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质量控制范文

时间:2023-03-29 21:4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检验质量控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检验质量控制

篇1

【摘要】医学检验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是一门集合的科学,临床检验的首要任务就是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信息。及时而可靠的检验有助于医生合理分析与正确治疗,低水平的检验质量控制严重影响检验质量,影响诊疗过程,甚至引发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因此检验科管理人员应特别重视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真实、可信的检验报告。

【关键词】检验 质量 控制

一项医学检验一般要经过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环节之后,才能发出检验报告单。因此,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检验结果,必须对医学检验的每个环节都实施质量控制,即质量的全程控制。

一 检验质量控制的一般措施

首先,应该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全面质控工作,并坚持对工作人员进行医风教育和业务培训,普及有关质量管理的知识,提高其综合素质。其次,医学检验不仅要有标准的操作流程,有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程序,还要注意仪器和量器的定期鉴定、校正,实验用水、试剂、质控品及校准品的质量水平,以及保证采用的各种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等技术性能完好。再次,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室内质控管理方法,经常开展室内质控,对于失控的检验结果,能够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最后,要积极组织和参与实验室之间的质量评价活动或者比对检验活动,对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对已经或有可能失控的结果及时检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 加强检验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2.1 检测前的质量控制措施:检测前质量控制是基础,是全面质量控制的最重要环节。首先临床医生要根据患者病情、发病时间来合理选择检测项目。其次,护士有责任将所检测项目的准备要求、注意事项、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详细告诉患者,以取得患者的配合,保证检验标本的客观、真实、合格,这是取得检验质量控制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要考虑到患者饮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如血糖、血脂检查,最好坚持空腹抽血,一般在禁食12 h时要求患者处于平静、休息状态;要考虑到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必要时要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要注意标本采集的合理时间,严格按采血步骤规范操作;注意抗凝剂的种类以及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要适当;标本采集后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这样可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2.2 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核对检验申请单,检查标本是否合格,要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医生签字、标本采集人姓名等项目进行核对。采用血清或血浆检测时,对采集的标本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处理,如标本不能当天检测,应按要求保存。检验仪器要定期调试保养,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实验室人员要对仪器及时进行校对,检查仪器对于周围环境要求是否合适,如温度、湿度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避免人为误差。试剂要求有质量保证能力的单位生产提供,选择有生产批准文号的试剂。要保证所有器皿、吸头等实验用具干净。每天都要用高、中、低3个质控品对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检测项目进行比对,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3 检测后的质量控制措施:各种试验完毕后,要认真细致、完整准确地写出质控报告,并绘制质控图,对每天质控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差距,提出整改方案。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找出检验质量问题所在。

参考文献

[1] 李燕平.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 提高检验质量[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2)

篇2

【摘要】 目的:探讨解决临床检验工作中影响检验分析质量的常见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常规标本采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可分析出原因的不准确检验报告中80%可溯源至实验室分析前、后程序的不规范,说明分析过程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有效的先决条件。因此分析过程质量控制对减少实验室误差,提高检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1] 。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因素分析;准确性

医学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科学也取得了空前发展,实验室诊断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疾病依赖于精确的检验结果才得以做出正确诊断,使得检验医学向着机械化、自动化、简易化仪器的方向发展。医学实验室检验过程也通过规范操作、室内质控、时间质控来监控检测的整个过程,使结果分析的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实验室外质量控制因具有相对不可控性,对检测的结果影响很大。在整个检验过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这部分的质量控制是从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检验项目的申请、样本采集和准备、标本的运送,标本到大实验室后分析前的处理,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至结束,在整个实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的占70%,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对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2] 。

关于临床检验工作中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如下。

1标本引起的问题

1.1标本采集不合要求是造成检验结果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标本的采集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应避免干扰因素,应注意采样的最佳时间。注意采血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 min,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以免标本溶血,有报导因采血时的一些不良习惯造成标本容血占容血标本的62%[3] 。 采集样本后要严格做好查对制度。尿液标本留取时、容器应清洁干净、标本应新鲜,不能混入分泌物等。

1.1.1患者因素

主要分为固定的因素和可变因素。固定因素主要是患者年龄、性别、民族和地域等。可变的因素,包括饮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运动对结果的影响、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饮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例如:一顿标准餐后,可是血脂增高50%,血糖增高15%,所以一般除急诊或特殊患者外,一般主张禁食12 h空腹采血[4] 。粪便潜血检查需要患者素食3 d后采集标本。运动对结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运动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必须嘱咐患者在安静状态或正常活动下采集标本。药物一般通过直接参与检测反应或抑制检测反应,颜色干扰等影响检测结果。因此为了结果的准确,最好事先停服一些药物,临床医生在解释结果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影响。 

采集标本操作不当如直接从输液手臂抽血,造成血标本被稀释;采完静脉血后不拔掉针头即将血液注入试管造成血标本溶血。

1.1.2检验工作者操作引起的不合格标本

主要分为标本不合格和随意使用抗凝剂。

标本不合格目前血液检验已全部采用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采取5 ml血即可做肝功、肾功、蛋白、血糖等30余项的生化系列,因此标本不合格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血常规检验现已由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分析,要求用抗凝血,当采血时不充分混合均匀,即使出现肉眼所未见到的小凝块,也会使血细胞数、血小板数减少。

随意使用抗凝剂在血液标本的送检中有的血液标本没有按实验室要求加入特定的抗凝剂,有的血液标本抗凝比例不恰当,如血沉血标本没有按照抗凝剂:血液应是1:4的比例,或使抗凝剂量少而血液量加大,引起血液凝固或实验结果偏低,或抗凝剂量多而血液量少使血液稀释引起实验结果偏高。

1.1.3标本传送、验收及处理储存

标本离体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要保证有专人运送,标本在运送过程中要安全,防止震荡、防止标本被污染,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送到检测实验室。特别是对怀疑又高危险性的标本应按相关条例要求运送,严格包装防止传染他人。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专人核对,如标本合格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分析,如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应按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对不合格标本应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说明原因,并有记录。

