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范文

时间:2023-03-15 22:5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篇1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策

内部审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部需求,可以有效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同时也是现代审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对象作为管理权力的执行者,掌握着企业或者政府的资金分配等权力,内部审计质量是相关机构高效运营的基础,因此,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下面重点分析政府行政单位内部审计体系,探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一、质量控制的问题与缺陷

(一)人员配置不合理

目前,国内缺乏较高级别的参照准则,导致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过程无据可依、无章可循。由于没有法律的保障,导致被执行部门产生抵制情绪,使得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不能正常进行,致使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作用受到质疑。除此之外,很多内部审计机构岗位配置不合理,没有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岗位,很多单位根没有设置质量控制岗位,另外,一些审计岗位设置在单位财务部门,或者由会计人员兼职,严重降低了内部审核的权威性。

(二)体系机制不完善

财务监管仍然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侧重点,这种审计模式相对单一,基本只能保障原始单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都只注重事后监督,简化了前期评估以及审计控制这两个重要的环节。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则是针对内部审计的全称控制,包括事前调查与策划、事中实施以及事后监督等。除此之外,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都是财务人员出身,并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和相关的学习,对于专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知识比较缺乏,很难深层次寻找问题,导致许多质量控制工作敷衍了事。

(三)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很多被审单位对内部审计存在错误观念,甚至抵触内部审核工作。内部审计不仅是对行政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同时也是对自身工作成果的反映,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实质上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二次保险。一方面,很多工作人员认为行政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不需要进行内部审计;另一方面,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内部审计已经满足单位需求,因此不需要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内部审计运行效率,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四)目标定位不准确

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体现在三个方向,包括总体定位目标、财务经济活动以及经济责任等。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但仍然缺少质量控制体系,很多内部审计机构只是单纯的执行了工作流程,没有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对质量控制的目标进行针对性调整。以财政部门为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点应该是资金与公共财产的审计控制为主,着重控制机构内部的资金流向。

二、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一)完善控制机制

内部审计部门本身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岗位。比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下属单位及子公司比较多,可以在下属单位和各级公司分别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减轻单一审计工作模式,提高审计效率与准确性,因此,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管理岗位可以独立于内部审计单位,从审计全过程掌控内部审计质量。另外,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只有严格规范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才能保证审计过程高效实施,将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详并认真分析,这样就能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二)提高控制效率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的应用,内部审计部门已经改变了传统手工查账方式,有效降低了内部审计错误率。因此,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与内部审计实现无缝链接,审计控制软件的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工作效率。审计控制软件在审计过程中可以节约很多人力物力,取数、编制底稿、出具报告等诸多环节都能够利用审计控制软件进行,同时降低了审计的耗时和和风险性。

(三)专业人才培养

近年来,全国各地对质量控制体系的应用已经逐步重视,高素质质量控制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人才缺口与内部审计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领域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财务、会计和审计技能,还要了解审计机构与被审机构的业务特点和流程,同时对于其它专业比如管理、法律、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也要掌握。高素质质量控制人才是支撑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有力支撑,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质量控制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三、总结

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备积极导向作用,同时对于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也有着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仍然难以满足实际应用,本文从质量控制的现状、问题、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根据实际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改进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健康发展。财

参考文献:

[1]白丹,成立才.加强和完善油田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2]郑敬枝.当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0,15:221-222.

篇2

近年来,内部审计制度对社会高校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改善高校的管理形式,也能够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内部审计能够对高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重视高校的内部审计,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能降低高校组织的经营风险,促进高校企业的发展。文章主要分析高校企业审计质量控制基本内涵和意义,同时尝试探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手段,加强高校企业的审计监督,在内部审计中创新审计方法,做好预防工作,提高高校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水平。

关键词:

高校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高校组织的内部审计控制能够规范高校的经营,降低组织管理、发展风险,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能够强化高校的经营管理。近年来,我国的审计部门完成很多的审计项目,提出很多科学、合理的审计建议,通过加强审计质量的控制,能够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高高校组织管理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范围不断扩大,逐渐由最初的查错防弊转变为价值增值型服务,并且内部审计定义进一步的完善,通过系统化内部审计的规范化评价,不断改进企业经营的风险管理制度,重视全面审计,不仅能够突出审计重点,还能够加强独立核算,提高对高校内部活动的监管能力。

一、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基本内涵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属于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根据一定的要求或规定的标准,对审计项目进行立项调查,内部审计是建立在审计的要求上,对组织进行控制,对组织的风险、治理进行检查与评价,整个过程是通过增值服务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要想实施内部审计,就要做好基本的设计工作,具体审计流程如下:审计立项—审计测试—审计报告—审计追踪—项目评价等,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审计规范进行,审计人员要做好自律工作,保证整个内部审计的公开性。现代高校的内部环境受到诸多影响,在内部审计上,应该将审计重点放在经营管理工作上,具体的活动如下:高校组织与多经单位的关联活动、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情况、教学预算执行以及支出活动、废旧物资处理活动,加强对这些经济活动的审计,保证审计质量监控,能够促使高校组织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

(一)推动高校内部审计事业发展必要选择

高校组织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是推进审计事业发展的必要选择。内部审计中,项目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必须要控制的重要因素,要想保证内部审计的工作顺利开展,就要重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

(二)有利于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能够发现运行中存在的异常经济、管理活动,并及时针对不正常的行为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审计项目的质量监控;同时也能够对高校的财务信息准确性进行了解,发挥监督、控制作用,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和资金支出;另外,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强化内部审计的管控,降低经济活动的风险;最后,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有效规避高校管理、运行风险,规避教学、教育决策漏洞等。

