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审计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7 14:2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审计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审计管理

篇1

(一)计算机审计流程管理

计算机审计的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审前准备阶段、现场实施阶段、成果报告阶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审前准备阶段。

具体流程如下图:

(二)计算机审计中的人员管理

1.学习培训与审计实践相结合,培养计算机审计业务骨干。我们高度重视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培训,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在审计工作中,尽量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学以致用,努力培养计算机审计业务骨干。

2.积极配合,实现审计业务人员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有效结合。开展计算机审计,一方面需要审计业务人员的审计思路和经验、技巧,一方面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使计算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在近几年的计算机审计工作中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积极配合,无论是在数据的采集、转换还是分析阶段,甚至在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中都得到了来自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帮助与指导。大家在审计工作中发挥所长共同努力完成了很多审计项目,可以说计算机专业人员是我们审计业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强力助推器。

3.重视人员交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计算机审计工作过程中,利用业务人员之间或不同单位、部门的审计业务人员及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交互,实现计算机审计思路与经验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计算机审计过程中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算机审计中人是核心因素,而强大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则是取得审计胜利的武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要顺利开展计算机审计,先进、高速的处理器、大容量存储器、功能强大、兼容性强的专业软件系统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利用现有的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以太网交换机、大容量的存储器、专用服务器、A0软件、SQL软件等软、硬件系统,保障了我们计算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审计工作中我们安排专人负责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管理、维护,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则向计算机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二、对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工作的构想

作为审计监督部门,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们要成为也必须成为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领跑者,只有大胆创新,积极进取不断地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才能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对于未来深入推进计算机审计工作,我们有以下构想:

(一)把计算机审计工作由数据库审计扩展到对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审计

目前我们的计算机审计工作主要针对财务或业务软件的数据库数据分析,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理性能、控制性能及安全性进行的检测和评估尚未开展。而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支撑其财务、业务软件运行的基础,如果计算机信息系统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被审计单位财务、业务软件的运行,可能会出现数据错误、资料遗失、信息失窃等问题。

信息系统审计的重点仍然是审前准备阶段。在审前调查过程中,应先与有关业务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沟通,熟悉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交技术文档资料。技术文档资料,应当包括:一是系统开发文档,包括系统的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流程图表、功能模块的程序源代码、系统测试报告;二是系统使用文档,包括用户手册、系统使用管理制度、系统维护手册、维护报告及日志等。完整的计算机文档资料是审计人员检查、确信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应收集一些业务法规和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以供设计审计测试项目时使用。在此基础上,拟定审计方案。

审计实施阶段,根据前期的数据资料的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评估,主要是通过调查系统管理方法,分析信息组织方式和信息处理流程,对系统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发现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找出系统可能存在的缺陷。接着,对其信息系统进行测试,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采取询问调查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检查软件文档、程序流程图、编码、运行记录与结果等;二是采用手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运用数据模拟检测等应用技术工具,分析处理逻辑,测试应用系统软件的合规性、正确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二)计算机审计工作由静态审计向动态审计发展

以即将开展的审计对象数据库的建立工作为基础,结合审计管辖范围内的被审计单位定期资料报备制度,即业务处室管辖范围内的被审计单位将其经营管理、财务状况(主要指标或审计部门关注的重要指标)、重大事项决策等相关资料定期(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向主管审计处室报送。由主管审计处室将其资料导入数据库存储并建立被审计单位动态数据链,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关键指标的动态分析,评估其经营管理风险或实现。各业务处室再将各个被审计单位关键指标动态分析表按行业分开汇总到厅机关搭建的服务器上,就实现了对审计范围内各行业关键指标动态分析。

(三)开发专门的审计软件,接入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实现实时监控,把动态审计推向更高阶段

开发专门的审计软件系统,采用旁路方式接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中,通过实时监测及采集其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事件、用户登录行为、用户操作行为、及所有对数据库的使用情况等各类信息,并设计主要指标动态分析程序,及相关告警程序。经过规范化、过滤、还原、归并和告警分析等处理后,以统一格式的日志形式进行集中存储和管理,结合丰富的日志汇总、分析、统计、排名等关联分析功能,实现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全面审计。

篇2

摘要:从系统的、整体的、动态的角度,参照国家对主机审计产品的技术要求和对部分主机审计软件的了解,结合实际的终端信息安全管理需求,从体系架构、安全策略管理、审计主机范围、主机行为监控、综合审计及处理措施等方面提出主机审计系统的设计思想,达到对终端用户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网络;安全审计;主机审计;系统设计

1引言

随着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网与因特网之间一般采取了物理隔离的安全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内部网络的安全性。然而,网络安全管理人员仍然会对所管理网络的安全状况感到担忧,因为整个网络安全的薄弱环节往往出现在终端用户。网络安全存在着“木桶”效应,单个用户计算机的安全性不足时刻威胁着整个网络的安全[1]。如何加强对终端用户计算机的安全管理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系统的、整体的、动态的角度,参照国家对安全审计产品的技术要求和对部分主机审计软件的了解,结合实际的信息安全管理需求,讨论主机审计系统的设计,达到对终端用户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2安全审计概念。

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简称“五性”,安全审计是这“五性”的重要保障之一[2]。

凡是对于网络信息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行测试、评估和分析,以找到极佳途径在最大限度保障安全的基础上使得业务正常运行的一切行为和手段,都可以叫做安全审计[3]。

传统的安全审计多为“日志记录”,注重事后的审计,强调审计的威慑作用和安全事件的可核查性。随着国家信息安全政策的改变,美国首先在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ATF)中提出在信息基础设置中进行所谓“深层防御策略(Defense2in2DepthStrategy)”,对安全审计系统提出了参与主动保护和主动响应的要求[4]。这就是现代网络安全审计的雏形,突破了以往“日志记录”

等浅层次的安全审计概念,是全方位、分布式、多层次的强审计概念,符合信息保障技术框架提出的保护、检测、反应和恢复(PDRR)动态过程的要求,在提高审计广度和深度的基础上,做到对信息的主动保护和主动响应。

3主机审计系统设计。

安全审计从技术上分为网络审计、数据库审计、主机审计、应用审计和综合审计。主机审计就是获取、记录被审计主机的状态信息和敏感操作,并从已有的主机系统审计记录中提取信息,依据审计规则分析判断是否有违规行为。

一般网络系统的主机审计多采用传统的审计,系统的主机审计应采用现代综合审计,做到对信息的主动保护和主动响应。因此,网络的主机审计在设计时就应该全方位进行考虑。

3.1体系架构。

主机审计系统由控制中心、受控端、管理端等三部分组成。管理端和控制中心间为B/S架构,管理端通过浏览器访问控制中心。对于管理端,其操作系统应不限于Windows,浏览器也不是只有IE。管理端地位重要,应有一定保护措施,同时管理端和控制中心的通讯应有安全保障,可考虑隔离措施和SHTTP协议。

主机审计能够分不同的角色来使用,至少划分安全策略管理员、审计管理员、系统管理员。

安全策略管理员按照制定的监控审计策略进行实施;审计管理员负责定期审计收集的信息,根据策略判断用户行为(包括三个管理员的行为)是否违规,出审计报告;系统管理员负责分配安全策略管理员和审计管理员的权限。三员的任何操作系统有相应记录,对系统的操作互相配合,同时互相监督,既方便管理,又保证整个监控体系和系统本身的安全。控制中心是审计系统的核心,所有信息都保存在控制中心。因此,控制中心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最好是国内自己研发的。控制中心的存储空间到一定限额时报警,提醒管理员及时备份并删除信息,保证审计系统能够采集新的信息。

3.2安全策略管理。

不同的安全策略得到的审计信息不同。安全策略与管理策略紧密挂钩,体现安全管理意志。在审计系统上实施安全策略前,应根据安全管理思想,结合审计系统能够实现的技术途径,制定详细的安全策略,由安全员按照安全策略具体实施。如安全策略可以分部门、分小组制定并执行。安全策略越完善,审计越彻底,越能反映主机的安全状态。

主机审计的安全策略由控制中心统一管理,策略发放采取推拉结合的方式,即由控制中心向受控端推送策略和受控端向控制中心拉策略的方式。当安全策略发生更改时,控制中心可以及时将策略发给受控端。但是,当受控端安装了防火墙时,推送方式将受阻,安全策略发送不到受控端。由受控端向控制中心定期拉策略,可以保证受控端和控制中心的通讯不会因为安装个人防火墙或其他认证保护措施而中断。联网主机(服务器、联网PC机)通过网络接收控制中心的管理策略向控制中心传递审计信息。单机(桌面PC或笔记本)通过外置磁介质(如U盘、移动硬盘)接收控制中心管理策略。审计信息存放在主机内,由管理员定期通过外置磁介质将审计信息传递给控制中心。所有通讯采用SSL加密方式传输,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篡改或欺骗。

