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控制范文

时间:2023-03-17 10:34: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质量控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质量控制

篇1

护理质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是个永恒的话题,是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核心,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科学技木的飞速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类对健康概念的更新,使护理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也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满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也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如何使护理质量尽快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是医院管理者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必须由陈旧的经验式管理过渡到科学和法制的管理,从片面的人、才、物管理走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制定标准化的护理作业,从而实现护理质量的有效控制。以保证患者得到最满意的护理服务。为了做好护理质量标准化控制,强化环节控制,注重细节,严把护理质量关。

确定护理质量方针,增强质量控制意识

护理质量方针应根据本行业质量要求,与护理的价值观一致,反映出对服务对象的责任感、爱心和创造力。使护理人员认识一致,以指导护理人员的努力方向,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加强重点环节质量控制管理:护士长的质控意识、领导艺术、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是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护士长不仅是直接参与者,还是组织者、指导者,作为护士长既要有灵活的工作方法,又要讲究领导艺术,不要只注重单一的检查,忽略了护士本身的主观能动性,要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善于发挥每位护士的长处,带动全科工作,要协调好科内各个不同岗位的关系,从而提高医护质量[2]。

反复强化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全员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弘扬对患者高度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无私奉献精神,增强护理人员事业心和责任心。

建立护理质控体系

要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就要搞好质量控制,建立质控体系并界定其职责,这是推行质量控制必不可少的组织保障[3],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质控有序高校运行,为了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实行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强化质量内涵建设,把护理质量控制、落实到位。让质控呈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的局面,并使各项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形成一个质控循环系统。2002年开始护理部改变了以往的护理管理模式,重新制定了护理质量控制方法:①第1级:为护理质量活动小组。这1级是护理质量控制的基础,须由各病区护士长及全体护士认真的开展工作。②第2级:为院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由49位护士长组成,包括:重症护理管理、基础护理组、整体护理、输液管理、消毒隔离组、技木操作、理论培训、病区管理、门急诊管理、护理安全、四室管理、护理业务行政查房组、护理病案、护理教育、护理科研与发展、专科护士、继续教育等17个护理监控小组,并制定各质控监控组的职责界定,这1级是护理质控的中心,在医院的护理质量控制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③第3级:为护理部,这一层是护理质控的核心。

加强质量控制环节

为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位护理人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质量控制管理当中,使护理质量得到保证和落实。

各质控组在年初要制定各组的全年工作计划,要有每个季度的工作计划,在制定计划中各项指标要进行数据化处理,因为没有数据就没有质量。

护理部每季度组织质控监控组对各科室进行护理工作质量的定向检查,根据各项检查细则和评分标准,将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材料下发各科室,使质量控制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

护理部经常跟随各质控组巡视病房,劝各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使护理质量控制工作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护理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护士不能有松懈思想,起到了自我约束的作用。

健全护士长夜查房制度:强化护士长夜查房时主要检查各岗位职责落实情况及各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情况,做到白天护理工作质控与夜班护理质量控制相结合。使全院护理质量控制工作形成一个自查、自审、日查、夜查的质量控制网络。

做好质量控制反馈

各科室质控成员按照分工合作的原则每周检查1次,并在质控本上记录质控内容、存在用题、纠偏措施,如工作环节上发现不符合质量要求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各质控组每季度对全院各护理单元进行1次全面的检查,检查结果用文字书面写出来,上报给护理部。护理部对各护理单元的成绩与终末质量分别给予评价,目的在于发扬成绩,纠正问题与偏差,做为第2次循环控制的借鉴。

利用护理质量分析全面掌握护理工作动态:护理部每个月对全院质控检查存在的问题,利用护士长例会及时反馈给科室,对存在的问题从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总结,找出不足,落实改进的措施,达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使护理质量控制工作保持良性运转[4]。

质量控制的效果

通过以上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避免和杜绝了护理缺陷及差错的发生,纠正了事故的隐患,确保护理安全,近年来护理差错、投诉数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宣教合格率、技术操作合格率等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促进了护理管理队伍建设和护士长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媛,蔡铜山,边巍,周莲茹.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护理质量[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2):84-85.

2 陈玉兰.浅谈如何加强护理质量管理[J].吉林医学,2011,32(l3):2683.

篇2

关键词 质控小组 护理质量控制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396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at the quality control team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nursing quality and medical safety.Methods:Forming the quality control team from ward nurses,monitoring the ward nursing quality comprehensively.Results: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control team to strengthen the medical safety management from 2006,the nursing quality has embarked on a new level,the medical dispute has been decreased.Conclusion:The establishment of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team to strengthen the medical safety management has an important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ontinuously and reducing nursing dispute rate.