(三)有利于规避审计风险

高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能够有效的规避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从开展现状来看,企业中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从而决定审计风险大小。审计风险等级的主要因素是内部审计项目的质量,双方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内部审计质量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只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做好管控工作,才能够有效的降低审计风险就,提高审计质量。

三、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手段

(一)规范内审质量控制的衡量标准

要想规范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衡量标准,先要遵守的原则,保证审计基本工作规范一致;另外,要充分考虑不同的部门工作的特异性,制定不同的审计标准;同时,内部审计还要与时俱进,随着审计工作变化对审计标准进行完善、调整,以此适应不同经济环境下审计行为;最后,内部审计工作要有效的挑选审计资源,能够选择有用的资源信息进行质量控制,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二)优化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

环境内部审计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内审协会监管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内审工作向行业自律转变。一般内审协会都会在机构内部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检查委员会,由委员会实施内审的质量检查,或者是定期开展活动,探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问题,总结内部审计经验,推进内部审计质量的发展。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内部审计组织可以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对基本的审计标准、审计软件、审计职责等知识与能力进行培养;另外要保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不会受到高校内部其他因素的因素的影响,让审计人员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

四、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高校内部结构的变化,高校组织要想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要加强内审质量控制,做好内部审计工作。高校在发展中,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主动支持内部审计,树立审计权威,扩大内部审计的影响,增加单位价值的必然选择,同时要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坚持内部审计的正确方向,要将提高审计质量作为高校的发展战略来进行推进,以此不断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开创内部审计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孙舟天洋.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初探[J].现代商业,2015(8):204-206.

[2]王侨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初探[J].中国内部审计,2008(12):48.

[3]娄舒昂.供电企业内审质量研究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2(7):176,249.

篇3

关键词:汽车行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2

目前汽车行业属于大型制造企业集团,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如何保障企业运行的稳定和质量,成为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问题,由此,企业将发展的内涵放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通过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高企业效益,近几年,企业意识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逐渐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运营、发展的核心思想,以保障企业面对当下社会经济现状,保持稳定发展的姿态,提高企业对社会经济的适应能力。

一、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简介

内部审计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的运营因素,实行审核、计算,内部审计质量即是审计、计算的效果,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实行控制,即是对企业内部与审计活动相关的部门或机构,实行有目的的管控,重点针对部门或机构所发生的审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避免审计质量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降低其对企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审计主体,目的是提高审计的行为质量,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可行使多项审计职能,不论是审计管理,还是审计操作,都是内部审计控制的对象,综合考量多项审计主体,提高审计质量控制的水平;第二是审计客体,审计客体是指质量控制的对象,以审计内容为主,通过审计业务活动提高客体的质量,例如:企业内部审计客体范围,构成审计的主要范围,其审计内容并不是单独存在,主要客体业务范围决定;第三是审计过程,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象需建立在全体审计过程的基础上,包括审计目标质量控制、审计信息质量控制、审计监督质量控制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水平决定企业审计的工作能力,因此,企业需通过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保障审计在企业运营中发挥功能效果。

二、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在汽车行业等大型制造企业中,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逐渐完善,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对其做以下分析:

1.缺乏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就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而言,因缺乏完善的审计制度,导致质量控制水平较低,首先企业并没有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构建合理的内部审计制度,不仅缺乏对审计行为的前期计划,而且在审计程序、审核等方面同样存在欠缺,导致企业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质量控制时,缺乏依据;第二企业本身忽视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性,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仅限于表面化,实质并未发挥可观的效果,例如:部门企业成立审计部门,但是没有实行审计行为,审计部门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审计保障,促使企业不能深入了解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和服务。

2.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牵连性过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部分审计工作人员将其曲解,对审计工作抱有片面性理解,同样企业对审计工作的应用仅限于大型事件发生后,实质审计工作是企业必须面对的环节,既要核实企业的各项财务,又要明确企业的会计内容,对企业形成全面核查,目前企业在内部审计部门成立上,过于牵扯,不少企业将审计部门挂名在财务、行政或者人事部门下,无法保障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忽视审计的权威,同时降低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审计质量控制。

3.企业审计人员技能、素质欠缺。企业审计工作人员工作技能和职业素质方面存在不足之处,部分企业中的审计人员,大多属于非专业工作者,或者是在本企业其他岗位调任,导致审计工作人员不能正确理解审计工作的内涵,无法保障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1]。例如:某汽车行业的审计部门,由会计部门的老员工组成,由于老员工比较熟悉会计操作,对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未能利用审计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约束环境,无法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缺点,因此降低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水平。

4.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审方式落后。部分企业内部的内审方式仍然采取较为传统的账目方式,不仅隐含审计风险,而且无法保障审计质量控制的效果,内审方式中,过多依据审计工作者的个人观点,缺乏客观意识,导致落后的内审方式无法满足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实际需要。

三、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

针对目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化分析,根据企业实际的运营情况,提出高水平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具体措施分析如下:

1.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完善性,主要体现在审计前期、审计中期和审计后期三个方面[2]。审计前期制度的建立主要以控制为主,企业需重点投资建设审计机构,确保审计机构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具备充分的审计环境,设计好审计方案,清晰审计思路,同时构建审计前期制度,明确内审人员必须有的工作和行为,细化审前控制制度;审计中期主要是构建审计流程和技术的规章制度,例如审计中期审计机构会撰写多项审计报告、审计材料,协助内审人员工作,重点对审计机构与内审人员的行为进行制度约束,避免出现审计风险;审计后期制度构建主要以完善为原则,审计后期基本是审计定型,主要包括复核、结论两方面,既属于最终环节,也属于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所有的审计结果都需公众性公布或汇报,因此必须利用相关的制度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际性。