为了防止受控端脱离控制中心管理,受控端程序应由安全员统一安装在受控主机,并与受控主机的网卡地址、IP地址绑定。该程序做到不可随意卸载,不能随意关闭审计服务,且不影响受控端的运行性能。受控端一旦安装受控程序,只有重装操作系统或由安全员卸载,才能脱离控制中心的管理。联网时自动将信息传到控制中心,以保证审计服务不会被绕过。

3.3审计主机范围。

信息系统中的主机有联网主机、单机等。常用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XP,Linux,Unix等。主机审计系统的受控端支持装有不同操作系统的联网主机、单机等,实现使用同一软件解决联网机、单机、笔记本的审计问题。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信息系统划分为不同安全域。安全域可通过划分虚拟网实现,也可通过设置安全隔离设备(如防火墙)实现。主机审计系统应考虑不同安全域中主机的管理和控制,即能够对不同网段的受控端和安装了防火墙的受控端进行控制并将信息收集到控制中心,以便统一进行审计。同时能给出简单网络拓扑,为管理人员提供方便。

3.4主机行为监控。

一般计算机使用人员对计算机软硬件尤其是信息安全知识了解不多,不清楚计算机的安全状态。主机审计系统的受控端软件应具有主机安全状态自检功能,主要用于检查终端的安全策略执行情况,包括补丁安装、弱口令、软件安装、杀毒软件安装等,形成检查报告,让使用人员对本机的安全状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自检功能可由使用人员自行开启或关闭。检查报告上传给控制中心。

主机审计系统对使用受控端主机人员的行为进行限制、监控和记录,包括对文档的修改、拷贝、打印的监控和记录,拨号上网行为的监控和记录,各种外置接口的禁止或启用(并口、串口、USB接口等),对USB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如USB存储设备(U盘,活动硬盘)、USB输入设备(USB键盘、鼠标)、USB2KEY以及自定义设备。通过分类和灵活设置,增强实用性,对受控主机添加和删除设备进行监控和记录,对未安装受控端的主机接入网络拒绝并报警,防止非法主机的接入。

主机审计系统对接入计算机的存储介质进行认证、控制和报警。做到经过认证的合法介质可以从主机拷贝信息;未通过认证的非法介质只能将信息拷入主机内,不能从主机拷出信息到介质内,否则产生报警信息,防止信息被有意或者无意从存储设备(尤其是移动存储设备)泄漏出去。在认证时,把介质分类标识为非密、秘密、机密。当合法介质从主机拷贝信息时,判断信息密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信息必须有密级标识),拒绝低密级介质拷贝高密级信息。

在认证时,把移动介质编号,编号与使用人员对应。移动介质接入主机操作时记录下移动介质编号,以便审计时介质与人对应。信息被拷贝时会自动加密存储在移动介质上,加密存储在移动介质上的信息也只能在装有受控端的主机上读写,读写时自动解密。认证信息只有在移动介质被格式化时才能清除,否则无法删除。有防止系统自动读取介质内文档的功能,避免移动介质接在计算机上(无论是合法还是非法计算机)被系统自动将所有文档读到计算机上。

3.5综合审计及处理措施。

要达到综合审计,主机审计系统需要通过标准接口对多种类型、多个品牌的安全产品进行管理,如主机IDS、主机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将这些安全产品的日志、安全事件集中收集管理,实现日志的集中分析、审计与报告。同时,通过对安全事件的关联分析,发现潜在的攻击征兆和安全趋势,确保任何安全事件、事故得到及时的响应和处理。把主机上一个个原本分离的网络安全产品联结成一个有机协作的整体,实现主机安全管理过程实时状态监测、动态策略调整、综合安全审计、数据关联处理以及恰当及时的威胁响应,从而有效提升用户主机的可管理性和安全水平,为整体安全策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可靠依据。

系统的安全隐患可以从审计报告反映出来,因此审计系统的审计报告是很重要的。审计报告应将收集到的所有信息综合审计,按要求显示并打印出来,能用图形说明问题,能按标准格式(WORD、HTML、文本文件等)输出。但是,审计信息数据多,直接将收集的信息分类整理形成的报告不能很好的说明问题,还应配合审计员的人工分析。这些信息可以由审计员定期从控制中心数据库备份恢复。备份的数据自动加密,恢复时自动解密。审计信息也可以删除,但是删除操作只能由审计员发起,经安全员确认后才执行,以保证审计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

审计系统发现问题的修复措施一般有打补丁、停止服务、升级或更换程序、去除特洛伊等后门程序、修改配置和权限、专门的解决方案等。为了保证所有主机都能得到有效地处理,通过控制中心统一向受控端发送软件升级包、软件补丁。发送时针对不同版本操作系统,由受控端自行选择是否自动执行。因为有些软件升级包、软件补丁与应用程序有冲突,会影响终端用户的工作。针对这种情况,只能采取专门的解决方案。

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一个网往往由不同的操作系统、服务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等众多的安全产品组成。网络一旦遭受攻击后,专业人员会把不同日志系统里的日志提取出来进行分析。不同系统的时间没有经过任何校准,会不必要地增加日志分析人员的工作量。系统应提供全网统一的时钟服务,将控制中心设置为标准时间,受控端在接收管理的同时,与控制中心保持时间同步,实现审计系统的时间一致性,从而提供有效的入侵检测和事后追查机制。

4结束语

系统的终端安全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本文从体系架构、安全策略管理、审计主机范围、主机行为监控、综合审计及处理措施等方面提出主机审计系统的设计思想,旨在与广大同行交流,共同推进主机审计系统的开发和研究,最终开发出一个全方位的符合系统终端安全管理需求的系统。

参考文献:

[1]网络安全监控平台技术白皮书。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研究中心,2005.

篇3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经费日趋紧张,高校面临的各种经济活动也日益复杂,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显得愈来愈突出。切实解决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对于高校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内涵及作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内涵及作用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内涵

预算是未来一个时期的计划,预算管理是指运用预算对单位各部门、各种资源进行配置、控制、反映与考评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并以此来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高校预算管理就是要根据高校年度内所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合理确定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为高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提供依据,以确保高校的正常有序运行。高校的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评价等方面。

(二)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促进高校的收支管理,确保各项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对高校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2.促进高校办学计划的开展与完善,减少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通过预算管理,使高校能够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避免盲目发展导致不必要的损失。3.预算管理能够明确各部门的责任,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减少相互间的冲突与矛盾。4.有利于绩效考核和强化内部控制。预算管理能够提供绩效的评价标准,便于对各部门实施量化的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规范员工的日常活动,减少高校办学活动的随意性。

二、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审视

(一)预算编制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1.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由于受过去财政预算管理的影响,目前高校大多还是采用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虽然财政预算改革要求实行零基预算,但由于财力不足,各种矛盾难以平衡,零基预算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执行到位,导致一些不合理的支出继续存在,同时也会引发各部门盲目扩张预算规模,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供给紧张的不良局面,削弱了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2.预算的准确性较差。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改革的不断纵深发展,资金来源逐渐多元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预算编制难度也随之增加,难以准确预测。二是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准备工作不充分,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一些单位即使想做好预算编制,但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基础数据搜集难度大,也是有心无力。三是预算编制程序不规范,随意性较大,造成预算与实际脱节。3.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完整。由于受利益驱动,一些高校往往没有将全部收支纳入综合预算,搞资金的体外循环,脱离高校财务预算的监督和控制。同时,在收支预算编制时也不具体、不完整,在预算执行时随意性较强,预算管理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预算执行控制机制薄弱

主要表现在:1.预算执行不全面。预算执行不仅包括支出预算,还包括收入预算,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许多高校往往对支出预算比较重视,对收入预算执行的管理比较松懈,其结果是全年支出预算安排基本全满,而收入预算不一定全部实现,从而导致预算赤字。2.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监督。很多高校在财务预算下达之后,未能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实行及时有效的跟踪管理和监控,使预算编制形同虚设。同时,各部门之间也存在各自为政、缺乏管理、监督和相互约束的现象,使预算执行的控制约束力大打折扣。3.预算执行制度不规范。在预算执行、调整等方面由于没有相应规范的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高校片面强调客观因素的影响,随意开口子、批条子,预算项目直接或变相改变用途、追加预算等现象时有发生,预算经费得不到有效控制。

(三)预算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1.预算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目前,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执行分析考核制度和相应的奖惩措施,有的高校虽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但落实却不够到位,缺乏预算责任追究机制,使预算考评流于形式。2.预算考核评价标准和方法简单。大多数高校的年终考核一般由财务部门根据预算的执行数与定额数进行对比,看是否超预算,缺乏深度剖析和科学评价,没有实际指导意义。