Key words The quality control team;The nursing-quality-control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患者所期望的护理服务质量是服务态度好,仪表举止好,执行医嘱好,技术操作好,生活服务好,病房环境好,心理服务好。临床护理工作必须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正确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提供健康指导。以往的质控小组主要由医院护理部组成,对病区的护理质量检查以每个月进行,难以真实的反应病区的护理工作质量,发现问题也无法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因此,成立了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本着护理质量管理基本原则中的全员参与原则,要求人人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充分发挥全体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护理质量管理成为一个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

实施方法

建立科内质控小组:实行2级管理模式,科内成立4个护理质控小组,从功能上分为护理文书、基础护理、病区管理质量、技能操作管理小组4组。每组设质控组长1名,由年资长、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成员由科内护士组成,每质控小组之间检查项目定期轮换进行。在工作中既要明确分工,又要统筹安排,按时完成任务,又要实现护理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进行质控人员的质量教育:质量教育是质量管理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护理管理者应加强质量教育,不断增强全体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通过组织全员学习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开发,引导每一位护理人员能自觉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标准:严格按照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作为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的内容,设立9个项目,包括基础护理质量,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整体护理质量,病房消毒隔离工作质量,病区管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各种登记本书写质量,基本护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控制检查评分标准,每项检查均达标准值为合格。

进行全面质量控制:质控组长制定工作计划,每周不定时按照质量控制的内容全面督查各项护理工作的实施及完成情况,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护理质量检查单上,同时向被查护士当面反馈情况,指出不足,责其进行整改,并注意追踪反馈,实现持续改进。各检查组长将每周检查结果,在月底进行汇总,并填写登记表。

评价方法:采用终末质量评价,护士长不定时检查各质控小组工作质量,并翻看检查记录,检查护士是否及时达到整改要求,科内每月不定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下旬召开科护理质量反馈会议。由组长在会上进行反馈,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实施效果

经过成立质控小组,对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加强了医疗安全管理,截至2011年12月,在这5年中,无1例护理投诉及护理事故发生,科内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达标,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根据护理部的问卷调查及统计资料显示,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在不断上升,从2005年的91%上升到2011年的99%。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责任意识、责任心等都有了积极的评价。

讨 论

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部分,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护理质量不仅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同时也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如何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提高,杜绝差错事故,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质量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工作,是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其关健不是事后检查,而是事先预防,因此成立质控小组具有积极作用。质量控制小组的成立,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安全隐患,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质控小组的成立,能及时了解工作中存在问题与不足,迅速整改,从而保障了医疗安全,规避了医疗风险。成立质控小组加强质量控制是把护理差错遏制于萌芽状态的重要手段,是目前进行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必要措施,而且提高了科内护士的管理和业务水平,通过不断学习质量检查标准,使护士们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上升了一个新台阶,成为护理管理队伍中的后备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 黄芸,王章琴.质控小组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实践与体会[J].吉林医学,2008,29(12):1014-1015.

篇3

[关键词]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缺陷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1-123-02

Care Instruments Quality Control and Defects Management

HUANG Wenhuan

Department of Quality Control,Houjie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 523905,China

[Abstract] Nursing care records are implemented on the patient's condition changes and the objective record of care measures,Writing instruments,is a very important aspect about clinical nursing care.In terms of clinical treatment,the level of care,law, teaching management are invaluable. This paper documents the existence of this instrument for nursing records untrue,incomplete;Records are not timely,not continuous;open drain doctor;chaotic change records;And the nurses lack of legal concepts and other defects,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regulatory regim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nursing documents;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writing instruments;and strengthen health care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Specification to add,modify aspects of nursing records,and enhance the legal awareness of nurse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are instruments.

[Key words]Care instruments;Quality control;Defect management

护理文书是指专业护理从业人员在护理活动中记录留下的资料,如文字、符号、图表等,是相关护理人员对病人病情、各项护理及治疗活动内容和效果的客观记录,一般包含了病人接受护理治疗的全过程,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文书客观上规范着护理治疗活动,同时它又是医疗文书,具有法律效力,是举证的客观资料[1-2]。2002年9月1日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患者有权复印病历。在可复印的病历中包含有护理文书,所以加强护理文书的质量控制对明确医疗事故责任、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服务质量和效率、发展护理基础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医疗司法诉讼中最重要的证据。本文现就自2008年6月~2011年3月对本院护理文书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发现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继而不断改进,现将护理文书的缺陷和质量控制对策报道如下。

1 目前护理记录文书存在的缺陷

1.1 护理记录不真实,不全面

主要表现在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大小便等记录不完整、不真实,估填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重要体征;入院、出院、转入转出、外出检查、分娩、死亡时间、手术时间记录不准确;记录时间和操作方面前后矛盾,对意外事件记录不及时,对病情记录和病情变化的观察记录不真实;危重患者每日的出、入量漏记或记录不规律;抢救记录、护理记录不及时,在记录抢救过程中给予的护理措施、病人病情变化、生命体征方面的记录不及时、不完整,与医生的记录出入很大。青霉素阳性结果未在体温单上标注或对药物食物过敏史者未标注。

1.2 护理记录不及时、不连续

护理记录不及时主要体现在临时病情变化的护理记录不全或未作记录,只是按照惯例来记录;护理记录缺乏连续性主要体现在: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所有体征、治疗措施、护理措施、病情变化、相关检查等是一个完全连续完整的过程,但由于护理记录为阶段性记录,上一班次护士对患者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后在下一班次出现结果时,接班护士未能准确记录患者的反应及变化过程。对患者各种检查的阳性结果、特殊治疗和检查等内容缺乏完整性和实时观察记录,不能体现病情的变化过程和对应的护理措施,如发热患者经过治疗后,无降温记录,也无治疗的措施记录等。

1.3 漏开医嘱、医嘱与护士执行时间不一致

目前我院已实行电子病历,护理文书得以简化,医嘱上已有的医嘱,护理上不再记录,只在用药后对病情做评估。虽然理论上不应出现医嘱与护士执行时间不一致的现象,但实际工作上依旧有少量漏开医嘱的现象。

