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范文
时间:2023-04-04 12:5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品混凝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工程概况
1、工程内容
2、混凝土单价
第二条:商品砼质量要求及供货方式
1、质量与材料要求: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供方保证商品砼达到《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商品混凝土拌合材料:符合相应的国家规范规定要求条款。
2、商品混凝土送达施工现场,如塌落度质量达不到现场要求予以退货。
3、乙方应满足甲方根据设计、施工方案对商品混凝土强度等级、塌落度大小,抗渗等级以及混凝土拌合材料的要求。
4、商品混凝土运送频率应保证现场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
5、商品混凝土出厂,乙方负责向甲方提供每批次 “预拌混凝土出厂质量证明书”及有关资料四份交甲方存档。
6、交货地点混凝土的试验工作,由甲乙双方共同取样,其试验结果作为乙方出具技术试验资料的组成部分。每工作班次,取样次数及试块组数应满足规范及现场要求。乙方负责按规范提供全套预拌砼相关技术资料。
7、乙方按浇筑部位分批次交货。甲方应提前24小时向乙方提交每批次“需货通知书”将所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浇筑数量、供应时间、特殊要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如遇特殊情况应提前6小时通知乙方。
8、车泵要求:乙方必须遵守施工现场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的条例汽车不能带泥、遗撒,不能产生噪声。对输送泵要定期检查以免出现机械事故影响生产或生安全事故。
9、商品混凝土送达施工现场,实行单车签证收方。甲方应指派由本单位书面委托的专人按乙方“发货单”检验每车混凝土方量,现场签收。
第三条:安全责任条款
供货期间由于乙方操作人员安全措施不到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所发生的人员伤亡及一切机械事故,由乙方负责并承担所有费用,进入施工现场甲方人员由于操作安全措施不到位给乙方工作人员造成的伤亡及一切机械事故,由甲方负责并承担所有费用。
第四条:结算方法及付款方式
1、结算方式
1)按现场过磅计量为准折算成方量。
2)每月底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办理结算手续。
3)以甲方需货通知的标号、防冻、抗渗要求为结算依据。
2、付款方式
按当月使用的混凝土数量进行结算,在次月10日前再按上月结算量的 80%付款,直至使用方不再用商砼时,双方进行总体结算,双方签字认可后一个月内付至总结算金额的95%,其余款项待工程审计完2月内付清。
第五条:双方责任
(一)甲方
1、为乙方提供浇筑混凝土的必要条件,施工地点如需通行证出入时,甲方应负责给乙方砼运输车辆办理通行证。施工地点如果需要临时占道,甲方还应负责为乙方办理相关占道证等证明。
2、指派专人验收送达现场的商品混凝土方量、质量及随车签证“发货单”。
3、给乙方借结构施工图和设计变更一套,以便办理结算,并提供查看建筑施工图的便利;安排专人及时配合乙方预算员办理结算。
4、若因甲方原因或其他原因造成工程停工,商品砼款必须自停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全部清完。
(二)乙方
1、乙方应按甲方提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塌落度大小、送货时间、数量等,保证商品混凝土及时,连续供应,并接受甲方的检查监督。由于乙方的原因,没有按照甲方要求的时间内浇筑砼,而造成甲方的损失由乙方负责;2、在砼的浇筑过程中,乙方应保证砼的连续浇筑,因乙方的原因造成砼浇筑工作间歇超过两个小时罚款1000元;因间隔时间过长造成砼出现质量问题时,所有损失均由乙方负责。
3、必须保证商品砼质量,对送达现场的砼有分层、离析现象或砾石粒径、塌落度不符合要求的,甲方有权拒绝签收,乙方自行承担经济损失。
4、按国标、规范要求做好商品砼试验工作,及时提供资料。
5、指派专人协助甲方做好现场商品混凝土的供应、浇筑、服从甲方现场管理。
6、乙方应提前将能满足施工需要的车泵及相应配件送达甲方现场,并负责铺设管道。
7、乙方必须满足甲方砼 浇筑需要,若出现不能满足要求,甲方有权更换砼厂家,同时所有剩余款,待工程结束,结算完毕后一次性付于乙方。
第六条:其他
1、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协商未果可通过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请诉讼。
2、本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补充条款与本合同有同等效力。
3、本合同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
4、本合同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工完帐清自行终止。
需方单位:(章) 供方单位:(章)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委托人: 委托人:
电话: 电话:
篇2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商品混凝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各类大型工程。商品混凝土施工的优势:灵活高效、一次浇筑量大、施工进度快、质量稳定及可连续作业,在高层建筑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这种优势是无法替代的。
1 技术管理
1.1 原材料质量控制。
1.1.1 水泥。依据《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2008)、《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等规范进行检验,水泥应选用国家或者行业管理严格、质量稳定的生产商,新进厂的水泥不能立即使用,选用时尽量避免使用强度等级过高、太细的水泥,进厂应具备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对水泥的安定性、凝结时间和强度等重要指标进行复检。对于不符合国家和行业规范标准的产品严禁使用,视为废品,但是对于强度低于标准规格的不合格水泥,可以经检验后按检验结果降级使用。水泥应按照品种、标号泵送入指定水泥仓,不得混仓,水泥仓应有明显标志,注明水泥品种和标号,对于水泥出厂三个月后(快硬水泥一个月) ,需重新复检,并按照复检结果确定能否使用。
1.1.2 掺合料(粉煤灰) ,掺合料必须按《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1990)、《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 )等规范进行检验,粉煤灰进厂必须出具出厂合格证,包括厂名、批次、合格证标号、日期、等级、数量和质量检验结果。
1.1.3 粗骨料。混凝土级配中所用粗骨料为卵石和碎石,卵石和碎石的粒径应根据工程结构部位、图纸设计要求选用,颗粒级配范围、针片状含量及有害物质含量均要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商品混凝土针片状含量应小于等于10%,对于有抗冻、抗渗或者其他要求的混凝土,其含泥量不应大于 1.0%,当怀疑碎石或卵石中因含有无定形二氧化硅而可能引起碱骨料反应时,应根据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使用条件,进行专门试验,以确定是否可用。
1.1.4 细骨料。砂宜选用细度模数为 2.5~3.0 的中粗砂,颗粒级配、含泥量、坚固性及有害物质含量均应符合《建筑用砂》(GB/T14684—201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对进厂的砂应做筛分、含泥量、泥块含量、密度等试验,对于重要工程部位,采用化学法进行碱性检验。
1.1.5 外加剂。当今全国各家混凝土企业比较多使用的外加剂是减水剂,目的在混凝土和易性及水泥用量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水用量,提高混凝土强度,或者是在和易性及强度不变的条件下,节约水泥用量,而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所以必须要在外加剂使用之前依据《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等规范要求,对与水泥适应性做严格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掺量才能更好提高混凝土性能。就现阶段而言应优先使用聚羧酸系减水剂。
1.1.6 水。混凝土拌合用水一般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来源水时,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规定。主要要求水中不能含有影响水泥正常硬化的有害杂质。如污水、工业废水及PH 值小于 4 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 1% 的水不得用于混凝土中。海水中含有氯盐,对钢筋有腐蚀作用,不得用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中。
1.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按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过试验室试配调整,然后设计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且经济合理的配合比,实质上就是确定四种基本材料用量的三个比例关系,这三个比例关系可以用三个参数来表示。即: 水与水泥的关系,用水灰比表示; 砂与石子的关系,用砂率来表示; 水泥浆与骨料的关系,用单位用水量来表示。
2 生产管理
2.1 称重计量。
2.1.1 在生产期间每盘混凝土各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偏差应符合称重计量规定,即水泥和掺合料的允许偏差±1%,骨料的允许偏差±2%,水和外加剂的允许偏差±1%。
