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审计应用范文

时间:2023-03-29 02:2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审计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审计应用

篇1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势

1.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它的运用既提高了审计的正确性与准确性,也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计算机的优势在于能对数据进行高速、正确地运算处理,目前奔腾Ⅱ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已达到上亿次每秒,而审计工作的对象正是以数据为基础的财务及其他资料,因此正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正确性来辅助审计,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另外,许多手工审计方式要求审计人员做大量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使这些步骤达到自动化,而审计人员可以集中注意于那些需要专业判断的部分。

例如,对企业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进行复核。由于材料成本差异核算具有连贯性,某一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的错误会影响到以后所有月份差异率的数值,若审计人员发现企业某一月的差异率有误,用手工的方式对以后月份的差异率作重新计算是非常繁琐的,而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只需输入当年年初的差异率和每月材料的借贷发生额(剔除每月材料所摊的差异),在Excel等应用软件的帮助下即可对企业全年每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差异额进行重新复核,在企业将材料分类进行差异率核算的情况下,该方法正是“一劳永逸”,更显方便。

2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可帮助审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日趋普及,其所应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多种多样,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并通过鉴定,但在实际应用上亦存在种种以书面资料为审计对象所无法解决的难题。例如,有的企业采用的是自行开发的或其他尚未通过鉴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其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缺陷,不能或不能充分以书面形式提供审计所需的资料,有的企业采用的软件虽然经过了鉴定,但在使用时由于操作或其他原因亦存在同样的问题。而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直接对企业全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计,无论其资料是以书面形式保存还是储存在计算机系统的磁媒介或其他储存器中。由此,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使审计的范围由书面向其他媒介扩展。

3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在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运用该技术能使微型计算机在一位审计人员的控制下就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全面、迅速、经济、有效地分析。而目前便携式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推陈出新更使计算机辅助审计如虎添翼,更灵活、方便地应用于各种场合、各种状况。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的范围及方法

1评价企业采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内在风险

对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审计人员首先要评价软件的内在风险。目的在于确定审计人员依赖这些软件控制的程度,以减少为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经评价验证,在内在风险较低的情况下,更可缩短审计时间,减少审计成本。具体方法有:

A分析系统的方法。具体操作为:先剔除会计电算化软件中较多的数据库文件,仅对软件中的重要程序模块进行解剖,阅读数据处理的流程,分析程序的逻辑结构。目的在于确定程序是否能可靠、稳定地运行;程序的各种功能是否都能实现;程序的数据处理、数据生成是否正确;是否能满足会计处理的各种需要。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发现软件本身存在的根本问题,可确定企业会计核算基础的可靠性,目前亦有众多的反编译工具或其他软件可帮助审计人员对程序进行分析研究,但其难度在于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且多数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都经过各种方式的加密,这亦成为实施该方法的一大障碍。

B选样测试系统的方法。审计人员首先建立一包含一个月基本会计资料的数据库,然后输入到会计软件中,根据其核算处理后输出的结果判断软件的可靠性。当然该数据库中必须包含一系列的“错误”。“错误”是指不相关会计科目的分录(借贷双方为通常情况下不应有勾稽关系的会计科目,例如银行存款和盈余公积)、不可能的科目余额(例如至测试结束现金出现贷方余额)等。输入“错误”可测试出软件对“错误”是否识别、如何处理。

C评价数据安全性的方法。审计人员可对数据安全性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试。例如,软件中凭证的制作是否采用二次输入的方法以确保凭证输入的正确性;软件是否已设置在软件运行中,对已输入计算机的凭证不能直接进行修改,而应通过红冲等其他修订的方式;软件是否能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方式是否安全(备份的安全性主要指在存储媒介溢满的情况下,是否能提前向使用者发出提示)等。

通过数据测试及评价数据的安全性能直观地反映出该会计软件各方面的性能,更可判断出使用该软件的内在风险。使用该二种方法的主要障碍在于: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不断发展,更新升级,软件的内在风险也在不断降低之中,对于审计人员来讲,现被测试的计算机程序的版本是否与企业在前段时期内所使用的一致,这是很难检验出来的,这意味着审计人员较难确定前后软件版本内在风险的差异。另外,该方法对单机版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较为适用,对网络版软件来讲存在一定难度。

2验证会计资料总体的完整性

在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来验证会计资料总体的完整性。常规审计中极少对企业会计资料总体进行验证,至多对某一会计科目进行帐帐、帐表核对,而事实上该项工作同样重要。参见《上海审计》1997年第2期上《不应忽略对帐帐、帐表的核对》一文。该文作者对某企业的其他应收款的

七、八十户明细帐户进行了汇总核对,工作量较大,而在一台486DX2-66的微型计算机上,汇总中型企业一个月全部的会计凭证资料仅需几十秒,对审计人员来讲,手工完成此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验证的具体方法为:

首先,根据企业年初或月初的会计科目余额,确定会计凭证总体的初始年、月初余额,并输入计算机中。

其次,将企业当年或当月的会计凭证库进行转化,将企业会计凭证库转化成审计人员熟悉并能操作的格式,目前有众多的应用软件都能达到这一目的,转化好的会计凭证库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整,仅保留需要的数据以加快运算速度。例如对会计凭证库中的一级科目名称、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等予以保留,而剔除摘要、二级科目名称等。审计人员再进行汇总计算以得出当年或当月会计科目的发生额。

最后,将年、月初余额与发生额相累加并以报表的形式输出。由此,审计人员可与企业的年报或月报相核对,以验证总体的完整性。

3协助审计人员进行统计抽样

近年来,一种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已通过国际审计界广泛实践证明的以制度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已逐步应用于我们的审计之中。该方法在符合性、实质性测试中都运用到统计抽样,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正可在此领域大显身手,具体方面有:

A运用于审计日常抽样的编码工作。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否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都可选取随机数(运用随机数表),再转化为审计总体的编码,但其工作量大而枯燥。而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仅需几秒即可完成随机数的产生及所有的编码工作。

B方便地运用于审计抽样。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决定恰当的抽样方法及规模、选择样本及评价方面都能使审计人员得到帮助。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对审计人员来讲最关键的是所有总体中的项目都能被客观地抽取,而采用恰当的统计抽样方法能避免抽取无代表性样本的风险。在统计抽样中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达到迅速、客观、公正的目的。

应用举例:在对某企业的审计中,笔者用Foxpro编制了一运用PPS抽样的程序,能自动地完成从数据编码转化、选择输出样本到分析判断的所有工作。程序运行中首先要求审计人员输入运行参数(可靠性程度、精确度上限和估计错误率),再读入所抽样的数据库并由审计人员确定抽样的字段,其余工作即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抽样的具体数据及结果详见《上海审计》1996年第六期《审计风险控制及审计抽样法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中的运用》一文。

4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的隔离

对企业而言,大量的会计处理是日常性的事务,如报销、成本结算、费用结转等,而审计人员所关心的是一些关键的会计处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能对企业的会计数据库进行分析,确认及打印出在某段时期内高价值的和关键的样本,人工分析并全部隔离出这些高风险的交易事项常常是不可能的。所谓的高价值及关键样本主要指不相关的会计科目;单笔金额超过审计人员预先设定数的样本,如单笔金额在一万元以上的现金收付;不常变动的会计科目,如资本公积等。审计人员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进行重点审计即可满足一般审计的需要。

5日常会计资料的分析及计算

现代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较多的分析,而这正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专长,例如对企业的应收帐款帐龄进行分析,当前众多企业的应收帐款金额居高不下,在企业应收帐款电算化的情况下,可以很简单地得到分析结果,而手工输入再由计算机汇总亦很方便,难以想象全部以手工方式来操作的难度;另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亦可运用于审计日常的计算工作,例如上文谈到的材料成本差异核算的复核。

6审计文书及审计项目管理

审计人员亦可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审计文书管理,如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档案均可由计算机协助处理,方便日后的查询及调阅。例如,在对某公司的审计中,我将全部的审计工作底稿均输入到计算机中,在编写审计报告时仅需调用底稿文件、稍加修改即可完成。而目前多媒体的应用、计算机外设的增多能使计算机将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转化为数字处理并存储,由此满足了审计各种方式取证的要求,更为审计工作的无纸化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过程也是不断发展、完善自身的过程,笔者认为将来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将在以下方面得到推广及应用:

1对会计电算化软件采用预置审计程序的技术。目前,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呈百花齐放的局面,亦有众多企业使用的软件是自行编制的,编制软件采用的语言也各种各样,数据存放的格式也多种多样,这都给计算机辅助审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前景来看,审计部门必然要参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鉴定,对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必将采用预置或嵌入审计程序的技术以满足审计发展的需要。该技术是指预置或嵌入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审计程序,是根据审计人员的需要而设计,用来即时鉴别出特定的或程序无法识别需要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会计事项,并把它们复制到审计人员的文件中。国外,该技术现已开始运用,不久的将来也必然会出现在我们的审计中。预置审计程序的技术为审计人员提高审计的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提供了最佳的方式及手段。

篇2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

计算机审计是各个行业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它以计算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作为监督的重点。它是根据各个行业的法规和制度,兼顾计算机技术自身的特点,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计算机参与各个行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合规性、效益性、安全性、正确性以及参与各个行业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进行审核、鉴证、评价、监督、协调,并提出改进工作建议的一种监督活动。

1计算机审计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是审计人员深入基层行业单位或计算机中心机房现场实际观察业务操作程序,以核实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的一种审计方法。

(2)顺查法。它是按照记帐程序,从原始凭证开始到帐表输出为止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按照业务发生的实际流程、记帐程序顺序地仔细进行核对,便于检查错误。在各个行业计算机会计、资金、融资、管理临柜应用系统中,这种方法是一种日常使用的普遍方法。

(3)逆查法。它是按记帐程序相反的次序,从审计输出报表入手进行检查的一种审计方法。这种方法,一般是在发现一疑点之后,再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查帐、查凭证。这是计算机临柜网点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4)详查法。就是对所有的凭证、帐表及记帐过程进行详细、全面稽查的方法。一般对重点项目或业务量小的单位,或已出现严重问题的单位审计时采用这种方法。

(5)抽查法。是对某一段时期内业务处理过程或某一部分业务进行审计检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又叫抽样法,以重点抽查某一段情况为样本来判断全面情况。这种方法省时省力,效率高,在计算机审计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6)审阅法。是通过审查和阅读有关资料,以鉴别资料本身及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正确、真实、合法、合规、合理、有效的一种方法。用审阅法进行计算机审计时,应该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原始记帐凭证的审阅。

——原始开户凭证的审阅。

——机内流水帐的查阅。

——机内各种查询功能升级和功能审阅。

——总帐、分户帐审阅。

——结帐时的笔数、发生额、余额、积数的查阅。

——各种输出报表和输出传票审阅。

——已归入档案的各种凭证的审阅。

——冻结、挂失申请书审阅。

——解冻、解挂、提前销户申请书审阅。

(7)核对法。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资料想对照,以核实其内容是否一致,计算机是否正确的一种审计方法。这是计算机审计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计算机资金、融资、管理、会计临柜系统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核对方式:

——记帐凭证与其经济用途,会计要素之间的核对;

——记帐传票与流水帐之间的核对;

——总帐与分户帐的核对;

——利息与积数或期限及利率的核对;

——今天帐务与昨天帐务的核对;

——余额轧帐单与分户帐的核对;满页帐与对帐单或与未满页帐的核对,与手工传票的核对;

——帐实核对,银企核对。

(8)综合打分法。这种方式就是采用询问法、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具体作法是将审计要求制成打分表,对每一项工作给出满分标准,然后对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打分,最后算总分。常规性审计或计算机应用的初级审计可以广泛采用此法。

2计算机审计人员参与计算机审计工作的特点

第一,计算机审计人员应参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研制工作。

(1)在应用系统软件的研制过程中,研制人员必须考虑这些规章制度,核算法规,内部控制措施,使其控制实施步骤计算机程序化。计算机审计人员熟悉各个行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条规条法,以及各个行业业务的实际情况.

(2)审计人员参与研制工作,可以及时地提供业务及政策情况,及时发现指出问题,使之及时得到解决。避免因研制成功之后才发现问题,而不得不进行大工作量的改动。

(3)一个应用系统软件在研制成功之后,必须经过计算机审计人员的分析、研究、测试、实验之后才能付诸推广应用。审计人员通过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测试,提出意见,在技术人员的修改之后再测试,实验,直到基本上符合施加情况之后,作出正确评价,再使用推广。

(4)计算机审计人员参与开发应用软件也可以表达用户对开发的应用系统的意见,使得开发出的应用软件具有功能齐全,方便用户,严密可靠的特点。同时,也可以将领导部门对该应用系统的要求、意见贯穿到研制工作中去。

第二,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在帐务处理上与手工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手工帐务系统是一种已经成熟、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帐务处理系统,它充分地反映了各个行业帐务之间的核算关系。在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通过调查研究,将这种手工帐务系统通过模拟使其变成计算机语言能够描述的机器帐务系统。因此,这两种帐务系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

(2)在明确了帐务处理关系之后,为设计方便,以及便于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实现,因而在进行机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了一些中间的过渡系统,来承担应用系统软件在实现业务时应该具备的一些功能。这就使得计算机软件在核算关系上有一些具体的细节,并不与手工核算关系相一致。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充分地了解这些区别,以便于判断这种系统设计是否符合各个行业管理制度,并理解这种设计与手工系统相比所作的融通和改变。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区别,才能对于系统运行后所可能产生的结果有正确的认识,因而,才有可能正确地进行审计,完成审计任务。

(3)在通常的手工系统核算关系上,由于记载帐簿以及处理过程的直观性,往往使得我们忽视了一些较为有效的理解方法,计算机系统在软件设计中大量使用了流程图,通过流程图来反映软件系统内部各个文件、变量之间的核算、过渡关系,这种流程图也使得计算机软件系统内部关系比较清楚,便于实现和理解。计算机审计人员要学会识别流程图和绘制流程图,并通过流程图,来理解软件系统在实现系统功能时与手工核算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因而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作用。

第三,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理解和熟悉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中的文件体系和变量体系。

(1)在手工帐务系统中,作为记入帐务以及核算关系的载体的帐簿、报表、帐卡,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中,通常被设计成为各种充当相同、相似、相近功能的文件,这些文件成为计算机系统中帐务及核算关系的载体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在履行计算机审计任务时,必须明确应用软件系统都使用了哪些文件,各个文件中项目的设置及其之间的关系,每个文件承担了哪些(个)手工帐簿的哪些(个)功能,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手工帐簿、报表、帐卡中每个数据项都有明确的称谓及经济意义,在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中,这些数据项被设计成各种类型的变量来承担实际数据项参与核算任务。审计人员为了作好计算机审计工作,必须充分了解变量体系,理解各个变量所代表的经济意义及变换功能。通过理解变量来理解系统是怎样来实现核算关系的。

(3)机器帐务核算处理是通过各种运算符和运算函数对变量的处理来实现的,审计人员必须认真研究各种运算关系,从而充分评价系统功能,并理解系统核算关系。

第四,计算机审计人员要参与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在投运时的数据移植工作。

(1)一个完整的应用软件要在各个行业业务中发挥作用,必须进行数据移植工作,即将手工帐卡、帐簿、帐表上的数据移植到机器系统的文件中去,这是计算机应用软件应用的第一步。在移植之前,计算机审计人员应参与机器安装、线路铺设等工作,并对各项设施按照要求进行安全审计,从而熟悉布线规律,并便于在今后长期审计中坚持原则。(2)虽然计算机应用软件是根据实际需要编制设计出来的,但是在推广应用时,由于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因而在数据移植时,为了使实际数据正确地移入机器,往往要对那些不适合机器程序设计情况的数据,进行一些适合情况的修改,对帐务系统进行必要的组织、调整、整理准备工作,计算机审计人员参与数据移植工作,一方面熟悉这种准备帐务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便于今后审计工作的开展。

(3)数据移植是手工帐务向机器帐务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始的手工帐簿数据被直接移入机器,可以非常直观地看清楚手工帐簿与机器帐簿即文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因而强化对机器帐务核算原理的理解,

