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手工制作范文

时间:2023-03-17 03:5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手工制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手工制作

篇1

教师首先要做好几下三点:

1、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紧扣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难点。教师必须提前制作,教师要清楚制作方法、步骤,弄清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点。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准确地讲解与示范。

2、教师用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实物导入应该是手工制作美术课教学导入的最佳方式。例如七年级的天鹅的制作,八年级版画的制作,教师先将制作好的作品直接展示给学生,一下子就能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一下子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

3、教师让学生先思考,再讲解

作为初中生,他们已经具备了分析思考的能力,所以在这一部分,我一般是让学生先观察,让学生来分析每一部分的制作方法以及组合的顺序。让学生先分析,这样在老师讲的时候学生就更容易明白了。

比如在讲七年级的向日葵的制作时,首先让学生思考每一个花瓣的制作方法。这是一个难点,怎样让一个平面的纸张具有立体感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在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后再来讲解,这样学生就能更认真地倾听。教师在讲解时,边讲边示范,而且一定要慢。学生在这个过程后,能很快地掌握通过剪、卷、粘三个方法就能让一个平面的纸变成立体的花瓣。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做花瓣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比如每一圈的花瓣应该大小一样,那样应该怎么做?花瓣全都做好后,应先粘里面还是先粘外面?学生解决这两个问题后,就能亲自动手做出一朵美丽的向日葵了。

再比如在教学天鹅的制作时,天鹅的翅膀是制作的难点。我在教学时也是让学生先思考:怎样让翅膀的几层做到大小一样,但长度不等呢?学生思考讨论后,老师再作示范讲解,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手工制作的难点了。

手工制作课要让学生注意的几点问题:

1、要让学生提前做好材料准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材料,培养他们寻找发现材料的能力,让他们在周围的世界中找到用于创作表现的各种材料,课前材料准备充分,课上制作才能得心应手。例如,我让学生制作粘贴画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材料的粘贴画,启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用现实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如布、树叶、蛋壳、羽毛、毛线、铁丝……这些材料经过学生自己去收集,去发现,能使学生懂得材料的再利用再创造,培养学生自己爱物惜物的好品质。学生制作出的粘贴画各具特色,所用的材料更是五花八门。

2、要提示学生注意安全。手工制作课上要用到剪刀等一些工具,在上课前要先强调这些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收集材料时的安全注意事项,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3、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喜欢依葫芦画瓢,手工课的教学中,经常看到很多学生模仿书中或老师的示范制作手工。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多启发学生创新,让学生欣赏范作,以此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从材料到造型上鼓励学生要有创新。比如我在教学自设的手工制作课程,多面球体的制作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画、剪等一些手段把每一个面进行再加工,让自己做的球体与众不同。对有创意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篇2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小学生好奇心强,但观察事物笼统、粗略,不善于区分事物之间的差别。生活中有着许多美好的事物,并不缺少美,对孩子来说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观察收集和发现生活中可以制作的材料,并进行构思。也可以指定一种特定的材料,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作力完成手工制作。由于学生存在年龄、智力、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因此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如一二年级要求学生观察一些简单的事物,并能说出事物的名称、形状、色彩等,一年级第十五课多彩的拉花,做完拉花后要求学生创新,有的学生利用长拉花做大象的鼻子,圆形的拉花做蛇的身体等,根据动物原本形态配合拉花做出创新。三四年级学生开始对比较复杂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如易拉罐、雪碧瓶、泡沫塑料、冰棒棍等,变废为宝,如三年级卵石动物造型,根据卵石的形态在上面画上图案,制作成精美的工艺作品,既是对资源的合理和充分运用,又是环保意识的增强。制作完成后教师根据各个学生自身实际不同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肯定。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师口中经常听到“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实在是太差了,人家外国学生怎样怎样……”。其实,孩子动手能力并不差,能够成功使用筷子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差的是缺少锻炼的机会和无法将课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能力。美术教学中,将手工制作课融入其中,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实际生活与课本上的知识联系起来,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实践、应用、表现,刺激孩子们求知兴趣,将创作欲望通通表现出来。在上手工课的过程中不用过分刻板,有时甚至可以出现“乱”的场面,孩子们完全自主地、放松地在手工制作课上找乐趣,情不自禁拿起手中的盾牌,摆出防守的动作,全情投入其中,孩子充分感受到创作和交流的乐趣。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培养孩子的手工技能有很大帮助,更能使孩子爱上动手,爱上手工制作,爱上美术课,感受到动手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3.手工制作丰富了绘画的范畴