2.1.2 搅拌机操作工在每天正式工作前,对搅拌机进行校验。
2.1.3 生产过程中测定骨料的含水率,每天应不少于 2 次,当含水率有明显波动时,必须增加测定次数,并依据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保证混凝土质量。
2.1.4 对于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排查对生产有影响的隐患。
2.2 搅拌。
2.2.1 混凝土生产预拌之前,应再次核对是否与批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致,材料质量是否能满足要求。搅拌过程中,要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是否满足规定要求。依据搅拌机类型、容量、混凝土坍落度选择最适合的搅拌时间,而对于添加外加剂的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保证外加剂与水泥等充分反应。
2.2.2 混凝土搅拌完成后必须要检查出厂坍落度,观察拌合物的和易性,考虑预拌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坍落度损失值,运至现场每车次再次检查坍落度,对于不合格的混凝土,坚决退回。
2.3 运输浇筑。
篇3
1.混凝土的配合比、水灰比目前采用的商品混凝土,为了保证流动性,塌落度都较大,因此水灰比也较大。而混凝土中参与水化反应的水量约为游离水的25%,大部分游离水仅仅为了满足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当大部分游离水被蒸发后留下大量毛细孔,加剧了混凝土的收缩。2.粗骨料用量及粒径减小为了维持商品混凝土的可泵性,一般趋向选择减少粗骨料用量或降低粗骨料粒径。粗骨料在混凝土中起着骨架桥梁的作用,粗骨料的弱化使得混凝土的稳定性下降,同时也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3.施工原因造成裂缝施工不当是造成混凝土产生早期裂缝的最主要原因。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不够、配筋不够、钢筋保护层不合格、混凝土厚度不足、养护不到位等都会产生早期裂缝。本文主要针对施工原因中的早期养护不到位,探讨早期裂缝的防治措施。
早期裂缝防治措施
1.因此,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混凝土的起始养护时间是浇筑后12h内。但对大量掺用减水剂、缓凝剂的商品混凝土,经相关试验证明,初凝后8h内的收缩急剧增加。因此,掌握好初始养护时间是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关键。如果在浇筑后等12h再进行洒水养护,就失去了控制早期开裂的最佳时间。养护时间越早对混凝土的防裂越有利。2.早期洒水养护早期养护不当是施工原因造成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因素。混凝土表面不及时覆盖、浇水养护,造成混凝土表面水分快速流失,极易出现裂缝。特别是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风速大的时节,干缩更容易出现。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混凝土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掌握及时养护有一定难度,需要根据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气候等情况来确定。在充分养护前首先应对表面因失水造成的缺陷进行处理,以保证养护的效果。所谓充分养护,也就是全湿养护,主要是保证在整个规定的有效养护期间混凝土都不出现失水状况。养护越充分,则混凝土存在的缺陷就少。规范要求普通混凝土要全湿养护7d,商品混凝土由于使用了外加剂,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相关数据表明,商品混凝土的7d强度约为28d强度的60%,14d强度约为28d强度的80%,因此规范要求湿养护14d是合理的,最好能保持14d都不失水。根据经验,在这14d中,时间越靠前,混凝土越容易失水,越容易形成缺陷,防止失水也越重要。3d强度约为28d强度的50%,所以前3天防止失水非常重要。而第一天尤为关键,如果第一天失水过多,所造成的缺陷可能以后都很难弥补。但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单位难以做到,往往第一天上午浇筑,对混凝土的养护大都在第二天上午进行,每天洒水次数不定,既不及时也不充分,从而导致裂缝的出现。3.二次振捣和抹压商品混凝土由于外加剂的原因,一般初凝时间在12h左右。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水分蒸发很快,表面形成几毫米凝固的壳,外观上貌似已经凝结,但实际上混凝土内部远没有初凝。这时候若不进行二次振捣和二次抹压的话,表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裂缝,并且裂缝会逐步扩展,直至形成贯穿性裂缝。混凝土浇筑后振捣工作的目的是密实混凝土,排除混凝土中大量的空气,增加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减少蜂窝麻面等缺陷。商品混凝土较大的水灰比,注定在大量水分蒸发后留下大量的毛细管通道,而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不但不会对结构造成损坏,还可以弥补这些空隙,改善骨料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须一次抹平,即用木抹子将表面抹平。一次抹平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必须至少再抹一次,这次不单单是抹平,还要“压”,将混凝土表面抹压密实,称为“二次抹压”。二次抹压的目的主要是消除混凝土表面缺陷及早期塑形裂缝,提高混凝土表面密实度。从一次抹平到二次抹压,是混凝土初凝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如果不进行充分湿养护,混凝土就会失水,形成缺陷,进而形成有害裂缝,因此二次抹压工艺是对早期养护不利的必要补充。二次抹压最好采用圆盘式抹光机,抹压结束后,必须立即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湿养护,以避免混凝土再次失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早期水化良好,提高硬化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
篇4
关键词:裂纹;沉缩裂纹;干缩裂纹;温度裂纹;缓凝裂纹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commercial concrete crack,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experience, in specific environmen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limate. For concrete products production unit and the construction unit works out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Keywords: crack; Heavy shrinkage crack; Dry shrinkage crack; Temperature crack; Retarders as well as crack
中图分类号:TU52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及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商品混凝土的应用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但在实际施工中,裂纹现象一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一直困扰生产方与施工方的很大难题。现就裂纹的产生原因与防治办法作以下分析。
1.裂纹成因分析
商品混凝土的裂纹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大面积梁板结构及大面积地面,在浇筑后,多数沿钢筋开裂。产生这些裂纹的主要原因是板面上部钢筋保护层偏小,商品混凝土坍落度相对偏大,养护不到位,砂率偏高,混凝土的沉降收缩导致沉缩裂纹产生。
1.2道路路面混凝土浇筑后,易出现裂纹及断裂的情况。主要原因由于工程多处于野外,风力较大,且无挡风防护设备,使得混凝土层面上下不能同步硬化,内部缓慢硬化造成了裂纹的生成。以及道路地势差导致商品混凝土浇筑后的倒推现象,使得水化硬化出现时间差,另由于春季风大、夏季高温、久不下雨,空气相对湿度较小时,混凝土表面水分急剧蒸发,形成很大的混凝土内外湿度梯度,混凝土表面在很大的拉应力的作用下被拉裂(也存在与大面积混凝土中,如梁板),混凝土出现干缩裂纹。
1.3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一般大于0.8m厚混凝土底板)由于混凝土层厚,在浇筑后3天内会放出50%的水化热,中部温度达热峰,高达50℃,甚至更高,内外温差大于25℃,如没有采取降温措施,导致内外温度梯度过大产生温度裂纹。
1.4每年的春冬季节,气候较寒冷,混凝土多会出现缓凝现象,随之也将出现一种缓凝裂纹,这是由于混凝土表面一层形成了一层硬化膜,但下部的混凝土仍未凝结,由于表面的硬化,使得施工人员误以为已经凝结,或赶时间赶工期,遂开始在混凝土上面施工作业,更加导致了由于缓凝现象而出现的裂纹的生成。原因可以归结为,缓凝剂的掺量大,气温比较低,阳光照射充足的地方,或风速大的地方,混凝土的表面要优先内部硬化,导致了混凝土面层上下硬化速度、化学收缩不一致而出现缓凝开裂。
2.裂纹防治措施
针对商品混凝土水灰比大,对于大面积混凝土的沉缩裂纹现象的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搅拌用水量,在满足泵送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梁板结构混凝土的砂率,满足抗压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尽可能的在混凝土中适量掺入粉煤灰。对于干缩裂纹,首先要改变传统,混凝土浇筑后急早的养护,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湿度梯度。商品混凝土施工对环境的湿度要求要比现场搅拌的混凝土高,养护条件也要大大提前。主要表现为:
2.1混凝土浇筑振捣后,在浇筑面上空喷水雾,加大空气湿度,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状态。
2.2以及时覆盖塑料薄膜,相对常用。
当混凝土初凝时,用手指轻按无指痕,表面可以浇水养护,水量随着混凝土的强度的增长逐渐的加大,在混凝土终凝后(一般12小时以后,表面变色),表面可以蓄水养护,养护时间最好不低于7天,因混凝土浇筑3天后,水泥浆体中的毛细孔已被水化产物填充,部分孔径变窄,水的蒸发速度就会减小,对干燥的环境的敏感性就减弱了,但浇水养护仍的继续,大约需要到浇筑后7天左右。另适时的抹压也是很重要的,抹压过早,起不到消除裂纹的功效,过晚混凝土已终凝,抹压不起任何作用,压不动,一般抹压应在初凝后终凝前,多次抹压,先普遍压,在重点寻找有裂纹的地方抹压。也可以用抹子裂纹处拍打,使得初凝二次液化,愈合裂纹。
施工单位在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如气温,环境气候,空气湿度等,选择表面是否需要保温材料或需加盖几层保温材料,以及保温材料的厚度、种类。混凝土裂纹最好在终凝前用抹压法消除,一但终凝后出现裂纹,可以采用注浆法,具体步骤,应先清理裂纹,可用气筒吹,清理干净裂纹后,用膨胀胶泥(水泥:膨胀剂=9:1)注入,多次重复,如有更好的浆体更好,如环氧浆。可保裂纹密封,且保护钢筋不锈蚀。对生产单位来说也可以采用低热水泥,保证强度的同时,适量掺入≥二级粉煤灰,用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降低热峰值,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裂纹的产生。
篇5
【关键词】混凝土;生产;问题;质量控制;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当前,混凝土技术的质量对于建筑工程质量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做好混凝土的生产技术控制才能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二、现阶段混凝土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施工方自行拌和的桥梁混凝土存在原材料重视不足、配合比优化不够、生产质量控制不严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桥梁混凝土的质量。
1、原材料重视不足
目前,混凝土原材料中水泥一般为甲控材料,均为国内知名品牌,品质较为稳定。但掺合料和减水剂大多为业主方提出技术指标,施工方自主选择材料。施工方在选择的过程中对于原材料的保供和价格方面考虑较多,对性能指标是否优良以及稳定性考虑相对较少。实际上性能优良的原材料往往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和胶材用量,其性价比更有优势,更为重要的可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施工过程中,砂石料级配、粉煤灰的细度、烧失量和含碳量、减水剂固含量和减水率等的波动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响应迟钝。这些指标存有波动时,虽能满足技术指标要求,但是其对混凝土的品质有较大影响。另外,大方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储备、检测和施工工期存在矛盾,往往前两者让步于施工工期。
2、生产质量控制不严
混凝土拌和生产过程中,施工配合比在理论上应根据理论配合比在考虑砂、石料含水率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得出,但实际生产过程中是根据达到实验室试配的坍落度来实现的,至于实际混凝土中的用水量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未知的。混凝土中水与胶凝材料发生水化反应是形成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在拌和物中以游离形式存在是保证和易性、满足施工性能的关键。参与水化的用水量(水灰比)的多少决定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抗渗透性、碳化性、收缩性、抗冻性等);游离形式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和易性,对施工工艺性能有很重要的作用。混凝土的用水量既反映水灰比的大小,又反映浆骨比的大小,因此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具有实际意义。
三、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目标和内容
在混凝土生产、应用的过程中,其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应用于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各项质量指标都符合建筑施工的要求,在混凝土从生产到运输,再到应用的过程中,要实行全程监控和管理。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搅拌而成的,其主要成分是水泥、粉煤灰、骨料等。对原材料的监管主要就是保证这几种原材料的质量。
2、混凝土配比的控制
由于混凝土是一种混合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对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配比影响很大,而混凝土中主要材料的比例不同必然会造成混凝土强度的不同,因此,在施工前就要根据施工建筑的结构强度需求设定混凝土主要原料的配比,并在之后的施工中坚持贯彻这一标准;对混凝土的生产进行不定时的抽检,并落实责任制,切实保障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3、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混凝土生产机械的工作状态,一旦机械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到混凝土的生产质量,进而对施工建筑的质量造成影响。另外,机械故障会导致混凝土供应紧张,影响正常的施工进度。
4、混凝土成品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生产完成后,要对混凝土成品进行检测,对其中各项基本材料的含量比例,混凝土硬结后的结构强度、抗压性、密实度进行检测,切实把好混凝土应用的最后一道关。
四、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
1、加强生产技术管理
生产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原材料管理、配合比的设计、搅拌控制、科学浇筑与验收等等。
(1)原料质量管理。为了控制生产成本,不同地区企业应该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选取原料,但是不同成本材料需要有一定的选择标准:
①粗骨料碎石需选取质地较硬的圆棱少孔石料,根据碎石大小分类存储、放置。
②砂料则应选择粒型圆润、级配科学的砂砾,这样才能控制其用水量,通常江砂要优于河沙。水泥方面要选择质量相对稳定,能够与混凝土相匹配的水泥类型,目前,P.O42.5级水泥,P.O52.5级水泥等都受到了欢迎和使用,这些水泥的使用能有效提升混凝土质量。当前,矿渣微粉、粉煤灰等都已经用来生产高质量混凝土,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2)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其成本与质量的关键因素,其中外加剂的选择起到决定性作用,企业要在确保质量、控制成本的前提下进行优化配比,要尽可能控制坍落度损失与沁水问题。对于坍落度问题,可以优化混凝土的配比,科学控制砂率,通过提高单方用水量、水泥量等提升其坍落度,或者通过掺入萘系与保坍型氨基系减水剂、复合缓凝剂等来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对于泌水问题,则应该控制外加剂的掺入量,增加砂率,而且要控制单方用水量在180kg/m3以下,或者通过添加粉煤灰等方面来控制沁水问题的出现。
(3)科学拌合调节。要培养并提高混凝土生产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的生产专业水平,特别对于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等有准确的目观能力、预测能力等等,混凝土搅拌机负责人需要参照搅拌机械电流变化来预测其坍落度,并及时关注混凝土生产概况,以及各种信息,来对应调整混凝土拌合用料。
(4)加强浇筑与验收管理。浇筑管理与验收管理是确保混凝土生产质量的关键环节,混凝土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必须主动协助监理方切实负责混凝土的抽检工作,做好试压块的留置标识与混凝土养护等方面工作。例如:对于和易性不佳的混凝土可以退料处理,本着最小坍落度泵送原则来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混凝土。
(5)加强原料标示管理。原料标识工作管理非常重要,必须设置专业的材料员进行专门管理,要确保各个料罐都依照顺序编号,明确不同罐内的材料类型,防止出现不同材料混装的现象,有必要在各个料罐口设锁,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这样才能预防材料无用所带来的麻烦,原材料管理必须专人把握和把关,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维护生产加工的质量。
2、生产组织管理
生产管理部需要严格参照销售运输计划实施生产,并做好原料的及时、准确供应工作,对于关键生产项目进行重点监督管理,引入信息技术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积极加强生产设备的维修与保养,确保其高效、高水平运行,经常核对混凝土外加剂计量系统,确保一切生产工作能够正常开展起来。