第五,计算机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会阅读计算机打印的各种报表,输出的各种凭证,识别原始手工传票数据,增强鉴别理解帐务核算的能力。

(1)计算机审计人员要学会运用计算机应用软件。计算机审计事实上是对各个行业应用计算机的过程进行审计,如同审计人员必须熟悉手工帐务一样,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首先使用计算机系统来处理各个行业业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好审计工作。

(2)各个行业业务使用计算机之后,各种帐、卡一般以计算机输出为主,有些输出结果在形式上与手工帐簿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熟悉计算机输出的各种信息(包括屏幕信息和打印机打印的信息),并透过各种输出信息来识别和判断手工传票输入过程及机器内部的处理过程,从而达到对计算机应用情况进行正确审计的目的。

3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检查和控制

为了保证计算机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也要对计算机审计工作进行控制和检查。控制和检查主要有以下形式:

(1)责任控制。计算机审计管理,应该根据各个行业计算机应用范围,确定审计领域,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建立责任制,明确各个计算机审计人员的审计范围和责任,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将审计项目分工落实到每个审计人员,项目中每个细节都应在审计方案中列表明确,以便检查。审计部门负责人应该按照审计任务书对各个审计人员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篇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技术应用正逐渐向各个管理领域扩展,由于会计电算法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会计工作也在相应技术的发展之下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记账以及算法,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实现了对会计算法记录进行收集社整理。审计工作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能有效实现会计电算法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实现电算法与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同步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能有效提高工作和信息处理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效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促进审计工作向规范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1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对税收征管审计的影响

1.1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了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扩展到了信息管理和交流的各个领域,电算法的普及和发展致使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应实现审计方式的创新,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审计效率的有效提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审计工作中的抽样检测、经济指标、经济定量的分析以及相应货币值的计算,而这些繁琐的计算过程在计算机辅助系统中得到了简化,通过计算机实现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1.2 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能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实现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审计具有较广的工作范围,其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较广,内容复杂,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将耗费较多的时间在资料的查找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建立规范的审计资料的组织,提高资料查找的效率,并且能通过各种考核和审计相关软件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计算,从而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也能建立有效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模式。

1.3 优化审计步骤和审计方式

传统审计内容基础之上,审计工作包括会计电算系统流程的优化和发展。审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能优化审计工作的流程步骤,以及对审计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审计工作应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建立不断发展和优化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模式,在建立了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基础之上实现了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拓宽审计工作的范围,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范围,充实了审计工作的内容。实现了审计工作信息资料管理向信息系统安全性、整体系统性以及内部控制等管理方向的转变。

2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内容

2.1 基本审计业务处理

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实现基本的审计业务的处理,包括Excel、Foxpro、Word等表格、数据库、文字等的处理和规范化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处理的基本审计功能。同时审计人员也可根据具体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对审计数据的处理,如计算、复核以及分析处理数据,从而建立高效的审计运行模式。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能实现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核对,如工资表的审核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材料成本差异等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通过办公文字处理软件建立了电子资料,建立了共享的信息和数据处理模式。从而能建立优化的

2.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应用

计算机审计业务的处理只能实现基本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然而相应软件的应用能实现深层的审计工作处理。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一方面为审计情况的汇总统计,也是指根据审计工作的方案,对审计工作单位的整体审计状况以及审计工作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汇总分析,最大限度防止错误和疏漏以及人为的更改,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当前审计软件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投入了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如计算机预算执行软件、预算执行审计软件、投资审计软件、银行审计软件、行政事业审计软件等,但仍未形成完善和成熟的统计软件,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发挥有限。

3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障碍和现状

3.1 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的设计辅助仍出现初级发展阶段,计算机审计技术的优势和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现阶段,计算机辅助审计仍集中于数据的汇总、文字的处理以及表格的处理等方面,还仅仅处于审计工作的基本数据处理阶段,仍未实现审计资料统计分析、审计工作流程优化的深层次工作的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仍处于探索和试点的发展阶段。

3.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发展不足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和拓展较为迅速,然而计算机审计技术的相关软件发展不足,并不能满足计算机审计技术的深层次的发展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计算机审计事业的发展。当前存在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功能并不完善、种类较少,并且也未与单位的数据库进行连接、运行过程中错误较多等缺陷。当前相关单位的审计软件多针对某一特定的审计项目或是某种特定类型的审计需要,并未建立完善的计算机辅助审计项目,从而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难以得到深入的发展。

3.3 计算机硬件条件以及审计人员的素质障碍

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对计算机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条件的落后致使审计工作的计算机审计工作难以建立高效的发展模式。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较为落后,从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功能和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相应单位经费的缺乏紧张,从而造成了计算机设备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也为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带来了障碍。相应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也造成了相应数据库的管理较为混乱,难以满足现代化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

4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4.1 建立不断发展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应建立不断发展和持续改进的审计工作发展体制,通过不断实践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化发展。计算机辅助税收审计制度应建立持续改进和发展的体系。在不断的试点和发展过程中,通过由基本的业务管理发展到深层次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最终充分发挥出计算机审计辅助的作用。

4.2 建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机制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关键在于人的管理和能力的持续改进,通过对人才的培养,提升了相应审计人员的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从而也在一的那个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审计辅助技术的创新发展。相关单位的审计人员培训和技能的提高培养应建立在本单位的发展实际基础之上,从而才能使培训真正由理论到实践,最终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测试水平较低的培训以介绍审计软件为主,使之建立高效的应用模式,提高审计效率,而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可通过对数据库的介绍,提高数据库的信息查询能力。人员的培养和技能的持续进步是计算机审计效率发挥的重要因素。

4.3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在风险评价

计算机辅助在税收征管的审计过程中的统计应先对软件的内在风险进行评判,同时对相应资料进行完整性评判,减少因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的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在对具体的税务进行核算审计时,首先应对整体的系统进行了解额分析,由于前期的录入和自动汇总缓解的错弊性的概率较小,从而可重点抽取税种,并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税率的计算凡是,对对多个选择分支构建数学模型,对审计的业务结果进行复核,并且采用比较的方式进行审核,充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在审查过程中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繁殖认为修改审查数据,剔除核算过程中的系统风险,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真实性。

4.4 建立信息数据的有效采集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能建立优化的信息数据的采集,信息数据的优化采集也就是对数控内容的选择性采集。在审计人员对相应信息的内在风险的了解基础之上,对预测的弱点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但由于各行业的审计软件以及经营的模式都不同,从而也难以对计算机审计的软件的统一,从而造成了软件系统差异较大,数据的格式各有不同的状况,从而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带来了难度。当前主流的财务软件系统,如用友财务系统、金碟财务系统等,其的数据格式都不尽相同。目前信息的优化收集可从单机系统和联机系统的信息收集两个层面的方式来实现:

无论运用哪种信息采集方式,都应对具体的审计单位的工作平台即相应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初步确定。当前一般DOS环境、WINDOWS系列、UNIX系统三种系统环境,其中,WINDOWS系列应用最为广泛。并且应根据具体的系统类型选择适合的应对方式。

5 结束语

对于单机的系统,审计人员应对单位相应的财务软件系统程序运行方式以及程序模式之间的功能关联以及数据格式类型的存储、数据文件的存取位置以及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接口等事项进行了解,而后才能在相应的审计人员的配合之下实现对数据文件进行信息的优化采集,在具体采集过程中,若系统包含数据转换接口,在采集时则可直接转化为审计人员能系统分析处理的文件格式,如.DBF、.MDB等。单机系统的数据采集还可通过对审计软件以及相应工具提供的数据转换的接口,如通审软件系统中提供的用友和金碟财务系统的数据转换接口、MS-SQL Server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或是在不具备数据转换接口时,使用VB、VC等描述数据结构的编程语言,编写出相应的数据转换模块来完成数据的优化采集。

而网络型数据的收集和获取,不仅能通过单机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优化整理,还能应用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连接)连接互联网上的数据源进行数据的转换。通过互联网上的开放数据库的连接,使用数据库中所提供的终端驱动程序实现了对互联网服务器数据库的直接连接和读取数据。互联网上的大型数据库一般拥有较为丰富的数据库驱动程序资源,能将所需类型的数据表转换为其它数据库格式文件。例如MS-SQL Server、Oracle、Sybase等,当前较为流行且功能较强大的大型数据库系统软件,通常拥有数量众多的数据库的驱动程度类型库。在具体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过程中,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常常是在进行了合理的选择性查询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数据格式转换,即先撰写SQL语句制作审计专用视图,核查无误后,再进行实质上的存储并转换成所需要格式的数据表,从而能够大大地减少数据的采集量,以及避免了对原始数据的修改和产生不必要的冗余。

参考文献

何媛.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在税收征管审计中的应用[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6):91-92.

