员,并且还需要对企业情况掌握的详细且深入的持业人员来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系统地检查和评价。内部审计处于企业的内部,主要在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活动,非常熟悉企业内部控制的情况,所以,也是最有资格来建议和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对象之一。
注册会计师在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有关内部控制资料进行签证和检查,或者是评价那些与会计信息内容相关的内部控制活动。它评价的范围和目的主要局限在会计、审计的角度,评价出来的结果也是服务于审计成本的节约、审计风险的控制和审计方法的应用。
所以,内部审计独立于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的地位,使其更加客观性,同时相对于外部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具有天然的“内部人”优势,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更具针对性和及时性。
1.3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就是将内部审计介入内部控制
重新介入内部控制、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在改变是国际内部审计的三大主要的发展趋势。前两个发展趋势重视的是强化企业的制度建设,最后的一个趋势强调的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只有强化制度的建设,才能减少管理漏洞的出现,也可以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即使是遇到风险,也可以及时的采取防范和补救的措施,让风险转化为利于自己的发展机会。
2.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内控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是紧密相联的,两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帮助企业的管理层对财务的管理者规范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促使企业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还是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实现企业目标的最有效的措施[2]。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主要是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理的独立评价机构。内部审计本身具有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不直接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一个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以促进企业的内部控制不断发展;反之,企业拥有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就可以促进内部审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途径之一,重要的目的是增加企业的价值和改进企业组织的经营,通过一系列系统化的方法去改进和评价财务风险、管理过程、财务控制等过程的效果,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的目标、防范财务风险和不断的完善财务制度。
2.1内部审计评价内部控制,参与重大控制程序的制定与修订
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是紧密相联的,内部控制运行的过程也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内部审计在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时候,是围绕内部控制的目标为中心展开的。也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实现效益的发展和企业的守法经营等。不断的考察企业的控制环境、交易授权、机构设置、会计制度等在内的控制程序方面的内容。在具体管理的过程中,要审查内部控制的实际实施情况,公平公正的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内部的审计师还要充分的考虑内部控制本身固有的限制之后,还要及时的向企业管理当局提出改进的建议。所以,内部审计最主要的作用是参与重大控制程序的制定与修订、评价内部控制。
2.2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运行
我国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规定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由谁来实施监督和检查。不管是从理论角度来看还是从实践角度来看,由内审部门和内部审计师来担任这个岗位是再好不过的[3]。内部审计履行自身的监督职能,最直接的目标是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并且很好的发挥效用,顺利的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有效的内部控制保障企业的经营活动的顺利执行,让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还要跟企业的营运效率、追求和效果想统一,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资产的完整性。
2.3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管理咨询
内部审计师在内部控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内部审计比较熟悉企业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师为企业的相关部门、相关组织和人员提供管理咨询。内部审计师在提供管理咨询的同时,一定要先申明自身的职责。内部审计时只是提供咨询,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主要由管理当局来负责。
篇6
关键词:公司内部审计职能技巧