1.4 护理人员自己修改

护理人员在书写病历文书时,由于笔误或其他修改时,对自己书写的护理记录进行修改,由于护理记录的修改不执行严格的程序、形式要求,未记录修改时间,修改后的病历文书需要患者重新签名时后又未及时要求患者签名。一旦发生医患纠纷,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往往受到患者以及家属的质疑。

1.5 责任护士与管床医师缺乏沟通

如血压、脉搏、心率、病情变化的情况及时间等护理记录与医生的病历记录不相符。

1.6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风险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现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病历书写作为原始资料是重要的法律依据[3]。因此,护理文书记录失实、不完整、错漏等为日后侵权责任埋下了隐患。

2 文书的质量控制与缺陷管理措施

2.1 建立质量监督体系,不断完善护理文书质量

护理文书的质量应纳入护理质量控制的重点检查项目,护士长每天检查急、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和出科病历的质量,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4]。对所有护理记录应做到每个月检查一次,并列入护理文书质量控制考评重要内容,完善科室护士长、质控员对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检查制度[5]。并逐渐将全院护理文书的质量控制工作制度化。对全院护理文书存在的共性问题专门组织学习并指导正确书写方法。对于护理人员个人来说要每日自查,按照护理文书规范进行自我检查,每完成一次护理文书后应系统核对一遍,保证当天班次、当天记录无误。杜绝不合格的护理文书进病案室,最大程度地将错误纠正在科室内完成,保证归档护理文书质量,并将文书考核的结果纳入科室综合质量考评。

2.2 加强对护士的业务培训

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包括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护理文书规范书写的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水平。在护理人员中树立对护理文书书写重要性的观念,加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以及护理操作与文书记录紧密进行的工作作风。严格规范医疗护理行为,特别是对急救护理,要形成快速操作、快速记录的工作习惯,避免不该用口头医嘱时用口头医嘱,减少操作和书写的误差,及时做到做、说、写一致。护士要严格遵守并认真执行科室的护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的同时也要做到保持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3 加强医护及护患之间的沟通

护理病历应与医疗病历记载一致,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医护双方在收集患者资料过程中的信息来源误差产生的[6]。同管一个患者的医生和护士要针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以及需要做的护理措施要多沟通,取得最大程度的配合。护士在发现自己的记录或者不确定医生的记录是否准确时应与医生核实,避免医护双方在记录上相冲突。责任护士每天上午参与医生查房,有利于和医生取得很好的护理配合[7]。护士应深入病房,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客观真实地去核实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检查、护理操作的时间和相关情况,尽量做到准确、真实。

2.4 补充、修改护理记录要规范

护理记录文书原则上不允许修改,在某些情况下修改只限于医院因抢救危急患者而未能及时书写记录可以补充护理记录,其他时间坚决杜绝护理记录不及时的现象;在补记或者是更正错误的护理记录时,都必须如实重新填写记录,确保病历客观、真实和完整,在和其他护理或治疗记录有冲突时,应核实后严格按要求修改。另外,为防止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记录修改的质疑,应事先跟患者方及时解释和沟通,取得患者方的同意,部分要修改的地方要跟患者方讲明缘由,并由患者本人签字确认。

2.5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九条规定[8],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护理文书不仅是患者所接受的护理过程记录,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同时通过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重要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确保各项护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落实到位[9]。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将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化、证据化,使之成为真实客观的法律依据。逐渐转变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以适应新形势下医疗卫生体制[10]。

3 总结

护理文书是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真实记录,是在医疗纠纷、事故处理中的法律依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部分。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是一所医院的护理水平和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及时发现护理文书的缺陷和提升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对一所医院和每个护理人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梁旭彤,张娟娟,李亚励.护理文书的质量监控与缺陷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7,7(3):48-50.

[2] 卫生部医政司.《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8.

[3] 陈禹佟.护理文件缺陷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6,5:20-21.

[4] 商艳霞,曹翠珍,赵宝蓉.死亡病历中护理文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118.

[5] 方,王海燕.建立护理文书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护理安全[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8):81-82.

[6] 甄莉.护理文书管理与医疗纠纷防范[J].实用护理杂志 2003,19(9):71.

[7] 张琳,张淑英.护理记录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分析[J].护理研究,2004,18 (4):649-650.

[8] 湖南省卫生厅.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管理规定[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21.

[9] 范夏飞.护理记录中存在的法律责任问题与对策[J].护理杂志,2006,23(2):73-74.

篇4

关键词:护理质量 ;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71-02

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意识增强,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如何使护理质量控制落到实处,提高护理服务的实效性,减少护理差错,是护士长工作的重点,也是科室生存发展之本,以下就如何抓好护理质量控制谈谈体会。

1 方法

1.1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

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质量控制的依据,严谨、科学的质量标准是护理是护理质量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护理liang快速高。护理部在原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每年总结质量管理经验,及时修订标准,使护理工作得到持续改进。标准内容涵盖护理管理、服务水准、综合质量三项内容,三项内容再次分解为各项护理工作实施细则,使护理质控成为精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各个护理工作环节均处于受控状态。

1.2 发挥质控体系作用,落实到人

我科实行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二级质控体系,护士长对质控员要加强引导,掌握质量标准,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员的职能,分工到人,重点控制,以加强护理工作程序的连续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1.3加强重点环节质量控制