美术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提炼于生活。美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生活之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我始终认为儿童美术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以教材为最基本的课堂素材,使术课堂融趣味化、游戏化、生活化、知识化为一体。现今小学美术教育并不以单纯的上课画画、培养画家为目的,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设计能力,美术课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非常重要。美术课上课形式和内容多样化,根据新课标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把美术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手工制作丰富了绘画范畴。如三年级的植物籽粒拼图,利用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植物籽粒,根据颜色、造型的不同拼出一幅作品,以手动制作课的形式丰富绘画范畴。

篇3

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情境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有许多的手工制作课,他的课型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

美术手工制作的特点有三个:(1)强调手眼脑结合的实践,操作性强;(2)设计范围广:它包括手工折纸、剪贴、泥塑、立体构成、陶艺、编结以及各种民间美术工艺制作等;(3)选材来源于生活(纸、绳、布、棉花、线、塑料、陶泥、易拉罐、树枝……)。以上三点说明:美术手工制作更加适合青少年想象丰富、好玩好动的年龄特征来学习。而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以下是我在小班化美术课堂中对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一种引力情境

《教育学》上提到:“教师要创设一种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和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求,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在美术手工制作的教学中我尝试着为孩子们创设教学情境,使他们进入角色,在情境中提高兴趣。《心理学》上说:“一个人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了兴趣之后,就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探索,寻找最完善的方法去进行创造性劳动,以致作出创造发明”。于是我尝试多种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其中,创设教学情境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提高了教学质量。

如:上《玩偶大本营》一课,导入情境是让学生直接欣赏影片。通过美国著名影片《音乐之声》中精彩木偶戏的片段表演吸引学生。接着观看学校的学生自己制作表演的小木偶表演,让孩子们更加自信。课堂气氛活跃,自然就进入了。除了看,还可以通过听来创设情境。

我认为,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就等于一艘船上有了一个好的舵手,航程就会有一个美好的开始。

二、创设一种开放式的情境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该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手工制作教学环境。就是说不拘泥于45分钟的课堂教学,使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长评价时间,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由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导入课题。如:使我感受最深的一堂课——《书签设计》。课前我设法收集了日常生活中各种美丽的书签(包括彩色的叶脉书签、羽毛书签等),上课时我把这些不同外形的书签钉在黑板上,供大家参观、讨论,形成一种宽松的开放性气氛。接着用故事的形式介绍书签的由来。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感情自然升华,个个都跃跃欲试,露出想亲手制作一个书签的神情。果然在作业时同学们利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出一个个令我感到意外的书签,有些同学制作的书签还具有一些民族气息。我又鼓励学生在课后注意观察,认真动脑,再完成一件有自己创意的作品。这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各种不同材料(如:用树叶、布、瓜子壳等)制作了各式各样的书签,虽然有些不是很精美,但都富有创意,少有雷同,大家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脸上露出了笑容。事实证明,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开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4

[摘要]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美的欣赏和创造是“美育”的主要内涵,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则是最适合中小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最佳素材。中国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不应是“某国模式”的生搬硬套,而应是吸取了西方先进美术教育理念.以及西方基础美术教育实践经验下的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主要素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制怍艺术课程。同时就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与教学的方法进行探讨,并制定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的一般原则与教学方法.提出课程开设构想与课程架构。

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等场合多次强调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而艺术教育能促进形象思维发展,促进左右大脑均衡发展,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佳方法。

比较中西方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西方注重动手能力培养,课程开设侧重手工艺术教学。如日本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以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主导,开设泥塑、折纸、绞染、型染、木工等课程,注重在具体的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办我国50年代以来的美术教育受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更注重美术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侧重“纯美术”教育,如素描、水彩、中国画等。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西方学生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中国学生虽基础知识扎实,但思维不够活跃,动手能力差,创造欲及表现欲不强。教育部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提出:“倡导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发展艺术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艺术文化素养,塑造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并在新版中小学教育大纲中纠正了以往做法,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培养,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手工制作艺术是一种充分调动人的手、眼、大脑协调合作,在三维空间进行的物质创造活动,通过对人的生理刺激,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叉活动,发掘创造潜力培养创造能力,是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的最佳手段。展望未来十年中国基础美术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导下,为完成“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目标,被西方发达国家基础美术教育普遍接受和采用的,能很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势必成为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主干课程。

1、中国特色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

中国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不应是“日本模式”或是“美国模式”的生搬硬套,而应是吸取了西方“创造表现主义(creativity)等美术教育理念,以及西方基础美术教育实践经验下的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主要素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实现“以美术学科教育为中心,兼顾学生个性心理发展,对之施行审美等一系列显示美术独特属性的教育,使学生能力获得提高,内在品质得到完善的美术教育目的。为此我们应当在以传统工艺美术为素材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以及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等二个方面进行探索,以尽快形成中国特色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全面配合素质教育的推行。