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开始于改革开放时期,因为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投入更多的财务管理力量,需要改变陈旧落后的财务管理理念,加强对内部财务数据的监督与管理,完善审核制度。内部审计发展阶段中尤其以我国加工业、制造业、电力系统、国家产能等为主。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实现了组织目标。通过引入一种系统的、有条理的方法去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一个机构实现其目标。
一、我国审计工作开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主体地位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公司内部管理层级增多,公司资本积累越来越大,所以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变得越来越重要。伴随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夭折,许多中型大型企业申请破产保护,暴露了我国企业资本管理能力差的问题,充分说明了公司内部对资产使用效率提升的重要性,我国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和运行的操作问题为后期的审计监督工作带来了障碍,这就要求审计工作需要新的提高和更新。我国的内部审计主要是依靠政府推动和发展,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展的,国际经济发展方向已经将重点放在了节能减排,绿色经济的方向上,我国对审计制度的要求却还未得到近一步的提高,审计的管理方式已经于新时期的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要求脱节,存在一些问题,已经无法满足现行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我国审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内部审计管理不规范
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公证和客观的内审态度,保障工作的独立性是提高内审活动安全性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基础,才能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正确性。但是,目前很多内部审计部门职权划分不明确,审计流程管理存在问题,甚至内审部门和监察机构合并在了一起,失去了监管的独立性,在一些企业中未设立专职的监管人员岗位,而是由审计人员兼任,有的甚至是一个人既负责会计又负责审计,这种监督与审计并合为一体的管理方式,会造成监督的效力降低,工作中会面临内部审计的职权不清晰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其实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很大程度上是需要监督与审计的两种独立性,这样可以保证内审业务工作的自主性与权威性,可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避免内部审计风险。
(二)内部审计控制手段不全面
我国企业的内部审核机制不健全,企业的内部审计缺乏相应的审计约束制度、内部审计督导复合不规范、内审考核缺乏公正性,内审责任追究体系不健全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环节中的问题主要是表现为几方面,首先、内部审计控制机制比较薄弱,建立的制度形同虚设,没有任何意义;其次、没有建立分级控制的督导复核机制,在复核中的责任不明确;最后、内审考核缺乏内部审计的质量管理提高,考核内容也不全面,有的偏重于内容有的偏重于结果,忽略了审计整体的分析,而且考核中审计人员的主管作用发挥太大,对数据的真实性造成了干扰。
(三)内部审计缺乏对审计环境的了解
内部审计的审计环境较差主要是说的真对与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麻烦无法合理化的解决。首先、是内部审计制度在公司内部设定的不健全,存在漏洞,而且我国审计法制不健全,法律制定没有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创新,缺少管理动力,缺乏统一的内部审计准则;其次,我国内部审计的对象比较复杂,内部审计的对象不明确存在隐藏性和多重性,这为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多障碍。一些内部高级管理人员也会近一步干涉审计工作,利用各种手段影响审计工作进行,内部审计人员面临复杂环境,审计工作风险加大。
三、开展审计职能的技巧与方式
(一)开展新时期企业内部审计创新模式
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正确选择需要考虑合适的发展模式,加强创新模式基础建设是提高新时期企业内部审计功能的必备条件,内审制度需要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经营规模和内部管理的不同程度来确定,企业的内部审计大体上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模式:对于规模较小的个人或合伙制民营企业,可以不设置审计机构。其内部审计工作可通过投标方式向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发包,但企业应设立内部审计负责人,以监督审计业务的执行,并担当社会中介机构和管理层之间沟通的媒介。
(二)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保障机制
实现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保障机制需要做足几项重要工作,第一、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要求,审计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决定于审计小组成员的好坏,专业性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审计职能的要求,加强审计工作效率;第二、要建立三级复审考核制度,通过加强审核标准和审核层级管理力度,来保障审核过程的严格性,实现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自始至终都处于适当层次的控制之中。
(三)建立健全审计法律法规
我国要建立健全审计法律法规,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向国际友人学习,目前,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专门的审计法律,而且每年还在根据经济发展变化的不同而做出适当调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也制定有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以供这些国家进行参考,我国内部审计制度要走一条国际化路线,统一内部审计执业规范,降低审计风险。