1.1.4标本采集不合要求造成检验结果误差的解决方法

对不合格标本,如有凝块的要重新取血,如果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不对也应重新取血,严重溶血、乳糜血则应在报告结果时加以注明。尿标本不新鲜或是加了防腐剂的标本做尿液分析导致结果不应有的异常,应向患者询问是否服用维生素C等影响检验结果的药品,因某些药品及其代谢产物可使结果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碱性尿会造成蛋白试纸假阳性,进行蛋白质实验时应注意pH值;尿蛋白浓度增高可使结果出现假阴性,尿中热不稳定过氧化酶可使红细胞出现假阳性。送检的粪便标本应送检有黏液、脓液、血液的病理部分。

2 设备和试剂引起的问题

设备和试剂引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检验人员对所使用的仪器各功能不是十分了解,且在更换试剂时没有依照说明书改变不同的参数,致使实验结果出现系统性误差。

第二、由于仪器保养不善引起实验结果差错。

第三、所用试剂与设备的要求不符影响实验结果。

其解决办法

加强保管排除故障对各种仪器试剂都配有专人加以妥善维护和保管,并且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测定方法及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只有当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时,才能取得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因此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维护、校正和保养,对其所有的附件要及时检查,特别是各类管道等要进行不定期的清洗,以防止一些纤维蛋白、试剂结晶附着管壁,导致管道阻塞造成结果的准确性下降。建立仪器日常记录应建立仪器日常使用记录、质控记录、质控图、故障及排除记录和维修记录,随时掌握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好对设备的保养和养护工作。

3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

医学检验工作终究还是人的工作,即使有再先进的仪器设备也仍然掺杂着人为因素的影响,诸如检验人员将病人姓名张冠李戴,拿错病人的标本;同一病人标本重复加样;填写检验报告时将结果出错,没有仔细核对检验报告;没有将漏检或漏填写的报告查出;有时为了迎合临床某些片面的思维,抱着息事宁人的思想,不尊重事实,任意改动检验报告等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因此,人为因素造成问题的解决方法对检验人员来说,工作中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对由于心理因素而造成差错的检验人员,应仔细分析其原因,提出合理性的建议,指出应改进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临床标本做到三查三对,如有可疑标本应协调临床科室以明确原因;如对标本持有异议,应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以期及时复查以免漏掉。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并组织所有人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要求检验人员紧跟国内外现代医学检验科学的发展,定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与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的培训,以使检验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医学检验在疾病预防、诊断、疗效和预后的判断,在健康状况的评价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结果的可靠与否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也与医疗费用的投入息息相关,因此,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性,更好地反映被检对象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检验者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素质,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与临床的交流与合作,与临床医生一起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12,28(12)

[2]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前质量保证.临床检验杂志,2007,25(6):428

[3] 赵琪林,李文楷,丁波等375份不合格血标本分析.川北医学院学报,2005,20(2):202

篇3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515-02

临床检验在各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提高疾病诊断的正确率及治疗效果意义重大,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临床检验手段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1]。同时,在对各种疾病的研究过程中,临床医学检验可以作为有效的工具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2009年~2011年对我市各大综合性医院进行了评审,评审结果显示各医院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均有所增加,检验手段不断拓展,所用设备不断更新,相应的检验质量也随之不断提高,同时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依然存在问题影响着检验质量,控制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2]。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院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报道如下。

1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现状

现阶段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所存在的主要问题:①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对质量控制指标的重视程度不够;②患者本身存在体质差异,伴有其他类别程度不一的基础性疾病,影响了临床检验结果;③对于血液样本的检验项目,由于患者的溶血情况、采血时间、采血部位及等因素不同,均会影响相应的临床检验结果[3];④采集的标本量不足在检验时也会影响临床检验结果;⑤临床检验结果出来后,检验结论的得出需将检验结果与执行标准进行比较,而大部分医院目前所采用的标准已经过时,且部分检验标准值无统一上下线,从而影响了临床检验结果;⑥重症病危患者的临床检验,其检验报告应采取危急值,但现实中报告延误影响治疗效果的病例并不少见,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⑦完成临床检验样本的采集后,若运输方式不恰当、贮存方式不正确或贮存时间过长,检验样本均有可能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生变化,从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⑧若检验工作人员操作水平较低、责任心不强等,使得相关操作不规范或误操作,也可影响检验结果。

2临床检验质量的改进措施

2.1要不断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检验工作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临床知识水平,具有丰富的相关实践经验,并且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做到认真、严肃、负责。由于医院对检验报告周期的不断提高,要求不断缩短急诊生化检验周期,提高检验结果质量,这就为临床检验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4]。因此,应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而提高临床检验的工作效率和检验质量。

2.2要加强对标本的采集、运输和处理等过程的控制。近些年,由于各医院医疗设备及检验仪器不断更新换代,仪器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仪器的测量精度及对标本的质量精度也越来越高,标本的质量将对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标本的采集、运输及处理等过程中应做到:①严格规范标本采集操作规程;②制定严格的标本采集制度,标本采集时严格执行;③根据粪便、尿液及血液等标本的采集特点,对送检时间进行严格控制;④送检负责人要对标本进行严格审查,审查标本与申请检验项目是否一致,必须采用正确的标本容器,抗凝血标本中不得有凝块,血液样本不得有溶血,细菌培养样本不得污染等。

2.3 加强临床和实验室的沟通与交流 为了确保临床检验质量,实验室与临床之间必须随时保持沟通与交流,既要对临床医生申请单上的患者资料进行充分了解,还要对患者的临床病情表现和相关临床检验结果做到尽可能多的了解。笔者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体会到,通过认真听取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评价及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检验科的内部建设意见,加强医患沟通,医护沟通对检验质量控制有重大意义[5]。

3结果

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临床检验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同时对检验质量也提高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和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必须从各种环节全面加强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对于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提高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4讨论

现阶段,由于受医院人员结构配置等因素的长期影响,大部分医院的检验科工作人员文化程度普通较低,临床实践经验严重不足,相关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对临床检验质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各大医院在加强检验质量控制管理的同时,要定期对检验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此外,在检验申请单的填写过程中,常会因申请单字迹潦草、内容填写不规范等造成系统信息录入错误,导致检验申请项目出错。如若患者姓名录错后,患者则无法查询到自己的相关信息,从而无法拿到检验报告,进而延误了疾病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时机,产生严重影响。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很多医院采用了网络电子申请系统或条形码识别系统,有效避免了在信息交换过程中发生信息错误,最终提高了临床检验的工作效率。

