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任审计风险范文
时间:2023-04-07 15:13: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离任审计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3)要不断完善离任审计法规制度。随着的和改革的深化,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先行审计法规有些已经跟不上发展步伐。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也需要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适应性调整。除在审计领导体制改革上提供法律支持外,还应对离任审计工作统筹进行依法规范,由单纯的合法性审计向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兼顾转变;由单纯的低层次财务收支审计向高层次的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的责任转变,并从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实施程序等方面,为离任审计提供适应性较强的法律保障。
2.2 离任审计风险的微观控制
(1)分清责任,区别对待。正确区分离任人员的五组责任是评价的关键。一是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二是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三是前任责任与现任责任。四是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五是故意责任与过失责任。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优秀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判断能力。由于经营是连续的,前任领导遗留下来的,可能对本任领导产生较大,致使其任期目标的实现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因此在评价离任人的任期业绩时,要具体分析这种影响,划清前任与现任领导的经济责任。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方面往往是由集体决策的,如果某项决策失误,导致大的经济损失,而决策时离任人曾表示反对意见,这种经济损失的责任就不能由离任人员来负担,而主要应由其他领导成员负担;又如在财务决策方面,如果财务负责人未请示报告离任人员,或采用先斩后奏办法致使企业资金损失浪费的,这种责任也不能归咎于离任人员。
(2)要关口前移,将任前、任中和离任审计有效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审计目的模糊,审计作用弱化,尤其对已升任人员的审计,给审计人员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将关口前移,通过任前审计,从源头上净化干部队伍;通过任中审计,较好地解决单纯离任审计存在的"马后炮"问题,实现监督的连续性,而且任中审计所积累的审计结论可以直接为离任审计所。将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有效整合审计资源,降低审计风险。
(3)正确处理经营业绩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企业经营业绩一方面是内部努力、挖潜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例如国家提高税率时,企业利润就会减少,任期目标就难以实现;反之,降低税率或免税、给予税收优惠时,利润就增加。又如,在离任人任期内,如果进行了资产评估或清产核资,很可能企业资产有较大升值,使离任时的国有资产增值率提高,这些都不是离任人的"功劳"。因此在评价离任人的业绩时,要具体分析业绩的因果关系,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4)正确处理锐意改革与决策失误的关系。改革是有风险的,面对千变万化的商业竞争和市场行情,有时难免发生决策失误。作为一个企业家,既要锐意改革,随时捕捉战机,大胆决策,又要在发现决策失误时,迅速做出新的决策来纠正,以减少损失。同时应该看到,这种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与玩忽职守造成的损失有本质区别。审计人员对此进行评价时,要注意措词准确,肯定其大胆改革,指出其失误与不足。
(5)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防范审计风险。要为离任审计配备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加强离任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和业务培训,强化离任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审计人员是执行审计工作的主体,其工作责任心的强弱和对被审事项的职业关注程度将直接影响离任审计风险的大小。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有高度的审计责任心,并对审计事项给予必要的关注,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应该发现的问题。
1 秦荣生.审计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 郑石桥.离任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1
篇2
1.医、护系统评估不全
1.1风险识别。(1)门诊诊断遗漏。本组病人均经门急诊收入病房,由于本组病人入院时精神障碍均处缓解期,具有隐蔽性;医生问诊马虎,个别病人及家属有意隐瞒病史。12位病人的门诊病历、入院诊断卡中均没有涉及到相应疾病信息。(2)入院后系统评估欠缺。本组8例病人入院系统评估时发现有精神障碍病史,3例入院评估未发现,但在住院过程中责任护士发现病人情绪、语言、思维、行为等存在轻度异常,经追问病史,病人及家属承认有精神障碍病史,有1例病人及家属否认有精神障碍史直到术后精神症状发作才得到确认。(3)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科内没有统一醒目的标识,以致部分医护人员不知晓病人有精神障碍病史。
1.2防范措施。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风险管理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在全面建立医院整体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效[3]。某些风险事件常常发生在护理工作中,但究其原因,也并不只是护理本身。医医、医护、护护之间密切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1)门急诊医生重视病史采集,对合并症有书面诊断,对个别有保护隐私要求的病人可口头与病区交接。(2)完善入院评估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各系统评估、心理状况的评估、特殊疾病的评估。特殊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精神障碍性疾病。使护士在进行入院评估时有一个系统评估构架,避免评估不全带来的风险。(3)科内统一用直径一厘米的蓝色的圆形黏胶纸作为精神障碍的标识,黏贴于床头卡、病人一览表小卡及住院病历上,达成信息共享。
2.护理人员认知、能力、防范意识不强
2.1风险识别。低年资护士经验不足,风险意识薄弱,遇到问题缺乏应变能力,再加上护理人员从事非精神专科工作,对精神障碍危险因素的认知和防范意识欠缺。突出表现在:(1)对精神障碍疾病的临床表现掌握不够,因而在系统评估中发现不了问题。(2)只注重现有疾病的观察,忽视伴发疾病的观察,导致观察、记录的不及时、不全面。(3)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狂躁症的病情特点,安全隐患特点不了解,缺少针对性的防范措施。(4)缺乏预见能力。本组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病人,术后第二天下午表现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回答问题时思维混乱,护士没能预见问题的严重性,没有及时报告及时干预,结果该病人夜间出现狂躁不安、幻觉、拒绝治疗、欲意自杀等症状。
2.2防范措施。(1)加强跨学科知识的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认知精神障碍及不安全因素的能力和安全防护意识,实施预见性护理。(2)完善护理文件记录,病情观察记录及时、全面、真实。(3)遇到精神障碍病人时及时组织全科讨论,分析隐患提出对策。针对不同精神疾病,做好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员管理。对躁狂者特别注意意外拔管、坠床、伤人、毁物事件发生;如在术后早期还应警惕内出血的发生;护士操作时应时刻注意自身安全;上约束时要与家属充分沟通,并加强巡视,严防约束并发症出现;监护仪放置于患者不及之处。对抑郁患者特别需预防自杀、自伤事件发生,尤其是在午睡、夜间、饭前、交接班前后要加强防范。清晨是抑郁情绪最为严重的时候,患者容易发生自杀行为,需加强此时段的巡查[4]。同时对抑郁患者需重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肠粘连等并发症。