1.1以传统工艺美术为素材的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指出:“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资源,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和应用,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为例,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深厚的人文资源,民间艺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苏州及南通的蓝印花布、刺绣、剪纸、面人彩塑、糖人、泥塑、风筝、纸扎、漆画、漆艺、木雕、木偶、刻砖、刻砚、竹器、丝毯、扎染、玩具、戏曲脸谱、紫砂陶器、年画、草编、竹木根雕、绗缝布艺、编织等等。可以说民间艺术是资源丰富的艺术宝库,为我们特色手工制作艺术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选择课程素材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适应性适应中小学不同年级的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条件

②易学性简单易学、对材料工具要求

高且易出效果

③地域性一本地区特色民间艺术

④创造性一学习造物过程,使学生理解“创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以民间艺术为素材开发中小学学校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一方面学生可通过手工制作艺术课程的学习启发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学习本民族、本地区的民间艺术,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兴趣,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把民间艺术引入中小学学校课堂,使之成为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从根本上重新唤起民间艺术并注入新的艺术生命,使之成为我们现代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使祖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通过中小学美术教育得以传承发扬。

1.2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

在引入“民间艺术”作为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时,应当重视课程的教学方法手工制作艺术的教学,教师必须手工演示作品的制作过程,通过口说手示的方式传授技艺,学生则在动手制作以及贯穿始终的大脑形象思维过程中,同时得到手、眼、脑的协调训练。但是这种传统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方法,与中小学生心理上“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及中小学美术课时少之fR]有着较难调和的矛盾,幸好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上的高度发达和普及,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解决矛盾的丰富教学手段和先进的多媒体平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中的普遍运用,将必然起到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扩大课程知识容量,吸引学生学习民间艺术的兴趣的作用。为取得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满意的教学效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协调优秀中小学美术教师、高校美术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及现代教育技术专家共同携手合作,研究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并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提高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条件,特别是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校的电化技术装备。

②协调美术教学、科研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合作进行手工制作艺术课程课件研发,为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提供多媒体软件。

③在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应通过引入“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课件制作”等课程,培养具备现代教育技术与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的新型中小学艺术教育人才。

2、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直接为中小学输送艺术教育人才,尽管不处于中小学艺术教育第一线,但实际上是整个美术教育改革链条中的最重要环节,是美术教育改革的发动机。艺术教育改革从本质上来说是教育理念和教育者观念上的转变与更新,高师美术教育责任重大,理应是艺术教改的急先锋。我们应当积极调整教育方向,摈弃陈腐观念和以“纯美术”基础教学为主导的陈旧教学模式,更新观念,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配合教育部艺术教育改革。高师美术教育改革必须重新审视我们多年来的办学理念,必须要有革新旧有美术教育秩序的勇气和气概。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应率先调整课程结构,并对手工制作艺术课程进行全方位的研究首先,应从发掘整理本地域乡土民间艺术人手,精拣手工制作课程素材,把本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工艺美术改造成师范美术教育课程,并形成均衡合理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群结梅其次,应投入力量研究手工制作艺术的“课程开发”与“课程教学法”。中国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丰富多彩、资源十分丰厚,把这些课程都导入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无论是课时安排、师资人才、教学设施、还是课程结构显然是现行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当前不可能做到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会学生“民间工艺美术”课程开发和教学的方法,即给学生一把开启祖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大门的“万能钥匙”,而不是一大串钥匙。同时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应该在成功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在新课程开发设置与教学等方面积极指导并配合中小学手工艺术课程的创立与教学,并为中小学美术教学提供高素质和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

篇5

    关键词 幼儿 手工制作活动 指导方法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幼儿美感为目标,以幼儿绘画、手工为主的活动。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①手工制作是一种工艺创造活动,是幼儿美术学习与美术创造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幼儿身心成长和思维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绘画。事实上,幼儿时期很多孩子在对画笔感兴趣之前,就已专注于摆弄手中的物品。如:小班幼儿经常会拿出自己的手绢,一会折成帽子,一会折成老鼠,或者把手捐一根根接起来拔河。可见,幼儿的兴趣首先是在手中。许多成人,至今仍对幼儿时期玩泥巴、堆沙塔、折纸飞机时所享受到的快乐记忆犹新。可见,顺应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从兴趣入手,把握时机引导孩子多进行一些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可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促使智力的发展。