总而言之,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化有利于医院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和服务水平,是疾病治疗高效性和患者生命安全的有利保障,对患者疾病的诊治和预后意义重大,应该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熊立凡,王鸿利. 循证检验医学能为临床医学提供决策和证据[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4(01):125-126

[2] 李萍,刘关键,吴泰相,彭志英. 循证检验医学[J].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1(04):55-56

[3] 杨振华. 关注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7(09):79-80

篇4

关键词:生化检验;质量控制;临床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145-01

生化检验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是临床实验室的生命线。保证检验的准确可靠是每个检验员的职责。临床检验中需全力加强全面质量控制工作(TQC),抓好实验前,实验中及实验后三个环节。本文针对如何加强生化质量控制做如下分析。

1 质量控制要点

1.1 人为因素:检验人员是生化检验质量控制中的前提,各种可能的结果和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丰富扎实的理论基础,高尚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操作技能。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技能,从而提高了检验质量。准确的结果辅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当检验人员发生错误时,必然会影响到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从而影响治疗方案。检验人员应与临床医生沟通,让他们了解不同标本收集时应注意的事项。临床医生可以更严格正确的采集标本。如检验结果到达临床医师手中后存在疑问,要及时标本复查。

1.2 病人的准备:生化检验前患者不能熬夜,不宜过度劳累,应处于较好的身体状态。采血前12h保持空腹,但是空腹时间不能超过16h,如果超过16h会影响血液中的成分,采血前3-7天不宜食用高脂肪食物,保持普通饮食[1]。对于糖尿病患者餐后2h血糖检,争取得到患者的配合,尽量使检验结果如实地反映患者体内实际情况。

2 标本的采集

正确采集处理标本是整个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如果这一环节的质量控制不好,直接导致检验结果不能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病情。

2.1 采血的时间:选择最佳采血时间,一般血液标本晨起空腹采集。标本必须真实客观的反映患者当前病情。

2.2 采血部位:通常习惯于正中静脉,对于危重患者的采血,首先考虑静脉输液的对侧采血,减少血液稀释的概率。如果血液被稀释,直接影响结果,误导临床诊断。我们建议在送检单注明药品,采样部位,患者姓名,采样时间,接收签名。详细的文字记录,可减少差错,做到查有可循。

2.3 防止标本污染及溶血:生化标本禁止污染,溶血,黄疸及脂血是影响检验的主要因素。原因为钾,镁,LDH等测定结果偏高,Hb对分光光度中吸光度干扰,导致短波处测定的吸光度增高[2]。溶血多由于采血操作不规范,技术不熟练。如抽血不当,负压过大,出血速度过快。抽血不顺,泡沫过多,血细胞张力大造成细胞破裂溶血。试管不洁净,内含有氧化性洗涤剂等都可以使细胞发生溶血现象。当发生溶血时,应与临床医生联系,核实是否病人体内发生溶血。如果病人体内没发生溶血,应重新采血,如不能重新采血,应在报告中注明“标本溶血”。

2.4 标本的保存与运送:标本采集后应立即处理和检测,标本放置过久造成血液成分变化,甚至溶血现象增加,血液浓缩。实验室人员应在血液标本采集后30分钟内完成检测,如果不能完成,应该将标本冻存,0℃-4℃内15min,一般不超过2h[3]。引起生化结果波动的原因很多,其中采样送检也是重要的原因。

3 仪器管理

实验室自动化分析仪大大缩短了检验时间。自动化分析仪在全程质量控制的每一步骤,细节都很重要。分析过程中要仔细检查仪器,如各种试剂所剩份数应大于当天预期标本量。结果审查中,要通过经验丰富的人员严格审查,才能打印检验报告。为了保证机械运转减少装置的活动磨擦,延缓磨损或减少阻力,机械设备需要做常规清洁工作或加油。精密仪器除了日常保养以外,还需要定期校正或定标,每天下班前需对仪器保养维护一次。

4 分析后质量控制

生化分析的自动化减少了检验报告的误差。审核人员对测定结果严格审核,对异常结果的分析取舍提出挑战,比如一些假性结果:酶类增高但个别结果接近零值。过低值、负值的肌酐、尿酸结果往往提示黄疸血清标本;多项分析结果过低,一般表明标本稀释实则由于标本中有纤维蛋白凝块,或标本搁置过久所致。急诊与常诊测定结果的不一致经常是临床医师投诉的内容,因此需要制定急诊仪器定期比较校准制度。对于经常检查的病员,检验人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储存和查询功能,对比前后的测试结果。检验工作者除了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基础知识,应能对一些常见的异常检验结果做出合理解释。血液标本测定完毕,应在室温下至少48h[4]。

5 讨论

质量控制(QC)是实验室监测和评价质量的一种手段。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新方法不断向着快速、微量、准确的方面发展。各种各样自动分析仪的应用,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已成为检验人员的迫切愿望和任务。为了给临床可靠的依据,就要求每个检验员在质量控制上给予高度重视,严谨的工作态度。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宣传质控检测的目的和意义,不断强化大家质量意识。临床医生对检验工作不了解,尤其是对一些异常检验结果,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的交流就更为重要。总之加强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沟通,是检验和保证实验室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谈到生化质量控制,我们自然想到室内质控(IQC)和室间质控(EQA)这两个概念,其中室内质控一般为检测和控制常规工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提高常规工作中日内和日间标本检测的一致性。室间质控是在室内质控的基础上进行,最终目的是通过实验室间之间的比对,通过观察各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采取相应措施,使各实验室结果更相似。加强对分析中每个质量控制的要点,才能保证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朱东.浅析检验质量控制与评价工作[J].医学信息,2010,28(7):32-33

[2] 张静,影响临床生化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分析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1),2168-2169