3.住院环境、设施、制度不完善
3.1风险识别。(1)与精神专科医院相比,综合性医院病房内没有监视系统,窗户没有加固设施。(2)病区管理开放式。(3)开水房暴露于病区环境中。(4)病区病人大部分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术后病人。(5)某些管理制度不同于精神专科医院。
3.2防范措施。(1)根据病史安置病房。对伴有精神分裂症或躁狂症病史的患者安置于近护士站的单间病房。对伴有抑郁症病史的患者安置于病种相对较轻的大病房,避免病人独处。(2)全院各楼层窗户统一安装限制系统,在保证病房通风的前提下,减少打开面积,避免病人跳楼事件发生。(3)病区开水按时、定时供应,开水送到床头,开水房上锁。(4)加强巡视,防范意外。对有精神障碍病史的病人,列为科内重点病人,每班必须书面、口头、床头三交接,夜间巡视15-30分钟一次,并采取迂回巡视方法。(5)保卫科备案,以便门卫系统及保安巡视时加以注意。
4.病人及家属依从性差
4.1风险识别。(1)长期反复发作的精神障碍,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部分导致家庭破裂无人照顾。部分家属对病人疾病的重视度下降。(2)疾病因素、长期服药导致病人动作迟缓、记忆力下降,对护士提供的健康指导依从性下降。(3)躁狂症状发作使病人依从性完全消失,出现拒绝治疗、护理,辱骂医护人员,暴力伤人等现象。
篇3
【关键词】人民银行 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一、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与作用
对于人民银行而言,内部审计是一种部门审计,主要承担经济的评价、鉴证、监督、整改与建议职能。近些年来,人民银行正在逐渐拓展审计范围,内部审计在确保央行能偶依法履行相应职责,确保资产安全,提升资金的有效利用率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首先,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近些年来,随着人民银行的不断改革,如今已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组织体系日益健全。人民银行总行通过内审司设置,在分行与省会中心支行等处,均设立内审处,地市级支行设置内审科,县级支行设置内审专员;其二,制度建设日趋完善。现阶段,人民银行已经构建了一套完整性、系统性的内审工作制度与内审体系,包括“内审工作制度”、“内审操作程序”、“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内审规程”等。同时,各中心支行均制定了与本单位实际相符合的内审细则与内审办法,实现审计工作的依法性;其三,审计工作日益规范,取得了良好的监督效果。对于内审机构而言,主要负责专项、离任、调查、履职、全面的审计,审计内容包含服务行业、内控制度与经营管理等领域,动态化监督、评价央行的职能履行状况;其四,内审新方法与新思路层出不穷。在改革开放历程中,人民银行不断创新,对于各职能部门,有效强化操作业务,建立监督与服务体系,实现内部风险防范,促进廉政建设的积极开展。
其次,人民银行内审的作用。经过多年实践,内部审计已经是人民银行的重要监督环节,包含了监督审计、检查审计、评价审计、控制审计、纠正审计、防范审计,处理一些审计违法行为,有效规范了内审管理行为,在人民银行各部门职责活动的全过程贯穿,在提升防控风险、完善内控机制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其一,内审是人民银行的重要监督手段,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有效促进了央行的业务开展,促进央行依法、正确履行金融服务职能与货币政策;其二,在人民银行内部,经过内审干部的不懈努力,始终坚持开拓创新,在银行管理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内部管理的完善、强化的内在需求,是人民银行领导层的最佳助手;其三,利用内部审计,动态评价各职能部门的内审执行状况,以提升内部控制管理,使上下层之间信息沟通渠道得以畅通。
二、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问题与难点分析
首先,内部审计问题。对于人民银行而言,多年来岁建立了由上至下的内部审计机构,明确了行长负责制度,然而内审部门由于地位不超脱,对内审效率、内审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主要包含如下问题:其一,内审独立性较差。由于内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某些内审问题由于人情因素、干扰因素影响,正确意见、结论被抛弃,对内审权威性、内审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其二,缺乏内审权威性。由于内审权威性较差,对同级工作开展造成影响,增加了内审部门的调查、取证、检查与监督难度,按照审计结果作出的决定、意见,发生个人整改与部门整改;其三,由于内审缺乏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侧重于事后检查,不能有效事前预防风险。其四,审计人员的结构化不科学、不合理,导致其综合素质整体不高。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管理、科技知识,作为复合型人才,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创新性的审计思维。然而我国目前审计结构组成现状,审计人员的结构组成普遍水平不高,结构化不科学,“诱惑”抵抗力较差,无辨别是非、风险的审计能力,某些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较差,无法拒绝各种“糖衣炮弹”,审计人员的各类违法乱纪行为逐渐增多,原因在于审计人员的结构化不科学、不合理,导致其综合素质整体不高,无法与新经济条件需求相适应;其五,审计手段较为滞后,审计检查方式陈旧。对于人民银行的内审,主要采取差错纠弊的方式,不能以风险导向为指标,有效防范、消除内控风险,对审计对象,不能给予全方位与多角度审计。
其次,内审难点。由于内审观念、内审方式较为滞后,监督力度较低,同级监督难以发挥作用。审计监督侧重于合规性审计,注重权力使用、工作规程监督,极少设计审计管理与审计成效。对于审计工作,侧重监督检查,而轻视评价与咨询,对于审计对象内控,工作成效评价与计划决策评价不足。同时,内部审计重点侧重微观层面,对于宏观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较少。
三、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于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而言,目前正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化审计转变,人民银行内部必须与国际内审观念相符合,突出人民银行管理特殊性,有效强化内部审计方法,使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如何做到防堵漏洞,如何做到防微杜渐,是审计行业不断探索的问题,处于新经济条件下,人民银行审计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主要从如下几点入手:
首先,强化、重视审计部门的自身,健全相关的审计监控制度。针对审计关系而言,审计人同委托人之间是一种委托与的关系,由于风险严重不对称,使得人敢于违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所以,审计业法律界定、同行监督,实现审计机关的交叉审计,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审计人员必须严格工作质量,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规范。
其次,强化审计机构建设,提升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树立审计新形象。根据我国的审计法,健全人民银行审计机构,以业务能力、知识结构、职业素质配置审计人员,必须慎重选择审计人员,在保证审计能基础上,要重视法律意识。同时,审计人员选拔,必须改变传统单一性选拔方式,采用复合型转换方式,特别重视审计人员非判断正误的辨别能力。强化审计人员培训,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廉洁建设,着力建立良好机制、创造良好环境、锻炼优秀人才的审计环境。
第三,强化审计法律建设。针对人民银行而言,法律的约束力极强,我国必须强化审计法律建设,有效借鉴国外的法律法规,建立中国特色、可操性强、高度运行的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尽早实现审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目的。同时,使法律得到正确贯彻与实施,只有贯彻、实施法律法规,才能有效发挥法律的效力、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计机构作为人民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经济条件下,面临了十分严峻的形势,人民银行必须不断自身审计监控制度建设,强化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审计法律建设,做到事前防范风险,使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邓华军,董文.风险管理视角下的人民银行内部审计[J].金融经济(理论版),2009,(2):32-34.