四、结束语
我国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针对我国审计工作特性做出调整,通过增强审计职能的创新保证我国审计工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一、在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的作用
第一,在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具有评价作用,并且能改善风险管理、风险影响组织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也能通过其特定的咨询和建议的作用影响公司的产品、服务和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深刻地影响着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公司内部审计评价并且改善公司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中内部的监控系统。同时,内部审计也是公司所有者获取良性建议,正确处理公司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
第三,公司的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起着评价和改善的作用。就公司内部治理来说,公司的内部审计是公司内部机构和制度有机结合形成的一种相互激励和相互约束的机制。
第四,公司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起着管理者和监控者的作用。公司治理已经表现出内部化的趋势,在现代公司的治理理念中,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了公司内部治理的核心问题。内部审计部门直接通过检测和调查为公司的决策部门提供正确、详实的决策资料和建议,提出改进的措施。
二、我国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内部审计的监督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目前,我国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隶属关系大致有五种形式,分别为:一是附属于公司的财务部门,受到财务部门主管的管理;二是隶属于总经理,为其提供管理的监督和咨询;三是受到监事会的领导,主要职能是监督作用;四是隶属于公司的董事会,完全受董事会的领导,主要起监督作用;五是受到双重领导,在董事会下设一个审计委员会,公司的审计部门由审计委员会和公司的总经理双重领导,可以起到平衡各方利益的作用。我国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以第二种模式为主。通常,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所隶属的部门级别越高,其相应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就越高。近年来,我国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越来越多地采取直接向公司总裁或者董事会报告审计资料和结果的模式。我国公司内部审计部门通常都下设于管理层之下,由高层的管理人员授权职能范围,然后开展审计工作,仅仅是对公司的经理负责,这种模式下,公司内部的控制权被严重扭曲,很难实现有效地监督。
(二)我国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不够,部门的人员结构分布不合理
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监督,确保公司所有者对公司的有效控制,提高公司的管理能力。然而,我国有大多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存在着独立性差的特点,组成人员大多由公司内部人员构成,而且通常是总经理或者董事长的下属人员,使之处于从属地位,审计部门的内部人员被严重控制。其次,审计部门的成员中多数是管理人员,严重缺少精通财务、审计、法律、工程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员,从理论结构方面来说很难胜任公司内部审计的重任。我国审计委员会成员的个人专业素质低,致使审计部门不能高效、彻底地履行审计部门的全部职责。
(三)我国公司内部审计组织监督体系设置不完善,审计机构设置不完善
从我国公司审计设立的目的看,很多国有公司之所以要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迫于上级要求和片面流于形式,并非管理层的真正觉醒。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设立很少认真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审计组织监督体系设置不够合理。由于委员会等监督部门各司其职,其业务交叉并行,容易出现重复性工作,各个部门的工作成果又不能相互共享,造成了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二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中,管理部门集权和分权不合理。公司审计机构设置过于集中或者过于分散都不能形成一个高效、稳定的系统。大型公司具有复杂繁多的组织机构,审计部门的工作量和工作范围也相应较大。因此,只有设置于公司性质及其规模相符合的审计部门,公司的经营活动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
三、完善我国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职能重构的对策
(一)调整我国公司内部审计委员会的组成结构,保证其独立性
按照公司内部审计的设立目的,审计委员会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组织,其主要职能是监督管理当局。第一,必须保证审计委员会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与专业素质。要求审计委员会成员接受过金融、法律、财会等方面的专业教育,具有相应的学历证明,拥有相应的工作经历,熟知公司所在行业的大致运作情况,特别是审计委员会主席的个人能力和职业素质水平;二是合理配置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结构,除了配备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员之外,还应该有与管理没有关系的非执行董事和相关的专家,另外,要加大非执行董事和外部专家在审计委员会成员中的比重,非执行董事应该由部分熟悉公司经营、善于理财的人员组成。