2.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独立性。针对汽车行业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根据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情况,成立专业的审计部门[3]。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不仅具备较高的独立性,而且具备权威性,保障审计部门的独立和权威,才可实现高效率的质量控制,企业可借鉴国外审计部门的工作方式,例如:美国某公司在成立审计部门时,以审计委员会为指导,采取双向报告制度,实现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既不调职企业内部的老员工,也不进行部门混淆,直接将审计部门挂钩在审计委员会旗下,不论是在行政上,还是在业务上,都可体现审计部门设计、监督、核查的权威性,达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的。

3.重点培训企业审计工作者的技能和素质。审计工作者是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因素,保障内审人员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和公平性,才可发现企业运营中的缺点和问题,因此重点利用培训、教育的方式,提高内审人员的技能和素质[4]。首先是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素质是一切内审行为的基础保障,企业可以利用相关的学科内容,培养内审人员的素质,例如:企业在审计工作中开设课程学习,引进财务、管理、审计、法律等多项学科教育,重点对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进行教育,在思想上提高内审人员对审计质量控制的理解,企业还可在高校吸纳综合型的审计人才,扩充企业内部审计队伍;其次企业需提高内审人员的技能和业务水平,为保障内审人员适应现代化内部审计的转变,企业需根据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对内审人员实行技能和业务的培训,例如:企业需保障内审人员全部属于持证上岗群体,针对在职内审人员实行定期教育的方式,将新型的内审知识引入到内审人员群体中,同时还要对内审人员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促使其具备综合的现代化审计能力;最后构建绩效考核制度,以此约束内审人员的行为,通过考核的方式,挂钩内审人员的绩效,不仅可以营造积极竞争的工作环境,还可以提高审计工作公平性和公正性。

4.推行现代化的内部审计方式。现代化的内部审计方式主要是围绕审计技术展开,重点防止在审计过程中出现风险,确保内部审计质量控制[5]。第一,可利用现代化的审计技术对传统审计方式进行改革,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作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支持,在转型期间,以传统审计方式为基础,现代化审计方式为辅,主动发现转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提高现代化审计方式的使用效率,因此,可根据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各类因素,构建审计平台,根据审计平台对审计工作者实行技能培训,保障工作者对现代审计技术的掌握程度;第二,构建以制度为核心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模式,重点将传统内部审计中的方式结合,例如:利用详细、兼容两种审计方式,构建基础审计质量体系,将其作为审计质量控制的中心内容,为审计工作提供基础指导。

结束语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既可以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约束性的指导,规划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又可以保障企业的内部运行处于合法、合理的状态中,对企业的发展具备深远的推动意义。目前大型制造企业在社会发展中,占据较高的经济影响比重,必须通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在保障企业顺利运营的基础上,提高其在社会中的经济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黄国瑞.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保证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2(02).

[2]姜玲玲.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12).

[3]巴埃秀.审计质量控制的管理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2).

篇4

关键词:企业;审计;控制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成为现代企业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财务舞弊恶案件,使人们意识到建立一个高质量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性。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基础,但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的审计质量还存有较大的差距,审计质量亟需提高。本文对我国企业如何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进行深入探讨,为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发挥审计作用提供可行性方案。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在组织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合理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达到预期的目的,有助于改善组织的经营状况。内部审计活动的范围包括许多的具体环节,涉及组织不同的领域。通过加强质量控制,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弱点,改善内部管理的漏洞。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审计工作,融洽多方的关系,树立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权威性。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还能够保证满足顾客需求、维护自身信誉。建立在严格质量控制之上的内部审计活动可以通过对有关流程的内部控制进行扩大测试来发现和验证问题性质,在两者之间充当媒介,满足双方的诸多需求。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问题

1.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导致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往往未设专属机构,使得审计行为受到多方利益的牵连,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自主性。现行内审机构设置模式形式多样,;有的把内审机构与其他部门兼并;有的未设立专职审计岗位,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有的由一人兼任会计负责人和审计负责人;有的内审人员在工作上仍然由先前的部门领导负责等等。

2.内审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当前企业中部分内审工作人员不注重现代管理知识、综合分析知识的学习,知识结构比较陈旧,无法面对复杂的审计工作。部分内审人员职业素养欠佳,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品质,不能持谨慎、客观的态度进行审计评价,对查出的问题往往不能坚持原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随意性较大。 内审人员的安排随意性比较大,存在闲置人员安排较多的现象。

3.内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内审质量控制标准是内审质量的控制依据和内审业务的作业规范,是内审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行的内审规范体系建设明显地偏重于内审法律、内审准则和内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而忽视了内审质量控制标准的建设,结果是内审质量标准不明确,内审质量控制无章可循,各单位内审运行各行其是,质量状况参差不齐。在审计方案编制中,对人员的组成缺乏科学的分配控制,使人员的经验、知识结构与项目审计目标不相匹配,审计作用难以发挥。

三、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策略

1.企业内部审计完善体系。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仅仅依靠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制定的法律、准则规范是不够的,需要企业制定具体的审计作业质量标准,作为评价审计质量,考核审计作业绩的客观依据。建立内部审计质量体系,应该以内部审计准则为基础,按照具体的业务进行划分。体系应该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三个部分的质量标准。在具体制定标准时,应采用各种方法,应让经验丰富的审计师审核不同的项目,确定项目的典范,让其他人员可以参考,这样可以减少审计中的随意性,保证质量。