1.3.1对薄弱班次如午间、中夜班实行弹性排班,保证人力资源,确保护理安全。

1.3.2护士长深入病房,督查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工作。发现违反质量问题和苗头,及时将问题反馈到个人,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为防止问题的重复出现,对其班次连续督查、追踪。最终将不良行为纠正。

1.3.3严格床边交接班。尤其对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手术病人、母婴同室、待产及分娩病人病情观察、产程进展、输液、管道、皮肤等情况均应仔细交接,将规范的护理程序贯穿到各个护理活动中,保持其严肃性。

1.3.4坚持夜查房,能真实地了解到护士的夜间工作落实情况,发现问题积极给予指导,降低了夜间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

1.4重视质量讨论,善于总结

护士长每月组织本科的护理质量讨论会,实事求是查找自身工作缺陷,不隐瞒情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护士长对护士进行考评,将质控结果落实到个人,同科室目标管理、经济利益挂钩。对护理质量未达标、工作存在缺陷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个别谈心。对护理工作达标者给予奖励和表扬。让大家认识到质量要符合要求,是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产生的,增强了护理操作的严谨性和主动服务的意识。

1.5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确保护理质量

1.5.1质量标准的认真落实,取决于每位护理人员素质和对待护理工作的态度。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建设,首先要教育她们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工作才会有责任心,对病人才富有爱心,工作中才具有主动为病人服务的意识。

1.5.2加强业务培训,护士不单只是执行医嘱、打针、发药的工具手,也是医生的合作者,需要不断提高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适应发展中的工作需要。从工作实际出发,进行针对性的规范化培训,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5.3掌握沟通技巧,责任护士全面掌握病人情况,善于观察和发现病人的心理及病情两方面的动态变化,做出准确评估,找出问题,更好与病人沟通,解决她们的需求,为她们提供主动、周到、细致的个体护理,取得病人信任,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

2 体会

护士长及质控员要掌握质控标准,强化科内质量控制氛围,加强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经常评估工作中的不足,做好质控分析,用制度约束人,不搞形式主义,以提高护理管理效能。

篇5

关键词:肝胆外科;护理质量;缺陷;对策

肝胆疾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护理工作十分复杂繁琐,护理的风险性也比较大。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意识的增强,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们的护理人员由于素质不高、风险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护理质量不高,经常会发生护患纠纷,这给护理人员和患者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研究肝胆外科的护理质量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是建立在肝胆外科护理实践经验的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探讨肝胆外科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1 肝胆外科护理存在的问题

1.1护理观念滞后 现代护理观念已经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新形势下的护理应该是以满足患者需求为目的的[1]。但是现实中,我们的护理人员还未形成这种观念,护理人员上班仅仅是完成日常工作,而不会主动去接触患者了解患者需要。

1.2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很多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并不扎实,技术操作也不熟练。比如,有的患者在肝胆手术之后需要多个引流管,护理人员若在操作时不熟悉各个管道的作用就会接错管道,埋下安全隐患。

1.3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不够 肝胆疾病一般来说病情严重、病理复杂而且并发症多,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时应该要有风险意识[2]。但目前一些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的风险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再加上工作繁重容易引发护理人员的负面情绪,不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不按照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办事等等,这些都会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

1.4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由于肝胆外科疾病的护理工作繁杂、工作时间长,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也多。但是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配备不足,造成需求冲突,极易引发护理人员的不良情绪,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另一方面,对于护生的带教也不规范,有的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就进行独自操作,由于不熟练往往给患者带来危害。

1.5从患者及家属方面看,现在人们的法制观念越来越强,患者的维权意识也逐渐提高,他们对于护理人员与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会要求医院给出解释和处理,若沟通不好就很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另一方面,患者和亲属由于对自身的关心,很想知道能不能痊愈如何治愈,护理人员若不重视与他们进行沟通,也会影响到护理的质量[2]。

2 肝胆外科护理对策

2.1转变护理观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观念,以患者为中心,变被动为主动,多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关心。在具体护理过程中,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2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无论什么疾病的护理工作都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肝胆疾病的护理也不例外。因此,要对护理人员加强医德教育,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帮助他们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同时要让护理人员懂得与患者换位思考,为他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熟练操作技能,避免出现上面提到的状况。同时还能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关肝胆疾病的知识,患者及家属由于对疾病的相关病理知识并不了解,会产生忧虑的情绪,护理人员可以为他们详细讲解,能从根本上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

2.3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要在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3]。可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应法律法规的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组织相关的风险管理小组,对日常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可能引起护理风险的信息进行分析,防患于未然。

2.4做好护理工作的记录 护理工作记录能够真实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变化,它不仅是一份护理工作的文件也是发生护患纠纷时的法律证据。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记录时,一定要保持记录的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及时性,为患者的疾病变化情况留下真实的依据[4]。

2.5加强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沟通 护理人员要注重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交流,很多患者的心理负担重,因此在交流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态度,要轻声细语有礼貌,避免说到刺激患者的话,以免引起患者病情的反复[5]。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也要耐心倾听和回答,进行换位思考,对患者的一些过激的行为要谅解。

3 结语

综上所述,肝胆外科护理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而且风险性很高,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因此在肝胆疾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以及责任意识,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实践中要善于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争取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质量,体现护理工作价值。

参考文献:

[1]向永玉,刘昌丹.肝胆外科护理质量控制缺陷分析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01):241-242.

[2]刘燕玲,罗惠凤,焦伟华.影响肝胆外科护理质量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效果[J].吉林医学,2013,07(21):4370-4371.