三、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建立合理的预算编制系统,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理财积极性。高校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没有相关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预算编制很难做到科学合理。因此,高校在编制预算时,一是要建立组织机构制度,从制度上明确各部门的职权范围,同时要建立较为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促进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使预算更加科学合理,为预算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要建立健全原始数据信息网络,确保预算编制依据的准确性。三是要建立预算评审制度,保证在审核预算时有严格的标准,避免人为因素,力求公平。2.采取科学的预算编制办法。预算编制要从实际出发,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不能简单地沿用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收入预算要能体现资金来源多样化,支出预算也要能体现高校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3.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学校内部的预算编制和控制程序可以参照《预算法》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关于对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之间对预算编制和审批的程序要求,以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减少随意性。4.提高预算编制内容的完整性。要科学划分预算控制科目,各部门要将所有收入和支出要全部细化到具体项目,以便监督预算的执行。

(二)强化预算执行管理

1.加强预算执行流程规范化管理。要建立和完善预算执行中的各项制度,规范各类人员的行为,明确预算方案中各个预算经费项目的管理权限、审批程序和监督方法等,尤其是要强化审批约束力,严格审批制度。学校领导要带头维护预算的权威性,自觉执行有关规定,不得随意改变资金性质和支出规模,抵制一切无预算、超预算开支现象。特殊情况下的超计划经费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预算调整,经批准后按规定执行。2.加强审计监督。学校审计机构要定期对全校的预算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全方位审计,及时发现预算与预算执行的偏差,并分析其原因,有特殊情况的,要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调整预算,以保证预算的正常实施。3、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网络化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对整个学校及下属各部门的预算计划及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严格控制资金流向,通过设置权限划分,一旦发现超预算或无预算用款现象,系统立刻自动提出预警信息或禁止动作。另一方面,还可利用学校内部局域网,将学校和各部门的预算执行进度和情况传递给学校决策者,使他们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合理作出相应决策,以保证预算计划的顺利完成。

(三)建立科学的预算考核评价体系

1.建立预算执行考核制度。要把预算管理纳入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考核,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对学校各部门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等进行科学评价。2.建立奖惩制度。要强化节约有奖超支要罚的观念,把预算执行情况与个人奖惩挂钩,鼓励学校各部门积极增收节支,不断优化预算支出结构,提高预算支出效益。3.实行预算项目追踪问责制。高校应建立预算项目具体责任人追踪问责制度,特别是对大的预算项目和重点开支,要对其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及收支标准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不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能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对发生经济损失的责任人要追究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陈紫莹.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控制[J].经济师,2012,(3).

篇4

关键词:应用范围 应用深度 职能域 浅层化 斑状化 奢饰品 兔龟同途

1 “职能域”原因分析

计算机的应用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内的一场全面革命,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革命”这个词在广义上讲是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既然是这样,目前的“职能域”状况,就远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更不是计算机本身所尽的职能。分析起来,其中的原因有:

1.1 人们对计算机智能的认知还限于表面化状态,使其与计算机无限的智力潜能界面之间,有一个由计算机知识推广“浅层化”和计算机设施普及的“斑状化”,交织而成的致密隔层。

1.2 人事制度中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提拔、使用、考核,存在着很大弊病,使其因权利过于集中而滋生的“权利欲”日趋膨胀,甚至不愿也不能接受各种科学管理程序的束缚,从而人为地将计算机的应用用行政手段限制在一定范围或一定深度,只使其成为中高层管理者的办公用具或文档记录工具。

1.3 鉴于以上两条原因,造成了计算机“职能域”的管理者群体的观念、方式、手段,都与计算机的推广使用同床异梦,与计算机应用飞速发展的速度犹如“兔龟同途”。

1.4 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对自身位置的错误判定,造成其与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工作配合上的脱节。因为我们搞计算机应用开发的技术人员,不可能把各门类、各行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都包罗万象地学习一遍,更不可能掌握只有通过大量实践才能掌握的实际经验,因此,每开发一项计算机应用技术,或向深度、广度推进一步,都必须要与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紧密配合,通力协作,方可取得成效,否则,就是我们已经多次看到的,软件开发群体创作的软件到实际应用中不适用,或者是应用群体想象的应用目标,由于受计算机专业知识的限制,自己无法实现等等。

2 计算机的应用发展阶段

2.1 基础数据采录汇集阶段。因为计算机在任何领域中、任何水平上的应用,都离不开对服务对象的实施采集基本数据,所采集数据的代表性、精准性非常重要,数据是计算机的血液、命脉,因此进入计算机数据库的元素的采录与汇集若是由人工进行的,就必须有严格制度保障,确保其真实、准确、全面,若是由自动化系统输出的,必须是采用自动化在线监测装置进行数据的采录与汇集。

2.2 数据基本处理阶段。计算机对数据的初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基础数据的处理是否能够做到,合理归类、科学组合、检索便利、最大化共享,是对上一道工序即数据采录与汇集工作效果的检验,也是为有效地进入下一道逻辑编辑或逻辑分析阶段做好准备。

2.3 逻辑编辑或逻辑分析阶段。在数据有序聚集、条理储存后,计算机就能得心应手、详略自如地调动数据库内的数据,及时准确地完成我们为它设计好的逻辑编辑或逻辑分析工作,并将编辑或分析结果作为检验对象,接受从数据库二次取出的预设判定程序的校核与验证,确认无误后进入反馈系统,同时向下一步数据调整或自动化系统行为下达调整指令,指正和规范其始终按预定轨迹作业。

2.4 全系统反馈形成闭路。以上作业再次转化成为数据、图表、声音讯号回归基础数据采录汇集阶段,形成计算机的闭路无限循环。

2.5 对计算机工作程序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定阶段。以上1~4阶段中,分别有两次数据处理结果的输出,一次在第2阶段,一次是在第4阶段,但他们输出的内容和给我们提供的结果都不一样。前者是为我们提供系统静态基本数据统计结果,而后者是向我们提供系统动态行为结果。使我们能够从中察觉第1阶段与第4阶段的误差量,并采取科学有效地措施,重新设定系统工作目标程序,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实现其精准度、速度、适用度的最大化。

3 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

这里以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对企业工业生产流水线的机械设备进行故障管理与运行自动控制的工作系统为例,更加形象地对以上四个阶段的工作程序加以表述。

3.1 工作对象。就是机械设备的故障管理与最佳运行状况的自动控制。前者是通过自动化在线监测仪器将现场采录的故障现象、故障位置、所属设备、所属工段、发生时间、故障长度、故障强度、故障原因、排除方法等数据化以后的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

3.2 工作目标。再将预定的工作目标按级别分类:第一级故障状况统计表,也就是将工作对象的数据化信息,按我们设定的处理方法,进行初步加工处理,分别形成我们需要的各种数据统计表。这些数据里统计表为受控系统的操作者提供了控制效果与控制标准的比较值或者说差距,也为管理者进行控制操作的合理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具体地讲这个阶段提供出了全厂当月的故障总数、故障总强度(以造成的生产损失计)、故障总长度(故障造成的系统停运时间总和)、按故障次数排列显现出的最频繁的故障现象、发生故障相对最频繁的分厂、车间、工段、部位、哪段时间区间内故障相对集中、哪种原因引发的故障最多、在有效排除故障时采取的哪种方法最多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数据统计表对应的各种对比图、趋势图、同比差别图等等。这些数据表与图象能够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地形式向管理者提供研究、调整、决策的量化科学依据。

3.3 输出双重终极结果。以上输出结果一方面作为终极结果输出给管理者,使其及时掌握故障的真正原因和最有效的处理方案,以便有的放矢地确定检修方式。同时又作为中间结果进入下一级数据库,与我们按理想结果预设好的系统数据进行比对,计算、优选,产生误差值,此误差值就是调整设备运行控制状态,甚至工况条件的调整值。

3.4 数据反馈形成闭路循环。将终极处理数据返回系统上一个阶段,作为新的预设标准对比值,等待下一次系统运行循环的数据的到来。这样整个运行系统就形成了一个闭路循环,全程跟踪着被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把整个故障的产生与处理过程科学地控制于管理者的掌控之下。

4 计算机应用的前景展望

综上所述,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对计算机的功能有一个科学的、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针对各个领域内的高科技发展和科学管理的需要,开发具有实际意义并且能创造巨大价值的应用软件,或者是具有相当规模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由此可以结论,目前我国计算机在工业领域内的应用亟待向纵深推进。要想实现此目的,就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4.1 企业决策层必须极具依赖计算机辅助求得更大经济效益,且只有依赖计算机才能求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先导意识。这里强调的是意识,不要错误地认为这种意识与决策人员的学历成正比,这两者之间没有丝毫关系,现在的企业干部百分之百都是高学历,而计算机的应用现状不是明摆着吗!再者说计算机的开发使用并不是领导者去做,他可以不懂计算机知识,只要具备前面说的“先导意识”,积极主张并支持就可以了。

4.2 企业在购置计算机设施上的投入很不够,很多企业甚至认为计算机是奢饰品,只能企业效益好了,有了富裕钱才能量力购置,这种观念必须彻底扭转,要使其树立起只要有钱买办公桌,就要同时考虑购置计算机的崭新观念。对于已有的计算机设施,要总是抱着开发使用不够充分的思想,站在力求做好工作的立场,百求于计算机。

4.3 计算机开发人员不应集中在企业的一个专门机构中,这正是计算机不能深度开发应用的原因之一,这里不做细论。而应针对企业各个关键环节的需要,设置计算机开发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最大限度地、零距离地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把计算机知识用在企业的最大需求处。

这里论述的计算机应用问题,所以是应题而论,并未忽视人的因素的重要性,特此说明。

参考文献:

[1]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

[2]设备管理与维修.