3、运输管理
运输是商品混凝土生产管理关键又重要的环节,必须做出细致、认真的管理。企业要设置专门的调度员,负责及时掌握不同客户施工所在地的交通条件状况,同现场泵送工要保持畅通联系,减少由于交通运输不通畅引发的混凝土失效、质量下降问题,重点加强特殊天气,例如:雨天、雾天等要注重交通运输的安全,要分配两人负责轮流值班运输,适度缓速行驶,并维持运输车辆的平稳性,防止由于路滑地湿引发的交通事故问题,同时,混凝土成功运输施工地后要及时清洗整理车辆,防止污染城市交通道路。
4、浇筑管理
浇筑也是体现企业细致到位服务、展现混凝土企业良好形象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强浇筑管理,要求浇筑施工时,企业人员统一服装,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依照规则浇筑施工,本着服务到家、服务到位的原则来展示自身企业的良好形象,这样才能赢得工程施工客户的信赖和支持。
五、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发展途径
开展选择混凝土配合比标准的改革(抗裂组分),努力提高骨料级配质量,针对水胶比影响抗压强度、密实度和施工性,浆骨比影响耐久性和施工性,在保持强度不变的情况下,从提高耐久性而言,严格控制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可减少混凝土温度收缩、自生收缩和干燥收缩,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材料术语标准JGJ/T191-2009规定:“预拌混凝土是指在搅拌站生产的、在规定的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交付时处于拌合物状态的混凝土”。不言而喻,预拌混凝土的生产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质量控制方面看,商品混凝土企业的质量是一个可以致命的问题,在产品交付时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商品混凝土企业必须从社会责任感和产品信用度去深刻认识和看待这个问题,确保质量达标;另一面看,预拌混凝土是以半成品(拌合物)的状态进入工地,其结构质量形成与施工条件、浇筑、振捣工艺操作、养护、成品合格控制密切相关,形成最终的产品质量。高质量混凝土结构,需要混凝土结构设计单位、原材料供应商、混凝土搅拌站、施工单位、建设监理单位、检测与建筑质量管理机构共同努力创造。
开展当代混凝土发展与特点宣传与技术交流,施工技术交底,对产生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原因从人员、材料、机械、方法、环境等方面达到共识、关注和把控,实施质量和服务双联动,从混凝土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入手,对原材料质量、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检测、质量可追溯性、运输、现场质量控制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克服和抑制各种不利于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源头,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质量控制能力和水平,提高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确保混凝土耐久性,才能真正体现质量控制的社会效能和效益。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质量是工程关键。因此,要加强对混凝土生产技术的控制,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玉琳,廉慧珍.加强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J]建筑技术,2009,10(5):12―31.
[2]常振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材料质量控制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
[3]吴昱娟.广州市某区结构混凝土强度变化趋势与成因分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4]孙其臣.冲击弹性波技术在水工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
篇6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
随着工程建设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城市主城区附近,自建拌合站用受场地限制、环保要求高等难以现场建设;部分工程因混凝土使用量小,综合经济分析,自建拌合站单位混凝土成本太高,这时使用商品混凝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然而市场上的商品混凝土站良莠不齐,为防止使用商品混凝土导致水工结构物的主体结构出现了重大质量问题,进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发生其他质量问题导致推诿扯皮现象,影响工程进展,因此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就成为施工质量控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建设中如何对商品混凝土进行有效控制呢?本文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1 多做市场考察,优选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
选择合理的搅拌站(厂)是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首要前提,对其的选择要进行实地全面的考察,选择信誉高、质量稳定的生产厂家。
审查企业生产资质、营业执照、近期业绩及其它有关证明文件,查看是否具备生产的资质和能力。
审查是否建立和完善商品混凝土生产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制定必要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制度。
审查该企业的混凝土专项试验室是否通过省级以上计量部门的计量认证。
审查材料员、试验人员、质检员等工种是否齐备,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以及计量、搅拌设备的性能是否稳定。
实地考察拌合站,尤其考察拌合站原材料是否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隔离及分类存放,现场原材料质量是否符合质量要求,确保拌合站质量保证体系得到了确实的执行。
2 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
2.1 水泥
水泥要选用规模较大的正规水泥厂家生产的,水泥的复验批量的划分符合GB50204标准,对进场水泥应检验其强度和安定性,检查其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优先选用C3A 含量低的中、低热的普通水泥或复合、矿渣水泥等,水运工程严禁使用烧粘土质的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水泥等级和混凝土等级应相匹配,一般C25 以下混凝土宜选32.5 级水泥,C30 以上混凝土宜选42.5 级水泥,但水泥品种不能混用,不同产家、不同品种即是同一水泥等级也不能混用,同厂家、同品种不同批号的水泥原则上也不能混用。
2.2 粗骨料
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到骨架的作用,并且对胶凝材料的收缩具有一定抵抗作用。要求集料级配良好,最大颗粒粒径不大于80mm,不大于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不大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4/5。每次申请混凝土前对进场集料进行复验,对集料中氯离子含量有怀疑时或有氯离子含量要求时,检验氯离子的含量。
2.3 细骨料
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控制以2.92左右为宜。泵送砼宜采用中砂并靠上限,0.315mm筛孔筛余量不应少于15%。细骨料的含泥量不超过3%,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其他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海水环境工程中严禁采用碱活性细骨料。
2.4 外加剂
外加剂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影响非常大,有些膨胀剂与其他外加剂一起使用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并且同种外加剂与不同厂家的水泥也存在相互影响,造成塌落度损失过快等,因此在使用前应经试验确定。 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进场时要提供质量证明文件,并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复试。
2.5 矿物掺和料
硅灰品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的有关规定。检验要符合《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和《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的有关规定。
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应质量稳定并附有质量证明文件。进厂检验必须符合《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的有关规定和其他相关规定。
粉煤灰中CaO含量大于5%时需经实验证明安定性合格。
进场掺合料需按有关规定进行复验,其掺量要符合有关规定并通过试验确定。
3 混凝土配合比