2.健全人员控制机制,加强人员素质。首先,必须设置一个健全高效的组织机构和相应的工作人员。根据自身企业的大小设置特定的机构或者人员来负责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其次,健全岗位的责任制,要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人员,才不至于形成质量控制的真空地带。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能有效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内部审计人员除经严格选拔进入企业后,还必须不断学习新规范、新知识、接受后续教育。国家已经对这方面已经有了规定,关键是如何落实的问题。企业应根据自己人员的实际情况与基本素质制定适合自己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提高审计的专业水平和各种技能,提高工作质量。在培训时,要注意各项内容的层次与系统,严格授课老师的选拔,老师必须 既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实务工作经验,所教授内容应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共同学习进步,在授课形式上应具有灵活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和渠道提高内部审计的专业素质,保证审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和掌握审计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在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之外,职业道德素质同样是不可缺少。在选拔内部审计人员过程中,要注重职业道德的考察。企业应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的要求。应当遵守法律并按照法律和行业的要求披露相关信息;不应当有意地参与任何非法行为或参与有损内部审计职业及组织声誉的行为。

3.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管作用。加强内部审计协会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行业管理体制,通过行业自律管理强化内审质量控制。制定和贯彻执行内部审计准则,是内部审计协会的基本职责。内部审计协会应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规范的可操作性程度,在借鉴国际惯例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与国情相结合,在规范制定过程中履行公允程序,提高其代表性程度,切实提高内部审计规范的被遵循程度。

四、结语

内部审计的价值已经无需赘述,而对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现状来说,大型上市公司审计活动作用的发挥已经满足甚至超出国家对内部审计的规定,但中小型企业内部审计 工作开展仍不进入人意,内部审计质量发展速度参差不齐,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重要问题。可问题解决并非一朝一夕,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未来的内部审计将是管理型审计,是为管理者出谋划策的审计,为企业出谋划策,做出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汉文,张志毅.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1).

篇5

一、铁路内部审计现场质量控制的目标

1.审计程序的合法性

现场审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审计程序的合法性,所以,在优化审计流程时一定要参考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准则的要求。铁路内部现场审计的程序要符合《审计法》、《铁路审计规定》、《铁路审计程序实施细则》等要求,还要按照相关内部审计准则制定审计标准,如果现场审计的程序未经合法批准,则失去了法律意义,而且是无效的,审计质量也是不合格的。

在现场审计的过程中,针对某个具体的审计项目,审计程序要符合铁道部制定的相关工作准确。审计工作规则可以根据不同铁路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审计方案是对具体审计程序以及时间的安排,在制定时要结合历年审计结果以及以往经验,内部审计要突出重点,还要提高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2.审计结果的可靠性

铁路内部审计的结果需要保证可靠性,这一要求并不是针对审计结果的准确性,而是要求将审计的风险降到最低。在审计的过程中,审计结果会受到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信息准确性。审计深度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审计结果存在误差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制定审计结构可靠性这一目标,可以达到审计现场质量控制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保证审计范围的全面性、审计问题的真实性以及审计取证的可靠性。由于铁路单位组织机构比较复杂,审计任务涉及的部门布局多,一定要保证相关部门都在审计的范围内,才能保证审计结果不存在遗漏问题。审计问题的真实性主要是指保证审计问题定性的准确性,问题的表述要尽量详实,审计结果的处理要得当。审计取证的可靠性,是指取证必须真实反映出审计事项的客观内容,审计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审计,而且还要证明审计查证过程符合相关要求。

3.审计报告的建设性

铁路内部审计报告要具有建设性,这才能达到实施审计的最终目的。审计报告是在现场生成的,审计人员通过交流与交换意见,要在审计报告的基础上做出审计决定。在审计现场,还要对被审单位的经营状况、管理环境以及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考虑,要对铁路行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披露,还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铁路内部审计现场质量控制的内容

1.现场的掌控

根据目前铁路审计的实际状况,审计组长到达现场后,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汇报材料与相关人员的沟通,在宏观上进一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生产力布局、经营形式、人员组成等,掌握该单位的资产、资金配置重点,结合审计方案,分析可能产生违纪违法问题的重点环节,修正审计重点及相应内容。根据需要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会议记录,分析决策机构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益性,分析有无集体违法违纪行为。

2.资源的配置

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首先要充分发挥本级审计人员的作用,充分考虑审计组每个成员的特长,分配其适当的审计任务。受审资源要求被审计单位对提供资料的全面性、合法性、真实性作出承诺;目前铁路内部审计专用审计程序已经开始推广使用,但需要注意审计程序取数的正确性。

3.信息沟通

在审计现场,审计人员的作业是相对独立的,彼此按照各自方案确定的分工进行审计。但是,他们之间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需要组长或主审来组织确保这些有用的信息得到沟通。一般审计组内部沟通主要是采取召开碰头会、组长个别沟通、成员之间随时交流等形式。

4.现场复核

现场复核作为一种控制手段,涉及对有关风险点的控制,对于保证审计质量至关重要。由于工作习惯和时间限制,现场复核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现场复核流于形式,有的甚至取消了现场复核环节,应当引起铁路各级审计部门的重视。

篇6

高校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实施必要的工程。针对高校的建设工程特点,结合实践经验,就工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高校工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校通过新校区建设和老校区改造来满足扩大的需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尽可能地完成更多的建设工程项目,是高校实现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在高校基建、装饰和修缮改造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是项目的施工质量、技术、造价和进度控制[1]。高校通过加强工程的内部审计,促进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和有效改善工程管理,从而实现学校建设工程的发展目标。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应遵循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技术经济审查与审计的控制和审计的评价相结合,以促进控制工程造价和规范工程管理为重点,充分关注造价、工期、质量三者关系,注意与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工程监理机构、造价咨询机构的协调与沟通[2]。

1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

工程建设项目通常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专业性强、技术复杂、控制环节多,遵循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原则和方法,从准备阶段就开始介入,对工程前期环节层层把关,施工过程中不断对工程的成本列支进行监督和修正,而且在后续阶段对项目的建设标准、规模以及投资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有效解决传统结算审计被动的事后查错和补救,可以降低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