[3]机械设备振动故障监测与诊断.

篇5

大家知道,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反映的问题一般分为三个大部分:一是财政部门组织本级政府预算收支的审计情况;二是本级政府各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三是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而作为对预算执行审计的计划管理,针对上述三种审计内容,主要也是三种方式。一是本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地方税务机关以及经收本级政府收支的国库。是每年必审的部门,只要将其列入当年的预算执行审计计划则可。二是本级政府的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单位,审多少,审哪些则一般由各业务处室提出全年审计计划建议,综合处室汇总,再由组织预算执行审计的相关部门在上述计划中根据项目或单位完成时间和当年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要求,挑选出当年预算执行审计的部门单位报局办公会审定。三是其他财政收支计划的确定。一般来说,其他财政收支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是根据上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确定的一些财政专项资金审计项目,结合报告反映年度的工作重点,加以选择在报告中反映。确切地说,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计划,在当年预算执行审计计划和当年审计工作计划中没有得到体现。

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主要是方便简单、与各业务部门不产生矛盾。但是这种管理办法也有其不科学和不完善的地方:

1、片面追求审计覆盖面,忽略了财政资金的内在联系和资金流动过程的连续性。审计本级政府的预算执行部门单位,一般说来除了发展改革委员会、交通部门、教育部门等少数重点部门单位,为了保证审计覆盖面,其他预算执行部门单位很少安排连续两年或多年进行审计。但是,作为地方政府预算安排的财政资金,为了体现政府的工作,资金分配在各个年度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大多数审计部门在预算执行审计计划管理上一般对一个部门是不会按照财政资金的分配情况连续多年安排进行审计,忽视上述财政资金流动的连续性和财政资金安排的内在联系,选择的预算执行审计部门单位,不能够反映财政资金的内在联系。

2、没有协调好年度审计重点与长期审计重点的关系。预算执行审计既有长期的重点,又有年度重点。有一些问题应该连续审计,连续披露,锲而不舍,体现长期重点;而每一年的预算执行审计应该各有侧重,体现出年度重点,而且重点应该有机结合起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两者之间缺乏有机结合。特别是当预算执行审计年度重点要反映的问题而在年度计划中不能体现时表现尤为突出。

3、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衔接不够,存在脱节的现象。预算执行审计是龙头,财政审计、投资审计等其他审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衔接上缺少“预算执行”这个衔接点,没有用“预算执行”这个纽带来串联其他专业审计,从形式到内容缺乏必然联系,显得比较松散,形成了“预算执行审计是个筐,其它专业审计都可装”的现象。

4、其他财政收支反映的问题不够及时。由于当年计划安排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投资项目审计等,一般要在第四季度才能出结果,而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一般在第三季度向政府和人大报告,所以当年的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只能将上个年度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投资项目等审计情况进行反映,所反映的其他财政收支问题则一般是前个年度情况。这些问题由于时间间隔较长,一方面冲淡了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审计机关效能的负面影响。

多年来的审计实践表明。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总揽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将财政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建设项目审计等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范围,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审计整体。尤其是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后,审计范围更广、直接审计对象更多,这就需要调整审计计划管理方式,建立由综合部门牵头、以财政审计为主体、各专业审计共同参与,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的审计组织体系,即建立预算执行审计与各项专项审计有机结合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运行机制,通盘考虑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按照整合财政审计资源的要求,预算执行审计要坚持“统一审计计划,统一审计方案,统一审计实施,统一审计报告,统一审计处理”的原则,做到全局一盘棋,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工作。

1、加强立项前的调查研究工作。预算执行审计计划中部门单位的确定是计划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确立审计的部门单位前,加强调查研究,保证计划的科学性,是完成预算执行审计任务的前提条件。因此,在编制审计计划前,可以通过搜集、研究宏观经济信息和决策动态,走访人大、财政等有关机构和部门,召开专家学者咨询会,网上征求意见等方式,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同时,对审计的必要性、项目的风险、审计的难度、可能的结果等进行充分的评估,切实保证审计项目的重要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篇6

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首要的就是要控制信贷规模,因此明年的货币投放量将会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增长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这一政策无论对商业银行还是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一)商业银行审计关注的问题

1.房地产开发企业假借其他名义取得房地产开发贷款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很大程度依靠贷款支持。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很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利率几次调高将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成本提高,从而导致利润下降。其次,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使得信贷规模收缩,银行将按照国家要求严格审核新增的房屋开发贷款,这在无形中也会提高了贷款门槛,使开发企业取得贷款变得困难。因此,为了回避上述情况,开发商可能采取其他手段取得贷款。在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审计中,要注意是否存在房地产开发商采取假借个人贷款的名义取得贷款的“假按揭”行为,或故意提高房价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高估价”行为,或者通过其他企业取得贷款资金、票据贴现资金等用于房地产开发的行为。从今年以来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可以看到,如果不对国内银行信贷进行一定程度的紧缩,不仅会使国内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而且也可能使国内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风险。

2.炒房族借他人名义取得第二套以上房屋的个人住房贷款

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之所以能够短期内快速上涨,其原因在于房地产投资过多、房地产炒作严重所致,从紧的货币政策目的之一是抑制投资过热现象。近几年房价的普遍上涨导致了炒房族的产生,炒房族囤房、炒房行为又反过来刺激了房价上涨。这些炒房族中很大一部分是依靠贷款购房,目前,第二套住房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比例已提至四成,利率按基准利率上浮10%,新个贷政策的出台首先打击的就是贷款炒房行为。在未来个别炒房者为回避高利率、高首付可能会假借他人名义申请第二套以上的住房贷款,这是未来个贷审计中应予关注的问题。

3.贷款的发放与国家政策规定的行业导向性不符

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收缩信贷规模,同时此次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关于节能减排的要求,因此在未来的审计中应进一步关注银行贷款的投向问题。具体来说,即贷款投向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在发放贷款过程中是否严格实行项目的审批,坚决防止向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的污染项目发放贷款。此外,还应关注商业银行是否严格控制钢铁、电镀、水泥、印染、化工等高污染行业的贷款发放,控制这些行业的贷款规模,将贷款用于支持符合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企业发展,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环保节能项目的发展。

4.商业银行依靠借新换旧等手段掩盖不良贷款

依靠借新换旧掩盖不良贷款是银行审计中常见的一类问题。对于已经发放的旧贷款,由于连续几次的加息政策导致贷款利率不断提高,加大了企业的利息支出,利息支出的增加导致了企业的还款压力加大,一些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产生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增大,审计中应关注在加息后商业银行是否存在为美化业绩、为个人业绩以借新换旧等方式掩盖不良贷款的行为。

5.商业银行央行票据中的不规范行为

除了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准备金率外,发行央行票据对冲流动性是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第三大工具。明年人民银行将加大通过央行票据对冲流动性的力度,主要就是发行央行票据和国债。人民银行发行国债需要借助商业银行的窗口来完成,商业银行要收取相应的手续费,在此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违规问题,也是商业银行审计中应该考虑的重点。

6.商业银行未按照规定额度发放贷款的行为

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也是紧缩货币政策的工具之一。尽管今年央行采取一系列的货币紧缩政策,包括六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十次上调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定向票据等,但商业银行信贷狂潮依旧,许多商业银行在三季度就已经完成了全年预定的信贷指标。目前对贷款额度的窗口指导是年度性的,银行往往在上半年就用完了贷款计划,下半年没有额度可贷。2008年采取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对贷款额度不仅在年度上进行总量控制,而且有可能会对其在季度、甚至按月进行额度上的控制。督促商业银行按照2008年贷款额度的窗口指导发放贷款,严格履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也应成为金融审计的责任。