(二)建立由董事会和总经理双重领导下的内部审计部门,提高公司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在董事会和总经理双重领导下的内部审计部门,其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小,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所以,这样模式的内部审计部门是公司内部审计的最佳模式。但是,因为董事会的决定都是集体讨论产生的,这就会影响到公司内部审计的正常开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董事会下设专门的审计委员会,直接受董事会控制,对董事会负责并且提交审计报告。审计委员会下设内部审计部门,向审计委员会和总经理双重负责并且报告审计结构。这种双重模式确保了审计部门的权威性,保证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有利于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职能的充分发挥。
(三)调整审计组织的监督体系,完善审计部门职能的定位
审计部门要根据公司的实际运作情况,适应公司的监控要求,对公司审计部门的职能进行新的定位和重新设计,有效地改变过去的各个部门职能混淆不清的重复现象,使公司各个部门职能相互协调而不重复,提高公司各个部门职能在高效的模式下运作。建立公司监督控制联席会议制度,整合纪律检查、制度监督、财务审计、决策制定、法律顾问、投资理财等各个职能部门,避免工资资源的浪费,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卵巢早衰;健脾补肾方;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性激素水平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指妇女在40岁之前绝经,伴雌激素水平下降、血清促性腺激素升高[1],临床表现为绝经期综合征:潮热多汗、情绪不稳、烦躁易怒、低下等;或不伴有绝经期症状,继发性闭经半年以上;患者无卵泡发育,LH>30 IU/L、FSH>40 IU/L、E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检测对象选自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POF患者30例,均闭经6个月以上,符合POF诊断标准。将30例POF患者设为实验组,平均年龄(33.3±5.37)岁(23~39岁);另选择同期正常生育期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5~39岁,平均(34.5±2.26)岁。分别对两组妇女做妇科检查,检查两组妇女子宫附件的完整性,入选者检测前3个月无服用激素药物史,并排除肝肾功能障碍等器质性病变。对比两组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及检测 血液标本采集前所有观察对象均2 w内禁烟、酒,采集前禁食12 h,采集日晨8∶00~10∶00抽取静脉血6 mL,在2 h内分离血清,存放于-20℃的冰箱内集中检测。①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并分析两组相关免疫细胞学指标,包括CD3+、CD4+、CD8+、CD4+/CD8+;②采用雌性匀相酶免法(HEI)检测两组血清中性激素水平,包括FSH、LH、E2、T、P、PRL。
1.2.2试验组患者给予健脾补肾方治疗 健脾补肾方主要从健脾补肾着手,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剂包括:党参15 g、茯苓10 g、白术15 g、白芍15 g、枸杞15 g、山药15 g、当归10 g、熟地10 g、巴戟天10 g、菟丝子10 g、紫河车10 g、柴胡10 g、陈皮10 g、甘草10 g,用水煎服,1剂/d,连服6个月。6个月后对患者再次采血检测上述指标。
1.3仪器与试剂 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型号为EPICS,选自美国BECKMAK COULTER公司;磁性酶仪选自瑞士SERONO公司提供;选用法国IMMUNOTECH公司生产的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试剂。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数据分析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实验结果
2.1治疗前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POF患者血清中FSH、LH均高于对照组,E2、P均下降低于对照组,PRL、T和对照组无差异,保持着一定的有效浓度,见表1。
2.2治疗后POF患者血清检测分析 运用健脾补肾方治疗后,实验组POF患者FSH、LH明显下降,E2、P明显增高;CD4+、CD4+/CD8+明显增加,显示卵巢功能及免疫功能均明显增强。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
3讨论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妇科常见病,随着生活及工作压力的加大,卵巢早衰发病率呈增高趋势,严重地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临床以血清中低雌激素水平及高促性腺激素水平为特征,表现为40岁前闭经,闭经时间至少6个月,或多次发生闭经,伴有围绝经期症状。多因卵巢内卵泡消耗殆尽引起的卵巢功能异常,常见于遗传因素、医源性损伤或自身免疫性疾 病[2-3]。
卵巢早衰在中医学上属于月经过少、继发性闭经、不孕不育等范畴。中医辨证认为,患者由于先天不足、精神过于紧张、或后天失于调理,致肝肾不足,提前出现任脉亏虚、太冲脉衰弱、天癸脉衰竭等病理现象,导致形坏而无子[4]。中医认为卵巢早衰主要为脾肾亏虚所致,故中医强调治疗卵巢早衰宜健脾补肾。健脾补肾方由参苓白术散加减而成,方中菟丝子、巴戟天、紫河车等温养肝肾,调补冲任二脉,可补阴益精;当归党参补气补血、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柔肝。全方首先调理脾胃,健旺脾胃之气,运化水谷精华,继之补益气血,生正气,恢复阴血;诸药合用,温养先天肾气,发挥生精作用,补益后天脾胃,达到生血效果。精血旺盛、冲任得养,使卵巢功能得以部分恢复。
本研究中,采用健脾补肾方治疗后,实验组POF患者卵巢功能及免疫功能均明显增强。由此可见,对卵巢早衰患者给予健脾补肾方治疗,疗效确切,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意义。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0.
[2]高慧,杨涓,夏天,等.补肾调冲方对卵巢早衰大鼠卵巢相关细胞因子TNF-a、IFN-r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J].国医论坛,2008,23(3):32-40.