篇5

【关键词】卫生检验;质量控制;分析探讨

0引言

卫生检验是我国卫生执法部门进行行政执法的主要依据,是卫生行政执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卫生检验的质量控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保证卫生检验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卫生检验报告的质量及实验室的检验能力。文章将对卫生检验与质量控制工作进行一定的探讨分析。

1.卫生检验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卫生检验机构的能力和检验工作的可靠性对于执法的权威性以及卫生疾病的控制在群众心中的声誉是有着直接关系的[1]。对于地方群众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十分重要。卫生检验工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对健康产品卫生评价。在实施疾病预防以及控制的工作当中,通过卫生检验能够提供确切的实验检测数据。

第二,突发卫生事件车处理。在很多地区,对于一些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故,通过卫生检验部门能够及时地找出事件发生原因,并且提高卫生检验支持。

第三,是监督执法技术的支撑。在遵守卫生法规的基础上,卫生检验机构能够保证基层人员群众的健康,提供可靠的执法依据。

第四,是我国卫生标准制定的依据。以卫生检验机构提供的预防技术的技术支持,能够对疾病及早发现并且为人们提供疾病预防知识。

2.乡镇级卫生检验工作现状

目前卫生检验工作当前的情况主要存于以下几点问题。

2.1 财政费用支持力度不大

卫生检验机构伴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从以往的财政全拨款机构也已经转变成了财政提供有偿服务的机构[2]。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能够提供卫生检验机构的经费能力有十分有限。一些卫生检验机构受财政经费的影响,为了生存不得不减少无偿疾病预防的工作,使得卫生检验机构的重心开始出现偏离。尽管在近几年中,有偿服务工作的比例提高了,但是其生存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缓解。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了卫生检验机构今后的发展。

2.2 卫生检验机构人员素质的问题

卫生检验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作,从事卫生检验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有检验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医药卫生知识,除此之外卫生检验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卫生检验工作中去。

但是目前卫生检验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加上我国医疗机构还处于大发展的时期,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对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更容易导致一部分低素质的卫生检验工作人员混入到卫生检验队伍中来,使得高素质的卫生检验人员愈发稀缺。而且在很多的卫生机构的人员多为老员工,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也十分不合理。

2.3 设备及工作条件的问题

尽管目前政府对卫生检验机构的经费投入尽管有所增加,卫生机构设备也在更新。但是依旧有很多的卫生检验机构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所有设备的更新。这种情况在一些经济落后的乡镇地区的卫生机机构体现得尤为明显,导致很多卫生检验项目无法进行。对于一些突发性的卫生事件也没有能力处理。 实现卫生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

3.1 人员素质

随着现代化仪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卫生检验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在技术判断、经验、技巧、专业水平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提高。除此之外,在检验工作人员中各个级别的检验工作人员需要呈一定的比例:中级以上的检验人员需要占检验人员总人数的20%以上,检验监督人员应当为10%―20%左右。检验监督人员除了完成相关的管理工作之外,还可以对其它检验人员进行一定的指导,帮助经验不够丰富、技术不够完善的工作人员不断的提高。

3.2 提高检验人员的待遇

要吸引更多的卫生检验人才,卫生检验机构应该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使得从业对队伍保持稳定,留住更多的人才。通过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鼓励工作人员进修深造,促使卫生检验机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够得以提高。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从业人员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确保卫生检验质量控制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3.3 设备仪器

作为检验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设备仪器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检测水平。尤其是在目前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的时代,如果设备仪器稍有落后,便会有很多的检测项目无法进行开展。因此卫生检验单位在进行设备配备时,应当主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合法性。检验工作想要正常地开展,并能够提供合法的公证数据,就必须根据法定的标准对设备进行配备,只有这样的检测报告才是合法、有效的;第二,确定设备仪器的量程和不确定度,参与检测的设备仪器的误差必须要小于被测量参数不确定度的1/3―1/10[3]。

3.4 加强检验工作人员责任意识

卫生检验工作人员很可能由于疲于工作从而对自身作为卫生检验人员承担的巨大责任认识还不够。作为保证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机构人员,要认识到其自身的水平以及检验实验室的规范性对检验数据的可靠性是极其重要的。在检验工作中要严格的进行操作,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4.结语

卫生检验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的工作,是政府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一个纽带。随着近几年各种重大疾病的出现,为了预防控制疾病,做好卫生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卫生检验机构必须加大力度,加大对检验工作的重视,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孟h.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验资源配置现状与检验能力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2,6(8):9-10

[2]俞汀,卫生防疫机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初探.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15(4):226~227

篇6

赤峰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对医疗卫生方面的问题也是越来越重视。同样临床检验作为疾病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基础,因此,在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方面的问题是现在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医疗卫生检验人员所关注的重中之重的内容。临床检验水平的精准性将决定诊断水平的高低。然而检验器械,医疗人员的素质涵养,操作水平以及临床检验的操作管理上都将会影响临床检验的精确度,造成诊断的不准确。但是目前为止我国的临床检验水平尚为浅薄,临床检验质量较低。该文通过对临床检验控制的分析,以及从检验器械,医疗人员,操作水平和临床检验操作管理方面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进行阐明。

[

关键词 ]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3(a)-0195-02

Analysis of Strengthening Clinical Laboratory Quality Control

YUAN Guowen

Traditional Mongolia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Chifeng City,Chifeng,Inner Mongolia,024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culture and people´s life level unceasing enhancement, our country in the medical and health problems are also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same clinical examination as diseas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foundation, therefore, in strengthening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quality problem is now the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and medical and health inspection personnel concerns the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accuracy of clinical laboratory diagnosis level will determine the level of. However, testing instruments, quality training for medical personnel, operation level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will influence the clinical test of accuracy, resulting in the inaccurate diagnosis. But so far our country clinical test level is still shallow, low quality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clinical test and control, as well as from the inspection equipment, medical personnel, operation level and clinical laboratory operation management to strengthe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quality control is clarified.