(二)继续关注国家开发银行审计问题

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7%,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之一。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贷款,其中重点行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近几年,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对重点行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起到的极大的扶持作用,因此,在采取从紧货币政策时,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作用巨大。审计中应关注明年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投放是否根据整个经济、行业的需求统筹考虑;是否严格执行中央从紧的货币政策,把握好信贷规模和投放节奏;是否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入到国家重点和支柱型领域,优化贷款结构。还要关注是否存在个别企业假借高新技术、节能减排之名申请银行贷款,将政策性贷款资金用于非政策性领域,甚至用于房地产开发﹑股市投资等。另外对开发银行贷款资金的最终用途和使用效果仍是金融审计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

二、证券业审计重点

银行贷款增加,大部分过剩的流动性资金就会从银行体系流向资本市场,从而推动股市不断上涨。股票市场在经历了今年初的火爆之后,近期虽然有所调整,但市盈率虚高的问题是否存在仍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从长远看来股市虚高将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金融审计工作中对证券行业的审计任重道远。

(一)贷款资金违规流入股市

由于今年国内股指快速上涨,从而可能有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银行资金大量流入股市,不仅不断地在推高股价,而且也在酝酿着银行的巨大风险。有关专家认为,明年采取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对股市造成一定的冲击,一旦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减少流入资本市场的资金量,其降温将引导市场走上健康之路。但也有观点认为,尽管明年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但是支撑股市走牛的几大因素并没有发生变化,证券市场明年的获利预期依然看好。无论明年出现哪种情况,审计部门都应该加大对贷款资金非法流入股市的打击力度,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关注企业将取得的银行贷款、票据贴现资金用于证券市场中购买股票等问题,协助国家采取的从紧的货币政策为证券市场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篇7

预算是企业经营计划以及预期经济活动的一种数量表现,是以货币或现金流量的形式,为了实现企业未来某特定目标,对其所拥有的有限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机制。预算的目的是控制,是一种数字化的责、权控制, 是整体利益目标下的资源分配与责任定位,也是一种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全面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整体“作战方案”,也是激励与约束的核心。如今,预算管理已成为国外大中型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我国《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企业管理基本规范》中就明确规定企业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以及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它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短期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对企业的预算管理进行控制与评价就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基于内部审计独特的监督功能,加强预算管理审计,对规范企业运作、提高经营效益、规避风险、增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传统的预算管理审计却往往达不到这些效果。比如国家电网公司以前组织的预算管理审计,审计的重心大多放在了“预算执行审计”上,主要审查被审计单位计划指标的真实性及完成情况,而对被审计单位预算管理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及其风险防范却较为忽视,这导致内审没有在预算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使得内审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006年,为了找准在预算管理审计中的“切入点”,山西省电力公司审计部受注册会计师风险审计的启示,借鉴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ERM)征求意见稿所提供的企业风险分析框架,在内部审计实务中强化风险评估与控制,最终确定了以风险导向为切入点的预算管理审计方案,并于2007年初在太原供电分公司进行了试点测试。本文通过介绍这次审计的具体情况,试图为电力系统进行预算管理审计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与探索。

二、太原供电分公司预算管理审计分析

太原供电分公司(以下简称“太供”)是省公司直属的国有特大型供电企业,截至2006年年末,该公司资产总额270多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55亿元;直属生产单位20个,公司在册人数2800多人;设立有23个独立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多种经营企业。2006年实现营业收入60多亿元。2007年年初,山西省电力公司审计部抽调人员组成审计组,对太供开展了为期20余天的预算管理审计。此次审计的基本思路定位于“以市场为导向,以现金流量为主线,以风险控制为重点,以企业经营责任为目标,以预算评价分析为中心”。本次审计的一大突破,在于首次把风险控制作为审计的重点。按照这个思路,确定了审计的内容与需要关注的风险:

(一)审计内容及程序

本次审计涉及的内容涵盖了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组织体系的设置,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分析、控制、调整和考核等环节。具体如下:

1、预算管理制度。审计内容包括:(1)预算管理相关制度是否完备,是否涵盖了预算管理的所有环节;(2)这些制度与国家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的相关制度是否一致。

2.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审计内容包括:(1)预算管理决策机构的组织健全性;(2)预算管理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及权限是否明确;(3)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结构能否胜任工作;(4)该组织体系是否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3.预算编制。审计内容:(1)预算编制的依据是否符合规定,预算编制前综合考虑的因素(如国家宏观政策、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等)是否全面;(2)预算编制的目标是否与省电力公司的目标一致;(3)编制过程中上下级之间的协调(谈判)机制是否完善;(4)预算编制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先进;(5)预算编制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包括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等);(6)预算编制的数据是否准确(预算定额标准是否制订的科学合理、各预算之间是否衔接);(7)公司是否根据年度预算编制月份预算或季度预算;(8)预算编制是否及时;(9)预算编制是否过松或过紧,能否起到控制作用;(10)预算编制的质量高低(这一点,可根据预算与决算对比的差异度来判断)。

4.预算审批。审计内容:(1)预算是否按规定程序审批,审批程序是否合法;(2)是否存在未经审批就随意调整预算的行为。

5.预算执行。审计内容:(1)预算指标的分解情况是否落实到各部门;(2)预算执行中的信息反馈是否通畅、及时;(3)预算执行中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制度等情况;(4)经营预算、财务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5)太供对省公司下达指标的完成情况。

6.预算分析与控制。审计内容:(1)审查预算分析的职责分工是否明确;(2)预算分析的内容是否全面;(3)预算分析是否突出重点;(4)预算分析的方法是否合理;(5)预算分析的结论是否正确;(6)预算分析是否及时;(7)是否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分析;(8)分析的结论是否用于控制,分析与控制的衔接是否到位。

7.预算调整。审计内容:(1)公司是否有过预算调整;(2)如果有过预算调整,预算调整的理由是否充分,调整程序是否合法,调整幅度是否恰当;(3)被审期间,是否有需要调整的事由出现而公司尚未调整。

8.预算考核。审计内容:(1)公司是否进行了真正的预算考核;(2)预算考核指标体系是否健全,指标计算是否科学;(3)预算考核能否真正起到奖惩作用,是否存在“平均主义”的现象。

(二)审计各个环节需要关注的风险

我们根据预算管理各个环节的特点,分析了在这些环节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在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见表1。

(三)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风险、成因及对策

按照上述程序,审计人员采取了详细审计、抽样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太供的预算管理进行了审计。在肯定该公司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以下选择其中的一些风险进行分析:

1. 预算编制中的道德风险

表现特征:分公司上报省公司的预算以及支公司上报分公司的预算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现象。

成因分析: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上级单位对下级部门的真实需求与能力缺乏深入的了解;二是下级部门上报带有虚假成分的预算不存在被处分的风险;三是害怕上报的预算被上级部门武断“削减”、“鞭打快牛”而上报带有虚假成分的预算。

产生危害:上下级之间的信任度逐渐降低,最终消失;编制的预算质量无法保障。

建议对策:建立上报虚假预算追究责任的机制;建立上下级之间的谈判与沟通机制;避免下达预算指标时“鞭打快牛”的现象出现。

2. 预算编制依据不足风险

表现特征:公司的预算编制以省公司下达的计划指标为主,公司自身能力、市场调研分析为辅。

成因分析:省公司对分公司实行计划指标管理;相应地分公司对子公司也按此执行;公司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指标得到的奖励不足或者没有。

产生危害:公司缺乏超额完成计划指标的动力;即使超额完成,也会千方百计“预留”指标。

建议对策:省公司对分公司(分公司对支公司)完成指标、超额完成指标实行应有的、具有超强吸引力的激励政策;加强市场调研分析。

3. 预算编制滞后风险

表现特征:公司2006年度的预算在2006年3月底才编制完成并分解指标给支公司,预算编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成因分析:主要与省公司下达分公司2006年度计划(预算)指标时间较晚有关。从时间来看,公司在2005年11月左右上报省公司第一份预算草案,反映公司对2006年度的经营预测等情况。2006年3月,省公司下达2006年度经营计划指标,太供根据这些指标来编制2006年度的预算,并将省公司下达的经营指标进行分解,下达到所属各部门(支公司)。

产生危害:导致2006年第一季度缺乏预算控制。

建议对策:省公司下达分公司每年度的计划(预算)指标提前,每年末下达第二年的计划(预算)指标。

4. 预算分析不足风险

表现特征:公司的各个职能部门没有编制月度、季度预决算差异分析材料;年度编制的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报告中,对预决算差异的分析也不到位。比如在财务处的《2006年1~12月份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中,将当年的预算(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上年的实际数放在同一表格内进行了数据比较,采用的是简单直观的比较分析法。但该报告对数据比较得多,分析偏少,对预算决算的差异没有进行详尽的因素分析;对差异非常明显的一些项目,也是仅进行了列示和简单说明,缺乏重点分析。营销处、发展策划处、基建处等职能部门提供了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也对其负责监督、考核的计划指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由于这些报告的重心放在了经济活动分析上,所以预算分析的质量就显得参差不齐,缺乏系统性。所以这些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不能完全替代预算分析报告。