[3]赵蕾.影响肝胆外科护理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0(08):2136-2137.

篇6

[关键词] 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

[中图分类号] R472.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c)-073-02

手术室是一个多科室共同协作运行单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决定了手术室护理工作必须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理差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人身损害的事故。我院手术室在预防护理缺陷、差错、医疗事故方面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与责任分明

1.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1.1术前核对病历首页与柜台手术程序单;核对手术患者姓名、床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禁食情况、过敏史、血型和术前用药;查核病历牌并仔细核对患者的各种信息,包括患者备皮情况,首饰、活动性义齿等禁带的物品,全身有无感染症状;检查手术房间准备情况,各种设备是否处于功能状态,一般器械、特殊器械、一次性医疗器材是否完备。

1.1.2术中术前、关胸腹腔前、关胸腹腔后、缝合皮肤后分别查核器械、缝针、纱布数并做好记录及签名。术中给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输血按照常规由辅助护士和麻醉师两人核对之后签名记录。

1.1.3术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前,要查对带回的物品,如剩余的药物、X线摄片、取出的结石并通知所在的病区及家属。如送往苏醒室,则应与麻醉师核对之后详细交班。

1.1.4规范病理标本的保存建立病理标本管理“四查四对”制度,规范病理标本的保存与使用。

1.2分明护士职责

细化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各自职能,强化各自的本职工作技能和协调一致的团队精神。

2质量控制

2.1手术室环境质量

2.1.1手术室分区手术室须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限制区包括无菌手术间、洗手间、无菌室、贮药室等;半限制区包括急诊手术间、器械敷料准备室、麻醉准备室、消毒室等;非限制区包括更衣室、石膏室、标本间、污物处理间、麻醉复苏室和护士办公室、医护人员休息室、餐厅等。

2.1.2手术房间的要求温度须维持在22~25℃,湿度须维持在50%~60%。主要设备有手术台、器械台、无影灯、吸引器、输液架、踏脚蹬、中心供气系统、各种监护仪等。

2.1.3手术房间的层流设备手术房间须有净化空气的层流设施,以确保手术房间空气的洁净,从空气源头上杜绝手术切口的感染。

2.2消毒灭菌质量

2.2.1手术器械永久性手术器械须经过清洁、消毒、灭菌三个步骤,可以根据不同材质的要求分别采用高压蒸气、药液浸泡、环氧乙烷等不同的灭菌方法。

2.2.2一次性医疗器材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生产和卫生许可证批号,有消毒日期以及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包装无破损,使用后必须毁形后浸泡消毒再集中处理,严禁重复使用。

2.2.3严格区分污染手术和非污染手术非污染手术术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处理。污染手术后,永久性器械要先消毒然后再清洗,一次性的医疗器材须在消毒之后再毁形处理,严重污染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作用剂量及时间。

2.3手术质量控制

2.3.1手术铺巾手术铺巾是一整手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创造一个无菌区,有效地阻止微生物浸入外科创口,充分暴露手术野包括可能延长切口和附加切口,但应尊重患者的隐私,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2.3.2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原则手术者脐以下为污染区域,污染后的物品必须更换和重新灭菌。

3术后回访

术后3~5 d回访患者并给予问候,同时就患者现有的不适做好疏导工作。手术室护士术后的随访使患者感受到住院手术并不可怕,自然会产生安全感,每个环节中都有护理人员在关心他,对患者在术中配合及促进术后康复均起到重要作用。

4讨论

4.1强化护理人员的培训

4.1.1专业技能的培训根据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制定合适的发展计划,不断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业务水平。对新职工应制定严密的培养计划,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要求。

4.1.2服务理念的更新医疗护理行业作为服务行业的一个范畴,要求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手术室护士在与患者接触时应做到态度和蔼可亲、语言柔和恰当,避免与之发生正面冲突,做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替患者着想,假设患者是自己的亲人。

4.1.3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根据新《条例》,手术室护士应知法、懂法,杜绝侵权的行为,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社会。

4.2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形成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常规,可以有效地减轻手术室护理人员面对工作不断变化时产生的压力。

4.3定期展开安全隐患讨论会

手术室护理管理层和手术室护士定期的安全隐患讨论会可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惑、更正工作中的失误、验证常规带来的便利。

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共同维护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我院手术室实现了2007年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护士更应强化自己的业务技术,规范操作,加强修养,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推动科室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姚慧琳.手术室护士常见差错原因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124-125.

[2]钱玉秀.中日两国手术室护理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17-18.

[3]袁小兰,李红霞,李莹,等.手术室患者手术护理需求的调查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6):570-571.

[4]陈伟,郑娟.术前访视护理的重要性[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1):1034.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中心医护人员进行院前急救的86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21~65岁,平均(41.4±2.4)岁;急救原因:外伤7例,心脏疾病18例,脑血管意外16例,中毒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23~64岁,平均(41.8±1.8)岁;急救原因:外伤9例,心脏疾病16例,脑血管意外15例,中毒3例。所有患者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急救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具体如下:①确保急救车内物品齐全、仪器良好;②接听急救电话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地理位置、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记录来电时间;③以最快速度达到现场;④达到现场后,需迅速对患者病情作出初步判断,对于病情严重患者,应给予心肺复苏、心电监护、止血及骨折固定等抢救护理措施;⑤依据患者病情帮助其选择合适,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急救药物;⑥向患者家属介绍病情,嘱其配合医务人员的急救工作,并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1.2.2观察组