2技术经济审查与审计的控制和审计的评价相结合

工程技术经济审查与审计的控制和审计的评价相结合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对工程的质量和造价产生直接影响,是对工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一步。具体过程如下:

1)投资立项阶段的审计内部审计参与建设工程项目的立项论证过程,直接对项目申请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审查与评价,可以为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提高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

2)勘察和设计阶段的审计为保证勘察、设计资料的充分性和可靠性,审查和评价本阶段各环节业务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结合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可以提高本阶段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3)施工准备阶段的审计为保证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审查与评价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征地、拆迁,组织施工、监理、设备材料采购的招投标以及合同管理等各环节业务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结合工程技术经济审查,促进征地拆迁工作的合法性和适当性,确保招投标程序和结果的真实性与公平公正以及合同管理及工程发包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保障学校投资效益。

4)施工过程的审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据施工图纸、招投标文件、合同等资料,审计工程进度款,确认主要材料及设备的价格,勘验隐蔽工程,认定设计变更、施工签证以及核实索赔事项等各环节业务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结合工程技术经济审查,根据施工阶段的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5)竣工验收阶段审计审查和评价建设工程项目的工程结算、合同履行及变更或终止、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等各环节业务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分析和评价建设工期与工程质量是否达到合同规定要求,促进合同的有效执行。结合工程技术经济审查,防止发生虚列工程、套取资金、高估冒算等行为,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建设发展目标的实现。

3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和控制工程造价

以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和控制工程造价为重点,关键要关注和协调造价、工期、质量三者的关系。例如在图纸会审时,针对施工单位的问题答疑,主要关注投标项目特征描述与图纸是否相符,如果有变化是否对工程造价、工期和质量有影响。在工程合同中明确跟踪审计人员的权限,便于施工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正负零以下基础施工是跟踪审计阶段的重点,施工单位往往只计算变更增加部分,故意漏算变更减少部分,从而加大工程成本。内部审计人员要收集完整的资料,严格审查隐蔽工程签证,及时判定施工工艺是否满足工程质量和进度要求。

4与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工程监理等机构的协调与沟通

在建设工程实施管理过程中,建设工程管理部门更多关注工期和质量,而内部审计人员重点控制投资和造价管理,在工程项目产生变更或者突发事情,通常会由于角度不同产生分歧。工程内部审计不仅具有监督职能,还体现了咨询、服务职能,审计人员要积极与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工程监理机构、造价咨询机构协调与沟通,保障学校建设发展目标的实现,将监督寓于审计服务之中,在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控制造价,体现高校的工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潘揽月.高校基建和改造项目的有效监督和管理[J].河南建材,2009,6:114-115.

篇7

关键词:5M1E分析法;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1)-0089-03

内部审计质量是内审工作的生命线,决定内审的公信力,决定内审职能作用的发挥。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和国外先进内部审计实务,都十分注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估和改进工作,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4年1月1日施行的《第23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对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并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程序和方法的规范。5M1E分析法是产品工序质量控制的方法之一,越来越被产品生产企业所认可,我们可以将内部审计视为一种“产品”,产品质量控制5M1E分析法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5M1E分析法的介绍

(一)5M1E分析法的定义。5M1E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和控制产品制造生产过程中造成质量波动的六个因素:人员(Man/Manpower)、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以及测量(Measurement),从而更好地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由于这六个因素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所以通常简称5M1E分析法。

(二)5M1E分析法的内容。人员(Man/Manpower):包括操作者χ柿康娜鲜丁⒓际跫寄堋⑸硖遄纯觥⑿愿裉氐愕龋人在产品质量控制中起主导作用。

机器(Machine):包含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精确程度、对设备工具的保修和保养等,机器能否正常运作以及工具的好坏都影响着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

材料(Material):包含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基础要素。

方法(Method):包括工装选择、加工工艺、操作的规章程序等,其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产品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的要求。

环境(Environment):包含环境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为持久生产优质产品创造条件。

测量(Measurement):包含测量的设备、标准、技术、方法等,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决定着产品质量水平。

以上人、机、料、法、环、测(5M1E)既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六个主要因素,也是分析和控制质量问题产生的主要方向。借助“鱼刺图”工具,通过系统地识别和消除影响产品质量的根本原因,形成产品质量控制5M1E分析法鱼刺图(见图1)。

二、通过5M1E分析法审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缺陷

为了能更加直观地通过5M1E分析法审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缺陷,以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为例,通过人、机、料、法、环、测5M1E六要素来分析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人”――人民银行基层行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成为影响内审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人民银行基层行内审人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内审队伍整体素质与履职及管理层多样化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意识层面上,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有所不足,动脑筋、想点子、找对策的主动性不强;知识层面上,对人民银行新业务、新系统、新职能的发展知识储备不足,信息获取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不牢;在技能层面上,风险评估、绩效评价、信息技术辅助审计工具的运用能力还难以满足内审工作的要求。

(二)“机”――审计标准缺乏系统性,正确理解和运用难度较大。人民银行在探索风险管理审计、绩效审计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审计标准一直是困扰内审人员的难题。从实践看来,审计标准可以分为规章制度、市场标准、案例标准、职业判断四个大类。审计标准是内审人员做出审计判断的依据,只有审计标准可靠、客观、公允,才能够被审计对象所接受。由于审计标准本身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审计实践中正确理解和运用四大类审计标准对内审人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三)“料”――审计证据证明力不足,审计证据的相关性不突出。审计证据是内审人员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事实,是形成正确审计结论、提出恰当审计意见、做出合理处理处罚的基础。内审人员受惯性思维影响,较多地关注书面证据和内部证据的取证,忽略其他的取证方式,导致审计证据证明力不足。另外,内审人员往往重视对问题类的取证,忽视对基本情况和审计评价意见等重大事项的取证,造成这类审计证据资料不充分。审计证据与审计具体目标及审计事项缺乏联系,与最终形成的审计意见之间缺少内在的逻辑关系。