存在成因:预决算差异分析方法较为复杂;省公司、分公司对预算分析报告的质量没有要求。

产生危害:由于预算分析不到位,导致分析的数据无法运用于预算的调整、控制之中,降低了预算管理的控制力。

建议对策:预算分析人员要掌握必要的预算分析方法,比如因素替代法;明确对预算分析报告的质量要求;预算分析报告按月编制。

5. 随意调整预算风险

表现特征:2006年的第四季度,省公司两次调整预算(下拨费用),太供也两次调整费用给各个部门。

存在成因:省公司有年末调整预算的习惯。

产生危害:导致分公司年初编制的预算在控制上,尤其在费用的控制上“形同虚设”;分公司及其支公司患上了“预算调整依赖症”,进而使省公司年末调整预算的习惯形成“刚性”。

建议对策:省公司改变年末调整预算的习惯,改为在年初对预算费用一次下足。

6. 预算考核失效风险

表现特征:一是用业绩考核替代预算考核。二是考核出现“平均主义”的倾向,比如从考核的结果来看,24个下级部门的考核得分:19个为优秀,5个为良好;分数最高的为99.17分,最低的为85.63分,部门考核情况总体令人满意,呈现一种“皆大欢喜”的局面。三是考核指标过于简单。比如指标设置没有体现出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在财务处考核的指标中,内部利润、三项费用、三项可控费用指标都是绝对数,缺乏相对数的考核。内部利润是靠多少投入获得的,无法直观地看出来。另外,财务处考核的指标数量过少,难以真实考核出部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管理水平。财务处考核的指标共有7项:内部利润、三项费用、三项可控费用、流动资产周转率、电费上缴率、账户资金限额、资产入账率。扣除后3项(因为这些并非纯粹的财务指标),就剩下4项指标了。仅仅靠这4项指标是无法全面考核出一个部门的盈利、管理等水平的。指标过少虽然减少了考核的难度和工作量,但在内容方面必然有所遗漏,指标之间相互联系性、补充性不强,从而考核缺乏全面性,降低了部门控制指标的难度,不容易发现存在已久的问题,甚至影响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另外,有些指标设置欠合理,容易导致部门为了完成指标而采取一系列的短期行为。比如账户资金限额。公司有时为了完成该指标,有可能存在突击花钱、提前付款的行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公司的利益。四是部分关键性指标分值设置不合理。比如市场占有率满分仅为3分,这与省公司倡导的“守土有责”的理念并不相称。另外,线损率满分4分,售电量满分4分,这些直接关系到公司业绩的指标所占分值明显偏低,与其重要程度并不相称。

存在成因:参照省公司对分公司的考核来进行考核;由于考核与部门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因此考核存在“平均主义”的倾向。

产生危害:降低了预算的激励作用。

建议对策:建立真正的预算考核体系;增设预算考核指标;对考核指标的权重采用科学的方法设置,比如可以尝试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考核指标权重的科学设置,避免考核中“大锅饭”现象的出现。

篇8

关键词:抗浮埋深;极限沉降;有限元优化算法;穿堤管道

中图分类号:TU4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5)06-1177-04

Abstract:Submerged pipeline project may encounter anti-uplift break and embankment settlement and deformation.How to determine the anti-uplift buried depth and ultimate settlement in the design is a key problem to be solved to ensure project safety.In this paper,a cross-river submerged pipeline was taken as an example,an optimal algorithm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proposed to obtain a more practical and reasonable anti-uplift buried depth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overlying soil layer intensity,flood passage and erosion,and earthquake load.In addition,ground loss was simulated based on the ultimate shrinkage of pipeline,and the vertical ultimate settlement and displacement were obtained eventually.The results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oject design and subsequent settlement monitoring.

Key words:anti-uplift buried depth;ultimate settlement;finite element optimization method;submerged pipeline

管道工程布置难免要与江河交叉,施工过程常选择从河底穿越。穿堤管道一般管径较大,穿越饱和土层,若管道的埋深不够,抗浮能力不足,上浮力超过管道上方覆土重量、自重时,将导致管道上浮和变形,产生透水裂缝,且在施工过程中的纵向不均匀沉降会危及管道的施工及运行安全[1-2]。

因此,管道需要进行抗浮埋深设计和沉降计算。管道抗浮埋深必须在保证结构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建设成本,这个问题对于河道较宽、河道水流冲刷较严重的地段,尤为突出[5]。穿堤管道易引起较大管道自身纵向变形和地表沉降,对管道和大堤的安全性构成威胁[6-7],因此穿堤管道在设计中必须选择合理、经济的抗浮埋深,本文通过有限元优化算法对某工程管道最小抗浮埋深进行计算分析,为工程实际埋深提供参考,并进行沉降计算以保证管道的稳定和结构安全。

1 工程概况

1.1 穿堤管道工程

某工程管道全长约2.0 km,途经某河道。与河道交叉处河道宽度约55 m,河道高水位时断面平均流速约1.45 m/s,冲刷明显。考虑到管道架空方式会与规划立交桥冲突,故设计管道在河道下方穿越。管道采用顶管开挖方式,顶管内径3.5 m,壁厚320 mm,管道容重24.5 kN/m3。由于顶管开挖易引起纵向变形及地表沉降,威胁大堤及管道的结构安全,综合考虑施工难度、结构安全以及上方覆土深度等对工程的影响,顶管作业必须选择合理、经济的抗浮埋深,并进行管道极限位移沉降分析。

根据设计资料与地质勘测资料,穿堤管道工程土壤可分为三类:粉土、粉质黏土和黏土。以河底平面最低处为零基准面,基准面以下3 m为粉质黏土,以下3 m至7 m处为黏土,黏土之下为粉土。土层性质见表1,管道衬砌性质见表2。土体的材料模型采用摩尔-库伦模型。

1.2 建立分析模型

为得到该穿堤管道合理抗浮埋深,建立有限元模型见图1。并在APDL(ANSYS参数化程序)中/SOLU(加载与求解)部分施加边界条件、荷载,其中行洪冲刷、地震荷载等参照相关规范确立,行洪冲刷主要考虑汛期水流对河道的最大冲刷深度的影响,由于本文分析管道的抗浮埋深,所以关于地震荷载部分只分析地震荷载的竖向分荷载,其大小根据该地区的历史资料以及考虑工程规模的大小确定。使用生死单元技术逐步杀死土层单元,达到减小管道埋深效果模拟冲刷,求出最小埋深。

为分析管道极限位移沉降,在PLAXIS有限元软件[8-11]中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引起地层损失和地表沉降的各种因素,建立平面模型见图2,计算荷载包括土体自重应力和孔隙水应力。2 抗浮埋深分析

工程中通常采用工程类比,多用经验公式估算确立最小埋深。传统使用的工程类比法有权函数法、位移收敛法等[3-4],但由于穿堤管道的工程地质各异,外力荷载复杂,不同工况下承载力与不同洪水位下土壤材料属性等均有变化,传统算法未考虑管道上覆土体强度引起的抗摩阻力,未考虑施工及运行中河道冲刷、土层特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据此算出的最小埋深与实际情况会有出入。

本文采取有限单元数值模拟,在常规荷载组合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土的强度、行洪冲刷深度、动荷载和河道边界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优化计算,确定管道抗浮稳定的最小埋深。

2.1 管道最小埋深传统计算方法

传统算法计算穿堤管道抗浮埋深,其原理为分析管道浮力与各部分重量总和的平衡来估计抗浮埋深。计算示意图见图3,根据设计资料可求得其管道埋深为3.36 m。

2.2 管道最小埋深有限元计算方法

按照设计需求,建立对应的有限元模型,通过ANSYS有限元程序优化模块对其迭代分析,当优化分析过程中,竖直位移云图中管道出现上浮趋势,主应力云图中管道周边开始出现拉应力,即满足各项约束条件,程序迭代停止,此时的覆土深度即为合理管道抗浮埋深。竖直位移云图及主应力云图结果分别见图4、图5。当管道埋深较小时,可明显看出位于河道部分的管道向上凸起,有上浮破坏的趋势。从管道主应力云图可看出深色主要集中于管道上,在河道中间及管道隆起幅度较大的地方,拉应力较大。

2.3 传统算法与有限元优化算法结果的对比分析

对工程抗浮埋深的分析,传统算法较为简便,能够快速直观的得到最小埋深,但其未能考虑地质、动荷载、复杂边界及行洪冲刷等因素。对于本工程,两者在不同特征水位下计算得到的最小埋深见表3,表中所列水位分别为河道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正常水位,最低水位。