[Key words] Clinical laboratory;Quality control;Effect analysis

[作者简介] 元国文(1974-),男,内蒙古赤峰人,本科,主管检验技师,研究方向:医学检验。

临床检验是医疗人员通过目视观察、化学、物理仪器或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物等标本进行检验,并且在检验过程采取严密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检验质量;从而为临床、为病人提供有价值的实验资料[1]。近几十年来,基础科学的快速发展,以及新的分析检测的方法和仪器不断出现,更是推动了临床检验的发展,使临床检验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是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是首要重任。

1加强临床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明确按照规定进行处理标本,以确保标本的质量根据规定,标本采集的质量由医护人员全权负责,并对标本进行认真仔细的处理,以及明确标本的审视,以及完善登记的信息等。

(1)严肃并认真的按照检验制度进行标本的检测,以及确保患者的采集管上明确标注其患者的科室、姓名等基本资料。并确保试管上填写的资料与其申请单上内容的保持一致。而在另一反面,不同的项目检查需要将其标本注入相对应的试管或者抗凝管内[1]。

(2)当患者需要采集血液标本时,为确保检验质量所需要的注意事项。首先,医护人员应让患者采取正确的坐姿进行抽血,然后成功穿刺后应该立即松开止血带,而此动作应尽可能在1 min内完成,避免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另外在血液成功抽取后必须沿着试管壁缓慢的注入到其相对应的试管内,而且需要加入与其相匹配的抗凝剂,例如在血常规的检验时,采集的标本中需要加入特定量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进行血液抗凝;而枸橼酸钠则是在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中时所需加入的抗凝剂。同时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抗凝剂与血液标本的量都是需要有合适的比例。如,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抗凝比例一般为1:9。最后,标本在采集完成后应该尽快的进行检验,避免放置的时间过长,造成检验的结果不准确,从而使医疗人员不能够做出精确的判断。由于药物会融入到血液中去,所以在标本的检测前,医护人员应事先询问患者的用药情况,避免药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3)患者在采取尿液标本时,为确保检验质量所需要的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应明确告诉患者如何让采集尿液标本,而且在给患者采取标本的容器,必须保证容器的清洁和干燥。同时,患者在采集时应尽量避免异物(粪便,经血,白带,等)的混入,造成尿液的感染。而在另一方面需要保证尿液的新鲜程度,而且尿液的采取最好是在早上,选取晨尿最为合适,由于尿酮体中的乙酯乙酸容易挥发,所以要避免放置时间过长,防止尿液中的物质发生改变,同样光照也会造成物质的挥发,所以尿液的标本需放置在阴凉的地方[2]。在需尿培养标本时,要求则需更加的严格,患者需要清洗外阴,并且需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操作,防止标本交叉感染,并且采取的尿液最好选取中段尿或者是直接从膀胱中无菌穿刺留取出的尿液[2]。

(4)患者在采集大便标本时,为确保检验质量所需要的注意事项。其应选取有异症(脓血或黏液等)的部分,并且避免放置时间过长,需快速送检,避免大便中物质的改变。而医护人员则需在患者做检测前3 d食用素食,另外由于含铁的药物以及含铁的蔬菜可能会引起鼻血或者牙龈出血的状况发生,从而将会影响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医护人员应叮咛患者避免食用。同样在细菌培养时也应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采集。

(5)患者采集体液以及分泌物时,为确保检验质量所需要的注意事项。例如在采取脑脊液后,也应避免放置的时间过长,最长放置时间不可超过1 h,由于时间过长将会使细胞破坏死亡形成沉淀或者出现糖分解,细胞溶解的现象。而收集痰的标本则需向患者阐明检查口以及采集标本的方法[3]。

由于医护人员豫检查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并且临床医护人员对检查工作的了解不全,而临床医护人员也并未对此重视,而这将会是临床检验质量中最为薄弱的阶段。所以临床医护人员需加强对检验工作技了解,明确各项指标的误差范围以及造成误差的原因,以及各项标本的采集方法等。为达到预防以及更好的控制检验误差的目的,不仅需要更好的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质量管理,更应该重视检验质量控制的实验室外部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督查。

2加强中的质量控制

检验质量的基础与关键在于室内的质控,其医疗工作人员应该从思想上重视质控物质,并且确保所有的试剂在质量上有所保证,对试剂的标准液做到严格的质量检验,而且还需了解不同批号试剂的质量标准,更不能随意的将其改变或者更换;另外还需对检仪器的温控系统,稀释器,加样器,管道系统是否和正常标准一致,最后需要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剖析,并对存在可疑的地方进行二次检测,对检测的结果进行修正和完善[4]。

当实验结果出来时,检测人员严格的登记并且发出检测的实验报告单,并且检测的所有结果报告单需要特定的人员对结果数据以及实验者的签字进行二次审视,在对检测结果异常的地方需向检测者或者主任进行报告,已确认其准确性在将其结果发出,与此同时,检测者还需在有效时间内对其结果进行再次审核。

3加深检验医护人员对检验质量的认知以及素质涵养

3.1加强医护人员对检验质量的审视和反应

检验人员在加强临床的联系与沟通是十分重要。而这是临床检验质量的高低正是由临床医护人员以及患者来进行评定的。临床医护人员与检验人员之间的联系也是质量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双方在检测结果的分析中寻求意见的融合性,以成共识。而在日常工作中如若发现与临床结果不相同时,则需尽快与临床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并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同时检验工作者应定时向临床医护人员征集意见,对其反应出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提高,使检验质量方面的工作更加的完善。由上述中可知在加强检验前中后的质量管理。并对其临床医护人员沟通的加强,以及对所提出意见的进一步的改善,使其实验室检测的误差和临床的医护人员的反馈意见明显的降低,使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得到了提升,让临床医护人员做出准确的诊断[5]。

3.2加深医护人员的素质涵养

检验工作人员应坚守岗位,也应不断加深自身的知识储备,从最基本的知识学习,并设计新的领域学习新的知识例如电脑操作,以及外语和临床医学知识,并将其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知道的工作中,医院选取优秀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专业性培训,继续教育学习,加大新知识的掌控以及学习先进的技术操作,培养出高素质的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结论

综上所述,临床检验质量的提高通过多方面的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加强临床检验项目,尽可能避免在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误差,使其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大大增加,让临床医护人员对疾病对出对症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临床检验人员的素质涵养得到空前的提升,且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的联系。通过上述措施,有利于提高检验质量,从而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疾病的诊断,对患者提供方便优质的医疗服务,使临床检验在医院占据重要的地位。

[

参考文献]

[1] 李北.医疗机构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建议[J].中国社区医师,2014(33):120-122.