篇9
信息化发展给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管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人民银行当前的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在体系构建、功能开发、辅助工具、配套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多短板,亟须形成一套明确的信息化体系框架。本文在研究内部审计信息化典型结构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人民银行自身需求,提出了构建“一个平台、四个系统、两项基础、两组互联”的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框架体系,并对其内部结构进行了解析,对配套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内部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审计对象数字化、审计线索模糊化、审计风险多样化、审计信息海量化。面对新的审计环境,传统的审计方式方法和审计管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内部审计发展需要。当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将推进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纳入内部审计发展整体布局已经成为必然要求。如何构建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框架,推动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发展,成为人民银行提升内部审计管理质效应当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现状
(一)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构成从现状看,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结构比较简单,主要包括总行层面的系统建设与分支机构层面系统建设两个层次。从内容上讲,总行层面为“1+1”模式,即内部审计业务综合管理系统(CAMS)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CAAS);分支行层面则为“n+n”模式,即各分支行自行开发运用的审计管理系统和自行运用及本土化的多种辅助审计工具(见表1)。1.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业务综合管理系统。2009年,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平台正式上线,并在2012年完成系统升级。该系统依托于人民银行内联网,主要具有审计项目进展、培训管理、优秀审计项目管理、审计报告上报、业务信息交流等模块。从功能上看,该系统更偏向于集审计文档管理、学习培训、审计依据于一体的审计支持平台,基本实现了系统内部审计计工作流程和审计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审计项目历史信息与审计管理信息的集约化储存以及优秀审计成果交流共享的目的。但是该系统在审计分析、追踪反馈方面的功能较为欠缺,难以满足当前审计管理信息化较高层次的需求。2.人民银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2012年,人民银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实施、数据分析、审计日志、审计建模及管理、综合查询、疑点和问题管理等功能。通过运用该系统,审计人员能够实现从海量业务数据中,迅速筛选出所需数据,并通过建模等方式分析和锁定疑点数据。系统上线后,各分支机构以此为依托,开展了国库TCBS会计核算及系统运行审计试点,作为人民银行系统首个全行性计算机辅助审计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果。从系统适用领域看,目前主要适用于国库业务,可用范围较为局限。此外,受数据可获得性、审计模型编写完善程度等限制,该系统较审计作业需求还有较大差距。3.分支行层面条线化的系统开发和辅助工具应用模式。多年来,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围绕内部审计信息化不断探索,形成了既包括区域性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成果,也涵盖对审计辅助手段的转化与应用的基层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格局。前者如武汉分行围绕内部审计成果运用,开发内部审计检查发现问题信息管理系统,旨在建立本辖区审计成果集中、查询、分析、风险提示平台;围绕提升风险防控水平,建立风险评估管理系统,旨在实现动态、实时的风险评估,以此为基础确立审计项目,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后者如各分支机构围绕审计辅助手段开发或移植数据处理工具,将Excel、ACL、SPSS、EViews、QPL等数据处理程序应用于内部审计操作,或者将其“本土化”为便于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实务运用的辅助程序。
(二)当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障碍
当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体系构建、功能开发、辅助工具、配套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亟须形成一套明确的信息化体系框架,作为基础引导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改进与完善。1.体系构建方面,构成较为单一,系统整合不足。目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体系在总行层面仅包括两项独立管理的系统,在系统门户、信息获取等方面尚处于孤立状态,集约化程度较低;各分支机构相继自主开发的区域性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将部分总行系统中已经具有的功能和信息重复设计或收集至本级系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系统建设的资源浪费和审计信息的重复导入。2.功能开发方面,部分核心功能开发不足。从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业务综合系统看,该系统信息储备功能突出,但是审计介入的阶段较为滞后,其他重要功能开发不足。具体表现为,审计功能主要集中在审计成果形成之后的管理,审前、审中阶段的预警、风险疑点提示功能欠缺。对于审计流程跟踪、审计发现分析、审计监督预警等重要功能体现较差,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系统可用性。3.数据整合方面,内部审计数据整合不充分,与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程度较低。目前,总行两个系统的储备数据主要为内部审计工作形成的自有信息,且由于独立管理,两系统间信息整合互通不足。