配合比设计对水运工程结构物实体质量,尤其面层外观质量极为重要,必须严格进行控制。施工单位根据设计要求、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环境温度等提出所需商品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由混凝土生产厂家根据要求配制混凝土配合比,对确定的配合比制作试件要根据要求的性能进行校核试验,试验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的有关规定,确保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合理可靠。
配合比设计时严格控制搅拌用水量,满足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混凝土中适量掺入粉煤灰和矿渣微粉,可以减少混凝土裂纹的产生。
为防止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 ,采用与水泥匹配的缓凝剂,改善集料级配,适当提高砂率,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保证混凝土和易性。
4 混凝土拌合控制
每一次开盘前,工程师核对任务单、配合比通知单、工料机配备及搅拌时间等,混凝土的拌制过程,全面跟踪监控,确保混凝土搅拌严格按配料单配料,并确保计量准确。
严格控制拌合时间,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机起,至开始卸料时止,其连续搅拌的最短时间符合搅拌设备出厂说明书的规定,并经试验确定,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
5 加强出厂检验的控制
要求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根据技术标准和合同的规定对出厂的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拌合物性能和强度等进行出厂检验,坍落度的确定要考虑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值。用于出厂检验的试样在搅拌地点采取,出厂检验试件取样和试验工作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厂)承担,将试验报告及时送交施工单位上报审查。对不满足要求的混凝土不允许出站。
6 运输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生产、运输和使用是一个连续过程中的几个相连环节,要保证混凝土质量在这一系列环节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不同的施工段、不同的工程部位、施工方式以及施工方的技术水平、设备状况、施工准备情况,混凝土的供应必须有针对性。
混凝土供应前施工单位工程师就要会同搅拌站进行运输路线的勘察,确定至少两条路线,并注意不同时段的通行能力,从而确保浇筑混凝土的连续性。还要保持与搅拌站的联系,及时沟通,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检查整改,从而满足工程的混凝土供应需求。搅拌运输车运送的混凝土宜在1.5小时内卸料,混凝土的运送频率应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
在混凝土出场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过程中,运输车应保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并要求司机严禁向运输车内的混凝土加水,以确保混凝土质量。
7 加强混凝土施工现场的控制
(1)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严禁加水及二次运转和搅拌,严禁将超过初凝时间的混凝土用于工程。
(2)查验运输单,确认商品混凝土的强度、数量、坍落度、出厂时间,并记录搅拌车的进场时间和卸料时间,运输时间超出技术标准的应当清出现场。
(3)商品混凝土到达施工地点,施工单位应邀请现场监理人员一起对商品混凝土实施见证取样,混凝土试样的采取和坍落度试验要在混凝土运到交货地点时开始算起20min内完成,试件的制作应在40min内完成。
(4)现场取样检验,按如下步骤操作:①卸料前,让搅拌车快转30S,搅拌均匀后卸料;②取样检测应连续抽取卸料至搅拌车1/4-3/4部位的混凝土,并人工翻搅、拌合均匀后检验(含坍落度检验);③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及养护符合《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的相关规定;④严格按国家标准GB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和GB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对进场的每一车商品混凝土验收,并签认交货检验记录。
(5)掌握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的具体时间,按实际测试的坍落度要求控制施工进度和划分浇筑区段和分层厚度。
(6)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随时检查坍落度的变化情况,保证坍落度满足施工的要求。
(7)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必须及时进行二次抹面,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8 混凝土养护
由于商品混凝土流动性较大,所以商品混凝土施工对环境湿度的要求要比传统现场搅拌混凝土高得多,容易在早期发生混凝土半和物沉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温度裂缝等,所以需要改变传统观念,混凝土浇筑后及“早”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加以覆盖,结硬后保湿养护。养护方法根据构件外型选定,宜采用洒水、土工布覆盖浇水、包裹塑料薄膜、喷涂养护液进行养护。当日平均温度低于5℃时,不宜洒水养护。混凝土潮湿养护时间满足《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2011)中相关规定。
9 结论
混凝土工程质量的保证,对商品砼公司,在于使用优质的原材料、合理的配合比、充分均匀的搅拌和及时准确的运输;对施工单位,在于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技术措施,包括正确的浇注、振捣、抹面和养护方法等。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不仅需要商品混凝土公司严格控制生产环节和出厂质量,更需要施工单位大力配合和支持,因此,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商品砼公司与施工单位应增进交流、相互协作、紧密配合,双方都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保证每一个环节不出问题,这样才能建造出质量优良的混凝土工程。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原材料;配合比
Abstract: the concrete products quality easy guaranteed, social labor division is developing to a certain stage of the inevitable product, it h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The following content of concrete products will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of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analysis, for your reference study with.
Keywords: concrete products; Quality control; Raw materials; mix
中图分类号: TU52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于商品混凝土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工程建设领域之中。这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已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生产商品混凝土期间,需要采取很多质量控制措施,才能保证商品混凝土的质量,以满足工农生产的需要。本文以下内容将简要分析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供大家参考学习之用。
一、商品混凝土的概念及其优势
商品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水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并按照一定比例,在搅拌楼经计量、拌制后出售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送到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商品混凝土的实质就是把混凝土从过去的施工现场搅拌改为由专门生产混凝的公司集中搅拌,并以商品的形式向需方供应。
自从商品混凝土诞生以来,其优势就明显体现出来,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第一,商品混凝土搅拌楼设置在城市边缘地区,相对于施工现场搅拌的传统工艺减少了粉尘、噪音、污水等污染,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工作和居住环境。第二,商品混凝土搅拌楼是一个专业性的混凝土生产企业,管理模式基本定型且比较单一,设备配置先进,不仅产量大、生产周期短,而且计量精确,搅拌均匀,生产工艺相对简洁、稳定,生产人员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并且实行全天候生产,质量相对施工现场搅拌的混凝土更稳定可靠,提高了工程质量。