[2] 杨正萼,王雪.浅谈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学装备,2013(11):89-91.

[3] 李学梅.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研究[J].现代养生,2014(4):25.

篇7

[关键词]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无损检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125-01

引言

无损检测工作是目前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担负着工程建设(焊接、材料)的现场检验、检测的任务,起着质量反馈、提供质量决策信息的作用。由于无损检测工作自身的工作质量对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的形成存在直接的影响作用,其质量控制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优劣,因此,决定了无损检测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居质量责任主体地位。

1 特种设备的技术参数及无损检测相关法规

承压类特种设备的技术参数主要有:压力、温度、介质等,一般存在易燃易爆、具有毒性的使用工况,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件。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对承压类特种设备的无损检测规范性要求有: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细则》、《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等,对于在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改装、维修、检验等环节实施无损检测工作的检测单位,应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制定检测单位的企业标准,以规范实际的无损检测工作。监督检验单位也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开展监督检验工作。

2 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特种设备检验中安全思想意识缺乏、安全法制管理薄弱、安全管理机构缺乏和安全检测手段落后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2.1 安全思想意识缺乏

特种设备检验中安全思想意识缺乏,是当前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在特种设备检验中,一些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简单地把安全等同于不发生员工伤亡事故,在进行具体的设备检验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重效益和数量、轻安全的思想,这都是由于特种设备检验中缺乏安全思想意识造成的。

2.2 安全法治管理薄弱

安全法制管理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一般来说,在安全法制管理方面,特种设备的检验和安全管理,由于安全法制管理薄弱,混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性质的现象较为普遍,安全生产法律责任不清的事件时有发生,这都是法制缺位的体现,因此,加强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的法制建设势在必行。

2.3 安全管理机构缺乏

在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中,安全管理机构缺乏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在特种设备检验和安全管理中,内部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或空缺,使得特种设备检验安全责任制无法得到落实,尤其是检验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和措施的缺失,一旦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无法及时处理。

2.4 安全检测手段落后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安全检测手段落后,使得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陷入困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特种设备领域,特种设备制造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但大多数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安全检测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仪器检具上,不能满足特种设备发展的需要,加之进行特种设备检验的人员素质不高,也是当前特种设备检验和安全管理的瓶颈。

3 解决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问题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的管理水平,针对上述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问题的策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3.1 以先进理念统领安全

以先进理念统领安全,是解决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安全思想意识缺乏的关键。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在思想意识方面以先进的理念统领安全,提高特种设备管理的安全意识,作为保障安全为己任、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弘扬以人为本、重安全、知安全、会安全的特检文化,成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模范。

3.2 以法制监督管住安全

以法制监督管住安全,也是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在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中,应营造安全发展的法制环境,以法制监督管住安全。对特种设备检验而言,检验机构必须适应全社会安全法制环境,以国家安全生产基本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员工的综合性职业安全健康为目标,以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为手段,切实提升检验安全的工作水。

3.3 以规范行为保障安全

以规范行为保障安全,就是要制定科学严谨的安全制度,确保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在进行特种设备检验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国家有关管理机关应当将检验安全能否得到保证纳入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的基本条件,结合法律法规和其申请检验项目的特点,明确具体机构、人员、装备、经费等要求。要组织力量尽早制定通用及专项特种设备检验的安全规程,制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主要危险源辨识、风险识别、风险控制技术标准,制定特N设备检验质量管理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两者缺一不可的体系建设导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和责任追究措施,实行特种设备检验职业安全健康统计分析公告。

3.4 以改革创新促进安全

以改革创新促进安全,也有利于推动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大力推进“科技兴检”,以改革创新促进安全,对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而言,特种设备检验机构长期积累的检验检测数据和经验是科学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的宝贵财富,要在分析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改进行政许可设定、完善安全技术规范、有效实施安全监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充分履行技术保障的同时大力推进检验检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此外,特种设备的制造技术日新月异,特种设备新工艺的出现,对特种设备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具备高素质的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人员,因此,积极开展对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的员工培训工作也必不可少。

4 监督检验的建议

对无损检测质量监督检验的原则是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实施监督检验应当根据国家现有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检测标准,制订具体的作业程序,包括:监督检验依据,监督检验范围、内容,现场查验等。

5 结语

总之,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以先进理念统领安全、以法制监督管住安全、以规范行为保障安全、以改革创新促进安全,不断探索解决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问题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随着特种设备检验的数量不断扩大,对无损检测质量的有效控制显得尤为紧迫,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无损检测质量问题,给监督检验中的无损

检测质量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相关问题所做的分析及所提出的建议,希望监督检验部门能够引起重视,并尽快修订相关作业程序,从而促进监督检验质量的提高,保证无损检测质量的可靠性。

篇8

1.1临床资料

选取从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需要输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输入大量的血液,其中有13例患者为高处坠落、37例为交通事故、6例被重物砸伤、4例其他原因致伤害。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范围是19~75岁,平均44.5岁;对照组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范围是18~73岁,平均46.4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的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输血检验流程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具体措施如下。在输血前加强对血液质量的控制,由于输血中患者会出现输血反应,因此需要重视输血前的血液质量把关。首先是对供血者进行密切检查,确保供血者没有传染疾病,以保证血液的质量;其次是对受血者的检查,需要确认其能否输血,对于有传染疾病的患者,要做好预防措施;最后是对所用的器械进行检查,严格按照标准对所有采血和输血的器械进行消毒灭菌,避免产生交叉感染。在输血检验的流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加强血液标本质量的控制,确保输入的血液和患者所需相符,输血前对血液标本和患者的血液进行配血试验;在鉴定血型时,要确保检验的血管无污染、血液标本无混淆,明确血液标本的有效期、生产批号等信息。在输血流程中,需要实行交叉配血的实验,及时发现血液鉴定时出现的错误,对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进行抗体筛选,观察其是否有不规则的抗体。交叉配血完成后,还要对整个流程再次进行仔细核对,如果在检查中出现血液质量问题,要及时通知采血站,处理问题后重新运输血液。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常常会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现象,导致鉴定出现差错。一些年龄过大或过小的患者血液标本储存的时间超出标准时,血液中红细胞的凝聚功能会下降,血清抗体的效价降低、因此在鉴定时,不能显示完全的凝聚现象,呈现出假阴性;部分有病毒性免疫贫血的患者,在血型鉴定时,血清出现冷凝聚,还有患者在鉴定近期注射过青霉素,血浆会发生凝聚,这些特殊情况都会引起假阳性现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输血反应,以及出现的医患纠纷情况,并做好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输血反应和医患纠纷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未出现输血反应,对照组有2例(6.7%),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篇9