孙俪.论地税计算机辅助审计[J].理财,2011(1):169-171.

申南林,王瑞云.如何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J].审计与理财,2010(1):221-223.

篇4

一、嵌入式审计模块(EAMs)

嵌入式审计模块是集成于应用系统的各个环节的代码段,或者说它是嵌入被审查的系统中的一个程序块,应用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交易处理等被审计事项的持续监控。嵌入式审计模块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对系统中每一项交易进行实时检查,因此它尤其适用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中。嵌入式审计模块对满足预先设定规则的交易,在该交易被进一步处理前作如下工作:记录该交易的细节,实现定期浏览和报告审计日志文件,为后续审计作准备;或者只是对交易作标记(tagging)以便区分其他交易。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随时可以对一个正在运行的系统嵌入这种审计模块,否则一方面会影响系统整体的运行性能,另一方面不能有效地在适当的环节截取用于实时监控的审计数据。所以,EAMs通常在系统设计之初就应当有内部审计师的直接参与被监控的应用软件的系统设计,从源头进行优化。

用EAMs采集的审计证据文件一般分如下几种:不合法而进人使用有口令的程序(如数据修改程序);未经批准而调用某数据文件;超权限使用系统;擅自调阅或修改审计线索数据项或审计证据文件。运用嵌入式审计模块采集审计证据对于符合性测试非常有效,同时,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可用于实质测试。由于这种技术的应用,要求在系统设计时,就要把该嵌入模块结合进去。这需要在电子商务软件设计标准中对这类审计线索生成的程序进行必要的强制规范。另外,EAMs也可用于电子签章的鉴证,其原理和用法是相同的。

利用EAMs采集审计证据有其独特的优点。其一,它并不需要内部审计师连续地监控审计模块,而是只要零星和偶然的监控即可获得有效的结果,这就大大减少了内部审计师的工作量。实时审计可以弥补事后审计线索不充分的缺陷。例如:许多银行使用客户服务系统(CSS)来管理它们的客服功能。基于在线实时环境运行的CSS系统能保证客户服务数据直接由客户端传人系统数据库中,对这种运行能够进行有效的实时监督的就是EAMs。其二,它可以采集审计所关心的关键数据。如对计算机非正常运行时间处理各项业务的记录,或对非法调用数据文件处理的记录。嵌入的审计程序本身具有隐蔽性、安全性和稳定性。非审计人员不能看到这些审计程序和自动形成的审计数据。所以,审计人员应用这些审计程序就能自动记载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同时还可随时调阅这些证据文件,并利用这些审计证据适时判断系统运行情况和提出审计建议。

二、通用审计软件(Generalized Audit Software,简称GAS)

GAS是专门为审计人员设计的,是能够直接访问各种数据库平台及平面文件(具有行和列的一维或二维数组的数据表)系统的标准软件。它可帮助审计人员完成基本的审计任务,尤其擅于测试计算机中存在的数据和信息。通用审计软件比较容易使用,只需要审计人员具有有限的计算机知识,并不要求有编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具有适用性强等优点,是目前计算机审计中最广泛使用的审计工具。

GAS的部分功能特征如下:(1)分类(sort),如将采购定单按金额从最高到最低顺序排列,以便审计人员能检查是否遵循了所有超过一定金额的采购都要进行有力的讨价还价过程的要求。(2)对比(Matching),如将所有的赊销与经批准的顾客主文件进行比较以确保已执行了信用检查。(3)合并(Merge),如将A分部的库存文件和B分部的库存文件进行合并以便能产生存货项目的随机样本来进行测试。(4)更新(Update),如在测试发票开单程序中增加对每一顾客适用的折扣条款。(5)生成和保存,如复制被证实的贷款样本以便第二次要求时可用。(6)汇总功能,如合计所有指定存货号的销售并编制所有这些销售的汇总记录。(7)数学函数(Mathematical Functions),如进行重新计算和小计。(8)抽取(Extract),如抽取所有相关的业务,并对它们进行小计以便复查。(9)条件操作(Conditional Operations),如仅选取那些超过设定金额的维修费用进行测试。(10)抽样(Sampling),如计算样本量,选取样本,评价总体。(11)报告编写(Repotr Writ―mg),如生成一个存货账龄分析表,以评估其过时性。(12)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如编辑检验输入数据。(13)统计常规程序(Statistical Routines),如执行各种统计分析。

通用审计软件具有对信息系统知识要求低等优点。许多商业软件包涵盖了通用审计软件功能模块描述的大部分功能。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国外著名的通用审计软件有审计命令语句ACL(Audit Com-mand Language)和IDEA(Interactive Data Extraction and Analysis)。国内的通用审计软件有:中望软件公司的审易软件、中普软件公司的中岳软件、通审软件公司的通审2000、审计之星、金剑软件等。

在众多审计软件中,由ACL Services Ltd.(省略)开发的审计命令语句ACL是使用最广泛的通用审计软件。它允许审计师将个人笔记本电脑与客户机系统相联,从而下载客户端数据到笔记本电脑中以供后期的处理。它可以针对覆盖所有交易事项的大数据集合进行符合性测试。值得一提的是,它有审计追踪的功能,从而审计师可以在任何时候观看他们的文档,步骤和结论。ACL使用便利、适用范围广和可靠的优点使其在审计公司中非常流行。

ACL在数据存储,分析和报告方面在审计界已被视为权威。所以,一些大的审计公司自主开发的审计系统甚至也要求他们的系统接口在数据提取和分析方面与ACL保持一致。

三、电子表格分析技术

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LOTUS等)具有电子表格、数据库管理和统计图表等功能,而且可以进行宏编程,可以和数据库及其他计算机应用连接,其本身的多个表格和表格间也可以互链,还内置了许多分析函数,尤其是其特有的财务函数,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这些辅助功能对电子资料进行审计处理。电子表格的单元可以填写公式,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相应的计算,单元间可通过链接实现数

据的同步修改。电子表格以行(row)和列(column)构成。行和列的交点称为单元(cell),单元内可以包含数据,或公式(执行运算或逻辑分析的指令)。单元间可互相链接来实现同步修改。近年来,电子表格的功能也随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增强。

Excel是审计人员最常用的一种单一工具。可利用Excel辅助执行的审计工作有:利用Excel辅助审计程序表的编制,编制某些项目的审计表格,编制试算工作底稿与调整后会计报表,编制集团公司的合并报表,进行分析性复核。利用Excel辅助审计,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灵活方便、实用有效的计算机审计技术。

四、数据提取技术与自动化工作底稿

在现代网络办公环境下,审计数据来源于网络化的数据服务器或其他大型机等,将这些数据提取到内部审计师个人机(PC)上,以便运用电子表格、数据库和数据分析软件等完成数据的分析工作。这个过程就需要运用数据提取技术。数据提取的具体方法视具体系统而定,常用的方法是利用通用审计软件的数据提取功能,定义所需的数据,然后把相应的数据复制到指定的PC机上;另一种数据提取的方法是利用ODBC(开放式数据互联)。数据提取技术的优点在于将数据提取到个人机上避免占用大型机的运算数据,实现离线审计,从而获得高的效率和效益。但是运用数据提取技术将增加潜在的审计风险,因为通过提取过程,提取到的数据可能缺乏完整性和时效性,进而影响审计结论。