按相关规范要求:穿越江河水底时,覆盖层最小厚度不宜小于2.5 m,且在有地下水地区及穿越江河时,管顶覆盖层的厚度尚应满足管道抗浮要求。由表3结果可看出传统算法与有限元优化算法得到的最小埋深均满足规范要求。但传统算法计算的最小埋深没有考虑到不同特征水位和河道冲刷深度的影响,而有限元优化算法考虑的情况较复杂,包括水位的变化,行洪冲刷深度,而这些条件对于计算管道最小埋深都是不利的。当水位较高时,相当于增加了上覆土层的重力,而水位的高低对土体的饱和度没有直接影响,管道内部压力不变,则计算的埋深较小,反之亦然;行洪冲刷深度越大,上覆土层厚度减少,在其他因素不变时,有限元优化计算的结果结果将偏大。由此可见,有限元优化算法考虑的因素相对较多,同时还考虑了土体的抗剪强度,但这个因素相对土质、行洪冲刷以及水位变化的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因此有限元优化算法的计算结果更大,所以有限元优化算法的结果更精确,据此对于一些冲刷较大,边界条件复杂的类似工程宜采取有限元优化算法。

3 极限沉降位移分析

3.1 沉降机理

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其成因相当复杂。主要原因为施工引起的各种地层损失和顶管管道周围受扰动土体的再固结造成,沉降大致是由以管节环形空隙、工具管开挖、管节与周围地层摩擦、工具管纠偏、后靠土体变形、工具管进出工作井等引起的地层损失[12-15]。本文关于极限位移主要考虑土体的自重以及孔隙水应力这两个因素引起的管道沉降位移,计算工况为施工阶段的开挖阶段。

3.2 计算结果分析

首先考虑管道内土体清除后,在孔隙水应力和土体自重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沉降位移,然后模拟因管道收缩而引起的沉降位移。经计算,极限沉降位移是3.014×10-2 m,发生在管道最高点。由此引起的地面最大沉降位移是0.945×10-2 m,发生在管道正上方,这是由于该位移主要是给定的极限管道收缩率引起的,而此收缩率是均匀收缩率,且管道底部土体较密实,因此管道在沉降的过程中还存在被向上挤压的趋势,故管道下方总体上还是出现了土体上升的情况。管道挖空后,在上方孔隙水应力和土体自重应力的作用下,原本假设的均缩管道的实际变形为管道上半部分变形大,下半部分变形小,见图6。

本文主要关注管道本身的变形以及管道开挖所引起的地面沉降,从图7(圆圈表示管道)中也可以看出,开挖管道引起的沉降主要发生在管道周围,沉降从管道顶部到地面逐渐减小,这与实际情况也是相符的,也表明管道在开挖施工末期仍然保持稳定。

4 结论

(1)传统算法和有限元优化算法计算得到的管道最小埋深均符合相关规范规定,但前者求出的最小埋深不够准确,后者考虑了行洪冲刷、河道水位变化、地震动荷载等因素的影响,得到更符合工程实际的结果。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应该同时采用这二种算法计算最小埋深,相互比较,综合确定用于设计的最小埋深。

(2)对本文算例的穿堤管道工程,使用有限元优化算法得到抗浮最小埋深为4.63 m。在该工程设计中实际选取的管道埋深为5 m,参考了本文模拟计算的结果。这也说明本文所提出的有限元优化算法在工程应用中的合理性。

(3)本文对算例的穿堤管道工程模拟,探究施工对河道、护岸结构的影响,通过确定管道的极限收缩率,计算出河道及其护岸结构允许垂直极限沉降位移值是3.014×10-2 m,表明管道在开挖施工末期仍然保持稳定,此将为后续沉降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4)对于穿堤管道工程施工中,可采取选择大的曲率半径,适当的工具管,并减小纠偏角度,保持开挖面的稳定性,通过二次注浆等等措施改善管道周边土体性质以减小实际沉降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杨方勤,段创峰,吴华柒,等.上海长江管道抗浮模型试验与理论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3):20-25.(YANG Fang-qin,DUAN Chuang-feng,WU Hua-qi,et al.Model experiment and theoretical study on stability against uplift of Shanghai Yangtze River Tunnel[J].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2010(3):20-25.(in Chinese))

[2]Dahlo T S,Nilsen B.Stability and rock cover of hard rock subsea tunnels[J].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1994,9(2):151-158.

[3]李术才,徐帮树,丁万涛,等.海底管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的权函数法[J].岩土力学,2009(4):129-136.(LI Shu-cai,XU Bang-shu,DING Wan-tao,et al.Weighted function method for minimum rock cover thickness of subsea tunnels[J].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09(4):129-136.(in Chinese))

[4]李树忱,张京伟,李术才,等.海底管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的位移收敛法[J].岩土力学,2007(7):162-166.(LI Shu-chen,ZHANG Jing-wei,LI Shu-cai,et al.Displacement convergence method for minimum rock cover above submarine tunnel[J].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07(7):162-166.(in Chinese))

[5]刘元雪,施建勇,许江,等.盾构法隧道施工数值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04,26(2):239-243.(LIU Yuan-xue,SHI Jian-yong,XU Jiang,et al.Numerical simulation of excavation of shield tunnel[J].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4,26(2):239-243.(in Chinese))

[6]Hagelia P.Semi-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water shielding requirements and optimization of rock cover for sub-sea road tunne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and Geomechanics Abstracts,1995,32(3):485-492.

[7]Eisenstein Z.Large undersea tunnels and the progress of tunneling technology[J].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1994,9(3):283-292.

[8]Blom C B M,Horst E J V,Jovanovic P S.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shield-driven “Green Heart” tunnel of the high-speed line south[J].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1999,14(2):217-224.

[9]戴小平,郭涛,秦建设.盾构机穿越江河浅覆土层最小埋深的研究[J].岩土力学,2006(5):101-105.(DAI Xiao-ping,GUO Tao,QIN Jian-she.Research on minimum depth burial of shield tunnel machines crossing over ground base under rivers[J].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06(5):101-105.(in Chinese))

[10]张忠苗,林存刚,吴世明,等.过江盾构管道穿越大堤的地层沉降分析及控制[J].岩石工程学报,2011.33(6):977-984.(ZHANG Zhong-miao,LIN Cun-gang,WU Shi-ming,et al.Analysis and control of ground settlement of embankments in construction of cross-river shield tunnels[J].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1.33(6).977-984.(in Chinese))

[11]宋辉,徐旭,沈永东,等.越江盾构管道纵向变形有限元分析[A].地下工程建设与环境和谐发展[C].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SONG Hui,XU Xu,SHEN Yong-dong et al.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longitudinal deformation of cross-river shield tunnel[A].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envolved in harmony with environment protection[C].Shanghai:Tongji University Press,2009.(in Chinese))

[12]房营光,莫海鸿,张传英.顶管施工扰动区土体变形的理论与实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4):601-605.(FANG Ying-guang,MO Hai-hong,ZHANG Chuan-ying.Theoretic and testing analysis of soil deformation in the area of disturbance caused by pipe-jacking[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3,22(4) 601-605.(in Chinese))

[13]李广信.高等土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LI Guang-xin.Advanced Soil Mechanics[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4.(in Chinese))

篇9

关键词:工程结算 合同审核 过程签证

关于“工程项目结算的编制,尽量避免送审造价与审核、审计造价相差较大”的问题,众所周知,结算的精准性直接影响着审核的结果,现就我曾经审核过的本公司一个项目来探讨一下:

当时施工单位送审值1259万元,监理审核值851万元,业主审核值509万元。审核依据是合同和现场核实工程量,套用99湖南建筑工程定额、95市政工程定额和2005房屋修缮定额,按合同规定计取相关费用。按娄底工程造价2007年第一期材料价格调整材料价差。审核金额相差为什么这么大呢,其真正原因:是调整了工程量、并多次到现场对工程量进行核实,发现现场实际工程量与签证结算工程量相差太大、调整了一些不合理子目的定额、调整了部分材料价格、核减了因工程需要而未施工的项目,如铝合金窗、土石方挖运、值班室天棚吊顶、砼道路、砼垫层、砼管、钢筋,带形基础、地面瓷砖、石油沥青卷材铺贴等。

虽说审核时缩水是常事,但缩得太离谱了我们造价员就得好好与审核人员沟通找出真正的原因,使自己今后的结算能够更精准。其实每个预结算工作人员责任还是比较重大的,只要大家工作认真一点,负责一点,如实反映现场工程量,隐蔽资料要做准确、套定额子目力求准确,不要太离谱,就能把预结算工作做得更好。对于四方已现场核实的工程量,做结算的时候不要在工程量表上擅自增加工作量,给设备部专工审量、计划审计审价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下面就几个典型有争议的案例,从中分析合同计价方式、工程量变更等对工程结算的影响。