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从其原材料、配合比、设备及运输过程等四个方面着手,并建立较为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从管理上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保证商品混凝土的质量。下面将分别进行简要的介绍。
1、原材料的控制措施
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及各掺合料、粗细骨料、水及为改善混凝土性能而加入的外加剂等。下面分别就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
水泥是混凝土最重要的一种胶凝材料,对混凝土整体的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水泥进入搅拌楼的时候,应具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还要有质量检验合格证书,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严禁使用。在使用水泥前,应对水泥进行强度、安定性及凝结时间的检验,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一边使用一边检验,或者先使用后检验的情况出现,对于不同类型的水泥应分别存放,不得混合使用。另外,应根据客户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合理选配水泥品种,比如,若客户要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程,就应该选择低热或者中热的水泥,以降低水化热;又比如,若在冬季施工,则应尽量选择R型硅酸盐水泥以满足冬季施工的特殊要求。
混凝土掺合料是在混凝土拌合时掺入的能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粉状物质。常用的混凝土掺合料有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类物质。掺合料能增加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改善混凝土的可泵性。并能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在混凝土掺合料进入搅拌楼的时候,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及质量检验证书,二者缺一不可,否则严禁进入搅拌现场。各种掺合料应按照品种的不同进行分别存放在干燥、难以污染的地方,并进行标记。
随着河砂资源的减少及国家的严格控制,现在搅拌楼逐渐使用山砂和人工砂,但是山砂和人工砂的蓄水量大,颗粒形状和级配不合理,在使用的时候应进行严格的筛分实验、堆积密度实验、有机质含量实验和含泥量实验等,以确保其使用质量。另外,在一些地方也使用淡化砂,但是由于海砂中的氯盐对钢筋混凝土有腐蚀作用,所以必须选择合适的淡化冲洗设备,制定严格的操作控制流程,确定合理的检验批量,实施全程跟踪,确保海砂的氯离子含量在0.06%以内,满足我国现行规范标准的要求。
石子进场后应进行各项检验,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使用。另外应根据混凝土的不同施工工艺选择不同级配的石子,采用泵送工艺时石子最大粒径应小于泵 出口管径的三分之一,否则产生堵泵现象。
对于拌制混凝土的用水,可以采用饮用水,若采用天然水应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海水及没有经过检验的天然水进行混凝土的拌制工作。
商品混凝土所用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减水剂、高效缓凝引气减水剂、缓凝减水剂、高效缓凝减水剂、泵送剂、高效泵送剂等。在这些材料进入混凝土搅拌楼的时候,应具有出厂合格证书及质量检验证书,另外应根据混凝土的用途、性能、工程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的选用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外加剂。
2、配合比的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粗细骨料、外加剂之间的比例关系。设计出来的配合比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结构设计的强度、施工和易性、耐久性及经济性等。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工程所处的环境、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以及粗细集料的规格、石子的最大粒径来合理设计。商品混凝土所使用的原材料一般都比较稳定,但各批原材料的性能还是会有所变化的。所以商品混凝土公司应根据原材料的变化相应对配合比进行适当的微调。
3、设备上的控制
混凝土搅拌楼主要由搅拌主机、物料称量系统、物料输送系统、物料贮存系统和控制系统等5大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组成,为了生产高质量的商品混凝土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为搅拌楼选用合适的搅拌主机,目前主要使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效果好,应避免选择自落式搅拌机。第二、在称量物料过程中,应将骨料、水泥及掺合料、水和液体外加剂这三种原材料分别用不同的称进行称量,严禁共用,并且要定期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对计量器具进行检验,以使其能准确的对物料进行计量,使生产的混凝土所消耗的原材料的量能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第三,加强物料储存的管理,骨料可以露天存放,但是对于粉料和外加剂则必须采用筒仓进行储存。第四,加强各种设备的保养,及时维修和更新设备。
4、运输的控制
水泥混凝土需要用专用运输车,运输中储存罐转速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避免因转速过快,引起水泥贴附骨料发生离析现象。运距的远近直接关系混凝土的性能,必须根据运输距离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外加剂及外加剂的掺量,近距离的混凝土可以选用常规的泵送剂,远距离的工程则可以选用缓凝或缓释型的泵送剂,这样可以保证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的坍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满足浇筑时混凝土所需的和易性及坍落度要求。
三、商品混凝土的强度统计
在商品混凝土质量的控制中,制作试块进行统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通过对试块的实际强度进行统计,可以求出强度平均值、强度标准差、变异系数、概率度、强度保证率等。而且商品混凝土的强度统计结果还可以作为一种历史统计水平,在进行商品混凝土试配的时候可以依据这个统计结果,直接选用统计的标准差和强度保证率进行混凝土的配置,使混凝土的质量得到应有的保证。商品混凝土标准差的大小是对商品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和波动情况的一个真实的反映,通过对商品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可以了解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水平,以便于对配合比进行及时调整来控制混凝土强度。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商品混凝土必将更广泛的应用到工程建设领域,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从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配合比控制及进行强度统计方面下手,采取积极的措施,严格控制成品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建筑材料学》王立久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篇8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
商品砼具有时间性强,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影响质量的因素复杂等特点。从原材料质量、配合化设计、生产工艺设备、施工条件、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到相互配合,甚至交通和气候都影响到商品砼生产和施工的质量。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检测手段,达到确保商品砼质量的最终目的。
1、商品混凝土原材料控制
1.1 水泥是商品混凝土应用材料之首。目前我国的水泥产品结构为“三高”水泥,即高细度、高早强、高等级,“三高”的存在,为应用水泥单位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必须采取技术措施,变“三高”为“三低”,这就要在商品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掺合料。目前我国有关标准规定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掺量不能大于25%,对预应力混凝土中的掺量有更为严格的限制,这是由于过去没有减水剂,而且高效减水剂的应用也很普遍。而水泥又采用了ISO国际标准、水泥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因此,应加大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掺量。