自动化工作底稿的功能有执行风险评估、审计进度安排、生成工作底稿和报告、追踪未解决的问题及其成本代价等工作,可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自动化工作底稿软件既可以基于现有的商业化应用套件(如Lotus Notes,MS Office等)实现,也可以采用专用的审计软件(如Auditor Assistant)。

五、结语

目前,计算机审计工具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对存贮在磁介质或光介质上的数据文件进行查询、抽样、复核、核对等,执行查账功能。随着计算机审计范围的扩展,仅具备查账功能是远远不能满足计算机审计要求的。可以预见,未来的计算机审计工具将由查账型向分析型方向发展,并有可能向审计专家系统发展。分析型审计软件是在对磁性数据文件内容进行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适当的审计模型,对各种经济指标进行定量的计算、分析与评价;审计专家系统则是模拟审计专家在审计中所作的思维和推理,代替审计人员完成部分审计任务的计算机软件。无论是分析型软件还是审计专家型软件,都需要面临的一个趋势是: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计算机化财务系统中中断甚至消失。如何实现对新的审计线索的追踪将成为未来计算机审计工具需要考虑的内容。

未来计算机审计工具与技术的发展更加要求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传统记账方式下,可以从字迹上辨认出登记人,从而明确责任,但是计算机环境下只能提供统一模式的输出资料。没有记录人的笔迹,无法从记录上辨认登记人,审计线索的痕迹不容易追踪,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对会计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职责的划分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

由于计算机审计工具的智能化发展,审计对象也更多更复杂,这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嵌入式审计模块的设计中,内部审计人员参与系统的设计与评价,更加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超前和全局意识。

参考文献:

[1]北京兆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CIA研完中心:《实施内部审计业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薛鹏:《如何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实施有效的审计》,《工业会计》2002年第11期。

[3]韩庆兰:《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版。

[4]郁建国:《通过网络获得会计信息的几个问题研究》,《中国会计电算化》2000第9期。

[5]Arens,Alvin A& Loebbecke,James K.Auditing:AnIntegrated Approach,New Jersey.Prentice-Hall,2000.

篇5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审计 应用状况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大会计"执业能力下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号:2013GG138)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政府会计概念下事业单位新内控制度建设研究(课题号:13CGLJ03)

如今,企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互联网+的概念不断得到深化,计算机技术已经几乎在所有企业得到普及,人们办公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会计电算化使审计工作的对象、内容、方式以及范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节约企业的成本,帮助传统的企业朝着现代化企业迈进,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改革红利。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应用面临的问题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不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借助互联网技术朝向纵深发展时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例如,目前最先进的平行模拟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成本高昂,操作难度巨大,需要极为专业的人员才能熟练操作,这对一些资金和人才实力不足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制度和立法缺乏统一性

虽然近些年我国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但是在计算机领域的相关立法却屈指可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直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也没有良好的行业标准可以参考,这就让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变成脱缰的野马,如不予以及时调控,在未来将面临非常大的风险。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审计报告多数是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均有固定的行业标准可以执行,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做出的报告是电子版的,在法律效力方面是不具备传统书面报告的优势。特别是对一些小企业,由于品牌实力不足,其的电子版审计报告不具备强有力的公信力,这对其后续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三)缺乏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全方位人才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需要专门的人才方可胜任,计算机审计技术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审计技术素养,同时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知识,这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员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在新型的现代化企业中,不仅需要员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拥有创新精神、开拓的勇气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只有完全拥有了这些才能称之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领域的全方位人才,而目前,市面上这类人才屈指可数。

二、如何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一)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

现代的企业发展必须具备严密的内部控制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断地冲击着传统企业的运行模式,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正是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会计技术的结合。随着现代化企业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冲击会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当中举足轻重的大型国企,这些企业相比较现代化企业,内部的运作比较保守和传统,它们如果在朝着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对固有的传统的会计模式加以革新,不能积极的将计算机技术引进到现有的内部控制系统当中,将逐渐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冲击,甚至被消费者所淘汰。例如,中石油集团公司拥有上万亿资产,员工高达百万,其内部的审计都是借助互联网完成,中石油集团公司对各分公司、二级单位以及子公司的会计审计都是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来完成,这样的审计效率会更加的高效,也可以加强企业领导层对整个公司的控制。

(二)提高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在未来会逐渐被社会所摒弃。企业应该致力于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专门聘请专业的计算机技术领域高水平人才,定期的开展信息技术相关培训。此外,会计信息化技术对于传统的会计从业人员是一大挑战,特别是企业当中年龄较大的会计从业人员,这些员工大多数缺乏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相关教育,很难有效的适应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因此,企业应当具备足够的耐心去指导曾对企业做出巨大的贡献的、年长的会计从业人员,帮助他们适应计算机和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完成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适应,逐步提升企业整体的信息技术水平。

(三)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

我国从新世纪起就逐步迈向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下,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对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而会计信息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面向现代化企业的制度,这个制度可以有效地对员工进行监督管理,而其监督和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则在于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生产和创造,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只有当员工切身的感受到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发挥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快速地完成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让企业加速融入到互联网+的时代,最终拥有更多的发展动力。

(四)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工作效率和员工积极性的重要体现就是企业具备良好、完善的内部制度,尤其是大型企业的管理,更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例如,像中石化这样的“巨无霸企业”行业巨头,其拥有数百万员工,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如果不借助信息化系统,将会非常复杂,管理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非常多的问题,因此,现代化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会是非常紧迫的任务。

(五)提高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需要极为专业的人员才能胜任,而管理这样的人员更需要具备专业的素养和超凡的领导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专业人才的能力,让其更好的为企业服务,让其发挥更大的价值。现代化企业应当不断地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除了聘请专业的管理人才,逐步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外,还需要对各级管理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六)加强信息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管

任何一个企业和组织的内部控制不可能仅限于内部的控制和约束,这永远都不可能达到目的。在信息系统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当积极引入外部的监督,外部的监督可以让企业不断地总结过去的得失,是企业不断进步的关键。特别是一些上市企业,需要定期的企业的财务报表、企业的预算和决算情况,供广大投资者以及社会人士监督,确保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运行顺畅,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结束语

基于上述可知,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分别是: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计算机辅助审计制度和立法缺乏统一性以及缺乏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全方位人才,而为了对症下药,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六条可行性的办法,分别是: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加强信息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管等。互联网改革是企业得以进步的动力来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作用,让审计工作得到很好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章亮. 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改进[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2]朱艳飞.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3]于晓静. 基于内部审计的持续审计理论与应用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

篇6

一、城市供水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总体思路

通过对城市供水企业审前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的内容分为电子数据采集与转换、计算机审计数据模型建立和城市供水审计中的计算机审计实施过程三大部分。城市供水审计的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

电子数据采集与转换部分中,对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数据采用不同的数据采集和转换方法,将数据导入到AO中。其中包括财务数据、环保局的水环境影响企业数据和工商提供的特种行业企业相关数据采用A0中的模板工具进行数据的导入;城市供水企业营业收系统的SQLserver备份数据,首先使用sQLserver2005将其恢复,然后对营业收系统中按月存放的抄表信息数据、抄表信息明细数据、用户信息数据和调整减免数据进行合并转换。

计算机审计数据模型建立部分中,通过理解城市供水企业营业收业务流程,并分析采集转换后的电子数据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据模型,并分析数据模型中的关键审计点,为计算机审计实施过程提供审计方向。

二、城市供水审计中计算机审计数据模型的建立

计算机审计区别于传统手工审计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构建审计分析模型,用模型对审计数据进行分析。审计分析模型是审计人员用以进行数据分析的技术工具,它是按照审计事项应该具有的时间或空间状态(例如结构、数量关系等),由审计人员通过设定判断和限制条件,建立起数学的或逻辑的表达式,用于验证审计事项实际的性质或数量关系,从而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做出科学的判断。通过对城市供水企业的营业收系统后台数据表间关系的分析和具体业务流程的理解,建立了城市供水营业收数据模型,如图2所示。

从建立的模型中用户性质、抄表信息、调整减免信息及水信息为关键审计点。其中水的收取与抄表数据和调整数据有关,也跟用户性质的设置有关。因此水的审计应作为整个计算机审计的重点。