[2]张瑜亮,付正娇.浅析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沟通问题[J].河北金融,2012,(5):44-45.
篇4
【关键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甘肃移动
甘肃移动是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于2004年在香港及海外上市,作为一家海外上市电信企业,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经济责任审计、财务审计、工程审计、运营审计、风险评估等,开展各项内部审计工作必然面临不同程度的审计风险,近几年来,随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的加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逐渐增加。笔者拟通过对甘肃移动经济责任的审计风险进行研究,探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对策。
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含义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指出:“审计风险通常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方面。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对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所收集的各类资料不真实、不可靠,未能全面了解负责人所在企业的情况而做出了错误的估计和判断,从而导致对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准确或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引起不良后果的可能性。
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表现形式
在审计工作实践中,甘肃移动常见的经济责任风险有以下方面:(1)因审计程序不当产生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主要指审计人员在审计时未按规定的审计程序开展工作,而使被审计对象以不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为由提出异议的风险。主要表现在:①没有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审计原则。目前,甘肃移动各分公司总经理换届较频繁,审计任务非常集中,因此实际做法为“先离任、后审计”。②审前调查不够充分。受审计时间、审计力量限制,审前调查主要通过访谈形式开展,因此对责任者和所在单位的情况掌握有限,不利于日后审计工作的开展。(2)因审计范围受限产生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主要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因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和执业谨慎态度等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导致审计结果产生偏差的可能性。①抽样风险:现代审计中,抽样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无论采取判断抽样、统计抽样,都会因样本量不足而产生误差。②取证风险:是指审计人员由于在现场审计中由于取证范围有限使审计结果偏离事实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在取证时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取证不充分,也会产生审计风险。(3)因审计评价体系不完善产生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目前,甘肃移动开展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依据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表,从创收能力、业务拓展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定量评价,但对企业负责人的经营决策是否科学、各项KPI考核指标的完成是否真实等评价较少,造成经济责任界定不完善。
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1)实施ABC分类审计法,体现“先审计、后离任”原则。笔者认为,甘肃移动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首先应充分考虑审计力量和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通过实施ABC分类审计法以解决“先离任、后审计”的问题。A类干部指拟晋升、提拔的企业负责人,B类干部指平调的企业负责人,C类干部指转岗、退休的企业负责人,对不同类别的干部应采取不同的审计计划。对A类干部应优先安排审计;对B类干部可尝试探索“先离岗、后审计、再任用”的做法,即对其无法在离任前实施或结束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先脱离原来的领导岗位,审计部门对其实施审计后,人事部门再根据审计结果进行任免;对C类领导干部可以先离任、后审计。(2)在经济责任领域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建立风险评级模型,降低任用领导干部风险。甘肃移动规定:各分公司负责人离任必审,任期超过两年要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通过灵活安排任中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同步式”审计进一步完善公司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体系,促使审计关口前移,避免“秋后算账”。在现场审计结束后,审计组应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风险评级并分类汇总,建立风险评级模型,根据评级结果为公司管理层领导决策和被审计单位整改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认为,可将审计发现的问题按照性质划分为5类:Ⅰ类指严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问题;Ⅱ类指严重违反中国移动及省移动各项管理规定的问题;Ⅲ类指存在内部控制漏洞及风险的问题;Ⅳ类指影响效率、效益的问题;Ⅴ类指一般差错。审计发现问题按照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划分为红、黄、蓝三个风险等级:红指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损失或严重影响企业形象的事项;黄指对企业生产经营会造成一定损失的事项;蓝指对企业经营不会造成损失但需关注或性质严重但影响不大的事项。(3)建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宇宙”,增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性。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必须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经营指标完成评价等向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招投标程序、县公司管理等多领域延伸,“由线到面”地拓展审计范围,建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宇宙”。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注重与其他审计项目的互动,针对重点问题深入挖掘,以揭示高风险点和管理缺陷。
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可大胆运用IT工具诊断、发现问题,利用SQL、ACL软件分析海量数据,提高审计效率。通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要全方位审视企业当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一步梳理企业在市场、网络、服务、财务、法律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全面落实各种防范措施。
(4)健全审计评价体系,做到客观、公正、审慎。控制评价是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秘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也不例外。审计评价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环节,应建立在查清审计事实、准确界定经济责任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政策、市场、竞争等主客观因素,尽可能量化评价。在财务基础评价法的基础上,要广泛采用专家评议法、分析性复核法、内部控制测评法等六种方法完善评价体系,量化评价指标。审计评价要做到四个经得起:经得起上级检查、经得起外部审计、经得起群众监督、经得起历史检验,最终要做到精准“画像”,体现个性化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晓慧,2009:风险管理框架下审计理论与流程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劳伦斯B・索耶,1998:现代内部审计学实务[M],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3]胡春元,2009:风险导向审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朱锦余、赵新杰,2002:任期经济责任审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篇5
【关键词】 异位妊娠;并发症;风险因素预防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57-02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发育,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异位妊娠依受精卵在子宫腔外种植部位不同而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其中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约占95%[1]。目前腹腔镜技术已经是20世纪90年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临床技术,已广泛用于治疗普外科、妇产科和泌尿外科的多种疾病[2]。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推广和临床医师腹腔镜经验的不断积累,腹腔镜手术已在国内许多医院成为治疗异位妊娠的首要选择[3]。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145例进行分析讨论,年龄在21-41岁之间,平均32.7±2.19岁。B超检查均诊断为异位妊娠,其中输卵管壶腹部妊娠135例,输卵管峡部妊娠1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阴道流血、腹部包块等临床症状,入院后对疾病评估后均选择腹腔镜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