此外,内部审计系统在获取业务信息方面仍有很多障碍,包括制度支撑不足、业务系统接口技术不支持等,严重影响了审计数据的获取和整合,也给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平添阻碍。4.应用操作方面,便捷程度不足。一方面,总行系统主要针对审计人员设计,对于管理者、业务部门的使用需求响应不足,影响了系统的受益范围;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业务综合系统的设计模式仍以审计后信息导入为主,没有建立系统脱机模式,既无法服务于审计现场的数据查询,也无法直接形成能够对接系统的审计文书模板,操作便捷度有待提高。5.辅助工具方面,可用种类与应用领域较为局限。辅助审计工具的普遍应用是审计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与必然要求。当前人民银行辅助审计工具的应用还比较零散,总行辅助审计系统仅能应用于国库业务,辅助审计软件开发与应用程度也较低,对优秀审计辅助软件的“本土化”以及对试用有效辅助软件的推广普及都显不足。6.配套建设方面,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当前人民银行有关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的制度,普遍偏重于具体系统的微观操作,而宏观指导性不强。如总行针对两系统出台了操作手册,但对于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缺少总体纲领性的指导意见,对于业务数据缺少相应的管理办法,客观上阻碍了对业务部门数据的获取,影响了审计信息化发展。
二、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体系构想
(一)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原则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有效发挥其系统作用,在系统构建时应当遵循统筹规划、整体设计、互联互通、操作便捷等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原则。在构建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体系时,应当从大处着眼,在充分分析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战略、机制等宏观要素以及人民银行整体信息化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信息化体系构建,而不是一开始就从审计流程、审计工具、辅助软件等细节入手考虑信息化体系设计。2.整体设计原则。体系构建尽可能从顶层入手,综合考虑人民银行组织机构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履职要求以及各级内部审计部门对信息化的应用需求;避免各级内部审计部门同时开发信息化系统,造成功能重叠和资源浪费。所建立的信息化体系应当能够满足多方主体,包括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对象的需要。3.互联互通原则。建立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系统应充分考虑系统内外部的关联性,避免“信息孤岛”。一方面,应明确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通过信息化将审计管理、审计作业、审计分析、追踪预警等功能在工作要求、工作流程、数据交换等方面结合起来,形成内部审计信息的互通互联;另一方面,要考虑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与人民银行业务系统的交互,实现内部审计与业务信息的互通、互联、互服务。4.操作便捷原则。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内在需求,在界面设计、信息获取、资讯整合、跟踪查找方面,能够满足从管理层到操作层,从审计主体到被审计主体对系统应用的多重需要。通过简洁的信息转达和简单的操作设计扩大系统应用受益面。
(二)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功能定位
借鉴成熟的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体系,并充分考虑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内在需求,一个符合信息化发展趋势的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体系应当至少具备四项核心功能,即审计管理、审计作业辅助、审计分析处理和风险预警。1.审计管理功能。该项功能主要体现为对审计信息的整合与管理,表现在系统模块上,应当至少涵盖审计组织、审计人员、审计计划、项目档案、质量控制、审计依据、经验成果、审计培训、案例资料等信息。简言之,该功能是对审计工作基础信息与审计成果的汇集,也是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构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石。2.审计作业辅助功能。该项功能旨在为审计业务提供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审计作业进行过程中,能够提供现场辅助工具,对财务、业务、内部控制、经济责任等审计领域开展数据收集、整合与分析;同时能够通过审计流程的设置,实现审计作业流程的质量控制。3.审计分析处理功能。该项功能要求系统能够依据基础审计数据开展审计分析,包括对有关数据的对比分析、自动计算有关分析指标、根据成熟分析模型提取数据并生成结果等。随着审计理念由简单的“查错纠弊”向风险防范和价值增值转变,审计工作对信息系统的分析处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分析处理功能强大和成熟与否,也决定了系统自动化应用水平。4.风险预警功能。该项功能旨在建立预警反馈机制,实现持续地审计监督与实时跟踪。通过建立多维度的纵横向审计分析预警模型,在第一时间将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发送给相关人员进行处理;通过审计数据分析结果报告功能,将数据分析与管理层关注、业务部门关注和审计关注有机结合,按照审计对象、审计事项、风险级别、资金规模等多角度对数据分析报告进行分类,实现对具体风险事件和趋势性风险的展示与预警。
(三)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体系构建设想
借鉴典型的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构架,结合自身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基本原则和功能定位,人民银行应当建立“一个平台、四个系统、两项基础、两组互联”的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框架。概言之,要利用统一的系统平台,建立涵盖内部审计管理、审计作业与分析、风险预警系统,同时开发单机版运行程序,完善基础数据库和基础设备设施,实现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与人民银行业务网办公系统及人民银行各项业务运行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审计监督全程介入、内联网线上线下同步应用的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设想(见图2)。