    一、教师指导幼儿手工制作时常见的几种问题(一) 在美术教学中,重绘画、轻手工。

    幼儿手工活动和绘画活动一样,也是有益于幼儿手脑发育的美术活动形式。它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欢玩泥土是幼儿的天性。橡皮泥是泥土的良好的替代物,它卫生、无毒,颜色鲜艳,可以重复使用。幼儿也喜欢进行动手动恼的撕纸、剪纸、撕贴等趣味纸工活动。教幼儿制作玩具不仅是一项经济、实惠的活动,而且通过自制玩具可培养幼儿综合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二) 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的全面发展相互矛盾。

    由于对新的教育观念有不同的理解,还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弱化,出现了不敢教、不指导的放任自流现象。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关键是怎样辨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 评价方法不当,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手工作品。

    最典型地表现在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惟一标准。幼儿作品里的每一块材料,形状,色彩都充满了幼儿独特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像力。我们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评价幼儿的作品,“你今天捏的小猪真像,”“你怎么跟老师粘的不一样呢?”如果以这种标准来衡量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孩子手中的泥代替孩子完成作品。孩子不能亲自感受美、创造美的乐趣,也失去了体验成功的快乐,丧失创作的积极性。

    二、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方法

(一) 意图阶段的指导。

    幼儿手工制作指导方法探析

金哲伊(兰州石化矿区服务事业部幼教中心化工街幼儿园 甘肃省 730060)摘 要 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有一定空间的、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可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关键词 幼儿 手工制作活动 指导方法 制作一件手工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意图制约着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性,就是玩耍。如:幼儿拿到一张纸,把它撕成纸条、碎片,听到了撕纸发出的声音。

    使幼儿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其意图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意图明朗化。

     (二) 构思阶段的指导。

    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的构思与成人有显著区别。一般说来,早期的幼儿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借形造像”。首先,帮助幼儿积累多种表象幼儿表象的积累还应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教师可让幼儿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的方式来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其次,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应把最具有表现力的一些材料提供给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最后是引导幼儿多欣赏佳作,学习其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幼儿对于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的学习,可以通过欣赏的途径来获得。

    (三) 制作阶段的指导。

    幼儿的制作与成人制作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的操作受其生理发育的影响,不如成人那么灵活、精确。因而制作的手工作品显得粗糙,不整齐、不平滑。在活动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训练。

    1.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手工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的掌握是手工制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的基本的使用方法。

    2.提供练习的机会,训练手的灵活性。在对幼儿进行手的灵活性训练时,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地掌握每一种动作方式的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动作之间的联系与协调。

    3.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增加绘画的内容,可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总之,如何有效地指导幼儿提高手工制作能力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只要我们在手工活动中,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提供自由创造、自由表现的时间和各种材料,鼓励他们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积极地动脑动手、给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就一定会让幼儿在美的天空中,创造出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1]屠美如.美术教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8.

[2]倪斯杰,马以念.儿童手工游戏新启发[m].中国大地出社:3.

篇6

关键词: 高职 学前教育 手工制作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面向幼教行业具备初步学前教育实践经验与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而《手工制作》是该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将手工制作创新能力培养与其他课程结合搭建多元化艺术教育平台,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人文素养。本文就高职学生手工制作能力的培养及课程进行拓展研究。

一、手工制作能力培养及课程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调研,目前的《手工制作》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从实际教学实施的情况看,学前专业招生的对象,多数性情活泼有较好的艺术感觉与亲和力,但普遍缺乏专业的美术训练,动手能力弱。虽然对美术手工创作课程有浓厚兴趣,但往往心存畏忌,主观上不愿大胆尝试。用于美术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过多,忽略其趣味性和实用性,大多用书本等平面教程以课堂教学形式教授,不能结合手工课特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手工制作流程,以及手工作品的立体现实效果,其趣味性大打折扣。同时由于书本教程没有直观的立体作品形成,手工实用性较难体现,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手工作品的取材、内容、形式,与幼教实际无太多关联,在现实中实用性不强,进而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方案处于不确定性与摸索阶段。

高职学前专业虽然有书面教材,也有授课计划,但对授课内容、形式、效果、评价标准等尚无明确方案。手工制作材料选取、设计、难易程度、能力培养导向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艺术素养、手工技能优劣等因素的影响。显然,手工教师在教学方案的制订上有很大教学空间,当然也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而在客观上学前专业学生的培养大纲对此又无精细化的教考评体系,增强了教学方案的不确定性,时时处在变化与摸索阶段。手工制作课程导向性、开拓性不强。缺少系统化、规范化的培养方案,使得学生觉得手工仅仅是雕虫小技,可有可无,学校决策层也会认为手工技能还不能上升到课程体系的高度建设,更忽视手工教学体系的系统化建设,进而影响课程的不确定性和教学质量。