1 计价方式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典型案例

1.1 案例概述 2005年5月31日,上海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公开竞标,承建了上海某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能源公司”)3646.9m2的锅炉房;1478.8m2一层钢结构的煤棚;80m高矩形烟囱;475.6m2一层钢结构的水处理间和 48.8m2的酸碱储存罐区的施工任务。新建建筑四周用设混凝土消防环通道路。要求工程2005年6月20日开工,2005年12月20日竣工,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两方通过合同约定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并以固定总价方式确定工程价款。

建筑公司按照合同内容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并在计划工期内按时交付,能源公司随之全额支付进度款。但是建筑公司却在竣工结算环节以材料涨价和工程变更为由发出律师函,要求能源公司支付材料涨价的工程价款和逾期付款产生的工程款利息,使双方的合作陷入僵局。

1.2 案例分析

1.2.1 合同约定的工程款计价方式为固定价计价,因此建筑公司关于额外材料补差的要求无效。在工程建设中,固定价格合同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固定单价合同,即量与价之积的总价中,价不变,量按实计算;另一种是固定总价合同,即量与价之积的总价不变。严格来说,固定单价通常是固定不变的,它是缔结合同的甲乙两方以合同形式约定的单价;竣工结算价则是以合同单价乘以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而得出的工程造价。项目在建期间,固定单价总会在市场单价的基础上有一定的高低波动。以建筑公司的立场来分析,项目承建期间如果固定单价小于市场单价,则能源公司支付的工程款少了一部分;如果固定单价大于市场单价,则相当于能源公司支付的工程款多了一部分,多出的这部分就是建筑公司应得的超额利润。在承包方与发包方共同约定好工程计价方式后,建筑公司承建工程项目的同时,有义务承担因价格波动引起的利润升值或贬值的经营风险。由此可见,建筑公司和能源公司因为在项目建设前已通过承包合同约定了固定价计价方式,因而建筑公司向能源公司所要额外材料补差完全不符合法律逻辑。只有当事先约定的合同价款违背了公平的市场规则,建筑公司才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依照《合同法》提出变更或撤销的要求。

1.2.2 建筑公司与能源公司商定的固定价结算工程款是两方以合同的形式做出的合法的约定,因此法院不会受理建筑公司单方面提出的造价鉴定的要求。在本案中,建筑公司与能源公司商定的以固定价结算工程款的计价方式已通过合同约定下来,整个承建过程与合同要求相符,未出现工程变更的事由,竣工结算时两方就应该按部就班的执行合同约定的内容彻底清算工程款。建筑公司在此时提出差额补偿的要求是完全没有法律依据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二条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提出对工程造价进行鉴定的申请,一般法院不予支持。

1.2.3 在竣工结算环节,工程款不能产生利息,能够产生利息的是工程欠款。这里提到的工程价款,是能源公司用以支付建筑公司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并如期交付的物化劳动以及承担质量保修责任的合理对价。上文提及,能源公司完全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付了全额的工程款, 因此建筑公司事后差额补偿的要求完全不合乎法律逻辑。

2 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典型案例

2.1 案例概述 2007年1月30日,本工程正式竣工验收。随后,建筑公司向能源公司提交了竣工结算报告,并以工程变更为由向对方索赔350万元,遭到了对方的反对,能源公司与建筑公司各执一词,因此工程价款结算便成为双方争执的焦点问题。能源公司不承认事先未办理工程变更签证的施工项目,部分已办理签证的变更项目因为没有明确标定价格,因此应该以建筑公司所列工程量清单中相似的价格而定。而建筑公司认为,凡是能源公司要求或同意施工的项目必须全部计价;部分工程变更的签证未明确如何计价的项目,应该参考当地定额计价。

350万元的工程变更索赔中的一百万元两方意见一致,对于其他的部分合同两方各执己见,一直未确定解决对策。于是,建筑公司于2007年7月20日将一纸诉文呈上法庭,向能源公司提出350万元的工程款索赔。

2.2 案例分析 根据上文得知,建筑公司与能源公司在工程款结算环节的矛盾焦点是工程变更后工程量和工程价款的计价的问题。笔者的分析如下:

2.2.1 工程签证是工程变更的证据。签证中规定的计价标准是工程款结算的重要依据。办理变更签证时,甲乙两方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可以参考当地的定额标准确定计价标准,不一定与合同约定的计价标准相一致。此类变更签证最不易引发争议,而且对建筑公司更有利。

2.2.2 工程变更签证的计价标准需参考当地建设部门制定的定额标准而定,它是能够证明工程变更事件的主要依据。工程签证实际是合同的补充部分,甲乙两方缔结合同后为明确合同价款的,应参考《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价款或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示的,按规定履行。”在工程变更中,如果承包方与发包方未明确约定计价规则,则在竣工结算环节均按当地的定额计价标准来确定计价标准。变更签证的计价标准也应按此标准执行,它只能作为证明变更事件的依据而存在。

2.2.3 没有工程签证,只有其他证据证明发包人同意施工,其计价原则上也按当地的定额标准进行计价。承包人有证据证明发包人同意或要求其施工的,并该证据经过举证、质证后足以证明其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的,这类证据可视为工程签证,可以作为计算工程量的依据。

3 结束语

工程造价管理是技术与经济转化的系统工作,要求技经人员必需具备施工管理知识、熟练的合同谈判技巧和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坚持学习和与时俱进,达到在招标、投标和合同管理上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提高技经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中做到有理有据。

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由项目立项到项目投产运营,均需要进行造价过程管理,因此要树立全过程造价控制的理念,作好工程造价的事前控制,加强项目立项起、招标阶段、施工合同签订、工程实施的事中控制,工程结算的事后控制等加大技经人员的过程参与力度,发挥技经专业的优势,将控制工程造价的理念落实到前期规划、初步设计、招标文件、施工合同范本施工全过程中去,从源头起强化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参考文献:

[1]吕芳,武菊意.浅谈建设工程结算审核[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9).

篇10

一、当前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不足和困难

1.资源分散,形成块块式审计。原来的预算执行审计没有打破行业分工界限,各个业务处的工作相对独立、处室之间的信息相对封闭,形成了块块式审计。对审计人员而言,长期从事块块式的审计工作,很容易导致查出问题的流失或减弱发现问题的敏感度。长期从事同一类型的审计任务,与相对稳定的被审计单位打交道,容易产生工作疲劳,降低审计热情,一些审计出来的问题也因为长期的交往接触而不自觉流失。同时,会固化审计人员的审计认识,影响到工作创新。

2.审计力量不足。现阶段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涉及财政部门组织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地税部门税收征管情况审计、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及政府临时交办的检查事项,内容广泛,任务繁重。受机关人员编制的限制,审计部门的审计力量相对薄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基本是全体动员保证预算执行审计项目的完成。

3.难出审计精品。主要体现在审计业务部门之间相对封闭,审计项目安排与审计成果互不沟通,客观形成了部门之间的“壁垒”,阻碍着审计工作总体水平的提高。由于同一单位不同审计项目而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彼此孤立的,查处同一单位的诸多问题被反映在两个或多个审计报告之中,审计结果很难得到进一步提升,也很难打造出高质量的审计精品。

二、建立以预算执行审计为核心,以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为重点的立体化审计模式

这个模式的基本操作思路是:将预算执行审计内容贯穿到专项资金审计中去,将专项资金审计的成果归集到预算执行审计这条主线上来,使整体审计思路更加清晰和准确。即:根据预算具有整体性特点,开展预算执行审计时,可以把财政、行政事业、社会保障、投资和农业环保等专业审计结合起来,审计内容涉及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从源头上把握财政资金的总体情况和财政政策的制定情况,重点关注那些事关全局、社会敏感度高、资金最大的部门、单位、项目和资金。例如:今年政府关注社保、水利等几项专项资金的使用及效果、年初安排审计项目时除省财政厅以外,还应重点安排对水利、民政等几个厅局的审计。预算执行审计时财政厅审计组把握财政资金的总体情况和财政政策的制定情况,掌握社保资金、水利资金等专项资金的总额以及分配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民政厅组和水利厅组等,水利、民政厅等组沿着专项资金使用流向和监管方式一直延伸审计到具体的使用部门,检查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以及效果如何。整个预算执行审计以财政厅审计组为核心,其他审计组以专项资金为重点,在审计过程中做到信息及时沟通、及时反馈。

三、建立预算执行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的立体审计模式,有利于提升审计工作的水平

1.整合审计资源。《审计署2008年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整合资源,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预算执行审计结合专项资金审计,是根据审计项目安排审计人员,可以打破传统的以业务职能部门划分的部门“壁垒”,避免以前同一单位接受多个审计组的重复劳动,也可以做到审计人员对未来项目审计的不确定性,使项目和人员达到较好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