三、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管理
信息化体系运行机制如图2所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体系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层面、九项要素。四个层面分别为:平台门户层、应用系统层、运行基础层和交互连同层。具体功能与运行机制如下:
(一)平台门户层
主要指应建立起统一的系统门户,将分散的各项内部审计管理应用系统整合至统一门户,将包括总行现有两个系统和分支行可继续使用的系统作为子系统嵌入其中,为人民银行各级行审计管理和审计作业提供集成化的工作界面。
(二)应用系统层
该层面集中体现了对审计管理信息化功能的响应,包括三个系统和一项单机程序,即审计管理系统、审计作业系统、风险预警系统与单机版应用程序。1.审计管理系统。对应审计管理功能,主要负责审计基础信息和审计成果的收集和储存,具体可包括审计项目管理子系统、审计知识管理子系统等。2.审计作业系统。对应审计作业辅助与审计分析处理两项功能,可包括现场审计作业系统、辅助审计子系统、风险分析子系统等,通过提供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辅助工具,支持现场或非现场的审计业务,并及时完成对审计发现的风险分析,形成较为成熟、完整的审计结论。3.风险预警系统。对应风险预警功能。在审计管理系统收集审计项目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功能梳理人民银行主要业务及重点环节的风险控制点,建立风险监测指标和监测模型,实现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持续跟踪,对风险点和敏感领域进行预警。4.单机应用程序。该程序是对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线下延伸,主要便于审计人员在无法接入内联网系统时,仍然能够实现对辅助工具和相关数据库的应用,并能够在可以接入内联网时,便捷地将审计成果导入系统数据库,实现网络审计与单机辅助审计的有机结合。
(三)运行基础层
该层面主要包括审计数据库和信息化基础设施。1.审计数据库。既是审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也是审计信息化的一项重要表现。从内容上看,应当包括审计组织和人员信息数据库、审计项目数据库、审计作业数据库、审计依据数据库、审计案例数据库、审计对象或者相关业务数据库等。2.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审计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外在表现主要为电子设备配置、系统开发等,基础设施状况直接影响系统运行程度与效果
(四)交互联通层
该层面通过预留系统接口,实现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主要包括与人民银行内联网的互联互通以及与人民银行各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1.与内联网的互联互通。通过与内联网办公系统、邮件系统建立互联互通,可以实现风险预警功能的延伸,针对特定邮箱用户或IP地址,推送风险提示信息,达到风险事件实时预警效果。2.与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与业务系统建立互联互通,实现业务数据向内部审计系统的导入。同时,使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和风险预警向业务部门的及时反馈成为可能。
四、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配套建设
(一)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化制度建设
中长期的内部审计信息化规划是人民银行当前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所亟须的制度支撑和方向指导。建议总行制定出台《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发展指导意见》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制度,明确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责任,有序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同时,应当加强对自主研发辅助审计软件的制度支持,引导各级分支机构积极引进先进审计技术,探索将优秀审计工具“本土化”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使用的程序,进一步完善当前信息系统和辅助工具的操作说明书,提高审计人员应用系统实施审计作业的能力。
(二)改进内部审计运行机制
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专注事后监督,以审计报告的生产为主要工作过程。随着审计理念的发展、审计范围的拓展,内部审计也应当通过自身流程再造,应对审计环境变化的挑战。审计工作应当更加着眼于未来、着眼于风险的防控和预警,逐步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跟踪相结合的全程介入的内部审计模式,并将内部审计运行机制的改进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在系统中增加响应功能,提高审计作业水平。
(三)内化审计质量控制要求
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的永恒课题。内部审计信息化过程应将审计质量控制纳入系统建设目标,将审计质量控制要求内化为信息化体系的模块或功能。比如,可以通过审计计划信息化管理,提高审计工作立项的准确性;通过审计项目流程及文书的标准化管理,提高审计作业的规范性和完整性;通过审计依据数据库的建立与定期更新,提高审计发现定性的准确性等。总之,审计管理信息化系统,要能够内化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程序和方法,还能够保障审计关注不脱离焦点、审计过程符合目标、重大问题不忽视放过等审计质量基本要求。
(四)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功能在于信息的“互联”,借助信息系统,将大量的信息集成为能够便捷提取应用的数据库。同时,得以将所形成的工作成果反馈给相关方用于改进管理和防御风险。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内部审计系统内外部“信息孤岛”却长期存在。在建立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时,一方面,要加强利益关系的协调,统一信息建设规划,减少内部审计系统内的“信息孤岛”。要改变各级行内部审计部门自行其是的现象,通过技术解决现有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相互不兼容的问题;另一方面,引入业务系统的嵌入式审计模块,解决外部“信息孤岛”问题。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中“系统开发时应考虑监督检查的需要,必要时应预留有关审计接口”的要求,由总行统一组织在目前运行的重要业务系统中开发嵌入式审计窗口程序,实现内部审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互通,加强非现场监管.