质量控制路径,具体路径内容如下:建立急救质量控制小组,小组成员由急诊科主任、护士长、随车急救医护人员组成。在进行急救前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快速制订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控制路径方案,同时准备好急救所需药品、仪器。其护理过程由护士长全程监督,并将监督结果进行总结,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每月对监督管理结果进行总结,对护理管理制度进行修正,从而不断完善质量控制路径。具体路径内容如下:①急救人员:组织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并对其进行考核,以提高其业务能力,可以更好地掌握业务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升急救科室护理人员自身责任感,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意识;重视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良好的合作氛围。②急救用品:护理人员应确保急救车上的急救仪器及物品完好,可以随时使用,将所有药品进行分类,放置在规定位置,定时检查药品的有效期,保证所有物品均在有效期内。每天均需对急救箱内物品进行检查,确保急救箱中物品完整;每周对急救仪器进行保养、检查,保证无破损及正常应用,如发现破损,则应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对急救箱中的急救设备进行定期消毒。做好交接班工作,在进行交接班时应对急救车中所有药品、器械进行清点,并确保完好。护士长要不定期对救护车上的药品及器械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在会议中报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监督护理人员进行整改。③急危重症患者:对于常见急危重症患者(脑出血、外伤、呼吸困难、心脏骤停等疾病),应采取个性化护理路径,以缩短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对于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应注意:患者需平躺于安全开阔地面上,及时判断其呼吸及意识状态;解开患者衣扣,清除口腔异物,避免呼吸道阻塞;进行吸氧或心肺复苏;及时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心电监护;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患者病情缓解后立即转入医院。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救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及出诊速度。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院前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进行评价,满分10分,6分及以上为满意。1.4统计学分析采用SSP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差错发生率、救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出诊速度比较

观察组出诊时间为(13.4±2.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3,P=0.006)。

3讨论

院前急救是指自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且通过开展一些必要的抢救措施开始一直至救护车到达现场实施急救处理,然后将患者送入医院急诊室的整个过程[3。当患者发生突发疾病或因意外而受到创伤时,采用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具有重要作用,可直接决定患者生命是否能够得到延续。院前急救水平与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同时还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因此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是当务之急[4-5]。而质量控制路径是临床路径的一个分支,是较为高效的护理模式之一[6-7]。临床路径指是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变化,制订针对性临床护理服务模式,此方案应具备一定时间性与顺序性。此护理模式应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开展的中心,使患者得到较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康复得到较为显著的促进,急诊救治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且最大程度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院前急救与护理对于整个急救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往往需面对大量较复杂的紧急状况,需确保花费最短时间到达患者救治现场,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急诊救治。院前急救护理管理采用质量控制路径,可以使临床护理整个过程实现程序化与规范化,院前抢救过程能够进行持续有效的完善,使急诊患者能够得到最为及时有效的院前抢救。院前急救情况紧急,必须在接到电话后,在最短时间内出车,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并立即开始实施抢救,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真谛[8]。建立完善的急救路径是保障急救工作可以迅速、高效的有效措施。通过对急救人员的培训,可明显提高院前急救整个团队的工作素质,增强团队的思想道德水平。院前急救人员应具有较强专业知识,抢救技能熟练,团队中每个成员均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急救技术操作水平较高。通过对团队协作精神的良好培养,可以实现“互帮互助”,从而在院前急救过程中,人员间的配合更为完善。通过对急救用品的质量控制,可使急救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仪器、药物等得到有效质量控制。将急救车辆中的物品、药物、医疗设备及仪器进行定点摆放,且进行详细记录,可确保急救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地使用相关物品,避免物品缺失。在换交接班时,注意清点药品、医疗用品及医疗器械,注意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急救用品在日常养护时,应注意“四无”“五定”原则。通过护士长的不定期抽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且根据问题实施相应对策,便于及时整改。根据急、重病症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质量控制路径时,应注意患者具体病情,根据急、重患者的病症实施特制护理路径,确保患者生命体征能够及时恢复稳定,利于下一步的临床治疗。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提示质量控制路径用于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可以提高出诊速度,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穆秋红 单位:沈阳急救中心

参考文献

[1]申云.优质护理服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27):136-137.

[2]田书明.院前急救质量控制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5,21(1Z):313.

[3]冯晓薇,吴仙蓉,向美焕.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71-72.

[4]廖茜.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6,22(10):96-97.

[5]陶秀萍,吴福荣,陈丽卿,等.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质控模式及成效[J].中华护理教育,2012,9(5):227-229.

[6]马真琴,苗凤花,马晓莹.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J].西部中医药,2011,24(12):82-83.

[7]沈爱华.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2):383.

[8]陈晓琴.院前急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2,10(3):251-252.

[9]李娟.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2):284-285.