3.手工教学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与幼教实践脱节。

很多教师认为幼教学生的手工主要是技能训练,学生只要会做就行,还有的老师认为只要训练学生临摹的能力就行,不需要太多的创作能力,在教学内容上程度过浅、范围过杂、重复性大,内容零散不系统,手工实践硬件资源匮乏,实践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幼儿作品里的每一块材料、形状、色彩都充满幼儿独特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孩子如果不能亲自感受创造美的乐趣,就可能丧失创作的积极性。而目前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生硬枯燥的书本作品,以本为本的教授方法,脱离幼教环境氛围的教学方向,缺少有针对性的手工实践环节的培养,势必影响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的幼教技能的综合提升。

二、构建手工专业能力培养及实践课程体系的路径建议

手工制作要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选择课程内容。通过学习,掌握基本造型规律与方法,提高平面造型的能力与手、眼、脑协调活动的能力,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技能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1.提升手工制作的教学目标定位。

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有一定空间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教学目标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单项手工的技能,而应提升到凭借手工技巧掌握在现实环境中运用各种材料加工转化成手工艺品的综合能力培养上,使其有能力应对幼儿提出的各种手工制作要求,授之“鱼”更应授之以“渔”,使学生触类旁通。要通过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提升幼教学生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通过手工教学,既要学生掌握幼教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和教学技法,更要涵养学生美学素养和尚善思想情感。

2.课程设置提高实用性,适应幼教实践。

手工制作课程是眼、脑、手协调合作的艺术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要求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实用美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融美术欣赏、创新意识、绘画技能、手工制作技能于一体的课程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幼教需要选择幼师手工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开设诸如剪纸、染纸、折纸、纸立体造型、粘贴画、泥工、编织、废品利用、墙饰设计、自然角综合设计、游戏区综合设计、校园综合设计等特色课程。除了传统工艺制作外,还可增设对学前教育专业更具有针对性的幼儿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布置等专业课程。所以对幼师生在教学中常用的手工内容,在课时安排上做到有的放矢,对常用手工项目讲多讲细,让学生反复练习,以提高学生对手工制作课程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对材质的认识、利用及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要更新教学手段,提高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才能积极主动。要将学习兴趣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手工教学看似是一门传授基本技能的课程,实际上它是一门领航思维、享受结果、愉悦心情的课程。可以在授课方式上,将课堂理论知识讲授、教学示范演示、教学辅导相结合,通过制作、观摩、实践、欣赏、集体创作等教学环节,渐进展开教学活动,力求教学形式新颖有趣。可以创设情境,选取手工教学范品,如民间玩具、装饰材料、娱乐用品、游戏用品等,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处于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精神状态。可以运用示范演示法、自主探究法、集体创作法、主题创作法、实验创作法、转换创作法、案例教学法、实践创作法等有效措施,着重教法的创新与手工作品的创新,培养学生扎实的创作能力、灵活的信息捕捉能力、敏捷的思维转换能力及生动活泼的教学能力等理念。

4.注重培养方式的创新。

依托《美术课程标准》强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等能力。要在实践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在制作手工作品中抒情达意,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引导幼教学生通过欣赏途径学习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训练手的灵活性,引导学生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针对学生个人的生活成长背景、知识积累程度、智能情商的不同组合而区别培养,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手工活动,遵循审美规律,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多给学生感悟手工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涵养人文精神。

5.手工课与学前教育其他课程有机结合。

要把幼教活动中玩具、教具、幼儿园布置等手工的制作方法、使用方法、教学方法、创新方法,用系统的、成型的、针对性强的课程模式指导教学。通过与音乐课、语言教学、数学认知、游戏活动等课程相结合,合理配置基础造型能力训练、色彩训练、中国画线描与水墨实践、装饰画与图案设计、手工制作、幼儿园环境布置、书写能力训练等科目,使各类课程科学整合为一个良性互动的循环系统,定期举办手工作品展,让手工制作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手工技能和应用审美能力。还可借鉴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等美学课程,充分挖掘并汲取各类课程在开拓思维、促进手脑协调、涵养艺术情操方面的有益成分,不断融入手工课的教学实践中。

高职手工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立足本职岗位,不断探索研究课程教学方法,在手工创作中引导学生乐学、爱学、会学,让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制作课程成为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真正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段浩然.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程[J].辽宁师专学报,2011(5):104-105.

[2]黄丽.如何提高中职幼师专业手工课的教学质量[J].美术教育研究,2011(10):139-140.