(四)“法”――传统审计方法仍是主流,难以适应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需要。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有效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既是顺应人民银行业务信息化的现实需要,也是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人民银行不断推动内审深化发展,在改进审计方法手段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计算机辅助审计在部分业务领域开始崭露头角。但从现实情况看,人民银行内审人员仍习惯于事后的、现场的、手工式的传统审计方法,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内审人员相对较少,与人民银行各项业务信息化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对“大数据”审计方法的探索研究还远远不足。

(五)“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尚未有效落实,良好的审计氛围尚未形成。内审的独立性要求内审人员在开展审计时,应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操作,不受到可能影响审计判断公允性的因素干扰。但内审的独立性不是孤立的工作,而是需要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内审部门协力共为,共同营造“重视内审、支持内审、自觉接受审计”的良好氛围,才能有效地发挥内审职能作用。就目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职能定位来看,人民银行基层行内审部门独立性是相对的,难以处于超脱地位。

(六)“测”――审计评价流于形式,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评价水平的高低,是审计质量的最终体现。但在具体的审计中,内审人员却对审计评价重要性认识不足,审计评价单一笼统、主观片面等较为普遍,没有遵循“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原则。

三、基于5M1E分析法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从内审人员、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审计方法、审计环境和审计结论六要素入手,把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最终形成基于5M1E分析法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鱼刺图”(见图2)。

(一)内审人员方面。主要包含内审人员素质、内审责任制、内审人员人际关系等。具体控制措施有:

1.加大内审人员素质培养和锻炼。内审人员不仅应具备一定专业和业务胜任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良团队意识以及把握审计风险的能力等,有利于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内审人员选用以及对内审人员后续业务培训等方面。

2.明确内部审计责任制。建立审计组成员职责规范,促使内审人员保持职业谨慎,执行内审准则和操作规程,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

3.掌握内审人员的人际关系。内审人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中,难免会形成各种人际关系。为保证审计事项充分公允揭示,在内审部门内部实行岗位轮换制,以避免舞弊风险,保证审计的质量。

(二)审计标准方面。主要包括审计适用的规章制度、市场标准、案例标准、职业判断等。具体控制措施:

1.学习掌握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合规性审计标准,也是审计工作的基础性标准,是每一个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的看家本领,是解决好“对与不对”问题的关键。

2.了解市场标准的适用。市场标准是审计标准的重要形式,利用公认的市场数据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是很有说服力的审计评价方法,审计过程中要学会加以运用。

3.掌握案例标准和行业惯例。在审计中面对争议和问题时,应先依法依规,若没有相应的法规规章制度,内审人员应具备运用过往的案例或者行业惯例的能力。

4.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内审人员应在熟悉规章制度、市场标准、行业惯例的基础上,依据充分的审计证据做出客观判断,以展现内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三)审计证据方面。主要包含对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充分性等。具体控制措施有:

1.审计证据要与审计事项相关。有针对性地收集与审计事项及其具体审计目标之间具有实质性联系的审计证据。

2.审计证据要真实可靠。审计取证应坚持事实求是、严谨的态度,确保审计证据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

3.审计证据要能支持审计结论。审计证据在数量上足以支持审计结论、意见和建议。

(四)审计方法方面。主要包括传统审计方法、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具体控制措施有:

1.对传统审计方法要熟知。传统审计方法包括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内审人员要能熟练运用传统审计方法,并使用得当。

2.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要掌握。内审人员要能够利用辅助审计工具开展审计,降低审计抽样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五)审计环境方面。主要包括管理层、被审计对象和内审自身对内审工作的认识等。具体控制措施有:

1.赢得管理层的重视。对管理层,内审不能局限于被动服务、被动参谋,而要传导理念、营造氛围,寻求领导层的支持、理解和帮助,以更好地履行内审职能。

2.得到被审计对象的理解。对被审计对象,内审要加大交流和磋商力度,与被审计对象就风险分析、问题整改和业务改进意见达成共识,这也是促进问题有效整改的必要前提。

3.内审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在审计中,内审人员要多从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向审计对象学习借鉴,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储备,促使审计思路和工作成果更加贴合业务管理需要。

(六)审计结论方面。主要涵盖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审计发现的准确性、审计意见的恰当性、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等。具体控制措施有:

1.审计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审计评价应遵循“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原则。

2.审计发现要真实准确。本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提出审计发现的问题,不做没有依据或根据不足的判断。

3.审计意见及处理决定要恰当。审计意见应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和重要性,处理决定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等,力求恰当、具体、明确。

4.审计建议要切实可行。应当依据审计情况,对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业务活动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要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郭庆平.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与发展探索(第二辑)[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2]毛再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21):114-115。

[3]唐欣荣.5M1E分析法在内部审计质量提升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25-226。

[4]陶琼.试用5M1E法探讨信息系统对审计的影响[J].新智慧:财经,2014,(2):126-128。

[5]诸鸿飞,邓毅.审计准则框架下的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与方法[J].金融经济,2012,(16):104-105。

篇8

关键词: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控制方式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7-0123-02

内部审计质量直接决定审计工作效率,相关审计人员应该对其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对内部审计生存与发展几率进行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自身工作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对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加以优化,保证能够更好提升优化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内部审计就是审计机构通过对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出符合法律的审计方式。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重视审计全过程,包括审计计划的制订、审计人员的配置、审计方案的制订、审计工作的执行、审计工作的考核等,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对内部审计项目质量进行控制,保证提升审计效率。同时,还要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且对内部审计全过程进行调配[1]。