【关键词】血栓;止血;检验;质量控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91-02

近几年来,随着基础医学及临床实验室的不断发展及研究的逐渐深入,各种型号的自动凝血仪等高科技产品在医学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把它们应用在在血栓和止血的实验室检验中,可对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可使试验结果得到一定保证。

1仪器的质量控制

性能良好的血凝仪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使用血凝仪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1使用仪器原配的校正液对仪器的相关参数进行校正,校正的过程中,还应使用混合浆。

1.2使仪器和震源、热源保持一定距离,仪器的室内环境控制为:15-30℃的室内温度、80%的相对湿度、210-230V的电压,上述因素均会对仪器的光学信号及运行状况造成影响,对他们进行控制后,可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1]。

1.3定时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并对波长及波长进行测试,为了防止测定结果受到光源灯光学性能的影响,应定期对光源灯进行校正及检查,此外,还需使光学附件和机械保持清洁,以使仪器始终处于较好的运行状态。

2试剂的质量控制

2.1和草酸盐抗凝血浆相比,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浆对肝素更敏感,因此使用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浆做APTT试验,把抗凝剂和血液的比例控制为:1:9,在血浆中钙离子的浓度会受到血标本中抗凝剂的绝对含摄的影响,这样就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以1:9的比例混合使,应结合患者红细胞比积(HCT)对抗凝剂的用量进行合理调整。当1O%

2.2试剂的保存。血凝检测中的试剂盒均为生物制剂,它们的生物活性在环境的影响下有可能会出现一定降低,或者凝血反应会因失去活性而丧失。因此,对试剂进行保存及运输时,应把温度控制为2-8℃,对于使用过的试剂,最多只能在冰箱内放3d,为了保证试验结果,每次使用时都需对其进行质控检验。

2.3血凝测试试剂的选择。选择性能稳定、适合检测目的、和仪器匹配的试剂,试剂不同,检测结果也会不同,因此,不能使用同一PT试剂对外源性凝血系统和口服抗凝药物进行检试验[2]。ISI值愈接近10.0,表明试剂敏感度愈高,因此对华法令等口服抗凝药物进行监测时,应使用ISI值较低的PT试剂,以使检测结果更准确。检测对象的对不同的活化剂具有不同的敏感度,因此,试验时应结合检测目的选择相应的试剂。选择试剂后,通常使用无ca离子的未被化学、生物污染、pH为7.0的去离子水对其进行30main的复溶后才能投入使用。需注意的是,复溶过程中,为了避免试剂出现气泡,不能对其进行剧烈振摇,此外,还需注意稀释倍数,并把复溶时间标明,复溶后,根据说明书的要求对其进行保存。

3样本的质量控制

3.1采血前,为了避免血小板数因神经紧张、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而出现增高现象,应使患者者空腹,并处于平静状态,这样还能避免纤溶性和血凝出现增强。

3.2采血时,应使患者放松,并把室温调至适当状态,以避免静脉出现痉挛现象;止血时,应使压力适中,压力及长时间束缚都会对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及血液浓缩产生影响,且长时间束缚后还会增强纤溶及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等。为了避免组织出现溶血及损伤,抽血时应“一针见血”,这样才能使凝血酶原的消耗处于较正常的状态,从而才能保证试验结果。拉针栓时,速度应适中,应使血液以较缓慢的速度平稳地进入注射器,因为避免速度太就可能会导致气泡的出现,并可能会使Fg、V因子发生变性,而如果太慢或抽血顺畅时,又可能会造成凝血系统被激活,这样试验结果中就会显示血小板假性出现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出现增高等异常现象。取样结束后,把之和抗凝剂混合10次,为了避免凝血蛋白受到破坏,不应对用力振摇。

3.3血浆分离抽取标本后,应及时离心(3000转/main),离心10main后,再对血浆进行分离,以把PF3、PF4及某些凝虹因子除去,以取得会对测定结国产生影响的乏血小板血浆[3]。为了保证试验结果。还应避免标本中出现凝块。此外,标本保存的时间及温度都可能会对凝血因子的促凝活性产生影响,因此,分析前应采取科学措施对标本进行保存。

4标准化及质量控制

4.1为了避免试验操作出现误差,应以对照方法进行试验。采集年龄18-60岁、20-40份、健康男女的血浆进行对照,采血前应使他们处于平静状态。对血液进行抗凝离心后,再对他们的血浆平均分在几个瓶子里,然后以80℃进行冻存,以备用。

4.2为了保证检测结果,于是使用参比血浆或标准品对不同实验室之间或同一实验室的不同时期对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5样本检测中的质量控制

5.1在APTT和PT试剂放入磁棒,在血凝检测仪的相应位置中放入复溶的试剂,使试剂充分均匀。根据试验的具体情况配制试剂,更换试剂时,应及时把仪器校正。

5.2对样本进行测定前,应先对正常混合血浆和正常与异常值两种质控品进行检测,以保证质控品的定值与稳定性。试剂质量及仪器的运行状态都会受到正常混合血浆及质控品的影响,因此,应保证混合血浆及质控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当质控品及正常混合血浆的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时,应查明原因后再做标本。

5.3结合临床诊断对测定数据进行观察,当二者的数据不相符时,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必须时还需对患者进行复检。此外,使用仪器时,应遵循相关规范及要求进行操作,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

本研究主要从血凝仪、试剂、样本的质量控制、标准化及质量控制、样本检测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作了相关分析,以此为相关试验提供参考,从而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相应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秋生,程奕,孟兆芳,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中成药中多种微量元素的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0,(03):152-153.