三、城市供水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实施过程

从建立的数据模型中分析关键审计点,将水作为计算机审计实施的重点。对于水这个关键点又可以分为水收入的合规性以及营业收系统关于水收取的功能是否满足要求这两方面。

(一)城市供水企业水收入合规性审计 首先对财务系统中售水量和应收金额与营业收系统后台数据一致性进行审计。城市供水企业财务系统中的售水量数据和应收金额数据都来自其营业收系统前台每月报表数据。通过对营业收系统的后台数据进行计算后与财务系统中的售水量和应收金额数据进行对比,可以验证营业收系统前后台数据的一致性。年度售水量和应收金额的计算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抄表信息部分、调整减免部分、冲红部分和暂收款部分。其次对水价政策执行合规性进行审计。根据物价局文件规定城市供水企业水收取执行分类售水价格。售水分类为:居民生活、非经营性(行政事业)、经营性(一般工商企业)、经营性(水环境影响企业)、特种行业、中高层二次供水及转供用水等。在城市供水营业收系统中以简号字段来定义售水分类。因此,可以根据物价局的水价调整点,分调价前和调价后两个时段对不同性质的用户的售水数据做售水价格检查。再次对用水性质界定合规性进行审计。物价局对用水性质界定标准有明文规定。根据物价局对水价分类的规定,将营业收系统后台用户数据与工商局提供的特种行业企业数据、环保局提供的水环境影响企业数据进行对比;从营业收系统后台居民阶梯用户数据中审查户名为企业的用户;审查城市供水企业总公司及下属分公司所用水表的用水性质界定,从而对用水性质界定的合规性进行审计。最后对水减免合规性进行审计。在抄表信息表中存在抄见水量和实收水量两个字段。抄见水量通过本次抄表数减去上次抄表数计算所得。实收水量为实际进行收的水量。本项审计通过提取抄见水量与实收水量不一致的记录,进行原因分析和延伸审计。

(二)营业收系统功能审计 首先对售水价格调整功能进行审计。通过水价政策执行合规性审计中的发现营业收系统后台数据中存在未及时按规定调整水价的记录。对营业收系统前台功能进行检查,发现售水价格调整功能只是提供价格的调整,而没有规定价格调整的时间,且价格的调整前并没有强制要求进行抄表来清算价格调整前的使用水量。其次对长期未收款管理功能进行审计。在转供水与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收管理审计中对长期未收款进行了计算,发现系统对长期未收款没有进行有效处理。有些水表有较大金额的水未销账,但依旧在正常抄表和正常付。再次对长期未抄表水表管理功能进行审计。筛选用户状态正常,但多年未进行抄表的用户信息记录插入“长期未抄表用户”临时表。对长期未抄表用户进行分类,并进行原因分析和延伸审计。最后对长期抄见水量为零水表管理功能进行审计。筛选将用户状态正常,但多年以来抄见水量为零的抄表信息记录插入“抄见水量长期未零”临时表。对长期抄表为零用户进行分类,并进行原因分析和延伸审计。

篇7

一、工程结算审计内容

(一)工程合同的审核工程合同是工程结算的基本依据,工程的结算必须按照施工合同所规定的项目进行。审计工程合同,主要看施工方对于施工合同中规定的项目是否完成,还有就是合同中规定的工程取费类别是否与工程决算书中的取费类别一致。

(二)取费标准的审核对照施工工程合同,检查取费标准是否按工程合同所约定的标准进行计取。如在审计某工程决算项目时,发现合同规定按三类取费,但施工单位取费时提高了一个档次,按二类取费,造成多计。审核单位工程造价。审核查证时应注意掌握市场的价格行情,了解工程的结构类型和建设特点,掌握一定区域内同一时期的平均工程造价指标情况。审核工程费用的计算过程。重点是审核各项费用在计算时所确定的基数是否符合相关的文件规定,取费系数是否与工程类别、施工企业资质一致,费用内容有无重复计算的问题等。

(三)材料差价的审核对于按系数法计算的材差部分,注意材差系数的变化和材差计算的基数规定,以地方有关主管部门每季度下发的文件为审计标准,注意材差系数计取的时间与施工进度一致。对于按实结算的材料在审计其价差时,以审计材料用量和材料的实际价格为主。对那些可以据实调整的材料直接审查施工企业的原始票据,特别对装饰材料加强审计力度。如果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约定材料单价不可调,则必须按照投标单价执行。

(四)套用定额的审核首先审核定额的选用是否正确、合理。如建筑工程就分为新建工程和改建工程两类,而两者使用的定额不同,前者以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为主,后者以维修装饰定额为主。其次审核定额的使用过程是否严谨,有无错套定额现象。如工程决算中选用的定额编号所对应的工程内容是否与施工图纸表现的工程部位完全一致,定额基价所包含的项目内容是否重复计算,定额基价的换算过程是否完全正确,定额中某些项目的换算是否合理等。

(五)工程量计算的审核 施工单位在编送结算资料时普遍存在多计工程和重复计算工程量以及只增项不减项,或只增项少减项问题,为此,工程审计人员首要是注重现场核对和对招投标项目以外的工程的验收、收方,直到查清查实为止;其二是工程量的计算必须要有详细的过程,并且必须严格按照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审核。

(六)签证工程的审核因为签证工程的审核一般都是在工程完成以后,并且签证的项目一般由工程的具体承担部门认定,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有审计人员参加,所以审计人员在审计签证项目时必须从多方面着手,首先可以实地查看签证项目,进行必要的验收和收方工作;其次可以询问现场施工人员,可以要求现场施工人员对签证项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作出解释;再次对于涉及隐蔽工程的签证项目,必须要求审计人员现场确定,否则审计人员不予承认;最后签证项目的程序必须完善,需要分管领导签字的,必须要有签字,否则审计人员不予认可。

二、工程结算的审计方法

(一)传统造价模式的工程结算审计在传统造价模式下,审计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工程量计算和结算单价套用是否正确、各项费用标准是否符合现行规定等。可以选用以下几种审计方法:

(1)全面审计方法。就是将工程竣工结算书及造价有关方的招投标、合同等文件对照图纸、变更、签证、实物、国家和地方定额、政策性文件进行全面审查,对有变化的工程量进行一一计算,对有变化的定额子目进行一一套用或换算,对有变化的材料数量及价格进行一一确定,对所有规费进行一一计取,然后直接得出审定价。虽然这种方法存在时间比较长的缺点,但是为了尽量减少投资资金的流失,合理结算工程造价,时间的长短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2)重点审计法。这种方法类同于全面审计法,其与全面审计法之区别仅是审计范围不同而已。该方法有侧重地,有选择地根据竣工图计算部分价值较高或占投资比例较大的分项工程量。如砖石结构(基础、墙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板、柱)、木结构(门窗)、钢结构(屋架、檩条、支撑),以及高级装饰等;而对其他价值较低或占投资比例较小的分项工程,如普通装饰项目、零星项目等,可忽略不计,重点核实与上述工程量相对应的定额单价,尤其重点审核定额子目档次易混淆的单价(如构件断面、单体体积),其次是混凝土强度等级、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强度等级换算。这种方法与全面审计法比较,工作量相对减少,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做到准确无误。

(3)分析对比审计法。由于上述两种方法工作量大,审计周期长,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摸索出另一种方法,即分析对比法。该方法是在总结分析工程结算资料的基础上,找出同类工程造价及工料消耗的规律性,整理出结构形式不同、地区不同的工程造价、工料消耗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对审核对象进行分析对比,从中找出不符合投资规律的分部分项工程,针对这些子目再进行重点审计,分析其差异较大的原因。

(二)清单计价模式的工程结算审计在清单计价模式下,由于工程量等的计算工作都在编制清单文件时已经进行,所以在这种模式下的工程结算审计主要包括:

(1)首先检查招标文件中的清单项目编制是否合理,定额的套用是否合适,规费、措施费等取费标准是否合乎国家文件要求。重点审查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是否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是否按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编制,每一个子目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要求表述是否准确完整,有无多算、少算或漏项的子目,暂定项目是否合理等。