1.2 碎石针片状颗粒含量必须严格限制。个别碎石加工单位从经济利益考虑,选择鄂式破碎机破碎的碎石,其针片状颗粒含量较大,直接影响到商品混凝土质量。目前大部分碎石加工单位都更新了设备,使用锤式或反击式破碎机,其产品质量高,石子粒形好,接近方形或圆形,针片状颗粒含量很小,适宜配制泵送商品混凝土或高强泵送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规定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一旦大于标准要求,对混凝土质量就有较大影响。
1.2.1 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粘聚性。
1.2.2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增加骨料和混凝土空隙率,浪费水泥。
1.2.3 造成混凝土用水量增加,加大混凝土变形,使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加快,易堵泵、堵管。
1.3 石子粒径越大配制的混凝土强度不一定就越高。混凝土强度随石子粒径的加大下降,混凝土渗透性随石子粒径增大而增大。颗粒小的石子存在缺陷的几率小,相对比较致密;破碎时,消除了薄弱部分,故石子本身强度比大颗粒的高。小颗粒的石子还可降低骨料与水泥石界面的应力差;水泥浆与单个石子界面的过渡层周长和厚度都小,难以形成较大缺陷。小石子增加水泥浆的粘结面积,改善了混凝土的结构,使粘结强度提高;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大石子下沉速度快,造成混凝土内部分布不均匀,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从混凝土强度形成的依据分析,C25以下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砂浆强度,C25~C40混凝土强度主要由石子和砂浆共同承担。因此,C40以下混凝土应用最大粒径的粗骨料不宜超过40mm,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石子形状、粒径、表面特征、级配、吸水率和膨胀系数等。
2、商品混凝土配合比控制
2.1 商品混凝土生产一般掺入掺合料以改善混凝土的各种性能。掺入粉煤灰的同时,再掺入磨细矿渣粉或其它掺合料,即两种以上的掺合料,称为复掺技术,应用该技术时,可以产生单一掺合料不能有的叠加效应,发挥两种掺合料的更大优势。
2.2 有人认为混凝土强度增长越快越好,混凝土早强越高越好。实际是混凝土强度增长越快危害越大,混凝土越早强,越不利于其耐久性。还有人认为混凝土应用水泥强度越早强越好,水泥用量越多越安全,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水泥强度的高低应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匹配。混凝土强度增长应缓慢均匀增长、不宜太快、太早。如果混凝土早强必须要加大水泥用量,产生较高的水化热,对混凝土强度增长不利。一般混凝土养护温度不宜超过40℃,如果温度过高,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发展很不利。混凝土养护在6-10℃内为优,对混凝土强度发展及长期耐久性等都大有益处。
不少施工人员为加快施工速度,要求3d或7d达到设计强度,这恰恰违反了水泥水化理论,混凝土早强恰恰是混凝土结构早期开裂和耐久性降纸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水泥用量也不能偏低,尤其是泵送混凝土更要有一定数量的胶凝材料(水泥以及掺合料),如果胶凝材料少,骨料挤在一起,造成阻力增加而堵管。水泥用量如果偏多,又可增加混凝土的内摩擦、泵送压力增加,恶化了混凝土可泵性。因此,水泥胶凝材料数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最佳用量。
2.4 有人认为坍落度越大越好,混凝土越稀越易于施工。增加坍落度必须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用水越多,其水灰比越大,混凝土强度越不能保证;混凝土水灰比是其强度的决定因素,用水加大,坍落度增大,不但保证不了混凝土质量,还易离析不易施工。
优质混凝土应是混凝土和易性、保水性、粘聚性好,易于施工,并不是越稀越易于施工。对泵送混凝土而言,也不是坍落度越大越好。一般泵送混凝土以160mm~180mm坍落度为优,140mm~1600mm和180~200mm坍落度为良,200mm以上和140mm以下坍落度为差,易造成水泥浆流失离析或干稠不易泵送,还会影响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和耐久性能等。
2.5 泵送混凝土砂率不是越大越好,一旦高于最高砂率值3%以上,混凝土强度就会下降约4%。对中砂而言,泵送混凝土最佳砂率在39%~43%范围内为宜。
3、商品混凝土搅拌时间的控制
目前,商品混凝土搅拌时间都达不到最低30s的时间要求,往往只有10s~20s的搅拌时间,有人认为卸入到混凝土运输车后,在路上还是在不停在搅拌,这是错误的,运输车内转动,是为了防止混凝土粘罐,而只有3~6转/min的匀速转动,并没有搅拌力,与混凝土在搅拌机内的强力搅拌完全是两回事,不是一样的效果。
4、商品混凝土生产、施工存在的部分问题
4.1 商品混凝土坍落度太大,一般均在200mm以上的坍落度。混凝土施工人员为了省力,在混凝土中随意加水,更加大了混凝土坍落度。这么大的坍落度,稍振石子会下沉,浆体上浮,泌水出现,大量塑性裂缝出现,影响混凝土密实及其它性能,泌水失水过多,几何尺寸减少,混凝土中多余水份蒸发,较易出现干缩裂缝等质量问题。
4.2 混凝土养护不及时,养护龄期不足,一般均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养护时间,混凝土早期脱水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发展和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能等。掺加早强剂的混凝土、更要加强早期养护、因膨胀剂结晶钙矾石形成时,更需要水。
4.3 施工单位为赶工期,过早拆膜,上料承重等出现塑性收缩裂缝。掺膨胀剂的大体积混凝土,更不宜过早拆膜,因3~5d时水化热温升最高,混凝土抗拉强度最低,如过早拆膜、更易开裂,应在混凝土中心和表面温度基本接近时,才能拆膜。
4.4 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4.4.1 在保证浇筑坍落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水量、夏季施工时应用缓凝型的泵送剂。
4.4.2 选用粒形好、级配好,含泥量小、空隙率水的粗细骨料,并优选最佳砂率。
4.4.3 施工时不能过振、欠振、漏振,要快插慢拔振捣棒。
4.4.4 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应反复抹压或滚压,如表面开始硬结,人力抹不动时,可采取二次振捣的方法。
4.4.5 遇到大风或暴雨时,应及时覆盖、保温,避免
混凝土失水产生裂缝,当表面出现硬皮时,可用喷壶喷雾水进行表在面处理。
4.4.6 严格控制拆模时间,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拆模,拆模后立即浇水或覆盖塑料膜等进行保湿养护。
结束语
砼是建筑工程重要的结构材料,因而对砼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运至施工现场的商品砼必须是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性能良好、质量完全合格的砼拌合物。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裂缝成因;裂缝控制措施
1、商品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商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1.1温度裂缝
由于水泥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水化热,使得混凝土内部温度极高,使混凝土内部散热条件与其表面存在较大差异,在水化热过程中,温度梯度极为陡峭,一方面热膨胀,另一方面混凝土初凝时的强度显然不足以抵抗这种温度应力,就产生了混凝土裂缝。
1.2沉降裂缝
在现代大型工程中,由于工期的限制以及施工方想提高混凝土模板及支撑结构件的材料周转率,致使整个模板支撑设计不尽合理,支撑不够结实,过早拆除混凝土模板支撑,导致同一施工面层模板结构刚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混凝土全部浇筑后,支撑结构不够就会产生沉降或其它变形,当沉降导致的沉降应力高于混凝土终凝后的强度,直接产生了沉降裂缝。
此外,在复杂梁及转换层较密的钢筋及分布相对稀疏的分布筋中,较密的钢筋结构会对塑性混凝土的下沉形成较大阻碍,而相对稀疏的布筋对塑性混凝土的沉降几乎不形成约束,不均匀沉降在大截面复杂梁中会形成一定弯矩,导致沉降裂缝。
1.3、收缩裂缝
商品混凝土收缩裂缝是混凝土浇筑后,因养护措施不当或不及时而出现的一种早期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浇筑后,在高温、干燥、大风天气条件下,不及时保温保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导致表面干缩,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造成混凝土表面发生方向不定的龟缩裂缝。
2、商品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2.1温度裂缝防治措施
2.1.1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的选用
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尽量采用大厂的、含矿渣成份确切、含量符合标准的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如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应采取外掺法,在拌制混凝土时,掺入优质粉煤灰、磨细高炉矿渣,或有活性的磷渣粉,我公司采用磨细磷渣粉拌入大体积混凝土后,大大降低了混凝土初期水化热及保证混凝土60d强度的效果。