1.审计计划工作。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审计计划工作内容给予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分析[2]。首先,内部审计机构是事业单位组织,其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不仅需要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还要对事业单位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予以重视,保证可以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内部项目审计计划就是针对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的计划,保证能够对企业的内部工作加以改革,使其更好地发展。在项目审计设计的过程中,审计计划是较为重要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审计特点,制订细化以及量化的审计计划,包括负债审计、风险估测、抽查等,使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检查,保证得到更加准确的内部审计结构,进而提升审计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

2.确保审计记录真实合理性。在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相关控制人员应该对内部审计工作记录的真实性予以重视,保证能够长期对内部审计工作加以控制,从而提升控制质量。相关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对审计内容的编写予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地对资料以及审计凭证加以重视,从而提升审计质量。审计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审计报告的编写,对审计情况进行真实的记录,保证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审计记录的真实性在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中是较为重要的,主要因为审计记录工作过程中的审核工作不便利,相关质量控制人员必须对此类问题给予一定的重视[4]。

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结果的真实性进行关注,及时发现内部审计结果中的问题,并加以整改,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优化。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对内部审计考核工作加以重视,保证能够对设计结果进行有效考核,从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在考核过程中,应该重视各个方面的审计真实性以及合理性,从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可参考性[5]。

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而言是较为重要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更好地对内部审计工作项目质量进行控制。此时,应该重视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调配,保证能够更好地根据相关标准执行工作。

1.质量控制操作流程。在内部审计项目控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操作流程的规范加以重视。在此过程中,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流程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工作规范加以规定,制定良好的工作标准。例如,在制定相关内容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制订内部审计初稿,将审计初稿汇报到上级领导;领导阶层应该对内部审计内容加以修改,提出整体修改意见。在审计工作人员初稿审核意见提出之后,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报告的基本内容再一次征求意见。在第二次的意见反馈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意见的提出对内部审计内容进行修改,从而提升审核工作的工作效率。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其特点对内部审计工作特点加以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标准,保证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工作参考,使其可以更好地根据工作标准执行工作[6]。

2.制定监督制度。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操作制度加以重视,根据操作制度的特点,制定责任制度,保证能够对内部项目质量控制工作效率进行控制。此时,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更好地制定责任制度,利用监督体系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两点:第一,相关项目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对自身的审计工作进行及时检查。管理人员将内部审计工作划分为几个项目,将项目责任分配给每位质量控制人员,要求其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对内部审计内容进行复核审查,要求审计工作记录进行明确的责任规范,当出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时,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区域负责人进行薪资的惩罚,同理,当区域内部审计工作较为合理时,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其进行薪资的奖励,从而激发质量控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阶段性地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加以评估,保证能够更好的建立激励方式。例如,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事业单位的真实情况,制定一定的审计评分标准,利用相关评分标准对内部审计机构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打分,保证能够更好地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质量控制效率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地提升全过程项目控制质量,进而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专业技能的提升,要求其在自身岗位中尽职尽责,在制定责任制度的基础上,提升质量控制效率,进而提升事业单位发展效率。

参考文献:

[1] 欧世新.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J].中国内部审计,2014,(3):58-61.

[2] 王小力.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体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2,(19):57-59.

[3] 缪启军.高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J].会计之友,2015,(3):121-124.

[4] 张培芳.初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问题?建议[J].现代商业,2013,(8):202.

篇9

1.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涵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机构采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根据一定的要求或规定的标准,对审计项目的立项、实施、结果、报告等进行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的活动,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活动进行控制的自律行为。其目的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以及审计工作效率和效益。

2.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2.1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保证

只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才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通过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这项管理工作,可以控制一些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提高的不良因素的发生或形成;对一些已发生或形成的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则通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可以及早发现,并加以控制和消除,从而达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目的。

2.2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效益的需要

内部审计工作与其他各项经济工作一样,都要讲究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效益体现在以较小的审计投入取得较大的审计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满意的审计效果。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是以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为目的的,即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有赖于搞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

2.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完善,都是在不断提高其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的,内部审计也不例外。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今天,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而发展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又必须不断提高其质量,加强其质量控制,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3.当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1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审计规范体系不建全

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审计质量的控制依据和审计业务的作业规范。它是审计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审计组织根据职业特性的具体情况,为适应自身规律的需要而建立的。

3.2审计质量控制缺乏具体的质量控制评价体系

企业自身缺乏科学的、量化的评价审计质量的标准,在一些企业中就没有评价标准,而是以业务量的多少、查处问题的多少来衡量其质量的高低;上级部门对下级的考核评价指标单一且实施考核监督较少;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缺乏推动力。

3.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流于形式

对于审计质量而言,明确控制标准是前提,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是保障,一般而言,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审计复核制度、审计考核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

3.4传统审计技术和方法滞后

从内审情况来看,传统的审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求,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经济信息的日新月异,管理形式的不断改进,传统落后的审计方法内部审计必须突破传统落后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管理和效益水平的提高。

3.5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这就要求内审人员变成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信息技术精通的多面型、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的内审人员知识结构陈旧单一,缺乏综合分析能力,难以应付复杂而庞大的工作局面,内审人员开拓创新的意识比较薄弱,宏观意识和现代审计意识不强,思维方式单一落后;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向前发展。

4.加强内审质量控制的措施和对策

4.1制定层次清晰的质量控制体系

内审作为一种内部重要的监督机制,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质量控制标准,并分行业制定具体的质量控制标准,便于审计项目实施人员对照执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而经济环境始终是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中的,因此质量控制标准也应结合经济环境不断进行更新,使之能有效地指导内部审计工作。