篇7

“手工制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技能性、艺术性、创新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开发,培养创新能力并具备手工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要促进学生学习方法、自学习惯、自我发展能力的养成。制作内容一定要与幼儿园教学相结合(如自然角、游戏区、校园的综合设计)。强调设计意识的培养。加强空间立体造型的训练(通过立体手工系列———单体、组合体、综合设计达成)。组织学生编写幼儿手工活动设计教案,到幼儿园观察各年龄班手工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但是目前的《手工制作》课程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很多的专业教师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手工主要是技能训练,学生只要会做就行了。还有的老师认为只要训练学生临摹的能力就行,不用太多的创作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也存在过浅、过杂的问题。因此,我在从事手工教学十几年的经验基础上,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制作》课程做了一些调整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1课程设计更科学

“手工制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技能性、艺术性、创新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开发,培养创新能力并具备手工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要促进学生学习方法、自学习惯、自我发展能力的养成。制作内容一定要与幼儿园教学相结合(如自然角、游戏区、校园的综合设计)。强调设计意识的培养。加强空间立体造型的训练(通过立体手工系列———单体、组合体、综合设计达成)。组织学生编写幼儿手工活动设计教案,到幼儿园观察各年龄班手工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教学内容强调针对性与适用性

我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我主编的一本手工教材基础上的,这些内容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比较实用、难易程度适中、强调创作能力与技巧训练相结合,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3精心设计组织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是高职教育最有特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以前的手工课上,我们总是认为只要学生动手做了就是完成了实训环节,正是对于实训环节的不理解不重视才使得我们的手工课变成了单纯的技能训练,缺少了将技能转化为职业能力的训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时,结合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针对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对实训教学项目进行精心设计。我们对手工制作需要的相关技能进行分析提炼,并与幼儿园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具化为五个单元,十四个实训项目(见下表)。这种精心设计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使课程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4建立健全合理的考核机制

篇8

手工课教学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主要是学习多种材料的手工制作,运用各种材料塑造不同形态的形象。手工教学与其他美术课程内容有密切的联系,教学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手工教学有其特殊性,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就手工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试作一些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手工制作 兴趣 思维 积极性 创造性

问题一:学生手工制作过程中有畏难情绪,缺乏信心

手工制作材料丰富、形式多样,每一类型作品一般都有特殊的制作方法,制作技巧性强,作品制作从开始到成型有一个制作过程,作品的塑造也要具备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正因为有这样一些原因,有的学生会因此望而却步,产生畏难情况,认为自己做不好,缺乏信心。

改进方案:

1.增强手工课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

系统的理论和制作方法的阐述,很难使学生对手工制作保持兴趣,因物异而生趣,是由学生心理特点决定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手工制作的材料、内容和技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教学要抓住学生心理,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纸立体造型》课中,制作除采用折、切、叠、卷等常用方法外,还引导学生尝试各种造型手段,如采用“塑”的方法,当碎的纸浆粘合起来,借用黏土和橡皮泥的造型方法,学生会从有异趣的捏塑方法和塑品效果上找到新意,特殊的效果给学生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境。

2.教学要联系学生的感知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我听到,我忘记了;我看到,我记住了;我动手,我理解了。”手工制作教学必须反映学生的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生活”,教学要联系学生熟知的经验和内容,学生能较快的掌握,也容易接受。例如:《剪纸》内容教学过程中,插入“悠久、灿烂的民间剪纸文化传统”内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春节的贴花、装饰的窗花等民间剪纸风俗,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内涵、寓意,让学生明白,剪纸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剪纸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学上有了这个前奏,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最终教学效果显著。

3.简明扼要地处理教材,深入浅出的实施教学

手工制作的理论要落实在实际操作上,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教学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处理,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例如:一节剪纸课教学中,我把课堂教学分为两步,第一步,教师进行折剪的示范,展开后变成一个喜字;第二步,教师将双喜字上下的两个口字进行变化,出现了卡通形象,第一次揭示课题,引起兴趣;第二次示范,简单而典型,启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能灵活掌握技能。

问题二:学生只会模仿教师,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技法

有的学生手工制作容易受教师示范“定势”的影响,只会“依葫芦画瓢”,制作上会形成思维的惰性,风格单调,只会按图索骥,按部就班制作,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技法,大胆创新,作品要求稍有变化,学生就无所适从。

改进方案:

1.注重示范教学的实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的示范是手工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示范,使学生产生表象,进行形象思维,所以教学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索,教师的示范也要有创造性,教师要在关键处示范,重于启发和诱导学生,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例如:《泥塑》一节教学中,我先出示一些造型各异的示范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观察,教师不急于讲解制作方法,包袱丢给学生,让学生一层层去归纳,总结,自己得出结论,自己寻找规律,当他们探索的过程遇到困难,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适时示范,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让学生从中领悟摸索,灵活掌握技能,体会探索学习的快乐、成就感。