2 结 果
此组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成功率为100%,术后发生腹腔内出血3例,下肢疼痛8例,切口感染1例,尿潴留1例,肠梗阻1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经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患者均痊愈出院,效果满意。
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3.1 肠梗阻 有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好宣教工作,让患者明白腹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能够有效预防肠梗阻,术后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4]。护士主动关爱、督促患者术后早期活动,越早越好,减少卧床时间。待麻醉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静脉滴注完毕后床边坐数分钟,次日晨协助病人下床活动。选择富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以刺激肠蠕动,指导患者规律生活,养成按时排便的好习惯。
3.2 腹腔内出血 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术后,发生输卵管残端妊娠,应切除输卵管残端并严格电凝止血,防止瘘管形成[5]。腹腔内出血多因钛夹松动或脱落引起,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有无腹胀、腹痛以及腹膜刺激征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3 双下肢静脉血栓 患者术后卧床期间要定时翻身,做好护理评估和健康宣教。对于高危人群应采取预见性措施,及早按摩功能障碍肢体。术后早期肢体锻炼,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长期卧床并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应保持双下肢抬高,适时的进行肌肉收缩锻炼,对有高危因素患者,必要时需加用抗凝药物治疗[6]。
3.4 腹部切口感染 术中加强无菌操作,术后换药环境要清洁,认真彻底执行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避免无菌器械被污染,有效预防切口感染。切口如有红、肿、热、压痛和硬结,认为有早期炎症征象,应积极采取措施。
3.5 尿潴留 保持尿管通畅、清洁、避免扭曲、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发生逆行感染。术后一般保留尿管24h,会阴擦洗2次/d,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及量,颜色变红时考虑术中膀胱损伤[7]。拔尿管前定时夹闭,定时开放,以训练膀胱排尿功能。拔尿管后出现尿潴留,是因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和留置导尿对尿道的刺激,使尿道失去自主排尿功能。可在术前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习惯床上排尿。出现尿潴留时要充分诱导排尿,诱导失败行导尿术,最大限度的指导患者排尿,尽可能减少二次插管,以免造成尿路感染[8]。
3.6 肩颈部及下肢酸痛 一般术后常规吸氧6h可自行缓解,不需特殊处理。患者肩痛时可采取膝胸位让二氧化碳气体向盆腔聚集,减少对膈肌的刺激以减轻症状。也可让患者改变减轻疼痛感,予温水泡双足、擦澡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代谢产物的排泄。1-2d症状会慢慢缓解,指导患者按摩疼痛的肢体和部位,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肌肉注射盐酸曲马多注射液0.1g[9]。
4 讨 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伤口小,外观美,恢复快,住院日短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术前做好各项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引流管、腹部切口等,才能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指导患者正确饮食、活动,做到安全合理用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1.
[2] 谢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分析及预防[J].胆囊外科杂志,2010,19(1):782.
[3] 李光仪.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4):198.
[4] 刘雁.妇科腹腔镜手术102例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2(5):127.
[5] 罗莎娜,M.杰夫瑞.盆腔炎症性疾病在产科与目前的观点[J]necology,2009,18:503-510.
[6] 蒋玉梅.1例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血栓的护理[J].现代护理,2011,3(15):3.
[7] 丁晓丽,王艳敏,郭新平.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0):2467.
篇6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存在问题 对策 趋势
一、引言
目前,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不完善、不规范之处亟待研究。笔者就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谈几点看法。
二、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自我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以来,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经济责任审计起步时间短,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制度也不健全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现行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仍存在一些问题。
1、立法层次较低,审计独立性缺失
目前,指导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最有权威或层次最高的法规性文件不但立法层次不高,而且不具备立法的特征,因此,国家审计机关在依法审计时,实际效果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制约。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关负责,然而审计结果却必须向各级地方部门进行报告,因此,独立、客观和公正地评价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存在诸多现实难题。
2、经济责任界定难,审计风险较大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做出错误审计结论而导致的相关组织或人员承担法律责任和相应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在审计过程中,以人为审计的对象,必然伴随着极大的风险,如:审计过程中可能违反程序、采集证据不当、查证不实或定性不准等风险。
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难度大
在实际工作中,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要比评价其它审计项目困难得多。主要是因为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经济责任评价依据,审计评价的范围难以界定,致使评价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而且前后任的经济责任难以区分,对被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应负责任的范围与性质等缺乏具体的分析与评价,同样也给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界定增加了难度。
4、经济责任审计存在滞后性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大多是由于各种原因在离任时才进行的。但是,在程序上往往是“先离任,后审计”,这种滞后现象是由我国政治体制及组织人事制度决定的。并且在未宣布之前,领导干部的离任还有其特殊的保密性,同样给离任前审计造成相对的难度。
5、审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经费没有保障
目前,审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传统审计观念比较陈旧,缺乏创新意识。一些审计人员只注意对照法律法规检查被审计事项是否违法、违规,而这种不合法所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却不注重考察,经济行为的效果和效率的分析和评价不到位。同时审计经费的严重不足,也给审计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6、部门相互协调配合不够,难以有效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用
纪检监察、司法与审计部门之间除每年例行的联席会议外,尚未在工作中形成合力,发挥整体作战的优势。在相互沟通、共享资源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未能实现案件线索资源共享的高效率运作。
三、如何加强经济责任审计
针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就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1、坚持离任必审,先审后离的原则
如果离任不审就会职责不清,无法追究责任。如果先离后审,就会使审计流于形式,对离任领导缺乏约束力,同样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须先离后审,也必须按照先离后审再任命的组织程序,切实做到审计结果出来前不得完成实质接工作,必须明确应由离任者本人承担的经济责任。只要被审计单位和离任者本人能够积极配合,审计工作就会处于主动地位。
2、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加强计划性
每年年底前,由组织部门按程序提出下一年度的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并与审计部门协商后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项目计划,报主管领导审定后,由审计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纳入计划管理, 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3、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根本所在