4.2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形成绩效评价机制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业务质量进行绩效考核评价,是督促审计质量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首先建立健全一个考评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体系,以便全面考核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其次,制定内部审计质量考核的具体操作过程。最后,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整理,以便得出正确结论。

4.3完善质量控制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制

完善质量控制制度是搞好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各个质量控制环节要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才能使审计质量控制达到一个良好运行的状态。一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明确具体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的岗位责任,并进行问责制管理。二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监督机制,如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业务控制制度,以控制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生差错和弊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以便接受来自其他方面对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和检查,更全面、彻底地发现和纠正问题,减少内部审计风险。

4.4加强审计全过程控制,全面提高审计质量

全过程控制包括:一是审前质量控制,就是要周密安排审前准备工作,做到科学、合理,全面考虑。二是现场审计质量控制,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过程质量保证的核心。审计实施过程实际上是收集整理审计证据的过程,要做到审计取证的充分性、适当性;三是加强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活动最终结果,审计报告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质量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做到审计报告真实、合理、恰当;四是建立三级复核制度。审计复核工作是审计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要摆在突出的位置。,做到审计复核程序合规,复核工作严谨、细致。

4.5采用先进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方法

一是要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随着会计工作的电算化、网络化的发展,审计也逐步借助计算机审计软件,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运用知识和能力。二是要积极探索绩效审计,审计要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分析和反映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发挥“免疫系统”作用。

4.6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篇10

为了顺应内部审计的发展,同时使内部审计准则能够更好的在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等方面发挥作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2003年以来的内部审计准则于2013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通过了最新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准则规定的内部审计,是指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各项任务完成的优劣程度及其最终结果的可靠性。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实行控制,是指对企业内部与审计活动相关的部门或机构,实行有目的的管控,重点针对部门或机构所发生的审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避免审计质量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其对企业发展的推进作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13年通过《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定义为:内部审计机构为保证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制度、程序和方法。

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可分为主体和客体。主体是指内部审计机构,目的是提高审计的行为质量。但主体对其质量控制,没有过多约束,最主要的是客体,即项目质量控制。包括内部审计的全部过程和内容,对其实行质量控制,保障内审达到一定的特性状态。

二、CS公司的基本情况

CS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所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多元经济实体,公司主营石油勘探开发业务。公司成立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秉持“敬业、创新、务实、理性”的企业理念,逐步形成了以石油勘探开发为主,油田工程建设和技术服务为辅的专业化经营实体。2008年油田重组整合后,CS公司得到迅速发展,原油产量稳步在年产30万吨以上,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

CS公司坚持“以油为主”的战略定位,做强主营业务,打造优势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把培养人、教育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注重激励和挖掘人才潜能,为每一个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三、CS公司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为了完善公司的治理机制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CS公司早期设立了审计监察科,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与提升企业价值。虽然CS公司建立内部审计工作已有多年,但CS公司有关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仍存在着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独立性始终贯穿于内部审计的生命中。就必须使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具备应有的独立性,且在工作中不受公司其他部门、人员的干扰和制约,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可靠。CS公司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相关部门配合较少直接影响了其审计的质量。

(2)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CS公司的审计模式是公司董事会直接领导审计监察科。此模式最大特点是总经理及其管辖的经营层由隶属于董事会的内部审计实施内控,董事会则由监事会实施内控最后上报股东大会。其优点是使各领导层之间相互制约,优化了内部控制系统,使内部审计机构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地位,最终为内部审计机构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此模式的缺憾是召开董事会会议的频率低,且一般是集体集中研究讨论公司的重大问题,所以关于内部审计的问题容易被忽略,影响内部审计机构的日常工作的执行。

(3)内部审计的信息技术建设与时展不相称。CS公司的财务部门已实现会计电算化,但内部审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发出很好的通用或专用审计软件,审计技术和方法基本上仍然以传统的手工为主。由于审计技术落后,缺乏人手,工作任务繁重势必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效率。再加之随着会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多会计信息都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储于电磁介质上。而存储在电磁介质上的数据文件是无形的,不运用专业的审计软件来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将会严重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同时往往也会造成审计人员工作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四、提高和完善CS公司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CS公司内部审计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些劣势,需要我们从以下几点入手从而将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出来。

(1)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想内部审计部门处于较高地位,就要求领导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保证威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因素会越来越少,内审工作也将会有所依靠,内部审计人员也才能提供客观、公正的审计结果。因此CS公司要想内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提条件是真正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更新CS公司内部审计模式。企业必须加强各项工作达到从实质上提高内审部门在人员、业务上的独立性,建立适合自己的内审机制和模式。内审工作切实履行自身各项职能,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CS是一家拥有众多子公司,且规模较大的公司,所以其内审模式设定为在公司总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CS公司存在诸多方面的风险,所以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识别公司所面临的各项风险并根据这些潜在风险点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在于让公司管理层关注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以及提高对战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在内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需及时按照规定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目前存在的最合适的内审机构设置方式是将审计委员会设立在公司总部董事会下。这种模式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和专业性,使内审机构处于最高地位,使企业经营管理更上一层楼,更好的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

(3)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审计技术的更新。为提高CS公司内部审计质量,在优化内部审计技术方面,要根据CS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大对CS公司内部审计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加强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的推广运用。

同时CS公司要全面推行风险的导向审计,引入管理审计,建立企业管理关键环节的有效监控和风险预警机制。审计方法也应逐步改变过去翻账簿、查凭证的审计模式,要针对CS公司拥有众多子公司,经营范围广、管理活动复杂的情况,尽快建立容量大、效率高且操作方便快捷的审计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