参考文献
鲍声荣,王起.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与发展探索(第三辑)[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河南省审计厅课题组.信息化条件下国家审计组织方式创新研究[J].审计研究,2013(2):3-9
吕劲松,王忠.金融审计中的数据分析[J].金融研究,2014(5):28-31
审计署金融审计司课题组.信息化条件下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研究[J].审计研究,2013(6):12-18
篇10
关键词 内部审计目标 内部审计变革
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形势来看,当前经济状况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调整修复期,需求疲弱的影响还将惯性延续,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国内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的发展时期,呈现出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运行管理的“免疫系统”责无旁贷。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内部审计应达到的目标:建立“围绕企业战略,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审工作体系,关注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实施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发挥其监督与评价的职能,有效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上述内部审计目标,内部审计工作应实施以下变革:
一、内部审计功能要从查错防弊向价值管理变革
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内部审计功能,是实现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的基础,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在内部审计的定义中明确提出了增加价值的功能,并提出内部审计要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法,检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实现企业的目标。从实践来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查错防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改进企业治理环境、运行模式和业务流程,帮助企业增加价值,实现战略目标。因此,内部审计的功能仅仅停留在“看家、守护”层面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监督、服务、评价和咨询等工作,发挥好“监督与评价”和“增值”等功能,实现企业价值保护和价值创造的目标,成为企业改善管理水平、改进运行机制的重要力量。
二、内部审计重点要从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变革
内部审计以财务收支合规性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重点的审计任务,逐步被外部审计所取代,内部审计重点应以业务流程和内控系统审计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工作应超越账簿、深入业务流程、支撑内部管控。内部审计工作领域应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企业重大决策、业务流程与授权管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内控体系有效性等方面。企业要及时转变内审工作重点,切实加强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工作,增强企业免疫能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三、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向过程控制变革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耳熟能详的寓言中,就包含了过程控制的管理思想。内部审计要真正成为企业的自我免疫系统,就必须逐步前移审计关口,从“事后监督”转向“过程控制”。大量风险事件带来的警示就是,经营失误、风险失控给企业造成的灾难是毁灭性的,事后补漏的代价会更加沉重。因此,内部审计应由事后监督向过程控制变革。
四、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变革
审计功能和审计重点等方面的转变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内部审计任务更加繁重,要求企业集中调配审计资源,实施大内控管理,即“风险、审计、纪检、法务”以及监事会的协调联动机制紧密结合,做到资源和信息共享,形成企业内部“大监督”格局,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监督部门的作用防控风险,实现审计目标。企业应结合新时期的内部审计目标,及时调整和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强化总部审计管控,推行审计扁平化管理,逐步整合集团审计资源,建立集团统一管理、各级企业有序联动的组织体系。不断创新审计组织形式,适时进行异地审计、交叉审计、协同审计,充分利用系统内审计资源,实现审计效用的最大化。企业应积极探索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审计资源管理体制、审计组织方式,更好地服务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五、内部审计方式的变革
(一)现场检查与远程在线审计相结合
随着“互联网+”工具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运用,企业运营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场检查的审计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审计工作的需要。如何有效运用计算机审计,探索远程审计和实时控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是目前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所谓的计算机审计,搭建审计管理平台、进行审计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是一个方面,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人员的思路相结合,让计算机模仿审计人员的思维,把审计人员的经验、技巧、想法用程序化的语言输入到计算机中,使之模块化。通过程序运行分析,帮助审计人员发现疑点线索并提示预警,而后审计人员再进行实地延伸调查予以落实。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高度关注本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进程,积极推动本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建设,着力探索远程在线审计,开展实时监控,并注重各类信息集成分析与运用,结合“互联网+”工具建立先进的分析与预警方法,增强内审工作分析判断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二)内部审计与外部社会审计相结合
外部社会审计是指独立的机构或人员在接受委托或授权前提下,对委托或授权监督对象的事项及资料进行鉴证、评价,并对其公允性、合规性或经济责任等发表意见的活动。外部社会审计可以弥补内部审计在财务收支合规性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功能,内部审计重点应在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方面。内部审计与外部社会审计可在审计范围、审计工作底稿协调、交流审计结果和管理建议书方面充分沟通、结合,提升审计资源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形成审计业务的良性互动,形成大审计的局面,有效地防控风险,发挥好审计在监督与评价方面的功能。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