要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真正建立起一支精干、高效、清正廉洁的审计干部队伍,使审计人员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具有分析、鉴别、判断、协调等综合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呈以下发展趋势:在审计方式上,经济责任审计将从单一逐步向独立方式转变;在组织上,将从以国家审计机关组织进行为主的形式逐步扩展到部门内部,扩大对内部管理的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形成严密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网格体系;在审计目标上,经济责任审计将帮助领导干部寻找管理漏洞、防止损失浪费、推动科学决策,促进其依法正确履行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和监督权;在审计内容上,经济责任审计将逐步转变为以财政财务收支与绩效评价相结合为基础的具有现代审计特征的经济责任审计;在对象上,经济责任审计将从虽然制度全面覆盖得到但实际审计较少、审计计划管理较弱逐步走向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在层次上,经济责任审计将注重解决一些局部性、全局性的问题,在较高层次上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宏观作用;在模式上,经济责任审计将逐步发展为以任中审计为主、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新模式,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警作用。
篇7
一、当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审计计划性不够强,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从近几年实践看,干部交流较频繁,交流的范围较大,而且多集中在某一时期,有时组织部门一次委托十几个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审计机关被动接受任务,造成审计项目过于集中、审计时间紧\加上审计力量不足,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查深查透,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2.审计方法传统单一,审计结论比较笼统。目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手段传统单一,主要停留在就账查账的基础上,一些问题不能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查深查透,缺少量化对比分析。造成审计结论内容比较笼统,形式单一,就事论事的多,综合分析评价的少,主要在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基本情况的评价上,而对单位资产负债、挥霍浪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违反决策程序造成重大损失浪费以及个人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缺少具体的量化对比分析,评价不够深入。
3.审计评价不规范,经济责任难以界定。审计评价是审计结果报告中对被审计对象作出的结论性评语,倍受关注。但如何评价?具体评价哪些指标?用何种标准来评价?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比较健全、便于操作的规范性评价指标体系,也没有明确的评价方法,加上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审计评价质量难以保证。同时,如何界定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在实际审计过程中除规定的直接责任外,只要是所管辖范围内的部门或单位出了问题,都笼统定性为主管责任,过于模糊,造成主管责任等同于没有责任。
4.审计成果运用滞后,问题整改难以落实。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其结果作为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考察、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理应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坚持“先审计,后离任”、“先审计,后提拔”的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干部人事工作的特殊规律,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是“先离任,后审计“、”先提拔,后审计”。审计结果一般对领导干部任用难以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审计成效。同时,通过审计,虽然明确了领导干部任期内负有的经济责任,分清了是非,但落实审计结果的责任要由继任者承担。实际执行中,继任者往往推诿,不愿承担纠错改错或接受处理处罚的责任,致使许多应该处理的问题,都最终无法处理处罚,削弱了审计监督的效果。
5.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风险难以控制。经济责任情况的总体评价,党委、政府关注,干部监督管理部门也关注,被审计对象更加关注。某种程度上经济责任审计是将领导干部同其他相关部门或人员之间的矛盾集中转移到了审计部门。由于审计干部力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而审计任务繁重,特别遇到班子换届时,集中委托,突击审计,短时期完成,质量难以保证,加大了审计风险形成的可能性。
二、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与对策
1.突出审计重点,拓展审计的深度和广度。
突出重点是拓展审计深度,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在于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因此,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紧紧围绕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来实施,突出把领导干部的“三权一廉”情况作为审计重点。一是经济决策权。主要审计检查任职期间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和本单位投资项目、资产转让、重要物资采购、负责的专项资金分配等决策,看其决策事项是否合法、决策过程是否科学合理、决策执行是否规范民主、决策绩效是否明显,有无盲目决策,搞短期行为、搞“形象工程”,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浪费国家资财的问题。二是经济管理权。主要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行政管理、经营业绩和财务活动等经济活动,全面反映被审计人员在任职期间各指标的完成情况,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职责的履行情况,着重审查资产存量的真实性,资产增减变动的合规性和资产结构的合理性,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看有无疏于内部管理、监督职责缺位、单位财产管理混乱,甚至违法违纪的问题。三是资金使用权。主要审计单位财务核算、成本管理、财产流转等方面的控制制度情况,特别要关注公务消费。公务消费明显超出“合理”范畴,已成为一种不正之风,也是滋生腐败行为的重要领域。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检查办公楼建设装修是否超标、公务用车是否超标、公款接待是否超标、津贴福利发放是否超标等等。四是个人廉政情况。主要审计单位执行廉政纪律规定、招投标制度、费用报销、资金使用、领取报酬等情况,看领导干部个人有无违反规定取得收入,是否自律不严直接经手钱财乱开支,有无占有国有资产等情况。
2.强化任中审计,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了克服“先离后审、先升后审”带来项目集中、时间紧迫、应付审计、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正确处理好干部人事工作与审计工作的关系,要大力推行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即推行对领导干部任期内职责履行情况进行事中监督,变“离任审计”为“任中审计”,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关口”前移,先审计,后离任。这样既便于组织人事部门及时掌握领导干部的经济业绩和责任,又便于审计机关全面调查了解情况和获取各种审计资料,对经济活动情况查深查透。同时,任中审计被审计单位配合主动性较高,有利于审计问题的及时纠正,有利于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的及时整改落实。
3.坚持客观原则,把握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重要组成部分,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由于其特殊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其审计评价恰当准确、客观与否,关系到审计结果报告的质量,也关系到审计的风险,更关系到党和政府对干部使用的导向。审计人员必须从审计角度,以数字和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把握好审计评价的尺度。从实践中来说,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审计评价中应客观公正,做到不脱离实际客观地进行评价业绩和责任,要全面地看待问题,公正地分析客观环境、基础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二是依法从审的原则。在审计评价中,必须始终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为基础,对所查的事项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依据法律法规等标准来进行定性分析,围绕财务收支进行评价。三是准确性原则。在审计评价中应以数字为基础,对未予审计、证据不足、评价依据不明的事项不作评价。不超越审计职责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表现、领导作风、群众关系等进行乱评价,真正做到既不缺位,又不越位。
4.讲究方式方法,灵活有效地开展审计。
要适应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关注和要求,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努力提高审计质量。一是要坚持多种审计方式相结合。要做到经济责任审计与其它常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利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资料,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将审计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及时处理和防止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通过查询有关的谈话记录、会议记录、有关文件、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了解掌握账面上没有反映的情况。二是要延伸审计。包括向领导干部施加作用的单位和下属单位延伸,检查财政财务管理可能存在的转移资金、转嫁负担和“三乱”行为;向重点投资项目或计划进行延伸,检查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从而更加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领导干部经济履行情况和应承担的责任。