篇10

[关键词]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研究

虽然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作用不可替代,但是从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现状可以看出,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食品质量检验人员对食品理化检验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没有真正发挥出食品理化检验的作用,导致食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在新形势下,检验人员必须认识到食品理化检验的重要性,提高食品理化检验水平,以更好地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1]。

1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对于食品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但是,在食品理化检验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主要包括以下因素:①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②实验器材;③设备性能;④实验环境。对此,要想保证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就必须严格控制以上几个因素。如今,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性。虽然我国相关部门也认识到了食品理化检验的重要性,加大了食品理化检验方面的资金投入,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食品理化检验中还是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虽然我国设置了专门的食品理化检验机构,但是食品理化检验管理环节比较薄弱,各个食品理化检验机构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导致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依旧得不到保证,而且我国开展食品理化检验的时间比较短,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先进的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这些都制约着食品理化检验工作的开展[2]。

2食品理化检验中质量控制对策

2.1做好食品理化检验准备工作

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结果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比较大:①食品理化检验环境;②仪器设备;③实验试剂。在食品理化检验中只有加强以上几个因素的控制,才能更好地保证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中,食品理化检验环境实际上就是检验人员必须每天打扫实验室,保证实验室的干净整洁,每次做完实验都需要把设备摆放在固定的位置,而且检验人员还要合理控制实验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在实验室放置温度计等测量设备。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食品理化检验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食品理化检验的物质保障,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必须能够满足食品理化检验的实际需求,而且要保证仪器设备的精密度,降低食品理化检验误差[3]。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操作要求和说明使用仪器设备,实验完成后要清洗仪器设备。保证仪器设备的干净整洁。检验人员还需要结合仪器设备的特点合理制定仪器设备保养和维修方案,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库,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出仪器设备在食品理化检验中的作用。实验试剂也是食品理化检验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实验试剂的质量对于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很大影响。食品理化检验中所使用的实验试剂纯度是比较高的,对于实验试剂的配置也有较高的要求。在食品理化检验中,水的质量也会影响食品理化检验结果。食品理化检验中所使用的水必须是有适宜pH的水。样品采集也是食品理化检验中的关键环节,所采集样品的以下因素会对食品理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①采样的部位;②采样的浓度;③采样的数量;④采样的新鲜度。对此,食品理化检验中必须坚持以下采样原则:①代表性;②科学性;③真实性;④典型性;⑤匀称性,这样才能保证样品的质量,进而保证食品理化检验的质量。

2.2食品理化检验中质量控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项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食品理化检验方法不断增多,食品理化检验方法选择的合理与否对于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有很大影响。检验人员必须结合食品理化检验的实际需求合理选择检验方法,进而保证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证食品理化检验的进度,降低食品理化检验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4]。在食品理化检验中还要认识到溶液配置的重要性,食品理化检验对于溶液配置的要求非常高,检验人员需要结合溶液的参数来计算检验食品的含量,这对于检验人员的专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验溶液不可以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否则溶液就会出现沉淀的现象。在开展食品理化检验之前,检验人员必须提前配置好溶液,把溶液的配置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检验人员还需要对食品理化检验过程进行分析,这就需要加强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不同的分析方法有不同的分析标准。设置标准的实验样品进行对照,实际上就是,在食品理化检验中实验人员会先设置好空白的对照物,内部不会参杂被测物,但是检验的步骤与食品检验步骤相同,这样可以降低外部因素对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回收实验实际上就是在食品理化检验被测样品内添加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并检测样品的可回收率,以更好的保证食品理化检验的精准度。

2.3食品理化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在食品理化检验完成后,检验人员需要检查数据记录是否完整,是否准确无误,并把食品理化检验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多次检查。

2.4引进先进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虽然我国开展食品理化检验的时间也比较长,但是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缺乏完整的食品理化检验体系,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比较落后,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较大,食品理化检验质量也无法保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想加强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相关部门就要引进先进的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合理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提高食品理化检验水平。我国现有的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缺乏专业的参数指导,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食品理化检验工作的开展。对此,引进先进的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开展食品理化检验的基础和根本。国家相关部门还必须强化食品理化检验相关的标准,加强食品理化检验质量管理。食品理化检验相关的标准包括以下内容:①对于不安全食品的界定;②强制性召回并销毁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食品;③对生产和加工不安全食品的企业或者个人进行惩处;④完善食品理化检验体系;⑤加大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和教育[5]。由于食品理化检验中样品的质量对于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较大影响,检验人员必须认识到加强采样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合理制定采样方案和计划,明确采样的目标。食品理化检验中的样品有以下几类:①检样;②原始样;③平均样。检验人员需要从大量样品中采取出具有代表性的少量样品进行检验,并在保证样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对样品的质量和性能进行分析。如果食品理化检验人员不能及时对抽取的样品进行检验,就必须把样品装入到密闭的容器中,并把容器放在安全的位置。如果样品属于容易变质的,就需要把样品装入瓶子,并把瓶子放进冰箱进行冷藏保存。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样品,在保证样品性能的前提下,食品理化检验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的在样品中加入一定剂量的防腐剂。在新形势下,食品理化检验对于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认识到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定期派遣检验人员外出参加专业化培训,提高食品理化检验人员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食品理化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

3结语

如今,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食品理化检验可以更好地保证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但是,从食品理化检验现状可以看出,我国食品理化检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得不到保障,食品理化检验过于形式化,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对此,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制定食品理化检验相关标准和规范,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食品理化检验方案,明确食品理化检验目标,有针对性地展开食品理化检验,保证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检验人员还需要对食品理化检验过程进行分析,这就需要加强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食品理化检验完成后,食品理化检验人员需要检查数据记录是否完整,降低食品理化检验误差,缩短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

作者:韩英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

[参考文献]

[1]郑俊超.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研究[J].食品工程,2015(4):4-5,53.

[2]余林成,成文.浅析食品卫生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6(2):44.

[3]朱佳豪.基于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6(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