篇8

方法:我院在2012年5月之后实施了急诊护理质量控制,随机选择护理质量控制实施后收治的急诊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实施前收治的急诊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急诊护理质量控制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等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在急诊护理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急诊护理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护理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进行进一步应用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 质量控制 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51-02

急诊室是医院对急、重、危患者进行诊断及抢救的重要场所,患者病症类型多,病情复杂且变化快,因此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室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一旦出现护理质量问题,将导致严重后果,对患者及医院均产生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对我院急诊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对比研究,对急诊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措施及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急诊科在2012年5月之后在急诊科实施了护理质量控制管理,选择2012年5月之后实施急诊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之后我院收治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0-75岁,平均(42.5±10.3)岁;另外选择急诊护理质量控制实施之前收治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1-77岁,平均(43.6±11.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为急诊护理质量控制实施前收拾的急诊患者,接受常规的急诊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急诊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具体措施包括:①建立以护士长及护理组长为核心的急诊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以患者为中心,对急诊护理中的质量隐患进行分析总结,编写急诊护理专科操作指南;建立紧急情况报告制度、急救应急计划,为特殊情况下的护士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对质量控制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价,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1];②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加强岗前培训及考核,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诊专科护理理论及操作;实施以老带新制度,由高年资经验丰富的护士对低年资患者进行培训及带岗,特别是对于急救护理操作的掌握;③严格护理操作标准,加强急诊室感染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标准,实施一人一针一用一消毒的操作制度,改善以往较为突出的急诊室感染情况;④重视病历管理,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病历写作要做到准确、清晰、及时,严禁随意改动导致其失去法律作用,不能为护患纠纷责任确认提供依据;⑤重视服务态度及心理护理。急诊科患者病情急且重,患者及家属容易产生紧张、急躁及恐惧的不良心理情绪,在以往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不能体会患者心理,服务态度较差,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出现不满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应在质量控制中加强护理服务态度及心理护理,增加急诊护理的人性化[2];⑥优化急诊护理管理制度。增加急诊室人员配置,满足急诊护理工作需要,保证护理质量;根据急诊护理工作特点,优化排班制度,以老带新,弹性排班,满足护理人员及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管理科学性及合理性,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制度,作为奖惩及晋升标准,激发护理人员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调查对比。

1.4 评价方法。采用急诊护理质量考核评分表对两组基础护理质量进行评价,评分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急救物品准备、急救技术、急诊输液、病人护理、安全护理、服务态度等,按照>90分、70-90分、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计算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护患纠纷情况对比。观察组40例患者未出现严重护患纠纷,对照组40例出现2例护患纠纷,包括1例护理服务态度问题,1例老年患者因并发多种疾病抢救无效死亡,因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未能明确责任导致护患纠纷。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中实施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护理的整体质量,实现更高的急诊抢救成功率,对患者及医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篇9

1 护理环节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

1.1 制订规范的工作标准 制定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程序、每一个人的行为标准。根据医院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标准,查找所在科室管理方面存在哪些薄弱环节,采取改进措施,制定制度。如适合科室特点的临床护理路径、操作规程、出入院护理服务规范、书面与床旁的交接班制度,各班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等,由主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深入临床,组织临床科室科主任、全体护理人员学习,讨论。通过修改达成共识后,开始实施。提高了全体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参于管理的意识。在执行标准时,让每一位护士知道到底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护理管理者对照标准检查做得怎么样。

1.2 风险预见性管理 护士长根据护士长例会、每月质量检查反馈,重点强调对关键患者、关键时间、关键制度、关键操作、关键人员的严格环节质量管理,预防差错事故及护理纠纷的发生。

1.2.1 建立预警机制 ①通过多种渠道的法律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法规知识;②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有护理缺陷的病例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③全面掌握病情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预防措施;④建立各种应急预案,如停电、地震、火灾等,做到防患于未然;⑤建立病历纠错本、常用药物说明书。

1.2.2 转变思维模式,工作做在患者开口之前 建立适合本科特点的护患沟通制度,规定由主管医生负责解释病情,护士负责解释生活常识、疾病护理知识。检查前的各种准备、治疗效果观察、一日费用清单情况等。护患沟通时应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体现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交接班、晨晚间护理,甚至同患者交流的眼神等。当患者需要时能随时出现。护士长重点督导护士的工作,特别是每天的新入院、危重、病情突然变化、治疗效果不好等患者。询问时要认真倾听家属的意见,使他们有机会陈述自己的观点,宣泄不满情绪,将纠纷化解在萌芽之中。

1.3 建立完善的病区质量控制机制 护士长是病区环节质量控制的关键人员。根据月、周、日计划检查护理工作的全部过程。将定时巡查与随时巡查结合起来,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将表现出或发现的问题在动态过程中,得到及时处理。

2 体会

环节质量管理是指对其正在进行的活动给予指导与监督,以保证活动按规定的政策程序和操作方法进行。可以将被动管理变为自觉的、主动的管理模式。护理环节质量管理可以通过对护理活动过程的质量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和偏差。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问题,对护理问题进行跟踪监控,做到防微杜渐,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在护理管理过程中,护理前辈根据教训,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但往往说在口上,写在纸上,就是不能完全落实在具体行动上。护理工作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工作,少一次查对或(和)一次询问,就可能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为生命的宝贵与脆弱使它不可以“再来一次”或“敲掉了重来”。

2.1 环节质量控制是护理质量的保证 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是众所周知的,加强环节质量管理是人性化护理的需要,这就要求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14项护理核心制度,按制定的护理工作标准行事,关注每一个环节,注重每个人的行为标准,使护理工作做到安全高效。如接诊新入院患者,护士按科室的服务流程工作。患者在入院后了解科室的环境、医院的规章制度、贵重物品的安全管理、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有关治疗、检查的注意事项等。相反,护士不注重环节质量,只铺好床、让患者躺下、通知医生、输上液体,患者不了解相关事项。二者的护理效果、患者的心理感、护理质量存在差别。护士长每天按护理标准要求、检查护理质量,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对护理服务的心理感受,及时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才能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护士长要始终明白:员工只做你检查的,不做你要求的。