5.选准切入点,提高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
审计结果的应用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落脚点。要选准切入点,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促进审用衔接。一是加强对审计结果的反馈。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要及时报送党委、人大、政府主要领导,报送纪检、组织、人事等部门,让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掌握被审计人员的经济职责履行情况。二是运用审计结果考核任用干部。审计结果报告应作为一份不可缺少的内容进入干部档案。党委、政府在任用干部时,要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依据,对任职期间本人及所在单位出现严重违法违规问题的,不得提拔任用,不得参与评先评优,杜绝边审计、边提拔,或审计归审计、提拔归提拔的“两张皮”问题。三是依据审计结果进行责任追究。对于审计发现的严重违法违规问题,纪检、监察、公检法等有关部门应依法介入,进行深入查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和法律责任。四是推行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目标责任制。经济责任审计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将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促进被审计人员和单位整改纠正问题,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成为纯洁党政领导干部队伍、惩治腐败、促进廉政建设的有力措施。
篇8
[关键词]内部审计 审计质量 审计风险
内部审计是在单位内部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审计质量越来越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医院具有经营性事业单位和社会性公益单位的双重属性,其经营情况好坏不仅关系到医院各项工作的良性循环发展,更关系到医疗收费和医疗服务水平的高低,这就更显出医院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只有科学掌握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控制和防范内部审计风险,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为医院科学发展和医疗事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驾护航。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提高审计质量,以及如何控制与防范审计风险提出一些粗浅观点。
一、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原因
(一)审计队伍素质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审计人员业务知识及专业水平不能胜任业务发展的需要,是影响审计质量、形成审计风险的内在原因。从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来看,由于医院多重视医疗工作者专业知识的提高和培训,而对审计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医院现有审计人员中业务水平不高且知识结构单一。使其难以做出适当的职业判断,从而不能把握审计风险。其次,审计人员的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由于医院属于事业单位,工作比较稳定,工作中“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比较明显。由此导致审计工作开展的不够规范。深度不够,对问题的分析不透彻。
(二)审计风险意识淡薄导致审计工作质量不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为此,医院不断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医院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医疗设备更新速度明显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医院基建审计和采购审计项目增多,审计任务的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审计人员少加之任务重等因素,部分审计人员“为完成任务而审计”的应付思想比较突出,审计风险意识淡薄,质量意识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审计质量要求。有的审计人员只审计表面上的问题,按程序化模式去审计,而不能做到“由点带面”或抓不住审计工作的重点。往往匆匆“走过场”。写好审计报告就应付了事。这种面上的内部审计监督。不能起到对医院发展“保驾护航”作用,为审计工作留下了风险隐患。
(三)内部审计的制度缺陷导致的审计风险
首先,内部审计缺乏独立的法律法规,指导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依靠审计署制定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制度规定层次不高,导致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低、威慑力不强。其次,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窄,主要是监督为主,导致和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工作协调性差。再次,机构设置不合理,独立性难以保证,内部审计一般都是单位内设机构,隶属性强,很难有效的对单位其他部门或领导进行审计监督。
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控制与防范审计风险的几点建议
内部审计主要职责是对其所属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建议,主要目的是防范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化解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其基本要求是内部审计要具有独立性,质量管理是其前提。如何有效开展审计工作。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1、提高认识。不断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首先,要提高医院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视,让其认识到审计质量工作的重要性,以便从人力、物力上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其次,审计工作千头万绪,但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要抓住重点领域的审计。这样不但符合审计工作的经济原因,也可以通过重点突出,来最大限度的控制与防范审计风险。再次,要加强人员素质的培养,重点培养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用正确的导向来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2、加强关键环节的审计工作。一是要加强采购审计工作。采购是医院资金支出的重点。获取采购项目的供货渠道、产品价格等信息,形成可靠审计补充资料,从而提高审计的效果。要加强招投标的审计监督,现在医院一般都实行了采购招投标制度,如果完全遵循了采购程序的规定,一般不会产生人为的违反规定的行为。因此,审计的监督重点,就是审核有关职能部门是否按采购程序执行采购。二是要加强基建审计工作。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审计监督,实现对基建工作的全过程的动态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最大限度的解决和堵塞基建方面可能存在的漏洞。三是要加强其他重点领域的审计工作。要不断加强领导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离任审计,不断强化医院的内部监督。同时还要开展奖金发放的审计和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通过审计工作“重点突出、全面防范”,来不断提高单位的审计工作质量水平,控制与防范审计风险。
三、控制与防范审计风险,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
篇9
1.审计计划性不够强,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从近几年实践看,干部交流较频繁,交流的范围较大,而且多集中在某一时期,有时组织部门一次委托十几个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审计机关被动接受任务,造成审计项目过于集中、审计时间紧\加上审计力量不足,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查深查透,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2.审计方法传统单一,审计结论比较笼统。目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手段传统单一,主要停留在就账查账的基础上,一些问题不能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查深查透,缺少量化对比分析。造成审计结论内容比较笼统,形式单一,就事论事的多,综合分析评价的少,主要在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基本情况的评价上,而对单位资产负债、挥霍浪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违反决策程序造成重大损失浪费以及个人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缺少具体的量化对比分析,评价不够深入。
3.审计评价不规范,经济责任难以界定。审计评价是审计结果报告中对被审计对象作出的结论性评语,倍受关注。但如何评价?具体评价哪些指标?用何种标准来评价?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比较健全、便于操作的规范性评价指标体系,也没有明确的评价方法,加上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审计评价质量难以保证。同时,如何界定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在实际审计过程中除规定的直接责任外,只要是所管辖范围内的部门或单位出了问题,都笼统定性为主管责任,过于模糊,造成主管责任等同于没有责任。