(2)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工程内容,仔细对照进行检查,看施工方是否有漏做、改换工程内容等行为,对于未作的项目要从中标价中及时清除。对隐蔽工程,必须要有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现场管理检验合格签证,必要时可以采用摄像的方式进行记录。

(3)严格按照清单上所列材料的各项指标办理验收手续,防止施工队使用假冒伪劣材料滥竽充数,同时应结合中标单位的商务标书的“工料分析表”,检查工程所用主要材料与工程量清单的要求及工料分析表的单价是否一致。还有就是要及时确定“暂估材料”的价格,在工程完工后要及时对暂估材料进行市场调查,避免因为材料价格波动给工程结算带来的麻烦。

三、加强工程结算审计的对策

(一)完善工程结算审计一方面加强审计制度建设,应按照《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和本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如审计风险约束机制、审计项目质量责任制、审计工作质量考评体系和奖惩制度。使审计可以做到有章可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减少和避免各种错误的发生。另一方面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应按照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审计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决算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承担审计的人员不仅应具备会计、审计和建筑预决算的知识,还要掌握经济、法律等多种专业知识,为此要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积极参与审计的经验交流和理论研究,为审计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平台。

(二)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提高审计质量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大规模普及和发展,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和审计作业手段已受到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加快改进审计技术方法和审计作业手段,运用计算机来辅助审计已势在必行。工程结算审计任务繁重,审计计算工作量和重复手工劳动量也很大,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大大简化了审计人员计算、抄写等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可针对具体项目应用成熟的软件如工程量自动计算软件、钢筋计算软件、预算套价软件。

(三)运用谈判技巧,促成各方共识 在工程结算审计工作中由于各方立场、利益的不同,必然在审计处理意见上有大量分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运用审计的谈判技巧达到既不伤害彼此的根本利益,又能维持各方友好合作关系的目标。审计人员在审计谈判前首先要做好调查研究,不仅要求谈判人员对工程决算资料中有关部门的施工合同、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隐蔽工程签证资料等有关情况充分掌握,还要对谈判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如谈判中有哪些有利的或不利的条件和因素,双方对谈判的兴趣和迫切程度如何,谈判的成败对双方各有哪些利弊,要有哪些准备和对策,以及各种可能的后果等等,要有一个通盘系统的考虑。还要运用心理学知识,并有意识地、恰当地运用一些谈判策略和技巧,以驾驭审计对话内容,产生合作、建立信任、解决对立情绪,并得到有关人员的支持和尊重,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应自始至终坚持专业标准,立场鲜明,毫不动摇和让步。同时也应在风险控制范围内作出一定的让步,在双方处理意见上分歧较大,在用其他方法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提出折中方案,公平解决,及早走出困境,提高效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使甲乙双方达到“双赢”。

篇8

[关键词]企业会计 电算化 审计 发展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并且使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电算化也犹如一把“双刃剑”,操作的便捷势必交织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保障风险与审计工作的困难。财务与审计工作的对接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

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可以从成绩和不足两个方面分析。在成绩方面,企业应用电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首先,很多企业都具备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化条件,财务管理人员拥有电脑操作技能,可以将传统记账方式与电算化紧密结合,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求。其次,高校每年培养大批会计专业人才输送企业,报考会计资格证、会计师的人员数量持续增加,源源不断地积蓄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的人才动能。最后,会计电算化软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自行开发的各种财务管理软件能够将记账、算账、报账等功能融为一体,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传统会计工作中解放出来,方便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并且工作的准确性也取得了根本性的改善。

在不足方面,电脑操作的效率和便捷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电子存储介质和手工原始凭证有着天壤之别,最重要的就是对原始记录真实性的保障受到限制。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动机不仅包含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会存在对会计信息的修改,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更为隐蔽。企业内部开展财务工作的人员经常处于新老交替的局面,不少企业进行电算化改革时会受到原有会计人员的阻碍,如果新型专业人才供给不足,就会使电算化的实施进程受到影响。所以尽管会计电算化在国内从无到有走过了较长的岁月,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始终有待提高,因为电算化不只是服务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显现,更是防范经营风险,加强财务预警,改善财务业绩的工具。比如财务管理人员对计算机密码保护设置不严谨,就有可能引发企业其他人员修改记录信息的风险。电算化不是形式,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尚未达到深层次应用的要求。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对审计工作的发展要求

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对我国审计工作的发展也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财务管理方式的变化,而是从软硬件、管理方法、管理人才多角度、多方面的变革,所以审计工作不能停滞不前。

第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要求审计内容发展。审计的目的是审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合法合规,一切与企业财务管理真实性相关的量化信息都应当被纳入审计工作的内容范畴。因此,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后,必然要求审计内容随之发展。原先审计工作主要针对企业手工记账的账簿、原始会计凭证,发现其中是否存在问题。现在审计人员必须要对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中记录的内容进行全面核查。这种基于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核查不简单等同于原先对原始记录和凭证的检查,更重要的是从电子记账系统中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的非真实记录环节,并要将电子记录与原始凭证相对照,从中挖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所以企业电算化应用后,审计的工作量和难度大大增加,工作内容的发展势在必行。

第二,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要求审计技术发展。审计是一门颇具技术含量的工作,传统手工记账时审计工作就已充满挑战性,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后,技术难度更是大幅提升。原先存储在纸质凭证的会计信息可以相对容易地查找修改记录,但是电子存储介质的使用甚至能在修改后不留任何痕迹。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以前在传统手工记账时积累的审计经验可谓技术的源泉,而电子记账条件下,审计人员不可能仅凭肉眼就发现企业财务不合规管理的端倪。同一审计人员要面对多种财务管理软件,不同软件的操作方法、操作界面之间的逻辑性都存在区别,没有技术支持,仅靠人为审查,审计的精确性会大打折扣。而且从技术进步的角度讲,企业会计电算化是技术的质变飞跃,审计作为财务监管的核心,如果不能取得超越性的技术变革,将会显现工作的被动局面,甚至将会遭遇“瓶颈”。

第三,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要求审计人才发展。审计人才直接关系着审计工作的质量,会计电算化在企业普遍应用后,审计工作难度加大,技术需要变革,因而也对审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先审计工作的方法、流程、套路在电算化环境下不能起到全面监督的作用,只能适用于对手工记账部分的审计,电算化部分的审计必须应用新的方法和流程,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复合型技能。电算化应用在先,审计工作需要随之进行改革和发展,所以审计探索是在持续进行的,目前不仅复合型审计人才欠缺,电算化审计还需要大量的研究人才,深入到实践当中,开发更加行之有效的审计技术与方法。而且人才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也代表着审计行业整体的水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上市公司的规范等等,都离不开微观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只有审计人才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存的问题,带动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发展的举措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审计工作的发展,使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迈上新的台阶,真正发挥电算化的潜在动力,今后应当着力展开审计制度建设、信息平台建设和专业人才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应构建新型审计制度。审计制度是工作开展的指导,当前宏观和微观的审计制度建设并不完善。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家应当根据《审计法》的要求,将实际工作和法律对接,明确审计问题发生后的处理规定,尤其是要建立责任人制度,无论参与审计的人员还是企业内部电算化管理人员,都应当职责清晰,发现违法违规问题都能找到直接和间接责任人,以便增强审计和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自觉意识。从微观角度来看,国家应树立复合型审计的工作方针。所谓复合型审计,就是将传统手工记账与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工作结合起来,界定两者的关键结合点,并要求两者审计结果的一致性,打破现在审计工作制度不清的现状。另外,在新型审计制度建设中,细化审计流程,提交相对应的复合型审计报告,都是不可或缺的发展工作。

第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应创建审计信息平台。我国目前设计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软件在各个企业中应用的占比不同,企业使用不同财务软件时不具备统一的软件接口,信息共享困难,所以审计工作需要统一信息平台的支持。信息平台总体上要求审计机构和企业之间能够全面对接,用时时监控作为审计严谨性的保障。审计信息平台应涵盖浏览、记录、检索、统计、分析、预警、传递等功能,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各项操作可通过信息平台显示,审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可设立相关的财务预警,对于存在风险的财务操作进行监督检查。国家政府部门也能借助信息平台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状况,审计发展的进程。所以国家应大力推动审计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使我国审计工作的发展速度加快,克服技术困难,挖掘隐性问题。