然而有部份业主及监理,在商品混凝土浇筑中,往往注重水泥投料量是否足,不重视在督促施工方及监理方面。如例一,某业主对约定单价混凝土主观认为每立方米C45强度混凝土中,PO42.5纯硅酸盐水泥应至少放460kg,对商品混凝土厂家提出的加外掺料降低水化热的建议置之不理,在生产过程中,专人值班只看每盘混凝土水泥用量。对施工方和监理缺乏督促,导致浇筑后的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又如例二,某业主充分认识到过多投放水泥集中产生的水化热的坏处,听从了商品混凝土厂家建议,采用低水泥用量、高磨细矿渣及粉煤灰掺量大体积混凝土配方,主要精力放在浇筑后,确保混凝土测温点温度与外界气温差值,气温高时,采取拆围棚、气温低时加围棚等正确措施,使得整个基础施工几乎无温度裂缝产生。
2.1.2混凝土浇筑后采取恰当的前期保养措施
为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降低拌制混凝土原材料入机温度及采用冰水混合物拌制混凝土尤为重要。如浇筑某大型建筑基础时,为使混凝土浇筑后不发生温度裂缝,除采用大掺量活性外掺料代替部份水泥外,要求露天放置的原材料防晒通风棚、预制好1kg见方的冰块投入料斗抵等体积水,试验员严控测量混凝土出机温度,如超过某一特定温度上限时,加大冰块投入量。
混凝土终凝后,及时抹压混凝土表面。完成抹压后,及时覆盖草席,并在草席上喷水保持湿润。如外界气温低,最好采用塑料膜整体覆盖。浇筑混凝土后,表面保温保湿必须在7d以上。
2.2沉降裂缝防治措施
混凝土在浇筑前,施工单位和监理应确保整个支撑结构刚度合理,负弯矩钢筋垫实,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致因施工人员的踩踏而变形。设计混凝土量大的地方更应加密支撑结构,使之不致发生混凝土荷载加上后,产生局部沉降。
混凝土浇筑时,应采取合乎规范要求的振捣方法。实践中,施工方振捣不当导致混凝土产生沉降裂缝也不少见,如将振动棒插入后,施工人员离开一段时间再回来移动振动棒现象,导致粗骨料下沉,细骨料全在表面,混凝土终凝后,一定产生裂缝。
2.3收缩、干缩裂缝防治措施
混凝土送上工作面后,消除其收缩/干缩裂缝的有效措施如下:
首先,混凝土厂家应对混凝土拌制用水量要严格控制,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制用水量最大不超过160-180 kg左右,根据经验,这个最大用水量可以使混凝土经过管道泵送至工作面时,坍落度仍在12cm左右。
作为施工方,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技术规范操作,对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合适的混凝土,不能随意加水。混凝土加入过量的水后,会引起混凝土表面疏松,未加入多余水的混凝土完成终凝而加水过量的混凝土又未完成终凝或终凝后强度与标准强度差距过大,形成收缩/干缩裂缝。
当混凝土终凝后,应及时覆盖湿草席。其次,施工单位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听取混凝土厂家对本次浇筑混凝土外加剂用量及初凝、终凝的大致时间。当混凝土进入初凝之前,可以用铁滚筒对其进行碾压,碾压2~3遍后,调入熟练拌压人员进行抹压收光,如抹压早了,混凝土还处于塑性阶段;抹压晚了,混凝土已完成初凝而抹压不动。
3.对施工操作的要求
泵送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3.1水泥进场时,须持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并要对其品种、标号出厂日期进行核对。
3.2材料供应充足,特别是指定的水泥品种有足够的储备量或后续供应有保证。
3.3加强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
3.4泵送完毕,应立即清洗混凝土泵、布料器和管道,管道拆卸后按不同规格分类堆积。
4、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
4.1生产单位
(1)建立混凝土生产质量保证体系,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企业预防机制。
(2)定期检定搅拌楼和试验室的仪器设备,并对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3)按照技术标准及合同的要求控制混凝土运送时间。
4.2建设单位
(1)加强管理混凝土及其原材料质量。
(2)须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负责其质量。
(3)控制混凝土浇筑养护施工等的质量,对结构混凝土质量负责。
4.3工程监理、检测机构
(1)按规定对混凝土生产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对生产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重点检查。
(2)检查结构混凝土强度、抗渗等试件及结构实体检验的见证委托情况,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测。
篇10
【关键词】 道桥快速修补混凝土 道路建设
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给交通运输业带来的压力越大。近些年来,公路、高速公路、城市立交桥、市区街道及环城公路等新建工程接连不断;并且,随着车速加快及大型车辆的增多,原有路面损坏加速、加重,维修工程量相当繁重。以往,对于损坏的混凝土路(桥)面,一次性修补面积多为几平米到数十平米,混凝土方量较小,一般使用具有快凝快硬、早强高强的水泥基材料,现场拌制混凝土、人工浇筑。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出于环境保护的要求,特别在市区交通要道改造工程中,常常不允许现场堆积砂、石、水泥,不允许现场拌制混凝土,无论混凝土用量多少,必须考虑供应商品混凝土;而且,社会效益第一,要求在不阻断交通或短时间阻断交通的条件下进行抢修,4~6h实现开放交通。这样,就必须解决三项关键技术,即:胶结材料必须有可靠的小时力学性能;商品混凝土在运达现场的过程中,必须足以阻止凝结与保持足够的坍落度;混凝土运达现场后,必须迅速恢复快凝快硬性能而且保证有足够的浇筑操作时间。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我们开发了道桥快速修补商品混凝土制备技术,在冬季与春季两种环境温度下施工,获得良好效果。
一、主要组分
道桥快速修补混凝土是特种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共同之处在于使用相同的砂、石、水拌制,但其区别却是根本性的,它使用的胶结材料与化学外加剂均具有特殊性和专用性。在胶结材料方面,它使用双组分水泥,以高强度等级的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为主要组分,硅酸盐水泥为辅助组分;在力学性能方面,它要求4h或6h强度;在工作性能方面,坍落度损失要低,并需要分阶段调整凝结时间。
(1)胶结材料。以混凝土道桥快速修补材料为基础,进行改性研究,将其分解为“胶结材料-低坍损缓凝泵送剂-促凝增强剂”三个部分,以突破其凝结时间较短(20~30min)及只能现场拌制混凝土的局限性。
胶结材料以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为主要组分,并含有少量的硅酸盐熟料。二者性能互补,前者提供早期强度、微膨胀、抗盐类侵蚀等性能,后者提供后期强度、提高碱度、避免表面起砂等性能。按JC933-2003快硬硫(铁)铝酸盐水泥检验,初凝时间不低于20min,终凝时间不大于0min;1d与3d抗压强度应分别大于42MPa与52.5MPa。
在拌制快速修补混凝土时,不主张使用粉煤灰、矿渣等矿物掺合料。
(2)SFP-Ⅱ低坍损缓凝泵送剂。将减水剂、保塑剂、缓凝剂与引气剂复合成专用粉状“低坍损缓凝泵送剂”,在拌制商品混凝土时按规定量加入,依施工环境温度的不同,应使混凝土初凝时间延缓至60~150min;考虑到运距与塞车的影响,1h的坍落度损失应低于15%;而且,这种缓凝作用在现场加入促凝增强剂后,应能迅速停止或破坏,并且对快凝快硬性能的恢复以及早期强度的发挥不产生有害影响。
(3)SFP-Ⅳ促凝增强剂。混凝土运至现场后,往搅拌运输车中加入一定量的液态SFP-Ⅳ促凝增强剂,快速搅拌3min,在10min之内将料卸完。开始卸料时的坍落度控制指标为150~180mm,初凝时间依工程实际情况及施工方要求可缩短至30~60min,在保证达到可靠的4h或6h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有较充裕的混凝土浇筑、抹平等操作时间。
(4)防冻剂。冬季施工时,选用非早强性防冻剂,掺量2.5%,与SFP-Ⅱ共同加入,不导致凝结时间和坍落度的明显变化。由于SFP-Ⅳ有足够的早强、增强与促凝性能,不主张在拌制混凝土时使用早强性防冻剂。如施工条件许可,也可将GD-1制备成液态防冻剂,在现场与SFP-Ⅳ共同加入。
二、如何制备道桥快速修补商品混凝土
1、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配确定实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强度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4h与6h抗压强度应分别高于25MPa与28MPa,4h与6h抗折强度应分别高于3.5MPa与4.0MPa。当要求4h抗折强度高于4.0MPa时,应适当降低W/B及提高SFP-Ⅳ加入量,混凝土浇筑操作时间缩短至20~30min。
2、混凝土工作性能。根据试验室试验及现场施工的经验教训,提出依施工季节不同所使用的混凝土工作性能控制指标,如表1所列。混凝土搅拌机的卸出料称为新拌混凝土,运至工地加入SFP-Ⅳ促凝增强剂后称为现场混凝土。在环境温度条件下,新拌混凝土坍落度、凝结时间应大于表中数值;现场混凝土坍落度、初凝时间应大于表中数值,终凝时间应小于表中数值。
3、搅拌站用于制备道桥快速修补混凝土的所有设备,包括水泥散装车、水泥储仓、螺旋输送机、搅拌机、搅拌运输车等,均须予先清扫或清洗干净,避免特种水泥胶结材料与普通水泥混放,避免该特种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混杂。不得使用清洗普通混凝土运输车后的高碱性水清洗装运该特种混凝土的运输车。
4、质量控制
对胶结材料进行物理与力学性能全项检验。每一个工程所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须预先进行试配,依环境温度的变化调整化学外加剂用量,务必使凝结时间与坍落度损失等指标符合施工要求。每班检验一次新拌混凝土初始坍落度及60min坍落度保留值。每2班检验一次混凝土的4h、6h及1d抗压强度。开始拌制混凝土前,对设备、计量装置及运输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必须符合拌制和运输该特种混凝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