4.审计成果运用滞后,问题整改难以落实。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其结果作为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考察、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理应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坚持“先审计,后离任”、“先审计,后提拔”的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干部人事工作的特殊规律,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是“先离任,后审计“、”先提拔,后审计”。审计结果一般对领导干部任用难以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审计成效。同时,通过审计,虽然明确了领导干部任期内负有的经济责任,分清了是非,但落实审计结果的责任要由继任者承担。实际执行中,继任者往往推诿,不愿承担纠错改错或接受处理处罚的责任,致使许多应该处理的问题,都最终无法处理处罚,削弱了审计监督的效果。
5.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风险难以控制。经济责任情况的总体评价,党委、政府关注,干部监督管理部门也关注,被审计对象更加关注。某种程度上经济责任审计是将领导干部同其他相关部门或人员之间的矛盾集中转移到了审计部门。由于审计干部力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而审计任务繁重,特别遇到班子换届时,集中委托,突击审计,短时期完成,质量难以保证,加大了审计风险形成的可能性。
二、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与对策
1.突出审计重点,拓展审计的深度和广度。
突出重点是拓展审计深度,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在于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因此,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紧紧围绕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来实施,突出把领导干部的“三权一廉”情况作为审计重点。一是经济决策权。主要审计检查任职期间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和本单位投资项目、资产转让、重要物资采购、负责的专项资金分配等决策,看其决策事项是否合法、决策过程是否科学合理、决策执行是否规范民主、决策绩效是否明显,有无盲目决策,搞短期行为、搞“形象工程”,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浪费国家资财的问题。二是经济管理权。主要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行政管理、经营业绩和财务活动等经济活动,全面反映被审计人员在任职期间各指标的完成情况,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职责的履行情况,着重审查资产存量的真实性,资产增减变动的合规性和资产结构的合理性,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看有无疏于内部管理、监督职责缺位、单位财产管理混乱,甚至违法违纪的问题。三是资金使用权。主要审计单位财务核算、成本管理、财产流转等方面的控制制度情况,特别要关注公务消费。公务消费明显超出“合理”范畴,已成为一种不正之风,也是滋生腐败行为的重要领域。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检查办公楼建设装修是否超标、公务用车是否超标、公款接待是否超标、津贴福利发放是否超标等等。四是个人廉政情况。主要审计单位执行廉政纪律规定、招投标制度、费用报销、资金使用、领取报酬等情况,看领导干部个人有无违反规定取得收入,是否自律不严直接经手钱财乱开支,有无占有国有资产等情况。
2.强化任中审计,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了克服“先离后审、先升后审”带来项目集中、时间紧迫、应付审计、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正确处理好干部人事工作与审计工作的关系,要大力推行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即推行对领导干部任期内职责履行情况进行事中监督,变“离任审计”为“任中审计”,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关口”前移,先审计,后离任。这样既便于组织人事部门及时掌握领导干部的经济业绩和责任,又便于审计机关全面调查了解情况和获取各种审计资料,对经济活动情况查深查透。同时,任中审计被审计单位配合主动性较高,有利于审计问题的及时纠正,有利于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的及时整改落实。
3.坚持客观原则,把握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重要组成部分,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由于其特殊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其审计评价恰当准确、客观与否,关系到审计结果报告的质量,也关系到审计的风险,更关系到党和政府对干部使用的导向。审计人员必须从审计角度,以数字和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把握好审计评价的尺度。从实践中来说,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审计评价中应客观公正,做到不脱离实际客观地进行评价业绩和责任,要全面地看待问题,公正地分析客观环境、基础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二是依法从审的原则。在审计评价中,必须始终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为基础,对所查的事项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依据法律法规等标准来进行定性分析,围绕财务收支进行评价。三是准确性原则。在审计评价中应以数字为基础,对未予审计、证据不足、评价依据不明的事项不作评价。不超越审计职责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表现、领导作风、群众关系等进行乱评价,真正做到既不缺位,又不越位。
4.讲究方式方法,灵活有效地开展审计。
要适应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关注和要求,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努力提高审计质量。一是要坚持多种审计方式相结合。要做到经济责任审计与其它常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利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资料,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将审计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及时处理和防止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通过查询有关的谈话记录、会议记录、有关文件、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了解掌握账面上没有反映的情况。二是要延伸审计。包括向领导干部施加作用的单位和下属单位延伸,检查财政财务管理可能存在的转移资金、转嫁负担和“三乱”行为;向重点投资项目或计划进行延伸,检查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从而更加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领导干部经济履行情况和应承担的责任。
5.选准切入点,提高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
审计结果的应用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落脚点。要选准切入点,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促进审用衔接。一是加强对审计结果的反馈。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要及时报送党委、人大、政府主要领导,报送纪检、组织、人事等部门,让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掌握被审计人员的经济职责履行情况。二是运用审计结果考核任用干部。审计结果报告应作为一份不可缺少的内容进入干部档案。党委、政府在任用干部时,要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依据,对任职期间本人及所在单位出现严重违法违规问题的,不得提拔任用,不得参与评先评优,杜绝边审计、边提拔,或审计归审计、提拔归提拔的“两张皮”问题。三是依据审计结果进行责任追究。对于审计发现的严重违法违规问题,纪检、监察、公检法等有关部门应依法介入,进行深入查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和法律责任。四是推行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目标责任制。经济责任审计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将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促进被审计人员和单位整改纠正问题,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成为纯洁党政领导干部队伍、惩治腐败、促进廉政建设的有力措施。
6.提高综合素质,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
篇10