第三,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应加强审计后备力量的培养。由于我国目前存在较大的审计人才缺口,后备力量的培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要求具备复合型技能的审计人才,所以高校应从教育的方式改革入手,使审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获得充分的时间锻炼机会。为此,高校应鼓励会计审计专业学生参加第二专业的学习,认识其他专业的经营特点,认识审计工作在各个专业领域的应用需求,培养拥有跨行业能力的审计人才。此外,高校还应为学生创造广泛的学习实践机会,将审计工作划分为由浅入深的实践历程,从手工记账审计工作开始,逐渐向企业会计电算化审计过渡,帮助学生按部就班参与审计实践工作的学习,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对实践的领悟和思考,加深对审计工作的研究,创新实践技术和工作方法,成为优秀的审计人才。

四、总结

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审计工作的完善是相辅相成的,推动审计工作的系统化发展,可以说是对企业内部财务严谨性的一种敦促,最终都将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利益。相信在上述举措的应用下,我国审计工作将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黄大双.浅谈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财会通讯,2009

篇9

关键词 联网审计;预决算;远程审计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02-0159-01

在建设工程项目初期和实施过程中,互联网为其提供了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同时也为泄露其业务机密、技术资料、传播其他信息也提供了便利。近年来,在工程预决算审计实践中发现工程造价不真实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对概预算定额的错误使用。为了防范于未然,特别是在建设项目的预决算中,需要采用基于Web的审计系统来监测建设项目的网上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种审计思路即联网审计,也称远程审计或非现场审计,是通过互联网或内特网远程访问、调用建设工程单位相关电子数据资料进行审计的一种方法。

1 审计系统的介绍

基于Web的审计系统遵循可靠、先进、安全、实用的原则,按模块化设计方式,以便于系统的扩展。系统的具体功能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远程通信模块。功能包括建立与建设工程单位服务器线路对接,权限和身份确认,数据加密/解密,传输控制,实时通讯以及解除连接等。其目的是建立一条安全可靠、稳定通畅的数据传输通道,保证审计资料传输的保密性和高效性。

2)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是远程审计的基础,建设工程单位及审计部门通过加密通道来传输和接收数据。该模块把建设工程单位的预决算数据按照审计要求,以EXCEL格式导入到系统中,格式转化后形成审计人员分析和查询的数据。同时,模块还可将原始数据录入到相应数据库的数据表中。

3)审计分析模块。该模块是远程审计系统的核心,主要功能是对从建设工程单位的预决算数据进行分析,查找审计对象潜在的问题、疑点和异常,得出初步意见。在分析、统计抽样等一些功能上与现场审计软件有相似之处,远程审计主要是提供现场审计的线索和决策参考,但本模块侧重于潜在问题和可疑数据的提取和分析。

4)系统管理模块。该模块包括系统维护、参数修改、权限及身份设置和管理等功能。

2 系统的运用及建议

基于Web的联网审计系统通过调集、分析建设工程单位的预决算业务数据,来发现管理、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关资金、资源的运用状况,其目的是为现场审计提供线索和资料,为制定审计计划、安排审计资源以及领导决策提供支持,从而提高现场审计的效率和降低现场审计的成本。我们知道,概预算定额是编制工程预决算、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审计机关依法对建设项目预决算进行审计的重要依据。

在建设项目预决算审计中推行联网审计,可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比如工程量的计量单位使用错误的问题,在联网审计系统中就可以有效地消除。尤其是对以往概预算人员普遍感到棘手的工料分析和工程量个别数字的修改。鉴于和现场审计的差异,在实际运用该联网审计系统时,可结合如下措施加以防范和纠正:

1)精通定额规则和有关政策。从事基建项目审计的人员除了熟悉定额的总体结构和适用范围,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能根据情况正确选择子目以外,还要熟悉总说明、各章节说明、定额使用说明、相关的调价文件和有关的定额解释等。对容易发生错误和理解上容易产生分歧的个别规定,要仔细研究,吃透弄清,在审前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

2)熟悉设计文件和预决算书。设计文件是反映工程建设情况的重要证据,也是编制预决算的重要依据,对照图纸、设计变更和预决算书,可以尽快了解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对一些重要的、金额较大的和容易出错的分项分部工程,应对照用料说明、设计说明和门窗及混凝土构件统计表等进行仔细核对,确保预决算中子目和设计文件相符合。

3)现场了解、实地勘察。审计人员熟悉设计文件和决算书,可以从总体上对建筑物有个大概的了解,再安排一定的时间去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以利于更快地熟悉工程的结构情况。对一些高档装饰材料、安装工程中的灯具、暖气片、高档卫生用具等价格昂贵的建筑材料,可以观察其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预决算书中所列的规格品种,价格上是否有较大差异,必要时可以对数量进行统计,取得第一手材料,为实施审计做好准备。

4)及时与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沟通信息。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长期从事工程造价的管理和计价工作,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随时与他们沟通相关信息,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此外,在审计过程中对定额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向他们反馈,以便定额编制更加科学合理。

5)加强基建审计队伍建设。预决算审计涉及到宏观投资政策、项目管理、工程造价、招投标、财务管理和效益评审等方面。它对从事这个项目审计的人员要求是相当高的。而目前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存在着专业结构不够合理,懂工程的人员不懂财务,懂财务的人员不懂工程,且工程专业的审计人员比例太低。因此,应下大力气培养一批具有宏观经济管理知识,熟悉项目管理,熟悉计算机技术应用,既懂财务又懂工程造价的高素质投资审计复合型人才,使预决算审计工作步上一个新台阶。

3 小结

基于Web的联网审计系统在预决算的审计工作中,虽然能良好地提高建设工程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审计效率,但是相对于现场审计而言,它并不能完全替代现场审计。为了在预决算的审计达到最优效果,建设工程单位就必须严格执行上述的具体措施,实现审计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天融信网络信息审计系统技术白皮书[J].北京天融信公司,2004,6.

[2]陈月昆.联网审计系统的实现[J].中国审计,2002,12.

[3]贾福龙.基于 Web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实时审计系统的开发[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6.

[4]崔亚峰.建设项目预决算错套定额的形式及解决对策[J].陕西审计,2002,3.

篇10

    一、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使多年来党与国家在教育方面一直坚持的方针政策,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发展以及思想道德发展。计算机应用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其必然性。计算机应用教学中只有在教学意识上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在教学时间中渗透德育教育,才能够切实做到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平衡发展,才能符合素质教育对计算机应用教学提出的要求。

    (二)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计算机的普及是信息化时代来临的主要标志,而信息化时代也对人们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一大背景下计算机德育教育突显的更为必要。在计算机应用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包括许多方面,如计算机的使用道德教育、计算机网络道德教育等,这些基本的道德教育在当前信息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与深入,计算机成为了人们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在计算机应用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对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作出选择和利用;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对信息安全提出全新的挑战,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高科技犯罪也日益猖獗,只有加强对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中的德育教育,才能使学生能够用道德来规范自己,从高学历以及计算机使用者这个源头上减少计算机网络犯罪的频率比。

    (三)社会对教育的必然要求。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社会对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在学生发展方面,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同时需要获得与之相对应的德育教育,这是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发展的要求,更是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技术以及学生自身成才的基本要求;其次在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方面,高校的责任在于培养优秀的人才以及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来达到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学生就业的方向都是走向社会,而社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层次以及思想道德素质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仅仅具有优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缺少必要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很难得到社会或工作单位的认可,所以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负责的表现,是社会对高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教师应当起到榜样作用。教师应当在计算机应用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中树立榜样作用,首先教师是计算机应用教学的主导,是课堂中的灵魂人物,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时教师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品德素质也会在日常教学中体现出来,这种在日常教学中的体现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中品德素质的培养;其次教师是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权威,即使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资源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贡献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知识层次以及技术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适当的加入与之有关的德育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行为与思想取向能够让学生留下很深的影响。所以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并不断做出反思来为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如及时了解与计算机应用或网络相关的道德问题与法律问题并对学生进行普及来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