2.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手工制作课要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的个性成为创造的发光点,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在《纸花》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按书本叙述制作,在制作中找出规律,纸花制作的要点是掌握花、叶、茎的三部分制作的技能,掌握规律之后,启发他们结合以前知识,运用造型规律,大胆创新,进行千变万化,再鼓励学生创造出更有个性、更加快捷、优美的制作方法,果然,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个个胸有成竹,人人标新立异,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积极高涨。

问题三:学生缺乏发现材料美、巧妙利用材料美、创造材料美的能力

材料是手工课制作的必要条件,手工制作中,准备材料是制作的第一步,材料种类很多,丰富多彩,有的学生不会去挑选、准备、更不会发现普通材料的“闪光点”,缺乏变废为宝、创造美的能力。

改进方案:

1.生活中到处都有美,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善于发现材料美

很多材料本身就具有天生的、独特的美,也有的材料看似普通,实际里面大有“文章”,但你若仔细的去观察,就会发现一个个“新大陆”,如削铅笔的刨花,很多都当垃圾处理了,刨花皮有一种独特的秩序美;普通的落叶,有一种对称、阴阳向背的装饰美感。在手工制作中,这种特性是手工制作中必不可少的,它是手工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一部分,所以要引导、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

2.以材质的意想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挥联想、想象去创造美

手工制作的材料,很多本身不具美感,很不起眼,但经过巧妙的利用、组合,就能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的作品,如在古代园林里,有用普通鹅卵石镶嵌图案的过道,也有以碎瓷片装贴的门楼屋檐,这些原本极其普通的材料稍做处理加工,就“变废为宝”了。手工制作中,如:铅笔刨花,由于卷笔刀的工作原理,形成的刨花纹理均有放射状刀印,花片的断裂纹多为扇形,装饰造型时将其利用起来,顺延扇形走势一片片排列起来,或层层间隔,或层层叠过,形成很美的整体装饰肌理,圈(下转第97页)(上接第96页)成花朵,连成衣裙,具有很好的效饰效果。

总之,教师在中职幼教美术手工教学中,要注重研究学生学习心理,要不断发现问题,针对各种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对策,通过手工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善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且心灵手巧,适合、胜任幼教事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广西教育出版社

篇9

手工课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平面手工制作,也有立体手工制作,还有结合废旧物品的制作等。每一部分的学习内容不同,對学生的启迪方式和教育作用也不同,但对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上好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就成为每一个任课教师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抓好课堂教学,培养兴趣、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课堂教学是完成手工课教学任务的主要形式,一定要切实抓好。

(一)手工课教学中的学生现状

1.学生对手工课缺乏热情,有畏难情绪;

2.学生只会模仿教师,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技法;

3.学生缺乏认识材料、发现材料、利用材料制作手工作品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针对学生现状,改进教学方法、精选教学内容、提高手工课教学效率

1.增强手工课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手工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充满了趣味性,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只是对理论和制作方法进行阐述,则势必使原本富有情趣的教学内容变得索然无味,从而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编写教案,设计组织教学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的教学效果,不断创新手工制作的材料、内容和技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以后的工作实际,具有针对性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后的工作主要是幼儿教育,掌握的手工制作知识也必须为以后的教学实际服务。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从儿童比较熟悉、趣味性比较强又比较容易制作的题材入手,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也必须符合儿童的制作能力和条件。如:剪纸、剪贴、撕纸等纸的平面造型加工是幼儿园常用的手工教学内容,幼儿学习制作剪纸和撕纸不仅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开发智力、培养耐心细致的做事习惯,还能体验到纸变化无穷的制作乐趣。又如纸浮雕、纸圆雕、纸花等纸的立体手工制作,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能训练幼儿立体形象思维能力,体验空间感。这些都是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广泛采用的手工制作内容,由于和学生以后的工作有关,所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加强示范教学,注重学生知识的迁移与技能的形成

手工课教学注重操作,许多操作技法用语言是表达不清楚的,必须加强示范,使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产生表象理解,进而形成形象思维。

教师的示范要规范、熟练、有创造性,不要急于讲解制作方法,可先引导学生欣赏、观察一些造型各异的示范作品,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规律,得出结论,教师则在关键处适时进行示范、指导,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4.发挥课程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手工课教学要充分发挥课程优势,采取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通过制作千变万化的作品,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提高。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手工课堂教学效率

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程应借鉴优秀的艺术作品,但美术类的工具书价格昂贵,每本书的知识面也有局限,学生们很难买得全、买得起,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欣赏利用到积极向上的艺术作品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在备课时上网收集手工制作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课件;下载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为手工制作课程所用。