1、法制建设速度明显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速度目前,已把经济责任审计列入JT学校审计法律条款中,而相关职责范围内的经济责任审计法规水平参差不齐,审计的对象并没有具体规范明确,也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达不到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标,导致JT学校审计风险的增加,影响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因此,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规章制度与实际运用存在一定差距,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速度,致使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执行不力,有效程度不高,促进审计控制风险的形成,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在JT学校范围内的统一及其发展。2、内部审计制度的滞后阻碍了经济责任审计在JT学校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审计作用关键是由内部审计制度及时运用于JT学校内部审计中从而得以体现,而如今JT学校存在相应工作责任人任用或调离之后才采取一定的内部审计程序,致使造成JT学校内部审计制度的滞后。这种现象往往导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丧失审计的必要性,对领导干部的任职任免起不到任何现实的参考意义。其次,内部审计法律依据不充分和不健全,法律权威性偏低,缺乏一定的法律地位,可操作性不强,使得JT学校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只有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和正确性受到影响,增大了审计固有风险,消减了JT学校的审计质量以及其准确性。3、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易出现审计内容与责任归属不明确的现象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目的是其决策者在任期间针对其审计性质方面所应负担的经济责任。在被审计者的任期内,前任的经济活动的决策结果需要一定的时期才能反映出来,所引起的遗留问题或损失应归于前任的责任,而对于前任的决策所作出的调整呈现的结果则为后任的责任。另外,JT学校存在经济责任的归属不明确现象,责任归属没有具体的标准衡量,经济责任存在审计内容核实的事实无法采取必要的方法手段加以综合归纳、分析甚至判断,难以客观公正地评价JT学校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情况。譬如由被审计者的个人原因造成的,或是由集体共同决策所产生的经济责任,则后果由被审计者个人承担或是由集体共同承担的问题。4、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未有效开展目前,JT学校内部审计还未全面开展质量控制制度,存在有的部门未建立质量控制的相关办法,甚至有的部门已建立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但存在不健全的问题,甚至JT学校内部审计没有适合自己的审计方法和内容,进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难以得到有效地保障。其次,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复核制度执行不严格,进而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负责人不能及时对相应审计人员的审计底稿以及其证据进行复核,造成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部门审计负责人不能对其相关审计报告进行及时复核。5、先离任后审计问题比较普遍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JT学校内部审计机构对有关内部机构负责人任职期间因任职期满或提拔、调动、辞退,退休等原因离职于现任工作岗位前,就应按照其职责范围内履行相应经济责任并作出鉴证。结合JT学校实际情况,仍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现象,造成审计与任用相分离,使得新上任的负责人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不够重视。由此以来,JT学校经济责任审计目标难以得到有效地发挥,审计结果的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不够稳固。同时,可能导致从事JT学校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的政策法律水平业知识、经验、业务技能、审计职业道德等专业技能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求降低,从而加大审计工作负担,大大增加审计检查风险。6、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到位JT学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是JT学校所有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其中JT学校被审计负责人和决策者的鉴证、评价和使用以及奖惩的参考依据,甚至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行调整的依据。由于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的特殊形式,形成了JT学校组织部门没有必要查看审计结果,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力度不到位,但实际考核时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却有所不足。同时,也存在着审计工作结果的落实涉及到了JT学校相关部门的经济利益。
二、完善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措施和对策
(一)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审计行为审计作为我国经济活动的监督行为,经济责任审计和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的组成部分,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和规范以及支持。在JT学校,围绕着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大审计类型上,看似三者同等重要,可内部审计的发展一直是处于重视度偏低的发展处境,是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中最弱的一环。要同国际审计协调发展,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足鼎立,各自就相应的职责范围发挥自己的监督作用,做到优势互补。JT学校相关管理部门根据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实施办法。内容可以包括经济责任的界定、审计立项、委托、计划、实施、评价、结果、报告等经济责任审计的各个方面,针对具体的实施要求或相应的规范以达到审计目标。目前没有实施要求的部门可暂时以指导意见为主要参考依据,结合财政收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分别制定JT学校各项专业审计准则以及适合所有审计种类的审计通则,引导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序和规范化发展。
(二)健全JT学校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发展JT学校所有的内部审计规范都必须建立在符合国家法律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制定本单位自己的经济责任审计规范,保证所有内部审计项目都有章可循。健全审计与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制度,完善任期干部经济责任考核措施,同时对审计结果运用标准制定合理的措施,真正发挥实效,只有尽快建立、健全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律措施,才能使审计工作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更有权威性,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三)明确审计内容与责任归属问题,分工、配合完成经济责任的内容界定为财务责任、管理责任和个人廉洁责任三方面,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主要责任和集体领导责任等定性责任用于发现问题时对问题的定性。鉴于JT学校实际中各审计职能部门审计内容与责任归属不明确问题,如干部离任或任职前免予相关职务,交予审计部门考核,考核结果出来后再将考核结果写成书面报告,送于相关部门参考报告,全面掌握被审计者的相关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执行。通过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纳入到干部廉政档案和干部考核档案中,从而实现审和用的有效结合。其次,基于JT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对于内审易出现审计内容与责任归属不明确的现象。对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评价不能采取常规的工作目标考核办法。JT学校内部审计考核不仅要看数量,更重要的是要考核质量。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考核,可由内部审计部门主管领导、组织部门、被审计机构三方打分,互相监督。
(四)建立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JT学校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是针对审计过程中从方案、证据以及报告等进行审计质量控制,按照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预期目标进行,能够实现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效果。JT学校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大部分是根据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实施,结合JT学校审计小组成员的业务专长进行科学明确每个岗位、每个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力求做到人事相宜、各展其才。其次,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除了要做好上级与下级之间、下级与下级之间的复核之外,还应确保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责范围、立法规章程序以及其审计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责任。甚至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应重视相应审计事项中具体问题的审计手段以及审计方法,达到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事项的取证,来确保其审计报告的质量。
(五)建立健全JT学校内部经济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审计工作的滞后性问题,需要审计部门制定出审计计划,对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的审计,要在任职期间做好详细统计,离任必审的基础上开展任期审计,离职前做好审计统计,深入调查,实事求是的反馈结果,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充分结合,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履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违规违纪行为和重大责任事故,要追究其责任。同时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所需具备的专业素质、政策性知识以及对其审计风险的防范意识要求很严格,须对相关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组织内部人员对新颁布的财经法规、审计法规的进行学习,为全面的考核和评价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创造条件。甚至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定期组织优秀审计项目评审和典型案例分析,促进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业务技能,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