2.2 环节质量控制是护理安全的需要 国务院新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既让医务人员看到了我国相关法规走向健全的一面,同时也促使医疗机构尽快采取措施规范医疗行为,规避医疗风险。法律本身对医护、对患者都是以保护其合法权益为宗旨[1],而医疗护理风险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对他人的身体发生医疗侵权行为所负的法律和经济赔偿的风险[2]。任何一个事故的发生,都是环节失控和疏忽而造成的。比如不合格液体用到患者身上、换错液体、漏输液体等现象。工作流程是否合理,是否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工作时思想是否集中,输液之前是否查对,换液体前是否再次核对,拔液体前先是否查看输液卡。在这诸多的环节中,如果护理工作者坚持了第一个环节就不会出错,如果护理工作者坚持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弥补过失,确保患者安全。科室根据护理部的部署查找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及不安全因素,改进工作流程、管理模式,确保护理安全。如液体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入治疗室、输液瓶的加药卡上注明当日液体的组数(例如:3-1或3-3)等。

2.3 护理环节控制是护理服务的需要 护理服务是由许许多多的细节组成。护理服务的环节不仅仅是行动和语言,还表现在一个动作和一个眼神,要想做到护理服务零缺陷,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患者,就必须从护士的仪表仪容、说话的语气、面部表情、进病房后是否先询问患者的病情等小处做起,做好身边的小事,才能做到真正的优质服务。事实证明,平凡的护理工作正是靠着这一个个环节的注重而完成。

总之,在护理工作中,每一位护理人员,每一位护理管理者都应该注重环节质量的意识,让护士人人参与管理、控制质量的现代质量理念,真正实施护理工作的全过程的管理。加强环节质量管理,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篇10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28例急救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实施质量控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质量。

结果:观察组的急救技术实施成功率、病人及家属满意率等指标各自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90分达到78.1%,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结论:急诊抢救中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可以大幅提高抢救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质量控制 急诊 急救 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024-01

急诊室是抢救和诊断危重患者的主要场所,急诊医护人员都负有重大的责任,一旦出现疏忽大意的问题,则很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极为严重且不可挽回的后果[1]。急诊患者通常具有病情危急性、复杂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有效的质量控制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治愈率,本文旨在探讨质量控制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128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2例,女46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6.5±2.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实施质量控制,对照组根据其病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出诊速度、急救技术实施的成功率、病人及家属的满意率与差错的发生率的情况。

1.3 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质量控制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3.1 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①加强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要求45岁以下的职称的护士和副主任护师都要参加专业学习,并且每年进行一次基本操作、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培训与考核,统计考核结果,针对护理人员的不同特点和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加强;②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理文书写作的规范性,保证做到陈述准确、字迹清晰,强化病历管理,防止恶意的挪用或更改,护理人员还必须注意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在进行护理操作前需要征得患者的同意;③发挥护士长的模范作用,护士长要将护理经验传授给年轻护士,经常性地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

1.3.2 建立健全相关的急诊护理规范制度。①责任明确,落实到人。每个岗位都要实现责任的制度化和明确化,包括急诊护士、护师、急诊护士长和急诊主管护师在内的所有急诊科室护理人员都必须明确了解自身职责,并将责任落到实处;②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根据新进护士无安全意识,以及护理人员工作时风险意识差的问题,各个医院要组织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安全讲座,并学习相关的护理制度,从而降低护理风险;③学习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知识。对手术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医疗器械做到完全熟悉,且能够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并对医护人员实施无菌操作培训,使护理人员树立消毒意识。

1.4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标准以100分为满分。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2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观察组的出诊到达现场时间(16.52±6.42)min与对照组的出诊到达现场时间(25.56±6.55)min、观察组的急救技术实施成功率90.6%(58/64)与对照组的急救技术实施成功率65.6%(42/64)、观察组的病人及家属满意率93.8%(60/64)与对照组的病人及家属满意率62.5%(40/64)、观察组的差错发生率6.3%(4/64)与对照组的差错发生率15.6%(10/64),四指标各自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

2.2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见表1。

3 讨论

临床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作为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内容之一。是兼顾医疗质量管理、效率管理和促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工作。随着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卫生部出台了6种“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并作为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重要内容,旨在进一步规范医院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及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2]。质量控制做为一种跨学科、综合性整体医疗管理模式,提供了标准化与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并对诊疗过程实行持续监测和定期评价,有利于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一次完整的院前急救包括以下过程:伤病员或目击者呼救、急救中心接受呼救和调度出车、急救人员上救护车出动、救护车行驶到达现场、急救人员接近伤病员、对伤病员的现场诊治、把伤病员搬运至救护车、转送医院行驶及途中的监护、抵达医院交接、急救人员向调度汇报完成任务及救护车返回[3]。

本次临床实践的结果显示,对急诊患者采取质量控制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急诊科室护理人员熟练的抢救技能和敏捷、快速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急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仅能够促进急诊抢救的规范化运行,而且能够大大降低患者与医疗护理人员之间各项纠纷的发生率,大幅度地提高整体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出诊到达现场时间、急救技术实施成功率、病人及家属满意率、差错发生率四指标各自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90分达到78.1%(50/64),显著优于对照组21.8%,表明质量控制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莉,王爱丽,赵宇等,ISO9001标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1):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