二、善用评价,提升学生手工制作的技能和素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成功的评价可以给予学生极大的满足感、成就感,促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教学中的评价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一定要善用评价,评价语言要委婉、中肯、切实到位,不可夸大、拔高,让学生觉得教师言不由衷,甚至误认为是讽刺嘲笑,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手工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起到了补充课内教学不足、增强整体教学效果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践性极强的手工课来说,课外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手工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不仅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还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手工教学的意义。

四、结语

手工活动寓教学于娱乐之中,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对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等方面效果明显。掌握熟练的手工制作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是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增加手工课等实用性强的课程,改变色彩、素描等纯技法课程课时偏多的现状,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简介:张楠,女,1991年生,河南省开封市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任郑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科教学。

(编辑:李艳松)

篇10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美术教学本身就应该是一种快乐的游戏,教师尝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快乐和新奇中主动参与活动,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得以充分发展。小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活动,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动手和探究的欲望。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进行手工作品的创作。

1.材料中激发兴趣。让学生从认识一些常用的手工工具材料入手,例如小剪子、双面胶、透明胶、色卡纸、海绵纸、皱纹纸、瓦楞纸,超轻泥……,学生认识后一定会特别兴奋,很想尝试用这些材料做出新颖的物件来。

2.欣赏中激发兴趣。让学生欣赏用各种材料做出的优秀作品,学生看后会感到新奇、喜欢,并从这些作品的制作中得到启发,汲取知识。课堂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让学生明白,他们在这节课中要学习的是什么,最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设计出完美的手工制作。例如:我在教学《纸拖鞋》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欣赏各种漂亮的纸拖鞋,可以让学生猜一猜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了解纸拖鞋的制作过程及性能,用多媒体展示花样繁多的纸拖鞋作品,学生欣赏之余,得到启发,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纸拖鞋。这样一来,学生的手工制作兴趣大大提高,创作的作品会更有创意。

二、指导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我们强调在动手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能素养的形成,从而学会技能。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手工课中除了让学生动手掌握制作方法,关键还得让学生学会动脑,学会创新。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学生手工制作中,更应注重实践第一的思想,大胆让学生进行尝试。我在教学中,注意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体现从易到难的教学层次,放手让学生实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先讲后做和边做边讲的教学形式。如在执教《会走的玩具》一课时,我拿出已经做好一个小玩具,并推着它走,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一名学生将这个会走的小玩具拆开再组装起来,其他学生观看;在学生重新组装玩具的过程中,适当讲解与点评;当某个环节遇到困难时,就重点讲解这一环节;当全部组装完成后,再让全体学生自行动手制作。有些手工制作需要采用边做边讲的方式,如《千变万化的帽子》我这样设计的:第一是借助手工材料,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模仿着做,指导学生认识帽子的造型和装饰特点、设计方法、基本知识等;第二是让学生借助手工材料制作千变万化的帽子:用什么材料、如何将平面的纸变成各种立体造型的帽子、设计装饰出造型独特的帽子……这是学生尝试运用新知识的过程,是自己动手的过程,是充满乐趣的过程;第三是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小组内比一比谁的帽子设计的好,谁的存在哪些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认识自我,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新知识,锻炼新技能。评价时,注意加强针对性,对制作的好的作品及时表扬。对学生手工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改正,并不断鼓励他们增强自信心。同时,我利用搜集的各种款式帽子图片和自己事先做好的作品,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以此来点燃学生手工制作的欲望,巩固了学生劳动成果。

总之,在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扎实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合作交流,发展良好品质

在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对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为小组的集体荣誉负责,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得到了提高。

1.分组各自完成作品。美术教师应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需求和发展,走下讲台,努力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能够促进他们思维发展与品质形成的活动空间,在学习中与他人互动。如在教学《穿花衣的鱼》时,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把做好的“鱼”示范作品分发到各个小组,让学生自己研究是怎么做出来的;再让每个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动手做一个折纸鱼,并对“鱼儿”想象美化,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花衣服;最后在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欣赏、比较、借鉴。在此过程中发挥“群育”效应,小组内创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创造能力弱的学生,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分组共同完成作品。手工制作看似简单,但由于学生个性心理、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的不同,在创作水平上会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把学生个体差异变为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有主动权,可以自主安排手工制作活动,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例如在教学《飘来飘去的小岛》时,我将学生每4人围成一个“小组”,让他们通过共同讨论、构思,分工画稿、选材、切割、组合、粘贴,制作出不同风格的小岛。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通过听、学、看、做、说,使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创作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创作愿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